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

免疫学杂志

Immunological Journal 면역학잡지

  • 主管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免疫学会
  • 影响因子: 0.70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000-8861
  • 国内刊号: 51-1332/R
  • 发行周期:
  • 邮发: 78-32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免疫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 主编: 吴玉章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R848协同CD3抗体诱导C57BL/6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功能改变

    作者:李剑;余秀雪;陈殿慧;吴凡;李璐;谢红艳;黄俊

    目的 观察并初步分析1-[4-amino-2-(ethoxymethyl) imidazo[4,5-c] quinolin-1-yl]-2-methylpropan-2-ol (R848)协同CD3抗体诱导C57BL/6小鼠脾脏中淋巴细胞发生的功能改变.方法 分离正常C57BL/6小鼠脾脏的淋巴细胞,分别在anti-CD3、R848及anti-CD3+R848的作用下培养72 h.通过MTr法观察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采用ELISA的方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的IFN-γ和IL-4的产生情况;使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的方法检测CD4+T和CD8+T细胞的IFN-γ和IL-4的产生情况;再用细胞表面分子染色的方法检测R848诱导不同淋巴细胞群活化的情况.结果 单独使用R848对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但anti-CD3+R848可促进淋巴细胞的增殖;R848能辅助anti-CD3明显诱导脾CD4+T和CD8+T细胞分泌IFN-γ和IL-4;R848能够使淋巴细胞活化,且以B细胞亚群为主.结论 R848能够协助CD3抗体促进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分泌IFN-γ和IL-4,其机制与R848能明显促进B淋巴细胞活化有关.

  • 肺癌细胞中NF-κB2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域甲基化状态分析

    作者:蒋文斌;李时飞;王丰;许雪青;杨绍俊;贾双荣;李发科;商亚;陈鸣

    目的 研究肺癌细胞和人正常支气管细胞(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HBE)中NF-κB2的表达情况及其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肺癌细胞和正常支气管细胞NF-κB2基因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NF-κB2前体蛋白p100的表达情况;采用重亚硫酸盐测序(Bisulfite Sequencing PCR,BSP)技术检测NF-κB2启动子区CpG岛的甲基化状态.结果 肺腺癌细胞株A549、肺鳞癌细胞株SK-MES-1和小细胞肺癌细胞株NCI-H446的NF-κB2 mRNA的表达分别是HBE细胞株的6.42±0.91倍(P<0.05,t=5.828)、2.78±0.52倍(P<0.05,t=-3.219)、2.79±0.33倍(P<0.05,t=4.611);3种肺癌细胞中p100蛋白较HBE细胞均上调表达;4种细胞株中所扩增片段的CpG位点均呈非甲基化状态.结论 肺癌细胞及HBE细胞中NF-κB2启动子区域的CpG位点处于非甲基化状态,说明NF-κB2基因表达情况与甲基化状态无直接关系,其启动子区的甲基化修饰未直接参与该基因的表达调控,可能存在其他相关的调控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 猪圆环病毒2型CAP蛋白新型表位抗原肽的设计、合成及免疫原性研究

    作者:吴胜昔;曾政;蔡家利;梁望旺;蔺露;董春霞;熊仲良;吴玉章

    目的 设计合成PCV2 CAP的B细胞表位抗原肽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采用DNAStar和BcePred分析软件并结合吴玉章氨基酸抗原指数计算方法预测PCV2 CAP的B细胞表位,以此合成4分支多重抗原肽结构,同时串联一个通用型Th表位;采用Fmoc法合成4分支PCV2 CAP多重抗原肽(MAP),通过高效反相液相色谱(RP-HPLC)、质谱(MS)分析对其进行初步鉴定.以合成的抗原肽免疫昆明系小鼠及兔,观察体液免疫反应.结果 初步筛选出3种抗原指数较高的表位,即98~103aa(命名为B98),156~162aa(命名为B156),228~233aa(命名为B228);合成的多重抗原肽经RP-HPLC层析后,纯度达到92.49%,MS鉴定其相对分子质量一致,误差小于0.1%.以合成的MAP疫苗免疫小鼠及兔后,可产生高滴度的特异性抗PCV2CAP抗体.结论 PCV2CAP的B细胞新表位多重抗原肽有免疫原作用,将为PCV2CAP表位肽疫苗的研究奠定基础.

