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右输尿管残端复发癌1例

    作者:王占江;吴鸿莉;蒋苏齐;蔡惠红;曹军英

    患者男,58岁.于7年前因右输尿管癌行右肾和输尿管中上段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一直无任何不适.一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腰腹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症状.

    关键词: 输尿管癌
  • 原发性腰大肌淋巴瘤1例

    作者:陶静;许建荣

    患者女,39岁,于一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疼痛伴低热,腰椎活动轻度受限.体检:一般情况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肝脾无明显肿大,腰部未见明显肿块,无压痛,皮温正常,表面皮肤无破溃.

    关键词: 肌肉 淋巴瘤
  • 基于图像灰度平均值法的多组大鼠糖刺激比较研究

    作者:潘丽敏;谢君堂;张新丽;罗森林;张铁梅

    目的 针对于不同实验条件的6组(对照组、老年组、肥胖组、DC组、DL组、DH组)大鼠fMRI数据,分析其饮葡萄糖后在大脑下丘脑区域发生抑制反应上的特征差异.方法 在无需先验知识的情况下,利用IAM方法进行多组实验.结果 大鼠饮葡萄糖后在大脑下丘脑区域发生抑制反应,反应起始时间平均为饮葡萄糖后12.6 min;增龄造成下丘脑对糖刺激的抑制反应减退,用药可以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使其反应有所恢复,但达不到完全恢复;肥胖组大鼠下丘脑对葡萄糖刺激所致的抑制反应开始时间明显延迟,抑制程度也有所减低.结论 利用 IAM方法可以方便、快捷获取不同实验组间的差异特征,大鼠下丘脑对腹腔注射葡萄糖刺激后的抑制反应及其因喂饲条件及年龄不同所产生的差别.

  • 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左心功能变化

    作者:李娟;段云友;陈洪茂;周宁;曹铁生;杨玉辉

    目的 探讨肺动脉血栓栓塞所致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左心功能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模拟人体血栓栓子脱落造成急性肺动脉栓塞的过程建立兔急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同步采用右心导管测定肺动脉收缩压及超声评价栓塞前、后左心功能.结果 与栓塞前相比,栓塞后心腔几何形态显著改变,每搏量明显减低(P<0.05),左室射血分值、小轴缩短率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二尖瓣E峰峰值血流速度减低,E/A<1,组织多普勒e/a<1(P<0.05).结论 兔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可以导致左心舒张功能减低,而左心收缩功能影响较小.

  • 肺动脉栓塞不同时相的尿激酶溶栓疗效观察的实验研究

    作者:于淼;张金山;肖越勇;李家开;王惠先

    目的 探讨肺动脉栓塞不同时相的尿激酶溶栓的疗效.方法 成功制作11头小型猪肺动脉栓塞实验模型(另1头死于出血性肺梗死),以尿激酶作为溶栓剂,观察在栓塞不同时相(栓塞术后30 min、栓塞术后10天、术后30天)的溶栓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小型猪在肺动脉栓塞急性期(3头次)以尿激酶15×104U溶栓治疗后被栓塞肺动脉恢复通畅;亚急性期(3头次)以30×104U尿激酶后得到同样结果;慢性期(3头次)以50×104U尿激酶溶栓后,肺动脉三级分支内的血栓完全溶解,再追加5×104U尿激酶,肺动脉四级分支内血栓明显减少.结论 肺动脉栓塞不同时相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均有一定的疗效,急性期和亚急性期较慢性期的疗效好,不同时相的溶栓治疗所需尿激酶剂量随栓塞时间延长而呈递增趋势.

  • 兔VX2肝癌MSCT评价及病理特征

    作者:杨林;周翔平;官泳松;李祖茂;郭兴;李肖;孙家瑜

    目的 探讨兔VX2肝癌的CT表现及其病理特征.方法 采用开腹瘤块包埋法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分别于接种后2周和3周,应用Philips 64层螺旋CT对实验兔进行CT平扫和增强双期扫描,CT检查完成后处死实验兔,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6只兔均接种成功,在CT平扫,瘤灶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瘤灶在肝动脉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环形强化,门脉期呈低密度,与周围肝组织分界清楚;病理学检查见肿瘤呈结节状,突出于肝表面,部分有包膜,切面呈灰白色,与周围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分布,细胞较大,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血窦多,胞核大而深染,胞质量少.结论 兔VX2肝癌病理表现呈结节状,与正常肝组织分界清楚,光镜下癌细胞呈巢状分布,异型性明显;MSCT可以准确地监测其生长情况.

