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多发性大动脉炎47例临床分析

    作者:宋玮;李梅梅;梅焕平

    目的 探讨多发性大动脉炎(TA)的临床特点.方法 分析我院收治的TA患者47例,总结发病年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等指标.结果 临床分型以广泛型多见(42.6%).TA常见的症状为间歇性运动障碍(42.6%)、头晕(31.9%),体征常见为血管杂音(48.9%)、无脉症(34.0%)及高血压(31.9%).33例患者出现血沉或/和C反应蛋白的升高.受累血管以双侧颈总动脉(34.0%)、腹主动脉(25.5%)多,其次为左锁骨下动脉、双侧锁骨下动脉.结论 TA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诊断缺乏特异性血清标志物,临床医师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

  • 血清HMGB1水平评价哮喘严重程度和控制水平的价值

    作者:张固琴;杨炯;李平;聂汉祥;赵杨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清HMGB1水平与患者严重程度及控制水平的关系.方法 检测49例初诊哮喘患者(间歇/轻度20例、中度15例、重度14例)血清HMGB1的水平,并与36例完全控制哮喘组患者及20例正常人对照.结果 间歇发作/轻度持续组,中度持续组与重度持续组哮喘患者血清HMGB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完全控制哮喘组血清HMGB1水平显著低于初诊哮喘患者,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均<0.01).结论 血清HMGB1水平可以反应哮喘的严重程度和指导哮喘治疗.

  • 老年吸入性肺炎36例临床分析

    作者:胡云衢

    目的 探讨老年吸入性肺炎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36例老年吸入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治愈19例(占52.77%),好转4例(占11.11%),死亡10例(占27.77%),放弃治疗3例(8.33%).临床表现以发热25例(72.2%)、咳嗽、咳痰24例(66.7%)为著;病原学:革兰阴性杆菌:铜绿假单胞菌14株(38.9%),大肠埃希菌12株(33.3%),肺炎克雷伯菌6株(16.7%);革兰阳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4株(11.1%)、肺炎链球菌3株(8.3%);真菌:白色念珠菌10(27.8%)、曲霉菌9株(25%).结论 老年吸入性肺炎在临床较为常见,以隐性吸入者居多,临床表现不典型,且病死率较高.

  • 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研究

    作者:杨波;黄开明;黄文洁

    目的 探讨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132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随机分成特布他林组(41例)、布地奈德组(38例)和联合用药组(53例),分别予以特布他林雾化剂、布地奈德混悬液、特布他林雾化剂和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治疗,比较三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1个疗程后,联合用药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均短于单纯用药组,联合用药组的通气功能改善更好,且显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纯用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用药组(P<0.05),单纯用药组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雾化剂联合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陈国强;韦鸣;廖勇;唐中明;黄喜峰;刘玮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治疗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36例,所有患者均选择全肺切除术,其中左侧全肺切除19例,右侧全肺切除17例,术前及术后应用抗结核药物.观察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肺结核转阴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死亡率.比较患者术前、术后3、6个月肺功能情况.结果 临床治愈35例,治愈率97.22%.术前痰培养阳性36例,术后痰培养阴性34例,转阴率为94.44%.术后患者肺功能逐渐改善,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3个月及6个月FEV1、MVV水平均逐渐升高,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肺切除在选择性低肺功能肺结核毁损肺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很高临床应用价值.

  • 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预后相关高危因素分析

    作者:黎汝;汪晓红

    目的 探讨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预后相关的高危因素.方法 我院的老年CAP组的临床资料、基础疾病、生物学等各项危险因素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年龄、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红蛋白、血浆白蛋白、电解质紊乱可能为老年CAP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AP发病率及病死率较高,以上危险因素可以为正确判断病情提供重要依据.

  • 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价值

    作者:孙军锋;高文杰;王伟;王亚坤;李清涛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7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81.18%)支原体肺炎患儿单份血清特异性MP-IgM抗体滴度大于1:160.151例(88.82%)患儿MP-DNA 检测阳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菌培养得阳性菌株共23株.17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均进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在镜下均可见支气管内膜炎症表现,病变部位可有黏膜充血水肿并附着分泌物,45例(26.47%)患儿支气管开口处可见痰堵,患儿通气不畅,24例(14.12%)患儿管腔内可见黄脓性痰栓,18例(10.59%)患儿支气管开口出现炎性狭窄,14例(8.24%)患儿支气管分支开口异常,11例(6.47%)患儿管壁黏膜呈现小结节样突起.结论 对小儿支原体肺炎早期应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提高诊断效率,治疗预后有重要意义.

  • 老年人稳定期慢阻肺应用噻托溴铵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乃侠;刘媛媛

    目的 探讨老年人COPD稳定期应用噻托溴铵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取5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即噻托溴铵组(30例)和异丙托溴铵组(28例),噻托溴铵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异丙托溴铵组给予异丙托溴铵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0天,通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及肺功能改善情况等指标,分析对比两组疗效差别.结果 噻托溴铵组的临床症状、肺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异丙托溴铵组相关指标,P<0.05.结论 噻托溴铵用于稳定期COPD的治疗效果优于异丙托溴铵.

  •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作者:徐静;李琦;胡明冬;韦球;王建春

    目的 探讨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3例,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有特殊环境暴露史,主要症状为咳嗽、活动后气短等.肺部症状无特异性,有较为典型的CT表现,确诊需依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及肺活检.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及肺活检有利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的诊断.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的关键,糖皮质激素疗效明显.

  •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在低氧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的干预作用

    作者:夏秀琼;雒洪志;袁小玲;黄锡坤;郭伟洪;陈维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Ⅱ(BMPR-Ⅱ)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和预防组,预防组于低氧前给予辛伐他汀10 mg/kg灌胃,共3周.采用Gould生理记录仪测定平均肺动脉压(mPAP),采用HE染色和图象分析观察大鼠肺小动脉形态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的表达.结果 (1)低氧组大鼠的mPAP和肺小动脉形态学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上升,而辛伐他汀处理的预防组前述指标虽未下降到对照组水平,但均较低氧组明显下降(P<0.01).(2)对照组大鼠肺小动脉BMPR-Ⅱ染色强度为(0.48±0.08),低氧组下降到(0.22±0.04),而预防组则上升为(0.31±0.03)(P均<0.05).结论 BMPR-Ⅱ在低氧大鼠肺血管中的表达下降,辛伐他汀可上调其表达,预防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 高能量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李宁;王晓静;冯光;高勇;秦立志;牛艳慧;李毅;李莉

    目的 探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对重症肺结核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因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肺结核合并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分别使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瑞高)(实验组,R组)和普通营养液(能全力)(对照组,N组),监测机械通气治疗后1天,第7天病人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TLC),免疫球蛋白,血清前白蛋白(PA),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观察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每分钟通气量(VE),收集24小时尿液,测定尿总氮并每天计算氮平衡.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分钟通气量,二氧化碳生成量(VCO2),血气二氧化碳分压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1),血清前白蛋白,甘油三酯,TG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机械通气时间亦短于对照组(P<0.05),尿总氮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免疫球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无明显改善改善(P>0.05).结论 因重症肺结核而行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高能量密度营养乳剂的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预后.

