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视力恢复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詹江波;成拾明;郭树云;张郧芳;郭蕊

    目的:探究复杂性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根据患者入院前患眼是否有外伤史,将135 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分为外伤组(66例66眼)和非外伤组(69例69眼) .比较两组患者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后视力恢复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恢复的相关因素.结果:术后 24h,外伤组和非外伤组患者视力恢复率(77. 3%和78. 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随访3mo,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18. 2%和17. 4%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损伤类型、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以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 ;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以及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视力恢复显著相关(P<0. 05).结论:年龄、视网膜脱离时间、视网膜脱离范围与外伤性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损伤类型、术前合并玻璃体积血及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黄斑状态与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视力恢复情况显著相关.

  • 玻璃体切除术对晶状体悬韧带及前房深度的影响分析

    作者:杨尚飞;黄永志;陈浩;姜惠;范玮

    目的:定量分析玻璃体切除手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对晶状体悬韧带及前房深度( 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拟行白内障摘除术患者87例88眼的术前资料,根据有无PPV手术史分为研究组(有PPV手术史,43例44眼)和对照组(无PPV手术史,44 例44 眼) .采用全景超声生物显微镜( ultrasonic biomicroscopy,UBM)测量晶状体悬韧带,眼科光学生物测量仪( IOL Master)测量ACD,比较两组患者晶状体悬韧带和ACD的差异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平均悬韧带长度分别为1. 09 ± 0. 24mm 和 0. 78 ± 0. 22mm, ACD 分别为 3. 25 ± 0. 39mm 和 3. 44 ± 0. 4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对照组平均悬韧带长度与 ACD 呈正相关( r=0. 468,P=0. 001) ,研究组平均悬韧带长度与ACD无明显线性相关关系(r=0. 173,P=0. 263).结论: PPV 术可使晶状体悬韧带长度增加,在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29mm的患者中尤为明显,且PPV术后晚期,ACD改变与悬韧带变化并不相符,故白内障术前应充分了解悬韧带及前房情况,以避免或减少相关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术后短期指标对比分析

    作者:李杰;刘三梅;李芳;董文韬;钟捷

    目的:比较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术后短期指标,探讨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的可行性、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04/2017-10在我院行27G与25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患者217例217眼的临床资料,其中27G组135例,25G组82例.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术后眼部炎症反应、佳矫正视力( BCVA)恢复及眼压波动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27G组无患者术中需改为25G 玻璃体切除术. 25G 组手术时间平均 56. 4 ± 38. 9min,27G组45. 5 ± 26. 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2. 422,P=0. 016),但两组中相同疾病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wk 内, 25G组结膜充血、前房闪辉及房水细胞累积评分平均为2. 4±1. 4、0. 7±1、0. 5 ±1 分,均高于27G组的相应指标的平均累积评分2. 1 ±1. 6、0. 3 ±0. 6、0. 2 ±0. 4 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38、0. 011、0. 046).术后第7d,25G组BCVA ( LogMAR )较术前改善-0. 4 ± 0. 9, 27G 组 BCVA (LogMAR)较术前改善-0. 2±0. 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 636,P=0. 103).术后1wk内,25G组发生一过性低眼压16眼(19. 5% ) ,27G组21眼(15. 6% )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 565,P=0. 452);去除硅油填充的病例后, 25G组眼压波动( 3. 59 ± 0. 69mmHg )与 27G 组( 3. 58 ± 0. 47mmH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 = 0. 007, P =0. 995) .结论: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可用于多种视网膜玻璃体疾病的治疗,具有创伤小、手术反应轻等特点,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一种安全、实用的手术方式.

  • ETDRS视力及mfERG在评估病理性近视合并黄斑CNV疗效中的应用

    作者:阎静;严立;徐冲;胡丽平;赵燕;罗桂兰;吴建华

    目的:以ETDRS视力和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 ERG, mfERG)比较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与光动力疗法(PDT)对病理性近视( PM)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 CN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临床上经FFA、ICGA及OCT确诊为PM合并黄斑CNV的43例45眼患者纳入观察.以ETDRS视力表记录佳矫正视力( BCVA) ,并进行mfERG检查.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进行治疗,20 例22 眼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23例23眼行PDT.治疗后每月复查一次,随访12mo,根据复诊情况,按需行重复治疗.以末次随访为疗效判定时间点,记录并分析患者治疗前后ETDRS视力和mfERG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ETDRS视力及中心凹1 环和2 环N1波潜伏期、P1 波潜伏期及P1 波反应密度值无显著差异,治疗后12mo雷珠单抗组视力39. 23±20. 06字母,较治疗前明显提高5. 88 ± 9. 03 字母( P<0. 05 ) ; PDT 组视力37. 38±16. 95 字母,与治疗前比,未明显改善0. 33 ± 6. 94字母(P>0. 05).两组患者mfERG的N1波、P1波的潜伏期及P1波反应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对PM并发CNV的治疗,抗VEGF疗法与PDT治疗具有相似的稳定黄斑功能的作用,在视力改善上,抗VEGF疗效优于PDT治疗.

  • 白内障摘除联合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刘小毛;延新年;范强;张萌;鱼喆;蒲晓莉

    目的:探讨特发性黄斑裂孔( 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不同分期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后视力的恢复情况.方法:选取2014-08/2016-08 于我院治疗的IMH合并白内障患者75例75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过氟丙烷( C3F8)气体填充术治疗,按IMH不同Gass分期分为Ⅱ期组(18 眼)、Ⅲ期组(36 眼)、Ⅳ期组(21 眼).比较术后1、3mo黄斑裂口闭合情况;手术前后进行常规视力检查,比较各组患眼视力提高情况;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手术前后黄斑厚度.结果:术后1mo,Ⅱ期组黄斑裂口闭合率显著高于Ⅲ期与Ⅳ期组,Ⅲ期组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术3moⅡ期组、Ⅲ期组黄斑裂孔闭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患者手术前后视力数指、0. 02~0. 08、0. 10~0. 20、0. 25~0. 40、≥0. 50人数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Ⅱ期组视力提高率为94% ,显著高于Ⅲ期(83% )与Ⅳ期组(67% ).Ⅱ期、Ⅲ期组手术后黄斑厚度较手术前均显著降低,Ⅳ期组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Ⅱ期、Ⅲ期组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均显著高于Ⅳ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白内障摘除玻璃体切割气体填充术有助于IMH视力恢复,但不同 Gass 分期疗效具有差异,应尽早进行手 术,有助于黄斑裂孔闭合,改善视力.