  • 皮质下血管性痴呆的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初步探索

    作者:周滟;林富春;朱炯;陶静;李磊;路青;戈欣;范瑜;许建荣;雷皓

    目的 探讨全脑DTI直方图分析对皮质下缺血性痴呆(SVD)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0例SVD患者和14例健康志愿者行常规MRI和扩散张量成像(DTI)检查,获得全脑平均扩散率(MD)和各向异性分数(FA)图像后,分别绘制出全脑MD和FA 直方图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比较,SVD患者平均全脑MD直方图明显右移、峰高降低,其平均MD、MD直方图峰位置明显增高,而MD直方图峰高明显降低(全脑平均MD,P=0.023;峰高,P=0.001;峰位置,P=0.046).在SVD患者,全脑平均MD(r=-0.671,P=0.034)、MD直方图峰位置(r=-0.878,P=0.001)与简易智能状态检查(MMSE)评分具有显著相关性.结论 SVD患者的弥散与正常对照组明显不同,MD直方图分析可作为评价疾病严重性的指标.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志红;刘怀军;王立芹;贺丹;张祥健;郭力;王藏海;王永生

    目的 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急性缺血病灶发生率,DWI急性缺血病灶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分析2006年3-10月间在发病后7天内进行常规MRI和DWI检查的126例TIA患者的资料.比较TIA患者DWI表现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52例TIA患者有DWI急性缺血病灶(52/126,41%).病灶体积较小(平均体积:1.6 cm3),ADC值中度下降(平均ADC比率:7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IA持续时间大于或等于30 min(OR,6.9;95%CI,3.2~23.4),运动障碍(OR,4.8;95%CI,1.9~19.2) 和失语(OR,7.8;95%CI,1.9~27.9)是DWI异常的预示因素.52例有DWI异常者中19例在常规MRI上未显示病灶.结论 在临床诊断的TIA患者中,近一半有DWI异常,DWI异常与症状持续时间,运动障碍和失语相关.

  • BOLD和DTI图像在神经导航中的配准、纤维束示踪及临床应用

    作者:何黎民;贾富仓;李修往;高寒;白红民;韩立新;曹惠霞;王伟民

    目的 实现神经导航系统中BOLD激活图和DTI图像的配准融合,并进行白质纤维束示踪.方法 在1.5T场强磁共振系统中根据特定任务采集BOLD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得到脑功能区激活图;采集DTI数据和导航T1结构像,通过图像传输及格式处理,输入导航系统.利用图像DICOM信息,进行图像配准.采用线延伸算法对兴趣区内的体素进行纤维束跟踪,在导航系统中以彩色融合图像显示激活区和神经纤维束.结果 上述图像配准融合结果良好,融合图像成功用于26例神经外科术中导航,使用效果满意.结论 功能磁共振图像在神经导航中的配准融合,为颅脑病变术前制订手术计划、术中保护正常脑功能及进行脑功能研究提供有力的研究工具.

  • 对比分析螺旋桨与线性k空间填充方式在颅脑MRI中的应用

    作者:孟春玲;有慧;冯逢;金征宇

    目的 探讨螺旋桨式k空间填充方式在颅脑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同一患者同时行PROP T2WI和FRFSE T2WI,PROP T2 FLAIR和FLAIR轴位扫描,对不能配合检查的23例患者,进行图像质量评分;对配合检查的40例脑梗死患者对比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结果 不能配合检查的患者PROP T2WI和PROP T2 FLAIR图像运动伪影显著减少,图像质量评分明显高于FRFSE T2WI和FLAIR(P=0.000,P=0.000).配合检查的脑梗死患者,其PROP T2WI和PROP T2 FLAIR 的SNR明显高于FRFSE T2WI和FLAIR( P=0.000,P=0.002),PROP T2WI 的CNR明显高于FRFSE T2WI(P=0.000),而PROP T2 FLAIR和FLAIR的CNR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150).结论 PROPELLER技术在减少运动伪影,提高图像SNR上优于线性k空间填充方式,而且并不降低病变的对比,甚至在T2WI上可以提高图像的对比度.所以在颅脑MRI中,螺旋桨式k空间填充方式可以作为常规序列.

  • 高场强磁共振DTI成像对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张晖;刘怀军;王勇

    目的 评价3.0T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对鉴别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LA)中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对出现急性脑缺血症状或(和)体征的LA患者(或可能有LA的患者)82例应用3.0T磁共振行常规MRI及DTI检查,重建出平均扩散系数(DCavg)图和各向异性系数(FA)图,并测量LA病灶及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DCavg值,将测量的数值应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老年人脑白质疏松症病例中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均表现为等或稍低T1WI和稍高T2WI信号,应用DTI技术,发现两种病灶的FA值和DCavg值有显著不同,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FA值为0.32±0.11,而LA病灶的FA值为0.26±0.10,经统计学分析,此两种病灶的FA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5.2,P=0.0001).FA图中可见到梗死区有白质纤维束的破裂,梗死灶周围有白质纤维束的扭曲.DCavg图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灶为低信号,而LA为稍高信号;LA病灶的DCavg值是(1.36±0.21)×10-3 mm2/s;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的DCavg值为(0.35±0.05)×10-3 mm2/s.此两种病灶的DCavg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2.6,P=0.0001).结论 应用3.0T磁共振的DTI技术,能够通过更为准确的量化指标鉴别老年人脱髓鞘病灶与急性腔隙性脑梗死病灶,有助于在脱髓鞘病灶中及时发现急性脑梗死灶,以期早期明确诊断,指导临床治疗.

