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治疗172例5~8岁弱视儿童的疗效分析

    作者:任小军;潘美华;叶梅;庄建福;邱芳芳

    目的:初步分析视觉虚拟现实训练软件对5~8岁弱视儿童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我院2005-02/2007-02接受"增视能"训练的 5~8岁弱视患儿172例248眼,男97例,女75例.按弱视病因、程度和注视性质分别分组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增视能"训练软件的视觉刺激和视觉精细部分进行训练,时间为6mo.结果:总体治愈率68.1%,好转率23.8%,无效率8.1%.按不同弱视类型分组各组间治疗效果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屈光不正性、屈光参差性、斜视性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7%,87.7%,77.4%;轻度、中度、重度弱视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6.2%,61.9%;中心注视和旁中心注视性质总有效率分别为94.0%,60.0%.结论:"增视能"训练软件对各种类型的弱视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对屈光不正性弱视及轻度弱视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类型,训练模式趣味性强易于被患儿接受.

  • 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治疗早期中重度眼烧伤的疗效观察

    作者:周勇

    目的:探讨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在治疗早期中重度眼烧伤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35例35眼中重度早期眼烧伤进行新鲜羊膜联合角膜缘移植术,局部给予典必殊眼液、双氯芬酸钠眼液、贝复舒眼液点眼,10g/L阿托品眼液散瞳,睡前涂典必殊眼膏等治疗.结果:术后随访6~24(平均12±2)mo.Ⅱ~Ⅲ度眼表烧伤20眼,角膜上皮愈合良好,角膜无明显新生血管形成;Ⅳ度烧伤15眼,15眼角膜上皮愈合可,角膜周边新生血管侵入10眼,但角膜中央无新生血管侵入.所有病例均无排斥反应及睑球粘连,无一例发生角膜溶解坏死及穿孔,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对于Ⅱ~Ⅲ度早期眼表烧伤,单纯应用新鲜羊膜移植,即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对Ⅳ度烧伤疗效欠佳,特别是碱性烧伤,必须联合角膜缘移植,方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

  • 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临床观察

    作者:龙波;李恒;唐知进;杨旭

    目的:探讨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的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36眼老年性白内障膨胀期引起的继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根据前房角检查结果选择手术方式: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其中16例行两联手术,20例行三联手术.结果:两联手术患者16例,视力0.05~0.2者5例(31%); 0.3~0.4者9例(56%);≥0.5者2例(13%).16眼术后眼压12.23~20.55(平均16.46)mmHg.20例三联手术患者视力0.05~0.2者9例(45%); 0.3~0.4者8例 (40%);≥ 0.5者3例(15%).其中18眼术后眼压13.35~20.55(平均16.48)mmHg.2眼术后眼压高于正常达32.9~25.81mmHg, 5g/L噻吗心安眼液点眼1次/d,眼压控制正常,平均眼压14.57mmHg.结论:膨胀期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房角开放1/2以上实施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联术);反之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加小梁切除术(三联术)远期疗效良好.

    关键词: 白内障 青光眼 手术
  • 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49例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探讨

    作者:陈炳荣;黄圣松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98例104眼,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50眼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对照组49例54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结果:观察组手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明显提高,效果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术后2wk时眼压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前房深度与房角方面,观察组术后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乳化联合房角粘连分离术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 眼球穿通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低眼压的临床分析

    作者:李湘黔;丁纯;李盛国;谭湘莲

    目的:探讨眼球穿通伤玻璃体切除术后,低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对64例70眼因眼球穿通伤而行玻璃体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低眼压的诊断标准为眼压<5mmHg, 并随访时间>6mo.结果:64例70眼因眼球穿通伤而行玻璃体切除术后发生低眼压14眼(20%);其中术前有眼内炎和无眼内炎眼术后低眼压发生率分别为40%和9%,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9.73,P<0.05);行视网膜切开术和未行视网膜切开术后低眼压者发生率分别为58%和1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10.57,P<0.05);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和无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者术后低眼压者发生率分别为50%和14%,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6.04,P<0.05).结论:低眼压是眼球穿通伤玻璃体切除术后的一个并发症,术前有眼内炎,术中行视网膜切开以及严重的前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是发生低眼压的危险因素.

  • 多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在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应用

    作者:王菁

    目的:观察多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108眼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经过多波长氪激光及中药治疗,并随访0.5a.结果:本组108眼中,治愈101眼(93.5%),无效7眼(6.5%). 治愈眼均为光凝1次后,视网膜脱离范围局限,视网膜下积液逐渐吸收后再予补充1~2次光凝,病情稳定后常规0.5a复查,均未复发.无效眼均采用冷凝联合巩膜外垫压手术治愈,术后在视网膜变性区周围补充光凝,108患眼均配合中药治疗.结论:波长氪激光配合中药治疗局限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可靠.

  • 有晶状体眼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观察

    作者:刘彦;王育良;高卫萍;李凯;徐金华

    目的:观察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例21眼高度近视(-9.50~-20.00D)患者表面麻醉下行后房人工晶状体植入,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裸眼视力超过术前平均佳矫正视力 (0.82>0.72);术前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829± 374)/mm2,术后平均角膜内皮细胞密度为(2716±312)/mm2,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前后眼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房人工晶状体矫治高度近视具有安全、有效、可预测性、可逆性;远期效果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 硬核白内障改良囊外摘除术85例

    作者:杨文举;李才锐

    目的:评价对硬核白内障采用囊外摘除法(extracapsular cataract extraction,ECCE)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01/2008-01 85例85眼硬核白内障囊外摘除术临床资料.巩膜隧道切口长7~8mm,前囊连续环形撕囊(continuous circular capsularhexis,CCC)直径为6~7mm,晶状体圈套器套核,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85眼中80眼(94%)撕囊口娩核后仍平滑连续完整,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5眼(6%)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并延至后囊,在睫状沟内植入晶状体.术后第1d 77眼(91%)角膜清亮,裸眼视力>0.3者72眼(85%).术后1wk裸眼视力>0.5者78眼(92%).结论:改良的ECCE对于硬核白内障意义重大.改良的ECCE投资少,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 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儿童眼球穿通伤

    作者:付清;沈炜;陈娜;吴京杰;柳林

    目的:探讨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治疗儿童眼球穿通伤的治疗原则、疗效和预后.方法:总结2000-01/2008-07收治的20例20眼儿童眼球穿通伤的外伤原因、治疗方法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摘除混浊的晶状体,Ⅰ期植入人工晶状体1例,85%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合并视网膜脱离者,术后视网膜复位,合并眼内炎者,炎症控制.结论:晶状体玻璃体联合手术可缩短病程,疗效良好,但较局限,需持谨慎的乐观态度.佳的治疗是预防:儿童眼外伤、外伤后眼内炎、术后屈光不正导致的弱视.

  • 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测量正常人黄斑厚度的研究

    作者:仲路;周欣

    目的: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测量我国正常人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方法:用OCT对50例100眼正常人(18~40岁)进行经黄斑中央小凹快速黄斑厚度扫描,扫描深度2mm,采用OCT3000视网膜厚度容量列表分析软件计算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的均数和标准差.对正常人双眼黄斑中央小凹厚度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对正常人双眼黄斑中央小凹体积的均数和标准差进行比较;随机取右眼数值做正常对照组,根据公式x-±1.96s计算出正常人黄斑中央小凹厚度,黄斑中心凹体积的正常参考值.结果:正常人中心小凹厚度为114.54 ~166.74μm,双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1); 正常人黄斑中心凹体积为0.114~0.162 mm3,双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结论:OCT能精确测量正常人黄斑视网膜厚度,可为临床黄斑疾病的诊治提供客观、定量的指标.

  • 单切口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152例疗效观察

    作者:汪志明;周渊

    目的:回顾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通过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的治疗过程和结果,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用单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IOL植入术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152例164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对视力、眼压、滤过泡、并发症等进行6~24(平均16)mo的随访.结果:术后视力0.3~0.5者89眼(54.3%).眼压<15mmHg 的有87眼(53.0%).滤过泡呈扁平状的功能性滤过泡者138眼(84.1%).并发症中角膜水肿较多见,占15.2%.结论: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是治疗两病并存时的一种较好而且经济的方法.

