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

    作者:吕伟明;雷尚通;张强;张赟建;王深明;石汉平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糖尿病大鼠伤口愈合的影响.方法 成年雄性Lewis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及正常对照组,前者以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后者注射等量枸橼酸钠缓冲液;7 d后在大鼠背部制作伤口,置入聚乙烯乙醇海绵,上述两组大鼠再随机分为精氨酸治疗组及盐水治疗组,每组10只大鼠;精氨酸治疗组每天腹腔注射L-精氨酸1 g/kg,盐水治疗组每天注射等量等渗盐水;10 d后大鼠处死取样,观察其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结果 与正常大鼠比较,糖尿病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等渗盐水治疗组比较,精氨酸治疗组大鼠伤口抗断张力、羟脯氨酸含量、前胶原mRNA表达显著提高.结论 精氨酸可以有效促进糖尿病动物的伤口愈合.

  • 人体不同骨骼骨膜生发层间充质细胞的计量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武宇赤;张霄雁;李哲海;刘洪;翟宏利;郭永强;白雪峰

    目的 设计一种可以测量计算呈单层分布的细胞在平面分布数量的方法,比较人体不同部位骨膜生发层未分化间充质细胞的差异.方法 镜下将人体不同部位骨膜生发层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计数,计算出各部位每例标本的单位面积细胞数,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镜下骨膜层次结构.结果 髌骨、肋骨、肋软骨及胫骨平台下骨膜组织未分化间充质细胞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髌骨、胫骨平台下、肋骨骨膜呈二层结构,肋软骨的骨膜呈三层结构.结论 人体不同部位骨膜的层次结构表现有多样性.各部位骨膜组织增殖和演变的活性无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不必刻意选择骨膜取材部位.

  • 髋周肌肉对髋臼骨折的影响

    作者:杨洪武;曾逸文;王刚锐;郑祖根

    目的 探讨髋周肌肉收缩合力对髋臼骨折的影响.方法 选20具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完整骨盆(含40个髋关节),包括双侧近1/2股骨干.随机分成两组,每组20个髋关节.将标本适当修整后安装至RMT-150B岩石力学测试系统及特制的加力系统.对照组加力3 500 N,实验组加力4 500 N,以特制打击器打击制成髋臼骨折模型,记录两组打击力的大小.结果 制成40个髋臼骨折模型.预加力与打击力(打击器加的暴力)Pearson相关指数为-0.923,P<0.01.对照组打击力445~550 N,实验组打击力290~400 N,t=14.727,P<0.01.结论 髋周肌肉收缩力增加可降低髋臼应力、应变能力,显著影响暴力损伤结果,对髋臼骨折的发生也具有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

  • 365例颅脑创伤后精神障碍的相关分析

    作者:杨金福;廖达光;张天一;王知非

    颅脑创伤后并发精神障碍者临床并非少见,严重影响脑外伤患者的伤情恢复及社会适应能力,而其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笔者就我科颅脑外伤2 360例中365例并发精神障碍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 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64例

    作者:阮善平;沈宏

    重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临床上并不少见[1],特别是在额、颞叶损伤中,发病率更高.我院自1998年1月至2005年1月间,收治重型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患者64例,占同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24%.现报告如下.

  • 泪小管断裂51例治疗体会

    作者:陈友雄;林孝诚;周峥;黄鸿

    外伤性泪小管断裂,在基层医院眼科较为常见.笔者从1987年至2003年,共治疗泪小管断裂51例.现报告如下.

  • 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在脂肪栓塞综合征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青;李昆;罗开俭;张祖隆;王伟

    到目前为止,对脂肪栓塞综合征(FES)所采取的各种治疗措施均为对症处理和支持疗法.我科自2002年2月-2005年3月应用连续性静-静脉血液滤过治疗FES患者8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 手术治疗创伤截肢患者幻肢痛的初步临床应用

    作者:胡永生;李勇杰;张宇清;马凯;张晓华

    幻肢痛(phantom limb pain,PLP)是大多数创伤截肢患者存在的一种顽固性疼痛,疼痛性质剧烈,持续存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创伤康复,临床上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来,笔者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幻肢痛7例.

