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 国际眼科杂志

国际眼科

国际眼科杂志

International Eye Science 국제안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陕西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西安分会
  • 影响因子: 0.9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2-5123
  • 国内刊号: 61-1419/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52-239
  • 曾用名: 美中国际眼科杂志;美国中华眼科杂志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国际眼科杂志社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惠延年
  • 类 别: 眼科与耳鼻咽喉科
期刊荣誉:
  • PACG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后前节OCT扫描各参数变化研究

    作者:庄晓彤;王凤敏;肖伟

    目的:观察原发性闭角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行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后前节OCT扫描参数变化.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30例42眼1/2以上象限房角开放,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利用前节OCT于激光虹膜切开术前及术后4wk进行检查,主要指标包括: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中央前房深度.术前术后检测参数比较,服从正态分布采用配对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结果:PACG患者30例42眼LPI术前距巩膜突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172±0.078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066±0.025mm2;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268±0.133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22±0.045mm2;LPI术后距巩膜突50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277±0.105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13±0.041mm2 ;距巩膜突750μm处,前房角开放距离0.388±0.154μm,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0.194±0.063mm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前房深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8).结论:激光虹膜切开术可以解决瞳孔阻滞,使前房角开放距离、小梁网与虹膜间面积增加,但前房深度不变.

  • 中度曲率性近视与轴性近视的高阶像差比较研究

    作者:杨璐;邵毅;刘永琰;张莉花;周琼;刘克政

    目的:针对不同类型中度近视眼高阶像差的分析,探讨中度近视眼中曲率性近视与轴性近视高阶像差的差异.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单纯性中度近视眼患者39例56眼,将其分为两组:A组为中度曲率性近视眼组(11例/16眼),平均年龄22±2岁,平均眼轴长度23.89±0.13mm,平均角膜曲率45.56±0.95D,平均屈光度4.58±0.82D;B组为轴性近视眼组共28例40眼,平均年龄22±3岁,平均眼轴长度25.82±0.44mm,平均角膜曲率41.93±0.85D,平均屈光度4.50±0.78D.利用波前像差仪获取入选患眼瞳孔分别为4,5,6mm时高阶像差值,进行分组比较.结果:A,B两组平均年龄与平均屈光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平均角膜曲率与平均眼轴长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与B组在瞳孔为6mm时RMS3,RMS4,RMS6,RMSh,C12值比较,A组/B组分别为:0.165±0.064/0.098±0.045,0.127±0.034/0.059±0.025,0.040±0.014/0.028±0.010,0.218±0.059/0.129±0.040,0.137±0.057/0.048±0.037,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余不同直径瞳孔下的高阶像差各值比较,前者均高于后者,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正常及中度散大瞳孔下,中度近视眼中曲率性近视的彗差、球差、次级球差及总高阶像差均较轴性近视眼为大.

  • 中药红花注射液穴位离子导入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

    作者:余海;李慧丽;李小丹;刘晓熹;贺翔鸽

    目的:探讨中药红花眼部离子导入配合穴位刺激治疗外伤性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方法:外伤性玻璃体积血患者100例113眼,其中治疗组60例71眼用止血芳酸0.2g加入9g/L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后肌肉注射、口服中药,同时应用红花注射液经睛明、承泣、攒竹、劳宫穴位离子导入;对照组40例42眼用止血芳酸0.2g加入9g/L氯化钠注射液10mL稀释后肌肉注射、口服中药;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视力和眼底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7.32%,对照组59.52%,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药红花眼部离子导入配合穴位刺激能对外伤性玻璃体积血达到更加安全、直接、有效的治疗效果.

  • 曲安奈德和激光治疗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

    作者:陈少军;阴正勤;杨红;吴楠;李世迎;孟晓红

    目的:观察并对比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TA)和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的效果,探讨两者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及联合治疗的时机.方法:对非缺血型分支静脉阻塞累及中心凹且有灌注的黄斑水肿(中央视网膜厚度≥300μm)患者,随机分为TA组和激光组,采用双盲法进行前瞻性治疗.TA组(46眼)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mg,激光组(44眼)行血管弓内格栅样光凝及无灌注区播散光凝.采用佳矫正视力(BCVA)和相干光断层扫描(OCT)作为评价两种方法治疗前后不同时期疗效的主要指标,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中央视网膜厚度介于300~500μm,1wk~1mo时TA组改善视力和减轻黄斑水肿的程度较激光组非常显著;1~3mo时TA组治疗效果随时间延长呈缓慢下降趋势,而激光组呈缓慢稳定上升趋势;6mo时TA组和激光组治疗效果无显著差异;6mo TA组个别患者黄斑水肿复发需再次注射.结论:对于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中央视网膜厚度介于300~500μm,玻璃体腔注射TA及激光光凝均可以选择;对中央视网膜厚度≥500μm患者可采用联合治疗,TA联合光凝治疗的时机应在玻璃体腔注射TA后1wk~1mo内积极进行;玻璃体腔注射TA后黄斑水肿复发,再次注射需间隔6mo以上.

  • 喉罩和气管导管在小儿眼科手术中对眼压影响的比较

    作者:赖江龙;陈吉婷;张圣禄

    目的:探讨喉罩(LMA)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应用于小儿眼科手术的安全性以及对眼压波动的影响.方法:小儿眼科手术患者90例,按照入院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喉罩组(L组)和气管导管组(T组),每组45例.观察记录两组麻醉诱导前(T0)、建立气道即刻(T1)、建立气道后3min(T2)、拔管后即刻(T3)、拔管后3min(T4)的SBP,DBP,HR及眼内压(IOP)的变化,并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术中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T组T1,T2,T3,T4时SBP,HR均高于T0及L组(P<0.05).L组T1,T2,T3,T4时SBP,HR较T0时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T 组T1,T2,T3,T4时IOP较T0,L组明显增高(P<0.05),L组T1,T3时IOP略有升高,但各时点IO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拔管时间较L组明显延长且较多术后并发症(P<0.05).结论:与气管导管相比,喉罩通气在诱导及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气道损伤少、眼内压波动幅度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适用于小儿眼科手术.

  • 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作者:张蕾;谭荣强;郑春昌;吴林彬;周家承;李敏红

    目的:分析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疗效.方法: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7例37眼,行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12mo,观察术后眼压、前房反应及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等.结果:术前平均眼压52.34mmHg,术后1,3d;1wk;1,3,12 mo平均眼压分别为17.30±9.35,17.98±7.69,17.38±5.31,17.22±3.82,16.45±4.82,16.76±4.52mmHg,与手术前平均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前房反应较轻,疼痛缓解明显,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睫状体冷冻联合小梁切除术能有效治疗晚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观察

    作者:胡萌菲;李世洋;马红利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严重眼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01以来收治的经玻璃体切割联合手术治疗的严重眼外伤患者30例31眼.结果:患者31眼中术后视力提高24眼,术前无光感12眼中术后视力不变2眼,光感2眼,手动3眼,指数4眼,1眼恢复为0.1;6眼球内异物的异物取出率为100%,炎症控制好;18眼复杂视网膜脱离,15眼成功复位,视网膜复位率为83%;14眼外伤性白内障或晶状体脱位,玻璃体手术后12眼行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晶状体植入率为86%.结论:严重眼外伤包括术前无光感眼,经过恰当的玻璃体手术联合相应的治疗措施,可以大限度保留患者的眼球及挽救患者的视功能.

