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临床与病理杂志

临床与病理

临床与病理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athology and Clinical Medicine 국제병리과학여림상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南大学
  • 影响因子: 0.5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2588
  • 国内刊号: 43-152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42-35
  • 曾用名: 国际病理科学与临床杂志;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国外医学·生理、病理科学与临床分册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与病理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南
  • 主编: 李元建 何建行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白介素-17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利丽

    IL-17A是一种主要由辅助性T细胞17(T helper 17 cells,Th17)产生的促炎细胞因子,是IL-17家族中具代表性的成员,也是目前研究为广泛的成员,在肿瘤的发病机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IL-17A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研究较少,其可能作为判断DLBCL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 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在重症患者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杨芳

    肠内营养是目前重症患者常用的营养支持方式.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的肠道微环境发生变化,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致病菌增多.益生菌联合肠内营养能够保护肠黏膜屏障,减少腹泻、腹胀以及感染的发生,增强免疫功能,促进疾病的康复,目前已被应用于多种重症疾病.

  • 局限期前列腺癌治疗方式的研究进展

    作者:孙贵洋

    局限期前列腺癌(localized prostate cancer,LPC)患者一般具有较长生存时间,因此,如何选择适当的治疗措施减少复发风险的同时尽量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便显得尤为重要.手术、放疗和内分泌治疗是局限期前列腺癌常见的治疗方式,新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局限期PC疗效,同时显著降低治疗风险,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围手术期阿司匹林使用与血小板功能检测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伟;王会东

    血小板在生理性止血以及病理性动脉血栓形成中起关键作用.阿司匹林因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已成为心血管疾病人群的主要治疗方式,特别是心血管介入治疗术后且有外科手术需求的患者.针对此类患者,外科医生面临复杂凝血问题,即在围手术期使用阿司匹林抗凝的同时,也存在术中增加出血量的风险.然而,目前缺乏围手术期阿司匹林规范使用的指南,且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方面没有标准化.

  •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莎莎;史千玉

    特发性膜性肾病(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IMN)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的常见原因.IMN通常起病隐匿,预后差异大,虽然有1/3的患者可自发缓解,但仍是导致终末期肾病的重要原因.近年来,随着医务工作者们研究的深入,IMN在其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已取得了新的进展.

  • 联合肝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两阶段肝切除术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路远

    肝巨大、复杂性、恶性肿瘤手术的彻底性和安全性一直是国内外学者讨论的话题和研究的方向,如何在能够保证患者安全的前提下,彻底切除肿瘤也一直是每一位肝外科医生所追求的目标.但根治肝癌面临残余肝体积过小而引起肝衰竭的严重问题.因此,巨大原发性肝癌手术方式的研究从未停止,从门静脉栓塞术(portal vein embolization,PVE)到门静脉结扎术(portal vein ligation,PVL)、再到联合肝离断和门静脉结扎两阶段肝切除术(associating liver partition and portal vein ligation for staged hepatectomy,ALPPS)术式的出现,不断地推动肝癌治疗的快速发展.由于早期ALPPS手术难度大、风险高、术式操作不成熟,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均较高.经近6年的探索,ALPPS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均不断下降,甚至零死亡,成为当今治疗巨大难切性肝肿瘤的主要术式之一.

  • Th9细胞/白介素-9在黑色素瘤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吕晓鹏

    黑色素瘤(melanoma)是恶性度高的皮肤恶性肿瘤,手术切除是其主要治疗方式,部分患者需要联合使用免疫治疗,但免疫治疗存在明显的毒副作用.多项研究表明Th9细胞及其分泌的白介素-9(interleukin 9,IL-9)具有直接与间接(激活机体免疫应答)的抗黑色素瘤效应.此外,Th9细胞/IL-9可能作为免疫治疗的疗效预测指标.Th9/IL-9可能是黑色素瘤患者治疗及疗效判断的潜在靶点.