  • 骨癌痛大鼠髓内SIGIRR的表达变化

    作者:张斌;白亢亢;卞尧尧;濮文渊;陈轶尘;周春祥

    目的 本研究针对目前日益增长的骨癌痛病患的疼痛问题进行试验探讨.建立癌痛动物模型寻找有效缓解疼痛的方法,进一步探讨骨癌痛大鼠模型中髓内细胞蛋白SIGIRR的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胫骨癌痛模型,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和骨癌痛模型组(10只).通过大鼠痛行为学测试、影像学、组织学方法对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进行验证.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髓内蛋白细胞LTR4和SIGIRR表达变化.结果 Walker256大鼠乳腺癌细胞制备大鼠胫骨癌痛的模型骨癌造模成功.模型组的体质量不增或者降低(P<0.01)、SAPS显著增加(P<0.01)、PWTL差异不大(P>0.05).RT-PCR检测的TLR4结果显示,骨癌痛模型组比空白组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检测骨癌痛模型组比空白组髓内蛋白细胞SIGIRR明显下降.结论 骨癌痛大鼠髓内蛋白细胞SIGIRR表达的降低可能与骨癌痛的发生机制相关.

  • 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联合脐血CD34+干细胞共移植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影响

    作者:陈婷婷;张佩;范文霞;钱峰华;符刚;裴莉;徐双年;邹仲敏;张勇

    目的 观察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s,HSCs)共移植对辐射损伤小鼠的影响.方法 表达SDF-1、HOXB4和SDF-1/HOXB4基因的3个腺病毒载体分别转染正常人骨髓MSCs,将其联合脐血CD34+细胞经尾静脉移植到辐射损伤的NOD/SCID小鼠体内(MSCs 8×105细胞/只,CD34+ 1×105细胞/只),分别为SDF-1/MSCs+CD34+组(SDF-1组)、HOXB4/MSCs+CD34+组(HOXB4组)、SDF1-HOXB4/MSCs+CD34+组(S-H组),另外3组为未转染MSCs+CD34+组(MSC-HSC组)、单纯CD34+组(HSC组)、单纯辐照组(IR组).检测移植后各组小鼠存活率、外周血象恢复、骨髓病理变化及人源CD45+细胞植入率.结果 S-H组小鼠存活率高,且外周血WBC、HGB、PLT和骨髓造血功能恢复快.在移植后6周骨髓CD45+细胞植入率(47.43%±8.89%)较其余各组高.结论 表达SDF-1/HOXB4融合基因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联合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SCs)共移植能促进造血重建及植入,提高移植成功率.

  • Galectin-9缺失对小鼠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

    作者:苟娟;黄家君;赵婷婷;高小燕;邢艳

    目的 在小鼠肿瘤模型中探讨半乳糖凝集素-9 (Galectin-9,G9)缺失对肿瘤生长和肿瘤转移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免疫学机制.方法 分别建立B16F10黑色素瘤G9KO-/-C57BL/6小鼠模型和EG7-OVA淋巴瘤G9KO-/-C57BL/6小鼠模型,监测肿瘤体积,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观察B16F10黑色素瘤G9K0-/-C57BL/6小鼠肺部肿瘤模型转移情况,统计黑色素瘤结节数量;取肿瘤浸润的引流淋巴结(draining lymph node,DLN)流式检测CD8+T淋巴细胞频率及表型.结果 G9KO小鼠相对于WT小鼠能明显抵制B16F10(P<0.05)和EG7(P< 0.05)肿瘤的生长,G9KO小鼠能显著抑制黑色素瘤肺部转移(P<0.001);流式检测显示G9KO小鼠能明显下调功能耗竭CD8+T淋巴细胞(Tim-3+,PD-1+Tim-3+)频率(P< 0.05,P<0.001).结论 Galectin-9的缺失能延缓肿瘤的生长,抑制肿瘤的转移,减轻CD8+T细胞耗竭,增强抗肿瘤免疫.

