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중국조직공정구여림상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 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社
  • 影响因子: 1.3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4344
  • 国内刊号: 21-1581/R
  • 发行周期: 周刊
  • 邮发: 8-584
  • 曾用名: 现代康复;现代康复杂志;中国临床康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 创刊时间: 1997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辽宁
  • 主编: 王岩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后路内固定系统修复寰枢椎不稳的生物力学特征

    作者:王诗军;李钰婷;李淳德

    背景:随着对寰枢椎结构形态学、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的研究日趋深入,寰枢椎不稳的发生机制以及诊治越来越受到关注。但对寰枢椎不稳定性疾病的有效内固定治疗开展相对较晚,为此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目的:比较寰枢椎后路内固定修复中几种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评价其各自的稳定性。
      方法:通过检索近年来关于不同后路内固定方式修复寰枢椎不稳定的对比性生物力学评价及其初步临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对正常人体的寰枢椎复合体、寰枢椎不稳模型的三维运动范围的测量等相关研究成果作回顾性分析,评价不同内固定方案在正常枕寰枢三维运动下的稳定性,为临床合理选择内固定提供生物力学基础。
      结果与结论:寰枢椎后路固定包括Gal ie钢丝固定、Brooks固定、Apofix和Halifax固定椎板钩内固定、经关节螺钉内固定以及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等。Gal ie 技术有利于前方半脱位的复位,但力学稳定性较差。Brooks技术有很强的旋转和牵张力。Apofix和Halifix椎板钩装置提供更强的抗旋转与抗前移强度,力学上较Gal ie技术稳定,经关节螺钉固定生物力学优于钢丝技术和Halifax,避免了枕颈融合固定,对于安装技术有较高要求。在选择内固定时,既要注意应能提供即刻的颈椎稳定,以保护脊髓功能,又要尽可能保留上颈段的功能,达到枕骨、寰椎、枢椎间的解剖复位和维持,应根据每例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固定方法。

  • 髋部骨折植入物的选择及其并发症

    作者:王欣

    背景:临床上髋部骨折常通过手术进行治疗,但是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功能衰退而增加了术后继发合并症的危险。
      目的:综述近年国内外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方法:第一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1994年1月至2015年10月PubMed和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有关髋部骨折植入物及其并发症的文章,英文检索词“hip fracture,implants,complications”;中文检索词“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共检索到128篇相关文献,5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
      结果与结论:20%的髋部骨折患者会发生并发症,包括医学方面及手术治疗本身的。文章依据髋部骨折的临床分类不同,分两方面对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进行了阐述。一方面以髋部骨折手术常用植入物为切入点阐述其常见的并发症;另一方面以髋部骨折部位为切入点阐述髋部骨折植入物并发症。髋部骨折植入物相关的常见并发症有髋内翻、关节脱位、植入物退出或切割股骨头等。早期内固定、抗血栓和预防感染、围手术期疼痛管理、精神错乱的及时发现和控制、正确的尿路管理、预防营养不良、补充维生素 D、骨质疏松症的治疗和早期功能活动的改善,是髋部骨折患者的佳保养建议。近年来随着内固定技术及术后处理的日益完善,以及早期康复的介入,更多的学者主张早期内固定治疗,目的是加快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以及防止再跌倒。

  • 对脊柱椎间融合的影像学评价策略

    作者:高志强;李洋;罗飞

    背景:椎间融合是脊柱外科常用的修复方式,融合失败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对融合的正确判断非常重要。目前临床常使用影像学方法对融合情况进行判断。在评价融合时,X射线片、CT、MRI等检查手段拥有各自特殊的方法、特点,从而导致了其在敏感性、特异性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
      目的:综述影像学检查手段在脊柱椎间融合评价中的研究进展。
      方法:以英文关键词“lambar fusion,cervical fusion,interbody fusion,evaluation method”为检索词,在PubMed 数据库中进行检索。筛选出对椎间融合方法进行详细描述的文献进行综述,包含影像学手段的多种评价方法的对比研究。
      结果与结论:依据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共入选40篇文献进行综述。X射线片和CT是使用为广泛的判定手段,CT的判断结果更加可靠。MRI、骨扫描等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准确、直接的对脊柱融合情况进行评价。综合判断症状、体征和各种影像资料是更为合理的脊柱椎间融合评价策略。

  • 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中的彻底清创

    作者:郭国栋;樊根涛;郭亭;赵建宁;孙国静

    背景:感染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后灾难性的并发症,其诊断标准尚未统一,治疗方案亦存在争议。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灶的清除彻底与否决定能否重建关节并恢复关节功能。
      目的:分析髋关节置换后感染二期翻修过程中彻底清创的经验及疗效。
      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骨科收治23例(24髋)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病例,均符合共识性的诊断标准,修复方案分两期,一期彻底清创加含抗生素骨水泥间隔置入;二期行关节重建,若间隔期感染持续存在,可以重复清创,待感染彻底控制后行关节重建。翻修后随访期间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评估感染控制情况。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年,治疗前Harris评分平均为36.5分(27-45分),二期翻修后Harris评分平均为88.6分(76-98分),且均无感染复发,感染控制率达100%。提示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有效方法,彻底清创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控制感染复发,提高假体稳定性,从而重建关节功能。

