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中国健康心理学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China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중국건강심리학잡지

  • 主管单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影响因子: 1.26
  • 审稿时间:
  • 国际刊号: 11-5257/R
  • 国内刊号: 段建勋
  • 发行周期:
  • 邮发: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幸福花园 505-9-201 信箱
  • 曾用名: 健康心理学杂志;健康心理学
  • 创刊时间: 199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 出版地区:
  • 主编: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编委会
  • 类 别: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 衡水市城乡居民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现状及行为趋向分析

    作者:张士巧;乔云栓;乔翠;崔卫东;李丽;方建华;田梅

    目的:了解衡水市各类人群精神卫生知识认知现状,以及对精神问题的行为趋向现状,以利于相关部门对精神卫生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评估,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教育,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衡水市8个城区居委会、8个行政村、12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12个乡镇卫生院共计3890人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居委会(村委会)干部、乡镇(社区)医生、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及普通人群4个群体进行比较.结果:3890人完成调查,精神卫生与心理保健知识的总体知晓率为59.53%,城市与农村知晓率比较(63.14%vs56.39%,P<0.01)有统计学意义;各群体之间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知晓率与职业、文化程度相关;网络咨询已对人们的行为产生影响.结论:衡水市普通人群精神卫生科普知识知晓率偏低,对精神问题的症状及精神卫生专业机构认识不足.

  • 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调查

    作者:邓利章;农慧娟;覃志松;李冠男;刘峥荣

    目的:调查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Oral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OHRQOL)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和中文版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ral health impact profile,OHIP-14)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OHIP-14表总分为(9.84±11.22)分,4个维度(功能受限;疼痛与不适;心理社会影响;独立能力减弱)得分分别为:(2.01±2.69)、(2.52±2.58)、(2.33±2.86)和(2.98±4.19)分.不同性别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功能限制和独立能力减弱领域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F=4.421,4.223;P<0.05);总病程1~5年组和5年以上组在功能限制领域得分具有统计学差异(F=8.164,P<0.05);牙结石发生率、牙龈自发性出血(或压着出血)和牙齿松动发生率分别为94.5%、55.7%和32.3%;患者有无牙齿松动在功能限制,疼痛与不适和心理社会影响领域得分均具有统计学差异(F=3.738,4.150,3.983;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差,而且病程越长,OHRQOL得分越低,口腔问题越严重.

  • 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对照研究

    作者:黄慧兰;刘新民;王瑞权;吴义高;江芹;金明琦

    目的:探讨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0例广泛性焦虑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人际心理治疗组(IPT)和认知行为治疗组(CBT)各45例,疗程为12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AMA、HAMD评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如HAMAt=9.97,11.41;P均<0.01);治疗后CBT组的睡眠障碍因子分差值低于IPT组(t=2.34,P<0.05),两组间其余因子分差值无显著性差异(如HAMAt=-0.51,P>0.05).结论:人际心理治疗与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障碍均有疗效,认知行为治疗在改善睡眠障碍方面要优于人际心理治疗.

  • 不同剂量阿立哌唑对氨磺必利致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催乳素升高的影响

    作者:李猛;张淑芳;邵玉单;付慧鹏;邱松伟;贾娟;朱俊敬;赵中健;徐东

    目的:探讨小剂量阿立哌唑对氨磺必利所致血清催乳素升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门诊和住院的148例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以氨磺必利治疗8周,随机分为氨磺必利组(对照组)、氨磺必利+ 5 mg阿立哌唑组(研究组1)和氨磺必利+10mg阿立哌唑组(研究组2),每组61例,继续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16周末行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测定血清催乳素(Prod水平,于治疗8周末、16周末行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比较治疗前后各测量值的变化.结果:治疗8周末、16周末3组PAN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01),16周末两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39、P=0.029);3组TESS评分在治疗8周末、16周末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催乳素治疗后均大幅上升,组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1);治疗16周末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其中研究组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结论:10mg阿立哌唑可能会提高氨磺必利治疗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降低催乳素水平,但不会减少副作用.