  • 卒中急性期肺部感染的原因分析

    作者:陈梅;郭明升

    目的 探索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可能的原因.方法 分析297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可能的原因分组分析.结果 年龄、饮水试验、意识状态、气管插管、慢性肺病、留置胃管组间差异显著,均P<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饮水呛咳、意识障碍、气管插管、慢性肺病与肺部感染的发生显著相关.结论 意识障碍、饮水呛咳、高龄、气管插管、慢性肺病是脑卒中急性期并发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OSAHS的临床研究

    作者:于文清;韩勇;曹慧敏

    目的 评价无创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疗效.方法 42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患者治疗前后进行多导睡眠仪(Polysomnography,PSG)监测血氧饱和度,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的对比研究.结果 42例患者经过3个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呼吸暂停次数,低通气次数,平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无创正压通气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 脉冲振荡技术在COPD与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刘长智;郑晓滨;陈超琳;邬伟明;黄瑾

    目的 探讨脉冲振荡法(IOS)对COPD、支气管哮喘(哮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受试者(其中AECOPD 40例,哮喘急性发作期36例,以及健康者26例)完成脉冲振荡法检查、肺通气功能(PFT).比较三组间肺通气功能参数、脉冲振荡的全呼吸相阻抗以及吸气-呼气相阻抗的差别.结果 (1)肺通气功能结果:COPD组、哮喘组均表现为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FEV1%pred、FEV1/FVC、PEF%pr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哮喘组代表中心气道阻力的指标R20高于COPD组(P<0.01).(3)COPD组、哮喘组、健康组吸气-呼气相阻抗比较:仅COPD组的呼气相R5-20大于吸气相R5-20、呼气相X5小于吸气相X5(P值分别为0.041、0.017).另外COPD组的吸气-呼气相的R5-20变化值(ΔR5-20)、X5变化值(ΔX5)大于哮喘组(均P<0.01).结论 脉冲振荡法有助于支气管哮喘与AECOPD的鉴别诊断.

  • 痰嗜酸粒细胞评估孟鲁司特治疗AECOPD的有效性研究

    作者:郝月琴;唐华平;卫红军;李猛

    目的 论证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是否预示口服孟鲁司特治疗AECOPD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方法 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及阴性的AECOPD患者各4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孟鲁司特治疗10天,于治疗前后记录患者的呼吸困难程度评分、肺功能.结果 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程度、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改善程度更为显著 (P<0.05).结论 痰检嗜酸粒细胞阳性预示口服孟鲁司特的临床反应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预测指标.

  • 65例直径小于2.0cm肺部结节术后临床分析

    作者:郑君;王朋;谢溟

    目的 分析肺部直径小于2.0 cm结节病灶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62例直径小于2.0 cm肺部结节的患者采用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开胸方法进行手术治疗,术中送冰冻切片病理检查,根据病理结果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结节所在肺组织进行切除,并对患者进行3年随访.结果 62例患者中恶性肿瘤36例,占58.1%,行VATS辅助小切口下行肺叶切除及纵隔淋巴结清扫;炎性假瘤13例,占20.9%,行肺楔形切除术;结核球10例,占27.8%,行肺楔形切除术;肺大疱2例,占3.2%,行肺大疱结扎术;肺囊肿1例,占1.6%行病灶处肺叶切除.患者无围手术期死亡,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术后随访良性病变者术后长期生存,无复发,无后遗症.结论 电视胸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对肺功能损害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临床研究

    作者:赵红军;张春宏

    目的 探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诊治的小儿肺炎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两组,73例患儿采用维生素C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对照组,73例患儿采用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为观察组,疗程7 d,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病症消失时间、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咳嗽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7.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5%)高于对照组(4.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溴己新联合头孢呋辛钠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明显缩短临床病症的消失时间,提高治愈率.

  • 不同粒径氯化钠粉吸入疗法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指标及血清中IL-4、IL-5水平的影响

    作者:范利娟;王兴元;吴占敖;花曼曼;周红霞;端礼荣

    目的 探讨不同粒径氯化钠粉对哮喘小鼠IL-4、IL-5水平及肺组织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4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哮喘模型组、超细氯化钠粉治疗组、大粒径氯化钠粉治疗组.采用 OVA 致敏和激发构建哮喘模型.对照组则利用PBS致敏、OVA激发.ELISA 检测小鼠血清中IL-4、IL-5 水平,肺泡灌洗液(BALF)观察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制备肺组织石蜡切片.结果 模型组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超细氯化钠治疗组白细胞总数及分类比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IL-4、IL-5 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超细氯化钠粉治疗组和大粒径氯化钠治疗组IL-4、IL-5 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 超细氯化钠粉吸入治疗哮喘小鼠可下调其血清IL-4、IL-5 水平,起到抑制气道炎症、治疗哮喘的作用.

  • 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缓解前后的小气道功能测定

    作者:夏玲;刘旭;伏振;张继先

    目的 肺功能检测在支气管哮喘治疗前后小气道功能的评价作用研究.方法 选择31例急性期支气管哮喘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测定其急性期和缓解期肺功能,并加以比较.结果 31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在哮喘急性发作期测舒张实验全部阳性,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FEV1占预计值%及FEV1/FV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哮喘组患者缓解期和健康对照组受试对象FEV1占预计值%和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期哮喘患者均存在大、小气道功能异常,缓解期哮喘患者大气道功能恢复,小气道功能虽有一定恢复,但与正常健康对照组比较仍存在异常.

    关键词: 哮喘 小气道 肺功能
  • 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的临床应用对比研究

    作者:李士荣;崔立慧;毕正强;李素娟

    目的 对比研究两种经皮气管切开术(PT)即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GWCH法)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取入住RICU符合气管切开指征的患者42例,随机分为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组(GWDF法)和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组(GWCH法),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等进行比较.结果 在手术时间方面,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略短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方面明显少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P<0.05).结论 经皮导丝牛角型扩张技术在减轻手术创伤和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经皮导丝扩张钳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崔岩;高燕

    目的 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术辅助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9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术3~5次,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治疗72 h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SaO2、PaO2、PaCO2等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10d后,观察组显效率(45.7%)与总体有效率(84.8%)均高于对照组(22.7%、65.9%)(P<0.05).结论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衰能明显改善临床疗效,降低有创通气比例与病死率.

  •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观察

    作者:凌琳;张永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符合标准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合用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均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观察组改变幅度更大(P<0.05).结论 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联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支气管扩张,可以缩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和住院时间.

  • 阿托伐他汀对COPD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作者:郑伟;吴江平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COPD患者炎症因子、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8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干预组(43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44例),阿托伐他汀干预组加用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d,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时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第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及COPD评估测试问卷(CAT).结果 干预组在1个月时 IL-6、IL-8、TNF-α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 FEV1/FVC%、FEV1%及CA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时IL-6、IL-8、TNF-α、FEV1/FVC%、FEV1%及CAT较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较长期服用中等剂量的阿托伐他汀可以减轻COPD患者炎症反应,缓解肺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进而延缓COPD的进展.

  • 70例结核性毁损肺全肺切除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唐中明;韦鸣;廖勇;陈国强;俸成钢;黄喜峰;刘玮

    目的 探讨全肺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0例结核性毁损肺患者实施全肺切除术治疗,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变化.结果 7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其中行左全肺切除术43例,右全肺切除术27例;3例支气管胸膜瘘患者未行肺功能检查,余67例患者FEV1%、MVV%均显著优于术前(P<0.01);术后1年70例患者PaO2显著高于术前(P<0.01),PaCO2则显著低于术前(P<0.01).结论 全肺切除术在结核性毁损肺患者中具有确切疗效,但需严格把握手术指征,同时术中操作、麻醉等均需给予高度重视,避免各种术中不良后果的发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效评价

    作者:洪克付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药用价值.方法 将本院诊治的80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单纯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40例,采用盐酸氨溴索+阿莫西林治疗.观察与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肺功能、血气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气喘、咳嗽、咳痰等症状积分均显著性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FEV1、FEV1%等肺功能指标水平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的PaO2、PaCO2等血气分析值显著性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床应用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水平.

