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Dickkopf-3蛋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中的表达

    作者:李沭岩;张磊;张爱华

    目的:观察 Dickkopf-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DR)患者循环血中的表达水平,研究Dickkopf-3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中的变化,探讨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诊断中的意义。
      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其中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on-proliferative DR,NPDR)患者23例、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R,PDR)患者30例及无视网膜病变( 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患者32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80例)。收集血清样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 )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循环血中Dickkopf-3的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各组血浆Dickkopf-3的水平。
      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浆Dickkopf-3平均含量为430.16±198.11pg/mL,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627.48±294.45pg/mL)及无视网膜病变患者(601.99±194.16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无视网膜病变与健康对照组Dickkopf-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729);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Dickkopf-3的水平(396.38±185.59pg/mL)低于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38.82±187.20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Dickkopf-3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关,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相关性。循环血中Dickkopf-3蛋白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具备一定的鉴别效能,有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外周血的检测指标。

  • 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

    作者:蔡德栋;余汉霞

    目的:研究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 IOL)植入术的临床疗效。
      方法:临床纳入我院2014-02/2015-03期间收治的白内障患者86例86眼,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各43例。其中43例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单焦点IOL植入术治疗作为对照组,另43例患者采用白内障摘除联合非球面散光矫正型多焦点IOL植入术治疗作为观察组。术后随访患者1a,观察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散光情况以及不同空间频率下对比敏感度情况。
      结果:术前两组患者视力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UCNVA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前后两组患者散光情况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对比敏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在18、24 c/d空间频率上对比敏感度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散光矫正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对角膜散光的患者术后有较好效果,裸眼近视力效果更佳,其余视力较稳定,视觉质量良好。

  • 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作者:贾骥

    目的:分析并探讨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0-01/2015-01在医院接受治疗的近视患者320例590眼,根据患者手术方案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 optimized refractive keratectomy, ORK)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为机械刀制瓣的ORK治疗。
      结果:低中度近视患者中,观察组术后6 mo 平均视力为5.11±0.09,对照组为5.10±0.08。高度近视患者中,观察组术后6mo平均视力为5.09±0.05,对照组为5.08±0.05。两组患者术后视力均有所改善,且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角膜非球面系数Q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观察组角膜厚度明显薄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飞秒激光个体化准分子手术治疗近视具有良好的手术有效性,且更好地保持了角膜的非球面形态,提高视觉质量。

  • 基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及神经节细胞复合体诊断POAG的效能分析

    作者:许畅;毛晓春

    目的:比较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rimary open angle glaucoma,POAG)与正常对照组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thickness,RNFL)及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复合体( ganglion cell complex,GCC)厚度差异,并评价盘周 RNFL 厚度及黄斑 GCC 厚度在 POAG 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连续的POAG患者56例纳入研究。选择同期年龄、性别、屈光度及眼轴匹配的正常人60名60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用RTVue-100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技术(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并比较POAG组及对照组盘周RNFL厚度及黄斑GCC厚度。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 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及ROC曲线下面积( 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盘周 RNFL 厚度及黄斑 GCC 厚度对青光眼的诊断价值。
      结果:POAG组患者盘周所有象限RNFL均薄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 POAG组患者黄斑所有区域GCC厚度均小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PAOG诊断是盘周RNFL厚度与黄斑GCC厚度的独立相关因素。 ROC及AUC分析提示:杯盘比AUC值大( AUC=0.936;95%CI=0.903~0.964),其次为上方 RNFL 厚度( AUC=0.910;95%CI=0.889~9.455),诊断价值高,盘周鼻侧,下方,颞侧RNFL厚度以及黄斑上方,下方平均GCC厚度AUC值均大于0.8,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结论:POAG患者盘周RNFL厚度与黄斑GCC厚度均明显变薄,变薄的盘周RNFL厚度与黄斑GCC厚度与POAG诊断存在相关性。盘周RNFL厚度与黄斑GCC厚度均有较好的诊断价值。

  • LenSx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静;王涵;马立威;赵江月;张劲松

    目的:对LenSx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行临床评价及观察。
      方法:收集2014-07/2015-07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67例76眼进行临床研究,应用接触式LenSx飞秒激光白内障手术操作平台完成前囊膜截开、晶状体预劈核、主切口及辅助切口制作及角膜弧形切口制作,对激光截囊完成率、预劈核完成率、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完成率、角膜切口完成率、术前及术后1 mo佳矫正远视力( 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 CDVA )达到20/20、20/25、20/40的患者比例、不良事件及器械缺陷发生率进行记录,对影响角膜切口完成率的可能因素(眼别、年龄、切口位置、角膜直径、周边角膜厚度、术前角膜散光)进行回归分析。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enSx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过程。其中截囊完成率97%,预劈核完成率100%,人工晶状体植入完成率100%,角膜切口完成率83%。无不良事件(晶状体囊破裂、角膜水肿、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及器械缺陷发生。术后1 mo CDVA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切口位置是角膜切口是否完成的影响因素,而眼别、年龄、角膜直径、周边角膜厚度、术前角膜散光与角膜切口是否完成无相关性。
      结论:LenSx飞秒激光辅助的白内障手术具有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

  • 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的疗效及对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影响

    作者:杨阳;周引群

    目的:探究复方樟柳碱治疗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其对丙二醛( 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的影响。
      方法:以2008-06/2014-12收治的70例70眼麻痹性斜视患者为治疗组,以2000-10/2008-01收治的70例70眼麻痹性斜视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复方樟柳碱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治疗共进行两个疗程,总计28d,通过观察两组患者恢复状况及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 MDA 和 SOD 含量,评估复方樟柳碱对麻痹性斜视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MDA和SOD的影响。
      结果:治疗组中治愈54例54眼(77%),好转14例14眼(20%),无效2例2眼(3%),总有效率97%;对照组中治愈32例32眼(46%),好转21例21眼(30%),无效17例17眼(24%),总有效率为76%,治疗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SOD及MDA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升高, MDA水平均降低,但治疗组SOD升高及MDA降低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复方樟柳碱对于麻痹性斜视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良好疗效可能与其较显著提高患者血清 SOD 含量、降低MDA含量有关。

  •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

    作者:吴真真;吴蔚林;吴国玮;徐淑男

    目的:观察并分析Ex-press 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野和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影响。
      方法:选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14例24眼,均行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收集术前裸眼视力、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视野平均缺损( MD)、视野模式标准差(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术后1wk,1、3mo的裸眼视力、眼压,术后3 mo的角膜内皮细胞计数、MD、PSD、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观察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及相关处理,统计手术成功率。
      结果:术前,术后1wk,1、3mo 裸眼视力分别进行两两比较,得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无明显下降。术后1wk,1、3mo眼压与术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3mo内眼压保持平稳。术后3mo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术后3 mo MD绝对值和 PSD 较术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的角膜内皮细胞较术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85,P=0.01)。手术成功率:完全成功19眼(79%),条件成功2眼(8%),失败3眼(13%)。
      结论: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术后短时间内可能会引起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薄,稳定的降眼压效果能有效减缓视野进展,手术未影响视力,降眼压效果好,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

