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

    作者:王景泽

    目的:调查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为合理选择手术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开角型青光眼600例600眼根据入院顺序平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0例,治疗组行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对照组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治疗后两组裸眼视力明显提高,治疗组视力改变更好(P<0.05).两组眼压经过治疗后有明显下降,治疗组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眼压都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前房丁达尔征、前房积血和低眼压性黄斑病变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玻璃体切割术联合透明质酸钠植入术治疗开角型青光眼能降眼压,视力恢复好,术后并发症少,值得推广应用.

  • 观察KTP激光融通泪道阻塞后不同留置物的疗效对比

    作者:詹田兰

    目的:观察泪道激光融通泪道阻塞后不同留置物对不同部位泪道阻塞的治疗效果的差异,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方法:各种原因所致泪道阻塞179例299眼.按照病因分成泪小管阻塞组43例74眼,鼻泪管阻塞组82例134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组54例91眼.泪小管阻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留置硅胶管组37眼,留置丝线组37眼.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成3组:留置硅胶管组44眼;留置丝线组44眼,留置T型泪道支撑管组46眼.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留置丝线联合T型泪道支撑管组45眼,留置带泪小管扩张管的硅胶泪道留置管组46眼.分别留置硅胶管、丝线、T型泪道支撑管、带泪小管扩张管的硅胶管.随访3~6mo,观察泪道引流泪液功能的恢复情况,并将各种疗效对比分析.结果:泪小管阻塞患者留置丝线:治愈率89.2%,有效率8.1%;留置硅胶管:治愈率62.2%,有效率21.3%.鼻泪管阻塞患者,留置丝线组:治愈率52.3%,有效率34.1%;留置硅胶管组:治愈率59.1%,有效率34.1%;留置T型泪道支撑管组:治愈率80.4%,有效率8.7%.泪小管合并鼻泪管阻塞患者,留置丝线联合T型泪道支撑管组:治愈率82.2%,有效率6.67%;留置带泪小管扩张管的硅胶管组:治愈率60.9%,有效率19.6%.结论:临床结果提示,泪道阻塞留置物的选择应该根据泪道阻塞的部位、阻塞的严重程度、病程、治疗情况、患者的依从性等从多方面综合考虑,针对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个性化选择,力求达到佳的治疗效果.

  • DuoVisc黏弹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许耀;陈彬川;王延武;帖红艳;王永成;魏星

    目的:临床观察DuoVisc黏弹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低密度角膜内皮细胞的保护效果.方法:观察12例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652.9~930.3个/mm2的白内障超乳手术眼,术前记录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中央角膜厚度,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应用DuoVisc黏弹剂,术后观察角膜内皮细胞变化,计算术后7d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及中央角膜厚度.结果:术后早期部分角膜轻度水肿,药物治疗后恢复透明,术后7d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735.6±92.6个/mm2,较术前(798.2±113.1个/mm2)无明显减少(P=0.145),中央角膜厚度(0.53±0.02mm)正常,同术前(0.51± 0.014mm)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结论:熟练掌握超声乳化术的情况下,应用DuoVisc黏弹剂行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低者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是可行的.

  • 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规则性角膜散光的疗效观察

    作者:程旭康;罗艳;鲁铭;冯劼

    目的: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用于治疗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41例47眼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2眼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25眼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mo,分析不同时间点裸眼视力、术后残余散光、并发症等,比较两种人工晶状体的疗效.观察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后的稳定性.结果:术后随访观察6mo,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的实验组,术后裸眼视力平均0.73±0.37,明显优于植入AcrySof IQ人工晶状体的对照组平均0.47±0.18,结果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患者术后残余散光0.53±0.40D,明显低于对照组2.13±0.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植入Toric人工晶状体组,随访6mo内视力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稳定,术后平均旋转4.22±1.46°.结论:对于合并角膜散光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Toric人工晶状体植入,能够安全、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散光,提高术后视觉质量,预测性好.

  •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作者:鲁铭;高媛;王晋瑛

    目的:探讨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在药物难控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住院患者共124例124眼,其中男51例,女73例,入院诊断符合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发作期临床特征,且药物治疗24h后眼压仍>21mmHg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控制眼压为21~35mmHg者51眼(41.1%),眼压36~50mmHg者37眼(29.8%),50mmHg以上者36眼(29.1%).视力范围为光感~0.3.所有患者均在表面麻醉下行YAG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治疗,术后继续观察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变化,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单纯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患者124例124眼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行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第2d检测眼压≤21mmHg者28眼(22.6%),眼压为22~35mmHg者60眼(48.4%),眼压36~50mmHg者25眼(20.2%),眼压>50mmHg者11眼(8.9%);激光术后视力增加3行者33眼(26.6%),2行者31眼(25.0%),视力增加1行者44眼(35.5%),视力不增加者16眼(12.9%);119眼前房深度增加(96.0%); 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后并发前房出血98眼(79.0%).眼压控制稳定后分别进行小梁切除术37眼,青光眼白内障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3眼,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4眼.观察随访3~9mo,眼压控制≤18mmHg者95眼,眼压≤25mmHg者24眼,眼压为26~35mmHg者5眼,未见前房积血、黄斑囊样水肿等并发症.结论:YAG激光虹膜周切术在药物难控制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能明显降低眼压,为各种青光眼手术的治疗提供安全可靠的条件,有助于视功能保护和恢复,提高疗效.

  • 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分析

    作者:吴艺;古爱平;龙佩仪;钟艳芳;刘燕芳

    目的:探讨分析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分析.方法:我院2007-01/2010-12对87例87眼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发生白内障的病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随访6mo,分析术后视力、眼压、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mo,87眼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78眼(90%)视力≥0.3;术后眼压均较术前下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角膜水肿(15眼,17%)、虹膜反应(11眼,13%)、前房出血(5眼,6%)、后囊膜混浊(10眼,11%).结论:对抗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出现的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显著提高视力,保持滤过泡和眼压的稳定,恢复眼前节的组织结构.

  • 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后黄斑水肿的治疗

    作者:王丁丁;宋青山;周慧兰;陈子林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玻璃体切割术后球周注射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联合黄斑区补充光凝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PDR患者43例行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毕球周注射TA 40mg/mL,术后1wk选择有黄斑水肿患者32例,术后2wk行黄斑区补充532nm激光,术后1wk;1,3,6mo随访佳矫正视力(best-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并发症.结果:术后1mo视力提高28例(88%),视力不变4例(12%),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术后3,6mo检查BCVA变化不大,与术后1mo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1wk CMT明显增厚,术后1mo黄斑水肿均不同程度减轻,与术后1wk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3,6mo CMT变化不大,与术后1mo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所有患者术后反应较轻,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术后球周注射TA与黄斑区补充光凝结合起来治疗PDR患者术后糖尿病黄斑水肿取得了满意持久的临床效果.

  • LASEK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观察

    作者:李新宇;刘磊;黎冬平;李贵刚;胡军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 治疗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对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的42例49眼施行LASEK,术后随访6mo以上,记录角膜地形图、视力、屈光度数、角膜haze等情况.结果:术后6mo裸眼视力≥1.0者32眼(65.3%),≥0.8者42眼(85.7%).球镜度数±1.0D内者为45眼(91.8%),±0.5D内者为34眼(69.4%).柱镜度数±1.0D内者43眼(87.8%),±0.5D内者为31眼(63.3%).术后6mo 0.5级haze 4眼(8.2%),其余均为0级,无继发性圆锥角膜、继发性青光眼、切削偏中心等并发症.结论:LASEK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屈光不正屈光不正安全性高,疗效确切.

  • 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作者:李真;贾金辰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二期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6例26眼因为眼外伤原因行玻璃体切除术患者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术后随访3~24mo.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0.5者7眼,0.3~0.5者11眼,0.1~0.3者8眼.有2眼晶状体面轻度倾斜,1眼经手术调整;发生眼内出血3例,经治疗20d内吸收.术后有5例眼压升高,3例给予相应对症处理后控制,1例长期应用药物后眼压稳定.术后4例眼压较低,均于1wk内恢复.结论: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二期人工晶状体睫状沟缝线固定术,手术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晶状体玻璃体切除术后无晶状体眼屈光矫正的理想手术方法.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临床观察

    作者:许丽疆;徐国兴

    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2眼,其中急性期的28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慢性期4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第1d,9眼出现角膜内皮线状皱折,5眼角膜基质轻度水肿、混浊,2~4d后消退,角膜恢复透明,房水炎症细胞+~++,经术后抗炎治疗1wk,前房炎症细胞消失;术后1wk随访,急性期的28眼,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慢性期4眼,眼压7~9mmHg.术后2wk随访,所有患者眼压均在10~20mmHg之间.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化繁为简的选择,避免了单纯青光眼术后再次行白内障手术的可能.

