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许耀丰;姜宏;李晓春;刘锦涛

    目的 探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并发谵妄的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56例行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手术的65岁以上患者,对其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谵妄的发生率为14.8%(38/256).发生的危险因素包括体重指数(BMI)<20 kg/m2(P< 0.05)、术前血红蛋白(Hb)<100 g/L(P <0.05)、房颤(P<0.05)、低钠(P<0.05)、术前总蛋白<60 g/L(P <0.05)、术前准备时间>4 d(P <0.05)、术前认知功能缺陷(P<0.05)、手术时间>2.5 h(P <0.05)、围术期失血量>1 000 ml(P<0.05)、合并2种及以上内科疾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谵妄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术前准备时间>4d(P<0.05,OR=2.74)、BMI< 20 kg/m2(P<0.05,OR=13.27)、术前认知功能缺陷(P <0.05,OR=4.47)、手术时间>2.5 h(P <0.05,OR=4.56).结论 影响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谵妄的因素复杂,预防术后谵妄须考虑患者整体情况并制订综合、有效的治疗方案.

  • 弹性髓内钉与钢板治疗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比较

    作者:张鑫;罗聪;李明;刘星;刘传康;曹豫江;瞿向阳

    目的 比较弹性髓内钉(TEN)与钢板治疗较大年龄(>10岁)儿童尺桡骨双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2009-2014年儿童尺桡骨双骨折47例(50侧),其中TEN组30侧,钢板组20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开放/闭合复位比例、内固定取出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前臂骨折治疗效果(按Anderson法). 结果 TEN组手术时间为94.3 min,钢板组为120.5 min(P <0.05).TEN组内固定取出时间为210.8 d,钢板组为264.3 d(P <0.05).TEN组开放/闭合复位占66.7%,闭合复位占33.3%,钢板组开放复位为100%(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骨折骨性愈合时间及骨折治疗效果评价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治疗较大年龄(>10岁)儿童尺桡骨双骨折时,对于移位不明显的闭合性骨折,可应用TEN内固定;而对于移位较明显的开放性粉碎性骨折,采用钢板内固定能降低骨折畸形愈合的发生率.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兔挤压伤后急性肾损伤

    作者:郑凯;吴卫真;谭建明;杨顺良;谢星

    挤压综合征是身体肌肉丰富的部位遭受挤压伤后出现以肌红蛋白尿、高血钾、高血磷、酸中毒和氮质血症等急性肾功能衰竭,以及休克为主要临床特点的一种综合征[1],病死率达40%~ 50%,主要是由于肾损伤后肾脏结构和功能无法恢复所致[2].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肾小管上皮结构完整性和功能的恢复是治疗挤压综合征、降低病死率的关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已显示出强大的修复能力[3].笔者通过建立兔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观察BMSCs对急性肾损伤的修复作用.

    关键词:
  • 大鼠脑挫伤后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

    作者:张程程;鲁宏;陈建强

    目的 探讨脑挫伤后水通道蛋白4(AQP4)脑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70只,制作脑挫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和挫伤侧组(B组)和非挫伤侧组(C组),分为1,6,24,48,72和7d6个时相点,每组10只.观察各组脑组织病理变化,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印迹检测AQP4表达. 结果 A组双侧脑组织结构正常,AQP4主要分布于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B组挫伤后的病理表现为血管源性水肿和细胞内水肿参与的混合性水肿,并可见组织坏死、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胶质瘢痕样改变.B组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的AQP4表达丰富,在1h表达下调,6h低,之后升高至24h达峰值,48 h缓慢下调,72 h出现第二个高峰值,随后下降至7d.除1h外各时相点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挫伤后1h未见异常,6h出现细胞水肿,24 h为细胞水肿为主的混合性脑水肿,至48 h细胞水肿持续存在,血管源性水肿缓解,72 h仍有明显的细胞水肿,7d细胞水肿减轻.C组胶质细胞、血管内皮细胞AQP4表达上调,在1h为1.313 ±0.010,6h开始缓慢上升,72 h达高峰2.662±0.020,之后下降至7d,接近正常;C组6,24,48,72 h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h及7d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脑挫伤后挫伤侧首先出现血管源性水肿,继后出现细胞水肿.非挫伤侧病理改变晚于挫伤侧,先出现细胞水肿,后发生血管源性水肿.AQP4的表达水平与挫伤性脑水肿的形成密切相关.