  • 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唐强

    目的:分析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在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疗效。
      方法:选取2013-05/2015-05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82例90眼,均行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比较患者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的眼压和屈光度的差异;分析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以及总结手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术后1、7d,1、6mo 时的眼压分别为19.38±3.63、12.96±2.84、11.37±1.05、11.89±0.82mmHg均低于术前眼压32.65±6.42mmHg,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垂直方向角膜屈光度先上升后下降,且各时间点均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水平方向角膜屈光度先下降后上升,除术后1 mo外术后各时间点的水平方向角膜屈光度与术前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6mo 时视力≤0.1者5眼(6%),>0.1~0.5者48眼(53%),0.6~0.9者29眼(32%),≥1.0者8眼(9%),与术前比较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积血3眼,角膜水肿5眼,前房纤维样渗出3眼,经对症处理后均在7d内恢复正常。
      结论:小切口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青光眼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

  • 不同术式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变化规律及稳定性研究

    作者:谢南明;吕旭菁

    目的:研究不同术式白内障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变化规律,分析白内障术后患者屈光稳定性,为白内障患者术后视觉质量获得提供参考。
      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4-01/2015-12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患者126例150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组,第1组行上方3 mm透明角膜切口42例50眼;第2组行颞侧3 mm透明角膜切口52例60眼,第3组行3 mm上方角巩膜隧道切口32例40眼。分别测量患者不同时间点的裸眼远视力、佳矫正远视力、球镜度数及散光度数,对比分析术后患者的屈光状态变化规律及屈光稳定性。
      结果:裸眼远视力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早期(术后1、3d)与术后1、3mo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裸眼远视力较术前均提高明显,且均在术后1 mo趋于稳定;佳矫正远视力组内比较,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wk与术后1、3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与术后1、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佳矫正远视力术后较术前均提高明显,且均在术后1 wk趋于稳定;球镜度数组内比较,术后1、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远视漂移,术后1wk与术后1、3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1wk与术后1、3m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球镜度数在术后1wk趋于稳定;散光度数组内比较,术后较术前角膜散光度数均增加,术后1d,各组术后角膜散光达到大,随后逐渐减小;术后1wk与术后1、3d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wk与术后1、3mo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术后较术前散光度数均增加明显,且均在术后1 wk趋于稳定。
      结论:白内障手术中3 mm左右上方透明角膜切口、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及上方巩膜隧道切口不同术式术后视力恢复均良好,均可作治疗白内障的常规手术术式;白内障术后早期屈光状态呈轻度远视状态,且在术后1 wk左右稳定,结合临床可指导配镜。

  • 无灌注玻切联合晶状体超声乳化及小梁切除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

    作者:王展峰;徐常钦

    目的:探讨利用23 G微创无灌注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术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的疗效,分析前后节复合手术治疗恶性青光眼的诊疗思路。
      方法:有晶状体眼恶性青光眼患者21例21眼采用23 G玻切头进行前节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前界膜切开,玻切操作迅速且无需灌注及縫合,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需进行晶状体后囊膜环形撕囊。术后观察视力、眼压、前房变化及术后并发症。
      结果:术后3mo眼压从术前57.18±6.18mmHg降至16.15±2.43mmHg,两者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术前房角深度为0.88±0.25mm,术后增至2.44±0.37mm,术后前房深度较术前显著加深(P<0.001);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23 G微创无灌注前段玻璃体切割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并小梁切除的复合手术方法,可以有效治疗有晶状体眼的恶性青光眼发作,恢复部分功能性视力。根据恶性青光眼发病机制及临床体征,进行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前后节三联手术能有效控制并且能长时间维持稳定的眼内压。

  • 盐酸西替利嗪联合普拉洛芬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作者:刘明;陈珺

    目的:观察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的疗效及依从性。
      方法:收集2014-01/2015-12到我院眼科门诊就诊,诊断为双眼春季角结膜炎的63例儿童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1g/L普拉洛芬滴眼液进行治疗,盐酸西替利嗪滴剂2次/d,每次5滴(0.25mL,2.5mg,≤6岁)或每次10滴(0.5mL,5mg,>6岁),直接口服或加入饮料食物中服用;1 g/L普拉洛芬滴眼液4次/d ,1滴/次,点眼;对照组仅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进行治疗,2次/d,每次5滴(0.25mL,2.5mg,≤6岁)或每次10滴(0.5mL,5mg,>6岁),直接口服或加入饮料食物中服用。疗程共14 d。记录患儿用药前后的症状和体征、用药依从性和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并对用药前后的症状及体征进行评分并比较。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的症状、体征及总体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t试验组症状=10.41, P<0.05;t试验组体征=10.05,P<0.05;t试验组总体=10.75,P<0.05;t对照组症状=8.11,P<0.05;t对照组体征=8.89,P<0.05;t对照组总体=8.41,P<0.05);试验组治疗后症状、体征和总体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症状=5.27,P<0.05;t体征=3.97,P<0.05;t总体=4.32,P<0.05);试验组有效率(85%)显著高于对照组有效率(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2,P<0.05);94%的患儿依从性良好;未见患儿出现困倦及口干等不良反应。
      结论: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对于治疗儿童春季角结膜炎具有显著疗效及良好的依从性,明显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高。

  • 水下气泡法撕囊在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周小平;邝国平;欧玉仑;冯少颖;秦牧;詹小平

    目的:观察应用水下气泡法撕囊改进过熟期白内障小切口手术,从而探讨该手术方法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2-07/2016-03在基层防盲治盲中的过熟期白内障患者58例66眼,分别随机采用水下气泡法撕囊改进白内障小切口手术(30例36眼)与常规黏弹剂下撕囊白内障小切口手术(28例30眼),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
      结果:患者66眼术中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水下气泡法92%(33/36眼),黏弹剂法40%(12/30眼)。两组患者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术后均较术前有明显减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水下气泡法撕囊对解决过熟期白内障手术撕囊困难提供了一种很好的尝试。

  • 不同月龄新生儿泪囊炎的治疗方法及时机分析

    作者:肖志刚

    目的:探讨不同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方法及时机。
      方法:选择我院2010-01/2014-12收治的180例207眼新生儿泪囊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按月龄分组,即<3月龄组(41例45眼)、3~6月龄组(75例91眼)、6~12月龄组(64例71眼),分别给予泪囊按摩联合抗生素、泪道加压冲洗、鼻泪管探通等治疗,比较不同月龄新生儿泪囊炎治疗效果,统计治愈率,记录其治疗平均次数,总结治疗佳时机。
      结果:(1)不同月龄患儿均以Hasner瓣阻塞常见,所占比例高于鼻泪管骨性部位阻塞(P<0.05),6~12月龄组鼻泪管骨性部位阻塞比例高于<3月龄组与3~6月龄组(P<0.05),Hasner瓣阻塞比例低于<3月龄组与3~6月龄组(P<0.05);(2)<3月龄组治愈眼数高于3~6月龄组与6~12月龄组( P<0.05),3~6月龄组治愈眼数高于6~12月龄组(P<0.05);(3)<3月龄组、6~12月龄组泪道冲洗有效率相近,均低于3~6月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三组患儿鼻泪管探通术治疗有效率均高于90%,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3~6月龄组、6~12月龄组治疗次数多于<3月龄组(P<0.05),6~12月龄组治疗次数多于3~6月龄组(P<0.05)。
      结论:对<3月龄泪囊炎患儿应首选泪道按摩保守治疗,无效者再予泪道冲洗及探通;对3~6月龄患儿首选泪道冲洗;对6~12月龄患儿则多建议予鼻泪管探通术处理。

