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临床神经病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logy 림상신경병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办单位: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 影响因子: 1.77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4-1648
  • 国内刊号: 32-1337/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0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8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张贞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新疆哈萨克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

    作者:余鹃;王宏;梁华峰

    目的 探讨新疆哈萨克族内皮细胞蛋白C受体(EPCR) A6936G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技术检测80例哈萨克族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100名哈萨克族对照者(对照组)EPCR A6936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脑梗死组出现AA、AG、GG基因型,对照组出现AA、AG基因型;脑梗死组AG+ GG基因型及G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EPCR A6936G多态性可能与哈萨克族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

  • 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对入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信号通路的影响

    作者:金虹艳;赵长振;陈泽军;徐耑;孔岩

    目的 研究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MPP+)对人骨髓神经母细胞瘤细胞株SH-SY5Y细胞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位(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SH-SY5Y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MPP+ 0.25 mmol/L组、0.5 mmol/L组及1 mmol/L组,各MPP+组细胞与含相应浓度的MPP-培养24 h.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相对存活率;应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mTOR蛋白、核糖体蛋白S6激酶(p70S6K)、mTOR调控相关蛋白(Raptor)、雷帕霉素不敏感的mTOR伴侣蛋白(Rictor)以及与自噬相关的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Ⅱ)、Beclin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MPP+组细胞相对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0.001);mTOR、p70S6K、Raptor、Rictor表达明显降低(P <0.05~0.001);LC3Ⅱ和Beclin1表达显著升高(P <0.05~0.001),均呈现出明显的量效关系.结论 MPP+通过抑制细胞中mTOR信号通路,诱导SH-SY5Y细胞自噬性死亡,并且与MPP+的浓度相关;这可能是MPP+导致PD动物模型发病的机制.

  • 白介素-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KB、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蒋国红;陈然;黄良国;施迎兵;祝红

    目的 探讨白介素(IL)-10对脑出血大鼠脑组织核因子(NF)-kB、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9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后3组再随机分为6h、12h、1d、3d及7d5个时间点.应用Ⅶ型胶原酶注射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制模成功后3hIL-10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IL-10 5 μg/kg或30 μg/kg、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以后每天1次.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各组血肿周围脑组织NF-kB及ICAM-1表达,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脑组织细胞凋亡.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其他各组各时间点脑组织NF-kB、ICAM-1表达明显升高,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增多(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IL-10低剂量组NF-KB表达制模后12 h开始降低,ICAM-1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数量自1d开始降低,7d时降低显著(P<0.05 ~0.01);IL-10高剂量组上述变化在制模后12h开始,且下降程度更显著(P<0.05~0.01).结论 IL-10可抑制脑组织NF-kB及ICAM-1表达,减轻血肿周边炎症反应及神经细胞凋亡,对出血性脑损伤起保护作用;高剂量组作用更明显.

  • 中国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抗血小板药物的应用现状

    作者:冯芳;李静;李希;CHENYi-ping;CHENZheng-ming;LANDRAYMartin;ARMITAGEJane;蒋立新

    目的 探讨中国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抗血小板类药物的使用现状及影响用药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国北方和中、东部14个城市的病程>3个月的IS患者的基本资料及服用抗血小板类药物的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 共有6422例IS患者被调查,均有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适应证,但仅有72.4%患者(4652例)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其中98.7%服用阿司匹林;IS≥3年的患者服药率(64.0%)明显低于IS<1年的患者(72.0%)(P<0.001);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的患者服药率明显高于无此类合并症的患者(均P<0.001).结论 中国IS患者抗血小板药物使用现状与IS二级预防指南推荐的均应服用抗血小板药物的要求存在明显的差距,尤其是病程较长的IS患者.

