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疗效观察

    作者:林红;关晓慧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远期疗效.方法:对实施小梁切除术31例(37眼)进行临床总结,术后的早期散瞳,术中精确定位,巩膜瓣缝合适中,对术前眼压控制不良者,做前房穿刺口.结果:随访2a,手术成功29例(35眼),失败2例(2眼).结论:显微镜下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手术成功率高.

    关键词: 青光眼 小梁切除术
  • 自体巩膜义眼座固定简易手术16例

    作者:赵亚军

    目的:探讨自体巩膜固定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义眼座简易的手术方法.方法:对各种原因引起失明的患者16例.在施行眼内容物剜除时不切断眼外肌,将巩膜壳自鼻上、颞下剪开成两半,环绕视乳头剪开巩膜后极部,然后在颞上、鼻下剪开巩膜壳前2/3,后1/3巩膜不断开.将HA植入肌锥后,把4巩膜瓣对位交叉缝合在HA义眼座球体前面,而后部巩膜适好卡在HA眼座球体赤道后,两半边巩膜壳形同抱球状,加上6条眼外肌的牵拉,对HA义眼座起固定作用.结果:本组16例患者植入的HA义眼座体固定稳妥,眼窝成形饱满,安装义眼片后两眼外观基本对称,义眼具有一定的活动度.随访中无1例发生义眼座移位、外露或脱出等并发症.结论:本术式操作简易,利用自体巩膜能使HA义眼座稳妥固定在原眼球位置上,安装薄型义眼片后效果逼真.

  • 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与羊膜移植的比较

    作者:郑霄;赵刚平;梁先军;朱敏

    目的:对比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PECT)或加羊膜移植术这2种方法治疗翼状胬肉的效果.方法:翼状胬肉91例分为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24例,胬肉切除加羊膜移植术67例.术后随访3a,比较2组的恢复情况及复发倾向.结果:胬肉切除角膜缘加干细胞移植术后仅5例术眼有异物感或不适,无任何复发倾向.而羊膜移植术后有18例术眼有异物感或不适,15例眼睑轻度水肿及结膜充血水肿,且2例有复发倾向,无1例睑球粘连.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或加羊膜移植术均为治疗翼状胬肉的可靠方法,但以前者更佳.

  • 高频治疗仪治疗巨乳头性结膜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江萍;王静;罗丹

    目的:观察高频治疗仪治疗巨乳头性结膜炎的疗效.方法:对89例药物治疗3mo疗效不明显的巨乳头性结膜炎进行高频治疗1~3次联合局部点0.25g/L地塞米松眼药水和20g/L色苷酸钠眼药水.结果:89例患者全部治愈,其中1次治疗治愈56例占63%,2次治疗治愈29例占33%,3次治疗治愈4例占4%.全部患者治愈后无瘢痕形成,结膜光滑润泽.结论:高频治疗仪治疗巨乳头性结膜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高频 巨乳头 结膜炎
  • Ⅱ期义眼座直接植入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窝内陷结膜囊狭窄

    作者:丛日昌;刘英芝;徐悦

    目的:探讨Ⅱ期义眼座直接植入、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眼球摘除术后眼窝内陷、结膜囊狭窄的手术方法及手术间隔时间.方法:对2000-04/2003-04收治眼球摘除术后出现眼窝内陷、结膜囊狭窄患者21例行Ⅱ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直接植入治疗眼窝内陷,1mo后行新鲜羊膜移植治疗结膜囊狭窄.观察术后义眼活动度、结膜囊成形情况,义眼配戴情况.结果:21例患者H期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直接植入后义眼活动度>0.5cm,眼窝内陷明显好转;1mo后行新鲜羊膜移植治疗后结膜囊成形良好,深浅正常,临时义眼配戴后无脱落,活动尚可.无义眼座暴露及脱出,无新鲜羊膜溶解及排斥反应发生.结论:Ⅱ期义眼座直接植入联合新鲜羊膜移植是目前治疗眼球摘除术后出现眼窝内陷、结膜囊狭窄的理想方法.

  • 三棱镜效应改善老视眼的肌性视疲劳

    作者:吉冬昉;王小平;白文爱;丁慧芬

    目的:应用改变近用老视镜的光学中心所产生的三棱镜效应,消除老视患者近距离阅读和工作的肌性视疲劳.方法:对戴用近用眼镜后仍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情况、隐斜度、融合力,确定为肌性视疲劳.通过移动老视镜的光学中心的方法,产生三棱镜效应,按外隐斜度数的1/2~1/3给予三棱镜度,平均加在左右2眼.结果:本组病例在试戴相应的老视镜后,能持久近距离阅读,视疲劳症状消失.结论:对配验老视镜后仍有视力疲劳症状的患者,进一步检查屈光、隐斜、融合力,对有肌性视力疲劳的患者通过改变老视镜的光学中心,产生三棱镜效应,能有效地改善和消除肌性视疲劳.

  • 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39例

    作者:尹蓉实;刘希颜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眼视网膜脱落的发病机制和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分析39例39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视网膜脱离的特征及手术治疗方法.结果:术后随访3mo~2a,终视网膜复位35眼(90%),视力提高26眼(67%);视力不变12眼(31%);视力下降1眼(2%).结论:提高白内障手术成功率和精确使用Nd:YAG激光、加强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可以减少或避免视网膜脱离的产生;一旦人工晶状体术后继发视网膜脱离,尽早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可保存患者较好的视功能.

  • 成人近视眼患者屈光度、角膜厚度及角膜曲率的关系

    作者:孙玉敏;李莹;金玉梅;王忠海

    目的:比较成人近视眼不同屈光度、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及关系.方法:首先分别对成人近视眼患者110例(220眼)进行视网膜检影、角膜厚度、角膜曲率(K1和K2)检查,检查前摘掉角膜接触镜2wk.男55例(110眼),平均年龄24.2±7.1岁;女55例(110眼),平均24.8±6.4岁.屈光度-2.00~-17.50D.按屈光度分为2组:低度近视组(屈光度-6.00D)110眼,高度近视组(屈光度-6.00D)110眼.观察不同屈光度、角膜厚度和角膜曲率的变化和相互关系.结果:整体样本平均角膜厚度549.4±31.9 μ m,角膜曲率(K1,K2)K1 44.72±1.32D,K2 43.54±1.26D.低度近视组:屈光度-4.82±1.42D,角膜厚度542.7±32.6μ m,K1 44.73±1.53D,K243.27±1.52D;高度近视组:屈光度-7.53±2.23D;角膜厚度553.4±28.7μm;K144.46±1.13D、k243.48±1.03D.男:屈光度-5.70±2.66D,角膜厚度558.4±38.1 μ m,K1和K2分别为43.93±1.11D和43.14±1.28D;女:屈光度-6.48±1.80D,角膜厚度545.6±30,1 μ m,K1和K2分别为45.14±1.17D,44.30±1.33D.结论:低度近视组的角膜厚度低于高度近视组;两组角膜曲率近乎相等,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男性角膜厚度略高于女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角膜曲率高于男性,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