  •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对骨关节炎软骨细胞修复的作用机制及应用进展

    作者:李啸宇

    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eptide,PTHrP)与关节软骨细胞有关的作用机制,包括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与调节软骨内成骨过程相关的作用机制,在生理状态下与维持关节软骨正常形态相关的作用机制,及其与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关节软骨发病过程中的相关的作用机制.探究PTHrP在OA治疗中的应用,包括其中央区及C端肽段的独特作用及影响其效果的不同因素,如施加时间的间隔、每次施加的时间长度及施加的时间点.

  • 维生素D与慢性肾脏病的肾脏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

    作者:史千玉;杨莎莎

    维生素D是一种在人体组织器官中广泛表达的类固醇激素,与核激素受体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是肾结构和功能的不可逆性改变,CK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近年来研究发现缺乏维生素D不仅可以导致钙、磷、甲状旁腺激素代谢紊乱,也会加速CKD进展,增加CKD患者心血管疾病、感染、肾性贫血的发生率.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焦虑/抑郁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李希

    焦虑、抑郁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on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常见合并症,可增加患者病死率,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并增加急性加重高风险.COPD并发焦虑、抑郁的研究多限于发病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初步诊治等方面.目前COPD合并焦虑、抑郁的筛查、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未来尚需更深入的研究,以为COPD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

  • 胰岛B细胞功能恢复的新途径

    作者:杨丹丹;赵喆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患病率逐渐增长,临床上必须开发新方法以减少糖尿病前期与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本文总结了过去十年口服降糖药物(磺酰脲类、胰高血糖素样肽、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抑制剂)在改善B细胞胰岛素的分泌或靶组织对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取得的成果;描述了通过多途径内源因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途径,在改善B细胞功能障碍和外周胰岛素敏感性方面取得的突破,这些新方法从多角度理解和解决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 乳管扩张冲洗联合乳腺疏通在治疗急性哺乳期乳腺炎中的应用

    作者:田甜;代幽静;张淑华;梁雯;李明;吴凤霞

    目的:探讨用乳管扩张器行乳管扩张冲洗联合手法乳腺疏通在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急性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6例.其中治疗组57例,采用乳管扩张冲洗联合手法乳腺疏通进行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传统人工排乳及抗生素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抗生素使用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l);治疗组乳腺彩超低回声区的缩小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白细胞恢复情况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治疗效果相似.治疗组治疗过程中疼痛VAS评分为3.56±1.28.首次治疗前皮肤温度为(35.66±0.84)℃,治疗后为(34.11±1.01)℃,下降约(1.55土0.80)℃.结论:单用乳管扩张器进行乳管扩张冲洗配合乳腺疏通,可以有效治疗乳管堵塞,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不适,减少全身抗生素应用及暂停哺乳,维持了泌乳,极大地减少了母婴及家庭身心和经济负担,且操作简单,值得推广.

  • 电针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作者:冯艳广;魏琴;李长红;魏思璐;吴树君;崔小灿;李坤;王俊丽;王慧娟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76例干燥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硫酸羟氯喹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给予电针联合乌梅丸加减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中医症候疗效,Shirmer试验,唾液流率,CRP,IgG,ESR等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Shirmer试验、唾液流率及CRP,IgG,ESR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对照组患者Schimer试验、唾液流率、CRP较治疗前改善(P<0.05).各项观察指标对比,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安全性方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少,对症治疗后均得到缓解.结论:电针、乌梅丸加减联合硫酸羟氯喹治疗干燥综合征具有协同作用,疗效肯定,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

  • siMS评分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相关性

    作者:郭静;凌宏威;周冬梅;孙娟;应长江;李伟

    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的血浆醛固酮(aldosteronism,ALD)水平与siMS评分[一种新的能连续性的评估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评分方法]、siMS风险评分(在siMS评分的基础上,评估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测129名确诊为PA的患者,分为伴有MS组(64例)与不伴有MS组(65例)两组.测量指标包括身高、体重、腰围、血压、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尿微量白蛋白(albuminuria,ALB)、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尿酸(uric acid,SUA)、肌酐(SCr)、胱抑素C(CysC)等.采用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成人治疗小组Ⅲ(NCEP ATP Ⅲ)提出的MS的定义.siMS评分作为MS的连续测量指标.结果:PA合并MS组和不合并MS组间体重(P=0.003),腰围(P=0.005),FIB(P=0.008),ApoB(P=0.010),ApoAl(P=0.007),TG(P<0.001),HbA1c(P<0.001),CRP(P=0.016),SUA(P=0.045),ALD(P=0.014),FPG(P<0.001),HDL(P<0.001),ALB(P=0.026)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间BMI(P=0.701)、平均动脉压(P=0.894)等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iMS评分与ALD(P<0.001),FIB(P=0.034),CRP(P=0.002),SUA(P=0.021)呈显著正相关.siMS风险评分与ALD(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siMS评分作为一种简便、经济的方法,可用来长期定量监测PA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时纠正代谢紊乱,早期干预,降低远期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