  • 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应用于高度近视屈光手术术前周边眼底检查

    作者:伍端晓;林嘉

    目的:评价通过免散瞳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OPTOS200)在高度近视患者屈光手术前眼底周边病变筛查中的作用.方法:由两位有经验医师对-6.00D以上准备行屈光手术的72例118眼患者分别行免散瞳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及散瞳后三面镜检查,观察周边眼底病变的情况(有无变性区、干性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等).分别对两种检查的检查时间、病变眼数及总病变数等进行统计,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免散瞳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平均时间每眼4 16±1.22min.散瞳三面镜检查平均检查时间21.64±5 32min,有显著性差异(P<0.01).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检查发现存在视网膜周边病变的有60眼(51%),漏诊4眼(以三面镜检查发现),其中有视网膜干性裂孔的6眼,总病变数87处,1例裂孔边缘有轻度的浅脱离.散瞳三面镜检查发现存在视网膜周边变性的有65眼(55%),漏诊1眼(以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发现),总病变数128处,视网膜干性裂孔的8眼,其中3例裂孔边缘有轻度的浅脱离.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发现病变眼数与三面镜检查无明显差异性(P>0.05),但平均每眼病变总数有明显差异(P<0.05).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未发现的视网膜变性区多位于下方,主要是由于部分小睑裂的患者上方眼睑遮挡所致.结论:广角激光扫描检眼镜(OPTOS200)用于高度近视患者屈光手术前眼底周边病变的筛查有效性方面与三面镜等同,是一种便捷、无创的眼底检查方法.但在细节及检查的全面性方面不如三面镜,当筛查有发现病变时,需要进一步的三面镜检查.

  • Bcl-2和MMP-9在翼状胬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张丹娜;杨桂芳;刘钊臣

    目的:研究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以探讨Bcl-2和MMP-9表达与翼状胬肉之间的关系,为翼状胬肉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76例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MMP-9的表达,并与9例正常结膜组织进行比较.结果: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MMP-9的表达均高于正常结膜组织.翼状胬肉组织中Bcl-2和MMP-9阳性表达间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Bcl-2和MMP-9的高表达在翼状胬肉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 复杂性眼外伤视网膜大范围切开硅油填充后远期疗效

    作者:许泽骏;林珊;林会儒

    目的:观察复杂性眼外伤视网膜大范围切开/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后的远期临床效果,以及硅油取舍对眼球、眼压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2006-01/2010-01收治的复杂性开放性眼外伤伴视网膜嵌顿而行视网膜大范围切开/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的28例28眼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7例,女1例,年龄19~57岁.术中行180°或360°视网膜切开及部分切除,激光光凝及硅油填充.10例视网膜360°视网膜切开,视网膜切至赤道部;18例180°视网膜切开部分视网膜切除.硅油取出条件:硅油填充6mo以上,眼压>10mmHg,视网膜复位良好,视网膜切开边缘封闭良好.术后观察2~5a.结果:视网膜切开/切除硅油填充后,早期视网膜均复位.10例视网膜360°切开眼中有8眼(80%)取出硅油,2眼(20%)因眼压低(<5 mmHg)成为硅油支持眼.取出硅油的8眼中有2眼的眼压在正常范围内,视力均为指数;6眼的眼压在3~7mmHg范围内,角膜水肿浑浊,脉络膜水肿,有3眼伴玻璃体出血,其中5眼出现眼球萎缩,二期行义眼台植入.18眼180°视网膜切开眼行硅油取出后,17眼的矫正视力为指数~0.3,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眼(5.5%)出现眼球萎缩.结论:复杂性重度眼外伤视网膜嵌顿后,视网膜大范围切开/切除后联合硅油填充,虽然早期视网膜复位率高,但远期低眼压和眼球萎缩率较高.我们应该严格掌握手术指征.

  • 氩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57例

    作者:王秋霞;张晓元

    目的:分析57例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的临床疗效.方法:随访我院57例被确诊为视网膜静脉阻塞并经氩激光光凝治疗后的患者,观察患者的视力、眼底改变以及并发症情况并评价氩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临床价值.激光治疗方法分为黄斑区格栅样光凝,局灶性视网膜光凝及全视网膜光凝.结果:经氩绿激光光凝治疗57例后3~6mo给予复查:末次随访视力提高23眼,视力无明显变化25眼,视力下降9眼;激光治疗后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观察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面积变化及新生血管消退情况),治疗有效54眼,3眼发展为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VG).而激光光凝对于黄斑部晚期并发症无明显效果.结论:激光光凝治疗可提高中心视力,可促进视网膜水肿、出血、渗出的吸收,同时减少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新生血管,对于预防并延缓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和继发性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有明显效果.

  • 眼球钝挫伤致玻璃体积血时手术时机选择的研究

    作者:王雨晴;宋晏平;张招德;唐涵锋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致玻璃体积血手术治疗的时机,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2010-01/2011-12收治的眼球钝挫伤玻璃体积血患者56例56眼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玻璃体积血时间分组:Ⅰ组15~30d,14眼;Ⅱ组31~60d,22眼;Ⅲ组>60d,20眼.手术采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术后随访时间6~24mo,数据结果采用SPSS 10.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术后终视力:Ⅰ组平均视力0.37±0.223,Ⅱ组0.18±0.216,Ⅲ组0.12±0.128,Ⅰ组和Ⅱ组视力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3.383,P<0.01);Ⅰ组和Ⅲ组视力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3.217,P<0.01);Ⅱ组和Ⅲ组视力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χ2=0.045,P>0.05).结果表明15~30d内行手术治疗终视力明显高于>30d手术组患者,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患者终视力随术前玻璃体积血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15~30d内手术治疗可取得比较好的视力效果.

  • 丝裂霉素在准分子激光术中应用疗效的观察

    作者:刘祥明;毛安真;谢先华

    目的:观察在中高度近视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中应用丝裂霉素C(MMC)的临床疗效.方法:中高度近视患者166例332眼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3例166眼,其中,观察组术中应用0.2g/L的MMC,对照组则不用.术后均随访12mo,观察并比较两组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以及角膜haze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角膜上皮修复时间平均为4.05±0.30d,对照组平均为4.22±0.37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2mo时裸眼视力<0.8者17眼,0.8~者42眼,≥1.0者107眼,各段视力眼数所占百分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屈光度≤-6.00DS时,观察组术后≤1级或2级haze形成率为1 8%(3/166眼),对照组为2.4%(4/166眼),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6.00~-8.00DS时,观察组≤1级或2级haze形成率为3.0%(5/166眼),对照组为10 2%(17/166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00DS时,观察组≤1级或2级haze形成率为6.0%(10/166眼),对照组为17.5%(29/166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LASEK术中应用0.2g/L的MMC可有效减轻术后haze的发生,且安全性高.

  • 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

    作者:余秀梅;陈志;吴兰兰

    目的:探讨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08/2011-06收治的糖尿病水肿患者68例132眼.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68眼,对照组33例64眼.治疗组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对照组单纯使用氩绿激光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6mo后行视力、眼底荧光素造影、OCT检查,并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治疗后6mo,行视力检查,治疗组视力提高或稳定62眼(91.2%),视力下降6眼(8.8%).对照组视力提高或稳定49眼(76.6%),视力下降15眼(23.4%).P<0.0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荧光素造影检查显示治疗组黄斑水肿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63眼(92.7%),水肿未消退5眼(7.3%),对照组黄斑水肿部分消退或完全消退50眼(78.1%),水肿未消退14眼(21.9%),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治疗组黄斑水肿减轻或稳定61眼(89.8%),水肿不变或加重7眼(10.2%),对照组黄斑水肿减轻或稳定44眼(68.8%),水肿不变或加重20眼(3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氩绿激光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 一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家系的影像特征分析

    作者:徐莹;荆小娟

    目的:研究一个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综合征(CFEOM)家系,发病者眼外肌及眼运动神经的影像学特征,初步探索该病发病机制,为其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FEOM1 家系,三代3 例患者进行高分辨率MRI扫描,随机抽取12 个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扫描方法:眼眶部行3mm 层厚、T1 加权MRI 扫描;颅内行1mm 层厚、3D FIESTA 扫描.比较两组眼外肌以及眼运动神经的变化.结果:发病者5 条眼外肌体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尤以上直肌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运动神经(动眼神经、外展神经)的颅内段截面积较正常对照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FEOM 病患者各条眼外肌较正常人萎缩,颅内眼运动神经有发育不良.提示该病可能为眼运动神经核发育不良引起.