  • 内窥镜下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低眼压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红兵;孙乃学;梁厚成;赵燕麟

    目的:探讨眼内窥镜治疗长期低眼压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05-06/2007-12用眼内窥镜诊治的17例眼外伤导致的长期低眼压病例眼压恢复情况.结果:手术后1,2,3mo时分别测得的平均眼压与手术前眼压相比提高明显(P<0.01),进一步比较发现手术前与手术后1,2,3mo平均眼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17例眼外伤性长期低眼压病例,眼压恢复正常的成功率为47%,其中合并睫状体萎缩性病变的成功率为33%,而无睫状体萎缩性病变的成功率为5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0);手术前眼压 <6.00mmHg的病例,眼压恢复正常的成功率为44%,而手术前眼压>6.00mmHg病例的眼压恢复正常成功率为6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7);手术前1,2,3mo的病程与眼压恢复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r= -0.335, P=0.188; r=-0.310,P=0.226;r=-0.325,P=0.203).结论:眼内窥镜辅助的玻璃体切除术能够恢复部分眼外伤性长期低眼压患者的眼压,手术前眼压、睫状体病变情况和尽快行眼内窥镜下睫状体探察手术可能是恢复部分长期低眼压的关键.

  • Vogt-小柳-原田氏病临床特征分析

    作者:田青;王华;陈威;杨庆红

    目的:探求ogt-小柳-原田氏病(ogt-Koyanagi-Harada disease,KH)早期确诊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和分析10例20眼KH患者的临床资料,特别就早期阶段眼底表现、眼外表现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结果等进行分析.结果:本病早期阶段眼底表现缺乏特异性,眼外表现个体差异较大,FFA具有典型、可靠的变化特征.结论:FFA检查是早期确诊KH的可靠方法.

  • 地域等因素对眼底病病种构成比的影响

    作者:王敏;唐娜;燕振国;曹虹;曹芳

    目的:通过对我院801例与南方医院1000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nce angiography,FFA)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地域及其他各因素对眼底病病种构成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接受FFA患者资料801例与南方医院接受FFA患者资料1000例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并分析其原因.结果:视网膜血管阻塞性疾病、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P)患者数量我院明显大于南方医院,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数量南方医院明显大于我院. 结论:由于我院就诊患者与南方医院就诊患者在生存环境、经济实力、饮食习惯、文化程度及就医依从性等存在差别,导致在眼底病种类及严重程度方面存在差异.

  •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视野阈值缺损的研究

    作者:韩玉英;魏世辉

    目的:应用自动视野计通过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中心30°和周边60°视野范围阻塞静脉支引流视网膜象限阈值缺损程度的分析,探讨分支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凝时间的佳时机.方法:选择经眼底荧光素造影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并伴有无灌注区患者48例48眼分为2组,分别检测中央30°视野范围内80个位点的光敏感度和周边60°视野范围75个位点光敏感度,将两组患者检测到的中心30°和周边60°静脉阻塞所在象限的视野缺损阈值计算出平均值,作统计检验.结果:中心30°视野范围内,Ⅰ组和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皆与无灌注区呈正相关性,周边60°视野范围内,Ⅰ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不存在相关性,Ⅱ组患者的缺损阈值与无灌注区范围呈正相关性. 结论:在中心3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11.4及在周边60°视野范围内视野阈值缺损达4.9时即有产生新生血管的可能.

  • 不同年龄组的间歇性外斜视术后双眼视觉恢复

    作者:康烨;郝友娟

    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后双眼视功能的临床早期变化规律,对选择合理的手术时机和双眼视功能预后做出合理的判断提供帮助.方法:选择在斜视矫正术后获得眼正位9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双眼裸眼视力或矫正视力均≥0.9,无明显屈光参差者.按接受手术年龄分为三组:A(3~5岁),B(6~8岁),C(≥9岁)3组,每组30例.三组平均发病年龄分别为3.20±1.20,3.80±1.50和4.08±1.78岁;病程分别为2.15±1.45,3.42±2.42和6.80±5.10a; 斜视度分别为30.50±5.50,47.50±12.56和63.25±13.80. 采用三棱镜加遮盖法检查6m及33cm的远近斜视度,以三棱镜度记录;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查近立体视;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术后2,4,6wk随访.结果:三组术前平均发病年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病程、斜视度数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术后观察6wk,双眼视觉功能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发病年龄、手术年龄、病程与术后双眼视觉的恢复、重建及功能治愈有密切关系,发病年龄越早,病程越长,对双眼视觉损害就越大,术后恢复越差,双眼视觉的恢复和重建及功能治愈所需时间长.视觉发育成熟后(≥9岁)行斜视手术,术后双眼视觉恢复慢,所需时间长.

  •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在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胡淑琼;黄祥平;朱炎华;张祖海;朱燕妮;王磊;左国进;王琦

    目的:探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6例82眼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小梁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可调节缝线),观察术后前房形成,视力改变,眼压,滤过泡及其他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术后浅前房,低眼压,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减少.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是青光眼手术治疗的理想术式.

  • 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治疗激光术后视疲劳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立梅;郑建龙;施晓敏;李彤;肖建华;邓安妮

    目的:评价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施图伦)治疗激光术后患眼视疲劳的临床效果.方法:对 60例91眼激光治疗后使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的患者, 分别在激光后即刻、用药后1d;1wk;1mo进行视疲劳症状问卷调查,同时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在激光治疗后均出现不同程度视疲劳症状,各项观察指标积分在应用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后1d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所有病例未发现全身和眼部不良反应.结论:七叶洋地黄双苷滴眼液能安全、快速、有效缓解激光术后视疲劳的症状和体征.

  • 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谢立科;尹连荣;孟宁;李亚静;王劲松;解晓斌;胡英

    目的:探讨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0例380眼白内障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手术,娩核后应用圈套器向前房及囊袋注水冲洗皮质,少量残余硬皮质应用圈套器托出切口外.结果:皮质冲洗干净,无1例使用圈套器冲洗皮质时致后囊破裂,对角膜内皮无明显损伤,术后第1d所有患者全部复明,脱盲率100%,脱残率达到90.0%,术后第3d脱残率达到93.2%.结论:应用圈套器冲洗皮质法安全、高效,特别是基层医院手术显微镜欠清晰及成熟期、过熟期白内障者尤为适宜.

  • 囊袋张力环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中的应用

    作者:曾晓黎;熊海波;易泰松;郑延川

    目的:评价晶状体囊袋张力环(capsular tension ring,CTR)联合虹膜拉钩在外伤性白内障晶状体脱位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15例15眼合并晶状体半脱位的外伤性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使用虹膜拉钩固定囊袋,植入CTR,然后行超声乳化及后房型折叠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1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囊袋内.5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8;6眼术后12mo佳矫正视力>0.6, 4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有提高,无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进一步脱出,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超声乳化治疗晶状体脱位的白内障手术中运用CTR联合虹膜拉钩,能提高手术的可操作性和安全性,减少手术并发症,术后人工晶状体可以安全稳定地位于囊袋内,且居中性良好.

  • 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

    作者:郭斌;范钦华;杨新光;陈倩;刘钊;杨建东;曹丽

    目的:观察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效果. 方法:对重症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19例19眼进行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治疗,其中使用的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大蒜素、那他霉素眼液、斯皮仁诺等,观察治疗前后角膜刺激症状、视力、角膜溃疡愈合等变化. 结果:术后角膜刺激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mo后17眼结膜伤口愈合,视力:光感~0.3.另2眼复发加重,其中1例放弃治疗,因穿孔发生眼内炎,选择眼球摘除1例.术后1a,6例患者打开结膜瓣,角膜上皮平复,角膜白斑4例和斑翳2例.结论:抗真菌药物联合结膜瓣覆盖是一种有效的重度真菌性角膜溃疡治疗方案.

  • 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

    作者:刘玉君;郭小健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疗效.方法:对93例93眼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气液交换,眼内填充C3F8.术后观察术眼视力及OCT了解黄斑裂孔变化.结果:特发性黄斑裂孔患者93例中裂孔完全愈合89例 (96%),4例裂孔未闭,患者拒绝再次手术.绝大多数患者术后视力提高.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是治疗特发性黄斑裂孔的有效方法,能使绝大多数患者的裂孔得到解剖愈合,视力提高.

