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TLR7激动剂CL097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中Th17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琳;粘红;魏瑞华;张红梅;张晓敏;肖青;李雪;李筱荣

    背景 研究表明,Toll样受体7(TLR7)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但TLR7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葡萄膜炎(EAU)中是否通过树突状细胞(DCs)调控辅助性T淋巴细胞17(Th17)的作用机制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TLR7激动剂CL097处理的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BMDCs)对光感受器间维生素A类结合蛋白(IRBP) 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影响.方法 采用C57BL/6小鼠股骨和胫骨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将重组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mGM-CSF)及重组小鼠白细胞介素-4(rmIL-4)加入培养基在体外定向诱导BMDCs,于诱导后第6天在培养基中加入5μg/ml CL097作用8h,对照组加入PBS,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L097处理组与对照组BMDCs中IL-6、IL-23、IL-1β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小鼠腹腔内注射百日咳毒素1μg,注射后2h将IRBP1-20与等容积含有结核分枝杆菌HR37RA的完全弗氏佐剂充分乳化后主动免疫C57BL/6小鼠,眼底检查参照Caspi 0 ~4分的标准进行炎症评分.免疫后第13天取眼球制作病理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并分离小鼠脾脏及淋巴结中IRBP1.20-特异性T细胞,分别与CL097处理组及对照组的BMDCs共培养5d,收集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个组细胞中IL-17、γ干扰素(IFN-γ)、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和T细胞中表达的T盒21转录因子(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并分析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与Th17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 EAU模型成功建立.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CL097处理组BMDCs中IL-6、IL-23、IL-1β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560,P=0.045; t=5.476,P=0.032; t=17.240,P=0.003),而TGF-β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10,P=0.009).CL097处理组BMDCs与IRBP1-20-特异性T细胞共培养后,RORγt和IL-17 mRN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44,P=0.012;t=8.831,P=0.013),而CL097处理组中T-bet、IFN-γmRNA的相对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078,P=0.173; t=1.082,P=0.393).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CL097处理组Th17细胞的百分比为(17.750±4.79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240±3.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38,P=0.039),CL097处理组和对照组Th1细胞的百分比分别为(1.123±0.356)%和(1.060±0.3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714,P=0.113).结论 TLR7激动剂CL097促进BMDCs分泌与Th17细胞极化相关的细胞因子,并促进IRBP1-20-特异性Th17细胞的分化.

  • 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增生、迁移及ECM合成的抑制作用

    作者:任师杰;张凤妍;祁颖;崔琨明

    背景 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晶状体囊残留的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生物学行为改变是后发性白内障的主要病理改变.Rho激酶抑制剂盐酸法舒地尔具有抑制细胞骨架的重构、迁移、黏附及纤维化等作用,但对LECs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探讨盐酸法舒地尔对人LECs株HLEB-3细胞增生、迁移的作用及其对细胞外基质(ECM)合成的影响.方法 常规培养HLEB-3细胞,对照组细胞仍进行常规培养,药物组培养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盐酸法舒地尔,使其终浓度分别为10、20、40和60 μmol/L,分别于培养后12、24和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情况,计算不同剂量盐酸法舒地尔对细胞增生的抑制率;分别于处理后12、24、36和48 h采用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检测各组的迁移细胞数;并于上述时间点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细胞上清中Ⅰ型胶原(COL-Ⅰ)、纤维连接蛋白(FN)的质量浓度及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质量浓度,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不同浓度盐酸法舒地尔组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组间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966.727,P=0.000);随着盐酸法舒地尔作用时间的延长,HLEB-3细胞增生抑制率明显增加,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280.428,P=0.000).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显示,实验后48 h,对照组穿过聚碳酸酯膜的细胞数为(29.20±1.28)个,10、20、40和60 μmol/L盐酸法舒地尔组迁移的细胞数分别为(24.40±1.33)、(17.00±1.10)、(14.60±0.68)和(6.60±1.29)个,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HLEB-3细胞的迁移数逐渐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34,P<0.05).随着盐酸法舒地尔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上清液中COL-Ⅰ和FN质量浓度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L-Ⅰ:F浓度=143.992,P=0.000;F时间=113.745,P=0.000.FN:F浓度=81.761,P=0.000;F时间=69.602,P=0.000);细胞内α-SMA质量浓度逐渐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浓度=78.156,P=0.000;F时澡 =65.162,P=0.000).结论 盐酸法舒地尔可抑制体外培养HLEB-3的增生、迁移及ECM的合成,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