  • 大鼠脊髓损伤后神经元再生研究

    作者:南国新;匡红;汪九龄;宿玉玺;毕杨;何波;蔡文全;陈凯;李程

    目的 观察成年大鼠脊髓损伤后是否存在神经元再生. 方法 36只Wistar成年雌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和脊髓损伤组(30只).采用Allen打击模型(25 g·cm)在T10段造成急性脊髓损伤,于损伤后3d、1,2,3,4周进行取材.取材前72 h开始经腹腔注射BrdU (300 mg·kg-1·d-1),每12 h注射1次.取距离损伤中心10 mm内脊髓行NF-200和BrdU免疫荧光双标,观察其表达阳性细胞数量. 结果 正常对照组可见少量BrdU阳性细胞,未发现BrdU和NF-200双标阳性细胞.脊髓损伤组伤后3d可见大量BrdU阳性细胞出现;1周时BrdU阳性细胞数量达到高峰,并可见少量BrdU和NF-200双标阳性细胞;2周时BrdU和NF-200双标阳性细胞多见,主要集中在距离损伤区约3~5 mm处;3周时BrdU和NF-200双标阳性细胞罕见;4周时均未发现BrdU和NF-200双标阳性细胞. 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后在损伤部位附近存在神经元再生,为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 束缚应激大鼠下丘脑BDNF和GAP-43变化及其与行为学变化的关系

    作者:戴若以;张云东;顾小红;陈卓

    目的 研究束缚应激对大鼠下丘脑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和生长相关蛋白(GAP-43)表达变化及其与行为学变化的关系. 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按随机排列表法分为四组:对照组、束缚应激7d组、束缚应激14 d组、束缚应激21 d组,每组10只.通过对大鼠束缚制动建立应激模型,旷场实验观测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浓度;Western blot检测模型大鼠下丘脑BDNF、GAP-43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束缚应激7d组在穿格次数(50.0±7.0)、站立次数(11.4±2.1)、修饰次数(11.2±2.7)上均高于其他各组(P<0.05).束缚应激14 d组和束缚应激21 d组在穿格次数(35.5±7.5,29.4±6.8)、站立次数(7.8±4.9,5.6±3.9)、修饰次数(6.7±2.9,4.4±2.6)均少于对照组(42.6±5.4,8.9±4.3,7.9±3.0)和束缚应激7d组(P<0.05).束缚应激7,14,21 d组血浆CRH浓度分别为(500.48±88.71) pg/ml、(750.73±123.68) pg/ml、(793.06±115.84) 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36.72±45.34) pg/ml(P <0.05);束缚应激14 d组与束缚应激21 d组血浆CRH浓度高于束缚应激7d组应激组(P<0.05).对照组BDNF、GAP-43表达(0.672±0.185,0.694±0.253)低,束缚应激后,随着时程的增加,其表达也逐步增加,在束缚应激21 d后达到高值(1.357±0.524,1.486±0.679) (P <0.05). 结论 束缚应激可致大鼠下丘脑BDNF、GAP-43蛋白表达上调,发生可塑性变化,可能与应激后行为学改变相关.

  • Nogo蛋白及其受体促进轴突生长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余;陈旭义;刘英富;涂悦;张赛;赵永青

    现已研究证明,中枢神经损伤后不能再生,除了瘢痕的阻碍和促进神经生长因子的缺乏外,主要是由于轴突生长抑制因子的存在.Nogo蛋白、髓磷脂相关蛋白(MAG)和少突胶质细胞髓磷脂糖蛋白(OMGP)及它们的共同受体Nogo蛋白受体(NgR)通过一种糖基磷脂酰肌醇(GPI)发挥抑制轴突生长的作用[1].而Nogo蛋白与受体结合后抑制作用表现明显.如何抑制或阻断Nogo蛋白与受体结合,促进轴突生长是目前研究者一直探索的方向.

    关键词:
  •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神经生物学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作者:李艳;付强;刘爱忠;刘劼;陈龙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指个体经历、目睹或遭遇一个或多个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实际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胁,或严重受伤,或躯体完整性受到威胁所致的个体延迟出现和持续存在的精神障碍.其核心症状包括创伤性再体验、回避和麻木、警觉性增高[1].PTSD患者多伴有失业、家庭不稳定、健康等问题,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虽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创伤后出现PTSD的特定个体存在潜在易感性及预后差异,识别这些易感及预后差的人群,将有助于早期预防PTSD的发生及进行重点人群干预治疗[2].