  • 强迫症大五人格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作者:张宗凤;李小平;范青;高睿;肖泽萍;张海音

    目的:探讨强迫症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人格特质的表现,并分析其与焦虑、抑郁症状的关系.方法:分别运用大五人格量表和耶鲁-布朗强迫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量表测量和评估47例强迫症患者及47例健康对照的人格特质及临床症状状况,并进行大五人格量表与临床症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在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上具有显著差异;强迫症组在神经质上得分更高;在外向性、宜人性与健康对照组比得分更低(t=7.349,-4.716,3.676;P<0.001);另外强迫症患者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方面与临床症状得分显著相关,且神经质与临床症状得分存在正相关;外向性、宜人性与强迫症的临床症状呈现负相关.开放性及尽责性方面没有发现显著的相关性.结论:强迫症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具有异常的神经质、外向性及宜人性的人格特质,且与临床症状具有相关性,对于强迫症的心理治疗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作者:孙志刚;王斌;薛曼;宋丽华;李素水;王学义

    目的:探讨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眼动功能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79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齐拉西酮组(n=42)和利培酮组(n=37),在基线、治疗4周和8周时进行探究性眼球运动测试和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结果:①眼动功能显示,治疗8周时两组的凝视点数显著提高(P<0.01);反应性探索评分(RSS分),两组在治疗4周、8周时均显著升高(P<0.01),而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分值两组治疗4周时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时平均降为负分;②WCST测验治疗前两组均存在执行功能障碍,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与基线时相比,齐拉西酮组治疗4周、8周时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正确反应数和分类完成数均明显提高(P均<0.01);利培酮组治疗4周、8周时总测验次数、持续错误数、随机错误数均明显降低(P均<0.01),正确反应数和分类完成数均明显提高(P均<0.01).齐拉西酮组与利培酮组对比,治疗4周时随机错误数齐拉西酮组(29.70±10.66)较利培酮组(35.07±12.36)显著降低(t=2.06,P<0.05),治疗8周后齐拉西酮组(20.13±7.08)较利培酮组(23.26±6.28)显著降低(t=2.07,P<0.05);其余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齐拉西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眼球轨迹运动有显著影响,改善眼动功能,与对照组利培酮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执行功能受损,齐拉西酮对执行功能具有显著的改善,较利培酮效果显著;齐拉西酮是一种对认知功能有效的抗精神病药物,值得临床广泛应用与推广.

  • 128名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问题的探讨

    作者:李钦云;王凤红;张颗颗;秦苗;陈峥

    目的:探讨北京高校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运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一高校某专业128名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及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受试大学生PSQI总分为(4.52±1.44),有15.6%的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男、女学生之间存在差异(P<0.05).SCL-90各因子与PSQI总分及大多数成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存在睡眠质量问题,且和心理健康状况之间存在重要的联系.在大学生中开展健康睡眠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特质与社会支持的影响

    作者:杨通华;魏杰;刘平;张胜洪;郑勤妮;何飞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互相作用.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西部某省区多民族交界杂居的两所小学和两所中学4~8年级共210名留守儿童和110名非留守儿童和15位班主任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与非留守儿童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差异主要表现在身体症状方面(F(6.313)=2.26,P<0.05),且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女孩比男孩严重(t =-3.10,P<0.05),初中生比小学生严重(t=-2.56,P<0.05);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即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的神经质和精神质(r=0.67,0.29;P<0.01)的影响,社会支持帮助对心理健康(r=-0.12,P<0.05)有影响,留守儿童的人格特质存在监护类型和学段差异;③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向回归预测效应(B=-0.02,P<0.05),并且社会支持可以完善人格特质从而对心理健康发生作用.结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心理健康受到人格特质和社会支持的双重影响,增加社会支持可以改善人格特质增进心理健康.

  •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关系

    作者:李红果;米战;李生民;徐志文

    目的: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相关关系.方法:整群随机抽取1100名本科生,对其进行体质健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测试数据由SPSS 18.0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大学生800/1000米成绩与焦虑因子呈显著相关(r=-0.070,P<0.05),男生的体质总评与人际关系敏感显著相关(r=-0.081,P<0.05),女生的身高标准体重与躯体化、强迫显著相关(r=-0.125,P<0.05);大学生体质健康及格与不及格群体的SCL-90总分有显著性差异(t =2.495,P<0.05);心理健康与不健康群体体质健康状况的差异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之间具有一定相关性;大学生体质健康与心理健康各因子关系具有性别特征;大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好于不及格群体;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

  • 阅读疗法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探究

    作者:王璐

    目的:考察阅读疗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方法:以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为工具筛选出60名有一定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了为期8周的阅读疗法集体干预治疗,同时采用定量和定性的方法收集数据.结果:大学生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等诸多心理问题得到了明显改善(t=2.44,2.96,3.88;P<0.05).结论:阅读治疗是一种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简单易操作的疗法.