  • 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作者:杨晓凤;陈宏;时荣臣;闫传圣;吴玉章;张志仁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模拟肽(erythropoietin mimetic peptide,EPO-P)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Lewis大鼠共12只随机分为EPO-P治疗组6只和PBS对照组6只,使用合成肽段MBP68-84诱发大鼠急性EAE模型,每天测量神经功能评分至实验结束,免疫后第7天开始进行EPO-P治疗.在第13天(高峰期),取大鼠脊髓腰段,用HE染色观察单个核细胞炎症浸润;用流式细胞术分析CD4+T细胞在外周血中的数目;取淋巴结,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IFN-γ、IL-4、IL-17和Foxp3的相对表达.使用放射性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实验中EPO-P的抑制作用.结果 EPO-P治疗后大鼠EAE严重程度显著降低;HE染色显示治疗组脊髓腰段单个核细胞炎症浸润减少;细胞流式分析显示治疗组外周血CD4+T细胞减少;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治疗组淋巴结中IFN-γ和IL-17表达减少,而IL-4和Foxp3表达增加;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表明EPO-P剂量依赖性抑制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EPO-P对EAE有明显治疗作用,这种治疗作用可能与EPO-P抑制T细胞的炎症浸润和增殖反应,抑制Th1/Th17类细胞因子炎症损伤,促进Th2/Treg类细胞因子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 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候选株构建及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刘娜;卞成蓉;陈锐;段跃强;邢丽;周娅;王希良;杨鹏辉

    目的 构建、拯救以PR8流感病毒为载体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疫苗候选株,对其免疫原性及免疫保护性进行评价.方法 应用反向遗传学技术,以流感病毒PR8为载体,将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基因插入流感病毒非结构蛋白NS基因,构建重组质粒NS1-Hexon,将重组质粒与PR8流感病毒其他7个基因组质粒共转染COS-1/MDCK共培养细胞,成功拯救嵌合HAdV六邻体抗原表位重组疫苗候选株,命名为rFLU/HAdV/Hexon,通过HA、RT-PCR、IFA、Western blotting和电镜等方法对rFLU/HAdV/Hexon进行鉴定.rFLU/HAdV/Hexon经鸡胚培养、浓缩纯化后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评价小鼠机体产生的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黏膜免疫应答,进一步采用PR8流感病毒和HAdV-3病毒攻击小鼠评价其免疫保护性.结果 成功拯救出基于PR8流感病毒为载体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候选株.rFLU/HAdV/Hexon疫苗株形态符合流感病毒典型特征,能够诱导小鼠机体产生高效价的针对PR8和HAdV-3的特异性抗体,肺鼻灌洗液可检测到高效价的sIgA抗体;攻毒实验结果显示,rFLU/HAdV/Hexon疫苗株免疫小鼠可明显减轻感染症状、有效降低肺鼻的病毒载量、显著改善肺组织的病理病变情况.结论 研制的嵌合HAdV六邻体蛋白抗原表位的rFLU/HAdV/Hexon疫苗株是有发展前景的腺病毒候选疫苗株,为腺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佐剂性关节炎大鼠心肺功能损伤与NF-κBp65/TNF-α、 TGF-β1/Smads信号通路激活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黄传兵;万磊;刘健;纵瑞凯;曹云祥;朱艳

