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超声诊断腹膜后异位卵巢合并苗勒管残余囊肿1例

    作者:刘舜辉;刘倚河;吴秀艳

    患者女,24岁.停经50天,偶感头晕,无恶心呕吐,反复左下腹间歇性闷痛月余,发现左下腹包块2周入院,入院后行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子宫宫体呈前位,三径和178 mm,宫壁回声中等均匀,宫腔见一大小约24 mm×19 mm×23 mm的妊娠囊,形态正常,囊内见胚芽及心管搏动.腹、盆腔内探及一巨大囊性包块(见图),包块范围上达右肋弓下缘,下与宫底紧挨,左右侧均达侧腹壁;包块的边界清晰,可见包膜回声,形态不规则,囊内可见数条强回声分隔光带,液区透声清晰,肠管被包块向上及两侧推移.左侧卵巢位置、图形未见异常,右侧卵巢未探及.超声提示:早孕合并腹腔巨大囊性包块(囊性包块考虑源自右侧卵巢可能性大).5天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打开腹膜即见紫色巨大囊肿,囊肿上达肋缘下,下至膀胱,上缘与肠管浆膜面黏连,下与膀胱黏连,分离囊肿后见囊肿腹膜后来源,多个囊腔,囊液约3000 ml,囊腔底部可见右侧卵巢,外观无异常,右输卵管与之相邻,但输卵管系膜及阔韧带后叶未见.子宫及左附件在位.囊性包块病理检查报告为"(腹膜后)符合来自苗勒管残余囊肿".

    关键词: 卵巢 苗勒管 囊肿
  • 超声诊断胎儿肝脏膨出畸形1例

    作者:刘群

    孕妇,30岁,足月待产,B超检查了解胎儿情况.超声所见:子宫增大,宫腔内见胎儿结构声像,胎头位于下腹部,颅骨光环完整,双顶径90 mm,脑中线清晰,居中.四肢发育正常,脊柱排列整齐,胎心、胎动良好,腹壁不完整,可见一 33 mm的缺损,从缺损口凸出一类球形的中等回声团块,大小38 mm×41 mm×32 mm,其内部回声均匀.超声诊断(见图):①宫内妊娠,单活胎;②胎儿畸形(内脏膨出);③羊水过多.次日引产一男婴,脐部向外突出一球形包块.尸检:包块表面为胎儿皮肤层,切开包块,内为肝脏组织,脐区肌层、脂肪组织缺如.为先天性肝脏膨出畸形,与产前超声检查基本符合.

    关键词: 诊断 畸形 胎儿
  • 多发性骨髓瘤18F-FDG PET显像1例

    作者:毛新远;陈燕;蒲朝煜;张海英;蔡莉

    患者男,67岁.腰痛逐渐加重、行走困难9个月余,伴体重下降.当地多家医院诊为腰椎退行性改变,行保守治疗,症状未缓解反而加重.查体:腰椎压痛,双下肢抬高试验均阳性,"4"字征阳性.腰椎X线片发现腰椎广泛骨质增生,可见唇样改变,且胸12呈压缩性骨折,胸11,12椎间隙变窄.腰椎CT检查见胸12椎体骨质呈稀疏性改变,未见明显破坏及囊性改变,诸椎间盘膨出.99Tcm-MDP骨扫描:重度骨质疏松,多发肋骨、脊椎(T8,10,12、L2)浓聚灶.考虑为骨转移瘤.18FDG-PET检查为全脊椎、肋骨多发散在局灶性高代谢,骨盆骨、胸骨、双股骨普遍性代谢增高(见图).与骨扫描比较,MDP浓聚灶大多表现为低代谢.双肺、前列腺、肝、脾、肾等脏器未见异常代谢征象.提示为骨髓病变.血清免疫学检查:血清蛋白电泳见明显M蛋白堆积.骨髓像:浆细胞系异常增生.后诊断:多发性骨髓瘤.

    关键词: 18F-FDG 骨髓瘤
  • 超声诊断宫内孕合并宫外孕1例

    作者:蒋建君;沈巧珍

    患者女,34岁.停经2个月,间歇性下腹痛20余天,加重10 h,病人平素月经规则,停经40余天时曾于外院就诊,行尿HCG及B超检查,确诊为"早孕"并预约人流手术.入院前20余天出现间歇性下腹痛,无阴道流血,流液,腹痛自行缓解,入院前10 h开始出现下腹剧痛,呈持续性.我院急诊B超(经阴道超声)检查(见图):子宫前位,大小88 mm×66 mm×90 mm,宫腔内见孕囊49 mm×38 mm×38 mm,内见胚芽,顶臂长度(CRL)16 mm,见胎心搏动,左附件区见低中混合回声包块55 mm×52 mm,形态不规则,内见液性暗区14 mm×8 mm,四周血流光点稀疏,PI 1.6,RI 0.8,左附件区见卵巢25 mm×20 mm,右附件区见卵巢22 mm×15 mm,Dauglas腔见积液深44 mm.超声提示:宫内孕合并宫外孕可能,盆腔积液. 当即收治入院,作妇科检查:宫颈:抬举痛,宫体:孕50天大小,压痛(+),附件:左侧压痛,增厚感.即行剖腹探察,术中见腹腔积血1500 ml,左侧输卵管壶腹部增粗,膨大,输卵管伞端见绒毛附着,另行人流术,刮出组织约20 g.病理报告均为绒毛.

    关键词: 宫外孕
  • 乳腺结核超声误诊1例

    作者:孙宁;宿秀娟;张秋萍

    患者女,30岁.右乳房肿块半年余,疼痛半个月.查体:右乳房明显肿胀,外上象限皮肤略红肿呈桔皮样外观,局部可触及约10 cm×4 cm肿块,质硬,不移动,有轻微触痛,同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超声所见:右乳腺结构不良,外上象限与部分内上象限内见一约7 cm×3 cm低回声团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可见小分叶征象,后方回声略衰减.肿块外侧部分呈低回声区,有流动感,且穿透乳腺筋膜至皮下组织(图1).CDFI:血流丰富呈Ⅲ级血流,并可见明显动脉血流,RI 0.68(图2).同侧腋窝见三枚近圆形肿大淋巴结.超声诊断:右乳腺癌,肿瘤液化感染.手术切除右乳腺肿块,术中见肿块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周边血管丰富,可见脓腔并大量干酪样物质.病理诊断:右乳腺结核合并感染.