  • 胎儿眼球基础数据测量

    作者:刘蓓;裴澄;秦莉

    目的:完善胎儿眼球发育评价指标,为利用胎儿角膜移植提供基础数据.方法:测算了胎龄4mo足月的50只胎儿眼球的经周长及纬周长,角膜横径,角膜中央厚度.结果:胎儿眼球的各项数据随胎龄的增长而增加,尤以6,7,8mo增长快.结论:胎儿眼球发育基本与身体各器官分化同步,8mo胎儿眼球发育已接近成熟.

    关键词: 胎儿 眼球 角膜
  • 羟基磷灰石眶内植入术中Ⅰ期钻孔的效果

    作者:高云仙;高晓唯;赵勇;任兵;肖云;范先群

    目的:探讨Ⅰ期和Ⅱ期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眶内植入术中Ⅰ期钻孔的效果.方法:对73眼分3组行HA植入术Ⅰ期钻孔,其中①组:眼球摘除Ⅰ期HA植入20眼;②组:眼内容剜除Ⅰ期HA植入38眼;③组:Ⅱ期HA植入15眼.结果:随访3~9mo,所有患者无义眼座暴露,继发感染,钛钉脱出等并发症.①组:有5例(25%)钛钉偏斜.②组:所有患者在暴露钛钉时,无钛钉偏斜.③组:13眼(87%)出现钛钉偏斜.结论:羟基磷灰石眼座植入Ⅰ期钻孔用于HA Ⅰ期植入手术效果好,无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机会,而HAⅡ期植入患者选择Ⅱ期钻孔.

  • 表麻下青光眼术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21例

    作者:刘青;肖耀廷;周永祚

    目的:探讨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手术技巧,并评价手术效果与临床效果.方法: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21例(23眼),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不同程度发生角膜水肿和虹膜反应性炎症,但均可控制.随访1/4~3a,视力≥0.5者7眼(26%),0.1~0.4者11眼(48%),视力高0.8者3眼(13%);2眼恶性青光眼患者视力下降至指数/10cm,另1眼光感(-).术后终随访眼压2.26~3.72(平均2.33±1.15)kPa,与术前平均眼压2.53±1.24kPa比较,t=1.125,P>0.05,无明显差异.结论:表麻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抗青光眼术后并发白内障患者有效,可提高中心视力.

  • 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2例

    作者:李勇;肖耀廷;周永祚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适应证和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采用羊膜移植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32例(38眼)的临床及随访资料.角膜缘破坏范围90°~120°,侵入角膜缘3~6mm.已行2次手术5例(7眼).并发轻度睑球粘连4例(4眼).手术后随访6~24mo.结果:随访期间复发3例(3眼),复发率7.9%,早期羊膜下积液5眼.结论:羊膜移植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的有效方法,操作相对简单,容易开展.

  • 儿童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作者:肖云;高晓唯;蔡雪虹;赵勇;顾晓宇

    目的:评价儿童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0例11眼,年龄10~15(平均13.0)岁.男8例,女2例.除2例2眼1a前有拳击外伤史,余均无明显外伤史.术前视力光感~0.04者4眼,0.05~0.3者6眼,≥0.3者1眼,高度近视5例,正视眼和低度近视5例.裂孔形态:7眼为圆孔,1眼马蹄孔合并圆孔,1眼为视网膜巨大裂孔,2眼锯齿缘截离孔.除2例2眼有部分玻璃体后脱离外,其余都没有玻璃体后脱离.PVR分级A级4眼,B级4眼,C1级2眼,C2级1眼.其中10眼行巩膜外环扎外加压术,巨大裂孔眼行玻璃体手术硅油填充.结果:9眼1次获得视网膜复位,1眼因出现新裂孔导致视网膜复位不良,再次外加压注气封闭裂孔治愈.随诊3mo,全部病例视网膜复位良好.视力提高,好的1眼视力达0.5.硅油眼6mo后取出硅油,视网膜复位良好.结论:环扎加压术在儿童玻璃体后脱离极少的情况下为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首选术式.

  • 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

    作者:葛胜利;高玫蕊;冯延琴

    目的:评价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应用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7例(14眼).结果:术后7d,14眼眼压降至正常.术后随访平均18mo,13眼眼压控制正常,手术成功率92%,术中常见并发症为少量前房出血,一般在术后1~4d完全吸收,对手术效果无影响.结论:外路小梁切开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先天性青光眼安全有效.

  • 调节全身因素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作者:王莺;蔡季平;唐建明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etinopathy,DR)是成年人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与许多全身因素有关,主要包括血糖、血压和血脂等.控制血糖和血压可防止和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近期有报道: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因子不仅能降血压,还对延缓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展有作用;脂代谢异常与黄斑渗出及视力丧失有关;抗凝剂阿司匹林既不是糖尿病的禁忌也与预防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无关;吸烟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作用是双向的;妊娠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有关,如果在怀孕前及怀孕期血糖控制良好,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不会有长期的影响.遗传学研究使我们更了解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有可能确定哪些是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高危因素.

  • MRI在眼眶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陈娟;魏锐利

    磁共振成像(meg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是以射频脉冲为能量,激发人体中含有奇数核子的原子核,在脉冲能量撤消后,激发的原子核释放脉冲信号而形成层面像的一种成像技术.随着MRI近20a来在眼科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眼眶肿瘤的术前诊断率明显提高.通过眼眶肿瘤特征性的MRI征象可做出准确的定位、定性诊断.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为提高对眼眶肿瘤MRI表现的认识,更好的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把临床常见眼眶肿瘤的MRI征象总结如下.