  • 巩膜外加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UBM临床观察

    作者:曾云;杨安怀

    目的: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roscopy,UBM)观察巩膜外加压术后患者眼前节结构的改变,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改变与眼压升高之间的关系,探讨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压升高的机制.方法:将2011-07/2012-02于我科行巩膜外加压术(除去有原发性青光眼病史、青光眼家族史及房角存在新生血管的病例)的患者156例161眼纳入分析.所有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均进行Topcon非接触眼压计眼压检查、裂隙灯眼前节检查、超声生物显微镜及房角镜、间接检眼镜等检查.比较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术前术后各测量参数的改变,评价其与术后眼压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研究巩膜外加压术后高眼压发生机制.结果:高眼压组术后可出现瞳孔阻滞,睫状体全周脱离、水肿、前旋.参数测量: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前房深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03,P=0.048),房角开放距离500(AOD500)高眼压组与正常眼压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71,P=0.049),睫状体厚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32,P=0.038).结论:UBM在检查巩膜外加压术后眼前节结构方面行之有效.术后眼压升高是巩膜外加压术后的一个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2wk内)ACD,AOD500及CBT等眼前节结构参数的改变与眼压的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术后睫状体水肿前旋致前房变浅、房角变窄,导致眼压升高,相关参数提示高眼压组术后较术前有前房变浅、房角开放程度减小的趋势.

  • 自体带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复合体移植术后早期眼压观察

    作者:安刚;王友;李雪;李林

    目的:探讨联合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术后早期的眼压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4例25眼黄斑区域视网膜下较大面积出血的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分A,B两组,A组为行常规玻璃体切割、黄斑下出血和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NV)取出术联合硅油填充术患者,B组在A组手术方式基础上联合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以Goldmann眼压仪为测量工具,记录各组患者手术前1d眼压,以及术后第1wk每天上午眼压情况,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并分析其可能原因.结果:A组患者手术眼术后第1,2d眼压及术后第1wk平均眼压、峰值眼压、高眼压发生率低于B组,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而术后第1wk内其它各天的A,B两组手术眼眼压无显著差异.结论:对于黄斑区域视网膜下较大面积出血的ARMD,行联合自体视网膜色素上皮与Bruch膜复合体移植术较单纯行黄斑下出血和CNV取出术术后早期的眼压值及高眼压发生率略高,注意在围手术期内预防高眼压.

  • 卵磷脂络合碘治疗AMD的疗效分析

    作者:叶琴;徐国兴

    目的:探讨卵磷脂络合碘(沃丽汀)对湿性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的治疗效果.方法:将53例60眼确诊为湿性型的AMD患者分成治疗组(26例30眼)及对照组(27例30眼),治疗组用卵磷脂络合碘治疗,对照组用安慰剂治疗,67d后分别进行OCT检查.根据OCT检查结果,评价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16眼,好转9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治愈2眼,好转8眼,无效20眼,总有效率33.3%.治疗组治疗后视力明显提高,黄斑区视网膜厚度明显减少,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卵磷脂络合碘治疗湿性老年黄斑变性有显著疗效.

  • 传统与个体化LASIK术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的对比研究

    作者:孙旭阳;方学军;刘汉强

    目的:对比研究传统与个体化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的差异.方法:前瞻性对照研究,随机选取采用Technolas 217z100型准分子激光机进行LASIK手术的中低度近视及近视散光患者87例161眼,分为传统切削组和个体化切削组.术中采用光学相干厚度测量仪(online optical coherence pachymetry,OCP)实时监测所有患者的角膜厚度,并记录掀瓣后激光切削前及切削后的角膜基质厚度,计算出实际角膜切削深度.比较各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的差异及两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的组间差异.结果:传统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为94.37±22.76μm,理论切削深度为85.69±21.1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为90.08±15.98μm,理论切削深度为76.30±13.65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增加8.68±6.30μm,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较理论切削深度增加13.78±7.63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个体化切削组实际角膜切削深度与理论切削深度差值较传统切削组切削深度差值增加5.10±1.10μm.结论:传统LASIK及个体化LASIK术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均比理论切削深度增加.个体化LASIK中实际角膜切削深度偏差较传统LASIK切削深度偏差更大.

  • 提上睑肌中央腱膜切断术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

    作者:朱华丽;闫林;江文;黄玲;李莉;张晓

    目的:评估提上睑肌中央腱膜切断术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上睑退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52眼以上睑退缩为主要表现的静止期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采用提上睑肌中央腱膜切断术矫正退缩的上睑,并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上睑退缩均得以矫正,自觉症状不同程度减轻或消失.结论:提上睑肌中央腱膜切断术能有效矫正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中度上睑退缩.

  • 改良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临床观察

    作者:韩方菊;张京京;刘伟

    目的:评价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拟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改良后的无巩膜瓣线结埋藏式及经睫状体平坦部固定组;常规的有巩膜瓣经睫状沟缝线固定组.分别观察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视力、术后并发症.结果:本研究中改良组的手术时间平均为39.95±5.87min,常规巩膜瓣组的时间平均为45.77±5.21min,两组手术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术后视力两组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生线结外露缝线磨损、术后眼内炎、视网膜脱离并发症.常规巩膜瓣组易出现人工晶状体光学部夹持现象.结论:改良的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经巩膜缝线固定术是一种矫正无足够后囊膜支持眼的安全、有效、简洁的术式.

  • 超声生物显微镜在青光眼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应用

    作者:唐建明;赵婕;朱蓓菁;熊毅;杨森;陆豪

    目的:应用国产超声生物显微镜(UBM)观察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行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包括急性、慢性)患者31例43眼,术前术后分别用UBM测量术眼中央前房深度(ACD)以及12:00,3:00,6:00,9:00四个方向的房角开放距离(AOD)及房角开放度数(AA),并观察眼压.结果:术前术后眼压、中央前房深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术前术后四个方向的AOD及AA均有增加,有统计学差异.结论:UBM能观察活体的手术前后的房角变化、激光通畅程度,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诊治提供了更有效的检查方法和疗效观察.

  • 青年视屏终端工作者干眼症的患病因素分析及治疗

    作者:李国良;梁冬梅

    目的:分析青年视屏终端工作者干眼症的患病因素,探讨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对136例长期视屏终端接触的青年干眼症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包括常见症状(眼干、视疲劳、异物感等),泪膜破裂时间(BUT) 、SⅠt试验.共发放136 份问卷,有效问卷130份,有效率95.6%.将13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5例应用人工泪液(泪然),3次/d,1滴/次.对照组65例口服四环素,2次/d,250mg/次,连续服用3mo.结果:常见症状依次是:眼干燥异物感 (治疗组89.2%、对照组80.0%)、灼热感(治疗组33.9%、对照组30.8%)、视疲劳(治疗组72.3%、对照组67.7%)、视物模糊(治疗组30.8%、对照组35.4%)、眼痛(治疗组24.6%、对照组21.5%);两组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两组BUT、SⅠt试验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视屏终端综合征(video display terminals,VDT)是引起青年干眼症的主要原因,局部使用人工泪液组明显优于口服四环素组.

  • TICL植入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临床观察

    作者:张立;蒋海翔;叶应嘉;张成成;徐曼;杨兰

    目的:研究后房型有晶状体眼散光型人工晶状体(toric implantabIe collamer lens,TICL)矫正高度近视合并散光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历研究.收集我院2010-02/2011-06经手术治疗高度近视合并散光22例40眼的病历资料,该手术均在局部麻醉下通过3mm透明角膜切口植入TICL.随访12mo,随访内容包括术前及术后1d;1wk;1,3,12mo的裸眼视力、术前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屈光度数、角膜内皮细胞分析、人工晶状体柱镜轴位等.结果:术后3mo 40眼裸眼视力均等于或高于术前佳矫正视力,球镜度数均在-0.5~+0.5D,柱镜度数均在-0.75~0D.术后1mo 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者占95.0%(38/40),TICL轴向偏差在10°~15°者占2.5% (1/40),偏差大于30°者1眼(2.5%); TICL旋转大于30°的1眼行人工晶状体调位术,术后TICL轴向偏差在10°以内.术后7眼眼压一过性升高,经降眼压治疗,1wk内恢复正常.未发现继发性青光眼、晶状体混浊等病例.结论:TICL植入术矫治高度近视合并散光具有有效性和安全性.