    关键词: 结核 超声
  • B超诊断胆总管结石致急性胆囊炎并发穿孔1例

    作者:张海青

    患者男,51岁,因右上腹疼痛1个月,近来疼痛加剧伴发热而就诊.查体:皮肤轻度黄染,体温38.5℃,莫菲氏征呈强阳性,有胆总管结石病史10余年.B超检查:胆囊大小9 cm×5 cm,囊壁回声增强,厚0.5 cm,于胆囊前壁近胆囊底处可见胆囊壁连续性中断,宽0.3 cm;于胆囊周围可探及一13.7 cm×6.0 cm的不规则形液性暗区包绕胆囊(见图).胆总管明显扩张达2.5 cm,于中段可探及一3.7 cm×2.3 cm的强回声团嵌顿于胆总管内,B超提示:胆总管结石伴扩张,急性胆囊炎,胆囊穿孔,胆囊周围积液,手术证实.

    关键词: 胆总管结石 胆囊炎
  • 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犬急性缺血心肌等容期运动特征的实验研究

    作者:杨颖;王新房;谢明星;王静;黄润青;费洪文;陈欧迪

    目的探讨左室节段心肌在等容收缩期(IVC)与等容舒张期(IVR)长轴方向的运动特征及急性缺血时的变化规律.方法应用新的高帧频定量组织多普勒技术,对15只开胸犬分别在冠脉左前降支(LAD)结扎前后采集心尖长轴切面动态图,后处理分析前间隔与左室后壁各节段心肌在基础状态下及LAD结扎后15 min与60 min的速度曲线、应变率曲线及位移曲线在等容期的特征与变化规律,测量等容期的心肌运动速度(VIVC、VIVR)与应变率峰值(SRIVC、SRIVR)并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心肌在IVC表现短暂高速的收缩缩短运动(心尖长轴测值VIVC为正而SRIVC为负),IVR表现低速舒张伸长运动(VIVR为负值而SRIVR为正);急性缺血心肌IVC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甚至转为负值,IVR表现反常的高速收缩缩短运动.缺血节段心肌VIVC、VIVR、SRIVC及SRIVR与基础状态比较均存在显著差异.结论心肌在短暂的等容时相内存在有规律的运动,且急性缺血时运动形式显著改变.用应高帧频的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捕捉该时相的心肌运动信息并分析其特征,有助于增进对正常与缺血心肌功能状态的了解.

  • 低剂量CT扫描对婴幼儿颅脑病变的诊断与防护价值

    作者:刘昌盛;魏文洲;郑晓华;童世平;殷响林;杨洪飙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婴幼儿颅脑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与防护价值.方法对高度怀疑颅内病变的婴幼儿患者36例行常规及低剂量颅脑CT扫描,观察比较其对病变的定量及定性诊断的差异及其辐射剂量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剂量CT扫描相比,低剂量CT扫描对病变的定量与定性诊断无明显差异而辐射剂量大幅度下降.结论低剂量CT扫描技术也适用于婴幼儿颅脑病变的检查,有利于患儿颅脑部的辐射防护.

  • 正常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

    作者:李新春;陈健宇;刘庆余;沈君;梁碧玲

    目的探讨正常人臂丛节后神经MR神经成像术参数及其可行性.方法对30例健康志愿者行双侧臂丛节后神经MR冠状位扫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自旋回波序列(SE)T1加权(T1WI)、T2加权(T2WI,TSE)、MR神经成像术(MRN),观察3种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情况,并计算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结果 T1WI、 T2WI、MRN对臂丛节后神经同层显示率分别为56.7%、53.3%、83.3%;对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分别为50%、46.7%、70%.MRN对臂丛节后神经的同层显示率,臂丛节后神经根与锁骨下束同层显示率明显高于常规序列(P<0.01,P<0.05),T1WI与T2WI序列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异(P>0.05).各序列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2.04±0.97、2.11±1.01、23.68±5.93,MRN图像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组(P=0.000).结论 MR神经成像术对臂丛节后神经的显示率及对比噪声比明显高于常规成像序列,使臂丛节后神经显示成为高信号,可作为显示臂丛病变的常规方法.

  • 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在医学影像学中的应用

    作者:戚跃勇;邹利光

    传统的X 射线成像对软组织的分辨率较差,而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不仅可以对软组织良好成像,而且可以活体观察细胞内部结构,现已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本文综述了硬X射线相位衬度成像的概念、成像原理、成像特点和临床应用情况.

  •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存活心肌的检测

    作者:刘娅妮;邓又斌

    研究表明,冠脉微血管的完整性是心肌存活的必备条件.由于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在对心肌微循环灌注进行定性、定量评估的同时,还能检测局部室壁运动功能,因此,它在存活心肌的检测方面具有独到的应用价值.

  • 基于X线影像的骨发育成熟度自动评价系统:研究进展和挑战

    作者:陈亿霖;蒋田仔;李淑宇;邵伟东;张绍岩;刘丽娟

    本文综述近十年以来,骨发育成熟度(骨龄)自动评价系统的国内外发展进程和现状,分析了该系统在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一些可能的对策.

  • 肺功能的CT研究进展

    作者:杨学东;路晓东

    CT对肺功能的研究进展迅速.许多研究均显示CT定量指标与肺功能存在很好的相关性.它合理的将肺的形态和功能结合起来,将对CT在呼吸系统的应用产生深远的影响.

  • 超声在基因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程文;张青萍

    超声通过其空化效应可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进而能促使外源基因进入细胞,增强了基因在体外细胞和体内细胞的转染和表达水平.超声的此种特性,与超声的照射条件,如机械指数、脉冲重复频率、照射时间等有关.超声被认为是增强非病毒载体基因治疗效率的新方法.