  • 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

    作者:郝光亮;李瑞;桑成林;谷铭勇;张贵春;张强;曹学成;蔡锦方

    目的:分析闭合复位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月采用闭合复位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或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anti-rotation nail,PFNA)固定治疗的23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男110例,女122例,年龄65-86(平均78.65)岁.骨折AO分型:稳定性骨折(A1.1型至A2.1型)145例,不稳定骨折(A2.2型至A3.3型)87例.记录患者末次随访的髋关节Harris评分以及内固定情况,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影响内固定失败的因素.结果:截至2018年5月,215例患者完成随访,随访率为92.67%(215/232),随访时间在15~39(平均25)个月,有17例患者在随访12个月后陆续失访.232例患者中,16例(6.90%)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DHS固定失败6例,PFNA固定失败10例.后一次随访(17例患者随访12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为58-90(平均81.9)分,优、良、可、差分别有42,160,13和17例,优良率为87.07%.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OR=267.31,P=0.002)、尖顶距(tip distance,TAD)>25 mm(OR=341.45,P<0.001)、不稳定型骨折(OR=22.19,P=0.020)、功能复位(OR=20.82,P=0.030)以及合并内科疾病(OR=4.61,P=0.041)是髓内外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质疏松、TAD>25 mm、不稳定型骨折、功能复位以及合并内科疾病均能引起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内固定失败,治疗期间应重视这些因素.

  • 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筛查Turner综合征的可行性

    作者:李旗;解淑钰;司彩云;陶月红

    目的:探究多重连接依赖探针扩增技术(multiple ligation-dependent probe amplification,MLPA)在筛查Turner综合征(Turner syndrome,TS)染色体异常的可行性.方法:收集88例临床诊断矮小症女童的外周血进行MLPA检测及外周血细胞核型分析,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对2种方法诊断TS的结果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88例女童中14例确诊为TS,其中外周血核型分析异常14例(13例为TS,l例为常染色体异常),检测TS灵敏度为92.8%;MLPA检出异常14例(13例TS,1例x染色体部位疑似男性,Y染色体重复),检测灵敏度为100%.2种检测方法的特异度均为100%.采用Fisher确切概率对两种方法的检测灵敏度进行分析,二者无显著差异(P=0.5).结论:与外周血细胞核型分析相比,MLPA具有更经济、高效、操作难度较低等优点,且对TS的检测灵敏度和特异度无统计学差异,可作为TS的筛查方法.

  • HPIP基因siRNA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及凋亡的影响

    作者:潘雪;高玉华;韩霞;刘云惠

    目的:探讨抑制HPIP基因表达对TGF-β1诱导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及凋亡的影响.方法:10 ng/mL的TGF-β1刺激HK-2细胞24,48 h,Western印迹法检测HPIP蛋白表达.将HK-2细胞随机分为空白组、TGF-β1组和TGF-β1+si-HPIP组,处理24 h后,Western印迹法检测HPIP,E-cadherin,α-SMA,N-cadherin,Snail,Twist,t-AKT,p-AKT和Bax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TGF-β1刺激HK-2细胞24,48 h后HPIP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 h)(P<0.05).TGF-β1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空白组,α-SMA,N-cadherin,Snail,Twist,p-AKT和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而TGF-β1+si-HPIP组E-cadher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TGF-β1组,α-SMA,N-cadherin,Snail,Twist,p-AKT和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均显著低于TGF-β1组(P<0.05).结论:抑制HPIP基因表达可延缓肾小管上皮细胞EMT进程和降低细胞凋亡率,机制可能与下调PI3K/AKT信号有关.

