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edical Imaging Technology 중국의학영상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7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3-3289
  • 国内刊号: 11-1881/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www.cjmit.com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社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李坤成 姜玉新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彩超诊断胎儿先天性肺囊性腺瘤样病变1例

    作者:范玉龙;高风丽;曹彤

    孕妇,25岁.孕29周.外院常规超声提示羊水过多就诊.查体:宫高34cm,腹围101 cm,胎心率140次/min.超声检查:胎头位于耻骨上,双顶径7.4cm,侧脑室对称,脊柱排列整齐,胎心率134次/min,胎心、胎动正常.股骨长5.4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成熟度Ⅰ级.大羊水池深度11.6 cm.胎儿胸腔稍饱满,于胎儿左胸腔见大小约6.7 cm×5.7 cm×5.1 cm高回声团、内回声尚均质,边界清晰,占据左侧胸腔并越过中线(图1),CDFI未见主动脉分支进入其内.

  • 脾脏原发恶性淋巴瘤合并慢性血肿1例

    作者:张鹏;李振龙;赵英杰

    患者,女,82岁,以"反复鼻出血3个月"为主诉入院,否认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史及外伤史.查体: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肋下2 cm,剑突下4 cm,脾肋下6 cm,质韧.血常规:WBC 3.8×109/L,HGB 111 g/L,MV 108.1/L,MCH 35.2 Pg,PLT 49×1012/L,MPV 9.4 fl.肝功能:总蛋白75 g/L,白蛋白51 g/L,TBIL 21.5 μmol/L,ALT 25 U/L,AST 46 U/L.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正常.

    关键词: 淋巴瘤 血肿
  • 腹腔、腹膜后间隙淋巴结核伴大量乳糜腹1例报告

    作者:邵志红;郑少强;马宏星;李铭

    患者女,20岁,以渐进性腹胀5个月就诊。查体:患者明显消瘦,呈贫血貌,腹部明显膨隆,移动性浊音阳性,无局部压痛反跳痛,无咳嗽、咳痰、胸痛,无发热。

  • 颅骨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作者:唐晓松;张伟国;王毅

    患者男,19岁,因头晕、头痛20天入院.右侧头顶部可触及一肿块,质较硬,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发现.颅脑X线平片及CT片示右侧颅顶骨类圆形骨质破坏,境界清楚,边缘光整,邻近软组织肿胀(图1、2).颅脑MRI于右侧顶骨见一类圆形骨质缺损区,表现为类圆形等T1稍长T2信号,边界清楚,病变突出于颅骨内外板,邻近皮下软组织增厚,增强扫描显示病变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皮下软组织及邻近脑膜有中等强化(图3、4).

  • 白血病颅内外浸润误诊1例报道

    作者:张华文;赵明增;吴密侠;周林

    患者男,21岁.头痛、头昏伴视力模糊1周.1周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昏,伴有双眼视力模糊,偶有恶心,无呕吐.1月前曾有感冒发热及"中耳炎"病史.

  • 对称性顶骨凹陷症1例

    作者:邢焕英

    患者女,97岁,主因意识障碍1天入院,既往曾有过脑梗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2~3年前曾于外院做CT发现双侧颅顶骨变薄.查体:患者浅昏迷,双侧颅顶骨对称凹陷,四肢肌张力略高,均有活动,双侧病理征阳性.临床印象:昏迷待查.

    关键词: 顶骨 凹陷
  • 头皮蔓状血管瘤超声诊断1例

    作者:许涛;郭瑞军

    患者女,25岁,因"发现枕部肿物并渐进性增大13年"人院.临床检查:左枕部可见10 cm×8 cm大小肿物.彩色多普勒超声:枕后部头皮明显增厚、隆起,范围11.2 cm×9.8 cm×3.1 cm(长×宽×厚),边界清晰,内可见粗细不等,纡曲扩张的管状结构互相交通,压缩肿物可变形.CDFI见管状结构内充满血流信号(图1).Doppler为动静脉血流信号,呈高速低阻型,峰值流速81 cm/s,RI 0.35.肿物周围可见沿枕动脉走行区域之粗大血管与肿物相通.诊断:枕部血管瘤(蔓状血管瘤可能性大).DSA:血管瘤由双侧枕动脉供血,栓塞双侧枕动脉(图2).手术后病理:头皮蔓状血管瘤.

  • 超声检查肝神经内分泌癌1例

    作者:刘爱玲

    患者男,44岁,右上腹部隐痛不适半年;平素体键,无肝炎史.超声检查:肝左外、内叶及右后叶探及数个实性不均质略强回声团,形态欠规则,部分边界欠清,大的4.0 cm×3.1 cm,左内叶探及5.2 cm×5.4 cm混合性包块,暗区为不规则片状;右侧腹部探及27.0 cm×11.1 cm×17.8 cm混合性包块,与肝右叶下缘无分界,随呼吸与肝同步移动,暗区为片状不规则,部分呈网络样;此包块占据右侧腹部,下达盆腔且压迫右输尿管致右肾轻度积水,余肝组织回声正常.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技术

    作者:张敏;李石玲;郭智萍;张英华;王凤珍

    1资料和方法1. 1临床资料2004年10月-12月,对临床诊断或可疑为冠心病且满足以下条件的患者进行了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①无明显心律不齐;②无严重心功能不全;③碘过敏实验阴性.共检查患者62例,男46例,女16例,年龄38~76岁,平均54.7岁.其中8例于2周内行插管法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由两位高年资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价.

