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 중화미생물학화면역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5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0254-5101
  • 国内刊号: 11-230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海二路38号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沈心亮
  • 类 别: 预防医学与卫生学
期刊荣誉:
  • T辅助细胞因子在特发性泪腺炎小鼠MRL/lpr中的表达研究

    作者:郭洁;钱江;张锐;袁一飞

    目的 利用MRL/lpr小鼠建立特发性泪腺炎模型,观察其泪腺及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IFN-γ的表达,从而对Th细胞因子在该病中的免疫作用进行探讨.方法 观察3月龄MRL/lpr小鼠泪腺淋巴病变并以BALB/c小鼠为正常对照.分别对两组小鼠的泪腺及颌下淋巴结行IL-4、IL一17、IFN-γ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淋巴细胞阳性表达量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同时对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行IL-4、IL-17、IFN-Y与CD4荧光双标染色观察.结果 MRL/lpr小鼠泪腺浸润淋巴细胞中以IL-4表达为主,IL-17及IFN-γ仅少量表达,三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IFN-γ阳性细胞(P<0.05),且IL-4、IL-17、IFN-γ表达均较BALB/c小鼠明显增高(P<0.05).MRL/lpr小鼠颌下淋巴结中IL-4、IL-17、IFN-γ与CD4细胞存在共表达.结论 MRL/lpr小鼠是一种理想的特发性泪腺炎动物模型,IL-4介导的Th2免疫应答在病变中起到主导作用,IL-17与该病发生有关并可能在局部及全身发挥不同的免疫调节作用.

  • pLXSN-BDNF体外转染神经干细胞及其外源基因的表达

    作者:周雪美;原慧萍;吴东来;王雅;王卓

    目的 建立体外稳定表达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的神经干细胞(NSCs).方法 采用有限稀释法纯化体外培养的NSCs.用重组和空白逆转录病毒感染NSCs,分别采用荧光定量PCR法和ELISA法检测3组(pLXSN-BDNF病毒感染组、pLXSN病毒感染组、空白对照组)NSCs中外源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荧光定量PCR法测定pLXSN-BDNF组BDNF原始模板拷贝数为(19.57±0.65)×10~3copies/μl,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测定pLXSN-BDNF组NSCs细胞上清中BDNF含量高,与其余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用携带BDNF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能成功地将外源基因导入NSCs中,为NSCs眼内移植研究,也为基因治疗视神经损伤的量化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 CXC类趋化因子GROα、ENA-78及NAP-2在大鼠哮喘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童夏生;罗冬娇;叶斌;叶辉;王恩智;阮正英;金小红

    目的 观察大鼠哮喘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α)、内皮中性粒细胞激活肽78(ENA-78)和中性粒细胞激活蛋白2(NAP-2)的表达,探讨中性粒细胞(NEU)参与哮喘发病机制的可能作用.方法 大鼠随机分成哮喘组和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测定血ENA-78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支气管GROα蛋白和血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GROα、ENA-78和NAP-2蛋白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138 ±0.009(A值)、97.65±13.99(平均荧光指数,MFI)、0.198±0.016(A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077±0.010(A值)、50.79±8.66(MFI)、0.079±0.015(A值)],P均<0.01.结论 大鼠哮喘GROα、ENA-78和NAP-2的表达水平增加,它们可能参与了哮喘的气道炎症过程.NEU可能通过增加合成CXC类趋化因子促进炎症细胞在气道中聚集.

  • CD40-P227A单核苷酸多态性与B细胞信号系统活化的研究

    作者:张文;张烜;曾小峰;张奉春

    目的 探讨CD40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突变(CD40-P227A SNP)对B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活化蛋白1(AP-1)信号系统和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使用人Ramos B淋巴瘤细胞株,分别将融合黄色荧光蛋白(CFP)的野生型CD40和突变型CIMO-P227A质粒,连同表达荧光素酶的NF-κB或AP-1质粒,或融合绿色荧光蛋白(GFP)的NF-κB质粒共转染至Ramos细胞中.用荧光素测定法和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NF-κB和AP-1信号系统的活化水平.用免疫印迹和ELISA等方法检测IκBα的降解和NF-κB亚单位的核内转移情况.结果 与野生型CD40比较,CD40-P227A可诱导增加NF-κB和AP-1的信号活化,并促进IκBα的降解和NF-κB亚单位的核内转移.转染CD40-P227A质粒的细胞分泌IL-6和TNF-α较转染野生型CD40质粒的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CD40-P227A SNP是一种功能性突变,可诱导NF-κB和AP-1信号系统活化,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易感因素.