  • 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疗效

    作者:刘春艳;董跃华;贾彤;李福龙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重症医学科(ICU)住院治疗的明确诊断为ARDS的患者66人,随机分为试验组(34例)和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肝素(5~10 U/kg/h)持续泵入,测定两组间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第3天、第5天、第7天氧合指数(PaO2/FiO2)、呼吸频率(R)、血小板计数(PL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观察两组患者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平均ICU住院时间及28 天病死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3、5、7天实验组PaO2/FiO2明显升高,R、TFPI含量明显下降,PLT、APTT、FIB含量无明显变化;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8 d病死率较对照组有所降低.结论 小剂量肝素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显著,临床应用安全.

  • 误诊为支气管哮喘19例临床分析

    作者:罗霄云

    目的 总结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教训,积累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诊断经验.方法 分析19例患者误诊为支气管哮喘的诊治过程及纠正诊断的方法.结果 进一步心电图、脑钠肽(BNP)、C反应蛋白、心脏超声等检查8例被诊为急性左心衰;经电子胃镜检查11例被诊为胃食管反流病.结论 喘息症状不是哮喘病所独有的,鉴别诊断尤其重要.

  •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苑文雯;李妍;杨宁;贾天野;郭桐生

    目的 分析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将我院ICU住院的肺炎合并脓毒症104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脓毒症组36例,严重脓毒症组37例,脓毒性休克组31例,并选择同期单纯肺炎患者40例.同时根据脓毒症患者是否于2周内的存活情况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结果 三组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APACHE Ⅱ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随着病情的加重,患者血清PCT、APACHE Ⅱ评分依次增加(P<0.05).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存活组显著升高(P<0.05),而两组hs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sCRP水平均呈高表达状态,PCT水平的检测可以作为肺炎合并脓毒血症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 结核性脑膜炎324例临床分析

    作者:周晓慧

    目的 探讨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早期诊断,误诊等问题.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结核性脑膜炎324例,就临床特点化疗效果早期诊断,鞘内注药,误诊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早期患者占26.5%,中期占53.7%.平均33天.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头疼,恶心,呕吐.本组病例均给于合理抗结核药治疗,其中有86例鞘内注药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结论 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合理标准化用药可提高疗效.重危患者可鞘内注药,疗效甚高.

  • 莫西沙星对慢阻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

    作者:晋小祥;刘燕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对肺心病失代偿患者QT离散度的影响.方法 将60例使用莫西沙星患者分成两组,一组为肺心病失代偿患者,另一组为非肺心病失代偿患者,予以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记录患者QT离散度并进行分析.结果 30例肺心病失代偿患者予以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用药2小时和用药48小时分别与用药前QTd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2小时与用药48小时QTd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30例非肺心病失代偿患者予以莫西沙星抗感染治疗,用药2小时与用药前QTd比较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48小时与用药前QTd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莫西沙星可以增加QTd的作用,尤其对有肺心病等潜在QT间期延长的患者,应警惕QTd增大延长不良反应的发生.

  •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疗效观察

    作者:杨春

    目的 探讨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对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对照组给予大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观察组给予吸人噻托溴铵粉吸入剂联合中等剂量沙美特罗氟替卡松粉吸入剂.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0%,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0%,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沙美特罗氟替卡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发作的次数,值得临床推广.

  • 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陈子芳;劳海黎;王建;陈琦

    目的 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蛋白(TB-SA)抗体检测在肺外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71例肺外结核病患者和40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结核分枝杆菌特异蛋白抗体检测,并对各种肺外结核病引流物标本进行AFB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菌阳肺外结核病敏感度为87.5%(7/8),诊断菌阴肺外结核的敏感度为63.5%(40/63),诊断肺外结核总体敏感度为66.2%(47/71),特异度为97.5%(39/40).结论 结核分枝杆菌TB-SA抗体检测诊断肺外结核病有较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是辅助诊断和鉴别诊断肺外结核病较为理想的免疫学方法之一.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血浆及痰白介素-18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张晓军;何韶衡;刘长庭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在COP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60例老年COPD患者(重度20例、中度20例、轻度20例)急性发作、缓解期血浆、痰液,以及15例老年健康者血浆.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血浆及痰IL-18水平.结果 老年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治疗前后血浆IL-18水平均明显高于老年健康者,COPD各组治疗后血浆IL-18水平明显下降.而COPD重度、中度组急性发作期痰IL-18水平均高于轻度组.结论 IL-18参与了COPD的发病过程,可能促进了气道炎症.监测血浆及痰IL-18的动态变化,可以较好地反映气道炎症情况,但对COPD无太大的诊断价值.

  • 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比较

    作者:陈卫星

    目的 比较不同机械通气模式对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COPD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其中A组采用BiPAP模式进行干预治疗,B组则采用SIMV+PSV模式进行干预治疗,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组治疗后3 d、7 d的肺功能、血气分析及氧代谢指标改善幅度均大于A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SIMV+PSV模式可显著改善COPD呼吸衰竭患者肺功能及氧代谢指标,对于改善患者呼吸衰竭的状态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江忠芳;杜先智

    目的 探讨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98例 COPD 合并Ⅱ型呼吸衰竭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每组同时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予以BiPAP通气,而对照组加用呼吸兴奋剂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呼吸频率、心率的变化,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12小时后,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pH值、PaO2上升,PaCO2下降,同时可减慢患者呼吸频率、心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死亡率分别是8.2%及18.4%,住院时间分别是11.1±4.5天及16.4±6.7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Ⅱ型呼吸衰竭有显著疗效,可纠正患者的低氧血症和二氧化碳潴留,降低死亡率及平均住院时间.

  • 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有效的预测因素

    作者:王慧林;李清贤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有效的预测因素.方法 选取AECOPD患者18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甲泼尼龙针,同步吸入布地奈德.观察动脉血气、肺部啰音、呼吸困难评分、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等指标.结果 有效128例,治疗前肺部哮鸣音范围、体重、既往激素疗效、痰的性状及24小时痰量、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分级评分及FEV1等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余指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既往激素疗效,②双肺哮鸣音范围及分布,③体重,④痰的性状,24小时痰量,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等可作为糖皮质激素治疗AECOPD有效的预测因素.

  •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海丹;张华

    目的 探讨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与地塞米松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呼吸病科收治的住院患儿128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地塞米松雾化吸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混悬液雾化吸入,观察两组患儿的疗效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显效率为84.38%、总有效率为98.44%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的60.94%、89.06%(P<0.01,P<0.05);观察组患儿的喘息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P<0.01).结论 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混悬液治疗婴幼儿轻中度喘息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雾化吸入地塞米松,且安全性高,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尽早恢复肺功能.

  • 布地奈德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丁江丽;刘坚

    目的 分析布地奈德联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收治的因肺炎支原体感染所致慢性咳嗽患儿10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50例,两组均给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实验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另给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观察两组用药前后检测外周静脉血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嗜酸粒细胞及T-IgE水平,另记录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及3月内反复发作次数.结果 两组经治疗并随访3月后ECP、EOS方面与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两组IgE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但治疗后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症状缓解时间,症状消失时间及3月内复发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肺炎支原体感染致慢性咳嗽,疗效显著.