  • 同期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远期疗效评价

    作者:耿美香;徐春光;翟军印;王桂芳;尹沂

    目的:评价穿透性角膜移植联合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的效果和优点.方法:对9例中央性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患者,从角膜移植孔行开放式白内障囊外摘除,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结果:经5~9a随访观察,角膜植片透明7例,半透明2例;术后矫正视力0.06~0.08者2例,0.1~0.2者2例,0.3~0.4者4例,0.5者 1例.所有病例眼压正常,有轻度后发性白内障1例,未作处理,1次角膜植片术后发生免疫排斥反应2例,2次免疫排斥反应1例.结论:同期穿透性角膜移植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三联手术是治疗角膜白斑合并白内障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 改良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李恒;唐知进;米雪

    目的:观察一种改良式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28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联合虹膜周边切除术,术中对巩膜瓣采取改良式可拆除缝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12(平均8.7)mo.可拆除缝线拆线时间3~17(平均8.33)d,拆线前眼压12.23~18.86(平均15.25)mmHg,拆线后眼压为10.00~17.30(平均11.96)mmHg,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眼均无拆线并发症出现和滤过泡渗漏;术后28眼中Ⅰ度浅前房1例,Ⅱ度浅前房1例,浅前房发生率7%;28眼末次随访眼压10.00~17.30(平均12.55)mmHg;28眼终形成扁平滤过泡20例,微小囊样滤过泡8例,功能滤过泡100%. 结论:改良式巩膜瓣可拆除缝线法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安全、有效,有利于远期眼压的控制和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前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作者:彭晓琍;赵成

    目的:评价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合并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998-01/2008-01在我科住院的PACG患者35例35眼,其中急性PACG 28例,慢性PACG 7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晶状体混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随访6mo.结果:术后平均眼压14.6±2.3mmHg,比术前用药后眼压23.2±3.6mmHg明显降低,中央前房深度由术前的1.64± 0.32mm,增加到术后的3.16±0.53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2眼(91%)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前房角成形术,可有效治疗PACG合并白内障.

  •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及裂孔预防性光凝治疗

    作者:金大龙;戴成华

    目的:观察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光凝治疗的疗效.方法:LASIK术前散瞳三面镜检查,对明确有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86例116眼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封闭良好,色素斑形成明显.LASIK术后经6~12mo随访,未发生视网膜脱离.结论:LASIK术前对有明确视网膜变性或伴裂孔等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1例临床观察

    作者:南银娟;欧阳红专;陈琳

    目的:探讨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发病因素、临床误诊及诊断治疗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31例37眼的发病特点,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的表现以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经治疗视力改善26例(84%).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盘全部或部分荧光充盈延缓或缺损,伴有相应的视野缺损,造影晚期视盘荧光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结论:中老年的糖尿病、高血压和(或)动脉硬化患者是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高危人群,其诊断应综合考虑临床症状、视野和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结果.临床误诊率高,应注意和其他视神经疾病鉴别.治疗应首先控制原发病变,结合全身及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扩血管药物、能量合剂、维生素类药物等.非颞动脉炎引起者应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治疗,可有效改善视网膜循环,提高视力.关健词: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表现;误诊情况;鉴别诊断

  • 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茂菊;李拓;李红艳;李家璋;吴青松

    目的:观察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真菌性角膜炎32例32眼,常规予以2.5g/L碘酊烧灼溃疡面,氟康唑注射液100mL 1次/d静脉滴注,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每30min 1次,中、重度者将溃疡表面干燥、易碎的坏死组织尽可能地搜刮清除,其余基本同轻度.结果:在32例患者中治愈19例(59%),有效(治愈+好转)29例(91%),无效 3例(9%).结论:2.5g/L碘酊烧灼联合氟康唑全身及局部应用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疗效显著,无明显毒副作用,有重要的临床推广价值.

  • 真菌性角膜炎真菌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分析

    作者:马文江;赵少贞;侯光华;孙鹏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的种类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方法:分离鉴定54株真菌性角膜炎致病菌,采用NCCLS M38-A文件的实验条件进行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54株真菌经培养证实均为丝状真菌,其中镰刀菌属37株(37/54)、曲霉菌属14株(14/54),未定型3株(3/54). 镰刀菌属中对二性霉素B敏感31株(31/37),对特比奈芬敏感27株(27/37),对酮康唑敏感23株(23/37),对伊曲康唑敏感24株(24/37),对咪康唑敏感23株(23/37),对5-氟胞嘧啶敏感18株(18/37).曲霉菌属对二性霉素B敏感12株(12/14),对特比奈芬敏感11株(11/14),对酮康唑敏感10株(10/14),对伊曲康唑敏感10株(10/14),对咪康唑敏感9株(9/14),对5-氟胞嘧啶敏感7株(7/14). 全部54株真菌对二性霉素B敏感46株(46/54),对特比奈芬敏感40株(40/54),对酮康唑敏感35株(35/54),对伊曲康唑敏感36株(36/54),对咪康唑敏感34株(34/54), 对5-氟胞嘧啶敏感28株(28/54).结论:真菌性角膜炎以镰刀菌感染为主;二性霉素B敏感性较高,可作为真菌性角膜炎一线用药.

  • 超声乳化在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应用

    作者:杜允宏;唐风英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5例41眼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采用颞侧透明角膜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术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并发症、眼压和滤过泡的改变.结果:白内障术后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术后随访1~2a,眼压、滤过泡无明显改变.结论:颞侧透明角膜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羊膜覆盖治疗角膜皮样瘤

    作者:王晓琴;刘剑平;呙明

    目的:应用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对角膜皮样瘤进行治疗的临床研究,观察其临床疗效,探索生物干燥羊膜植入在角膜皮样瘤治疗中的作用及临床使用价值.探讨角膜皮样瘤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其远期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6-12/2007-12眼科就治的角膜皮样瘤患者8例,进行皮样瘤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术后密切观察角膜修复情况、并发症情况及疗效.结果: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治疗的患者视力及角膜恢复满意,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结论:显微镜下切除联合生物干燥羊膜覆盖手术治疗角膜皮样瘤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推广使用.

  • 复方樟柳碱联合沃丽汀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观察

    作者:王婷婷;徐国兴

    目的:探讨复方樟柳碱联合沃丽汀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病例观察系列.研究对象 57例初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采用随机对照方法,57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31例和对照组26例,对照组患者口服沃丽汀片剂3次/ d,1.5mg/次,联合治疗组在口服沃丽汀片剂的基础上加用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mL患眼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 1次/d,均治疗30d,治疗前以及治疗后2,10wk观察眼部自觉症状、矫正视力、眼底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t topography,OCT)以及平均光敏感度.结果:治疗2wk后,联合用药组自觉症状、矫正视力、眼底OCT以及平均光敏感度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10wk,联合用药组自觉症状、矫正视力、眼底OCT的恢复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显著意义(P>0.05),但是平均光敏感度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复方樟柳碱联合沃丽汀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效果较好,与单纯口服沃丽汀相比,能缩短病程,能保护黄斑的视功能安全、有效.

  • 危及晶状体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取出

    作者:李仁芳

    目的:探讨危及晶状体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取出方法.方法:本次观察中共有患者12例12眼,其中植物性11眼,金属性1眼,均为位于瞳孔区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患者术前30min予全身镇静药,缩瞳剂充分缩瞳,以15°角膜穿刺刀作前房穿刺,确保无房水外漏,粘弹剂自穿刺口注入前房并加深其深度,以无齿镊挟持异物将其顶退出角膜表面,另手以有齿镊接应将异物拔除,或将异物拨向虹膜面并将其拽入前房,经角膜切口取出.结果:12眼异物均顺利取出,1眼多发性异物因初始取出经验不足导致术后轻度并发性白内障,8眼有角膜渗漏 (其中3眼行角膜缝合),经加压包扎后恢复.结论:对于危及晶状体的穿透性深层角膜异物,术前应设计一个有针对性的周详应对方案,在外路取出存在危险的情况下,内路取出法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方法.

