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地塞米松对兔眼房水中一氧化氮及钙离子含量的影响

    作者:徐联红;仲明;李春武

    目的观测兔眼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后其眼压(P)、房水流畅系数(C)及房水中一氧化氮(NO)浓度和Ca2 +含量的变化,探讨NO 、Ca2 +在皮质类固醇性青光眼(GIG)发病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隔日定时给新西兰幼龄白兔双眼球结膜下注射地塞米松0.5 mg,共15次,30d,隔日定时测定双眼眼压及C值,实验结束时抽取房水测定房水中NO及Ca2+浓度.结果地塞米松使兔眼眼压升高(P<0.05)、C值及房水中NO浓度下降(P<0.05);但对兔眼房水中Ca2+的含量无明显影响.结论眼局部长期应用地塞米松可诱导高眼压,引起房水中NO含量显著降低,提示NO参与了GIG的发病.

  • Bcl-2反义寡核苷酸抑制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生的实验研究

    作者:华振宇;赵宏;朱冬梅;高延庆;张蕾;李铮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Bcl-2反义寡核苷酸(bcl-2 AS-ODN)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增生活性的影响.方法使用不同浓度(0、15、30、45、60μmol/L)的bcl-2 AS-ODN和bcl-2 S-ODN处理人RPE细胞24h后,使用MTT、氚-标记脱氧胸苷掺入试验(3H-TdR)测定RPE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及DNA合成抑制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对RPE细胞周期的影响;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不同浓度bcl-2 AS-ODN作用下的RPE细胞bcl-2的表达.结果不同浓度bcl-2 AS-ODN处理过的RPE细胞的抑制率和DNA合成抑制率随bcl-2 AS-ODN浓度的增高而升高,bcl-2 AS-ODN将RPE细胞阻滞在G0/G1期,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 AS-ODN可抑制RPE细胞bcl-2的表达.结论bcl-2 AS-ODN对RPE细胞的增生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这一结果有可能成为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基因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 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李光宇;范斌;徐立;吴雅臻;何立;吴家祥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抑制因子Vasostatin对体外培养的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增殖的影响.方法以bFGF刺激增殖,体外培养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至4代,分别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并采用MTT法、3H-TdR法检测2、4、6d时其对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抑制的作用,同时利用流式细胞仪对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是否诱导细胞凋亡进行了探讨.结果MTT法、3H-TdR两种方法均显示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以质量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bFGF刺激的恒河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加入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后,G0/G1期无明显的亚二倍体核形峰出现,其不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的方式来抑制细胞增殖的.结论重组人Vasostatin蛋白在体外具有抑制bFGF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其有可能成为一种有效的血管新生抑制剂.

  • FK506滴眼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陈家祺;费文雷;庞志清;汤丽芬;叶成添

    目的建立FK506滴眼液含量检测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方法采用反相HPLC测定FK506含量;恒温加速法考察制剂对热及强光的稳定性.结果线性范围为6.55~131μg/mL,平均回收率为99.88%(RSD 2.88%).FK506滴眼液对热和光的稳定性较差,预测25℃贮存有效期70d.结论反相HPLC分析方法精密、可行.FK506滴眼液需低温和避光保存.

  • 缺氧、bFGF和VEGF对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罗静;姜德咏

    目的探讨缺氧和细胞生长因子对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1)采用细胞克隆、机械除杂法培养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2)四唑盐比色试验(MTT)和细胞计数法描绘正常和缺氧状态下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增殖生长曲线.(3)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后用MTT法观察它们对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1)缺氧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在第4、5d数目较正常组显著增加(P<0.05),周细胞则在4~7d数目明显增多.(2)加入VEGF可使四甲基偶氮唑盐[3-(4,5-dimethylthia-zolzyl)-2,5-diphenyl tetrazo-dium bromide,MTT]值达到2.178 6,加入bFGF 可使MTT值达到2.989 7,加入VEGF和bFGF使MTT值达到2.943 1,而对照组仅为1.013.结论(1)缺氧环境能刺激培养的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和周细胞的增殖.(2)VEGF和bFGF能促进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且bFGF促增殖的能力更强,但两者相加并不能增加促增殖作用.