  • 泪囊CT造影及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

    作者:周劲;夏述琳;肖毅;谢娇;杨青;吉祥

    目的:探讨泪囊CT造影及三维重建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对46例65眼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患者术前进行泪囊CT造影及三维重建,从而对泪囊及开口处进行准确定位,指导手术操作.观察其疗效.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按照术前定位点均较顺利找到泪囊.有效率100%.结论:泪囊CT造影及三维重建可成为鼻内窥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前的一项常规检查.

  • 小梁切除术后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分析及处理

    作者:李坚恩;张红红;史炜

    目的:分析青光眼穿透性小梁切除术致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的原因及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对行青光眼复合小梁切除术患者805例956眼进行临床观察,对其中5例5眼出现角膜后弹力层脱离者进行对症治疗.结果:患者5例5眼发生不同程度角膜后弹力层脱离,经前房内注入无菌空气和/或黏弹剂,各切口缝合密闭后效果满意.结论:及早发现和及时处理角膜后弹力层脱离对患者的术后视力恢复起重要作用.

  • 长春西汀在治疗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的应用

    作者:解鹏亮;郑陆芳;刘存宁;白领娣

    目的:探讨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长春西汀改善微循环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09-01/2011-12眼球钝挫伤患者92例92眼,行玻璃体切除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46眼,对照组46例46眼.治疗组应用长春西汀注射液静点20mg,1次/d,连续14d.观察期为1,3,6mo及末次随访(长12mo),以视力作为观察指标.结果:随访3mo后,治疗组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眼外伤玻璃体切除术后应用长春西汀,可以提高患者的视力.

  • 虹膜嵌顿法治疗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

    作者:颜世龙;田洁;冯春霞

    目的:评价虹膜嵌顿法治疗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的临床效果.方法: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56例56眼采用虹膜嵌顿法修复离断的虹膜根部,分析临床资料并评价其疗效.结果:虹膜根部离断56眼均一次修复成功,术后复诊未见虹膜根部再次脱落,未见虹膜前粘连及交感性眼炎.结论:虹膜嵌顿法是治疗外伤性虹膜根部离断的有效方法.

  • 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

    作者:陈冬斌;许超;廖文勇

    目的:探讨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在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1例41眼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的患者,在施行外路泪囊鼻腔手术中同时行泪道探通,留置新型泪道引流管3~6mo,在取管后3mo随访,观察术眼流泪、溢脓及泪道通畅情况.结果:术后3~6mo取管,冲洗泪道通畅率100%;取管后3mo复查,38例(93%,38/41)冲洗泪道通畅.冲洗不通3例(7%,3/41).除8例(20%)下泪小点有轻微撕裂伤外,无其他并发症.结论:泪囊鼻腔吻合术联合泪道置管治疗慢性泪囊炎合并泪道狭窄,效果明显,所需手术设备简单、直视下操作、手术难度小,是一种适合基层医院使用的较好方法.

  • 残联免费白内障手术2000例中远期疗效观察

    作者:杨少武;唐宏彬;高广胜;高鑫;王燕;胡杰

    目的:观察由残联组织在我院施行白内障免费手术后患者中远期视功能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08/2011-06在我院施行白内障手术后患者2 000例2 278眼.随访3mo~3a,记录视力、后发性白内障、眼底情况.结果:术后后一次随访时:矫正视力≥0.05者2 257眼(脱盲率99.08%);≥0.3者2098眼(脱残率92.10%).在随访中共发现视力下降392眼,其中后发性白内障278眼,眼底病变107眼,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5眼,眼外伤2眼.结论:白内障手术后角膜散光、后发性白内障及眼底病变是引起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值得重视.在贫困落后地区,眼科医务工作者也应重视向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宣传其所患疾病的防治知识.

  • RGP治疗成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

    作者:王华;郭颖卓

    目的:探讨硬性透氧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es,RGP)治疗成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的疗效.方法:对26例49眼成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患者行RGP验配.随访观察6mo,回顾性分析其疗效.结果:患者戴镜前屈光度球镜-14.90±4.95D,散光-2.59±1.60D,框架眼镜佳矫正视力平均4.64±0.16.首次配戴RGP后佳矫正视力为4.79±0.17,经配对t检验,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999,P<0.01);配戴1,3,6mo后,矫正视力保持稳定,未见下降,视觉质量满意.镜片配适良好,未见角结膜严重并发症.结论:RGP为成人高度屈光不正性弱视提供了优质的视觉矫正效果,可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 RGP 屈光 弱视 成人
  • 先天性泪囊膨出诊断和治疗及病因探讨

    作者:邓宏伟;张敬先;赖小兰;尹红;应方微

    目的:回顾性研究我院接诊的先天性泪囊膨出患者,并讨论该类疾病产生的病因和临床处理方案.方法:系统回顾我院2002-01-01/2011-12-31就诊的先天性泪囊膨出患儿共9例10眼,其中男4例4眼,女5例6眼,均在出生后立即发现泪囊区肿块,对所有患者进行全身抗生素使用和局部泪囊冲洗注入抗生素.结果:对经空心泪道探针抽取泪囊内脓液的7眼进行细菌培养,病菌检出率为90%.检出分别是G-菌3株,G+菌6株.G-菌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为敏感,G+菌对左氧氟沙星和妥布霉素为敏感.细菌对红霉素的敏感性均低.2眼在以上治疗后采用泪道探通术.结论:先天性泪囊膨出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新生儿科及眼科医生可早期发现,多合并胎儿先天性泪道阻塞,多转归成急性泪囊炎,出生后应积极治疗避免并发症出现.

  • 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次手术临床分析

    作者:刘洁梅;黄中宁;尹东明;孟倩丽;张良

    目的:探讨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多次手术的原因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3a来因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再次手术的患者.结果:患者189眼术后需要再次进行手术的为24例26眼(占总观察眼数13.8%).分别是:玻璃体再积血3眼,前房积血1眼,视网膜脱离11眼(占总观察眼数5.8%,占再手术眼42.3%,其中3眼合并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白内障6眼(占总观察眼数3.2%),单纯硅油取出5眼.189眼中有6眼发生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3.2%),6眼均为玻璃体晶状体联合手术或玻璃体切割术后又摘除白内障病例.2次手术19眼,3次或以上手术7眼(其中5眼合并视网膜脱离).结论:发生视网膜脱离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玻璃体切割术后需要多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也占据需要3次或以上手术的主要部分.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发生值得重视,出现视网膜脱离时要提高警惕,需要摘除晶状体时必须慎重.

  • 严重PDR玻璃体切除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

    作者:张祺;冯劼;程旭康;陈建斌

    目的:观察严重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手术和全视网膜光凝的视力对比.方法:将我院93例严重PDR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接受玻璃体切除+剥膜+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另一组接受全视网膜光凝+黄斑光凝,随访1a.结果:术后1a,第一组,视力提高12眼(27.9%),不变11眼(25.6%),下降20眼(46.5%).第二组,提高14眼(28.0%),不变24眼(48.0%),下降12眼(24.0%).两组间视力提高比例无差异.但不变和下降比例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严重的PDR患者,玻璃体切除术可能会带来更高视力下降的风险.

  • LASEK治疗近视疗效观察

    作者:孙斌

    目的:探讨LASEK手术治疗近视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对552眼行标准化及个性化LASEK手术,术后戴软性角膜接触镜,点1g/L氟米龙滴眼液、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药水,5~7d后摘除角膜接触镜、加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术后1,7d;1,3,6mo;1,2a复查.结果:裸眼视力≥1.0患者480眼(87.0%),<1.0~0.8者62眼(11.2%),<0.8~0.6者10眼(1.8%).结论:LASEK疗效好、安全性高,是治疗近视、尤其是低中度近视的可靠方法.