  • 脊髓多发性硬化的MR扩散成像应用

    作者:邹智彤;马林

    多发性硬化是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疾病,常规MR成像已能够敏感地探测病变及其随时间所发生的变化,但它不能可靠地描述和量化病变内及其周围的异常改变,而且活动期和静止期病变表现相似.MR扩散成像能够区分活动期和静止期的病变,量化脊髓内病变进展程度,提供组织受损程度的量化信息,同时有助于显示病变的动态变化、治疗后的反应、描述MS病变的进展,从而有利于研究MS不同表现型疾病的进展.本文回顾和介绍MS斑块病理改变及与MRI表现间的联系,并阐述MR扩散成像技术在脊髓MS的应用.

  • 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药物治疗异位妊娠的进展

    作者:倪晓霞;邵秋杰;汪龙霞

    异位妊娠是育龄妇女常见的疾病,早期诊断使大多数患者得到保守治疗,超声引导下局部注射药物是其中的一种,该方法应用近20年,是治疗异位妊娠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本文就该治疗方法的治疗目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判定及并发症进行综述.

  • 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腹部超声表现

    作者:项东英;何文;宁彬;张红霞;邬冬芳;颜丹;王立淑

    目的 探讨腹部超声对结节性硬化综合征的诊断和随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5年11月我院确诊的结节性硬化11例(采用全美TS协会1998年修订的诊断标准)患者的腹部超声表现,对病变的特点进行总结.结果 11例结节性硬化患者,肾错构瘤9例,单发2例,多发7例,多囊肾2例,其中1例合并肾错构瘤,单发肾囊肿1例,肝内血管平滑肌脂肪瘤5例,均为多发.结论 超声有助于该病的确诊,是结节性硬化综合征腹部病变的重要的影像学随访方法.

  • 多层螺旋CT对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变化的研究

    作者:孙春娟;贺文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 肝脏体积测量的准确性,探讨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规律.方法 制作5个不同形状的肝脏模型检验体积测量的准确性.对126例研究对象行多层螺旋CT扫描,测量肝脏体积.结果 多层螺旋CT所测模型的体积与实际体积之间的测量误差均在±3%内;不同观察者重复测量的结果具有高度相关性(r=0.998,P<0.01);对照组的肝脏体积为(1346.76±292.21) cm3,对照组与肝硬化组Child-Pugh B级、C级之间肝脏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与A级、A级与C级、B级与C级之间有统计学意义,A级与B级之间无统计学意义;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与酒精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层螺旋CT肝脏体积测量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肝硬化患者肝脏的体积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发病病因相关.

  • 相控阵线圈联合并行采集技术在胃癌扩散加权成像的应用探讨

    作者:张晓鹏;唐磊;孙应实;曹崑;孙非

    目的 评价相控阵线圈联合并行采集技术(array spatial sensitivity encoding technique,ASSET)消除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 伪影及提高图像对比的能力,探讨ASSET技术对表观扩散系数值(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测量的影响.方法 12例胃癌患者共计20例次MRI检查入组研究,扩散敏感梯度b=0,1000 s/mm2.根据ASSET的有无设计2组序列,分别为DWIno-ASSET组和DWIASSET组,均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SS-EPI),4次信号平均结合分次屏气技术.评价磁敏感、化学位移、Ghost及ASSET相关伪影在两组序列出现的情况.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评分、伪影积分、信噪比(signal-to-noise ratio,SNR) 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为标准,比较2组序列所得图像的质量.比较评价ASSET技术对胃癌癌肿ADC值测量的影响.结果 20例次胃癌癌肿在 DWIno-ASSET及DWIASSET上均显示为相对高信号.DWIno-ASSET序列15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90,平均伪影积分1.10,15%(3/20例)由于明显伪影干扰或图像变形无法进行ADC值测量;DWIASSET序列7例可见伪影,平均伪影分级评分1.35,平均伪影积分0.65,均未干扰ADC值测量.DWIASSET明显消除磁敏感伪影(P<0.05),部分消除Ghost伪影(P>0.05).两组序列均未见化学位移伪影.7例DWIASSET可见ASSET伪影,均未干扰病变显示及ADC值测量.DWIno-ASSET图像变形较DWIASSET明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合ASSET后,图像背景噪声信号强度减低(P<0.05),信噪比(SNR) 减低(P<0.05),对比噪声比(CNR) 增高(P<0.05).DWIno-ASSET组与DWIASSET组测得癌肿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P>0.1).结论 ASSET技术可减轻胃癌DWI成像相关伪影,降低图像噪声信号强度,提高图像对比;结合多信号平均采集提高信噪比,减轻ASSET相关伪影后,可得到较高质量的胃癌扩散加权图像.