  • 糖尿病性角膜上皮病变机制研究现状

    作者:李鹏;马效工;安晓

    糖尿病导致的角膜上皮病变日渐受到关注.高血糖在其中起主导作用,它所引发的蛋白质糖基化反应以及醛糖还原酶、蛋白激酶C、基质金属蛋白酶激活等是角膜上皮发生病变和损伤后修复障碍的主要因素.此外一些细胞因子、调节蛋白、神经递质也参与其中.本文就糖尿病在角膜上皮病变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 同型半胱氨酸与视网膜静脉阻塞

    作者:高伟;王雨生

    视网膜静脉阻塞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血管性疾病,为多因素致病,目前对其病因还不能系统而准确的了解.近年来,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视网膜静脉阻塞关系的研究有了较大进展,但结果仍存在争议.

  •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眼碱性化学伤

    作者:冯春霞;颜世龙;梁丹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在眼碱性化学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MMPs的发展、结构、功能及在眼碱性化学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 视网膜光损伤的药物防治

    作者:张洁;唐罗生

    视网膜光化学损伤可致感光细胞凋亡和视网膜变性,严重者导致视力丧失.近10余年来,人们对药物防治光损伤进行了大量研究,包括神经营养因子、抗氧化剂、自由基清除剂、钙通道阻滞剂及皮质激素等.本文对各种药物的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 单眼视角膜接触镜矫正老视对视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瑞卿;赵海岚

    单眼视(monovision)作为矫正老视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用接触镜将一眼矫正为看远,而另1眼矫正为看近,因此使用单眼视方法会人为的造成双眼屈光参差并对视功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讨论了使用单眼视方法对视功能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 视觉诱发电位技术与视力客观评估

    作者:周鑫;张玲莉;饶广勋

    对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及其发展历史、现状进行了必要介绍,并结合分析临床法医实践中眼损伤的特点对视觉诱发电位技术在视力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 三维超声在眼科的应用

    作者:周晓冬;宋国祥

    三维超声成像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医学影像技术,可对组织结构的所有信息进行重建,具有灰阶特征,可显示解剖细节,是目前具临床使用价值的新技术.三维超声成像技术可应用于对各种眼内疾病,包括眼内肿瘤、玻璃体出血、视网膜脱离、虹膜睫状体疾患等的诊断.通过先进的三维超声技术,还可以精确的测量出眼内肿瘤体积的大小,以指导治疗.

    关键词: 三维超声 眼科 应用
  • 前囊下性白内障患者晶状体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3的表达意义

    作者:蒋剑;谭浅;刘双珍;蒋莉;王华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3(matrix metalloproteinase-3,MMP-3)在前囊下性白内障患者的晶状体上皮细胞(1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测定21例前囊下性白内障、18例核性白内障和10例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MMP-3的表达情况,并进行阳性细胞细胞计数.结果:MMP-3在前囊下性白内障晶状体上皮细胞中有表达,而在核性白内障和正常晶状体上皮细胞中均无表达.结论:MMP-3可能是调节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降解的重要因素而参与前囊膜下性白内障的形成.

  • 机械牵拉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内钙离子的影响

    作者:侯旭;惠延年;韩泉洪;张晓光;王建州;郭长梅

    目的:观察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 cells,RPEs)在受机械牵拉力时细胞内Ca2+的变化.方法:将胶原包被的磁珠悬液加入培养人RPE细胞后孵育,附着磁珠的细胞放置在恒定磁场中,使用钙荧光指示剂fluo-3/AM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在机械牵拉作用的前后细胞内钙离子的变化情况.结果:RPE细胞荧光着色很强,遍布整个细胞,其中细胞核比细胞质更强.机械牵拉后荧光强度显著增强,加入氯化锰后迅速降低.EGTA预处理的细胞在受力后荧光强度增加不显著,加入氯化钙后明显增强.细胞松弛素D预处理的细胞在受力后荧光强度比正常组增高2倍以上.结论:机械牵拉能显著增加钙离子内流,并且增加细胞内的钙库释放.钙离子内流可能是RPE细胞损伤前的信号.

  • 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原代培养及鉴定

    作者:刘洪雷;王雨生;刘军;惠延年

    目的:建立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培养方法并研究体外其免疫组化特征.方法:由人微血管片断生长出的周细胞首先通过其形态及生长方式进行鉴别,采用含有2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于未包被培养瓶培养;非周细胞例如色素上皮细胞可机械除杂;周细胞特征性的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评价.人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生长曲线通过MTT法测定.结果:在这样的培养条件下,周细胞1~2d由微血管片断游出,1wk可形成较大克隆,大约2wk可融合成单层细胞.这些细胞为高度不规则形,重叠生长方式,没有接触抑制;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肌动蛋白以及3G5阳性;不含有von Willebrand因子和角蛋白;周细胞可部分混杂其他细胞,纯度为99%;周细胞可持续生长并传代.结论:本研究为首次报道人源性视网膜微血管周细胞的培养及鉴定.本培养实验为研究人眼异常血管疾病提供了新的平台.

  • 视黄酸对培养的鸡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

    作者:刘双珍;蒋莉;王剑峰

    目的:研究视黄酸(retinoic acid,RA)对体外培养的鸡巩膜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及其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取第2~3代鸡巩膜成纤维细胞于96孔板中培养24h至贴壁后,分为A组(对照组)和各种终浓度梯度的RA实验组:B组(6×10-7mol/L)、C组(6×10-6mol/L)、D组(6×10-5 mol/L)和E组(6×10-4 mo1/L)分别作用24,48,72h,以MTT比色法检测RA对鸡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的影响.另分别取对照组及6×10-5mol/L RA组对数生长期2代细胞铺片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6×10-7mol/L RA对鸡巩膜成纤维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6×10-5mol/L及作用24h以上6×10-6mol/L RA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鸡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P<0.01).6×10-4mol/L RA组细胞普遍变性崩解,抑制作用强.与对照组比较,RA组细胞生长明显受抑制,胞质水肿,部分线粒体水肿空泡变,内质网扩张,细胞器呈变性改变.结论:RA对体外培养的鸡巩膜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引起其超微结构的改变.RA可能是近视发生机制中的一个重要成分.