  • 羊膜带综合征1例

    作者:王硕华

    患者女,30岁,G5 P+31,孕前2个月曾行人流术,孕3个月内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史,无不适感觉.本次妊娠21周首次行产科常规超声检查.超声所见:宫内胎儿臀位、活动受限,颅骨光环尚完整,颅内结构显示欠清,可见不规则网带状结构连于胎头与羊膜之间,脊柱排列整齐.双侧胸腔内可见液性暗区,心、肺组织受推挤,胎心搏动约150次/分.腹腔内见不规则液性组织,部分胎儿躯干部及肢体周围可见低回声带束缚,其内回声不均、可见无回声区.

  • 超声诊断幼儿精索鞘膜积液合并结石

    作者:刘玉峰;常丽英

    患者,2岁,发现右侧阴囊肿大2天来诊.查体:右侧阴囊根部肿大,局部阴囊颜色略有青紫,不红,不热,轻微触疼,囊性感明显,睾丸可们及,大小正常,双侧对称.

    关键词: 鞘膜积液 精索 结石
  • 心包海绵状血管瘤1例

    作者:章春泉;刘燕娜;丁秀霞

    患者男,55岁,全身乏力1年、活动后胸闷1个月.患者30年前曾患"右侧胸膜炎".入院检查:X线示:心影增大,呈怪异型,左心缘区见一块状不规则密度增高影;意见:缩窄性心包炎.

    关键词: 血管瘤 海绵状 心包
  • 兔VX2肝癌改良模型的建立及螺旋CT评价

    作者:何东风;徐克;张曦彤;蒋宝国;邵海波;郭敏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组织块注射法制作兔VX2肝癌模型,并与开腹组织块种植法进行比较.方法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成2组,12只/组,分别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及开腹瘤组织块接种的方式种植于肝脏.肿瘤种植后14天,CT平扫及增强扫描与病理组织学结合评价肿瘤接种成功率及生长情况.结果肿瘤接种成功率两组均为91.7%.肿瘤大直径穿刺组和开腹组分别为(1.04±0.12)cm和(1.09士0.14)cm,两种方法无统计学差异.肿瘤种植后发生感染率及肿瘤坏死率,开腹种植组(感染率:45.5%;坏死率:72.7%)明显高于经皮穿刺组(感染率:0;坏死率:27.3%),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注射瘤组织块建立兔VX2肝癌模型具有方法简单、成功率高、动物损伤小、肿瘤坏死率低等特点,为肝癌临床治疗和相关基础研究提供成熟的大型实验动物模型.

  • 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性骨病CT、MRI与病理对照的实验研究

    作者:白荣杰;柳淑云;刘若鹏;申宝忠;姜慧杰;韩铭钧;吴振华

    目的研究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PHPT)骨骼病变的CT、MRI特征性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健康成年中国白兔80只,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只以正常饮食(Ca:P,1:0.7)喂养,实验组40只以高磷饮食(Ca:P,1:7)喂养诱发原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动物模型.在第3、4、5、6个月,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行高场MR及螺旋CT骨扫描分析影像学特征.同时对所有动物甲状旁腺及骨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价影像诊断的准确性.结果送检的甲状旁腺明显增生.骨骼均存在骨质疏松和骨皮质吸收的表现,MR T1WI表现不同程度局限性低信号改变,T2WI早期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局限性低信号或中等信号改变,如骨髓水肿表现为高信号改变,随病情进展纤维组织取代骨组织则为低信号改变.相应螺旋CT扫描依次为阴性,可疑,骨质疏松,骨膜下皮质吸收表现.而对照组动物甲状旁腺及骨骼均未见异常.结论高场MR结合螺旋.CT扫描既可发现早期病变又可进行分期,是研究早期PHPT骨骼病变的可靠手段.

  • 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研究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

    作者:王霄英;倪石磊;谭可;鲍圣德;蒋学祥

    目的用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DTI)观察犬急性脊髓损伤后可降解支架及神经干细胞移植的作用.方法制作犬T13脊髓左半横断损伤模型.将18只犬分为假手术组(1)、对照组(5)、支架组(5)和干细胞组(7).假手术组不损伤脊髓.对照组仅损伤脊髓,不做移植.损伤后1周时,干细胞组将填充Hoechst标记的神经干细胞的可降解支架植入损伤区;支架组仅植入可降解支架.分别于损伤前、损伤后1周、移植后1周(即损伤后2周)、移植后4周及移植后8周时行MRI检查,用DTI测量损伤侧和未损伤侧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及部分各向异性(FA)值,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DTI用SSFSE序列,b=500 s/mm2,扩散敏感梯度方向为13.结果损伤前,脊髓左右两侧对比,ADC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损伤后ADC值升高,FA值降低,随时间延长而逐渐恢复,干细胞组恢复更明显.移植后4周时,对照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支架组和干细胞组脊髓左右两侧的ADC值和F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TI对实验性脊髓损伤后脊髓损伤和修复过程的观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的改进

    作者:郭大静;孔祥泉;王志刚;赵建农;陈维福;谢微波;钟维佳

    目的对急性脑静脉闭塞动物模型加以改进,拟建立一个稳定的类似临床疾病的动物模型.方法家猫28只,随机分为3组(栓塞组18只,结扎组6只,假手术组4只),栓塞组和结扎组分别采用开颅上矢状窦穿刺注射醋酸纤维素聚合物(CAP)和上矢状窦(SSS)后份结扎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术后1、3、6、12、24、48 h对各组模型行MRI、CT检查,观察脑实质损害的动态变化,并和病理作对照研究.结果栓塞组16只猫造模成功.MR发现13只猫,CT发现12只猫脑实质内异常灌注区.大体病理学16只猫上矢状窦、桥静脉及皮层静脉内见CAP凝固呈铸型改变.显微病理学见病灶以血管源性水肿为主,12 h后出现静脉性脑梗死、脑出血.结扎组和假手术组脑实质未见异常改变.结论上矢状窦穿刺注射CAP制备急性脑静脉闭塞模型方法可行,该模型适合于病理生理及影像学研究.

