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创伤杂志

中华创伤

中华创伤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Trauma 중화창상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42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8050
  • 国内刊号: 50-1098/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83
  • 曾用名: 创伤杂志
  • 创刊时间: 198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创伤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王正国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关节镜下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18例

    作者:王世强;黄文良;柏帆;周思睿

    胫骨髁间棘骨折是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下止点附着点的关节内骨折,该骨折极不稳定,容易向后上方移位,导致关节疼痛和不稳定,造成关节过早退变,影响关节功能,手术治疗已成为共识[1].以往采用切开复位丝线缝合、钢丝[2]及螺钉等固定,存在固定不牢固,需辅助外固定,不能早期活动,影响关节功能恢复.特别是粉碎骨折,单一固定更不能达到有效固定,且不能更好评价损伤情况及处理合并损伤.因此,如何采用一种创伤小,能很好复位可靠固定,早期锻炼的治疗方法,是骨科医师需要解决的问题.2008年10月一2014年10月,笔者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18例,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两种不同止血方案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分析

    作者:黄薇;陈自力;宋景春;邓星平;宋晓敏

    目的 探讨早期两种止血方案对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2月抢救治疗9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初期均进行损害控制性液体复苏后血压不稳定并伴有腹部膨隆.A组40例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行剖腹探查双侧髂内动脉结扎术;B组50例自2010年2月至2012年12月行经髂内动脉栓塞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病死率、24 h输血量、24 h乳酸值、术后血压、术后体温、术后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等. 结果 两组患者病死率(A组为53%,B组为12%)、24 h输血量[A组为(3 865.5±451.3)ml,B组为(2 108.8 ±336.4)ml]、24 h乳酸值[A组为(13±2.0)mmol/L,B组为(5.4±1.2) mmol/L]、术后收缩压[A组为(80.5±22.7) mmHg,B组为(113.2±20.9) mmHg]、术后体温[A组为(32.4±0.2)℃,B组为(36.1±0.3)℃]、术后PT[A组为(24.5±3.6)s,B组为(18.4±2.1)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抢救治疗中,在没有明确腹腔脏器破裂指征情况下,首选介入栓塞术较剖腹探查术具有提高患者救治成功率、降低病死率及减少并发症的优势.

  • 经皮加压钢板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作者:朱锋;徐耀增;耿德春;李荣群;付稳;朱世军;崔京福;朱永生;吴广鹏

    目的 探讨应用经皮加压钢板(percutaneous compression plate,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早期疗效. 方法 对2010年12月—2013年4月收治的74例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闭合复位PCCP内固定治疗,其中男38例,女36例;年龄(51.3±17.2)岁.Garden分型:Ⅰ型6例,Ⅱ型39例,Ⅲ型20例,Ⅳ型9例. 结果 伤后至手术时间(5.7±2.2)d,手术时间(73.4 ±31.5) min,术中失血量(116.4±99.2) ml.70例围术期未输血.8例失访,余66例随访(18.9±8.4)个月.末次随访Harris评分(92.9±5.0)分,优良率99%.65例能独立行走,1例需扶拐行走.部分负重时间(3.6±1.7)d,完全负重时间(2.1±1.4)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3.9±1.6)个月,无不愈合.2例延迟愈合;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移位型骨折及无移位型各1例. 结论 PCCP治疗股骨颈骨折具有创伤小、固定牢固、患者术后可早期负重、功能恢复佳、并发症少等优点.

  • 关节镜下单排固定和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撕裂

    作者:严盈奇;陈刚;夏满莉;龚遂良;戴加平;张玉山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单排固定和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2年5月关节镜下用单排固定和双排缝合桥固定40例,其中采用单排固定组18例,双排缝合桥固定组22例.比较两组并发症、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时间、达到满意评分的时间、再撕裂率、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Los Angeles Shoulder Scores,UCLA)和美国肩肘外科医师学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s,ASES)评分.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随访13~24个月,平均15.6个月.两组患者术后VAS、UCLA、ASE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恢复日常生活的时间、达到满意评分的时间、大型肩袖再撕裂率单排固定组分别为(69.2±16.6)d、(196.4±24.6)d、4/5,双排缝合组织固定桥组分别为(54.1±13.3)d、(165.0±20.6)d、1/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单排固定和双排缝合桥固定治疗肩袖全层撕裂均有很好的临床效果,但双排缝合桥固定患者术后能较快恢复日常生活并较早达到满意的评分,且大型肩袖再撕裂率低.

