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SD大鼠视网膜切片的视杆双极细胞L-钙通道电流的研究

    作者:曹谦;郭群;张作明

    目的 研究SD大鼠视网膜双极细胞(RBCs)L-钙通道电流的特点.方法 选取11只4~8周龄SD大鼠制备视网膜切片标本,RBCs胞体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外部,以辨别细胞.使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记录视网膜RBCs的L-钙通道电流.结果 在显微镜下从切片上识别位于视网膜内核层外部的RBCs胞体.用玻璃毛细管微电极在RBCs 胞体记录出L-钙通道电流,慢电容补偿:(3.2±0.3)pF,阶越(step)刺激的电流峰值:(31.1±3.3)pA,斜坡(ramp)刺激的电流峰值:(32.5±3.1)pA;使用L-钙通道阻断剂nifedipine可以成功阻断电流.结论 实验中记录出的电流为L-钙通道电流.使用全细胞膜片钳的方法在大鼠视网膜切片上记录RBCs的L-钙通道电流是可行的.

  • 影响中期保存的角膜供体内皮细胞活力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邵应峰;胡诞宁;刘雪花;陈家祺

    目的 探讨影响中期保存的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性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保存液中的角膜内皮细胞进行培养和评分,并与供体年龄、供体保存与死亡时间间隔、供体采集与死亡间隔、是否曾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细胞培养评分与供体年龄呈负相关,与供体保存时间呈负相关,与是否在常温下过夜呈负相关.结论 供体的年龄、植片的保存时间及是否在常温下长时间暴露均是影响供体角膜内皮细胞活力和功能的关键因素.

  • 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的表达

    作者:黄瑞尧;刘双珍;毛俊峰;陈果;李凤云;夏朝华

    目的 观察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DM)中的表达,进一步探讨近视眼的发病机制.方法 用半透明眼罩遮盖法建立豚鼠FDM模型;采用玻璃体腔注射L-α-氨基己二酸(L-α-AAA)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观察其对豚鼠FDM形成的影响.视网膜检影验光测屈光度,A型超声测量眼轴长度.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bFGF在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的表达.结果 遮盖眼与对照眼相比,产生了相对性近视(P<0.05),眼轴增长(P<0.05);去遮盖后,近视度数降低(P<0.05);破坏视网膜Müller细胞后,近视度数较单纯遮盖眼降低(P<0.05).近视眼与对照眼相比,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表达减弱.结论 视网膜Müller细胞可能参与了FDM形成的调控;视网膜Müller细胞中bFGF的表达可能与FDM有关.

  • 丝裂霉素C诱导PRK后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作者:李金;王卫群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C(MMC)对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后角膜基质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30只兔随机取1只眼行PRK并术中使用0.02%MMC为PRK+MMC组,另1只眼仅行PRK设为PRK组,2只兔设为正常对照组.观察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程度;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TUNEL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角膜细胞.结果 术后1周,1、2、3个月角膜haz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1、2、3个月PRK+MMC组与PRK组TUNEL染色、α-SMA阳性细胞数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眼局部应用0.02%MMC溶液可促进活化的角膜基质细胞凋亡,减轻PRK术后haze.

  • Gefarnate滴眼液对碱烧伤兔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及粘蛋白分泌功能的影响

    作者:杨水平;陈剑;陈敏

    目的 探讨gefarnate滴眼液对碱烧伤兔结膜杯状细胞密度及粘蛋白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新西兰白兔20只(40只眼),制作碱烧伤干眼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滴生理盐水和gefarnate滴眼液,术后7、14、21、28d分别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7d、28d各取结膜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实验组杯状细胞密度在术后1个月内逐步上调,对照组未见明显的上调作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MUC5AC表达率和积分在术后7d和28d均比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efarnate滴眼液可明显促进杯状细胞增生和粘蛋白MUC5AC的分泌,暗示其在干眼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NMDA受体亚单位NR2A、NR2B在正常大鼠视皮层中的表达变化

    作者:于璐;赵堪兴

    目的 观察大鼠视皮层中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MDAR)功能亚单位NR2A与NR2B的表达随发育的变化.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技术分析NR2A、NR2B在Wistar大鼠生后第0、14、21、28、35、42、60、90d视皮层的表达情况.结果 NR2A、NR2B在出生时的视皮层中即已存在,之后NR2A的表达缓慢上升,生后35d达峰值,后略有下降,至成年维持于较高水平;NR2B生后14d达到峰值,继而逐渐下降,至第60d后趋于平稳.结论 视皮层中NR2A、NR2B表达量的变化与视觉发育可塑性关键期的起始与终止在时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同步性,提示生后NR2A、NR2B表达的发育性时间差异可能是视觉发育可塑性调节的一个重要分子基础.

