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

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861
  • 国内刊号: 51-13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78-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玉章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变化

    作者:郑世民;吴春艳;张俐;高雪丽;闵亚宏

    目的 探讨不同性质高压静电场对雏鸡免疫器官细胞免疫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组织化学染色及细胞培养技术和MTT测定法对高压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数量及其对ConA增殖功能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检测.结果 高压正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T细胞数量及其增殖功能明显高于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和对照雏鸡;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雏鸡免疫器官的上述各项检测指标均不同程度的低于对照雏鸡.结论 高压正静电场照射对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而高压负静电场照射可使雏鸡免疫器官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或减弱.

  • 蟑螂变应原诱导小鼠肺部变应性炎症动物模型的研究

    作者:许卓谦;刘志刚;于琨瑛;喻海琼;丘劲

    目的 建立美洲大蠊提取液(CAE)诱导的小鼠变应性气道炎症动物模型.方法 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组)和美洲大蠊粗浸液2个剂量组:低剂量50μg组(A组)、高剂量100μg组(B组),8只/组.通过HE染色和PAS染色观察小鼠肺部炎症和黏液分泌;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和细胞分类;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BALF、脾细胞培养上清液的细胞因子和血清CAE特异的IgE、IgG1、IgG2a抗体.结果 A、B组与对照组C组比较,可诱导肺组织出现明显的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肺组织炎症病理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BALF中的细胞总数、EOS计数、中性粒细胞数、IL-4,血清抗原特异性IgE抗体、IgG1抗体和脾细胞分泌IL-4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组(P<0.01);且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和IL-4水平与美洲大蠊粗浸液的使用剂量有关(P<0.01).结论 美洲大蠊提取液能成功建立小鼠变态反应气道炎症动物模型,且呈剂量依赖性,高剂量能更有效诱导气道变态反应性炎症.

  • 卵巢癌细胞IL-6、IL-8及其受体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越;杨洁;高燕;牛文彦;姚智

    目的 分析比较五种常见的上皮性卵巢癌细胞系IL-6、IL-8及其受体表达的差异.方法 IL-6、IL-8的表达分别采用RT-PCR和ELISA法进行检测,IL-6受体(IL-6Rα和gp130)及IL-8受体(IL-8RA和IL-8RB)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进行测定.结果 ①五种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均组成性表达IL-6和IL-8.IL-6和IL-8在CAOV-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高,而在HO-8910PM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均低,IL-6在SKOV-3、HO-8910、OVCAR-3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IL-8在OVCAR-3、SKOV-3、HO-8910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依次降低.②五种上皮性卵巢癌细胞均表达IL-6Rα、gp130及IL-8RA;除CAOV-3细胞外,其它细胞均表达IL-8RB.结论 本研究旨在筛选表达IL-6和IL-8及其相应受体的细胞株,为研究IL-6、IL-8与卵巢癌发生、发展关系奠定基础,同时也为今后卵巢癌的免疫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树突状细胞的抗原基因转导及其抗肿瘤免疫作用的研究

    作者:邱峰;陈世知;陈虹;周远大

    目的 制备整合素靶向性腺病毒载体RGD-Adv,向树突状细胞(DCs)转导抗原基因,并研究表达特异性抗原DCs的免疫学特点和抗肿瘤效果.方法 使用体外连接法构建RGD-Ad,并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基因转导效率,通过抗原呈递试验、CTL效应试验和小鼠体内抗肿瘤试验考察表达特异性抗原DCs诱导产生CTL效应和在体抗肿瘤作用情况.结果 RGD-Adv可安全高效转导DCs,且为病毒载体剂量依赖性;表达特异性抗原DCs能有效诱导抗原特异性CTL效应,并具有显著抗肿瘤效果.结论 RGD-Adv是一种理想的载体系统,通过使DCs表达特异性抗原,诱导机体特异性免疫机制,产生抗肿瘤效果,是一种极具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方法.