  • 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Meta分析

    作者:陈江涛;霍建军;荀传辉;曹力;宋兴华;田征

    目的 对单极与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进行系统评价. 方法 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10种中文杂志,收集所有相关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及半随机对照试验(quasi-RCT,qRCT).检索时间1966年至2012年7月.采用RevMan 4.2.8行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7个RCT、3个RCT.Meta分析显示,术后6个月与单极股骨头置换对比,双极置换术后髋关节功能优于单极(RR =0.74,95% CI0.62 ~0.88,P<0.01),两者术后1年脱位率(RR=1.01,95%CI 0.54~ 1.89,P>0.05)、再手术率(RR=1.13,95% CI 0.74~ 1.72,P>0.05)、主要并发发生率(除外脱位)(RR=1.27,95% CI 0.74 ~2.18,P>0.05)和术后2年病死率(RR=1.16,95% CI0.73 ~ 1.87,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与单极股骨头置换相比,双极股骨头置换术能更好地改善髋关节功能,但术后1年脱位率、再手术率、主要并发症发生率(除外脱位)和术后2年病死率无显著差异.

  • 掌桡侧双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21例

    作者:倪明;丁菊红;尹伟忠;胡晓亮;曹师锋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通常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桡腕关节的正常解剖特征和关节面平整.随着桡骨远端“三柱”理论的提出和新型钢板的出现,特别是AO 2.4 mm桡背侧双锁定钢板的应用,骨折疗效大大提高[1-2].但桡背侧双钢板技术需大范围剥离软组织,创伤较大;钢板紧贴伸肌腱,影响腕部活动,甚至肌腱断裂.为克服背侧固定技术的不足,笔者在掌侧钢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基础上,辅以桡侧弧形钢板固定,自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共治疗21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丝素蛋白多孔支架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对脊髓损伤的治疗作用

    作者:尤克民;沈忆新;陈道东;范志海;张鹏;张锋;左保齐

    目的 探讨丝素蛋白多孔支架(porous silk fibroin scaffolds,PSFSs)联合硫酸软骨素酶ABC(chondroitinase ABC,ChABC)治疗大鼠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的作用. 方法 建立96只SD大鼠T9节段全横断损伤模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对照组、PSFSs组、ChABC组和PSFSs+ ChABC组.术后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恢复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免疫印迹分析检测损伤部位神经丝蛋白-200(neurofilament-200,NF-200)、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GAP-43的表达强度和轴突再生情况,比较各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术后4周对照组、PSFSs组、ChABC组和PSFSs+ ChABC组.BBB评分分别为5.3±0.7,8.1±0.8,9.0±1.1,13.7±1.3(P<0.05),与对照组比较,其他3组NF-200、GAP-43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integral absorbance,IA)值升高(P<0.05),GFAP染色阳性面积降低(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PSFSs+ ChABC组损伤区内通过的GAP-43阳性神经纤维多于其他3组.免疫印迹分析表明各组NF-200、GFAP、GAP-43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SFSs与ChABC联合移植能够促进脊髓损伤大鼠轴突再生,并抑制胶质瘢痕增殖,从而促进运动功能恢复.

  • 载脂蛋白E基因多态性对星形胶质细胞致伤后早期胞内p38MAPK表达的影响

    作者:吴海涛;周帅;夏海坚;王玉玉;王培;孙晓川

    目的 探讨载脂蛋白E基因(apolipoprotein E,APOE)与星形胶质细胞致伤后早期胞内p38分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p38MAPK)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1)建立APOEε2、APOEε3及APOEε4三种基因型星形胶质细胞划痕损伤模型;(2)于致伤前、伤后12h、24h、48 h及72 h时相点,用RT-PCR检测各基因型细胞内p38MAPK mRNA的表达情况;(3)在相应时相点用Western-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p38MAPK蛋白的表达情况. 结果 各型细胞相对于自身对照(致伤前),p38MAPK的表达随时间呈逐渐升高趋势,但致伤前及伤后12 h,三型细胞两两间进行比较,其p38MAPK的表达差异不显著(P>0.05);伤后24,48及72 h,三型细胞p38 MAPK的表达进行性增加,且ε4组明显高于ε2和ε3组(P<0.05). 结论 损伤后早期,携带APOEε4等位基因的星形胶质细胞内p38MAPK的表达高于ε2和ε3型,提示ε4携带体伤后由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的炎性损伤要重于其他两型,由此导致急性期伤情加重及不良预后.