  • 前列腺癌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

    作者:王锡臻;张强;王滨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非上皮性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是治疗的关键.新的影像学成像方法能够在分子水平反映出癌细胞的基因和生化变化.主要包括MRI、MRS、PET及光学成像等.这些手段能够无创显示前列腺癌的个体差异并且为早期诊断、随访及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评价存活心肌

    作者:常超;李东野;钱文浩;夏勇;陈清枝;冯义柏;陈静;王晓萍

    目的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DSE)结合心肌背向散射积分(IBS)检测存活心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冠心病组:22例患者,经冠状动脉定量造影术(QCA)确诊为冠心病(CAD),并进一步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PCI),术前1周内行DSE(5,10,20,40 μg/kg·min)检查,于静息、DSE每级负荷5 min采集全心尖切面(长轴、二腔、四腔)IBS图像,术后3个月复查二维超声和IBS检查.对照组:18例患者,QCA结果正常,行2DE,DSE,IBS检查.根据CVIB在DSE过程中的变化特点,探索CVIB大变化率K值定义存活心肌,并检测K值识别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准确性,与单纯DSE进行比较.结果与单纯DSE相比,DSE结合IBS的K值检测存活心肌敏感性、准确性明显提高(90.0% vs 73.3%;90.4%vs77.4%、P<0.05~0.01).结论DSE结合IBS技术较单纯DSE使用能提高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

  • 超声组织追踪和应变率显像技术评价冠心病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朱小虎;高云华;刘兰

    目的探讨超声组织追踪成像(TTI)和应变率成像(SRI)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比较TTI和SRI两种方法评价左室收缩功能敏感性的差异.方法A组22例健康人群,B组20例左前降支和18例右冠状动脉狭窄的冠心病患者,应用组织速度成像(TVI)技术于心尖四腔切面、心尖两腔切面、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上显示后间隔、下壁、前壁及前间隔的图像,并应用TTI及SRI定量测量并分析左室11个节段收缩期峰值位移值及收缩期大应变率.结果B组各节段的各项指标较A组明显减低.冠心病组总节段数为208个,TTI、SRI检出异常节段数分别为141、126个,检出比例分别为67.79%、60.58%.结论TTI和SRI技术能准确地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对左室收缩功能评价TTI与SRI结果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 心脏MRI与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作者:吴舰;臧越;杜湘珂

    目的评价磁共振心脏成像(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怀疑冠状动脉硬化型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心脏MRI灌注及延迟强化扫描,间接诊断冠脉病变,并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心脏MRI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与冠脉造影结果无显著性差异.与冠脉造影相比,心脏MRI对于左前降支病变,诊断符合率92.7%,灵敏度91.8%,特异度100%;对于右冠状动脉病变,诊断符合率80%,灵敏度89.7%,特异度56.2%;对于回旋支病变,诊断符合率81.8%,灵敏度84.6%,特异度75.0%.结论心脏MRI由心肌活性间接判断冠状动脉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正常冠状静脉窦的测定及其可重复性的研究

    作者:刘增波;谭跃萍;方平;宋维;吴淑彬;丛阳

    目的评价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冠状静脉窦(CS)的测定价值,并对所测定各项指标进行可重复性研究.方法应用经胸多普勒超声,对140例健康成人的冠状静脉窦于当日、隔日、隔周及隔月进行探测,分别纪录冠状静脉窦的大内径(Dmax)、小内径(Dmin)、振幅(AM)、收缩期流速(Vs)、舒张期流速(Vd)、速度时间积分(VTI),并计算血流量(Q),对不同时间测定的各指标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40例成人冠状静脉窦的显示率为100%,其Dmax、Dmin、AM、Vs、Vd、VTI和Q分别为(9.66+1.87)mm、(4.41+1.24)mm、(12.81+1.52)mm、(50.34+0.34)cm/s、(39.74+0.31)cm/s、(15.34+0.48)cm和(177.5+60.24)ml/min,不同时期内测定的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能较全面、清晰地显示冠状静脉窦,测得各项指标的可重复性好,为测定冠状静脉窦的理想方法,在冠状静脉窦的研究中值得推广应用.

  • ICK和TDI技术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

    作者:周智慧;赵宝珍;姥义;薛海萍

    目的探讨智能彩色室壁运动图(ICK)和组织多普勒成像(TDI)定量评价心力衰竭患者右室舒张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用ICK和TDI技术对20例心力衰竭患者和30例年龄匹配的正常人进行右室舒张期检测,定量CK舒张期指标(CK-DI值)及TDI值,对结果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心力衰竭患者舒张期右室游离壁及室间隔各节段CK-DI值明显降低(P<0.01,P<0.05);TDI值均降低(P<0.05).两组CK-DI值与TDI值具有相关性.结论ICK和TDI技术可定量心力衰竭患者的右室舒张功能,对评价病情、估测预后提供有价值的指标.