  • 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白内障术后干眼的预防

    作者:何媛;洪薇薇;赵海雁

    目的:探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干眼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2016-03/2017-08 在我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予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滴眼液15d;治疗Ⅰ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以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30d;治疗Ⅱ组,在治疗Ⅰ组基础上予以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用凝胶30d.分别于术前1d和术后15、30d进行干眼主观症状评分、泪膜破裂时间( BUT)检查、角膜荧光素染色( FL)和泪液分泌试验( SⅠt) .结果:术前1d,三组患者干眼主观症状评分、BUT 值、FL评分和SⅠ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干预后,各组患者干眼主观症状评分、FL评分和SⅠt值随时间延长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BUT值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术后15、30d,治疗Ⅰ组和治疗Ⅱ组患者干眼主观症状评分、FL评分和SⅠt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BUT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治疗Ⅱ组干眼主观症状评分和SⅠt值均明显低于治疗Ⅰ组,BUT值明显高于治疗Ⅰ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初期存在一定程度眼表组织损伤,局部应用维生素A棕榈酸酯眼 用凝胶联合羧甲基纤维素钠滴眼液可有效改善患者眼表情况及干眼临床症状.

  • 羟苯磺酸钙对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

    作者:陆妍霞;韩文龙;洪昕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玻璃体积血的影响.方法:以2015-01/2017-07我院收治的PDR患者62例92眼(30例双眼,32 例单眼)为研究对象,依据医师建议和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对照组(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 30例43眼,单眼17 例,双眼13 例)和研究组(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32例49眼,单眼15例,双眼17例) .观察治疗后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和术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视力优良率、血浆黏度、红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研究组视力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 05);治疗后仅研究组血浆黏度和红细胞比容明显降低,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且治疗后研究组各项指标变化较对照组明显(P<0. 05);研究组术后玻璃体积血发生率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羟苯磺酸钙应用于PDR患者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可有效提高患者视力恢复效果、降低玻璃体积血等并发症发生率,机制可能与其有效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有关.

  • 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对儿童近视的干预研究

    作者:杨扬;王莉;李鹏;刘文兰;闫瑾

    目的:比较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 orthokeratology combined with visual training, OCVT ) 、角 膜 塑 形 镜( orthokeratology,ortho-k)和单光框架眼镜( single vision spectacle lense,SVL)三种方式对儿童近视的干预效果.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6-09/10在陕西省眼科研究所就诊的中低度近视儿童120例,其中37例进入OCVT组,43例进入ortho-k组,40 例进入SVL组.分析并比较三组受试者干预前和干预后1a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的改变量.结果:本研究共103 例儿童完成试验( OCVT 组31 例, ortho-k组37例,SVL组35例) .三组间裸眼视力、眼轴长度、等效球镜干预前后的改变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SVL组受试者各参数的改善效果均低于ortho-k组和OC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而OCVT组受试者各参数的改善效果均略优于ortho-k组,但两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干预前相比,OCVT 组受试者干预后1a 裸眼视力大幅提高(P<0. 05),等效球镜度显著降低(P<0. 05),眼轴无显著增加(P>0. 05);ortho-k组受试者裸眼视力显著提高,等效球镜度显著降低,眼轴明显增加( P<0. 05) ; SVL组受试者裸眼视力显著下降,眼轴和等效球镜度均显著增加(P<0. 05). 结论:角膜塑形镜联合视觉训练对儿童近视有较好的控制效果,但视觉训练的时机、方法、时长和频次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不同切口超声乳化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和泪膜功能的影响

    作者:林海波;李雯霖;卓晓;何爱群

    目的:探讨不同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和泪膜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0例90眼随机分为2. 2mm组(47例47眼,行2. 2mm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和3. 0mm组(43 例43 眼,行3. 0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比较两组患者角膜内皮功能、泪膜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APT) 、平均有效超声乳化时间( EPT) 、平均超声乳化能量( AVE)及术前和术后1wk眼压分别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泪膜破裂时间( BUT) 、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T-Ⅱ) 、角膜荧光素钠染色(SCSF)评分、角膜内皮细胞(CEC)计数、中央角膜厚度、CEC变异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两组术后1wk,1mo BUT均明显低于术前(P<0. 05),ST-Ⅱ均显著高于术前(P<0. 05),SCSF评分先升高后下降且均高于术前(P<0. 05),CEC计数均明显低于术前(P<0. 05),中央角膜厚度和 CEC 变异系数均显著高于术前( P<0. 05);2. 2mm组术后BUT、ST-Ⅱ、SCSF评分、CEC计数、中央角膜厚度及 CEC 变异系数变化幅度均小于3. 0mm组.结论:2. 2mm和3. 0mm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对年龄相关 性白内障患者角膜内皮功能和泪膜功能可造成一定损害, 2. 2mm角膜微切口的损害更小,术后早期恢复更快.

  • 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热敷疗法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的疗效比较

    作者:何建中;钟敏

    目的:对比分析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与传统的热敷疗法( warm compress)对睑板腺功能障碍( meibomian gland dysfunction,MGD)患者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MGD患者50 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进行单独一次LipiFlow睑板腺热脉动系统治疗;对照组受试者每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热敷眼罩热敷治疗15min,每天1次,共2wk.对两组受试者在治疗前、治疗后4、8、12wk进行包括主观症状、泪膜破裂时间( TBUT) 、脂质层厚度( LLT) 、睑板腺缺失情况等8 项指标的评估.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两组的组间差异性及时间差异性进行分析.若两组存在组间差异性,进一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若组内存在时间差异性,则采用LSD-t检验分析.结果:两组受试者眼表疾病主观症状评分、睑板腺分泌物性状、Schirmer 试验的改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治疗后第 12wk,试验组与对照组在 OSDI、MGYSS、LLT、眼表染色评分、TBUT这些方面,改善程度的差值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安全性方面,两组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或者不良医疗事件.结论:单独一次睑板腺热脉动系统疗法和热敷疗法均能够有效且安全地治疗MGD.前者的疗效优于后者.

  • 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

    作者:冀鹏飞;高延庆;李松涛;潘俊辉

    目的:观察应用25G+微创玻璃体手术治疗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6-07 在我科就诊的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恶性青光眼确诊患者18例18眼.术前患眼视力手动~0. 5,患眼眼压18. 3~56. 8(平均35. 21± 10. 43 ) mmHg,眼轴长度 19. 60 ~22. 46 (平均 20. 63 ± 0. 48)mm,中央前房深度0. 98~1. 86(平均1. 31±0. 22) mm.所有患者均接受25G+经睫状体扁平部前部玻璃体切除联合后囊膜切开手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前房炎症反应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后随访6~12(平均9) mo.末次随访:患者佳矫正视力0. 2~0. 8,与术前视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眼压12. 3 ~19. 8(平均16. 05±2. 46)mmHg,与术前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 59,P<0. 01);前房深度1. 89~3. 49(平均2. 42±0. 47)mm,与术前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 07,P<0. 01);术后早期1眼术后眼压为8mmHg,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末次眼压为15mmHg;所有患者无角膜内皮细胞失代偿、人工晶状体夹持、眼内出血、感染、眼压失控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25G+微创玻璃体手术可安全有效地治疗白内障术后恶性青光眼.