  • 经颅多普勒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预测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安红伟;卢昌均;程岗

    目的 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预测颅内感染患者颅内压(IC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65例颅内感染患者(颅内感染组)及30例非颅内感染患者(对照组)腰穿测压前分别行TCD及FVEP检查,分析ICP与TCD血流动力学参数、FVEP各波潜伏期的相关性;比较两种方法预测ICP的准确性.结果 颅内感染组共行182例次腰椎穿刺检查,ICP正常42例次,轻度增高80例次,中度增高60例次;发现脑血管痉挛( CVS)84例次.与对照组比较,颅内感染组ICP明显增高;随着ICP增高,TCD的舒张期血流(Vd)减慢,博动指数(PI)增加;FVEP的P2、N2、P3、N3潜伏期延迟越明显;ICP与PI及N2潜伏期相关性大(r =0.612,r=0.708,均P=0.000).当预测ICP值(ICPe)与ICP差值<5 mmHg时,ICPeFVEP的准确性(78.6%)明显优于ICPeTCD(65.9%)(P<0.01);患者伴有CVS时,ICPeFVEP的准确性明显高于ICPeTCD(P=0.000).结论 TCD及FVEP均可用于临床无创预测ICP,但ICPeFVEP准确性更高.

  • 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道培;许予明;张洪涛;张淑玲

    目的 探讨脑于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脑梗死部位将193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大脑半球 梗死组(128例)和脑干梗死组(65例),比较两组间性别、年龄、吸烟、合并症、血脂及糖化血红蛋白( HbAlc)水平,以及两组患者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狭窄度、基底动脉弯曲分级、椎动脉优势的比率;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脑干梗死危险因素.结果 与大脑半球梗死组比较,脑干梗死组年龄明显降低,吸烟、合并糖尿病的比率明显增高,血低密度脂蛋白及HbAlc水平明显增高(P<0.05~0.01);基底动脉和椎动脉狭窄率、基底动脉弯曲≥2级率及椎动脉优势比率明显增高(P<0.05~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伴有糖尿病(OR=4.018,95%CI:1.796~8.992;P =0.0006)、基底动脉狭窄(OR=1.003,95%CI:1.018~1.048;P <0.0001)和基底动脉弯曲≥2级(OR=1.377,95%CI:1.008~l.059;P=0.0087)与脑干梗死的发生独立相关.结论 伴有糖尿病、基底动脉狭窄和基底动脉弯曲度是脑干梗死的重要的高危因素.

  • 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

    作者:朱灿敏;焦玲;凌芳;聂德云;曾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的特点.方法 将32例PD患者根据H-Y分级标准分为轻度组(17例)和重度组(15例),分别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包括四肢感觉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SCV、MCV)及潜伏期(LP)、波幅(Amp)、F波LP及出现率、H反射LP;并与对照组(30例)比较.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PD轻度组和重度组SCV及MCV LP明显延长,Amp明显降低,下肢SCV及MCV明显减慢;F波及H反射的LP明显延长,F波出现率明显降低(均P<0.05);(2)与PD轻度组比较,PD重度组下肢SCV明显减慢,SCV及MCV的Amp明显降低,F波LP明显延长,出现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PD患者周围神经损害下肢重于上肢,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并与病情有关.

  • 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皮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作者:李健;党辉;沙晶;艾山江;景燕;李红燕;玛依努尔;陆明佳;补娟;朱沂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预处理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皮质-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健康ICR小鼠被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依达拉奉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依达拉奉3mg/(kg·d)和同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共7d,然后建立小鼠IR模型;缺血1h、再灌注24h时应用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法测量各组脑梗死体积,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小鼠皮质神经元型、、诱导型和内皮型NOS(nNOS、iNOS、eNOS)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小鼠皮质nNOS 、iNOS和e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脑梗死体积明显缩小,皮质nNOS和i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eNOS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多(均P<0.05).结论 依达拉奉预处理可以影响IR小鼠皮质nNOS、iNOS和eNOS的表达,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预处理对帕金森病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罗常月

    目的 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预处理对帕金森病(PD)大鼠胶质细胞源性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右侧纹状体内注射rhEPO 24h后,同侧黑质内注射6-羟基多巴胺(6-OHDA);B组:右侧纹状体内立体定向注射与rhEPO等量的生理盐水,24h后同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6-OHDA;C组:右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6-OHDA;D组:右侧黑质内立体定向注射与6-OHDA等量的生理盐水.4周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逆转录(RT)-PCR法检测黑质iNOS和TNF-α mRNA的表达.结果 与D组比较,A、B、C组大鼠血清iNOS、TNF-α含量增多,黑质iNOS、TNF-α mRNA表达增高(均P<0.05);与B组和C组比较,A组大鼠血清iNOS、TNF-α含量显著减少,黑质iNOS、TNF-α mRNA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 rhEPO可能通过抑制黑质TNF-α、iNOS表达,减轻6-OHDA对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毒性损害,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卒中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单小英;石秋艳;孙惠芳;林述凯;张国志