  • Lenstar LS900与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结果的比较

    作者:孙成淑;黄永志;张小兰;王琳

    目的:比较Lenstar LS900与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对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结果.方法:屈光手术前的患者29例58眼,其中男12例,女17例,年龄18~40(平均21.46±5.13)岁,分别采用Lenstar LS900 和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测量角膜中央厚度.配对t检验比较检查结果的差异;直线回归分析两种设备测量结果的相关性;运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方法进行一致性分析评价.结果:Lenstar LS900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32 89±46.65μm,SIRIUS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平均值为532.10±47.21μm,经配对t检验分析,两种仪器测量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析显示有较高的相关性(r=0.994,P<0.05).对两种仪器测量的角膜中央厚度的进行一致性分析,95%一致性界限为(-9.98μm,10.42μm),在一致性界限范围内.结论:Lenstar LS900与SIRIUS眼前节分析系统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两种测量仪器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作为角膜中央厚度测量的常规工具.

  • UBM指导下眼挫伤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

    作者:赵宁;张瑞君;冯浩;张劲松;任红;刘畅

    目的:探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ic,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分析UBM指导下睫状体脱离缝合术治疗57例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睫状体脱离57眼缝合术后,53眼于术后眼压短暂增高后恢复正常;4眼经二次手术后眼压恢复正常.其中,术前UBM检查42眼发现房角漏,占74%.这部分患者,全部一次手术成功.15例未发现房角漏者,11例一次手术成功,4例二次手术成功.48例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UBM指导下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是治疗眼挫伤后睫状体脱离的有效方法.

  •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闫希冬;李鹏;齐霞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整理2004-01/2010-01期间眼科中心青光眼组病房收治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51例284眼,其中同时联合中医治疗的150例162眼,单纯西医治疗的101例122眼.中医采用辩证施治,服用中药,以"补阳还五汤"加减为主.西医主要以手术治疗,对于新生血管性青光眼1期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2期行复合式小梁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3A期行Ahmed引流阀植入联合玻璃体前部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3B期、3C期者施行Ahmed引流阀植入+玻璃体切割+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术.治疗后6mo时,观察眼压、视力、虹膜新生血管等指标.结果:与单纯西医治疗相比,联合中医治疗可以提高1期和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视力(ZC=2.872,P<0.05;ZC=8.017,P<0.05),有效控制2期和3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眼压(ZC=4.557,P<0.05;ZC=2.171,P<0.05),促进2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虹膜新生血管消退(ZC=5.330,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较单纯西医治疗对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更好.

  • 球内异物74例手术疗效分析

    作者:胡海林;王俊芳

    目的:分析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眼球开放性外伤后球内异物的手术效果.方法:对74例(均为单眼受伤)开放性眼外伤合并球内异物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取出异物后保住眼球71眼(96%),未保住眼球3眼(4%).成功的71例,均完整取出异物.其中42例并发外伤性白内障(42/74,57%),18例并发玻璃体积血(18/74,24%),2例并发视网膜脱离(2/74,3%),9例继发性青光眼(9/74,12%).其中44眼行巩膜外路电磁铁吸出异物,30眼采用玻璃体切除术取出异物.失败3例(3/74,4%)皆未完整取出异物,术后合并真菌性眼内炎而行眼球摘除术.结论:〖HT〗对于合并有晶状体、玻璃体混浊的眼内异物、后极部异物需行玻璃体切除术,赤道前、定位准确的磁性异物,以巩膜外路磁吸术为宜.而终能否保住眼球和手术是否完整取出异物有一定关联.

    关键词: 眼外伤 内异物
  • 复方樟柳碱治疗AION的微视野研究

    作者:曹小鹏;陈世军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compound anisodine hydrobromide injection)治疗前部缺血性神经病变(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AION)的微视野的临床疗效.方法:AION患者66例107眼,采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2mL,1次/d,10d一个疗程,基础疗程为四个,依照病情可增加1~2个疗程,观察眼底视盘形态与视功能改变,以反映其疗效的临床价值.结果:采用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四个疗程后,视力恢复有显著疗效者约55%,治疗第三、四疗程与第一、二疗程比较,视野缺损度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第四疗程视功能恢复佳.结论:复方樟柳碱可以有效改善AION患者的视力和视野缺损度,是一种治疗AION方便、快捷、安全的方法.

  • LASIK术中两种复瓣法的疗效比较

    作者:刘明华

    目的:探讨LASIK术中单纯粗大水流复瓣与粗大水流联合吸血海绵复瓣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07/08就诊于我院行LASIK手术的211例418眼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第一组105例208眼患者给予单纯粗大水流复瓣,第二组106例210眼患者给予粗大水流与吸血海绵联合复瓣,观察术后1d,1wk,1mo患者角膜瓣复位情况、佳矫正视力及患者有无眩光不适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d,1wk,1mo角膜均无明显错位及皱褶,术后第1d第一组3眼出现龟背纹,第二组2眼出现龟背纹,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1d视力分别为1.07±0.11,1.10±0.18,经独立样本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裸眼视力均达术前佳矫正视力,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眩光等不适.结论:LASIK术中单纯粗大水流复瓣与粗大水流联合吸血海绵复瓣所达到的术后疗效等同.

  • 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继发性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作者:娄明志;阮余霞;王永力;孙念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继发性青光眼的可能原因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01/2010-01在我院行玻璃体切割术后出现持续性继发性青光眼的患者20例20眼,对患者进行眼压监测,行房角镜,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确定继发性青光眼的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相应地给予药物或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后眼压、视力等变化.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持续性继发性青光眼患者20例20眼,高眼压发生的时间为玻璃体切割术后2wk~3mo,眼压均在30~50mmHg之间,房角镜及超声生物显微镜示房角关闭15例15眼,房角开放5例5眼;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的原因可能为: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时间过长引起的青光眼3例3眼,新生血管性青光眼4例4眼,术后炎性物质堵塞房角8例8眼,术后前房积血,玻璃体积血堵塞房角3例3眼,另2例原因不明.结论:玻璃体切割术后继发性持续性青光眼引起的原因包括局部应用皮质类固醇时间过长,患者新生血管形成,术后炎性物质或者出血堵塞房角,其治疗方法应根据不同的原因相应地治疗:停用皮质类固醇;810激光睫状体光凝术;小梁切除术或引流阀植入术等.

  • 玻璃酸钠对角膜地形图结果的影响

    作者:杜长虹

    目的:评价玻璃酸钠滴眼液对干眼病患者的角膜表面规则性的影响.方法:应用Humphrey角膜地形图仪检测,对结果为可疑圆锥角膜和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患者52例91眼行SchirmerⅠ试验及泪膜稳定性检查,滴玻璃酸钠滴眼液后再行角膜地形图检测,观察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corneal irregularity measurement,CIM)、形状因子(shape factor,SF)、角膜曲率平均值(mean toric keratometry,TKM)等角膜地形图参数的变化.结果:其中54眼Schirmer试验试纸湿长<10mm或者泪膜破裂时间<10s,滴玻璃酸钠后CIM和SF与用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7眼Schirmer试验及泪膜稳定性试验结果正常,滴玻璃酸钠后CIM,SF,TKM与用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酸钠可通过改善角膜表面光滑度有效降低角膜地形图结果的假阳性率.

  • 小切口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20例

    作者:洪卫

    目的:观察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小梁切除术(简称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例26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施行联合手术,术后观察视力、房角、眼压及滤过泡和并发症情况,随访4~10mo.结果:所有患者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术后房角可见不同程度的开放,周边虹膜粘连范围缩小,所有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22眼存在功能性滤过泡,主要并发症是前房出血、短暂角膜水肿.结论:采用联合手术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能够有效控制眼压、提高视力,手术安全、有效.

