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Hwey-Lan Liou模型眼中Toric人工晶状体旋转对成像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斌;马景学;刘丹岩;崔月先;杜颖华;杨欣

    背景 目前关于Toric人工晶状体(IOL)旋转造成散光残留的研究较多,但其对成像质量和波前像差带来的影响尚不清楚. 目的 评价Toric IOL旋转对成像质量、波前像差及球镜和柱镜度残留的影响. 方法 将+22.0 D T3、T4、T5型Toric IOL分别植入Hwey-Lan Liou精密模型眼,IOL后表面平坦轴置于X轴,陡峭轴置于Y轴,在波长为550 nm的单色光和瞳孔直径4 mm条件下采用Zemax光学设计软件模拟带有Toric IOL的角膜散光模型眼.将Toric IOL分别旋转5°和10°,分别测定Toric IOL在居中位及旋转位的调制传递函数(MTF)及离焦、散光、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计算该条件下模型眼出现的球镜和柱镜的屈光误差. 结果 Toric IOL居中时角膜散光可完全矫正,T3、T4、T5型Toric IOL的MTF非常接近,随着Toric IOL旋转度变大,40 ~ 60 c/d高空间频率下成像质量明显下降,3种晶状体MTF曲线均逐渐下降,以散光度大的T5型Toric IOL下降为明显.Toric IOL旋转后彗差、三叶草像差和球差无明显变化,但散光度和离焦均增加.Toric IOL旋转后残留散光度增加,同时球镜度增大.结论 Toric IOL植入后位置的旋转导致眼的成像质量下降,散光度较大的Toric IOL旋转引起的MTF曲线降低更为明显.Toric IOL的旋转主要造成散光和球镜度的增加,但高阶像差不受影响.

  • Smac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及促凋亡作用

    作者:孔德倩;郑广瑛;李莉;刘玥;蔡芳菲

    背景 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CO)是囊外白内障摘出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其发病机制与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的增生、移行和上皮-间质转化(EMT)有关,探讨相关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措施至关重要.目的 探讨Smac对人LECs增生和凋亡的作用及防治PCO的生物学作用. 方法 对HLE-B3细胞株及Smac过表达人LECs株进行培养,将培养的HLE-B3细胞分为PBS组、空质粒转染组和siRNA-Smac3转染组,分别将PBS、空质粒载体和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24 h,计算siRNA-Smac3质粒转染率.在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不同质量浓度(5、10、20和50 μg/ml)TGF-β2或200 μmol/LH2O2以建立PCO模型或氧化应激凋亡模型.将细胞分为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法检测细胞增生活力;将细胞分为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O2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培养的细胞中Smac、caspase-3及增生细胞核抗原(PCNA)mRNA及蛋白的相对表达量. 结果 siRNA-Smac3质粒转染细胞后GFP阳性细胞达80%以上,荧光定量PCR筛选出佳干扰质粒为siRNA-Smac3.siRNA-Smac3转染组GFP阳性细胞率为(72.32±2.31)%,明显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4.91±0.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6.342,P<O.001).LECs中Smac mRNA相对表达量为35.21±4.11,高于空质粒载体组的15.24±2.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47,P<0.05).20 μg/ml TGF-β2作用后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的细胞增生率分别为(98.4±1.7)%、(98.9±0.1)%和(64.2±3.1)%,Smac过表达+TGF-β2组明显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H2O2组和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9±1.2)%、(45.1±4.5)%和(27.5±1.8)%,siRNA-Smac+H2 O2组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PBS组、H2 O2组和siRNA-Smac+ H2 O2组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321±0.103、0.715±0.112和0.479±0.209,siRNA-Smac+H2O2组细胞中caspase-3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 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S组、TGF-β2组和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99±0.013、0.645±0.102和0.490±0.209,与TGF-β2组比较,Smac过表达+TGF-β2组细胞中PCNA 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caspase-3蛋白在siRNA-Smac+H2O2组和H2O2组相对表达量为0.712±0.012和0.973±0.051,siRNA-Smac+ H2 O2组细胞中caspase-3蛋白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H2O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2,P<0.05);PCNA在Smac过表达+TGF-β2组和TGF-β2组,相对表达量为0.782±0.212,相对表达量为1.126±0.251,Smac+TGF-β2组PCNA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TGF-β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mac基因抑制人LECs株HLE-B3细胞系的增生并促进细胞的凋亡,其可能用于防治PCO.