  • 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的构建和表达

    作者:王槐志;黎万玲;董家鸿;倪兵;吴玉章

    目的 克隆人DcR3基因于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载体pAAV-IRES-hrGFP中,以获得高感染滴度及纯度的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将其用于感染移植肝,研究其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方法 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人DcR3基因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利用脂质体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系统共转染入病毒包装细胞AAV-293细胞中,合成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经PEG/氯仿纯化,用SDS-PAGE鉴定其纯度,扫描电镜观察病毒颗粒形态,倍比稀释法测定重组病毒的感染滴度.并用重组病毒感染COS-7细胞鉴定DcR3的表达.结果 正确构建组装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纯化后病毒感染滴度为1.1×1010U/mL.在重组DcR3腺相关病毒感染的COS-7细胞上清液中检测到了DcR3的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重组人DcR3腺相关病毒,为下一步研究DcR3对大鼠移植肝的保护作用打下基础.

    关键词: 基因 DcR3 腺相关病毒
  • LPS调节U937细胞上B7-H1表达的初步研究

    作者:黄钢;姜曼;白云

    目的 了解脂多糖(LPS)刺激后U937细胞上B7-H1的表达变化情况.方法 培养U937细胞,用荧光半定量实时PCR和流式细胞仪技术,分别观测未刺激和用LPS刺激的U937细胞B7-H1mRNA与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未经刺激的U937细胞组成性表达B7-H1,LPS刺激可显著增强B7-H1基因mRNA的转录和蛋白的表达.结论 LPS在转录与翻译两个环节均可上调U937细胞B7-H1的表达水平.

  • 抗SARS-CoV血清抗体体外抗SARS病毒实验研究

    作者:纪晓光;赵光宇;石辛甫;张良艳;张松乐;赵艳红;王京燕;王希良

    目的 研究三个批号的抗SARS-Cov血清抗体体外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MTT法,观察药物对SARS-Cov的抑制作用.结果 MTT法测得三个批号的抗SARS-CoV血清抗体的大无毒浓度均小于10μg/mL.不同时间点的治疗指数(TI):2 h组>6 h组>12 h组>24 h组;不同批号的治疗指数(TI)200307批>200306批>200308批.结论 在本实验条件下抗SARS-CoV血清抗体体外有一定的抗SARS-CoV作用,为其治疗SARS-CoV感染提供了实验依据.

  • 构建无背景的选择性感染噬菌体

    作者:陈颖;李海;吴文言

    目的 构建一个选择性感染噬菌体(selectively infective phage,SIP)载体.方法 删去M13KO7 gⅢ基因的第2个甘氨酸丰富区,并在此位置插入3个内切酶识别位点,用于外源基因的插入,构建成重组噬菌体基因组BP-M13KO7.将重组噬菌体BP-M13KO7的培养液上清液感染XL1-Blue,检测其感染背景.结果 重组噬菌体BP-M13KO7培养液上清液不具有感染性,完全消除了背景.结论 通过将M13KO7 gⅢ基因的第2个甘氨酸丰富区置换成3个内切酶识别位点,构建成的重组噬菌体无感染性背景.

  • ER滞留信号肽对外源CTL表位进入胞内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莉;赵建平;唐艳;杨曌;牛微;赵婷婷;徐文岳;吴玉章

    目的 探讨哺乳动物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滞留信号肽(retrieval signal sequence)能否促进外源CTL表位肽进入抗原呈递细胞(antigen-presenting cell,APC)内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方法 应用多肽固相合成技术将哺乳动物内质网滞留信号--赖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Lys-Asp-Glu-Leu,KDEL)基序融合在H-2Kb限制性CTL表位OVA257-264的羧基端,同时合成该表位和氨基端自然延伸四个氨基酸(TEWT)的对照肽OVA257-268.选择巨噬细胞系Ana-1作为本研究的APC,采用流式细胞仪(FACS)分析技术,检测各抗原肽在Ana-1内的MHC-Ⅰ类抗原呈递动力学.结果 羧基端KDEL基序可明显增强与之偶联的CTL表位在APC内的MHC-Ⅰ类抗原呈递效率,并且显著延长APC表面MHC/肽复合物的呈递时间.结论 羧基端KDEL基序修饰是将外源肽有效导入APC内MHC-Ⅰ类抗原呈递途径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新策略,可为肿瘤治疗性肽疫苗的分子设计与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实验依据.