  • 我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作者:杜煦

    目的 研究我院老年住院患者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药物敏感性,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100例确诊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00例VAP患者共分离224株菌株,病原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共153株(68.3%),革兰氏阳性54株(24.1%),真菌17株(7.6%).革兰氏阴性菌中以铜绿假单胞菌(24.18%)、鲍曼不动杆菌(18.95%)、肺炎克雷伯杆菌(17.65%)、大肠埃希菌(11.76%)为主;革兰氏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62.96%)为主;真菌以白色念珠菌多(64.7%).病原菌普遍耐药,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多粘菌素B较敏感,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敏感.结论 我院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耐药性普遍严重.

  •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多项指标观察

    作者:李向阳

    目的 探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进行治疗的92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超声雾化吸入治疗,观察组则进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5 d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及比较.结果 治疗后3 d及5 d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红细胞免疫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水平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5 d的上述项目均优于治疗后3 d,P均<0.05.结论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肺功能、红细胞免疫、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因子的影响优于超声雾化吸入.

  • 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改善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术前肺功能及扩大手术适应症研究

    作者:俞婷婷;谢德荣;杜黎明

    目的 观察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对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术前肺功能影响,探讨该疗法能否扩大肺癌手术的适应症.方法 收集我院肺癌合并COPD,拟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给予普米克令舒联合可必特雾化吸入两周后比较患者FEV1、MVV%、PaO2、PaCO2的改善情况及手术耐受情况.结果 研究期间入组27例重度COPD合并肺癌Ⅰ-Ⅲa期患者,经治疗2周后FEV1、MVV%、PaO2、PaCO2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其中有21例患者肺功能提高至手术指标,进行单侧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术,但与同期轻中度COPD合并肺癌患者比较,前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后者增加(P<0.01).结论 雾化吸入普米克联合可必特可在短时间内明显提高肺癌合并重度COPD患者肺功能水平,可使其中部分患者较安全的耐受肺叶切除术.

  • 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肺间质病变的发病相关因素

    作者:孙文文;朱芸;李明;刘芹;周卉

    目的 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合并肺间质病变(IL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探讨其发病相关因素.方法 分析76例R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单纯RA组(n=40)和RA-ILD组(n=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指标.结果 两组在年龄、关节肿痛数目、血管炎及发热阳性率、CRP、RF、IgM、白细胞计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年龄大,RF高滴度表达,RA病情重,伴有关节外表现的RA患者易合并ILD,应尽早行高分辨CT等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

  • 氨溴索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研究

    作者:殷爱霞

    目的 观察氨溴索用于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毛细支气管炎患儿48例,本次研究的毛细支气管炎治疗采用氨溴索超声雾化吸入,将患儿分为雾化吸入组和常规治疗组各24例,将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对比.结果 笔者通过对两组患儿治疗后数据分析后发现,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雾化吸入组患儿的咳嗽症状、肺部湿啰音和哮鸣音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但是雾化吸入组患儿的气促症状的缓解和心率改善方面与常规治疗组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采用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的急性期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可以明显得到改善,且能大幅缩短病程,毒副作用轻微,疗效显著,理应推广.

  • 两种方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的对比研究

    作者:朱中梁;马娟;汪宏良

    目的 探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快速培养法检验肺炎支原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86例,以及同期非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131例,同时行两法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比临床诊断.结果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与快速培养法检测肺炎支原体相比,在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假阴性率以及诊断符合率方面略高(P>0.05);但前者在特异度、假阳性率方面则明显优于后者(P<0.05).两法联合应用,灵敏度、阴性预测值、诊断符合率高于单用(P<0.05),但特异度低于前者(P<0.05).两种检测方法检测结果也并不完全一致,一致率为72.56%.结论 两种检测方法对肺炎支原体检测各有优点,应考虑联合应用.

  •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弥漫性病变中诊断价值

    作者:宋新宇;陈世雄;曾凡军;高宝安

    目的 评价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在肺弥漫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 GBARD活检针穿刺32例肺部弥漫性病变患者,主要影像学改变包括弥漫性网格样结节或结节影,网状线形阴影和弥漫性磨玻璃影.结果 32例患者均取材成功,并获得明确诊断,10例恶性肿瘤,(其中5例肺泡癌,5例肺癌肺内转移),22例良性病变(7例粟粒性肺结核,7例间质性肺炎,2例肺泡蛋白沉积征,2例肺真菌病,1例闭塞性支气管炎伴机化性肺炎,1例肺结节病,1例过敏性肺炎,1例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主要并发症是气胸(22.5%)和出血(21.9%).结论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是一种实用、安全、并发症低的技术,对弥漫性肺疾病有很高的确诊率.

  •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要国华;彭玉娜;谭获

    目的 探讨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对近4年收治的130例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组患者年龄≥60岁、性别为男性、住院天数≥15天、合并基础疾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4×109/L、低蛋白血症者易并发肺部感染.当病人出现中度以上发热、血氧饱和度降低时要高度警惕可能合并肺部感染.血CRP、PCT升高可作为肺部感染的炎症预测指标.革兰氏阴性杆菌(67.23%)是肺部感染的常见致病菌,存在多药耐药,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及时调整抗生素的使用.结论 晚期肺癌合并肺部感染存在多种危险因素,应加强预防,要重视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关键词: 肺癌 肺部感染
  •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6排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

    作者:武建民

    目的 研究探讨低剂量与常规剂量6排螺旋CT诊断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368例肺癌高危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低剂量组184例行低剂量肺癌筛查,常规剂量组184例行常规剂量肺癌筛查.随访跟踪5年,统计比较肺癌筛查率、漏诊率、特异性和敏感性等指标.结果 低剂量组总检出率为38.0%,常规剂量为38.5%两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8.6%、80.3%,三年累计检出率分别是25.4%、24.8%,五年生存率为37.2%、37.9%,确诊病例的组织分型、分期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6排螺旋CT能有效诊断肺癌,并降低人体辐射量,安全高效.

  • 盐酸氨溴索雾化对COP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

    作者:张瑞

    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雾化对COPD患者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70例Ⅱ级中度COPD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单一吸入噻托溴胺粉雾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雾化吸入治疗,疗程4周.所有入选者抽取静脉血,化学比色法检测血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GSH、SOD、MDA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GSH、SOD、MD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雾化能改善COPD患者全身氧化应激水平.

  • 肺结核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穿孔素表达下降

    作者:曹彦;王心静;曹志红;杨秉芬;刘艳华;蒋静;程小星

    目的 研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穿孔素(Perforin)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集19例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和23位健康对照外周血,纯化PBMCs,用结核分枝杆菌ESAT-6和CFP-10混合性抗原肽库刺激,通过细胞表面标记和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技术,采用流式技术检测CD+4、CD+8 T细胞穿孔素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肺结核患者PBMCs中的CD+4 T、CD+8 T细胞亚群分布无显著性差异,但肺结核患者PBMCs及CD+4 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比例(百分率)下降(PBMCs:肺结核组19.55%±2.53%,对照组27.53%±1.90%,P<0.05;CD+4T细胞:肺结核组4.42%±0.84%,对照组8.15%±1.29%,P<0.05),而PBMCs及CD+4、CD+8 T细胞中穿孔素的表达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活动期初治肺结核CD+4 T细胞群内Perforin的表达比例下降可能会使CD+4 T细胞对靶细胞的细胞毒性作用(CTL)下降.

