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层螺旋CT技术新进展

    作者:傅强;张玉志

    从60年代末CT发明至今的30余年来,X-CT的发展经历了1~5代,CT技术的发展始终是围绕着提高机器的性能,以及降低射线辐射量等方面进行的,80年代以来的螺旋CT扫描在提高扫描速度、改善图像质量特别是减少运动伪影和开发新的扫描功能如CTA、CTVE诸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CT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天地。至此有些人认为CT的发展是否到了“顶点”?直到1998年RSNA(北美放射学年会)上各CT生产厂家多层螺旋CT的展出,开始了X-CT又一新的发展阶段,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或multi-detector rowsu CT;MDCT)指采用多排探测器阵列,扫描时不用常规的单层面或常规螺旋扫描准直宽度的扇形线束,而是采用可调宽度的锥形线束,根据拟采集的层厚及层数选择锥形线束的宽度,从而实现一次采集,可同时获得多层(多4层)图像,故又称谓宽探测器、多层采集螺旋CT,简称为多层螺旋CT,现在此技术已经历了2年多的发展,其优点和发展前景已得到大家的一致公认。

  • 声学造影剂及相关技术对肾脏疾病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未晓;高云华

    近几年来,随着第三代新型声学造影剂的研制成功,其特有的安全、高效、无创等优点,极大地推动了造影超声的发展。研究的内容也逐渐从心脏造影向腹部实质脏器、外周血管等部位扩展。肾脏是血供为丰富的腹腔脏器,经静脉声学造影与其它新兴超声技术的结合,显著改善了肾脏的声学图像,对肾脏的血流灌注也逐渐从定性走向定量研究,从而大大提高了超声对肾脏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 松果体区肿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韩仰同;王雅洁;戴建平

    松果体区又称“第三脑室后部”,是指松果体及其邻近结构。由于松果体与四叠体池、丘脑后部、第三脑室后部及大脑大静脉密切相连,一旦发生肿瘤影像检查甚至尸检有时也难以判断其确切的原发部位,故常将这一区域的肿瘤统归于松果体区肿瘤。松果体区肿瘤的组织来源各异,肿瘤类型繁多,每一类肿瘤有其相对独特的病理、病程、影像及临床表现,从而治疗方法及预后也不尽相同。现从松果体区的解剖,肿瘤的来源及分类、流行病学及常见的生殖细胞肿瘤和松果体细胞肿瘤做一综述。1松果体区解剖松果体位于丘脑的上后方两上丘间的浅凹内,以柄附于第三脑室的后部,柄向前分为上下两板。上板内有缰联合,下板内有后联合。迷走的联合纤维通过松果体柄进入松果体实质。松果体的供血动脉为大脑后动脉的分支,静脉引流至大脑大静脉,松果体因感受血液中激素水平的生理需要缺乏血脑屏障。松果体顶方为胼胝体压部;正前方为三脑室顶部;后方隔四叠体池与小脑上蚓部相邻;两侧方为扣带回;下方隔四叠体池与中脑顶盖及上丘相邻。

  • 增强CT扫描对腹部外伤诊断价值探讨

    作者:郑仁沧;蒋丽娜;章绍宽;黄正顺;方克灶;明兵

    目的探讨增强CT扫描检查对腹部钝性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手术、血管造影或CT随访证实为腹部钝性损伤病人的平扫及增强CT表现征象,并比较分析各种征象的作用。结果本组70例中,10例平扫无明显异常,增强CT扫描呈明显的低密度改变;11例器官内或周围斑点状增强,提示为活动性出血;部分病例增强CT扫描后清楚显示裂伤部位;1例膀胱损伤增强CT表现为造影剂进入膀胱左前方。结论增强CT检查对肝肾损伤的诊断明显优于平扫,还可以判断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对损伤程度的判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较平扫更有价值。

  • 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介入治疗

    作者:钟晓;赵卉;刘毅;岳伟东;段君华;陈勇

    目的评价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病理学证实33例患者,男26例、女7例,平均年龄69.3岁;根据肿瘤所在的部位将导管插至靶动脉造影。并视其肿瘤血供丰富状况分别采取化疗灌注或/和栓塞措施。结果肿块明显缩小者占27.3%,缩小不明显但症状明显好转者占57.5%。且提高了生存率和生存期。结论选择性动脉插管化疗灌注或/和栓塞为不能承受手术老年中晚期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提供了安全可靠、疗效肯定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

  • 直肠超声对前列腺癌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价值

    作者:林礼务;林晓东;俞丽云;叶真;薛恩生;何以敉;高上达

    目的提高直肠超声检查对前列腺癌(PCA)及其侵及尿道的诊断水平。方法对42例病理证实的PCA(其中6例侵及尿道)及15例正常前列腺进行经腹壁与直肠超声检查、直肠指诊及血清PSA测定的对比观察。结果直肠超声、直肠指诊、PSA测定与腹部超声对42例PCA患者的诊断阳性率分别为66.7%(28/42)、42.9%(18/42)、81.0%(34/42)与33.3%(14/42)。对PCA侵及尿道的诊断阳性率也分别为83.3%(5/6)、66.7%(4/6)、83.3%(5/6)与33.3%(2/6)。结论直肠超声检查如发现前列腺不对称增大,包膜欠光滑或突向膀胱或前列腺内见低回声结节与杂乱回声区,应高度怀疑PCA并应结合血清PSA测定与直肠指诊等综合判断。

  • 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值在胎儿高动力循环状态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罗支农;钟梅;郭会平;陈春艾;刘刚纯;王新玉;曹晓桦;韦怀新

    目的探讨预测胎儿高动力循环状态的血流参数比值指标。方法应用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能量图及脉冲多普勒技术对17例17~31孕周高动力循环状态胎儿及215例16~31孕周正常胎儿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及头围进行检测。结果高动力循环状态组胎儿每分钟单位头围大脑中动脉的大速度及平均速度均高于正常组(P<0.001)。所有高动力循环状态胎儿每分钟单位头围大脑中动脉的大速度及平均速度均高于正常高限,平均速度与正常高限的比值大于大速度与正常高限的比值(P<0.05)。结论大脑中动脉血流参数比值能预测胎儿高动力循环状态。

  • 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作者:刘明娟;黄兆民;郭燕

    目的探讨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病理证实的26例儿童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影像表现。结果对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的检出率:IVP为37.5%、B超为82%、CT为90%。结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首选的影像诊断是B超,CT优于B超。