  • 烧伤患者鲍曼不动杆菌静脉导管分离株耐药机制研究

    作者:潘宇红;虞俊杰;程华莉;陈蓉芳;黄璇;秦玲;糜祖煌;张烽

    为建立输液和给药通道烧伤患者经常放置静脉导管,这为细菌入侵机体提供了便利.而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尤其是多重耐药Ab日益成为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我们在研究烧伤患者Ab菌的耐药机制时,发现了一株分离自静脉导管携带9种不同类型耐药基因的Ab菌.

  • 问号钩端螺旋体经线粒体相关信号通路诱导巨噬细胞凋亡的研究

    作者:范兴丽;董海艳;严杰

    目的 确定线粒体相关信号转导途径在问号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诱导小鼠单核-巨噬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株诱导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株J774A.1凋亡模型.采用透射电镜观察感染细胞线粒体病变情况,JC-1染色法检测感染细胞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荧光探针DCFH-DA检测感染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采用试剂盒检测感染细胞caspase-8和caspage-9活性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细胞凋亡情况以及cagpage阻断剂阻断凋亡的效果.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内和胞质中的细胞色素c(cytc)以及凋亡诱导因子(Air)、核酸内切酶G(EndoG)和Smac水平.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AIF和EndoG从细胞质至核内的转位.结果 问号钩体赖株可诱导J774A.1细胞凋亡.感染细胞的线粒体有明显病变,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且胞内活性氧水平升高.感染细胞caspage-8活化,caspase-9则否,但caspase阻断剂不能完全阻断细胞凋亡.感染细胞AIF和EndoG从线粒体释放至胞质并转位至细胞核内.未检测到感染细胞胞质内CytC水平升高及Smac的释放.结论 线粒体可通过非caspase途径的AIF和EndoG参与问号钩体诱导单核一巨噬细胞凋亡的过程.

  • 质粒介导16S rRNA甲基化酶在奇异变形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流行情况研究

    作者:杜卫良;余方友;陈坚;张雪青;姚丹;朱涛;瞿涤;王良兴

    到目前为止,在革兰阴性杆菌中已发现AnnA、RmtA、RmtB、RmtC、RmtD和NpmA 6种16S rRNA甲基化酶,且编码这些酶的基因通常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基因共处一个质粒上,通过质粒在不同的菌株之间播散~[1-4].RmtC型16S rRNA甲基化酶首次在奇异变形杆菌中被发现~[4],但16S rRNA甲基化酶在奇异变形杆菌中的流行情况还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从我院2004年5月至2007年9月临床标本中分离的198株奇异变形杆菌进行16SrRNA甲基化酶筛查,并对其转移机制进行研究,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 铜绿假单胞菌phoQ基因敲除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性的影响

    作者:汪浙炯;夏肖萍;楼宏强;孙爱华;严杰

    目的 分析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敏感或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二元信号系统PhoQ/PhoP编码基因序列并确定该系统与耐约性关系.方法 采用PCR获得铜绿假单胞菌菌株全长phoQ和phoP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序.构建phoQ和phoP基因原核表达系统,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目的 重组表达产物rPhoQ和rPhoP,皮内注射免疫法制备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散法测定抗血清效价.采用Red重组系统敲除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菌株phoQ基因,采用PCR、测序和Western blot对phoQ突变株进行鉴定.采用试管稀释法测定各铜绿假单胞菌野生株和突变株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低抑菌浓度(MIC).结果 与GenBank中相关序列比较,所克隆的phoP和phoQ基因核苷酸和氨基酸相似性分别为98.7%~99.6%和98.7~100%、98.4%~99.8%和99.1%~100%.采用pET-42a和E. coli BL21DE3系统成功地表达了rPhoQ和rPhoP.rPhoQ和rPhoP兔抗血清免疫双扩效价分别为1:4和1:8抗血清.经PCR、测序和Western blot鉴定,两株phoQ突变株phoQ基因及产物均缺失.上述phoQ突变株对4种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MIC值分别为其野生株的1/512~1/2048.结论 PhoQ/PhoP是序列保守的铜绿假单胞菌二元信号转导系统,该系统介导细菌对氨基精苷类抗生素的耐药性.

