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

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861
  • 国内刊号: 51-13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78-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玉章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白藜芦醇诱导CNE-2Z细胞凋亡过程中caspase-3的活化

    作者:唐旭东;周克元;丁航;陈素珍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诱导鼻咽癌细胞 CNE-2Z 凋亡过程中是否有caspase-3的活化.方法用Western-blot分析caspase-3酶原的变化,半定量RT-PCR检测caspase-3 mRNA水平的改变,比色法测定caspase-3的相对活性.结果用0、25、50、100、200 μmol/L Res处理CNE-2Z细胞24 h,随药物浓度的增加,caspase-3酶原的蛋白水平减少,caspase-3 的mRNA水平增加(P<0.01).用100 μmol/L Res分别处理细胞1、2、4、8、12、24 h,caspase-3活性于2 h开始升高,12 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 6.6倍,P<0.01),24 h仍高于对照组(P<0.01);用不同浓度的Res处理细胞12 h,caspase-3活性呈浓度依赖性的升高.结论 Res诱导CNE-2Z细胞凋亡过程中有caspase-3的活化.

  • 不同预处理方案对异基因骨髓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影响

    作者:邓晓辉;翁霞;梁辉;王昀;陈琳军

    目的建立大鼠异基因骨髓移植模型,应用不同的预处理方案,研究它们对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为供鼠,SD大鼠为受鼠,受鼠分4组,分别予以不同的预处理方案,A、B组受鼠自移植前4~1 d,腹腔注射氟达拉宾(Fludarabine,Flu)1 mg/kg,移植当天分别接受2、6 Gy的全身照射; C、D组受鼠在移植当天分别接受2、6 Gy的全身照射.制备供鼠骨髓细胞.照光4 h后,经尾静脉输注供鼠骨髓细胞3.6×107.观察各受鼠GVHD反应.结果 GVHD程度依次为:Flu+2 Gy 组<2 Gy组< Flu+6 Gy组<6 Gy 组.结论采用非清髓性预处理方案及应用氟达拉宾,可明显缓解GVHD反应,增加移植的安全性.

  • IFNα高表达对视黄酸诱导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作者:朱晓霞;糜漫天;韦娜;张乾勇

    目的探讨IFNα基因转移与ATRA对HL-60细胞增殖抑制和诱导分化的协同作用.方法选择对视黄酸类药物比较敏感的HL-60细胞株作为实验对象,以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IFNα5经PA317细胞包装后感染HL-60细胞, RT-PCR检测有IFNαmRNA表达,用ELISA检测IFNα分泌量,再以2.5×10-7 mol/L ATRA处理转染和未转染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和NBT还原实验观察细胞的增殖、分化情况.结果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IFNα在HL-60细胞中高表达,24 h 106个细胞的分泌量为 95 ng/mL,ATRA对IFNα高表达的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及诱导分化作用显著增强.结论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使IFNα在HL-60细胞中高表达,ATRA与HL-60细胞中高表达的IFNα具有协同作用.

  • TLSFJM对小肠移植大鼠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的影响

    作者:董光龙;李开宗;王为忠;陈丽华;杨琨;金伯泉

    目的观察TLSFJM对大鼠小肠移植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细胞的影响和对排斥反应的抑制效应.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CD4+、CD8+、CD25+淋巴细胞和IL-4、IFN-γ的表达.结果 TLSFJM显著抑制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淋巴细胞CD4+、CD8+、CD25+和IFN-γ的表达,并提高IL-4的表达,显著延长受体大鼠的生存时间,但不能防止体质量下降,移植肠仍有排斥反应的病理组织学征象.结论 TLSFJM通过影响受体外周血及移植肠浸润T淋巴细胞对大鼠小肠移植发挥免疫抑制作用,但单独使用尚不足以作为预防和控制急性排斥反应的免疫抑制剂.