  • 细胞因子协同加强BMP9诱导成骨的研究进展

    作者:皮昌军;黄帆;陈亮

    骨缺损、骨不连的治疗,一直是骨科临床治疗中的一个难题.作为目前佳治疗方法的自体骨移植也存在明显缺点.随着医学进步和临床需求,发现及研究一种或多种强有力的成骨因子越发重要.BMP9作为强成骨活化因子之一,深入研究其成骨作用机制尤其是与其他细胞因子协同增强成骨原理,对于提高骨缺损、骨不连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研究表明,能协同增强BMP9介导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成骨作用的细胞因子主要有生长激素、维甲酸、钣式维甲酸(all transretinotic acid,ATRA)、EGF、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α,HIF-1α)、IGF-2、TGF-β1.笔者就当前研究情况作如下综述.

    关键词:
  • 创伤性脑疝患者预后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向明俊;李俊清;杨承勇;杨恒;熊云彪

    颅脑损伤发生率在创伤中位居第二,仅次于四肢骨折的发生率.当颅脑损伤患者发生脑疝时,颅内出现较大占位体积,正常脑组织受到挤压,从而引起颅腔内压力分布不均.创伤性脑疝具有起病急、病情严重、发展迅速、病死率居高不下的特点1-3.若不及时采取手术解除脑疝对脑组织的压迫,会造成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创伤性脑疝已成为神经外科的重点研究方向,了解其预后和影响预后的影响因素能为其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笔者回顾性分析2008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185例创伤性脑疝患者,评估其预后及影响因素.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纳络酮治疗颅脑损伤临床效果分析

    作者:陈忠;赵伟;田军

    纳洛酮是人工合成的体内阿片受体的竞争性拈抗剂,广泛用于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及各种休克等[1-2].纳洛酮不仅可有效逆转颅脑损伤后的低血压症状,改善脑电图、血气指标及脑灌注压等指标,还可有效阻断急性脑损伤后内源性阿片肽含量异常升高所造成的继发性脑损害,减轻脑水肿,改善脑代谢[3].临床逐渐用于治疗颅脑损伤.笔者采用纳络酮治疗颅脑损伤患者80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创伤性脑梗死76例

    作者:帅晖;洪涛;俞红林

    创伤性脑梗死(traumatic cerebral infarction,TCI)是指颅脑损伤后引起局部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导致脑组织产生的局灶性或广泛性不可逆性缺血、缺氧性坏死而出现的神经功能障碍[1].TCI是颅脑损伤患者不常见但比较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不但加重患者的病情,而且增加致死率、致残率,其发病率可达5.5%[2].原发性颅脑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往往容易掩盖TCI的症状和体征,在临床治疗中容易忽视TCI的存在.近年来,CT和MRI等影像学诊断技术的发展有助于TCI的诊断和治疗.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2012年2月收治的76例TCI患者,对TCI的诊治进行初步探讨和总结.

    关键词:
  • 创伤性脑损伤后性激素变化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董明昊;葛学诚;出良钊;冯鲁乾;陈益民;刘健

    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可导致短暂或永久性神经功能紊乱,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其中神经内分泌反应(NER)是创伤后机体调节反应的主要组成部分.创伤引起如低氧血症、低血压、炎症反应等继发性脑损伤,影响明显的是生长激素轴和促性腺激素轴[1].激素水平的变化能进一步加重脑水肿及自由基损伤,导致伤情恶化及预后不良.笔者分析TBI患者特别是特重型TBI患者急性期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探讨患者急性期性激素水平变化与预后的关系,为性激素治疗TBI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乳酸水平与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周昌龙;贺学农;夏小辉;张光伟;崔敏

