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国药业杂志

中国药业

中国药业杂志

China Pharmaceuticals 중국약업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 重庆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影响因子: 1.3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6-4931
  • 国内刊号: 50-1054/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78-130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药业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刘斌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的研究

    作者:王爱萍;高大林;李艳;戚元凯;慕宏杰;万芳

    目的 考察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经皮给药载体对水杨酸经皮吸收的促渗透作用.方法 采用薄膜超声法制备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透皮特性;并与水杨酸软膏剂比较,考察其促渗作用.结果 制备的水杨酸固体脂质纳米粒均匀圆整,包封率为46.4%,体外透皮特性优于普通软膏剂,24 h后皮肤药物累积透过量为654.3 μg/cm2,皮肤中药物残留量为22.99 μg,均分别显署高于软膏剂组(128.0 μg/cm2和0.84 μg,P<0.05).结论 固体脂质纳米粒作为水杨酸经皮给药载体,可有效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和增加药物在皮肤中储留量,而且可延缓药物的释放,从而有效提高药物疗效及患者依从性.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血清中盐酸柔红霉素浓度

    作者:冯碧敏;陈丽娟;叶云

    目的 建立测定大鼠血清中柔红霉素血药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色谱柱为Phenomenex C18柱(250mm×4.6mm,5 μm),流动相为甲醇-0.01 ml/L磷酸二氢铵溶液(pH=4.65)-冰醋酸(30:20:0.1),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33 nm,柱温35 ℃,内标为盐酸多柔比星,进样量20 μL.结果 盐酸柔红霉素质量浓度在0.147 8~14.77 8 mg/L(r=0.998 4)范围内与待测物和内标峰高比值线性关系良好,低、中、高3种质量浓度(0.738 9,3.694 5,14.778 0 mg/L)的平均相对回收率分剐为102.5%,98.7%,99.3%,日内、日间RSD均小于10%.结论 该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可用于血清中盐酸柔红霉素的血药浓度测定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稳定性研究

    作者:任贤;谢楠;徐向阳;宣利江

    目的 考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21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后的稳定性.方法 模拟临床用药,将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200mg分别与临床21种常用药品,用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或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配伍,观察溶液外观,测定配伍后4 h内pH、不溶性微粒和含量的变化.结果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维生素C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盐酸川芎嗪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配伍使用时pH超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厂家质量标准;与香丹注射液配伍在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刺的情况下,含量在1 h后下降.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其他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0~4 h内外观、pH、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方面均符合规定.结论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与所选15种,临床常用药品配伍在4 h内基本稳定.但基于中药注射液成分的复杂性,建议临床上单独使用.

  •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血清中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浓度

    作者:潘文;李豫;雷宇;黄天文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尼莫地平、尼群地平血清浓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以利眠宁为内标,Shim-Pack CLC-ODS Cts柱(150 mm×6 mm,5 μm)为色谱柱,甲醇一水(66:34)为流动相.流速为1.2 mL/min,柱温为40℃,乙酸乙酯为提取溶剂,检测波长为237 nm,进样量为20μL.结果 尼莫地平和尼群地平质量浓度在10~300 ng/mL范围内与样品和内标峰面积比值线性关系良好,低检测质量浓度均为1 ng/mL(S/N>3),提取回收率大于62.2%,符合生物样品分析要求.结论 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检测.

  • 急性胆道感染的病原学及其药物敏感性研究

    作者:严胜利

    目的 探讨急性胆道感染的病原学及其药物敏感性特点.方法 选择120例手术治疗、急性胆道感染患者的胆汁,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 共培养出病原菌21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2株(75.70%),以大肠埃希菌居首(32.71%),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25.23%)、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7.94%);革兰阳性菌41株(19.16%),以金黄色葡萄球菌(9.81%)居首,其次是表皮葡萄球菌(4.21%)和肠球菌(2.80%);真菌11株(5.1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均小于30%,其中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低;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哌酮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和头孢他啶的耐药率均小于30%,其中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11.76%);鲍曼不动杆菌总的耐药率较高,除时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外,对其他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50%,革兰阳性菌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且耐药性严重,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均为100%.结论 胆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且呈现出多重耐药性.根据胆汁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并结合临床情况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治疗胆道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巧莲;钟根明