  • 血栓弹力图与传统凝血检查监测围关节置换期的凝血状态

    作者:耿玮;张志刚;皮斌;程宇;张磊;王雪明;虞秀兰;周立宇;吴贵忠;王治栋;杨同其;徐明

    背景:骨科关节置换后患者处于高凝状态,容易诱发深静脉血栓得到普遍共识。血栓弹力图作为一种新型的监测凝血状态的检查工具,在骨科的临床应用较少,是否能够通过其监测关节置换围置换期患者的凝血状态,指导临床预防深静脉血栓及用药尚无定论。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实验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的相关性,评价血栓弹力图在监测骨科关节置换围置换期凝血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患者204例,分别收集置换前、置换后血栓弹力图、血凝常规、血小板等数据。将血栓弹力图结果分别与传统的凝血检查,即凝血常规、血小板计数等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与结论:膝关节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反应时间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φ=0.713,Kappa值=0.647);凝血酶原时间与反应时间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一致性一般(φ=0.392,Kappa值=0.362);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φ=0.392,Kappa值=0.488);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有中等程度的相关性及一致性,其余参数相关性及一致性差;而髋关节组除了反应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有较弱的相关性和一致性外,其余相关性均差。但是也有部分参数的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常规凝血趋势一致的比例较高,髋关节组凝集时间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67.6%,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与纤维蛋白原结论一致的比例占78.3%。提示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功能检查有一定相关性和一致性。血栓弹力图参数在数据上的趋向性更一致,血栓弹力图可以作为关节置换围置换期监测凝血状态的一种辅助手段。

  • 基于3D打印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辅助下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

    作者:邱冰;张明娇;唐本森;邓必勇;李涤尘;刘非

    背景:膝关节的解剖形态个体差异显著,而传统膝关节置换手术定位力线方法复杂,不能准确预测术中患者的力线位置、假体大小及截骨量。
      目的:探讨基于医学图像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以及3D打印制造的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辅助下全膝关节置换的临床效果。
      方法:采用 CT 或者磁共振扫描设备对患者进行扫描,获取患者医学图像数据;采用二维医学图像处理技术进行骨骼的三维重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进行导航模板的设计;采用3D打印技术制造个性化手术导航模板,并进行临床全膝关节置换;置换后采用影像学评估术后效果。
      结果与结论:Arigin 3D Pro(昕健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能够准确重构出患者下肢骨骼三维模型,自主研发的三维设计软件Arigin Surgical Templating(昕健医疗)能够精确定位包括下肢力线、股骨旋转轴等在内的下肢相关轴线及截骨参考点。该组研究设计和制作的个性化膝关节手术导航模板,术中和股骨髁与胫骨平台骨性解剖结构贴合紧密,无明显移动;全膝关节置换后患者下肢力线偏差小于3°。

  • 颈椎间盘置换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修复中年颈椎病:颈椎功能及活动度比较

    作者:蒋新祥;徐海栋;路晓

    背景:脊柱非融合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临近节段及操作节段的关节运动功能保护,在颈椎修复手术中非融合技术目前已经广泛开展。中年颈椎病患者对脊柱关节运动功能的要求较高,采用非融合技术可以提高其预后生活质量,减缓临近节段退变风险。
      目的:评价在中年颈椎病患者人群中,采用颈椎前路不同植入材料(融合与非融合)治疗单节段椎间盘退变性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纳入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采取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治疗的中年单节段神经根型及脊髓型颈椎病患者10例,并从同期采取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治疗的患者中随机抽取10例作为对照组。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年,通过影像学结果观察颈椎活动度变化,采用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等指标评估两组患者的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未发现切口脂肪液化、感染及延迟愈合情况,均完成至少1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1年与治疗前相比均能有效改善JOA评分、目测类比评分(P<0.05),且治疗后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然而在颈椎活动度、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的数据分析中,采用人工颈椎间盘置换非融合治疗组具有明显的优势(P<0.05)。针对中年颈椎病患者,由于其对颈部活动度的生活需求,采用非融合人工颈椎间盘置换的修复方案具有明确的临床优势。

  • 连续股神经阻滞与静脉自控对全膝关节置换的镇痛效果比较

    作者:刘艳;刘海林

    背景:近年来连续股神经阻滞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过程中广为使用,但是临床上对于该镇痛模式的效果尚存在较大的争议。
      目的:对比连续股神经阻滞和常规静脉自控镇痛方法在人工全膝关节围置换期的镇痛的效果。
      方法:纳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骨科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患者50例,原发病均为膝关节骨关节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静脉自控镇痛,试验组采用连续股神经阻滞镇痛。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置换后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不良反应及镇痛满意度评分等。
      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置换后4,12,24,48,72 h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换后48-72 h内镇痛辅助药物应用率为4%,显著低于对照组24%(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显著低于对照组48%(P<0.05);试验组置换后镇痛满意率为88%,显著高于对照组60%(P<0.05)。试验组置换后2,3,4 d及出院时的患肢膝关节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置换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连续股神经阻滞多模式镇痛在人工全膝关节围置换期镇痛效果理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人工全膝关节置换后理想的镇痛方案。