  • 氯化锌对体外培养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杜宇翔;郭大东;唐凯;司俊康;沙芳;吴秋欣;毕宏生

    背景 锌离子有抑制肿瘤细胞增生、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眼科常用于结膜炎和沙眼治疗的局部用药.迄今为止,关于锌离子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增生的研究较少.目的 研究氯化锌(ZnCl2)对人LECs细胞株HLEB-3增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对HLEB-3进行常规细胞培养和传代,在培养基中加入不同质量浓度的ZnCl2,使终质量浓度分别为5、10、20、40和80 mg/L,继续培养细胞24、48和72 h,未添加ZnCl2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各组培养细胞的活力;采用JC-1荧光染色法测定细胞线粒体膜电位(△Ψm)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中bcl-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量,并对各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培养的细胞呈镶嵌多边形,排列紧密;不同质量浓度ZnCl2组细胞数目均减少,形态不规则,细胞排列紊乱.随着ZnCl2质量浓度的增加和ZnCl2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均明显降低,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质量浓度=173.949,P=0.000;F时间=16.997,P=0.000).对照组细胞膜呈橙红色荧光,随着ZnCl2质量浓度的增加,不同质量浓度ZnCl2处理后橙红色荧光逐渐减弱,绿色荧光逐渐增强.不同质量浓度ZnCl2组处于S期和G2/M期的细胞比例明显多于对照组,而Go/G1期的细胞明显少于对照组,总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S期:F=15.594,P=0.000; G2/M期:F=12.792,P=0.000;Go/G1期:F=43.366,P=0.000).对照组细胞中bcl-2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1.00±0.00,而5、10、20、40和80 mg/L ZnCl2组bcl-2 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降至0.32±0.13、0.07±0.03、0.14±0.05、0.01±0.00和0.12±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细胞中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38.57±32.80)pg/mg,5、10、20、40和80 mg/L ZnCl2组分别为(79.20±5.70)、(79.95±6.21)、(61.02±10.74)、(72.05±11.61)和(55.97±10.53) pg/mg,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ZnCl2可使HLEB-3细胞阻滞于G2/M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ZnCl2引起△Ψm下降和下调bcl-2在细胞中的表达有关.

  • α-黑素细胞刺激素对早期糖尿病大鼠视网膜血管渗漏的保护作用

    作者:韩倩;张琰;薄其玉;茹玉莎;杨伟;李筱荣

    背景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主要病理基础是视网膜的微血管变化和炎性改变.研究认为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玻璃体腔注射可对视网膜脉络膜组织发挥抗氧化应激和抗凋亡作用,从而改善血-视网膜屏障(BRB)功能,但缺乏组织学研究的验证.目的 研究α-MSH对视网膜血管渗漏的改善作用.方法 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清洁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糖尿病(DM)模型组和α-MSH组,DM模型组和α-MSH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法制备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注射枸橼酸钠缓冲液.α-MSH组大鼠分别于造模后1周和3周玻璃体腔注射3.3 μg/μl α-MSH 3 μl,正常对照组大鼠同法注射生理盐水3μl,DM模型组不行玻璃体腔注射.造模后第5周,按照45 mg/kg的剂量经鼠尾静脉注射30 mg/ml伊文思蓝溶液,注射后2h每组取2只大鼠制备视网膜铺片,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视网膜血管形态;收集各组8只大鼠内眦部血液,检测BRB渗漏状况;用37℃枸橼酸钠缓冲液行左心室灌流,处死大鼠,分离大鼠视网膜,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超微结构的变化;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闭合蛋白(occludin)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DM模型大鼠体质量明显降低,饮水量明显增多;造模后3d和5周,DM模型组大鼠的血糖分别为(29.69±4.77) mmol/L和(24.64±2.72) mmol/L,DM模型成功建立.视网膜铺片显示,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血管走行异常,血管壁大量伊文思蓝渗漏,而α-MSH组大鼠视网膜血管形态接近正常对照组.造模后5周,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伊文思蓝的渗漏量为(10.04±8.18) μl/(g·h),明显多于α-MSH组的(2.62±3.73) μl/(g·h)和正常对照组的(3.10±1.13) μl/(g·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41).α-MSH组大鼠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的超微结构接近正常对照组,而DM模型组大鼠脉络膜血管内皮细胞肿胀,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空泡样变性.此外,DM模型组大鼠视网膜中ICAM-1 mRNA和TNF-αmRNA水平明显高于α-MSH组和正常对照组,而occludin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o-MSH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个组大鼠视网膜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的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91,P=0.466).结论 在STZ诱导的DM模型大鼠中,玻璃体腔注射α-MSH可通过减少视网膜血管的渗漏,改善脉络膜和视网膜血管的超微结构,下调视网膜中促炎因子的表达和上调细胞间紧密连接成分的表达发挥对视网膜的保护作用.