  •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1基因的多态性

    作者:叶小翠;张学亚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患者的纤维蛋白溶解酶活化物抑制剂-1 (fibrinolytic enzyme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基因多态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研究46例ITP患者,以明确继发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42例和明确继发于感染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33例分别作为对照.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测序法检测PAI-1基因多态性.结果:46例ITP患者中,33例PAI-1基因表型为4G4G型,9例为4G5G型,4例为5G5G型.42例继发于SLE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30例为4G4G型,5例为4G5G型,7例为5G5G型.继发于感染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3例为4G4G型,23例为4G5G型,7例为5G5G型.ITP患者PAI-1基因4G4G型与继发于SLE的患者PAI-1基因4G4G型检出率相似,而与继发于感染患者的PAI-1基因4G4G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TP和继发于SLE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PAI-1基因多呈4G4G型,而继发于感染的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多呈非4G4G型.ITP患者检测PAI-1基因多态性将有望评估其血栓风险及向SLE发展的可能性.

  • 硕通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中的应用

    作者:潘东升;赵兴华;许长宝;郝斌;王晓甫;刘昌伟;李武学;刘凯;冀明阳

    目的:探究硕通镜在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8年2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实施硕通镜治疗的106例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患者均于明确诊断后择期进行硕通镜手术治疗.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结石清除率和术后发热及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周期为1个月.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27~65(37±12) min,术后住院时间3~7(4.3±2.1)d,术后第1天和1个月后复查腹部平片(KUB)或CT提示清石率分别为81.1%(86/106)和96.2%(102/106).2例术后出现发热(≥38.5℃),1例患者术后出现尿脓毒血症,及时给予氢化可的松、泰能、补液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1个月后复查影像学示4例仍有结石残留,行2期输尿管软镜碎石清石或者辅以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结石完全排出.6例因术中发现输尿管狭窄,1个月后给予更换输尿管支架管,其余均给予拔除输尿管支架管.所有患者术后无大出血、肾功能不全、肾周血肿、输尿管石街、撕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均经积极对症治疗后痊愈出院.结论:利用硕通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梗阻性脓肾临床效果显著,清石率高,临床效果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 全身麻醉与腰部麻醉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效果

    作者:瞿根义;徐勇;刘劲戈;聂海波;刘自卫;黄文琳;阳光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与腰部麻醉下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PCNL)对治疗肾结石的影响.方法:2017年5月至12月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行标准经皮肾镜取石术的58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全身麻醉组及腰部麻醉组.比较两组的基本资料、术中及术后的参数.结果:两组在性别、年龄、结石大小、体重、麻醉分级、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术后发热发生率、术后第2天VAS评分、住院时间、结石清除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身麻醉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显著高于腰部麻醉组,且全身麻醉组术后的第1天的VAS评分(6.47±1.39)显著高于腰部麻醉组(4.51±0.81,P<0.05).结论:全身麻醉与腰部麻醉下行PCNL治疗肾结石均安全有效,在腰部麻醉下行PCNL治疗肾结石比全身麻醉下行PCNL术中低血压发生率更低、术后疼痛更轻,且住院天数较短.

  • ERCC1siRNA对鼻咽癌细胞HNE-1/DDP顺铂耐药的影响及机制

    作者:陆晓明;王丹;万欢

    目的:研究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 1,ERCC1) siRNA对鼻咽癌细胞HNE-1/顺铂(cisplatin,DDP)耐药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以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人鼻咽癌细胞HNE-1/DDP和HNE-1细胞中ERCC1表达水平.人鼻咽癌细胞HNE-1/DDP转染ERCC1siRNA重组慢病毒载体和阴性对照载体,以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测定干扰效果.用DDP处理转染ERCC1 siRNA的HNE-1/DDP细胞,MTT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激活型caspase-3(C-caspase-3)、激活型caspase-9(C-caspase-9)蛋白水平,同时用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质和线粒体中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蛋白水平.结果:HNE-1/DDP细胞中ERCC1表达水平高于HNE-1细胞.ERCC1 siRNA可明显下调HNE-1/DDP细胞中ERCC1的表达和转录.DDP和ERCC1 siRNA可以降低HNE-1/DDP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提高细胞凋亡率,促进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表达,提高细胞质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降低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DDP处理转染ERCC1 siRNA的HNE-1/DDP细胞,细胞的增殖和克隆能力下降更多,细胞凋亡率升高更多,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蛋白水平更高,细胞质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也更高,线粒体中cytochrome C蛋白水平下降更多.结论:ERCC1 siRNA能够逆转鼻咽癌细胞HNE-1/DDP对DDP耐药,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线粒体凋亡途径有关.