  • 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的临床观察

    作者:吴兵;杨建;韦洪钧

    目的:观察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eovascular glaucoma, NVG)的疗效.方法:收集2014-01/2016-07我院眼科确诊的NVG患者36例36眼,所有患者均采用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丝裂霉素处理的小梁切除术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1d(玻璃体腔注射后1d),1、3、6、12mo(小梁切除术后1、3、6、12mo)观察患眼虹膜表面新生血管消退、眼压、视力、滤泡形态、抗青光眼药物使用等情况.结果:随访1a,本组病例手术完全成功26眼,部分成功7眼,失败3 眼.术后1、3、6、12mo 眼压(18. 183 ±6. 993、19. 586±6. 198、18. 722±5. 263、19. 089±4. 133mmHg)均明显低于术前(39. 997 ± 5. 827mmHg)和术后1d (39. 647 ± 5. 690mmH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1、6mo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后3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其余术后各时间点眼压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1、3、6、12mo LogMAR 视力(0. 686 ± 0. 202、 0. 622 ± 0. 157、 0. 631 ± 0. 179、 0. 711 ± 0. 177)均明显优于术前( 0. 833 ± 0. 207 )和术后 1d (0. 806±0. 1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 3、6mo LogMAR视力均明显优于术后1mo和术后12m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手术前后使用抗青光眼药物的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 131,P<0. 05).结论:贝伐珠单抗玻璃体腔内注射联合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NVG疗效确切.

  • 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高度近视性黄斑裂孔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作者:王相宁;赵佳玮;蔡璇;吴强

    目的:观察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高度近视性 黄 斑 裂 孔 视 网 膜 脱 离 ( macular hole retinal detachment,MHRD)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非随机临床研究.纳入2011-01/2016-12我院高度近视MHRD患者26例26眼,所有患者均行标准三通道经睫状体平坦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术后定期进行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眼压、裂隙灯眼前节和眼底检查,并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查黄斑裂孔解剖情况.以发病年龄、裂孔Gass分期、发病天数、裂孔闭合形态(W、V、U型)、初始视力5 项作为自变量进行 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术后 BCVA 的因素.结果:高度近视MHRD术后黄斑裂孔( macular hole,MH)闭合率为58% .依据OCT图像,将高度近视MHRD术后OCT闭合形态分为3类:U型(3眼),相对正常的中心凹形状;V型(4眼),黄斑中心凹较陡;W型(8眼),黄斑中心凹处神经上皮缺损,但裂孔缘未翘起,无囊腔形成.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预后视力提高与裂孔闭合OCT形态和初始视力相关( P<0. 05) ,术后U型裂孔闭合视力提高是W型的6. 9倍.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是治疗高度近视MHRD的有效方式.高度近视MHRD术后视力提高与黄斑裂孔愈合的OCT形态和初始视力相关.

  • ICL V4c治疗高度近视眼双通道系统视觉质量分析

    作者:李海武;李金瑛;刘畅;吴承高

    目的:应用双通道视觉质量分析系统评价V4c型可植入式隐形眼镜(implantable contact lens V4c,ICL V4c)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眼的术后视觉质量及有效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系列病例研究.选取近视度数为-6. 00~-12. 00D患者30 例60 眼,年龄18 ~35 岁,术前佳矫正视力≥0. 6,角膜散光≤1. 0D,全部采取颞侧透明角膜切口,植入ICL V4c后房型人工晶状体,分别在术后1wk,1、3mo进行随访观察,检查项目:术前佳矫正视力(BCVA)、术后裸眼视力(UCVA)、术眼的OSI(客观散射指数) 、MTF cut off(调制传递函数截止频率) 、SR(斯特列尔比值)和100% 、20%及9%的OV值(对比度视力) .应用SPSS19. 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手术前后各项参数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结果:术后1wk,1、3mo的UCVA逐渐改善,与术前BCVA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术后 1wk,1、3mo 的OSI、MTF cut off、SR、OV 100% 、OV 20%及OV 9%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ICL V4c植入术能有效矫正-6. 00 ~-12. 00D的高度近视,术后 OSI 比术前减小,术后 UCVA 优于术前BCVA,术后的MTF cut off、SR、100% 、20% 、9%的OV值比术前均有提高.

  • 青少年近视患者视网膜厚度与屈光度的关系研究

    作者:黄瑾

    目的:探讨青少年近视患者视盘周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 ) 厚度与等效球镜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以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关系.方法:本研究纳入对象为2015-12/2017-12 于我院诊断的100例200眼青少年近视患者,按SE<-3. 00D、-3. 00D≤SE≤-6. 00D、SE>-6. 00D设为低、中、高度近视组,分别为34例68眼、36例72眼、30例60眼,选择30例60眼正常视力青少年设为对照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测量所有待检者上、下、鼻、颞4个象限RNFL厚度以及视盘全周平均RNFL厚度,采用A超测量AL,并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法对视盘全周平均 RNFL 厚度与 SE 绝对值、 AL 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的上、下、鼻、颞4 个象限RNFL厚度以及视盘全周平均RNFL厚度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RNFL厚度逐渐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SE逐渐降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低度组、中度组、高度组AL逐渐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视盘全周平均RNFL厚度与SE绝对值呈负相关( r=-0. 564,P<0. 001),与AL呈负相关(r=-0. 423,P<0. 001).结论:RNFL厚度与SE和AL呈负相关关系,提示 RNFL厚度越薄青少年近视患者近视越严重.

  • 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苏定旺;岑志敏;刘浇艺

    目的:探讨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治疗晚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01/08晚期PDR 10例15眼临床病例,行27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采用切割头原位切膜法切除增殖膜,观察术中医源性视网膜裂孔发生率、硅油填充率、术前术后佳矫正视力、眼压等指标.结果:患者4眼(27% ,4/15)术中发生医源性视网膜裂孔;6眼(40% ,6/15)硅油填充;术后3mo时仅2眼视力不提高,13眼术后视力提高,好视力0. 6,术前佳矫正视力分别与术后7d,1、3mo佳矫正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前平均眼压16. 95±6. 87mmHg,术后3mo平均眼压15. 27±4. 57mmHg,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27G玻璃体切除原位切膜法在晚期PDR术中处理视网膜前增殖膜时优势明显,疗效确切,可为晚期复杂PDR的优选术式.