  • MsrB1基因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

    作者:贾义;陈晋

    背景 氧化应激被认为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蛋氨酸亚砜还原酶B1(MsrB1)对于保护晶状体细胞抵抗氧化应激具有重要作用,然而,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凋亡影响的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的 探讨MsrB1基因沉默对H2O2诱导的人LECs凋亡及其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方法人LECs细胞系SRA01/04在DMEM中进行培养,不同浓度的H2O2(200、400、600、800和1 000μmol/L)加入培养基分别处理细胞12、24和36 h以选择适浓度和作用时间.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srB1 siRNA转染组(将MsrB1 siRNA Lipofectamine 2000质粒转染入LECs)、H2O2诱导组(200μmol/L作用LECs 24 h)和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转染MsrB1 siRNA脂质质粒后用H2O2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2O2诱导后人LECs 12、24和36 h细胞的存活率,并筛选H2O2处理作用适的浓度和时间,用于进一步的细胞凋亡诱导实验;Real-time PCR法检测MsrB1 siRNA转染后24 h各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Hoechst33528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变化;采用碘化丙啶(PI)染色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和不同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结果 正常对照组、H2O2诱导组、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为1.063±0.058、1.013±0.049和0.235±0.024,MsrB1 siRNA转染组细胞中MsrB1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H2O2诱导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744、35.807,均P<0.001).不同浓度H2O2处理后24 h细胞活力低,以200 μmol/LH2O2处理后24 h为诱导人LECs凋亡的浓度和时间点.Hoechst 33528染色显示,H2O2诱导组可见部分细胞核收缩,MsrB1 siRNA转染组可见少数收缩变小的细胞核,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收缩变小的细胞核多于H2O2诱导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的凋亡细胞占(1.36±0.35)%,而MsrB1siRNA转染组占(3.26±0.31)%,H2O2诱导组和MsrBl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细胞的凋亡率明显上升,分别为(5.13±0.59)%和(8.73±0.48)%.细胞周期检测结果表明,H2O2诱导组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MsrB1 siRNA转染联合H2O2诱导组人LECs G1期所占比例为(52.78±1.68)%,明显高于H2O2诱导组的(44.99±1.37)%,而G2/M期细胞比例为(34.97±2.31)%,明显低于H2O2诱导组的(42.39±1.4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24、-6.213,均P<0.01).结论 MsrB1基因通过调节细胞周期的细胞分布减少H2O2诱导的人LECs的凋亡.