    目的 分析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血液乳酸水平变化及其与迟发性颅内血肿的相关性. 方法 选取2009年5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48例,其中男32例,女16例,设为损伤组.选择同期进行健康体检无系统性疾病的健康人群5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35例,女15例.患者于入院时、诊断为迟发性颅内血肿时、治疗7,14 d时测量静脉血乳酸值,并与对照组静脉血乳酸值进行比较. 结果 入院时对照组血清乳酸值为(1.77 ±0.21) mmol/L,损伤组为(1.82±0.25) mmol/L(t=1.070,P>0.05).诊断为迟发性血肿时,损伤组血清乳酸值为(3.32±0.89) mmol/L,治疗7d后升高至(3.74±1.16) mmol/L,治疗14 d后降至(1.89 ±0.75) mmol/L.其中诊断为迟发性血肿时及治疗7d时损伤组血清乳酸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相点乳酸水平与颅脑损伤具有相关性,但诊断为迟发性血肿时及治疗7d时相关系数较高,分别为0.986和0.989. 结论 乳酸水平与颅脑损伤后迟发性颅内血肿具有关联性,并与病情的变化有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迟发性颅内血肿病情发展的参考依据.

  • 应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努力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救治水平

    作者:都定元

    近20年来,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丰富了胸部创伤的诊疗手段,使患者获益,新的诊疗技术也不断改写着胸部创伤的诊疗标准[1].床旁超声技术诊断心脏压塞和气胸、胸腔镜技术逐渐取代常规剖胸探查术、肺伤道敞开止血修补及楔形切除术等保肺技术、胸主动脉损伤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neurysm repair,TEVAR)、连枷胸肋骨骨折内固定术、现代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泵驱动)和无泵驱动体外肺支持(pumpless extracorporeal lung assist,PECLA)等技术,使胸部创伤救治的传统观念和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积极认识和应用新理念、新材料、新技术,并且将其整合到诊治指南中,对于提高严重胸部创伤救治水平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 节段性固定+伤椎强化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

    作者:王雪;马信龙;张晓林;陈长宝;徐宝山;吕工一;王涛

    目的 探讨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固定结合伤椎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40例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20例采用后路短节段椎弓根钉撑开复位联合伤椎置钉(节段性固定)和硫酸钙骨水泥强化,无后外侧植骨融合(联合治疗组).以同期按随机数字表法选择的采用传统短节段椎弓根钉固定术治疗的20例胸腰椎骨折为对照(传统治疗组).术前、术后摄X线片及CT片,分别测量两组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局部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及椎管占位.测量评估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标准评定神经功能.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 ~ 24个月,平均15个月.影像学评估两组患者在术后即刻伤椎高度恢复方面疗效相当,但伤椎后凸Cobb角的矫正联合治疗组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治疗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凸Cobb角优于传统治疗组(P<0.05).两组在神经功能和临床疗效评估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内固定并发症发生. 结论 后路节段性椎弓根钉固定+伤椎硫酸钙骨水泥强化可有效治疗Denis B型胸腰椎骨折,减少矫形丢失和内固定失效,是弥补传统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不足的有效方法.

  • Halo-vest支架联合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齿状突骨折

    作者:徐兆万;厉锋;王炳武;隋国侠;刘伟强;冀旭斌;庄青山

    齿状突骨折是中老年患者常见的颈椎骨折,愈合率较低,约为20%~85%[1-2].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Halovest支架、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后路环枢椎融合内固定术等.Halo-vest支架创伤小、稳定性好,但骨不愈合率较高,长期佩戴并发症发生率较高[3].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手术创伤、融合率较高,且保留颈部的生理活动范围;但对于中老年患者,由于骨质疏松及循环功能减退,内固定松动、骨折移位、骨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鉴于两种治疗方法的适应范围及其优缺点,我院围术期联合使用Halo-vest支架及前路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中老年齿状突骨折,对其影像学和临床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持续颅骨牵引复位结合后路枕颈融合术治疗颅底凹陷症合并可复性寰枢关节脱位