  • 我国临床常见非结核分枝杆菌标准株分枝菌酸指纹谱比较

    作者:王巨存;赵凤仪;王学谦;陈保文;王国治;李国利;白人骁;陆芸;赵文君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由于移民、HIV感染、耐药等因素,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发病率均明显升高.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不仅在流行病学上,而且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上均有重要意义.用本实验室所建立的HPLC(high pressureliquid chromatography)分析分枝菌酸(mycolic acids,MA)的方法,构建了 50种分枝杆菌标准菌株的分枝菌酸HPLC指纹谱库,本文对其中17种我国临床常见的非结核分枝杆菌MA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探讨该方法对上述分枝杆菌进行种问鉴定的可行性.

  • 体内诱导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膜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罗柳林;应春妹;蒋晓飞;叶杨芹;汪雅萍;张灏旻

    目的 研究膜蛋白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中的作用.方法 从同一住院病人体内分别收集碳青霉烯类敏感和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各1株.经多序列位点测序分型(MIST)和细菌基因组外回文结构重复序列分型(REP-PCR)分析后,等电聚焦电泳检测其已知碳青霉烯类水解酶的表达,在此进行膜蛋白二维电泳和质谱鉴定分析,并后应用PABN(Phe-Arg-β-naphthylamide)外排泵抑制剂检测其外排泵相关膜蛋白表达.结果 MIST和REP-PCR结果表明耐药株来源与敏感菌株属于同一型别;等电聚焦电泳在P17.6和P19.0处两株菌中检测到β-内酰胺酶,没有检测到任何已知的碳青霉烯类水解酶;耐约株和敏感株的差异膜蛋白组学鉴定出相对分子质量(M_r)为34×10~3外排泵膜蛋白和0prD与CarO膜孔蛋白,且后续的外排泵抑制剂试验表明,在PAβN存在的情况下,耐药株的亚胺培南低抑菌浓度(MIC)由大于32 μg/ml下降到8 μg,/ml.结论 本研究发现外排泵膜蛋白的过度表达伴随OprD和CarO膜孔蛋白的下调是临床分离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鲍曼不动杆菌主要耐药机制.

  • 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在结核病免疫应答中的研究

    作者:聂理会;孙照刚;张旭霞;刘毅;高孟秋;李传友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肝素结合血凝素(HBHA)的免疫应答作用及其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PPD(-)健康对照、PPD(+)潜伏感染者、肺结核患者,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大然HBHA刺激,培养4 d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ELISA方法检测上清中的IFN-γ.同时用ELISA方法检测各组血清中的HBHA特异的ISG型抗体.结果 HBHA刺激后3组产生的lFN-γ中位数分别为49.5 PS/ml、781.9 pg/ml、341.8 pg/ml,潜伏感染者产生的IFN-γ水平远高于健康对照,略高于肺结核患者.三组血清抗HBHA的IgG抗体浓度吸光度(A)的均值分别为0.212±0.066、0.224±0.076和0.285±0.078.肺结核患者的HBHA特异的IgG抗体远高于健康对照及潜伏感染者.结论 HBHA有较好的免疫原性,可以刺激潜伏感染者产生高水平的IFN-γ,HBHA特异的IFN-γ释放反应有利于鉴别潜伏感染者.HBHA的抗体水平在结核病的诊断中有一定的辅助应用价值.