  • 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脉络膜上腔治疗兔眼穿通伤

    作者:游向东;金中秋;吴建国;宋艳萍

    目的:比较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植入脉络膜上腔与球结膜下给药联合全身给药治疗兔眼穿通伤的实验疗效.方法:24只青紫蓝兔双眼制作成实验性眼外伤模型,采用电脑随机分为2组,A组给以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载药曲安奈德)植入脉络膜上腔、B组球结膜下注射联合肌肉注射,经处理后行视网膜脱离及玻璃体浑浊评级、眼底造影.结果:A组抑制炎症和增殖反应的效果优于B组.结论:壳聚糖缓释给药系统(载药曲安奈德)植入脉络膜上腔安全有效,是治疗穿通伤的较好的新的方法.

  • 维生素B1对高糖所致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大江;方伯言;刘学政;黄一飞

    目的:研究维生素B1(thiamine)通过改变糖酵解和细胞复制对高浓度葡萄糖所致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BREC)损伤的保护作用,探讨维生素B1的保护作用.方法:取2~3代体外培养的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将培养板上的细胞随机分为4组,DMEM培养基含不同葡萄糖浓度(5.5,20.0mmol/L),同时分别加与不加维生素B1(150μ mol).7d后检测细胞活力和上层培养液中的LDH的含量;3H-TdR掺入法测定DNA合成以及流式细胞仪测定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周期,观察高糖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并观察维生素B1对其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正常组(葡萄糖5.5mmol/L)相比,高糖组(葡萄糖20.0mmol/L)的细胞活力明显降低,培养液中的LDH含量显著增加,细胞DNA合成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而加入维生素B1(150μ mol)能够显著降低细胞的损伤程度.结论:高浓度葡萄糖对牛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损伤作用,维生素B1能减轻高糖对内皮细胞的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变糖酵解和细胞复制来实现的.

  • 兔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后自体移植修复

    作者:刘肖艺;刘庆淮

    目的:运用培养角膜缘上皮细胞联合人羊膜行自体移植的方法,观察植片修复兔眼角膜上皮的疗效.方法:选用健康新西兰白兔20只,制成右眼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的兔眼模型,其中12只兔行角膜缘上皮细胞培养联合羊膜自体移植,另外8只兔只进行单纯羊膜移植.术后每周对眼表情况进行评分,术后1mo眼角膜进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移植了含有自体角膜上皮细胞的兔眼,术后早期都形成了角膜上皮化并明显抑制了新生血管的再生,HE染色和电镜观察表明培养并移植的角膜上皮与正常的角膜上皮无明显差异;而只接受羊膜移植的兔眼,术后又出现角膜混浊和明显的新生血管,表明角膜表面被结膜上皮覆盖.结论:该方法术后早期可以恢复角膜上皮化,重建正常眼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羊膜移植.

  • Caspase-3在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中的表达意义

    作者:毛俊峰;刘双珍;文丹;谭星平;付春燕

    目的:研究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发展过程中视网膜caspase-3蛋白的变化及视网膜细胞的凋亡情况.方法:眼睑缝合法建立鸡的近视眼模型.按预定时间检影验光,游标卡尺测眼球外径,免疫组化检测视网膜中caspase-3蛋白的表达,色敏比色法定量分析caspase-3活性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连接酶介导生物素化脱氧尿苷酸末端标记(TdT-mediated biotin-dUTP nick-end labeling,TUNEL)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视网膜的凋亡细胞.结果:眼睑缝合12wk后,缝合眼屈光度加深、眼球外径增大,视网膜感光细胞内节及外丛状层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色敏比色法测量的视网膜caspase-3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眼.缝合眼视网膜内、外核层发现凋亡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对照眼.结论:鸡形觉剥夺性近视眼发展过程中,视网膜细胞出现明显凋亡,caspase-3参与凋亡的发生.

  • 蓝光诱导的光感受器细胞凋亡与c-Fos蛋白的表达

    作者:张洁;唐罗生

    目的:观察宽谱蓝光诱导Lewis大鼠视网膜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的凋亡及c-Fos蛋白的表达.方法:8~10wk龄雌性Lewis大鼠24只,在循环光环境下饲养并随机分为6组.暗适应24h后,5组接受3 012×115Lux的宽谱蓝光(400~500nm)照射1h,光照后予暗适应并于0,6,12,24及48h颈椎脱位法处死大鼠,摘除眼球;另1组为正常对照组,不予光照.采用透射电镜及TUNEL试剂盒检测视网膜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内c-Fos蛋白的表达.结果:蓝光可特异性引起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和光感受器细胞内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光照后外核层细胞开始出现凋亡,24h达峰值,大量光感受器细胞出现核固缩并可见凋亡小体形成.c-Fos蛋白的表达在时间与空间分布上与TUNEL阳性细胞基本一致,在同一时间点,二者呈正相关(r=0.905,P<0.05).结论:蓝光可诱导大鼠光感受器细胞凋亡,视网膜外c-Fos蛋白的表达上调对视网膜蓝光损伤后光感受器细胞凋亡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 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

    作者:黄伟奇;杨锦荣;姚运红;朱朝花;刘凌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以及Bcl-2和ICAM-1表达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0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并与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结膜组织(x2=5.92和x2=6.65,P<0.01);翼状胬肉的临床分型与Bcl-2和ICAM-1的阳性表达有关(P<0.05);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阳性表达间存在非常显著正相关(r=0.628,P<0.01).结论: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ICAM-1的表达增加,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起着重要的作用.

  • 兔眼房水中丁酰化壳聚糖丝裂霉素药膜的释放性能

    作者:韦萍;张强;汪琴;马俊;王爱勤;李晓林

    目的:研究丁酰化壳聚糖丝裂霉素药膜在兔眼房水中的释放性能.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在0.25,0.5,1,2,3,6,24h行前房穿刺术,抽取房水测定植入兔眼巩膜瓣下的丁酰化壳聚糖丝裂霉素药膜中MMC在房水中的含量.设对照组,为另1眼巩膜表面放置MMC棉片(MMC0.25g/L)5min,NS冲洗.结果:植入药膜组0.25,0.5,1,2h后的房水中可检测出MMC,含量22.5~130.3 μ g/L(低检测浓度10μg/L)对照组仅在0.25,0.5h的房水中检测到MMC.结论:丁酰化壳聚糖丝裂霉素药膜植入兔眼小梁切除术的巩膜瓣下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 翼状胬肉术后严重并发症3例

    作者:刘治容;张悦

    1病例报告例1:男,72岁.2002-10在某职工医院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术后一直疼痛、畏光、流泪,经治疗无好转2wk转入我院.查体:Vos0.5,左眼鼻侧近角膜缘角膜溃疡约2mm×3mm,内眦部结膜缺损约6mm×8mm,暴露巩膜区色苍白.左眼外斜约30°,眼球不能内转.其余眼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为左眼翼状胬肉术后内直肌离断、角膜溃疡.入院后局部给予泰利必妥、安贺拉、贝复舒、爱丽等眼液治疗,1wk后角膜溃疡基本修复.并行左眼内直肌探查、羊膜移植术.20g/L利多卡因于内眦部球结膜下浸润麻醉,分离结膜与Tenon囊,根据牵引肌肉患者眼球运动时明显的张力改变及心率减慢,寻找到内直肌断端,分离出内直肌,并缝合固定于巩膜的内直肌止点处.巩膜暴露区用保存的羊膜覆盖,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及角巩膜缘,残余球结膜边缘覆盖羊膜边缘并缝合固定于浅层巩膜上.术后随访1a,Vos0.7,左眼鼻侧角膜斑翳,巩膜暴露区结膜上皮生长好,眼位正位,眼球运动正常.