  • 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患者膝关节评分的比较:随机对照试验

    作者:彭颂;胥伯勇;曹力

    背景:单髁置换治疗骨关节炎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部分学者认为行全膝置换是更好的选择。目的:对比单髁置换与全膝置换患者置换前、后的膝关节评分。
      方法:纳入2013年3月至2014年1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单髁置换并得到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53例,并选取同期行全膝置换并得到随访的患者53例。记录两组患者置换前与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包括KSS评分、WOMAC评分、OKS评分、HSS评分,并于末次随访时记录膝关节大屈曲角度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与结论:排除两组中出现并发症的患者后,两组患者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均较置换前明显提高(P <0.05),两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单髁置换组末次随访的膝关节大活动度大于全膝置换组(P<0.05);两组患者的满意度相近,且与WOMAC评分及OKS评分关联性较高。说明单髁置换只要把握严格的适应证、标准的置换操作及良好的置换后功能锻炼,可与全膝关节置换一样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其长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观察。

  • 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

    作者:庞仲辉;刘淼;张亚斌;姚永峰;裴少琨

    背景:有研究表明经皮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及手术效果要优于开放手术,但既往研究中对置钉角度与螺钉稳定性的关系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不同角度置钉对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成年猪椎体标本30个,分别按照不同的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通过机器测试各标本螺钉的大拔出力,并绘制载荷-位移曲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结论:10°及15°冠状面及矢状面角度置钉的螺钉大拔出力及大能量明显优于0°角组(P <0.05)。当应力超出大拔出力时,螺钉的拔出力呈现缓降趋势,冠状面及矢状面10°及15°夹角组曲线相似,斜率优于0°角组(P<0.05)。结果证实,置钉角度为经皮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提供有力帮助,螺钉开始松动后,把持力呈现稳步下降趋势。

  • 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在椎管成形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林锋;叶宏;陈小杰;魏桂财;金志辉

    背景:恢复脊柱的稳定性已经成为脊柱外科的共识,椎管成形术式不断改进,但如何能让椎管成形获得良好的效果,且价格实惠,许多国内学者开始尝试各种改良术式。
      目的:评价空心钉置入内固定在椎管成形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对24例应用空心钉固定法行椎管成形治疗的脊椎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颈椎管狭窄12例,胸椎肿瘤2例,腰椎肿瘤10例。治疗后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并复查CT和MRI,观察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改变。颈椎管狭窄患者于治疗前后行JOA评分评估以及椎管横截面积测量;胸腰椎肿瘤患者于治疗前后评估目测类比评分。
      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治疗后随访12-24个月,影像学评估显示内固定确实,未见空心钉脱落移位,沟槽处植骨达骨性愈合,无椎板塌陷或再关门现象。颈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后12个月随访时的JOA评分及椎管横截面积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12个月JOA评分分类评估优良率为92%。治疗后12个月随访,胸腰椎肿瘤患者的目测类比评分由治疗前的(8.2±1.6)分改善到出院后1年的(2.3±1.3)分(P=0.0042)。提示空心钉在椎管成形治疗中不仅可以增强后柱的稳定性,而且可以提高截骨处的愈合率,价格低廉,操作技术简便,修复效果良好。

  •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置入固定骨质疏松性腰椎滑脱:1年随访

    作者:丁权;陈勇

    背景: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合适的内固定系统进行有效复位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固定稳定性,是目前临床关注的热点问题。采用骨水泥灌注后的椎弓根螺钉钉棒系统可以实现椎弓根螺钉系统与椎体骨之间的有效固定。
      目的:随访观察采用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系统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的固定效果。
      方法:纳入17例经过骨密度检查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矫形的同时,共置入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68枚,通过近期随访观察其修复效果。采用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3个月及1年随访时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肢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并通过影像学观察椎体高度和椎间隙高度变化、骨水泥灌注螺钉有无松动以及骨水泥渗漏情况。
      结果与结论: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3个月及1年随访时患者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下肢ODI均显著改善(P <0.05),治疗后与随访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说明能有效维持临床修复效果。治疗后3个月随访时发现有2例患者出现1枚椎弓根螺钉的松动现象;内固定过程中有7枚螺钉固定的椎体出现轻度的骨水泥渗漏,未出现症状及后续并发症。治疗前后及随访时患者的椎体高度及椎间隙高度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对合并骨质疏松症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强化骨水泥椎弓根螺钉系统置入内固定治疗,能够在有效复位滑脱椎体的同时,长期有效的提供良好的抗拔出力,固定效果稳定。骨水泥加固后对椎弓根螺钉具有良好的强化固定作用,生物相容性良好,可避免螺钉周围骨质疏松引起固定失败。

  •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脊柱后路矫形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唐云德