  • 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作者:杨明;王志军;邓婷婷;潘琳

    背景 糖尿病性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研究认为多种代谢通路参与其发病,其中包括氧化应激机制.研究表明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可有效抑制氧化应激损伤及脂质过氧化,但目前鲜见虾青素对糖尿病性白内障防治作用研究的相关报道. 目的 观察虾青素对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38只SPF级6周龄雄性SD大鼠纳入研究,其中30只大鼠用一次性腹腔内注射质量分数1%链脲佐菌素(STZ)方法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连续3d血糖值>16.7 mol/L者为造模成功,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正常对照组8只大鼠同法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分别给予50mg/(kg·d)和100 mg/(kg·d)虾青素以及橄榄油和饲料混合物连续喂养3个月,糖尿病模型组大鼠以等容量橄榄油混合饲料喂养,正常对照组以正常饲料喂养.造模后用裂隙灯显微镜行眼前节照相并对晶状体混浊的严重程度分为1~5级;收集大鼠双侧眼球制备晶状体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晶状体的组织病理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晶状体中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阳性表达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大鼠晶状体内AGEs质量浓度、丙二醛(MDA)浓度、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以及谷胱甘肽(GSH)质量浓度.结果 造模后2、4、6、8、10和12周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血糖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糖尿病模型组、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间大鼠血糖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大鼠晶状体透明,为1级,糖尿病模型组晶状体混浊均为5级,不同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混浊度多为3~4级.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匀浆内的AGEs质量浓度分别为(7.23±0.50) μg/ml和(7.01±0.37) μg/ml,MDA浓度分别为(1.43±0.22) mmol/L和(1.35±0.16)mmol/L,均低于糖尿病模型组的(7.61±0.45) μg/ml和(1.62±0.42) 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和高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分别为(272.70±12.53) ng/L和(283.52±16.17) ng/L,SOD含量分别为(55.45±6.47)μmol/(min·L)和(56.73 ±5.12) μmol/(min·L),CAT含量分别为(2.91±0.41) μmol/(min· L)和(3.02±0.13) μmol/(min·L),均明显高于糖尿病模型组的(241.52±15.13) ng/L、(51.67±5.45) μmol/(min·L)和(2.72±0.27)μmol/(min·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剂量虾青素组大鼠晶状体中GSH质量浓度和SOD含量明显低于高剂量虾青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虾青素能够延缓1型糖尿病大鼠代谢性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其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羊毛甾醇合酶及羊毛甾醇在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分布