  • 睫毛根部阴虱1例

    作者:贾卉;李勤;姜宏;刘慧颖;张冰;周丽梅

    1病例报告女,56岁.因双眼不适感,睑缘部痒、痛、干涩感20+d来诊.就诊前其家人曾自行查看时见患者睑缘部有小丘疹形成并有小虫蠕动.查体:双眼上下睑缘睫毛根部许多半透明针尖大小卵圆形物质(虫卵)类似米粒撒在睫毛上一样,睫毛根部多个粉红色小丘疹形成.裂隙灯下检查见丘疹内有活动性寄生虫在动,类似螃蟹一样,扁平、圆形、半透明有爪子钩在皮肤和睫毛根上,其周围皮肤充血(图1).当时怀疑为阴虱,遂将睫毛剪除,留院隔离观察.

  • 银屑病并发葡萄膜炎1例

    作者:李一梅

    1病例报告男,50岁,因反复皮肤鳞屑红斑及关节疼痛6a,反复双眼红痛视物模糊6mo,于2002-06收住我科.6a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地逐渐出现头面、躯干及四肢搔痒,并伴有大量鳞屑和皮肤发红等,常有不对称性指、趾关节肿痛.

  • 眼眶Wegener肉芽肿误诊1例

    作者:李养军;杨新光;王为农

    1病例报告男,36岁.左眼红痛,视物不清2mo,发烧10d入院.患者于2mo前渐感左眼红,痛,视物不清,畏光流泪,眼睑红肿,曾在外地医院诊断为角膜炎,药物治疗后疗效差,且渐加重,10d前来我院就诊,门诊以眶蜂窝织炎,角膜溃疡,眼内炎收入院.

  • 眶骨膜锚定术治疗170°固定性内斜1例

    作者:安玮;向金;郑根主;陈梦姣

    1病例报告男,74岁.双眼远视力大幅度下降并内斜5a,失明且内斜加重2a.患者自10岁开始近视,逐年加深.20岁时双眼都已戴-20.00DS的近视镜方可看清中等远处,未行任何治疗.近5a来双眼视力逐渐下降并内斜但不严重.近3a来视力明显下降且出现较大幅度内斜.要离眼3~5cm才能模糊看到目标.近2a来视物不见,行动困难.检查时见其依杖被他人扶入病房.睑裂开大,角膜部全部被磁白的巩膜代替,全身其他器官未见异常.眼部情况:双眼光感不确定.为双结膜囊内点表麻剂后,用牙镊将右眼勉强可拉至内斜约20°状态.在该斜位状态下的瞳孔前方测得光感3m.定位确切.红绿色觉正常.左眼虽被向正位牵拉,但瞳孔外缘仅达内眦上下泪小点连线处,视力为眼前2m光感、定位不能,红绿可辨.通过牵拉可看清双眼瞳孔内晶状体全混浊.做B超提示双眼轴29.8mm,双玻璃体混浊.因双眼瞳孔近内眦角.故双睑裂中央偏内起始向外结膜下为粉红色的外直肌.其诊断为双眼固定性内斜视、双眼老年性白内障、双眼高度近视.入院后先手术矫正内斜.按常规剪开内外眦球结膜.

  • 双眼先天性上下泪小点泪小管缺如并发泪囊囊肿1例

    作者:刘燕;王为农;马烈

    1病例报告男,10岁,足月顺产,全身发育正常.因自幼双眼溢泪于2004-07-05入院.入院查体:双眼视力均为1.5,双眼下睑皮肤轻度潮红,呈湿疹样改变,双上下泪小点缺如,双内眦部肿胀隆起,压之囊样感.双眼其他部位未见异常.手术时行常规泪囊手术切口,自内眦部切开,见泪囊扩张增大,切开泪囊,见大量白色粘性分泌物溢出,泪囊壁扩张增厚,未找见泪总管或泪小管开口,泪小点局部切开亦未找见泪小管.泪道探针探查发现鼻泪管阻塞,稍用力即可探通之,冲洗时鼻泪管通畅.作结膜泪囊造口术,并以硬膜外管留置于造口及鼻泪管处.3mo后拔管,患者未再出现溢泪症状.

  • 结膜角膜缘干细胞双向移行手术治疗翼状胬肉23例

    作者:王飞

    1临床资料2000-06/2002-12手术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23例(25眼),男14例(15眼),女9例(10眼);年龄31~68岁.1次手术复发16例(18眼),2次手术复发7例(7眼),有明显的眼球运动障碍6例.常规手术野消毒铺巾,结膜囊表面麻醉后置开睑器开睑.局部用20g/L利多卡因2.5g/L布比卡因胬肉下浸润麻醉,手术在显微镜下进行.彻底清除角膜增生组织及结膜下增生组织,注意勿伤及内直肌,力争巩膜表面无胬肉组织残留.

  • 眼科首诊的脑梗塞28例

    作者:于建康;蒋国兴;肖建江

    1临床资料我科1999-06/2004-06首诊于眼科,后经CT检查和神经内科会诊确诊为脑梗塞的患者28例.男17例,女11例,年龄49~73(平均63.8)岁.所有患者均做视野及头部CT检查确诊为脑梗塞.有视力下降或视物模糊15例.视力0.1~0.4者11例,0.5~0.8者10例,1.0~1.5者7例;眼前黑影5例,视野缺损18例,黄斑回避9例,右向偏盲11例,左向偏盲3例,左下象限盲2例,右上象限盲1例,复视4例,上睑下垂1例.