  • 复发性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包埋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疗效观察

    作者:王彦荣;李蓉;刘洋;吴栋;胡文静;李海辉

    目的:观察复发性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包埋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的疗效.方法:选取56 例56眼复发性翼状胬肉行逆行手术剥离,将胬肉头端包埋于下方结膜下,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于角巩膜创面治疗复发性翼状胬肉.结果:术后随访8~24mo,53例角膜创面光滑,无血管及纤维组织重新侵入角膜.3例复发.结论:翼状胬肉逆行切除包埋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对于复发性翼状胬肉治疗效果明确,能有效预防再次复发,其操作简便,患者术后不适症状减轻,值得推广应用.

  • 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经验

    作者:曹业宏;王丽杰;徐科

    目的:总结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并发症及解决方法.方法:对临床诊断为鼻泪管阻塞和慢性泪囊炎的110例113眼患者,逆行植入泪道扩张引流管治疗,观察术后至拔管4mo内出现的并发症.结果:拔管困难26眼(23.0%),鼻腔残端隐藏5眼(4 4%),引流管脱落3眼(2.7%),泪道支撑管刺破泪阜1眼(占B型管5.9%),泪小管狭窄7眼(6.2%),鼻泪道冲洗返流5眼(4.4%).结论:泪道扩张引流管植入是治疗鼻泪管阻塞或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只要医生细心、认真、温和地操作,会避免很多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

  • 不同仪器测量中央角膜厚度的比较

    作者:尹鸿芝;李福生;周跃华;马文博;韩彬;魏胜兰

    目的:比较光学生物测量仪、Wavelight眼前节分析仪、Galilei眼前节分析仪、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CT)与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对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测量的差别.方法:选取近视眼患者74例147眼,分别应用以上5种仪器做屈光术前检查,并将前4种仪器测量结果分别与A超测量做比较.结果:A型超声角膜测厚仪测量CCT平均为537.52±31 54μm,光学生物测量仪测量CCT平均为535.32±29 74μm,比A超小2.20 ±7.29μm(t=3.67,P<0.01);Wavelight测量CCT平均为542.51±30.21μm,比A超大4.99 ±10.45μm(t=-5.79,P<0.01);Galilei测量CCT平均为546.48±27.38μm,比A超大8.95±10.44μm(t=-10.40,P<0.01);OCT测量CCT平均为530.33±28.61μm.比A超小7.20± 7.69μm(t=11.35,P<0.01).4种仪器与A超测量结果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角膜厚度测量上,4种仪器与A超测厚结果存在差异,不能相互替代,可以作为参考.

    关键词: 屈光手术 角膜厚度
  • PRK术后口服加巴喷丁止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作者:樊郑军

    目的:探讨口服加巴喷丁用于PRK术后的止痛效果.方法:选择双眼行PRK术患者88例,所有受试者术后常规局部使用抗菌素、激素、非甾体抗炎药,随机分组.实验组40例,口服加巴喷丁300mg,第1d 1次,第2d 2次,第3d 3次;对照组48例.采用5度疼痛评估法,即无痛0度,轻痛1度,中度痛2度,重度痛3度,严重痛4度.记录术后3d期间内高疼痛数值.结果:疼痛调查表回收率100%.加巴喷丁组0度18例(45.00%),1度18例(45.00%),2度4例(10.00%),对照组0度18例(37.50%),1度21例(43.75%),2度4例(8.33%),3度5例(10.42%).统计学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已有的止痛方法即可以克服大多数患者的PRK术后的疼痛,本实验设计的口服剂量的加巴喷丁对于PRK术后止痛作用无明显贡献.

    关键词: 止痛 加巴喷丁 PRK
  • 羟基磷灰石义眼座血管化的MRI量化数据分析

    作者:杜刚;王一民;刘庆红;郑运祥;陶伟;陈静;张磊;罗丰年

    目的: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运用MRI量化数椐分析帽式巩膜瓣覆盖法植入羟基磷灰石(HA)义眼座血管化情况,评价该术式的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座MRI表现,术后1~10mo至少行一次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计算出义眼座的VE/VHA比值,VE为义眼座强化区体积,VHA为义眼座体积.结果:患者26例眼眶内植入HA义眼座均未出现手术并发症.收集到VE/VHA比值分布为术后1mo 3例,术后2mo 5例,术后3mo 5例,术后4mo 7例,术后5~10mo 6例,经统计学处理后显示前5mo HA内血管变化明显,5mo 后则不再发生变化.结论:MRI增强扫描可以精确量化观测义眼座血管化程度和范围,帽式巩膜瓣覆盖法植入HA义眼座完全血管化的时间是术后5mo左右.

  •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高眼压的处理及原因分析

    作者:刘梅莹;李晓凤

    目的: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的处理方法及发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患者408例557眼,共收集术中出现高眼压患者3例3眼.术中快速静脉滴注200g/L甘露醇250mL,其中2例2眼高血压患者分别给予降血压对症处理.观察术后第1d,1wk术眼矫正视力、眼压、角膜水肿情况.结果:囊袋阻滞综合征患者1例1眼及灌注液迷流综合征患者2例2眼用药后眼压下降,前房形成,均顺利完成超声乳化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例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提高;眼压均在正常范围;角膜水肿术后第1d为2级,术后1wk为0级.结论:静脉给予高渗剂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出现高眼压、前房形成困难的有效治疗措施.

  • 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原因和再次手术探讨

    作者:洪卫;陈惠英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原因及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7例17眼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者再次手术治疗,分析首次手术失败的原因,探讨再次手术的技巧、疗效.结果:术后随访4~12mo,17例再次手术均取得成功.泪囊鼻腔吻合术失败的主要原因系骨孔过小、位置不当,泪囊壁未完全切开、下端盲袋,前后瓣接触粘连.结论:掌握手术技巧、要点,正确处理首次出现的问题,再次手术能取得成功.

  • 青光眼术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9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正瑶;孙伟;吕明原

    目的:分析青光眼术后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我院自2003-04/2009-12行抗青光眼手术后发生迟发型脉络膜上腔出血的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患者9例9眼术后发生的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其中高度近视眼2例,婴幼儿青光眼3例,2例复杂青光眼联合前房人工晶状体取出术,1例无玻璃体眼,另外1例老年患者伴有全身血管性疾病.均于小梁切除术后1~7d发生.早期均药物治疗,1例于出血后11d采用手术处理,成功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余8例出血自行吸收.经平均14mo随访,无眼球萎缩,其中1例视力1.0,3例婴幼儿患者不能配合检查,其余患者术前术后视力无明显变化.4例于1~12mo出现眼压再次升高.结论:术前长时间高眼压、术中眼内压突然下降和持续低眼压、无玻璃体眼、高度近视、复杂青光眼及婴幼儿青光眼等可能为发生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的危险因素.发生迟发性脉络膜上腔出血后可先给予药物治疗观察,若出血不能吸收,可考虑手术引流脉络膜上腔积血改善预后.

  • 计算法和试戴镜法对确定RGP屈光度的差异

    作者:朱若晖

    目的:比较计算法和试戴镜法在确定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GP)屈光度时的差异,阐明用试戴镜法验配RGP的优越性.方法:用试戴镜法验配的16例31眼近视和近视散光患者,在戴片验光结合顶点换算确定RGP屈光度后,再用已经确定的RGP基弧结合SAM(steep add minus,即陡加负)和FAP(flat add plus,即平加正)原则与顶点换算,计算出RGP的屈光度.结果:(1)计算法确定RGP屈光度的31只镜片中,除2只的度数与试戴镜法相同外,其余29只全部过矫,半数以上(18/31)过矫≥-0.50D.(2)根据试戴镜法确定屈光度订制的RGP给患者配戴后,除1眼矫正远视力为0.8外,其余30眼的矫正远视力均≥1.0.结论:在确定RGP屈光度时,计算法可导致近视过矫.用试戴镜法确定的RGP屈光度普遍低于计算法.

  • 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患者血清和房水中NO浓度的测定

    作者:吕炳健;王瑞夫;董晓云;吉秀祥

    目的:测定剥脱综合征性青光眼(peseudoexfoliation glaucoma,PEG)患者血清及房水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并探讨其在PEG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PEG患者(实验组)及白内障患者(对照组)血清及房水NO浓度.结果:实验组血清及房水NO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EG患者血清及房水NO浓度降低,可能是导致房水滤过阻力增高的原因之一.