  • 经皮空心螺钉治疗骶髂复合体损伤七例

    作者:殷光义;徐兵;钟凤林;汪金平;王川

    我科从2005年2月开始采用经皮骶髂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7例骨盆Tile C型骨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迅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21例

    作者:王建涛;孟庆海;亓卫国;胡广春;盛英科;于树伟

    我院从1998年10月到2005年10月共收治迅速消散的急性硬膜下血肿(ASDH)患者21例,占同期ASDH总数的5.3%.现报告如下.

  • 创伤的现场急救与治疗模式探讨

    作者:岳茂兴

    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这使得创伤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全球每年因创伤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1],其中大部分是死于多发伤.在美国,创伤是45岁以下人群中的主要致死原因.在我国,交通事故引发的创伤正在成为危及国民生存的"第一杀手".根据2004年统计显示,全国发生各类突发事件561万起,造成21万人死亡、175万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超过4 550亿元.其中很大部分是创伤患者.

  • 创伤救治模式的相关问题与发展方向

    作者:干建新;沈伟锋

    创伤不仅危及生命,更因其致残率高和伤后潜在寿命损失大等原因而逐渐引起政府和社会的重视.创伤结局除取决于创伤的严重程度,亦与院前复苏效果、院内手术时机与方式的选择和后续治疗是否恰当等密切相关,合理的创伤救治模式将对救治水平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1].虽然我国创伤救治发展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完善创伤救治模式,提高创伤救治水平仍是当前所面临的艰巨任务.

  • 钝性腹外伤致胆总管完全横断伤一例

    作者:肖仲贤;于杰;程若川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2岁,因被重物撞击上腹部2 h于2000年6月22日入院.体检:心率120次/min,血压60/40 mm Hg(1 mm Hg=0.133 kPa),烦躁不安,四肢湿冷,面色苍白.

  • 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救治516例

    作者:漆松涛;邱炳辉;方陆雄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手术救治经验和教训.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4年12月手术治疗急性颅脑损伤516例,其中单纯颅骨粉碎凹陷性骨折56例,脑挫裂伤和(或)脑内血肿138例,硬膜外血肿122例,硬膜下血肿126例,弥漫性脑肿胀48例,开放性颅脑损伤18例,其他8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常规骨窗骨瓣或标准大骨瓣开颅术.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进行预后判断.结果 本组行单纯性挫裂伤和(或)血肿清除术170例,同时行常规颞肌下减压79例,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194例,其他术式73例,伤后3~6个月恢复良好304例(58.9%),中残66例(12.8%),重残72例(13.9%),植物生存12例(2.3%),死亡62例(12.0%).结论 颅脑损伤的手术是急性颅脑损伤救治工作的重点,在颅脑损伤手术救治原治的前提下应对患者进行个体化手术治疗.

  • 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因子改变在晚期创伤性脓毒症发病中的作用

    作者:魏宇淼;廖玉华;褚淑娟;周全军;王国荣;王朝晖;程龙献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及内皮细胞凋亡及相关细胞因子和凝血因子改变是否参与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的发病.方法 收集晚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中性粒细胞,观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中性粒细胞和内皮细胞凋亡情况,并检测PBMC培养上清白细胞介素(IL)-4、IL-10以及外周血组织因子(TF)、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水平,比较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与对照组的差异.结果 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中性粒细胞凋亡水平[(37±21)%]和循环内皮细胞凋亡[(774±211)个/ml]水平显著高于非脓毒症创伤组[(16±9)%,(92±72)个/ml]和正常对照组.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组抗炎细胞因子(IL-4、IL-10)及凝血因子(TF、vW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晚期创伤性脓毒症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和凝血功能异常,这可能是晚期创伤性脓毒症的特征之一,并可能是晚期创伤性脓毒症多脏器功能障碍发生的重要机制.