  •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价值

    作者:王国仁;程一真

    我院自1998年10月至2000年6月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技术诊断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11例,并与正常人进行了对照研究。本文作一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其声像图表现及超声显像的诊断价值,为临床提供一种更方便有效的诊断方法。  1资料与方法  本文病例组11例,全部经X线钡餐检查或手术证实。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17~56岁,平均30.6岁,病程10个月~12年。正常对照组16例,其中男7例,女9例,年龄19~48岁,平均28.6岁。采用东芝SSA-340A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凸阵变频扇扫探头,频率3~6MHz。  方法:受检查禁食12h以上,饮胃B超快速显像液10ml加温开水500ml,取仰卧位,探头于上中腹部作纵横斜多切面扫查,观察胃十二指肠(Du)位置、形态及蠕动情况,重点观察Du横部在肠系膜上动脉(SMA)和腹主动脉(AO)之夹角内是否受压,测量夹角的Du横部前后大宽度及其近端,降部的肠腔内径,并纵切SMA与AO长轴使SMA根部显示完全(此时切勿加压,以免人为造成夹角过小),观测SMA血流特征及流速,再使用仪器中自动角度测量系统测量两动脉之间的夹角值(角度以SMA后壁与AO前壁形成的夹角为准),然后横切显示左肾静脉(LRV)长轴及SMA、AO横切面,观察LRV是否受压,并观测角内LRV血流情况。  2结果  2.1CDFI检查在二组资料中均能清晰显示SMA与AO的夹角和Du的蠕动情况,以及SMA和LRV的血流情况,显示率100%。二组各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存在显著差异,对SMAS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2.2SMA与AO夹角病例组SMA与AO“V”字形间隙狭小,夹角平均11.4±2.8°,正常组夹角平均22.6±3.4°,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2.3Du降部大内径病例组由于Du横部受压,致降部及横部近端呈“漏斗形”或“葫芦形”扩张,降部内径平均3.22±0.21cm,正常组内径平均2.23±0.22cm,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的诊断价值

    作者:苏雁欣

    本文选取本院1995-2000年的门诊和住院的剖宫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22例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结合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转归情况,探讨其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患者22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为26岁(22~39岁),患者均以剖宫术后不同程度的下肢肿胀伴疼痛来诊。仪器选用美国ATL公司生产的超9-HDI型彩色多普勒超声仪,超宽频探头频率为5~10MHz。患者取仰卧位,检查髂静脉和股静脉,取俯卧位和站立位,检查腘静脉,全身肌肉充分放松。观察血管内径、内膜情况,测量腔内异常回声附着的大小、部位及栓塞程度,记录频谱形态,彩色血流充填情况,血流束宽度及侧支循环情况。并进行血管压瘪试验,乏氏试验及远端肢体挤压试验。对治疗后复查的患者,重点观察血管再通及瓣膜返流情况。

  • TCD高血流速与颅内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及MRA结果分析

    作者:张爱琴;商淑芹;杨美兰

    目的探讨TCD高血流速与颅内动脉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以提高TCD诊断颅内血管病变的准确性。方法对TCD出现一支以上血管血流速明显增高的84例患者与其MRA或DSA结果相比较。结果84例TCD血流速明显增高者其MRA及DSA检查结果有80例发现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狭窄或闭塞以及其他脑血管病变。结论TCD高血流速对诊断颅内大动脉的狭窄或闭塞以及脑血管疾病鉴别是可靠的。

  • 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及临床意义

    作者:龚承友;朱春;殷国玮;王立新

    目的观察大肠癌的血管造影表现以及在临床分期中的意义。方法37例大肠癌病人在术前行DSA检查,分别选择肠系膜上、下动脉或二者同时造影,摄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照片,对采集的照片进行动态观察。结果大肠癌血管造影有以下表现:供应肿瘤的分支动脉增粗、扭曲,小分支增多,血管包绕肿瘤及供血动脉受侵蚀,新生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静脉早显及静脉受侵,肿瘤外侵组织中见到浓集异常血管。结论大肠癌血管造影有肿瘤浓染不规则,供血动脉受侵,静脉早显及受侵等特征性表现,肿瘤血管外侵是大肠癌的晚期表现。

  • 上肢深静脉回流障碍暨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超声诊断

    作者:乙芳;龚新环;周春

    目的探索上肢深静脉回流受阻暨上腔静脉综合征(SVCS)患者的病因、病理改变、在超声和临床上的表现。方法对5年来该病变10例患者作了回顾性的分析和总结。结果10例患者中 7例为SVCS,其中4例由右上肺恶性肿瘤引起,3例由右上、中纵隔恶性肿瘤引起。10例中2例因安装起搏器后导管置留于右锁骨下静脉而诱发血栓形成,1例为不明原因右腋静脉血栓形成。结论超声声像图结合彩色和频谱多普勒能对病程演进和疗效评价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

    作者:查长松;黄月红;隋向梅;刘莹;赵玉华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下肢血管旁路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例患者术前予CDFI和/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术后进行了超声随访。结果9例髂股动脉、股动脉闭塞,CDFI诊断正确,闭塞远心端定位准确,而2例髂股动脉闭塞近心端显示不清。7例血管移植物血流通畅,2例PTFE移植物急性血栓形成。1例小腿肌层血肿。结论CDFI是下肢血管旁路术术前评价和术后随访有价值的方法。

  • 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超声诊断价值(附6例分析)

    作者:陈曼;龚新环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6例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病例,旨在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方法男4例,女2例,全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结果6例中术后病理报告肉瘤4例。复发1次者4例,复发2次和复发4次者各1例。结论超声对原发性腹膜后肿瘤除可定位诊断外,还可为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手术难度的判断提供可靠依据。更主要的是,超声便于近期多次复查。因此对恶性肿瘤尤其是病理证实为肉瘤者,一定要重视术后随访。

  • 乳腺原发性淋巴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朱利;郝玉芝;李洪林;黄苏里

    目的报导5例原发乳腺淋巴瘤(PLB)超声表现以提高认识。方法复习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乳腺淋巴瘤的超声表现。结果5例均为原发非霍奇金氏淋巴瘤。超声均表现为单发低回声不规则结节,与乳腺癌表现相仿,但未发现有钙化。3例伴后方回声增高。结论超声检查难以鉴别原发淋巴瘤与乳腺癌,对于乳腺内孤立不规则结节且伴后方回声增高时,原发淋巴瘤应在鉴别诊断之列。

