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中华实验眼科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Ophthalmology 중화실험안과잡지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61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2095-0160
  • 国内刊号: 11-598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36-13
  • 曾用名: 眼科研究
  • 创刊时间: 198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丽娅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三种热休克蛋白mRNA在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

    作者:李燕;赵薇;曾勇;戴乐;廖琳;马建兴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家族(HSPs)中HSP27、HSP70和HSPg0 mRNA在高眼压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青光眼视神经病变可能的潜在关系.方法 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高眼压组和伪手术对照组(各15只),右眼为实验眼,左眼为对照眼.采用双极水下电凝器电凝大鼠右眼巩膜表面3组静脉的方法建立高眼压动物模型,用Tonopen眼压计检测眼压,每周2次.高眼压组眼压保持在27-35 mmHg;对照组为12-17 mmHg.分别于第10、20、60 d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剥离视网膜,提取RNA,Northem印迹分析.结果 Northern印迹分析显示:在眼压升高第10、20、60 d,视网膜HSP27的mRNA水平平均增高达250%,HSP70和HSPg0的mRNA水平平均增高达98%和82.6%,HSP27水平明显增高,HSP70,HSP90变化不大.结论 高眼压大鼠视网膜HSP27 mRNA表达水平持续增高,推测与高眼压状态下视网膜神经节退变有潜在关系.

  • 树突状细胞在角膜移植排斥反应中的免疫调节机制的探讨

    作者:闫峰;蔡莉;黄振平;丁莉莉;惠延年

    目的 观察自体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于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的免疫调节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 d后,采用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法及流式细胞术分析小鼠脾脏中CD4+CD28+及CD4+CTLA4+T细胞的表达.PBS或自体Idc尾静脉注射7 d后进行小鼠同种异体角膜移植,临床观察两组植片的存活时间.结果 Idc注射后,脾脏中CD4+CD28+T细胞的比例下降(P<0.01),而CD4+CTLA 4+T细胞比例明显升高 (P<0.01).Idc经尾静脉注射后明显延长了同种异体角膜移植片的存活时间(P<0.01).结论 Idc可诱导CD80/CD86-CTLA-4抑制型共刺激信号替代CD80/CD86-CD28信号通路,从而阻断协同刺激信号的传递及T细胞的活化,对于同种异体角膜移植排斥反应具有免疫抑制作用.

  • 非促分裂haFGF对H2O2损伤的人RPE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湛敏;黄亚东;丁长才;张敏静;朱德勇;苏志坚

    目的 研究非促分裂人酸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nm-haFGF)对H2O2 损伤的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利用H2O2 建立人RPE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MTT法检测RPE细胞的存活率,核染色观察RPE细胞的核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RPE细胞死亡率以及Western blot检测bcl-2的表达.结果 nm-haFGF预处理可以提高H2O2 损伤的REP细胞的存活率;nm-haFGF质量浓度在0~10 mg/L的范围内,RPE细胞存活率从67.4%上升至92%;nm-haFGF刺激后,RPE细胞的bcl-2表达增加.结论 nm-haFGF对H2O2 氧化损伤RPE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并在一定范围内呈质量浓度依赖性.其保护机制可能是通过bcl-2的增加而产生抗凋亡作用.

  • Staurosporine诱导RGC-5细胞分化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光宇;范斌;李亚萍;崔极哲

    目的 观察Staurosporine是否可以诱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RGC-5)的分化.方法 正常培养RGC-5细胞,应用500 nmol/L Staurosporine诱导RGC-5细胞分化,并在诱导后不同时间段连续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应用免疫荧光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阳性标志因子Thy-1和Brn-3的表达,应用Western Blot、RT-PCR分别定量检测诱导分化后RGC-5细胞中的Thy-1和Brn-3蛋白表达及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 应用500 nmol/L Staurosporine诱导后的RGC-5形态上表现出增生停止,胞体周围纤长轴突生长,轴突末端可见类似突触结构.500 nmol/L Staurosporine可以诱导RGC-5细胞中RGCs阳性标志因子Thy-1和Brn-3转录及表达上调.结论 500 nmol/L Staurosporine可以有效地诱导RGC-5细胞向成熟RGCs分化.

