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呼吸系统疾病 > 临床肺科杂志

临床肺科

临床肺科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Pulmonary Medicine 림상폐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安徽省教育厅
  • 主办单位: 安徽医科大学 解放军第105医院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6663
  • 国内刊号: 34-123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6-174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肺科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安徽
  • 主编: 许学受
  • 类 别: 呼吸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白细胞介素-18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价值

    作者:戴斌;徐旭燕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18(IL-18)在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住院的未经治疗胸腔积液患者52例,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组23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9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结果两组患者在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显著高于血清中IL-18浓度,(P<0.05),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和恶性胸腔积液组在胸腔积液IL-18浓度相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在血清 IL-18浓度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胸腔积液中 IL-18诊断临界值为503.58 pg/ml,ROC 曲线下面积97.7%,敏感度89.2%,特异性92.6%,准确度90.4%。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IL-18浓度对结核性和恶性胸腔积液有着重要的临床诊断鉴别价值。

  • BACE联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

    作者:徐仁良;华双一;查清;支海明;余龙伍;严雄;吴彬彬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化疗(BACE)联合I125植入治疗晚期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9例经BACE治疗后支气管动脉闭塞,再次于30天左右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41例BACE治疗作为对照组。结果本组CR17例,PR19例,NC 3例,总有效率(CR+PR)为92.3%。3个月生存率94.2%,6个月生存率91.3%,一年生存率83.2%。对照组CR12例,PR21例,NC 8例,总有效率(CR+PR)80.4%,3个月生存率93.1%,6个月生存率88.4%,一年生存率72.6%。结论 BACE联合CT引导下经皮穿刺植入I125粒子治疗晚期肺癌微创安全,较单纯BACE治疗近中期疗效明显提高,晚期肺癌BACE联合I125综合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 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景卉;陈晋

    目的:研究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检测技术(SAT)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SAT法、金胺O染色法、BACTEC MGIT960法和酸性罗氏培养基法对342例痰标本进行检测。结果 SAT法的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诊断指数比另外三种方法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SAT法和BACTEC MGIT 960法联合检测,灵敏度、阴性预测值、符合率和诊断指数均高于单一SAT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值=2.25-3.11,P值均<0.05)。结论 SAT法是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结核检测方法,在结核诊断中有重要价值。联合BACTEC MGIT 960方法可有效提高灵敏度、阴性预测值及诊断指数,推荐临床使用。

  •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协作单位名单(以笔划为序)

    作者:

  • 降钙素原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及病情的预测研究

    作者:邓美玉;张令晖;刘勇谋

    目的:分析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对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以我院住院的老年重症CAP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后28天生存情况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并按CURB、PSI评分标准分组,比较不同分组间入院第1天、第4天PCT水平(PCT1、PCT4)及其变化水平(PCT4-1)的差异。分析死亡组与存活组在PCT1、PCT4、PCT4-1、CURB≥3分、PSI≥4级5项因素方面的差异,在其中筛选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各项独立危险因素单独及联合应用预测28天生存情况的效能,并对各项因素的预测效能进行比较。结果死亡组PCT4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PCT4-1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组,死亡组为正值,存活组为负值,即死亡组PCT4较PCT1在升高,而存活组已在下降。PCT1、PCT4水平在CURB≥3组显著高于CURB<3组。PCT4、PCT4-1、CURB≥3分三项因素为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死亡的AUC值分别为0.8768、0.7995、0.7054,PCT4、PCT4-1 AUC值无显著差异,但PCT4的AUC值显著高于CURB≥3分,三项因素合并的AUC值为0.853,显著高于CURB≥3分,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为81.1%,特异度为90.0%。结论动态监测血清PCT水平,对判断老年重症CAP的预后及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 长链非编码RNA Gas5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学军;汤虎成;刘飞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Gas5(lncRNA growth arrest-specific 5,lncRNA Gas5)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我院50例NSCLC手术切除标本,qRT-PCR检测肿瘤和正常肺组织中Gas5的表达,同时比较肺癌细胞株和正常支气管上皮细胞株中Gas5的表达差异,并分析Gas5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中的Gas5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P<0.001)。肺癌组织中Gas5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明显相关(P<0.05)。Gas5低表达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高表达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cRNA Gas5在NSCLC组织中表达下调,可能成为NSCLC判断预后的新的分子标记物。

  • 顺尔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疾病相关细胞因子影响

    作者:陈献斯

    目的:分析顺尔宁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的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顺尔宁组和常规治疗组各90例,并纳入同时间健康志愿者90例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炎、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顺尔宁组在此基础上临睡前口服顺尔宁。分析支气管患者与对照组间血清及痰液中疾病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5(IL-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差异;比较治疗前后顺尔宁组和常规治疗组间血清及痰液中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差异。结果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疾病相关因子IL-5、IL-8、TNF-α、ECP和TGF-β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6周后,顺尔宁组血清和痰液中疾病相关因子IL-5、IL-8、TNF-α、ECP和TGF-β1水平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顺尔宁能有效降低支气管哮喘患者血清及痰液中疾病相关细胞因子,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 PEEP对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中氧合及分流的影响

    作者:梁真科

    目的:探讨肺叶切除患者单肺通气(OLV)时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氧合及分流的影响。方法将70例肺叶切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两组在OLV时潮气量6 ml/kg,呼吸频率16~18次/min,观察组同时应用PEEP 5 cmH2 O,对照组不用PEEP,比较两组患者双肺通气时(T1)、单肺通气10 min (T2)及单肺通气30 min(T3)血气分析结果及平均肺动脉压(PAP)、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动脉血氧分压、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及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对照组T2、T3时间点PaO2较T1时下降(t=7.528、6.767,P=0.000、0.000),T2、T3时间点观察组PaO2高于对照组(P=0.000),PH 值、PaCO2、BE 、HCO3-各时间点组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T3时间点观察组Qs/Qt 较分别较对照组降低(t=12.011、9.992,P=0.000、0.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PAP、MAP、HR、SvO2各时间点组间、组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肺叶切除手术OLV时应用PEEP可提高氧分压,降低肺内分流,是防治低氧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 BAP-65和CURB-65评分预测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研究

    作者:蒋云;崔妙玲;杨祺;刘小英

    目的:探讨BAP-65及CURB-65评分在预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应用。方法以呼吸内科、内科ICU病区的171例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机械通气患者(MV组)和非机械通气患者(非MV组)的BAP-65和CURB-65评分;构建ROC曲线分析BAP-65和CURB-65评分对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预测价值。结果 MV组患者的BAP-65评分的风险等级和CURB-65评分的分值显著高于非MV组(P<0.01);BAP-65和CURB-65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ROC)均大于0.7,能较好预测 AECOPD 患者行机械通气,但 BAP-65评分(AUROC =0.843)优于 CURB-65评分(AUROC =0.728)。结论 BAP-65和CURB-65评分均具有较好的分辨度,BAP-65评分准确性高于CURB-65评分,更适用于AECOPD患者行机械通气的预测。