  • 利用Hwey-Lan Liou模型眼研究的复曲面人工晶状体焦深的变化

    作者:杨欣;张斌;刘丹岩;杜颖华;郭从容;崔月先

    背景 复曲面人工晶状体(IOL)虽然能有效矫正角膜散光,提高患者的视觉质量,但由于其光学结构复杂,故许多条件下其光学质量与球面IOL存在差异.目的 评价和比较复曲面IOL、球面IOL和非球面IOL在复色光环境下的焦深变化.方法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建立Hwey-Lan Liou模型眼,采用光线追迹法进行计算,评价并比较Tecnis ZA9003 IOL、SN60AT IOL、Arcysof Toric IOL在复色光条件下和在不同瞳孔直径条件下的焦深变化,并绘制离焦曲线.结果 瞳孔直径为3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在离焦=0的情况下均有较好的调制传递函数(MTF),上述3种IOL的焦深范围非常接近,正负方向的离焦曲线对称.瞳孔直径为5 mm时,球面和复曲面IOL的MTF明显较瞳孔直径为3 mm时降低,离焦MTF曲线向负离焦方向偏移,焦深较瞳孔直径3 mm时减小.非球面IOL的离焦MTF稳定,不随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发生明显变化,但焦深明显减小.结论 复曲面IOL有与球面IOL相近的焦深变化规律,焦深随着瞳孔直径的增大而减小,对负离焦耐受较好.

  • 慢病毒载体介导雷帕霉素靶蛋白沉默对体外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逸涵;柳林

    背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细胞的生长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在人品状体上皮细胞(HLECs)中的过度表达与白内障术后的并发症,如后发性白内障有关,将mTOR短发夹状RNA(shRNA)质粒成功转染至HLECs可为寻找预防和治疗后发性白内障的靶点提供实验支持.目的 探讨HLECs中m TOR基因沉默后对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别将mTOR shRNA质粒、空白质粒和PBS加入细胞培养液感染293T细胞以进行慢病毒包装.常规培养HLECs,然后分别用各组包装成功的慢病毒感染HLECs72 h,分为mTOR shRNA转染1、2、3,组空白质粒组和PBS组.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不同组间HLECs中mTOR蛋白的表达以确定mTOR被沉默,从mTOR shRNA转染l、2、3组中筛选出沉默效率高组进行后续实验.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G1期HLECs细胞比例;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上皮和间质标志物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生能力.结果 mTORshRNA转染1、2、3组293T细胞上清液中含有大量包装成功的慢病毒,对绿色荧光蛋白(GFP)呈阳性反应,而空白质粒组和PBS组未见GFP反应的绿色荧光.mTOR shRNA转染1、2、3组及空白质粒组转染的质粒具有嘌呤抗性,转染后的HLECs均生长良好,mTOR shRNA转染1、2、3组80%以上的细胞对GFP呈阳性反应,PBS组细胞无嘌呤抗性,可见较多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mTORshRNA转染3组mTOR mRNA表达弱,用于后续实验.mTORshRNA转染3组α-SMA表达条带明显弱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而E-Cadherin表达明显强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CCK8法检测证实,实验后lh、2h3个组间细胞增生值(A值)的总体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mTOR shRNA转染3组的细胞增生值均明显低于空白质粒组和PB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mTORshRNA转染3组细胞周期阻滞于G1期的细胞比例约为(60.00±1.78)%,明显高于空白质粒组的(53.48±1.86)%和PBS组的(53.02±1.49)%,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910,P=0.002).结论 mTOR shRNA转染HLECs后可使mTOR基因沉默,从而逆转HLECs中上皮-间质转化(EMT)的进程,抑制细胞增生,延长细胞周期.

  • 光暴露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关系及其机制

    作者:魏树瑾;南莉;汤欣;丁娜;黄伟;孙二琳

    背景 研究表明,光暴露可导致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损伤,与活性氧簇(ROS)的累积和自由基反应有关,其发病机制一直是研究的热点.目的 研究LECs光损伤的病理机制.方法 将人LECs系HLEB-3细胞株进行复苏和培养并分为4个组.将20 000 lx光照度的发光二极管(LED)光源置于密封的培养箱并光照培养的细胞6、12、24 h,未行光照射的细胞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LECs内ROS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率,分别使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bax和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 mRNA及其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MTT法检测并比较正常对照组与光照24 h组细胞的增生值(A570).结果 正常对照组培养的细胞排列紧密,光照后随着时间延长,细胞肿胀,细胞间隙增宽.LECs内ROS平均荧光强度(MFI)、早期凋亡率、总凋亡率随光照时间的延长逐渐上升,各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276,P=0.036;F=27.878,P=0.006;F=9.333,P=0.028).光照6h组、12h组和24 h组,bax mRNA的相对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升高(1.45±0.33)、(5.45±2.58)和(15.86±3.93)倍,TGF-β2mRNA的表达分别升高(1.22±0.12)、(1.79±0.38)和(4.01±0.93)倍,4个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679,P=0.023;F=13.320,P=0.024).光照24 h组bax和TGF-β2蛋白的表达量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升高约1.85倍和2倍.正常对照组细胞增生值(A570)为0.959±0.058,明显高于光照24 h组的0.897±0.09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0,P=0.003).结论 20 000 lx的光照可导致体外培养人LECs的氧化损伤和凋亡,bax和TGF-β2可能参与光诱导人LECs的损伤过程.