    作者:康丽华;沈心悦;杨梅;张国伟;张俊芳;秦柏;杨铃;胡楠;管怀进

    背景 已有研究证实与羊毛甾醇结构相似的三萜类化合物对于全身多种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近年来发现羊毛甾醇合酶(LSS)及羊毛甾醇对白内障具有治疗作用,但羊毛甾醇及其抑制剂与其他眼病的关系尚不清楚.了解羊毛甾醇在眼组织中的分布有助于阐明其与眼病的关系. 目的 研究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中LSS及羊毛甾醇的表达及分布,为相关眼科疾病的靶向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取SPF级雄性SD大鼠15只,采用戊巴比妥钠过量麻醉法处死实验大鼠,立即摘取眼球,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RT)-PCR法检测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LSS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情况;采用免疫荧光化学法对LSS在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表达进行定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检测羊毛甾醇在正常大鼠角膜、晶状体和视网膜组织中的含量. 结果 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大鼠视网膜中无LSS蛋白表达,LSS蛋白在晶状体组织的相对表达量为0.43±0.05,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5±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5,P<0.01).RT-PCR结果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无LSS mRNA表达,大鼠角膜和晶状体组织中LSS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51±0.04,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0.29±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4,P<0.01).免疫荧光化学法结果表明,LSS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基质和内皮层角膜细胞的细胞质以及晶状体上皮细胞和浅皮质层细胞,而视网膜组织中未检测到LSS表达,且视网膜中LSS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及谷氨酰胺合成酶(GS)标记的Müller细胞无共表达.LC-MS检测显示,正常大鼠视网膜中未检测到羊毛甾醇,大鼠晶状体中含羊毛甾醇为(24.37±2.91) ng/mg,明显高于角膜组织中的(5.31±0.58) ng/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3,P<0.01).结论 LSS及羊毛甾醇分布于大鼠角膜各层组织以及晶状体组织中,在视网膜各层组织中均无LSS表达.

  • 莱菔硫烷激发的细胞自噬潮对离体人晶状体囊上细胞增生的抑制作用

    作者:刘含若;袁博伟;安莹;万修华

    背景 研究已证实莱菔硫烷(SFN)为一种有效的化学预防剂,能调控生物体不同的分子机制以抑制细胞的无序生长.自噬是人体细胞维持自身内环境的生物过程,探讨SFN对晶状体上皮细胞(LECs)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与细胞自噬的关系有助于为后发性白内障(PCO)的预防和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目的 探讨SFN诱导人LECs凋亡的直接作用及其激发细胞自噬潮的作用机制. 方法 将离体24 h内的人供体眼行常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取出的完整晶状体囊袋置于含体积分数2%胎牛血清的EMEM中培养,建立PCO囊袋模型.按照分组分别于培养基中添加0(空白对照组)、1、10和100 μmol/L SFN培养30 d,观察各组晶状体囊袋上细胞的生长情况,并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细胞中F-actin和Vimentin的表达.用含5%胎牛血清的EMEM培养晶状体上皮细胞系FHL124,将培养的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1、10、30和100 μmol/L SFN处理组,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试验以测定各组细胞LDH释放的百分率;采用划痕试验检测各组细胞划痕面积的变化以评估细胞迁移能力;透射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各组细胞中自噬囊泡的超微结构及数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SFN组、SFN+3-MA组和3-MA处理的细胞自噬活动特异蛋白LC3的相对表达. 结果 各不同质量浓度SFN组晶状体囊袋上细胞覆盖率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8.57,P<0.01).10 μmol/L SFN组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和1μmol/L SFN组.免疫荧光检测技术表明空白对照组增生细胞中F-actin和Vimentin染色阳性,增生的细胞排列致密,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F-ac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密度下降,100 μmol/L SFN组未发现F-actin和Vimentin阳性细胞.空白对照组及1、10、30和100 μmol/L SFN组细胞LDH释放量(A值)分别为0.19±0.03、0.39±0.06、0.56±0.07、0.68 ±0.08和0.89±0.09,其中10、30、100 μmol/L SFN组细胞LDH释放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细胞LDH释放量逐渐增加,均明显高于其相邻的低质量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随着SFN质量浓度的升高,划痕面积减少率呈下降趋势,10、30、100 μmol/L随着SFN质量浓度升高,划痕面积的减少均明显低于其相邻的低质量浓度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空白对照组、SFN组、SFN+3-MA组和3-MA细胞中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0.423±0.003、14.543±0.024、0.668±0.024和0.576±0.056,SFN+3-MA和3-MA组LC3-Ⅱ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空白对照组及1、10和100 μmol/L SFN组间自噬小体数量分别为4.07 ±0.32、4.13±0.34、9.21 ±0.53和21.02±1.34,其中10和100 μmol/L SFN组细胞中自噬小体数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及1μmol/L SF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结论 SFN可以激发人LECs自噬潮,从而抑制离体人晶状体囊上LECs的增生,促进LECs的死亡.本研究结果有望成为预防和治疗PCO的新药.