  • 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及蛋白质量浓度的动态变化

    作者:马慧香;李佳荔;徐锦堂

    目的通过对穿透角膜移植术后房水前列腺素E2(PGE2)和蛋白质量浓度的测定,探讨PGE2对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的作用.方法42只健康新西兰白兔,按穿透角膜移植术的类型和处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6组,分别于术后第10、20、30、40d抽取各组动物的房水,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GE2质量浓度,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蛋白质量浓度.结果自体移植组术后10d房水PGE2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同种异体移植组术后10、20d房水PGE2质量浓度高于对照组,1只兔眼于术后20d出现排斥反应;异种移植组术后10、20、30d房水PGE2质量浓度均高于对照组,有6只兔眼于观察期内出现明显排斥反应;异种移植双氯芬酸钠和地塞米松(DFNa+Dex)治疗组术后10d房水PGE2质量浓度低于异种移植Dex治疗组(P<0.05).房水蛋白质量浓度的变化情况与PGE2相一致.结论PGE2与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炎症反应和免疫排斥反应密切相关.Dex可抑制异种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排斥反应.DFNa对Dex有协同作用,可减少Dex的用量.

  • RAB3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与高度近视的相关性

    作者:易军晖;郭向明;肖学珊;贾小云;黎仕强;张清炯

    目的分析高度近视及正常人的RAB31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SNP),探讨其与高度近视发病的关系.方法 收集178例高度近视先证者及71例正常人的外周血DNA,对RAB31基因的外显子及临近内含子序列进行PCR扩增,异源双链-单链构象多态性(HA-SSCP)及测序分析.结果共发现7个SNP,位于内含子,同时出现在高度近视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对照组出现SNP106694C→T频率高于高度近视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RAB31基因的SNP不会导致高度近视发病,SNP106694C→T可能是一个保护因子,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在人羊膜上培养牛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初步探讨

    作者:李雯霖;姜德咏

    目的研究在具有完整基底膜的人羊膜上培养牛视网膜神经胶质(RG)细胞的可能性.方法用常规培养液进行原代及传代牛RG细胞的培养,并以GFAP及S-100染色进行免疫组化鉴定.取第3代或第4代牛RG细胞,以1.0×105/mL密度接种于羊膜基底膜面进行培养,并进行上述同样的鉴定.结果(1)原代RG细胞GFAP及S-100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86.2%和83.5%,传代RG至第3代时GFAP及S-100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数明显增加,分别为92.8%,90.3%.(2)培养的牛RG细胞的羊膜基底膜面大部分细胞阳性着色,其GFAP和S-100染色阳性细胞分别为91.4%和90.1%.结论牛RG细胞可以在人羊膜基底膜面生长.

  • PDGF和TGF-β1对兔RPE细胞α-SMA表达及收缩功能的影响

    作者:权彦龙;王峰;郑玉萍;孙乃学

    目的研究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AB)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对兔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和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的影响.方法免疫荧光染色法分析PDGF-AB和TGF-β1对α-SMA表达的影响.体外胶原凝胶收缩实验用于证实两种生长因子对兔RP细胞收缩的刺激作用.结果PDGF-AB和TGF-β1均可显著诱导兔RPE细胞α-SMA的表达,TGF-β1的作用显著强于PDGF-AB;两种生长因子对RPE细胞诱导的胶原收缩有着相同显著的刺激作用.结论PDGF-AB和TGF-β1均可增强RPE细胞的收缩力量,但二者可能是通过不同的途径达到这一效果,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分析α-SMA在纤维增殖疾病中的作用.

  • Bak和bcl-xl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内细胞和视网膜前膜中的表达

    作者:杜红俊;惠延年;王雨生;韩泉洪;马吉献

    目的观察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玻璃体内和视网膜前膜(ERM)中细胞凋亡、bak和bcl-xl基因表达、以及细胞凋亡和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2例PVR B级玻璃体切割液离心收集物,18例C级以上PVR的ERM进行研究,末端标记(TUNEL)染色法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bak和bcl-xl基因的表达.结果B级玻璃体切割液标本中bak和bcl-xl阳性细胞百分数分别为73.0%和65.1%,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平均为27.2%.C级以上PVR的ERM标本中bak和bcl.xl的阳性细胞比例分别为61.4%和77.0%,TUNEL阳性细胞百分率平均为18.6%.PVR B级的凋亡细胞百分数及bak的表达与C级以上标本之间相差明显(P,<0.05,P<0.01),而bcl-xl的表达在两者间没有差别(P>0.05).凋亡细胞bak表达与凋亡细胞百分数相关系数r值为0.86(P<0.01),与bcl-xl的r值为0.32(P>0.05).结论PVR眼增殖细胞中可见bak和bcl-xl的表达和细胞凋亡的存在.Bak的高表达可能与PVR中增生细胞凋亡有关.