  • 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比较

    作者:黄萍;王雯倩;石砚;刘恩泽;张纯

    背景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是眼部缺血性病变的继发性改变,属于难治性青光眼.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在眼部的应用为NVG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但应用方法和治疗效果仍在进一步研究.目的 观察和比较抗VEGF药物贝伐单抗球内注射后联合小梁切除术或睫状体光凝术治疗NVG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NVG的治疗策略.方法 采用非随机分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确诊的NVG患者23例23眼,根据采用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小梁切除术组9例9眼和睫状体光凝组14例14眼.所有患者确诊后先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用胰岛素注射针头在角膜缘后4 mm处垂直眼球中心刺入眼内,前房穿刺放液50 μl后注射贝伐单抗50 μl(1.25 mg),然后各组患者分别接受相应的手术.分别于术后1周和3个月进行视力、眼压和治疗相关指标的检测,并观察各组术眼的并发症情况,对2个组的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建立NVG的治疗流程.结果 2个组患眼的基线特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小梁切除术组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的眼压分别为(43.4±6.2)、(15.6±3.0)和(19.7±3.2) mmHg(1 mmHg=0.133 kPa),睫状体光凝组为(42.8±4.9)、(25.4±7.5)和(23.3±6.6) mmHg,2个组注射药物前与抗青光眼术后不同时间点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分组=28.817,P<0.001;F时间=158.418,P<0.001;F交互作用=7.260,P=0.002).各组内术后1周和3个月的眼压值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1周,睫状体光凝组术眼的眼压明显高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术后3个月,2个组间眼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5).术后3个月,小梁切除术组视力下降者3眼,睫状体光凝组视力下降者9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睫状体光凝组患者贝伐单抗注射后与抗青光眼手术的间隔时间以及抗青光眼手术后与进一步眼底病治疗的间隔时间均明显长于小梁切除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02、0.003).2个组患者均未发生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结论 晚期NVG患者接受贝伐单抗注射后不能降低眼压,但可减少抗青光眼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贝伐单抗联合小梁切除术较贝伐单抗联合睫状体光凝术眼压降低更快,抗青光眼术前先进行贝伐单抗眼内注射可降低手术出血的风险.

  • 一中国家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后极性白内障CRYAB基因突变分析

    作者:张素华;高宇端;张哲

    背景 约50%的先天性白内障与遗传因素有关,常见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D).迄今为止,已证实AD性先天性白内障(ADCC)相关的候选基因位点39个及相关基因26个,确定先天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及突变位点是治疗的前提.目的 对1个3代AD性后极性白内障中国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分析,确定其发病的遗传学基础.方法 于2009年6-12月由山西省眼科医院收集1个中国汉族ADCC家系,家系的19名成员中共8例后极性白内障,11名表型正常.在获得所有受试者的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临床检查,采集家系所有成员外周静脉血各8 ml并提取DNA.对微卫星标志物进行PCR扩增及其等位基因的检测,并在染色体1 q21-25、1p22.3、2q33-36、11 q22.1-23.21、7q11-12、21q22.3、22q11.2-12.1的区段内分别选取21个多态性微卫星标志物进行连锁分析,计算对数优势(LOD)值;对可能致病的候选基因外显子进行扩增和测序验证突变基因;对新发现的突变用PolyPhen2软件进行突变致病性预测,预测范围值按渐增的风险程度定为0~1.结果 该家系3代中各代均有后极性白内障患者,共8例,各代患者中男女发病机会均等,符合AD发病特征.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微卫星标志物D11S3178处大LOD值为4.06(θ=0).单体型分析表明,该致病基因位于D11S4176 ~ D11S908区域内.对编码区的测序结果表明,CRYAB基因的第2个外显子有1个错义突变(c.209T>C),导致其编码的晶状体蛋白第70位的亮氨酸被脯氨酸替代(p.Leu 70 Pro).PolyPhen2软件分析测试结果表明,该新突变引起所编码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损害预测分值为0.996.结论 CRYAB基因为该家系中遗传性先天性后极性白内障的致病基因.