  • ResolvinE1对高危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

    作者:王菡;罗丹;李婷;赵敏

    背景 以往防治角膜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药物存在诱发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的风险,研究表明resolvinE1(RyE1)能够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型免疫反应,但其对高危角膜移植术后的植片排斥反应有无抑制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 观察高危角膜移植动物模型局部应用RvE1对植片免疫排斥反应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BALB/c小鼠为受体、C57BL/6小鼠为供体行角膜移植术.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90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异体角膜移植组、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每组各30只.BALB/c小鼠右眼先用缝线法刺激2周以建立高危角膜移植眼模型,然后行穿透角膜移植术.异体角膜移植组和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右眼行异体角膜移植,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将右眼角膜植片旋转180°后缝合于植床上.异体角膜移植组及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术后每日用生理盐水10μl结膜下注射1次,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术后同法注射终质量浓度为0.1 μg/μl的RvE1 10μl,连续7d.术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小鼠角膜植片反应并对其排斥反应进行评分.术后21 d处死各组小鼠各20只,收集小鼠术眼角膜、眼球和术眼侧颈部淋巴结,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角膜植片的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术眼角膜中CD4及γ干扰素(IFN-γ)的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术眼侧颈部淋巴结淋巴细胞中Th1细胞(CD3+ CD8a-IFN-γ+)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h1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c)、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小鼠角膜植片存活时间为(28.5±1.7)d,明显长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4.0±1.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4,P<0.001),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植片在术后50 d存活率为100%.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植片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均轻于异体角膜移植组.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显示,各组角膜全层均有CD4表达,而IFN-γ主要表达于角膜上皮层,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组织中CD4和IFN-γ阳性细胞数均明显多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小鼠淋巴细胞中Th1细胞比例分别为(1.07±0.25)%和(0.85±0.12)%,明显低于异体角膜移植组的(1.56±0.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异体角膜移植组小鼠角膜中IL-2、TNF-α、IFN-γ及T-bet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异体角膜移植+RvE1组和自体角膜移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vE1可抑制小鼠高危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角膜植片和淋巴细胞中Th1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人工晶状体植入的时机及视功能改变

    作者:苗恒;侯宪如;鲍永珍

    背景 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严重危害患儿的视觉发育,已行双眼白内障摘出术的患儿行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是理想的屈光矫正方式,但其植入时机目前尚存争议. 目的 分析婴儿期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二期IOL植入前后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和影响因素,探讨二期IOL的植入时机.方法 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患儿29例58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于出生1年内接受双眼白内障摘出术及后囊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术,行配戴框架眼镜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后于2岁之后接受双眼同期二期IOL植入术.IOL植入术前1周及术后3个月时行双眼扩瞳验光并记录BVCA(LogMAR),比较二期IOL植入前后单眼BCVA的差异、分布变化及相关关系.结果 本研究中患儿接受白内障摘出术的平均年龄为(3.26±2.07)个月,二期IOL植入时平均年龄为(4.79±1.38)岁,2次手术间隔时间平均为(4.28±1.33)年.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患儿单眼BCVA(LogMAR)为0.790±0.422,术后3个月为0.570±0.3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23,P<O.001).二期IOL植入术后单眼BCVA≥0.5的眼数明显多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31,P<0.001).二期IOL植入术前1周与术后3个月间单眼BCVA呈正相关(R2=0.232,F=17.037,P<0.001).结论 先天性白内障患儿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尽早实施白内障摘除-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二期IOL植入的系统性治疗,有利于BCVA的改善和弱视治疗,屈光矫正和弱视训练依从性差和效果欠佳的患儿应及时行二期IOL植入术.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S100A8/A9变化与视网膜炎症反应的关系