  • 超声心动图在降落伞状二尖瓣畸形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卢漫;唐红;赁可;宋海波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降落伞状二尖瓣(PMV)的价值,并与术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2002年1月-2005年6月应用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诊断PMV共1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7例,女4例,年龄1~64岁,平均21岁.结果超声诊断单纯PMV 3例(27.3%),合并其他心内畸形8例(72.7%).11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二尖瓣狭窄,5例伴有二尖瓣反流.9例行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和超声诊断一致,符合率100%.4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1例行二尖瓣成形术,3例仅行室间隔修补术.结论常规TTE、TEE、RT-3DE均能诊断PMV,RT-3DE与传统的二维成像技术相比包含了更多的诊断信息,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 多普勒组织成像评价糖尿病及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室功能

    作者:马秀丽;夏稻子;李英梅;刘聪

    目的应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功能;探讨高血压对糖尿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超声心动图诊断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左心室DTI频谱,测量Sa、Ea、Aa与Ea/Aa,并与30例正常人做对照.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Aa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与正常血压糖尿病组Sa、Ea比较有显著降低.结论组织多普勒技术可以早期无创评价糖尿病患者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高血压加重糖尿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 Tei指数评价冠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整体心功能变化

    作者:王茵;赵宝珍;李卫萍;孙秀英;蔡珠虹

    目的应用Tei指数评价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前后患者整体心室功能的变化.方法34例行CABG手术的冠心病患者根据术前LVEF测值分为A组(EF正常组)和B组(EF低下组),分别于术前、术后2~4周、3个月、6个月,应用Tei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二尖瓣血流图检测左室整体心功能.结果术前,A、B两组Tei指数均较正常增高,且B组显著高于A组(P<0.01).术后,两组Tei指数均逐渐下降,与术前比较以及术后各时间点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0.01),且术后不同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1).采用LVEF和二尖瓣血流图评价时,术前A、B两组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A组LVEF较术前增高不显著(P>0.05),但E/A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B组LVEF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E/A早期减低,术后3个月至6个月逐渐升高.结论Tei指数综合考虑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能较LVEF和E/A更准确地评价CABG前后患者整体心功能的变化.

  • 多普勒组织成像和应变率显像结合评价冠脉搭桥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

    作者:夏春霞;郭瑞强;周青;陈金玲

    目的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和应变率显像技术(SRI)评价冠脉搭桥(CABG)患者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2例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常规经胸超声指标、各时相二尖瓣环运动速度(Sa、Ea和Aa)以及室壁局部心肌沿长轴的应变率(SRs、SRir和SRac)的变化.结果术后4周,常规超声指标均有改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尖瓣环各位点的Sa、室间隔和下壁的Ea、Ea/Aa以及前壁的Ea有明显改善;各室壁的SRs和SRir、前壁的SRac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DTI和SRI相结合,能更好的反映CABG术后左心功能的变化;CABG能改善左心功能,收缩功能的改善优于舒张功能的改善,局部心功能的改善比整体心功能的改善明显.

  • 三维动态增强MR血管造影诊断肾动脉狭窄:与DSA对照研究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邹强;孙晓伟;邹英华;蒋学祥

    目的评价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28例可疑肾动脉狭窄的病人行CEMRA和DSA检查,由两位医师独立对图像进行分析均并终达成一致,分5级记录肾动脉的情况,统计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用ROC法分析其诊断价值.用CohenKappa法评价CEMRA与DSA在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方面的一致性.观察副肾动脉显示情况.结果CEMRA诊断肾动脉狭窄(>50%)的敏感度为95.0%、特异性为94.4%、阳性预测值为90.4%、阴性预测值为97.1%,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955,两种方法诊断肾动脉狭窄和对狭窄分级的κ值分别为0.924和0.899.CEMRA副肾动脉显示率为87.5%(7/8).结论CEMRA可以准确诊断有意义的肾动脉狭窄(>50%),做出肾动脉狭窄的除外诊断,避免不必要的DSA检查,可作为诊断肾动脉病变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

  • MRS定量分析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岩;李建军;岑松;李传资;余宁;赵应满;许琴

    目的分析磁共振波谱(MRS)的(胆碱+肌酸)/枸橼酸盐(CC/C)比值对于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穿刺活检及手术证实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PH)11例和PCa 11例的MR检查资料,根据穿刺活检结果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分为非癌区及癌区.在MRS代谢图上测量每个分区内的CC/C值,对癌与非癌的数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外周带非癌区及癌区的CC/C值分别为(0.77±0.32)和(2.44±1.12),癌区CC/C值明显大于非癌区(t=13.29,P=0.000);若以0.86作为分界,准确性为75.8%,若以0.99作为分界,准确性为87.9%.结论前列腺MRS中的CC/C值有助于鉴别癌与非癌灶.

  • 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肾细胞癌

    作者:金光暐;安宁豫;蔡幼铨

    目的探讨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在诊断肾癌中的价值.方法45例共46个肾细胞癌和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行MRI常规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MRI常规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肾细胞癌(73.9%,34/46)平扫以混杂信号为主要表现,但颗粒细胞癌(83.3%,5/6)以等或低信号为主.82.6%(38/46)可见假包膜,60.9%(28/46)可见肿瘤滋养血管,47.8%(22/46)出现坏死或囊性变.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42.5%(17/40),轻中度增强57.5%(23/40).7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4个出现脂肪或脂质信号,动态增强皮质期明显增强28.6%(2/7),轻度增强71.4%(5/7).结论MRI常规平扫结合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肾癌组织学和血供特性,可鉴别其与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 基于动态模板匹配技术的放疗摆位误差测量

    作者:陶声祥;吴宜灿;张江辉

    本文考虑到病人在放射治疗过程中身体发生变形而使得基于固定模板匹配方法测量重复摆位误差精度降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动态模板匹配的放疗病人重复摆位方法.该方法是对基于CT重建数字射线图像(DRR)作为模板进行匹配的重复摆位技术的改进,将能反映病人体态变化的视频重建三维体表模型作为匹配的模板进行摆位误差的计算.理论研究和实际检验表明,采用动态视频模板匹配的摆位方法,可以在保证摆位精度的同时消除因病人身体变形带来的不利影响.