  • 肝硬化肠病多层螺旋CT灌注初步研究

    作者:薛雁山;胡玉川;尚存海;李红梅;田桂琴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小肠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 20例正常对照组和47例肝硬化病例组患者,其中代偿期肝硬化(CC)18例,失代偿期肝硬化(DCC)29例,用16层螺旋CT行十二指肠同层序列动态增强检查.CT后处理得出血流量(BF)、血容量(BV)、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和渗透表面积乘积(PS)灌注参数.统计分析这些参数.结果 正常对照组、CC组及DCC组间的BF、MTT,总体上具有显著性差异[BF:对照组(113.64±65.13) ml/(100g·min),CC组(103.66±62.16) ml/(100g·min),DCC组(59.26±50.36) ml/(100g·min);P<0.01.MTT:对照组(5.78±1.95) s,CC组(6.93±1.90) s,DCC组(10.74±1.85) s;P<0.01].DCC组BF值明显降低、MTT值明显延长,与另两组两两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的BV和PS在总体上差别无统计学意义(BV值:对照组(8.69±3.69) ml/100 g,CC组(9.21±7.50) ml/100 g,DCC组(7.16±3.58) ml/100 g;P>0.05.PS值:对照组(18.01±1.90) ml/(100g·min),CC组(10.32±2.84) ml/(100g·min),DCC组(19.62±2.64) ml/(100g·min) ,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可用于评价不同程度肝硬化患者小肠血流动力学变化.

  • 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分布的影像学特点

    作者:崔燕海;张晓鹏;唐磊;孙应实

    目的 分析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及大小分布特点.方法 对65例根治性手术切除的贲门癌螺旋CT检出淋巴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PACS工作站进行图像阅读,记录CT检出淋巴结的部位、数目、大小情况.绘制ROC曲线,分析大小指标诊断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 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以贲门周围、小弯侧多,检出率和检出淋巴结数目构成比分别为No.1:89%和23%,No.2:66%和8%,No.3:92%和25%;胃左动脉旁及腹腔干周围淋巴结检出次之,分别为No.7:54%和7%,No.9:44%和6%;下纵隔内淋巴结检出明显低于腹部,检出率9%~25%,构成比1%~2%.转移组10 mm、8 mm、5 mm及以下的淋巴结分别占检出总数的76.9%、60.3%、24.8%.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大小判断CT检出淋巴结是否转移:取5 mm时,敏感性90.7%,特异性21.9%;取8 mm时,敏感性51.5%,特异性74%;取11 mm时,敏感性13.1%,特异性95.8%;曲线下面积Az=0.661.结论 贲门癌CT检出淋巴结主要分布在贲门周围及小弯侧,No.7、9、16组次之.贲门癌转移组CT检出淋巴结以小淋巴结为主,8 mm及以下的小淋巴结所占比例达60.3%.以大小判断CT检出淋巴结是否转移,无法同时保证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

  • 肠系膜下静脉: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研究

    作者:钟唐力;张小明;赵建农;曾南林;蹇素;舒健

    目的 研究肠系膜下静脉(IMV)在3D动态增强MRA(DCE MRA)的显示及其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并探讨正常人与肝硬化患者IMV的变化情况.方法 217例行腹部增强MRI扫描的连续性病例.静脉注射Gd-DTPA,冠状面 3D FSPGR 动态增强.在工作站作图像后处理,用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显示IMV.观察IMV的显示情况和汇入门静脉系统的方式.其中经临床证实的肝硬化患者24例,无肝疾病及相关疾病患者30例(正常组),测量IMV的直径,并进行比较.结果 217例中191例(88%)显示IMV主干,53例(24%)显示一级分支,20例(9%)显示二级分支.显示IMV主干的191例中,IMV汇入脾静脉占45%,汇入门静脉汇合处占18%,汇入肠系膜上静脉占37%.肝硬化组中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直径明显大于正常组(P<0.05),但IMV直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 DCE MRA可较好地显示IMV及其分支,大部分IMV汇入脾静脉,肝硬化患者IMV不受累.

  • 超声在胃间叶源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唐韵;李凤华;夏建国;李萍

    目的 研究分析超声显像在胃间叶源性肿瘤中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03年1月-2006年3月在我院临床疑似以及超声首次发现的胃间叶源性肿瘤患者共47例,术前做出诊断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这些病例超声诊断的符合率、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与胃镜及超声内镜比较.结果 47例患者包括胃间叶源性肿瘤40例,胃癌3例,其余胃息肉、胃脂肪瘤、胰腺低分化腺癌、重度慢性浅表胃炎各1例,胃间叶源性肿瘤40例中22例良性,18例恶性.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6%,敏感性95.0%,特异性85.7%,阳性预测值97.4%,阴性预测值75.0%.结论 超声显像在胃间叶源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价值,超声与胃镜及超声内镜的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对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 正常瓦特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

    作者:杨复宾;王藏海;全冠民

    目的 分析正常乏特氏(Vater's)壶腹部的低张螺旋CT表现,提高对该部位CT解剖的认识,为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重要参照.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的正常壶腹部48例,被分为男女两组,男性组30例,女性组18例.48例均行低张螺旋CT扫描,其中3例只行平扫,45例行平扫加强化扫描,对其螺旋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48例中十二指肠低张效果良好的为45例,占93.4%(45/48),十二指肠乳头层面十二指肠大内径为(2.39±0.57)cm,其中男性组和女性组分别为(2.35±0.60)cm和(2.45±0.57)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54,P=0.58>0.05).十二指肠乳头显示良好的有46例,占95.8%(46/48),十二指肠乳头的大横径为(0.42±0.23)cm,其中男性组与女性组分别为(0.41±0.22)cm和(0.44±0.24)cm,男性组和女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t=-0.49,P=0.62>0.05).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分为半圆型、乳头型和扁平型.结论 正常壶腹部低张螺旋CT表现为十二指肠扩张良好,十二指肠乳头显示清楚,正常十二指肠乳头可分为半圆型、乳头型和扁平型,男性与女性无显著性差异.这些表现对研究壶腹部病变提供了重要参照.