  • 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体外培养

    作者:姚进;黎晓新

    目的建立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的培养方法,以进一步对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尤其是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进行体外实验研究.方法取出生后1~3d的SD乳鼠的视网膜,用胰酶消化法制备分散细胞悬液后,接种于置有包被poly-D-lysine玻片的24孔培养板中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规律.培养第7d,用抗神经元特异性核(NeuN)抗体和抗神经丝(Neurofilament-200,NF-200)抗体分别标记视网膜神经元细胞和神经节细胞(RGCs),并计算每10个高倍镜下的细胞数以及RGCs所占百分数.结果体外培养的视网膜神经元细胞经历了贴壁、重聚、迁移和相互接触的过程,有突起样生长,其中RGCs占神经元的55%左右.结论视网膜神经层分散细胞体外培养成功,并有较好的RGCs生长率,为进一步进行视网膜疾病的研究创造了条件.

  • 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产生白介素-6的影响

    作者:郭丽花;姜德咏;邝国平;万华

    目的探讨激活的巨噬细胞和未激活的巨噬细胞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分泌白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制备脂多糖(LPS)激活的和未激活的人腹腔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MφCM),取50%体积分数的MφCM,分别施加于纯化培养的胎眼PRE细胞,作用48 h,取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定细胞上清液中IL-6的质量浓度.结果脂多糖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L-MφCM)和未激活的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N-MφCM)均能促进RPE细胞分泌IL-6,其中L-MφCM的作用明显强于N-MφCM.结论MφCM中含有促RPE细胞分泌IL-6的因子,提示巨噬细胞可能通过分泌细胞因子调节RPE细胞分泌IL-6.

  • Dispase诱导玻璃体后脱离的实验研究

    作者:朱冬青;陈辉;邱怀雨

    目的探讨dispase兔眼玻璃体腔内注射诱导玻璃体后脱离(PVD)的效能及对眼内组织的毒性作用.方法36只兔按观察时间和注入dispase浓度不同分为Ⅰ组(10 μmol/(min·mL)、5 μmol/(min·mL)、1 μmol/(min·mL))和Ⅱ组(0.25 μmol/(min·mL)、0.1 μmol/(min·mL)、0.05 μmol/(min·mL)).对照眼注入磷酸盐缓冲液(PBS).Ⅰ组注药30 min、Ⅱ组1周内进行PVD和眼内毒性的观察.结果(1)有PVD者Ⅰ组各小组均占4/5;Ⅱ组中0.25 μmol/(min·mL)和0.1 μmol/(min·mL)组各占5/5,0.05 μmol/(min·mL)组占4/5;对照眼均无PVD.两组中实验眼的PVD诱导率与对照眼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2)两组中较高浓度者可见前房炎性反应、玻璃体混浊或视网膜损害等.在5 μmo·l/(minmL)暴露30 min组和0.25 μmol/(min·mL)组电镜下可见视网膜内界膜裸露、感光细胞外段结构紊乱和内段空泡形成.结论1 μmol/(min·mL)(30 min)或0.05 μmol/(min·mL)(1周)两种应用方式是有效和安全的.

  • IL-1β和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兵;黄蔚;惠延年

    目的观察IL-1β和TNF-α对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彩色图像分析技术检测IL-1β和/或TNF-α(20 ng/mL)对RPE细胞波形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波形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IL-1β+TNF-α处理组76.9±8.1,IL-1β处理组78.4±8.1,TNF-α处理组90.2±6.7.与对照组110.2±10.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IL-1β和/或TNF-α可上调波形蛋白的表达,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中可能参与RPE细胞增殖过程中中间丝的改变.

  • γD基因变异与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研究

    作者:张国明;洪帮兴;黄丽娜;曾键;古洵清

    目的通过对一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家系发病患者γD基因的分析,探讨该基因变异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方法运用基因扩增、克隆、变异分析的方法,研究该家族中不同患者γD基因的变异情况.结果同一家族中5例患者出现3种不同核苷酸变异,个别核苷酸的突变并未引起编码氨基酸的改变.结论同一家族不同白内障患者出现不同的γD基因变异现象为研究青少年遗传性白内障发病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 视紫红质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及视网膜特异表达载体的构建