  • 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细胞肾素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意义

    作者:李多多;程远;程计林;程新;刘宝玲;王海滨;金壮;张杰林;Crumpacker Clyde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肾球旁细胞肾素基因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用病毒感染复数(MOI)为10、0.1和0的鼠CMV分别与鼠肾球旁细胞模型As4.1细胞共育5 d作为实验组;用紫外线灭活病毒的假感染(mock感染)对照组.RT-PCR检测感染细胞中CMV即刻早期基因1(IE1)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肾素阳性细胞和肾素阳性颗粒在细胞的分布;双色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肾素阳性颗粒是否出现在CMV阳性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肾素基因在感染细胞内的表达.结果 CMV感染As4.1细胞后出现典型的病毒空斑;病毒感染细胞CMV IE1 RT-PCR产物阳性;肾素阳性细胞集中在病毒空斑周围CMV新感染细胞区,肾素阳性荧光颗粒主要以块状和环状存在于病毒感染细胞质中;双色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肾素阳性颗粒和CMV阳性颗粒出现在同一细胞;CMV感染细胞肾素基因的表达随病毒感染量增加而增加.结论 CMV感染并导致其宿主细胞肾素基因表达,可能涉及CMV加速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 四川省分离的基因1型乙型脑炎病毒分子特征分析

    作者:王环宇;张佳珂;付士红;林世华;何英;张翼;王力华;马鑫;陈丹林;梁国栋

    目的 从四川省巴中市采集的蚊虫标本中分离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JEV),确定其基因型别,并分析相关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PrM和E基因区段氨基酸序列特征.方法 对2004年采集蚊虫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新分离的乙脑病毒进行生物学、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新分离JEV的PrM、E区段核苷酸序列,测序后应用Clustal X软件做碱基配对分析,MEGA4软件完成病毒进化分析,GENEDOC(3.2)软件完成氨基酸位点分析,根据蜱传脑炎病毒可溶性蛋白晶体结构为模板进行乙脑病毒E蛋白三维结构模拟预测分析.结果 共采集4668只蚊虫标本,主要是骚扰阿蚊和库蚊,分离到6株病毒,经鉴定均属于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将四川省分离的6个毒株结合我国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株的PrM区段和E区段氨基酸比较,发现PrM区段在PrM2、64和65位存在基因1型乙脑病毒独有的氨基酸位点差异,E区段存在14处共同的氨基酸位点差异,其中在E129、222、327和366位点为中国目前分离到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所特有的位点特征.结论 从四川省巴中市首次分离到基因1型的乙脑病毒,并发现基因1型乙脑病毒与减毒活疫苗株之间PrM、E基因区段存在氨基酸差异,但现行疫苗株理论上可以保护新分离的基因1型乙脑病毒.

  • 新型干扰素——IFN-λ抗HIV-1感染

    作者:赵颖岚;孙黎;王旭;侯炜;霍文哲

    目的 研究干扰素λ(IFN-λ)是否对HIV-1感染人臣噬细胞有抑制作用,并对可能介导IFN-λ抗HIV-1作用的受体和辅助受体表达水平进行研究,初步探讨其抗HIV-1感染的机制.方法 HIV-1毒株感染人巨噬细胞前用IFN-λ处理细胞24 h,感染后第4天、第8天以及第12天分别检测感染细胞上清中HIV-1逆转录酶(RT)活性和p24蛋白水平,并用实时定量PCR检测细胞上IFN-λ受体、CD4、CCR5、CXCR4的表达.结果 IFN-λ对HIV-1感染人巨噬细胞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且此作用与其剂量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但IFN-λ对CD4、CCR5、CXCR4的表达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FN-λ能有效抑制HIV-1感染人口噬细胞,并证实这一作用是通过其受体发挥功能的.但IFN-λ介导的抗HIV-1作用不是通过CIM、CCR5、CXCR4起作用而是存在有其他的抗病毒机制.

