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股内侧肌下入路初次全膝关节置换的手术技巧和早期结果

    作者:覃健;侯之启;王新亮;郑民庆;高兴华

    目的 探讨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的优点、风险及技术要点. 方法 选择2008年9月-2010年8月基础条件相似的68例行TK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股内侧肌下入路34例(A组),采用传统内侧髌旁入路34例(B组),比较两组临床参数指标. 结果 68例均获随访,时间6 ~ 25个月,平均8.7个月.两组患者均获得准确的力线对位,A组患者术后引流量为(124.0±32.4) ml,较B组的(182.0±41.3) ml低(P<0.05).A组需做外侧支持带松解的比例为7%,较B组的23%减少(P<0.01).A组患者能较早进行主动直腿抬高运动[A组为(1.3±0.7)d,B组为(3.2±0.6)d,(P<0.05)]和屈曲到90°[A组为(3.1±0.6)d,B组为(5.3±0.5)d,(P<0.05)]. 结论 股内侧肌下入路行初次TKA对伸膝装置无显著干扰,对髌骨周围地血运破坏较少,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较快,早期疗效满意.

  • 保留内固定物治疗四肢骨折术后早期感染15例

    作者:杨佐明;戴士峰;刘昆鹏;张艳蕊

    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的治疗较为棘手.因骨折尚未稳定,如果为了治疗感染取出内固定物,势必造成骨折移位,无论更换何种外固定方式,均会造成各种不良后果,甚至肢体畸形或功能障碍.2004年4月-2010年10月笔者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对15例四肢骨折内固定术后早期感染患者采取了保留内固定物的治疗方案,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肱骨远端C型骨折三种双钢板固定方法疗效比较

    作者:陶然;徐华;王友华;曹毅;周振宇;陆跃;刘璠

    目的 比较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三种双钢板固定方法. 方法 选择2004年1月-2008年12月收治的59例肱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均采用双钢板固定.其中垂直双钢板固定34例(A组),背侧双钢板固定14例(B组),平行双钢板固定11例(C组).采用Mayo的肘关节评分系统(MEPS)对患侧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三组围术期的变量用方差分析、x2检验及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比较. 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28个月(12 ~55个月).所有骨折均顺利愈合,各组疗效均较满意.三组功能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中固定有难度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其他两组.A组和B组中常需要1枚额外的髁间螺钉,但在C组中很少需要. 结论 三种双钢板固定均为治疗肱骨远端C型骨折的有效方法,钢板位置的放置常取决于临床骨科医师的经验及骨折的具体形态.

  •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锁定加压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

    作者:魏世隽;蔡贤华;刘曦明;江新;付强;钱胜龙

    目的 探讨踝关节面有限切开复位结合微创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late osteosynthesis,MIPO)置入锁定加压接骨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内固定治疗胫骨Pilon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09年8月-2011年8月收治的21例胫骨Pilon骨折患者,其中男16例,女5例;年龄21 ~68岁,平均42.3岁.骨折根据AO/OTA分型:43B型12例,43C型9例;开放性骨折2例(均为Gustilo-AndersonⅠ型).采用有限切开复位踝关节面,结合MIPO技术置入LCP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后非负重早期功能锻炼. 结果 21例手术患者中19例术后获得12 ~24个月随访,平均14个月.应用Burwell-Chamley影像学评价标准判定骨折复位质量,关节面获得解剖复位17例,复位一般2例,以上患者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根据Mazur等制定的踝关节评分系统进行术后功能评价:优7例,良10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达89%. 结论 有限切开复位结合LCP内固定治疗Pilon骨折能有效重建关节解剖关系,减少软组织剥离,固定牢靠,配合早期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的对比研究