    背景:后路矫形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较为有效的方法,但目前关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后路矫形后脊柱高度的矫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鲜见报道。
      目的:分析后路矫形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脊柱矫形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46例的病历资料,其中单弯组203例,双弯组143例。测量患者矫形前后脊柱侧弯 Cobb 角和脊柱高度,采用逐步筛选回归法分析探讨性别、年龄、体质量、治疗前脊柱高度、治疗后脊柱高度、治疗前Cobb角、Cobb角矫正值、Cobb角矫正率、融合节段数、脊柱单弯或双弯、Lenke分型与矫形后脊柱高度增加值的关系。
      结果与结论:单弯组和双弯组患者矫形后的Cobb角均显著小于矫形前(P<0.05),脊柱高度显著高于矫形前(P<0.05),随着矫形前Cobb角的增加Cobb角减少值(?Cobb)和脊柱高度增加值(?SH)均显著增加(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obb角矫正值、治疗前Cobb角、治疗后脊柱高度、Lenke分型、脊柱单弯或双弯、年龄对治疗后脊柱高度增加值(?SH)有显著性影响(P<0.01),其中Cobb角矫正值是大的影响因素。提示后路矫形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有显著的脊柱矫形效果,影响治疗后脊柱高度增加值的影响因素包括Cobb角矫正值、治疗前Cobb角、治疗后脊柱高度、Lenke分型、脊柱单弯或双弯、年龄。

  • 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分期修复胫骨开放性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

    作者:张增高;周晓东;赵启爱;吴立伟

    背景: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相比在开放性骨折中更具优势,具有锁定和加压双重功能,能够较高的保护骨折端的血供,组织创伤少,弹性固定牢,感染率低等优点。
      目的:探讨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选取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患者10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根据患者进行的手术方式分为胫骨中髓内钉组57例,锁定加压钢板组43例。选取潍坊医学院附属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提供的10具尸体胫骨开放性骨折模型,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胫骨中髓内钉固定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后,进行三点弯曲实验、轴向压缩实验以及扭转强度实验。
      结果与结论:胫骨中髓内钉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在切口感染、固定物松动、不愈合等固定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无切口感染。胫骨中髓内钉组标本弯曲实验偏移量、轴向压缩实验偏移量、扭转实验扭转角度,显著小于锁定加压钢板组(P<0.05)。结果证实,胫骨中髓内钉与锁定加压钢板在分期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中均能获得预期治疗效果,但胫骨中髓内钉生物力学更加稳定,更加符合人体生物力学特性,具有固定坚强、能早期活动,应力遮挡小优点,治疗时根据患者症状、骨折位置等选择合适的材料能够提高疗效。

  • 锁定钢板固定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骨盆稳定性重建

    作者:简争光;许运;史勇;陶卫建;欧阳林志;孙雪峰;唐天驷

    背景: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固定方式尚存在一定的争议。
      目的:评价锁定钢板固定骨盆重建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骨盆环损伤后的骨盆稳定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相城人民医院骨科2011年11月至2014年11月手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患者15例。所有病例均使用万向重建锁定钢板固定,采用Matta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临床疗效评判使用Majeed功能评分。
      结果与结论:患者15例均获12-44个月(平均24个月)随访。根据Matta评分标准:优11例,良2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87%。固定后功能恢复根据Majeed功能评分:优9例,良3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80%。患者15例末次随访均未发生内固定失效或复位丢失,无医源性血管神经损伤,2例合并骨盆周围潜行脱套伤(Morel-Laval ee lesion)患者行双套管持续引流后出现切口浅表感染,未发生大面积的感染及皮肤坏死,换药后治愈。结果证实,骨盆万向重建锁定钢板修复侧方压缩旋转不稳定性骨盆环损伤能够维持坚强有效的固定。对骨盆骨折合并骨盆周围软组织损伤的病例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置入内固定股骨转子间骨折:徒手导针置入的重要性

    作者:窦庆寅;胡洪涌;梁旭强

    背景: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的效果优于其他内固定材料,徒手插入导针对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质量起重要作用。自大转子插入股骨髓腔导针目前缺乏又快又准确的方法。
      目的:探讨徒手插入导针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置入内固定修复股骨转子间骨折过程中的操作技巧及应用价值。
      方法:建立标准的导针插入操作流程。通过辨别自大转子插入股骨髓腔导针尖部的感觉判断导针的位置是否正确,轻微阻力提示导针位置正确,导针贴着股骨内侧皮质在髓腔内下行,经C型臂透视正侧位确认导针位置正确,该过程只需一次正侧位透视;顺畅无阻力提示导针在髓腔之外,需要变换插针方向,不需透视;阻力大一般为针尖刺入股骨内侧骨皮质,需要调整进针方向,或被复位不良的骨折端或脱入髓腔的游离骨折块阻挡,需要进一步整复骨折端。统计分析19例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置入内固定修复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手术时间、完成导针插入所需时间、出血量、下床负重时间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与结论:平均完成内固定的时间为45 min,平均导针插入所需时间为80 s,平均失血量为100 mL。无伤口感染,无压疮形成。下地时间平均为治疗后6周。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9个月。3例治疗前需扶拐行走,治疗后3个月恢复到受伤前运动水平。提示徒手插入导针流程为正确迅速完成导针插入提供了指导方向,从而提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Ⅱ对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内固定质量,可靠性强,可以明显减少透视次数,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出血量,减少并发症。