  • 毛果芸香碱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安全性的探讨

    作者:晏兴云;贺平;刘静;夏天

    目的:探讨毛果芸香碱眼液用于治疗前房积血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我院收治的Ⅰ级和Ⅱ级前房积血患者87例87眼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治疗过程中使用毛果芸香碱眼液,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分析治疗过程中再出血发生率及积血吸收治疗时间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观察后发现再出血率无差异,而积血吸收治疗时间实验组明显缩短.结论:毛果芸香碱眼液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在前房积血停止出血2d后及时使用,可有效缩短积血吸收时间,且治疗过程中再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增高,值得在临床推广运用.

  • 旋转结膜瓣治疗翼状胬肉的远期疗效

    作者:陈素英;刘刚;李玉丽;杨柳青;刘现忠

    目的:探讨旋转性结膜瓣治疗翼状胬肉手术的远期效果.方法:通过随访66例71眼经旋转性结膜瓣治疗的翼状胬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85a,观察手术眼的结膜血管充血及血管纤维膜增生情况以判断手术效果.结果:在71眼的术后随访中,痊愈58眼,基本痊愈12眼,复发1眼,复发率1.4%.结论:旋转结膜瓣能有效地防止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 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的全程护理

    作者:贺敏;刘红梅

    目的:总结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患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护理经验.方法: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中,包括入院前、住院中、出院后3个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衔接的模块,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一般及专科护理贯穿全程.结果:手术患者82例163眼术后视力得到良好地矫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术后随访期内均获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将全程护理模式应用于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手术患者的护理中,提供全面、全员、全程的人性化护理服务,是确保手术成功的重要部分.

  • 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作者:冯督;张清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的有效方法.方法: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21例27眼,经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散瞳瞳孔直径<4mm者.视力光感~0.2,光定位不确定者1眼,角膜陈旧性KP(+)15眼,房水闪辉(-),瞳孔广泛性后粘连3眼,瞳孔膜闭2眼,虹膜膨隆高眼压2眼.分离粘连虹膜,镊撕除瞳区或瞳孔缘机化膜后,以纤维虹膜拉钩扩大瞳孔,常规进行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观察术后反应及视力.结果:术后1mo视力,25眼视力均较术前提高(93%),其中0.5~者16眼(59%),0.3~者5眼(19%),0.1~者3眼(11%),<0.1者2眼,无变化者1眼(合并视神经萎缩).术后瞳孔近生理圆形20眼(74%),不规则7眼(26%).瞳孔直径>7mm者6眼(22%),2眼诉眩光(7%).结论:超声乳化配合显微虹膜拉钩扩瞳措施可以顺利完成虹膜炎并发白内障瞳孔粘连手术,术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视觉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 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症诊断中的特异性研究

    作者:吴兵;杨建;马平

    目的:讨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在干眼症诊断中的特异性.方法:选择干眼症患者45例90眼,正常人15例30眼进行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及PAS染色,观察各组结膜上皮细胞及杯状细胞形态数量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表现为Nelson分级的0级,轻度干眼症患者表现为Nelson 1级,中度干眼症患者表现为Nelson 2级,重度干眼症患者表现为Nelson 3级.杯状细胞数量,轻度干眼症组111.72±13.63/mm2,中度干眼症组53.66±6.15/mm2,重度干眼症组10.18±3.2/mm2,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结果客观精确,在干眼症诊断中具有特异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眼外肌病理学研究

    作者:任晔;严宏;邢咏新;苏丽萍;赵利军

    目的:观察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及正常人下斜肌和内直肌的病理学改变.方法:将伴有下斜肌功能亢进外斜V征患者6例术中切除的下斜肌及内直肌作为斜视组,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并测量肌细胞的横截面积;角膜移植供体的下斜肌及内直肌(6例6眼)作为对照组.结果:斜视组下斜肌部分肌纤维轻度肥大增粗,粗细不等,排列紊乱,走形不规则,横纹结构欠清晰;可见部分肌纤维出现核内移现象,玻璃样变性及少量胶原纤维增生.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为854.1±64.8μm2,与对照组(719.7±80.4μm2)无显著性差异(P>0.05).斜视组内直肌同样发生了病理改变.除了肌纤维走形不规则,横纹结构欠清晰,部分肌纤维出现核内移现象,玻璃样变性外,主要还表现为肌纤维减少,排列疏松、紊乱,间隙变大,胶原增生较明显.其肌纤维平均横截面积为324.9±63.3μm2,较对照组(690.8±67.3μm2)明显减小(P<0.05).结论:斜视组功能亢进的下斜肌和弱侧内直肌均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

  • 角膜生物力学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吴东芳;邓应平

    角膜作为人体的软组织材料,具有黏弹性材料共有的应力-应变曲线、应力-松弛曲线特征及蠕变的特点,具有弹性模量、角膜滞后量(corneal hysteresis,CH)效应及剪切模量等生物力学指标.临床医生越来越重视角膜的生物力学指标与临床的相关性.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在目前所用的角膜生物力学测量方法中方便实用,应用范围较广,对屈光手术的评估、术后圆锥角膜、青光眼等疾病的诊断有一定应用价值.本文就目前角膜生物力学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鼻泪道阻塞性疾病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作者:钟福炉;李学喜

    泪道疾病是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鼻泪道阻塞性疾病,传统治疗多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和经泪小点泪道探通术.传统的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鼻泪道阻塞性疾病效果可靠稳定;随着鼻内窥镜的发展,产生了一种完美而创伤小的泪囊鼻腔吻合术.近年来新型泪道器材的出现,泪道支架、激光或高频电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泪道探通联合新型泪道支架及其他辅助治疗疗效肯定.现在国内外少数医院开展了具有创伤更小,不改变原有组织结构的微创术(泪道内窥镜技术),应用于鼻泪道阻塞性疾病诊治;这种显微技术在鼻泪道阻塞性疾病方面的诊治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 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眼科领域的应用

    作者:武芹;党光福;段练

    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anterior segment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S-OCT)是眼科新应用的扫描技术.它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获取全方位高分辨率的眼前节图像及准确的眼前节数据,包括角膜厚度数据、前房参数、晶状体和人工晶状体数据,临床应用领域于屈光不正、角膜病、青光眼和白内障等疾病中.此技术已逐渐成为眼前节疾病主要的临床检查和治疗疗效评价方法之一.

  • 痛性眼肌麻痹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柏玉;刘小辉;张艳侠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painful ophthamoplegia syndrome)亦称Tolosa-Hunt综合征(THS),是一种缓解和复发的一侧Ⅲ,Ⅳ,Ⅵ脑神经之一或同时受累,从而造成眼肌麻痹,并伴有眼眶部疼痛的一组症候群.其病因不明,可能为免疫缺陷性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其是眶上裂的非特异性炎症或与血管性病变有关.该病依神经受影响之范围大小、程度轻重,其眼部症状有各种表现.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在临床上少见,易与眼肌麻痹性头痛相混淆,临床诊断有一定的困难,治疗上对肾上腺皮质激素有效.本文旨在对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的病因、临床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 曲安奈德抑制糖尿病白内障后囊混浊的研究

    作者:方腾;刘芳;舒华娥;李秋明

    目的:研究曲安奈德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07-03/2011-09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糖尿病患者173例296眼随机分为3组.A组(102眼)使用平衡盐液进行水分离,B组(93眼)使用稀释的曲安奈德液进行水分离,C组(101眼)使用稀释的曲安奈德液进行水分离联合前房冲洗.分别于术后1wk;1,3,6,12mo观察患者佳矫正视力、晶状体后囊膜混浊(posterior capsular opacity,PCO)分级情况.结果:术后1wk时A组与B,C组,佳矫正视力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时间点A,B,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组与B,C组PCO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曲安奈德进行水分离联合前房冲洗能有效降低糖尿病性白内障术后后囊膜混浊的发生率,且眼内使用较为安全.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学珍;贺义恒;余晓锐;郑玉祥;刘蓉