  • 眼外伤后视网膜脱离15例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作者:林素兵;毕建静;陈东水

    目的:探讨视网膜脱离的形成机制、鉴别诊断、鉴定方法等相关问题.方法:对15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15例视网膜脱离案例中,10例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其他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眼球组织结构病变,为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鉴定时间在3~14mo,其中轻微伤2例,轻伤5例,重伤8例.结论:外伤性视网膜脱离要有明确的眼部外伤史,且损伤程度重,玻璃体、视网膜未见明显变性改变;而非外伤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特点为外伤程度轻,多以外眼损伤为主,存在玻璃体、视网膜变性;损伤程度应在诊断明确及进行相关治疗后,主要依据中心视力或视野损害情况确定.

  • 电切破囊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陈广鹏;李建国;杨立良

    目的:探讨电切破囊在白内障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各种类型的白内障621例,在手术中分别以连续环型撕囊或电凝撕囊仪予以切囊,观察术中前囊膜有无放射状撕裂.结果:使用电切破囊发生前囊膜放射状撕裂的仅1例.结论:电切破囊可有效防止初学者前囊膜放射状撕裂,可被初学者很快掌握.

    关键词: 电切破囊 白内障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临床观察

    作者:郭丹萍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观察住院患者46例46眼,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并白内障13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1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12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10例.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并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隧道内剪除小梁组织,剪除相应根部虹膜.随访时间3mo~2a.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眼压控制良好.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效果可靠,值得在无超声乳化条件的基层医院推广.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

    作者:邓仁政;程娟;姜登旗;刘雁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把89例106眼随机分成3组,分别实施单纯翼状胬肉切除(A组20例23眼)、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 (B组29例33眼)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C组40例50眼).手术均在眼科手术显微镜下操作,术后随访观察3~12mo,观察术后复发率和并发症.结果:A组复发率为41%,B组复发率为16%,C组复发率为4%.复发率经统计学处理:3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C组、B组和C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A组和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丝裂霉素C及羊膜移植能有效降低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率.

  • 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分析

    作者:李月芝;杨云东;张歆;赵华;徐深

    目的:探讨眼睑松弛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5例26眼眼睑松弛症患者均在停止发作并静止6mo以上手术.对于上睑皮肤松弛、上睑下垂、泪腺脱垂和睑裂横径缩短均采用重睑切口,上睑下垂视提上睑肌腱膜有无断裂采取提上睑肌腱膜修复或折叠术.泪腺脱垂全层缝合泪腺组织固定于眶泪腺窝处的骨膜上.睑裂横径缩短将外眦韧带缝合固定于外侧眶缘骨膜,下睑内翻做平行于睑缘的皮肤切口,去除多余皮肤及部分眼轮匝肌.结果:15例患者皮肤松弛得到明显改善,其中上睑下垂、睑裂横径缩短和下睑内翻,也均得到满意矫正,泪腺脱垂1例明显改善,余复位良好.随访6mo~2a,无复发.结论:手术治疗安全,效果确切.

  • 飞行员眼部病变分析

    作者:王桂琴;马贵喜;彭秀军

    目的:探讨飞行员患眼科疾病的特殊心理、生理因素,提出预防和控制措施,确保飞行安全及延长飞行时间.方法:随访6a来我院住院患眼病的飞行员20例.结果:20例中4例停飞,10例患眼底病变.结论:飞行员的部分眼疾是可以预防的.

    关键词: 飞行员 眼部疾病
  • 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丛;朱思泉

    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具有组织损伤小、切口不用缝合、手术时间短、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等优点,已成为目前世界上治疗白内障首选的手术方式.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诞生仅40余年,经历了几代的更新和改革,发展为集光、电、机以及生物、流体力学、计算机技术于一体的高密度手术操作系统,但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文章主要对白内障超声乳化仪器的原理、构造和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并尝试对超声乳化仪器的发展前景做进一步探讨.

  • 腺相关病毒载体在眼病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丁芝祥;谭浅

    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irus, AA)属微小病毒科,目前有11种血清型.AA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具有安全性好、宿主范围广、免疫原性低和携带的治疗基因长期表达等优势而成为眼病基因治疗研究的热点.影响AA载体在眼部基因转移的因素包括AA载体的血清型、基因转移途径、组织特异性启动子等.以AA为载体的基因转移在视网膜疾病、青光眼、角膜病的基因治疗研究中取得了新的进展.

  • 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白内障合并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作者:邝国平;余莎;刘科峰;冯少颖;周小平;李建超;陈书扬

    目的: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带术治疗白内障合并有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对7例视网膜脱离1wk内合并有白内障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带术,观察视网膜平复情况及术后3mo矫正视力.结果:7例患者视网膜平复,术后3mo矫正视力均显著提高. 结论:对部分白内障合并视网膜脱离患者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巩膜扣带术,既解除了白内障对视网膜脱离手术的妨碍,又顺利完成了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术后视力显著提高.

  • 新型25-Gauge与传统20-Gauge玻璃体切除术后干眼对比

    作者:郭嘉术;王海林;赵秀军

    目的:对比25-Gauge与20-Gauge玻璃体切除术后患者干眼症状的严重程度.方法:在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中,20-Gauge手术26例26眼,25-Gauge手术21例21眼,于手术前及术后3,7及30d,做干眼症状评分、泪液分泌试验、泪膜破裂时间及角膜荧光素钠染色评分比较.结果:与25G手术后患者相比,术后3,7d,20G手术患者干眼症状明显(P<0.05)、泪液分泌量增多(P<0.05)、泪膜破裂时间缩短(P<0.05)、角膜荧光素钠着色明显(P<0.05),上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0d,两组泪液分泌量无统计学差异,其他指标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25G手术与20G手术相比,对眼表创伤较小,患者术后干眼的情况相对较轻.

  • 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作者:佟艳秋;孙刚

    目的:评价激光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疗效.方法:用美国产532 nm激光光凝115例(170眼)DR患者.术前行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术后随访3mo~1a,随访时查视力、散瞳查眼底、复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结果:视力提高112眼(65.8%);视力无变化53眼(31.1%); 视力下降5眼(2.9%).结论:激光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是为有效的方法,显著降低了致盲率,使部分患者视力提高.

  • "三明治"式人羊膜移植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疗效评价

    作者:陆炯;邢茜;徐明;孟逸芳;顾正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联合"三明治"式羊膜植入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并运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UBM)评价其疗效. 方法:对完成追踪观察的49例(50眼)难治性青光眼患者施行小梁切除后,术中巩膜瓣下及结膜瓣下植入人羊膜(即三明治式),以保持滤过道通畅.结果:术后随访6~12mo,85.2%的患者完成了整个随访,术后12mo时,眼压由术前的46.38±0.12mmHg降至18.86±3.80mmHg(t=48.56,P<0.05),观察术前、术后眼压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功能性滤过道形成率为88.6%,无排斥反应和严重并发症,UBM下所有病例术后均形成前部的透明液间腔. 随访期间巩膜池前部体积无明显变化,平均宽1.976±0.618mm,高0.295±0.137mm. 羊膜在术后9mo左右融解后后部巩膜池无明显液间池存在,但滤过道通畅.结论:"三明治"式羊膜植入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安全有效术式.UBM适合于通过影像对该手术疗效进行长期随访.

  • 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正常中央角膜厚度的差异

    作者:邵运良;张铭志;宋跃;黄育强;SK Rao;Dennis Lam

    目的:探讨10岁以上正常人群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 CCT)在不同年龄组和不同性别间的差异.方法:用角膜内皮细胞显微镜对700名1329眼CCT进行测量.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7组或根据性别分为2组以研究CCT的分布特点和变化规律.结果:平均CCT为537±39μm,在11~50岁的调查对象, CCT随年龄增大而显著降低(P=0.002,r=-0.192),平均每年降低约0.63μm;在>50岁的调查对象,CCT有渐增厚的趋势(P=0.332,r=0.056),平均每年增厚约0.27μm.男性CCT(540±39μm)显著大于女性CCT(535± 38μm)(T-test,P=0.01).结论:CCT在正常人群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间的特点表明年龄因素对CCT的影响较小, CCT在个体之间差异较大,男性CCT大于女性CCT.