  • 新型闭合交汇穿钉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6个月随访

    作者:黄海晶;何锦泉;王捷;金鸿宾

    背景:肱骨近端骨折内固定能提供更稳定的固定,具有更强的生物力学稳定性,但切开复位固定造成软组织剥离广泛,肩袖破坏重。闭合穿钉固定失败率高、骨折再移位等缺陷。
      目的:探讨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的技术方法,分析其在不同类型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特点及安全性。
      方法:作者针对肱骨近端特殊的解剖结构,自主研发了一种肩关节外固定支架。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在天津医院创伤科因肱骨近端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解剖型外固定支架(自制)治疗的2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依照Neer分型,其中肱骨2部分骨折19例,3部分4例,伴有大结节撕脱骨折,均为新鲜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穿针,外固定支架固定。治疗后定期随访,随访期间进行影像学评估、疼痛及功能评价,得出功能恢复情况,确定终修复效果。
      结果与结论: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23例患者均在8周内初步骨折愈合。治疗后患者疼痛目测类比评分为0.8分。末次随访患者平均美国肩肘外科协会肩关节功能评分系统(ASES)评分为(91.7±2.6)分,Constant 肩关节功能评分平均为(88.3±4.7)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为(31.9±3.1)分,简明肩关节功能测试(SST)系统评分平均为(9.6±2.4)分。12例患者肩关节功能(UCLA评分)评估为优,良9例,差2例,治疗后优良率达91%。提示应用闭合复位、经皮穿钉解剖型外固定支架修复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固定稳定、软组织损伤小的特点。规范闭合穿钉的角度及进钉点,从三平面交汇固定,呈弓状固定,与外固定支架连接能达到较稳定的固定效果。

  • 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不稳定踝关节骨折的比较

    作者:杨宁;窦群立;杨进

    背景:临床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型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采用外科内固定方式,内固定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以往大多使用金属拉力钉,但存在断钉等风险。
      目的:探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在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3例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实施外科内固定治疗,按照所使用材料的不同分为金属拉力钉组32例和可吸收螺钉组31例。于腓骨下段外侧做切口对骨折端予以复位,并利用钢板进行固定,并分别利用传统金属拉力钉和高分子可吸收螺钉进行固定。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和临床效果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
      结果与结论:可吸收螺钉组患者平均下地活动时间和内固定后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金属拉力钉组(P<0.05)。两组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较固定前均上升,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吸收螺钉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金属拉力钉组(P <0.05)。内固定后随访12个月,金属拉力钉组有1例患者出现螺钉断裂,可吸收螺钉组未出现任何不良事件,2组患者均未出现切口感染等情况。结果证实,利用高分子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性不稳定踝关节骨折可以获得较之传统金属拉力钉更好的应用效果。

  • 后踝关节骨折不同内固定方式的生物力学性能对比

    作者:万全会

    背景: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不同的固定物进行内固定治疗,但不同的内固定治疗方式会产生不同的生物力学效果。
      目的:比较分析后踝关节骨折行微型钢板内固定以及拉力螺钉内固定治疗的生物力学性能。
      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后踝关节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内固定治疗,按照内固定方法分为微型钢板组48例和拉力螺钉组47例。
      结果与结论:对两组的固定效果进行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和分析,经分析发现,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小于微型钢板组(P<0.05);而当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下的情况下,在内固定失效平均压力方面,拉力螺钉组显著大于微型钢板组(P <0.05)。拉力螺钉组的踝关节内固定优良率显著高于微型钢板组(P <0.05)。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内固定材料相关不良事件。结果表明,临床对后踝关节骨折的患者进行内固定治疗的过程中,予以拉力螺钉内固定可以获得较之微型钢板内固定更好的临床效果,但在后踝关节骨折块波及到胫骨远端关节面25%以上的情况下,更合适使用微型钢板进行内固定治疗。

  • 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短柄假体的设计特征与临床应用

    作者:黄世桥;刘煜;刘承鸿;陈震东;何春耒;高辉

    研究亮点:文章从非骨水泥型全涂层短柄假体的形态设计、假体远近端处理以及手术技巧等方面分析此类假体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独特之处,描述此类假体在适应股骨近端解剖异常和纠正前倾角的优点。

  • 关节软骨的玻璃化冷冻与保存

    作者:关静

    1研究背景
      关节软骨损伤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与运动医学领域的难题。关节软骨组织高度水合、细胞含量极低且无血管,无论何种原因造成其损伤都很难修复,几乎无能力再生。

  • 膝关节置换中的3D打印技术

    作者:朴成哲

    1项目概述
      个体化和精确化是骨科的一个重要方向,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数字医学应运而生并蓬勃发展,使骨科手术精确化、个性化的手术设计成为可能。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使数字化设计实现了从虚拟模型到现实模型的跨越。

  • 老年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外科治疗:内固定还是肩关节置换?