    目的:通过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患者采用"复明片"加减联合睑板腺疏通法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说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症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方法:对符合干眼症诊断标准的400例患者的性别、年龄、症状、临床表现进行详细记录并进行严格的中医辨证分型,并对辩证为"肝肾阴虚"型的干眼症患者90例随机分三组治疗:A组30例给予"复明片"加减联合睑板腺疏通法加人工泪液治疗;B组30例给予睑板腺疏通法加人工泪液治疗;C组30例给人工泪液治疗.三组患者的自觉症状、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tear break-up time,BUT)、角膜荧光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和角膜地形图的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urface regularity index,SRI)和角膜表面不规则指数(surface asymmetry index,SAI)结果作为观察指标,对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每组治疗前后行配对资料的秩和检验;对三组的疗效行多个样本间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结果:A组观察指标改善情况及疗效明显优于B,C两组;B组的又优于C组;三组的有效率分别是90.0%,73.3%和53.3%;结论:对肝肾阴虚型干眼症,采用"复明片"加减联合睑板腺管疏通术和人工泪液的治疗方法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直接相关或合并MGD是干眼症的病因之一;同时角膜地形图可以协助诊断和评价干眼症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 不同手术切口对超声乳化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

    作者:许丽疆;徐国兴

    目的:研究两种不同的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术后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2011-08/12期间行超声乳化吸除术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2组,上方巩膜缘11:00~12:00处手术切口组(A组)30例32眼;颞侧(9:00或3:00)3.2mm宽的透明角膜切口组(B组)32例35眼;利用角膜曲率仪测量白内障术前、术后不同时间的角膜屈光状态,比较A组与B组不同的超声乳化手术切口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分别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wk;1,3mo的角膜散光改变,所有实验数据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前、术后1wk的角膜曲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mo的差异经统计分析P<0.05,A组的手术源性散光大于B组.结论:选择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手术用时短,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对角膜散光影响小.不同手术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无显著差异.

  • 计划性囊口松解对视功能影响的研究

    作者:延吉章;李一壮

    目的:探讨计划性囊口松解技术对白内障术后前囊口收缩以及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中心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30例42眼,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或小切口手法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撕囊直径5.0mm.其中施行前囊口松解者22眼(n=22),未松解者20眼(n=20).术后3mo检查视力,裂隙灯下观察前囊形态、囊口直径、人工晶状体位置,并应用美国Stereo公司生产的OPTEC6500视功能分析仪分别测5种空间频率(1.5,3.0,6.0,12.0,18.0c/d)下的对比敏感度和眩光对比敏感度.结果:两组人工晶状体均无明显偏位,未松解组有2例前囊口明显机化并收缩.昼无眩光状态下,在1.5,12.0c/d空间频率下的两组之间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昼有眩光状态下,在1.5,18 0c/d空间频率下的CS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其余空间频率及夜间的两组CSF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性囊口松解技术可以减轻前囊收缩的程度,更久地维持术后良好的视功能.

  • 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性散光

    作者:揭黎明;王骞;郑林

    目的:评价实时虹膜识别技术应用在波前引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中高度近视性散光中的准确性、稳定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接受实时虹膜识别联合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7例104眼作为试验组,接受常规波前引导LASIK手术的近视性散光患者58例107眼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术后1,3,6mo的裸眼视力、佳矫正视力、散光度、散光轴向、波前像差等进行比较.结果:静态虹膜识别检测出眼球旋转偏移角度为2.61°±2.08°,动态虹膜识别检测眼球旋转变化范围为0°~5°.术后6mo时,试验组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的患者(96眼,92.3%)多于对照组(78眼,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的平均散光(-0.28±0.26D)低于对照组(-0.44±0.3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试验组无散光眼(49眼,47.1%)多于对照组(31眼,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瞳孔直径为6mm时,试验组彗差的增加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实时虹膜识别技术能够有效校正LASIK术前和术中的眼球旋转偏差及瞳孔中心移位,使散光度数和轴向的治疗更加精确,同时提高视觉质量.

  • 抗青术后白内障行Phaco后角膜内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

    作者:鲍先议;王勇

    目的:比较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和正常白内障眼行超声乳化手术后角膜内皮和角膜形态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我院2010-01/12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患者160例200眼,其中包括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和正常眼白内障各100眼.以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作为实验组,正常眼白内障作为对照组.用非接触角膜内皮显微镜(SP-2000P)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测量角膜内皮密度(endothelial cell density,ECD);用Pentacam分析仪分别于术前,术后1,3mo测量角膜形态学参数,包括角膜中央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nkness,CCT)和角膜体积(corneal volume,CV).结果:术前实验组平均的ECD(1 203±245个/mm2)比对照组(2 648±167个/mm2)小(P<0.01),而实验组的平均CCT(543±32μm)值较对照组(525±36μm)大(P<0.01),实验组的平均CV(59.14±2.79mm3)值较对照组(57.26±3.24mm3)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mo实验组平均的ECD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而CCT值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CV值较对照组也明显增加(P1<0.01,P2<0.05),有统计学意义.术后1,3mo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百分率(%)在实验组比对照组大(P1=0.1145,P2=0.2018),但无统计学意义.CCT值增加百分率(%)实验组比对照组在1mo时要显著增加(P=0.0142),有统计学意义,而在3mo时两者无明显差异(P=0.3562).CV值增加百分率(%)实验组比对照组在1mo时要显著增加(P=0.0134),有统计学意义,而在3mo时两者无明显差异(P=0.4538).结论: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术前ECD较正常眼低,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比正常眼要大,术后短期角膜水肿较正常眼严重,所以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眼只有更精密的规划手术和更精细的手术操作,才能在术中尽量减少对内皮细胞的损害,缩短角膜水肿恢复的时间,降低术后角膜内皮失代偿的风险.

  • 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初探

    作者:黄辰晔;杨柳

    目的:评价神经生长因子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神经损害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纳入2010-06/09间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眼科就诊的各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神经损害患者24例47眼,其中男13例25眼,女11例22眼,平均年龄60.38±11.95岁.肌肉注射神经生长因子30μg qd,连续注射3wk.记录治疗前后的矫正后logMAR视力、非接触眼压,眼前节及眼底情况,行动态视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结果、闪光视网膜电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结果以评价治疗效果.通过对比治疗前后血常规、空腹血糖、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结果并记录用药期间不良事件来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用药前logMAR视力均值为0.32±0.31,用药后logMAR视力减小到均值为0.28±0.35,P=0.31;用药后视力较用药前有改善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用药前视野平均缺损(MD)值为-13.11±7.57dB,用药后视野平均缺损(MD)值减少为-11.82±7.14,但差别无统计学差异.在电生理的各项指标中,用药后暗适应FERG(视杆细胞反应)a波比用药前潜伏期减少,振幅增加,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VEP检测中P100潜伏期及振幅在用药前后未见明显改善.用药不良反应主要为注射部位的疼痛、硬结,发生率为59%,未见明显肝肾损害.结论:神经生长因子对于DR神经损害有一定改善作用,但尚需要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

  • PNT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的临床观察

    作者:马恩普;赵小钊;刘苏冰;董良;曾照年

    目的:对比研究真空小梁成形术(pneumatic trabeculoplasty,PNT)与0.05g/L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治疗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30例48眼,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2例24眼行PNT治疗,B组18例24眼给予0.05g/L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点眼,频次1次/睡前.记录两组治疗前后的视力、眼压、视野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眼压:A组治疗后1~3mo平均眼压值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B组整个治疗过程平均眼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1~6mo眼压降低≥20%的眼数,A组分别占79%,62%,50%,25%,12%,0;B组分别为92%,83%,83%,79%,71%,62%,两组第3mo开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在治疗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的视力、视野及视盘周围神经纤维层厚度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良反应:A组多为一过性结膜充血及结膜下出血,且均在1wk内吸收消失;B组有8眼治疗后持续结膜充血较明显,有5例8眼患者诉不同程度刺激症状.结论:真空小梁成形术和0.05g/L拉坦前列腺素滴眼液均能有效降低开角型青光眼及高眼压症患者眼压,但前者副作用更小,而后者降眼压效果持久.