    作者:金粉勤;薛锋;徐雪荣

    目的 比较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择121例胫腓骨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外固定支架组(56例)和带锁髓内钉组(6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优良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去除内固定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外固定支架组术后优良率为88%,带锁髓内钉组为89% (P >0.05).外固定支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消肿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带锁髓内钉组明显减少或者缩短(P<0.01).而带锁髓内钉组的骨折愈合时间和去除内固定时间较外固定支架组明显缩短(P<0.01).外固定支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而带锁髓内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8% (P <0.05). 结论 外固定支架和带锁髓内钉治疗胫腓骨骨折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相对带锁髓内钉,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组织损伤更小,更有利于术后恢复,而带锁髓内钉治疗更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 微创经皮桥接钢板技术治疗骨盆前环骨折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殿英;郁凯;董胜利;李响;付中国;姜保国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桥接钢板内固定(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治疗不稳定骨盆前环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骨盆骨折患者资料,其中男5例,女3例;年龄21 ~ 57岁,平均38岁.按Tile分类均为不稳定骨折.前环骨折闭合复位后均采用MIPPO治疗.依据Matta影像学评分标准评定复位效果. 结果 患者均获随访3~5个月,平均4.1个月.8例患者骨盆前环复位,其中5例满意,3例良好.骨折均获得骨性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伤口感染、术中大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术后长期疼痛等并发症. 结论 采用MIPPO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具有术中出血量少、软组织并发症少及感染率低等优点,且易于取出,是一种有前景的手术方式.

  • 微创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失血量比较

    作者:王志强;黄伟;梁熙;胡宁;徐伟;林良波;符纯峰;程强

    目的 比较微创全膝关节置换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total knee arthroplasty,MIS-TKA)与传统全膝关节置换术(conventional total knee arthroplasty,C-TKA)围术期失血量的差异.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84例单侧TKA患者围术期失血量,按手术方式分为微创组(42例)和传统组(42例),计算围术期失血量(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对两组患者的失血量和输血量进行比较. 结果 传统组围术期失血量为(1 466±493)ml,输血量为(223±208)ml;微创组围术期失血量为(1 379±475) ml,输血量为(257±239) ml(P>0.05). 结论 MIS-TKA不能减少围术期失血量.

  • 股骨假体周围骨折42例

    作者:张占丰;王丹;闵继康;袁永健;吴立东

    随着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arthroplasty,THA)在国内的广泛开展,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发生率也呈现逐年升高趋势,被认为是THA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在治疗上显得颇为棘手.对于高龄及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不当的治疗会导致骨折移位加重、骨折不愈合,甚至假体置入失败,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笔者对2001年11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假体周围骨折患者42例THA术后进行随访,对其原因、治疗等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
  • 体外氧糖剥夺损伤诱导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信号通路在海马神经元中的动态变化

    作者:王静;刘华;许川;徐祖才;陈恒胜

    目的 观察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经氧糖剥夺损伤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factor-3,STAT3)磷酸化及其核转移,探讨体外模拟的脑缺氧、缺血损伤细胞模型中STAT3信号通路的动态变化. 方法 选择新生24h内SD大鼠,取双侧海马神经元,用DMEM/F12培养基培养9d,氧糖剥夺处理4h,建立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模型.运用免疫荧光技术,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观察磷酸化STAT3(p-STAT3)的表达部位.采用Western bloting技术检测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后不同时相点p-STAT3表达强度的变化. 结果 对照组p-STAT3在胞核表达不明显;而模型组在建模后1 h p-STAT3在胞核内即有表达,3h达到高峰,各时相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氧糖剥夺损伤诱导海马神经元胞核中p-STAT3水平明显升高,提示海马神经元氧糖剥夺损伤后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过度激活.

  • 改性胶原支架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复合物修复大鼠脊髓损伤

    作者:蒲渝;郭庆山;王爱民;王子明

    目的 利用组织工程技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复合物,对大鼠损伤脊髓进行修复并观察其效果. 方法 (1)分离培养大鼠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制备改性胶原支架,体外构建NSCs/改性胶原支架复合物,以胚胎脊髓提取液对NSCs进行诱导分化,通过组织化学检测和扫描电镜观察其结构.(2)制作大鼠脊髓半横断损伤模型,植入组织工程化神经复合物,术后每2周进行功能学检查,并于术后3周及8周进行组织学检查以评估修复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效果. 结果 改性胶原支架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复合物移植至大鼠体内后,其种子细胞存活并进一步分化,形成功能活跃的神经元,分化的胶质细胞形成规则的网状结构.大鼠损伤脊髓平面以下运动功能获得了较明显的恢复. 结论 以改性胶原为支架的组织工程化神经复合物对大鼠损伤脊髓的结构重建和功能恢复都有一定的作用.