    目的 探讨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在卒中后14 d及90 d对30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评分,并据此分为PSD组及非PSD组,对两组间的卒中部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mRS)及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评分进行比较.结果 140例(46.7%)患者发生PSD;卒中灶多发或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及基底节的患者PSD发生率明显高于卒中灶单发、位于右侧半球、顶枕叶及皮质的患者(均P <0.05);PSD组发病14 d时NIHSS评分、发病14 d及90 d时mRS评分明显高于非PSD组(P<0.05~0.01).结论 PSD发生与多灶性卒中及卒中灶位于左侧半球、额颞叶、基底节区有关;且与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残疾程度有关.

  • 不同年龄正常人群记忆错误的比较

    作者:王靖;程怀东;谢丹丹;汪凯;王玉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正常人群记忆错误(FM)的特征.方法 对青年组(20 ~ 30岁)、中年组(40~ 50岁)及老年组(65~85岁)各30名健康人在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包括简明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词汇流畅性测试(VFT)、数字广度(DS)、画钟测试(CDT)、Rey-听觉词汇学习测试(AVLT)]的基础上,进行图片诱发情景记忆错误试验.结果 (1)神经心理学背景测试结果: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老年组MMSE、DS顺背、CDT、AVLT即刻和延迟回忆得分明显降低(均P<0.05);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在DS倒背、AVLT的延迟再认得分依次明显递减(均P<0.05);(2)图片诱发情景记忆错误试验结果:与青年组和中年组比较,老年组卡片回忆率[(68±17)%]、故事成份回忆率[(77±14)%]、正确再认率[(73±12)%]明显降低(均P<0.05);记忆错误率[(24±13)%]、记忆错误发生率[(25±7)%]均明显高于中年组[(14±6)%、(15±4)%],中年组明显高于青年组[(8±7)%、(9±6)%](均P<0.05).结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情景记忆下降,情景记忆错误增加,可能是导致老年人主观抱怨增加的主要原因.

  • 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出血量、病情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

    作者:黄艮彬;魏寿忠;姚龙腾;辛勇通;吴小杨;陆国云;侯俊霞

    目的 探讨脑出血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与出血量、病情及认知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56例脑出血患者(脑出血组)根据血肿体积分为小血肿亚组(< 15 ml,23例)、中血肿亚组(15~ 30 ml,18例)和大血肿亚组(>30 ml,15例);根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轻度亚组(≤7分,19例)、中度亚组(8~14分,21例)和重度亚组(≥15分,16例);检测患者发病后第1、3、7d及30名正常对照者(正常对照组)血清hs-CRP水平;脑出血患者血肿吸收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量表评分.结果 脑出血组发病后1、3、7d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1);并且在小、中、大血肿亚组间及病情轻、中、重亚组间依次显著升高(P<0.05~0.001);出现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认知功能障碍患者(P<0.001).结论 血清hs-CRP水平升高越明显,提示患者脑出血量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重,并可能发生认知功能损害.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和分化群3ε的变化

    作者:张正学;郑荣远;厉芳;熊凌杰;刘银凤;张元涛

    目的 观察实验性白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小鼠脑内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类抗原(MHC-Ⅱ)和分化群3ε(CD3ε)的变化.方法 25只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EAE组(n=13)和正常对照组(n=12).应用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35-55抗原诱导小鼠EAE模型.观察记录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常规及髓鞘染色方法观察脊髓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程度;荧光定量PCR检测脑MHC-Ⅱ和CD3ε mRNA的表达.结果 EAE组小鼠发病后EAE症状评分逐渐增加;脊髓炎症细胞浸润明显;髓鞘脱失较多;脑组织MHC-Ⅱ和CD3εmRNA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并与EAE症状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EAE小鼠脑内MHC-Ⅱ及CD3ε mRNA表达水平增高与其病情严重程度一致.