  • 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关系: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

    作者:张迅;赵璐;原献学

    目的:探究父母教养方式与自我妨碍的关系,及人格特质的中介作用.方法:以180名大学生为被试,施测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埃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自我妨碍量表(SHS).结果:①父母干涉惩罚拒绝与自我妨碍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7,P<0.01);②在父母干涉惩罚拒绝与自我妨碍之间,存在神经质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0.2%;③在父母干涉惩罚拒绝与自我妨碍之间,存在着精神质的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9%.结论:父母干涉惩罚拒绝可以预测自我妨碍,其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

  • 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现状调查

    作者:孙云瑞;韩映虹;曹凤

    目的:调查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状况.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142名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父母情绪弹性的总体现状,及其情绪弹性在父母年龄阶段、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夫妻感情状况和受教育程度的分布差异.结果:①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且其积极情绪能力对情绪弹性影响更大;②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在夫妻感情状况(F=5.827,P<0.05)、父母文化程度(F=4.857,P<0.05)和自闭症儿童家庭成员工作状况(F=3.65,P<0.05)3个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水平总体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夫妻情感状况和父母文化程度会影响自闭症儿童父母的情绪弹性.

  • 中医院校学生人格特质与抑郁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吴应萍;徐莹;朱泓颖

    目的:研究中医院校大学生人格特质各因子对抑郁的影响程度.方法:采用BECK抑郁自评问卷和艾森克人格问卷对某中医院校不同专业年级的46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并使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①被调查对象的人格特质分9种,其中抑郁质人格类型的大学生抑郁水平处于中度水平,占总人数的15.7%;②被调查对象的抑郁平均分为(5.05±4,119),抑郁筛出率为47%,医学类大学生和非医学类大学生抑郁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2.035,P<0.05);③精神质(r=0.172,P<0.001)、神经质(r=0.509,P<0.001)得分与抑郁程度呈显著的正相关;内外向得分(r=-0.254,P<0.001)与抑郁程度呈显著的负相关;④神经质N、说谎性L、精神质P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内外向E对抑郁程度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能解释大学生抑郁程度31.2%的变异.结论:个体人格特质中精神质、神经质和内外向因子均对大学生抑郁程度有影响,其中神经质因子影响程度大.

  • 中老年女性身体自尊与运动行为关系

    作者:王毅;杨清轩;姚正宁

    目的:了解中老年女性身体自尊与运动行为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利用身体自尊量表及运动行为调查问卷,对中老年女性身体自尊水平及以广场舞运动为代表的体育运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除相貌吸引力(t=-0.506,P<0.001)外,身体吸引力(t=5.464,P<0.001)、身体状况(t=7.019,P<0.001)、身体重量(t=4.048,P<0.001)、身体素质(t=9.879,P<0.001)、性吸引力(t=6.723,P<0.001)得分显著高于不参加运动的女性;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身体吸引力、身体状况、身体重量、身体素质和性吸引力与周运动天数、单次运动时间、周累计运动时间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559,P<0.001).结论:经常参加广场舞运动的中老年女性较不常参加的具有较高的身体自尊,广场舞运动的参与度与身体自尊存在正相关性.身体自尊水平可以预测中老年女性体育运动的参与意愿,体育运动会影响身体自尊.

  • 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性

    作者:徐妙哲;张丹丹;张红坡

    目的:研究大学生的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匹兹堡睡眠障碍量表(PSQI)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295名河南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63人(21.4%)存在睡眠质量问题,睡眠质量不佳主要表现在日间功能障碍(44.4%)、入睡时间(28.1%)和睡眠质量(23.7%);有23人(17.8%)存在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抑郁和焦虑.医学专业与非医学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P<0.05)和心理健康状况(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QI总分与SCL-90总分呈正相关(r=0.256,P<0.01).回归分析显示,心理健康状况中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焦虑以及其他4个维度可以预测睡眠质量.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 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作者:常向东;马丹英;薛玲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287名大学生使用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问卷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进行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女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一(性认知)、因子三(性观念)分数均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7,-3.160;P<0.01);男大学生性心理健康因子二(性控制力)分数高于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42,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均高于城市成长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471,-3.468;P<0.05).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总分及因子一(性认知)分数高于是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766,-3.982;P<0.01);②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高性心理健康水平,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呈现低性心理健康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504,P<0.05);③大学生高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高,中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居中,低性心理健康水平组积极应对分数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108,P<0.001);④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与积极应对间呈负相关(r=-0.249,P<0.01),与消极应对间呈正相关(r=0.192,P<0.01).结论: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其越易采用积极应对.