  • 基于MOTOMAN机器人的髓内钉自动打孔系统

    作者:付增良;杨建玺;崔凤奎

    本文介绍了骨科手术中一种新的髓内钉的打孔方法.由双目空间定位系统获得标志点的空间坐标,通过一系列的计算得出电钻到达正确的空间位置和方向所需的旋转量和平移量,将计算的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屏幕上,同时传递给MOTOMAN机器人系统,使机器人手持电钻获得正确的平移量和旋转量,从而达到在髓内钉上正确打孔,避免人为因素造成不必要的手术伤害.

  • 数字人体系统的运动惯量研究

    作者:毕思文

    本文概述了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运动惯量一次矩和质心,介绍了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运动惯量的应用;详细阐述了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运动惯量的惯性矩和惯性积;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运动惯量的惯性并矢式、运动惯量参考系的变换、运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和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惯量的主惯性矩,为数字人体系统层圈块体动力学模型研究和建模提供理论基础.

  • 对比分析DW-FLAIR和FLAIR成像技术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

    作者:林志超;王秀河;黄力;陈汉芳;吴何嘉;曹宗伟

    目的探讨DW-FLAIR和FLAIR成像技术在脑梗死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0例脑梗死患者全部行轴位SE-T1、FSE-T2、FLAIR及DW-FLAIR扫描.60例脑梗死患者共检出82个梗死灶,比较分析DW-FLAIR和FLAIR对脑梗死灶显示的图像质量.结果梗死灶显示方面:不清楚在FLAIR有34个而DW-FLAIR有16个(卡方检验x2=5.986,P=0.014);60例脑梗死DW-FLAIR的对比噪声比(CNR)绝对值均高于FLAIR(经配对样本t检验:t=-3.26,P=0.008).结论DW-FLAIR具有成像时间短的优势,它在脑梗死灶位于颅顶时的应用优于FLAIR技术,但梗死灶位于颅底时显示逊色于FLAIR技术.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作者:王双坤;戴建平;马军;李少武;艾林;程华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的ADC值研究

    作者:李飞宇;王霄英;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对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无复发病人前列腺表观扩散系数(ADC)值进行对比分析.方法12例经临床诊断并由MRI检查证实的内分泌治疗后局部复发和13例各项检查均无复发征象的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病人.利用感兴趣区(ROI)技术测量复发病人前列腺局部增大区域和未复发病人的外周带ADC值.对复发和未复发两组ADC值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31个)的ADC值范围(0.98~1.38)×10-3 mm2/s,平均值(1.12士0.14)×10-3 mm2/s,未复发组所有感兴趣区(56个)的ADC值范围(1.29~2.10)×10-3 mm2/s,平均值(1.65±0.24)×10-3 mm2/s.两组间ADC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t=9.32,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利用测量ADC值来诊断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后有无局部复发是有可能的.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鉴别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

    作者:黄萨;提正太;李勇;李祎;张光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的价值.方法6例脑脓肿和13例脑肿瘤(8例胶质瘤和5例转移瘤),行常规MR和DWI检查.应用1.5 T磁共振机SE-EPI序列,取b*1000 s/mm2,b=0s/mm2获得DWI图像.同时测量感兴趣区的ADC值,行两个独立样本秩和检验.结果6例脑脓肿5例DWI图像表现为高信号,ADC值为(0.33±0.11)×10-3 mm2/s,13例脑肿瘤中12例坏死囊变部分DWI图像表现为低信号,ADC值为(2.46±0.49)×10-3 mm2/s.结论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能为鉴别诊断脑脓肿和坏死囊变脑肿瘤提供很有价值的信息,帮助提高诊断的正确性.

  • 前列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的初步研究

    作者:郭雪梅;王霄英;李飞宇;许玉峰;肖江喜;蒋学祥

    目的探讨MR扩散加权成像对正常前列腺外周带、炎症和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10例前列腺炎和15例前列腺外周带癌患者的MR检查资料.将前列腺外周带以六分区法划分,依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正常区、炎症区及癌区.所有病人行单次激发EPI序列的MR扩散成像检查,b值分别取300、500、800 s/mm2.观察DWI图,并测量外周带各分区内及每位患者的闭孔内肌和膀胱内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并对所得数值进行双样本方差分析.结果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8例前列腺炎及14例前列腺癌获得可靠ADC值.b=800 s/mm2时,前列腺癌在DWI图像上表现为较高信号.b值越高,ADC值越低.b值相同时,各组间闭孔内肌及膀胱ADC值无统计学差异.b=800 s/mm2时,正常外周带平均ADC值(2.15±0.31)×10-3 mm2/s,炎症区平均ADC值(2.12±0.33)×10-3 mm2/s,癌区平均ADC值(1.17±0.21)×10-3 mm2/s,癌组与正常组组间差异及炎症组与癌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188.61,P=0.00),炎症区与正常区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53).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的ADC值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炎与癌的鉴别.