    作者:李少华

    1流行病学
      肱骨近端骨折在65岁以上老年人中是继髋部和桡骨远端骨折后的第三大常见骨折类型,发病率占全部骨折的4%-5%。其中3/4患者>60岁,男女比例大约为1∶3[5]。

  • 胫骨平台骨折与全膝关节置换

    作者:詹玉林

    胫骨平台骨折占全身所有骨折中的大约1%,是围膝关节骨折中常见的骨折之一。由于胫骨平台骨折是典型的关节内骨折,故对其处理方式与骨折的预后将对膝关节功能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高能量胫骨平台骨折,同时还常伴有关节软骨、膝关节韧带或半月板的损伤,处理不当及手术失败都可能造成膝关节畸形、力线异常或膝关节不稳定,易并发创伤性关节炎并终导致膝关节功能的障碍。

  • 生物反应器内工程化软骨的三维动态构建

    作者:宋克东;杨延飞;李文芳;李丽颖;张钰;刘天庆

    组织工程化软骨的体外构建,可克服传统治疗方法的一些不足,被认为是一种有望治疗关节软骨缺损的有效途径。文章旨在探究人源脂肪干细胞结合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在体外动态环境下构建工程化软骨的优势。实验制备了壳聚糖/明胶水凝胶支架,对其理化性能进行了检测,后将人源脂肪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接种在支架上进行软骨的诱导培养,其中,选用转瓶作为动态的培养环境。分别通过组织学染色、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观察等考察了软骨的构建情况,结果显示壳聚糖/明胶支架的平均孔径为(118.25±19.51)μm,孔隙率为(82.60±2.34)%,溶胀率为(361.28±0.47)%,弹性模量为(61.2±0.16)kPa,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动态载支架-转瓶内水凝胶支架中细胞蛋白多糖的表达更显著,细胞生长分布更加均匀,分泌细胞外基质基本填满整个支架,可促进人源脂肪干细胞的软骨分化和体外软骨的构建。

  • 骨缺损仿生支架的研究与思考

    作者:刘璐

    大段骨缺损的修复及特定形态骨的功能重建是骨科临床治疗上的一大难题,单纯采用自体骨嫁接或异体骨移植,或采用金属、陶瓷、高分子等各种人工骨替代材料在生物学和力学功能上均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构建有生命活性的,可诱导组织再生的组织工程骨已成为当今修复骨缺损的前沿课题。生物活性诱导材料因采用仿生的理念,通过模拟细胞外基质成分和三维微结构构建利于细胞再生的良好的材料学环境,而成为组织工程领域基础而重要的因素。目前,制备有机/无机纳米复合支架材料,并进一步复合多肽、生长因子、基因等生物信号分子,形成结构和功能仿生的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

  •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分期治疗

    作者:孙明启

    1什么叫骨关节炎?
      俗称:关节内长骨刺、老化;又称:退行性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炎、骨关节病、肥大性或增生性关节炎。

  • 骨关节结核:骨病灶药物分布特点及缓释材料

    作者:王骞;马文鑫

    1骨关节结核的治疗现状
      骨关节结核是常见的肺外结核,占肺外结核病的11.3%-34.5%,其发生、发展、预后随着结核病疫情的消长规律而变化,目前仍面临着发病率高、难治病例增加、再手术率高的困境。骨关节结核病灶局部硬化致密的病理结构、耐药/耐多药结核病的出现等严重临床问题,可因单纯化学药物治疗的局限、病灶局部靶点药物浓度过低、耐药基因的作用等机制而导致化疗失效。

  • 制备组织工程支架修复关节软骨损伤

    作者:李澎

    退变、创伤等导致的关节软骨损伤是骨科常见病,也是临床治疗的难点。修复缺损的关节软骨,对于恢复关节生理解剖的完整性和维持生物力学稳定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关节软骨无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循环,其自身修复能力较差,软骨缺损大于5 mm时就不能自我愈合,只能在创伤周围产生短暂的软骨细胞复制并合成少量基质,且逐渐引起关节退变。目前关节软骨损伤的修复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临床修复方法大多近期效果理想,远期效果不确切或者有恶化的倾向。

  •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机制及治疗

    作者:张浩伟(综述);宋科官

    随着人工关节置换的广泛开展并逐年增加,其手术并发症的问题也更显突出,假体周围感染(PJI)是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常被称为“灾难性并发症”。研究表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治疗困难与感染假体周围生物膜导致的细菌对抗生素治疗及人体免疫反应不敏感有重要关系,因此,从感染假体周围生物膜的角度出发将对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治疗有指导意义。

  • 高龄转子间骨折的修复

    作者:郭传友

    高龄一般指80岁以上的老人,由于视力弱、肌力低、血压不稳、血管及骨关节疾病等因素,容易导致转子间骨折,往往伴有一种或两种以上的并存疾病。4个因素决定摔倒是否骨折:①着地的部位是髋部或接近髋部。②保护反射不能有效地减少摔倒的能量。③髋部软组织不能有效吸收能量。④骨质疏松的程度。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基质支架在软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