    作者:王丰;樊莹;夏欣;谢匡成;陈霞芳;田毓华;徐萍;黄倩

    目的分离视紫红质基因启动子,构建以绿色荧光蛋白(GFP)为报告基因的视网膜特异表达载体,为今后视网膜细胞特异的靶向基因转移,特别是为视网膜疾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工具.方法根据小鼠视紫红质基因5'端DNA顺序合成引物,通过PCR技术从小鼠基因组DNA中扩增524 bp DNA片段,然后插入质粒pEGFP-1 GFP编码基因上游的多克隆位点处,构建表达载体pmRho-EGFP.采用脂质体包裹pmRho-EGFP,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及其他来源的细胞;注射到SD大鼠视网膜下或玻璃体腔内;或通过电穿孔直接转移到RCS大鼠腓肠肌内.GFP表达采用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pmRho-EGFP在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织来源的细胞;体内转染实验证明pmRho-EGFP可在大鼠视网膜神经细胞中表达,但在大鼠腓肠肌中不表达.结论小鼠视紫红质基因5'端524 bp片段具有基本的启动子活性,能够调控基因在视网膜神经细胞及色素上皮细胞中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细胞特异性.

  • 维生素E琥珀酸酯抑制人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生长作用的研究

    作者:袁静;胡燕华;张明昌;王适群

    目的探讨维生素E琥珀酸酯(VES)对体外培养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原代、传代培养,观察VES对细胞生长曲线的影响,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不同质量浓度VES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VES使细胞生长曲线下移,用10、20 μg/mL VES处理细胞2、4、7d后,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3.2%和46.7%、67.9%和76.8%、81.7%和89.3%.MTT法显示VES对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呈剂量-效应依赖性.结论VES可有效抑制翼状胬肉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活性.

  • 大鼠内层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的电镜研究

    作者:李旭;刘早霞;张晓光;苑敏

    目的定性研究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应用大鼠视神经结扎方法制成视网膜缺血-再灌注的动物模型,缺血时间60 min,再灌注3~72 h,应用透射电镜观察视网膜内层细胞的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正常对照组没有发现视网膜细胞的异常改变.在缺血和再灌注的不同时相可以观察到视网膜内层细胞发生两种不同模式的细胞死亡--进行性的细胞核和细胞的溶解以及进行性的细胞和细胞核的浓缩.结论视网膜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死亡方式符合坏死和凋亡的特点.传统的观点认为急性缺血所引起的损害可以随着血流的恢复而逆转,而与此相反,在再灌注阶段仍旧有一些视网膜神经元细胞濒临死亡.

  • 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假阴性反应的眼间差异

    作者:吴劲松;王竫华;王大博;康菊

    目的探讨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电脑视野检查假阴性反应率的眼间差异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02年10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视野检查室行Octopus 101自动静态视野检查的单侧青光眼视野缺损患者66例进行研究;比较患者眼间视力、眼压、杯盘比、检查时间及假阴性反应率、假阳性反应率、平均偏差、平均光敏感度的差异,并分析假阴性反应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视野缺损眼与视野正常眼的假阴性反应率(FN)差异显著,且与检查的先后顺序无关,而两眼在视力、眼压、瞳孔直径等方面无明显差异;视野缺损眼平均偏差(MD)与FN相关,在MD越高的眼,FN越高;而正常眼MD与FN无关.结论假阴性反应率可能与视野缺损有关;用假阴性反应率作为可靠性指数来监测受检者的专心程度、注意力集中程度,是不合适的.

  • 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角膜前表面的光学特征

    作者:张艳玲;施明光

    目的应用角膜地形图仪研究远视性屈光不正儿童的角膜前表面光学特征.方法对正视和远视儿童共90例154 眼行角膜地形图检查及检影验光,对所得的角膜地形图参数:模拟角膜曲率(Simk)、角膜不规则指数(CIM)、形状系数(SF),角膜形状参数:SF、离心率(e2)、曲率半径的规律变化常量(p)及屈光不正值(Refractive error)进行分析.结果各组间SF、CIM、Simk 1、Simk 2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SF、CIM、Simk 1、Simk 2 与SE均无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P>0.05).各组间角膜形状系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1>SF>0 ;1>e2>0 ;1>P>0.结论角膜前表面在儿童远视性屈光不正的发生发展中不起主导作用.儿童远视眼角膜前表面呈由中央到周边逐渐变平坦的扁长椭圆形.