    关键词: LASEK 近视
  • 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疗效观察

    作者:王伟鹏

    目的:观察1g/L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1-01/12门诊诊断为干眼症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4次/d点眼,1滴/次.B组:1g/L玻璃酸钠滴眼液单独应用,4次/d点眼,1滴/次.试验疗程为14d.所有的患者符合入选标准,用药前及用药后14d观察患者的问卷评分、Schirmer I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比较两组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g/L普拉洛芬滴眼液及1g/L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应用治疗干眼症患者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使用1g/L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组,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g/L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干眼症,对于缓解症状,改善角膜情况效果良好.

  •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前术后的泪膜变化

    作者:汪美华;徐建锋

    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手术前、术后泪膜功能的变化.方法:对24例24眼翼状胬肉患者行逆向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分别于术前1d;术后1,2mo行Schirmer试验和泪膜破裂时间(BUT)检查,比较各时间点上泪膜的稳定性.结果:患者24例术前1d;术后1,2mo SchirmerⅠ试验分别为15.5±7.81,15.76±7.39,16.00±8.05mm,BUT分别为8.15±3.611,10.05±3.03,10.50±4.26s,术前术后BU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hirmer试验术后与术前比较无明显变化( P>0.05).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角膜缘干细胞移植可以恢复眼表的形态及泪膜功能的稳定性.

  • 新疆维吾尔族慢性泪囊炎鼻内镜与传统吻合术的比较

    作者:张霁雯;蔡琰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与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的疗效.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眼科2010-06/2012-05收治的维吾尔族慢性泪囊炎患者,其中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16眼,鼻内镜手术组12眼.术后检查泪道通畅及吻合口情况.结果:传统泪囊鼻腔吻合术组有效率93.8%,鼻内镜手术组有效率75.0%,两组有效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治疗慢性泪囊炎,在恢复泪道通畅功能方面都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鼻内镜下行鼻腔泪囊吻合术具有手术精细准确、损伤小、无面部瘢痕、可同时处理引起鼻泪管阻塞的鼻腔疾病等优点,且设计更为合理,符合现代外科手术微创要求.

  • 分离性垂直偏斜临床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游秀芳;张立贵;游秀霞

    目的:分析分离性垂直偏斜(dissociated vertical deviation,DVD)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02/2011-08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54例88眼分离性垂直偏斜的治疗效果.结果:非手术组采用转换注视眼方法治疗后,原注视眼视力无明显下降,现注视眼视力不仅提高而且眼位达到外观美容效果,满意率75%;手术组近期治疗满意率为81%.两组统计学处理无差异(P>0.05).结论:非手术转换注视眼方法可以有效矫正DVD患者的上斜视症状,尤其对于单眼DVD和双眼不对称DVD一侧眼为上斜视、对侧眼为隐性上斜视者效果较好.本方法尤其适用于不愿意接受手术治疗、且合并轻中度弱视和屈光不正的儿童患者.手术要根据患者的视力、斜视度、眼球运动情况及是否合并水平斜视等综合分析考虑,将诸多因素充分考虑于术中,提高一次手术的正位率.

  • 激光虹膜周切术治疗早期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观察

    作者:丁琼;谭荣强;郑春昌;吴林彬;周家承;郑诚

    目的:观察早期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激光虹膜周边切除术(laser peripheral iridectomy,LPI)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对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21例21眼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15例15眼患者行LPI,随访1a,观察中央前房深度,房角宽度及眼压等情况.结果: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和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LPI术后中央前房深度加深,房角增宽,眼压下降,但随访1a后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中央前房深度有所变浅、眼压回升,其中3例需药物控制眼压,1例药物控制眼压失败需行滤过性减压手术.结论:LPI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前期效果满意,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患者应注意LPI适应证的选择,对所有LPI患者,应密切随诊,以防止视功能进一步损害.

  •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眼内炎

    作者:张星慧;罗新店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割术,以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21例21眼化脓性眼内炎患者,术后予以静脉、结膜下及点眼等途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结果:玻璃体切割术后追踪随访3~12mo,21眼细菌性感染全部控制,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性提高.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能有效控制炎症,稳定视网膜功能,对治疗一些视网膜情况不佳或炎症难以控制的化脓性眼内炎患者疗效确切可靠,值得推广.

  • 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对青少年儿童近视进展的影响

    作者:胡平会;郭晓枚

    目的:探讨近视儿童配戴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眼镜及不戴镜对近视进展的影响.方法:对90例180眼近视儿童分为3组:不戴镜组30例,低矫组(单眼矫正<1.0)30例及全矫组(单眼矫正至1.0)30例,所有患儿均用复方托品酰胺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次日复验配镜.1a后,复方托品酰胺进行睫状肌麻痹验光,屈光度以单眼矫正至1.0为标准.观察屈光度的改变.结果:各组患者近视屈光度均逐年增加,增加度数全矫组明显低于不戴镜组及低矫组,低矫组明显低于不戴镜组.结论:不同程度的屈光矫正及未矫正对近视患者屈光演变过程有影响,欠矫及未矫正均可加速近视的进展.

    关键词: 近视 屈光矫正
  • 实时定位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11例

    作者:蒋莉;吴宪巍

    目的:观察实时定位缝合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手术效果.方法:选择术前通过房角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检查明确诊断为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患者11例11眼,术中利用房角镜实时定位,确定睫状体脱离的位置和范围,并观察缝合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中未出现任何并发症,术后观察3~12mo,除术前已无光感的1例患者外,其余均有明显的视力提高,其中视力0.5以上者5例,0.3~0.5者4例,0.1者1例.眼压:10~18(平均14)mmHg.前房、瞳孔、眼底改变均恢复正常.结论:本组11例患者采用术中实时定位,行改良的睫状体缝合复位术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手术效果确切、并发症少,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

  • 改良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

    作者:张越骊;钟晖;张莉;陈凌燕;肖诗艺

    目的:探讨改良额肌悬吊术治疗儿童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手术效果.方法:采用改良额肌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患儿36例44眼,对术后疗效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本研究36例44眼患儿均随访12mo以上,上睑下垂全部矫正,除1例术后出现倒睫外,其余均获得良好远期效果.结论:改良额肌悬吊术是治疗提上睑肌肌力先天性上睑下垂的有效方法,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可以有效防止并发症.

  • 人工晶状体断襻的术中处理

    作者:孙勇;甫拉提·阿布都热衣木;刘刚;秦艳莉;万新娟

    目的:探讨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出现断襻的术中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总结2006-03/2011-05的25例25眼人工晶状体植入时出现断襻的术中处理方法:其一是将断襻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23眼),其二是一期或二期更换断襻人工晶状体(2眼).结果:在25眼中,其中1眼术中进行人工晶状体的更换,1眼术后第3d人工晶状体向下发生严重脱位,进行了人工晶状体的更换,2眼人工晶状体发生轻微移位,余21眼未发生人工晶状体移位;术后1mo矫正视力0.8~1.0者8眼,0.5~者14眼,0.2者1眼(合并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3眼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术后6mo随访的15眼均未发生人工晶状体明显移位.结论:将断襻人工晶状体植入囊袋内合适的位置,大多数人工晶状体不发生移位或不影响术后视力的提高,可以作为手术应急的一种选择.

  • 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的应用

    作者:秦兵

    目的:探讨前部玻璃体切除术在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儿童外伤性白内障21例21眼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进行前部玻璃体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6mo~2a,21眼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12者4例(19.0%),0.15~0.3者9例(42.9%),≥0.5者6例(28.6%),视力检查不合作2例(9.5%).结论:前部玻璃体切除术能显著减少儿童外伤性白内障术后并发症,提高视力.