  • 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叶荷花;张济明;陆云峰;钱益勇

    背景 已有研究表明,白内障患者晶状体和房水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增加,但检测较为困难,而确定人体血液中NOS的过度表达是否与白内障有关对于白内障的临床检测和早期预防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白内障患者外周血中NOS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选择2014年1-6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眼科就诊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25例、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2例和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名,3个组患者基线特征匹配.收集所有受检者的外周血样本2.0 ml,离心法获得沉淀细胞.分别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受检者外周血中总NOS mRNA和诱导型NOS(iNOS)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对各组间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46±0.31、1.59±0.28和1.22±0.23,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572,P=0.001),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4.095、5.170,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17±0.21、1.08±0.15和0.89±0.17,3个组间的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01,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iNOS mRNA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7.112、3.932,均P<0.01).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和健康对照组受检者外周血细胞中总NOS蛋白的相对表达值分别为15.82±2.11、17.19±3.37和10.63±2.28,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895,P=0.000),其中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组、糖尿病性白内障组受检者外周血中NOS蛋白的相对表达值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885、10.266,均P<0.01).结论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和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血液中NOS含量增加,可能在白内障的形成和进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外周血中NOS的检测可作为白内障防治的监测指标.

  • DisCoVisc黏弹剂与透明质酸钠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的应用比较

    作者:王科华;夏晓波

    [背景] 眼科黏弹剂在白内障术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单纯透明质酸钠产品是目前中国广泛应用的黏弹剂之一.近年来新型黏弹剂,如DisCoVisc的出现为白内障术中黏弹剂的使用提供了新的选择,但临床上2种黏弹剂是否可以替代使用,相关研究很少.目的 比较DisCoVisc黏弹剂和透明质酸钠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应用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联合折叠型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18例143眼,包括按Emery-Little分级的非硬核患者(Ⅱ~Ⅲ级核)67例78眼和硬核患者(≥Ⅳ级核)51例6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非硬核患者和硬核患者随机分为DisCoVisc组和透明质酸钠组,非硬核组和硬核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匹配.2个组患者术中分别使用DisCoVisc黏弹剂和质量分数1.7%透明质酸钠,比较2个组间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以及植入IOL后抽吸清除黏弹剂的时间.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2个组患者的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中央角膜厚度(CCT)及中央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结果 非硬核患者及硬核患者中,DisCoVisc组与透明质酸纳组间术中UST、CDE、黏弹剂抽吸时间及术后眼压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硬核患者2个组间术后不同视力的眼数分布、角膜水肿情况、CCT及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O.05).硬核患者DisCoVisc组术后第1天裸眼视力≥0.5眼数的比例为72.7%,明显高于透明质酸钠组的46.9%,DisCoVisc组角膜水肿的比例为18.2%,明显低于透明质酸组的4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524,P=O.033;x2=4.986,P=0.026);术后第1天,DisCoVisc组CCT值为(576.60±39.05)μm,明显低于透明质酸钠组的(597.82±44.25) μm,DisCoVisc组术后3个月的角膜内皮细胞损失率为(12.56±5.46)%,明显低于透明质酸钠组的(19.61±6.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124,P=0.038;t=3.131,P=O.004).结论 DisCoVisc应用于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对于晶状体核硬度较大的患者,DisCoVisc较单纯透明质酸钠具有更好的效果且术后早期并发症更少.