  • 彩色多普勒在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周君毅;刘玉山;甄永存

    糖尿病合并下肢动脉硬化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现将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160例糖尿病患者及 70例健康人下肢动脉及血流动力学分析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糖尿病组160例,男 75例,年龄26~85岁,均龄58岁。女85例,年龄26~82岁,均龄57岁,同时选用正常的健康人70例为对照组,男32例,年龄40~92岁,均龄57.5岁。女38例,年龄35~81岁,均龄57岁。使用美国Acvson 128 XP/10电脑声像仪,5.0~7.0MHz线阵式探头。探测部位为股总动脉,腘动脉和足背动脉。检查股动脉取平卧位,腘动脉取俯卧位,足背动脉取坐位,足背伸直。在股总动脉分叉处1.2~1.5cm,腘动脉,足背动脉体表可触及处进行常规探测,观察血管走行,内膜有无斑块,彩色血流是否通畅,色彩明暗程度,有无充盈缺损。脉冲多普勒取样容积分别置于上述部位,θ角在45°~60°之间。脉冲多普勒定量计算血流峰值速度、加速时间、加速度、减速时间、减速度、加速度/减速度和血流量,判断脉冲多普勒频谱性质。2结果健康组70例,有64例管腔清晰,内膜光滑或呈线状中等回声,厚度<1mm,6例内膜增厚,同时出现粥样硬化斑,均为单发,发生在股总动脉分叉处,年龄都在60岁以上,其中血管狭窄25%~50%的4例,50%~70%的2例。糖尿病组160例,内膜<1mm的38例,122例内膜粗糙,不均匀增厚,回声增高,其中55例有粥样硬化斑,单发斑块23例,多发斑块32例,所有斑块均发生在50岁以上患者,血管狭窄<25%的17例,25%~50%的25例,50%~70%的13例。

  • 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陶溢潮;王汛;李燕;马芬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直肠超声及经腹壁超声对103例生长于膀胱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进行对比观察并分期。结果经直肠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的总准确率为94.1%(97/103),经腹壁超声对膀胱肿瘤分期总的准确率为80.6%(83/103),二者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对于三角区及颈部的膀胱肿瘤,经直肠超声对肿瘤的分期更准确,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彩超对妊高征孕妇胫后动脉血流检测的研究

    作者:耿威军;崔丽芳

    目的通过对孕妇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检测,为妊高征预测性诊断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正常妇女、正常孕妇和妊高征患者三组各30例的胫后动脉血流指数改变的对照研究。结果①妊高征组胫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S)、平均血流速度(MN)、峰值血流速度之比(S/D)分别高于其它两组(P<0.01)。②三组胫后动脉内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妊高征患者胫后动脉血流指数的改变为本病的诊断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的临床参考意义,其中胫后动脉S、MN及S/D值为较好的观察指标。

  • 三维动态增强血流成像技术在胸部的应用价值

    作者:黄飚;梁长虹;黄美萍;林韩斌

    目的研究3D DCE-MRA的扫描,探讨此项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2例患者,肺癌22例;肺动脉栓塞7例;肺段隔离症2例;肺动静脉畸形1例。除常规MR检查外,均行3D DCE-MRA检查,注射Gd-DTPA 0.2ml/kg静注后,冠状位三维超快速梯度回波匙孔采集,4次动态,大强度投影法(MIP)重建,分析图像对肺部血管的显示。结果3D DCE-MRA可以清楚地显示不同时相的肺部血管,能显示肺癌与血管的关系,中心型肺动脉血栓的栓子,肺段隔离症的异常供血血管,对肺段以下的小血管显示价值有限。结论3D DCE-MRA可清晰显示肺部段以上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对肺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及术前对肺癌手术计划的指导均有价值。

  • 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脊柱转移瘤

    作者:张贵祥;陆军;刘满生;尤志军;杨桂兰;白桂芹

    目的介绍椎体硬化成型术(VP)对脊柱转移瘤的治疗作用及其临床效果。方法46例脊柱转移瘤病人行62次椎体硬化成型术,男33例,女13例。年龄31~71岁(平均52岁)。结果脊柱转移瘤分型:中心型(病变位于椎体中心)占38.6%,单侧型(病变位于椎体一侧)占29.5%,弥漫型(椎体病变广泛)占31.9%。脊柱转移瘤分期:早期(病变局限于椎体内<1/4)占18.2%,晚期(破坏椎体>2/3而且形成肿块)占20.5%,中期(介于早、中期之间)占61.3%。转移瘤止痛效果达93.5%。结论椎体硬化成型术治疗椎体转移瘤可起到止痛和抗脊柱压缩的效果。

  • 小脑出血的CT、MRI诊断与临床

    作者:袁哲星;刘文;蔡宗尧;陈宁;许金虎

    目的回顾性分析小脑出血的CT、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观察34例小脑出血患者头颅CT、MRI表现,其中31例行CT扫描,21例行MRI扫描。结果急性期CT表现为小脑半球或小脑蚓部高密度或次高密度团块状病灶。MRI在急性期、亚急性期和慢性期表现出特征性的信号改变。结论CT能较早发现出血病灶,但有其局限性,MRI能很好地弥补它的缺陷。若使两者相辅相成,结合临床,可进一步提高小脑出血的临床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 小脑出血 CT MRI
  •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经颅多普勒改变(附30例)

    作者:匡霞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脑血管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严重,脑血管痉挛(VSP)则更是其严重并发症,死亡率、致残率极高,是研究的热点。本文报道经CT确诊并作TCD检查的30例SAH患者,观察了脑血流改变的情况,发现SAH继发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较高,尽早处置可减少发生。1资料和方法1.1病例30例患者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22~72岁,平均57.1岁。有高血压病史5例,心脏病史1例。30例患者中,有3例无明显头痛。其余2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痛、呕吐、颈强、脑脊液为血性改变。全部患者均作头颅CT检查,证实为SAH的改变。1.2即Vm>120cm/s为血管痉挛。常规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基底动脉(BA)、椎动脉(VA),分析记录平均血流速度Vm。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上腺髓性脂肪瘤(附 8例报道)

    作者:周胜玉;党渭楞;陈悦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是一种少见、无功能性的肾上腺良性肿瘤,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1]。临床无任何症状,以往绝大多数病例是在尸检时发现。我们自1989年至2000年共查出8例,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8例患者,女3例,男5例。年龄47~66岁,平均55岁。病灶发生于右侧6例,左侧2例。肿瘤大者14cm,小者1.9cm,平均5.4cm。使用日立EUB-40,ALOKA SSD 680-EX,GE-LOGIQ-700彩色超声诊断仪,凸阵探头和线阵探头,探头频率为3.5MHz、5.0MHz和10MHz。  方法:患者取仰卧位和俯卧位,以腋前线为中点作为探测途径,沿第7至第9肋间作斜行扫查;或沿两侧腋中线做冠状切扫描;超声波束经肝脏或脾脏作为透声窗传向内侧后方。在两侧肾脏内前上方,以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做为辅助解剖标记;逐层扫描,发现肿瘤后测量其前后径、左右径和上下径,并观察肿瘤内部回声情况、大小形态、包膜完整情况和肿瘤内部及周围血流分布情况;呼吸活动时,观察肿瘤相对移动度,以及与肝脏和肾脏之间的相对运动[2]。  2结果  黑白二维显示(B/W)在患侧肾上腺区域,相当于肾脏内上方见一高回声或中等回声肿块光团,肿块多数呈球形,边界清晰,有完整包膜,内部光点细密明亮,分布均匀(见图1)。个别病例可能因肿块内部出血,在肿块内出现不规则液性暗区或低回声区(本组有1例)。肿瘤质地较柔软,在呼吸运动时其形态会略有改变。CDFI显示肿块内部未见明显动静脉血管分布或少许静脉血流,肿块周边(包膜外)探及少许短弧状动静脉血流,彩色多普勒频谱测定多为高阻低速血流,PI>0.65。  根据肿块内部回声强度以及后方声衰减程度分为三大类:①为高回声光团,内部光点细密明亮,后方声衰减非常明显,本组病例中有6例;②为中等高回声光团,内部光点较细密,肿块后方有声衰减,但声衰减程度较第一类弱,本组中有1例;③主要表现为肿块内部不规则低回声区或液性暗区,本组中有1例(见图1、2)。