  • Fas、Caspase-3和抗核小体抗体在参与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紊乱中的作用

    作者:陈雪;王兰兰;蔡蓓;陈捷;冯伟华

    目的 探讨SLE患者免疫功能紊乱与淋巴细胞凋亡信号传导途径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SLE患者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并测定凋亡细胞百分率(AnnexinV+PI-)和坏死细胞百分率(AnnexinV+PI+).应用ELISA方法 测定血清中抗核小体抗体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稳定期和活动期SLE患者组淋巴细胞中凋亡细胞和坏死细胞百分率均显著增加(P<0.05),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也显著增加(P<0.05).与稳定期SLE患者组相比,活动期SLE患者组淋巴细胞中坏死细胞百分率显著增加(P<0.05),凋亡细胞百分率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患者组淋巴细胞表面Fas、FasL以及细胞质中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组抗核小体抗体浓度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稳定期患者组(P<0.05).SLE患者凋亡细胞百分率和活化caspase-3的表达率与补体C3浓度水平呈负相关关系(P<0.05).结论 Fas信号传导通路在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紊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caspase-3的活化是早期提示淋巴细胞凋亡的重要信号.SLE患者淋巴细胞凋亡活化程度与疾病活动程度和免疫效应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而淋巴细胞凋亡异常程度与抗核小体抗体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淋巴细胞凋亡加速在SLE患者免疫病理损伤加重和免疫细胞调控紊乱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 乙型肝炎病毒导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中CD56dimNK细胞亚群数量下降

    作者:蔡鹏威;林芸;窦敏;陈金花;林一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例正常人及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CD3、CD4、CD8、CD56、CD16的表达;同时观察NK细胞亚群改变与乙型肝炎病毒携带量的相关性.结果 ①人类NK细胞根据CD56分子的表面密度可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群体,绝大多数(约90%)的NK细胞低水平表达CD56(CD56dim)且高表达CD16,少数NK细胞(10%)高水平表达CD56(CD56bright)且缺乏或低水平表达CD16;②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56bright NK细胞的表达及绝对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的改变,CD3-CD56+、CD3-CD56dimNK细胞的绝对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③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亚群改变与患者的病毒携带量无关;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3+CD4+比例及绝对数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机体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导致CD56dim增殖的关键因子IL-2、IL-21活性下降,使CD56dim数量选择性减少,减弱NK细胞介导机体ADCC的功能.

  • 白介素18在脂多糖致大鼠脑水肿中的表达

    作者:王怀立;金润铭;禚志红;罗强;高铁铮

    目的 探讨白介素18(IL-18)在脂多糖(LPS)致大鼠脑水肿发病过程中的表达及纳络酮对其干预作用.方法 SD大鼠84只,对照组(NS组):28只,0.2 mL生理盐水颈内动脉注射;内毒素组(LPS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LPS 200 μg;纳络酮治疗组(NAL组),28只,颈内动脉注射LPS后10 min、1、2、6、12 h及处死前2 h腹腔注射纳络酮1 mg/kg.于不同时间点测定脑组织匀浆IL-18的含量.干湿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甲酰胺法测定伊文思兰(EB)含量.结果 LPS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显著低于LPS组(P<0.01),但仍较NS组高(P<0.01).LPS组IL-18的含量显著高于NS组(P<0.01).NAL组IL-18在4、6、12 h时表达降低,与LPS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但在48 h时差异无显著性(P>0.05).LPS组脑组织含水量和EB含量呈正相关(r=0.743,P<0.01),IL-18含量与含水量呈正相关(r=0.616,P<0.01),IL-18含量与EB含量呈正相关(r=0.497,P<0.01).结论 IL-18参与了脑水肿的发生发展,纳络酮可以抑制IL-18的生成,减轻脑水肿.

  • 应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云芝丹参对鼻咽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

    作者:鲍依稀;黄振国;李进;林伟基

    目的 为进一步研究云芝丹参的免疫调节功效,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鼻咽癌患者服用云芝丹参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方法 收集鼻咽癌患者27例,设立中药组和安慰剂组,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鼻咽癌患者服用中药云芝丹参后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并与安慰剂组比较分析.结果 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中药组鼻咽癌患者服用云芝丹参胶囊后第7天,TNFR2基因表达水平较安慰剂组明显下调(P<0.05).结论 基因芯片技术是筛选肿瘤患者免疫功能指标变化的一种快捷、方便、灵敏的方法.