  • 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并发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谭娅;周希瑗;徐智勇;王秀青

    背景 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的发生率增加,而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难度更大,且手术并发症更多.对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有助于减少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目的 分析和比较玻璃体切割术后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 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1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收治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者193例200眼,依据白内障术前是否行玻璃体切割术分为玻璃体切割组及非玻璃体切割组,前者依据患眼是否有硅油亚分为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对各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眼的术中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比较.结果 玻璃体切割组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中后囊膜破裂、悬韧带松弛、瞳孔不易扩大及虹膜弹性差的发生率分别为7.84%、3.92%、1.96%和1.96%,非玻璃体切割组分别为5.37%、0.67%、7.38%和1.34%,2个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506、0.160、0.303、1.000);硅油眼组上述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0.00%、3.57%、3.57%和3.57%,无硅油眼组分别为17.39%、4.35%、0.00%和0.00%,硅油眼组后囊膜破裂的发生率高于无硅油眼组,2个组间的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42).非玻璃体切割组、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术中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14.77%、10.71%和21.74%,硅油眼组和无硅油眼组与非玻璃体切割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770、0.392).各组均未见虹膜损伤及脉络膜出血.结论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治疗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的术中并发症发生率与非玻璃体切割术后白内障眼相比无明显增加,但与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眼比较,术中无硅油眼的后囊膜更容易破裂,术中应仔细操作.

  • 角膜移植术后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及疗效分析

    作者:赵倩;王婷;史伟云;李素霞

    背景 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行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因患者复发部位的不同和复发特征的多样化,在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时仍存在困难.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患者角膜移植术后真菌感染复发的特征、治疗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回顾性研究设计.收集2004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山东省眼科医院因真菌性角膜炎行角膜移植术的6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41例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炎症部位和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结果 复发性真菌性角膜炎的复发部位包括植床感染复发、前房炎症和玻璃体腔炎症;穿透角膜移植术(PKP)术后复发者28例,占7.12%,板层角膜移植术(LKP)术后复发者13例,占5.53%,二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1,P>0.05).复发性病变的总体治愈率为87.80%(36/41).边缘植床复发者11例,包括单纯药物治愈者3例,经手术治愈者8例,其中直径≤2 mm的复发灶经病灶切除术和/或结膜瓣遮盖术治愈6例,而直径>2 mm的复发病灶则再次行PKP治愈.LKP后植片下植床复发4例,均再次行PKP.前房复发者5例,前房注药后治愈2例,行前房灌洗者2例,再次行PKP者1例.混合复发型12例,即植片、植床、前房均可见炎症复发,通过结膜下或前房注射氟康唑、局部病灶切除或结膜瓣遮盖治愈5例,再次行PKP者7例.眼后段复发者9例,仅4例治愈,5例因治疗无效行眼内容摘除术.结论 真菌的复发特征是选择合适治疗方式的依据,植床复发者首选药物治疗,若药物治疗后3~5d效果较差,则选择再次手术治疗;前房复发者则首选前房内药物注射;眼后段复发应采取玻璃体腔药物注射联合玻璃体切割术.眼前节炎症复发者易治愈,眼后段炎症预后较差.

  • 色素上皮衍生因子对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刘恬;刘奕志;钟惟德;项道满

    背景 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是研究晶状体生理病理的基础,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存在于房水和晶状体中的多效能因子,但PEDF对LECs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尚需深入探讨.目的 探讨PEDF在体内及体外对人LECs生长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在体内研究部分,纳入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1例181眼,在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取患眼晶状体中央区5.0~5.5 mm直径的前囊膜标本,检测LECs密度并依此选择其中60份分为低密度组和高密度组各30例.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并比较2个组LECs中PEDF mRNA相对表达量的差异.在体外研究部分,PEDF培养组在培养液中加入50 ng/ml PEDF培养人LECs株(HLE-B3)72 h,正常培养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通过AnnexinV-FITC/7-AAD双染法检测并比较各组细胞周期的细胞比例和细胞凋亡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低密度组晶状体中央区前囊下LECs密度为(3 672±326)/mm2,PEDFmRNA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低于高密度组的(4 857±350)/mm2和0.55±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6,P<0.05;t=3.82,P<0.05).PEDF培养组G2 +S期细胞比例为(54.05±4.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8.54±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2,P<0.01);PEDF培养组细胞凋亡率为(2.08±0.4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50±0.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0,P<0.01).PEDF培养组细胞内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6.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4±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P<0.01).结论 人眼内PEDF可通过抗凋亡及抑制VEGF表达等机制发挥促LECs增生的作用,LECs中PEDF的变化可能与晶状体的老化及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有关.