    目的 探讨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症(PSD)患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0例患者,随机分为氟西汀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常规脑血管病治疗和康复训练.氟西汀组加用盐酸氟西汀胶囊20 mg口服,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抑郁症状、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的变化,并对氟西汀的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经过12周治疗后,两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明显下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氟西汀组下降或升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氟西汀组患者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氟西汀组治疗后血浆Cor,CRH和ACTFI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氟西汀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症患者的抑郁情绪,并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血浆Cor、CRH和ACTH含量降低可能是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症的另一种作用机制.

  • 2008年至2010年我院抗抑郁药应用分析

    作者:江益娟

    目的 了解医院抗抑郁药的应用现状及变化趋势.方法 对2008年至20lO年抗抑郁药的应用数据进行统计,按销售金额、用药频度等进行分析.结果 使用的抗抑郁药有8类16个品种,销售金额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选择性5-羟色胺及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为临床首选.国产的新型抗抑郁药使用频度超过进口同类品种.

  • 2010年我院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朱虹云;洪滟;朱雅艳

    目的 探讨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H)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2010年收集到的61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用药情况、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引发药品不良反应常见的药物为抗感染药物(267例)与中药制剂(70例).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常见,有237例(38.41%);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125例(20.26%).新的药品不良反应88例,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62例,其中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8例.结论 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

  • 2010年我院21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张爱华;符珏

    目的 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湖南省湘潭市中心医院2010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213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13例药品不良反应中,以60岁及以上年龄段发生率高(38.03%);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多(56.81%),口服给药次之(34.49%);涉及药品141种,以抗感染药物为主(19.25%):累及器官或系统多为皮肤及其附件,共96例(34.29%),其次为消化系统61例(21.79%);新的、不明的或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34例(15.96%).结论 应重试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 我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规范化管理实践

    作者:肖廷英;李川松

    目的 加强医院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的管理.方法 从监督管理小组,管理制度,药库管理,药房管理,各,临床科室管理,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通过对医院监督管理人员及,临床医师、药师培训考核,实现麻醉药品、第一类精神药品从采购、储存、调配到使用的规范化管理.

  • 某院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作者:邵欢;李蓉;徐晓俊;王晓丹

    目的 了解医院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情况:方法调查2009年9月至2010年2月185例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疝手术3种清洁手术出院病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结果 185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达100%.给药时机术前大于2 h者9例(4.86%),术前0.5~2 h者154 例(83.24%),术后22例(11.89%);预防用药时间不大于48 h者46例(24.86%),预防用药时间大于48 h者139例(75.14%);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多的为氟喹诺酮类.结论 普外科3种清洁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

  • 2009年至2010年我院门诊麻醉药品应用与处方分析

    作者:何益军;杨益峰;魏胜华

    目的 了解医院门诊麻醉药品处方与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门诊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麻醉药品处方1914张,对处方数量、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度(DDDs)等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两年间处方及用药频度大的均是硫酸吗啡缓释片.同一医院不同年度的2003年至2004年与2009年至2010年门诊药房麻醉药品用药统计分析比较,表明医务人员逐步提高癌痛的治疗水平,但仍有部分不合理处方.应重视继续教育,加强学习与执行<处方管理办法><麻醉药品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等相关法规,使药品应用安全、有效.

  • 2010年我院1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作者:赵喜荣;张占铎;郝晓菁;李丽华;安爱军

    目的 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安全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0年上报的167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给药途径,涉及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和临床表现、转归与评价等进行分析.结果 167例报告中,7例为皮肤过敏试验阳性,有效报告160例.其中患者女47.50%(76/160),男52.50%(84/160),平均年龄54.37岁;静脉给药145例(90.63%),口服给药ll例(6.88%),皮下注射给药4例(25.00%);涉及药品12类73种,列前3位的药品是抗感染药物83例(51.88%),中药制剂40例(25.00%),消化系统用药9例(5.63%);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药品不良反应多为一般性的(97.50%),严重的4例(2.50%),并且转归良好,无死亡病例.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无明显年龄和性别差异.抗感染药物、中药制剂及静脉给药途径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合理用药监管,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100例清开灵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作者:朱艳娜