  • 乳腺癌的X线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附178例报告)

    作者:包娜;丁毅;翟仁友;王亚杰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钼靶X线影像特点及其病理基础,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8例乳腺癌的X线表现。结果发病部位在外上象限较多见,占43.8%。178 例乳腺癌X线片显示为肿块影的占64.6%,其中毛刺样肿块影占27.0%,边缘模糊肿块影占24.2%,分叶状占10.7%,类圆形肿块影占2.8%。40例(22.5%)乳腺癌显示簇样钙化。41~50岁为乳腺癌高发年龄组,占35.4%。浸润性导管癌发病率高,占44.9%,其次为单纯癌,占34.3%。结论①诊断乳腺癌除了重视特征性征象:肿块影和簇样钙化,还应重视小灶致密影,局部结构紊乱等间接征象。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类型的X线表现。

    关键词: 乳腺 病理
  • 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的CT诊断价值

    作者:甘卫东;孙则禹;ZHU Bin

    目的探讨CT在急性局灶性细菌性肾炎(AFBN)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报告我院收治的6例AFBN,均行B超和CT平扫+增强检查,其中4例进行增强后延时观察。结果CT平扫显示楔形病灶,Gerota筋膜增厚,即时增强扫描病灶轻微强化;而延时观察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形态和边缘更加清晰。结论CT在AFBN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 肾炎 CT 诊断
  • 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

    作者:汪若弟;毛明伟

    目的探讨鼻咽癌颅底侵犯的MRI表现形式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鼻咽部病理证实,并有明确颅底或颅神经受损症状的鼻咽癌患者86例。经颅底及鼻咽部轴位T1WI,T2WI和冠位、矢位T1WI扫描。47例行增强后轴、冠、矢位T1WI扫描。结果侵犯翼突者56例,斜坡54例,卵圆孔(包括蝶骨大翼)28例,岩尖27例,枕骨1例。71例有2处以上联合病变。表现形式有:①正常颅底骨皮质无信号带中断;②骨髓内T1高信号脂肪影被肿瘤信号代替;③骨内病灶强化;④穿过颅底神经孔的条状强化影。有颅内侵犯者44例。结论MRI是诊断鼻咽癌颅底侵犯的首选技术。

  • 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

    作者:范海伦;贺能树;孙建中;张长林;杨建国;吕提文;曹喜才;张国欣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治疗外周动脉狭窄或阻塞性疾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技术,治疗13例外周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患者。结果13例动脉造影显示4例颈动脉、4例锁骨下动脉、4例肾动脉及1例腹主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12例应用导丝顺利完成PTA治疗后,置放自扩展式Wall stent、记忆合金式Symphony及Angiomed支架12支,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或缓解。术后造影显示血管及支架通畅,近期效果满意。结论应用PTA加血管内支架是治疗外周血管狭窄或闭塞性疾病的理想方法。

  • 颅内动脉瘤的MRI、MRA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范卫君;张福君;吴沛宏;黄金华;胡雯;张晓龙;陈星荣;黄祥龙

    运用MRI、MRA及DSA对颅内动脉瘤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并分别探讨它们对治疗的价值。方法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同时行MRI、MRA和DSA检查,探讨它们各自对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形态、瘤腔内血栓的显示情况。结果21个动脉瘤中,MRI、DSA、MRA显示瘤腔内血栓分别为8、3、3个,DSA、MRA显示瘤颈分别为18、17个。结论MRI对动脉瘤腔内血栓的显示具有较高的敏感性,DSA、MR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的大小、形态以及瘤颈与载瘤动脉的关系。

  • Chiari-I型畸形的CT与CTM检查

    作者:王涛;巩若箴

    Chiari-I型畸形是枕大孔区常见的畸形。本文收集29例经CT确诊的 Chiari-I型畸形,并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CT改变及该病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目的在于全面认识该病,提高诊断水平。1资料与方法 本组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10~65岁之间。常规CT检查者29例,CTM检查9例。CT扫描采用西门子Somatom DR3全身CT扫描机,层厚4mm,扫描时间5s,矩阵512×512,扫描线与枕大孔平面平行,自鞍结节上缘扫描至颈2下缘水平,本组29例中9例行常规CT扫描后又行CTM检查,方法为椎管内注入Isovist 10ml,平卧半小时后,头低位持续15min,然后进行扫描,扫描方式同常规扫描。本文同时收集60例枕大孔区骨畸形病例,一并讨论Chiari-I型畸形的病理改变与枕大孔区骨畸形的关系。

  • 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

    作者: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戴景蕊;谢敏

    目的探讨并总结超声检查对颈部神经源肿瘤的价值,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对48例患者行术前超声检查,并与穿刺细胞学及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47例良性颈部神经源肿瘤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肿物,边界清楚,内部回声均匀,其中多伴囊变61.7%(29/47),其囊变形态也有一定特点;另1例神经源肿瘤恶变,表现为肿物较大,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彩超显示大部分病变血流较丰富,属II~III级,共计39例,检测部分病灶内血流情况发现有一定的特点。结论总结分析超声图像特点,注重颈部神经源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其诊断正确率可达85%,术前超声检查对诊断颈部神经源肿瘤很有价值。

  •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的超声评价及其与危险因素相关性研究

    作者:耿斌;曹铁生;段云友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EcAS)发生、分布规律及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对动脉粥样硬化(AS)高发人群进行外周动脉超声检查并与心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检验及多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CA)、锁骨下动脉(SA)、腹主动脉(AbAO)、股动脉(FA)和髂总动脉(CIA)粥样硬化的发生率分别为73%、63%、56%、54%和51%。AS斑块以单纯性斑块常见,冠心病组FA、CIA和AbAO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而脑梗塞组CA粥样硬化发生率及IMT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和P<0.01)。结论EcAS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CA、SA、AbAO、FA和CIA;FA、CIA和AbAO粥样硬化与冠心病显著正相关,而CA粥样硬化与脑梗塞关系密切。