  • 肝磁共振血流灌注成像及进展

    作者:袁友红;肖恩华

    近年来,随着硬件与软件技术的发展,灌注加权磁共振成像在肝脏疾病诊断中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作者根据近年的相关文献,就其基本原理与成像方法、成像技术、质量评价、对比剂、临床应用等作一综述.重点在于成像技术与临床应用以及未来有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 血吸虫性肝硬化的CT表现

    作者:罗昭阳

    目的分析血吸虫性肝硬化的CT表现.方法回顾分析23例血吸虫性肝硬化的CT征象,包括肝脏形态、大小、轮廓、密度、钙化及合并症等.结果 23例中21例肝脏变形,肝左叶增大18例,几乎均有不同程度的钙化,其中线形钙化13例,网格状钙化10例,斑块状钙化8例,门静脉及其属支钙化8例,合并肝癌6例,合并胆囊结石4例.结论肝内钙化和左叶增大为血吸虫性肝硬化的主要CT征象,慢性血吸虫病人的肝癌发生率显著高于非血吸虫病患者,当合并肝内占位时应注意与大型虫卵结节相鉴别.

  • 磁共振2D-FIESTA序列对婴儿肝移植患者肝外血管和胆管系统的评价

    作者:王霄英;黄柳明;李龙;孙非;蒋学祥

    目的评价磁共振2D-FIESTA序列能否用于婴儿肝移植术后肝外胆道及血管系统的显示.方法 3例婴儿肝移植患者术后行6次MR检查以了解肝外胆道及血管的通畅情况.患儿口服水合氯醛或静注安定镇静.行轴位、冠状和矢状2D-FIESTA扫描.不需屏气.不使用MR造影剂.在ADW工作站上以MIP和MPR方式重建图像.结果 2D-FIESTA序列可清晰显示患婴的肝外门静脉、肝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外胆管,肝动脉显示欠清晰.1例显示来自供体的门静脉过长,1例显示下腔静脉吻合口狭窄.1例显示多发肝脓肿和膈下积液.结论 2D-FIESTA序列可在自由呼吸、不使用造影剂的条件下显示婴儿肝移植患者的肝外静脉血管和肝外胆管.

  • 肝脏常见病变弥散系数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雪辉;梁碧玲;赵继泉;钟镜联

    目的研究肝脏常见占位病变的弥散系数.方法对10例正常人29例肝脏占位病变病人行常规平扫和弥散成像,比较肝脏与病变的ADC、D值和f.结果随着b值的增大,肝脏及其病变的ADC值不断降低.血管瘤的ADC值高于原发性肝癌和转移瘤.肝脏及其病变的ADC值高于D值.结论磁共振弥散成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价值.

  • 食管癌MR表现与手术切除的可行性研究

    作者:刘祥治;黄宏辉;洪瑞;陈锦生;杨深泉;梁碧玲;谢燕凤;石钦胜;刘俊斌

    目的通过观察食管癌及其周围结构浸润的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比较,来了解MR对食管癌手术切除可行性的评价作用. 方法 124例经吞钡透视检查诊断为食管癌的病人进行MR检查,包括平扫、动态增强扫描及延迟扫描,观察食管癌的MR表现及其对主动脉、气管及心包压迫、黏连及浸润的MR表现,并与手术进行比较. 结果 MR显示主动脉受压3例,黏连24例,侵犯5例;气管受压7例,黏连21例,侵犯26例;心包黏连5例,侵犯10例;MR诊断主动脉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符合率为100%、100%、100%,气管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100%、97.0%及97.5%,心包受侵犯的敏感性、特异性及诊断符合率也为100%、100%、100%. 结论 MR能很好地显示食管癌病变及其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术前常规检查能对选择手术治疗方式起较大指导作用.

  • CAD(计算机辅助探察)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意义

    作者:秦乃姗;蒋学祥;何静;许玉峰;唐光健

    目的探讨CAD技术对提高乳腺癌诊断敏感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49位患者的常规乳腺钼靶照片(共162张),分别由低年、中年临床医师、CAD独立阅片及低年医师+CAD共同读片,将结果与终诊断结果相比较.结果恶性钙化19例:低年医师漏诊7例;中年医师漏诊1例;CAD漏诊1例;低年医师+CAD漏诊2例.恶性肿块14例:低年医师漏诊6例;中年医师漏诊2例;CAD漏诊6例;低年医师+CAD漏诊3例.结论 CAD可以提高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 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在乳腺病变中的对比应用

    作者:黄道中;黎萍;陆永萍;张青萍;乐桂蓉;朱蔚

    目的探讨对比运用20 MHz与7.5 MHz高频超声对乳腺病变进行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别应用20 MHz与7.5 MHz的探头检查30例患者乳腺病变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状况.结果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肿块边界蟹足状改变及包膜样回声以及乳腺皮肤弥漫性或结节性病灶检出率高于7.5 MHz高频超声.结论 20 MHz超高频超声对乳腺内小病变的检查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或癌伴乳腺导管扩张、乳腺肿块内沙粒状钙化灶的检查中具有重要特征.

    关键词: 高频 超声检查 乳腺
  • 乳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表现

    作者:夏罕生;丁红;袁锦芳;王文平

    目的研究乳腺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表现,评价超声在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的超声表现,并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对照.结果 27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中,3例超声提示导管扩张或无异常,其余24例按照声像图特征分为:导管内占位型、囊内占位型、囊实混和性占位-实质为主型、实质占位型.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典型的超声表现包括扩张导管内的实质回声、厚壁囊性肿块内的低回声实质突起以及境界清楚,存在壁样结构,周边或内部测及液性暗区的低回声占位.结论超声可以发现大多数导管内良性乳头状病变,是一种敏感的诊断方法.当病变表现为实质或实质为主型时,超声的误诊率较高.