  • 新生儿眼病筛查及早期干预方法分析

    作者:张进;陈荆生;王百祥

    目的:总结新生儿眼病发病状况、早期干预和随诊观察情况.方法:对2015-12/2017-12我院出生的9 654名19 308眼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和对症干预,并对结果进行统计.结果:通过眼病筛查的新生儿共有8 467例8 532眼,占总数的87. 70% ;其中正常组7 047例,占该组的89. 94% ;高危组1 420 例,占该组的78. 06% .通过筛查发现部分新生儿存在先天性和后天性眼病.结论:对出生新生儿进行眼病筛查可尽早发现新生儿眼部的异常状况并进行干预,可提升治疗的效果和准确性.尤其对于高危新生儿,眼病筛查更为必要.

  • Ahmed引流阀植入术治疗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范强;张萌;延新年

    目的:探究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对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视力、眼压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的影响.方法:本组探究对象选择2014-06/2016-06 于我院治疗的33例35眼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患者,所有患者均运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现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病历资料,评价手术成功率;通过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治疗前、治疗1wk,1、3、6mo,1a后的眼压;采用角 膜内皮镜检测并计算治疗前、治疗1wk,1、3、6mo,1a后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并比较术前、术后1a所有患眼的视力情况,随访、复诊,记录所有患者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35眼中手术绝对成功率为54% ,相对成功率为40% ,总成功率94% ,失败率为6% ;手术前后无光感、光感、≤0. 01、>0. 01 ~0. 10、>0. 10 ~0. 20 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Z= -0. 132, P=0. 362 ) ;治疗前眼压43. 43±3. 65mmHg,术后1wk 13. 50±2. 54mmHg,术后1mo 15. 93±2. 61,术后6mo 16. 00±2. 18mmHg,术后1a 16. 45± 2. 21mmHg,各时间点眼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887. 82,P<0. 05);治疗后1wk,1、3、6mo,1a眼压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治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前、术后1wk,1、3、6mo,1a 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 2443. 35 ± 343. 12、 2231. 67 ± 334. 45、 2065. 47 ± 336. 45、 2031. 47 ± 345. 76、2001. 72 ±337. 18、1979. 65 ±301. 32 个/mm2,各时间点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F=13. 49, P<0. 05),治疗后1wk,1、3、6mo,1a角膜内皮细胞密度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治疗后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出现低眼压4例4眼,前房出血3例3眼,引流管口堵塞2例2眼,高眼压2例2眼,经简单干预治疗后迅速缓解.结论:外伤性房角后退性青光眼采用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能显著改善高眼压状态,能够保护残存视力,部分患者视力改善,并发症轻微且简单干预后缓解,但存在一定的术后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现象.

  • 眼表面干涉仪对睑板腺功能障碍诊断价值的临床观察

    作者:王媛;王薇;侯志强

    目的:探讨眼表面干涉仪在睑板腺功能障碍( MGD)辅助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7-10/11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62例MGD患者和38 例健康志愿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组人员均按规定顺序,进行眼表疾病指数( 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眼表面干涉仪检查及泪膜破裂时间( BUT)检测.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受试者检查结果,并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观察MGD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中均有眼睑缘形态改变者,且病变形态各异. 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排出能力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升高(P<0. 05),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明显降低( P<0. 05) .两组间BUT、不完全瞬目时间比例、睑板腺开口评分和睑板腺分泌物性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 . MGD 患者平均泪膜脂质层厚度与OSDI评分、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呈负相关(rs=-0. 730,P<0. 01;rs=-0. 639,P<0. 01; rs=-4. 15, P=0. 001) ,与BUT呈正比,与睑板腺排出能力和分泌物性质的评分均呈反比,但均无明显相关性. OSDI评分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 790,P<0. 01). 结论:MGD症状和体征与眼表面干涉仪检测的泪膜脂质层厚度、睑板腺缺失显著相关,眼表面干涉仪可快速、无创、客观地诊断MGD并评估病情发展的阶段.

  • TAO患者眼眶脂肪组织中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mRNA表达水平分析

    作者:朱昭亮;陈涛;田冰玉;张华

    目的:分析甲状腺相关眼病( TAO)患者与正常人眼眶脂肪组织中脂肪特异性磷脂酶A2(AdPLA)mRNA 表达水平差异性.方法:选取2016-12/2017-12 在本院进行眼眶减压手术的37例37眼TAO(静止期Ⅲ级)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正常眼眶脂肪组织35 例35 眼为对照组,其来源为美容、眼袋切除手术和上睑下垂矫正手术者;使用眼球突出计检测观察组与对照组选取脂肪一侧眼球突出度,并计算两组对象BMI状况,使用西门子emotion16 排螺旋CT对两组对象眼眶行CT检测,使用Image J检测选取脂肪一侧眼部脂肪体积状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眼眶脂肪组织内AdPLA mRNA表达状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年龄、BMI及性别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患眼内脂肪含量、眼球突出度及组织内 AdPLA mRNA 表达量分别为 32. 21 ± 1. 85mL、19. 97±1. 56mm、0. 04±0. 01高于对照组的24. 05± 1. 64mL、14. 07±1. 48mm、0. 01±0. 00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 TAO 患者眼内脂肪含量、眼球突出度及组织内AdPLA mRNA表达量均比正常人高,TAO患者眼部脂肪组织内AdPLA表达量升高造成了其脂肪水解量降低,脂肪堆积量增大使其眼球突出程度加重.

  • 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

    作者:范华;季鹏;祖培培;毕宏生;王兴荣;刘冬梅

    目的:观察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行新型中央孔型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MO V4c)植入术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此类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15-01/2016-12在我院接受ICMO V4c植入术伴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对患者进行1、3、6mo 随访,分析比较术前和术后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 UCVA)和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比较术前和术后屈光度,球、柱镜及显性折射球面镜片等值( manifest refraction spherical equivalent,MRSE) .比较手术前后眼压、角膜内皮计数、前房深度、拱高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术后UCVA和BCVA较术前均有所好转,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所有患眼术前球镜、柱镜和MRSE在手术后均有所降低,且三组患者手术 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38. 510、 20. 100、34. 300,P<0. 01).患者术后1、3mo 术眼平均眼压升高( t=3. 998、2. 837, P<0. 05 ) ,但术后6mo 恢复正常( t=0. 383,P>0. 05) ;患者术后3、6mo患眼角膜内皮计数较术前减少(t=2. 119、2. 411,P<0. 05).患者手术后6mo内前房深度一定程度减少,在术后6mo时较手术后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术前水平(t=5. 850、5. 260、2. 556,P<0. 05).患者术后患眼拱高整体水平平稳,未见明显波动.手术眼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积极处理后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新型后房型有晶状体眼IOL植入术治疗合并有低度散光的高度近视眼的治疗效果满意,且并发症较少,是角膜屈光手术的有利补充.