  • 严重多发伤患者颈内静脉的粗细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张茂;杨俭新;刘志海;干建新;徐少文;江观玉

    目的 了解严重多发伤患者颈内静脉粗细和影响因素,为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提供指导.方法 超声检测50例多发伤患者和27例正常人吸气末、呼气末的颈内静脉截面积,比较2组颈内静脉粗细、影响因素及优势静脉分布情况.结果 多发伤患者颈内静脉较对照组增粗,每侧有3例截面积<0.40 cm2,优势静脉位于右、左侧分别为37例和13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正常组颈内静脉粗细与年龄、身高、体重有关,多发伤患者则与中心静脉压、机械通气相关.结论 多发伤患者双侧颈内静脉不对称,较正常人增粗,穿刺前超声探查和穿刺时使用呼吸机吸气暂停功能有助于提高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

  •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对体外循环期心肌损伤的影响

    作者:张喆;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钟前进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G308A多态性对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 63例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患者入选本研究,术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分析TNF-仅基因-308位点多态性,并依此分为TNF1与TNF2两组.在打开与关闭右心房时取心房肌组织电镜观察并检测TNF-αmRNA表达.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1),体外循环转流2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时(T3),停机后6 h(T4)抽血,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中TNF-α浓度.结果 (1)两组患者的血浆中TNF-α浓度与心肌组织TNF-α mRNA在体外循环期均明显升高(P<0.01);(2)TNF2组心肌组织TNF-α mRNA表达明显高于TNF1组(P<0.05),TNF2组术后24 h心肌酶CK-MB明显高于TNF1组(P<0.01),电镜观察TNF2组心肌组织损伤重于TNFI组(P<0.05);(3)在T2~T4时间点,TNF2组血浆中TNF-α浓度明显高于TNF1等位基因携带者(P<0.05).结论 TNF-α基因G308A多态性可以影响体内TNF-α的转录与产生,并可能影响心肌损伤程度.

  • 极化液对严重烫伤内毒素血症大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占科;雷万生;柴长春;陈自力;李光伟;汪仕良;许霖水;刘龙燕

    糖代谢障碍是创伤后住院患者常见并发症,创伤高血糖患者感染率和病死率明显升高[1].

  • 脑蛋白水解液对大鼠胶质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作者:刘锐;黄慧玲;闫华;张文治;苏心;只达石

    细胞通讯是多细胞生物的一个基本需要,在复杂的细胞信号传导网络中,缝隙连接是动物细胞间普遍存在的细胞连接方式,通过电、化学偶联对细胞的生长、分化和增殖发挥调控作用,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中越来越发挥重要作用[1].

  • 神经干细胞缺氧预处理后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表达

    作者:孙崇毅;姚猛;刘庆鹏;吉光荣;王岩松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是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体外培养的NSCs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损伤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但细胞受绝对数量和移植后局部微环境所限,使其存活率不高[1],限制了其修复作用,影响了移植效果.笔者通过体外实验,对大鼠NSCs进行缺氧预处理,观察处理后细胞对伤害性刺激的内源性保护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的探讨,为进一步提高NSCs移植治疗效果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 膝关节粘连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消融松解术