  • 食管肿瘤扩散加权成像序列参数优化及相关影像病理对照研究

    作者:汪宁;张晓鹏;唐磊;孙应实;曹崑

    目的探讨食管肿瘤磁共振扩散成像的技术可行性和b值的选择,比较扩散成像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的差异.方法食管肿瘤32例,进行常规MRI及DWI横断面扫描b=200、300、500、800、1000s/mm2,分别测定图像SIR和CNR并与常规T2WI图像进行比较.测量食管肿瘤病变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选择合适的b值.在DWI图像上测量病变长度,与食管钡餐造影、CT、T2WI及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显示的病变长度进行比较.结果不同b值DWI图像与常规T2WI比较,SIR无显著性差异(P>0.05),b值为200、300、500 s/mm2时,DWI图像CNR与T2WI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200、300、500 s/mm2DWI图像的SIR和CNR与b值选择800、1000s/mm2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b值选择500 s/mm2较为合适.b值500 s/mm2磁共振扩散加权图像显示病变长度与病理结果、食管钡餐造影及T2WI图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8通道阵列线圈结合ASSET技术一次屏气扫描,b值采用500 s/mm2可以获得较为满意的食管肿瘤扩散图像,DWI测量的病变长度与手术切除病理大体标本无显著性差异;DWI与钡餐造影和MRI T2WI在显示病变长度方面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辉;贺业新;苏晋生;刘起旺;杨晓棠;祁建军

    目的运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探讨ADC值、FA值与脑膜瘤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27例术前行MR平扫、弥散张量成像及增强扫描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分别测量肿瘤实质区、瘤周水肿区、瘤周白质区和健侧对应部位的ADC值和FA值,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瘤周水肿区、肿瘤实质区、瘤周白质区三者之间ADC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以瘤周水肿区为高.瘤周白质FA值高于肿瘤实质区和瘤周水肿区,差别具有显著性意义,但后两者之间FA值无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ADC值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良、恶性脑膜瘤瘤周白质之间FA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结合常规MR图像、ADC值、FA值有助于术前对脑膜瘤良、恶性进行鉴别.ADC值有助于区别脑膜瘤实质、瘤周水肿及瘤周白质区.

  • 直肠癌扩散加权成像b值选取及其对直肠癌显示能力的评价

    作者:孙应实;张晓鹏;唐磊

    目的探讨扩散成像对直肠癌的显示能力和b值选取方法,确定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方法对32例原发性直肠癌患者术前应用1.5T磁共振行MRI常规和多b值扩散成像.计算肿瘤区域组织、正常肠壁、膀胱和背景噪声的信号强度值,计算不同图像中ADC值、信噪比及对比噪声比等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扩散图像中肿瘤与正常肠壁的对比噪声比(CNR)随着b值的增加而下降,b值300、500、1000 s/mm2图像CNR高于T2图像和b值1300 s/mm2图像,有统计学意义(F=42.492,P<0.05).扩散图像中膀胱SIR值均低于高分辨T2图像中膀胱SIR值,有统计学意义(F=144.786,P<0.05),b值升至800 s/mm2时,SIR降低至2.437±0.844.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有统计学意义(F=141.425,P<0.01).结论b=1000 s/mm2是直肠癌扩散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较好的克服灌注、T2穿透效应对直肠癌扩散成像的影响,准确反映组织的扩散特性.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肾脏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许玉峰;王霄英;蒋学祥

    目的初步探讨了应用扩散加权成像(DWI)测量肾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的可重复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40例不同肾脏疾病[单侧肾动脉狭窄(RAS)15例,双侧RAS 10例,单侧肾盂积水5例,双侧弥漫性慢性肾病10例]患者行DWI检查,为了研究肾脏DWI检查的可重复性,对10例正常志愿者间隔一天后按照相同的序列和参数行第二次DWI检查,分别测量低b值(b1=0 s/mm2、b2=500 s/mm2)和高b值(b1=0 s/mm2、b2=800 s/mm2)DWI图像的肾脏ADClow和ADChigh值,采用Pearson's相关系数和Bland-Altman法分析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结果①Bland-Altman分析表明两次扫描肾脏ADC值的可重复性很好,低b值(0、5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135mm2/s[95%CI:(-0.0357~0.0087)×10-3 mm2/s],相关系数r=0.897.高b值(0、800 s/mm2)时两次扫描的肾脏ADC差值为-0.0385 mm2/s[95%CI:(-0.0579~0.0191)×10-3 mm2/s],相关系数r=0.773.②肾脏ADClow值明显高于ADChigh值(t=21.462,P<0.001).③对照组、肾动脉狭窄组、肾积水组和慢性肾病组肾脏ADClow分别为(2.82±0.020)×10-3,(2.42±0.031)×10-3,(2.41±0.063)×10-3和(2.31±0.037)×10-3 mm2/s;ADChigh分别为(2.36±0.022)×10-3,(2.10±0.032)×10-3,(2.15±0.061)×10-3和(1.98±0.043)×10-3 mm2/s,三个疾病组的ADC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肾脏DWI可以用来评价肾脏疾病和功能.