  • 重新开放房角在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赵俊宏;郭建强;田华;苟琦;王小东;吕沛霖

    目的:探讨360°"大程度"房角关闭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通过"双穿刺"、联合超声乳化加房角分离手术,能否重新开放房角,开放的范围和眼压变化.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 2008-11/2015-11收住我院病例完整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33 眼,均为大量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入院后行"双穿刺"手术短时间降低眼内压(术前和术后7d查房角) ,7~14d后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术中检查房角),比较两次手术前后患者眼压、房角变化,观察手术并发症.随访时间为6~24mo.结果:"双穿刺"术前眼压为53. 4 ±10. 7mmHg (1mmHg=0. 133kPa),"双穿刺"手术后32眼眼压正常(其中2眼激光打孔后眼压正常),平均眼压为16. 9±13. 2mmHg. 1眼 眼压仍高.双穿刺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9. 21,P<0. 001) .超声乳化术后1wk 眼压为16. 7 ± 4. 8mmHg.双穿刺术后与超声乳化术后眼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 38, P>0. 05) . 1眼术后眼压异常,术后30d后正常.双穿刺术后房角的检查结果为:房角开放均值(131. 8±111. 3)°.术后7 ~14d 32 眼行超声乳化联合房角分离术,1眼行超乳联合小梁切除手术,房角开放手术治疗有效率为 32/33 (97%).术中房角开放均值(228. 6 ± 108. 3 )°,术后 3mo 房角开放均值( 234. 6 ± 107. 2)°.双穿刺术后与超声乳化术中房角开放度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4. 52, P<0. 001 ) ,超声乳化术后3mo房角均值大于术中房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 46, P>0. 05) .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大程度"房角关闭的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可以通过"双穿刺"联合晶状体摘除手术逐步开放房角、降低眼压.开放房角可以作为重症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选择.

  • 婴幼儿过敏性结膜炎血清特异性IgE分析及伴发的相关变应性疾病

    作者:沈媛;张小林;董丽洁;蒋瑶祁

    目的:探讨婴幼儿过敏性结膜炎血清特异性IgE分布及伴发的相关变应性疾病.方法:回顾性分析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患儿708例,按年龄分为婴儿组(2月龄~1岁)232例、幼儿组(>1~3岁) 255例和学龄前组(>3~6岁)221例.检测血清吸入性和食物性变应原sIgE.对其伴发的过敏性疾病进行问卷调查,并经相关科室会诊.结果:婴儿组sIgE阳性率低(87. 1% ).婴儿组sIgE阳性种类数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10. 96、21. 78,P<0. 01);三组患儿常见的过敏原均为牛奶、鸡蛋白和户尘螨,其中婴儿组牛奶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学龄前组户尘螨、屋尘、树木花粉、桑树、狗毛皮屑、鸡蛋白、菠萝和芒果的sIgE 阳性率高于其他两组,学龄前组户尘螨、屋尘3~6级sIgE阳性率均高于婴儿组和幼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1);婴儿组伴发胃肠过敏症的比例高(28. 9% ),学龄前组伴发变应性鼻炎 的比例高,幼儿组伴发3种以上变应性疾病的比例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过敏性结膜炎随着年龄增长,过敏原阳性率逐渐增高且种类逐渐增多;婴儿期开始,户尘螨就成为主要的吸入性过敏原;过敏性结膜炎患儿在不同年龄伴发的变应性疾病符合过敏性疾病的自然病程.

  •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瓣覆盖术中行球内无菌空气填充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肖紫云;邢怡桥;贺涛

    目的:比较无菌空气填充和 C3F8填充在玻璃体切割(PPV)联合内界膜瓣(ILMF)覆盖术中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IMH)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选取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眼科2014-01/2017-06就诊的符合纳入标准的IMH患者,行PPV联合黄斑区ILMF翻转覆盖黄斑裂孔术,根据术中是否行C3F8填充,分为球内空气填充组( A组112眼)和球内C3F8填充组( B组63眼) ,比较两组术后高眼压发生情况、黄斑裂孔闭合率、术后 1、 3mo 时佳矫正视力( BCVA)和黄斑区结构重建情况.结果:A组和B组在术后1、3mo时,较术前BCVA均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后1mo 时BCV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 3mo 时, A 组BCVA较 B 组恢复更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 05);A组黄斑裂孔闭合率为97. 5% ,B组为96. 8%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光感受器细胞内外节交界面连接带( EZ)缺损直径较术前均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在术后1、3mo时两组比较,差 异均无统计学意义;B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为9. 5% ,而A组无术后高眼压情况发生,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PPV联合ILMF覆盖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安全有效,玻璃体腔无菌空气填充可减少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在该手术中可以代替C3F8填充.

  • OCTA评价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疗效

    作者:李燕;汪亮;徐晓晨

    目的:以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评价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AMD)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芜湖市眼科医院2016-12/2017-11 收治的18例20眼确诊为wAMD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注射治疗,随访记录治疗1mo 后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 ,OCTA检查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 foveal macular thickness,FMT) 、黄斑中心凹旁厚度( parafoveal macular thickness, PMT) 、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面积,以及中心凹和中心凹旁浅层血管密度.比较治疗前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18例20眼经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1mo后,平均 BCVA 较术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 05),平均FMT、PMT、CNV面积及中心凹浅层血流密度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中心凹旁浅层血流密度较术前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wAMD是安全有效的,同时发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能改变视网膜脉络膜自身血管结构. OCTA用于评价康柏西普治疗wAMD的临床疗效更安全,更客观.

  • 轻型播散性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刘修铎;陆庆;徐惠娣;王倩;赵婕

    目的:观察轻型播散性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010-06/2014-06 在杨浦区市东医院眼科门诊就诊的中度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126 例209 眼,随机分为治疗组62 例103眼,对照组64例106眼.治疗组行轻型播散性光凝,对照组单纯内科治疗控制血糖.随访24mo,观察比较两组佳矫正视力、眼底改变及中心视野变化.结果:治疗后24mo,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眼佳矫正视力提高者或稳定者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5. 942,P<0. 05).治疗组眼底体征好转及稳定者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c=12. 662,P<0. 05).治疗组治疗前,治疗后12mo视野平均M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 1586,P>0. 05).至末次随访未出现感染、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前膜、误伤中心凹等并发症.结论:轻型播散性光凝治疗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无明显并发症,可有效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

  • 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与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的疗效比较

    作者:姜瑾

    目的:对比观察角膜塑形镜、低浓度阿托品与框架眼镜控制青少年近视发展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1/2016-07我科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120例240眼,采取自愿原则分为3 组:角膜塑形镜组40例80眼、低浓度阿托品组40 例80 眼、框架眼镜组40 例80眼.随访18mo,对比分析三组患者的屈光度及眼轴变化情况.结果:治疗18mo后,角膜塑形镜组、低浓度阿托品组的屈光度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 05);角膜塑形镜组、低浓度阿托品组治疗前后屈光度差值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 05) ,但角膜塑形镜组与低浓度阿托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治疗18mo后,角膜塑形镜组、低浓度阿托品组眼轴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 05);角膜塑形镜组、低浓度阿托品组治疗前后眼轴差值均低于框架眼镜组(P<0. 05),但角膜塑形镜组与低浓度阿托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角膜塑形镜与低浓度阿托品均可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患者屈光度和眼轴长度进展,其疗效均优于框架眼镜,但角膜塑形镜与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的疗效无明显差异.