  • 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白介素-8水平的相关性

    作者:张艳;卢红;张萍;何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 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和白介素-8(IL-8)水平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查结果,将113例ACI患者分为无斑块组(39例)、稳定斑块组(34例)和不稳定斑块组(40例);采取酶联免疫法检测ACI患者发病<48 h和14 d时,以及31名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IL-8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IL-8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1) ACI患者发病<48 h和14d时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IL-8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与发病<48 h相比,ACI患者发病14 d时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升高,IL-8水平明显降低(均P<0.05).(2)不稳定斑块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IL-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和无斑块组(均P<0.05).(3)ACI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正相关(r =0.348,P<0.05),与血清IL-8水平呈负相关(r=-0.798,P<0.05).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下降、IL-8水平增高的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降低.

  •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作者:韦云飞;赵伟佳;郝永楠;程道宾;梁志坚

    目的 探讨黄芪注射液对缺血后脑组织神经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黄芪组;通过夹闭大脑中动脉建立脑缺血模型.黄芪组于建模前12 h及建模后1~10 d每天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10 ml/kg);假手术组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建模3d、7d、10d应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脑组织巢蛋白(Nestin)及其与星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或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共同表达的阳性细胞数.结果 (1)与假手术组比较,对照组和黄芪组Nestin阳性细胞数显著增高(均P<0.05);黄芪组各时间点Nestin阳性细胞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2)黄芪组各时间点Nestin-GFAP及Nestin-MAP2阳性细胞数显著多于对照组(均P<0.05).(3)对照组和黄芪组各时间点Nestin-GFAP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Nestin-MAP2阳性细胞数(均P<0.05).结论 黄芪注射液能促进脑组织Nestin表达,并促进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且以神经胶质细胞为主.

  • 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作者:董贯忠;恽文伟;高萍;陈卓友;张志翔;陈治国

    目的 探讨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根据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评分将642例急性脑死患者分为进展性脑梗死(PS)组(94例)和非PS(NPS)组(548例),检测两组患者发病24 h内血清铁蛋白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PS组血清铁蛋白水平[(325.67±98.34)μg/L]显著高于NPS组[(236.19±84.12) μg/L] (P <0.01);此两组亦显著高于对照组[(150.99±65.42) μg/L](均P<0 01).结论 脑梗死早期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的患者可能为PS.

  • 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脑微出血的影响

    作者:钟静玫;武绍远;陈辉;赵乃伟;郑昆文;刘达;丁里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降脂治疗对脑微出血的影响.方法 48例大动脉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患者根据其血脂水平等分为强化降脂组(20例)、标准降脂组(14例)和非降脂组(14例);入组者在脑血管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强化及标准降脂治疗组分别给予阿托伐他汀平均(18.6±9.9) mg/d或(7.7 ±3.0)mg/d 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行磁敏感加权成像(SWI)检查脑微出血灶数以及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检测.结果 强化及标准降脂组治疗后血清TC、LDL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均P<0.05),非降脂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各组间治疗前后脑微出血灶数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阿托伐他汀短期降脂治疗对脑微出血无明显影响.

  • 左乙拉西坦单药或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伟;蔡兴秋

    目的 观察左乙拉西坦单药和添加治疗癫痫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对91例门诊癫痫患者进行左乙拉西坦开放性治疗;其中少儿组54例,成人组37例;简单部分性发作(SPS)19例,复杂部分性发作( CPS) 20例,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GTCS)32例,继发性全面性强直阵挛性发作(sGTCS)20例;采用单药治疗66例,添加治疗25例.左乙拉西坦起始剂量即为治疗剂量,儿童为10 mg/(kg·d),成人为0.5~3.0 g/d;治疗6个月时根据发作频率自身对照评价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6个月时本组癫痫控制率为52.7%(48例),总有效率为75.8%;少儿组控制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4.8%及90.7%,明显高于成人组(35.1%,54.1%;均P<0.01);单药治疗组分别为62.1%及81.8%,明显高于添加治疗组(28.0%,60.0%;均P<0.01);SPS、CPS和GTCS的控制率分别为68.4%和55.0%及53.1%,明显高于sGTCS(35.0%,均P<0.01);SPS控制率明显高于GTCS(P <0.05).本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5%,多较轻微,2例因明显脱发而换药.结论 左乙拉西坦对多种类型的癫痫发作具有较好的疗效,对儿童及单药治疗的患者疗效更好;儿童及成人患者均有较好的耐受性.