  • 《临床肺科杂志》2015年编委名单

    作者:

    关键词: 临床 肺科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拟诊肺结核患者的临床意义分析

    作者:陆霓虹;杨蕤;李黎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的准确率及临床意义。方法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150例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常规行镜下病理、刷检、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涂片及培养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与常规痰查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及痰MTB培养等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50例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痰查MTB及痰MTB培养阳性率、T细胞斑点实验(T SPOT-TB)阳性率为1.3%、4.6%、16%,PPD 试验阳性率14%,支气管镜检查刷检及 BALF 涂片及培养结果阳性率为26%、27.3%、37.3%,两两对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临床拟诊肺结核患者相比常规痰查MTB、痰MTB培养检查,其检查结果更准确,具有明显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

  • CO PD患者营养指标与病情的关系研究

    作者:牛玉梅;徐爱晖

    目的:探讨COPD患者营养状况与病情分级及机械通气风险间的关系。方法测定159例COPD患者营养指标,记录肺功能FEV1/FVC、FEV1 pred%、近一年内急性发作次数、mMRC分级及机械通气情况,并进行分组。结果 COPD患者BMI、白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的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1.9%、42.8%和48.4%。营养指标中BMI、白蛋白、前蛋白和淋巴细胞计数与FEV1/FVC、FEV1 pred%均有相关性,且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P<0.05),球蛋白与FEV1/FVC及FEV1 pred%无相关性。急性加重高风险组营养较低风险组差(P<0.05)。机械通气组营养差于非机械通气组(P<0.05)。结论 COPD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高,且营养状态与肺功能进展、急性加重及机械通气风险相关。

  • 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作者:葛海波;尹小芳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初治菌阳空洞性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组(CSII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组(MSII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组(OAD组),比较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血糖控制情况、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CSII组、MSII组在血糖控制、痰菌转阴率、病灶吸收有效率、空洞闭合率均显著高于OAD组,CSII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显著优于MSII组。结论胰岛素泵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在平稳有效安全降糖的同时更有利于促进痰菌转阴。

  • 比较结脑病人血液和脑脊液IFN-γ的表达水平

    作者:曾剑锋;杨倩婷;林玲;李宁宁;邓群益;陈心春

    目的:采用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酶联免疫斑点(Elispot)检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外周血和脑脊液细胞中IFN-γ的表达,评价该方法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自建立的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IFN-γElispot检测技术(简称Elispot)检测16例结核性脑膜炎病人PBMC和脑脊液中结核菌特异性IFN-γ水平。结果 ELISPOT检测两种细胞分别在ESAT6蛋白和PoolA多肽的作用下,释放的IFN-γ水平均没差别(P>0.05);两种标本ELISPOT检测阳性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建立的结核特异性的Elispot检测诊断方法适用于脑脊液标本的检测,并且其检测效果与外周血细胞的检测是基本一致。

  • 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王誽;丁淑贤;边俊梅

    目的:探讨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74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常规治疗+阿奇霉素注射液3 d;再给予常规治疗+阿奇霉素片5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转移因子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症状改善时间、细胞免疫功能、不良反应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P<0.05);观察组退热时间、咳嗽消失时间为(2.39±0.57)天、(4.73±1.56)天,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59±0.5)天、(6.35±1.89)天(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和CD4+/CD8+分别为(62.09±12.29)%、(46.38±10.12)%和(1.72±0.7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7.38±9.46)%、(42.43±9.69)%和(1.45±0.67),(P<0.05);观察组不良反为3.5%,低于对照组的4.6%(P>0.05)。结论抗生素序贯疗法联合转移因子治疗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提高儿童免疫力。

  • BiPAP 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英华;张立军

    目的:探讨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COPD患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方法和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使用BiPAP无创呼吸机联合呼吸兴奋剂治疗),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行无创通气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率,呼吸频率,血气分析。结果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后各项指标改善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BiPAP无创呼吸机和呼吸兴奋剂联合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衰患者疗效肯定,值得推广。

  • 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

    作者:陈旭兰;李颖;屈波

    目的:研究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联合靶向治疗对周围型中晚期(Ⅲ与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80例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为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吉非替尼联合顺铂与紫杉醇靶向治疗,观察组在靶向治疗的基础上行在超声与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术,观察两组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与治疗前后外周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浓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外周血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25)浓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清EGFR、SCC、CEA、CA125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咳嗽、胸痛、发热、咯血、气胸,两组靶向治疗后均出现恶心、恶心伴呕吐、骨髓抑制,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与CT引导下射频消融术联合靶向治疗对转移灶较少的周围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很好的提高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可靠且创伤较小的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在CO PD诊治中的应用研究

    作者:王曾;郭丽华

    目的:探讨FeNO检测作为气道炎症生物指标来评估COPD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的疗效意义。方法测定AECOPD组、COPD稳定期组、健康对照组及AECOPD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的FeNO浓度、肺功能指标。结果稳定期COPD FeNO水平明显低于AECOPD,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E-COPD静滴激素等有效治疗后FEV1、PEF均明显增高,FeNO水平明显下降,但FeNO与FEV1变化无明显相关性,对FEV1增加≥200 ml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FEV1增加<200 ml患者。结论 FeNO测定是一项理想的有效的评估气道炎症的检查方法,对AECOPD的诊断,以及是否应用激素治疗具有指导价值。

  • 应用两种国际生存量表评价榄香稀注射液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作者:丁荣楣;王平;马丽君;田奕;王晶

    目的:应用中文版FACT-L4.0和WHO DASⅡ(他评版)两种国际生存质量量表作为测定工具,评价榄香稀注射液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同时以传统的临床疗效评价指标作为参照。方法将20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两组均给予吉西他滨单药化疗:吉西他滨(健泽)1000 mg/m2,静脉滴注30分钟,第1、8、15天,28天为1个周期,连用4个周期。观察组使用榄香稀注射液从化疗的第1天开始用生理盐水500 ml+榄香稀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天1次,连用15天,使用4个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经过4个周期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生理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社会活动参与功能及总体健康情况等多个领域评分高于单纯化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榄香稀注射液可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机体状态,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凝血纤溶指标及动脉血气在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中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金丛;黄相增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凝血纤溶指标、动脉血气情况,旨在探讨凝血功能及动脉血气变化在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诊治中的临床意义及其相关性。方法入选248例AECOPD患者,超声心动图测得肺动脉收缩压(PASP)值,根据PASP分为四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30 mmHg)80例、轻度PH组(31~50 mmHg)61例、中度PH组(51~70 mmHg)57例和重度PH组(≥71 mmHg)50例,对所有入选患者进行凝血纤溶指标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结果 AECOPD合并重度PH组D-二聚体(D-Dimer)、血小板计数(PLT)均高于中度PH组、轻度PH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PH组D-Dimer、PLT均高于轻度PH组、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imer、PLT在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纤维蛋白原(FIB)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高于轻度PH组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和PaCO2在重度PH组与中度PH组两组间、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PH组和中度PH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低于轻度PH组和肺动脉压力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O2在重度PH组与中度PH组两组间、轻度PH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水平与总体均数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D-Dimer、FIB、PLT与 PaCO2均呈正相关;D-Dimer、FIB、PLT 与 PaO2均呈负相关;APTT、PT、TT 与PaCO2、PaO2无相关性。D-Dimer、PaCO2与SPAP均呈正相关;PaO2与SPAP均呈负相关。结论对AECOPD患者尤其AE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监测FIB、D-Dimer、PLT、PaCO2、PaO2的变化具有重要价值。