  • 采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构建H5亚型禽流感疫苗株

    作者:童俊容;刘明;刘春志;童光志;陈政良

    目的 构建重组H5亚型禽流感疫苗株.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分别扩增鹅源高产禽流感病毒A/Goose/Dalian/3/01(H9N2)的6条内部基因片段、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株A/Goose/HLJ/ QFY/04(H5N1)的血凝素(HA)基因和N3亚型参考株A/Duck/Germany/1215/73(H2N3)的神经氨酸酶(NA)基因,并对HA1和HA2连接肽处的5个碱性氨基酸(R-R-R-K-K)的编码序列进行缺失与修饰,然后分别构建这8个基因的转录与表达载体,将其共转染293T/MDCK混合培养细胞单层,对拯救出的重组病毒进行表型分析.结果 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拯救出了全部基因都源于禽流感病毒的疫苗株,其基因序列符合设计要求包括删除HA基因的毒力相关序列,疫苗株的表型为H5N3.结论 构建成功重组禽流感疫苗株rH5N3,为制备H5亚型禽流感疫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T-bet的表达及其与血清IgE的关系

    作者:瞿申红;李添应;欧志英;许庚;文卫平;史建波;林志斌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中T-bet mRNA的表达及其与特异性IgE(SIgE)、患者症状和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的关系.方法 用Unicap CAP系统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变应原,检测血清SIgE的和ECP含量.抽取其中35例对尘螨过敏的变应性鼻炎患者和15例正常人静脉血,密度梯度离心分离PBMC,其中部分PBMC用质量浓度为50μg/mL的螨变应原培养刺激,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bet mRNA表达.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和正常患者T-bet mRNA表达强度与参照物β-actin的比率分别是0.418±0.101和0.706±0.091,两者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T-bet mRNA的表达强度分别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评分、ECP的浓度没有相关性(r=-0.227;-0.033,P>0.05).然而,T-bet mRNA表达强度和SIgE存在负相关关系(r=-0.375,P<0.05),SIgE水平与过敏症状成正相关(r=0.426,P<0.05).变应原刺激前后T-bet mRNA表达强度、ECP和SIgE变化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 变应原为螨的变应性鼻炎患者中,T-bet mRNA表达较正常人低,变应性鼻炎患者T-bet mRNA低表达是变应性鼻炎Th1/Th2失衡机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T-bet mRNA的下调表达与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严重程度和ECP浓度无关.在体外,特异性变应原的刺激对儿童和成人的T-bet表达、ECP和SIgE没有影响.T-bet是间接影响IgE水平的因素之一.SIgE水平客观直接地反应过敏的严重程度,但T-bet没有,它只是可能影响IgE水平的间接因素之一.

  • SARS康复者M抗原特异性记忆性T细胞免疫应答的探讨

    作者:杨利桃;朱兆玲;刘惠萍;李刚;黄子通;Richard A.Koup;Robert T.Bailer;吴长有

    目的 探讨SARS患者康复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是否存在SARS-CoV M抗原特异性T细胞.方法 从完全康复期SARS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s,体外经M混合多肽刺激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及流式细胞仪检测技术,分析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反应性.结果 在未经任何抗原刺激的情况下,PBMCs几乎不分泌IFN-γ.当SARS-CoV M混合多肽刺激后,SARS康复期患者的PBMCs分泌大量的IFN-γ,并可检测出高频率的IFN-γ产生细胞.与健康刺激组及康复期SARS患者未刺激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流式结果 显示,SARS康复期患者PBMCs经M多肽刺激后,分别有0.11%CD4+和0.16%CD8+T淋巴细胞分泌IFN-γ.根据IFN-γ和IL-2的表达与否,可将CD4+T细胞分为三个亚群:IFN-γ-IL-2+、IFN-γ+IL-2+和IFN-γ+IL-2-.结论 SARS-CoV感染后,机体可以产生针对SARS-CoVM蛋白的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其免疫记忆可以在体内维持很长时间.