  • Rac1-siRNA抑制大鼠视网膜VEGF表达的实验研究

    作者:张美霞;李娟娟

    目的 观察Rac1-siRNA重组载体对大鼠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 将25只成年SD大鼠,采用光动力法诱导双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后,1只眼玻璃体腔转染Rac1-siRNA重组载体作为基因干预组,另1只眼注射空白载体作为空白对照组.25只正常SD大鼠单眼玻璃体腔内转染Rac1-siRNA重组载体作为空白干预组.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视网膜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在基因干预组和空白对照组中与空白干预组相比表达较强,空白对照组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ac1-siRNA重组载体能有效抑制视网膜内VEGF的表达.

  • 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孙丽颖;赵堪兴;闫丽

    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在氧诱导视网膜病变鼠模型中的动态表达变化,初步研究EPO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中的意义.方法 将14只7d龄C57BL/6J幼鼠暴露于高氧环境5d后转置于正常氧环境5d,作为高氧组;另14只同日龄幼鼠为正常对照组.进行视网膜铺片和二磷酸腺苷(ADP)酶染色、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分别观察视网膜血管的改变、视网膜新生血管细胞核数量及EPO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相对低氧时,高氧组可见大量新生血管形成;EPO蛋白表达与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相平行.结论 EPO在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变化与ROP的两期病理改变相一致,可能参与了ROP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过程.

  • 烟曲霉菌性角膜炎大鼠角膜IL-6和IL-10的表达

    作者:苏晶;崔红平

    目的 探讨大鼠角膜真菌感染后角膜局部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 在24只大鼠左眼角膜上制作烟曲霉菌性角膜炎(AFK)模型为实验组,右眼为对照组.在感染后早、中、晚期取下角膜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在不同病程角膜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在实验组角膜中,IL-6早期即大量表达,中期炎症反应高峰时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IL-10在早期表达高以后逐渐下降.结论 IL-6在AFK病程中是一个敏感的炎性因子,与局部的炎症反应程度一致.IL-10在AFK病程中呈逐渐下降趋势.

  • Etoposide经由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RGC-5细胞凋亡

    作者:李光宇;范斌;李亚萍

    目的 研究etoposide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etoposide诱导的RGC-5细胞死亡模型,应用APOPercentageTM及原位TUNEL染色确定RGC-5细胞的死亡方式,并进而利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活化caspase-3及PARP-1的变化情况,并通过广谱caspase抑制剂间接证明是否有caspase依赖途径的激活.结果 相对高浓度的etoposide(1~10μmol/L)可以迅速降低RGC-5细胞的活性并诱导死亡;APOPercentageTM及原位TUNEL染色确定etoposide是以凋亡的方式诱导RGC-5细胞死亡;Western blot显示etoposide诱导后的RGC-5细胞中caspase-3被激活并伴有PARP-1的降解片段出现;广谱caspase抑制剂Z-VAD-fmk可以保护etoposide诱导的RGC-5细胞,提高细胞活性.结论 Etoposide经由caspase依赖途径诱导RGC-5细胞凋亡.

  • 针对不同靶位点的siRNA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NF-κBP65表达的抑制作用

    作者:张丽娜;赵桂秋;梁涛;王青;杨姗姗

    目的 探讨针对核因子-κB(NF-κB)P65亚基的小干扰RNA(siRNA)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设计并合成3条NF-κB siRNA,1条阴性对照siRNA.实验分为6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常规体外培养HLE-B3细胞;B组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组;C、D、E、F组为转染组,分别转染4条siRNA,24h后加入含TNF-α的培养基培养.免疫印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NF-κB P65蛋白与mRNA的表达.结果 B组与A组比较,NF-κB P65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D组与B组比较,NF-κB表达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特异性siRNA可以明显降低HLE-B3细胞株NF-κB P65蛋白及mRNA的表达,为RNA干扰治疗外伤性白内障奠定了基础.