  • 介入栓塞治疗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合并假性动脉瘤

    作者:杨新红;甘万崇;刘仁忠;潘鄂武;徐红梅

    外伤性颈内动脉海绵窦瘘(traumatic carotid cavernous fistula;TCCF)且同时伴有蝶窦内假性动脉瘤,常因难以控制的鼻衄而死亡。因此本病及时正确的诊断和处理对本病的治疗至关重要。作者报告5例TCCF伴严重鼻衄病例,采用介入栓塞治疗,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HIV/AIDS肺部感染的影像学表现

    作者:赵大伟;马大庆;高永庆

    目的探讨HIV/AIDS合并肺部感染的X线及CT表现。方法收集临床确证的HIV/AIDS病人中有胸部影像异常者10例,所有病例均有胸部X线及CT照片。结果肺结核表现为肺内斑片、大片影,纵隔淋巴结肿大及肺外淋巴结肿大。军团菌肺炎为大片状影像,卡氏囊虫肺炎为弥漫性浸润及间质异常影像。结论肺结核、卡氏肺囊虫及革兰阴性杆菌肺炎是HIV/AIDS的较常见的机会感染。HIV/AIDS病人肺内出现斑片、大片或弥漫病变,或有淋巴结肿大时应考虑到这些疾病的可能。

  • 累及骨的神经纤维瘤病2例报告

    作者:王德杰;刘永顺

    例1男,56岁。自记事起全身多处出现大小不一、形态相似的皮肤软疣,于8年前将左小腿大一处切除。病理诊为神经纤维瘤。查体:左小腿下段至左足软组织肥大,足背及踝部亦有数个疣状隆起,扪之柔软、松弛。外踝处可见手术疤痕(图1)。X线表现:左小腿软组织肥大,左胫骨弯曲、变形,骨皮质呈波浪状增厚,腓骨后下缘亦呈波浪状(图2)。例2男,20岁。系例1之子。出生后左手环、小指逐渐肿大,且日趋严重,现不能伸屈,故来就诊。查体:左手环及小指巨大,失去正常手指形态,软组织臃肿、粗大、变形,触之松软,抬手时环、小指下垂,背部可见皮肤软疣突出皮面(图3),皮肤呈暗紫色。近端有数个咖啡样色素斑。X线表现:左手环及小指软组织肥大,部分积聚成堆。环指与小指掌、指骨纤细、弯曲,皮质边缘不规整,掌指及指间关节均呈脱位或半脱位状态(图4)。

  • PTCD术后门静脉肝总管瘘1例

    作者:郭元星;陈勇;李彦豪

    患者女,56岁,因胆道术后1年,眼黄尿3个月,PTCD术后血性引流液3天入院。患者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术后一年。 3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巩膜黄染,伴尿色加深,大便呈陶土色,在广州某医院诊断炎症瘢痕性胆道狭窄,并于2000年6月初行PTCD,术后即从PTCD引流管引出血性液体每日约300~400ml,伴高热达40.0°C,无呕血及黑便,经对症处理无好转。三日后转入我院。入院后B超、CT检查均提示有胆道出血,ERCP检查见从十二指肠乳头及PTCD引流管内有大量鲜血流出。在积极抗休克、抗感染的同时及时行腹腔动脉造影,但未见明显出血征象。于是沿引流管送入导丝后缓慢拔除原10F引流管,见有大量鲜红血液从穿刺道涌出,经导丝送入12F金属血管鞘以止血,并静注立止血1K单位,半小时后拔除血管鞘引入7F的引流管,复查腹腔动脉造影仍未见明显出血征象。为进一步治疗在全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从肝总管向肝内探查见大量鲜血涌出,肝总管与门静脉之间形成直径约4.0mm的瘘口,活动性出血,引流管经门静脉穿入胆道。予缝合止血,并行胆肠吻合术,黄疸消退,痊愈出院。讨论PTCD术后胆道出血的发生率为3%~8%。少量出血时的原因可能为穿刺道的小血管损伤、肝功能差、凝血机制不全或全身抗凝治疗,经积极的输血、止血治疗可痊愈,当出现大量出血导致休克时其原因有:①静脉性,PTCD术损伤门静脉主干或主支,在门静脉与胆道之间形成瘘口,特别当患者有门脉高压症时。本例即为较粗的引流管经肝内门静脉主干后送入肝总管形成了门静脉肝总管瘘。此类PTCD并发症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②动脉性,PTCD术时损伤肝内动脉分支,导致动脉胆管瘘或假性动脉瘤形成。

  • 髌骨软骨母细胞瘤1例

    作者:刘志

    患者男,19岁。因左膝肿痛1年半而住院。查体:左髌骨处触及2cm×3cm肿物,质地较硬,边界不清,皮温不高,压痛明显,左大腿下端明显缩细,左侧37cm,右侧41cm,左膝活动正常。X线检查:左髌骨呈多囊状、膨胀性透亮改变,其中下部囊较大,边界无明显硬化,见部分粗骨嵴,内未见钙化影,髌骨皮质大部分膨胀变薄(见图),未见骨膜反应及软组织肿块。手术所见:凿开髌骨前部见淡红色液性物流出,约15ml,未见分隔,见骨壁之骨嵴,刮除少量软组织物。病理检查:见多量软骨母细胞讨论软骨母细胞瘤起源于软骨细胞或软骨性结缔组织,具有潜在恶变能力,见于青少年,好发四肢长管状骨骨骺区,表现为骨骺的偏心性囊状透亮变,边可硬化,内可见钙化影,见索条状骨嵴影。而髌骨发生的软骨母细胞瘤极少见,需要与髌骨巨细胞瘤及骨囊肿鉴别。巨细胞瘤多横向髌骨长轴生长,无钙化;骨囊肿多较透亮。

  • 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诊断双肾海绵肾1例

    作者:郭发金;李惠玲;宁红;曹海根

    患者女,年龄32岁,因反复发作腰疼、尿频、尿急、尿痛等泌尿系感染和血尿就诊。超声检查所见:二维超声显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双肾实质变薄,厚约0.3~0.6cm,双肾实质均可见与肾锥体分布一致的高回声,呈放射状排列(图1);彩色多普勒能量图(CDE)显示双肾血流灌注较差,血流信号仅能达到叶间动脉,弓形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均未见血流信号(图2见封三);频谱多普勒显示段间动脉峰值流速为34.59cm/s,阻力指数0.63,加速时间0.099s。超声提示:双肾海绵肾。X线静脉肾盂造影显示双肾大小、形态正常,肾髓质增大较明显,于图1海绵肾声像图二维超声显示沿肾锥体分布、呈放射状排列的高回声肾髓质集合管和乳头集合管部位,见造影剂呈放射状花束样充盈扩张的小囊内。静脉肾盂造影诊断:双肾海绵肾。