  • Ahmed阀门在青光眼手术中的疗效分析

    作者:李霞;吴青松;李家璋

    目的:评价Ahmed青光眼阀门在多种类型青光眼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对研究期间住院94例102眼青光眼患者予Ahmed青光眼阀门植入术,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术后1~2wk予全视网膜光凝.术后随访6mo以上,了解各期眼压、视力情况.结果:平均眼压从术前48.52±6.42mmHg降到术后6mo 11.20±3.34mmHg.术后各时期平均眼压均低于21mmHg,与术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102眼手术完全成功者96眼,基本成功者2眼,总有效率为96.1%.术后并发症包括短暂性前房出血、早期低眼压、浅前房等.结论:尽管Ahmed阀门植入存在一些并发症,但是对于青光眼是一种新的有效治疗方法.

  • 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治疗LASIK术后干眼症

    作者:温岱宗;李学喜;林巧雅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预防和治疗LASIK术后患者干眼症的效果.方法:选取LASIK术后患者136例272眼,实验组68例136眼术后滴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和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滴眼液,每日4次;对照组68例136眼术后不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余处理两组相同.术前、术后1,2wk;术后1mo均进行泪液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术后各时间点实验组的角膜染色比例均小于对照组,术后各时间点Schirmer值和BUT值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LASIK术后应用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眼用凝胶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改善泪液分泌及维持泪膜的稳定性.

  •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吸氧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李之喆;强丽莉;王珍

    目的:探讨苏州地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情况以及与吸氧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05/2012-05在苏州及其周边地区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234例,出生体质量650~2 550g,孕周27+4~36wk,并将其分为吸氧组与未吸氧组.运用卡方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吸氧和未吸氧对ROP发病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检验结果表明在氧浓度控制后,吸氧与未吸氧对ROP的影响无显著差异.说明吸氧并非ROP发生的直接原因,限定了氧的使用并不能完全阻止ROP 的出现.

  • 外伤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治疗

    作者:唐志强;李达璟;张武锋

    目的:探讨外伤性白内障合并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对52例52眼晶状体不全脱位患者,根据病情采用相应的手术方法,对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随访观察6mo,视力均有提高,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虽然外伤性白内障伴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患者眼部条件差,但根据病情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联合手术,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与眼压

    作者:李庆和;齐绍文

    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是目前治疗屈光不正的主要手术方式,在改善视力的同时,我们更关心眼压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相互关系.本文就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分类,24h眼压波动,术前、术后角膜厚度、曲率与眼压关系,高度近视合并青光眼的诊断,屈光回退及近视进展与眼压的关系,糖皮质激素性高眼压或青光眼做一综述,对眼科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中西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艳;彭清华

    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青光眼的治疗以降眼压为重点,对于药物不能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手术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青光眼手术方式多样,但滤过性手术一直以来在临床上都占据着重要地位,滤过性手术虽然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单纯手术失败率仍很高.我们就如何提高抗青光眼滤过性手术成功率,回顾了近10a的相关文献,总结中西医对于手术失败原因的认识,介绍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可联合运用的中西药物,以期应用中西药物联合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

  • 磁共振技术在视觉系统成像中的应用

    作者:邹引;张绍丹;刘洪安;李若溪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评估视觉系统的解剖结构及功能变化方面日益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研究较多的磁共振技术主要包括:传统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功能磁共振、磁共振波谱法、锰增强磁共振等.在这些磁共振成像技术中,传统磁共振主要提供视觉系统形态学的改变,弥散张量成像及锰增强磁共振主要用于观测更微观的视觉系统结构的改变,功能磁共振可以反映视觉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视觉皮层功能反应的改变,磁共振波谱法对深入研究眼部疾病的脑内代谢改变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些技术的单独或联合应用对于视觉系统相关疾病的诊断、随访监测以及疗效评估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在临床应用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Lenstar LS900的临床应用进展

    作者:沈政伟;薛林平;莫婷;尹禾;姜黎

    近年来,各种眼部生物参数测量仪不断改进和更新,如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intraocular len-master,IOL Master)、超声生物显微镜(ultrasound biomicroscope,UBM)、Pentacam眼前节综合分析系统(Pentacam)、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rbscan裂隙扫描角膜地形图(Orbscan)、Lenstar LS900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伽利略双通道Scheimpflug眼前节分析仪(Galilei)、角膜内皮显微镜(specular microscope)、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microscope)等,每一种测量仪的测量原理及临床应用范围各有不同.本文主要对新型的基于低相干光反射(optical low coherence reflectometry,OLCR)原理设计的非接触式的光学生物测量仪Lenstar LS900的测量原理、使用方法及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聚合酶链反应在感染性葡萄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陈尧;高玲

    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一种有力的分子生物学工具,检测所需标本量少,耗时短,敏感性高,对于某些不典型的感染性葡萄膜炎,PCR能够在感染早期从极少量眼内液中检测出病原体的复制数量,提高诊断的效率.与传统的血清学抗体检测、病原微生物培养相比,PCR在辅助诊断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优势.

  • 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韦敏;多丽荣;付永姝;李荣花;朱振龙

    翼状胬肉是我国常见的眼表可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发病机制不甚清楚.翼状胬肉的眼部表现是结膜组织向角膜中央呈浸润性生长,治疗以手术为主,手术方法有多种,但单纯手术切除不易切净,容易复发,预后较差.近年来,许多学者在胬肉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较新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翼状胬肉 发病机制
  • 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

    作者:樊闻华;刘玉君

    目的:对比观察复合式与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青光眼患者73例82眼随机分为A组(37例42眼)和B组(36例40眼),分别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和单纯小梁切除术治疗,术后随访3mo,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浅前房发生率、滤过泡形成情况以及眼压控制情况.结果:A组浅前房发生率为4.8%(Ⅰ度),B组浅前房发生率为35.0%(Ⅰ度+Ⅱ度),两组浅前房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随访结束时共38眼(90.5%)为功能性滤过泡,B组共28眼(70.0%)为功能性滤过泡,两组功能性滤过泡形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眼压获完全控制者共37眼(88.1%),显著高于B组(52.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mo时,A组平均眼压为15.2±2.3mmHg,显著低于B组(18.5±2.5mm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可有效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在功能性滤过泡形成和眼压控制方面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小梁切除术.

  • 普拉洛芬滴眼液在青光眼手术前后炎症控制的临床评价

    作者:朱磊;谢安明;刘涛;吴杰;谭海龙;王小芳;陈萌

    目的:通过观察青光眼手术前后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对术后炎症反应的疗效,寻求一种青光眼术后炎症药物控制的较佳方案.方法:观察青光眼小梁切除术的住院患者50例52眼,随机分为4组:术后单独滴用典必殊滴眼液组(甲组)、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眼液组(乙组)、术前1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术后联合用药组(丙组)、术前3d始滴普拉洛芬滴眼液及术后联合用药组(丁组).手术方法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第 1,3,7,14,30d观察症状和体征并进行评分.结果:患者50例52眼完成研究.术后第1,3d时丁组综合评分明显低于其它组(P<0.05),术后3,7d时甲组综合评分比其它组均高(P<0.05);术后15d和30d时4组间综合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做预处理,术后联合应用普拉洛芬滴眼液与糖皮质激素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炎症控制的较佳治疗方案.