  • 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溃疡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菊;史伟云;陈敏;庄宪丽

    目的 探讨角膜移植术后移植片溃疡的多种治疗方法 的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7年6月角膜移植片溃疡123例(126眼)患者资料,分别给予单纯药物、羊膜移植、结膜瓣遮盖、角膜移植、永久性睑裂缝合等治疗.结果 85.7%(108/126)的溃疡一次治愈,其中80.9% (102/126)视力得以不同程度的恢复.各种方法 的治愈率分别为:单纯药物83.3%(20/24),羊膜移植94.9%(37/39),结膜瓣遮盖93.8%(15/16),角膜移植100%(29/29),永久性睑裂缝合87.5%(7/8).结论 角膜移植片溃疡应及早针对其病因及临床特点,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才能够提高其一次治愈率.

  • 利用模型探讨泪河的光学相干断层图像特征

    作者:林晨;翁景宁;喻碧莺

    目的 探讨不同成分组成的模拟泪河对光学相干断层(OCT)图像的影响以及OCT图像与裂隙灯照相图像的关系.方法 建立一个泪河模型,向槽内加入水、油、血浆等不同物质,运用Stratus OCT3扫描,观察其OCT图像特征并运用外部软件进行相关的测量;对模拟泪河分别进行OCT扫描和裂隙灯照相,分别测量其泪河高度,并计算两种方法 测量的组内相关系数(ICC),用于比较测量方法 的可重复性.结果 单纯的水、油均不能形成OCT图像,对于具有油脂层的液体可以在OCT上反映出来,其油脂的含量与OCT上脂质层的厚度呈高度正相关.OCT测量的泪河高度与裂隙灯照相结果 呈高度相关,OCT结果 低于裂隙灯照相结果 .OCT测量结果 的可重复性优于裂隙灯照相结果 .结论 泪液中的脂质层可能是泪河的OCT图像产生的基础.OCT测量结果 与裂隙灯测量结果 高度相关,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 非球面切削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早期临床观察膊

    作者:蔡方荣;柏丽娜

    目的 前瞻性研究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球镜-6.00D以下,柱镜0.00~2.00D的近视患者随机分成2组,Q调整组32例64眼行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对照组32例64眼行传统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观察术后裸眼视力,残余屈光度,高阶像差中的慧差、球差、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增加值和满意度等指标.结果 术后裸眼视力和残余屈光度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Q调整组高阶像差的增加较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Q调整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非球面切削引导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可以减少术后角膜波面像差的增加,尤其是减少球差增加,明显改善视觉质量.

  • Leber病一家系线粒体DNA突变检测与临床观察

    作者:付群;童绎;霍豫星;张向东

    目的 探讨Leber病一家系的临床和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 对Leber病一家系49个成员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遗传特征和临床发病特点,并对家系现存成员进行眼科临床检查(视力、视野、眼底、色觉检查及视觉诱发电位检查),全血滤纸法提取线粒体DNA(mtDNA),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分别扩增mtDNA上相应片段检测G3460A、G11778A和T14484C位点突变.结果 该家系显示为典型的母系遗传,共18例36眼患病,男11例22眼,女7例14眼.母系亲属mtDNA的G11778A位点突变阳性,3460和14484位点突变阴性.结论 该家系为典型的遗传性Leber病家系,mtDNA上G11778A位点突变可导致Leber病的发生,但并不是所有G11778A位点突变者均发生Leber病,也可能成为基因携带者.

  •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方式的循证治疗

    作者:李刚

    目的 针对1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探讨其手术方式,检索当前佳证据,为临床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的随机对照试验(RCT)、临床对照试验和Meta分析,对所获得的证据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共筛选出3篇RCT和2篇临床对照试验.检索出的证据表明,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晶状体乳化+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周边虹膜切除术与Nd:YAG激光虹膜切开术相比,晶状体乳化+IOL植入术在降低眼压、提高视敏度方面更安全有效,二次手术率更低.根据证据的评价结果 将晶状体乳化+IOL植入术应用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访3年效果良好.结论 对于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晶状体乳化+IOL植入术可使患者受益.