  • 贲门肿瘤的X线、胃镜、B超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王保明;王卫东;陈延滨

    胃底贲门部占位病变历来是X线、胃镜检查的重点。本文收集近几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2例,对术前X线、胃镜、B超的检查结果作一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22例中,男19例,女3例。年龄33~40岁者4例;41~50岁4例;51~60岁9例;61~72岁6例。以50~60岁多。术后病理证实恶性肿瘤19例,腺瘤、平滑肌瘤各1例,炎症1例。  2结果及病例分析  22例中X线与病理诊断相符者20例,占90%;胃镜与病理相符21例,占96%;B超有8例提出诊断,6例相符,有6例描述征象基本相符。  典型病例1:男57例,进食噎梗、不适,胸骨后闷胀3月余,加重半月余。X线显示钡餐至贲门通过缓慢,上端轻微扩张,两侧蠕动不对称,小弯僵直。意见:贲门癌可能性大。建议内镜检查。胃镜:距门齿约40cm管腔狭窄,小弯侧黏膜充血,表面有糜烂。胃底未见异常。意见:贲门癌。B超:贲门有长约1cm×1.5cm左右、面积约3.5cm2不规则回声光团、提示诊断意见:胃内占位。手术记录:食管下端贲门处扪及包块,质硬。胃底、胸膜等未涉及。诊断:腺癌。  典型病例2:男,61岁,胃区不适,隐痛月余。X线:钡餐至贲门处有约2cm×3cm圆形充盈缺损,黏膜消失,钡餐通过时受阻有分流。意见:食管贲门部平滑肌瘤可能性大。镜检:食管下端有长约3cm×3cm肌性肿物,呈暗紫色,胃底亦见有肿块。意见:贲门占位。B超:贲门区有5cm×5cm高回声光团,胃底有8cm2均匀略不规则回声光团。意见:胃底占位病变。手术:食管下端管壁右侧有指端大肌性肿物、质硬、约3cm×3.5cm呈暗紫色,胃底有拳头大肿块与周围组织粘连。病理诊断:未分化细胞癌。

  • 彩色多普勒诊断肾血管畸形1例

    作者:李飞;苏玲;刘瑞芳;张益民;李卫东

    患者女,51岁,因肾结石复发来我院,欲行体外碎石治疗,术前行彩色多普勒检查。患者双肾大小形态尚正常,左肾集合系统内可见多枚高回声光团后伴声影,大光团直径0.85cm,右肾集合系统呈L形分离约1.8cm,双侧输尿管不增宽。彩色多普勒显示L形分离区内为红蓝双向彩色血流充盈,段静脉增宽约1.5cm,肾外可见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自肾门延续至腹主动脉。其范围随动脉搏动而增大、缩小。脉冲多普勒于该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区探及动静脉混叠频谱(图1)。超声诊断:①左肾多发结石。②右肾动静脉血管瘤样扩张,肾外成片红蓝相间彩色血流,不除外动静脉瘘可能性。建议行肾动脉造影以明确诊断。肾动脉〖LL〗造影显示:左肾动脉形态、分布正常。右肾动脉增宽,肾内分支走行尚正常,肾动静脉于肾窦部扩张,肾门处肾动脉呈球形扩张,可见粗大纡曲肾动脉向下腔静脉引流〖JP4〗(图2)。诊断:右肾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

  • 超声诊断胸壁软组织内缝衣针存留1例

    作者:王平莉

    患者男,29岁。3年前不慎将金属缝衣细针刺入左胸壁,当时因未感有明显不适而未作任何处理,但近一个月来总觉有胸前不适,而特来院要求取出异物。体检:外观及心肺听诊未见异常。B超检查:于其左胸壁(胸骨旁)肌肉组织内探及一长约1.54cm的线样高回声,后方无声影,位于第一肋软骨高度,距肋骨约0.3cm,距皮约1.26cm。B超提示:左胸壁软组织内针样金属物存留(见图)。并在体表相应部位作出标记。次日,在B超定位处(左胸壁肌肉组织内)手术取出一长1.54cm之金属缝衣针1枚,与B超结果完全相符。  讨论软组织内存留的异物一般是不能自行吸收的,一旦发生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局部组织的感染及化学损伤之危险。正确的定位诊断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本例患者在确知“细针”断入胸壁3年,而今不知确切部位的情况下,经二维超声快速、清晰地显示了异物在左胸壁肌肉内准确位置及其相邻关系,为手术定位诊断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腹膜后中肾管囊肿1例

    作者:刘禄明;邓雪平;杨天金

    患者女,24岁,发现右下腹部包块1周。查体:右下腹部一约4cm×5cm大小的质韧包块,不活动。CT检查:L5~S1椎体水平右侧腹膜后腰大肌前方一约4.5cm×5.4cm×5.0cm 大小的囊性低密度灶,密度均匀,CT值10HU,可见薄层包膜显示,右侧腰大肌受压变形,并推压邻近肠管向周边移位,与肠管间隙内有脂肪存在(见图)。CT诊断:右侧腹膜后良性囊性包块,考虑中肾管囊肿。手术所见:右侧腹膜后孤立性囊性包块,质韧,大小约为5.0cm×5.0cm×5.0cm,后缘与腰大肌被膜轻度粘连,可钝性剥离,病理诊断:腹膜后中肾管囊肿。讨论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中肾管和中小肾管在男性形成睾丸、附睾管和输精管,在女性萎缩,残余部分在盆腔内生殖器和腹膜后形成囊肿,故中肾管囊肿多见于女性。从CT上看,该囊肿系一孤立性病变,压迫腰大肌变形,推压邻近肠管移位,但分界清晰,说明该病变局限于腹膜后,且病史较长,符合先天发育畸型的诊断。因病人较瘦,才偶然扪及,应注意与腹膜后囊性淋巴管瘤等良性囊性疾病相鉴别。

  • B超诊断胎儿先天性尿道闭锁1例

    作者:马西蕊

    孕妇,24岁,孕32周,初产。B超诊断:胎儿头位,头颅光环完整,脑中线居中,双顶径7.6cm。脊柱四肢排列完整,胎心搏动规律。胎盘位于子宫前壁,Ⅰ级。羊水过少,大深度3.0cm。纵切胎儿,于腰椎两侧可见双肾增大,右肾2.4cm×3.0cm×6.6cm,左肾2.6cm×3.3cm×7.4cm。双肾边界清楚,实质区变薄,肾盂肾盏区光带分离,内可见液区,深度均为2.0cm。双侧输尿管全段明.