    关键词:
  • 真皮支架材料的研究现状

    作者:徐静静;蔡景龙;李毅;宗宪磊;李国菊;李国帅

    大面积的烧伤、创伤和皮肤溃疡等皮肤缺损性病变可导致皮肤功能障碍,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生命.采取自体刃厚皮片移植修复创面是常用方法,但术后常发生增生性瘢痕和瘢痕挛缩,影响患者的外观和功能,原因是其缺乏真皮成分.皮肤组织工程学的出现为改善创面修复质量和解决皮源不足等问题提供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其中真皮支架材料为细胞提供了黏附、生长、迁移、增殖和分化的环境,在人工皮肤的构建中起着关键作用,成为研究的重点[1].笔者就近年来真皮支架材料的分类、成品及其不足和改进方法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疗效

    作者:郝继山;季庆;孙清;刘暌

    目的 探讨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的液体复苏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颅脑损伤(GCS 3~12分)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液体复苏策略分为积极液体复苏组(AFR组,63例)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组(LFR组,61例).补液的量化调控标准:严密监测血流动力学,LFR组将平均动脉压(MAP)控制在70 ~ 80 mmHg,中心静脉压控制在6~8 cmH2O,维持48 h;AFR组MAP控制在患者基础血压水平,中心静脉压控制在8~12 cmH2O,余治疗两组基本相同.比较两组血压水平、休克状况、凝血功能、影像学资料、GCS、伤后6个月GOS等指标. 结果 两组入院时MAP、休克指数、ISS、创伤严重指数(TSI)、GCS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FR组的血压波动水平(18.5±9.9) mmHg,小于AFR组的(29.4±11.1)mmHg (P<0.01).LFR组颅内出血进展8例,开颅手术3例,少于AFR组颅内出血进展19例及开颅手术10例(P<0.01).LFR组凝血功能指标好于AFR组(P<0.05).入院7 d LFR组GCS为(9.1±3.6)分,AFR组为(7.2±2.3)分(P<0.05).随访6个月时LFR组预后良好34例,不良27例;AFR组预后良好23例,预后不良40例,LFR组好于AFR组(P<0.05). 结论 对于中、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患者,LFR可改善凝血功能障碍和休克,降低颅内再出血概率,对改善预后有一定的帮助.

  • 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40例

    作者:王小强;张新定;韩彦明;史雪峰;魏乃礼;潘亚文

    急性硬膜下血肿是颅脑损伤后发生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的血肿,出血多来源于脑挫裂伤、脑皮质动静脉破裂或桥静脉断裂.颅脑损伤后血肿中50%~60%为硬膜下血肿,大部分位于大脑凸面[1].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是指发生于颅脑深部的血肿如大脑镰旁、小脑幕区的硬膜下血肿,临床相对少见,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少.笔者总结我科收治的特殊类型急性硬膜下血肿患者40例.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急性创伤性脑损伤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童武松;郭义君;杨文进;郑平;曾劲松;李永胜;李高义;何斌;赵春芳

    目的 分析急性创伤性脑损伤(TBI)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特点及影响因素,为早期诊断和干预认知功能障碍提供依据. 方法 前瞻性研究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轻、中型TBI患者328例.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认知功能,并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分析患者在致伤机制、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CT表现类型等方面的差异及引起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 结果 在纳入研究的328例患者中,MMSE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56例(17.1%),MoCA评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207例(63.1%),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视空间与执行功能、注意力与计算力、语言、抽象、延迟记忆.认知功能障碍组与无认知功能障碍组在受教育年限、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挫裂伤、颅内血肿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受教育年限、脑挫裂伤、颅内血肿是影响TBI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因素(P<0.01). 结论 受教育年限、脑挫裂伤和颅内血肿是TBI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影响因素.

  • 创面治疗中心(专科)建设的初步成果

    作者:付小兵

    我国创面治疗(修复)中心(专科)建设大体上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1)20世纪90年代末在承担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创伤和组织修复项目时,根据中国创面疾病谱的变化,笔者曾在各种学术会议等场合呼吁建立创面治疗中心(专科).(2)2005年在“再生医学”香山科学会议上,相关专家立足于解决复杂创面治疗的难题,再次从学术层面提出建设创面治疗中心(专科)的建议.