    作者:江志坚;冀慧莹;黄亮;董健鸿

    背景 炎症-免疫机制是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机制研究的热点之一,研究表明,S100A8/A9蛋白复合物与炎症相关,但S100A8/A9蛋白是否参与DR的发生和发展有待探讨. 目的 测定糖尿病(DM)及DR患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探讨其在疾病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4年1-6月在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诊治的DR患者(DR组)和无视网膜病变的2型DM患者(DM组)30例,以及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30人,依据DR的病变程度将DR组亚分为非增生性DR (NPDR)组和增生性DR (PDR)组.采集受检者空腹静脉血并分离血清,采用ELISA法测定受检者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分别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和免疫凝集法测定受检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质量浓度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c)含量.结果 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分别为(9.74±0.59)、(11.41±0.64)和(6.46±0.62) μg/L,其中DM组和DR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DM组患者血清S100A8/A9质量浓度明显高于D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受检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分别为(1.40±0.34)、(1.27±0.13)和(1.11±0.12) mg/L,其中DR组、DM组患者血清hsCRP质量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DR组和DM组患者血清HbAlc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而DR组与DM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NPDR组与PDR组间患者血清S100A8/A9和hsCRP质量浓度及血清HbAlc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t=-0.10,P=0.92;t=-0.17,P=0.87;t=0.66,P=0.51).血清S100A8/A9蛋白质量浓度与血清hsCRP质量浓度间呈弱正相关(r=0.36,P=0.00). 结论 S100A8/A9蛋白是炎症标志物分子之一,可能参与DM相关微血管病变的发生及发展,控制血糖浓度能够减缓DM患者的炎症反应.

  • 虹膜夹型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疗效比较

    作者:谭楠;郑广瑛;陈刚;袁超峰;赵晓华;张翠芳

    背景 随着屈光手术的不断进步,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逐步体现出其独有的优越性,目前评价其短期疗效和安全性的研究较多,但其远期安全性、有效性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关注. 目的 观察和比较Verisyse PIOL和可植入眼内接触镜(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远期效果、安全性及可预测性.方法 对2009-2011年行PIO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Verisyse PIOL植入术9例18眼(Verisyse组)和ICL植入术11例22眼(ICL组),各组术眼术前裸眼视力(UCVA)、佳矫正视力(BCVA)、眼轴、眼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等基线特征匹配.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医师完成,随访期2年,评价指标包括术眼UCVA、BCVA、等效球镜度(SE)、眼轴、眼压、ECD、对比敏感度(CS)、波前像差及并发症,比较2种手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可预测性. 结果 术后2年,2个组间术眼UCVA、BCVA、SE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92、1.32、4.32,均P>0.05).Verisyse组术眼无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782、0.956、0.495、0.874、0.293,均P>0.05);术后2年Verisyse组术眼眩光状态下不同空间频率CS值均稍低于ICL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985、1.254、0.896、1.652、0.492,均P>0.05).Verisyse组总高阶像差均方根值、垂直三叶草差、垂直慧差、水平慧差和球差均高于ICL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72、4.24、3.12、3.65、2.16,均P<0.05).Verisyse组术眼平均有效性指数为108.49±16.62,ICL组为106.71±15.8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4,P>0.05).Verisyse组平均安全性指数为140.56±33.89,ICL组为143.34±34.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05).Verisyse组术眼可预测性指数为-0.25(-0.97,4.23),低于ICL组的0.98(-1.44,1.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8,P<0.05). 结论 Verisyse PIOL和ICL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均较好,ICL植入术术后术眼的视觉质量和可预测性均优于Verisyse PIOL植入术.