  • 达那康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恢复的干预效果

    作者:赵朝霞;李玉军;郭希让;田清芬;李蕴随;黄爱国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达那康)对视网膜脱离术后视网膜功能改变的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50例(50眼)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达那康用药组和对照组.应用视网膜电流图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观察术后第1、2、4和第8周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的改变.结果视网膜脱离术前对照组和用药组的年龄、性别和视网膜脱离病程均具有可比性.与术后第1周的ERG b波相比较,用药组第2周ERG b即有显著的改变,而对照组在第8周ERG b波才有显著的改变.OCT检查黄斑部视网膜厚度的改变用药组在术后第4周才有显著的改变,而对照组在术后第8周才有显著的改变.结论达那康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功能的恢复.

  • 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检测黄斑厚度的临床评价

    作者:王康;王艳玲;熊宁

    目的评价临床应用海德堡视网膜地形图分析仪(HRT)进行黄斑厚度分析的可行性.方法使用HRT对14个志愿者的右眼分别于散瞳前后检测5次获得眼底图像,计算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直径为1 mm区域内的平均e值.评价每个受检者各次检查数值的变异,计算14个受检者5次检查结果的合并标准差.结果散瞳前后检查所得e值的合并标准差分别为0.19和0.15.二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散瞳后e值离散程度减小.散瞳后如果每次检查重复3次,则e值变异范围的95%可信区间为±0.25.结论HRT对于随访视网膜局部特别是黄斑部微小病变的病情发展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眼部观察

    作者:费文雷;陈家祺;杜欣;翁建宇;林建贤;尹东明;罗晓阳;骆天真

    目的观察造血干细胞术后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预处理措施对眼部的影响.方法对35例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眼科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中慢性GVHD 14例,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70%.其中8例合并有干眼,占GVHD患者的57.14%;6例睑板腺功能障碍并伴有干眼.眼部其他并发症有结膜瘢痕、睑球粘连、角膜溃疡、白内障、急性结膜炎、眼底出血或结膜出血.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不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病及干眼.结论干眼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的主要眼部并发症,仅见于发生GVHD的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眼部并发症明显高于自体干细胞移植.

  • 超高度近视有晶状体眼前房负镜植入两年临床观察

    作者:张伟英;金怡萍;黄蓓芬;郁民宝;缪和芬

    目的研究前房负镜植入术矫正超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高度近视患者11例(20眼).屈光度数高-29d,低-9.45d.术前进行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直径、角膜内皮计数、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计算人工晶状体度数.显微手术植入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2年,观察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反应、人工晶状体位置、瞳孔改变等.结果术后2年所有患者平均裸眼视力0.73,矫正视力0.92.平均眼压为14.17 mmHg,无一例眼压升高.角膜内皮细胞计数(2 499.3±319.6)个/mm2,平均损失率3.4%,与术前无明显差异.ICL袢脚均未造成对房角的影响.所有患者瞳孔对光反应良好,无一例出现白内障.结论前房负镜植入矫正高度近视,尤其是高于-12d的超高度近视,2年观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 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及角膜炎随机双盲对照临床研究

    作者:王丽娅;张月琴;祝磊;王印其;贺燚;李家臣;张俊杰

    目的比较北京医工生物技术研究所研制的15 mg/5 mL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和海伦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角膜炎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用随机、双盲、平行研究.共选择60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疗程3~14d,主要疗效参数为治疗第7、14d的临床疗效.结果用药7d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72%(18/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62%(22/26).用药14d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100%(25/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6.15%(25/26),两组间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的疗效相当.细菌性结膜炎和角膜炎试验组细菌清除率为100%;对照组总清除率98.04%,两组间清除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有良好的耐受性,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盐酸左氧氟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和细菌性角膜炎有效且安全.

  • 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视野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

    作者:石一宁;常宝琴;陈建华;郭建强;伊恩晖

    目的探讨多种视觉电生理联合全自动视野计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客观敏感的指标.方法选择10例(20眼)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对照者10例(20眼)分别进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图形视网膜电图(P-ERG)、图形视诱发电位(P-VEP)检查;还对正常对照组、青光眼组中各5例10眼进行多焦视网膜电图(mERG)检查;青光眼组10例(20眼)和正常对照组8例(16眼)行蓝黄视野(B/Y)、标准视野(W/W)检查.结果P-ERG的N95潜伏期延长较敏感;P-VEP的P100波振幅降低,潜伏期延长但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mERG二阶反应振幅下降,并随离心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B/Y视野检查的视野异常阳性率显著高于W/W视野.结论B/Y视野检查联合多种视功能检查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较敏感.在眼底杯/盘比未出现改变的早期诊断中,B/Y视野和PERG敏感性较高.