  • 肝移植术后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多层CT诊断及病因学分析

    作者:孟晓春;张建生;覃杰;张亚琴;肖茹;王劲;单鸿

    目的 探讨移植术后肝实质缺血性损伤的多层CT表现及CT诊断价值.方法 多层CT检查发现43例肝动脉或门静脉狭窄或血栓,其中23例接受血管造影(DSA)检查,17例经病理组织学或随访复查诊断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分析肝实质缺血或梗死的CT表现;并以DSA为对照分析CTA的病因学诊断价值.结果 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区位于肝包膜下,平扫呈片状或楔形低密度灶,增强后缺血区强化减低,梗死区不强化,相应部位肝动脉或门静脉分支稀少、纤细或不强化.所有肝实质缺血或梗死患者CTA均发现不同程度血管病变,其中肝动脉病变占70.59%,门静脉病变5.88%,肝动脉合并门静脉病变23.53%,缺血性损伤分布与血管病变部位有关.以DSA为对照,CTA诊断肝动脉主干及门静脉狭窄和血栓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为100%;诊断肝动脉分支病变上述值分别为100%、80.00%、72.73%、100%.结论 多层CT动态增强结合CTA不仅能正确诊断移植肝缺血性损伤,还能准确评价导致移植肝缺血的血管病变,肝动脉病变为移植肝缺血性损伤的主要原因.

  • 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表现特点

    作者:陆普选;周伯平;朱文科;陈心春;叶如馨;郑广平

    目的 探讨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及胸部X线与CT影像表现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深圳接诊的首例由卫生部确诊,并经过抢救治疗痊愈的高致病性H5N1亚型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相关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胸部影像学特点是:①磨玻璃样影、大小片状影及肺实变影是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较早出现的影像表现;②病灶侵犯肺组织广泛,表现为多叶多段的两肺广泛受累;③病灶蔓延变化迅速;④肺实质、肺间质及胸膜受累可同时存在;⑤病灶吸收慢、迁延时间长,恢复期有肺纤维化的影像表现.结论 影像学检查与诊断仍然是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评价及预后分析的重要手段.动态观察人禽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影像学变化及影像学表现特点,监测ARDS和肺部继发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利于指导临床及时有效地进行治疗.

  • 乳腺结构扭曲征象的X线分析

    作者:马捷;徐坚民;孙国平;左敏;王晓玫;王国红;臧达;杨忠;彭东红;周冬仙;麦佩成

    目的 描述乳腺结构扭曲征象的钼靶X线表现,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 分析33例经组织病理学诊断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钼靶X线表现,包括密度、边缘、病变区结构及触诊检查特点.33例中,良性病变18例,恶性病变15例,其中术后改变5例,脂肪坏死伴有间质纤维化1例,囊性增生症6例,炎症4例,硬化性乳腺病2例,导管原位癌2例,浸润性导管癌6例,浸润性小叶癌3例,黏液癌2例,Paget病2例.结果 33例乳腺结构不良,钼靶X线摄片表现为高密度17例,等密度16例.边缘有浸润10例,模糊12例,星芒状改变11例.结构消失17例,可分辨16例.触诊质硬14例,柔韧11例,斑片状增厚8例.边缘浸润及结构消失倾向恶性病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 和0.025),而其他征象及触诊在良、恶性病变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结构不良钼靶X线表现多样,分析其边界及结构有助于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 声学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生物学行为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颖嘉;张雪林;文戈;龚渭冰;孙桂萍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腋淋巴结阴性乳腺癌(ANNBC)血管生成的定量检测及与其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术前检测60例ANNBC患者肿瘤内血流信号并通过图像分析技术定量测定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的表达,分析造影前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的相关性,单因素和多因素方法研究造影后肿瘤内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与ANNBC相关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全部病例造影增强前PDI检测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无相关性(r=0.2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与MVD呈正相关(r=0.65,P<0.05).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MVD均与一般临床病理因素无关,与组织学分级和复发转移密切相关,术后复发转移组造影增强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肿瘤内MVD均显著高于无瘤生存组.高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及高MVD组总生存率(OSR)和无瘤生存率(DFSR)低于低血管阳性反应总面积组和低MVD组(P<0.005).结论 超声造影结合能量多普勒技术对ANNBC血管生成活性的定量检测可作为有价值的预后预测指标及治疗指导指标.