  • 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对 PDR合并虹膜新生血管的视网膜供血影响

    作者:王勇;石兴东;胡博杰;边领斋;李筱荣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对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合并虹膜新生血管( iris neovascularization,NVI)患者视网膜供血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显像技术( 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检测21例21眼PDR合并NVI患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术前、术后3 mo视网膜中央动脉( central retinal artery, CRA )、睫状后短动脉( shot posterior ciliary artery, sPCA )、眼动脉( ophthalmic artery, OA)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 end diastolic velocity, EDV )、阻力指数( resistance index,RI)的变化。
      结果: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全视网膜光凝术后3 mo CRA的PSV、EDV较术前明显升高,而RI值下降,有统计学差异( P<0.05)。 sPCA及OA各项血流参数手术前后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光凝可以提高PDR合并NVI患者术后CRA的血流速度,降低远端视网膜血管的RI,改善眼视网膜的血液供应,延缓或阻止患者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NVG)的发展与发生。

  • 微切口超声乳化术对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眼表的影响

    作者:张少维;毛晓春;李琴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2.2及3.0mm透明角膜切口对2型糖尿病患者术后泪膜功能及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5-01/10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150眼。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两组,A组微切口组(75例75眼)行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 B 组小切口组(75例75眼)行常规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两组资料的人口统计学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wk,1、3、6mo的眼表疾病指数( 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角膜知觉、泪膜破裂时间( break-up time,BUT)和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s Ⅰtest,SⅠt)指标的变化。
      结果:术后1wk,1、3mo,两组患者的 OSDI 评分均高于术前,且B组的OSDI评分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角膜知觉均较术前降低,且B组的角膜知觉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的SⅠ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SⅠ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1wk,1mo,两组患者的BUT均低于术前,且B组的BUT明显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术后6mo,A组患者的OSDI、角膜知觉、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患者的OSDI评分和角膜知觉与术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T和SⅠt与术前相比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2.2mm透明角膜微切口对眼表及泪膜的影响较小,对并发白内障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用。

  • 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

    作者:谢杨杨;杜欢;李旭东;张昌琴

    目的:探讨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的有效性,并评价这种手术的优势、术后并发症及患者满意度。
      方法:选取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患者22例22眼作为研究对象,施行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术后随访3~27mo,记录患者的人口学数据、手术时长、义管长度、随访时间、义管的通畅情况、术后并发症、对手术是否满意,分析数据结果,评价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的临床意义。
      结果:手术总体成功率为95%(21/22),患者总体满意度为68%(15/22)。术后并发症包括鼻腔肉芽组织包裹义管下口2例(9%),中鼻甲黏膜堵塞义管下口3例(14%),鼻黏膜覆盖义管下口1例(5%),义管管腔被分泌物堵塞5例(23%),异物不适感10例(45%),干眼2例(9%),鼻腔分泌物逆流入结膜囊8例(36%)。
      结论:微创结膜囊鼻腔吻合术可有效治疗完全性上下泪小管阻塞。手术方法操作简单,成功率高,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少,且不遗留面部皮肤瘢痕。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

    作者:王丽丽;李达;杨阳;拓小华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33例34眼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实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其中A组:18例18眼患者经联合用药48~72 h后,眼压仍在35 mmHg以上,在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B组:15例16眼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眼压降至21 mmHg以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
      结果:患者34眼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发生爆发性脉络膜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术后随访6~18mo,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视力均有明显改善,分别由术前0.02±0.01、0.04±0.02提高到0.2±0.06、0.3±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30眼眼压均控制在9~23mmHg,3眼联合降眼压药物后眼压控制正常,1眼滤过失败, A、B组患者术后眼压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基本降至正常,分别为17.9±9.1、15.4±8.4mmHg,两组患者术后眼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对于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应果断考虑高眼压下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以防视功能进一步损害甚至丧失。只要术前全面考虑,术中精心操作,术后仔细护理,持续高眼压下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施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 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研究

    作者:曹文萍;苑海刚;李雪;刘平;胡琦

    目的:对收集到的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进行初步定位。
      方法:采集家系中所有成员的外周静脉血,从中提取基因组DNA样本。在热点区域内选取微卫星标记进行基因扫描,分别利用LINKAGE软件和CYRILLIC软件进行连锁分析及单体型分析,以确定候选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区域。
      结果: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连锁分析结果在D5 S396和D5 S393这两个微卫星标记处获得大优势对数计分(LOD)值,Zmax=3.01(θ=0.00)。单体型分析将致病基因定位于微卫星标记D5 S808和D5 S638之间。
      结论:该Avellino角膜营养不良家系的致病基因初步定位于染色体5q上的遗传距离约为11.2厘摩( cM)的一段区域内。

  • 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研究

    作者:鲁曦婷

    目的:探讨广角数码儿童视网膜成像系统( RetCamⅡ)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ROP)筛查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2012-01/2015-12产科符合筛查标准的200例400眼早产儿采用RetCamⅡ进行ROP筛查,以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RetCamⅡ筛查早产儿ROP的价值。
      结果:本次筛查200例400眼早产儿,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共检出ROP病变63眼,ROP患病率为15.8%,其中正常337眼、ROPⅠ期42眼、Ⅱ期14眼、Ⅲ期7眼、Ⅳ期0眼、Ⅴ期0眼;RetCamⅡ共计筛查出ROP病变64眼,其中误诊5眼、诊断级别降低6眼。 RetCam Ⅱ检出结果与双目间接眼底镜检查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814( P<0.05)。 RetCam Ⅱ筛查早产儿 ROP 病变的灵敏度为93.7%、特异度为98.5%、漏诊率为6.4%、误诊率为1.5%、阳性预测值92.2%、阴性预测值98.8%。
      结论:RetCam Ⅱ进行早产ROP筛查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先天性晶状体脱位31例的手术治疗观察

    作者:楚美芳;张倩;柴芳;王从毅

    目的:通过对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分析,探讨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患者的手术方式的选择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01-01/2015-01-01的5 a间先天性晶状体脱位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共31例57眼,进行临床分析及手术方式选择、手术后效果、并发症分析。
      结果:先天性晶状体脱位临床常见的类型为单纯性晶状体半脱位和Marfan综合征晶状体半脱位。57眼中1眼为Marchesani综合征继发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术后视力无改善,其余56眼(98%)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提高。手术方式: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3眼(5%);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眼(14%),其中1眼行囊袋张力环巩膜缝合固定;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39眼(68%),其中2眼联合小梁切除术,未植入人工晶状体;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5眼(9%);经睫状体平坦部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硅油注入术2眼(4%)。
      结论:先天性晶状体脱位经过手术治疗大多数患者均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术后效果。对于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者,可单纯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90°~180°者,行晶状体超声乳化摘除+囊袋张力环植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半脱位范围>180°者,经角膜切口晶状体切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术后效果优于晶状体囊内摘除联合前部玻璃体切除+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根据患者晶状体脱位程度,尽量选择切口较小的微创的手术方式是手术取得成功的关键。