  •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改变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邓晓;秦超;肖彬;吴丽娅;石胜良;程道宾;叶子明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2型糖尿病(DM)患者脑血管改变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15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DM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73例)和非糖尿病(NDM)组(78例);入组者进行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并对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1)DM组脑动脉狭窄发生率(76 7%)、多支血管狭窄率(73.2%)、颅内外血管狭窄并存率(48.2%)明显高于NDM组(60.2%、53.2%、21.3%)(均P<0.05);(2)DM组受累动脉依次为颈内动脉(ICA)、椎动脉(VA)、大脑中动脉(MCA),NDM组为VA、ICA、MCA;(3)DM组受累动脉中、重度狭窄常见,NDM组以轻、中度狭窄常见.结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合并DM患者脑动脉狭窄的发生率高,好发于ICA、VA、MCA,以中、重度狭窄多见.

  • 重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侧支代偿及临床特点

    作者:马召玺;曹勇军;张慧;王萍;赵合庆

    目的 探讨重度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的侧支代偿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证实为重度S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SS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头晕、视物旋转、跌倒等,活动同侧上肢后症状加重;DSA示左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10例,双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2例;侧支代偿途径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1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基底动脉8例,颈外动脉-枕动脉下支-椎动脉肌支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9例.8例患者行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2例患者因锁骨下动脉闭塞及对侧椎动脉中度狭窄而接受对侧椎动脉支架成形术,术后症状减轻;随访3个月~2.5年,症状无复发.结论 重度SSS临床表现主要为发作性头晕,侧支代偿途径主要为椎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支架成形术可纠正血流动脉动力学紊乱,缓解临床症状.

  • 变异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作者:仇一青;毕晓莹;蔡建美;刘康;丁素菊

    目的 探讨变异型Guillain-Barre综合征(GBS)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变异型GB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0例为女性,4例为男性;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前11例有相关诱因;临床表现为多脑神经型、急性运动轴索型、Miller-Fish综合征及全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型.12例行腰椎穿刺术,11例脑脊液蛋白增高;11例行肌电图检查,9例提示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经个体化治疗所有患者的症状均有改善.结论 变异型GBS类型及临床表现多样,以女性患者多见;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及肌电图检查为周围神经源性损害有助于诊断.

  • 良性单侧下肢萎缩的临床特点

    作者:喻绪恩;王训;韩咏竹;杨任民;程楠;周志华;严彦;高伟明;胡文彬;胡纪源

    目的 探讨良性单侧下肢萎缩(BMALL)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3例BMAL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例患者均为男性,慢性起病,以单侧下肢肌萎缩为主症,肌无力程度轻;血清肌酶水平均正常;肌电图示2例为神经源性损害,1例未见异常;腰椎影像学示3例L3~4、L4~5椎间盘轻度突出.肌肉病理学检查示3例患者均出现肌纤维大小不等和小角化纤维,极小纤维和核内移纤维各2例,同型纤维明显群组化1例.结论 BMALL临床特征为单侧下肢萎缩,神经电生理及肌肉病理学均表现为神经源性损害.

  • 病毒性与非病毒性颅内感染的鉴别诊断

    作者:郑建明;李康增;黄天文;陈劲松;陈秋;陈晓春

    目的 探讨病毒性与非病毒性颅内感染的不同点.方法 对62例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病毒组)和135例非病毒性颅内感染患者(非病毒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与非病毒组比较,病毒组发病到入院时间短;脑膜刺激征和脑神经损害少见;脑脊液细胞数和蛋白升高不明显;脑脊液糖和氯化物降低不明显;没有其他部位结核感染或颅内细菌感染的证据,影像学检查脑膜强化或脑积水少见.结论 病毒性颅内感染发病相对更急,异常体征不明显,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异常少见.