    关键词: TSLFJM 小肠移植 T细胞
  • 抗人结肠癌单抗MC5的功能性ScFv在大肠杆菌中的可溶性表达

    作者:何凤田;郑英如;高会广;陈姗;李蓉芬;江渝;彭家和;钟小林

    目的制备抗人结肠癌单抗MC5的具功能活性的可溶性单链可变区片段(ScFv).方法从分泌MC5的杂交瘤细胞分离mRNA,RT-PCR分别扩增抗体质量、轻链可变区基因(VH和VL DNA),经linker DNA连接形成ScFv DNA.将ScFv DNA与噬粒载体pCANTAB5E的连接产物转化于大肠杆菌TG1,转化菌经辅助噬菌体M13KO7感染后,获得重组噬菌体.以高表达MC5结合抗原的人结肠癌细胞系SW480对重组噬菌体进行 2轮筛选后,经ELISA筛选呈现抗体ScFv片段的噬菌体单克隆.取2个强阳性克隆的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HB2151,用于表达可溶性ScFv.经点印迹和Western印迹对可溶性ScFv进行鉴定,经ELISA检测可溶性ScFv的抗原结合活性.结竦玫腣H、VL和ScFv DNA分别约为340、320和750 bp.对重组噬菌体经2轮亲和筛选后,经ELISA从25个克隆中筛检出10个抗原阳性克隆.源于2个强阳性克隆的可溶性ScFv的分子质量为32 000 u,且浓集于细菌周质腔中,可溶性ScFv具有抗原结合活性,其结合位点与亲本单抗MC5相同.结论针对MC5的具功能活性的可溶性ScFv的成功制备,为人结肠癌的体外(乃至体内)研究提供了新的靶向载体分子.

  • TRAG-3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预测及结合力分析

    作者:朱波;陈正堂;程晓明;林治华;邹丽云;吴玉章

    目的寻找并鉴定TRAG-3来源的HLA-A2.1限制性CTL表位,为临床开展基于TRAG-3表位的特异性免疫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超基序和量化基序方案预测TRAG-3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采用标准Fmoc方案合成侯选表位,RP-HPLC纯化、分析多肽,质谱鉴定各肽;后,用T2细胞株测定各肽与HLA-A2.1分子的结合力.结果超基序和量化基序方案预测出了4个侯选表位肽;标准Fmoc方案合成的各肽经纯化后纯度大于90%,各肽的相对分子质量与理论值一致;在 4个侯选表位肽中,ILLRDAGLV(58-66)九肽与HLA-A2.1的结合力强.结论表位预测的结果与结合力分析实验结果一致性较好,两者联合应用初步认为ILLRDAGLV(58-66)九肽为TRAG-3 HLA-A2.1限制性CTL表位的可能性大.

  • 乙酰胆碱酯酶抗独特型抗体的研制

    作者:高美华;付风华;程颖;宫照龙;胡涛

    目的研制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抗独特型抗体并测定酶活性.方法 AchE单克隆抗体是一种IgG1抗体,先用木瓜蛋白酶酶切,然后采用AchE-Sepharose-4B和SPA亲和层析柱进行提取纯化,获得纯化的单克隆抗体Fab段.以Fab作为抗原,免疫小鼠,制备抗Fab独特型抗体,采用酶催化ELISA法研究该单克隆抗体的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果制备出高效价抗乙酰胆碱酯酶抗体Fab段的独特型抗体,该抗体具有乙酰胆碱酯酶活性.结论 AchE单克隆抗体的独特型抗体具有AchE活性.

  • 幽门螺杆菌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与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融合蛋白表达的研究

    作者:冉向阳;邹全明;毛旭虎;王缚鲲

    目的获得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与幽门螺杆菌保护性抗原热休克蛋白A亚单位(HspA)的融合蛋白.方法 PCR扩增ltB和hspA基因,依次构建至表达载体pIM-1,转化大肠杆菌,SDS-PAGE、免疫印迹分析目的蛋白表达情况.采用GM1 ELISA和D(+)-半乳糖亲和层析方法检测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LTB组分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活性.结果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表达量高可达细菌总蛋白的25%.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证实为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GM1 ELISA和D(+)-半乳糖亲和层析方法检测结果证实重组LTB-HspA融合蛋白具有与GM1神经节苷脂结合的活性.结论 LTB-HspA融合蛋白的表达研究,为研制幽门螺杆菌分子内佐剂疫苗打下了基础.