  • 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摄片及超声诊断

    作者:陆虹;王艳萍;邢旭东;任辉;李凤雏;方捷

    目的讨论早期乳腺癌的钼靶X线和超声表现及其对乳腺癌诊断的意义.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T1期乳腺癌11例;每例均行双侧乳腺轴位(正位)及斜位摄片,必要时加拍病灶局部加压放大和/或切线位摄片.8例对乳腺各个象限作纵横切超声扫描并用彩色多普勒观察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情况.结果 X线表现为结节肿块影9例(81.82%),小灶致密影1例(9.09%),微小钙化4例(36.36%),局部血运增加5例(45.45%),脂肪层浑浊4例(36.36%),皮肤增厚、凹陷3例(27.27%),乳头固定、内陷3例(27.27%),彗星尾征4例(36.36%),伪足征4例(36.36%),导管征2例(18.18%).超声表现为不均匀低回声实性占位7例(87.5%),低回声带1例(12.50%),细点状钙化3例(37.50%),血流信号6例(75.00%).结论①早期乳腺癌的X线表现常不太典型,需格外注意,尤其要注意间接X线征象.②超声扫描辅助X线检查是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的基本和互补的影像检查方法.

  • 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比较

    作者:陈蓉;龚水根;张伟国;陈金华;何双梧;刘宝华

    目的比较不同MRI序列显示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对79例乳腺癌和68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采用自旋回波(SE)序列、快速自旋回波(TSE)序列、脂肪抑制(FS)成像、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序列、静态或动态增强扫描,比较不同MRI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显示检出情况.结果脂肪抑制成像序列对乳腺病变的检出率高于SE序列,SE序列有利于病灶病理解剖关系的显示,MR增强扫描可检出所有乳腺病灶且有助于明确病灶的内部结构、浸润范围及其血供情况.结论 SE、TSE应为乳腺MR检查的常规序列,脂肪抑制成像序列必不可少,MR增强扫描对病灶的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尤其是FLASH动态增强扫描.

  • 法洛四联症的MRI诊断研究

    作者:李谷买;龙莉玲;黄仲奎;宋英儒;李荣富;李文美;叶伟

    目的评价MRI 对TOF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临床疑诊为TOF患者进行MRI检查,分析其心内畸形和合并心外畸形的MRI表现.并与UCG表现进行比较.结果全部病例经手术证实,MRI能检出TOF心内畸形和合并心外畸形,统计学显示TOF心内畸形的MRI和USG检出率χ2值为1.03~2.01,P>0.05,表明两种检查技术无显著差异;对合并心外畸形的显示,MRI明显优于UCG(χ2 = 52.27,P<0.001). 结论 MRI有诸多的成像优势,能充分满足临床的诊断需求,是一种非常有用的检查技术.

  • 802例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值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刘唐威;刘浩;郭盛兰;陶新智;李醒三;朱立光;尹瑞兴;朱继金;曾知恒;李智贤;梁文武;陈世德;吴海珊

    目的确定正常成年人超声心动图的正常值,了解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整群、分层抽样调查广西南宁802例18~75岁的正常成人,测量其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13项超声心动图测值结果见正文.测值与年龄、性别、体重呈正相关,与心率呈负相关,收缩压与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正相关.结论所得到大样本的正常成人超声心动图测值呈正态分布,可重复性良好.影响超声心动图测值的因素除性别、年龄外,尚有体重、收缩压、心率等因素.

    关键词: 超声心动图 正常值
  • 颈动脉体瘤的超声诊断

    作者:夏宇;姜玉新;李建初;蔡胜;吕珂;谭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体瘤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1例手术后病理证实的颈动脉体瘤患者的超声表现,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分析超声仪器及超声医生经验与诊断的相关性.结果颈动脉体瘤表现为颈动脉分叉处低回声肿物,边界清晰有包膜,常包绕颈内、外动脉及颈内静脉等周围血管.颈内、外动脉受挤压可使两血管之间角度增大出现"金杯"征,肿瘤内部血流信号非常丰富.结论超声医生的经验及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器可显著提高诊断水平.

  • 超声技术评价卡维地洛对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

    作者:戴晓华;张梅;张运;郭媛;赵玉霞;刘运芳

    目的评价超声观察卡维地洛对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的作用.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45例糖尿病患者卡维地洛治疗前后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进行检测.结果治疗前糖尿病患者肱动脉充血反应和硝酸甘油引起的舒张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弱,反应性充血分别为(3.86±2.33)%和(13.25±4.16)%(P<0.01);硝酸甘油分别为(8.44±3.3)%和(20.46±4.78)%(P<0.01).糖尿病患者服用卡维地洛6个月后,反应性充血介导的舒张较糖尿病非卡维地洛组明显增加,分别为(6.92±2.1)%和(3.79±2.41)%(P<0.05),两组对硝酸甘油介导的肱动脉扩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卡维地洛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患者内皮依赖性扩张功能.

  • 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的超声特点

    作者:杨一林;段云友;曹铁生;阮骊韬;王泓

    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在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1例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研究.结果软组织海绵状血管瘤具有明显的二维超声特点,表现为形态多样的窦状扩张管样结构.彩色多普勒检查示丰富的红蓝相间血流信号,呈缓慢持续样.变换体位或挤压周围软组织后血流信号明显增加,并随周围软组织压力的改变色彩也相应发生改变(P<0.01).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辅助检查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

    作者:黎萍;黄道中;张青萍;乐桂蓉;陆永萍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原位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和总结6例原位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资料,6例患者均经手术或造影证实.结果 5例肝门和肝内门静脉周围均没见肝动脉血流信号,其中1例膈下动脉分支伸入肝内形成侧支循环, 另1例术后第3天肝动脉血流信号显示,术后第5天未见肝动脉血流; 6例均见门静脉流速增高;3例肝内见坏死灶;2例肝内胆管轻度扩张;2例Glisson鞘回声增强.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肝移植后肝动脉血栓形成的诊断有重要作用.