  • 眼部神经鞘瘤临床病理分析

    作者:何为民;罗清礼

    目的 探讨眼部神经鞘瘤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特征、组织病理学改变、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1年1月~2006年12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神经鞘瘤的49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患者的第一主诉主要为突眼和眶周肿块.肿瘤发生的部位:球后肌肉圆锥30例(65.12%),眉弓、眼睑皮下及内外眦皮下9例,眼眶外上方4例、内上方2例、内侧2例、外下方1例,眼球表面1例.CT扫描38例,MRI成像3例.提示眶内实性占位病变,其中6例有囊样变.组织病理学诊断:神经鞘瘤41例,恶性神经鞘瘤8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8年,7例复发,包括5例良性神经鞘瘤和2例恶性神经鞘瘤,其中1例良性神经鞘瘤复发后变为恶性.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在随访期间未再复发.结论 眼部神经鞘瘤发生部位广泛,部分有囊性变,部分复发病例可恶变,眼科医师应做出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手术切除应完整.

  • 视网膜母细胞瘤31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郑嵩山;吴中耀;杨华胜;颜建华;毛羽翔

    目的 分析和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临床诊治特点.方法 对1996~2005年收治的317例(362眼)Rb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Rb患儿初诊症状常见的是白瞳症,占81.39%,初诊年龄平均为30.18个月,主诉时间平均为117.86d,眼内Rb肿瘤厚度平均为10.71mm.有家族史者占总体的1.89%;单眼为0.37%,双眼为10.42%.Rb分期:眼内期占总体的55.33%,青光眼期为10.00%,眼外期为32.67%,远处播散期为1.00%,自发萎缩者为1.33%.治疗包括传统治疗方法 和保守治疗方法 ,放弃治疗者占总体的9.39%,保守治疗者占治疗患儿的12.50%,眼球摘除者占治疗患儿的91.46%.结论 Rb患儿就诊较晚且病情严重,眼内Rb肿瘤体积较大,眼外期患儿所占比例较大.目前Rb保守治疗率较低,眼球摘除率较高.

  •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合并青光眼

    作者:邢小丽;李筱荣;袁佳琴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青光眼,因患儿年龄小易被忽略.随着手术技术的提高,瞳孔阻滞型青光眼较少见,开角型青光眼为主要类型.危险因素包括:手术年龄小,小角膜,核性白内障,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等.随访应在术后第1年每3个月1次,以后随访时间间隔延长,但需持续终生.手术效果不佳,治疗首选药物,可联合抗代谢药物,植入引流物或睫状体光凝术.就先天性白内障术后青光眼的发生率、临床表现、治疗、随访意见等进行综述.

  • 小梁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调控因素

    作者:闫莉萍;原慧萍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是一组降解细胞外基质(ECM)成分的含锌蛋白水解酶家族,对于维持ECM不断产生与降解的动态平衡及正常房水通路的流畅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TIMPs)是MMPs的内源性特异性的组织抑制剂,可以抑制MMPs对ECM的降解作用.MMPs活性受多种水平调节,分为基因水平、酶原活化调节、活化后调节.因此各种外界因素、MMPs及其组织抑制因子TIMPs共同参与ECM的降解与重建,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以及表达的动态平衡保证组织的正常生理功能运转.就小梁细胞MMPs及其多种调控因素进行综述.

  • 数据库技术在眼科信息化管理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葛轶睿;李由;魏锐利

    随着信息变革的深入,眼科信息获取的途径与形式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有效地存储、整合、挖掘与利用这些信息,是实现眼科信息化的关键.数据库技术作为当今信息社会中的核心和基础,在眼科信息资料的处理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让更多的眼科工作者了解数据库技术知识并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对数据库技术在眼科信息学的地位、眼科数据库应用现状及未来眼科数据库可能的发展模式,进行全面综述.

  • 二次巩膜扣带术中冷凝致巩膜穿孔一例

    作者:黄春梅;谭瑞礼;范传峰;张欣

    巩膜扣带术中冷凝导致巩膜穿孔很少见,国内罕见报道.本院近日见一病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1岁,因右眼被肘部碰伤后视物不清5个月,以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于2007年5月28日收入院.