  • 禽流感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活载体疫苗的研究

    作者:乔传玲;姜永萍;李呈军;田国斌;孟庆文;邓国华;王秀荣;于康震;唐秀英

    目的确定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疫苗株的佳免疫剂量、免疫日龄、免疫产生时间及免疫持续期.方法用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疫苗免疫SPF鸡,免疫后用HPAIV H5N1和H7N1 AIV进行致死性攻击,观察疫苗免疫后的保护效果.结果大约含100个PFU的重组病毒即能使机体获得对强毒攻击的100%保护;对1日龄SPF鸡进行免疫接种,4周后能100%抵抗HPAIV的致死性攻击;2周和3周龄的免疫鸡对免疫周1后的强毒攻击具有100%的保护力;重组病毒在免疫后 10个月时,其诱导产生的血凝抑制(Haemagglutinin inhibition,HI)抗体仍保持在2~3log2水平,并可以提供100%抵抗病毒的致死性感染.结论重组禽痘病毒rFPV-HA-NA疫苗是一种安全、高效的基因工程疫苗,它有望在不久的将来替代全病毒灭活疫苗用于高致病力禽流感的预防.

  • 人类白细胞抗原-G突变体cDNA克隆及在K562细胞上的表达

    作者:颜卫华;范丽安

    目的克隆人类白细胞抗原-G(Human leukocyte antligen-G,HLA-G)突变体cDNA,并使其在HLA-Ⅰ类阴性的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为研究配-受体之间的识别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RT-PCR方法从人子宫蜕膜组织扩增出HLA-G cDNA,得到全长HLA-G PCR产物后,用桥式PCR方法进行定点点突变,将突变的目的基因亚克隆于逆转录,将突变的目的基因亚克隆于逆转录mG-pLNCX表达载体,采用感染的方法将重组质粒转入K562细胞,后经G418筛选及有限稀释,利用单克隆抗体W6/32进行FACS及mRNA检测,观察HLA-G突变体在靶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HLA-G突变体分子在经mG-pLNCX转染的靶细胞表面获得稳定高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mG-pLNCX表达载体,并使HLA-G突变体分子在HLA-Ⅰ类阴性的靶细胞K562细胞上获得稳定表达.

    关键词: HLA-G 克隆 点突变 K562
  • 人源轮状病毒vp7基因的克隆与转基因植物研究

    作者:李晋涛;吴玉章;费蕾;邹丽云;唐艳;牟芝蓉;耿淼

    目的克隆人源轮状病毒外壳蛋白vp7基因,以制备转基因植物疫苗.方法用RT-PCR方法制备vp7基因,以植物高效表达质粒PBI121为载体,构建重组DNA质粒.重组体用载体上的通用引物为测序引物,鉴定克隆的正确性.再将鉴定过的重组质粒用农杆菌介导法转染马铃薯外植体,分别用PCR、Western blot法鉴定阳性转化植株中vp7基因的表达.结果成功地将vp7转入马铃薯植株中,并且在转化植株中检测出了vp7的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重组PBI121/hvp7质粒,获得表达外源基因vp7的转基因马铃薯.

  • 链球菌组蛋白样蛋白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1的影响

    作者:张力平;Stinson W.MURRAY

    目的研究链球菌HlpA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MΦ)产生IL-1的作用.方法用RINm5F细胞产氮量测定IL-1活性.结果链球菌HlpA(0~100 μg/mL)在体外以剂量和时间依赖方式促进MΦ产生IL-1(P<0.001).LTA和HlpA的混合物对IL-1的产生呈协同增强作用(P<0.001);肝素则起抑制作用(P<0.001).结论纯化的链球菌HlpA在体外刺激小鼠腹腔MΦ产生IL-1;HlpA和LTA对MΦ的IL-1产生呈协同增强作用.

  • 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的研究

    作者:谢华;何韶衡;陈萍;于润江

    目的研究哮喘与非哮喘中肥大细胞脱颗粒.方法 29名轻度哮喘患者参加了本项研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细胞经冲洗后,加入抗IgE抗体或CI或缓冲液的试管中进行激发试验.组织中肥大细胞的悬浮过程由Ⅰ型胶原酶和Ⅰ型透明质酸酶在37 ℃水浴箱中完成.BALF中的组胺采用酶联免疫反应试剂盒测定,而组织中的组胺则采用以玻璃纤维为基础的荧光方法来测定.结果哮喘患者BALF中的肥大细胞对抗IgE抗体的敏感性要比非哮喘者至少敏感100倍;对CI刺激的敏感性与非哮喘者的相似.结论哮喘患者BALF中肥大细胞对IgE依赖性刺激的敏感度增强.