  • 胸腺肽α1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临床疗效

    作者:孟丽君;刘微丽

    目的 研究胸腺肽α1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40例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胸腺肽α1,皮下注射1.6 mg,每天1次,应用一周后,改为2次/周,应用4周.统计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评价临床疗效;测定两组降钙素原(PCT)、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数(WBC)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VS、ICU住院时间 VS 明显缩短;总有效率提高,病死率降低(P<0.05) ;在炎症指标方面,胸腺肽治疗组PCT、hs-CRP、WBC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胸腺肽α1可以改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自身免疫状况,降低炎症水平,提高抗感染治疗的效果.

  • 降钙素原在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中的鉴别研究

    作者:尹义平;胡苏萍;杨澄清;李雪英

    目的 通过测定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一步探讨降钙素原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细菌性肺炎患者(20例)及肺结核患者(21例)血清标本,两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达到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并进行比较,绘制ROC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评价降钙素原对上述两种疾病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细菌性肺炎患者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肺结核患者(P<0.05),绘制ROC曲线后,曲线下面积(AUC)为0.923,95%可信区间为(0.844,1.000),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其灵敏度为85%,特异度为86%.结论 降钙素原在临界值为0.20 ng/ml时,对达到SIRS水平的细菌性肺炎及肺结核患者具有良好的鉴别诊断价值.

  • COPD大动脉弹性与血管内皮功能关系的研究

    作者:孙丽蓉;李水霞;高阳;闫保民;张毅

    目的 研究脉博波速度(PWV)与COPD心血管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自动 PWV测定仪测定颈-股动脉脉搏波速度 (C-FPWV)和颈-桡动脉脉搏波速度(C-RPWV)分别作为评估大动脉缓冲能力和外周中等肌性动脉弹性的指标.对86例COPD患者和64例健康人进行了PWV检测,并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x)、内皮素(ET).结果 COPD患者C-FPWV 、C-RPWV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 COPD患者NOX、NOX/ET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COPD患者ET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小于0.001.吸烟指数、年龄、FEV1%Pre是影响C-FPWV的独立因素;NOX、ET、FEV1/FVC%是影响C-RPWV的独立因素.结论 COPD为一种系统性疾病,大动脉弹性的降低为COPD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 小剂量茶碱短期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作者:程蓬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茶碱短期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6例稳定期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加用小剂量茶碱组)每组各33例,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的肺功能指标、血清炎性因子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6周及12周观察组的肺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血清炎性因子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有显著性差异,而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小剂量茶碱短期治疗稳定期COPD患者的抗炎疗效及安全性均较佳.

  • 100例COPD合并肺结核治疗体会

    作者:韩军

    目的 对老年慢阻肺合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方法 选取来我院接受慢阻肺合并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名,其中50名患者在常规慢阻肺治疗基础之上,采用早期规律性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剩下的50名患者接受常规慢阻肺联合抗感染治疗,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 早期规律性综合疗法可有效的提高老年慢阻肺和并肺结核的临床治疗效果.

  • 营养支持治疗对COPD稳定期的影响

    作者:朱迎霞;刘煜瑜

    目的 研究营养支持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COPD稳定期伴体重指数小于18.5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对比研究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年患者的营养状况,肺功能,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并随访两组急性加重再住院例次.结果 1年后治疗组营养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肺功能,6MWD较治疗前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差异更显著.急性加重再住院例次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结论 营养支持治疗能有效改善COPD稳定期患者的肺功能、运动能力及近期预后.

  • 下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张霓虹

    目的 研究本地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病原体菌种分布及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痰培养标本菌株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结果 G-杆菌分离425株(54.1%),以铜绿假单胞菌(22.1%)、鲍曼不动杆菌(17.5%)为主,G+球菌分离361株(45.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21.4%)、肺炎链球菌(10.1%)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分离103株(61.3%),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株检出8株(38.1%),肺炎克雷伯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9株(41.3%);大肠埃希菌产β-内酰胺酶(ESBLs)12株(1.6%);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对G-杆菌有较好敏感性;替考拉宁、万古霉素、磷霉素对G+球菌有较好敏感性.结论 下呼吸道感染菌种分布及耐药性研究对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细胞色素CYP2A6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

    作者:顾虹;刘鹏霞;杨敬平;斯琴高娃;徐喜媛;田红军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YP2A6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PCR-RFLP)检测40例COPD患者及37例健康体检者静脉血细胞色素P450 2A6位点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结果 1.COPD患者CYP2A6-163C>A位点基因缺失型(del)和野生型(wt)基因型频率为17.5%、82.5%,健康对照组分别为40.5%、59.5%,两组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P=0.025),携带CYP2A6wt基因型者较携带CYP2A6del基因型者患COPD风险增加(OR=0.31,95%CI=0.109-0.886,P<0.05).2.在吸烟者中,携带CYP2A6wt基因型者较携带CYP2A6del基因型者患COPD风险增加(OR=0.24,95%CI=0.064-0.920,P<0.05),在不吸烟者中,携带CYP2A6wt、CYP2A6del基因型者之间患COPD风险无明显差异.结论 1.CYP2A6-163C>A基因多态性可能是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2.野生型(wt)可能为吸烟者患COPD的一个易感因素.

  •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57例病原菌分布特点

    作者:林轶静;李琳;郭晓斌;王红阳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室(ICU)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方法 分析了ICU中57例VAP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从57例VAP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菌株131株,常见病原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41.99%)、肺炎克雷伯菌(28.24%)、鲍曼不动杆菌(12.98%).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ICU中VAP的主要致病菌,且耐药现象明显,应尽量减少侵入性操作,严格隔离消毒制度,防止交叉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 双水平正压通气无创呼吸机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左晟;杨红辉;马红映;沈策

    目的 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在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序贯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分析15例呼吸衰竭气管插管(5例)或切开(10例)机械通气患者,肺部感染基本控制,均有自主呼吸,病情稳定,呼吸机通气模式为压力支持,但撤机困难.改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无创呼吸机,连接气管导管,呼吸支持治疗,观察患者血气分析指标的变化及预后.结果 15例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后,pH、PaO2、PaCO2基本正常,13例停用BiPAP,拔除气管导管,封闭气管切口,1例转康复医院继续治疗,1例因再次感染死亡.结论双水平正压通气可应用于病情稳定,撤机困难的建立人工气道呼吸衰竭患者的序贯治疗.

  • 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任芳萍;杨娟利;刘玲莉

    目的 探究不同治疗方案对中度哮喘患者生活质量与临床效果改善的差异.方法 分析我院门诊就诊的中度哮喘患者83例,按照其治疗方法分别将其分为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组、缓释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三组患者分别在使用低剂量糖皮质激素(ICS)的基础上加用LABA、茶碱及白三烯调节剂,对比三组患者治疗半年后的改善情况、哮喘控制评分及治疗花费等,综合得出佳治疗方案.结果 LABA组、茶碱组及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半年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6%、88.2%及90.9%;LABA组共3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白三烯调节剂组患者未见不良反应;三组患者ACT评分均大于20分.结论 吸入低剂量糖皮质激素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缓释茶碱或白三烯调节剂均可得到有效可靠的治疗效果.