  • 扩散敏感梯度相关图像变形规律与矫正技术研究

    作者:韩鸿宾;高东红;雍涛;沙琳;郎宁;裴新龙;宋国军;张海龙

    目的用坐标变换描述不同方向扩散敏感梯度(Gb)情况下图像的变形规律,探讨不同方向Gb时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变形机制矫正方法.方法采用自制25点空间定位模具,在三个垂直方向施加b为1000 mm2/s的Gb后采集DWIR,S,P,并同时获得b为0 mm2/s的DWI0.应用数据拟合的方法建立成像平面的坐标变换方程.利用坐标变换将DWIR,S,P对DWI0进行矫正,再将DWI0对标准SE-T1WI进行矫正,定量研究其变形程度与规律.结果相对于标准SE-T1WI成像平面,DWI(0,R,S,P)成像平面的变形为平面弹性变形.相对于DWI0,DWIR,S,P的变形均为刚体的平行移动.DWIS与DWIR的变形主要表现在Y方向上的正向移动,以DWIS为重; DWIP表现为X与Y方向均有位移存在.各个坐标变换公式的方差分析P<0.001,决定系数均大于0.99.结论 EPI的梯度回波采集方式产生的电涡流对空间定位梯度产生的影响导致图像变形为平面弹性变形.而DWI中,不同Gb情况下,具有不同的变形规律.各坐标变换公式准确定量地描述了平面成像的变形规律,可以用于矫正成像变形.

  • 造影剂浓度实时监控触发扫描技术在椎动脉CTA中的应用

    作者:邵康为;龚承友;刘伟;朱才松;袁立新

    目的研究椎动脉螺旋CT血管造影的佳增强时相,准确触发CT增强扫描,提高椎动脉三维显示率.方法 87例椎动脉CTA检查,由足背静脉团注350 mgI/ml的Omnipaque造影剂后,应用SmartPrep软件实时监控,当感兴趣区造影剂浓度达阈值后触发增强扫描序列完成数据采集,经图像重组和三维重建显示椎动脉.结果 87例椎动脉CTA的增强时相均处于佳和较佳的扫描时期内,增强扫描的实际启动时间为15~43 s不等,个体差异明显,而动脉期靶血管浓度均持续>100 Hu.结论利用SmartPrep软件实时监控造影剂浓度并及时触发增强扫描技术不受个体差异因素的影响,(尤其是足背静脉注射途径影响因素颇多),不需做预扫描测量相关时间-浓度曲线即可保证正确实施增强扫描.

  • HOLOGIC直接转换DR系统平板探测器分析

    作者:李志军

    本文回顾了放射摄影系统的发展历史,讲述了直接转换DR系统的图像捕获机制,对HOLOGIC直接转换DR系统的Se/TFT探测器的板层结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几种不同设计方案像素线路的工作原理.

  • 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的临床应用

    作者:向子云;韦日宇;肖树恺;赵立仁;陈平;侯明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内镜(MSCT-VEVC)的成像方法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正常人的椎管(颈段椎管14例、胸段椎管8例、腰段椎管12例,骶段椎管2例)和28例病变椎管脊椎行多层螺旋CT扫描,扫描结束后行薄层重建,将图像传入CT 3D工作站,用Fly-Through软件作仿真内镜处理,并就MSCT-VEVC图像与CT轴位、多平面成像(MPR)、表面遮盖法成像(SSD)、容积成像(VR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所有受检椎管均成功进行CT仿真椎管镜成像,MSCT-VEVC像清楚显示相应正常骨性椎管及病理改变的管内表面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仿真椎管镜能立体、直观、全面地展示椎管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充分信息.

  • 急性白血病骨髓MRI表现(附30例分析)

    作者:徐锐;徐文坚;刘吉华;徐爱德;郝大鹏

    目的观察急性白血病( AL)骨髓病变MRI表现及分布特点,探讨MRI诊断及对疗效的评价作用.方法初发AL30例,对照组30例,缓解组12例.行腰椎、骨盆、股骨MRI检查.结果初发AL:①腰骶椎、髂骨均匀(29/30)或结节状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股骨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②ALL浸润范围于股骨头骨骺、大转子受累机会较AML大(P<0.05).缓解组:病变区T1WI信号升高、T2WI信号降低.结论 AL骨髓浸润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ALL、AML病变分布不同,MRI能清楚显示其特点,缓解期骨髓信号趋向正常.

  • 肱骨外上髁炎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

    作者:王明花;郭瑞军;邵德成;殷春霞;张文云;李莉;甄景琴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价值. 方法应用高频超声观察30例健康志愿者肱骨外上髁,在此基础上检查78例肱骨外上髁炎患者. 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肱骨外上髁、伸肌总腱回声.对于常见的由伸肌总腱损伤及撕裂所致的肱骨外上髁炎高频超声不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对非手术治疗患者超声还可判断疗效. 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肱骨外上髁炎患者有效、实用、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诊断及鉴别

    作者:王田力;于书奎;谭劲挺

    目的探讨肾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影像学(AML)征象特点与鉴别.方法选择征象典型,部分经手术病理证实AML 66例.全组病例均行B超及CT平扫及增强检查,35例KUB和IVP检查,14例MRI扫描,10例血管造影.结果 66例AML中,右肾43例,左肾23例.单肾多发10例,双肾多发12例,双肾巨大弥漫性AML 1例.少脂肪AML 18例(27%),多脂肪者48例(73%),AML出血3例.IVP显示肾盏、肾盂形态、位置异常8例,多脂肪AML显示病变区呈低密度2例.CT征象典型60例,经薄扫及螺旋薄层重建后明确诊断4例,误诊肾癌2例.2例自发性出血.MRI检查14例,1例可疑肾癌,血管造影10例,AML实质区显示扭曲、扩张血管.结论在诊断AML中CT可作为首选方法.US及MRI对鉴别诊断有着重要的作用.

  • 输尿管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作者:臧达;贾桂静;佘志红;吴瑛

    目的评价静脉尿路造影(IVU)、CT与B超对输尿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输尿管囊肿的IVU、CT及B超检查资料.25例均行IVU、B超检查,4例行CT检查.结果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左侧10例,右侧7例,双侧8例.IVU显示膀胱内边界清晰的充盈缺损7例,17例呈"眼镜蛇头"征,诊断正确率为96%(24/25).B超显示囊肿呈类圆形无回声暗区21例,形态可随排尿而改变,诊断正确率为92%(23/25).结论 IVU结合超声检查诊断输尿管囊肿可靠性高,二者相互补充,可对此病做出准确诊断.