  • 眼睑巨大复发性恶性黑色素瘤并眶内浸润一例

    作者:王桂芳;刘莲;郑幼平;邹秀兰;黄松杰;张宏光;钟敬祥

    患者,女,69岁,因"左眼睑肿物切除术后复发伴疼痛1年半"入院.患者1年半前发现左眼上睑小肿物,并逐渐增大,视物稍模糊,于当地医院行"左眼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报告为"左眼睑恶性黑色素瘤",未做进一步治疗.术后2个月左眼睑肿块复发,并快速长大,伴左眼疼痛,头痛,渐视物不见.入院全身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 白内障术后人工晶状体混浊一例

    作者:李小化;项瑛

    患者,女,46岁,因"双眼并发性白内障"于6年前在我院先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左眼植入亲水性丙烯酸酯人工晶状体,右眼植入肝素表面处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人工晶状体,术后无特殊反应.6年来,右眼无明显异常,左眼自觉眼前有纱样物遮挡,渐进性加重.眼科检查:视力右眼1.0,左眼0.8;眼压右眼14mmHg,左眼15mmHg(1mmHg=0.133kPa).睑结膜无充血,角膜清,前房深浅可,房水细胞(-),瞳孔对光反应灵敏,人工晶状体居中.右眼人工晶状体透明;左眼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呈乳白色,袢透明(图1).

  • 392例溢泪患者病因分析

    作者:李霞;汪明启;李湧;王卫平

    门诊以"流泪"为主诉的患者很多.选取2004年9月~2007年5月我院门诊以"流泪"为主诉的患者,对其中的392例溢泪患者进行病因分析,发现泪点形态异常在溢泪的病因中所占比例远大于传统观念的泪道原因,现报道如下.

  • 儿童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手术的治疗探讨

    作者:许龙华;吉红云;王业飞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出生后即发生或出生1年内发生的上睑下垂,绝大多数因提上睑肌发育不全或缺损,或因支配的中枢性和周围性神经发育障碍所致,是上睑下垂中常见的类型.对于轻中度上睑下垂,可采用提上睑肌缩短术矫正,该术式无论从解剖或生理角度分析都是较理想的术式.但对于先天性重度上睑下垂患儿,综合上睑下垂的程度、年龄、心理及提上睑肌的发育特点,适时行改良的额肌瓣悬吊术效果较好.

  • SL-OCT用于正视及高度近视眼前房容积和巩膜突横径的测量

    作者:赵英杰;沈帮荣;肖建业;顾雪芬

    精确测量正视眼活体状态前房容积及巩膜突横径可得出其解剖参考值,对白内障、青光眼、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玻璃体切割术及局部药代动力学研究也有重要意义.

  • 羊膜覆盖治疗急性期眼烧伤24例临床观察

    作者:卢瑛

    眼烧伤使结膜和角膜组织造成严重损伤,在急性期常因为角膜上皮的大面积剥脱和基质水肿等引起患眼的剧烈疼痛和严重的刺激症状,后期可因角膜上皮的反复剥脱、持续性缺损及炎症反应等引起角膜新生血管化和假性胬肉、睑球粘连等,视力严重减退.在烧伤早期给予新鲜羊膜覆盖,能保护眼表,减轻炎症,阻止角膜结膜的融解,显著改善眼烧伤的预后.我院自2002年以来对眼烧伤患者24例(31眼)采用新鲜羊膜覆盖,获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 一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RP3基因突变

    作者:夏小平;赵丽娜;朱鹏宇;田东华;宋国祥

    目的 探讨一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RP)家系的突变基因位点.方法 在获得知情同意后对该家系成员进行病史采集、眼部检查和病情追溯,绘制家系图,并对其中26例采血,进行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RP3基因外显子ORF15测序.结果 该家系共有成员57名,其中直系42名(含21例患者).患者表现为夜盲、近视、眼底色素沉着、血管细、视盘淡,视野向心性缩窄甚至呈管状,暗视视网膜电图(ERG)显示a波、b波振幅明显下降甚至记录不到.家系特点为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患病、男性患者的母亲均是患者,符合X连锁显性遗传特征.经PCR反向测序,发现突变位点位于ORF15+1339delA.结论 该家系患者病变由RP3基因外显子ORF15+1339delA位点突变所致.

  • 用饲养细胞辅助原代培养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研究

    作者:毛俊峰;刘双珍;秦文娟;黄瑞尧;李凤云;吴小影

    目前已知Müller细胞能合成与近视形成密切相关的视网膜信号因子(bFGF、多巴胺、视黄酸、TGFβ2等),但尚不明确Müller细胞在近视眼形成中的具体作用.我们用小鼠腹腔渗出细胞作为饲养细胞,探索豚鼠近视眼视网膜Müller细胞的培养方法,为今后研究其与近视眼的关系奠定基础.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