  • 丙型肝炎病毒CTL表位的HLA-A2限制性及其免疫学效应研究

    作者:段志良;张丽芳;张琴;李文姝;朱珊丽;陈俊;夏克栋;文金生

    目的 研究前期鉴定的5条丙型肝炎病毒(HC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的HLA-A2限制性及其免疫学效应.方法 基于T2胞株,采用MHC-肽复合物稳定性试验研究前期鉴定的HCV特异性CTL表位与HLA-A2分子的亲和力;采用细胞内细胞因子染色(intracellular cy-tokine staining,ICS)和ELISPOT研究七述HLA-A2限制性CTL表位体外刺激HLA-A2刚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肽特异性CTL的效应;采用CTL杀伤试验研究上述肽特异性CTL杀伤靶细胞(负载相同肽的T2细胞)的效应.结果 前期研究鉴定的5条CTL表位肽中,NS4b_78(SMMAF-SAAL)和NS5a_367(TVSSALAEL)与HLA-A2分子有高亲和力(FI1);ELISPOT结果显示NS4b_78(SMMAFSAAL)和NS5a_367(TVSSALAEL)可诱导高水平的分泌IFN-γ的效应细胞[分别为(60±6)SFC/10~4PBMC vs(4±1)SFC/10~4PBMC,P<0.001;(10±3)SFC/10~4PBMC vs(2±1)SFC/10~4PBMC,P<0.001];ICS结果证实这两条肽刺激HLA-A2阳性PBMC后,在CD8~+T细胞中产生了高百分比的CD8~+IFN-γ~+T[分别为(2.33±0.22)%vs(0.05±0.01)%,P<0.001;(0.36±0.06)%vs(0.03±0.01)%,P<0.001];并且,肽特异性CTL可特异性杀伤负载相同肽的T2细胞.结论 NS4b_78(SMMAFSAAL)和NS5a_367(TVSSALAEL)受HIA-A2限制,并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

  • CDR3谱型分析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黄永塔;罗微;马骊

    肿瘤特异性T细胞通过其表面T细胞受体(Tcell receptor,TCR)识别肿瘤,进而杀伤肿瘤细胞,其所介导的细胞免疫在机体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寻找肿瘤特异性T细胞克隆是当前肿瘤研究领域的热点,而应用广泛、灵敏地寻找肿瘤特异性T细胞的方法是通过基因扫描(Ge-neScan)对TCR互补决定区3(complementary deter-mining region 3,CDR3)谱型进行分析.

  • 几种戊型肝炎试剂的比较及IgG抗体定量方法的建立

    作者:周诚;黄维金;姚昕;闫强;张军;朱凤才;李河民;梁争论

    目的 利用多种抗戊型肝炎病毒(HEV)IgM、IgG检测试剂对戊型肝炎恢复期血清进行确认,建立戊型肝炎病毒ISG抗体的定量检测方法,初步应用于戊型肝炎疫苗接种后抗体效价检测.方法 应用多种抗-HEV IgM、IgG试剂对江苏省确诊的戊型肝炎病人发病后6个月以上的血清样品进行检测;抗-HEV IgG阳性样本应用ORF2 C端抗原和ORF3抗原Western blot进行确认,用WHO抗-HEV Ig标准品标定确认阳性的混合血清抗-HEV IgG的含量,制备抗-HEV IgG定量检测的线性标准品,建立戊型肝炎疫茼免疫后抗体定量检测方法.结果 42份戊型肝炎恢复期血清采用G、K、MP、万泰4种抗-HEV IgG试剂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1.4%、78.6%、92.9%、100%,G试剂阳性率低于MP(X2=5.19,P<0.05)和万泰试剂(χ~2=11.76,P<0.01),K试剂阳性率明显低于万泰试剂(χ~2=7.96,P<0.01);MP、G、X、万泰、K试剂抗-HEV IgM试剂的阳性率分别为21.4%、7.1%、21.4%、64.3%、78.6%;万泰和K试剂的阳性率均明显高于MP(χ~2=15.75,P<0.01;X2=27.43,P<0.01).Western blot确认试验分别有30和18份血清与ORF2、ORF3抗原有阳性反应.13份血清混合为HEV-D01,其抗-HEV IgG浓度经标定为57.94 U/ml.制备了浓度范围为0.077~0.877 U/ml的7个1.5倍系列稀释的定线性标准品,用于戊肝疫苗临床试验,试验过程中对高、中、低浓度质控品的定量值均在均数±2s范围内,变异系数(cv)分别为16%、16%、12%.结论 不同抗-HEV IgM和IgG试剂之间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别,建立了抗-HEV IsG定量检测标准品,适用于戊肝疫苗的临床血清抗体IgG定量检测.