    作者:董革辉;蔡小军;何斌;韩建华;李代君;夏本杰;申雄成

    颅底凹陷症是指枕骨大孔周围颅底骨组织内陷进入颅腔,继而下方的寰枢椎,尤其是齿状突尖随之上升,造成枕骨大孔狭窄,继而引起脑干、延髓颈脊髓腹侧、小脑、后组颅神经(Ⅸ、X、Ⅻ)及周围血管受压的神经脊髓压迫综合征,常合并寰枢椎脱位、寰椎枕骨化、寰椎后弓隐裂、齿状突发育畸形等枕颈部畸形,易导致脊髓受压,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对于颅底凹陷症合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采用后路枕颈区减压复位固定融合术是较为公认的有效治疗术式之一.但如何获得成功复位,术前持续颅骨牵引可视为必要前提.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3年2月收治的12例颅底凹陷症并寰枢椎脱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采用术前术中持续颅骨牵引复位并后路枕颈固定融合治疗颅底凹陷症并可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1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单纯肱骨小结节撕脱性骨折一例

    作者:吴亘彬;俞光荣

    1 病历资料患者女,31岁,跌倒时左前臂及左肘着地致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4d入院.入院体检:右上臂肿胀,肩关节活动轻度受限,主动及被动活动时疼痛,旋后内收时疼痛明显加剧,无明显畸形、皮下淤血,患肢肢端血运、感觉、活动可.急诊摄肩关节正位X线片未发现明显骨折,1d后门诊CT片示单纯肱骨小结节撕脱性骨折(图1~3).

    关键词:
  • 杂交Debranching技术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弓破裂合并假性动脉瘤

    作者:周海宁;张永恒;杨波;夏洪韬;朱允和;马幸生;刘建平

    目的 研究杂交Debranching技术在创伤性主动脉弓破裂合并假性动脉瘤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择2011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3例创伤性主动脉弓破裂合并假性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杂交Debranching技术在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弓破裂合并假性主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式,术后1周,3,6,12个月及每年随访超声或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明确治疗效果. 结果 3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8~10.5 h,平均7.6h;术中失血量250~450 ml,平均310 ml;住院时间26~45 d,平均32 d.术后随访0.5~2年,随访期内无死亡,复查CTA或超声未见造影剂外溢. 结论 杂交Debranching技术治疗创伤性主动脉弓破裂合并假性主动脉瘤患者可以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手术效果满意,术后患者恢复良好.

  • 创伤性颈部气管食管破裂五例

    作者:李素彦;齐惠军;李冠青;斯重阳;陈紫叶

    颈部气管食管破裂是外伤中较严重类型,早期可因失血性休克、窒息造成死亡,晚期引发感染中毒性休克、MODS等可危及生命[1].及时正确的急诊处置对该类患者至关重要.笔者对我院2007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5例创伤性气管合并食管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钝挫伤致主气管断裂二例

    作者:胡晓丹;吉宏民;谭明;丁旭;朱晓松

    钝挫伤致主气管断裂发病急、病情危重,诊断过程和手术治疗均有较大风险,处置延时或失当都会危及患者生命.其救治过程,常因患者的伤情和就诊医院的条件不同而有差异.我科于2002年3月一2006年7月收治2例钝挫伤致主气管断裂患者,救治过程中均先在局部麻醉下行颈部手术探查,继而行主气管吻合术,2例患者成功获救.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腹腔扩容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

    作者:孙士锦;杨越涛;吴文元;马柏强;谭浩;王韬;李英才;张连阳

    目的 探讨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腹腔扩容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的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例,女3例;平均年龄43.4岁.合并造口4例,胰瘘1例,肠瘘1例,胆囊炎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行确定性腹壁重建,计划性腹疝至确定性重建的平均时间为6.4个月. 结果 7例均救治成功.平均手术时间180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50 ml.术后发生皮下血清肿1例,皮缘坏死1例,均经引流治愈,无严重感染并发症.无复发性腹腔间隙综合征发生,无脏器功能障碍等发生.腹直肌功能恢复良好,无其他不适症状.随访l ~21个月,平均12.3个月,轻度复发l例,暂时观察中. 结论 改良腹直肌推徙术治疗巨大计划性腹疝,效果良好,为腹腔扩容术后巨大计划性腹疝患者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可供选择的手术方法.