  • 白化豚鼠视网膜多巴胺的表达及其与高度近视的关系探讨

    作者:刘双珍;王洁月;魏欣;吴小影;谭星平

    目的 观察白化豚鼠视网膜多巴胺(DA)的表达,探讨其视网膜DA与高度近视的关联.方法 选取体重为220 g的白化豚鼠、有色豚鼠各12只,测屈光度、眼轴,光镜观察DA D2受体在视网膜中的分布,高效液相色谱法测视网膜DA的质量浓度.结果 白化豚鼠存在高度近视,眼轴较长;有色豚鼠为低度远视,眼轴较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豚鼠DA D2受体在视网膜中主要分布于光感受器细胞的外节.白化豚鼠较有色豚鼠视网膜DA D2受体增多、DA质量浓度下降.结论 白化豚鼠视网膜DA及其D2受体的改变,与其高度近视的形成密切相关.

  • 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的形态学改变及低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

    作者:孟旭霞;牛膺筠;杨莹

    目的 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发育的形态学改变及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时空表达,探讨HIF-1α在视网膜胚胎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胚胎10~20 d大鼠视网膜进行光镜观察;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不同胎龄视网膜(10、12、14、16、18、20 d)HIF-1α的表达.结果 大鼠视网膜发育起自胚胎10 d;14 d外层色素上皮细胞呈单层排列,神经上皮层逐渐增厚;16 d神经上皮层分为内外两层;18 d出现chievitz层;20 d内网层形成,神经节细胞开始分化.至出生前,视网膜组织分为色素上皮细胞层、神经母细胞层和神经节细胞层.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胚胎早期(10~12 d)呈现高表达,随胎龄增加而表达减弱,且表达部位随发育进程而改变.结论 大鼠视网膜发生起始于胚胎第10 d,随胎龄增加逐渐分化,至出生前发育尚不完善.HIF-1α在大鼠胚胎期视网膜的时空表达变化提示HIF-1α可能参与了大鼠视网膜的胚胎发育过程.

  • EPO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caspases-3、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

    作者:于晓;牛膺筠;王颖立;袁春燕;赵颖

    目的 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对糖尿病(DM)大鼠视网膜组织caspases-3、TNF-α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DM,成模后,随机分为DM未治疗组和EPO治疗组,再设亚组.应用SABC法检测EPO对大鼠视网膜组织中caspases-3、NF-κB和TNF-α表达的影响.结果 在正常大鼠和DM 1个月组,三者均无阳性表达或只呈弱阳性表达,3个月组视网膜中可见阳性表达,多位于神经节细胞层,6个月组可见表达向其他层次扩展.EPO治疗组三者的表达均较同期DM未治疗组下降,3个月和6个月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早期糖尿病视网膜caspases-3、NF-κB和TNF-α的表达上调,三者可能均参与了早期DR的发生,上述结果将为EPO治疗视网膜疾病提供理论基础.

  • 慢性光诱导建立微型猪视网膜变性模型的研究

    作者:陈少军;阴正勤;李世迎;王仕军

    目的 通过持续光照建立大型动物的慢性视网膜变性模型,用于视网膜移植实验研究.方法 利用可见光持续照射12只2月龄猪达3个月以上,慢性诱导微型猪视网膜变性.采用多焦视网膜电图检测正常猪及光性视网膜变性猪N1和P1波振幅和潜伏期,比较各观察值的变化;用光镜、电镜观察其视网膜外核层厚度变化及细胞器超微结构状况,从形态和功能两方面对光损伤模型进行鉴定.结果 同正常猪比较,光性视网膜变性猪N1、P1波振幅在1~6环内均明显降低,而在视网膜内传导时间明显延长;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见感光细胞内外节变短,外核层细胞核减少至4~6排,外核层厚度减少了20.98%;电镜下可见后极部感光细胞线粒体肿胀明显、嵴断裂、数量减少.结论 微型猪光性视网膜变性模型经功能和形态两方面鉴定光损伤部位是在光感受器,建立用于视网膜移植实验的大型动物模型获得成功.

  • CD81在正常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

    作者:曹利群;马志中;刘敬;卢华;冯玉梅

    目的 观察CD81在正常大鼠神经视网膜上的表达.方法 用抗CD81抗体对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神经视网膜进行Western blot分析,同时用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体外培养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的CD81表达.结果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和外丛状层呈阳性网状致密染色;Western blot分析神经视网膜层出现CD81阳性条带;体外培养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也呈CD81阳性表达.结论 正常大鼠的神经视网膜表达CD81,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是表达CD81的一种细胞类型.