  • 64层螺旋CT和HRCT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宝平;邓茂松;周云芝;尹晓明;曾庆玉;霍健伟;王洪武;常鑫;李晶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和HRCT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与肺功能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及64层螺旋CT和HRCT在检出煤工尘肺肺气肿方面有无差异.方法 选择96例Ⅰ期煤工尘肺患者行64层螺旋CT和HRCT扫描检查,并进行肺气肿定性及定量分析.肺功能检查(PFT) 采用比利时麦迪公司(Mdeisoft)Bodybox5500体积描记仪测定通气功能和容积功能.对64层螺旋CT和HRCT检查结果与肺功能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4层螺旋CT和HRCT评分与肺功能检测指标中的RV、RV/TLC%、TLC有很好正相关(P均小于0.001);而FVC、DLCO、FEV1/FVC%、FEV1%、MVV均有很好负相关性(P均小于0.001).肺气肿64层螺旋CT和HRCT诊断的阳性率高于肺功能检出肺气肿阳性率(P<0.005).64层螺旋CT和HRCT两种检查方法在肺气肿检出率无明显差异(χ2=2.78,P>0.05).结论 64层螺旋CT和HRCT肺气肿检出与肺功能检测指标有很好正或负相关;64层螺旋CT和HRCT诊断肺气肿的阳性检出率高于肺功能检出肺气肿阳性率;64层螺旋CT和HRCT在肺气肿检出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 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对乳腺病灶鉴别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作者:沈建红;罗葆明;欧冰;杨海云

    目的 比较常规超声(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频谱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对良、恶性乳腺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475个乳腺病灶的常规超声、超声弹性成像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ROC曲线下面积(Az)分别为:0.959和0.8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P<0.01).结论 在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方面,超声弹性成像的综合诊断价值优于常规超声.

  • 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病理表现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林吉征;张光辉;杨学东;张传玉;李绍科;路晓东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CT征象、病理表现与VEGF阳性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对6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癌术前进行CT平扫,其中54例平扫后行动态增强扫描,并对手术切除肿瘤标本进行PV-6000二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其VEGF的表达.分析周围型肺腺癌、鳞癌的病理表现、CT征象与VEGF的表达之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无肺门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及某些CT征像与VEGF阳性表达相关.结论 VEGF表达程度是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及肿瘤浸润转移的重要指标,某些CT征像可以评价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 心电图编辑功能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初步应用

    作者:沈君;李国照;梁碧玲;洪国斌;周翠屏;王景峰;聂如琼;曾伟科;李洁婷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编辑功能对于改善心律失常或心电图信号不明原因故障中冠脉成像质量的作用.方法 收集22例在检查前已知心律失常或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或检查过程中出现同步记录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的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资料,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 22例中,检查前已知的心律失常有:4例为房室传导阻滞,4例为房颤,4例为房性早搏,2例为偶发室性早搏,共14例;检查前未知仅在检查过程中出现心律失常的有:2例房性早搏,4例房颤,1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共7例;检查过程中未明原因的心电图信号部分缺失1例.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3%,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6%(χ2=161.4826,P<0.001).结论 在检查前或者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心律失常或者不明原因出现的心电信号的异常,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能显著提高冠脉成像质量.

  • 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多种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作者:刘爱玲;马红;王文丽;何佩;陈伟;屈娟娟

    目的 探讨被动吸烟对健康青年人血管内皮舒张功能及血一氧化氮(NO)、血管紧张素II(AII)、血清总胆红素(TBIL)、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方法 采用超声肱动脉内径测量法,观察被动吸烟、主动吸烟及正常对照组各30例血流介导的和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内径变化;同时测定各组外周血NO、AII、TBIL、IL-6、TNF-α及CRP含量.结果 三组肱动脉内径基础值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舒张均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流介导的血管扩张被动吸烟组与正常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与吸烟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主、被动吸烟组NO、TBIL浓度低于正常组(P<0.05);AII、IL-6、TNF-α、CRP含量均高于正常组(P<0.05),而两组间各指标含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被动吸烟导致健康青年人群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损伤并引起机体多种细胞因子含量的改变,这些改变进一步损伤血管内皮.

  • 主动脉病变的非增强MRI检查

    作者:程流泉;赵锡海;王新疆;王东;马林;高元桂

    目的 以造影剂增强MRA(CE-MRA)为参照,评价非增强MRI检查方式在诊断主动脉病变的意义.方法 17例主动脉病变患者,非增强MRI检查采用亮血对比的FIESTA电影序列和黑血对比的双反转或者三反转FSE序列,CE-MRA采用Gd-DTPA增强三维TOF序列,比较两种检查方式对病变的诊断和解剖细节的显示效果.结果 主动脉夹层7例,动脉瘤7例,降主动脉岬部缩窄2例,非增强MRI和CE-MRA诊断一致;主动脉弓粥样硬化穿通性溃疡1例只能由非增强MRI做出诊断;CE-MRA能显示病变的整体观,而非增强MRI在显示血栓形成和血流动态方面比CE-MRA有优势.结论 非增强MRI对主动脉病变的诊断具有与CE-MRA同样重要的作用,两者显示的信息可以互相补充,建议纳入MRA的常规内容.