  • 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疗效分析

    作者:王科文;来力伟;南鹏飞

    目的:探讨强化血糖控制治疗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并进行分析。方法100例肺结核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2~3HRZE/9~10HRE 方案治疗,均给予糖尿病饮食、适量运动、健康教育。研究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控制血糖,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结果研究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98.0% vs 90.0%,P<0.05),痰菌阴转率、病灶吸收好转率、空洞闭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血沉、T淋巴细胞亚群改善情况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水平与肺结核化学治疗效果关系密切,强化血糖控制有益于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

    关键词: 肺结核 糖尿病 血糖
  • MCP-1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曹志红;曹彦;程小星

    目的:通过测定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的表达水平,探讨其对结核诊断的意义。方法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结核潜伏感染(latent tuberculosis infection,LTBI)及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个体的全血并提取PBMCs,经结核特异性抗原肽刺激后,采用基因芯片分析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比较各组MCP-1表达情况。结果基因芯片分析发现活动期肺结核患者MCP-1表达(4460±3154)明显高于LTBI组(951.8±641.5,P=0.0043)。ELISA分析结果发现刺激前三组MCP-1浓度无差异(P=0.4747),而刺激后只有活动期肺结核患者组(37112±3790 pg/ml)和非结核感染健康对照组(15546±3143 pg/ml)之间的MCP-1浓度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01)。结论高表达的MCP-1有可能作为诊断结核及监测结核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但是无法区分潜伏感染和活动期感染病例。

    关键词: 结核 趋化因子 MCP-1 LTBI
  • 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近期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冯献荣

    目的:探讨入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108例老年CAP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的MPV、CRP、血常规中WBC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MN%)以及血气指标,并记录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等;按照老年CAP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以及预后情况进行相关分组,比较各组间的MPV、CRP、WBC计数、PMN%及血气指标的差异,并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CAP患者近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与非重症组比较,重症组MPV、CRP、WBC计数、PMN%、Plt计数、APACHEⅡ评分显著增高(P<0.05)、PaO2及氧合指数降低(P<0.05);与生存组比较,死亡组亦MPV升高(P<0.05);MPV>11.215 fl的患者分组中的重症CAP患者及30 d死亡患者的比例明显高于MPV≤11.215 fl分组患者(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MPV与WBC计数、CRP、PMN%、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而与氧合指数呈负相关;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MPV(OR=1.605,P<0.05)是老年CAP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结论血小板平均体积与老年CAP患者病情程度及近期预后密切相关,高水平MPV可能是老年CAP患者近期预后不良的高危因素。

  • 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佳平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术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结核性气管和支气管狭窄患者,在内镜直视下进行球囊扩张治疗,并在术前和后一次球囊扩张术治疗后当天评价气道开放、近期疗效和肺功能改善情况。结果22例患者经纤维支气管镜球囊扩张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即刻疗效达到了95.5%,狭窄段气道直径明显增大(P<0.01),气促评分明显降低,术后FEV1明显上升(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镜下球囊扩张治疗结核性气道狭窄能较好的改善肺通气功能,缓解气促症状,尤其以纤维疤痕为主的气道狭窄疗效好,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的关系及意义研究

    作者:万善志;韩一平;黄玲;郑建明;李强

    目的:分析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及患者临床相关因素的相关性。方法对247例肺腺癌组织标本进行TTF-1及 EGFR检测,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结果肺腺癌EGFR突变97例(39.27%),其中19外显子缺失突变27例(10.93%),21外显子点突变70例(28.34%);EGFR突变者均为TTF-1染色阳性,而TTF-1阴性或部分阳性者无1例有EGFR突变,EGFR突变与TTF-1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P=0.0057);TTF-1阳性、女性、不吸烟、血清CEA异常(≥5 ng/ml),肿瘤远处转移患者EGFR突变率较高。结论肺腺癌患者EGFR突变与TTF-1呈明显正相关性,TTF-1表达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可预测肺腺癌EGFR突变状况,为临床治疗决策提供有意义的线索。

    关键词: 腺癌 EGFR TTF-1 CEA
  • ELISPOT检测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研究

    作者:潘燕玉;李津;王心静;杨秉芬;程小星

    目的:利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脑脊液中结核抗原特异性的INF-γ分泌细胞数量,研究其在结核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104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和40例非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进行脑脊液与血的ELISPOT检测,并与脑脊液抗酸染色涂片、结核菌培养、荧光定量PCR、结核抗体检测进行敏感度和特异性的比较。结果脑脊液ELISPOT检测的敏感度为67.3%、特异性为89.2%,PV+值94.3%优于其他检测方法,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脊液ELISPOT检测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Kappa=0.856, P<0.001)。结论脑脊液ELISPOT检测对结核性脑膜炎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高,有望成为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一种方法。

  • 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继鹏;洪永青;王立新

    目的:研究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气道狭窄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01月至2013年05月因恶性气道狭窄置入气道支架的患者随访12个月,评估疗效及并发症。结果80例恶性肿瘤导致的气道狭窄患者均能顺利置入气道支架,术中无患者死亡,置入后呼吸困难评级、FVC、FEV1、PEF及PaO2等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出现远期并发症的几率为11.25%。结论支气管镜引导联合透视下气道支架置入术对恶性气道狭窄能迅速的缓解呼吸困难症状,短期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静脉注射不同剂量博莱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的比较研究

    作者:肖强;郑晓滨;刘香;邬伟明;黄瑾

    目的:寻求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的改良方案。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单次和多次注射模型组。单次注射模型组分为博莱霉素100、150、200 mg/kg组及对照组1;多次注射模型组分为博莱霉素50 mg/kg组及对照组2。取小鼠肺组织行病理检查,免疫组化检测肺Ⅰ型胶原蛋白、TGF-β1和α-SMA的表达。结果在单次注射模型组中,100、150、200 mg/kg组的肺泡炎均于第2周达峰(P<0.01);肺纤维化分别在第2、4、4周达峰(P<0.01)。在多次注射模型组中,50 mg/kg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均在第10周达峰(P<0.05)。TGF-β1和α-SMA在肺泡炎和纤维化部位表达明显增加。结论尾静脉单次注射博莱霉素200 mg/kg可有效诱导肺纤维化,复制一个相对稳定的肺纤维化模型。