    作者:金成哲

    1研究背景
      1.1组织工程学的基本构成近年来,随着细胞生物学和生物材料科学的发展下红包,直接点就行组织工程学方法成为了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全新的治疗模式。
      1.2细胞外基质材料的应用快速发展主要成分功能性和结构性蛋白,如胶原纤维、蛋白多糖、糖氨聚糖,有机的结合成超微结构供组织构建;细胞外基质表面的三肽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及富含硫酸软骨素、硫酸肝素的;蛋白聚糖和CD44,在细胞黏附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如转化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具有良好的天然的生物降解性能(图1,2)。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作者:杨渊

    膝骨性关节炎是以膝关节受到遗传、代谢、生化、生物力学改变等因素,导致的关节软骨变性、破坏、骨质增生、力学失衡等为主要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以疼痛、关节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的65岁以上人群、85%的75岁以上人群患有膝骨性关节炎。有学者预测到2050年全球老年人口比例将增加2倍,届时膝骨性关节炎将会对患者、家庭及社会造成更大的影响。虽然目前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方法日益增多,但仍处于延缓病情、对症治疗的阶段,暂不能逆转或抑制膝骨性关节炎的进展,疗效差异较大,长期满意度较低。虽然人工关节置换的技术在不断的提高,但仍有其严格的手术适应证。

  • 计算生物力学在骨科领域的应用与展望

    作者:李亚军

    骨科生物力学于20世纪进入中国,21世纪后,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交通事故率上涨等原因,使创伤骨科问题开始大量产生。随着计算机技术发展,骨科研究逐渐转向计算机局部图像模拟和大量数值分析等方法研究,产生了一个新的学科分支—计算生物力学,使临床骨科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

  • 骨关节肿瘤型假体的研究与应用现状

    作者:商冠宁

    1骨肿瘤的治疗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骨肉瘤综合治疗已成为骨肉瘤治疗的基本原则,5年生存率由原来单纯手术的20%提高到60%-70%。

  •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手术方式与效果分析:关节置换还是内固定

    作者:郎赟;段宏;余泽平;张斌;熊燕;石锐;闵理;张闻力;屠重棋

    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适应证,内固定物选择及是否可行关节置换在肢体肿瘤外科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仍存在争议。文章探讨股骨近段良性肿瘤的手术指征及手术方式,比较选择内固定物重建和关节置换各自优缺点及术后患者功能效果差异。回顾性分析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治疗的57例股骨近段良性肿瘤患者,其中41例采用病灶刮除,瘤腔灭活,自体骨和(或)异体骨、人工骨植骨,内固定重建;16例采用瘤段切除或切刮术,关节置换。评估内固定组和关节置换组手术指征的选择是否合理。同时随访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复发率、再次手术率及肢体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内固定组3例(7.3%)术后出现浅层感染;4例(9.8%)出现内固定失败,其中2例终行关节置换;5例(12.2%)出现局部复发;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为26.4分。关节置换组1例(6.3%)出现术后浅层感染,1例(6.3%)出现关节脱位,予手法复位后未再脱位;1例(6.3%)出现局部软组织复发,再次手术后未再复发;末次随访平均MSTS评分为28.5分。关节置换组术后早期功能优于内固定组,但在应用股骨转子外侧解剖钢板的患者与关节置换组功能无明显差异。内固定适用于大部分患者,包括肿瘤范围较小者、股骨上段合并股骨干肿瘤者及畸形需矫正者。关节置换适用于股骨头颈区肿瘤破坏范围大、重建困难者;侵袭性、复发性肿瘤;内固定失败后治疗。

  • 人工髋关节摩擦界面的选择

    作者:钱文伟

    1人工髋关节的历史概况
      1891年,Gluck第一个将象牙制作的髋关节植入人体;1923年,Smith-Petersen引入“铸模关节置换术”概念;1937年, Venable和Stuck研制出钴-铬-钼合金;20世纪50年代,John Charnely提出“低摩擦人工关节理论;1958年,John Charnely将骨水泥首次用于股骨柄假体的固定;1962年, John Charnely将高分子聚乙烯首次植入人体;1970年,Boutin引入陶瓷髋关节。

  • 股骨头缺损模型的建立及评估

    作者:李亚利;李晓辉

    目的:模拟临床上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手术过程,制备兔股骨头缺损模型,并植入部分脱蛋白骨,评估股骨头缺损模型在Ⅱ期股骨头坏死治疗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成年健康新西兰白兔16只,切开关节囊,在头颈交界处开窗,建立股骨头缺损模型。32侧股骨头随机分为2组:(部分脱蛋白骨)PDPB组植入部分脱蛋白骨;另一组为空白对照。术后2,4,8周处死动物,标本行X射线及病理学观察。
      结果:X射线、病理学观察及图像分析结果表明:PDPB组在术后2,4,8周股骨头缺损区修复组织存在新生骨组织,而空白对照组至术后8周仍修复组织以纤维为主。
      结论:所建立的缺损模型在评价组织工程方法治疗Ⅱ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面具有可行性。

  • 膝关节置换后的疼痛管理

    作者:郭晓东

    关键词: 膝关节置换
  • 髋部骨折的手术修复及围手术期处理

    作者:王国伟

    广义上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骨盆骨折、浮髋损伤、假体周围骨折等;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进程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以股骨颈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为代表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率不断提高。