  • Helveston综合征手术治疗的临床分析

    作者:彭静;惠娜

    目的:探讨Helveston综合征的一次性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眼科收治的7例14 眼Helveston 综合征患者,根据患者上斜肌亢进的程度和斜视程度,实施一次性手术治疗Helveston综合征.结果:患者7例14眼均行双眼上斜肌鞘内断腱术.其中3例6眼联合双眼外直肌后徙并一眼内直肌缩短术;4 例4眼联合单眼外直肌后徙并内直肌缩短术.术后随访观察6mo,7例14眼术后眼位均正位,外斜A征消失,分离性垂直偏斜消失.儿童患者3例恢复双眼视功能和立体视觉.结论:Helveston综合征可以实施一次性手术治疗,且尽早手术治疗可帮助双眼视功能的恢复.

  • 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泪液传播的研究进展

    作者:荆大兰;苏捷;王薇

    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较多,人群中乙肝患者通过血液传播的比例较大,但目前仍有部分传播方式不明确.怀疑与日 常生活密切接触的各种体液有关.在眼科日常检查中,仍有部分检查无法采用非接触的方法,这就为病毒等通过眼科接触性检查上的残留泪液进行传播带来风险.因此在眼科中,对于乙肝患者泪液传染性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文将针对乙型肝炎病毒通过泪液传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与青光眼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肖婷婷;李国栋

    青光眼是一种病理性眼压升高,伴有视野损害,具有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进而严重影响视功能的相关疾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过程中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使呼吸气流减少(低通气)或中断(呼吸暂停),随后通过短暂觉醒恢复上呼吸道通气,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甚至出现夜间猝死的睡眠呼吸疾病.OSAHS除了是心脑血管的独立危险因素外,目前许多的研究表明其亦与青光眼具有一定关联,但尚缺少对两者关系的系统性分析,本研究拟对其进行综述分析.

  •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巩膜扣带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力菲;于旭辉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 RRD)巩膜扣带术( scleral buckle,SB)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视网膜下积液延迟吸收的情况,黄斑区受累者可能对视功能的影响更显著.本文就近年来RRD术后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ersistent subretinal fluid,PSF)的流行病学、检查方法、致病因素及发病机制、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有机聚合物新材料在眼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婷婷;辛丽娜;周欣荣

    随着材料工程学和组织工程学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有机聚合物结构的新材料被开发和应用,其中纳米材料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引起人们高度重视.这些新材料自身具备特定的材质、尺寸、表面的可修饰性,使其具备了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安全性,在药物递送、控释、疾病检测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优势,为疾病治疗提供新的方式.本文主要对有机聚合物新材料在眼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

  • 自噬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氧化应激的关系

    作者:李俊娴;席晓婷;李燕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的微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氧化应激是其重要致病机制.自噬是细胞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的一种重要调节活动,能够通过降解细胞内多余或损伤的蛋白质和细胞器维持细胞内环境稳态.研究表明,自噬和氧化应激之间具有重要联系,本文从DR早期微血管病变、DR神经病变和DR其它病变等方面综述自噬与氧化应激的具体关系,以期为阐明DR发病机制提供新的思路.

  • 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药物的研究新进展

    作者:黄智华;谭薇

    青光眼滤过术是目前抗青光眼药物及激光治疗无法控制眼压时的首选手术方式,其术后滤过泡瘢痕形成是导致手术失败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抗青光眼术后瘢痕的基础及临床研究上有一定的进展,但寻求一种高效、安全、稳定的药物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瘢痕形成仍是一个需要继续努力解决的问题.本文就近3a所发表的关于青光眼滤过术后抗瘢痕形成的相关药物研究作一综述.

  • β淀粉样蛋白(Aβ)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中的作用

    作者:王璐;王燕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是中老年人群的主要致盲眼病. ARMD的发病机制和防治已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热点. β 淀粉样蛋白( Amyloid β,Aβ)被公认在阿尔茨海默症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Aβ同样表达在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和视神经节细胞(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上.生理情况下,Aβ的生成和降解处于动态平衡,某些刺激使平衡破坏引起Aβ在眼内聚集, Aβ的聚集不仅是构成ARMD玻璃膜疣的主要成分,还可直接损伤RPE和RGC,激活体内补体途径,诱导眼内免疫炎症反应产生,在整个ARMD的发展中发挥着作用.因此,将现阶段Aβ对ARMD的致病作用进行总结对疾病的防治有很大帮助.

  • 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的鉴别诊断及处理方法

    作者:周俊

    目前,集合不足、基本型外隐斜、假性集合不足三种双眼视功能障碍引发的视疲劳在视光学门诊中较为常见,由于这三种视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相似,视光师如果仅对单纯的某个指标进行分析往往会造成误诊,因此在对此类患者进行鉴别诊断时,需要对患者的远近眼位、调节反应、AC/A、正/负相对调节等各个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以准确诊断和归类.根据诊断结果,提供合适的配镜处方、训练方法以及日常生活建议,才能好地缓解视力疲劳,维持正常双眼视功能.

  • 预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演变的生物学指标和特征性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杨万凤;谢薇;陈晓琼;田恬;陶春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渐进加剧且缠绵难愈,是全球青壮年人群致盲的首要原因.随着病程的发展,糖尿病( diabetes mellitius,DM)患者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DR.如果未能及早预防和干预,一旦视力明显下降,DR将难以逆转. DR发展形势渐进加重,治疗现状不容乐观,故DR在早期防治方面将不可或缺.因此本文综述了预警DR发生发展的一些生物学标志物和特征性指标,以期为DR的早期预防提供依据.