  • 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兔角膜上皮细胞中bFGF表达的影响

    作者:杨雅岚;席兴华;唐罗生;王丛香;林丁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表达的影响,探讨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在促进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将兔角膜上皮细胞离体培养并传代,然后分组.实验组分别在含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终浓度为40,80,160μg/mL 的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照组仅用100mL/L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分别在培养24,48和96h后,采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观察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对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同时,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三个不同等级浓度对兔角膜上皮细胞bFGF-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培养24h后,与对照组(0.087±0.013)比较,加入终浓度为40,80,160μg/mL人羊膜匀浆上清液的实验组角膜上皮细胞增殖数量(分别为0.185±0.010,0.318±0.015,0.501±0.014)明显增加,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同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延长,差异愈加明显;加入40μg/mL和80μg/mL浓度羊膜匀浆上清液组兔角膜的bFGF-mRNA(分别为0.750±0.007,0.785±0.006)和空白对照组(0.708±0.01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160μg/mL浓度羊膜匀浆上清液组(1.013±0.120)与其它两组及对照组(0.708±0.013)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具有促进兔角膜上皮细胞增殖的作用,并随着人羊膜匀浆上清液所含蛋白浓度的增加,其促进作用增强;人羊膜匀浆上清液具有促进体外培养的兔角膜上皮细胞bFGF-mRNA表达的作用,但与羊膜匀浆上清液的浓度有关.

  • 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RF/6A细胞活力的影响

    作者:张强;左中夫;刘学政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猴脉络膜-视网膜内皮细胞(rhesus choroidoretinal endothelial cell,RF/6A)活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RF/6A分4组培养(n=6):对照组;高浓度葡萄糖组(培养基添加30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培养基添加30μmol/L姜黄素);姜黄素-葡萄糖组(培养基添加30mmol/L葡萄糖及30μmol/L姜黄素).以噻唑蓝比色法(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检测培养1,3,5d后各组细胞活力的变化;试剂盒检测分组5d后各组细胞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Western-blot检测分组5d后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及抑癌基因p27蛋白(protein 27,p27)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葡萄糖组RF/6A活性明显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力降低,PCNA表达下调,p27表达上调(P<0.01);而姜黄素组及姜黄素-葡萄糖组RF/6A活力、MDA含量、SOD活力、PCNA与p27的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姜黄素维持高浓度葡萄糖培养的RF/6A活力,可能与姜黄素抑制高浓度葡萄糖诱发的氧化应激,恢复RF/6A的PCNA及p27蛋白表达有关.

  •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细菌性感染的实验研究

    作者:吴超琼;万芳;李贵刚;胡军;徐玲娟;李新宇

    目的:建立日本大耳白兔LASIK术后感染模型,了解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的病理过程,为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健康成年日本大耳白兔20只,右眼行LASIK术后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在术后12h;1,3,5,10d各时期行肉眼、数字化裂隙灯和共焦显微镜观察,10d后处死实验动物取角膜行病理切片.结果:18眼成功建立了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其早期表现为角膜瓣浅基质层点状或小斑片状炎性浸润,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融合,并以层间为起点同时向前(角膜瓣)和向后(深基质层)发展,晚期造成角膜瓣移位、角膜瓣溃疡、穿孔伴前房积脓.结论:建立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模型可行.LASIK术后细菌性角膜炎会导致严重的病理损害.

  • p21和p27在兔晶状体上皮细胞中的表达

    作者:王晓辉;谢茂松;徐国兴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激酶抑制因子p21和p27蛋白在不同年龄段兔晶状体上皮细胞(lens epithelial cells,LECs)中的表达规律.方法:分别取10,20,30周龄兔晶状体前囊膜组织,采用RT-PCR和Western-blot检测该组织中p21和p27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结果:兔晶状体前囊膜组织中p21与p27的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相似,青年高,老年次之,中年低.p21和p27在青年、中年及老年兔LECs中的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结论:p21和p27在兔LECs周期调控过程中可能起着平衡作用,对防止PCO的研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PEDF对氧化应激损伤的RGC-5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陈承;任百超;何媛;马建梅

    目的:研究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对分化的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5)氧化应激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利用外源性活性氧(H2O2)造成分化的RGC-5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同时应用PEDF进行保护.用MTT检测其细胞活性,用Annexin V-FITC凋亡试剂盒测定凋亡.结果:H2O2以浓度依赖的方式降低RGC-5细胞活性,200μmoL/L H2O2在24h可以导致分化的RGC-5细胞活性降低40%;细胞凋亡百分数(36.60%±2.12%)较空白对照组(6.03%±1.45%)明显增加(P<0.01).100ng/mL PEDF使H2O2损伤分化后RGC-5细胞的细胞活性提高了30%,凋亡率降低为(9.36±1.61)%.结论:PEDF能够有效地防护氧化应激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损伤,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神经保护性药物.

  • 青光眼心理状况分析及通过青光眼俱乐部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的效果分析

    作者:孙炜;吴凡;孔珺;李效岩;曲勃;Yukiko Nakahara;Dwight Xuan

    目的:研究和分析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点及青光眼俱乐部宣教和心理治疗在改善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状况中起到的作用.方法:选择眼科门诊初诊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利用国际标准的SDS自评量表、SAS自评量表、SCL90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试.实验组在常规青光眼治疗外,进行半年青光眼俱乐部宣教及心理治疗,对照组仅进行常规青光眼治疗.半年后再次进行心理测试,利用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经过青光眼心理治疗后的患者的心理状况及较初诊时有明显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较之对照组心理状况改善明显(P<0.05).青光眼心理具备八种心理特点,其中抑郁为主要心理症状.结论:以青光眼俱乐部为平台的青光眼宣教和心理治疗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治疗和日常保健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应当积极推广.

  • 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术联合小梁切除治疗POAG合并白内障

    作者:Vasanthi B. Kotian;Jayaram Shetty;Vijay Pai;Uma Kulkarni;Subramanya Bhat;Harish Shetty;Ananda Bangera

    目的:白内障手术技术在近年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本文提出了一项创新且操作简便的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并发症少,用于治疗白内障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方法:对于纳入该前瞻性、非随机性临床研究的103例108眼白内障合并POAG患者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manual small incision cataract surgery,MSICS)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随访6mo,依据气泡的解剖学外形及其功能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术后第1d,隧道内切口组的平均眼压(intraocular pressure,IOP)为11.4±3.1mmHg(P=0.012),术后第2d的平均IOP为10.3±3.5mmHg (P=0.065).隧道内切口组的浅前房和虹膜角膜接触明显减少.结论:巩膜隧道切口小梁切除术("scleral tunnel incision"-trabeculectomy,STIT)的眼压在术后6mo平稳降低.STIT相对安全,类似过多房水外流的早期并发症比传统小梁切除术(conventional trabeculectomy,CT)少.

  • 整合素连接激酶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作者:张奕霞;张晓阳;陈宁宁;李彩云

    目的:探讨RNA干扰抑制整合素连接激酶(integrin-linked kinase,ILK)对人视网膜色素上皮(human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hRPE)细胞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RPE细胞,设计并合成特异性人ILK的RNA干扰片段,阳离子脂质体转染入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利用RT-PCR及Western blot半定量检测siRNA对ILK基因及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MTT方法检测转染前后siRNA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损伤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观察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培养的hRPE细胞存在ILK的基因转录表达,siRNA显著抑制hRPE细胞ILK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1).MTT、损伤愈合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提示转染ILK-siRNA后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增殖、迁移能力有明显下降,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特异性ILK-siRNA能有效抑制ILK在hRPE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并显著降低hRPE的增殖和迁移能力.

  • Waardenburg综合征Ⅱ型1例

    作者:张成成;张立;叶应嘉;王静;孙代红

    Waardenburg综合征(WS)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主要临床特点包括色素分布异常以及先天性耳聋.WS共分为四型,临床上需同其他疾病仔细鉴别.

  • 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

    作者:Ching Wei Lim;Vanitha Ratnalingam;Mohtar Ibrahim

    目的:报告1例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因其非典型性临床表现而诊断受到极大挑战.方法:患者为1例10岁男孩,患有白内障及术后眼部炎症,终确诊为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结果:患者行假性特征,诊断方法,手术处理,组织病理学检查.对该病例中房水细胞的细胞学研究确定了诊断结果,而放射显像诊断具有有限的诊断价值.结论:该病例突显了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诊断难度,眼科医生应该认识到弥漫性浸润性视网膜母细胞瘤的非典型性临床表现,同时在处理其它相似病例时应特别注意.