  • 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原因分析与对策

    作者:李洁;范铁兵

    目的 通过对机械通气患者脱机失败的原因分析,探讨相关治疗对策,提高脱机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方法 对97例机械通气脱机失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本组97例脱机失败中,生理学指标变化65例(67.0%),原发病恶化27例次(27.8%),脱机策略不当5例(5.2%).结论 机械通气失败的原因包括生理学指标异常、原发病恶化、脱机策略不当以及心理因素等,因此机械通气患者脱机时应积极纠正生理学指标、治疗原发病、营养支持、掌握适宜的脱机时机与策略以及适当的心理治疗等.

  • 序贯机械通气在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杨丽霞;董丽;闫丽丽

    目的 探讨序贯机械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中的疗效.方法 96例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均给予抗感染、化痰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应用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组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呼吸机相关指标及血气变化.结果 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5.4%,显著高于对照组66.7% (P<0.05);与对照组比较,序贯组的IPPV时间、总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再插管率、VAP发生率明显下降(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H、PaCO2、P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而治疗组的pH、PaCO2、PaO2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以PIC窗作为切换点的序贯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呼吸衰竭,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减少VAP的发生,改善酸血症.

  • 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分析

    作者:陈青

    目的 比较应用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两种方法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效果.方法 将我院138例早产儿随机分成A、B、C三组,分别采用氨溴索、肺表面活性物质以及不做药物预防措施,每组各46例,比较三组患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发病时间、并发症发生例数等.结果 采用了预防措施的A、B组患儿发生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几率明显降低,发病时间也显著延后,并发症也较少,与C组患儿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溴索和肺表面活性物质对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都有很好的效果,由于氨溴索使用方便、效果明显、价格较低,适合在基层医院大量推广使用,但肺表面活性物质由于作用直接,见效比氨溴索快,在病情较急和患者家庭经济条件允许时可选择性使用.

  • 多指标检测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薛玲玲;贾亮

    目的 观察各细胞因子在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CPFE)患者中的表达及其血气指标.方法 选取30例肺间质纤维化合并肺气肿患者作为观察组,35例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患者作为对照组I组,35例肺气肿患者作为对照组II组,均给予积极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后TNF-α、IL-10水平及PaO2、SaO2低于其他两组患者,CRP水平高于其他两组患者;结论 CPFE患者各炎性因子及血气指标变化显著,临床上可通过检测这些指标,预测预后并指导防治.

  • 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临床鉴别(附2例报告)

    作者:周怡;田芳芳

    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AM)是一种罕见的病因未明,由于平滑肌异常增殖导致支气管,淋巴管和小血管阻塞,呈进行性发展的全身性疾病,肺部易受累而称PLAM.因其在临床上的呼吸困难、自发性气胸等表现及胸部影像学双肺的囊状病变而需鉴别诊断,同时笔者以该病肺功能的改变对诊断提供线索.

  • 矽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应用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后疗效观察

    作者:张卓然;杨博;靳伟

    目的 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矽肺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右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56例矽肺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人,治疗组进行BiPAP呼吸机治疗3月,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检测治疗前后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右心每搏输出量(RVSV),肺动脉压(PH),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治疗组在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肺动脉高压下降、右心室射血分数增加、心率减慢、右心搏出量增加等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BiPAP呼吸机治疗可改善矽肺患者临床症状,降低肺动脉压,减缓右心功能下降.

  • 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观察

    作者:张双;刘霞;张佩;韩锁利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肺动脉高压(P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51例P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6例,给予阿魏酸钠和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对照组25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月进行右心导管检查及6 min步行距离检测治疗效果.结果 2组治疗均能降低PH患者平均肺动脉压及肺血管阻力(P<0.05),提高心脏指数(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其中联合两种药物较之单一用药更能降低肺动脉压力(P<0.05),增加6 min步行距离(P<0.05),疗效进一步增强.结论 阿魏酸钠联合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治疗PH患者,是一种相对经济有效的联合治疗方法.

  • 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50例

    作者:陶新

    目的 了解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效果.方法 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伊曲康唑治疗的结果.结果 采用口服伊曲康唑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是有效的.结论 口服伊曲康唑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肺真菌病的有效治疗方法.

  • 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世聪

    目的 观察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74例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常规依据药敏选用抗生素、解痉平喘、止咳化痰、吸氧及营养对症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丙种球蛋白5 g/d静脉滴注,疗程7d;对照组常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胸片、住院天数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症状、体征、血氧饱和度、胸片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良反应比较无差异.结论 丙种球蛋白佐治老年重症肺炎能尽快控制感染,改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死亡率.

  • 神经内科NICU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作者:魏文霞;李晶;鲁丹;黄洁羽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NICU)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 分析86例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共分离出真菌172株,其中念珠菌属占93.0%;高危因素包括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和激素,机械通气时间过长等.采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和相关干预后治愈率为75.6%.结论 尽早消除肺部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认真遵守无菌原则,切断感染途径,提高患者机体抵抗力,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有效防治对策.

  • 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宏林;李兆龙

    目的 观察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172例急性咽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n=86例)采用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n=86例)采用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明显高于对照组(84.9%)(P<0.05);观察组喉镜检测示治疗总有效率(91.9%)明显高于对照组(82.6%)(P<0.05);观察组患者咽部疼痛、发热和咽部充血等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P<0.05).结论 鱼腥草雾化吸入治疗急性咽炎疗效显著,可快速缓解各种不适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痰液中CRP水平、LABC与BODE指数的关系

    作者:翁婷;高蔚

    目的 研究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 (the stable bronchiectasis patients)气道炎症及下气道细菌定植(lower airway bacterial colonization,LABC)与BODE指数评分的关系.方法 随机入选50例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门诊患者,采用痰诱导方法留取深部痰液,痰液行超敏感C反应蛋白(hs-C-reactive protein,CRP)水平检测,并行细菌定量培养.将其分为LABC阳性组和LABC阴性组.评定两组患者的BODE指数.结果 LABC阳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明显高于LABC阴性组(P<0.05).LABC阳性组的BODE指数评分高于LABC阴性组.痰液中的hs-CRP水平与BODE指数评分成正相关.结论 稳定期支气管扩张症患者存在气道炎症与LABC有关,与LABC相关的气道炎症可能是导致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原因.

  • 早期有创机械通气在治疗严重非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定良

    急性肺水肿是急诊科常见,危及生命的重症,病情发展急剧,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呼吸衰竭病因,早期发现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否则,后期并发呼吸、循环衰竭,死亡率高达50%[1].临床上,常规给以镇静、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我科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早期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30例急性非心源性肺水肿,其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 不同呼气末正压对全麻术后患者氧合的影响

    作者:孙尊鹏;葛卫星;严金霞

    目的 通过选择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水平,观察对全麻术后患者氧合的影响.方法 将全麻术后患者60例分为四组,给予不同水平PEEP,A组:PEEP 0 cm H2O、B组:PEEP 5 cmH2O、C组:PEEP 10 cm H2O,D组:PEEP 15 cm H2O,分别于呼吸机通气前、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时间点记录氧合指数、MABP值,比较患者氧合指数及MABP变化.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D组在通气30 min、通气60 min氧合指数改善,有明显差异(P<0.05),B、C、D组间氧合指数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与A组比较,D组在通气30 min、通气60 min MABP下降,差异明显(P<0.05),B组、C组MABP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不同水平PEEP对全麻术后患者氧合指数均有明显改善,但PEEP 15 cm H2O时可造成MABP明显下降,对术后器官灌注有潜在危害.