  • 军队医院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影响因素

    作者:史瑞洁;王雅仙;李亚娟;尼春萍

    目的:探讨军队医院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的影响因素,为实施有效心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选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焦虑自评量表对357名军队医院接受择期手术患者的家属进行调查.结果:①357名家属中,有194人(54.3%)处于焦虑状态(54.3%).SAS得分(52.07±10.23),高于中国常模(29.78±0.46),P<0.01;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所在病区、患者是否有医保、家庭住址3个因素进入焦虑的回归方程,并能预测SAS总变异的48.1%.结论:军队医院择期手术患者家属焦虑程度较高,影响其焦虑的因素依次为患者所在病区、患者是否有医保、家庭住址.

  • 妊娠女性成人依恋和焦虑、抑郁情绪

    作者:祝亚丽;王文娟;沐林林

    目的:探讨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水平的影响以及妊娠女性成人依恋和抑郁焦虑的关系.方法:采用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中文版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40名妊娠女性和236名未孕女性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妊娠与未孕女性依恋类型分布存在差异(i2 =13.379,P<0.01),未孕组安全性依恋的比例高于妊娠组;妊娠组在依恋焦虑、抑郁和焦虑得分上高于未孕组,差异非常显著(t =2.606,3.628,3.788;P<0.01);②焦虑、抑郁与依恋焦虑和依恋回避呈显著正相关(r=0.306,0.337,0.245,0.287;P<0.01),抑郁、焦虑水平在依恋类型上有显著差异(F=25.312,17.693;P<0.01).结论:妊娠对女性成人依恋、抑郁、焦虑均有影响;妊娠女性的依恋和抑郁、焦虑水平有关.

  • 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及相关因素

    作者:李璐;孙菲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Coraho's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和自行编制的问卷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58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MDAS分值4~20分,平均(9.28±3.34)分,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患病率为41.86%.既往无牙科治疗史者的牙科焦虑症患病率高于有良好治疗史者(x 2=0.22,P<0.01),女性老年人高于男性老年人(x 2 =6.51,P=0.01),无配偶老年人高于有配偶者(x2=11.65,P<0.01),文盲者高于非文盲者(x2=9.52,P<0.01),口腔健康自评为差者高于健康自评良好者(x 2=3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史、性别、文化水平、口腔健康自评是口腔门诊老年患者产生牙科焦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加强医患交流,提高诊疗技术是消除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有效措施.

  • 女性人格特征、情绪控制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相关分析

    作者:杨磊;鱼星锋;李妍;李小妹

    目的:探讨女性人格特征、情绪控制与乳腺癌发生危险的关系.方法: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考陶尔德情绪控制量表中国版(CECS)对诊断为乳腺肿块、拟行手术治疗的106例病人进行调查,手术后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病人分为乳腺癌组(BC)49例、乳腺良性疾病组(BBD)57例,并选择同期住院非癌症病人,按照年龄±5岁与BC组进行1:1匹配,得到非癌症对照组(NC) 49例进行问卷调查和病例对照分析.结果:BC、BBD和NC 3组间人格特征得分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和掩饰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BC、BBD和NC组在情绪控制得分中愤怒抑制、焦虑抑制、抑郁抑制及总分有统计学差异(F=4.053,3.915,3.769,5.383;P<0.05),BC组明显高于BBD和NC组,而BBD与NC组无统计学差异;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愤怒、焦虑、抑郁抑制及CECS总分与乳腺癌发生的OR值分别为1.109、1.098、1.111、1.050(P<0.05).结论:内外向等人格特征与乳腺癌的发病不存在相关性,但负性情绪控制可能是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 护士压力、社会支持、心理健康的调查报告

    作者:蔡洁;秦浩;孙宏伟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临床护士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及三者关系.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对415名临床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基本人口学特征间心理压力、社会支持和心理健康水平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上述三者关系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社会支持的中介效应采用分层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知觉压力量表平均得分(39.67±6.925)分;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平均得分(35.27±7.910)分;一般健康问卷平均得分(10.99±4.859)分;知觉压力得分在夜班/非夜班(t=-2.20,P<0.05)、职称(x2 =4.56,P<0.05)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得分在婚姻状况(t=-8.39,P<0.01)、年龄(x 2=7.13,P<0.01)、工龄(x2=12.43,P<0.01)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心理健康得分在夜班/非夜班(t=4.08,P<0.01)、学历(x 2=6.26,P<0.01)、医院级别(x2=14.75,P<0.01)的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社会支持、心理压力、心理健康间存在两两相关关系(r12=0.145,r23=0.129,r13=-0.137;P<0.01);社会支持在后两者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百分比为17.77%.结论:社会支持是心理压力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 高原涉核官兵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调查