    关键词: 角膜 中央厚度
  • 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1097例构成特点及眼球参数分析

    作者:李立梅;刘晓剑;张莉莉;黄惠春;林培敏

    目的:测量白内障患者眼球生物学参数及构成比.方法:广东茂名1097例患者术前均检测眼压、眼轴、角膜曲率、角膜曲率半径、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深度和记录晶状体混浊情况,应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老人组成(90.88%),随着年龄增长,前房深度逐渐减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变小,垂直方向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变大,而眼轴则无明显改变;女性垂直和水平角膜曲率均大于男性,相应的角膜曲率半径则均小于男性;女性眼轴较男性短;女性晶状体厚度较男性小;女性玻璃体腔深度也较男性小;左眼的前房深度较右眼大.结论:广东茂名白内障患者主要由60岁以上患者组成,眼球参数随性别、年龄及眼别不同发生变化.

  • 表面麻醉下超声乳化术117例临床分析

    作者:吕建平;岳文杰

    目的:评价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安全性及优越性.方法:在爱尔凯因表面麻醉下对117例(121眼)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观察其麻醉效果及视力.结果:在表面麻醉下全部患者均能很好地配合手术完成,无1例更换麻醉方法.平均手术时间13.26min,术后1d视力>0.5者占65.3%,术后1wk>0.5者占87.6%.结论:在表面麻醉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优越的.

  • 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后眼前节结构变化的临床观察

    作者:肖伟;安燕;郑坤;赵岱新;濮伟;张劲松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观察高度近视眼透明晶状体置换手术后眼前节结构的变化.方法:对20例36眼以矫正高度近视为目的高度近视患者,行透明晶状体超声乳化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术前和术后1mo分别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y, UBM)测量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 ACD)、前房角开放距离(angle opening distance,AOD)和前房角开放度数(anterior angle,AA).结果:患者术后1 mo的ACD,AOD,AA与术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0),术后房角宽度、前房深度明显大于术前;眼轴与术后、术前前房深度的差值呈负相关(r=-0.711, P=0.000).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超声乳化透明晶状体吸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前房加深,房角增宽,眼轴与术后、术前前房深度的差值呈负相关.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不同发展阶段盘沿缺失的形态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代静;王洪钢

    目的:探讨青光眼病情发展阶段盘沿缺失的形态特征.方法:对青光眼92眼和正常人124眼进行立体彩色视盘照像,侧重分析盘沿的形态.结果:与视力正常眼比较,青光眼不同病情阶段盘沿缺失有其好发区域.早期青光眼盘沿缺失在视盘颞下极明显,中期青光眼盘沿缺失在颞上极较为明显,极晚期青光眼盘沿仅保留视盘鼻侧区域,并且鼻上区大于鼻下区.结论:青光眼盘沿缺失的形态特征与青光眼性视野缺损的发展及筛板的形态密切相关.

    关键词: 青光眼 视盘
  • 黄斑程序蓝/黄视野检查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作者:陈丽萍;钟一声;程瑜;苗林;曹西友

    目的:探讨黄斑程序视野检查,特别是蓝/黄视野检查(blue- on-yellow perimetry,B/YP)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11例15眼早期青光眼,14例17眼中晚期青光眼,14例28眼可疑青光眼,应用Octopus 101全自动视野计G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进行W/WP检查(Dynamic/Normal程序,dG2W/WP)及M2程序的Dynamic分程序分别进行白/白视野检查(white-on-white perimetry,W/WP) (Dynamic/Normal程序,dM2W/WP)和B/YP检查(Dynamic/ BY程序,dM2B/YP).并对3种视野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dG2W/WP,dM2W/WP,dM2B/YP检查早期POAG的敏感性分别为47%,53%,93%;dG2W/WP,dM2W/WP,dM2B/YP检测出青光眼视野损害的敏感性分别为:75%,75%,97%.dM2B/YP对青光眼早期诊断敏感.结论:黄斑程序的B/YP检查是检测青光眼早期视野缺损的敏感方法之一.

  • 早期白内障超声乳化与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对比研究

    作者:蔡世佳;王丽波;黄菁

    目的:比较超声乳化和虹膜周边切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合并轻度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闭角型青光眼48例48眼临床前期、先兆期或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合并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 组( 24 眼):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B 组( 24 眼):虹膜周边切除术.观察手术前后眼压、前房深度、周边前房深度、前房角及视力情况,术后平均随访时间5.5mo.结果:A 组术后1d眼压明显高于B组(P<0.05) ,但3d以后恢复正常,两组间无明显差异;A 组术后中央前房深度3.21±0.11mm,较术前明显加深(P<0.05) ,而B 组为1.89±0.05mm,与术前相比无明显变化;两组术前周边前房深度相似,但术后A组术后周边前房明显加深(P<0.05);A 组术后视力比术前视力明显提高(P<0.05) ,而B 组术后视力相比变化不大.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先兆期和缓解期,以及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伴有白内障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方法,不仅能提高视力,亦能避免青光眼的发作.

  •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

    作者:刘莉莉;张翼飞;赖铭莹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白内障术后并发感染性眼内炎患者11例11眼,观察其发生时间及房水、玻璃体细菌和真菌培养结果,经玻璃体切除后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观察其眼部情况、佳矫正视力.随访8mo~7a,平均28.6mo.结果:G+球菌4例,G-杆菌1例,病原菌检出率为45%.至随访结束术后视力提高2行以上的有9眼,占82%,视力无明显改变2眼,占18%;末次随访11眼玻璃体腔均清亮,无1例患者出现视网膜脱离等眼底并发症.结论:白内障术后眼内炎选择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玻璃体腔内注射万古霉素是安全可靠的方法.

  •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的临床观察

    作者:陈静;韩苏宁;龚小雪;吴军丽;李欣

    目的:观察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Epi-LASIK)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变化.方法:选择92例184眼近视患者行Epi-LASIK手术,其中低中度近视组48例96眼,高度近视组44例88眼.观察术眼术前及术后1,3,6mo的角膜中央知觉、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术后角膜中央知觉及泪膜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低中度近视组术后1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恢复.高度近视组术后1,3mo角膜中央知觉及BUT与术前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mo时角膜中央知觉及BUT已基本恢复.高度近视组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减退更明显,恢复时间更长.两组术后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实验)分别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Epi-LASIK术影响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的稳定性.高度近视对角膜中央知觉和泪膜稳定性的影响比中低度近视大而且持续时间长,但终可随着角膜的愈合而恢复.

  • LASEK联合Zyoptix Tissue Saing治疗屈光不正

    作者:赵瑞博;郭永红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 联合Zyoptix Tissue Saing(简称T.S,节约角膜个体化切削)治疗近视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4例8眼高度近视合并薄角膜患者采用LASEK联合T.S治疗,记录切削深度等数据,随访并记录检查结果. 结果:术后1mo 8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佳矫正视力;haze均<Ⅰ级;术中经计算角膜基床厚度均>280μm.结论:LASEK联合T.S治疗高度近视合并薄角膜能保留更多角膜组织,提高了安全性,且效果良好.

  • 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作者:王跃静;徐新荣;施炜;刘彦;金青青;张玉娟;吴静

    目的:观察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矫正近视的效果,并进行分析和研究.方法:我院完成的波前像差引导的个体化屈光手术(Zyoptix)104例207眼.设Zyoptix组,并同样设常规LASIK组100例200眼为对照组.术前屈光度均为-1.50~ 10.00D,按≤-6.00D和>-6.00D各分为两组.两组中低度数组为Ⅰ组,高度数组为Ⅱ组.手术前和手术后均使用Zywae像差仪和ObscanⅡ对进行检查,像差计测量,分析波前像差.应用1.0mm和2.0mm结合的高斯光斑、频率100Hz的飞点扫描准分子激光进行屈光手术.采取术后3mo和6mo的随访数据进行研究,比较其差异.结果:术后裸眼视力Zyoptix组优于常规LASIK组,且视觉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有显著差异.术后两组均显示低阶像差明显降低,高阶像差有所提高.术后的高阶像差和切削面直径的大小及切削量的多少有关.结论:波前像差引导的LASIK手术是一种很可靠的技术,可有效地矫正屈光不正,改善视觉敏感度,提高视觉质量,尤其是提高夜间视力的视觉质量,然而尚存在很多的问题.