  • 中西医结合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

    作者:于红军

    目的 观察COPD并呼吸衰竭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方法 研究组给予综合治疗加痰热清注射液;对照组不给予痰热清.10天为1疗程.结果 研究组有效率(25/30,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5/30,50.00%;P<0.05);研究组患者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二氧化碳分压两组相似(P>0.05).结论 综合治疗加痰热清注射液可提高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

  • 血浆B型脑钠肽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中的应用

    作者:李斌;胡立禄

    目的 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检测在鉴别急性呼吸困难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我院收治的急性呼吸困难患者61例,其中心源性呼吸困难31例(A组),肺源性呼吸困难30例(B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2例(C组).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上述三组患者的血浆BNP水平,同时测定A、B两组入院时的左室射血分数(EF),比较三组患者血浆BNP的差别及BNP与EF之间的关系.结果 A、B、C三组患者血浆BNP水平分别为387.9±274.3;61.1±40.5和47.5±36.4,A组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01);A组患者血浆BNP与EF之间存在负相关(P<0.001).结论 血浆BNP在心源性呼吸困难患者中明显升高,其升水平度与心衰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作为判断心衰的重要指标.

  • 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卫江;刘继文;王娜娜;李风森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160例急性期哮喘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160例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及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含量百分比,研究两者相关性.结果 急性期哮喘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之间具有正相关.结论 哮喘患者同时检测呼出气一氧化氮和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可以提高诊断准确率,而且可以作为哮喘治疗及病情监测指标之一.

  •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对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疗效分析

    作者:阿里旦·艾尔肯;呼西它尔江·阿不都;买尔旦·赛力木

    目的 研究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17例轻中度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局部吸入治疗,观察组给予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舒利迭)局部吸入治疗.结果 观察组患者FEV1、FEV1(%)及PEF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根据患者哮喘症状、体征评价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78.9%(P<0.05).结论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治疗轻中度支气管哮喘可显著控制症状,改善肺功能并预防发作,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68例

    作者:孙勇;王利民;银春;欧阳莉

    目的 观察和比较多索茶碱和氨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6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分为多索茶碱组(治疗组)和氨茶碱组(对照组),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FEV1和FEV1%预计值、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而肺功能指标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索茶碱治疗COPD安全有效,较氨茶碱不良反应少.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自身免疫损伤机制

    作者:陈磊;文富强

    COPD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并伴有广泛肺外效应的一种慢性疾病.反复急性加重和合并症加剧患者病情的整体严重程度并严重影响其预后[1].COPD的发病机制复杂,尚未充分阐明.现有的理论认为:与有害颗粒和(或)气体相关的异常炎症反应是COPD的本质,但同样是抗炎等治疗却并不能取得像支气管哮喘那样较理想的治疗效果,提示除炎症外,尚有其他重要机制参与COPD的发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黄昀超;李晓;刘翱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S)是近年来逐渐被认识和重视的疾病,OSAS可引起全身多个系统损害,包括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等疾病,引起重要器官器质和功能改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已经成为交通事故的重要发生原因之一.OSAS是一个对健康影响很大的一个潜在疾病,其比较公认的发病机制主要是鼻咽部病理解剖异常、上气道狭窄、肥胖等.本文主要从炎症因子、氧化应激、免疫功能等与OSAS关系,探索OSAS的发病机制.

  • 浅析尘肺病防治的现状与对策

    作者:赵素珍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各行各业发展快速,煤炭资源开发力度加大,但是由于其开发环境差,在开发过程中会带来各种潜在的职业伤害,尤其是其粉尘对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危害人体的肺部,带来尘肺病,导致各种临床症状,甚至死亡.因此,本文首先介绍尘肺病,然后介绍其防治现状,后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 EML4-ALK融合基因与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现况

    作者:孟凡宇

    肺癌是当今世界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统计,每年新发肺癌患者中有大约85%为非小细胞肺癌,而其中又有7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存在局部晚期或远处转移[1].近年来随着对癌症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以特定分子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针对EGFR19或21号外显子突变而开发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等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且给部分NSCLC患者带来了明显的疗效,患者病情可以得到缓解甚至长期带瘤生存.

  • 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进展

    作者:李世钢;彭经纬;马继龙;王敏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多种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及细胞因子参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少数患者还可能以胸痛为主要表现.支气管哮喘是十分引人关注的全球公共健康问题,据WHO报道,在全球范围内,哮喘相关经济花费已大于结核病和艾滋病的总和.近年来,关于哮喘的治疗方法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现将哮喘的治疗进展做一总结.

  • 老年内科住院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预防

    作者:倪晓飞

    VTE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发展中国家是住院病人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近资料显示在美国每年VTE影响了九十万病人,同时导致了十万到三十万病人的死亡.在欧洲国家,VTE发生率超过一百六十万,DVT达到七十万,VTE相关性死亡五十万.VTE在老年病人身上发生率很高,每年超过0.6%,对于那些年龄大于80岁的老年人,罹患VTE的风险特别高,尤其在内科老年住院病人,许多急性和慢性风险因素相互影响,老年住院病人的风险因素在增加[1].在我国随着老龄人口的进一步增加,老年住院病人罹患VTE的风险也在增加,所以对老年病人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的研究有着很有重要的意义.

  • 成人难治性哮喘的研究进展

    作者:原淑莉

    哮喘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是世界关注的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全球哮喘患者的治疗情况来看,越来越多的哮喘患者对治疗药物的敏感程度降低,甚至抵抗,特别是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带来的严重不良后果,使得目前对难治性哮喘的治疗更加棘手.

  • 慢性嗜酸粒细胞性肺炎1例

    作者:李月越;王萍;王瑞娟;霍秀青;许杨

    一、病历摘要男,42岁.既往有过敏性鼻炎病史.此次因喘息伴间断发热4月余入院.患者2012-1月无诱因出现喘息,活动后加重,严重时语不成句,同时伴有明显咳嗽、咳痰,痰为黄白粘痰,量较多,可以咳出.

  • 异烟肼过敏休克1例成功救治体会

    作者:顾建军;汤茂功;刘东平

    异烟肼对结核分枝杆菌有强大的杀灭作用,是治疗结核病的主要药物,其主要不良反应是末梢神经炎、肝脏损害,偶有过敏反应,临床症状轻微,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皮疹,但笔者临床遇见一例异烟肼使用后发生过敏休克,危及患者生命,经积极抢救成功,现报道如下.

  • 利福平引起急性肾损害1例报道

    作者:朱薇珊

    抗痨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其中RFP常见的有: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损害、血液系统损害、过敏反应以皮疹多见[1];发生急性肾损害的临床较少,国内外至今报道几百例,多见于大剂量间歇治疗.该院还属第一例.

  • 病因不明的顽固性胸腔积液1例

    作者:付小红;李作生;赵长全;王国臣;张卫红;陈志全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75岁,主因间断胸闷气短1年于2012-3-9入院.1年间曾多次抽胸水并到本地及北京等多家医院就诊,未能明确双侧胸腔积液原因.曾试验性抗痨治疗未见明显效果.入院查体双肺呼吸音弱,双下肢轻度水肿.入院后积极改善一般情况,抗感染扩冠利尿等治疗.查心电图提示V1-3导联R波递增不良.心脏彩超左房高值,中度肺动脉高压,左室舒张功能减低,EF71%.