  • 成人先天性食管气管瘘1例

    作者:王荣华;王学练;贾杰

    患者女,29岁。咳嗽吐痰10余年,无规律性发作,每次发病时在当地医院检查及胸部透视均诊断为支气管炎,用抗生素治疗后好转。现因胸闷、食欲不振及阵发性腹痛一周来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亦未见异常。做胃肠钡餐检查:右中下肺纹理明显粗大、紊乱;口服稀钡液后于第6胸椎水来,造影剂有少量向右主支气管内分流(见图1);随着吞服造影剂量的增加,右主支气管呈树枝状显影,并表现为杵状支气管扩张征象(见图2);食管与主支气管接吻处有一约0.6cm大瘘道口,并有一假的瓣膜存在(见图3);胃及小肠无异常。诊断:先天性食管与右主支气管瘘。患者拒绝手术,回家对症治疗。讨论先天性食管畸形非常少见,发生率约1:4000,一般分为五型:①食管上段和气管沟通,下段成盲管状;②食管上段成盲管状,下段与气管沟通;③食管上下段分别与气管沟通;④食管上下段均成盲管;⑤食管气管瘘:气管沟通而食管通畅。上述1~4型占90%以上,并在新生儿第1~2次喂奶时即有呕吐和喂奶时呛咳、发绀;促使临床早日诊断,且绝大多数都舍弃治疗,使婴儿时期夭折。而本型极为罕见,该患者每次都以肺部疾病就诊,多年没能确诊。

  • 超声诊断儿童泪腺混合瘤1例

    作者:杜燕飞;刘德泉;王平

    儿男,9岁,因发现眼球突出就诊。查体:营养中等,精神可,右眼球突出,并向内下方移位,眼球向外上方活动受限制。眼球无结膜水肿,无疼痛、流泪。超声检查:左眼球前后径21mm,右眼球前后径19mm,右眼眶处上方,泪腺窝处探及一中等回声团块,大小为17mm×12mm,边界清晰;压迫眼球此团块不变形;眼球内玻璃体腔局部出现弧形凹陷;彩色多普勒显示肿瘤内有血流,但不丰富。超声诊断:右眼眶肿瘤(泪腺混合瘤可能性大)术后,经病理证实。讨论泪腺混合瘤多见于成年男性,儿童少见。肿瘤内含有中胚叶成份和来自二层腺管上皮的组织结构,所以称混合瘤。此病发展慢,病程长,属良性上皮性肿瘤,少数可恶变,肿瘤向眶后发展,可压迫眼球引起视网膜皱襞或视盘水肿,突眼严重导致角膜暴露,危害很大。超声在显示病变与软组织关系方面有很大优势,尽管肿瘤与正常组织贴近,只要存在不同组织界面即有显示,此点优于CT和MRI。超声可准确、迅速发现肿瘤,检出率为88%~98%,术前超声能判断肿瘤的大小、位置、范围,以提供手术进路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的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

    作者:栾姝蓉;孙琳;李治安;何怡华

    目的通过分析超声诊断和手术结果,提高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 (PAPVC) 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 48 例 PAPVC患者的超声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结果本组48 例中超声心动图提示 PAPVC 34例,其中26例PAPVC的类型引流途径与手术结果完全相符,8例部分相符。另有14例超声漏诊PAPVC,仅诊为房间隔缺损(ASD)。超声和手术均发现ASD 45 例,但超声对 ASD 类型判断与手术误差较大,而对 PAPVC 合并的其它畸形均诊断正确。结论超声对PAPVC大部分可做出诊断,对部分异位引流右房的肺静脉的数目及走行可做出准确判断,对肺静脉开口显示不清的病例,易误诊为单纯的 ASD。本文提示当发现ASD时,应高度警惕肺静脉入口的位置及血流方向。

    关键词: 肺静脉 超声心动图
  • 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的超声观察

    作者:张纯;罗毅;李治安;张桂珍

    目的报告2例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术后超声随诊观察结果,并探讨超声心动图在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利用超声心动图对2名左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手术后患者随诊1年,观察心脏变化。结果患者术后多次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显示内隧道通畅,冠状动脉供血改善明显,心脏射血分数增加,心内膜厚度恢复正常。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评价肺动脉内隧道手术疗效的重要依据。

  • 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作者:吴山;张桂珍;李治安;张纯

    对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超声心动图诊断方法及切面进行探讨。方法对6例肺动脉分支起源异常患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及心导管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心导管检查结果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为确诊该病及伴随畸形的首选,准确,无创检查方法。

  • 胎儿超声心动图在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裴金凤;田津;李治安;何怡华;孙琳;栾姝蓉;王玉梅

    目的探讨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产前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妊娠>16周, 分娩前有高危倾向的孕妇310例行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查中着重观察胎儿腹部切面、胎儿四腔心切面、胎儿左右室流出道长轴或大动脉短轴切面、胎儿主动脉弓长轴切面。结果共发现9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其中复杂先天性心脏病7例、单纯室间隔缺损1例、1例出生前未确诊,出生后诊断为法洛四联症。敏感性82%,特异性100%。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早期诊断胎儿畸形,评价胎儿心功能的有用工具。其诊断的准确性受孕妇体形、胎儿体位以及检查者的经验积累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 复杂性先心病的系统诊断

    作者:李治安

    关键词: 先心病
  • 共同动脉干的超声心动图诊断价值

    作者:吴山;李治安;耿世钊;张纯

    目的评价和阐述超声心动图在诊断共同动脉干(TA)及其临床分型以及合并畸形中的价值和方法。方法将38例超声心动和/或心血管造影诊为共同动脉干患者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心动图诊断共同动脉干与心血管造影符合率较高(81.8%),但对IV型共同动脉干诊断率很低。结论超声心动图对于共同动脉干定性及其I、II、III型的分型诊断有较大价值。

  • 数字减影在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

    作者:赵建基;马大庆;刘聪;田心;高永庆

    本文对810例患者的X线电影和数字减影(DSA)心血管造影和介入治疗的影像进行了总结和比较。对数字减影(DSA)在心血管介入放射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  1材料和方法  日本东芝DPF-60A 1000mA DSA X线机,X线发生器大功率80kW,Kv、Ma、s自动调节,双向“C”型臂、“U”型臂,单向采像帧频512×512矩阵:15、30、60帧/s,1024×1024矩阵:7.5、15帧/s。数字化采像、显示和处理:高速690MB硬盘存储512×512矩阵图像4400×2、1024×1024矩阵图像2200×2,12比特/象素灰阶分辨;1024线影像监视器×10。  (1)日本SONY D-2型广播级数字录像机;D2M-64M数字录像带;单盘数字录像带双向同步存储,存储512×512矩阵图像100余万帧;随机自动/手动实时数字录像,实时无级速度播放,信号无损失。  (2)德国AGFA-SCOPIX LR 3000型激光相机;AGFA-CURIX HT-530型X线胶片自动洗片机;AGFA自动洗片机显、定影套药。