  • 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超声检查方法研究

    作者:王红英;邓又斌;杨好意;毕小军;魏翔;黎鹏

    目的 探讨经胸超声检查冠脉搭桥术后桥管的显像方法及血流状态.方法 采用经胸超声冠脉血流显像与高频血管显像相结合对左乳内动脉原位转流至左前降支、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进行检查.结果 左乳内动脉桥管、大隐静脉-右冠状动脉及大隐静脉-左回旋支桥管显示率分别为100%、93.75%和20%.左乳内动脉及大隐静脉桥管的血流均为舒张期为主的双期血流;左乳内动脉桥管的舒张期血流速度及流速时间积分大于大隐静脉桥管(P<0.05).结论 经胸超声是术后桥管检查的较好方法,可用于无创的评估术后桥管血流状态.

  •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诊断

    作者:张淑慧;王振常;鲜军舫;付琳

    目的 探讨CT和MRI对泪腺腺样囊性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泪腺腺样囊性癌的影像学资料,9例行CT检查,11例行MRI检查.结果 肿瘤发生在泪腺眶部,呈不规则扁长形9例,椭圆形3例;沿肌锥外间隙向眶尖浸润生长,与外直肌分界不清9例;8例边缘不规则.9例CT表现为不均匀等密度或略高密度,伴眶壁骨质"虫蚀样"或广泛破坏6例,眶壁受压凹陷变形2例,骨质增生硬化4例.MR检查11例,T1WI呈等信号8例,低信号3例,信号不均匀,T2WI均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后肿块不均匀明显强化.肿瘤侵及颅内、颞窝和海绵窦6例.结论 泪腺腺样囊性癌的CT和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CT和MRI结合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 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在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中的应用

    作者:田永梅;田家玮;任敏

    目的 探讨三维能量多普勒血管成像(3D-PDA)及其定量参数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3D-PDA对30例甲亢患者(病例组)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甲状腺进行检查,获得直方图及定量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这些指标与甲状腺功能参数作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病例组3D-PDA表现与对照组明显不同.病例组的各定量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甲状腺功能指标有相关性.结论 3D-PDA可以定性定量判定甲状腺腺体的回声水平和血流情况,可作为二维超声的有益补充,对正确诊断甲亢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正常人内听道段神经、血管MRI表现

    作者:王冰;王振常;鲜军舫;牛延涛;赵波

    目的 探讨内听道段神经、血管的正常MRI表现及对神经形态予以量化研究.方法 健康成人志愿者60耳行内耳MRI FIESTA序列检查.观察并测量内听道段神经、血管,比较不同断面对神经、血管的显示情况.结果 薄层厚采集图像可清晰显示微小神经结构及其走行.内听道底部面神经直径为(1.00±0.03) mm;前庭上神经直径为(0.98±0.04) mm;前庭下神经直径为(0.71±0.03) mm;蜗神经直径为(1.03±0.04) mm;后壶腹神经直径为(0.47±0.02) mm.结论 MRI能够准确清晰显示内听道段神经及血管的正常形态,并可对神经进行量化测量,为临床和影像学检查提供诊断依据.

  • 睾丸淋巴瘤的超声影像学和临床特点及文献复习

    作者:何川;蔡迪明;刘霆

    目的 应用超声研究睾丸淋巴瘤患者睾丸的病变特点.方法 运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20例睾丸淋巴瘤患者睾丸的超声表现,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0例患者中有12例睾丸为弥漫型病变,8例为结节型病变.彩色多普勒显示病变区血流信号丰富,动脉RI为低阻.结论 老年患者出现无痛性的睾丸肿大,要首先考虑到淋巴瘤的可能性.运用高频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睾丸淋巴瘤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 肾嫌色细胞癌的超声与病理对照分析

    作者:李萍;王正滨;董震;王建红

    目的 分析肾嫌色细胞癌超声特点及病理基础,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8例肾嫌色细胞癌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超声检查.结果 7例表现为肾中部实质不均匀低或等回声肿块,其中2例肿块外周部可见少许血流信号.1例表现为肾盂内低回声肿块并伴环状钙化.结论 虽然肾嫌色细胞癌确诊靠病理,超声仍有助于它的诊断及鉴别.

  • 多层螺旋CT对活体肾移植供体术前综合评价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龙江;王联营;沈文;祁吉

    目的 评价MSCT在活体肾供体术前综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11例供体术前进行了MSCT三期增强扫描,均进行VR及MIP重组,观察肾实质、肾动脉、肾静脉以及集尿系统,并与9例手术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MSCTA显示23支肾动脉,包括左肾副动脉1例;23支肾静脉,包括1例左双肾静脉;23支肾盂输尿管,包括1例右侧双肾盂双输尿管.此外,还检出副肝静脉2例,脾动脉瘤1例.2例放弃手术,1例因肾血管原因,1例为乙肝病毒携带者;9例手术结果与MSCT所见完全吻合,准确率为100%.结论 MSCT作为术前活体肾供体的一站式检查技术,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的rCBF显像与CT/MRI的对比研究

    作者:邱娟;梁昌华;左晓霞

    目的 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简称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结果并与CT/MRI比较,探讨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0例狼疮脑病患者根据神经精神表现程度分为两组:严重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严重组),轻度神经精神疾病表现组20例(轻度组).所有受试对象均进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SPECT)局部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和CT/MRI脑扫描.结果 严重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20例(100.0%),其中19例局部脑血流降低,1例局部脑血流增加;20例患者CT/MRI头部扫描阳性4例(20.0%),与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轻度组20例患者rCBF显像阳性18例(90.0%),均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CT/MRI扫描20例患者未见异常,同rCBF显像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rCBF显像与CT/MRI比较,诊断狼疮脑病更灵敏.狼疮脑病患者rCBF显像有脑血流改变,多表现为局部脑血流降低.rCBF显像对狼疮脑病的诊断、治疗有重要临床价值.