  • 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免疫功能的变化及其意义

    作者:周霖;方凤;蒋瑾瑾;徐玉莲

    目的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时免疫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20名CMV-IgM(Cytomegalovirus-immunoglobulin M)阳性的病儿为观察对象,另设对照组30例.ELISA法检测柯萨奇B组病毒抗原(CVB-Ag)、IgM抗体(CVB-IgM) 、巨细胞病毒IgM抗体 (CMV-IgM)、EB病毒IgM抗体(EBV-IgM),单克隆抗体标记间接ABC免疫法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CMV感染组的LAK细胞、NK细胞活性均明显降低(P<0.01).合并其它感染原的CMV混合感染组CD3含量减少,CD8含量增加(P< 0.05),CD4/CD8数值明显降低(P<0.01).病毒混合感染并合并支原体感染组CD3含量减少(P<0.05)、CD4/CD8数值、IgA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影响了T细胞亚群的平衡,在合并其他感染时天然免疫细胞功能下降和T细胞亚群紊乱更明显.

  • 系统性红斑狠疮T细胞TCR/CD3介导的[Ca2+]i反应与InsP3生成量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杨庆永;廖元兴;王宗发;杨慧兰

    目的研究SLE T细胞是否存在TCR/CD3复合物介导的异常生物化学信号转导,及其异常与三磷酸肌醇( Inositol 1,4,5-triphosphate,InsP3)生成量的相关性.方法用尼龙柱分离肝素化的静脉血得到T细胞并制备其悬液,用流式细胞术测定悬液的CD3+细胞阳性率90%以上.将抗CD3单抗与羊抗鼠IgG相交联刺激T细胞后,用粘附细胞仪连续观察 10 min,观察T细胞胞内游离Ca2+的变化.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人和SLE T细胞上CD3+表达的阳性率.用InsP3放射受体试剂盒检测InsP3的生成量.结果①正常人和SLE T细胞的[Ca2+]i反应的基准值相似(P=0.105),SLE T细胞的[Ca2+]i反应的高峰值、平台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 0.001,P<0.001).②正常人和SLE T细胞上CD3+表达的阳性率没有差异(P= 0.665). ③二者InsP3的生成量无差异(P= 0.537).结论 SLE T细胞TCR/CD3介导的[Ca2+]i反应存在异常,且与InsP3的生成量无关.

  • 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清sFas、sFasL及sIL-2R水平的临床价值

    作者:葛长江;胡申江;郑霞;武垚森;陈治奎

    目的探讨血清sFas、sFasL和sIL-2R水平与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了32例UAP病人(UAP 组)和20例对照组受试者血清sFas、sFasL和sIL-2R水平.结果 UAP 组病人血清sFas和sIL-2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2组sFasL水平无显著性差别(P>0.05).UAP 组病人sFas水平与sIL-2R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7,P<0.05).结论高水平的血清sFas、sIL-2R与UAP 有关.高水平的血清sFas可能通过维持自身免疫炎性反应而导致UAP的发生发展.

  • 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的分离纯化及其生物学活性鉴定

    作者:邹强;郑萍;周伟;谢佩蓉;李华;郭波

    目的获得纯化并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 方法经胰蛋白酶消化、正丁醇抽提及DE32和Sepharose 6B色谱分离等步骤从人红细胞膜影中分离纯化人红细胞膜衰变加速因子(DAF).以SDS-PAGE及免疫印迹实验检测纯度及抗原特异性,以C3转化酶体外组装实验及促衰变活性实验检测其补体抑制活性.结果 400 mL人全血终可得纯化DAF约370 μg,回收率达10.4%;比活性为每毫克2.24×105 units;纯化产物在SDS-PAGE表现为70 000 u的单一蛋白条带,在免疫印迹实验中可与抗人DAF单抗特异性结合.在生物学活性实验中,纯化产物既可促进C3转化酶衰变,也可抑制C3转化酶形成.结论采用本方法可获得纯化的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人衰变加速因子.