  • 全视网膜光凝联合羟苯磺酸钙对DR患者眼底微循环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的影响

    作者:任辉

    目的:研究全视网膜光凝( panretinal photocoagulation, 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眼底微循环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RNFL)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10/2017-10于我院眼科就诊的DR患者16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A组)和研究组( B组) ,每组83例. A组患者行PRP术治疗,B组患者在A组的基础上口服羟苯磺酸钙胶囊,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P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前后佳矫正视力( BCVA) 、血液流变学指标[红细胞压积( Hct ) 、血沉 ( ESR) 、红细胞变形指数( DE) 、血浆粘度( PV) 、红细胞聚集指数( AE) ] 、血流动力学指标[中央动脉( CRA)的阻力指数( RI) 、舒张末期平均血流速度( EDV) 、收缩期峰值平均流速( PSV) ]和视盘上方、鼻侧、下方、颞侧4 个象限及视盘中心平均RNFL厚度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BCVA与A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P<0. 05);A、B组患者PR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失访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CRA的EDV、PSV值均提高( P<0. 05) , RI 值下降( P<0. 05 ) , B 组患者治疗后 CRA 的EDV、PSV 值均明显高于 A 组( P<0. 05 ) , RI、 Hct、 ESR、PV、DE、AE值均明显低于A组( P<0. 05) .治疗后,两组患者上方、下方、视盘全周RNFL均值与治疗前相比均变薄(P<0. 05),A组患者上方、下方、鼻侧、视盘全周RNFL均值降低程度均高于B组(P<0. 05).结论:PRP联合羟苯磺酸钙治疗DR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可有效改善眼底微循环,减少PRP对DR患者视力和RNFL的损伤.

  • 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

    作者:骆贵军;姚莎莎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DR)患者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及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56 例56 眼PDR患者分为康柏西普联合微创玻璃体切割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PPV)组和PPV组,各28例,康柏西普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PPV组仅给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视网膜出血、视网膜增殖、视力等情况.结果: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手术耗时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 PPV 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 PPV 组术后视力、黄斑厚度均显著优于PPV组( P<0. 05) ;康柏西普联合PPV组术后视网膜出血评分、视网膜增殖评分、玻璃体再次出血率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PPV组( P<0. 05)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联合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治疗PDR不仅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视网膜出血和术后再出血,减轻视网膜增殖,还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 生长激素释放多肽对高糖诱导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作者:侯丽丽;陈婷;刘礼婷;张丽娟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释放多肽( Ghrelin)对高糖环境下人视网膜色素上皮(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RPE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高糖组、Ghrelin低浓度组、Ghrelin高浓度组.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氧敏感荧光探针H2DCFDA染色法观察细胞氧化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内活性氧( 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变化,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力和丙二醛( 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 CCK-8 结果显示,分别用 10-9mol/L、 10-6mol/L Ghrelin预处理后, RPE 细胞存活率分别为 54. 79% ± 3. 43%和79. 16% ±3. 29% ,与高糖组(41. 65% ±3. 42%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5) . H2DCFDA荧光探针染色结果显示,Ghrelin预处理后RPE细胞内ROS生成量下降,氧化损伤细胞减少.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结果显示,与高糖组相比,Ghrelin组细胞SOD活力增加,MDA含量下降.结论:Ghrelin可以抑制高糖诱导的人RPE细胞氧化损伤,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具有一定的细胞保护作用.

  • 青岛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

    作者:王荣荣;王德祖;孙金涛;刘桂香

    目的:调查和分析青岛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及其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该调查研究分两部分:调查青岛地区2859 名60 岁以上的社区居民和4275名30岁以上的2 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眼科检查,血压及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通过调查问卷获得其年龄,性别,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情况及他们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了解情况.对所有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R)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照相,按EDTR标准对DR严重程度分级.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DR,有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均归为需治疗组;而轻中度非增殖期DR及无临床意义的糖尿病黄斑水肿均归为需观察组.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和回归分析以确定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需治疗率和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用于估计调整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后的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CI).结果:2859名60 岁以上居民中有334 例(11. 68% )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中48(14. 81% )名居民需治疗;4275名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中,1097 例(25. 66% )患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72(15. 68% )例住院患者需要接受眼底激光或手术治疗.单变量和多变量回归分析显示, 以下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需治疗率明显相关,包括:年龄(51 ~60 岁:OR, 1. 68; 95% CI: 1. 21 ~1. 72;61 ~ 70 岁:OR, 1. 55; 95% CI: 1. 38 ~ 1. 76);病程(11~15年: OR, 2. 61; 95% CI:1. 51 ~4. 72;超过15年病程:OR, 4. 15; 95% CI: 2. 32 ~5. 77);血糖控制情况:(血糖控制一般:OR, 2. 51; 95% CI: 1. 98~3. 92;血糖控制差:OR, 4. 69; 95% CI: 3. 39 ~6. 95);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了解情况(完全不了解:OR, 1. 45; 95% CI:1. 21~1. 95) .而性别,31 ~50 岁及70 岁以上年龄,<10年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和胰岛素治疗均与DR的需治疗率无关.结论:青岛地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和需治疗率较高. 51~70岁年龄,超过10 年的糖尿病病程,血糖控制欠佳,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不了解是DR患者视网膜病变需治疗率的潜在危险因素.加强对51~7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关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宣传教育,建立规范的社区糖尿病筛查系统,对早期防控DR的高发病率和致盲率至关重要.

  • 正常人外层视网膜厚度随年龄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李梓敬;蓝育青;肖剑晖;曾鹏;高翔;廖韵如

    目的:研究正常人外层视网膜厚度和年龄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100例100眼健康人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图像,测量黄斑区及四个象限下列项目的距离:内界膜到内外节连接体( ELM-IS/OS) ,内外节连接体到视锥细胞外节段( IS/OS-COST) ,视锥细胞外节段到色素上皮复合体( COST-RPE)和视网膜外层全层( RT) .分析各层厚度和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女性 RT 比男性薄(男:234. 47 ± 16. 79 μm; 女:223. 13±15. 43 μm).鼻侧视网膜外层全层、中心凹及四个象限处ELM-IS/OS的厚度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中心凹及四个象限处IS/OS-COST和COST-RPE厚度与年龄、性别均无显著相关性.中心凹处RT厚度比其余象限显著变薄;ELM-IS/OS、 IS/OS-COST和COST-RPE中心凹处相比其余四象限厚度增厚.结论:在正常眼中,鼻侧RT厚度和ELM-IS/OS厚度随年龄增长显著变薄,IS/OS-COST和COST-RPE厚度不随年龄及性别变化而变化.