  • 广东汉族恶性血液病患者KIR及其与HLA配伍频率分析

    作者:尹晓林;邓兰;郭坤元;张新华

    目的 分析KIR-HLA基因在汉族恶性血液病患者中的分布.方法 对81例广东汉族恶性血液病患者和83例正常人行KIR和HLA分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正常人群相比,恶性血液病患者KIR频率、抑制性和活化性KIR-HLA配对频率、个体抑制性和活化性KIR-HLA配对数目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广东汉族恶性血液病与KIR频率及KIR-HLA配对无关联.

  • 人肺癌和乳腺癌组织IL-15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分析

    作者:刘维华;王润田;张征峥;王平;杨志强;佟慧;李全海

    目的 检测人体肺癌和乳腺癌组织中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以探求IL-15在人体肺癌和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 ,检测29例肺癌和51例乳腺癌肿瘤组织标本中IL-15和IL-15Rα的表达及NK细胞和CD8+细胞的浸润,分析IL-15、IL-15Rα、NK细胞、CD8+细胞之间相关关系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 肺癌和乳腺癌肿瘤组织中IL-15表达的阳性染色密度值(PSD)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减少,肿瘤直径<3 cm组大于肿瘤直径≥3 cm组,无淋巴结转移组大于有淋巴结转移组.两种肿瘤组织中IL-15的表达和IL-15Rα的表达没有相关性,与NK细胞、CD8+细胞的浸润成正相关.IL-15Rα的表达与这两种肿瘤病人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IL-15高表达者,多处于肿瘤分期早期,瘤体体积较小,少伴有淋巴结转移;IL-15低表达者,多处于肿瘤分期晚期,瘤体体积较大,多伴有淋巴结转移.推测IL-15在这两种肿瘤发生发展中可能起抑制作用.

  • 树突状细胞亚群与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关系

    作者:曹俊杰;吴德沛;李彩霞;吴小津;刘跃均;常伟荣;朱子玲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DCs)亚群在急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三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7例发生aGVHD前后和8例cGVHD治疗前后外周血DC1、DC2变化.结果 发生aGVHD时患者DC1、DC2百分数及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发生aGVHD前水平,二者相比DC1、DC2百分数及绝对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GVHD(+)组DC1、DC2水平均低于GVHD(-)组,其中DC2百分数和绝对数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GVHD治疗后DC1、DC2百分数和绝对数均较发生aGVHD时有所增加,aGVHD治疗后与发生aGVHD时DC1、DC2百分数和绝对数对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cGVHD患者DC1、DC2百分数与正常健康人外周血DC1、DC2百分数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GVHD患者DC1、DC2百分数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GVHD患者外周血DC1、DC2是减少的,而cGVHD患者外周血DC1、DC2是增加的,尤其以DC2为显著.

  • 极高频电磁波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h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

    作者:骆云鹏;余南生;黄文州;谢鸿寿;田秀荣;李永安;胡万发;杨路保;赵多兰;张文兵;王中民;朱永;谢保琴;廖璐荣

    目的 研究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辅助淋巴细胞亚群Tn1/Th2免疫应答平衡的影响.方法 对32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进行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并采用ELISA法检测幅照治疗前、后外周血中的IFN-γ和IL-4水平变化;另对30例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同比进行细胞因子检测;再分别对上述患者外周血进行IFN-γ和IL-4水平变化的自身对照研究,以评价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恶性肿瘤化疗后第8天,患者IFN-γ水平(24.66±12.85)pg·mL-1低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7.88±17.07)pg·mL-1,但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而IL-4水平(54.80±28.56)pg·mL-1则明显地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44.97±27.53)pg·mL-1,P<0.05.②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的化疗患者,化疗后第8天,IFN-γ水平(34.79±27.23)pg·mL-1远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20.39±12.67)pg·mL-1,P<0.05;IL-4水平变化研究结果 显示,化疗后第8天,患者的IL-4水平(43.49±34.04)pg·mL-1高于化疗后第3天水平(35.77±22.23)pg·mL-1,但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③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IL-4水平比值降低,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后,其比值明显升高[从(0.57±0.44)pg·mL-1升至(0.80±0.67)pg·mL-1],P<0.05.结论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第3天至第8天,细胞因子IFN-γ水平降低,而IL-4水平则明显升高,反映恶性肿瘤化疗后患者Th细胞的存在异常(Th2)漂移;但极高频电磁复合波幅照治疗,可干预或阻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Th细胞的异常漂移.