  • 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的关系

    作者:董宁;汤欣;肖林;徐冰

    背景 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因子参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ME)的发生和发展,一些因子已证实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的预测指标,对房水中多种相关细胞因子的同时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目的 探讨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2型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关系.方法 纳入2010年1月至2012年4月于天津市眼科医院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36例136眼,术中抽取房水0.lml,采用人磁性微球的多重免疫检测平板同时对房水中27种细胞因子的质量浓度进行测定.所有患者术前和术后4周进行黄斑区OCT检查,比较和分析房水中多种细胞因子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结果 纳入的136眼中均成功实施了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术,共116眼完成了4周的随访,占85.29%.术后第4周,34眼发生ME,占29.31%,为ME(+)组,未发生ME者82眼,占70.69%,为ME(-)组,2个组间患者的基线资料匹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E(+)组术眼术后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为(237.24±24.16) μm,明显高于术前的(162.41±21.33) μm和ME(-)组术后4周的(185.53±18.35) 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ME(+)组患者房水中白细胞介素-1β (IL-1β)、IL-6、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值与术前房水中IL-1β、IL-6、IL-8、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均呈正相关(r=0.288,P=0.005;r=0.345,P=0.008;r=0.256,P=0.016;r=0.377,P=0.007;r=0.423,P=0.001;r=0.279,P=0.012).ME(+)组术眼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M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7).术后4周,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与术前房水中IL-10和IL-12的质量浓度均呈负相关(r=-0.327,P=0.013;r=-0.264,P=0.036).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上述房水中高表达因子均为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ME发生的危险因素(OR=1.25,P=0.026;OR=1.31,P=0.006;OR=3.62,P<0.001;OR=1.82,P=0.007;OR=1.58,P<0.001;OR =4.21,P<0.001;OR=5.36,P<0.001;OR=0.19,P=0.011;OR =0.31,P=0.013).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房水中细胞因子IL-1β、IL-6、IL-8、IL-10、IL-12、IP-10、MCP-1和VEGF质量浓度与白内障术后ME的发生密切相关.

  • 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与白内障发生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华

    晶状体是重要的屈光间质,其透明性的维持主要依赖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LECs的正常发育、增生、分化和凋亡主要依靠细胞因子及信号转导通路等的调控,LECs的病理状态终导致白内障的发生.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是晶状体在生理及病理状态下重要的调节因子,Smad蛋白家族是TGF-β在细胞内信号转导的重要因子.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在诱导白内障的发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就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参与调节晶状体病理过程的细胞生物学作用进行综述.

  • PET/CT在眼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张蕾

    正电子发射断层与计算机断层成像(PET/CT)是将PET与CT 2种图像加以融合,PET提供病灶的代谢信息,CT显示病灶的解剖特征.利用PET/CT进行一次扫描可获得全身断层图像,可以高度敏感地反映体内生理及生化过程并对其精确定位.自1998年PET/CT机用于医疗体系以来,作为临床上重要的影像学诊断工具,近年来已被逐渐应用于检测眼部肿瘤,如脉络膜黑色素瘤、脉络膜转移癌、视网膜母细胞瘤、眼部淋巴瘤、泪腺腺样囊性癌等.就PET/CT的原理、标准摄取值(SUV)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以及PET/CT在眼部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重视和优选白内障术前生物学测量与人工晶状体屈光度计算的联合方案

    作者:汤欣;于莎莎

    随着白内障手术相关技术的优化,高端晶状体投入临床应用,白内障手术已处于屈光手术时代,通过手术矫正以恢复患者佳屈光状态的技术方法备受关注,使得白内障术前的生物学测量及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计算显得至关重要,因此临床医师应充分了解相关的测量机制及可控制误差的来源,尽可能减小术后屈光误差,提高术眼的视觉质量.白内障术前的生物学测量涉及不同方法,如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和前房深度的测量,而IOL的计算方法包括标准屈光度法、传统理论或经验公式法及光线追踪算法等.临床医师只有将白内障术前生物学测量与IOL屈光度计算方法进行适宜联合,才能确保术眼获得满意的视觉质量.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