  • 23G玻璃体切割术前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琴;王建宏;张明媚;王颖

    目的:观察增生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 intravitreal injection of ranibizumab,IVR)对23G 玻璃体切割手术疗效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PDR需行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患者62例67眼纳入研究。术前7~10 d行IVR 治疗者37眼作为注药玻璃体切割组;未行IVR 治疗者30眼作为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两组患眼均由同一医生完成23 G 玻璃体切割手术( pars plana vitrectomy, PPV)。通过手术记录及手术中三方核查表获得术中操作及手术时间,计算并比较分析两组患眼手术中手术时间、电凝、眼内填充物(硅油或惰性气体)使用率以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眼手术后视力提高率。
      结果:注药玻璃体切割组、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手术时间分别为91.7±20.8、117.6±18.6min。注药玻璃体切割组手术时间较单纯玻璃体切割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5.314,P<0.05)。电凝使用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11%,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63,P=0.006);医源性裂孔发生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5%,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89, P=0.004);硅油或气体填充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27%,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8, P=0.043);术后视力提高率:注药玻璃体切割组为76%,单纯玻璃体切割组为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60,P=0.022)。所有患眼均未发生脉络膜脱离、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严重术后并发症。
      结论:PDR患眼23 G玻璃体切割手术前IVR 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电凝、眼内填充物的使用率及医源性裂孔发生率,并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提高患眼视力。

  • A型肉毒素注射与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比较

    作者:徐晓红;徐凯;彭琦;薛迎春;潘雪飞

    目的:比较A型肉毒素注射与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疗效。
      方法: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试验。选取2010-12/2015-06间在我院实施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的特发性眼睑痉挛患者30例60眼,随访观察6mo,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复发率。
      结果: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组完全缓解、明显缓解、部分缓解和无效的眼数分别为36眼(60.0%),20眼(33.3%)、2眼(3.3%)和2眼(3.3%)。眶周全肌切除术治疗组为16眼(26.7%),24眼(40.0%)、12眼(20.0%)和8眼(1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8, P=0.003)。治疗6mo后两组的复发率为93.3%和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51, P<0.001)。
      结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对于特发性眼睑痉挛疗效好,但6 mo后容易复发。眶周全肌切除术疗效确定且长期疗效稳定,可作为A型肉毒素注射治疗后复发的有效治疗途径。

  • 泪小管炎的优势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分析

    作者:杨晓钊;杨华;刘先宁;郑璇;张懿

    目的:研究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及药物敏感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选取西安市第一医院就诊的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泪小管内排出的硫磺颗粒碾开涂片以寻找放线菌。
      结果:泪小管炎患者57例57眼中,有56眼挤压泪小管见硫磺颗粒经泪点排出,取硫磺颗粒碾开涂片均见放线菌。57眼患眼取泪小管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55眼为阳性,共培养出菌株63株,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其他菌种少见。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敏感性较高。
      结论:放线菌为泪小管炎的主要致病菌,且大部分存在于其他细菌的合并感染。利福平、头孢西丁、氯霉素、美洛西林等药物治疗泪小管炎敏感性高。

  • 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在预防胬肉复发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叶汉元;何金梅

    目的:观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对胬肉复发的抑制效果。
      方法:对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58例58眼进行前瞻性研究。所有入选眼均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根据术后是否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追踪随访1a,观察患者的胬肉复发率。
      结果:术后试验组基础泪液分泌试验( Schirmer Ⅰ test, SⅠt)结果明显优于对照组(9.93±1.59 vs 8.47±1.53mm/5min);SⅠt结果也显示1g/L环孢霉素A使患眼术后的泪液分泌量较术前有所增加。术后1a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胬肉复发率分别为10%和39%。对照组并发症的出现率要高于试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术后局部应用1g/L环孢霉素A滴眼液能够安全有效地降低胬肉的复发率。

  • 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

    作者:王越;王华;张艳艳;张宏光;申晓杰

    目的:比较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的手术时效和疗效。
      方法:收集秦皇岛市海港医院眼科2009-01/2015-12下泪小管断裂行手术治疗的患者67例6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 A组33例33眼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B组34例34眼行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和Mann-Whitney秩和检验的方法对两组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和手术疗效进行比较。
      结果:A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44.42±10.66min,B组找到泪小管断端的时间为30.06±6.21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2,P<0.05)。术后6mo冲洗泪道判断手术疗效,B组疗效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7,P<0.05)。
      结论:鼻内窥镜引导逆行注气法联合5-氟尿嘧啶治疗泪小管断裂和常规泪小管断裂吻合术相比,手术时间短,术后疗效佳。

  • 血清AQP4-Ab在视神经炎患者中的表达

    作者:赵峰;陈伟;孙青山;付金营

    目的:探讨血清水通道蛋白4抗体( AQP4-Ab )在视神经炎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及其意义。
      方法:选取2012-01/2015-12本院眼科中心确诊的98例128眼视神经炎患者进行研究,检测患者的血清AQP4-Ab、抗核抗体( ANAs )的阳性率,根据AQP4-Ab表达进行分组,对比两组间佳矫正视力、盘周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 pRNFL )、黄斑容积、黄斑部RNFL ( mRNFL )、黄斑部内核层容积( mINL)测定值。
      结果:确诊的视神经炎患者98例128眼,经过检查发现AQP4-Ab 阳性患者22例(22%),阴性患者76例(78%);ANAs 阳性患者21例(21%),阴性患者77例(79%);视神经炎患者的血清AQP4-Ab阳性率与ANAs阳性率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707,P<0.01);经过检查发现AQP4-Ab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佳矫正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检查发现AQP4-Ab阳性患者的pRNFL、黄斑容积测定值均显著地小于阴性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AQP4-Ab阳性患者和阴性患者的mRNFL、mINL测定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AQP4-Ab在视神经炎患者中的阳性表达与ANAs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AQP4-Ab 阳性视神经炎患者的pRNFL变薄、黄斑容积下降明显。

  • G11778A位点突变的9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的临床特征

    作者:王瑛;樊宁;刘旭阳;莫劲松

    目的:探讨经线粒体DNA分析(mtDNA)确诊为G11778A位点突变阳性的9例Leber遗传性视神经病变( LHON )患者的临床特征。
      方法:收集2012-12/2015-12就诊于深圳市眼科医院门诊行mtDNA检测均为G11778 A突变的9例LHON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并总结其临床特征。
      结果:所选9例患者中,有母系遗传者6例(67%),散发病例3例(33%)。就诊年龄9~43(平均22.00±9.42)岁。其中双眼同时发病5例(56%);双眼先后发病4例(44%)。发病者男女比例为2:1。末次随访时,数指2眼(11%);0.01~0.1者12眼(67%);0.12~0.4者2眼(11%);≥0.4者2眼(11%)。所有患者均表现为视盘色苍白、边界清楚。视野检查表现为中心暗点或者旁中心暗点10眼,表现为弥漫性视野损害8眼。
      结论:此次收集的9例G11778 A位点突变的LHON患者中,双眼同时发病较1a内单眼先后发病的患者的情况更为多见。病程末期视力稳定病例较视力持续损害病例多。少数患者在1a内患眼有视力提高的情况。视野缺损表现多见中心暗点或者旁中心暗点,病程末期可见视野弥漫性缺损。继发眼的视野损害与先发作眼视野表现类似。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与眼底造影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作者:陈丽娟;郝晨宇;陈君宇;徐晶晓