  • 前列腺癌p21CIP1/WAF1、Rb及PCNA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力军;王禾;袁建林;王春阳;刘丽文;张波;邵国兴

    目的 研究p21CIP1/WAF1、Rb及PCNA在人前列腺癌标本中的表达及三者相关性,阐述它们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36例确诊前列腺癌石蜡包埋存档标本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其p21CIP1/WAF1、Rb及PCNA进行检测,并应用图象分析仪判定,统计学处理,对前列腺癌的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进行了对比分析及相关性研究.结果 p21CIP1/WAF1、Rb及PCNA的免疫组化阳性染色为棕黄色和/或棕褐色,定位于细胞浆或细胞核.所得数据均经统计学处理.在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同时还发现PCNA与p21CIP1/WAF1及Rb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性.但未发现p21CIP1/WAF1与Rb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p21CIP1/WAF1、Rb表达与前列腺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呈负相关性,在发病机制中可能涉及到p21CIP1/WAF1、Rb和PCNA调节通路的异常.同时,作为一种检测方法 ,可用于判定前列腺癌恶性程度及进程的有价值的指标,对诊治康复也可提供有意义的帮助.

  • 霉酚酸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衡春;李玉峰;季晓辉

    目的 研究霉酚酸(mycophenolic acid,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细胞因子分泌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方法 分离SLE患者及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加入MPA或对照药物地塞米松(DEX)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 ①MPA可使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及IFN-γ的分泌显著降低,而DEX却使IL-10分泌水平增高.②MPA可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CD4+IFN-γ-IL-10+T及CD4+IFN-γ+IL-10+T细胞比率,而DEX在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比率增高的同时,却使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比率降低.结论 MPA可抑制SLE患者PBMCs细胞因子分泌,并降低SLE患者外周血培养的PBMCs中Th亚群比率.

  • TLR介导BCG和猪苓多糖激活巨噬细胞株J774 NF-κB的表达

    作者:曾星;王镓;蔡萃;黄羽;张娴

    目的 通过观察BCG和猪苓多糖作用后的巨噬细胞株J774免疫分子的表达,探讨猪苓多糖协同BCG启动非特异性免疫反应机制和可能的激活途径.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定量和定性分析体外猪苓多糖协同BCG与巨噬细胞株J774相互作用后,TLR和CD14分子的表达及NF-κB在巨噬细胞中表达的核/浆荧光强度比.结果 J774细胞在BCG和猪苓多糖作用后表达TLR4,而不表达TLR2.TLR4的表达在3 h出现谷值,6 h达峰值,之后迅速下降,到24 h~48 h时再缓慢上升.BCG加猪苓多糖组TLR4的表达高于BCG组(P<0.05).CD14的表达也是6 h达峰值,随后缓慢下降,BCG加猪苓多糖组作用24 h观察,CD14的表达都高于BCG组(P<0.05).NF-κB的表达细胞浆和胞核在3~6 h几乎同步达到峰值,之后下降.BCG组、PPS组及BCG+PPS组细胞核/浆荧光强度比均在6 h处出现谷值,而在12 h处出现一个峰值,随后下降.而PPS组及BCG+PPS组在12~24 h缓慢下降,同BCG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细胞的核/浆荧光强度比(Fc/Fn)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苓多糖能协同BCG,通过TLR4与CD14一起将胞外信号转导至胞内,从而使NF-κB迅速从胞浆移位到胞核,调节相应靶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BCG 猪苓多糖 TLR CD14 NF-κB
  • OVA-Fc融合基因疫苗对哮喘小鼠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耀丽;钱桂生;郭波;刘素秀;冯梅清;吴丽娟;程晓明