    作者:朱立红;汪涛;单守勤;韩文章;朱承超;刘晓洁

    目的:了解高原涉核官兵健康素养及影响因素,旨在为加强涉核官兵自我健康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方便抽样选取来疗养的165名高原涉核官兵为研究对象,以孙琦研制的《军队基层官兵健康素养状况调查问卷》为基础,根据涉核官兵的工作性质增加了核辐射防护技能等相关内容,组成高原涉核官兵健康素养调查问卷,以该问卷为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健康素养调查.结果:①1 65名高原涉核官兵中,有50人(30.3%)具备健康素养;②高原涉核官兵健康信念树立及健康行为养成较好,健康技能及健康知识掌握欠缺,官兵健康素养各维度均分由高到低依次是健康信念、健康行为、健康技能、健康知识;③不同年龄、涉核时间、学历、职别、生源地和婚姻状况的高原涉核官兵所具有的健康素养不同,年龄大、涉核时间长的官兵健康素养好于年龄轻、涉核时间短的官兵(x 2=6.9275,8.3593;P<0.05);军官好于士官(x 2=4.1978,P<0.05);已婚好于未婚(x 2=4.5408,P<0.05);生源地为城镇的好于农村的(x2=5.2272,P<0.05);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好于大专及中学学历官兵(x 2=7.1058,P<0.05).结论:多数高原涉核官兵不具备健康素养,其健康素养受多种因素影响,相关部门应加大对高原涉核官兵的健康教育及指导力度.

  • 福建省部分县区级医院护士疲劳和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连雪冰;杨丽全

    目的:了解福建部分县区级医院护士的疲劳状况及其采取的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疲劳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自制量表对437名福建省部分县区级医院护士进行调查.结果:①437例县区级医院护士测量的疲劳因子总分为(7.41±1.46)分.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导致疲劳的因素有工作强度大(OR=2.278)、工作紧张心理压抑(OR=11.558)、人际交往较差(OR=2.631)、工作家庭矛盾(OR=2.432)、工作环境压抑(OR=2.123)等;②无疲劳组的县区级医院护士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因子得分高于疲劳组的县区级医院护士(t=19.268,3.277;P=0.0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疲劳组的县区级医院护士的自责、幻想因子、合理化得分高于无疲劳组(t=5.350,9.812,6.883;P=0.000,0.000,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县区级医院护士易出现疲劳,疲劳者的应对方式较为消极,管理者应注重她们的行为心理管理.

  • 广西高校学生情商和主观幸福感、自尊的相关分析

    作者:伍业光;韦晓楠;李桂梅;张超;郑岚

    目的:探讨广西高校学生情商与主观幸福感、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查广西两所大学大一至研究生共7个年级的364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情商量表(EQ)、自尊量表(SES)进行测试,探析学生的情商表达,并对影响情商的相关指标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学生情商和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r=0.114,P<0.001),与自尊水平之间存在着负相关(r=-0.130,P<0.001),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存在明显的正相关(r=0.119,P<0.001).结论:情商是变动因子,主观幸福感和自尊对其有显著影响.

  •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

    作者:袁宋云;陈锋菊;谢礼;彭媛媛;吴宇航;侯倩文

    目的:探讨留守儿童家庭功能与心理适应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亲密度/适应性量表、抑郁量表、积极/消极情感量表、社交焦虑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492名农村儿童进行测查.结果:单、双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F=3.05,P<0.05)、家庭适应性(F=2.88,P<0.05)、积极情感(F=12.19,P<0.01)和生活满意度(F=4.66,P<0.01)的得分均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抑郁(F=8.42,P<0.01)、社交焦虑(F=11.48,P<0.01)的得分则显著高于一般儿童;留守儿童的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与其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均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家庭亲密度对生活满意度(β=2.78,P<0.01)、家庭适应性对积极情感(β=2.59,P<0.01)有正向预测效应.结论:留守儿童家庭适应性和亲密度可能是影响其积极情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 大学生学业嫉妒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

    作者:韩丽芬;陈朝阳;谭雪晴

    目的:探讨大学生学业嫉妒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以及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嫉妒问卷、Ryff心理幸福感量表(修订版)和情绪智力量表(EIS)对320名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①整体上,大学生学业嫉妒在中等偏下水平(x=2.40),情绪智力在中等偏上水平(x=3.47);②大学生学业嫉妒与情绪智力、心理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r=-0.15,P<0.01;r =-0.41,P<0.001);情绪智力与心理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r=0.45,P<0.001);③情绪智力在学业嫉妒和心理幸福感之间的调节作用不显著(ΔR2 =0.01,P>0.05),情绪智力在学业嫉妒和生活目标感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ΔR2 =0.03,P<0.001).结论:大学生学业嫉妒对心理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情绪智力的调节作用不显著.