    目的 探讨应用清开灵注射液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0年12月杭州市100例应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后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00%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时间为用药30min以内;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居首位(48例,占48.oo%),严重程度多为轻度.结论 在清开灵注射液临床用药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加强用药监护,以尽量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 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的后果及其原因概述

    作者:李文杰;李小云;范雪亮

    目的 分析抗菌药物超剂量使用情况,以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方法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进行阐述.结果 与结论抗菌药物在临床使用中随意加大剂量的情况比较普遍.而超药品说明书用量等同于不合理用药,因此临床医师应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及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及疗程使用抗菌药物,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 我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作者:王柏桉;曾馨

    目的 探讨医院制剂室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阐述制剂室及药师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结果 制剂室可在临床治疗药品有效补充、降低用药成本、提供个性化用药服务、用药咨询与病历分析、开发新剂型新制剂、实习带教等方面发挥良好的作用.结论 利用制剂室现有的硬件设施和人力资源,应正确认识制剂室发展中的机遇,充分发挥其在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 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加强处方点评工作

    作者:古今;蔡乐

    目的 更好地开展医院处方点评工作.方法 介绍医院信息系统(HIS)对加强处方点评工作所起的作用.结果 与结论利用医院信息系统可以增强处方书写的规范性,防止大处方,并利于快捷方便地获取数据等;还可减轻药师对处方的简单审核工作,使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更深层次的药学服务及处方点评工作中.

  • 精神专科医院门诊电子处方点评

    作者:唐亚芳;宋伟明

    目的 提高电子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方法 随机抽取2010年9月至2011年2月的门诊电子处方,共计6 000张,将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 不合理处方553张,占抽查处方总数的9.22%.其中不规范处方37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68.35%;用药不适宜处方168张,占不合理处方的30.38%;超常处方7张,占不合理处方的1.27%.结论 门诊电子处方质量需进一步提高,医生和药师要加强责任心,严格按照规定开具和审核处方.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含量

    作者:常波;姜一婧;孙长仁

    目的 建立抗骨增生丸中淫羊藿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色谱柱为Diamansil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29:71),流速为0.8 mL/min,检测波长为270 nm,柱温为35℃.结果 淫羊藿苷的进样量线性范围为0.061 8~0.309 μg,r=1.000 0(n=5),平均回收率为98.09%,RSD=1.11%(n=6).结论 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抗骨增生丸的质量控制.

  • 可同时测定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

    作者:范蕾;王伟影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蛇胆川贝液中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Agilent SB C18色谱柱(150mm×4.6 mm,5 μm),以乙腈-水-二乙胺(70:30:0.03)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 贝母素甲与贝母素乙的进样量线性范围分别为0.060~2.406 μg(r=0.999 7)和0.071~2.812 μg(r=0.999 6),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70%和97.90%,RSD分别为1.07%和1.34%(n=6).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便捷、有效,适用于检测贝母类生物碱等无紫外吸收的化学成分.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

    作者:吴畏;陈雅;杨征;曾桥

    目的 建立维A酸软膏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维A酸软膏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38 nm.结果 维A酸质量浓度在1.5-5.5 μg/mL范围内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线性回归方程为C=6.703 3A+0.041 1,r=0.999 9(n=5),平均回收率为100.44%,RSD=0.83%(n=5).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结果可靠,可用于医院制剂的快速检验.

  • 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比较

    作者:陈叶琴;唐风雷;于忠兴

    目的 比较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的两种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UV)法和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复方肌苷口服液中肌苷含量.结果 紫外分光光度法回收率为99.4%,RSD=0.59%;高效液相色谱法回收率为100.2%,RSD=1.11%.结论 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的溶出度

    作者:蔡旭萍;林茜;朱惠卿;葛孝忠;吴彩萍

    目的 建立测定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桨法,以水900 mL为溶出介质,转速为50 r/min,溶出时间为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 所用方法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99.13%,RSD=0.25%(n=9).结论 该法简便、准确,可为头孢丙烯干混悬剂溶出度的测定提供参考.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药品包装材料中砷浸出量

    作者:周红娇

    目的 建立测定药品包装材料中玻璃输液瓶砷浸出量的电感耦舍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方法 样品液直接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结果 标准曲线线性良好,相关系数r=0.999 91,方法的检出限为0.032 7 mg/L.RSD为4.71%,回收率为97.02%.结论 所用方法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高.