  • 青光眼500例的危险因素与中心阈值视野的损害

    作者:林翔;李瑞庄

    目的:探讨发生青光眼危险因素与中心阈值视野改变的关系.方法:500例(980眼)可疑青光眼按危险因素分组,分别采用日本Topcon SBP2020自动视野SDT340程序检测中心30°阈值视野.结果:混合组、异常杯盘比组、高眼压组和症状组中心视野损害率分别为70.0%,48.3%,47.5%和35.8%,混合组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与远视性屈光不正阈值视野损害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各年龄段中心阈值视野损害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近视性屈光不正患者比远视性屈光不正患者中心阈值视野损害多;眼压增高伴有视乳头改变是发生视野损害的主要危险因素.

  • 非穿透性小梁手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32例

    作者:张欣;梁春玲;徐彦;郭素平

    目的:观察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itomycin,MMC)的临床疗效及超声生物显微镜表现.方法:开角型青光眼患者32例(44眼)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MMC.术后观察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做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结果:术后随访6~18mo.术前平均眼压(34.64±8.37)mmHg(1mmHg=0.133kPa),术后(13.63±3.64)mmHg.随访期间眼压21mmHg者44眼,其中4眼(9%)加用1种抗青光眼药物,40眼(91%)不用抗青光眼药物.其中2眼在术后的2wk后即出现结膜下组织的瘢痕化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后1眼眼压<21mmHg,另1眼经用5g/L噻吗心安后眼压<21mmHg.术后35眼无任何眼内反应;4眼有轻微房水闪光,2d内消失;5眼有少量前房积血,4~7d消失,其中1眼为术后1d打喷嚏后出现.术后44眼均形成显著弥散的滤过泡;后1次随访时,有39眼有功能性滤过泡;5眼于术后的1~3mo时功能性滤过泡消失.在术后3mo和6mo时用UBM检查除4眼巩膜湖为一狭长缝隙外,40眼均为明显的巩膜湖,巩膜湖大长度为1.56~3.2mm;滤过泡处的结膜下组织可见明显的低于其它部分的弱回声区,有的可见到比较明显的结膜下空腔.结论: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应用MMC可有效降低眼压,术后并发症少,为一种经济有效的抗青光眼手术.

  • 可溶性止血纱布在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韩仪敏;刘静;金明

    目的:观察可溶性止血纱布在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术中术后的止血作用及阻止此病复发的远期疗效.方法:CT及B超检查确诊为眼眶内静脉性血管瘤的患者7例,采用近肿瘤部的皮肤切口,术中切除部分肿瘤组织后,将止血纱布剪为小块后填塞于原肿瘤部位,加压包扎.结果:无1例术后出血和感染.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眼球突出度后期明显降低,填塞纱布多者3mo复查时,皮下有波动感,切开皮肤,排出大量透明的似胶冻样物体后,眼球明显后退至正常,3a追踪观查,7例均无明显复发.结论:眼眶静脉性血管瘤手术切除术中使用可溶性止血纱布有助于止血,其纱布溶解后形成的胶状物,还可阻塞瘤体血管断端,使其发生萎缩,一定程度上能防止复发.

  • 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的测量及与多因素之间的分析

    作者:王卫群;陈陆霞;张金嵩

    目的:测量近视眼中央角膜厚度,探讨中央角膜厚度、屈光度、眼压和角膜曲率之间的关系.方法:近视眼552例(1 104眼),用超声角膜测厚仪、电脑验光仪、非接触眼压计和角膜地形图分别测量其数据.结果:平均中央角膜厚度为556.57±32.42(451~645)μ m,男女眼之间、左右眼之间平均CCT无统计学差异;屈光度为-5.68±2.32(-0.5~-13.75)D;眼压16.75±2.63(10~21)mmHg(1mmHg=0.133kPa);角膜曲率44.65±1.45(38.24~48.67)D.除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t=0.506,P=0.000)外,其余因素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近视眼的眼压与中央角膜厚度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 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56例

    作者:肖云;高晓唯;蔡雪虹;赵勇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56例,行玻璃体切除.PVRC1者10眼,C2者14眼,C3者32眼,伴周边部裂孔7眼,白孔11眼.手术中彻底清除玻璃体后皮质,或人工玻璃体后脱离剥膜,气液交换使视网膜复位,眼内填充200mL/LC3F845眼,白孔者眼内硅油填充.并发周边部裂孔病例后行巩膜外环扎裂孔冷凝.术后给予抗炎降眼压处理.气泡变小裂孔愈合不佳,裂孔周围氪黄激光封闭或再次补充气体.注气者俯卧位14d以上.所有患者随访3~12mo.结果:黄斑裂孔闭合、视网膜复位53例,周边裂孔闭合7例.术后视力提高46眼(82.1%),黄斑裂孔术后视力无变化10眼.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填充C3F8或硅油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是安全有效的.

  • 高度近视全阈值静态视野形态改变及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马雅玲;詹冬梅;王玮玲;郗淑红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眼全阈值静态视野形态的改变.方法:应用Dicon TKS-5000型自动视野分析仪检查高度近视65例(130眼)的全阈值静态视野,并观察其后极部眼底改变.结果:视野异常115眼(88.5%),其中生理盲点扩大86眼(66.2%),出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57.7%),弥漫性损害39眼(30.0%).发现黄斑中心相对暗点75眼中仅有51眼在眼底镜下发现黄斑部病变(x2=22.042,P<0.01).结论:高度近视眼的视野改变与患者的屈光度及后极部眼底病变有关.视野改变的形态,程度与眼底后极部改变的形态不完全对应.高度近视患者视野改变早于眼底镜下眼底改变,对于早期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近视 视野
  • 半脱位透明晶状体切除术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14例

    作者:喻磊;王从毅;杨琳;孙利;吴利安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系统切除半脱位透明晶状体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手术技术要点、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14例(15眼)半脱位透明晶状体(>18°,<360°或2/4~3/4象限)行晶状体切除术联合后房型折叠式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结果: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并发症较少,提示手术效果令人满意.结论:对晶状体脱离范围(2/4~3/4)象限的患者行脱位晶状体切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并适当行前部玻璃体切割具有提高手术安全性,防止人工晶状体偏位,减少手术并发症的优点.