  • 滤器预防肺栓塞:滤器血栓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曹满瑞;陆普选;李莹;徐坚民

    目的对腔静脉滤器使用后出现的滤器血栓进行研究,分析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对73例安放滤器3~86个月的病人,用彩色多普勒和增强CT扫描检查有无滤器血栓.共安放滤器73支,其中LGM滤器(VTF)55支,钛制Greenfield滤器(TGF)6支,Simon镍钛合金滤器(SNF)12支.结果 9只VTF、1只TGF内有血栓.安放滤器是绝对或相对适应证、深静脉血栓上端位置在髂静脉以上或以下、安放滤器后抗凝少于或多于3个月,滤器血栓的发生率与适应证(绝对或相对)、安放滤器后抗凝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1例滤器放置后再发PE.结论滤器预防PE安全、有效,但是由于长期安放后发生的滤器血栓与再发PE有关,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 房颤状态下应用X线影像定位植入心房电极的随访

    作者:张媛;葛堪忆;张莉;刘长江;毛节明;郭静萱;陈凤荣;陈明哲

    目的在永久起搏器心房电极的植入过程中,某些患者心房处于房颤状态.此时仅能通过X线下心房电极的位置确定心房电极植入是否成功.本研究对此类患者术后心房电极的状态进行随访,以揭示此种方法的安全可靠性.方法对植入心房电极过程中心房处于房颤状态的患者进行术后随访6~72个月.记录常规12导联心电图, 部分患者记录心房腔内心电图,1例患者记录食管心电图.对维持窦性心律的患者,测定心房电极的阻抗、感知以及脉宽设定为0.37~0.40 ms时的阈电压.超声心动图测量的左心房、心室的内径和EF值.结果 39例患者心房电极植入中心房处于房颤状态.对27例患者进行了随访.维持窦性心律者14例(51.9%),心房静止1例(3.7%),心房颤动12例(44.4%).14例维持窦性心律者心房电极起搏感知参数良好.比较窦律与心房颤动、静止者的左房内径(37.3±4.95) mm vs (42.9±5.62) mm,左室舒张末内径(48.7±4.62) mm vs (53.92±8.23) mm;左室射血分数(67±6.8)% vs (51±14.9)% 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植入术中心房如处于房颤状态,以X线透视下心房电极达到良好的部位作为心房电极放置成功的标准是安全可靠的方法.为使术后心房电极持续发挥作用,术前应考虑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和左室射血分数.

  • 肝肿瘤介入治疗后的超声疗效分析

    作者:黄敏;沈延政;郭建峰;孙勤;严禹;周轶群;徐颖

    目的探讨肝肿瘤介入治疗后超声随访的内容、方法和价值.方法对超声引导微波治疗、超声引导酒精治疗和经放射介入治疗的56例肝肿瘤病人进行超声随访和疗效分析.包括:肿块的二维大小、三维体积;肿块的彩色血流多少、分布情况、三维血管树容积;肿块的内部回声、强弱变化.与同期检查的CT/MRI、临床放射免疫指标和/或手术病理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肿块内血流分级可以反映肿瘤血供情况,三维体积测定与实际肿块体积误差<15%.结论超声疗效分析可以作为肝肿瘤介入治疗后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有效方法.肿瘤内血流的检测是随访的重要内容,介入治疗后血供的增减情况可以作为是否手术的参考指标;三维容积测定更能反映瘤体大小的变化.

  • 盆腔单纯囊性肿物超声定性诊断与穿刺治疗病例选择

    作者:张晶;王军燕;汪龙霞;关铮;李亚里;孙长坤;杨翅

    目的探讨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超声定性诊断及其对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病例选择的指导意义.方法分析526个有病理结果的女性盆腔囊性肿物的声像图表现及144个病变超声引导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526个肿物中超声定性诊断与病理诊断总符合率为95.6%(503/526).部分卵巢囊性畸胎瘤、黏液性囊腺瘤、输卵管积脓、卵巢出血性囊肿或交界性浆液性囊腺瘤可有与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或卵巢冠囊肿相似的声像图表现.超声介入治疗后复发者多为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囊壁厚、囊内或囊壁有中等回声块状物或酒精凝固时间短者.包裹性积液和绝经后卵巢囊肿抗炎治疗或随访观察中可完全消失.结论超声对盆腔囊性肿物的定性诊断率较高,但部分不典型病例仍有误诊可能.超声引导穿刺抽吸治疗前应观察2~3个月经周期.

  • 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及子宫肌瘤

    作者:滕想;岳小妹;孙菊英;罗宇;米真真;王英姿

    目的提高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子宫肌瘤的治愈率及有效率.方法肌壁间肌瘤及浆膜下肌瘤,穿刺前超声设计恰当的穿刺部位和角度,以宫颈管线为纵坐标线,以宫颈内口水平划横坐标线,超声测量计算肌瘤部距浆膜内0.8cm的点与坐标角度在45~135°,超声引导及监视下自凝刀通过宫颈、宫腔自然腔道,沿超声设计好的穿刺路线准确插入肌瘤内至设计点,瘤体直径>3 cm者要先穿近浆膜处,待凝固完全后再退向近宫腔处.肌瘤直径≥4.5 cm者, 术前均给予米非司酮12.5 mg/d,服用1~3个月以缩小瘤体.结果所有手术患者手术过程均顺利,无一例子宫穿孔、大出血、肠管及膀胱损伤等并发症.23例中功血4例、肌瘤19例.功血3例一次治愈、1例两次治愈,治愈率100%;子宫黏膜下肌瘤4例术后1个月复查肌瘤完全消失.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15例,3例3个月复查肌瘤完全消失,12例3个月、6个月复查肌瘤体积缩小率大于60%、80%,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治愈率93%;功血及肌瘤的总有效率均达100%.结论超声引导自凝刀射频治疗功血及子宫肌瘤创伤小、操作简单、安全, 改进治疗方法后治疗效果满意, 具有明确的临床价值.