  • 细粒棘球蚴囊液对肝细胞表面TLR4表达的调节

    作者:张亚楼;黄河;方全华;刘涛;任智慧;李亮;温浩

    目的 通过研究细粒棘球绦虫囊液对人肝细胞中Toll样受体(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TLR在启动囊液抗细粒棘球绦虫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方法 用定量PCR检测肝细胞7404囊液处理前后TLR4和TGF-β1的表达变化.结果 肝细胞7404经囊液处理后随剂量增加TLR4表达减弱,TGF-β1随剂量增加表达增强,TLR2表达在各组均很低.结论 囊液可以上调TLR4的表达,提示囊液诱导的抗细粒棘球绦虫的信号转导途径町能由TLR4引起.高剂量囊液有助于TGF-β1所致的免疫逃避作用.

  • 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

    作者:邓郁青;张征峥;王平;丁军颖;张红中;王润田

    目的 建立多种单抗联合早期检测HIV抗原的夹心ELISA方法.方法 以SAS盐析沉淀法和亲和层析法纯化抗HIV-1 p24、gp41、gp120及抗HIV-2 gp36的腹水型单克隆抗体(McAb),用高碘酸钠法将纯化的McAb以HRP进行标记.建立针对单个抗原的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其灵敏度及特异性进行检测.将筛选得到的4株捕获McAb按比例混合作为捕获抗体,4株酶标McAb按比例混合作为检测抗体,建立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的夹心ELISA方法,检测混合HIV抗原.结果 按确定的优反应条件建立的多种McAb联合夹心ELISA方法,检测到的高稀释度的HIV混合抗原中各抗原的终浓度分别为:重组HIV-1 p24:0.625 pg/ml,gp41:6.25 ng/ml,gp120:6.25 ng/ml;HIV-2 gp36:9.25 ng/ml.结论 建立了具有高度敏感性的鸡尾酒式多种单抗联合检测HIV抗原的夹心ELISA法,为早期榆测HIV抗原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关键词: HIV 单克隆抗体 ELISA
  • 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检测探讨

    作者:吴正林;林汉利;庄鹏;钟小强;刘键;林广城;陆学东

    目前临床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筛查主要依靠分子生物学手段~[1],尚无简便、经济、适合大批量常规筛查的方法,如ELJSA.本实验旨在了解HBV表面抗原(HBsAg)阴性个体的HBVDNA检出情况,探讨HBV表面大蛋白(HBLP)用于常规筛查隐匿性HBV感染的可行性,积极寻找临床筛查隐匿性HBV感染的检测策略.

  • 早期B细胞因子3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对HepG2细胞株作用的研究

    作者:王跃国;鞠少卿;王惠民

    目的 研究肝癌及远端非痛肝组织中早期B细胞因子3(EBF3)mRNA与蛋白质表达差异及临床意义,并研究EBF3-EGFP(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表达对肝癌细胞株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20例配对肝癌及远端非癌肝组织EBF3 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5例配对标本EBF3蛋白表达.将EBF3与EGFP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EGFP/EBF3转染HepG2细胞株,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EBF3-EGFP融合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测定转染后不同时间S期细胞分数(SPF)和增殖指数(PI).结果 20例肝癌和配对远端非癌肝组织中EBF3mRNA与β2M mRNA的埘数比值分别为0.55±0.12和0.22±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9,P<0.00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EBF3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核中,5例肝癌组织核蛋白中EBF3条带平均灰度值为26.35±14.06,与远端非癌肝组织(7.86±8.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P=0.036);将pEGFP/EBF3导入HepG2细胞株24 h后,可观察到EBF3-EGFP融合蛋白主要表达于核内.转染pEGFP/EBF3后48 h和72 h,SPF和PI均显著高于pEGFP转染细胞组.结论 肝癌组织中EBF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上调,EBF3基因导入HepG2促进细胞株增殖,EBF3在肝癌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 瘦素增强外周血γδT淋巴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作者:李海泉;贾晓民;赵杰;陈复兴;刘军权;王海清

    瘦素足一种主要由脂肪细胞分泌的激素样细胞因子,有研究证实瘦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及促进血管形成的作用.γδT细胞是体内T细胞固有免疫的一个重要细胞群,它广泛分布于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上皮组织内,本实验用不同浓度的瘦素对人γδT细胞增殖、γδT细胞杀伤A549细胞活性等作用进行了对比试验,以探讨瘦素对人γδT细胞的影响及机制.