  • 药用与非药用蚂蚁的鉴别与现代临床应用

    作者:李健;刚红

    目的 掌握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的鉴别特点,了解蚂蚁的化学成分以及现代临床应用.方法 将可药用的广西拟黑多刺蚁、东北黑蚁的生活习性、外观形态、嗅味与普通蚂蚁作性状鉴别;统计624例类风湿患者服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08医院自制的玄驹强力胶囊后的总有效率.结果 药用蚂蚁与非药用蚂蚁存在显著差异,蚁体内含有人体丛需的维生素、微量元素;治疗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总有效率为分别为98.88%和91.95%.结论 药用蚂蚁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保肝、抗衰老、对人体免疫功能有适应原样双向调节作用.非药用蚂蚁有毒,不可入药.

  • 韭菜子及其两种混淆品的鉴别

    作者:朱婕妤;郑继明

    目的 区分韭菜子及其两种混伪品葱子和曼陀罗子,以便去伪存真.方法 从基源、性状、粉末显微、薄层色谱等方面对这3种种子进行鉴别.结果 所用方法可鉴别出韭菜子等3种药材有明显区别.结论 韭菜子、葱子和曼陀罗子虽外形相似,但只要掌握鉴别要点,则可区分.

    关键词: 韭菜子 混淆品 鉴别
  • 金龙胶囊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28例

    作者:钱炎均

    目的 观察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客观疗效、免疫功能改善和不良反应.方法 将57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9例),治疗组采用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OLFOX 4方案治疗.结果 对晚期胃癌的控制,治疗组的有效率为39.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48%.治疗组应用金龙胶囊后NK细胞活性及T细胞亚群CD3+,CD4+百分率及CD4+/CD8+的比值均呈不同程度的升高,而CD8+呈下降趋势,治疗前后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及腹泻等毒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金龙胶囊联合FOLFOX 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提高了化学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减小化学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可作为晚期胃癌的一种辅助治疗方法.

  • 苦玄参的鉴定研究

    作者:刘绍欢;梁光平;漆珍珍;王世清

    目的 对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进行研究,为促进其进一步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对收集到的苦玄参成药胶囊及苦玄参药材进行性状鉴定、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别.结果 与结论贵阳市场上以苦玄参为主要原料的成药及苦玄参药材,均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的鉴别要求.

  • 几种矿物药粉末的识别

    作者:徐美娟

    目的 为临床用药提供宝贵经验.方法 通过性状鉴别和理化鉴别了石膏粉、滑石粉、玄明粉和明矾,龙骨、龙齿、炉甘石和琥珀,朱砂、代赭石、自然铜和磁石等矿物药.结果 与结论经仔细比较,用经验鉴剐法综合分析,即可鉴别已粉碎了的矿物药.

    关键词: 矿物药 粉末 区别
  • 厚朴及其伪品的简易鉴别

    作者:焦爱军;冯洁

    目的 建立厚朴及其伪品(基源待定)简单且有效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特征和荧光反应方法鉴别.结果 厚朴及其伪品的性状和荧光反应存在较大差异.结论 所用方法简单、灵敏,专属性、稳定性和重现性均好,可作为厚朴真伪的快速检验方法.

  • 检验中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

    作者:徐艳红;郭琳;陆君;王冬悔

    目的 采用简单方法鉴别中药饮片中的伪劣制品.方法 笔者总结了9种在药品检验中对假劣中药饮片的快速鉴别方法.结果 与结论 所采用的方法既可节约检验经费,又能快速准确地查出假劣药品.