  • 多导睡眠监测在OSAHS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颜斌;张华

    目的:探讨多导睡眠监测在OSAHS患儿中应用效果。方法 OSAHS患儿73例为观察组,其中41例轻度为A组,22例中度为B组,10例重度为C组。非OSAHS患儿75例为对照组。行多导睡眠监测。结果观察组平均SaO2、LSaO2、S2期、SWS期、REM期明显小于对照组,观察组SaO2≤92%时间、LAT、LHT、NREM期、S1期、RDT、RAT明显大于对照组。依A组、B组、C组顺序,NREM期、S1期、RDT、RAT、LAT、LHT均显著增加,S2期、SWS期、REM期均显著降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多导睡眠监测是OSAHS患儿有效评价方法。

  • 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分析

    作者:王可兵;杨锦雷;陈建华;龚磊;史冬森;吴伟

    目的:分析112例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的转移规律。方法对112例肺癌患者施行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共清除898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24.1%,N2(包括N1+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肺癌(T)分期T1、T2、T3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5.3%。结论非小细胞肺癌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外科治疗中应注意广泛清扫肺内、同侧纵隔淋巴结才有可能达到根治目的。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红细胞免疫和降钙素原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怡;刘华;陈其章;马慧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红细胞免疫功能及血清降钙素原(PCT)变化,并观察在抗感染治疗前后两者变化及相关性。方法采用郭峰法和化学发光法测定50例AECOPD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3b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及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及抗感染治疗前后的动态变化。结果 AECOPD 组治疗前 RBC-C3bRR [(11.21±2.67)%]明显低于治疗后[(13.36±2.75)%]及健康对照组[(15.36±3.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ECOPD 组治疗前 RBC-ICR 、PCT [(9.05±2.39)%,(0.29±0.15)ng/ml ]明显高于治疗后[(7.95±1.55)%,(0.09±0.03)ng/ml]及健康对照组[(5.89±1.82)%,(0.08±0.05)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AECOPD患者组PCT水平与RBC-C3bRR呈显著负相关(r=-0.421,P<0.01),与RBC-ICR呈显著正相关(r=0.488,P<0.01)。结论 PCT是早期诊断AECOPD的敏感和有价值的指标,且AECOPD患者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的下降,可能是临床症状反复发作的原因。

  • 高频辅助自主呼吸下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586例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

    作者:赵鹏;胡胜

    目的:气道异物常常危及患儿的生命。气管支气管异物通常在全身麻醉下使用硬质支气管镜取出。不同的医院和麻醉医生所用的麻醉方法和通气技术差别较大。笔者在回顾性研究中报道了五年多气道异物取出的麻醉经验。对发生的并发症和预后及麻醉与通气技术的临床特点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方法笔者对在全身麻醉下运用硬质支气管镜取气管支气管异物的586例患儿的相关临床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气道异物的取出均在七氟烷吸入联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高频通气辅助自主呼吸和充分的表面麻醉下进行。结果586例患儿中,558例气道异物成功取出,28例术中未发现异物。5例发生喉痉挛。15例出现低氧血症(2.6%)。无严重并发症及无1例死亡。平均手术时间22 min,平均住院日2天。结论充分的表面麻醉加高频辅助自主呼吸下七氟烷吸入复合瑞芬太尼静脉泵注是小儿气道异物取出术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有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比较

    作者:刘红梅;周丽娜;孙娴雯;李庆云;吴华成;周剑平;沈继敏

    目的:探讨非AIDS患者肺隐球菌病感染的临床特征,比较有无基础疾病的肺隐球菌病患者临床与病理学特征,以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1月间收治入院的21例非AIDS肺隐球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影像学表现与病理学特征。并比较有基础疾病者和无基础疾病者的差异。结果其中有基础疾病者(13例)的年龄较高,其临床症状较无基础疾病者明显增多(P<0.05)。虽无统计学上差异,但乳胶凝集试验(LA试验)较葡聚糖试验(G试验)的阳性率更高,病理上两者均倾向肉芽肿型表现。结论肺隐球菌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呈非特异性,有基础疾病者,高龄伴临床症状明显者,需尽早行病理学检查以早期诊断。

  • 单操作孔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与传统三孔的比较研究

    作者:程辉;张雪梅;梁书增

    目的:比较单操作孔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与传统三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于我院肺大疱自发性气胸手术病人,分为单孔VATS组30例和传统三孔VATS组31例,观察病人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闭式引流管放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对切口的满意度、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6 h和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单孔VATS组的手术时间(131.37±14.15 min)长于传统三孔胸腔镜组(114.21±11.11 min)(P=0.03),术后6 h疼痛评分(3.31±1.47)低于传统VATS组(4.69±1.38)(P=0.01),术后病人对切口的满意度评分(4.76±2.13)高于传统VATS组(2.60±1.76)(P=0.02),术中出血量、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量及放置时间、术后24 h疼痛评分、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手术治疗肺大疱自发性气胸可减轻术后疼痛,美容效果好,且并不增加手术风险。可以作为肺大疱自发性气胸病人首选术式。

  • 肺动脉高压对急性肺栓塞中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的作用

    作者:梁芳;王在义

    目的:通过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肺栓塞(APE )患者肺动脉压力进行估测,探讨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0-2014年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急性肺栓塞的患者77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分为肺动脉高压组(>30 mmHg)及肺动脉高压正常组(≤30 mmHg),其中肺动脉高压组40例,肺动脉压力正常组37例,对两组间危险因素、危险分层、临床表现、血生化指标、预后进行比较;结果肺动脉高压组与肺动脉压力正常组相比,年龄偏大,危险因素中基础疾病相对较多,P<0.05;肺动脉高压与危险分层之间密切相关,P<0.01;肺动脉高压的程度与肺栓塞面积相关,P<0.05;肺动脉高压组比肺动脉压力正常组NT-proBNP及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PaO2和 PaCO2低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心电图改变中肺动脉高压组出现T波倒置及右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肺动脉高压组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以及临床症状中出现咯血、晕厥的概率明显高于肺动脉压正常组,P<0.05;结论肺动脉高压在急性肺栓塞中与年龄、基础疾病、肺栓塞面积有关系,它在急性肺栓塞严重程度、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中有一定的价值,可以作为一项有意义的评估指标。

  • 脉冲振荡肺功能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

    作者:陈凤

    目的:探讨脉冲振荡(IOS)肺功能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对发作组、缓解组、对照组行IOS和PFT检查。对比IOS和PFT的检查结果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三组的IOS各项指标除R20无显著差异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三组PFT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发作期与缓解期各IOS与PFT检查指标的异常率均不同。Zrs和FVC、R5-R20和FEF25~FEF75、Fres和FEV1呈负相关;X5和FEF50和FEF75呈正相关。结论 IOS和PFT间具较好相关性,IOS是儿童哮喘治疗中的理想监测指标。