  • MicroRNA-197调控上皮-间充质转化对乳腺癌侵袭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沈庆林;宋启斌;章必成;姚颐;彭敏

    目的:探讨微小RNA-197(miR-197)抑制乳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以及阻断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的机制.方法:构建miR-197过表达载体(miR-197 mimics),分别转染MDA-MB-231和MCF-7细胞,并设对照组;Real-time PCR分别检测以上各组细胞miR-197的表达水平变化;利用Transwell实验和划痕实验对乳腺癌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进行检测;Western印迹法检测过表达miR-197后对EMT相关标志物E-cadherin,snail和vimentin表达的影响.结果:MiR-197可以抑制乳腺癌细胞MDA-MB-231和MCF-7的迁移和侵袭能力;转染miR-197mimics后,E-cadherin表达降低,snail和vimentin表达增加.结论:MiR-197有可能作为乳腺癌临床治疗的新靶点.

  • 血清胸苷激酶1在肝门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华;贺文财;汪学昌;田伟峰

    目的:探究胸苷激酶l(thymidine kinase 1,TK1)在肝门胆管癌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纳入2005年9月至2011年6月青海省第五人民医院的72例肝门胆管癌患者,采用化学发光斑点杂交法检测血清TK1水平,并分析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肝门胆管癌患者血清TK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人者血清TK1水平.血清TK1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径(P=0.002),Bismuth-Corlette分期(P<0.001)和淋巴结转移(P<0.001)表达密切相关.生存分析发现分化程度(HR=2.089,P=0.024)和血清TK1水平(HR=2.519,P=0.018)为肝门胆管癌患者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独立预后因素,而血清TK1水平(HR=3.694,P=0.003)为本组肝门胆管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独立预后因素.血清TK1水平较高的肝门胆管癌患者OS和PFS较短.结论:TK1可能与肝门胆管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血清TK1水平能预测肝门胆管癌患者预后.

  • 葛根素联合γ突触核蛋白siRNA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国政;沈金贵;邹永平;汪雪;李笑蕾

    目的:研究葛根素联合γ突触核蛋白(synuclein gamma,SNCG)siRNA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用0,100,200,400,800,1600 μg/mL的葛根素培养液培养膀胱癌细胞,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在膀胱癌细胞中转染SNCG siRNA重组慢病毒和阴性对照慢病毒,以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干扰效果.用半数抑制浓度的葛根素处理稳定转染SNCG siRNA重组慢病毒的膀胱癌细胞,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平板克隆试验检测细胞克隆形成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变化,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中活化的caspase-3 (C-caspase-3)、活化的caspase-9(C-caspase-9)、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00,200,400,800,1 600 μg/mL的葛根素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存活率均低于0μg/mL处理组(P<0.05),其半数抑制浓度为(587.26±61.45)μg/mL.转染SNCG siRNA重组慢病毒的膀胱癌细胞中SNCG表达水平低于转染阴性对照重组慢病毒的膀胱癌细胞(P<0.05).下调SNCG或葛根素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增殖能力和克隆形成能力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Bax蛋白水平也升高.与下调SNCG或葛根素处理后的膀胱癌细胞比较,葛根素处理下调SNCG的膀胱癌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能力均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细胞中C-caspase-3,C-caspase-9,Bax蛋白表达水平也升高.结论:葛根素联合SNCG siRNA能够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

  • 联合治疗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疗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作者:吴昌林;梁容芳;王璟;白晋