    目的 研究佐剂关节炎(AA)大鼠心肺功能变化与NF-κBp65/TNF-α、TGF-β1/Smad通路的关系.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NC)组和模型对照(MC)组,向MC组大鼠右后足跖皮内注射弗氏完全佐剂0.1 ml致炎,复制成AA模型.致炎19 d后,观察大鼠足跖肿胀度、关节炎指数(AI),采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大鼠心功能、小动物肺功能仪检测肺功能变化,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心肺NF-κBp65、TNF-α、TGF-β1、Smad2、Smad4、Smad7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AA大鼠足趾肿胀,AI升高,心肺功能参数降低,心肺组织NF-κBp65、TNF-α、TGF-β1、Smad2、Smad4蛋白表达升高,Smad7降低(P<0.01或P<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AA大鼠心肺功能参数与NF-κBp65/TNF-α、TGF-β1/Smad通路存在关联.结论 AA大鼠心肺功能损伤可能与NF-κBp65/TNF-α、TGF-β1/Smad通路过度激活有关.

  • 呼吸道合胞病毒样颗粒疫苗制备及免疫效果研究

    作者:孙苏静;谷宏婧;陈锐;段跃强;王希良;杨鹏辉

    目的 利用昆虫表达系统表达以流感病毒基质蛋白M1为骨架制备的嵌合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融合蛋白F和表面糖蛋白G蛋白的呼吸道合胞病毒样颗粒(RSV-F/G VLPs)疫苗候选株,并滴鼻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原性与免疫保护性.方法 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制备以流感基质蛋白M1为骨架,并嵌合RSV F/G蛋白的RSV-F/G VLPs,经超滤浓缩、蔗糖密度梯度离心纯化VLP,滴鼻免疫Balb/c小鼠,检测血清抗体IgG、IgG1、IgG2a,黏膜sIgA效价以及细胞因子IL-4、INF-γ等,评价候选疫苗的免疫原性;二免后2周RSV A2株攻毒,通过检测小鼠体质量变化,肺病毒载量及肺病理切片来评价候选疫苗的免疫保护性.结果 成功制备了RSV-F VLPs、RSV-G VLPs疫苗抗原,动物实验结果证实,候选疫苗株RSV-F/G VLPs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Th1型细胞免疫及黏膜免疫;攻毒实验结果表明候选疫苗株RSV-F/G VLPs针对RSV A2株的攻击可以产生一定的保护效果.结论 成功制备了RSV-F VLPs、RSV-G VLPs候选疫苗抗原,并通过动物实验证明RSV-F/G VLPs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免疫保护性,为发展新型RSV疫苗提供实验依据.

  • IL-2联合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重组蛋白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作者:乔海霞;张彦霞;张存辉;戴明艳;常月立;张玉妥;贾晓辉;韩小艳

    目的 观察IL-2联合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重组P6蛋白免疫小鼠的免疫效果,探讨IL-2的佐剂效应.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P6重组蛋白组、P6重组蛋白+IL-2组、IL-2组、P6重组蛋白+弗氏佐剂组及PBS对照组,分别于第0、14、28天经腹腔进行3次免疫,末次免疫后14d,取小鼠血、脾标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体IgG水平,并分析其脾淋巴细胞IL-4、IL-10、IL-2和IFN-γ的产生水平.CCK-8法检测各组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结果 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通过腹腔免疫刺激小鼠产生的血清IgG水平,高于PBS对照组、P6重组蛋白组及IL-2组(P<0.05).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小鼠特异性脾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及其所产生的IFN-γ、IL-2水平均高于PBS对照组、P6重组蛋白组及IL-2组(P<0.05),而IL-4、IL-10水平各组无差异.各项检测中P6重组蛋白联合IL-2组与P6重组蛋白联合弗氏佐剂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2联合P6重组蛋白诱导小鼠的免疫应答优于P6重组蛋白单独免疫,IL-2可以作为不可分型流感嗜血杆菌P6重组蛋白的佐剂.