  • 小儿肺炎97例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分析

    作者:刘春荣

    目的:分析我院小儿肺炎的细菌构成及药敏情况。方法收集我院465例确诊为肺炎患儿的痰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分析。结果465例痰标本中分离致病菌15种共97株,阳性率(20.86%)。其中G-杆菌占91.75%,而G+球菌仅占8.25%。位列前四位的细菌是:肺炎克雷伯菌40株(41.24%),大肠埃希菌26株(26.80%),阴沟肠杆菌10株(10.31%),金黄色葡萄球菌6株(6.19%)。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ESBLs检出率分别为65.39%、50.00%。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哌拉西林全部耐药,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率也相当高。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几乎全部敏感,对氨基甙类及喹诺酮类抗生素敏感率高,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敏感率亦较高。结论本院小儿肺炎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现象严重。

  • 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观察

    作者:王卫军;李冬雷;李润浦

    目的:观察培美曲塞联合顺铂(PC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局部晚期肺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对照组化疗方案为多西他赛联合顺铂(DC),两组均给予同步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近期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PC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肺腺癌具有与DC方案相近的临床近期疗效,但不良反应较少,患者耐受较好。

  • 呼吸科院内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及耐药分析

    作者:刘宇

    目的:分析呼吸科院内尿路感染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布及其耐药性,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科明确诊断的院内尿路感染患者35例,分析其尿培养病原菌结果。结果35例患者共分离出58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27株,占46.55%,革兰阳性菌10株,占17.24%,真菌21株,占36.21%。病原菌按检测率排序前3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18.97%)、白色念珠菌(17.24%)、肺炎克雷伯杆菌(10.34%),药物敏感试验显示:革兰阴性菌及革兰阳性菌耐药性严重。结论呼吸科院内尿路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呈多重耐药现象。真菌感染检出率明显增高,临床需加以重视。

  • 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痰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谢莹莹;陈春宝;王敏;李乾元

    目的:了解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98例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痰标本进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298例痰标本中检出病原菌96株,阳性率32.2%,其中革兰阴性菌株占79.2%,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为主,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低;革兰阳性菌株(20.8%),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利奈唑胺敏感。结论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痰培养阳性的患儿年龄主要分布在1岁以内婴幼儿,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耐药性存在很大差异。

  • 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效果比较

    作者:张巍;夏志伟

    目的:比较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心脏骤停院前急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气管插管组(n=38例)采取气管插管辅助呼吸,球囊组(n=40例)采取球囊辅助呼吸,比较两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复苏5 min后血氧饱和度、复苏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院前急救前和后1 h血气指标(pH、PaO2、PaCO2、SO2)变化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明显低于气管插管组(P<0.05);球囊组患者复苏5 min后血氧饱和度、复苏成功率与气管插管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两组患者院前急救后1 h血气指标(pH、PaO2、PaCO2、SO2)较院前急救前均明显好转(P<0.05),两组院前急救后1 h血气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性(P>0.05);气管插管组院前急救中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球囊组(P>0.05)。结论球囊与气管插管辅助呼吸在心脏骤停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基本一致,但前者建立通气所需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者,适合院前急救应用。

  • 下呼吸道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耐药性变迁分析

    作者:曾德福;石齐芳

    目的:了解本院ICU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PAE)的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分析2010年1月~2013年12月ICU下呼吸道痰标本分离到的276株PAE药敏结果。结果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庆大霉素、阿米卡星耐药率呈下降趋势;其余11种耐药率变化趋势没有显著差异。2012年比2011年的多重耐药株(MDRPAE)及泛耐药株(PDRPAE)检出率呈升高趋势。结论部分抗菌药物对PAE耐药性呈上升趋势,部分年份MDRPAE及PDRPAE有升高的趋势,应重视对PAE的耐药性监测,并采取措施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 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肺栓塞临床分析

    作者:戴新杰;叶进燕

    目的:虽然引起气流阻塞的机制不同,但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一样,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矽肺等疾病晚期同样表现为气流受限,统称为阻塞性肺部疾病[1]。COPD合并肺栓塞(PE)的研究已相当多,此类疾病合并PE的临床特征国内外报道尚不多,本文研究阻塞性肺部疾病(COPD、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矽肺等)合并PE的临床特征,提高对肺栓塞的早期识别和处理。方法比较20例阻塞性肺部疾病合并PE (病例组)和86例非合并PE患者(对照组)的临床特点和相关辅助检查结果。结果与单纯阻塞性肺部疾病组比较两组在年龄、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血D-二聚体、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大小、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A-a)O2、D-二聚体、肺动脉收缩压、右心大小、下肢深静脉超声可提供有价值诊断线索,对诊断可疑者,及早做肺动脉CT血管造影(CTPA)或肺通气/灌注显像检查确诊。

  • 欢迎订阅2015年《临床肺科杂志》

    作者:

    关键词: 订阅 临床 肺科
  • 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彭丽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住院的80例人工气道形成痰痂病例,并随机选择同时期人工气道未形成痰痂病例8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在80例人工气道痰痂形成和80例对照病例中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65岁、人工气道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15、湿化不足、吸痰的次数≤3次/d、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次数≤2次/周、COPD及营养危险指数(NRI)≤55与人工气道痰痂形成可能有关(P<0.05)。结论人工气道时间≥10 d、APACHE II评分≥15、湿化不足、吸痰的次数≤3次/d、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次数≤2次/周是人工气道痰痂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

  • 东莨菪碱联合地塞米松抢救急性中毒性肺水肿的疗效观察

    作者:闫卫军

    目的:探讨东茛菪碱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在急性中毒性肺水肿抢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08~2013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急性中毒性肺水肿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常规治疗与联合东茛菪碱与地塞米松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药物起效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肺水肿症状消失时间相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治愈率相比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东茛菪碱与地塞米松联合抢救急性中毒性肺水肿能够有效提高抢救有效率,改善患者预后,起效快,症状缓解较快,临床价值较高。

  • 肺功能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在CO PD稳定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明

    目的:评价肺功能康复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康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85例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43)给予常规护理和常规饮食,观察组(n=42)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肺功能康复锻炼和营养支持;治疗2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MMRC评分、BMI、FEV1/FVC以及6MWT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功能康复锻炼联合营养支持可以显著缓解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情况,增强患者运动能力,利于康复。

  • 孟鲁斯特纳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秀瑞;李宝婷;刘俊霞;吴冬梅;朱焕生

    目的:探讨孟鲁斯特纳佐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7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孟鲁司特纳治疗,观察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11%,哮喘缓解时间(1.02±0.34)d,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4.89±1.05)d,一年内复发次数(0.89±0.15)次,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1.19±0.32),中性粒细胞(30.11±3.24);对照组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2.26±0.78),中性粒细胞(30.09±3.17),观察组嗜酸性粒细胞下降幅度明显,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孟鲁司特纳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疗效可靠,缩短患儿哮喘缓解时间和哮鸣音消失时间,降低复发率。