  • 共同性外斜视不同手术量设计的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郭雷;陈蕾;才娜

    目的:比较共同性外斜视术中不同手术量设计的远期疗效,探讨斜视手术的量化标准.方法:对156例共同性外斜视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3组:术终正位组26例,术终过矫5~9△组114例,术终过矫10~15△组16例,分别评价术后2wk;3,6mo眼位情况. 结果:术后2wk;3,6mo,术终正位组正位率分别为80.8%,30.8%,23.1%;术终过矫5~9△组正位率分别为81.6%, 78.9%,75.4%;术终过矫10~15△组正位率占43.8%,62.50%,68.8%.三组比较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共同性外斜视术终过矫5~9△者术后正位率高,远期效果稳定.

  • 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CpG-ODN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研究

    作者:赵军;黄丽娜;成洪波;张翼飞;李辰

    目的:观察白细胞介素-12(Interleukin-12,IL-12)基因修饰瘤苗联合含非甲基化的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CpG)基序的寡脱氧核苷酸(oligodeoxynucletide, ODN)即CpG-ODN 治疗小鼠眼内黑色素瘤的疗效.方法:将荷瘤模型鼠分为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 saline,PBS)治疗组,IL-12基因修饰肿瘤细胞疫苗(gene modified tumor cell vaccine, GTV)治疗组及GTV 联合CpG-ODN(GTVC)治疗组;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3d及第10d分别在各组鼠结膜下注射30μL PBS,30μL(3.0×106个细胞)灭活的GTV及含20μg CpG-ODN灭活的GTV,进行角膜溃破时间、淋巴结和肺部转移瘤发生率、生存时间及外周血CD4+和CD8+T细胞比例的观测.结果:GTV组及GTVC组角膜溃破晚于PBS组时间,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18d,GTV组及GTVC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前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鼠荷瘤模型建立后的第28d, GTVC组鼠肺转移瘤发生率低于PBS组及GTV组,后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BS组及GTV组的外周血中CD4+与CD8+T细胞比值下降,GTVC组与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TVC组小鼠生存时间长于另两组.结论:新型免疫佐剂CpG-ODN可增强IL-12基因修饰瘤苗的抗眼内黑色素瘤效应.

  • 中药青光安含药血清对体外加压后人小梁细胞凋亡的影响机制

    作者:曾志成;彭清华;李波;卓业鸿

    目的:通过观察青光安颗粒含药血清对加压后人小梁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影响,探讨青光安颗粒含药血清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方法:制备青光安颗粒2.5,5,10,20倍含药血清、益脉康5倍含药血清和不含药血清,建立人小梁细胞体外加压模型,用不同药物与浓度的含药血清分别作用体外加压培养人小梁细胞,用TUNEL技术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的凋亡细胞.用免疫组化、流式细胞术分析加压后人小梁细胞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的变化.结果:青光安颗粒5,10,20倍组和益脉康组都可以显著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的凋亡和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青光安5倍组与益脉康5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青光安10倍组比较,青光安5倍组、益脉康5倍组的细胞凋亡率和Caspase-3和Caspase-8表达率都较高,比较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青光安10倍组与青光安20倍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光安颗粒通过阻断Caspase-3与Caspase-8凋亡信号传导系统而抑制加压后人小梁细胞的凋亡.

  • Lims A:一个新的LIM同源域基因的克隆和初步分析

    作者:陈曦;赵沐子;李建民;刘庆淮

    目的:克隆与分析大鼠不同剪切的 Lims基因. 方法:应用巢式RT-PCR,以SD大鼠 cDNA为模板,扩增 Lims基因不同剪切子,构入 PinPoint TM Xa-1T质粒,测序鉴定.结果:测序表明克隆了新的 Lims基因变异剪切体 Lims A, 该变异剪切体编码区为1014bp,编码338个氨基酸.结论: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显示,成功地克隆了一新的大鼠 Lims基因剪切子Lims A,为进一步探索Lims基因在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 TGF-β2体外抑制牛角膜内皮细胞增殖的研究

    作者:陆秀兰;张明昌

    目的:观察体外不同浓度的转化生长因子β2(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2,TGF-β2)对牛角膜内皮细胞(bovine corneal endothelial cells,bCECs)的抑制作用,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培养新生小牛的角膜内皮细胞,将第3代内皮细胞转移至96孔培养板,实验分6组,每组设定4个复孔.1,2组分别为只含有培养液不含细胞和TGF-β2的空白对照组,和只含细胞和培养液不含TGF-β2的阴性对照组, 3~6组分别加入含 0.1,1,10,100ng/L TGF-β2的培养液.作用24,48,72h后用MTT检测法测定各孔吸光度A值.作用48h后,用流式细胞检测仪对各组细胞周期进行检测.RT-PCR法测定不同浓度的TGF-β2组p27Kip1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TGF-β2浓度为0.1~1ng/L,作用24~72h,能明显的使bCECs的吸光度发生改变,作用48h抑制效果明显.0.1和1ng/L浓度组吸光度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作用48h可使bCECs的G0/G1周期细胞所占比例与阴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其p27Kip1表达较其他组明显增强.结论:0.1~1ng/L TGF-β2作用48h对bCECs具有显著增殖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蛋白p27来实现的.

  •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中血管生成素-2的表达

    作者:谷峰;张含;孙鹏;刘哲丽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中血管生成素-2(angiopoietin-2, Ang-2)含量的变化,及其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的形态学改变.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g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25例26眼PDR患者及5例5眼正常人玻璃体中Ang-2的含量.观察相同培养条件下,含有不同浓度Ang-2玻璃体液对HUVEC生长的影响.结果:PDRⅤ期(541ng/L))和Ⅵ期(472ng/L)患者玻璃体中Ang-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79ng/L,P<0.01),PDRⅤ期患者的玻璃体中Ang-2含量高于Ⅵ期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玻璃体中Ang-2含量与视力下降呈负相关(r=-0.802,P<0.01),而与糖尿病病史无相关性(P>0.01).PDR患者玻璃体液处理的HUVEC呈十字交叉样或不规则分布,可见不规则管腔样结构,细胞呈梭形,Ang-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强阳性表达;而试验对照组细胞均匀分布,可见较规则的管腔样结构,Ang-2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弱阳性表达.结论:PDR患者玻璃体中Ang-2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Ang-2可能参与了PDR的发病过程,可能是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始动因子之一.

  • 视网膜色素上皮损伤后相邻感光细胞及脉络膜血管的病理变化

    作者:张陶然;胡运韬;李颖;吴建国;王艳玲;马志中

    目的:研究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损伤后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的病理变化.方法:机械性刷除青紫蓝兔眼底髓线上方的RPE细胞,观察术后7,14,30d和90d清除区相邻感光细胞和脉络膜血管变化.结果:RPE细胞清除术后相邻的感光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和死亡,脉络膜毛细血管萎缩.结论:RPE清除术可模拟萎缩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及渗出型AMD剥膜以后的病理变化,为自体RPE移植挽救损伤的感光细胞的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动物模型.

  • 小鼠视网膜急性谷氨酸损伤后囊泡膜与质膜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

    作者:李悦;魏锐利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囊泡膜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在小鼠视网膜急性损伤后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性作用. 方法:C57BL/6小鼠78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6只,实验对照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36只(玻璃体内注射谷氨酸).分别于注射后0.5,3,6,12,24,72h各处死6只,其中3只鼠的眼球用于冰冻切片,以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各时间点视网膜内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GluT1和VGluT2)及3种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天门冬氨酸转运体(glutamate/aspartate transporter,GLAST)、谷氨酸转运体-1(glutamate transporter-1, GLT-1)及兴奋性谷氨酸转运体-1(excitatory amino acid transporter-1,EAAC-1)的表达情况.另外3只鼠的眼球用于RNA抽提, 以半定量RT-PCR检测各谷氨酸转运体mRNA 的水平变化.结果:与实验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小鼠视网膜兴奋性损伤12h内,VGluT1和VGluT2的表达水平和分布情况均未看到明显变化;24~72h,虽然VGluT1的表达仍未发生改变,但VGluT2却明显地减少.GLAST,GLT-1及EAAC-1的表达在谷氨酸损伤3~12h均有明显增高,但在24~72h它们的表达水平开始逐渐降低.半定量RT-PCR结果与免疫细胞化学结果一致.结论:视网膜急性损伤12h内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没有发生变化,而质膜谷氨酸转运体表达明显升高.