  • 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处理

    作者:马健利;孙先勇

    目的:分析23G玻璃体切割术后高眼压的发生率、特点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处理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对于我院行23G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患者146眼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后早期高眼压诊断标准为术后2wk内任一时间眼压测量值≥25mmHg.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于术后早期高眼压患者根据眼压程度采用单一或联合降眼压药物治疗.结果:患者146眼中发生术后高眼压者42眼,占28.8%,平均出现自术后3.38d.单纯气换组、C3F8填充组及硅油填充组术后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4.5%,33.3%和39.3%,C3F8组和硅油填充组与单纯气换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未行激光机冷冻处理组、部分视网膜光凝组、全视网膜光凝组及冷冻组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分别为13.6%,27.4%,34.5%和35.7%,部分视网膜光凝组与未处理组相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两组与未处理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原发病术后均有早期高眼压的发生,但分布不均衡.通过处理眼压均控制理想.结论:23G玻璃体切割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危险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与眼内填充物、术中处理方式有关,不同原发病对于高眼压的影响在于其对术式的影响.术后早期高眼压多为一过性,合理药物治疗可控制.

  • Ⅳ级以上硬核白内障手术方式的对比研究

    作者:蒋华章;王莉;李银喜;杨安怀

    目的:对比研究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两种手术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白内障IV级以上硬核患者150眼分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组(74眼)和白内障超声乳化组(76眼),对两组的核处理时间、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进行对比观察.结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组和白内障超声乳化组在核处理时间,虹膜损伤及后囊破裂比较及术后角膜和前房反应比较中,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视力早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晚期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较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在IV级以上硬核上有优势,是治疗IV级以上硬核白内障较理想的选择.

  • 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关系

    作者:姜腾轩;翟淑娜;闫佳;李岩;卢智泉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高脂血症、糖尿病与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ge-related cataract,ARC)的关系.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组由年龄45~85岁的360例ARC患者所组成;对照为与病例同期入住相同医院,未患与ARC有关眼病的360例患者,对照组与病例采取1:1匹配方式.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特征、生活方式、疾病既往史等,同时收集研究对象的临床生化检测资料,包括空腹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总胆固醇(TC)及甘油三酯(TG)等.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估计研究因素与ARC关联的比值比(OR)及其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调整了年龄和性别因素后,高脂血症、高脂血症病程、TC及TG与发生ARC的危险性无关(P>0.05),仅HDL-C下降与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有关(OR=1.519,95% CI:1.093~2.110,P=0.013).在调整了多种潜在性混杂因素后,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空腹血糖受损的研究对象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73%(OR=1.734,95% CI:1.102~2.725,P<0.001),而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发生ARC的危险性升高了94%(OR=1.938,95% CI:1.293~2.906,P<0.001).糖尿病病程也与ARC呈显著性正相关,糖尿病病程<10a和10~19a的病例发生ARC的危险性分别是未患糖尿病对照的2倍(OR=2.347,95% CI:1.502~3.752,P=0.010)和3倍(OR=2.683,95% CI:1.267~5.683,P<0.001).结论:HDL-C下降及糖尿病可使中老年人群发生ARC的危险性增加.

  • 玻璃体切割术对PDR患者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作者:陈晓隆;张英楠

    目的: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术前与术后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及功能的变化.方法:对33例44眼行玻璃体切割术的PDR患者及30例44眼正常对照组志愿者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多焦视网膜电图(multifocal electroretinogram,mf-ERG)进行检查,观察PDR患者术前与术后及正常对照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改变及P1波、N1波5环和4象限的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变化.结果:术后随访2mo,正常对照组、PDR组术前及术后两两比较:P1波振幅密度正常组及PDR组术前、术后两两比较,5环及4象限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波潜伏期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3环、第4环、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振幅第1环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1波潜伏期第3环PDR组术前及术后比较,第1环、第2环、第4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前比较,第5环、第2象限、第3象限正常对照组与PDR组术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与P1波、N1波振幅密度及潜伏期的相关性分析显示,除N1波潜伏期在第3象限存在相关性外,其余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通过应用OCT和mf-ERG对PDR患者玻璃体切割手术前后黄斑区结构与功能的评估,说明玻璃体切割术可有效减轻视网膜黄斑水肿并改善视网膜的感光及传导功能.

  • 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频域OCT的对比研究

    作者:蒲一民;卢薇;杨君;何燕;杨田;李斌

    目的:应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对特发性和继发性黄斑前膜(macular epiretinal membrane,ERM)的形态特征、黄斑中心凹厚度及其与视力的关系进行对比研究.方法:应用频域OCT观察用裂隙灯显微镜、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及OCT确诊为特发性ERM(92例112眼)、继发性ERM(78例96眼)的患者,观察前膜的形态特征、定量测量前膜及其下视网膜厚度、分析黄斑中心凹厚度与视力的关系.结果:ERM的OCT图像表现为视网膜神经上皮层表面厚薄不一的高反射光带,主要表现为前膜与视网膜内表面出现局灶及大部分粘连,其次表现为黄斑中心凹变浅或消失、神经上皮层增厚、黄斑水肿.特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398.32±112.0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2.28±9.65μm;继发性ERM患者视网膜平均厚度为416.87±104.17μm,前膜的平均厚度为57.05±10.33μm.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相同视力区间,两组黄斑中心凹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分别在两组及同组不同视力区间之间,黄斑中心凹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OCT可以客观地显示ERM及黄斑部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定量检测ERM、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变化,是ERM可靠的检测手段.

  • Caspase-3在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大脑视皮层的表达

    作者:曾亚薇;何湘珍;王智

    目的:检测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aspase-3)在形觉剥夺性弱视大鼠大脑视皮层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建立形觉剥夺弱视大鼠模型,对10只正常大鼠和10只单眼形觉剥夺弱视大鼠大脑视皮层17区进行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法以及图像分析系统对Caspase-3免疫阳性神经元进行定位观察并定量研究其变化.结论:Caspase-3在单眼剥夺弱视大鼠大脑视皮层17区表达升高,可能参与弱视的发生、发展过程.

  • 雌激素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PEDF和VEGF表达的影响

    作者:穆华;张晓梅;冯卓蕾;王业青

    目的:探讨雌激素对缺氧视网膜Müller细胞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blot印迹分析方法分别测定不同浓度雌二醇(E2)作用于缺氧Müller细胞后,细胞内PEDF mRNA,VEGF mRNA及相应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缺氧24h后PED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降低,10-5mmol/L和10-6mmol/L E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明显缓解由于缺氧引起的细胞内PEDF mRNA及蛋白表达的降低,并与E2的浓度有关.缺氧24h后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明显升高,10-5mmol/L和10-6mmol/L E2作用于Müller细胞后可以明显降低细胞内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并与E2的浓度有关.结论:雌激素可以调控缺氧条件下视网膜Müller细胞内PEDF和VEGF的表达,对视网膜病理性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保护作用.

  • 蛴螬提取物对兔脉络膜新生血管中Ang1和PEDF表达的影响

    作者:邱晓星;彭清华;陈梅;彭俊;谭涵宇;李文娟

    目的:通过建立实验性有色兔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动物模型,研究蛴螬提取物对血管生成素1(Ang1)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其对CNV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40只有色兔,随机分成5组,A组:健康空白组;B组:模型组;C组:维生素E组;D组:驻景丸加减方组;E组:蛴螬提取物组.每组8只16眼,通过氩激光光凝方式建立CNV模型.激光光凝后24h;7,14,21,28d行眼底彩色照相;7,14,21,28d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14,28d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然后将每组家兔随机分成2批,分别于14,28d用空气栓塞法处死并摘取眼球后段组织行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视网膜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行Ang1和PED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研究蛴螬提取物对CNV的抑制作用.结果:Ang1含量表达测定显示,空白组较实验组低(P<0.05),实验组中驻景丸加减方组和蛴螬提取物组较其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蛴螬提取物组较驻景丸加减方组低,但无显著性差异,蛴螬提取物组28d较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PEDF含量表达测定显示,空白组较实验组高(P<0.05),实验组中驻景丸加减方组和蛴螬提取物组较其它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蛴螬提取物组较驻景丸加减方组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蛴螬提取物组28d较14d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蛴螬提取物对实验性有色兔CNV中Ang1的高表达存在良性影响,能有效干预PEDF的降低,保护视网膜组织,对CNV具有抑制作用.