  • 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并行采集联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唐磊;张晓鹏;孙应实;李英

    目的探索实现胃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技术因素,评价胃癌DW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扩散加权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序列连续检查胃癌患者53例,其中前期17例进行ASSET-DWI成像方法研究,结合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技术,以肿瘤显示、伪影分级、对比噪声比(CNR)为评价标准,比较有无ASSET及不同信号平均次数(NEX)与ASSET搭配所得DWI图像的质量,确定成像参数;利用确定序列对后续36例胃癌进行成像研究,确定胃癌及非癌胃壁的DWI影像学表现及ADC值范围.扩散敏感梯度取b=0、1000 s/mm2.结果ASSET-DWI组较无ASSET组成像速度提高,相关伪影(磁敏感伪影、化学位移伪影及Ghost伪影)轻且图像基本无变形(P<0.01);分次屏气采集对ADC值计算无影响(P>0.05);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4 NEX)采集,可基本消除ASSET相关伪影,具备良好的对比噪声比.胃癌癌肿在DWI图上表现为稳定的高信号,平均ADC值为(1.17±0.22)×10-3 mm2/s,非癌胃壁表现为低信号,平均ADC值为(1.94±0.28)×10-3 mm2/s,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ADC值<1.46×10-3 mm2/s作为判定胃癌的标准,敏感性97.0%,特异性90.9%.结论8通道体部相控阵线圈联合ASSET技术及分次屏气多信号平均采集,实现了胃癌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胃癌诊断的辅助指标.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诊断价值的初步研究

    作者:张春燕;王霄英;李飞宇;许玉峰;蒋学祥

    目的初步评价扩散加权成像(DWI)对前列腺癌及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前列腺癌患者(58个淋巴结)及1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30个淋巴结)的DWI表现(b=300 s/mm2),分别测量这些淋巴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将癌与增生患者的淋巴结ADC值进行比较.结果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平均ADC值[(2.282±0.573)×10-3 mm2/s]明显大于前列腺癌患者[(1.607±0.256)×10-3 mm2/s](P=0.000).前列腺癌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1.602±0.267)×10-3 mm2/s]与≥1.0 cm淋巴结的ADC值[(1.610±0.254)×10-3mm2/s]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459).前列腺患者短径<1.0 cm的淋巴结ADC值[(1.602±0.267)×10-3 mm2/s]小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淋巴结的ADC值[(2.282±0.573)×10-3 mm2/s](P=0.003).前列腺癌患者短径/长径<0.7的淋巴结ADC值[(1.631±0.205)×10-3 mm2/s)比短径/长径≥0.7的[(1.594±0.283)×10-3 mm2/s]要高(P=0.039).结论DWI有可能用于前列腺癌淋巴结转移的检出.

  • 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脑肿瘤中的应用

    作者:李子孝;戴建平;江涛;李少武;孙异临;高培毅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在涉及锥体束的脑肿瘤的术前计划和预测临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涉及锥体束的脑胶质瘤患者,术前在常规成像基础上,行弥散张量成像(DTI)序列检查采集全脑DTI原始数据,经工作站生成二维的部分各向异性伪彩图(FA color)和三维的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提供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信息,优化手术方案,保护皮层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束,并预测患者预后.术前、术后行KPS评分,评价患者的生活状态.结果所有病人术前DTI图像采集经后处理均生成二维FA color图和三维锥体束白质纤维束示踪图.术前成功地显示出锥体束与脑内肿瘤的位置关系以及肿瘤对锥体束的影响,优化手术方案.36例病人中,20例DTI清楚显示肿瘤未累及锥体束,低级别16例、高级别4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6和93;12例DTI显示肿瘤紧邻锥体束并推移,低级别6例、高级别6例,术前、后KPS评分平均为80和94;4例DTI显示肿瘤在大体上已浸润及/或破坏锥体束,低级别2例、高级别2例,术前、后KPS评分为67和80.结论在常规的MR成像后行弥散张量纤维束示踪成像研究,优化涉及重要白质纤维束如锥体束的脑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案,保护皮质下重要功能的白质纤维,并可预测患者临床功能预后.

  •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作者:李英;张晓鹏;唐磊;郝纯毅;孙非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 乳腺MR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的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李洁;张晓鹏;曹崑;唐磊;孙应实;单军;欧阳涛

    目的探讨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临床或钼靶X线可疑恶性发现的病人,获得病理证实的41个病灶,其中良性病灶13个,恶性病灶28个.同时进行动态增强扫描和扩散加权成像,MR扫描采用3D快速扰相位梯度回波(FSPGR)和单次激发EPI,b*1000 s/mm2.由两名医生共同在ADW工作站Functool 2软件进行图像分析,观察病变形态和动态增强表现,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根据病变的形态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采用评分法对病变性质进行判断,分为恶性,可疑恶性及良性三种.参照动态增强病变位置确定扩散图像病变所在,描记扩散图像上病变的感兴趣区,由软件计算获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ROC曲线法确定ADC值的诊断阈值,并进行性质判断.联合动态增强扫描和ADC值,采用评分法根据积分情况进行综合定性诊断.比较动态增强扫描、DWI ADC值及联合应用对乳腺病变定性诊断效能.结果动态增强扫描(病灶形态学表现结合时间-信号强度曲线)诊断乳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4%(26/27)、61.5%(8/13)和85.4%(35/41).ROC曲线分析确定ADC诊断阈值为1.42×10-3 mm2/s,曲线下面积为0.690.ADC值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61.5%(8/13)和80.5%(33/41).动态增强扫描和DWI-ADC值联合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76.9%(10/13)和85.4%(35/41).有50%(14/28)的恶性病灶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不典型,通过ADC值得到进一步确定诊断.结论动态增强扫描联合扩散加权成像有助于提高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特异性,可为动态增强扫描不能确定诊断的病灶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 在宏观静止中感受微观运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临床应用的若干认识