  • 儿童视神经炎83例的病因和预后

    作者:韦企平;孙艳红;宫晓红;路明;郑智;赵峪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明确儿童视神经炎的病因,临床特征与预后.方法:对83例16岁以下临床确诊儿童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全面检查,通过基因检测及影像学检查排除家族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及颅内、眶内占位病变后,经激素冲击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并跟踪随访6~70mo,判断预后.结果:在83例儿童视神经炎患者中排除LHON13例,颅内肿瘤2例.终确诊视神经炎68例121眼.病因明确与感染有关占45.6%,与脱髓鞘疾病有关占5.9%,可能病因占13.2%,病因不明占35.3%.在预后方面,视力≥0.4的占59.8%,其中近1/3患儿视力恢复到1.0以上,低于0.1的仅为12.2%.结论:在儿童视神经炎中,感染是首发病因;应慎重排除LHON;与多发性硬化相关性小;视力预后好.

    关键词: 视神经炎 儿童 病因
  • 玻璃体手术治疗复杂眼后段异物81例

    作者:杜红俊;惠延年;王琳;王雨生

    目的:总结玻璃体手术治疗不同原因所致复杂眼后段异物的视力后果,分析受伤原因对视力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01/2002-12经玻璃体手术治疗的复杂眼后段异物81例(87眼)的临床资料.按照受伤原因分为敲击伤36例(36眼)、爆炸伤37例(43眼)和其它外伤8例(8眼)引起的眼后段异物3组.结果:87眼均为复杂的眼后段异物.主要并发症包括外伤性白内障49眼,眼内炎9眼,视网膜脱离19眼,视网膜裂孔12眼,玻璃体积血43眼.玻璃体手术后:70眼(81%)视力提高,14眼(16%)视力不变,3眼(3%)视力下降;其中0.02以上40眼(46%),0.2以上34眼(39%).术前无光感9眼中,4眼恢复光感以上视力.敲击伤和爆炸伤组术后的视力均好于术前的视力(P<0.05),敲击伤所致眼内异物的术后视力效果明显好于爆炸伤和其它原因所致眼内异物的视力(P<0.01).结论:经过及时、恰当的玻璃体手术治疗,多数复杂的眼内异物的患者可得到相当的视力,其中敲击伤所致眼内异物效果较好.

  • 正常人中心30°蓝黄视野分析

    作者:周明敏;杨昌全;谭星平;李凤云;夏晓波

    目的:分析我国正常人中央30°蓝黄视野的正常参考值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Humphrey-750型自动视野计,对114例(202眼)正常人进行蓝黄视野检查,探讨其各指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分布特征.结果:正常人中央30°蓝黄视野检查结果中,平均光敏感度(mean sensibility,MS)为25.82±3.74dB,平均缺损(mean defect,MD)为1.31±2.72dB,模式标准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为2.86±0.84dB,校正模式标准差(corrected 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CPSD)为1.34±0.91dB;左、右眼MS值及MD值无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MS明显下降,PSD值和CPSD值明显升高,但MD值与年龄无关;颞侧与鼻侧、上方与下方视野MS值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颞侧MS值<鼻侧MS值,上方MS值<下方MS值,在视野的4个象限中,MS均值依次为颞上<鼻上<颞下<鼻下.结论:蓝黄视野计作为一种新型视野检查仪,有助于更早发现青光眼的视野改变;探讨我国正常人中央30°蓝黄视野的正常参考值及分布特征,为区分早期视野异常提供参考依据.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

    作者:李林;高晓唯;谢铃;徐春丽;乔磊

    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恶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8例(18眼)青光眼滤过手术后发生的恶性青光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小梁切除.结果:术后前房不同程度加深,眼压控制正常,术前眼压:5.47±1.53kPa,术后眼压:2.31±0.32kPa.视力不同程度提高,<0.05者1眼(5.5%),0.1~0.3者11眼(61.1%),>0.4者7眼(38.9%).并发症:瞳孔区渗出膜5眼(27.8%),虹膜后粘连6眼(33.3%)、前粘连2眼(11.1%),角膜内皮水肿6眼(33.3%).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之一.

  •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眼部表现与血管内治疗

    作者:王为农;李养军;杨新光;高国栋;李永林;赵振伟

    目的:分析颈动脉海棉窦瘘的眼部临床特点,评价血管内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26例经全脑血管造影证实为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的病史、眼部表现、临床特点及进行的可脱性球囊栓塞治疗.结果:手术1次性栓塞成功者112例(88.9%),14例行2次栓塞.术后无并发症.98例视力较术前提高1~4行(国际标准视力表).术后眼部淤血肿胀、眼球突出度均明显减轻或消失,眼球运动恢复正常,复视消失,视网膜出血吸收.眼部血管杂音全部消失,术后脑血管造影,瘘口均封闭.结论:对于颈动脉海绵窦瘘应及时治疗,尽快改善眼部淤血状态,以利于视功能恢复.血管内栓塞是目前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为理想的方法.

  • 白内障隧道式小切口摘出并人工晶状体植入44例

    作者:李自立;马雅玲;张奇

    目的:评价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4例53眼白内障行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1,2wk,1,3mo随访视力、角膜曲率及角膜散光.选角膜缘大切口白内障摘出40例51眼做对照.结果:小切口组术后1wk视力≥0.5者40眼占75%,≥0.8者27眼占53%,与对照组相比,P<0.01.小切口组角膜曲率变化小,稳定快,术后各期角膜散光明显小于大切口组.结论:隧道式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反应轻,并发症少,散光小,视力恢复快而稳定,值得推广应用.

  • 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联合眼内光凝治疗晚期Coats病

    作者:余建洪;邢怡桥;赵刚平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联合眼内光凝治疗伴有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晚期Coats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伴有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晚期Coats病患者13例(13眼)进行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联合眼内光凝治疗,其中并发性白内障同时行晶状体切除3眼.术后随访时间0.5~2a.观察术后视力、眼压、视网膜复位情况、视网膜血管改变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mo,13例患者视网膜均复位,经FFA检查见异常扩张的血管逐渐闭塞和退缩;其中9眼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0.3者1眼,0.1~0.3者3眼,≤0.1者5眼;另有4眼术后视力没有明显变化.术后6和14mo时各有1例因血管渗漏致下方局限性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经补行激光治疗后视网膜下液吸收,视网膜复位.结论:玻璃体切除硅油充填联合眼内光凝是治疗伴有广泛渗出性视网膜脱离的晚期Coats病的为安全有效的方法.