    目的:探讨银翘散联合阿莫西林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疗效、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于广元市中医医院进行治疗的90例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的临床相关资料,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在给予退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头孢硫脒抗感染等对症支持疗法后,对照组使用阿莫西林治疗,研究组在该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银翘散.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炎症因子水平及免疫功能变化.结果:研究组经过联合治疗后,其临床有效率相比对照组得到显著升高(P<0.05).研究组咽痛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扁桃体缩小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显著缩短(P<0.01).两组经过不同方式治疗7d后,其炎症因子(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均下降(P<0.01),且研究组各个指标相比于对照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7d后其VAS,FPS-R评分均表现为明显降低状态(P<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各个指标下降更为显著(P<0.01).结论:对急性扁桃体炎患者给予银翘散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可明显改善其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疼痛,效果确切.

  • 单钢板与组合双钢板内固定在肱骨干中下段骨折中的疗效

    作者:盛桢;周业金;李业奎;吕飞飞

    目的:比较单钢板和组合双钢板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安徽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7月采用两种内固定方式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的49例患者,其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22~76(47.47±15.53)岁,AO分型:A型12例,B型22例,C型15例.单钢板固定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6.86±15.40)岁;A型6例,B型9例,C型6例.组合双钢板固定组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7.93±14.10)岁,A型9例,B型10例,C型9例.通过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例数、内固定失效例数及末次随访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来评定手术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8个月,切口均一期愈合,未出现感染等现象.单钢板组与组合双钢板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医源性桡神经损伤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内固定失效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EPS评分:双钢板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单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双钢板系统治疗肱骨干中下段骨折较单钢板能获得更好的手术效果,术后患肢能恢复良好的功能.

  • ANP32A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

    作者:杨光华;刘春玲;吕春秀;虞向阳;崔明新;张国志

    目的:研究酸性核酸蛋白32A(acidic leucine-rich nuclear phosphoprotein,ANP32A)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56例结直肠癌组织(其中59例患者存在肝转移)中癌与癌旁组织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相关性.结果:ANP32A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9.6%(93/156),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19.9%(31/1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32A在肝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79.7%(47/59),明显高于无肝转移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47.4%(46/9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以及ANP32A的表达与肝转移相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肿瘤分化程度及ANP32A蛋白阳性表达是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ANP32A在结直肠癌中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肝转移相关,可望成为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的潜在靶点.

  • 组合降压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和高眼压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陈媛媛;罗彩香

    目的:比较曲伏前列腺素/噻吗洛尔固定组合及布林佐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和高眼压症(ocular hypertension,OHT)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耐受性.方法:选择单一药物治疗无明显疗效的原发性青光眼和OHT患者147例270眼.将患者随机分为曲伏前列腺素/噻吗洛尔固定组合治疗组(A组,75例138眼)和布林佐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固定组合治疗组(B组,72例132眼).比较2组患者治疗l,3,6个月时的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治疗3个月、6个月时的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以及治疗过程中发生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2组患者治疗1个月时IOP(19.21±1.71 vs 19.16±1.7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治疗3和6个月时,A组患者无论是在上午8点(15.11±1.37vs 16.88±1.49;14.81±1.29 vs 16.15±1.36)还是10点(14.53±1.26 vs 15.39±1.33;13.79±1.15 vs 15.54±1.36),其IOP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3个月时(15.42±3.61 vs 16.75±3.72)、6个月时(15.63±3.79 vs 16.99±3.88),A组患者OSDI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25.33% vs4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伏前列腺素/噻吗洛尔固定组合治疗POAG或OHT临床疗效及耐受性均优于布林佐胺/溴莫尼定/噻吗洛尔固定组合治疗.