    作者:张晓鹏

    DWI利用磁共振特殊序列突出了扩散引起的散相位作用,在宏观成像中反映活体组织中水分子的微观扩散运动,有必要将病变的扩散特征作为重要的影像学特征来加以认识.采用ASSET-EPI技术使DWI的空间分辨率和图像质量得到提高;通过增加信号平均次数,可基本消除EPI伪影及ASSET相关伪影;应用分次屏气采集的方法可获得较为满意的腹部DWI图像.高b值(800~1000 s/mm2)的DWI已经在乳腺、胃、肝脏、直肠、子宫、前列腺等领域的临床应用获得成功,显示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临床研究结果表明,DWI对可在一定程度上显示未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的病变区域;表观弥散系数(ADC)值作为量化指标可为肉眼不易区分的病变提准确判断;以病变区的相对值作为定量指标,在反映病变组织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DWI联合其他MRI技术,有助于客观评价DWI的临床价值,并可在更深层次上拓展对疾病的认识.

  • 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扩散加权成像信号强度与ADC值关系的研究

    作者:张晓鹏;曹崑;唐磊

    目的分析正常子宫MR图像三层结构(内膜、结合带、外带)在扩散成像上的各自特点,探讨子宫正常结构的扩散信号强度与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关系,以及扩散成像是否有助于区别子宫内膜癌(EC)病灶与正常子宫内膜.方法正常子宫组16例,EC组14例,进行常规MRI扫描及横断面扩散成像扫描(b=1000 s/mm2).测量正常子宫三层结构和子宫内膜癌病灶的扩散信号强度,分别计算ADC值,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子宫三层结构的扩散图像信号强度有差异,内膜信号高,外带低,结合带与外带的差异肉眼不能分辨.三者ADC值有显著性差异,外带[(1.67±0.187)×10-3mm2/s]>内膜[(1.36±0.210)×10-3mm2/s)]>结合带[(1.13±0.128)×10-3 mm2/s)].扩散图像正常子宫内膜与EC病灶信号强度无明显差异,ADC值差异有显著性,内膜[(1.36±0.210)×10-3 mm2/s]高于EC病灶[(0.89±0.137)×10-3mm2/s].结论正常子宫三层结构MR扩散能力存在较明显差异,内膜扩散信号强度高,结合带ADC值低.扩散加权图像有利于突出显示子宫内膜癌病灶.ADC值测量对于扩散图像信号与正常子宫内膜相仿的子宫内膜癌病灶有一定鉴别价值.

  • 椎体转移瘤扩散加权成像与MRI增强扫描的比较研究

    作者:单军;张晓鹏;崔湧

    目的比较扩散加权成像(DWI)与MRI增强扫描对MRI增强扫描有强化的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恶性肿瘤合并脊柱转移病例57例,行常规MRI(T1WI,T2WI,STIR,MR增强扫描)及DWI扫描,113个病灶有强化;测量DWI与MR增强扫描对比噪声比(CNR),计算病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骨髓对比率,比较病变椎体在DWI和MR增强扫描的信号,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DWI和MR增强扫描序列的CNR无显著差异;椎体转移灶ADC值平均为(1.37±0.56)×10-3 mm2/s,正常椎体ADC值(0.64±0.22)×10-3 mm2/s,两者ADC值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DWI和MR增强扫描病灶骨髓对比率平均为(1.54±1.39)和(0.64±0.54),二者有良好相关性(P=0.01),DWI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结论DWI在显示病灶方面有一定优势,病灶骨髓对比率高于MR增强扫描.临床上应用DWI结合ADC值,可以提高对椎体转移病灶的诊断.

  •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肾盂积水及结核性脓肾鉴别中的应用

    作者:武志峰;周翔平;刘荣波;陈卫霞;朱捷;魏强

    目的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技术在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例结核性脓肾及10例肾积水病人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的图像特点.结果首先利用扩散加权图像拟合出表观扩散系数(ADC)图,随后对肾脏集合系统进行ADC的测量.在扩散图中肾盂积水病人肾盂内信号的强度低于结核性脓肾,而结核性脓肾肾盂内所测的ADC低于肾盂积水.结论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是一种可信度较高且无创的结核性脓肾与肾积水的鉴别诊断方法.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脑肿瘤瘤周水肿的临床应用

    作者:张竞文;伍建林;苗延巍;张清;宋清伟

    目的探讨瘤(灶)周水肿的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表现在脑肿瘤诊断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脑肿瘤(胶质瘤40例,转移瘤20例,脑膜瘤13例)、3例脑脓肿及2例炎性肉芽肿患者进行常规MRI及DWI检查.对照测量病变的实质部分、周围水肿区以及正常脑组织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分析实质部分及水肿区的相对ADC值(rADC).对于瘤周水肿直径>1 cm者,将水肿区域划分为近侧、远侧瘤周.结果高级别胶质瘤与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之间的近侧瘤(灶)周水肿rADC值存在差异.各病变远侧水肿区之间的rADC值无差别.高级别胶质瘤的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低级别胶质瘤近、远侧瘤周水肿的rADC不能区分;转移瘤、脑膜瘤、炎性病变近侧瘤(灶)周水肿区rADC值高于远侧.结论脑肿瘤近侧水肿区DWI检查的rADC值有助于胶质瘤级别鉴定和与其他肿瘤及炎性病变的鉴别.高级别胶质瘤近侧瘤周水肿区rADC值低于远侧,而在低级别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和炎性病变却相反.

  • 心血管影像学发展的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20周年

    作者:李坤成;林珊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已有20年,这期间心血管影像学迅速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本文对<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创刊以来的心血管影像学文章进行简要回顾分析,并对其研究现状及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z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