  • 光的视觉刺激在脑18F-FDG代谢显像中的作用

    作者:郭万华;张剑戈;江旭峰;吕中伟;张立颖;李培勇;朱承谟

    目的应用cPET显像仪和脑统计参数地图法研究脑18F-FDG代谢与光线刺激的关系.方法应用PET显像仪,将28例正常人脑18F-FDG PET显像,按有无光线刺激分成两组,应用以像素为基础的统计参数图法,分析受光线刺激影响的脑解剖功能区.结果按α=0.01,ν=26作为检验水准, SPM法分析可见在楔叶、枕叶、中央后回、前回以及颞上回的部分区域成对称性升高,而在海马旁、扣带回、中脑导水管及颞上叶的部分区域则有代谢的减低.结论统计参数地图法是脑认知分析的新手段,光线的视觉刺激不但使视觉区能量代谢受到影响,还可影响其他区域受到影响,甚至会抑制一些区域的葡萄糖代谢.

  • PET显像部分容积效应的实验研究

    作者:陈英茂;耿建华;田嘉禾;何义杰;陈盛祖

    目的部分容积效应是影响PET图像质量及定量分析精度的主要因素,本文目的是探讨PET FDG图像中热灶的部分容积效应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西门子ECAT EXACT HR+ 型PET.实验模型为圆柱体内分布着13个内径为3~29 mm的柱状热灶.热灶(18F-FDG)的放射性浓度363.94~8.55 kBq/ml分17次扫描.采用OSEM和FBP两种重建方法.由图像热灶的恢复系数及半高宽分析部分容积效应.结果恢复系数随热灶尺寸的减小而减小;恢复系数和热灶的半高宽不随其实际放射性浓度而变化;不同的重建条件影响恢复系数和热灶的半高宽.结论 PET图像的部分容积效应随病灶尺寸的减小而加重;与重建条件有关;但不随病灶放射性浓度变化.

  • 数字人脑高级神经中枢的模型及实现方案

    作者:韩力群;毕思文

    提出了数字人脑的多中枢自协调模型,探讨了模型中智能类中枢与调控类中枢的设计方案和主要实现技术,并给出一种多中枢自协调拟人脑模型的实验方案.

  • 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征对较小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徐荣天;李佩玲;李红

    目的探讨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征对较小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4例资料完整的早期胃癌,对其行X线双对比造影片与胃切除标本对照,分析造影所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 24例全部为病灶小于2cm的表面型早期胃癌,均表现为胃大、小弯轮廓线某一局部的轻微凹陷.凹陷的局部轮廓线可呈现单层或双层外观.凹陷程度与癌浸润深度有关;凹陷式样(单层或双层)与病变宽径有关. 结论良好的双对比造影对仅表现为限局性胃壁伸展不良的较小早期胃癌具有较高的诊断能力.

  • 发展中的胃肠道影像学--机遇与挑战(述评)

    作者:张晓鹏

    胃肠道造影检查在传统放射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其中重要的发展是双对比造影法的研究与应用.CT与MRI应用于临床以来,已使影像学的内容发生了革命性变化.然而,与实质性脏器相比,CT与MRI在胃肠道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尚未获得全面系统的认识.

  • 胃癌淋巴结CT检出方法研究:工作站电影回放与胶片阅片法的比较

    作者:唐磊;张晓鹏

    目的比较螺旋CT工作站电影回放(CT Cine)与传统胶片阅片法对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差异,探讨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提高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的图像阅读方法. 方法分析比较胶片阅片法和诊断工作站CT Cine法对37例胃癌淋巴结的检出情况,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胶片阅片法和诊断工作站CT Cine法胃癌淋巴结检出能力存在显著差异(χ2=161,P<0.001),应用诊断工作站CT Cine法明显优于于胶片阅片法,其中对5 mm以下小淋巴结检出能力的提高尤为显著(χ2=25.49,P<0.001). 结论应用影像诊断工作站CT Cine法阅片,适当的调节窗宽窗位和建立合理的读片顺序,显著提高了CT对胃癌淋巴结的检出能力.

  • 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筋膜的CT研究

    作者:刘晶哲;张晓鹏

    目的探讨正常组与直肠癌组直肠系膜及其筋膜的CT表现. 方法资料分为2组,正常组54例,无盆腔疾病病史,直肠癌组51例分为外膜受侵组和外膜正常组.由两位放射科医生共同观察分析CT图像,详细记录:①直肠系膜筋膜显示情况;②直肠系膜与盆壁脂肪的密度,并测量CT值;③对直肠外膜模糊者,分别测量病变侧、病变对侧系膜CT值.采用SPSS 10.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 结果正常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6.8%、15.9%、81.8%、84.1%,直肠癌组前、后、左、右侧直肠系膜筋膜显示率分别为1.8%、28.3%、81.1%、83.0%,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无论正常组或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CT值,多数情况下这种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CT值高于正常组,外膜受侵组病变侧系膜CT值高于外膜正常组,统计学有显著差异.外膜受侵组病变对侧系膜CT值与外膜正常组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螺旋CT图像能够显示直肠系膜及筋膜,侧方筋膜显示率高于前、后方筋膜.直肠系膜CT值高于盆壁脂肪,其差异肉眼可辨.直肠癌组直肠系膜的密度高于正常组,直肠外膜受侵,病变侧直肠系膜密度显著增高.