  • 后循环动脉瘤的血管内介入治疗

    作者:沈媛;侍海存;周桂龙;钟建国;赵强;吴莉娟;梁秀琳

    目的 探讨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14例后循环动脉瘤患者Hunt&Hess分级分为Ⅱ级11例,Ⅲ级2例,Ⅳ级1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显示椎动脉瘤2例,小脑后下动脉远端动脉瘤5例,基底动脉尖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末端动脉瘤1例,小脑前下动脉瘤2例,大脑后动脉瘤2例.入组者均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7例囊性动脉瘤采用单纯弹簧圈栓塞术,5例采用Onxy胶载瘤动脉局部栓塞术,分别有1例应用支架辅助微弹簧圈栓塞术及支架塑形术.结果 术后DSA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10例,近全栓塞3例.1例支架塑形术后梭形膨出明显好转.格拉斯哥预后量表评分为5分12例,3分1例,2分1例.随访3个月~5年,8例恢复正常,1例左侧偏瘫,1例死亡,4例失访.结论 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多为复杂动脉瘤,个体化血管内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

    作者:王嗣欣;周武;贺雄军;黎凯峰

    目的 探讨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颅外动脉闭塞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证实的3例颅外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患者(2例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至岩骨段闭塞,1例为左椎动脉起始部至近椎间孔段末端闭塞)给予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术治疗;术前、术后3d时对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评分;支架植入后复查DSA观察闭塞血管开通状况.结果 3例患者接受血管内介入治疗,术后即刻DSA检查示闭塞血管均完全开通;术后患者的症状均明显改善,2例术后NHISS评分(4分,1分)比术前(7分,3分)明显下降.结论 血管内机械性开通治疗可以较好地改善颅外动脉闭塞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缺铁性贫血并发脑梗死2例报告

    作者:张满意;倪金军;吴海侠;张坤;许平

    缺铁性贫血是脑梗死的少见原因,现报告2例如下.1病例1.1 例1 男,46岁.因"左侧肢体无力9h"于2011年6月7日入院.患者因痔疮便血反复发作,贫血5~6年;1年前因左侧肢体乏力、走路向左歪斜而就诊,当时头颅MRI示"右侧额颞叶交界处楔形梗死灶",诊断为"脑梗死"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查体:神清,贫血貌;轻度构音障碍,口角右歪,伸舌左偏,左侧肌力Ⅳ级,病理征(-).实验室检查:WBC 3.5×109/L,RBC 2.63×1012/L,血红蛋白(HGB) 59 g/L,血细胞比容(HCT) 0.198(0.4~0.5),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75.4 fl(80~100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 23.2 pg(27~34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08 g/L(320~360g/L),血小板(PLT) 168×109/L,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16.7%(11.5% ~14.5%);血凝正常;总蛋白52.8g/L,白蛋白33.7g/L;血糖、血脂正常.血清铁蛋白5.44 ng/ml(21.8~274.66ng/ml),血清铁5.0 μmol/L( 11.6~31.3μmol/L);免疫学检查、心电图、颈部血管彩超未见异常.头颅MRI示右侧额顶叶(楔形)及右侧基底节区梗死灶,右侧额颞交界区陈旧软化灶.诊断:(1)脑梗死;(2)缺铁性贫血.入院后予抗血小板聚集、口服铁剂等治疗,症状好转出院.

  • 左房黏液瘤合并多发脑梗死及颅内多发动脉瘤1例报告

    作者:孙奉辉;于逢春;杜志华;陈新平

    现报告1例心脏黏液瘤合并多发性脑梗死及多发性颅内动脉瘤如下.1 病例 女,24岁.因"头晕、走路不稳4d"于2011年8月14日入院.患者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性头晕、双眼视物不清、走路不稳及左侧肢体麻木,伴有心慌、心悸.家族史无特殊.查体:体温36.8℃,脉搏80/min,呼吸18/min,血压98/60mmHg(1mm =0.133kPa);思睡,言语流利;双眼右视有重影;左侧面部及偏身痛觉减退;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左侧Babinski征(+);左跟膝胫试验(+),闭目难立征(+).心率80/min,律齐,心尖区可闻及"扑落"样杂音.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生化及电解质均未见异常,C反应蛋白5.27mg/L;心电图正常;心脏彩超示左心房增大,中下部见中强回声光团与房间隔相连,并随心动周期飘动,舒张期随血流进入二尖瓣口;考虑左心房黏液瘤.