    目的:探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CT )、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对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眼底病科2014-01/2015-09收集的62例104眼,均符合FFA及OCT分型的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的特点。
      结果: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FFA分型、OCT分型存在显著的相关性(r=0.599,P<0.001);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OCT分型中,患者的佳矫正视力(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屈光度、眼轴长度、中心凹厚度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CT分型越高,患者的BCVA越低,中心凹厚度、屈光度值越小,眼轴长度越长。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 FFA 分型中,患者的BCVA、屈光度、眼轴长度测定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FA分型越高,患者的屈光度、BCVA值越小,眼轴长度越长;FFA分型患者的中心凹厚度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OCT、FFA检查结果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同时二者联合应用对进一步诊断疾病性质有积极作用,对于患者的诊治具有一定的价值。

  • A超和lOL Master测量人工晶状体度数的差异性研究

    作者:张茜;黄玥;叶竞英;郑岩

    目的:比较A超和IOL 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方面的差异性。
      方法:选取226例230眼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分别采用A超和IOL Master测量眼轴长度、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使用SRK-T公式计算需要植入的人工晶状体度数,术后3 mo使用自动验光仪测量角膜曲率,用综合验光仪检查患者屈光状态并分析。
      结果:所有患眼使用A超和IOL Master测得的平均眼轴长度分别为23.48±1.94、23.75±1.96mm,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机分组后A超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3.94±1.81D,术后为43.98±1.87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OL Master组术前平均角膜曲率为44.10±1.57D,术后为44.11±1.58D,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A 超组和 IOL Master 组术后的平均绝对屈光误差( mean absolute refractive error,MAE)分别为0.47±0.27、0.41±0.19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OL Master在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中略优于A超测量。

  • 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

    作者:朱江;孙红艳;吴艳;黄振平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手术疗效。
      方法:本研究采用系统性回顾研究,选取2015-01/12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眼科诊断为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的患者57例57眼,所有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对患者的术中并发症,术后效果及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对手术前后视力进行非参数Wilcoxon检验。
      结果:所选患者超声乳化术中发生虹膜出血21眼(37%),后囊膜破裂4眼(7%),人工晶状体无法植入4眼(7%),术后裸眼视力获得不同程度提高,术前裸眼视力≥0.1者8眼(14%),术后3mo裸眼视力≥0.1者42眼(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3.42,P<0.001)。术后1 d发生角膜水肿17眼(30%)、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术后1wk发生角膜水肿3眼(5%),术后1mo发生葡萄膜炎1眼(2%),术后3mo发生角膜水肿1眼(2%)、葡萄膜炎2眼(4%)、高眼压1眼(2%)、后发性白内障3眼(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治疗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术后效果好,并发症少。

  • FS-LASlK和SMl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

    作者:周跃明;陈军;林文;林晓冬;林可劼;郑两定

    目的:应用Pentacam眼前节测量分析系统对高度近视眼行飞秒激光LASIK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后的角膜后表面的变化进行观察比较。
      方法:选取2015-05/12于我院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高度近视患者(-6.00D≤等效球镜度数≤-10.00D)67例132眼,根据患者接受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飞秒激光制瓣联合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简称FS-LASIK组)66眼和行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简称SMILE组)66眼,术中SMILE组角膜帽厚度和FS-LASIK组术中角膜瓣厚度都设置为110μm。分别于术前、术后3、6 mo利用Pentacam测量患者角膜后表面高度,观察对比其术前术后的角膜后表面高度的变化量。
      结果:术后6mo,FS-LASIK 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7±1.65mm,显著高于术前5.20±1.32mm。 SMILE组角膜后表面高度为6.40±1.33mm,显著高于术前5.18±1.25mm,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 FS-LASIK组角膜表面高度前凸量(1.29±1.28mm)与SMILE组(1.22±0.89mm)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FS-LASIK和SMILE矫正高度近视术后均出现一定程度的角膜后表面前突,后表面高度值增加; FS-LASIK相较于SMILE,术后早期角膜后表面变化量略大,但无明显的临床差别, SMILE 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稳定性相对略好。

  • 高频电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

    作者:王文海;仵晓燕;张建兰

    目的:探讨高频电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68例成熟期白内障患者,手术中采用高频电撕囊方法进行连续环形撕囊。
      结果:患者68例中采用高频电撕囊完成连续环形撕囊成功率达91%,安全可靠。
      结论:高频电撕囊在成熟期白内障手术中具有良好的临床使用价值。

  • 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的OCT图像特点分析

    作者:廖丁莹;王建明;郑玉萍;王峰;柏凌;程磊

    目的:回顾分析糖尿病性视神经病变( diabetic optic neuropathy, DON )的相干光断层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的特点。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选择2013-12/2015-10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门诊和内分泌科会诊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且伴有眼底病变的患者175例350眼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全身检查情况和疾病史,阅读所有患者的彩色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luorescein fundus angiography,FFA)、OCT的影像结果,并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通过FFA 检查视乳头具有异常荧光表现,确定有DON的有49例90眼,占25.7%。 OCT结果显示DON 90眼中15眼(16.7%)表现为视神经形态大致正常;20眼(22.2%)表现为视杯凹陷变小或消失,筛板前组织肿胀,同时伴有盘周神经纤维层水肿;26眼(28.9%)表现为视杯深陷,杯盘比变大;18眼(20.0%)表现为视盘内或视盘表面组织增生;11眼(12.3%)玻璃体视乳头牵拉,视盘边缘抬高。在FFA中有相同荧光表现的DON患眼,在OCT检查可表现出不同的组织形态。
      结论:FFA从视神经的血循环状态变化定义DON,而OCT可以发现FFA所不能显示的视神经组织形态的变化,从而更清晰视神经病变的位置和原因,为治疗提供依据。OCT无创、快捷、费用低、可重复性强等优点有利于DON患者的复查及治疗效果追踪。

  • FFA和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文玲;户秀慧

    目的:探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相干光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t tomography,OCT)在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对2012-06/2015-12本院眼科中心收集的47例47眼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终确诊结果分为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CRAO)患者21眼、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 central retinal vein occlusion,CRVO)患者26眼,所有患者均于起病2 wk内接受了FFA和OCT检查,对两种检查结果的图像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CRAO组患者的平均黄斑中心小凹厚度、测量角度、充盈时间测定结果均显著低于CRVO组患者的平均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的OCT、FFA图像各具特点,二者结合可以较好地鉴别诊断视网膜中央动静脉阻塞。

  • 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陆依;黄波;吴闵星;杜丽辉;凌霞;易艳玲

    目的:观察新鲜羊膜移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性期眼化学伤患者25例36眼的临床资料,采用新鲜羊膜移植观察术后羊膜溶解时间、角膜上皮及透明度恢复、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随访3~6mo,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或保持不变(100%)。31眼(86%)羊膜在2 wk 内溶解。33眼(92%)角膜上皮在4wk内完全愈合,3眼(8%)角膜上皮持续缺损,Ⅱ期需行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角膜移植术。角膜缘有不同程度的新生血管10眼(28%),角膜基质有不同程度的混浊6眼(17%),晚期发生睑球粘连1眼(3%)。
      结论:新鲜羊膜移植是目前治疗急性期眼化学伤较为理想的手术方法,早期羊膜移植对于恢复视力,重建眼表,降低伤后并发症具有明显疗效。同时,由于新鲜羊膜具有来源广泛、取材简单、使用方便等优点,非常适合在基层医院使用。