  • 泪囊黏液囊肿的鼻泪管支架植入治疗观察

    作者:肖满意;张子曙;朱晖;刘湘平

    目的评价鼻泪管支架植入术在治疗泪囊黏液囊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1例(21眼)泪囊黏液囊肿患者行鼻泪管支架植入术,逆行扩张鼻泪道后植入特制的鼻泪管支架,术前术后行数字减影泪道造影检查,分析其疗效.结果21眼均成功植入鼻泪管支架,手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12~43个月,有效率为100%.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鼻泪管支架植入术治疗泪囊黏液囊肿操作简便,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 眼内异物CT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

    作者:袁久民;汤振华;刘善平

    目的探讨眼内异物CT定位新方法.方法筛选 26例后极以外眼球壁和视网膜表面粘连异物,予CT"眼球平扫"和"眼球横扫"后,分别行眼球横扫联合子午面重建定位法(新法)、眼球平扫联合眼球横扫定位法(传统方法Ⅰ)和眼球平扫直角坐标定位法(传统方法Ⅱ)定位.以术中间接检眼镜监视下定位或术中直接看到的异物位置为验证标准,分别测量依据以上3种CT定位数据确立的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误差.结果26例异物球表定点位置的经、纬向平均误差分别为1.53、1.64 mm(新法),1.37、1.64 mm(传统方法Ⅰ)和2.02、2.55 mm(传统方法Ⅱ).经配对t检验,新法较传统方法Ⅰ差异无统计意义(经向:P>0.6,纬向:P=1);新法较传统方法Ⅱ差异有统计意义(经向:P<0.05,纬向:P<0.01).结论新法较传统方法更简便、更直观、更富发展前景.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正常眼压时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

    作者:李俊;褚仁远;沈颖;孙兴怀

    目的探讨中国人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时视乳头和视网膜的血流动力学.方法应用共焦扫描激光多普勒视网膜血流图检测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50眼眼压控制在22 mmHg以下时视乳头和视网膜血流.结果视乳头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104.35±49.24,3 243.93±1 589.72,8.38±3.07;筛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7.28±4.18,108.55±80.51,0.39±0.25.盘沿处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20.21±16.86,529.91±520.74,1.68±1.32;盘缘外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13.56±5.97,257.90±138.11,0.92±0.46;视网膜平均血容量、血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分别是17.96±6.23,350.39±179.82,1.23±0.57;血管、筛板和视网膜的血容量、流速和红细胞移动速率和正常眼比较都有明显下降.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存在着血流动力学障碍.

  • 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

    作者:朱也飞;姚玉峰;裘文亚

    目的探讨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治疗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单眼热、化学烧伤后,临床表现为角膜表面严重结膜化、新生血管化和瘢痕化的患者共39例(39眼),行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观察术中并发症、术后眼表面的重建、角膜透明度恢复及术后视力提高等指标.结果39眼中的34眼符合本研究的纳入标准.其中的32眼(94.1%)术后7d内完成角膜上皮化.重建的角膜上皮稳定,印迹细胞学检查表现为无杯状细胞的非角化鳞状上皮.34眼中的11眼术后出现双前房,10眼的双前房于1个月内消失.34眼中的29眼(85.3%)术后角膜透明,3眼有不同程度的角膜瘢痕,2眼出现持续性的角膜水肿.术后30眼(88.2%)视力显著提高.结论自体角膜缘移植联合深板层角膜移植术能有效地重建单眼瘢痕期热、化学烧伤患者的眼表面,恢复角膜的透明性,明显提高视力.

  • 尿素注射治疗眼睑、眶内毛细血管瘤

    作者:董长宪;马玉春;武宇红;李舒茵

    目的探讨眼睑、眶内毛细血管瘤的治疗方法.方法对73例眼睑、眶内毛细血管瘤行尿素注射治疗,平均随访1年6个月.结果73例毛细血管瘤中61例治愈,12例有效.结论尿素注射治疗眼睑、眶内毛细血管瘤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 白内障的发生与肌肽

    作者:徐玲;何向东

    白内障是我国首位致盲原因.近来,对白内障发病机制的研究正在广泛进行.在白内障的发生中,氧化损伤机制的研究已经明确.应用抗氧化剂,针对氧化损伤机制进行白内障的预防与治疗逐渐成为科研的热点.肌肽是一种优良的抗氧化剂.对白内障发生的氧化损伤机制和肌肽用于白内障治疗的可能性进行综述,为白内障抗氧化治疗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肉毒杆菌毒素A在斜视中的应用