  •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体与抗肿瘤相关性的研究

    作者:陈娟娟;张卫恒;张丽洁;樊有龙;李华;蔡利励;谭立明;尹艳慧

    目的 检测HCA587蛋白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的抗体水平,并分析抗体效价与抗肿瘤作用的相关性.方法 按照不同的免疫方案以液体形式尾根部皮下注射给小鼠,将肿瘤细胞在小鼠左侧胁腹部皮下接种以建立肿瘤模型.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方法检测抗体总IgG或IgG各亚型的水平,并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大小.结果 H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抗HCA587抗体总IgG效价高于1∶1 024×104,其水平与肿瘤大小呈显著负相关.γ-干扰素(IFN-γ)敲除后,该疫苗的抗肿瘤效果完全消失,同时抗HCA587的IgG2a亚型效价显著下降.结论 CA587蛋白疫苗诱导的IgG抗体效价很高,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其中IgG2a可能与抗肿瘤关系密切.

  • Pam3CSK4诱导肥大细胞产生IL-6的效应研究

    作者:宋传旺;黄俊松;汪忆梦;陶象男

    目的 探讨Pam3CSK4对肥大细胞产生IL-6的影响及其涉及的机制.方法 体外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肥大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ast cells,BMMCs),通过RT-PCR、Western blot检测BMMCs 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 2,TLR2)基因和蛋白的表达;在有或无SB203580预处理的情况下,Pam3CSK4刺激BMMCs 24 h后,ELISA检测上清中IL-6的含量;同时应用Western blot对Pam3CSK4作用后BMMCs p38MAPK磷酸化的情况进行检测.结果 BMMCs存在TLR2的表达;BMMCs受Pam3CSK4(10~100 ng/ml)刺激后,IL-6的分泌明显增加(P<0.01),并且出现了明显的p38MAPK磷酸化;与Pam3CSK4单刺激组相比,SB203580与Pam3CSK4联合刺激组IL-6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 Pam3CSK4诱导肥大细胞产生IL-6,这一效应涉及p38MAPK信号途径.

  • 人外周血中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分析

    作者:林静霞;余思菲;张燕楠;杨滨燕;吴长有

    目的 研究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细胞因子的产生和表型特征.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和Vδ2 T细胞,用不同剂量的HMBPP和抗人CD28联合刺激培养不同的时间.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和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IFN-γ、TNF-α和IL-2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δ2T细胞中IFN-γ、TNF-α和IL-2的百分比及表型特征.结果 HMBPP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刺激PBMCs产生IFN-γ.流式细胞术从单个细胞水平证实PBMCs中有(2.27±0.50)%CD3+T细胞表达Vδ2,HMBPP特异性刺激Vδ2T细胞表达IFN-γ[(38.84±2.62)%]和TNF-α[(26.65±2.05)%],其中(1943±2.10)%Vδ2T细胞共表达IFN-γ和TNF-α.表型分析显示,HMBPP特异性Vδ2 T细胞主要为效应型和中央型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即CD45RO+CCR7+/-CD62L-.HMBPP刺激纯化的γδ T细胞获得相同的结果.结论 HMBPP特异性诱导人PBMCs中Vδ2 T细胞产生细胞因子IFN-γ和TNF-α,表现为记忆细胞的表型特征,本研究为探究感染和炎症性疾病中Vδ2 T细胞的功能和免疫学特征提供了依据.