  •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蛋白激酶C的改变

    作者:郭瑶;陈蕾;柳力敏;王敏芳

    目的:研究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模型,钙通道阻滞剂的保护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Wister大鼠90只,分为正常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及缺血性视神经病变Ver阻断组.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组及Ver阻断组分为1,3,5,7d组.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内PKC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 结果:视网膜对照组神经节细胞可见少量PKC表达,细胞凋亡后,PKC蛋白表达增强,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加Ver后PKC蛋白表达减弱,但仍比对照组增强,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有PKC参与,并与细胞内钙的浓度相关.

  • 阳离子脂质体介导人小梁细胞基因转染实验研究

    作者:毛晓春;黄刚;张少维;王根国

    目的:观察脂质体是否能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人小梁细胞及脂质体潜在的毒副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转染实验优化阳离子脂质体与质粒DNA 的比例,荧光显微镜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小梁细胞内可见脂质体介导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高浓度脂质体导致细胞死亡和脱落.结论:阳离子脂质体可有效介导目的基因转移至小梁细胞内.但高浓度对正常的细胞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 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腔液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娉;彭清华

    目的:研究复明片对兔实验性视网膜脱离后玻璃体腔内IL-6的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有色家兔72只,设正常对照组(A组),及制作视网膜脱离模型后分模型对照组(B组)、西药对照组(C组)、复明片治疗组(D组),并于造模后7,14,21d分别取玻璃体腔液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IL-6的表达.结果:复明片通过促进视网膜脱离复位,下调IL-6的表达,并在各时间点各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明片通过抑制兔视网膜脱离后细胞增殖及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组织结构、促进视网膜脱离后视功能恢复.

  • 钳夹法制备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

    作者:孙礼华;严宏

    目的:探讨用钳夹法制备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为研究急性眼外肌麻痹的机制和治疗方法提供可应用的实验模型. 方法:成年雄性新西兰白兔24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8只.左眼常规消毒后,打开结膜囊,暴露上直肌,以20cm反向钳(钳夹力约1200g)分别在左眼上直肌近附着点处钳夹5min(A),10min(B),20min(C)作为实验组,右眼上直肌不做任何处理作为对照组(D).术后于第7d处死兔子,每组各取8条肌肉HE染色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实验A,B,C各组上直肌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的肌纤维断裂、坏死和肌浆融解,在40×10光镜下横切面肌纤维计数结果(个/400倍光镜视野)分别为:A:45.25±3.54,B:34.00±3.53, C:17.83±3.19,D:61.25±4.89,实验各组肌纤维数量较对照组分别减少26.12%(A, P<0.05),44.49%(B, P<0.01),71.76%(C, P<0.01),钳夹时间越长损伤程度越严重,5,10,20min组损伤程度分别符合肌肉损伤Ⅱ轻度、中度、重度标准.结论:钳夹法可以导致眼外肌急性损伤,可作为急性眼外肌损伤模型的制作方法.

  • 家兔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后房水玻璃体药浓度检测

    作者:付竞;陈雪艺;赵菊芳

    目的:研究家兔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眼内的透过性及蓄积作用.方法: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给药后不同疗程时间点各组兔眼房水和玻璃体中的药物浓度.结果:房水中舒巴坦钠的药物浓度分别为23.4±4.8和23.6±3.7mg/L;头孢哌酮钠浓度分别为8.9±1.2和8.9± 1.7mg/L;玻璃体中舒巴坦钠浓度分别为71.2±4.6和69.3±6.8mg/L,头孢哌酮钠未检出.结论: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静脉注射后在正常的眼内透过性不良.

  • 鱼钩所致严重眼球穿通伤1例

    作者:

    患者,男,34岁,鱼钩戳入眼睛被送到急诊科,鱼钩插入整个眼球,部分从后巩膜穿出.全麻下,经原路后退取出鱼钩.对于已经穿至眼球后巩膜的鱼钩,原路后退法取出是佳选择.

  • 视盘内注射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初步研究

    作者:姜彩辉;张卯年;瓶井 资弘

    目的:研究探讨视盘内注射组织凝血酶原激活剂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利用光敏剂及氩激光制备兔眼视网膜静脉组塞模型,经FA确认后随机分组.治疗组(10眼,20支静脉)视盘内注射12.5μg tPA/0.05mL.对照组(12眼,24支静脉)视盘内注射0.05mL BSS.分别在注入后的第3,7d行FAG检查确认视网膜静脉的再通情况,同时行裂隙灯及间接眼底镜检查,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利用光敏剂及氩激光成功地复制出了兔眼视网膜静脉组塞模型并经视网膜静脉荧光造影确认.治疗组阻塞静脉的再通率是70.0%(14/20),对照组阻塞静脉的再通率是16.7%(4/24)(P=0.001).结论:视盘内注射12.5μg tPA/0.05mL提高了阻塞静脉的再通率,经睫状体扁平部向视神经内注射tPA有望成为局部用药治疗CRVO的新方法.视神经内注射tPA的安全性量及佳量-效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 超声生物显微镜与IOL master测量前房深度的差异性分析

    作者:周文凯;李效岩;张劲松

    目的:本研究用以比较IOLmaster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在测量包括角膜厚度的前房深度上的差异性,同时比较两种设备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方法:连续用IOLmaster和UBM测量60例60眼的前房深度,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两组前房深度平均值,对于每眼采用测量5次取平均值及标准差,求出变异系数,用来衡量两者在多次测量上的稳定性.结果:IOLmaster测量前房深度的均值为2.95±0.25mm,UBM测量前房深度均值为2.96±0.22 mm,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变异系数均数分别为:0.56%±0.26%和0.65%±0.36%.结论: 两者在测量前房深度上的结果相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多次测量的稳定性上IOLmaster要好于UBM.

  • 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检查对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的预测

    作者:由彩云;刘平;高维奇

    目的:评价术前多焦视皮质诱发电位(multifocal visual evoked potential,mVEP)检查对白内障术后视力的预测价值.方法:随机选取白内障患者共52例60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7例30眼,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25例30眼(青光眼均为慢性闭角型缓解期或慢性进行期),术前对其行mVEP检查,另取正常对照组30眼.所有患者均行超声乳化联合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于术后1wk;1,3mo复查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结果:正常对照组mVEP检测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83±11nV、95±8ms,老年性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77±10nV、96±8ms,2组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合并青光眼的白内障组平均主波振幅和潜伏期分别是138±7nV、99±6ms,与正常对照组及老年性白内障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BCVA≥0.8者,无明显眼底视功能改变,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76±11nV和潜伏期93±8ms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术后BCVA<0.3者,眼底视功能检查有明显改变(术后检查证实),其mVEP中心位点主波振幅221±6nV,潜伏期105±7ms,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白内障术前mVEP振幅和潜伏期的改变可用来客观判断眼底视功能损害及预测术后视力.术前mVEP正常者高度提示术后视力预后良好,而mVEP检查结果变化显著,提示伴有眼底视功能损害,术后BCVA差.因此术前mVEP检查可作为预测白内障术后视力的一种有效、客观的检查方法.

  • 珠子草对大鼠半乳糖性白内障的抑制作用

    作者: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珠子草在体外及体内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方法:研究珠子草提取液在体内及体外抑制半乳糖性白内障的作用.300g/L半乳糖饮食诱导半乳糖性白内障大鼠,75, 150 及 300mg/kg 3剂量水平口服珠子草.在体外小鼠晶体培养基中掺入半乳糖(30mmol/L)建立渗透性应激,研究珠子草(720 及 880μg/mL)对谷胱甘肽(GSH)及山梨糖醇水平的影响.结果:在体内,珠子草显著延缓的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除了延缓各期白内障的发展,直至试验周期结束,低剂量组未发展至 IV期.在体外,880μg/mL珠子草培养晶状体显示较高浓度的GSH和山梨糖醇浓度的降低.在体内,与对照组比较,75mg/kg珠子草显著延缓了白内障的发生和发展.结论:在试验模型中珠子草延缓了白内障的发展.然而,将其延伸运用在人类预防白内障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盘形态变化分析33例

    作者:

    目的:分析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视盘损害的进展和进展频率.方法:33例(66眼) POAG患者,男14例,女19例,年龄14~ 79岁,在随访的6a间(2000/2006),3次或更多次进行海德堡视网膜断层扫描仪II(HRT II)检查.对整体和节段的视盘参数进行回归分析判断视盘损害的进展.患者每年进行Octopus G1计算机视野分析检查一次.激光扫描视盘图像参数包括:盘沿面积(ra),杯盘比(C/D),盘沿体积(rv),平均视神经纤维层厚度(mRNFL).扫描视神经的节段包括总体(G), 颞侧(T), 颞上(TS), 颞下(TI), 鼻侧(N), 鼻上方(NS) 和鼻下(NI).结果:根据杯盘比C/D,总体上有34眼(51%)视盘损害进展,32 眼(48%)没有进展.12眼(18%)颞侧(T),7眼(10.6%)颞上,14 眼(21%)颞下,8 眼(12%)鼻侧,7 眼(10,6%)鼻上,13眼(20%)鼻下,视盘损害进展.5 眼(8%)没有进展. 结论:在鼻侧(N)及颞下方(TI)视盘损害进展多,进展频率高在颞下方(TI)和鼻下方(NI),频率低在鼻上方(NI).杯盘比C/D敏感.节段扫描对POAG进展分析有重要意义.