  • 检测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生物活性方法的改进

    作者:赖春宁;黎燕;洪海燕;沈倍奋

    目的比较检测重组人干细胞生长因子生物学活性的方法.方法应用Mo7e细胞系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3H-TdR掺入方法和CFU-GM半固体检测技术,检测rhSCF和rhGM-CSF生物学活性.结果 Mo7e细胞系MTT比色方法检测重组人SCF生物学活性与半固体集落培养技术以及3H-TdR掺入具有同样的灵敏度.结论该方法为研究SCF作用于造血干细胞的机理、信号传导以及临床前期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必要的手段.

  • 特异性抗内毒素鸡蛋黄抗体的制备

    作者:赵永亮;张雅萍;蔡志民;常山

    目的制备特异抗内毒素鸡蛋黄免疫球蛋白(Egg yolk immunoglobulin,IgY),探索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途径.方法用大肠杆菌J5株、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及类脂A(Lipid A)作抗原免疫25周龄Roman鸡,改良水溶法提取抗体,进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SDS-PAGE及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分析,通过酶联染色反应检测其免疫学活性.结果大肠杆菌J5株、LPS及Lipid A抗体含量分别为11.4、9.2、9.3 mg/mL蛋黄液,质量分数分别为92.3%、87.13%、90.4%,分子质量为 180 000 u,初步鉴定其对内毒素具有特异性结合作用.结论用大肠杆菌J5株、LPS及Lipid A免疫鸡制备的IgY效价高、特异性强、产量大,将是一种防治内毒素血症的新方法.

  • 抗人CD38单克隆抗体的制备、鉴定及其功能的初步研究

    作者:温新宇;舒翠玲;于鸣;黎燕;戚中田;沈倍奋

    目的研制抗人CD38抗原分子的单克隆抗体,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方法采用高表达CD38抗原的Daudi细胞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杂交瘤筛选;流式细胞术、免疫沉淀法与CD38分子原核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鉴定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以MTT(四甲基偶氮唑盐)法检测单克隆抗体抑制细胞增殖以及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的功能.结果获得了一株抗人CD3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1C6,流式细胞术显示它具有CD38抗原特异的细胞反应谱,其识别的抗原分子质量为45 000 u.与CD38分子原核表达产物的Western-blot分析表明,其可特异识别CD38分子胞外结构域.MTT法显示其可介导补体杀伤靶细胞.结论成功制备了抗人CD38分子的单克隆抗体,并进行了初步的功能研究.

  • 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血清TGF-α和IGF-Ⅱ的水平

    作者:齐法莲;朱彤宇;杜秀敏;徐军;杨道理

    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 IGF-Ⅱ)是与正常生理、细胞增殖和肿瘤密切相关的细胞因子,作者检测了卵巢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以观察其临床意义.

  • 调节性T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与同种小肠移植耐受

    作者:董光龙;王为忠;李开宗;朱勇

    许多对于宿主免疫耐受中调节性T细胞作用的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意义的结果.在小肠移植,抗CD4 mAb和抗CD8 mAbs均抑制排斥,但抗CD4 mAb更有效;CD4+CD25+T细胞的免疫抑制性表现在经TCR介导信号刺激活化以后能够抑制CD4+和CD8+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从而抑制排斥反应的发生实现耐受;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关键细胞因子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通过少量关键的相关细胞因子改变免疫反应,成为实现同种小肠移植耐受的具有高度可行性的重要方法.

  • 生长抑素与免疫

    作者:杨倩

    神经免疫内分泌学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边缘学科.生长抑素是一种脑肠肽,它不仅广泛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在淋巴器官中也有分布.近年来发现,生长抑素除抑制脑垂体中生长激素的释放外对免疫反应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概述了生长抑素对免疫反应的影响,如对T淋巴细胞的分化、细胞因子的产生及对免疫球蛋白产生和类转换的影响等.此外,本文还介绍了生长抑素对肿瘤的作用.

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