    关键词:
  • 踝关节陈旧性骨折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施忠民

    踝关节骨折是足踝部常见的骨折类型,尽管骨科医师对于这类损伤的处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软组织并发症、软骨损伤等问题以及复位效果不佳所致的残留关节不匹配仍是影响终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踝关节骨折因为复位不佳、力线不良所导致的踝关节生物力学改变,会造成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导致晚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终只能通过踝关节融合等手术挽救.

    关键词:
  • 枢椎体横向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一例

    作者:王威;蔡贤华;刘曦明;徐峰;康辉;赵继

    基于枢椎在脊柱中特殊的解剖结构和生物力学特性,导致枢椎的骨折形式多样化[1-2],临床研究多集中在枢椎孤立性结构(齿状突、峡部)损伤上[3-4],对于枢椎椎体及枢椎整体骨折模式及分类的研究较少[5-6].我院2011年9月收治1例枢椎体横向骨折合并Hangman骨折患者,并予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年,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刀刺伤后20年迟发性臀动脉假性动脉瘤一例

    作者:金凯;董飞;闵捷;晁明

    臀动脉假性动脉瘤临床少见.我科于2013年7月收治1例20年前刀刺伤所致迟发性臀上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因病程迁延,该患者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假性动脉瘤瘤体影像学表现极为复杂,从而初被误诊为臀部恶性肿瘤.终该患者经臀动脉造影确诊并成功实施患侧臀上动脉栓塞术.结合本例诊治情况,笔者系统回顾文献,总结经验如下.

    关键词:
  • 脑损伤合并双侧面展神经损伤一例

    作者:陈吉钢;张丹枫;魏嘉良;邹伟;侯立军

    颅底骨折在脑损伤后十分常见,其中18%~ 40%涉及颞骨1.大多数颞骨骨折为单侧骨折,双侧骨折仅占9%~ 20%[2].颞骨骨折后常引发面神经损伤[3],而展神经损伤则较少见,双侧展而神经同时受损则更为罕见.笔者报告轻型颅脑损伤伴双侧颞骨骨折及双侧展面神经损伤1例.

    关键词:
  • 踝关节骨折分型及特殊类型骨折治疗方法

    作者:陈雁西

    踝关节周围损伤是一种常见创伤,其中踝关节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发生率居关节内骨折首位[1].英国每年有302 000例踝关节扭伤患者就医,其中42000例较为严重[2];美国每年有26 000例踝关节骨折患者就医,其中25%需手术治疗[3].随着人口老龄化及城镇交通的繁杂,踝关节骨折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踝关节骨折治疗的需求及患者对生活质量的高要求成为骨科医师所面临的一项挑战.笔者就踝关节骨折近年来的热点问题结合本期刊登的踝关节相关论文进行简要评述.

    关键词:
  • 多功能胸腰固定救生马甲的研制与应用

    作者:严力生;鲍宏玮;钱海平;罗旭耀

    目的 研制一种集平时陆地和水上救生为一体的胸腰椎外固定救生马甲,并探讨其应用效果. 方法 采用热塑型聚氨酯(TPU)-尼龙复合物及聚碳酸酯(PC)为主要材料,根据胸腰部生理弧度,研制出以龙骨为支撑、气囊充气加压而起到制动与固定作用的Ⅰ型胸腰固定救生马甲;在此基础上增加了救生气囊及自涨式压缩充气钢瓶的Ⅱ型.分析Ⅰ型胸腰固定救生马甲在胸腰椎损伤532例的临床应用,并观察Ⅱ型胸腰固定救生马甲应用于海上救生时自动充气时间、浮力、水上漂浮时间、漂浮状态及伤员面部朝向等指标.临床疗效采用MacNab评定标准,腰痛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AS). 结果 根据MacNab评定标准,所有患者均为优,VAS从使用前的8.2分降至使用后2分,改善率为100%.落水后自动充气时间3~5s.救生固定马甲的浮力能达到100 kg,90 kg假人海上漂浮时间>96 h,伤员漂浮时能确保面部朝上状态,24 h浮力损失≤5%,穿戴后水上漂浮状态下的四肢可自由活动. 结论 多功能胸腰固定救生马甲能形成双重固定,在落水后自动充气而确保救生功能,对胸腰椎骨折患者在船舱内的搬动、转运及后送提供可行性.