  • 兔眼钝挫伤后视网膜 Müller细胞GFAP表达的变化

    作者:邓海波;谢伯林;;朱丽;孔祥斌

    目的:探讨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表达GFAP的变化规律.方法:20只兔子40眼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挫伤组,以 3J 能量自由落体的方式制作兔眼挫伤性视网膜病变模型,于不同时段将动物麻醉致死,摘除眼球,制成病理切片用于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视网膜GFAP表达阳性率与灰度值,并应用SPSS 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挫伤组和正常对照组视网膜内界膜下可见少许棕色阳性GFAP着色.挫伤组伤后1d,GFAP的阳性表达开始加强,随伤后时间的推移,GFAP的免疫染色已从内界膜向神经纤维层、节细胞层、内丛状层、外核层,直至神经上皮层下发展,并呈现着色加深的强阳性表达.GFAP表达的平均灰度值的统计学分析结果也显示:挫伤组和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眼球钝挫伤后视网膜Müller细胞GFAP的表达持续增强,早期Müller细胞反应性胶质化对视网膜损伤有修复作用.

  • 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2例

    作者:马红利;李世洋

    引言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是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内眼手术并发症,来势凶猛,预后不良,终导致失明甚至眼球摘除.近年我科遇2例行术中发生驱逐性脉络膜上腔出血,现汇报如下.

  • 梅毒性视神经炎1例

    作者:丁伯云

    引言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感染所引发的一种慢性传染病,除常侵犯皮肤黏膜外,还可损害体内任何组织器官,而发生各系统的疾病.我院于2011-12-16收治1例因梅毒所致的视神经炎患者,现报告如下.

  • 首诊眼科的神经梅毒1例

    作者:刘妍秀;郝继龙;魏世辉

    引言梅毒是目前我国主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而仅以视力进行性下降为首发症状,但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者更易误诊.本文报道1例就诊于我院的以双眼进行性视力下降,但无阿-罗瞳孔,无其它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患者.

  • 青光眼术后高眼压致眼球破裂1例

    作者:刘云芳;陈晓隆;施丰雪

    1病例报告患者,女,80岁,病程1d,于2012-04-07突然右眼胀痛,伴同侧头痛、恶心等不适,未有明显外伤,之后眼部突然流血后,眼痛加重,头痛症状较前减轻.2012-04-08患者眼部仍流血,视物不见,急诊送入我院治疗.既往6a前曾因双眼青光眼手术行双眼小梁切除术,术后眼压控制不好,因患者全身状态不好,未随诊.高血压病史10a余,帕金森病10a余,直肠癌手术2a.入院检查:BP 210/110mmHg;神志清,精神差,痛苦貌.右眼无光感,结膜囊内大量凝血;视力:R:无光感,右眼睑无明显肿胀,睑裂外见色素膜脱出,视网膜脱出,右眼球11 ∶ 00位巩膜处见裂口,为青光眼手术巩膜瓣位置,角膜无明显水肿,眼内结构不清,眼压、验光检查等患者不能配合测量.入院诊断为:右眼球破裂伤、双眼抗青光眼术后、高血压病、帕金森病.急诊完善心电图、血常规、双眶CT(CT示右眼球破裂伤,晶状体脱出可能性大)等影像学检查.嘱患者半卧位,典必殊眼膏涂右眼,盐酸头孢甲肟2次/d静点抗炎,急诊行右眼球摘除术.

  • 眼部肿瘤手术治疗265例

    作者:温新富;张娇

    引言我科从2005-03/2011-06住院及门诊手术的眼部肿瘤病例中,经临床检查、术后病理检查,从中选取265例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 恩施地区机械性眼外伤致伤原因及特点分析

    作者:何路;宋秀胜;李家璋;李拓

    引言眼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眼球的功能及外观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劳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同时,眼又是一个暴露器官,结构复杂而脆弱,即使轻微的损伤,也会造成严重的视力障碍甚至眼球不保、外观失常.我国县级医院眼科门诊和住院患者中机械性眼外伤占有重要比例,出院时确定眼外伤盲位居首位[1].因此,讨论恩施地区机械性眼外伤的致伤原因及特点,对于有效宣教从而降低本地区机械性眼外伤的发病率有着积极的作用.

  • 隐藏式泪道内置管在泪小管断裂吻合术中的应用

    作者:唐莉;孔屹;李一梦;杨静

    引言眼睑皮肤裂伤(特别是下眼睑)往往都伴有泪小管断裂.如行单纯吻合泪小管,将留置管固定于面部,或不注重修复内眦部结构,术后美观不理想、护理不便、局部畸形,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质量.我院2006-01/2011-10对63例63眼眼睑外伤合并泪小管断裂的患者,一期在显微镜下行泪小管吻合、泪道内隐藏留置管、眼睑皮肤伤口修复整形术,美观效果满意.

  • 提高泪小管吻合手术成功率的临床研究

    作者:韦敏;韩伟;罗清文;高铁英;梁娜

    引言泪小管断裂是内眦部眼睑断裂伤中常见的并发症,需及时正确处理,若未能修复,将会导致终生溢泪、眼睑畸形等[1].术中如何止血、如何准确而迅速地找到泪小管鼻侧断端、术后如何促进伤口愈合、如何防止吻合口阻塞等均是临床医生需面临的问题,而解决此类问题正是提高泪小管吻合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所在.我院于2009-01/2011-10对78例外伤性下泪小管断裂患者成功实施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现报道如下.

  • 妊娠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治疗

    作者:于佳;石磊

    引言妊娠期视网膜脱离是指在妊娠期间视网膜的内层即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分为原发性脱离和继发性脱离,妊娠期视网膜脱离由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存在,多为继发性.原发性妊娠期视网膜脱离较少见,国内外相关报道甚少.2005-05/2012-02,我院收治妊娠合并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6例,我们对其进行了临床分析,现报道如下.

  • 中山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流行病学的调查及干预策略

    作者:钟玉红;林碧娟;魏东力;张智慧;谢文轩

    目的:调查中山市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病的情况及白内障手术负荷量和患者自愿接受手术的情况,并制定相宜的干预政策,更好地开展本地区的防盲治盲工作.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中山市东、西、南、北、中5个镇区50岁及以上年龄的常住户籍人群进行白内障流行病学的调查,对所有调查对象集中询问病史,进行视力检查,并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晶状体是否混浊,依据白内障诊断标准,了解本地区白内障的患病情况.结果:在66034例受检者中,50岁及以上年龄的白内障总体患病率为46.71%,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升高,白内障手术负荷量为15.83%,患者手术接受率为43.00%.结论:白内障手术负荷量较高,而患者自愿接受手术的情况较低,白内障防盲治盲工作仍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制定相宜的干预策略,提高患者手术接受率.

  • 婴幼儿泪囊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张红岩;武?;范萍;魏新江;唐晓燕;张丽萍

    目的:探讨婴幼儿泪囊炎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婴幼儿泪囊炎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确诊的851例婴幼儿泪囊炎患儿,并选择同期我院就诊的非泪囊炎及相关疾病的患儿851例为对照,按照性别和年龄1:1配对,采用婴幼儿泪囊炎影响因素调查表收集被调查患儿相关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对研究变量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出生方式、胎次、族别及经济收入情况为婴幼儿泪囊炎主要影响因素.结论:婴幼儿泪囊炎的发病受出生方式、胎次、族别及经济收入情况的影响.

  • 海口市郊≥50岁人群的视力损伤及患盲病率调查

    作者:尉洋;向云;生侠

    目的:调查海南省海口市郊≥50岁人群中视力损伤、严重视力损伤及盲的患病率,并分析其主要原因.方法:选取海口市郊≥50岁人群,随机抽取30个抽样单位的850例进行调查.对受检人员进行矫正视力、外眼、前房、晶状体、玻璃体及眼底检查,调查该人群视力损伤、严重视力损伤及盲的患病率并分析主要原因.结果:调查850例中受检人员为786例,受检率为92.47%,视力损伤、严重视力损伤及盲的患病率分别为2.67%,0.64%和2.54%.致视力损伤、严重视力损伤及盲主要眼病依次为白内障、眼后节疾病、角膜瘢痕及其他疾病.结论:海口市郊≥50岁人群视力损伤、严重视力损伤及盲的首要病因是白内障,眼后节疾病、角膜瘢痕等疾患所致盲也占一定比例.

    关键词: 视力损伤 患病率
  • 关于眼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者:赵桂秋;范真;车成业;贾文妍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眼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青岛大学医学院2009级眼科硕士研究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0级眼科硕士研究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探讨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专业课成绩较对照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也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值得在眼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