  • 误诊为癫痫的线粒体脑肌病1例报告

    作者:雷鸣;陈恬;丁卫江

    现报告被误诊为"癫痫、脑梗死"的线粒体脑肌病伴高乳酸和卒中样发作(MELAS)1例如下.1 病例 女,44岁.因"反复发作四肢抽搐伴偏身瘫痪5年,再发2d"于2009年3月9日入院.患者2004年9月无明显诱因突发神志不清、四肢抽搐,持续数分钟后缓解;1周后出现左侧肢体偏瘫及听力下降,当时颅脑MRI示"右侧颞顶枕叶脑梗死",血糖13.20mmol/L.在外院诊断为脑梗死、症状性癫痫、糖尿病;给予卡马西平及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出院.2005年5月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且抽搐持续半小时入我院,颅脑CT示"左侧额叶脑梗死",诊断为癫痫持续状态、脑梗死;予以安定、苯巴比妥及丙戊酸钠等治疗,发作控制后出院.1年前因右侧肢体麻木无力伴右额及右侧肢体肌肉不自主抽动再次入院,颅脑CT示"左侧颞顶叶梗死",EEG未见异常,予以阿司匹林、丙戊酸钠治疗,出院时抽搐发作控制,但遗留有右侧偏瘫及偏身痛觉减退.

  •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脑出血1例报告

    作者:马丹;宋新建

    结节性硬化症(TSC)是单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现报告1例TSC合并脑出血如下.1 病例 女,41岁.因"不能言语、右侧肢体无力2周"于2011年2月12日入院.患者2周前劳动时突然出现不能言语及右侧肢体无力,无头痛及恶心呕吐,卧床2周无好转而来本院就诊.患者半岁时发作性肢体抽搐,服用抗癫痫药物(具体不详)效果不佳;14岁后癫痫发作明显减少而自行停服抗癫药物.5岁始面部出现淡红色皮疹,12岁出现指、趾甲旁结节.自幼学习困难,小学未毕业.3年前因多囊肾破裂出血行手术减压.患者祖父母为近亲结婚,父10年前因食道癌去世,两叔父失明,一表妹智力低下,面部有皮疹;育有一子,目前体健.查体:神清,言语含糊,反应迟钝;眼底检查示双侧视网膜动脉硬化;面部有密集的大小不等的光滑淡红色半透明蜡样丘疹,以鼻唇沟两侧为密集,呈蝶形分布,趾甲周可见绿豆大小淡红色、坚韧赘生物,无压痛;颈软,右侧肢体肌力上肢远端Ⅲ级、近端Ⅲ级,下肢Ⅳ级,右侧Babinski征(+);腹部膨隆,可触及6cm×4 cm包块,质稍硬,无压痛.实验室检查: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凝常规正常.

  • 鞍旁皮样囊肿合并自发破裂1例报告

    作者:杨勇;陈世洁;杨莉蓉;刘亚;徐晓娟;李珊

    现报告1例颅内皮样囊肿合并破裂如下.1 病例 男,52岁.因"间断头痛、头晕3年伴抽搐发作1次"于2011年6月12日入院.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不适,间断发作,10 d前劳动时突感剧烈头痛,并伴肢体及口角抽搐,意识不清,约10 min后清醒.当地医院头颅CT显示右侧鞍旁占位.我院MRI平扫及增强示右侧鞍旁巨大占位(5.6 cm ×4.3cm ×5.0cm),形状不规则,轮廓尚清楚;T1WI呈明显高信号,脑皮质脑沟内、纵裂池散在点状高信号影;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扫描病灶无明显强化,脂肪抑制序列检查溢出物可被抑制.影像学诊断:右侧鞍旁含脂质成分囊性占位合并破裂、蛛网膜下腔播散,考虑皮样囊肿可能性大.