  • 不同测量仪器和不同IOL屈光度计算公式对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IOL屈光度测算的比较

    作者:康道欢;娄慧;徐国旭

    背景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眼易诱发和加速白内障的形成,白内障联合硅油取出术前人工晶状体(IOL)屈光度的准确测算是术眼获得术后良好视觉质量的关键. 目的 研究不同仪器和不同IOL计算公式在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眼行白内障摘出联合IOL植入术前IOL屈光度测算的差异,并测算术前预测IOL屈光度与术后术眼屈光度的误差,为临床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于2011年8月至201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连续纳入玻璃体切 割术后硅油填充合并白内障者36例36眼,患眼均于硅油乳化后4个月~2年拟行白内障超声乳化+IOL植入+硅油取出术,术前分别用IOLMaster及A型超声联合手动角膜曲率计(MK)测量术眼眼轴长度(AL)、角膜曲率(CC)和前房深度(ACD)等生物学参数,分别采用SRK-Ⅱ、SRK/T、Hoffer Q、Holladay 1和Haigis计算公式和预留的屈光度计算拟植入的IOL屈光度,分析和比较IOLMaster及A型超声联合MK用上述计算公式测算的IOL理论屈光度值与术后术眼实际屈光度值的平均预测误差(MPE)和平均绝对屈光误差(MAE). 结果 A型超声+MK和IOLMaster测得的AL分别为(25.21±1.02) mm和(25.43±0.90) mm,ACD分别为(3.07±0.62) mm和(3.22±0.38)mm,A型超声+MK测量的AL和ACD值明显小于IOLMaster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0).IOLMaster与A型超声+MK测得的CC分别为(44.58±1.57)D和(44.56±1.6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8).用IOLMaster测量时,SRK/T公式的MAE明显小于SRK-Ⅱ、Hoffer Q、Holladay 1和Haigis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7、0.009、0.012、0.001);Haigis公式的MAE明显大于SRK-Ⅱ、HofferQ和Holladay 1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6、0.035、0.021).用A型超声+MK测量时,Haigis公式的MAE明显大于与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的MA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7、0.004、0.018、0.006).用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公式计算时,IOLMaster与A型超声+MK间测量的MAE≤1.0D眼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07、2.250、0.845、0.084,均P>0.05);用Haigis公式计算时,IOLMaster测量的MAE≤1.0D眼数明显多于A型超声+MK测量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31,P=0.035). 结论 使用IOLMaster时SRK/T公式测算的IOL屈光度准确性高,用A型超声+MK测量时推荐使用SRK-Ⅱ、SRK/T、Hoffer Q和Holladay 1测算公式.

  • 低剂量卡巴胆碱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胡盼;黄菊;赵银洁;陈春林;叶剑

    背景 质量分数0.01%卡巴胆碱注射液是M胆碱受体和神经节及骨骼肌N胆碱受体激动剂,在眼科用于白内障和晶状体手术中缩小瞳孔和开放周边虹膜切开口,增加房水引流,但其经前房注射后容易引起全身和局部胆碱样反应,而低质量浓度卡巴胆碱前房注射后是否具有较好的效果及较低的胆碱样反应的发生率尚不清楚. 目的 比较0.01%卡巴胆碱与0.005%卡巴胆碱注射液在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中前房注射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纳入2014年9月至2015年9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拟行ICL植入术的患者76例152眼,患者双眼均接受ICL植入术及激光虹膜周边切开术,手术间隔时间为1d,术中右眼均用0.01%卡巴胆碱原液行前房注射以缩小瞳孔,左眼均用0.005%卡巴胆碱稀释液行前房注射.检测指标为手术持续时间、术后2h眼压及术后24 h内全身胆碱样反应的发生率. 结果 0.01%卡巴胆碱原液组和0.005%卡巴胆碱稀释液组手术持续时间分别为(11.86±2.39) min和(11.22-±1.85) min,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51,P=0.066).0.01%卡巴胆碱原液组手术前后的眼压值分别为(15.76±2.18)mmHg(1 mmHg=0.133 kPa)和(13.58 ±2.24) mmHg,而0.005%卡巴胆碱稀释液组分别为(15.70±2.35) mmHg和(13.12±2.17) mmHg,2个浓度卡巴胆碱对眼压值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分组=0.986,P=0.322);术后2h眼压值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时间=97.339,P=0.000);不同时间与药物浓度之间无交互作用(F交互作用=0.772,P=0.381).0.005%卡巴胆碱稀释液组患者头晕、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0.01%卡巴胆碱原液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01、5.16、4.03,均P<0.05).结论 0.005%卡巴胆碱稀释液能有效发挥缩瞳作用和保证手术时间,同时可降低患者全身胆碱样反应的发生率.