    作者:蔡谞;刘玉杰;王岩;李众利;王志刚;张文涛;樊宇平;王达文;柴伟

    目的 总结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消融技术在膝关节粘连松解术中的应用体会及短期临床效果.方法 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对各种原因所致膝关节粘连32例行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消融粘连松解术.依据关节造影所示粘连程度分为3组:A组18例髌上囊粘连,单纯做髌上囊及内外侧沟上方成形.B组8例主要为关节间隙粘连,在做髌上囊及侧沟粘连带清理后加髁间窝清理,加压屈曲膝关节,切断内外侧关节间隙粘连带.C组6例膝关节大部分粘连,进镜操作困难者加做髌骨内外上极小切口,先做髌上囊钝性分离造成腔隙,然后镜下进一步松解.松解配合推拿.射频汽化电极点凝行关节腔内彻底止血.术后不留置引流,第2天开始被动结合主动膝关节加压屈伸功能锻炼.结果 A组术前屈曲35°~75°,术后3周115°~125°,平均改善78°;B组术前屈曲40°~60°,术后3周95°~120°,平均改善72°;C组术前屈曲25°~45°,术后3周90°~110°,平均改善64°.术后关节腔内无积血,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肿胀轻.结论 关节镜下射频汽化消融松解膝关节粘连出血少,创伤小,松解效果可靠,可避免以往方法的不利因素,对于髌上囊、侧沟或关节间隙粘连的患者尤为适用.

  • 关节镜在膝关节及周围骨折中的应用

    作者:冯宗权;陈逊文;陈志维;肖可明;邢基斯

    目的 评价关节镜在膝关节及周围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0年9月-2005年12月,46例膝关节及周围骨折患者采用关节镜下手术,其中36例顺利行镜下手术,10例术中增加小切口下手术.本组镜下手术患者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18~52岁,平均30.5岁.髌骨骨折(均为横形骨折及纵形骨折)26例,股骨远段骨折4例,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骨折6例,均在关节镜下微创手术.髌骨骨折采用克氏针或空心螺钉+张力带钢丝固定;股骨远段骨折采用逆行髓内钉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胫骨髁间嵴骨折采用穿钢丝或空心螺钉固定.结果 本组平均住院日8 d,随访3个月~3年,平均14个月,全部骨性愈合.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32例,4例术后屈曲轻度受限,平均减小15°,膝上10 cm大腿周长平均比健侧缩小1.1 cm(0.6~2.0 cm),2例膝关节术后轻度疼痛.髌骨骨折、胫骨平台及髁间嵴骨折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为(86.5+7.6)分.结论 关节镜应用于膝关节及周围骨折能起到良好监护作用,可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有效内固定,使患者早期下地活动.

  • 异体移植解剖重建前交叉韧带的疗效观察

    作者:刘泉;周建生;刘振华;肖玉周

    目的 观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后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骨-ACL-骨钮扣钢板固定法重建ACL后2~4年的中期临床疗效,探讨解剖重建ACL的可行性和必然性.方法 自1999年9月至2002年10月,对15例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骨-ACL-骨钮扣钢板固定法重建ACL的单侧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平均随访36.9个月,对中期的肌力恢复程度、活动度、Lachman试验、轴移试验、Lysholm评分及X线片隧道扩大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大腿周径与健侧相差(0.976±0.119)cm.伸膝受限<3°12例.屈曲受限<5°13例.Lachman试验均阴性.Lysholm评分从术前(66.2±4.6)分提高至术后(89.4±3.2)分.X线片所显示的隧道无扩大现象.结论 关节镜引导下应用深低温冷冻保存的异体骨-ACL-骨钮扣钢板固定法重建ACL,可以使ACL同时达到等长重建和解剖重建.在重建ACL方面,骨-ACL-骨更有利于ACL的功能恢复.