  • 胃部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手诊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段明福;潘洪涛;孙明;丛景;张蔚;祁明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100例患者均为我们医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年龄28~89岁,平均年龄48.9岁,男68例,女32例。经多功能彩超检查,大部分行显像液胃超声造影确诊为胃部疾病,并经消化道内镜、黏膜活检、钡餐低张双重造影、CT等对照研究,排除其他病变者选入研究对象。  1.2方法 应用Doplex EUB-515 CDFI,探头频率为3.5~5.0MHz,患者空腹下取仰卧位、左、右斜位、侧位、坐位或半坐位,行多方位多切面观察。常规检查后大部分行胃显像液造影。详细观察胃部基本的病理超声影像征象:①胃管壁结构:五层结构(黏膜层、黏膜肌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紊乱、破坏或消失;②胃壁增厚:局限性或弥漫性,表现为新月征、戒指征、马蹄征、靶环征、假肾征、面包征、火山口征或弹坑征等;③回声异常;④功能紊乱:胃壁蠕动异常和管壁充盈改变,表现为管壁亢进、减弱、消失、逆蠕动、管壁扩张、液体潴留、排空迟延、液体返流、管腔狭窄、消失、闭锁等。对胃壁各项检查指标进行摄片、录像、存盘记录,以备分析处理。  患者行彩超检查前后,均进行详细的手诊观察,行双盲法排除人为因素,在良好的光线下,有两人根据手图仔细观察各个脏器在掌上的反映区域,遵循男左女右的原则,即观察男子的左手,女子的右手。就手掌而言,大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左侧,小拇指侧代表身体的右侧。手指尖的方向代表人体的上部,手掌的根部方向代表人体的下部。胃的手诊部位在手掌的中心部位,而且范围较大。观察的主要内容为“气”、“色”、“形态”,望气主要是观察手掌是否荣润光泽,或者晦暗枯槁;察色主要是观察手位的颜色,如白色、红色、黄色、青色等及其变化程度;观形态主要是看手位某一区域内斑点的八种形态,即凸、凹、浮、沉、淡、浓、疏、密。  在认真采集彩超影像信息,仔细观察手诊的前提下,分为四组:即急性胃炎组,慢性胃炎组,胃溃疡组,胃癌组。把其手诊征象、影像特征、临床表现进行χ2卡方检验和统计学处理。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技术质量控制

    作者:李国英;郁冰冰;李杰;孙振峰;王守沪

    方法:肺动脉扫描系用横轴位,其他部位采用冠状位扫描,造影剂采用北陆公司生产的磁显葡胺(GdDTPA)。病人仰卧位,于肘前静脉穿刺建立通道。首先进行注射扫描延时的测定。快速注射2ml GdDTPA,同时于成像靶血管内行单层面横轴位扫描,TR/TE:9/3.5ms,层厚4mm,间隔1s共扫描60次,应用测量软件得出靶血管内时间信号强度曲线;确定靶血管内信号曲线峰值前端时间为3DDCE MRA扫描开始时间。注射扫描延时测定完成后行3DDCE血管成像扫描定位,设置扫描方法及序列。手推团注造影剂注射完毕迅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

  • 胸部小病变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活检的研究

    作者:周荣林;勾振堂;郭庆儒;赵焕桥;闫丹;王彦;刘春邻;周卫东;郭建党;贾琳;李清娟;马大庆

    我院自1999年8月至2000年9月做胸部<3cm结节性病变在螺旋CT引导下加立体定向的经皮穿刺活检64例,均获得组织标本,穿刺的成功率为100%,63例获得病理诊断的阳性结果,其阳性率为98.44%。均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药物治疗证实,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学依据。为提高该项检查的技术和影像诊断水平,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现总结分析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胸部小结节病变64例(直径<3cm),男41例,女23例,年龄10~80岁,39岁以下7例,40~49岁14例,50~59岁13例,60~69岁23例,70岁以上7例,平均年龄55.3岁。64例个小结节,分为>2cm组35例,小于或等于2cm组29例,全部病例影像结合临床诊断高度怀疑肿瘤,进行螺旋CT立体定向穿刺切取标本组织细胞学检查。1.2技术方法①扫描技术:我院CT机为德国SOMATOM AR Star螺旋CT扫描机,全部利用螺旋式CT扫描,扫描条件110~130kV,83mA,扫描层厚5~10mm,螺距15mm,重建层厚4~8mm,扫描范围8~15cm,计算方式AB50。部分行高分辨扫描,层厚1mm,时间1.9s,130kV,83mA,计算方式AB90。②穿刺技术:全部病例选用意大利产18G、长6cm、9cm、15cm枪式活检穿刺针。术前均做出血、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可根据病灶的位置病人取仰卧、俯卧、侧卧位于扫描床上。通过螺旋CT扫描确定病灶与体表的位置并测定进针的角度和深度,于体表做标记扫描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选择合适的穿刺针,将枪式穿刺针的针套有力拉回卡住,右手持穿刺针,左手绷紧皮肤,把针推进到预定深度的2/3,再进行螺旋扫描,从轴位像和三维重建像观

  • 正常脑DSA造影血管血流动力学分析

    作者:莫小聪;冼朝辉;王晓白

    应用DSA设备后处理软件对正常脑血管造影进行血流动力学测量,对脑血管造影的动脉期,毛细血管期,静脉期各时段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可以客观地反映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特点。为设定脑血管造影检查程序提供参考信息,为开展脑血流动力学研究提供方法和客观依据。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10~65岁,脑血管造影正常病例。DSA设备采用美国GE公司Advantx Lcv+数字血管造影机。造影选择实时数字减影采集;分段程序设定自动采集;自动测曝光选定采集曝光条件;矩阵1024×1024;采集快速率6.3帧/s。

  • 超声心动图评价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的远期预后及分析

    作者:高铁林;张绍琴;孟光荣;黄珊;林华

    经皮穿刺球囊导管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的长期临床效果及预测因素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对我院1989年7月至1996年8月完成60例远期连续追踪后,其中48例资料完整,现报告如下。1资料PBMV60例,随访资料完整者48例(80%),随访期3~10年。其中,男15例,女33例;年龄41.2±6.71岁。均为确诊风湿性二尖瓣狭窄,其中单纯二尖瓣狭窄32例,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5例,合并轻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8例;合并心房纤颤12例。2方法(1)超声心动图检查:采用ACUSON 128XP/1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对48例患者术前、术后随访时进行彩色、脉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据修订Reid和Wilkins二尖瓣记分标准[13]以积分≤8和>8为界分为二组。术后瓣口面积增加值回缩≥50%者为再狭窄。

  • CT增强中对比剂注射方案探讨

    作者:史锡腾;郭莉;江迅

    目的探讨CT增强中对比剂的少使用量,且能保证高质量图像的方案。方法对5例肝门动态扫描CT增强图像有关靶部位的CT值逐层测量,从而得到相应的“CT值-时间曲线”,终找出有效增强周期。结果根据经验确定主动脉、门静脉及肝实质的增强阈值为70HU,并找到增强阈值达到和结束的时间。结论使用新型螺旋CT进行增强扫描,可以减少对比剂的使用量,且注射速率、延迟时间等有关参数也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