    关键词: 腹壁 外科手术
  • 尺动脉腕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腕部软组织缺损

    作者:昝钦;唐修俊;魏在荣;王达利;王波;孙广峰;胡鹏;王宝云

    腕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肌腱外露,临床比较多见,修复方法多种多样.既往以胸腹部皮瓣修复腕部大创面,需二次手术断蒂[1],部分肥胖患者需Ⅱ期皮瓣整形;桡、尺动脉皮瓣需牺牲前臂主干动脉,损伤大,远端动脉吻合弓存在方可使用;尺动脉穿支皮瓣较早由Song等[2]报告,之后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尺动脉腕上穿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皮肤缺损不损伤主干动脉,供区与受区相邻,皮瓣的质地和颜色与受区接近,穿支血管相对恒定,不同穿支之间存在纵向及横向的吻合,可根据受区创面灵活调整,也可制成带感觉的皮瓣.自2009年9月至2012年9月,笔者采用尺动脉腕上穿支岛状皮瓣修复腕掌侧小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1例,疗效较满意.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 游离骨间后动脉血流桥接皮瓣修复伴指动脉缺损的手指创面

    作者:李涛;陈振兵;丛晓斌;艾方兴;周攀;洪光祥

    目的 探讨游离骨间后动脉血流桥接皮瓣移植修复伴有指动脉损伤的手部创面的方法及临床效果. 方法 2011年12月—2013年9月,对11例外伤导致的手指创面缺损合并有指动脉损伤的患者,采用游离骨间后动脉皮瓣以血流桥接术式移植修复损伤的手指动脉.术后行问卷调查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评测皮瓣痛触觉、温度觉、两点辨别觉,检测患者关节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及与健侧的比值. 结果 11例皮瓣及断指均完全存活,切口均Ⅰ期愈合.9例获得随访12 ~ 24个月.术后6个月皮瓣恢复两点辨别觉,12个月为(9.7±2.1)mm,皮瓣感觉评级为S3+级,患指关节TAM值与健侧的比值为0.85±0.17,患者对皮瓣外形满意度高(9/9,100%). 结论 游离骨间后动脉血流桥接皮瓣可以较好地修复手指创面并重建指体的血运,是对细小穿支皮瓣的移植方式的改进.

  • 严重创伤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钱安瑜;张茂;巴立;干建新

    目的 观察严重创伤后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的动态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检测60例严重创伤患者伤后1,3,7d血清NT-proBNP.根据患者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观察两组NT-proBNP水平变化,比较两组NT-proBNP水平差异.分析不同时相点NT-proBNP水平与相应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以及ISS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各时相点NT-proBNP对预后的判断价值. 结果 60例严重创伤患者1,3,7d的NT-proBNP整体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处于正常参考范围内.死亡组各时相点NT-proBNP水平均高于生存组.死亡组7 dNT-proBNP较1d明显升高;生存组NT-proBNP水平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7d较3d降低.各时相点NT-proBNP水平判断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与APACHEⅡ、I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严重创伤后NT-proBNP水平明显或持续升高提示预后不良,NT-proBNP可作为严重创伤救治中病情评估的参考指标进行动态观察.

  • 74例腭部骨折内固定策略评价

    作者:郑志伟;屠呈威;王靖虓;张琳琳;朱形好;方一鸣

    目的 评价腭部骨折不同内固定治疗策略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2013年10月腭部骨折患者74例,通过门诊随访,观察其咬合及腭部情况,并行CT检查观测骨折复位及愈合情况. 结果 腭部Ⅰ~Ⅵ型骨折分别为8例(11%)、14例(19%)、26例(35%)、12例(16%)、6例(8%)、8例(11%).术后共随访43例(随访率58%),其中31例(72%)咬合评估为良好或中等.所有骨折愈合良好,均无腭部相关感染、钛板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43例中27例腭部矢状骨折(Ⅱ、Ⅲ、Ⅳ型),颧上颌支柱及鼻上颌支柱均固定(17例)较单纯颧上颌支柱固定(10例)术后咬合评价成功率高(82%:8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颌骨垂直支柱及牙槽部均固定(12例)较单纯上颌骨垂直支柱固定(15例)成功率高(100%:67%,P<0.05).结论 腭部骨折早期完整的钛板内固定,上颌骨垂直支柱尤其是颧上颌支柱处的固定以及水平方向的牙槽部固定,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 胸部创伤院前急救专家共识