  • 中药内调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320例

    作者:杨海民;张晓红

    目的 观察中药内调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320例的疗效.方法 将48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分为治疗组(320例)和对照组(160例).治疗组应用乳核散结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3次;散结乳癣膏外敷,每次1贴,每日1次.对照组口服乳癖康片5片/次,每日3次.两组均以20d为1疗程,月经干净后开始,连用1~3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结果 治疗组治愈176例,显效67例,有效56例,无效21例,总有效率达93.44%.对照组治疗52例,显效41例,有效33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为78.75%.结论 乳核散结片与散结乳癖膏联合用于乳腺增生症疗效显著.

  •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54例

    作者:崔爱玲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乙型肝炎病毒所致活动性肝硬化的疗效.方法 将108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对照组54例仅口服拉米夫定片100 mg/d;治疗组加服扶正化瘀胶囊5粒/:g、每日3次.总疗程均为24个月.观察临床表现以及肝功能和肝纤维化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肝纤维化指标Ⅲ型前胶原(PCⅢ),治疗组为(228.6±114.4)μg/L,对照组为(331.5±98.2)μg/L,P<0.05;透明质酸(HA)水平治疗组为(138.3±120.42)μg/L,对照组为(278.2±100.1)μg/L,P<0.05;肝功能改善治疗组显著好于对照组;治疗组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拉米夫定联合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活动性肝硬化,能明显改善肝纤维化程度和肝功能,且安全可靠.

  • 炮制骨碎补的提取及其柚皮苷的纯化研究

    作者:马才敬;方谨;李玲玲;王允

    目的 建立测定骨碎补中柚皮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并优化炮制骨碎补的提取纯化方法.方法 Phenomenex C18柱(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冰醋酸(27:72:1).流速1.0 mL/min,测定波长283 nm,温度30℃.结果 骨碎补浸膏以水(10倍,1.5 h,2次)、60%乙醇(10倍,1.5 h,2次)为溶剂提取,测得柚皮苷的含量分别为0.54%和0.56%.结论 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水提醇沉.分离纯化选择加硫酸铵至饱和,乙酸乙酯(20倍,2次)萃取,蒸干.

  • 中药胶囊剂制备的药物处理新法

    作者:严霞;曹雅军;王兵娥;黄德红

    目的 简化中药胶囊剂制备流程,降低物料损耗率,提高药品均一性,减少有效成分受热破坏.方法 新方法为在中药胶囊剂制备的前期药物处理中,部分饮片制成的流浸膏直接浇灌于需干燥粉碎的饮片上,搅拌均匀后再行干燥、粉碎、过筛,混匀后填充.与常规方法从浸膏熬制时间、熬制程度、干燥粉碎次数、操作周期、物料损耗率5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新方法较常规方法操作更简便,各组分混合更均匀,物料损耗率及有效成分的受热破坏率降低.结论 新方法优于常规方法,值得推广.

  • 肾癌免疫治疗研究新进展

    作者:张朝华;黄研;彭红涛;袁晓菲;戎红旗

    根治性肾切除术仍是目前治疗肾癌有效的方法,但有20%~40%的患者术后发生转移,直接影响了预后.肾癌对化学治疗和放射治疗均不敏感,这与肾癌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多重耐药有关.α-干扰素(INF-α)和白细胞介素2(IL-2)是目前研究比较多的生物免疫治疗制剂,但只有部分患者取得了较好疗效,CD4+CD25+调节性细胞(Treg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水平高者患者预后较差,但使用免疫治疗后能促进治疗作用.该文对肾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研究进展

    作者:刘雪丽;周雪峰;王晓璐;孙勇

    目的 了解目前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的研究进展.方法 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目前发展情况进行总结.结果 总结了目前常用的6种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剂型.结论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药物透皮吸收制剂在我国将有不可估量的发展前景.

  • 药品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成因与对策

    作者:孙中宝

    药害事件频发,严重危害到了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杜绝药害事件发生已成为全体国人的共同企盼.然而,引发药害事件的原因很多,除监管体制、社会因素之外,药品相关企业的责任缺失也是重要因素之一.该文从药品相关企业角度探讨了其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 从深圳市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情况看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监管

    作者:杨涵;王晓炜;刘洪伟;李军;陈玉文

    通过对我国医疗器械的监管历程进行分析,以及对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发展情况、生产企业规模变化和产品品种变化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试图找出我国医疗器械监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

  • 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何汉洲;毕开顺

    目的 为加强非药品冒充药品监管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对开展非药品冒充药品专项整治工作的研究,对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与结论消除非药品冒充药品行为,应从加强监管、开展法律规制、完善联合执法、整顿和规范相结合、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着手.