  • 表面麻醉下经球结膜手术治疗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

    作者:周哲;葛茸茸;施静;胡佳丽

    目的:评价表面麻醉下经球结膜手术治疗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11-01/2015-06在我院眼科进行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手术治疗的患者11例22眼,记录主观和客观手术时长、术中配合情况、术后恢复及复发情况及并发症。
      结果:患者17眼的麻醉效果明显,5眼(均为第二术眼)在补点1次表面麻醉药后疼痛消失,22眼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操作。术中配合程度Ⅰ级组和Ⅱ级组的客观手术时长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123,P<0.01),提示手术中配合程度越差的患者其客观手术时间比较长。术后1、3、9 mo复诊,眼部伤口均愈合良好,眼球运动正常,未见肿物复发。
      结论:表面麻醉下经球结膜手术治疗原发性结膜下眶脂肪脱垂,麻醉效果满意,手术效果好,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 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抗VEGF药物研究进展

    作者:汪鹭;彭惠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wet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wet-AMD)是引起视力不可逆损伤的重要原因,目前公认的一线治疗方式为抗VEGF治疗,但有部分患者即使反复接受抗VEGF治疗,视力仍无法提高或稳定维持。为了进一步提高湿性AMD患者有效视力,衍生出了多种新的治疗方式,包括通过相同或不同的抗新生血管靶点发挥作用、联合治疗巩固提高抗VEGF的功能、改变或简化给药方式等,本文就治疗湿性AMD的抗VEGF药物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的研究进展

    作者:罗丽华;王康;韩燕飞;刘力苇;李爽

    良性特发性眼睑痉挛是以不自主双眼闭合并睁开费力为特征的局灶性肌张力障碍性疾病。目前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多数成年起病,女性多发。症状通常是由压力、疲劳、强烈的光照或个人因素等引起的。通常病情进展缓慢,晚期患者可出现功能性盲影响生活,目前主要治疗方法包括:肉毒毒素注射、外科手术、系统性和眼部药物以及中医药治疗。肉毒菌素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外科手术效果较满意但有一定适应证,适用于对肉毒杆菌毒素治疗无效患者。药物治疗疗效甚微,中医药治疗有一定治疗效果,经颅磁刺激可改善患者症状。本文就该病的流行病学、解剖学、生理学、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发病机制以及治疗等方面进行系统综述。

  • 散光型人工晶状体的研究进展

    作者:任鹏晓;周洋;梁勇

    随着现代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日趋完善和提高,尤其是微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的推广及在飞秒激光辅助下的白内障摘除手术的兴起,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 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逐渐从复明手术走向了屈光手术时代,人们对术后的视觉体验也有了更高的追求。然而手术前后存在的角膜散光一直是影响术后视觉效果的主要因素。近年来, IOL的设计及材料的发展,为散光型人工晶状体( Toric IOL)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必备的基础条件。 Toric IOL的特点主要是有效地矫正了白内障患者术后的角膜散光,从而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视觉功能。本文就Toric IOL的设计、分类、临床应用进行分析,并对目前所存在的问题与展望进行讨论。

  • 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测量方法研究现状

    作者:汪倩;王琳琳;张妍;王淑荣

    角膜是人眼的主要屈光介质。作为一种黏弹性生物组织,角膜具有非线弹性、黏弹性和各向异性的复杂生物力学特性。角膜的生物力学特性对维持角膜的正常形态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在许多眼部疾病中,角膜生物力学的改变常常早于临床症状的出现。因此对角膜生物力学特性的定量测量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目前测量角膜生物力学有多种方法,包括经典的体外实验,已应用于临床的在体测量法和其他的一些具有临床应用潜力的在体测量法。各种方法测量原理不同并有其相应的优缺点。

  • 23G与20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硅油取出术中的对比研究

    作者:雷建平

    目的:比较23 G与20 G玻璃体切割系统在硅油取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选取2013-01/2015-06我科98例98眼硅油充填术后3~6 mo视网膜附着稳定,适合取硅油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两组,20 G玻璃体切割系统组48例48眼,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组50例50眼。对两组建立及关闭通道时间,取油时间;术前,术后1、3d,1wk,3、6mo 眼压,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佳矫正视力;术后1、3d,1mo眼前节炎症反应比较分析;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20 G 组与23 G 组建立手术通道时间为243.54±51.17,91.16±21.37 s;关闭切口时间为235.04±42.89,86.04±21.76s;取油时间6.7±1.65,7.35±2.02min,两组在建立手术通道时间及关闭切口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取油时间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与23G 组术后1d 眼压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余时间点眼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 G组与23 G组术前及术后6 mo佳矫正视力分别为:4.21±0.61,3.91±0.64;4.03±0.46,4.22±0.39,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组术后1、3d前房细胞与23G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mo比较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20G及23G组术中均未发生并发症,术后23 G组出现暂时性低眼压5眼,视网膜再脱离1眼,脉络膜脱离1眼,20 G组出现暂时性低眼压1眼,视网膜脱离3眼,脉络膜脱离2眼。
      结论:23 G玻璃体切割系统具有手术步骤少、术中损伤小、术后并发症发生几率低等优点,应用于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 超高度近视LASEK术中应用MMC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作者:蒋宏苏;伍卫华;王微微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 laser-assisted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中应用0.2g/L丝裂霉素C( mitomycin C,MMC)治疗超高度近视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LASEK联合MMC治疗的超高度近视患者182例364眼,等效球镜-9.0~-10.25D,随机分为四组,Ⅰ组术中MMC应用时间为10s,Ⅱ组MMC应用时间为25s,Ⅲ组为40s,Ⅳ组为55s。术后随访6mo,观察各组术眼的疗效和安全性,随访指标包括裸眼视力(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残留屈光度、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 haze)的发生率、角膜上皮愈合时间以及角膜内皮细胞的密度和变异系数。
      结果:术后随访6mo,Ⅱ组、Ⅲ组、Ⅳ组患者UCVA≥0.8者分别为94.0%、92.3%、93.8%,明显好于Ⅰ组(76.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9.610,P=0.000);Ⅱ组、Ⅲ组、Ⅳ组患者残留屈光度位于±0.5D 以内者分别为95.2%、93.3%、92.7%,明显高于Ⅰ组(78.8%),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16.329,P=0.001)。术后6mo时Ⅰ组haze的发生率高于其余三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Hc=50.110,P=0.000);各组术后角膜上皮细胞愈合时间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χ2=11.611,P>0.05);术后各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为3071.3±284.4个/mm2(Ⅰ组)、3105.6±337.8个/mm2(Ⅱ组)、2986.3±304.1个/mm2(Ⅲ组)、3088.7±372.5个/mm2(Ⅳ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异系数分别为24.72±6.52(Ⅰ组)、22.93±6.74(Ⅱ组)、24.38±6.63(Ⅲ组)、23.14±7.22(Ⅳ组),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LASEK联合MMC治疗超高度近视具有良好的效果和安全性,0.2 g/L MMC作用25 s的应用时间能有效抑制haze的形成,又能减少MMC潜在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 同轴1.8mm微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的临床研究