  • 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手术疗效及其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马盛辉;金丹

    中足畸形是足踝部常见疾患之一,多关节融合是其主要治疗方式.而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近年来应用逐渐增多,有望部分取代传统的多关节融合术.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始于1884年,由Ogston首次应用治疗17例儿童扁平足畸形,其中16例得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至20世纪70年代,开始将该手术用于治疗单纯距舟关节炎,发现长期疗效较好[2-4].近年来,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应用范围已扩展至单纯距舟关节炎、足内、外翻畸形、胫后肌腱功能障碍等的治疗,均获得较为满意的结果[5-19],初步表明与传统的多关节融合比较,单纯距舟关节融合具有一定优势,虽则如此,在其是否能替代后足三关节融合、治疗单纯距舟关节炎是否存在更大优势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多争议.笔者对单纯距舟关节融合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及综述.

    关键词:
  • 口内入路内窥镜辅助下治疗髁颈下骨折

    作者:贺洋;张益;安金刚

    传统手术治疗髁颈下骨折需要使用口外开放入路,但无论是耳屏前入路、颌后入路和下颌下入路都可能存在面神经损伤、手术瘢痕等美学并发症.研究表明,暂时性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发生率为12% ~48%[1].内窥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使口腔颌面外科医师在内窥镜辅助下通过口内入路即可达到骨折部位,清晰获得目标区图像,减少手术创伤和并发症.笔者通过使用内窥镜辅助口内入路方式治疗15例髁颈下骨折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胸腹主动脉创伤治疗:单中心10年经验回顾

    作者:徐磊;周华;金星;吴学君;张十一;种振岳;董典宁;袁海

    目的 总结单中心胸腹主动脉创伤的治疗方法,寻找适宜的治疗方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3年2月收治的主动脉创伤患者34例,其中男28例,女6例;平均年龄41岁(11 ~60岁).致伤原因: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7例,刀刺伤3例,腹部挤压伤3例,误食鱼刺导致主动脉食管瘘3例,行介入治疗损伤主动脉引起主动脉夹层2例,室缺封堵器脱落划伤腹主动脉1例,脊柱手术过程中误伤主动脉1例.胸主动脉损伤23例,其中锐性损伤6例,钝性损伤17例;腹主动脉损伤11例,其中锐性损伤4例,钝性损伤7例.比较术前影像学表现、治疗方法和随访结果. 结果 根据致伤机制结合术前影像学表现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1)锐性伤患者治疗结果:胸主动脉锐性伤非手术治疗2例,均死亡;腔内修复治疗4例,其中进展1例,治愈2例,死亡1例.腹主动脉锐性伤4例均开放手术探查治疗,其中治愈3例,致残1例.(2)钝性伤患者治疗结果:胸主动脉钝性伤非手术治疗治愈3例,死亡1例;腔内修复治愈11例,死亡1例;开放手术治愈1例.腹主动脉钝性伤非手术治疗6例;开放手术治疗1例. 结论 主动脉创伤治疗方法的选择需根据患者损伤情况、损伤部位、是否合并动脉破裂或破裂先兆等因素而定.腔内修复治疗胸腹主动脉创伤成功率高,效果满意.

  • 陈旧性肱桡关节脱位致肘管综合征一例

    作者:茅天;谢仁国;邢树国;王古衡

    1 病历资料患者男,53岁,因右手环小指麻木、右手手内肌萎缩伴功能受限20年入院.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可,右手环指尺侧及小指麻木压痛,骨间肌萎缩,环小指呈爪形手,夹纸试验阳性,“O”形征阳性(图1),示指和中指交叉试验阳性,Tinel征阳性,患侧肘关节伸0°,屈曲130°,健侧肘关节伸0°,屈曲150°,患侧前臂旋前80°、旋后80°,健侧前臂旋前90°、旋后90°,患侧肘关节屈曲较健侧为差,前臂旋转功能患侧健侧差别较小;患侧握力12 kg(Jamar液压握力计,英国Nottinghamshire公司)、指尖捏力1 kg,健侧握力28 kg、指尖捏力4.5 kg,患侧均明显小于健侧,测量患侧单丝触觉为4.56(S-W单丝)、两点辨别觉为7 mm,健侧单丝触觉为3.61、两点辨别觉为3 mm,患侧均差于健侧.根据周围神经损伤后感觉功能评定标准,术前患者皮肤触觉感觉评分Ⅱ级(S2)[1].