  • 美沙酮治疗期间重症哮喘发作1例

    作者:高燕

    美沙酮为人工合成的阿片受体激动剂,用做海洛因依赖替代维持治疗,一般口服给药.本例患者在美沙酮治疗期间出现重症哮喘发作,经积极抢救缓解.现报告如下:

  • 多脏器重症结核临床治疗分析(附1例报告)

    作者:孔雯;陆伟

    我国结核病发病人数位居世界第二,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1].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在临床工作中,由于多脏器结核比较罕见,早期表现无特异性,临床极易误诊[2].现将临床工作中诊治的一例多脏器重症结核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 20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的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涂片结果分析

    作者:王盛兰;张云辉;杨婷婷;杜润芬

    目的 探讨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涂片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例疑似肺结核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并常规送检,106例患者获得病理学和病原学诊断,结果 刷检涂片+BALF涂片联合检测阳性率为44.3%;PBS联合刷检涂片+BALF涂片阳性率为56.2%,其中术后痰涂片阳性率为52.7%.结论 支气管镜检查术后痰涂片与其他肺结核病原学检测手段互为补充,提高了检测阳性率.

  • 2007~2011年如皋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调查情况分析

    作者:郭晓军

    目的 分析如皋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情况.方法 如皋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门诊发现流动人口中282例肺结核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初治肺结核占大多数,复治占少数;无症状或症状轻的占多数,有典型症状的占少数;涂阴的病灶范围涉及1个肺野占多数,病灶范围广的占少数;涂阳的传染性患者占少数.结论 流动人员中肺结核患者发现率及治愈率均低于常驻人口,应加强对流动人口肺结核的发现与治疗管理.

  • 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状况多因素分析

    作者:江宇;周伶俐;熊海荣

    目的 探讨肺结核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对80例肺结核患者家属,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社会支持量表(SSRS)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测查,分析其SCL-90评分与国内常模的差别以及与一般资料的关系.结果 本组家属SCL-90躯体化、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因子均分和阳性项目数高于国内常模(均P<0.05);住院次数、家属性别、发病情况、疾病类型和家属婚姻是进入逐步回归方程的阳性项目数.结论 肺结核患者家属心理健康水平低下,住院次数较多、复发、慢性纤维空洞型病例和女性、已婚家属心理状况更差.

  • 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的效果研究

    作者:郑向真

    目的 探讨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测试结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纳入研究的1000例患者随机分组,同时给予肺功能检测的讲解,试验组有家属全程参与,对照组只有患者本人单独参加,观察其配合程度.结果 两组患者做检测的比较,对照组的配合程度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家属参与肺功能检测提高了检测报告的准确性,值得推广应用.

  •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SCCmec分型的研究

    作者:韩玉涛;郑智君

    目的 探究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的分型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12月收集的10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采取琼脂筛选法进行检测mecA 基因,然后采取多重PCR方法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进行分型,并采取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实验.结果 有3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检查为阳性,均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为29.6%).而SCCmec基因分型主要表现2株为SCCmecⅡ型菌株(6.3%),26株为SCCmecⅢ型菌株(81.3%),2株为SCCmecⅣ型菌株(6.3%),出现有2株菌株未分型(6.3%).结论 分离我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Cmec基因分型主要以SCCmecⅢ型菌株为主,多重PCR方法检查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 发热、锁骨上窝包块伴气促的淋巴瘤误诊1例

    作者:王梅芳;刘玉全;熊畅;唐以军;段敬柱

    淋巴瘤是一种原发于淋巴造血组织的实体瘤, 其临床特征为无痛性、进行性周围淋巴组织增生, 尤以浅表淋巴结为显著.胸部有丰富的淋巴组织,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常累及胸腔的各种结构, 尤其是纵隔、肺和胸膜.淋巴瘤侵及胸膜常产生胸腔积液,单侧或双侧都可出现,多为少量或中等量积液.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嘶的病因分析和临床价值

    作者:李兆龙;王玮

    目的 分析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嘶的病因和临床价值.方法 82例声嘶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分析引起声嘶的病因.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声音嘶哑患者的病因有肺癌、慢性咽喉炎、喉癌、喉结核、肺结核和声带良性肿瘤等,其中以肺癌(36.6%)为高.老年患者主要为肺癌、喉癌等恶性病变,年轻患者多为结核、炎症等良性病变.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对各种病因引起的声音嘶哑可作为首选检查方式.

  • 多层螺旋CT对肺动静脉畸形的诊断应用

    作者:龙光宇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及其后重建技术对肺动静脉畸形(PAVM)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7例PAVM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16层螺旋CT扫描仪,分别行平扫及增强扫描,原始数据行薄层重组,用多种后处理方法重建血管,包括MPR、CPR、MIP、VR等方法.结果 7例PAVM,6例为单纯型,1例为复杂型.所有病例均清楚显示瘤体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的走行、直径.结论 MSCT及其后处理技术可直观显示PAVM的空间关系和解剖细节,是诊断PAVM理想和无创伤的影像检查方法.

  • 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分析

    作者:王艳丽

    目的 观察适形放疗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 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联合依托泊苷(VP-16)和顺铂(DDP)方案(EP)治疗中晚期肺癌58例,分析近期疗效.放射治疗采用直线加速器6MV-X线,CT下5 mm薄层扫描,放疗总剂量DT(80%剂量曲线)DT66Gy/33Fx/6.5w.放化疗同步应用,放疗结束后继续EP方案化疗4周期,共6个周期.结果 3DCRT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后有效率为81.0%(47/58),1、2、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68.9%(40/58),39.7%(23/58)和20.7(12/58).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经对症治疗后均缓解.结论 3DCRT联合EP方案化疗治疗中晚期肺癌可有效提高局部控制率且无严重毒副作用.

  • 联合检测5种血清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戴诗敏;梁世锋;谢少娟;文明智

    目的 探讨5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组、良性肺疾病组及正常对照组患者血中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糖链抗原125(CA125)、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细胞角质蛋白19片段(CYFRA 21-1)的含量.结果 肺癌组血清CEA、CA125、CA199、NSE、CYFRA 21-1的含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良性肺疾病组,P<0.05;在多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5种标志物联合检测CEA+CA125+CYFRA21-1+CA199+NSE的敏感性高(93.26%),3种标志物联合检测中CEA+CA125+CYFRA 21-1 的敏感性高(87.64%),其次为CEA+CA125+NSE(76.40%),两种标志物检测中CEA+CA125的敏感性高(74.16%).结论 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有利价值.

  • 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疗效相关基因检测分析

    作者:孙卫红;陈友轩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表达情况.方法 122例NSCLC患者的标本,以分支DNA-液相芯片法检测ERCC1、RRM1、STMN1和TYMS基因mRNA表达;以xTAG-液相芯片法检测EGFR基因体细胞突变.结果 122例标本对TYMS、STMN1、ERCC1和RRM1基因mRNA低表达率分别为47.1%、38.2%、30.1%和19.5%;对RRM1、STMN1、ERCC1和TYMS基因mRNA高表达率分别为60.2%,50.0%,27.4%和17.6%;腺癌与非腺癌组比较TYMS和RRM1基因mRNA的低、中、高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121例患者的EGFR基因突变阳性54例(44.6%);野生型67例(55.4%).结论 对NSCLC患者个体化治疗相关基因检测有利于临床医师参考相关抗癌药物的耐药情况,选择敏感的个体化化疗方案.

  •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临床少见,占所有肺部肿瘤的0.04%~1%[1].临床上易误诊为其他肺肿瘤,本文报告1例IMT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