  • 大学生成就动机、焦虑感与拖延行为的关系

    作者:李尚儒;李洁;刘晓芹

    目的:探讨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焦虑感的关系.方法:采用一般拖延量表、成就动机量表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对山东省某高校随机抽取的200名大学生进行个别调查,回收有效问卷190份,其中男100名,女90名.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大学生的拖延行为总分是(56.021±4.717),低于中间值60;并且在性别、城乡、是否独生以及年级变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专业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188,P<0.05);②大学生拖延行为与成就动机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而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r=0.445,0.353,P<0.01);③状态焦虑进入了回归方程,其对拖延行为的预测率达到了19.8%.结论:大学生拖延行为与焦虑感密切相关,减轻焦虑可减少或者避免拖延行为的发生.

  • 不道德行为产生后的道德自我评价

    作者:杨小君;张羽璇;雷霞

    目的:探究人们在产生不道德行为后的道德自我评价特点.方法:通过操控想像启动范式,采用内隐联想测验和诚实-谦逊量表测量被试的道德自我评价.结果:两种实验条件中的相容任务反应时都要显著短于不相容任务反应时(实验组:t=-13.42,P<0.01;控制组:t=-12.85,P<0.01);相较于常规行为组被试,不道德行为组被试表现出更消极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t=-2.05,P<0.05,d=-0.55),而两组在外显测量上的道德自我评价不存在显著差异(t=-1.03,P=0.31,d=-0.28);两种实验条件中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都不存在显著相关(实验组:r=-0.308,P>0.05;控制组:r=-0.003,P>0.05).结论:人们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积极倾向,即人们总是积极看待自我与道德相关的品质;不道德行为产生后的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内隐倾向;人们的内隐道德自我评价和外显道德自我评价存在分离现象.

  •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倦怠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

    作者:杨丹;梁三才;吴海梅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希望水平在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量表(AMS)、心理资本量表和大学生学习倦怠调查量表对318名在校大学生进行测量,收集相关数据.结果:①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②学习倦怠与希望显著负相关(r =-0.372,P<0.01),学习倦怠与成就动机显著负相关(r =-0.450,P<0.01),成就动机和希望显著正相关(r=0.304,P<0.01);③中介效应检验表明,希望在追求成功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1.850,RMSEA=0.076,GFI、CFI、NFI、IFI>0.9),希望在避免失败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x2/df=1.385,RMSEA=0.075,GFI、CFI、NFI、IFI>0.9).结论:大学生学习倦怠现象普遍存在,成就动机、学习倦怠、希望三者关系密切且希望在成就动机和学习倦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大学生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的关系: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

    作者:桑利杰;陈光旭;朱建军

    目的:探讨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与学习适应之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习适应量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17名大学生进行测量.结果:①学习适应在各学习成绩分组上存在显著差异(F=19.765,P<0.001),学习成绩低分组学习适应得分显著低于高分组(F=19.765,P<0.001);②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呈显著正相关(r=0.251,P<0.001),心理韧性和学习适应也呈显著正相关(r=0.469,P<0.001);③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a* b/c=56.89%.结论:学习适应是学习成绩的重要影响因素;社会支持可以有效预测学习适应,心理韧性在社会支持和学习适应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 师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作者:陈小普;白宁宁

    目的:探讨师范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信、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青年学生自信量表和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21名师范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①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t=2.482,P<0.05),女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明显高于男生;②艺术类师范生的生活满意度显著高于理科师范生(t=2.482,P<0.05);③不同年级师范生在生活满意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大四高,大三低(F=3.985,P<0.05);④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对其生活满意度(r=0.310,P<0.01)和自信(r=0.568,P<0.01)具有一定的影响.结论:师范生的时间管理倾向自信和生活满意度.

  • 军校学员Kolb学习风格类型与VARK学习风格类型之间的关系

    作者:鲁娟;许劲松;程传苗

    目的:分析Kolb学习风格量表与VARK学习风格量表测试结果之间的关系,以期为探究学习风格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Kolb3.1版本和VARK7.0版本,调查某军医大学所有在校学员的学习风格.结果:Kolb学习风格类型与VARK学习风格分布情况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 2=41.782,P=0.000);与VARK学习风格倾向重数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26.525,P=0.002);而与VARK学习风格强度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x2=12.517,P=0.186).结论:Kolb学习风格与VARK学习风格测量结果有一定相关性;由此推断学习风格的生理要素和心理要素可能也有一定的相关性.