  • 客家人非小细胞肺癌HPV16型感染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关系

    作者:张锦丰;李亮;邓国明;杨权烈;朱文标;吴静娜

    目的:探讨客家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HPV16型(HPV-16)感染与p27Kip1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收集2004年3月至2008年12月梅州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梅州医院)外科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43例NSCLC标本,其中鳞癌20例,腺癌23例,另选取同一时期肺良性病变27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ABC法)检测以上标本中HPV-16和p27Kip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检验对两种蛋白在NSCLC中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HPV-16在NSCLC组织中细胞质阳性率(39.5%)高于肺良性病变的细胞质表达(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27Kip1蛋白表达可见于NSCLC组织细胞核或细胞质,细胞核表达阳性率为9.3%,显著低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细胞核表达(44.4%,P<0.05);细胞质表达丰富,阳性率为48.8%,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细胞质表达(7.4%,P<0.05);p27Kip1蛋白细胞核表达与细胞质表达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感染和p27Kip1蛋白在NSCLC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发现HPV-16在NSCLC中的表达与p27Kip1蛋白细胞质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7Kip1蛋白细胞核表达有负相关的趋势(P=0.094).结论:从HPV,p27Kip1在NSCLC组织和肺良性病变表达的结果中,推测HPV-16可能通过调控p27Kip1蛋白从细胞核泄漏到细胞质,并滞留在细胞质,使p27Kip1蛋白不能发挥其在细胞核中的抑瘤作用,进而促进NSCLC的发生发展.

  • CDK4与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作者:尹信;夏靖华;王磊

    目的:探讨CDK4和Ki-67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胸腔外科手术切除的NSCLC组织及相应正常肺组织标本271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DK4和Ki-67在NSCLC中的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DK4和Ki-67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在NSCLC、腺癌、鳞癌组织中的总阳性表达率高于相应正常组织(均P<0.001);在腺癌、鳞癌组间CDK4与Ki-6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分化程度、TNM分期及淋巴结是否转移组间,CDK4与Ki-67表达差异显著(均P<0.01);且在总NSCLC、腺癌、鳞癌中CDK4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是0.520,0.544,0.501,均P<0.001;CDK4和Ki-67表达强度为-/+的NSCLC患者较表达强度为++/+++的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19,P=0.0227).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是否转移及CDK4与Ki-67的表达是影响NSCLC临床预后的因素(均P<0.01);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和CDK4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风险因素(分别P=0.001,P=0.033).结论:CDK4的过表达可能与NSCLC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具有一定的关系,联合检测CDK4与Ki-67的表达可能有助于NSCLC的早期诊断和预后判断.

  • 医护一体化模式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作者:卢丛兰;陈静;靳晓柳;王丹敏;时冬琴;窦玲;李婷;王艳

    目的:观察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6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200例老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髋部骨折和长骨骨折.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采取传统骨折术后护理模式,实验组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伤口愈合,显著缩短患者伤口的愈合时间;同时可以显著减少坠积性肺炎、下肢静脉血栓、关节活动度受限、褥疮等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结论: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中NE,pH,IL-1β,TNF-α及PGE2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杨杰

    目的:探讨Ⅲ型前列腺炎患者前列腺按摩液(expressed prostatic secretion,EPS)中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utrophil elastase,NE),pH值,IL-1β,TNF-α、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7年5月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集的60例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A组)、60例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B组)、健康男性60例(C组),检测三组EPS中NE,pH值,IL-1β,TNF-α,PGE2水平,并分析其与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hronic prostatitis symptoms score,NIH-CPSI)、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的关系.结果:A组EPS中NE,pH,IL-1β,TNF-α及PGE2水平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EPS中NE,pH,IL-1β,TNF-α及PGE2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EPS中白细胞计数均显著高于B组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的NIH-CPS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白细胞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NE,pH,IL-1β,TNF-α及PGE2水平与白细胞计数均呈正相关(P<0.05),与NIH-CPSI评分无相关性(P>0.05);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NE,pH,IL-1β,TNF-α及PGE2水平与白细胞计数、NIH-CPSI评分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ⅢA型前列腺炎患者EPS中NE,pH,IL-1β,TNF-α及PGE2水平与ⅢB型患者存在差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ⅢA型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

  • Pilates运动操联合中医综合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中的运用

    作者:邹爱元;李丽霞;杨莲欢

    目的:探讨Pilates运动操联合中医综合干预在腰椎间盘突出保守治疗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科接受保守治疗的3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184例,对照组18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牵引、推拿、热疗等中医综合方案及出院后常规健康管理,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方案联合Pilates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干预1周后、1个月后及3个月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VAS评分、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ODI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干预1周、1个月及3个月后的VAS评分、JOA评分、直腿抬高角度和ODI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ilates运动操联合中医综合干预能有效改善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治疗效果,促进脊柱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全功能动态矫正衣对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临床疗效