    作者:惠娜;喻磊;王从毅;杨新光

    目的:用前瞻性随机方法,对照研究1.8mm和3.2mm透明角膜切口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并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2-12/2014-12在西安市第四医院眼科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85例117眼,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微切口组43例59眼,行1.8 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小切口组42例58眼,行3.2 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术中分别记录平均超声能量( average ultrasound energy, AVE )和有效超声时间( effective phacoemulsification time,EPT),术前、术后1、7、30和90d分别进行裸眼LogMAR视力检查。术前、术后90 d分别检查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和角膜地形图。比较两组患者术中AVE和EPT、术后裸眼LogMAR视力和术后90 d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和手术源性散光的差异。
      结果:两组患者间视力的整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222,P=0.139)。两组内不同时间点的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1.968,P=0.000)。不同长度角膜切口与不同时间点的视力未见交互作用(F=0.666,P=0.428)。术后1 d微切口组的裸眼LogMAR视力为0.16±0.11,小切口组的裸眼LogMAR视力为0.22±0.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时间点两组间视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术中AVE分别为(7.00±2.72)%和(6.16±3.16)%,EPT分别为3.09±1.61s和3.20±1.92s,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 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角膜内皮细胞丢失率分别为(5.81±2.28)%和(5.69±2.38)%,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90d微切口组和小切口组SIA分别为0.35±0.11D和0.61±0.13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与3.2mm同轴小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比较,1.8mm同轴微切口术具有术后早期视力恢复快、术后晚期手术源性散光小等优点,而且不增加能量的使用,不加重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

  • 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变化

    作者:谢茂松;徐国兴;黄礼彬

    目的:研究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分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变化。
      方法: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未经转染BMSC细胞)、阴性对照组(采用不含BDNF基因的空载质粒转染的BMSC细胞)和实验组(采用含BDNF基因的质粒转染的BMSC细胞)。 Realtime PCR 测定基因修饰的 BMSC 细胞 BDNF mRNA表达,ELISA测定基因修饰的BMSC细胞BDNF的分泌表达。
      结果:实验组第3、4、5、6、7和8代 BMSC 细胞 BDNF mRNA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3:F=491.788,P<0.05;P4:F=380.112,P<0.05;P5:F=1854.929,P<0.05;P6:F=224.540,P<0.05;P7:F=619.155,P<0.05;P8:F=10.092,P<0.05)。实验组BMSC细胞随着细胞传代,BDNF mRNA表达逐渐下降,不同代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98.603,P<0.05)。实验组3、4、5、6、7和8代BMSC细胞BDNF的分泌表达高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3:F=520.609,P<0.05;P4:F=734.520,P<0.05;P5:F=152.847,P<0.05;P6:F=80.372,P<0.05;P7:F=96.083, P<0.05;P8:F=38.532,P<0.05)。实验组BMSC细胞随着细胞传代,BDNF的分泌表达逐渐下降,不同代数间差异具有统计学差异(F=230.084,P<0.05)。
      结论:通过基因工程可增强BMSC细胞表达BDNF。

  • microRNA-13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调控作用的研究

    作者:张枥心;陶利娟

    目的:探讨 miR-132在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 cells,HUVEC)中的调控作用。
      方法:体外低氧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6h后继续常氧培养3、6、12、24h,利用Real-time PCR检测miR-132和PGC-1α mRNA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PGC-1α蛋白表达变化,及观察各组与正常培养的细胞之间的表达差异。通过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转染 miR-132模拟物与拮抗剂后,再分别置于常氧和低氧环境中培养,利用 Real-time PCR检测不同氧条件下miR-132和PGC-1α mRNA的表达变化,Western-blot检测PGC-1α蛋白表达变化。
      结果:miR-132和PGC-1α在细胞低氧培养后继续常氧培养3 h时蛋白与mRNA表达量高,与正常培养的细胞表达差异为明显( P<0.01)。细胞转染后可观察到miR-132和PGC-1α在低氧组表达量要高于常氧组,而两组中转染miR-132模拟物后的表达量要高于转染拮抗剂组( P<0.01)。
      结论:miR-132在低氧时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中表达明显上调,对PGC-1α存在调控作用。

  • 高危角膜移植大鼠排斥反应及VEGF-C/D表达的研究

    作者:王启明;赵心悦;王智

    目的:探讨鼠角膜碱烧伤后VEGF-C/D的表达和意义,以及新生淋巴管在高危角膜移植后排斥反应中的作用。
      方法:制作角膜碱烧伤模型,取不同时间段角膜进行电镜观察,观察角膜血管化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3、5、7、14、28 d角膜组织VEGF-C/D及VEGFR-3的表达;并在角膜中仅有血管(A组),同时存在新生血管及新生淋巴管(B组),新生淋巴管消退期(C组),角膜新生血管消退期(D组)以及正常组(N 组)进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比较不同角膜植片的排斥反应指数( rejection index, RI)值及存活时间。
      结果:电镜观察发现,在碱烧伤后第7d时鼠角膜出现新生血管,未出现新生淋巴管,在碱烧伤2 wk时出现新生血管的同时出现淋巴管,5wk时无明显的新生淋巴管,8wk时新生血管逐渐消退;大鼠角膜组织中 VEGF-C/D 及VEGFR-3的表达从第3 d开始明显上升,并于第5 d达到高峰。角膜移植后N、A、B、C、D组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分别为14.25±0.62、9.35±1.02、5.06±1.13、8.71±0.83、9.44±1.05d。组间比较发现,B组植片平均存活时间显著性缩短(P<0.05),A、C、D的存活时间均显著性延长(P<0.05)。
      结论:角膜碱烧伤后存在VEGF-C/D及VEGFR-3的高表达,而且新生淋巴管能加速高危角膜移植后的免疫排斥反应。

  • 自噬在青光眼和视网膜退行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梁幼玲;石晶明;贾松柏

    自噬是细胞的管家程序,是细胞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必需途径。主要通过移除错误折叠的蛋白和损伤的细胞器来实现目的。自噬途径涉及到人体多种疾病,包括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传染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与许多眼部疾病的病理机制密切相关,比如青光眼以及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此外,眼内细胞持续暴露于各种应激因子中,可导致自噬的发生,自噬通过回收利用代谢前体细胞,或者促进受损细胞的死亡来提高整体存活率。自噬与凋亡也被证实在不同的实验环境中存在协同和拮抗作用,而这一切与许多疾病的病理机制息息相关。本文对自噬的机制及调控进行了回顾,并总结了较新的有关青光眼中视网膜神经元自噬的理论以及运用自噬的治疗手段。