  • 大田原综合征1例报告

    作者:高欢;徐家立

    现报告一种发生于新生儿与小婴儿的难治性癫痫——大田原综合征(OS)1例如下.1 病例 女,19 d.因"反复抽搐17 d"于2010年10月25日入院.患儿于出生第3d后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双眼上翻,眼睑及四肢抽动,口唇紫绀,约10s缓解,发作后体温39.5℃.之后反复发作,每天2~3次,不伴发热.近2d发作频繁,每10min发作1次.患儿发病以来精神欠佳,吃奶、睡眠可.病前有疫苗接种史;足月顺产,第2胎第1产,出生时体质量4000g,人工喂养,无窒息抢救史.查体:T 37.3℃,P 138 次/min,R 33次/min;精神欠佳,前囟平软,约1.5cm×1.5cm,颈无抵抗,心肺腹无异常.

  •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媛媛;李世英

    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由细胞介导的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慢性炎症过程[1].缺血性脑卒中是在AS的基础上,炎性介质和组织胺、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多种细胞因子通过受体或非受体依赖途径作用于内皮细胞,使内皮屏障功能破坏,血管通透性增高,而白细胞粘附、穿越血管内皮细胞向炎症部位移行是此炎症过程的重要特征.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是趋化因子CC类亚家族成员之一,可趋化和激活单核细胞、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缺血性损伤的进程.现将MCP-1与AS及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 恶性脑梗死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成友;杨积保

    恶性脑梗死(MCI)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脑血管病,常因严重的脑水肿、颅内压升高而终发生脑疝;完全性大脑中动脉(MCA)闭塞是其常见的类型,故又称恶性大脑中动脉综合征[1].MCI发生率约占所有卒中的10%,内科治疗的死亡率为80%[2].现将近年来关于MCI治疗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MCI的内科治疗内科治疗是MCI重要的治疗手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一般管理措施 综合、全面的管理对改善MCI的预后有重要的作用.对有意识障碍不能保持气道通畅的患者,(行)气管插管术是必要的.但是没有证据支持需要预防性的气管插管[3].MCI急性期的血压管理尚缺乏可靠研究证据[4].理论上低血压可以减少血-脑屏障破坏、血管性水肿、出血转化、卒中进展的发生,但低血压造成缺血半暗带的低灌注又可以进一步增加剧梗死灶的程度和范围.

  •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病变血管的分析

    作者:蒋柳结;欧念飞;李绍东;李俊杰;陈华;江洪波;林凌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可以直观地观察病变血管的部位、程度及侧支循环情况.现对我科265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DSA检查结果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系2007年10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65例,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男185例,女80例;年龄31~79岁,平均(60.4±10.3)岁.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S9例,脑梗死176例.合并高血压178例,糖尿病92例,冠心病41例,高脂血症85例,有吸烟史97例,既往脑梗死史168例.排除心源性脑栓塞、有严重肝肾和造血系统原发病者及合并精神疾病.

  • 迟发性颅内血肿74例临床分析

    作者:梁兴民;姬忠良;陈子然

    现对我科2008年3月~2011年2月收治的74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TIH)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50例,女24例;年龄12~68岁,平均30.6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2例.1.2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外伤后均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12例患者血压升高.65例患者外伤后平均13.3 h(其中<8h 34例,8~24h 25例,>24~72h 5例,>72h 1例)出现头痛加剧、呕吐,其中32例出现意识障碍及瞳孔不等大、癫痫发作;9例病情无明显变化,复查CT发现血肿.本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3~5分12例,6~9分18例,10~12分31例,13~15分13例.

  • 结核性脊髓脊膜炎10例临床分析

    作者:吴大鸿;王启春;江显萍

    现将我院2000~2010年收治的10例结核性脊髓脊膜炎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男7例,女3例;年龄18~57岁,平均39岁;病程3~16个月.既往有结核病史7例(颈部淋巴结核4例,肺结核2例,结核性脑膜炎1例),均未行正规抗痨治疗.1.2临床表现 10例患者为亚急性或慢性起病,出现午后低热7例,盗汗、乏力、纳差9例,头痛4例,神经根性疼痛8例,尿潴溜5例,尿失禁3例,尿急2例,便秘7例.节段性感觉障碍5例,传导束型感觉障碍3例;10例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双下肢瘫痪,其中肌力Ⅰ~Ⅱ级6例,Ⅲ~Ⅵ级4例.脑膜刺激征3例,双下肢病理征阳性4例,提睾反射及肛门反射消失5例.

临床神经病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