  • 哮喘患儿外周血CD3+TCRvα24+NKT细胞亚群分析

    作者:庞迪舟;檀卫平;蓝丹;麦贤弟;吴保菁;黄花荣

    目的 比较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正常小儿外周血CD3+TCRvα24+ NKT细胞频率;CD4+、CD8+、CD4-CD8-(DN)3个亚群比例;各亚群细胞胞内IL-4、IFN-γ水平及其表面活化分子CD69的表达情况.探讨NKT细胞在哮喘发作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收集12例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和10例健康小儿外周血,分离其中单个核细胞(PBMCs),对其表面分子CD3、TCRvα24、CD4、CD8、CD69及胞内分子IL-4、IFN-γ进行染色,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结果 哮喘患儿和健康小儿外周血CD3+TCRvα24+ NKT细胞频率分别为0.42%、0.32%.哮喘组CD4+、CD8+、DN 3个亚群比例分别为:71.60%、14.90%、12.55%,正常对照组为:63.00%、13.12%、22.78%.哮喘患儿较正常小儿外周血CD4+ NKT细胞比例上升,而DN NKT比例下降.3个亚群的NKT细胞均检测到了CD69、IL-4和IFN-γ的表达.总体而言,CD4+亚群和DN亚群胞内IL-4、IFN-γ水平较CD8+亚群高,DN NKT表面CD69表达高于其它2个亚群.但各亚群CD3+TCRvα24+ NKT细胞CD69、IL-4和IFN-γ水平在哮喘组及正常对照组中未检测出明显差异.结论 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外周血CD3+TCRvα24+ NKT细胞CD4+亚群频率上升,DN亚群频率下降.NKT细胞亚群比例的改变可能参与或介导了哮喘患儿急性期气道炎症反应.

  • 类风湿关节炎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IL-1、IL-6、TNF-α的表达研究

    作者:刘德芳;郭明阳;呼永河;晏姣;王超;贠明东;罗勇;杨敏;张俊

    目的 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湿热痹阻型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TNF-α的表达水平,分析IL-1、IL-6、TNF-α与炎性活动指标ESR、CRP、DAS28之间的关系,探索细胞因子与RA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90例、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28例、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液30例及健康对照组血清30例IL-1、IL-6、TNF-α的表达,并常规方法检测ESR、CRP.利用SPSS 11.5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组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10.56,8.758;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5,3.09,2.496;P< 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骨性关节炎关节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7,2.46,2.51;P<0.05).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血清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表达与ESR、CRP、DAS28无相关性(P>0.05).结论 RA湿热痹阻型患者外周血和关节液中IL-1、IL-6及TNF-α的异常升高可能参与了RA的发生发展.

  • 正五聚素蛋白-3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患者中的意义

    作者:谢京;唐莎;张莹;尹仕伟;高雪静;施维维;王莉;邹丽云;倪兵

    目的 探讨人血清正五聚素蛋白-3 (PTX3)在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小血管炎(AAV)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收集AAV患者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PTX3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对PTX3水平与血清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评估PTX3与CRP、ESR水平及AAV活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①活动期患者血清PTX3水平显著高于缓解期,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组;②患者PTX3水平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正相关(r=0.432 9,P<0.05);而CRP,ESR均与24 h尿蛋白定量无相关性(r=-0.099 3,0.126 2,均P>0.05);与中性粒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绝对值、补体C3、血肌酐及eGFR(r=-0.148 6,0.247 4,0.069 1,-0.149 5,0.179 0,均P>0.05)均不相关.PTX3与CRP水平均与伯明翰血管炎活动性评分(BVAS)呈正相关(r=0.380 7,0.371 2,均P<0.05);③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or chari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血清PTX3区分活动期与缓解期AAV的准确度高于CRP及ESR.结论 PTX3在活动期AAV患者血清中显著地升高,可能成为新的AAV活动性的急性反应蛋白.