  • 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俞晶晶

    整合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其与整合素结合进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目前的研究发现,ILK及其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TGF-β/Smad)介导的细胞增生、黏附和迁移,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和纤维化,还能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链蛋白(GSK3β/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介导水通道蛋白(AQPs)调节水转运过程,终导致晶状体内囊泡运输受限,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白内障.白内障是世界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坏,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LK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增生和凋亡,因此深入研究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闫博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由脑组织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小分子碱性蛋白.研究发现,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感光细胞(RPCs)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均有保护、营养及抗凋亡作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RPCs及RPE细胞凋亡引起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RP动物模型证实了BDNF的长期给药对于RP的治疗价值.然而BDNF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且无法跨越血-视网膜屏障由循环系统输送到视网膜,这给BDNF用于RP的治疗带来了挑战.为了使BDNF在眼内可以稳定持续地释放,多种新型给药方式已被尝试,包括基因工程技术、细胞移植技术、高分子材料缓释系统及滴眼液等.本文就BDNF对RP治疗的研究现状及BDNF的新型给药方式做一综述.

  • 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牟旆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常表现为上睑退缩、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复视、斜视、视力下降等,疾病早期确诊有一定困难.TAO患者往往在病程早期即出现上睑退缩,影响外观,造成不适感和视力减退,增加对上睑退缩的了解有助于TAO的早期诊治.TAO上睑退缩患者往往具有典型的横向耀斑征,即上睑颞侧退缩更明显,但仍容易漏诊,需与先天性上睑退缩、部分神经系统疾病、高度近视突眼、青光眼滤过泡等相鉴别,同时综合考虑患者家族史、临床表现和TAO相关的辅助检查以确诊.TAO上睑退缩宜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推荐全身或局部糖皮质激素治疗或手术治疗.目前,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具体剂量仍存在一定争议,但建议1个阶段的治疗中累积剂量不超过8 g,否则易引起肝衰竭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根据患者病因和退缩程度的分级,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对各类型患者采取适合的治疗方案.另外,术中还应特别注意颞侧肌力的减弱.TAO上睑退缩的诊治常需个体化分析,早诊断、早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容貌外观和视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进展

    作者:朱彰灏

    儿童白内障手术步骤较多,儿童眼的解剖学特点及白内障的不同状态常常需要变更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术后随访观察须严密,视力重建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与付出,这些都使儿童白内障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领域有了以下更新:23G及25G玻璃体切割机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使儿童白内障摘出术实现无缝线;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美国婴儿无晶状体眼的治疗项目(IATS)的近期、中期研究结果已经逐步报道;大样本、远期观察的回顾性研究对儿童白内障术后眼内出血、眼内炎、青光眼相关不良事件、视轴再混浊、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及其结局都有了新的认识.本文回顾近年相关文献,就儿童白内障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综述,帮助临床医师进一步理解和重视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及其防范、随访及处理.

  •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研究进展

    作者:洪颖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发生率为3%~25%.发生滤过泡渗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和手术中所采用的结膜瓣的类型,其组织病理学机制主要为结膜下组织变性.滤过泡渗漏可造成低眼压、滤过泡炎甚至眼内炎.目前滤过泡渗漏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包扎、自体血清或纤维蛋白注射或点眼、应用组织胶修补等.手术治疗包括自体结膜组织转位或修补,角膜、巩膜、生物羊膜和生物材料修补等.若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滤过泡渗漏会引起严重并发症;其治疗方法较多,但都有其自身局限性,需要综合考虑,密切随访.