    作者:朱玉广;刘双珍;康凤英

    肉毒杆菌毒素A(BTA)是革兰氏阳性厌氧芽胞杆菌产生的一种嗜神经外毒素,根据免疫抗原性不同分为8型(A、B、C1、C2、D、E、F和G).BTA特异性地阻断运动神经元轴突Ca2+依赖性、含Ach包涵小体的释放作用,出现肌肉麻痹.Scott首次将BTA应用于斜视的研究,许多学者已利用BTA治疗了多种类型的斜视、眼睑痉挛,上睑退缩等疾病,就BTA在斜视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干眼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

    作者:肖启国;刘祖国

    干眼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眼表疾病,理想的干眼模型对于干眼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目前,已有多种建立干眼动物模型的方法,如通过药物作用、改变动物性激素分泌水平、去除泪腺或眼表的神经支配、诱导泪腺产生自身免疫反应、手术摘除泪腺及手术封闭睑板腺开口等均可制作出干眼模型.这些干眼模型归纳起来主要有泪液缺乏型干眼及蒸发过强型干眼两大类型.常用于制作干眼模型的动物主要有兔、狗及鼠等,此外,还有使用猫、恒河猴、貂及马等制作干眼模型的报道.对几种常见的干眼模型的制作方法及其优缺点作一简要的综述.

  • 结膜髓外浆细胞瘤一例

    作者:黑砚;张新武;徐青;肖利华

    患者男性,14岁.主诉右眼内侧充血,隆起3个月并逐渐长大.眼科检查:右眼视力1.2,左眼视力0.08.右眼球结膜内眦部充血、隆起.左眼外斜30°,双眼各方向运动未受限,双眼眼球突出度15 mm.辅助检查:CT检查眶内未见肿瘤影像.骨髓及血象检查未见异常.平素健康,父母健在.临床诊断:右眼结膜下肿瘤.于2003年10月28日在局部麻醉下行右前路结膜下肿瘤切除术.术中见粉红色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紧密.病理检查:巨检见灰褐色不规则2.0 cm×1.7 cm×0.6 cm组织.镜检肿瘤细胞较小,大小比较一致,胞浆红染,椭圆形细胞核偏于细胞一侧,部分肿瘤细胞核周围有空晕,核仁不明显.少数肿瘤细胞胞浆中可见Russell小体.未见核分裂像(图1).

  • Rieger综合征二例

    作者:常新琦;孟海林

    例1,男,23岁,因双眼视物模糊2年,胀痛近半年入院.入院检查:右眼视力0.12,眼压30.39 mmHg(1 mmHg=0.133 kPa);角膜垂直径8.5 mm,水平径7.5 mm,前房轴深3 CT,瞳孔呈裂隙状移至9点位,虹膜根部与该处角膜前粘连,鼻侧虹膜有一5.5 mm×2 mm横椭圆形破孔,其余虹膜色淡,基质层可见组织稀薄及部分萎缩;晶状体混浊,眼底窥视不清.颞侧前房角虹膜前粘连,余各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周边虹膜前粘连,部分Schwalbe线呈前突状;视野弥散缺损,不规则暗点.左眼视力手动,眼压50.62 mmHg,角膜水肿,垂直径8.5 mm,水平径8.0 mm,12点虹膜根部"V"字形破孔,颞侧虹膜有5.8 mm×3.5 mm破孔.患者面部鼻梁扁宽,面颊平坦,下颌前突.牙齿尖小,齿缝宽.肚脐皮肤残留长7 mm.无类似病家族史.入院诊断:(1)双眼Rieger综合征.(2)双眼继发性青光眼.入院药物治疗后,眼压右眼17.30 mmHg,左眼28.01 mmHg.左眼在局部麻醉下行小梁切除术+MMC,术后眼压7.10 mmHg.右眼药物保守治疗,随访观察眼压.

  • 口服乙酰唑胺致双眼急性近视二例

    作者:赵春杰;秦玉翰;樊全治

    例1:高某,男,40岁,煤矿工人.因井下作业时被支架砸伤右眼眶,急到我院就诊.查视力:数指/眼前20 cm,上睑皮肤约2 cm斜形裂伤,球结膜下片状出血,角膜透明,前房弥漫性出血,瞳孔圆,直径3 mm,对光反应迟钝,后段结构不清,眼压Tn.左眼视力1.2,外眼﹑屈光间质及眼底无异常.CT提示:右眼眶外上壁骨折.急诊行右眼上睑清创缝合术,术后双眼包扎,半卧位,全身应用止血药物及抗生素﹑糖皮质激素.