  • 膝关节损伤的修复与置换

    作者:王广积

    1膝关节损伤的类型
      按解剖结构来分类膝关节的损伤可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软组织损伤、软骨损伤、骨性损伤及复合损伤等。
      1.1软组织损伤软组织损伤又可以细分为皮肤、筋膜损伤、肌肉组织损伤(股四头和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比目鱼肌等)、内外侧半月板、韧带(包括前、后交叉韧带和内外侧副韧带)、肌腱(包括髌腱和腘肌腱)及血管神经损伤等。

  • 远端稳定生物型股骨柄人工股骨头置换

    作者:黄岚峰

    1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原因包括坠积性肺炎、深静脉血栓、压疮以及进行性多系统的机能下降;患者特点为高龄,机体基础条件差,包括患者严重的骨质疏松、心脑肺等多系统复杂内科疾病、康复过程沟通困难等。

  • 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法对关节损伤置换与修复的思考

    作者:李瑞玉

    关节损伤的置换与修复是骨伤科常见治疗方法,骨与关节损伤的修复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挽救生命,第二阶段:保存肢体,第三阶段:保留和重建肢体功能。经多年的研究、应用、总结,研发许多骨科器械、骨关节损伤的许多治疗方式逐渐趋于成熟。但手术仍出现一些并发症,如骨不愈合、陈旧性骨关节损伤、慢性不愈合伤。因此,从人体系统科学研究应该是主要目标,而中西医结合有其优势和特色。下面将从什么是中西医结合?中西医结合补肾活血在关节损伤的置换与修复中思考及启示?以及未来医学无论是关节损伤还是置换与修复都需要综合、整体、中西医结合医学参与,并发挥积极重要作用。

  • 骨外固定技术在下肢关节外科的应用

    作者:张力

    骨外固定技术是治疗骨折和其他骨关节疾病的一种方法。现代骨外固定根据应力刺激组织再生与重建理论,在微创原则下,应用体外固定调节装置经皮骨穿针与骨构成的复合系统,治疗骨折、矫治骨与关节畸形和肢体组织延长的技术,简称骨外固定(ESF)。

  •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

    作者:杨茂伟

    1历史回顾
      人工跖趾关节置换术作为跖趾关节炎晚期的一种治疗手段,能够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跖趾关节僵硬、恢复足底骨排列及矫正关节畸形等,在改善患者症状前提下,大限度维护关节功能。20世纪初僵拇及拇趾外翻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关节融合术及关节切除成型术。然而这些手术方案存在着一些缺点,如术后拇趾推进力减弱、残留痛、跖趾关节活动受限等,为了改进手术方案,外科医师开始探索跖趾关节置换术。金属是早用于跖趾关节置换的假体材料,然而却以假体周围骨质的吸收而失败。1967年出现了单柄硅胶假体,用于第一跖趾关节置换,但此假体只能用于置换近节趾骨基底。为了置换双侧的关节面,1974年双柄铰链硅胶假体设计成功,这种假体能够完整重建第一跖趾关节,恢复关节功能,但是术后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这些并发症包括由于磨损导致的假体失败、骨溶解、反应性滑膜炎、异物反应、骨折、假体移位等。尖锐的骨缘及集中在假体上过多的剪力导致了磨损碎屑的产生,这些碎屑又引起了反应性滑膜炎及骨溶解[22]。

  • 骨质疏松患者的髋关节置换假体

    作者:李毅中

    许多需要行髋关节置换的患者伴有骨质疏松或骨量减少,高龄脆性股骨颈骨折是严重骨质疏松的后果,也是髋关节置换的主要适应证之一,髋关节假体主要分为骨水泥型假体和非骨水泥型假体,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长期固定有赖于获得坚强的初始固定和通过骨与假体结合获得有效的二次稳定,要求假体与股骨近端髓腔尽量匹配,若假体与骨接触的缝隙宽度>1 mm,会造成假体表面骨长入困难。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在年轻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证实其优越性;但在高龄人群和骨质疏松患者并未获得如此成功,骨质疏松引起的股骨近端结构改变和骨量下降已经被认为是早期假体松动和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重要原因,这类特殊患者如何选择合适的股骨假体成为近期研究的热点(图1)。

  • 3D打印模块与关节周围皮肤缺损

    作者:买合木提·亚库甫

    文章探讨了通过3D打印技术进行设计及制备的滑轮模块在绑鞋带技术治疗皮肤缺损中的可行性。分别测量分析硅胶袢直径和皮肤吻合器钉子等实物的相关参数后,在UG软件中对滑轮和底座进行三维建模,将模型3D打印并装配。替代传统绑鞋带技术中用皮肤吻合器制作的扣环,将3D打印的滑轮装置和传统的绑鞋带技术装置在人工皮肤制备的皮肤缺损模型中进行对比实验,验证滑轮装置均匀传导硅胶袢张力的性能。

  • 组织工程与骨关节损伤:置换与修复

    作者: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17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z1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7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