  • 心肺辅助循环系统在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作者:张跃韬

    目的:探讨经皮心肺辅助循环系统(PCPS)在危重症心肺衰竭(HLF)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在我院应用PCPS治疗的33例HLF患者的临床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较之建立前,PCPS建立6h后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左室射血分数(LVEF)、动脉血氧分压(PaO2)明显升高,血乳酸(LAC)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CPS建立前患者的MAP、LVEF、PaO2过低及LAC水平过高均是导致PCPS失败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CPS支持治疗具有方便、有效且抢救成功率高等显著优势,应获得医学临床的更多重视。

  • 糖皮质激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杜赢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与三代头孢菌素治疗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我院收治的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以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龙治疗。结果治疗完成后观察组患儿治愈率与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的时间均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甲泼尼龙联合阿奇霉素与第三代头孢菌素能够有效控制小儿难治性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 硝普钠联合垂体后叶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咯血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鹏珍;刘艳芹;杨敬平

    支气管扩张是指支气管及其周围的肺组织长期受炎症的影响,导致了支气管壁的肌肉及弹力支撑组织破坏,引起支气管进行性和不可逆的扩张,临床以慢性咳嗽,咳大量脓性痰及反复咯血为特征,其病程长,如不及时治疗,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会引起窒息而严重危及生命。目前垂体后叶素仍是治疗大咯血的首选药物,但部分患者的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院联合硝普钠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导如下。

  • 炎症细胞因子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作者:畅毅平;彭鹏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指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导致的严重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表现主要以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主要的病理特征是肺泡及肺血管内皮受损,肺微血管通透性增加,肺泡腔出现富含蛋白质的渗出液,导致肺水肿和肺透明膜的形成。其主要的病理生理特征是肺容积减少、肺的顺应性降低,进而肺通气/血流比例严重失调[1,2]。自1967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Ashbaugh[3]等在 Lancet 杂志首次报道成人急性呼吸窘迫(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in adult )以来, ARDS的命名和定义逐渐地规范和标准,对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e ,ALI)和ARDS的特征和发病机制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ALI/ARDS临床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临床诊疗水平较前有所提高,但病死率依然很高[2]。1994年欧美联席会议(AECC)将其命名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第一次明确了ARDS的定义[4]。2011年欧洲重症医学会柏林会议对AECC定义进一步更新并提出“柏林定义”,对ARDS的诊断进一步的明确。目前ARDS己成为临床危重病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其发病机制错综复杂,至今尚无明确定论。许多研究已表明炎症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ARDS 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对主要的炎症细胞因子和ARDS的发病机制做一综述。

  • Derlin-1与肺部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旭梅(综述);王荣丽(审校)

    Derlin-1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质网中的一种跨膜蛋白,是内质网相关降解途径(endoplasmic reticulum associated degradation,ERAD )中的一员[1]。在真核生物中,ERAD主要承载着细胞蛋白质量监控的作用,表现为对错误折叠蛋白的识别,将其逆向转运至胞浆,泛素化后降解,清除无功能蛋白在内质网内的堆积,缓解内质网应激[2]。而Derlin-1主要介导内质网内错误折叠蛋白的逆向转运,从而维持内质网内环境的稳定。近的研究发现, Derlin-1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囊性纤维性肺病(CF肺病)、肺癌关系密切,参与了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有望成为其药物作用新的靶点。本文就Derlin-1的结构、起源、功能及与肺部疾病的关系进行简要综述。

  • 非小细胞肺癌ROS1融合基因的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杨亚利(综述);张莉(审校)

    ROS1融合基因是在2007年由科学家们[1,2]通过应用络氨酸激酶蛋白组学技术从一个肺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筛选肿瘤致癌基因时与赖皮动物微管样蛋白4-间变淋巴瘤激酶(EML4-ALK)融合基因同时被发现的另一个融合基因。作为新的独特分子亚型代表,ROS1融合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 )中发生率约为1%~2%,远远低于EGFR基因突变率和ALK基因重排变异率(分别为10%~40%,3%~7%),但是在EGFR/KRAS/ALK均为阴性的人群中的发生率明显提高,且有一定的种族差异[3,4]。迄今为止,共发现9种不同的ROS1融合基因型,不同的ROS1融合基因变体具有不同的恶性转化和致瘤性能力。

  • Pendrin蛋白与支气管哮喘

    作者:付国霞(综述);王荣丽(审校)

    Pendrin蛋白是可溶性转运家族26A(SLC26A)中的一员,SLC26 A是一个阴离子交换转运体家族,包含SAT-1、DTDST、DRA/CLD 及 prestin 等多个可转运各种阴离子的成员。该蛋白在体内分布广泛,主要功能为转运氯离子、碘离子、碳酸氢根等多种单价或二价离子,从而维持组织中离子的稳态。近年有研究显示pendrin表达于呼吸道上皮,并与支气管哮喘关系密切,这为人们研究哮喘发病机制和找寻新的治疗靶点开阔了思路,因此引起广泛的关注,现就pendrin蛋白与支气管哮喘关系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王文静综述郭阳审校

    作者:王文静(综述);郭阳(审校)

    重叠综合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 )同时并存。其中,COPD是一种以进行性、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OSAHS 是指睡眠中反复发生上气道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而导致的以频繁呼吸暂停或通气量减少、严重打鼾、白天嗜睡、睡眠结构紊乱为特征的疾病。重叠综合征在呼吸系统疾病中较常见,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其发病率高达3%~4%[1],且近几年有所增高。

  • HIF-1α、B NP表达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东;薛守斌;曹明嫄;吴允萍;刘巍

    肺动脉高压指肺动脉平均压在静息状态时大于25 mmHg或运动状态时>30 mmHg。临床上见肺动脉高压多为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它的形成是由于机体长期处于缺氧状态、高碳酸血症及呼吸性酸中毒时,肺血管失调,终造成肺血管重建,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HPV)与缺氧性肺血管重塑(HPSR)是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两个重要的环节,慢性缺氧时常导致许多内源性的细胞因子调节失衡[1]。本文通过综述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 型钠尿肽(BNP)的表达水平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中的研究进展,进一步为今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的预防、干预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策略。

  • OSAHS与缺血性脑卒中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漫漫;彭颜晖

    随着人们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研究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OSAHS与目前临床上许多代谢性疾患和其他疾患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等。OSAHS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是其中的一大热点。有研究表明,除了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等这些传统的危险因素外,OSAHS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OSAHS对与脑卒中相互关系的研究,探讨OSAHS 引起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可以使OSAHS并发脑卒中得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防止或延缓OSAHS 所致脑卒中的发生,这对降低脑卒中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就OSAHS及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问题做一综述。