  • 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评价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功能的研究

    作者:张晓明;冯珏;张文军;董慧兰;赵丽红;郭玉环;赵世静;何荣喜

    目的 探讨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对评价干燥综合征唾液腺功能的价值.方法 将78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和32例非干燥综合征患者分别进行99TcmO4-唾液腺动态显像,根据时间-放射性曲线,计算功能参数并进行定量分析,然后分别将干燥综合征各组(SS)和对照组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在唾液腺功能轻度受损组中MAR、 UR、 S/T、 Tmax、 Tmin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MSR、 Vmin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唾液腺功能中度、重度受损组中MAR、 UR、 S/T、 MSR、 Vmin等参数均低于或明显低于对照组,而Tmin则明显大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只有Tmax这一参数SS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MAR、UR、 S/T、MSR、 Vmin等参数是评价SS唾液腺功能的重要的灵敏指标. 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结合时间-放射性曲线及功能参数定量分析能够无创、方便、客观地评价SS患者唾液腺功能.

  • 99Tcm-HL91乏氧显像预测非小细胞肺癌放疗敏感性的临床价值

    作者:阮翘;刘保平;谢新立;武新宇

    目的 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行99Tcm-HL91显像,与放疗疗效进行比较,探讨99Tcm-HL91显像在预测放疗敏感性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5例经CT引导下穿刺或支气管镜检查病理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一周内静脉注射99Tcm-HL91 740 MBq(20 mCi),4 h后进行99Tcm-HL91平面及断层显像.半定量分析: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勾画圆形感兴趣区,计算肿瘤与对侧正常肺组织(T/N)的放射性比值.随访患者放疗疗效,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为治疗有效组,无变化(NC)和增大(PD)为无效组.结果 99Tcm-HL91平面显像:35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30例显像阳性;断层显像:33例显像阳性.半定量分析:断层像4 h的T/N比值显著高于平面像的T/N比值.放疗后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14例,无变化(NC)7例,增大(PD)4例,死亡或失访共5例,放疗有效组(CR+PR)与放疗无效组(NC+PD)断层显像的T/N比值分别为1.747±0.301,2.087±0.478,差异具有显著性(t=2.363,P=0.026).结论 放疗前99Tcm-HL91肺显像可预测非小细胞肺癌的放疗敏感性.

  • 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诊断及探查转移灶中的价值

    作者:于丽娟;锻玉;梁秀艳;王欣

    目的 探讨PET/CT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 104例患者,34例经病理结果证实,70例为临床诊断.18F- FDG的合成由GE MINITrace 和TracerLab FX-fn采用全自动化学方法合成,PET/CT为GE discovery ST.18F-FDG注射剂量为0.1 mCi/kg,注药后50 min后3 min/床位进行2D扫描,扫描范围头部至腹股沟下.结果 104例患者,86例后诊断为肺癌,25例肺癌PET/CT上未见任何转移,12例患者做了肺叶切除手术,4例手术后病理发现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其中2例PET/CT为真阳性.PET/CT共发现33例肺癌有远处转移,其中有30例出现多发骨转移、4例伴肝转移,4例伴脑转移、1例伴肾上腺转移,而在30例骨转移中,单纯CT只发现了9例,即使在这9例患者,CT发现骨转移的部位也远远少于PET/CT,另外有5例ECT发现骨浓聚怀疑骨转移的肺癌患者,PET/CT检查发现肋骨或脊椎陈旧性骨折而排除骨转移;良性病变18例中结核4例,炎症5例(1例肺脓肿),其余9例定期观察无变化.恶性病变组标准摄取值(SUV)平均为7.00±3.82,良性病变组SUV平均值为3.27±1.77,二者SUV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肺癌恶性无转移与有转移组间的SUV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ET/CT诊断肺部病变的灵敏性为97.7%,特异性为94.1%,准确性为97.9%,明显高于单纯PET或单纯CT的诊断的准确率.另外,PET/CT在发现并确定肺癌转移灶上有很高的准确性.

  • 99Tcm-MIBI SPECT心肌显像在心脏移植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林天生;洪秀维;王申

    目的 评价99m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Tcm-MIBI)运动-静息SPECT心肌显像在心脏移植术后随访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0例长期存活的心脏移植患者进行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随访心肌血供情况,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心电图等检查.结果 经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示有4例患者出现放射性分布可逆性缺损,提示该节段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相符.心电图均基本正常.结论 心脏移植长期存活患者定期行99Tcm-MIBI运动-静息心肌显像,有助于早期了解心肌血流灌注情况,对其后续治疗决策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