  • 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关系

    作者:任敏;顾秋瑀;潘运;张禹;罗禹

    目的:探究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对贵州省3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采用相关和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二者的关系.结果:总体上,贵州省大学生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的分数均高于大学生常模.在性别上,男生自我和谐得分高于女生(F=4.743,P<0.05),而社会回避及苦恼差异不显著;在年级上,大二学生自我和谐得分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F=3.845,P<0.05),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也高于其他3个年级得分的趋势.自我和谐总分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435,P<0.01);逐步回归分析中,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进入回归方程(t=7.739,-6.387;P<0.001),对社会回避及苦恼状况具有较好的预测作用.结论:自我和谐与社会回避及苦恼有密切关系,提高自我和谐可显著改善个体的社会回避及苦恼状态.

  • 成都医学院贫困生压力源分析

    作者:程兰;龚德英;祁红

    目的:探讨医学院贫困生的心理压力状况及压力来源.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压力感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成都医学院238名贫困生进行调查.结果:①医学院贫困生心理压力总体偏高;②男贫困生和女贫困生在心理压力水平上(t=2.289,P<0.05)有显著性差异,尤其是在人际交往、学习、就业方面(t =2.513,3.131,2.221;P<0.05);③社会支持与人际交往压力呈显著负相关(r=-0.198,P<0.01);④采用消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显著高于采用积极应对方式的被试压力得分(t =4.744,P<0.001);⑤高自我效能感被试和低自我效能感被试在人际交往(t=-3.41,P<0.01)、经济与地位(t=-2.587,P<0.05)、学习(t=-2.583,P<0.01)、就业(t=-3.189,P<0.01)和心理压力总分上(t=-3.504,P<0.01)呈显著性差异.结论:压力源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学习、经济与地位、就业、体能与生活、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

  • 大学生网络交往和孤独感的关系:应对方式的中介作用

    作者:李云峰;帅煜朦

    目的:研究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间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大学生网络交往问卷、应对方式问卷(CSQ)、UCLA孤独感量表(第3版)对西南地区6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网络交往水平会对孤独感产生影响(F=17.323,P<0.001);②网络交往与问题解决(r=-0.132,P<0.01)的积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与自责(r=0.236,P<0.01)、退避(r=0.206,P<0.01)的消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合理化的中性应对方式成呈正相关(r=0.218,P<0.01),和孤独感呈正相关(r=0.216,P<0.01);③在网络交往对孤独感的预测中,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6.9%,积极应对方式在网络交往和孤独感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11.9%.结论: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孤独感有显著影响,其中网络交往对大学生的预测是部分通过应对方式完成的.

  • 问题学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影响因素

    作者:唐立;周雪;赵艳

    目的:探究问题学生亲子沟通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176名问题学生进行质化访谈,并采用自编问卷对其家长进行调查.结果:①问题学生在被父母严厉批评时所表现出的亲子沟通模式分别为分歧与冲突解决(85.2%)、理解性(8.0%)、开放表达与交流(6.8%)(x2=115.34,P<0.001);②问题学生的分歧与冲突解决亲子沟通模式具体表现为屈服让步(68.0%)、攻击反抗(25.3%)、回避冲突(4.0%)、他人调节(2.7%)、主动解决问题(0%)(x 2 =85.59,P<0.001);③65.5%的家长采取严厉的教育方式(x 2=85.59,P<0.001),40.0%的家长认为与子女关系紧张,有对立的现象(x2=15.64,P<0.01).结论:问题学生多采取较为消极和被动的亲子沟通模式,而父母的教养方式是导致上述结果的重要原因.

  • 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影响

    作者:和娟;杨玲枝;俞世伟

    目的:研究生命教育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极端心理危机事件的有效性,为高校心理卫生服务和心理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网上招募及心理普查筛选出40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接受6次团体心理辅导,对照组处于常态,随后采用自杀态度问卷、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进行干预前后评估.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t =-3.05,P<0.01)、对自杀者的态度(t=-2.56,P<0.05)、积极应对(t=-2.61,P<0.05)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团体心理辅导对有极端心理危机倾向的大学生有显著的干预效果.