  • 老年黄斑变性的药物治疗

    作者:

    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中,老年黄斑变性(AMD)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的致盲原因.迄今为止,老年黄斑变性的治疗方法很有限.目前的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物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前者曾受到广泛关注却效果不显著,而后者近来发展迅速.药物治疗包括:光动力学治疗、激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抑制药物、细胞外间质的修饰药物、基因治疗、营养补充和脉络膜血流促进药物等.光动力学治疗是某些特定类型的新生血管型AMD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Anecortave acetate(一种人工合成的激素)球旁注射可以稳定患者的视力达6mo.玻璃体腔注射VEGF的拮抗药物,也能稳定患者的视力3mo.在AMD的早期就可发现脉络膜血流的改变.血管压力的增加是AMD重要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它导致了脉络膜毛细血管血流减少.经过一系列反应,终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变性、Bruch膜断裂、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老年黄斑变性、失明.因此改善脉络膜血流的药物可能阻止AMD的发展和恶化.虽然这些药物还多处于试验阶段,但还是很有希望来发现治疗AMD的药物,从而阻止其发展.

  • 应用激光房水细胞仪定量研究PVR模型中PDTC对房水闪光的抑制作用

    作者:焦剑;刘武;莫宾;杨琳

    目的:应用激光房水细胞仪(LFCM)定量分析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及PDTC对房水闪光的影响.方法:青紫蓝家兔20只随机等分成2组,在视网膜上制造裂孔后,向第1组所有家兔的右眼(A1组)及第2组所有家兔的左眼(A2组)玻璃体腔注射PDTC 0.1 mL,向第2组所有家兔的右眼(B1)玻璃体腔注射BSS 0.1 mL.1h后向实验眼A1组注射BSS 0.1mL,向实验眼A2组及实验眼B1组玻璃体腔注射5 000U IL-1 β.分别于术前及第二次注射后4,24h,1,2及4wk进行临床观察及LFCM检查.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分别在术后4,24h1,.2及4wk进行.结果:在术后24h~2wk PDTC能够明显抑制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虽然在术后2wk时应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各组炎症反应已完全消退,但应用LFCM发现实验眼B1组炎症反应仍比另2组明显.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表明IL-1 β能够活化NF-κ B,PDTC能够抑制其活化而没有明显视网膜毒性作用.结论:在玻璃体腔注射IL-1 β诱导的PVR动物模型中有炎症反应的参与,PDTC可以明显抑制此炎症反应.LFCM提供了一种新的,灵敏的,客观和非侵入式的方法对PVR动物模型中的炎症反应进行定量分析.

  • 大鼠外伤性PVR视网膜前膜形成中TERT、PCNA和Bcl-2的变化

    作者:薛黎萍;康凤英;胡世兴;邓新国;林少春

    目的:探讨与细胞增殖相关的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凋亡抑制蛋白Bcl-2在外伤性PVR视网膜前膜形成中的动态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S-P法对外伤性PVR大鼠模型视网膜前膜做TERT、PCNA、Bcl-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HE染色,染色结果行图像分析.结果:伤后PCNA蛋白表达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动态变化,14d组阳性率高,与7d组和28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伤后TERT蛋白和Bcl-2表达阳性细胞率和平均光密度值出现先升高后稍降低的动态变化,14d组和21d组阳性率高,与7d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ERT、PCNA和Bcl-2蛋白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TERT、Bcl-2参与外伤性PVR视网膜前膜增殖细胞的生长调控,与细胞增殖的动态变化呈高度相关性.

  • Terson综合症的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

    作者:秦波;赵铁英;成洪波;黄丽娜

    目的:报道并分析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 5例Terson综合症患者(21眼)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并进行追踪观察,平均随诊时间为19.1mo.结果:手术中发现1 5眼(71.4%)出现了不完全性的玻璃体后脱离(PVD),7眼(33.3%)有视网膜前膜形成,4眼(19.0%)发生视网膜脱离.术后所有眼的视力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其中17眼(80.9%)视力达到或超过0.5;4眼(19.0%)发生晶状体混浊.结论: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Terson综合症能显著提高视力,其并发症包括白内障等的发生率低.

  • 德国海德堡大学曼海姆临床医学院/美国康耐尔大学Weill医学院Ingrid Kreissig教授给本刊近来信

    作者:

  • 《国际眼科杂志》眼科与视光学理事会简介

    作者:

    关键词: 眼科杂志 视光学
  • 眼科书籍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 美国眼科药理学研究所所长/美国眼科药理学与治疗学学会原主席George C.Y.Chiou教授给本刊近来信

    作者:

  • 中华眼科学会原主任委员/本刊名誉总编张士元教授给本刊来信

    作者:

    关键词: 眼科 学会 委员 名誉
  • 江西省医学会给本刊来信

    作者:

    关键词: 江西省
  • 《国际眼科杂志》第三届眼科学术大会暨防盲研讨会

    作者:

    关键词: 眼科杂志 学术大会
  • 《国际眼科杂志》被国内外权威性检索系统收录

    作者:

  • 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技术的概念变革

    作者:Ingrid Kreissig;王琳;惠延年

    目的:分析从1929年开始的、现存的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的术式演变,和决定不同技术的话题.方法:复习过去75a间视网膜脱离手术的文献,其中作者经历了过去35a持续进行的治疗方式的演变.为达到视网膜复位,一种演变是从对整个视网膜脱离的手术、转变到仅限于视网膜裂孔的手术,另一种演变是从眼外到眼内的手术转变.结果:在21世纪开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可应用的所有5种主要手术方式,有一个共同的要点:找到并封闭引起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或如果封闭不充分会造成再脱离的裂孔.这与手术是限于裂孔区、还是扩展到整个脱离区无关,也与在眼外还是眼内手术无关.结论:终发现并封闭原发性视网膜脱离中漏水的视网膜裂孔,已经伴随视网膜脱离手术医生的努力,成为过去75a的一条"红线",而且现在仍然是保持复位的关键.不过,在2l世纪开端,视网膜脱离治疗的3个假设毫无疑问地实现了:①应该做1次手术就达到视网膜复位;②手术不应在以后的年岁内引发威胁重获视力的并发症;③手术费用较少且在局麻下进行.

  • 视光学界资助视觉行动指南

    作者:

    The purpose of manual is to give a summary as to what OGS is, the benefits of OGS and to give readers an idea as to how OGS can work in your country.

    关键词: 学界 资助 视觉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