  • 晶状体异物所致单眼轻度前葡萄膜炎1例

    作者:

    报道1例晶状体内异物所致单眼轻度前葡萄膜炎.患者,男,25岁,以"右眼持续畏光,流泪2mo"主诉就诊,无痛性视力下降.之前有金属物体敲击史.眼科检查显示轻度前葡萄膜炎,晶状体内存留异物,无眼部充血.CT检查证实球内异物.这种情况容易被漏诊和误诊,详细的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对避免误诊至关重要.

  • LASIK术后8a外伤性角膜瓣移位1例

    作者:胡裕坤;郭云林;许立群;李晓虹

    1病例报告患者,男,26岁,于2008-10-10在篮球比赛中右眼意外受伤后视物模糊、疼痛、流泪,先后在两家医院分别以"右眼角膜上皮擦伤"、"右眼角膜钝挫伤"治疗,经抗生素眼液点眼、球结膜下注射、包扎等治疗4d未见好转,于2008-10-14转入我院.患者自述于2000-08-15在外院行双眼LASIK手术,术后视力双眼均为1.0,受伤前双眼视力基本一致. 检查:右眼视力0.05,不能矫正;左眼0.9,矫正-1.00DS→1.5.

  • 泪腺非典型多形性腺癌1例

    作者:姜鹏飞;唐东润;孙英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主因左眼反复红肿、眼球突出10mo,加重10d,于2007-10-09以"左眶内占位性病变"收入我院.患者自10mo前始即出现上睑红肿,曾行眼眶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按照眼睑过敏治疗6mo,无好转.1mo前眼睑肿胀加重,行眼部彩超检查,显示泪腺肿大,考虑炎性假瘤,给予地塞米松5mg静脉点滴,1次/d,20d,病情仍进展.复查眼眶CT,显示眶外上泪腺区椭圆形占位,骨壁完整无破坏.MRI检查显示病变区T1WI为中低信号,T2WI为中高信号.

  • 荧光素钠静脉推注后致过敏性胃肠炎及休克1例

    作者:胡淑琼;朱炎华;张祖海;左国进;潘茸

    1病例报告患者,女,46岁,因右眼视物变暗,视力下降15余天入院.入院诊断为:右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在我院住院行扩管及营养视网膜、维护视功能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建议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否认药物过敏史及过敏体质.使用200g/L荧光素钠(广西梧州制药厂)的10g/L稀释液5mL,缓慢注入肘静脉,未见不良反应.待10min后快速(2~4s)推注原液3mL.患者于5min开始感恶心并呕吐,7min开始出现腹痛,并出现腹泻情况.

  • 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疗效观察

    作者:靳雷;崔建萍

    0引言原发性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仍不很清楚的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传统的单纯胬肉切除,手术快捷,但术后复发率较高,一般为30%~50%,甚至高达69%[1].近年来,随着角膜缘干细胞理论的提出和人们对羊膜功能认识的深入,手术方法得以不断改进,方法较多.我们对照观察分别采用单纯胬肉切除,羊膜移植,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3种不同术式治疗翼状胬肉的术后疗效,并报告如下.

  • 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2例临床体会

    作者:闫静君;邢丽丽;蔡斌奇

    0引言慢性泪囊炎是眼科常见眼病之一,其长期溢泪和溢脓给患者带来极大的不便,生活和社交质量大受影响.当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多不理想,而泪囊鼻腔吻合术仍是目前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的方法.虽有各种改良[1],但根本仍是重建泪囊与鼻腔的吻合通道.我科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了一些患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 泪小管吻合术58例临床总结

    作者:刘新

    0引言泪小管断裂是眼外伤常见的急诊之一,如不及时吻合修复保持通畅,将造成永久性溢泪,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早期直接在手术显微镜下行吻合术,已被认为是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标准方法[1,2].我们2004-02/2007-06对外伤性泪小管断裂58例(58眼)进行吻合并植入硬膜外导管支撑,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 天津郊县盲及低视力眼病调查分析

    作者:李颖;魏瑞华;吴淑英;赵少贞

    目的:调查低视力门诊盲及低视力眼病患病情况,获得流行病学资料.方法:2006-08/2007-07对来我院低视力门诊普查的天津郊县6209例行眼科检查并进行检查结果统计分析.结果:全部对象中盲及低视力患者326例(5.25%),其中白内障98例(1.58%),青光眼82例(1.32%),角膜病42例(0.68%),视神经萎缩31例(0.50%),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4例(0.23%),弱视10例(0.16%),原发性视网膜脱离8例(0.13%),老年性黄斑变性6例(0.10%),其它 (包括:眼部炎症、外伤、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网膜色素变性)35例(0.56%).结论:低视力和盲的门诊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白内障和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原因.现阶段白内障手术仍为防盲治盲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强卫生宣传及基层眼病普查制度.

  • 基于Flash的《葡萄膜病》多媒体课件制作

    作者:姚军平;袁铸;刘松清

    目的:研制眼科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改进葡萄膜病的传统教学模式.方法:收集和整理我科葡萄膜病教学和临床资料,参考<眼科学>第6版编写脚本,并应用Macromedia Flash 8对葡萄膜病治疗各方面的素材进行了编辑、合成.结果:成功研制<葡萄膜病>多媒体课件.结论:Flash适用于眼科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可促进眼科学教学的发展.

  • 广东省早产儿规范氧疗前后视网膜病变的变化

    作者:黄学林;张永;杨杰;罗先琼

    目的:了解广东省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筛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和ROP的特点.方法:在广东省珠三角、粤东、粤北、粤西片区中各随机抽取新生儿科床位数≥50张,且迟2005年始有眼科专业医师进行常规ROP筛查的2所三甲综合医院和2所二/三甲妇幼保健院,采用封闭式表格信函调查2002-01/2007-12在所选医院/保健院住院、出生胎龄≤36wk且出生体质量≤2000g且存活达2mo或以上的早产儿的临床及ROP筛查随访资料,然后电话核实;调查资料统计学分析采用 u 检验、χ2检验.结果:2004年以前未筛查早产儿占82.8%;2005年以后未筛查早产儿占24.9%,其中35~36wk未筛查早产儿占72.7%, 29~32wk早产儿的筛查率93.6%,≤28wk的早产儿无漏筛病例.2002/2004年ROP筛查率较低,2005/2007年ROP筛查率显著提高,两时间段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统计学意义(P<0.01).2004年以前多数医院 (85.7%)使用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2005年以后多数医院(71.4%)改用间接眼底镜进行ROP筛查.2004年以前ROP发生的真实情况无法了解.2005/2007年早产儿ROP发生率为6.2%,2005年以后出生体质量<1000g的早产儿ROP发生率为33.1%(105例),出生体质量1000~1499g 10.8%(250例),出生体质量≥1500g的早产儿无ROP病例,≤28wk的早产儿ROP发生率为41.5%(56例),>28~32wk为9.8%(284例),>32~34wk为0.7% (15例),>34~36wk的早产儿无ROP发生. 结论:规范氧疗后ROP筛查率明显提高,ROP发生率降低;<指南>[1]促进了ROP筛查工作的开展,筛查工具仍有待规范化.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