  •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作者:聂爱芹;席蕾;席兴华;雷璐贇;程芳

    目的:探讨建立不同感染时期HSK小鼠动物模型,为HSK的深入研究建立基础.方法:Balb/c小鼠125只麻醉后在显微镜下用刀片背面尖端于角膜"#"字划痕,其中100只小鼠接种 HSV-Ⅰ病毒,另25只小鼠不接种病毒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每天用10g/L荧光素钠染色后裂隙灯显微镜下观察角膜病变发生情况,并取角膜表面泪液进行HEK293T细胞检测以确定裂隙灯显微镜下有无病毒复制.对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采用紫外线B光照射以诱导HSK复发.结果:接种HSV-Ⅰ病毒的小鼠模型眼于接种后3d内全部出现急性上皮性角膜炎表现.经阿昔洛韦滴眼液治疗1wk后角膜炎症消失,但角膜和三叉神经节中PCR检测病毒仍为阳性.潜伏感染期小鼠模型经紫外线B光照射后也都在1wk内复发,并表现为以基质型角膜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角膜病变.结论:采用角膜划痕法对Balb/c小鼠接种HSV-Ⅰ病毒和紫外线B光照射可以成功地制作出原发感染期、潜伏感染期和复发感染期等不同感染时期的HSK模型,而且操作相对简单、方便易行.

  • 结膜瓣覆盖治疗角膜碱烧伤中MMP-9和TIMP-1的表达

    作者:宋东宇;高明宏;徐旭;于静;禹海;陈颖新;张晓光

    目的:研究结膜瓣覆盖术治疗兔角膜碱烧伤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组织型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表达机制.方法:将50只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分别25只,建立兔角膜烧伤模型.实验组在角膜烧伤后当天行结膜瓣覆盖术.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两组角膜碱烧伤后不同时间点MMP-9和TIMP-1的表达.结果:MMP-9在角膜碱烧伤后的3d开始升高,14d达到高,之后逐渐下降;而TIMP-1在伤后即有表达,7d有所下降,于14d达到低,21d达到峰值.实验组MMP-9的表达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角膜碱烧伤后的3,14,21d和2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MP-1则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角膜碱烧伤后3,14d和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角膜碱烧伤的病理损伤及修复过程中,MMP-9及TIMP-1的表达密切相关.结膜瓣覆盖治疗重度角膜碱烧伤的疗效确切.

  • 白内障患者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的计算

    作者:(C)i(g)dem (U)lkü Can;(S)ehnaz (O)z(c)al(i)(s)kan;Sibel Polat;Bayaz(i)t (i)lhan;Ay(s)e Gül Ko(c)ak Alt(i)nta(s)

    眼睛行屈光手术后,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度数的测量是有疑问的.屈光角膜手术后,轴向长度变化对于生物体测量的作用被认为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行角膜屈光手术眼的生物识别错误主要是由于角膜曲率值衡量偏差造成的.生物识别错误导致白内障术后未预料的、意想不到的屈光不正,这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在本篇病例报告中,我们描述了一位行角膜屈光手术的患者,并讨论了一些IOL度数计算的方法.

  • 睫状神经营养因子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

    作者:梁紫岩;张卯年

    目的:研究睫状神经营养因子(ciliary neurontrophic factor,CNTF)对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40只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50g-280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in,STZ) 60mg/kg 诱发糖尿病模型(DM),将DM大鼠随机分组为DM+CNTF组和DM+BSS组.DM+CNTF组给予玻璃体腔内注射CNTF(1.0μg /2μL),DM+BSS组注射BSS液(2μL).分别观测0、4 、8、12wk两组大鼠体质量和血糖变化,于4wk和12wk进行原位细胞调亡(TUNEL法)的检测及视网膜神经组织超微结构的观察.结果:DM+CNTF组大鼠的血糖和体质量与DM+BS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12wk时TUNEL检测DM+CNTF组大鼠神经节细胞凋亡与DM+BSS组相比减少(P<0.05).透射电镜下观察发现从4wk起两组大鼠视网膜神经组织出现细胞凋亡的改变,经CNTF治疗细胞凋亡改变有所减轻,表现为外节膜盘间隙减小,感光细胞水肿减轻及核染色质浓集减轻等.结论:CNTF对DM+CNTF组和DM+BSS组大鼠的体重及血糖无明显影响.CNTF治疗组结果显示对本实验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及感光细胞有一定保护作用.

  • 蜕皮甾酮和异补骨脂素在HLEC中抗氧化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

    作者:张可丽;黄秀榕;祁明信;郭娜

    目的:研究异补骨脂素(Isopsoralen,ISR)和蜕皮甾酮(Ecdysterone,ECR)对经H2O2处理的HLEC内磷酸化ERK(p-ERK)的表达,从而探讨雌二醇(β-Estradiol,E2),ECR和ISR是否通过启动或干预ERK/MAPK信号转导途径来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以揭示E2和ECR及ISR抗氧化损伤的信号转导机制.方法:本研究采用ECR和ISR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HLEC)共同孵育,以E2作为阳性对照,再用H2O2对HLEC造成氧化损伤后,采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er,FCM)检测不同时段的p-ERK蛋白表达.结果:正常HLEC内存在p-ERK表达;H2O2组p-ERK表达量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少;E2和ECR与ISR各组p-ERK表达量分别在1,6,12h达到高峰.结论:E2和ECR与ISR的抗氧化损伤作用可能是与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 视觉发育敏感期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觉电生理及视皮质超微结构研究

    作者:孙晓楠;陶军;郝旭红;徐丽;李若溪;张劲松

    目的:检测视觉发育敏感期单眼形觉剥夺大鼠视觉电生理功能,并观察其视皮质超微结构.方法:健康14日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及对照组各10只.实验组大鼠缝合封闭单侧眼,制作单眼形觉剥夺动物模型.与对照组在同等自然光照环境下饲养至45日龄.分别对两组鼠进行电生理检测,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两组大鼠视皮质的超微结构.结果:正常大鼠F-VEP呈现典型的NPN波形,P1波峰潜时短,波峰陡直.形觉剥夺大鼠F-VEP检测结果:P1波峰潜时明显延长,波峰显著降低.电镜观察单眼形觉剥夺动物视皮质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发现:形觉剥夺动物视皮质中神经元的超微结构受到破坏.结论:单眼形觉剥夺可以影响大鼠视觉电生理的变化,使P波峰的潜时延长,振幅降低,这一改变是形觉剥夺性弱视视觉生理功能改变的体现;单眼形觉剥夺可以引起大鼠视皮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破坏,这一改变是形觉剥夺性弱视的形态学基础.

  • 以眼部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艾滋病1例

    作者:陈颖;刘焰东;雷澄

    1病例报告患者,男,55岁,因"右眼视物模糊10d"就诊,体检未见异常.眼部检查:VOD:0.6,VOS:0.4,双眼前节(-),眼压正常,眼底:右眼视乳头色红,边界清晰,C/D=0.3,视网膜各象限可见线状及点状出血,沿血管分布,视网膜静脉增粗,迂曲,黄斑反光欠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示:右眼视乳头呈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视网膜散在荧光遮蔽,沿血管分布累及黄斑视乳头周围,静脉迂曲、增粗,黄斑早期未见明显强荧光,晚期荧光渗漏.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5×109/L,淋巴细胞数1.12×109/L,淋巴细胞比率24.40%,单核细胞0.83×109/L,单核细胞比率18.11%;(2)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升高,全血黏度升高,血沉正常;(3)空腹血糖:7.35mol/L;(4)ANTI-HIV阳性.