  • 脓毒症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

    作者:薛庆亮;贾金虎;刘杜姣

    脓毒症(sepsis):指各种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是感染性疾病常见的危重症,死亡率较高,脓毒症的发病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传统的观点认为脓毒症是由炎症反应过度所致。机体受到病原体感染时,病原体表面的抗原被机体炎症效应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酶的活化途径,激活细胞内转录因子(如核因子NF-κB),并诱导多种促炎因子和炎性介质的生成及释放[1]。这些促炎因子和介质之间通过正反馈形式形成瀑布效应和细胞因子风暴,扩大机体炎症反应,并导致脓毒症的发生。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并不只是由病原体及其毒素直接作用的结果,脓毒症发展的轻重程度完全取决于机体自身的反应性[2],细菌和其毒素则仅起到了触发脓毒症诱因[3]。但一些阻断炎症反应的药物开始被应用于脓毒症的治疗后并未获得如期的治疗效果,反而降低了脓毒症的生存状况。对脓毒症的进一步研究发现[4,5]:只有不到10%的脓毒症患者的外周血中可检测到TNF-α、IL-1β等促炎因子,而IL-10、IL-1 ra等抗炎因子的浓度反而升高;严重腹腔感染死亡的脓毒症炎性因子的释放在病程的初始即受抑制[6,7]。这就说明在脓毒症的病程中,由于受到了机体另外一个重要的病理生理过程--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症(CARS )的影响,机体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状态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中,在某一时段内,机体处于免疫抑制的状态[8,9]。在整个病程中,全身炎症反应和代偿性抗炎反应也许是脓毒症发病中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的有效机制。然而,研究发现IL-10等抗炎介质明显升高也同样预示着脓毒症病情严重和预后不良[10]。上述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结果说明 SIRS 和CRAS两者之间的平衡关系是脓毒症的病理生理变化过程中的主导因素,而非病原体的直接损伤,深入研究脓毒症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状态的时序性变化及各炎性相关因子在不同阶段的水平,进而更好的维持这种动态平衡及解除感染机体的免疫抑制,以便为制定阶段性合理用药等防治策略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 原发性胃癌合并肺癌1例

    作者:万莉

    病例资料
      患者,郑××,男,农民,49岁。2013-06-09因“腹痛一天,拟急性阑尾炎”在当地医院行手术治疗,术中发现胃占位及胃穿孔,予胃穿孔修补术,并取胃占位组织活检考虑恶性病变,送检南京军区总医院病理科会诊示(h132371)“胃体部”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标记CKpan+++,EMA++,P63-, CD3-,CD20-,Ki6780%+。术后第四天,患者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咯血,鲜红色,偶见血凝块,5-6口/d,渐行加重至10-11口/d,偶有咳嗽,以刺激性呛咳为主,偶有右侧肩部疼痛不适,无胸痛,无呕血黑便,体重减轻约十余斤,遂转至南京市鼓楼医院就诊,查见右颈部包块一枚并行穿刺涂片病理(N1300583)查见癌细胞,胸部CT示右肺占位,为进一步诊治于2013-06-20转至我院。入院查见右颈部一约蛋黄大小肿大淋巴结,质地韧,边界欠清,局部无红肿破溃;头顶部皮下正中可见一直径约2cm大小结节,表面溃烂,无恶臭;颈软,心肺腹阴性。入院后查血 CEA、CA199、AFP、CA242、CA50、SCC 正常范围内,CYF211:612μg/L,NSE1915μg/L,痰脱落细胞查见极少量恶性肿瘤细胞,腺癌可能性大。上腹部 CT 示胃区可见金属样高密度影,考虑术后改变,术区胃壁略增厚,左侧肾上腺密度不均,不均匀强化,考虑转移。头颅CT示右额叶异常密度影,结合病史,考虑转移可能,枕大池蛛网膜囊肿(1.6cm1.7cm),左侧额部软组织内结节(大小约2.22.3cm),环形强化,转移可能。纤维支气管镜查见右上叶支气管开口处新生物,考虑恶性病变,活检病理示低分化腺癌,免疫组化:癌细胞:CKpan(+++),EMA(+),Ki67约70%(+),CK7(-),CK20(-),CEA(-),Villin(-),TTF1(-), CK5/6(-),P63(-),NaposinA (-),PSA (-), P504S(-),MRP-1(-),GST-II (-),pgp (-), ;TOP-II(-),nm23(++)。2013-07-01“多西他赛联合顺铂及替加氟(多西他赛60mg VD d1、8,顺铂40mg VD d 2-4,替加氟5.0 VD 持续泵入120h)”方案化疗,但该患者依从性极差,拒行后续治疗,自动出院,两月后去世。既往有吸烟史四十余年,1-2包/d,饮酒史三十余年,半斤/d。

  • 肺肌上皮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彭春燕;彭清臻;厉银平;刘桂霞;胡小飞;江俊;邓科兰;殷静

    肌上皮肿瘤常发生在唾液腺,也可以发生在乳腺,泪腺,汗腺,鼻腔,鼻窦。然而,很少在呼吸道发现。原发性肺肌上皮癌是及其罕见的肿瘤,起源于气管黏膜下层腺体,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现将我科一例男性左肺肌上皮癌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毕景艳;赵卉;杨立云

    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其生物学行为表现特殊,病理学结构复杂,临床表现不典型,因此易于漏诊及误诊。本文报告2013年6月份在我院就诊,后在青岛大学附院确诊的1例成人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 结核性乳糜性胸腹腔积液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俞珊;李净;陈红兵

    乳糜性胸腹腔积液是指由于积液富含甘油三酯而呈现乳状或奶油状[1,2]。其主要的原因是手术、外伤和肿瘤引起淋巴液外渗。结核病引起乳糜性积液的报道较少。现将我院治愈1例结核引起乳糜性胸腹腔积液病例报道如下。

  • 肾上腺结核合并艾迪森病1例

    作者:邹莉萍;陈蕾;李秀

    Addison’s病,原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是由于多种原因破坏了双侧肾上腺的绝大部分而引起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所致的疾病。其中以自身免疫和结核为常见。本病较少见,极易误诊。现将笔者收治的一例肾上腺结核合并 Addi-son’s病报道如下。

  • 食管异物穿透左心房并发脑梗塞1例

    作者:刘锋;王波;曹磊;许栋生

    患者男67岁。进食鱼肉后左胸痛3 d伴左侧肢体障碍5h入院。患者3d前进食鱼肉后出现左侧胸痛,无咳嗽、咳痰、发热、呕血、黑便、呼吸困难等其他不适,5h前突然出现神智不清、左侧肢体感觉和运动障碍,到当地医院就诊,行胸部CT和胃镜检查发现食管异物。查体:血压136/89 mmHg,脉搏94次/min,体温37℃,意识朦胧,双眼球向右凝视,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率90次/min,心率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左侧肢体无力,感觉明显减退,左上肢无活动。胸部CT:食管下段下肺静脉下方见一根细长骨性高密度影,长约3 cm,呈前后走行,前端刺入左心房约1 cm,后端位于降主动脉和脊柱之间(见图1)。胃镜:距门齿35 cm见一根粗大鱼刺穿透食管前后壁,横跨在食管中间(见图2)。头颅CT:右侧大脑半球卵圆中心低密度影。2014年1月在全麻下取左侧标准后外侧切口,切断下肺韧带,分离纵隔和心包间的粘连,膈神经后方纵行打开心包,分离心包和左房后壁间粘连,见下方静脉下后方一根鱼刺刺入左房后壁,鱼刺周围左房后壁予4-0 prolene线缝单层荷包,拔出鱼刺,结扎荷包线,修补左房,游离病变食管,见食管下段前壁02 cm ×02 cm瘘口,给予缝合修补,纵隔胸膜包埋。术中胃镜见破损处缝合紧密,胃管注气试水试验未发现食管漏气。于瘘口修补处附近放置L 型弯头引流管一根接闭式引流瓶。术中取出长约4 cm鱼刺,两端尖锐(见图3),患者术后恢复良好,第2天意识开始逐渐恢复,并开始抗凝治疗,术后1周拔除胸腔引流管并开始进食,无胸腔感染,术后10 d病情平稳后转脑科医院继续脑梗塞康复治疗。