  • 藻酸钙、骨膜细胞混悬凝胶治疗桡骨缺损

    作者:王彦志;常军英;贾东昭;黎宁;侯卫星;马国庆

    目的 观察自体骨膜细胞-藻酸钙凝胶复合体在动物机体中的成骨情况,探讨藻酸钙凝胶与骨膜细胞的佳配比. 方法 选择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96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A、B、C、D、E组及对照组),每组6只.将取下的双侧骨膜制成0.4ml细胞悬液,并分别取其悬液体积的1,1/4,1/16,1/64,1/256与0.4ml藻酸钙凝胶制备成复合体,植入自体右侧桡骨缺损模型处.于术后2,4,8,12周进行大体观察、X线片检查和组织学观察,同时测定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血清钙水平. 结果 细胞数为1/4和1/16的骨膜细胞悬液与藻酸钙凝胶复合体成骨效果好. 结论 自体骨膜细胞悬液-藻酸钙凝胶复合体在自体内成骨作用良好,修复骨缺损效果满意,且操作简便,易于临床掌握和应用.

  • 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策略

    作者:刘勃;张英泽

    髋臼后壁骨折常为高能量损伤所致,约占髋臼骨折的1/4~1/3[1-3].后壁骨折常合并髋关节后脱位.损伤严重时可合并关节内游离骨块,甚至坐骨神经损伤.在髋臼骨折中,后壁骨折易出现骨化肌炎、创伤性关节炎和股骨头坏死等严重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为髋臼骨折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后壁骨折的预后仍较其他类型的髋臼骨折差[4~5].笔者就髋臼后壁骨折的手术治疗策略综述如下.

    关键词:
  • 人工骨支架材料血管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奕;王毅超;董健

    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骨移植材料可分为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和人工骨,但均有不足之处.从长远来看,人工骨的应用发展前景更为光明.在骨骼的发育和修复过程中,血管化和爬行替代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能够成功应用于患者体内的人工骨支架材料体积有限,无法满足构建大段骨组织的需要,主要原因是支架内部的血管化问题难以解决.研究表明,细胞只有在血管周围150~ 200 μm才能够通过弥散作用维持存活[1,2].要构建形状复杂并具备一定体积和功能的人工骨支架材料就必须解决血管化这一关键问题.近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人工骨支架材料血管化进行了大量研究.现综述如下.

    关键词:
  • 创伤急救体系:我们的差距

    作者:孙海晨

    创伤急救的终目标是降低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残疾率.我国创伤急救技术和水平不断提高,就各种损伤的救治技术来讲,与国外几无差别.但总体创伤患者的死亡率和救治效果有很大差距,缺少一个完善有效的创伤急救体系是造成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 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伴椎体内真空现象的胸腰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作者:夏天;董双海;田纪伟;刘铖祎;王雷;赵庆华

    胸腰椎骨折患者椎体内真空现象(intravertebral vacuum phenomenon,IVP)被不少学者作为Kümmell病[1]的诊断依据.Kümmell病初的定义特指轻微创伤后数周或数月出现椎体塌陷,以骨坏死为主要病理特征的一类罕见疾病[2-4].尽管一些组织学的研究表明骨折IVP与缺血性骨坏死相关[5],但该病起病隐匿,临床病程难以定义,亦没有特征性检查[6].更多的学者认为IVP并非骨坏死的独特征象,而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不愈合有关[7-10],这类患者中IVP的发生率可高达10%[11],常表现为胸腰椎的动态骨折[12].因此,此类骨折是一种特殊类型的OVCF,在严格意义上与Kümmell病有所区别.2009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应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VP)治疗22例胸腰椎骨折伴IVP的OVCF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术中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的责任节段

    作者:张继东;夏群;吉宁;刘艳成;宁尚龙

    目的 对于术前MRI不能完全确定颈椎间盘损伤节段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辅助确定损伤椎间盘节段,进一步确定需要手术减压融合的责任节段.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85例,其中术前MRI不能完全确定损伤责任节段患者16例纳入本研究.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为(9.1±1.8)分.术前X线片、CT、MRI均未见明显颈椎骨折、脱位.MRI T2加权像均可见颈脊髓内高信号影像,其中9例MRI可见颈前软组织出血肿胀.患者均存在颈椎间盘突出.所有患者在可疑损伤节段均接受术中C形臂X线机颈椎间盘造影,造影见颈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造影剂外渗为确定损伤的评判标准.单纯颈椎间盘撕裂患者接受颈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融合、钛板内固定术;合并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或后纵韧带骨化的患者接受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或钛板内固定术,固定范围包括撕裂的颈椎间盘. 结果 造影确认损伤椎间盘19个,其中C3/4椎间盘2个,C4/5椎间盘4个,C5/6椎间盘8个,C6/7椎间盘5个.其中前纤维环破裂11例,而前纵韧带完好.随访(24.4±10.0)个月,术后2周、3个月、末次随访JOA评分分别为(13.3±1.5)分、(14.5±1.6)分、(15.1±1.5)分,改善率分别为53%、68%、76%.手术时间平均110 min,平均出血量120ml.术后肩背部疼痛3例,声音嘶哑1例,均经保守治疗后2周内缓解.术中、术后未见深部感染、神经功能障碍恶化、椎动脉损伤或内固定失败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术中颈椎间盘造影能够辅助诊断常规影像学方法难以确诊的椎间盘内撕裂,可作为无骨折脱位型颈脊髓损伤患者早期手术确定责任节段的影像学诊断的补充方法.