  • 胃癌螺旋CT征象与病理、MVD及VEGF、TGF-β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高剑波;张晓丹;杨学华;孔祥泉;李荫太;张云汉;张谢夫;郭华;陈学军;周志刚;杨晓鹏;岳松伟

    目的探讨胃癌螺旋CT (SCT)征象与MVD及VEGF、TGF-β1蛋白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0例进展期胃癌病人行S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扫描.40例均于检查后一周内施行全胃或部分胃切除手术、剖腹探查术.术后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 μm切片.然后行VEGF、MVD、TGF-β1免疫组化染色.结果①在淋巴结转移阳、阴性组,VEGF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71%(12/14)和15.38%(4/26);在肝转移阳、阴性组,VEGF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33%(5/6)和32.35%(11/34).②在浆膜侵犯有、无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4.44%(12/27)和7.69%(1/13);在腹腔转移阳、阴性组,TGF-β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0.00%(4/5)和22.86%(8/35).③MVD值变化范围为4.8~49,平均值26.04(标准差11.96).在VEGF阳、阴性组,MVD值分别为30.91±12.22和22.78±10.83;在TGF-β1阳、阴性组,MVD值分别为29.80±12.43和24.42±11.60.④在40例胃癌中,共有9例胃癌出现VEGF与TGF-β1阳性表达(P=0.002,r=0.468).结论 VEGF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淋巴结转移及肝转移有关;TGF-β1的表达与胃癌SCT征象上的浆膜侵犯及腹腔转移有关; TGF-β1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而间接参与胃癌的血管生成.

  • 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方法研究

    作者:李雪丹;张晓鹏;孙应实

    目的探讨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方法.方法 36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为胃组16名、小肠组20名.依检查部位和目的不同,扫描前口服水或2%~4%安其格纳芬水溶液.选用单次激发厚层投射2D FASE 序列和3D FASE序列进行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结果 36例均获得较为满意的2D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图像.图像无运动伪影,胃肠道内液体信号与周围组织信号对比良好,结构清晰.10例3D MIP图像有运动伪影,胃肠道轮廓模糊,黏膜皱襞显示不清,2D与3D图像质量有明显差异(P<0.01).水能很好充盈胃,胃磁共振水成像能勾勒出胃大体轮廓,区分胃底、胃体和胃窦.水在小肠内易被吸收而不易到达远段小肠,2%~4%安其格纳芬水溶液使小肠各段充盈扩张良好.结论单次激发厚层投射2D FASE序列是胃肠道磁共振水成像简便有效的序列,2%~4%安其格纳芬水溶液是较理想的小肠磁共振水成像口服造影剂.

  • 大肠癌浆膜侵犯螺旋CT征象与MVD、nm23-H1表达间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永高;高剑波;杨学华;张谢夫;张云汉;郭华;陈学军;周志刚;杨晓鹏;岳松伟

    目的探讨大肠癌浆膜侵犯螺旋CT征象与MVD及nm23-H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对42例螺旋CT征象上不同浸润深度的大肠癌组织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nm23-H1表达的检测,并计数MVD.结果在螺旋CT征象上浆膜侵犯有、无组,MV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852, P=0.007),两组nm23-H1的阳性表达无统计学意义(χ2=0.318, P=0.710),nm23-H1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比较有统计学意义(t=-2.149, P=0.038).结论血管生成可能在大肠癌浸润生长中起促进作用;nm23-H1可能是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因子;螺旋CT征象上显示癌肿肠周脂肪层有线样、条索状高密度影并不一定提示其具有更高的远处转移倾向.

  • 核医学科Mini-PACS的设计思路与实现

    作者:黄骏峰;曹文田;吕红宇;谢耀钦;包尚联

    PACS是医院用于采集、管理、传输和综合使用医学图像信息的系统.本文在介绍PACS在当今世界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用于医院核医学科的mini-PACS,因为在科室一级核医学科更需要PACS.跨入21世纪之后的医学影像领域中,发展快的是诸如分子影像和反义核酸成像的领域,因为这是弄清基因和生物大分子功能的关键.该领域的发展不仅是临床诊疗,也是新药开发和满足人体科学基础研究的需要.PET/SPECT是目前开展分子水平成像合适的成像模态.在核医学科建立mini-PACS有助于发扬核医学的优点,克服核医学的缺点,使得病人、医院都能从mini-PACS的建立中受益.把发展中国的PACS技术放在科室内部,需要建立医生、医学物理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合作机制,需要解决当前核医学科诊疗中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而让IT行业的人完成科室之间的、基于web的信息整合,就有可能找到一个发展中国PACS的新路.基于这个思想,本文介绍了建立核医学mini-PACS的技术路线和关键技术.希望从这个例子得到启发,使得我国PACS技术得到更快的发展.

  • 用MCNP4B模拟X线成像过程

    作者:宁静;Sally McClean;Kieran Cranley

    蒙特卡罗方法是非常著名的模拟粒子输送问题的方法,它已经应用到医学放射诊断的图像分析和课题研究,但是除了人别情况外,蒙特卡罗方法很少同时应用于图像和剂量研究.本研究采用了蒙特卡罗方法的计算程序MCNP4B,它可以模拟X线/病人/图像整个过程,并且其中任一参数的改变对图像和剂量的影响可以同时进行调查.在过去的一些研究中,通常采用均匀的模型来代替病人进行研究,本研究采用了数字虚拟人NORMAN,这样能大提高模拟的精度.用MCNP4B模拟出的一些图像表明这套模拟方法对放射诊断研究是非常有帮助的.

  • 用于功能核磁共振数据处理的TCA方法

    作者:潘丽敏;罗森林;张颖;张铁梅;陈敏

    本文详细讨论了两种基于数据统计的时间簇分析(TCA)方法,该方法将连续采集的多幅功能核磁共振数据一次性整体处理,其中OTCA统计像素中大值的个数,MTCA统计的是像素中所有大值的灰度累加和,两种方法均可有效地计算得出脑功能活动发生变化的起始时间和持续时间,该方法具有算法简洁、易于实现、计算量小、计算结果物理意义明显等特点.此外,本文在分析、讨论两种TCA算法局限性、给出算法提出者的实验结果的同时,还给出了本文作者的实验结果,实验效果明显.

    关键词: fMRI OTCA MTCA
  • 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

    作者:包尚联;张怀嶺

    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重点解决成像、图像处理与分析以及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时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广泛用于疾病诊断、治疗、教学和科研的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成像.无论生理还是心理成像,都和人体内的生物大分子合成及其行为特征以及基因的表达有关,所以,对人体内生物大分子和基因反义核酸水平上的动态成像是整个成像领域研究的前沿.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机构中的广泛使用,将引起医学领域新的革命并促进医疗机构的重大改革.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