  • 联合治疗支气管结核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翠兰;刘纯钢;袁艳梅

    目的:观察左氧氟沙星联合异烟肼经纤维支气管镜局部治疗支气管结核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支气管结核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37例)采用2HRSZ/4HR抗结核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n=3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左氧氟沙星联合异烟肼经纤支镜局部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第2、6月末在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纤支镜下改变等方面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第2月末,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纤支镜下改变等有效率(78.9%,81.6%,81.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59.5%,62.2%,59.5%)(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第6月末,临床表现、影像学变化及纤支镜下改变等有效率(92.1%,92.1%,92.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73.0%,75.7%,75.7%)(P<0.05)。结论左氧氟沙星联合异烟肼经纤支镜局部治疗支气管结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膜炎病因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作者:庞永华;张艳;徐洪杰;陈宏

    渗出性胸膜炎是呼吸内科常见的疾病,目前临床主要依靠胸水检查明确病因,如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脱落细胞、结核菌涂片等,但阳性率低。内科胸腔镜的应用,可以在直视下观察并活检胸膜[1,2],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对222例渗出性胸膜炎患者开展了内科胸腔镜检查,探讨如下。

  • 心源性和肾源性胸部病变CT征象对比分析

    作者:田珊珊;李春志;司成海;兰静

    目的:进一步提高心源性和肾源性胸部病变的CT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尿毒症患者98例和慢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66例的胸部CT影像资料,分析研究其各自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组胸部CT更易出现阳性表现,且更易发生心脏增大和肺泡性肺水肿,而且两种以上病变的发生率亦高于尿毒症组,上述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尿毒症组肺动脉增粗发生的几率高于慢性左心功能不全组,亦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T在心源性和肾源性胸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上具有一定的价值。

  • 肺泡灌洗液联合液基超薄细胞术在周围型肺癌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葛德芹;丁玉江;赵霞;顾小雷

    目的:评价肺泡灌洗联合液基超薄细胞技术(TCT)在周围型肺癌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2年6月~2013年6月对胸片、胸部CT及纤支镜诊断为肺周围型占位的患者进行精确肺段灌洗并刷检,进行TCT及普通细胞学分类。结果48例周围型占位经灌洗联合TCT技术发现为肺癌31例,灌洗液普通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仅8例,刷检联合TCT发现为肺癌的10例,刷检普通细胞学检查确诊为肺癌仅2例。结论肺泡灌洗联合TCT技术对周围型肺癌的诊断价值较大。

  • 支气管镜代胸腔镜检查术在胸腔积液患者中的运用

    作者:杨力;郭光云;周琴;尹义平;王永兰

    目的:探讨支气管镜代胸腔镜在渗出性胸腔积液中的可行性。方法对33例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在Trocar帮助下,用支气管镜代胸腔镜进行胸腔检查并取病理组织。结果33例患者29例均获得理想病理组织而确诊,确诊率达88%。结论支气管镜在Trocar帮助下完全可以替代胸腔镜进行胸腔检查的。

  • 沙培林在恶性胸腔积液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美玲

    目的:观察胸腔注入沙培林(A群链球菌)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方法将120离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1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胸腔内注入沙培林,对照组胸腔内注入白介素-2。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3%,对照组有效率55.9%,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的不良反应轻。结论胸腔内注入沙培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效果好,不良反应轻,是治疗的较好方案。

  • 肺放线菌病误诊结核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马名嘉;李天宇;胡敏;潘铁成;魏翔

    放线菌为条件致病菌,在人体口腔、龋齿、扁桃体隐窝内寄生,当宿主机体抵抗力下降时,通过口腔经由呼吸道侵入体内致病[1]。有报道显示该类病菌主要侵犯头、颈部和腹部,极少有累及肺部的病例[2,3]。发生于肺部的放线菌病会形成局部肺肿块影,难以与肺肿瘤、肺结核等肺占位性病变相鉴别。我科收治一例肺放线菌病,现将其诊治经过报告如下。

  • 肺硬化性血管瘤误诊分析并文献复习

    作者:高福平;魏谨;马平;孙琼

    肺硬化性血管瘤(p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是一种少见的肺部肿瘤,临床诊治过程中易发生误诊。现将我院误诊为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一例PSH进行讨论,结合文献探讨诊治PSH中应注意的问题,旨在提高基层医师对PSH的诊断水平。

  • 肺结核误诊为肺隐球菌病1例

    作者:庞洲东;覃小雯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20岁,汉族,学生。因左侧胸背部疼痛半年于2013年3月入院。患者于半年前受凉感冒后出现左侧胸背部疼痛,为持续性钝痛,伴胸闷、盗汗,之后间断出现咳嗽、咳痰,发热,体温高达396℃,热型无规律,于当地医院治疗后未再发热,但左侧胸背部疼痛症状未缓解。患者曾于2013年1月在我科住院治疗,行纤支镜活检,病理示特殊染色支持隐球菌感染可能性大。并给以“氟康唑300 mg/d”抗真菌治疗,治疗期间患者仍有左侧胸痛,伴咳嗽,偶有痰血,抗真菌治疗1月后复查胸部CT示左肺病变较前略有增大。体重无明显改变。查体:左锁骨上窝处可扪及一肿大淋巴结,大小约3 cm ×3 cm,质硬,活动度差,无触痛,气管居中,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音,心律齐,无杂音,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无水肿。

  • 左下胸腔巨大占位性病变

    作者:王君;徐美清;郭明发;柳常青;柯立

    病史摘要
      一、患者,男,62岁,“间断咳嗽伴发热一月余”入院。
      患者1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痰为白色粘痰,伴有间断发热,高体温达390℃,就诊当地医院,行胸部 CT:左下肺占位性病变,性质待定。当地医院给予抗炎等支持对症治疗,患者咳嗽及发热症状无明显缓解,即就诊我院。病程中患者无胸痛、痰血,饮食及二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平素体健,夜眠尚可,吸烟20支/d。

临床肺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