    目的 探讨OVA-Fc融合基因疫苗治疗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的效果.方法 分别将制备的OVA-Fc-pcDNA3.1质粒、OVA-pcDNA3.1质粒、pcDNA3.1质粒,皮下免疫Balb/c哮喘小鼠模型,40 d后,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并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及嗜酸粒细胞计数,细胞因子的含量以及血清中OVA特异的IgE抗体的水平.结果 OVA-Fc-pcDNA3.1基因修饰的DNA疫苗免疫小鼠后,能有效抑制哮喘小鼠肺组织的炎细胞浸润,肺泡灌洗液中细胞总数明显下降(P<0.05),嗜酸性粒细胞的总数明显下降(P<0.05),肺泡灌洗液中IL-10、INF-Y的分泌增加(P<0.05),血清中OVA特异的IgE抗体能有效的得以控制(P<0.05).结论 OVA-Fc-pcDNA3.1基因修饰的DNA疫苗可较OVA变应原基因更强的特异性地抑制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有望对哮喘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 哮喘 卵白蛋白 FC 疫苗
  • 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建立

    作者:张锃锃;韩晓枫;金坚

    目的 以鸡Ⅱ型胶原皮内免疫Wistar大鼠,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大鼠模型.方法 用鸡Ⅱ型胶原和完全弗氏佐剂于大鼠皮内注射免疫,自大鼠发病起,观察大鼠的踝关节部位的肿胀,毛色及运动状态;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采用X线摄片、病理组织学等方法 进行大鼠病理学特征分析.结果 ELISA结果 提示:实验组大鼠血清中抗Ⅱ型胶原抗体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高(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脚踝与脚趾有明显的肿胀;X线摄片结果 和病理学分析结果 显示,实验组大鼠的关节组织呈现典型的关节病变的特征.结论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鸡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Ⅱ型胶原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大鼠模型的病理学特征与人类RA极为相似,为更好的研究人类RA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动物模型.

  • 抗甘草酸二铵抗血清的制备

    作者:曾华金;刘吉华;余伯阳

    目的 通过人工抗原的构建,制备抗甘草酸二铵(DG)的特异性抗血清.方法 采用碳二亚胺法将DG与牛血清蛋白(BSA)和鸡卵清蛋白(OVA)共价偶联,分别合成免疫抗原DG-BSA和包被抗原DG-OVA.用合成的人工抗原免疫家兔,制得抗甘草酸二铵的特异性抗血清,并通过酶联免疫方法 (ELISA)对抗血清进行鉴定.结果 制备了抗甘草酸二铵的多克隆抗体,获知理想的包被抗原的浓度为200 ng/mL,抗血清的工作浓度为1:10 000,雌、雄家兔抗血清的效价分别为1:51 200和1:25 600.结论 采用化学反应构建人工抗原的方法 ,可以制备出针对甘草酸二铵的特异性抗血清,从而为甘草酸二铵的鉴定及体内代谢的免疫学分析研究奠定了基础.

  • 基于可重复利用免疫磁珠的抗体检测方法的建立

    作者:郭慧芳;张文红;温冬青;韩锋产;张虎明;阎小君

    目的 基于可重复利用的免疫磁珠,建立一种简捷快速的特异性抗体检测方法 .方法 设计人类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es,HCMV)PP150蛋白的抗原表位,并合成8分枝多聚抗原肽PP150-8MAPs.将PP150-8MAPs以共价结合形式包被于Dynabeads M-450 Tosylactivated磁珠表面,制备特异性免疫磁珠.用PP150-8MAPs免疫Balb/c小鼠制备抗此抗原表位的标准抗血清.应用免疫磁珠检测标准抗血清中的抗体,优化检测条件.在抗体检测反应结束后,洗脱抗体-二抗复合物,再生后的免疫磁珠重复用于标准抗血清样品的检测分析,并分析免疫磁珠可重复利用的次数.结果 制备免疫磁珠时,PP150-8MAPs的佳包被量为100μg/mL,包被效率为79%.用PP150-8MAPs免疫小鼠后,得到的抗血清滴度可达到1:12 800.用免疫磁珠法检测小鼠标准抗血清,免疫磁珠可重复进行20次以上的检测分析.结论 基于酶联免疫检测方法 ,包被抗原的免疫磁珠可重复应用于血清样品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析.此实验为建立一种新的可重复检测的高效清样品中特异性抗体的检测分析.此实验为建立一种新的可重复检测的高效免疫磁珠抗体分析方法 奠定了基础,在基础研究与临床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卡介苗吸入对LPS致肺炎大鼠肺β-防御素mRNA的影响