  • 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中Ⅱ、Ⅳ型胶原及CD8 T淋巴细胞检测

    作者:张永红;朱小华;唐罗生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集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因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再次行剥膜术的所有视网膜前膜标本35例,分黄斑前膜组与周边前膜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5例视网膜前膜中CD8 T淋巴细胞及Ⅱ型、Ⅳ型胶原的表达,比较两组间3个指标的阳性率.结果 黄斑前膜组中13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6.67%),5例Ⅳ型胶原阳性表达(33.33%),11例CD8 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73.33%);周边前膜组中,17例Ⅱ型胶原阳性表达(85%),1例Ⅳ型胶原阳性表达(0.05%),18例CD8 T淋巴细胞阳性表达(90%).结论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切割术后视网膜前膜发生与玻璃体视网膜界面有关.CD8 T淋巴细胞在这种视网膜前膜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 眶内植入物对眼眶畸形发育防治机制的研究

    作者:马建民;赵家良;陈凤华;史季桐;程刚炜;葛心

    目的 探讨眶内植入物在眼眶畸形发育防治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新西兰幼兔21只,随机分为眼球摘除组、眶内植入物组和正常对照组.1月龄时对眼球摘除组和眶内植入物组的兔分别行左侧眼球摘除、眼球摘除联合眶内植入物植入术,正常对照组左侧眼眶作为对照.2月龄时处死全部兔子,取左侧颧骨脱钙后制成石蜡切片.对比观察3组的眶骨组织学改变,并测量其骨吸收参数N.Oc/B.Pm.结果 眼球摘除组较其余两组的皮质骨表面边缘不规整,骨吸收现象明显,骨板排列不整齐,粘合线明显紊乱.眼球摘除组骨吸收参数N.Oc/B.Pm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 01),眶内植入物组和正常对照组N.Oc/B.P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 眼球摘除后眶骨骨吸收增强参与了眼眶畸形的发育过程,眶内植入物防治眼球摘除后眼眶畸形发育的作用至少部分是通过减弱骨吸收来实现的.

  • 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10年随访分析

    作者:廉井财;廖华萍;周正申;朱彩红;王康孙

    目的 探讨有晶状体眼人工晶状体(phakic IO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的长期预测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7例12只超高度近视眼植入phakic IOL,随访10年.比较术前术后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屈光度、眼压和角膜内皮细胞计数等.结果 术前平均屈光度(-16.12±3.21)D;平均佳矫正视力0 68±0.36.术后1年平均裸眼视力0.71±0.25,佳矫正视力0.83±0.31,残余屈光度(-0.50±-0.43)D;术后10年,平均裸眼视力0.32±0.12,佳矫正视力0.50±0.24,残余屈光度(-2.50±-0.62)D.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10年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分别为(2.988±230)、(2.837±225)、(1.639±201)个/mm 2 ;术前、术后1年和术后10年眼压分别为(16.87±2.32)、(17.12±2.45)、(18.60±3.24) mmHg.术后10年时瞳孔变形2眼;人工晶状体偏位2眼;继发性青光眼2眼;虹膜根部离断和萎缩2眼;白内障3眼;黄斑变性2眼.结论 Phakic IOL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早期预测性好、安全,但手术长期并发症特别是角膜内皮细胞减少、白内障和继发性青光眼的发生需要引起关注.

  •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中视神经睫状静脉的临床特征

    作者:戴荣平;董方田

    目的 研究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中视神经睫状静脉(OCVs)的发生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434例CRVO患者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分析OCVs的发生、位置、引流部位、荧光充盈等临床特征.结果 434例CRVO患者中具有OCVs共18例28支,发生率为4.1%.该静脉起源于视网膜中央静脉或其分支,均从视盘边缘进入脉络膜循环,与引流静脉几乎同时充盈.有OCVs引流的视网膜象限仅有1例可见大片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NPA).2例患者有OCVs引流的视网膜区域未见NPA,而其他象限可见大片NPA.多次行FFA者OCVs变化不大.结论 OCVs在CRVO中发生率约为4.1%,其荧光充盈与引流的视网膜静脉一致,该静脉的存在能部分缓解相应视网膜区域的缺血状况.