  • 未规范治疗的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病情转归一例

    作者:万文萃;金学民

    患者,女,50岁,因右眼视力下降1周伴闪光感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既往身体健康,无全身病史及家族遗传病史.眼科检查:右眼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eurity,BCVA)为0.1,左眼0.8.右眼彩色眼底照相见黄斑区视网膜前出血(图1A),OCT检查见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水肿,神经上皮层下团块状高反射信号,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层缺损(图1B).初步诊断:右眼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关键词:
  • 康柏西普联合光动力疗法治疗视网膜血管瘤样增生随访一例

    作者:毛剑波;褚梦琪;沈丽君;陈亦棋;吕喆

    患者,女,59岁,于2014年9月15日因右眼视力下降1年余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就诊.2014年6月于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原因不详.否认全身其他病史.眼科检查:右眼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0.16,左眼0.8;眼压正常;双眼结膜、角膜及及前房未见明显异常,双眼晶状体混浊(核分级为C1N1P1),玻璃体轻度混浊;眼底检查见右眼视盘边界清晰,色淡红,黄斑区视网膜水肿隆起,可见黄白色渗出物,中心凹处可见点状瘤样扩张,中心凹下方区域可见激光光凝斑(图1);左眼眼底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 急性梅毒性后极部鳞状脉络膜视网膜炎合并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一例

    作者:魏为;唐罗生;高玲;罗静;欧阳平波

    患者,男,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2周2013年9月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眼科.患者自幼因注射庆大霉素治疗感染性疾病导致聋哑,其父代诉患者未婚,无其他特殊病史,2013年8月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科检查:视力右眼0.2,左眼1.0;双眼眼压及眼前节均未见异常.扩瞳后眼底检查:右眼黄斑区视网膜可见微隆起灰黄色病灶,周围可见视网膜下出血.

    关键词:
  • 复方樟柳碱联合局部肉毒素注射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临床观察

    作者:韩崧;齐越

    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眼睑疾患,多发于中老年患者,轻者表现为频繁和不自主地眼睑痉挛收缩,导致睁眼困难,严重者可致视功能障碍.特发性眼睑痉挛的发病原因包括精神紧张、眼肌疲劳、睡眠不足、慢性疾病前兆和面瘫后遗症等.眼部疾病、焦虑、抑郁与眼睑痉挛患病呈正相关,也是导致特发性眼睑痉挛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

    关键词:
  • 重视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的精准手术矫正问题

    作者:管怀进

    临床上白内障合并角膜散光患者较为常见,而以往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散光并未得到精准矫正,严重影响术眼术后的屈光功能和视觉质量.术前精确测量角膜散光的大小和轴向是白内障屈光手术术中确定角膜切开位置或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IOL)的关键.联合应用IOLMaster计算IOL球镜度数、利用Pentacam测定全角膜曲率、采用VERION导航系统可提供精准的术前检查数据和良好的术后效果,使得白内障术中可以通过改进手术切口、弧形角膜切开和植入适宜的Toric IOL来矫正角膜散光.飞秒激光弧形角膜切开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可有效、安全和精准地矫正中低度角膜散光,改善视功能.为提高白内障屈光手术的准确性,我们应进一步研究建立角膜生物力学数字化模型、改良手术量计算方案,以增进飞秒激光角膜切开矫正角膜散光的可预测性和精准性.

  • 重视白内障手术技术发展相关并发症的演变

    作者:鲍永珍

    任何一种手术治疗方式都存在着发生相应手术并发症的风险,眼科手术也是如此.近年来,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但临床上一些新的白内障手术相关并发症也逐渐呈现,眼科医生认识和了解这些并发症的发生机制和临床表现有助于进一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减少或避免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从而提高白内障手术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同时对于各种手术技术相关并发症的认真剖析和有效防范也可以进一步促进新技术的改进和医疗器械的创新.因此,重视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不断发展而衍生的相关并发症的演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