  • 显微镜工作者近视和双眼视力障碍的患病率分析

    作者:Rajeshwori Ngakhushi;Raju Kaiti;Sanjeev Bhattarai;Gulshan Bdr Shrestha

    目的:测定临床显微镜工作者屈光和双眼视力状态.方法:这是一项以医院为基础的观察性和横断面研究.研究包括103位在特里布文教学医院工作的显微镜工作者.受试者均行全面的眼部检查,包括静态检影,动态检影和视轴评估.收集受试者显微镜下视觉状态信息.结果:该组显微镜工作者屈光不正患病率为69. 90% .68. 93%受试者近视,平均近视误差为-1. 58 ±1. 89 D.研究发现61. 20%受试者汇聚功能不全.调节不足与调节功能不全的发病率分别为41. 30% 和40. 06% .研究人群的融合性转向也有所降低.结论:研究发现,临床显微镜工作者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的患病率增加.其中大多数有转斜和调节不足.大多数受试者视疲劳症状与其显微镜工作有关,这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

  • 清眩润目饮治疗兔蒸发过强型干眼的作用机制

    作者:于坷鑫;姚靖;王佳娣;曹丛红

    目的:研究清眩润目饮对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兔的作用机制和疗效.方法:将25只雄性健康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高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采用改良睑板腺口灼烧法制备兔蒸发过强型干眼模型;造模后,高、低剂量组每天分别予27. 2mg/kg、6. 8mg/kg的清眩润目饮灌胃,模型组每天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以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1滴,1 次/d点双眼,各组连续给药28d.各组分别在实验前第14d、实验前第7d、造模后当天、造模后第7d、造模后第 14d,对全部实验兔行 Schirmer Ⅰ试验(SchirmerⅠ test,SⅠt)和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 BUT)测定.造模后15d以过量麻醉法处死动物,制备兔角结膜组织切片,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各组兔角膜组织形态变化;采用 ELISA 法检测兔角结膜中TNF-α、IL-1、IL-6的浓度含量.结果:(1)BUT、SⅠt:造模后7d,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的BUT、SⅠt较造模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 P<0. 05) ;西药组、高、低剂量清眩润目饮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 (2) TNF-α、IL-1、IL-6:ELISA法检测显示,模型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含量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西药组和高、低剂量组兔角结膜中的TNF-α、IL-1、IL-6浓度明显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 ,且高剂量组作用优于西药组. (3)病理组织学检查:造模后14d,空白对照组角膜上皮分层好,基底部细胞排列呈柱状,靠近角膜上皮呈鳞状改变,结膜可见完整的上皮层和结膜下组织层,杯状细胞排列紧密;模型组角膜上皮层细胞数减少甚至剥脱缺失,基质层分层紊乱,结膜上皮细胞层不规则脱失,杯状细胞大量减少;西药组、高剂量组兔角膜形态接近正常组,结膜杯状细胞数量与空白对照组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眩润目饮可以通过下调蒸发过强型干眼兔角膜和结膜中TNF-α、IL-1、IL-6的表达而抑制炎症反应,从而改善眼表症状,增加泪液分泌,延长泪膜破裂时间.

  • 手机光照刺激对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影响

    作者:周劲;谢娇;雷杰;吉祥;杨青

    目的:观察手机光照刺激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后形态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Associated X(Bax)、半胱天冬酶-3 (Caspase-3)的mRNA表达变化.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RPE细胞随机分成4组,根据RPE细胞光照时间长短分为照射3h光照组、6h光照组、12h光照组和0h光照组.在特制的培养箱内,将智能手机屏幕开到大亮度(200 ±20Lx)做为光源,持续静音情况下循环播放彩色图片.然后应用苏木精-伊红( HE)染色法,末端脱氧核糖核酸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染色,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观察各实验组RPE细胞形态学改变,并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各组细胞中 Bcl-2、Bax、Caspase-3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用HE染色、TUNEL 染色、MTT 法观察发现各光照组RPE细胞形态学无明显改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 .应用PCR技术检测发现RPE细胞在光照刺激3h光照组和6h光照组,细胞内的Bcl-2、Bax、Caspase-3 的mRNA表达与 0h 光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5).但随着光照时间持续延长(12h),细胞内的Bcl-2表达下调,Bax、Caspase-3表达水平均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手机屏幕等作为人造光源在长期持续高亮度照射下会引起体外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损伤.

  •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

    作者:陈艳丽;唐文;纪淑兴;冯思嘉

    目的: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的生活质量( 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分别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视功能损害眼病患者生活质量量表( scale of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visual impairment,SQQL-VI)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103 例DR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向后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法分析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社会支持度等因素对DR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 DR 患者的 SQQL-VI 量表中总生活质量评分为63. 59±9. 58分,症状与视功能评分为53. 13 ±8. 51 分,身体机能评分为28. 39 ±3. 86 分,社会活动评分为27. 95 ± 3. 63分,精神心理方面评分为27. 78 ±3. 85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月收入、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糖尿病病程和社会支持度DR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糖尿病病程及社会支持度是DR患者生活质量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R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年龄、文化程度、医疗费用负担方式、糖尿病病程及社会支持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可通过减少经济负担、增加社会支持改善DR患者的生活质量.

  • 山东省龙口市7~18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调查分析

    作者:杨晓玮;曲广智;刘丽梅;王娜;李辉;邢丽;张提;张少斌

    目的:调查研究山东省龙口市7~18岁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情况,为近视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5-01/12对山东省龙口市7~18岁在校学生以学校为抽样单位进行近视情况的调查,共抽取学校58所,有效抽样61 036人.按地域分为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3 类地区.由相关工作人员在全程质量控制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受检者双眼裸眼视力,采用自动验光仪( TOPCON-RM8900 )在非散瞳情况下行电脑验光检查.采用Microsoft Excel工作表建立数据库,SPSS 21. 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5年龙口市7~18岁中小学生的总体近视患病率为49. 81% ,11~12岁时总体近视患病率增幅快,13岁时轻度近视患病率高.男性和女性总体近视患病率分别为46. 41% 、53. 39% ,女性总体近视患病率高于男性.城市、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分别为55. 18% 、49. 75% 、44. 47% ,城市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总体近视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rs=0. 943,P<0. 05),即总体近视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结论:山东省龙口市2015 年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且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女性高于男性,城市高于城乡结合部及农村地区.

  • 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系统评价

    作者:张琇雯;李玲;卜凤娇;陈念祖

    目的:评价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分别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等中文数据库和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等外文数据库上检索所有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随机对照试验,以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复发率、治愈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作为结局指标评价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采用改良Jadad评分量表评价纳入研究的质量;使用RevMan5. 3和Stata 12. 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1 285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 Meta分析结果: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组在总有效率[患者例数:RR=1. 23,95% CI(1. 15~1. 31);患者眼数:RR=1. 18,95% CI(1. 02~1. 38)]、复发率[RR=0. 25,95% CI (0. 17 ~0. 36 ) ]和治愈时间[ MD=-7. 58, 95% CI(-10. 89~-4. 26)]方面优于更昔洛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0. 53,95% CI(0. 23~1. 22)].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均较轻微,且能够自行缓解.结论:更昔洛韦联合中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能够提高疗效,减少复发,缩短疗程,且安全性好.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