  • 药用辅料在医院制剂室应用的困惑与对策建议

    作者:翁燕君;黄涛阳

    目的 为药用辅料的开发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结合医院制剂室辅科应用情况,对药用辅料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目前药用辅料仍无法满足实际需求.结论 制剂品种的发展有赖于药用辅料的开发和使用.

  • 临床试验中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

    作者:张营;石磊;江伟健;曾晓晖

    目的对临床试验依从性进行分析,探讨提高依从性的对策.方法 分析影响临床试验依从性的因素,并据此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研究者和受试者依从性的高低是影响临床试验依从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临床试验的依从性影响着试验结果的质量,提高依从性对于提高临床试验的质量至关重要.

  • 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

    作者:张丘陵

    该文针对重庆市南川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以西部药博园建设为主线,通过实施招商引资、订单生产、树立品牌、培育市场和产学研一体化实现中药材产业的上档升级的思考.

  • 合作进化理论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展望

    作者:余炜;万毅

    该文概述了合作进化理论的基本概念和经典策略,并运用该理论对医药临床试验、客户关系管理、医患关系优化、医药教育与科研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合作进化 医药 应用
  • 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

    作者:尹永芹;沈志滨

    目的 介绍中药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的研究进展,以提高其提取率.方法 利用CNKI,PubMed,SD,维普资讯等数据库,对研究和应用较多、发展前景较广阔的新型提取分离技术进行总结.结果 共引用38篇文献,分别阐述了6种提取方法,包括超高压提取、酶解、微波萃取、半仿生提取、真空冷冻千燥、超临界流体萃取;5种分离方法,包括膜分离技术、双水相萃取技术、泡沫分离技术(又称泡沫吸附分离技术)、分子印迹技术、分子蒸馏.结论 传统的和现代的提取提取分离方法各有优劣,采用合适的提取分离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提取效率,还可以增加某种化学成分的相对量,为后续处理带来方便.提取分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使生产成本降低、产品质量得到提高,从而推动中药的现代化进程,为我国的中药走向国际市场奠定基础.

  • α-硫辛酸注射液静脉滴注致静脉炎反应1例

    作者:秦燕;贾妍

    患者男,91岁,因心悸发作并加重1 d就诊,门诊以"稳定性心绞痛、阵发性心房纤颤、高血压病、2型糖尿病、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收入院.入院时检查血常规基本正常,血糖为7.57 mmol/L,甘油三酯为2.30 mmol/L.治疗期间患者自述双脚行走时有麻木感,为防止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在强化降糖的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注射液(规格为12 mL:300 mg,德国Stada公司,批号为20000466)600na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1次/d,首次用药时滴速为60滴/min,输注约20 min后,患者反映输注部位疼痛、耐受不佳.

  • 新医改背景下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问题探讨

    作者:石文凯;王广平;李茜

    该文阐述了国内外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市场状况,分析了我国药物上市前研发专业化分工的发展问题.

  • 发达国家控制药品虚高定价的方式及其启示

    作者:孔琳琳;张方

    目的 为我国药品定价方式的改革提供思路和方法.方法 查阅2000--2010年10年间的文献,对5个发达国家控价制度进行系统总结分析.结果 与结论各国药品价格控制制度都有优势和不足,我国应根据国情借鉴其定价体系、流通体制和补偿机制.

  • "十二五"规划期药品零售业发展趋势展望

    作者:鲁贝贝;陈玉文

    该文通过对<全国药品流通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的深入分析,探讨了我国药品零售企业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药品零售企业将朝着扩大连锁规模、批零一体化、拓展特色服务、与现代医药物流合作、处方药销量比重增加、完善药店网络布局、引进外资和走向国际等几大趋势发展的观点.

中国药业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