  • 家庭治疗求治者中庸思维特点及其与家庭功能的关系

    作者:彭敏;赖平妹;鲍广林;阳中华;陈向一

    目的:通过比较对照组和家庭治疗组中庸信念价值和中庸实践量表评分的差异,探索家庭治疗求治者中庸思维的特点,及其与其家庭功能的关系.方法:采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中庸实践量表、家庭功能量表对40个寻求家庭治疗的家庭和40个对照家庭进行测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Pearson相关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在中庸信念价值量表上,对照组父母亲在自我收敛(t=2.76,P<0.01)和拔高视野(t=4.82,P<0.01)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家庭治疗组父母亲;②在中庸实践量表上,对照组父母亲在迷惘委曲上得分显著低于家庭治疗组父母亲(t =-6.15,P<0.01);③家庭治疗组父母自我收敛得分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行为控制负相关(r=-0.103,P<0.05),拔高视野得分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角色负相关(r =-0.223,P<0.05),多方慎思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行为控制负相关(r =-0.287,P<0.01),沉着克制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问题解决(r=-0.235,P<0.05)、行为控制(r=-0.271,P<0.05)负相关,迷惘委曲与其自身家庭功能中沟通(r=0.260,P<0.05)、情感介入(r=0.289,P<0.01)、行为控制(r=0.340,P<0.01)、总的功能(r=0.310,P<0.01)正相关.结论:家庭治疗求治者呈现出夫妻两者均低中庸信念价值观的特点,家庭治疗求治者低中庸思维不利于其家庭功能的多个方面.

  • 中学生心理韧性问卷结构与编制

    作者:徐明津;杨新国;冯志远;黄霞妮

    目的: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开放式问卷调查(n=102)和半结构式访谈(n=22)编制初始问卷.方法:选取1973名中学生进行探索性因素分析,选取1932名中学生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以及信度与效度检验;2个月后抽取168人进行重新测试.结果:①探索性因素分析表明,量表的结构维度包括自我效能感、目标与控制、问题解决、社会交往与乐观5个因子,能解释总方差的53.802%;②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5因素与构想模型拟合较好;③量表得分与抑郁焦虑得分呈显著负相关,总量表的α系数为0.920,各分量表的α系数在0.718~0.839之间;总量袁的重测信度为0.883,各分量表的重测信度在0.717~0.838之间.结论:本研究编制的中学生心理韧性量表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中学生心理韧性的有效工具.

  • 勃起障碍的临床研究新进展(DSM-5新标准)

    作者:邓明昱

    勃起障碍(Erectile disorder,ED)既往称为阳萎(Impotence),是一种典型的男性性功能障碍.其特征是性交时阴茎不能勃起或维持勃起以满足性生活,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美国精神病学会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1994)的诊断术语为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第4版修订版(DSM-Ⅳ-TR,2000)更名为男性勃起障碍(Male erectile disorder).美国精神病学会在2013年5月出版了《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DSM-5修订诊断术语为勃起障碍(Erectile disorder).近年来,在人类性学、精神病学和临床心理学领域对勃起障碍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根据DSM-5的标准和新的临床研究成果,本文对勃起障碍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标准、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预防和保健进行了分析.

  • 应用丰富环境理论方法缓解老年痴呆的心理咨询个案

    作者:高洁

    目的:剖析一名心理咨询师对由配偶及儿子陪同的一位老年痴呆中期男性进行心理咨询的全程,更有效地帮助老年痴呆男性改善症状,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方法:在重庆市对一位老年痴呆中期男性由家人陪同咨询面谈,求助者,男性,79岁,高中文化水平,两年前出现迷路、记忆减退,2014年春节单位体检结果示无重大躯体疾病.1969年曾有短期精神异常,家族无精神疾病史.根据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老年痴呆症明显;从情绪、行为、认知的反应判断,情绪表现为抑郁状态;行为表现无意识重复行为增多、捡拾烟头、吐痰,不愿与人交往;认知上与人交流回应冷漠.简明智能精神评定量表、社会自主生活能力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心理测验结果分别为16,44和11分,综合分析所获得的资料,求助者目前的表现属于老年痴呆精神障碍的范畴.咨询师主要采用丰富环境的理论,充分利用环境的舒缓与有益刺激反馈作用,从认知、情绪、行为上对求助者以及对求助者有重大影响的配偶及儿子进行干预和心理咨询.结果:经过6个月以丰富环境理论指导下的心理干预,求助者精神上得到尊重,抑郁情绪减少,无意识的重复行为明显减少,再次做简明智能精神评定量表、社会自主生活能力以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心理测验得分为23,39和9分,测试结果表明咨询者处于接近健康人的抑郁情绪状态;定向能力评分增高3分,与家人的交流互动回应正确率提高.结论:应用丰富环境理论,在家人亲密关系的配合下,可能是一种有效、低风险、低支出的改善老年痴呆的心理干预手段.

中国健康心理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