    关键词:
  • 后踝骨折对关节面损伤程度影响的三维形态学评估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雁西;张坤;强敏菲;李浩博;姜雨晨

    目的 基于CT三维重建技术,创建一项后踝骨折对关节面损伤程度影响的精准评估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2009年5月-2014年3月收治138例踝关节周围损伤伴后踝骨折患者.在踝关节侧位X线片上,应用传统测量方法测量后踝骨折块占胫骨远端关节面的比值;基于16排螺旋CT数据后处理技术,应用三维重建图像测量损伤面积的比值.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观察者内/间一致性组内相关系数(ICC). 结果 按预设测量方案,本组33例踝关节侧位X线片及13例CT三维重建图像上无法实施有效测量,共对98例进行了X线片与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数据的有效对比分析.X线片上后踝骨折块占关节面比值为(16.2±7.2)%,CT三维重建图像上测量结果为(29.6±10.1)%(P<0.05).X线片的观察者内/间一致性检验ICC为0.875/0.860,CT三维重建图像为0.973/0.942,CT三维重建图像测量结果一致性均高于X线片测量结果. 结论 CT三维重建测量评估后踝骨折对关节面损伤程度的影响是可靠且可重复的,X线片评估后踝骨折块的大小会低估其实际损伤程度,影响手术指征的选择.

  •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

    作者:李兵;杨云峰;陈凯;于涛;朱辉;张明珠;赵有光;俞光荣

    目的 探讨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患者12例,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25~ 42岁,平均32.5岁.根据改良Hawkins分型:Ⅱ型骨折9例,Ⅲ型骨折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内外侧联合入路:7例Ⅱ型骨折为相对简单骨折,采用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术,2例Ⅱ型骨折和3例Ⅲ型骨折为距骨颈粉碎性骨折,采用微型钢板加螺钉内固定术.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踝和后足功能. 结果 10例获得随访18 ~48个月,平均30个月.伤口Ⅰ期愈合,无感染.术后AOFAS评分为(78.5±8.9)分(66 ~90分).术后距骨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12.5周(10~ 16周).距骨发生缺血性坏死3例,均为粉碎性骨折,其中Ⅱ型骨折1例,Ⅲ型骨2例,未发生距骨体塌陷.2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减少活动及负重3个月后症状减轻;1例因距下关节退变严重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结论 内外侧联合入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可获得满意的复位及疗效,是治疗伴距骨脱位的距骨颈骨折的有效方法.

  • 下胫腓钩与Suture-button技术治疗下胫腓联合损伤

    作者:芦浩;徐海林;姜保国;付中国;张殿英;王天兵;张培训;薛峰;陈建海

    目的 比较下胫腓钩和Suture-button技术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5年1月-2013年9月采用下胫腓钩(下胫腓钩组)和Suture-button技术(Suture-button组)治疗合并踝关节骨折的下胫腓联合损伤患者.下胫腓钩组患者20例,其中男14例,女6例;年龄21 ~69岁,平均34.4岁.骨折按Danis-Weber分型:B型5例,C型15例;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例,旋前外展型5例,旋前外旋型12例.Suture-button组患 者14例,其中男8例,女6例;年龄24 ~ 44岁,平均28.7岁.骨折按Denis-Weber分型:B型3例,C型11例;按Lauge-Hansen分型:旋后外旋型3例,旋前外展型3例,旋前外旋型8例.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评价骨折愈合情况以及下胫腓联合复位的情况. 结果 31例患者获得随访11 ~114个月,平均63.5个月.下胫腓钩组AOFAS评分84~ 100分,平均88.3分.Suture-button组AOFAS评分85 ~100分,平均90.5分(P>0.05).所有骨折愈合,未出现下胫腓联合再次分离.下胫腓钩组患者于初次手术后12周行二次手术取出下胫腓钩,其余内固定在距离初次手术后(12.4±1.4)个月(11~ 15个月)行第三次手术取出.Suture-button组3例于术后12个月取出全部内固定物,其余患者均未取出内固定物. 结论 采用下胫腓钩或Suture-button技术弹性固定下胫腓联合损伤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而Suture-button技术在手术入路的选择和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方面较下胫腓钩具有优势.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