  • 多发伤救治的处理原则

    作者:张英泽

    随着现代工业的崛起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创伤的发生率在逐年增加.在西方发达国家,创伤、肿瘤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我国的创伤患者也呈逐年增多的趋势,患者以青壮年为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各国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在创伤特别是多发伤的救治上开展科研攻关,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关键词:
  • 足背皮瓣修复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性断指

    作者:刘光军;王成琪;谭琪;高志刚;王谦;杨磊

    2003年6月-2010年12月笔者应用足背皮瓣修复创面,皮瓣内动静脉桥接再植断指,Ⅰ期完成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及长段血管神经缺损的修复9例(12指),全部成活,再植后的手指外形及功能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7例,女2例;年龄19 ~41岁,平均27岁.致伤原因:机器压榨伤6例,绞压伤3例,均为掌指关节及附近部位离断,伴手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缺血时间1~8h,皮肤缺损面积6.0 cm×4.5 cm~11 cm×7 cm.

    关键词:
  •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马辉;张涛;郭尚林;夏鹤春;孙胜玉;田秋恩;王喜龙;孙晓川

    目的 研究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traumatic subarachnoid hemorrhage,tSAH)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水平变化与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及其严重程度的动态相关性. 方法 收集48例tSAH患者,进行CT影像评估,采用经颅多普勒(TCD)动态检测患者伤后1,3,5,7,10,15 d大脑中动脉流速,并进行临床分级.采集患者静脉血,通过ELISA法测定患者伤后1,3,5,7,10,15d静脉血清中VEGF水平;分析患者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CVS严重程度的动态相关性.同时纳入1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发生CVS的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未发生CVS的患者,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健康志愿者.其中,重度CVS患者血清VEGF表达水平持续增高. 结论 血清VEGF水平的动态变化可反映tSAH后CVS的严重程度,可为早期诊断CVS提供依据.

  • 第五届全国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六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纪要

    作者:邱俊;周继红;王苏星;向勇

    由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组和《中华创伤杂志》编辑部联合主办,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零五医院承办的"第五届全国交通伤与创伤数据库学术交流会暨第十六届全国创伤学术交流会"于2012年9月5-9日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与会专家在创伤/交通伤流行病学、预防、临床救治,创伤数据库与创伤评分及基础医学研究等领域进行了深入交流.会议期间还开展了国家卫生部行业科研专项"严重创伤救治规范的研究与推广"培训活动.本次会议交流的内容和热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关键词:
  • 损伤控制骨科在不稳定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刘磊;陈伟;孙家元;刘月驹;张奇;许斌;李旭;张英泽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骨科(damage control orthopedics,DCO)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治疗中的应用和临床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2012年收治的83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DCO治疗51例患者(治疗组),其中男37例,女14例;平均年龄36.5岁.骨盆骨折Tile分型:B型29例,C型22例;ISS评分平均31.2分.对不稳定骨盆骨折Ⅰ期行外固定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行确定性手术.对照组32例,其中男23例,女9例;平均年龄38.2岁.Tile分型:B型19例,C型13例;ISS评分平均30.8分.Ⅰ期行确定性手术. 结果 治疗组46例患者生存,5例死亡,10例术后出现并发症.43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复位质量Lindahl评价优良率为88%,Majeed功能评分(84.1±8.2)分.对照组23例患者生存,9例死亡,11例术后出现并发症.21例患者获得随访,骨折复位质量Lindahl评价优良率为91%,Majeed功能评分为(79.0±9.8)分. 结论 应用DCO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多发伤可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功能恢复,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多发伤合并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的建立