  • 眶内侧入路电子额镜下成功视神经管减压术一例

    作者:吴国夷;孙时英;赵华

    患者男性,25岁,因外伤后右眼红痛,视力丧失1 d以"右眼钝挫伤"入院.全身情况欠佳,右颜面部高度水肿,双眼上下睑高度肿胀淤血,右侧为著.右眼睑上方及内外侧皮肤裂伤已行清创缝合.鼻梁左偏,右鼻腔中可见血痂.左眼前后节未见异常.右眼视力微弱光感,光定位不明确,球结膜下大量片状出血,高度水肿,前房内可见絮状渗出,瞳孔散大约6 mm,直、间接对光反应消失,晶状体前有渗出膜,眼内结构窥不见.CT示右眼视神经挫伤、右眶壁骨折、右鼻骨骨折、气脑.临床诊断:(1)右眼外伤 a:右眼视神经挫伤;b:右眼眶壁骨折;c:右眼球钝挫伤.(2)开放性颅脑损伤;a:额骨骨折;b:气脑.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同时予以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疗法.2 d后患者光感较入院时略有增强,手术指征明确,入院第3 d全身麻醉下行"眶内侧入路电子鼻窦镜直视下右眼视神经管减压术",使用美国史塞克公司生产的鼻窦镜使小切口下的术野显示清晰.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作者:伊琼;陈瑞合;刘军;黄宝玲;赵向阳;王淑丽

    我院2000年1月~2003年3月对后囊不完整或阙如的无晶状体眼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posterior chamber intraocular lens,PC-IOL)缝线固定术,报告如下.

  • 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李星星;王兆燕;王炜;崔霞

    开角型青光眼(open angle glaucoma,OAG)的临床治疗是国内外眼科专家关注的课题之一.Wise和Witter 1979年首次报道氩激光小梁成形术(argonlaser trabecnlo plasty,ALT)可成功地降低眼压.2001年11月美国眼科学会会议上讨论了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elect laser trabecularplasty,SLT)对OAG治疗的有效性,美国FDA通过了SLT可以用于临床的报告.我院2003年6月引进了科以人Selecta7000(Lumenis lnc,Santa Clara,CA)倍频Q-开关Nd:YAG激光对OAG患者进行激光治疗.

  • 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T-FLUX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刘宝海;高富军;高淑水;邵明芹;武光祥

    我院对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行非穿透小梁切除联合T-FLUX植入手术,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 半导体激光在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昕;李敏;杨捷;黄朝晖

    我们在玻璃体切割手术中应用半导体激光治疗87例(91眼)患者,疗效良好,现报告如下.

  • 小梁切除术中应用5-氟尿嘧啶与丝裂霉素C的疗效比较

    作者:李波;雷光明

    本文对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应用5-Fu及术中应用MMC者的疗效、毒副作用进行对比,以比较两种药物对小梁切除术的影响.

  • 透明角膜切口联合注入式晶状体植入术临床观察

    作者:钱勇;段文静;张励

    近年来,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注入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由于切口小、使用方便而受到关注.2002年10月~2003年2月,我们在表面麻醉下采用透明角膜3.0 mm阶梯状切口对白内障行注入式一片式丙烯酸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 圆锥角膜穿透角膜移植术后的远期圆锥动态观察

    作者:刘景祥;李燕伟;贾卉;郝继龙;李勤

    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是治疗晚期圆锥角膜的主要方法.现将我院圆锥角膜PKP后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PKP后角膜圆锥动态变化.

  • α-干扰素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疗效及抗复发的临床观察

    作者:班爱荣;刘运甲

    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发病率和致盲率为角膜病的首位,病情顽固,易于复发.我们采用干扰素结膜下注射治疗单疱病毒性角膜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 本刊编辑部致作者

    作者:

    关键词:
  • 本刊关于"优先通道"的更新说明

    作者:

    关键词:
  • 羊膜移植治疗兔眼角膜急性期碱烧伤的实验研究

    作者:赫天耕;史秀茹

    眼部化学烧伤和热烧伤的治疗比较复杂,但目前仍没有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羊膜移植已广泛用于治疗翼状胬肉、脸球粘连、角膜溃疡等眼表疾病.

  • Usher氏综合征二家系报告

    作者:姚莹斐;吴世信

    Usher氏综合征以视网膜色素变性导致视觉逐步减退,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听觉受损为特征,有家族遗传倾向.现报告2家系如下.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