    作者:侯松萍;董震;潘留兰

    目的 探讨卡介苗(BCG)雾化吸入是否能增强肺炎大鼠活体内肺组织β-防御素-1、β-防御素-2的mRNA表达.方法 采用RT-PCR方法 研究肺炎时大鼠活体内β-防御素-1(RBD-1)、β-防御素-2(RBD-2)mRNA的表达,卡介苗雾化吸入时脂多糖所致肺炎大鼠活体内的肺组织RBD-1、RBD-2mRNA的表达.结果 脂多糖(LPS)、卡介苗不能增强下呼吸道RBD-1mRNA的表达,但可增强RBD-2mRNA表达.结论 通过卡介苗雾化吸入能增强机体表达内源性β-防御素-2,协助治疗呼吸道感染,其在诱导β-防御素方面的作用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索的研究领域.

  • 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和Ret蛋白融合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纯化

    作者:欧雪玲;杜军;何玉文;曾军;伍新尧

    目的 构建小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β(murine 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 1β,mMIP-1β)与原癌基因RET的融合基因并构建融合基因mMIP-RET的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方法 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mMIP1β和RET的基因片段,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 将这两个片段用铰链GGIPG连接,并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中.双酶切且测序正确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构建表达pET22b mMIP1β-RET/His融合蛋白的菌株.经IPTG诱导表达后,ProBond Resin进行亲和层析纯化,然后纯化产物进行复性及超滤浓缩.结果 成功克隆mMIP1β和RET基因片段;成功地构建了pET22b mMIP1β-RET/His融合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中获得表达,并对表达产物进行了纯化,和Western blot鉴定.结论 成功制备高纯度mMIP1β-Ret/His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研究修饰的肿瘤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 心肌缺血大鼠心内神经节白介素-6表达的变化

    作者:刘晓柳;吴秀卿;李光千;张少春;胡琪

    在心肌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系列在其病理改变中起重要的作用.IL-6是被誉为白细胞介素家族"核心成员"的细胞因子,其与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1]心肌缺血缺氧时释放IL-6增加,并且心肌分泌的IL-6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功能障碍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心内神经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心内神经节在心脏的功能调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中继作用[2],然而心内神经节在心肌急性缺血后能否迅速产生IL-6,国内外尚无报道.

  • 胰高糖素样肽-1基因荧光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张昌菊;余云芳;易凤华;张谨

    胰高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近年来人们广泛关注的治疗糖尿病的有前景的侯选药物.pEYFP-N1是一系列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衍生蛋白之一,本实验构建了绿色荧光蛋白融合GLP-1基因的表达载体.该载体为糖尿病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 免疫球蛋白对 Aβ引起的神经细胞毒性的拮抗作用

    作者:康洁;王启明

    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如早老性痴呆症(AD)、帕金氏综合症等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逐年升高,目前对此类疾病还没有很好的药物治疗.早老性痴呆症的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间隙有大量的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Aβ)沉积,干扰神经细胞功能,使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受阻,后致细胞死亡[1].

  • IRF-4结合蛋白——一个新的Th2极性分化相关分子

    作者:周玉;胡川闽

    Th细胞的极性分化在免疫反应调控中具有重要作用,Th细胞极化失调所致Th1/Th2失衡与多种疾病的发生相关.对于细胞因子、抗原信号,转录因子等影响Th1/Th2分化倾向的相关调控因素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分化的具体分子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RF-4结合蛋白(IBP)是一个新发现的与Th活化及Th2极性分化相关的分子,它的发现为Th极化的分子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本文就IBP的发现及其在Th细胞极化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关键词: IBP Th Th2 极性分化
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