    作者:蒋守银;巴立;杨俭新;赵小纲;张茂;干建新

    目的 建立多发伤合并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模型,以满足多发伤基础研究的需要.方法 选择40只新西兰雄兔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A组,无放血、无复苏)、未控制组(B组,放血但无复苏)、充分液体复苏组(C组,放血、止血及复苏)及限制性液体复苏组(D组,放血、止血及复苏),每组10只兔.3 kg重锤在45 cm处自由落下造成各组家兔右后肢骨折.2 min后(记为T0)放血各组(B、C、D组)经右颈总动脉放血20 min,约放出30%的全身血量.30 min时针刺放血各组回盲动脉分支造成未控制性出血,再采用乳酸林格液对C、D组分别进行充分和限制性液体复苏,维持此期1h.90 min时结扎出血动脉分支,再对C、D组进行回输血,另对D组输入3倍失血量的乳酸林格液,维持此期1h.150 min~7 h观察存活情况.各时相点采动脉血测血气分析与凝血功能并统计骨折类型、输液量、失血量及7h存活率. 结果 骨折均为胫腓骨闭合性粉碎性骨折.30 min时放血组血压、心率及pH值均显著降低,K+、血糖及乳酸显著增加(P<0.01),血压和心率在150 min时升至0 min时的水平.充分液体复苏显著增加腹腔失血量和输液量(P<0.01),降低红细胞压积(P<0.05)及延长凝血酶原时间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0.05).液体复苏显著提高7h存活率(P<0.01). 结论 本模型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高,适用于多发伤合并未控制性失血性休克的相关研究.

  • 血栓弹力图监测低温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作者:蔡海英;叶立刚;徐善祥;张茂

    目的 探讨低温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及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监测的价值. 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急诊ICU收治的22例严重创伤患者,留取静脉血分别在37℃、35℃、33℃下测定TEG,分析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形成速率(Angle)、凝血终强度(MA)和凝血综合指数(CI)等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根据37℃下CI值分为凝血功能正常和异常组,分析两组患者温度对TEG指标的影响和组间的差异. 结果 (1)22例严重创伤患者随着温度的降低,TEG的R、K值呈延长趋势(P<0.01),Angle、MA、CI呈降低趋势(P<0.01).(2)从37℃降到35℃,除反映纤维蛋白原功能的K和Angle明显受抑制外(P<0.05),其余指标的变化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而从35℃降到33℃,所有指标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TEG各指标受低温抑制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除R和K、Angle和MA之间无差异外,其他指标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37℃下凝血功能正常、异常两组中,R、K值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延长,而Angle、MA、CI值则减小,异常组的值明显要比正常组差. 结论 低温对严重创伤患者凝血功能有较大影响.TEG可以在任何温度下测定,能更准确反映患者实际体温下的凝血功能,并有助于指导临床选择合适的亚低温治疗温度.

  • 心脏异物一例

    作者:杨思远;吴观生;胡选义;彭万富

    心脏异物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由盲管性火器伤所致,可引起致命性大出血或心脏压塞导致死亡.而在日常工作中所致的心脏异物伤鲜见报道,我科于2011年8月成功救治1例.现报告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36岁,入院前12 h因一异物飞溅击中胸部,当时感局部疼痛,并伴有少量流血、轻度呼吸困难及头晕.无意识丧失、心悸、气促、咳嗽、咯血等不适.急诊入当地医院,摄X线片发现心脏异物,急诊转入我院.

    关键词:
  • 血友病患儿急性硬膜外血肿一例

    作者:薛承景;陈通;朱军;付爱军;李建民

    血友病患者因凝血机制障碍问题,当需要手术时,患者及医师往往面临两难的抉择.即便是大多数医师,其认识也停留在担心手术后严重出血带来的风险上.结合本例治疗情况,笔者系统回顾文献,总结经验如下.1病历资料患者男,12岁,交通伤致头外伤后头痛伴恶心、呕吐1d人院.体检:意识清楚,四肢活动自如,双侧巴氏征阳性.

    关键词:
  • 中华创伤杂志2012年主要刊文综述

    作者:刘国栋;王苏星;向勇;曾琳;胡鹭

    2012年我刊共刊登论文314篇,组织了"交通伤"、"颅脑损伤"、"颈椎损伤"、"胸腰椎损伤"、"胸腹部损伤"、"骨与关节损伤"、"创伤评分与创伤数据库"、"创伤感染"等重点报道,其中专家论坛17篇,规范与指南1篇.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和观点,基本反映了我国创伤救治方面的新研究动态和进展.现将主要刊文内容综述如下.

    关键词: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