    作者:吕楠;马彩云;尚清;李靖婕

    目的:观察全功能动态矫正衣对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痉挛型脑瘫患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在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基础上增加全功能动态矫正衣.在康复治疗2个月前后,采用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ross Motor Function Measure,GMFM)分别评定平衡能力和粗大运动能力.结果:治疗前2组的BBS,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量表(Fine Motor Function Measure Scale,FMFM)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BBS评分为12.28±2.26,GMFM评分为68.16±16.6,FMFM评分为113.57±19.06,较对照组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学分析评估及康复训练方法配合全功能动态矫正衣能提高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能力与粗大运动功能.

  • 以分泌性中耳炎为首诊症状的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误诊2例

    作者:林丹宇;申宇鹏;李晓明;周永青;程贺娟;魏英粉

    回顾性分析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诊治的2例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小血管炎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该2例患者早期均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分泌性中耳炎症状,完善血清免疫学检查后确诊为ANCA相关小血管炎,积极行激素及免疫治疗,单纯针对中耳炎的治疗效果不良.ANCA相关小血管炎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少数病例以分泌性中耳炎或鼻窦炎为首发症状,极易误诊,诊断时不能局限于专科疾病,需结合特异性实验室检查确诊.早期确诊并给予激素及免疫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预防疾病进展.

  • 伴表皮下浸润性癌的外阴Paget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王晨晨;陈汝蕾;吕京澴

    外阴Paget病是一种少见恶性肿瘤,多见于绝经后白人女性,预后较差.本文报道1例74岁绝经后女性,因自觉外阴瘙痒入院,妇检示:左侧大阴唇内侧肿块,约3 cm×2 cm.患者行外阴包块扩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外阴Paget病合并表皮下浸润性癌,临床分期为外阴癌IA期.11个月后,患者左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术后病理诊断为转移性肿瘤(外阴腺癌).患者后续未作辅助治疗,随访2.5个月无复发.目前手术是治疗外阴Paget病的首选方法,考虑到术后复发率高,建议密切随访.对于皮下浸润的患者,应考虑化疗或局部放疗.

  • 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子宫内膜转移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成克伦

    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是肺癌中少见的病理亚型,肺癌转移至子宫内膜非常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子宫内膜转移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肺穿刺标本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子宫内膜诊刮标本间质见腺癌细胞,免疫组织化学表达结果与之一致,TTF-1和CK7阳性,诊断为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子宫内膜转移.表明肺实性黏液细胞腺癌可以转移到子宫内膜,免疫组织化学可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 深刺八髎穴结合灸关元穴、中极穴治疗术后尿失禁1例

    作者:孙洁静;曹铁民

    尿失禁是泌尿系统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上除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生物反馈及手术等治疗外,针灸治疗简、便、廉、验,为不可或缺的治疗方法.本案l例患者因子宫脱垂手术后出现尿失禁,住院期间行多种方法治疗未见好转,经采用深刺八髂穴结合灸关元、中极穴方法治疗,疗效显著.

  • 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患者的临床、病理学、基因学研究

    作者:杨百元;何度;杨兴隆;徐严明

    对2例肢带型肌营养不良(limb-girdle muscular dystrophy,LGMD)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并进行相应的肌肉病理学检查,后通过全外显子测序确定患者的致病基因.病例l进行了肌肉活检,结果支持Dysferlin病;并在其DYSF基因第50号外显子区域发现了c.5639G>A(p.G1880D),c.5246G>C(p.R1749P)2个杂合突变,进一步的验证发现2个突变分别来自于患者的母亲和父亲.在病例2的CAPN3基因上发现了2009C>A(p.A670E)纯合突变,进一步验证发现病例2的父母均携带该杂合突变.病例l诊断为LGMD2B,而病例2诊断为LGMD2A.对于LGMD患者,综合临床、病理学方法以及基因学方法能对疾病做出较为明确的诊断.

临床与病理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