  • 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蛋白的表达、复性和纯化

    作者:彭羽瑜;陈鉴华;严思;李晓波;金小宝;朱家勇;潘德顺

    目的 表达、复性和纯化重组人白细胞介素7 (recombinant human interleukin-7,rhIL-7)蛋白,为其功能研究打下基础.方法 在已经对IL-7基因TA克隆的基础上进行亚克隆,插入pET-21b载体中,构建rhIL-7的原核表达载体,阳性克隆经测序成功后转化入大肠杆菌BL21 (DE3)中,优化rhIL-7蛋白表达条件,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复性及纯化,利用免疫印迹鉴定重组蛋白.结果 表达的蛋白与预期相对分子质量17 400相符,经优化后确定蛋白表达条件为:诱导温度为37℃、IPTG诱导浓度为1.0 mmol/L、诱导时间为2h,且rhIL-7的复性效率较好(约50%),纯化后蛋白纯度高达95%以上,并经Western blot证实表达的蛋白为rhIL-7.结论 成功获得高纯度的rhIL-7复性蛋白.

  • 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中IL-2及IL-4 mRNA的表达水平

    作者:陈雍慧;姜孝芳;杨清;穆尼热·穆合塔尔;高丽

    目的 检测新疆维、汉人群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中IL-2及IL-4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2种基因在该疾病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8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80例正常对照者IL-2及IL-4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鼻炎患者和对照者中维族、汉族各40例.结果 选择管家基因GAPDH进行校正,IL-2 mRNA表达水平在AR组为(8.66±1.92) coples/μl,维族和汉族分别为(8.52±2.15)和(8.81±1.79) coples/μl,AR对照组为(11.28±1.78) coples/μl,其中维族和汉族分别为(10.31±1.92)和(12.27±0.93) coples/μl.IL-4 mRNA的表达水平经管家基因GAPDH校正后在AR组为(10.90±2.54) coples/μl,其中维族和汉族分别为(10.42±2.95)和(11.41±2.13) coples/μl,AR对照组为(3.07±1.18) coples/μl,维族和汉族分别为(2.81±1.46)和(3.46±0.61) coples/μl.AR组IL-2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者之间有差异(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AR组IL-4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P<0.05),在维族汉族之间差异不大(P>0.05).结论 IL-2 mRNA基因表达水平在AR组和健康对照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IL-4 mRNA的基因表达水平高于健康对照者.IL-2和IL-4基因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作用显著,IL-2和IL-4基因在维吾尔族和汉族AR患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 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NETs)的研究进展

    作者:关云艳;徐小东

    通常认为早期的感染是致病菌繁殖、传播的能力与宿主对致病菌隔离和杀灭的能力之间的较量.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中性粒细胞在感染初期的防御中起着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杀灭病原体的方式主要为吞噬及脱颗粒作用,而近又发现了另一种新的机制——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络(neutrophil extracellular traps,NETs)的形成.但研究证实NETs对我们的机体来说也是把双刃剑.本文就NETs的组成、影响其生成的因素及其对机体的利与弊做一概述.

  • P38MAPK在脂多糖引起的腹膜间皮细胞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任晓旭;吕智美;王荣;王群

    目的 探讨脂多糖(LPS)引起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损伤中分泌MCP-1以及LPS、P38MAPK、MCP-1 三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永生化人腹膜间皮细胞(HPMC),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作用24 h组、LPS作用48 h组、特异性P38MAPK阻断剂SB203580+LPS作用24 h组、SB203580+LPS作用48 h组;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MCP-1和磷酸化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MCP-1 mRNA表达水平.结果 1.10 mg/LLPS刺激使HPMC的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加(P<0.05).10 mg/L LPS作用48 h后MCP-1 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高于24 h组(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正常组对比,10 mg/L LPS作用使磷酸化P38MAPK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10 mg/L LPS作用48 h与作用24 h对比升高不明显(P>0.05);经5μmol/L SB203580预处理30 min后再予以LPS刺激与单纯LPS刺激相比较,MCP-1蛋白质和mRNA均明显降低(P< 0.05);SB203580预处理后再予以LPS分别刺激24 h和48 h2组相比较,MCP-1蛋白及mRNA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 LPS通过磷酸化P38MAPK,导致MCP-1表达水平升高,诱发腹膜间皮细胞的损伤.

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5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Z1
1999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