  • 卵巢癌患者一线化疗后Tc1/Tc2亚群漂移及免疫应答功能动态变化的研究

    作者:冯勤梅;狄文;吴霞

    目的 研究晚期卵巢癌患者经一线化疗后体内Tc1/Tc2免疫细胞亚群漂移及免疫应答功能的动态变化,以期明确化疗后机体是否存在抗肿瘤免疫抑制暂时逆转的"窗口期".方法 选取术后行紫杉醇联合卡铂化疗的晚期卵巢上皮癌患者共13例为患者组,健康女性13例作为对照组.采集化疗前(S_0)、化疗后5~7 d(S_1)、化疗后12~14 d(S_2)和化疗后25~28 d(S_3)外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c1/Tc2免疫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同时采用体外自体肿瘤细胞裂解物脉冲淋巴细胞共培养的方法检测不同时间点CD8~+细胞IFN-γ的分泌功能.结果 晚期卵巢癌患者化疗前Tc1比例、Tc1/Te2细胞比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Tc2比例则显著升高.化疗后Tc1细胞比例在S_2期较S_0期显著增高,Tc2细胞比例在化疗后无显著变化,Tc1/Tc2细胞比值在S_2期显著增高.当体外给予自身肿瘤细胞裂解物刺激诱导培养后,分泌IFN-γ的CD8~+细胞比例在S_2期达到高.结论 卵巢癌患者于一线化疗后机体Tc1/Tc2亚群动态漂移,其细胞比值在S_2期显著升高;S_2期亦是CD8~+细胞免疫应答达到高峰的时间点.化疗有可能通过机体免疫重建诱生了增强的抗肿瘤免疫应答,从而使机体抗肿瘤免疫抑制得到暂时逆转.免疫重建期可能是免疫治疗实施的佳窗口期.

  • IL-24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促进CIK细胞对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郁心;夏卫;王浦南;徐洪卫;陈宇;奚华新;杨吉成;缪竞诚

    目的 研究IL-24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与同源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共培养后对A549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从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常规诱导DC、CIK细胞,同时抽提重组腺病毒质粒pAdEasy-1-pTrack-CMV-IL-24,Pac I酶切线性化后脂质体转染QBl-293A细胞,收获Ad-IL-24重组病毒.将IL-24基因通过重组病毒导入已负载肿瘤抗原的DC,获得细胞称为DC-IL-24.RT-PCR和ELISA法检测DC中IL-24基因的表达,FCM和ELISA法检测DC表型及分泌细胞因子能力的变化,将DC和CIK细胞混合培养,溶血试验检测CIK细胞产生穿孔素的能力,FCM法检测共培养的DC-CIK细胞对A549肺癌细胞细胞毒活性的变化.结果 获得了高滴度的重组病毒Ad-IL-24并成功将IL-24基因导入DC,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荧光,IL-24可上调Dc表而CD80、CD83、HLA-DR、CD40、CXCR4分子的表达,转染后Dc分泌IL-12、TNF-α和IL-24的能力显著增强,DC-IL-24更能促进CIK细胞产生穿孔素,与同源CIK细胞共培养后对A549肺癌细胞的细胞毒活件明显增强.结论 IL-24基因修饰的DC能增强自体CIK细胞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其机制与IL-24能促进DC表型成熟,分泌Th1型细胞因子,维持DC活化状态,进而促进CIK细胞活化密切相关.

  • 第二届全国药物性损害与安全用药学术会议——抗感染药物的严重不良反应与临床安全应用专题研讨会征文通知

    作者: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1 02 03 04 06
1998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