  • 虹膜劈裂症1例

    作者:毕大光;黄红深;王晶;张伟

    0引言虹膜劈裂症(iridoschisis)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发生在年龄较大患者的双眼或单眼原发性虹膜基质的退行性萎缩病变.本病早是Schmitt \[1\1922年报告的为虹膜前层分离;Foster(1945)提出本病是中胚叶虹膜实质限局性分裂为两层\[2\].我们近期在门诊诊疗中发现1例,现报告如下.

  • 先天性副泪小点及副泪小管2例

    作者:钟秀华;张社德;张丽环

    1病例报告 病例1,女, 73岁, 因左眼溢泪于2009-10-10来我院就诊.全身体格检查未见异常.眼部检查发现右眼上睑泪乳头处两个泪小点,二者间距约1.5mm, 偏颞侧泪小点距内眦约8.5mm, 近鼻侧泪小点距内眦约7.0mm, 两个泪小点均能接触泪湖,直径均约0.2mm,呈椭圆形.下睑有一正常泪小点,大小约0.3mm.冲洗泪道见右上睑两泪小点及下睑泪小点均通畅.探泪道发现右眼上睑两泪小管均有明显垂直部,长约1.0mm, 两泪小点与各自泪小管相通, 均能达泪囊部.左眼泪小点正常.诊断:先天性右上睑副泪小点和副泪小管.

  •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

    作者:吴启红;钟小波;邓元锐;王丹

    0引言翼状胬肉是眼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手术切除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复发率达30%~69%\[1\],我科采用显微镜下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翼状胬肉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8-06/2010-06的2a间共收治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145例150眼,男60眼,女90眼.年龄39~72(平均51)岁.胬肉侵入角膜内超过2.5mm,体宽超过5mm,充血明显者为重型,反之为轻型.轻型55眼,重型95眼.手术方法:术前3d抗生素眼药水滴眼.20g/L利多卡因行结膜下浸润麻醉.手术均在显微镜下操作,在翼状胬肉颈部上下缘处,沿角膜缘方向切开结膜上皮,分离球结膜和翼状胬肉基质.

  • 白内障围手术期安全性临床评估

    作者:雷琼;彭华琮;刘保松

    0引言眼内炎是白内障手术后严重也是棘手的并发症之一,往往预后不佳,严重影响患者的视功能.随着白内障手术技术的发展,手术切口的缩小,手术时间的缩短,手术间及手术器械无菌程度的提高,术后感染的风险逐渐降低.国内外报道[1-3],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发病率为0.042%~0.21%.有研究发现[4],造成眼内感染的致病菌80%来自患者自身结膜囊及睑缘.术前结膜囊涂片及前房抽取液中常见的细菌种类为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5].Heaven等[6]对32例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后眼内炎患者的回顾总结中发现,55%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可见,白内障手术过程中及术后来自患者自身结膜囊及睑缘致病菌可进入眼内导致术后眼内炎的发生.因此,围手术期眼部清洁是预防眼内炎的关键.

  • 双眼先天性膜状瞳孔残膜

    作者:梁紫岩;王凤翔

    瞳孔残膜又称永存瞳孔膜,系胎儿期瞳孔膜的残留.在新生婴儿中常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瞳孔残膜, 但随年龄增长, 大部分婴儿眼内残膜逐渐消失.1临床资料 患者, 男,28岁,因发现"双眼视力下降15a"就诊.既往无特殊病史.父母非近亲婚配,顺产.全身体检无异常.眼科专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12,矫正视力:-7.25DS-1.25DC×130°→0.40;左眼:裸眼视力0.15,矫正视力:-9.00DS→0.30.双外眼未见异常, 角膜透亮, 前房深度正常, 眼底正常, 瞳孔圆, 直径约3mm,对光反射存在.双眼虹膜(图1)自从瞳孔缘形成条索状色素膜向瞳孔区集中融合形成残留膜与晶状体前囊黏连,前囊大量色素沉着.

  • 广西横县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调查分析

    作者:雷海云

    目的:了解广西横县地区青少年干眼症的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在校青少年2 358名进行问卷调查,初中组1 768名,高中组590名,对主诉有症状的856例患者进行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泪液分泌试验(SⅠt)及角结膜荧光素染色检查,统计干眼症的患病率,分析干眼症患者的相关因素.结果:青少年2 358名中干眼症为157例,总患病率为6.66%,女性患病率8.08%(92/1 138),男性患病率5.33%(65/1 220),χ2=6.762,P<0.05,两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其中初中组女生患病率7.64%(64/838),男生患病率5.48%(51/930),χ2=3.016,P>0.05,两者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高中组女生患病率9.33%(28/300),男生患病率4.83%(14/290),总患病率7.12%,χ2=3.872,P<0.05,两者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初高中组男生患病率比较(χ2=0.081,P>0.05),无统计学差异;初高中组女生患病率比较(χ2=0.064,P>0.05),无统计学差异.统计学分析显示在校青少年干眼症患病率主要与视屏幕、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关系密切,其他为次要影响因素,且大部分受多因素同时存在的影响.结论:广西横县地区在校青少年干眼症患病率为 6.66%.青少年干眼症患病率主要与视屏幕、配戴角膜接触镜时间长短密切相关、其次是和长时间近距离阅读、频繁使用滴眼液和全身性疾病史等有关.

  • 选择及放弃激光角膜屈光手术近视患者3000例原因调查

    作者:陆岩;杨飏;夏丽坤

    目的:调查近视患者要求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原因和术前检查后放弃手术的原因.方法:对3 000例准备行激光角膜屈光手术的近视患者进行关于要求手术原因的问卷调查,并对所有患者例行术前检查,分析患者要求手术的原因和其中349例检查后放弃手术的原因.结果:患者要求手术的原因依次为:为了顺利通过升学、择业或入伍等体检(47.60%);为运动、美观、舒适性等考虑而自身不愿戴镜,占46.80%;由于近视度数过大或严重屈光参差而不便戴镜(4.40%).3 000例患者中未能终行手术者349例,占11.63%,因心理因素及社会因素放弃者116例(33.24%);各类手术禁忌证233例(66.76%).结论:激光角膜屈光手术术前可根据患者手术原因更有针对性地加强医患沟通;术前检查应详细认真,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证及禁忌证,确保手术安全;医务工作者有责任对广大近视患者普及近视预防、治疗的相关知识,使患者能正确选择治疗方法.

  • 黄斑水肿相关国际文献的计量分析

    作者:赵宁;万超;刘宁宁;才娜;陈蕾

    目的:分析国际对黄斑水肿的研究热点.方法:对1946/2011年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书目信息共现挖掘系统(BICOMS)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利用PASW 18.0统计软件对高频主题词进行了共词聚类分析并描绘了聚类关系图.结果:共检出黄斑水肿相关文献5 871篇,发文量逐年增加.英语语种发表的文献占总文献量的83.87%.美国发文量为2 921篇(49.75%).相关高频主题词共51个,共词聚类分析发现高频主题词聚类为7个类别,依次为糖皮质激素治疗黄斑水肿的不良反应、黄斑水肿诊断、黄斑水肿的病理/生理学、黄斑水肿的外科疗法、黄斑水肿的药物治疗、黄斑水肿治疗后所引起的不良反应、白内障摘除及超声乳化手术后黄斑水肿.结论:国际近年对黄斑水肿的关注和发文量逐年增加,欧美国家和作者的科研发文量占主导地位.国际上黄斑水肿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基础研究、诊断技术、手术、药物治疗几个方面.

国际眼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