  • 小梁切除术前后干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何夏怡;植瑞东;胡超雄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干眼症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36例(40眼)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在小梁切除术前 3 d ,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行眼部检查.检查项目包括: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表情况、角膜和结膜荧光素染色、泪液膜破裂时间(BUT)、Schirmer 试验(ST I)、结膜印迹细胞学(IC)检查.结果 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经小梁切除术保持了良好的视功能,但术后部分患者出现顽固性干眼症状.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可出现泪河线变窄,BUT变短、ST I泪液分泌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加重.此现象可在术后1周出现,术后1个月时达明显状态,术后3个月部分患者的症状可有一定程度恢复.术后结膜杯状细胞的密度明显低于术前.结论 小梁切除术后患者可能出现明显的干眼症状和体征,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 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孙岩秀;郝燕生;王薇

    目的 观察双手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临床效果,并与同轴冷超声乳化术以及传统同轴超声乳化手术进行比较.方法 56例(8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双手微切口冷超声乳化术,B组行同轴冷超声乳化术,C组行传统超声乳化术.术后1 d、1周和3个月随访,比较超声能量、手术造成的散光改变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改变.结果 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8,P>0.05);A组等效超声乳化时间(EPT)短,A、B组与C组之间EPT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77,P<0.05);三组的平均超声乳化能量分别为6.42%、6.0%和15%(F=43.36,P<0.05);手术造成的散光改变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冷超声乳化术与传统超声乳化术相比,所需能量和EPT更少.双手微切口手术与同轴手术相比没有造成更多的角膜灼伤.

  • 明暗不同环境下近视及散光眼视觉质量与高阶像差Zernike系数间的关系

    作者:陈云云;陈世豪;王勤美

    目的 探讨在明、暗环境下近视及散光眼视觉质量与高阶像差Zernike系数间的关系. 方法 对123例受试者单眼进行研究.利用Itracy波前像差仪测量像差;分别在明、暗环境下测量对比敏感度及100%、25%、10%、5%四种对比度视力,同时用puillometer测量相应瞳孔大小.分析所有受试者相应瞳孔大小下的高阶波前像差的Zernike系数和对比敏感度函数曲线下的面积(AULCSF)、不同对比度视力(MFVA)间的关系. 结果 在明、暗环境下,AULCSF与C12相关(P<0.05);25%、10%、5%对比度视力均与C12相关(P<0.05),100%对比度视力与C12无关(P>0.05) 结论 在明、暗环境下,影响视觉质量的主要是球差.

  • 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竺向佳;戴锦晖;褚仁远;贺极苍;卢奕;周行涛;汪琳

    目的 分析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量散光的差异及影响因素. 方法 分别用两种方法测量360例(组Ⅰ)近视散光患者,比较其散光度数和轴位的差异.从中选出46例(组Ⅱ),分析这些差异与第3~14项Zernike系数(C3~C14)的相关性.组Ⅰ、组Ⅱ各分2个亚组:负柱镜轴靠近90°和靠近180°组(分别称组Ⅰ 90 ,组Ⅰ180 和组Ⅱ 90 ,组Ⅱ 180). 结果 组Ⅰ:WASCA与主觉验光散光度数差值(C A-C S)平均为(0.06±0.30)D (P<0.01);轴位差值绝对值(︱A A-A S︱)平均为(7.4±9.7)°;散光度数低于-0.75 D组平均︱A A-A S︱更大(P<0.01).组Ⅱ:散光度数和轴位差异与C3~C14的回归方程:组Ⅱ 180:C A-C S =0.135+1.215×C13;组Ⅱ 90:C A-C S =0.153-0.681×C13-0.386×C7+0.790×C10,︱A A-A S︱=1.986+13.043×︱C8︱. 结论 WASCA像差分析仪与主觉验光测得散光度数接近,但测量低度散光轴位差异较大.次级散光C13对负柱镜轴靠近180°和90°组的度数差异影响相反,后者水平彗差越大,轴位差值越大.

  • OrbscanⅡ眼前节分析仪与超声法测量近视眼角膜中央厚度及前房深度结果比较

    作者:庞辰久;宋晓虹;王丽娅;刘苏冰;聂晓丽

    目的 比较Orbscan Ⅱ眼前节分析仪、超声角膜测厚仪和A型超声测量仪测量角膜厚度与前房深度结果的差异,探讨近视眼患者前房深度与屈光状态的关系. 方法 对298例(596眼)近视眼患者分别用3种仪器进行眼部生物测量,对角膜厚度及前房深度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前房深度与屈光度的关系. 结果 角膜厚度Orbscan Ⅱ测量为(551.02±34.99)μm(校正系数0.95),超声测量为(552.08±31.61)μm,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7).根据Orbscan Ⅱ测量角膜厚度结果进行分组,角膜厚度在530~569 μm时2种方法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6),当低于或大于此范围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前房深度Orbscan Ⅱ测量结果为(3.69±0.23)mm,超声法测量为(3.89±0.23)mm,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眼前房深度与屈光度无相关性(r=0.01,P=0.81). 结论 Orbscan Ⅱ单一校正系数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对不同角膜厚度应设定不同校正系数.Orbscan Ⅱ测量前房深度较超声法测量深度少,对于近视眼患者,前房深度与屈光度无相关性.