  • 异体跟腱骨移植对后交叉韧带及后外侧结构损伤的联合重建

    作者:白希壮;王慧声;郭磊;杨茂伟;郜玉忠;周波

    目的 介绍后交叉韧带(PCL)断裂伴有后外侧角(PLC)损伤单根异体跟腱骨移植同时进行重建的手术技术及经验.方法 对12例PCL并PLC 3度以上慢性损伤不稳的膝关节,行关节镜下PCL全关节内重建,同期重建PLC.单束重建PCL的移植物在胫骨骨道和股骨内髁均以可吸收螺钉固定,采用改良Larson方法重建腓侧副韧带和腘腓韧带等结构.重建的韧带只需1根完整的异体跟腱骨做供体.平均手术时间130 min,其中PCL重建90 min,PLC重建40 min.支具固定6周以后可渐进负重行走.结果 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2个月,体检提示83%(10/12)膝关节恢复胫骨台阶;后抽屉试验0~1+75%(9/12).Dial sign测试外旋角正常为75%(8/12),30°内翻应力试验正常83%(10/12).Lysholm,Tegner和HSS膝关节评分分别为90.7,5.1和86.4(P<0.01),优于术前.结论 采用单根异体跟腱骨同期重建PCL和PLC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减少了供体耗费,缩短了手术时间.

  • 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

    作者:李建军;傅永慧;孙鸿斌;徐莘香

    目的 评价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联合血管束植入修复节段性骨缺损效果.方法 分离培养兔骨髓基质干细胞,经BMP-2基因转染后复合异种骨支架体外构建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建立兔双侧桡骨缺损(2.0 cm)模型,采用4种方法修复:A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B组: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C组:无基因修饰的组织工程骨+血管束植入;D组:单纯支架.术后4、8、12周行X线检查、计量组织学检查、生物力学测定和微血管墨汁灌注等观察血管形成及成骨情况.结果 A组缺损区在成骨活跃程度、再生骨量等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组,血管束发出分支向移植骨内长入,血管再生旺盛,其骨缺损得到了较彻底的修复.B组在BMP-2基因诱导下成骨速度和质量优于C组;而D组缺损内主要形成纤维组织.结论 BMP-2基因治疗联合血管束植入具有良好的成骨及血管化效果,对骨不连、长段骨缺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海藻酸钙缓/控释微球的制备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

    作者:温立升;何清义;许建中;罗飞;黄绍松

    目的 研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海藻酸钙微球缓/控释系统并观察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增殖的影响,为VEGF缓/控释促进组织工程骨血管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应用锐孔挤出-离子交联法制备微球,检测其理化及体外释药性质;培养HUVEC,依据培养基添加物不同,设空白对照组、空白微球组、单用VEGF组及VEGF-海藻酸钙微球组,通过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考察细胞增殖情况.结果 微球球形圆整,粒径(560±50)pin,载药量0.72 ng/mg,包封率54%,体外释药平稳,达10 d以上.细胞培养初期,VEGF组的促分裂增殖作用强,中后期,VEGF微球组的促分裂增殖作用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微球组与空白对照组间在细胞计数、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的各时相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海藻酸钙微球可以保存VEGF活性并持续释放VEGF 10 d以上,在较长时期内促进HUVEC的增殖.

  • 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β-磷酸三钙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作者:袁捷;祝联;刘广鹏;许锋;翁雨来;崔磊;刘伟;曹谊林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复合β-磷酸三钙(β-TCP)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的可行性 方法 体外成骨诱导犬BMSCs,将第2代细胞复合β-TCP后修复6只犬右侧3 cm的下颌骨节段缺损;6只犬以单纯β-TCP植入作为对照,术后4,12,26,32周分别通过影像学、大体形态、组织学和生物力学检测判断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 诱导后第2代细胞已具成骨活性.4~26周X线片示实验组新骨形成增加,密度增高,对照组则材料吸收形成明显阴影区,只有少量骨痂.32周实验组骨愈合良好,有较多板层骨;对照组为纤维性愈合骨不连,骨密度检测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力学强度与正常下颌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体成骨诱导BMSCs复合β-TCP形成的织工程骨可良好修复犬下颌骨节段缺损.

  • 美国创伤急救体系介绍

    作者:都定元

    2003-2004年,笔者受重庆市政府派遣到美国密苏里大学附属医院作高级访问学者研修心脏外科和创伤急救.现就与美国创伤急救体系有关的问题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