  • 不同术式治疗白内障患者术后干眼情况比较

    作者:Sushobhan Dasgupt;Renu Gupta

    目的:从主客观方面比较超声乳化术( PKE)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 SICS )术后致干眼的研究,并对致病因素进行分析。
      方法:单中心前瞻性研究。选取2013-07/2014-12接受同一医生治疗白内障手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100例患者100眼分为两组(第一组:50例50眼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患者;第二组:50例50眼超声乳化术患者)。术后所有干眼患者都作表记录,从主客观方面评估其第1、4、12 wk术后干眼情况,并分析其致病诱因。
      结果:干眼测试( DET )值在主客观方面无显著差异( P>0.05)。相较于各自术前值,尽管期间无显著变化( P>0.05),两组在第12 wk目标干眼测试值呈持续下降趋势(P<0.05)。超声乳化术在第12wk结束时干眼测试值更主观。
      结论: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是不可避免的。在术后12 wk前超声乳化术组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手术组术后干眼测试值影响相似。进一步研究需要更多样本、更长随访时间的随机多中心临床试验来证实。

  • 青光眼患者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的 Meta分析

    作者:Lungowe L. Bbumelo;白浪

    目的:系统回顾正常人群和青光眼患者中央角膜厚度与眼压的研究资料,探讨两者之间的关联与机制。
      方法:在MEDLINE数据库和Science Direct数据库搜索有关角膜中央厚度与眼压关系的研究资料。另外在南方医科大学外文科部搜索2004/2006“眼科年刊”期刊。搜索
      关键词包括:角膜中央厚度、眼压、青光眼、高眼压症、剥脱青光眼、压平眼压计、厚度测量法、原发性开角青光眼、Goldmann压平眼压计。应用以下排除标准:1)非英语文献研究;2)在2005年以前的研究;3)案例性研究和案例点评性研究;4)与治疗方案或外科手术技术有关的研究;5)将青光眼与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来比,作为辅助变量;6)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7)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
      结果:搜索产生了13项研究,包括12个观察性研究和1个病例对照研究。与对照组相比,青光眼患者眼压水平明显升高( SMD:0.50,95% CI:0.30~0.70, Z=4.88, P<0.001);青光眼组患者角膜中央厚度水平有明显降低(SMD:-0.14,95% CI:-0.23~-0.05, Z=3.14, P=0.002)。 Meta-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跟两个组之间观察到的 CCT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
      结论:与正常眼组相比,青光眼组患者表现为角膜中央厚度变薄和眼压增高。

  • 《国际眼科杂志· IES》约稿启事

    作者:

    关键词: 眼科杂志
  • 黄斑裂孔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同时进行或序贯进行的研究

    作者:Mohammad Hosein Ahoor;Rana Sorkhabi;Amir Eftekhari Milani;Saba Asghari Kaleibar

    目的:研究黄斑裂孔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同时进行或序贯进行。
      方法:在大不里士发起了一项对黄斑裂孔和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试验,研究了黄斑裂孔手术和白内障手术同时进行或序贯进行对这些患者的影响。研究中22例患者( A组)首先进行超声乳化术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1 mo后同时进行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和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21例患者(B组)进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以及视网膜内界膜剥除术。
      结果:A组包括7例男性,15例女性;B组包括9例男性,12例女性( P=0.545)。 A组和B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分别为66.63±4.75岁和67.71±4.99岁(P=0.472)。术后3mo,A组中2例患者,B组中5例患者黄斑裂孔未愈合(P=0.240);A组1例患者,B组4例患者并发葡萄膜炎(P=0.185);B组2例患者眼内压升高(P=0.233);A组2例患者,B组4例并发后囊混浊(P=0.412)。
      结论:两组相比,同时进行手术组产生并发症患者较多,但经统计学分析,术后疗效及并发症之间无统计学差异。

  • 球周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

    作者:Jelena Paovic;Predrag Paovic;Vojislav Sredovic

    目的:通过高分辨率的OCT参数(中央和平均黄斑厚度及体积)和它们与视觉效率的相关性来评估球周反复注射曲安奈德在有无视网膜前膜下对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的影响。
      方法:研究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患者共计140眼,基于有无视网膜前膜分为两组。球周每3~4 wk注射一次曲安奈德(每次40mg),共注射三次,此外所有患者还接受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局部治疗。相关患者还进行了视觉效率、眼内压、高分辨率谱频域OCT检查。
      结果:在无视网膜前膜下黄斑水肿患者的佳治疗效果的平均厚度、体积和中央厚度显著低于治疗前。在有视网膜前膜下黄斑水肿患者的体积和厚度值下降,中央厚度值增加。总之,后者从初检查到完成治疗,眼内压和中央厚度没有统计意义上的显著差别,但平均厚度、体积统计意义上显著降低,而视觉效率显著增加。两组视觉效率与中央厚度密切相关。
      结论:目前球周反复注射曲安奈德在无视网膜前膜下对葡萄膜炎并发黄斑水肿更有疗效。

  • 结膜瓣遮盖治疗角膜碱烧伤中PMNs浸润的变化

    作者:宋东宇;高明宏;崔珊珊

    目的:研究结膜瓣遮盖术治疗角膜碱烧伤的疗效及损伤修复中多形核中性白细胞( polymorphonuclear neutrophils, PMNs)的浸润情况。
      方法:选取50只兔,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只,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建立兔角膜碱烧伤模型。实验组在角膜碱烧伤后当天行结膜瓣遮盖术。裂隙灯下观察两组角膜病损恢复情况并照相。采用苏木素-伊红( HE)染色切片后测定两组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PMNs的浸润量值。
      结果:PMNs在角膜碱烧伤后的3 d开始升高,大量浸润角膜,7 d略有下降,14 d上升达到大峰值,之后逐渐降低,早期分布在烧伤部位角膜基质内,后期则与溃疡浸润面积相一致。实验组PMNs的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角膜碱烧伤后的3、14和21 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结膜瓣遮盖治疗重度角膜碱烧伤的疗效确切,角膜的病理损伤和修复与PMNs的浸润密切相关。

  • 胡秀文总编应中信所邀请在“第8届中国英文科技期刊研讨会”作主题演讲

    作者:国际眼科杂志社

  • 维族和汉族大学生正视眼眼压及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分析

    作者:马平;朱英;樱峰

    目的:对双眼为正视眼的维吾尔族与汉族大学生进行眼压及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测定,通过对族别、性别、眼别间比较分析验证两民族间是否存在差异。
      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对门诊进行体检的大学生先行双眼裸眼视力检查,然后采用电脑验光仪测量角膜屈光力,再使用裂隙灯及检眼镜检查后纳入符合标准者405例810眼。对纳入对象先采用全自动非接触式眼压计测量眼压,再采用A/B型超声诊断仪测量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及眼轴长度。比较两民族之间、同民族不同性别间、不同民族相同性别间、不同眼别间所测得的眼压及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
      结果:维吾尔族与汉族学生眼压、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男生与女生前房深度、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男生与女生眼轴长度、角膜屈光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眼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男生与汉族男生眼压、前房深度、玻璃体腔长度、眼轴长度、晶状体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女生与汉族女生眼压、前房深度、眼轴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汉族学生比维吾尔族学生眼压高、前房深、玻璃体腔长、眼轴长、晶状体薄;相同民族男生眼轴长度均较女生长,角膜屈光力比女生小,其中维吾尔族男生比同民族女生前房深。汉族男生较维吾尔族男生眼压高、前房深、玻璃体腔长、眼轴长、晶状体薄;汉族女生较维吾尔族女生眼压高、前房深、眼轴长。右眼与左眼眼压及眼球部分生物学参数比较无差异。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