  •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与青光眼

    作者:靳睿;王大博

    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是转谷氨酰胺酶家族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组织和细胞中,是一种多功能钙依赖性蛋白酶.tTG可以催化蛋白质谷氨酰胺残基与赖氨酸残基发生交联反应,参与体内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如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黏附、细胞凋亡以及信号传递等.近几年的研究发现,tTG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生发展和青光眼滤过术后滤过泡的瘢痕化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

    作者:余继锋;黄一飞

    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DSEK)是一项新近开展起来的眼科手术,主要用于治疗因角膜内皮功能不良引起的角膜失代偿.虽然DSEK手术应用于临床尚不足4年,但因其术后视力恢复快,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极大地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而迅速成为角膜内皮功能不良患者行角膜移植的首选手术.由于其应用时间短,远期疗效尚待观察.就后弹力层角膜内皮移植术的手术特点以及与传统角膜移植手术相比较的优缺点进行综述.

  • 褪黑素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伟;刘学政

    大量的研究已经证实,氧化应激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发生中起主导作用.褪黑素(MLT)是体内很强的抗氧化剂之一,它可以直接清除体内自由基,或通过提高抗氧化酶的活性促进自由基的清除;MLT易于透过血-脑屏障抑制神经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防止视网膜神经组织的氧化损伤;MLT通过抑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起到保护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并具有调节血糖水平等作用.MLT针对DR的病因,从多方面起到防治DR的作用,有望成为主要的治疗药物.就近年来MLT对DR防治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安妥碘致迟发性过敏反应一例

    作者:张爽

    患者,男,63岁.因左眼前黑影飘动3 d于2006年11月7日下午就诊.诊断为左眼玻璃体混浊.给予安妥碘O.4 g肌内注射每日1次.

  • 真性小眼球二例

    作者:贾万程;王翠红

    真性小眼球一般指眼球体积明显小于正常,但不伴其他显著的眼部或全身异常,是一种少见的先天异常 [1] .我们遇到姐妹二人均患此病,其中1例并发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现报告如下.

  • 用相关及回归法筛选与近视眼CCT相关的因素

    作者:马凤仙;张建文;马丽

    我们采用多因素相关及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与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enss,CCT)相关的因素,为LASIK矫正近视手术提供参考.

  • B型超声在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诊治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黎铧;李娟娟

    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内眼手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B型超声在该病的诊断、手术、随访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依据.现将5例该病患者B型超声检查的结果总结如下.

  • 近视患者LASIK术后早期计算性AC/A值的变化观察

    作者:叶璐;刘建国;杨新光;李勇;万雅群

    随着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治近视的广泛开展,各调节因素对LASIK术后效果的影响已经引起有关学者的关注,相关报道尚不多.我中心采用Von Graefe法测量近视患者远距及近距水平隐斜,观察并分析近视患者LASIK手术前后不同屈光度数近视组的计算性AC/A值的变化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青光眼

    作者:邓卫东

    无晶状体或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手术治疗成功率较低 [1] .我们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滤过手术以及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和可调节缝线治疗无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眼继发青光眼,取得一定疗效,报道如下.

  • 枯草杆菌性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作者:李娟娟;黎铧;吴敏;胡竹林

    枯草杆菌属于眼部的条件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引起眼部感染.当眼球破裂伤时,枯草杆菌进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感染,短期内引起爆发性眼内炎、甚至全眼球炎,视力预后不良,重者需摘除眼球.该病临床少见,但后果严重.为了增强对枯草杆菌所致眼部感染的认识,现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枯草杆菌性眼内炎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 大鼠青光眼模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欧阳科;袁援生;李燕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凋亡是造成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建立大鼠青光眼模型,TUNEL法检测大鼠RGCs凋亡,探讨青光眼的发病机制.

中华实验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