    作者: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创伤危重症与感染学组;创伤急救与多发伤学组

    胸部创伤是导致严重创伤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院前早期急救至关重要.由于胸部创伤院前伤情往往难以评估,以及因缺乏致命性胸部创伤的“典型”临床征象而常常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1].笔者在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制订的严重胸部创伤救治规范[2]的基础上提出胸部创伤院前急救专家共识,为早期有效的胸部创伤急救处理提供依据,并为后续的院内救治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

    关键词:
  • 肺部冲击伤临床诊疗规范(建议)

    作者:谭群友;孙天宇;王如文;蒋建新;周景海;康珀铭;王正国

    肺脏是冲击伤易受损的靶器官之一.肺部冲击伤(blast lung injury,BLI)已成为战时及平时各种爆炸事件中为常见的伤类之一[1-2].伊拉克战争中BLI发生率为7.3%,阿富汗战争中BLI发生率为11%[3].其伤情具有外轻内重、发展迅速等特点,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死亡率高.本规范(建议)旨在指导肺部冲击伤的临床诊疗.

    关键词:
  • 一例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患者的护理

    作者:杨文群;周健;何海燕;曾登芬;姚娟;肖喜娥

    我科2014年1月成功救治1例由外院转入的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及MODS的患者.现将该患者在ICU期间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 病历资料致伤机制及涪陵中心医院救治共1.7d详细经过见唐中建、陈玺、赵玉峰文.患者于1月8日转入我院ICU.患者在我科治疗期间,先后进行包括左大腿残端清创及腹部探查横结肠造口、经皮气管切开、左毁损睾丸切除、左股骨头摘除、创面植皮术等14次手术.

    关键词:
  • 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清创修复成功一例

    作者:赵玉峰;沈岳;郭庆山;程晓斌;韩玉卓;李英才;张晔;谭浩;熊坤林

    2014年1月8日我院收治1例严重多发伤伴心肺复苏术后、致死性三联征及MODS的患者,历经1个月获成功救治.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致伤机制、涪陵中心医院及我院ICU复苏等详细经过见唐中建、陈玺文.2014年1月8日1:00直接转入我院ICU.18:00伤口渗血严重,在一站式杂交手术室行左髂总动脉及右阴部动脉栓塞+创面填塞(图1);之后在床旁加强填塞,渗血明显减少.

    关键词:
  • 严重多发伤致心搏骤停成功救治一例

    作者:唐中建;张微;何雯焘;冉广文;曹家军;陈勇

    1 病历资料患者男,32岁,体重约60 kg,于2014年1月6日10:47,被巨石砸伤致会阴区、左下肢毁损伤伴活动性出血(图1).11:27被解救,涪陵中心医院院前急救医师现场拣诊,血压80/46 mmHg(1 mmHg=0.133 kPa),心率126次/min,呼吸30次/min,意识淡漠,双瞳等大正圆6 mm,光反射迟钝,痛苦貌,面色苍白,口唇发绀,颈动脉细弱,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弱,耻骨联合上方可见15 cm×25 cm创面,深入腹壁肌层,可见耻骨,左侧大腿于上段毁损离断,股血管断裂,伴活动性出血,其余肢体末梢冰凉(图2).11∶38完成伤情评估,建立静脉通路,输注琥珀酰明胶,静脉注射多巴胺2 mg,下腹壁及左大腿上端创面组织间隙纱布填塞并加压止血,与本中心医院联系后,11∶43监护下转运入5 km外的本院手术室.

    关键词:
  • 严重多发伤伴致死性三联征成功复苏一例

    作者:陈玺;周健;沈岳;赵玉峰;张连阳;卢海滨;张鹏

    2014年1月8日我院收治1例严重多发伤伴心肺复苏术后、致死性三联征及MODS的患者,经过1个月的治疗,各脏器功能恢复.现报告如下.1 病历资料致伤机制及涪陵中心医院救治共1.7d详细经过见唐中建文.2014年1月8日1:00直接转入我院ICU:体温37.8℃,心率129次/min,血压以去甲肾上腺素1μg·kg-1·min-1维持在114/62 mmHg(1 mmHg =0.133 kPa),呼吸机辅助呼吸,SPO20.96,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Ⅱ28分.

    关键词:
中华创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z1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999 01 02 03 04 05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1994 06
1990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