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 高原医学杂志

高原医学

高原医学杂志

Journal of High Altitude Medicine 고원의학잡지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青海省卫生厅
  • 主办单位: 青海省医学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 中华医学高原医学分会
  • 影响因子: 0.23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007-3809
  • 国内刊号: 63-1019/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56-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高原医学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青海
  • 主编: 吴天一
  • 类 别: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期刊荣誉:
  • 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7例临床分析

    作者:王晓

    目的:探讨腔内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经验.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7月应用英国DIOMED激光治疗大隐静脉曲张合并高原红细胞增多症47例(55条肢体)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47例患者均治愈,术后均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利用腔内激光治疗高原红细胞增多痘合并大隐静脉曲张,正确的术前、术后处理可明显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具有手术时间短、恢复快、效果明显、美观、近期及中期疗效较好的优点.

  • 青海省涎腺上皮性肿瘤360例临床分析

    作者:张梦岚;张淑坤;周世英;高红玲;沈艳丽;郭燕;张学成

    目的:了解青海地区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病情况、组织学类型、构成特点.方法:分析本院1990年1月-2014年12月间颌面外科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涎腺上皮性肿瘤的相关资料.结果:涎腺上皮性肿瘤360例,55.3%发生在腮腺,其中良性肿瘤296例(82.2%),恶性肿瘤64例(17.8%);男女发病之比0.7∶1,良性涎腺上皮肿瘤发病女性高于男性(170/126),恶性涎腺上皮肿瘤发病男性高于女性(36/28);良性涎腺肿瘤30岁后进入高发年龄段,恶性涎腺上皮肿瘤50岁以上发病者多见.良性涎腺上皮肿瘤排于前二位为多形性腺瘤和Warthin瘤,而恶性肿瘤排于前二位的是腺泡细胞癌和腺样囊性癌.结论:涎腺上皮性肿瘤发病呈上升趋势,腮腺是涎腺上皮性肿瘤好发部位,多形性腺瘤是涎腺常见的良性上皮性肿瘤,涎腺上皮性恶性肿瘤发病较少,腺泡细胞癌相对比其他恶性肿瘤较多见.

  • 全麻在高原地区高危产科手术中的围术期安全性分析

    作者:李富贵;俞文军;李祥;王云;光文辉

    目的:观察在高原地区全身麻醉用于高危产妇剖腹产手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选择50例急诊行剖腹产的患者.分Ⅰ组(全麻组)和Ⅱ组(椎管内麻醉组)每组25例.分别记录患者入室到麻醉开始的时间(T1),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的时间(T2),手术开始至胎儿娩出的时间(T3),胎儿娩出1 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A1、A2、A3),产妇麻醉前的平均动脉压(MAP1),手术开始切皮时的平均动脉压(MAP2),胎儿取出时的平均动脉压(MAP3),以及相应时间点的心率(HR1、HR2、HR3),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三个时点的MAP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麻醉方法有关系(P<0.05),多重比较MAP1、MAP2、MAP3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个时点的HR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重比较HR1与HR2、HR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时段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T1、T2、T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原地区全麻用于高危剖腹产手术时围术期是较安全的,能尽快娩出胎儿,并且围术期母婴均安全,对婴儿的Apgar评分无影响,产妇的血流动力学较稳定.

  • 早期应用酚妥拉明治疗高原婴儿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蒲荣

    目的:探讨早期应用酚妥拉明治疗高原婴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150例肺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n=75)和对照组(n=75).对照组采用基础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住院后在对照组基础上再给予酚妥拉明静脉滴注,每次0.2mg/kg酚妥拉明溶解于10%葡萄糖液中进行静脉滴注,2次/天,治疗1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记录呼吸急促、咳嗽、啰音完全消失的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5.3%,对照组为64.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8.99,P=0.008).观察组患儿呼吸急促、咳嗽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2±1.4)d、(7.7±2.4)d、(6.1±1.4)d、(8.2±2.1)d,低于对照组相应指标(4.5±1.6)d、(8.9±3.5)d、(7.5±1.1)d、(9.5±2.7) d(P=0.013,P=0.017,P=0.011,P=0.013);观察组患儿出现鼻塞及烦躁不安哭闹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4.7%,对照组为18.7%,且观察组患儿鼻塞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高,但是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没有显著性差异(x2=0.43,P=0.52).结论:早期给予酚妥拉明治疗高原地区婴儿肺炎,可明显改善肺炎婴儿的呼吸急促、咳嗽等症状,加快肺部啰音消失,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高海拔地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分析

    作者:措毛;甘青

    目的:分析高海拔地区突发性耳聋的病因特点.方法:选择我院突发性耳聋病例121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血流变及相关因素.结果:121例患者均顺利接受了检查,并得到诊断及治疗,探究病因:19例因急性缺氧引起,59例因血流改变影响,9例因情绪不稳定引起,34例因生活不规律引起.121例患者中汉族59例,藏族21例,回族26例,撒拉族10例,土族5例.结论:高海拔地区人群易得突发性耳聋,血流变、缺氧、生活习惯等与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关系较大.久居高海拔地区低氧环境下生活的人群,全身各器官的机能均潜在地发生着变化,甚至出现各种病理改变,这些改变在微循环上容易反映,而听机能同样受其影响发生着变化.

  • 海拔因素对全凭静脉麻醉下丙泊酚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作者:石秀丽;贾珍;王祖谦

    目的:探讨高海拔地区靶控输注(TCI)丙泊酚的药代动力学.方法:选择全凭静脉麻醉下实施择期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120例,ASA(Ⅰ~Ⅱ)级,年龄(35 ~ 55)岁,中度高原地区组(海拔2 000m ~3 000m,Ⅰ组)、平原地区组(海拔<200m,Ⅱ组),每组60例.两组均采用TCI方式输注丙泊酚.间断采集动脉血至用药后30min止,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血浆丙泊酚浓度,经计算机软件拟合,得到各项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中度高原地区组的清除率升高(P<0.05);两组间分布半衰期、消除半衰期、中央室分布容积及外周室分布容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度高原地区组患者丙泊酚清除率升高,在相同药物剂量时,可能不会出现药物蓄积和作用时间延长.

  • 西宁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深静脉血栓低度抗凝疗效和安全性研究

    作者:任丽曼;刘香春;蒲蔚荣

    目的:探讨西宁地区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低度抗凝治疗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统计分析2007年9月-2015年2月我科诊治的85例(97条下肢)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住院患者,采用华法林低度抗凝治疗.结果:经过系统低度抗凝治疗,调整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维持在1.3~2.0.67例患者下肢肿胀完全消失,好转12例,患者仍伴轻度下肢肿胀及疼痛,无效5例,下肢仍有明显肿胀及疼痛,1例死亡.结论:西宁地区早期发现、及时合理给予低度抗凝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

  • 不同干预措施对移居海拔5380m青年睡眠SaO2的影响

    作者:哈振德;朱金银;简新玲

    目的:监测移居海拔5 380m不同时间青年睡眠时SaO2变化情况,探讨三种干预措施对移居者睡眠SaO2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德国耶格公司生产的SleepScreen睡眠监测仪,对移居5 380m高原1个月、3个月、6个月及1年的青年进行整夜7h睡眠SaO2监测.并将已基本习服特高海拔地区的青年分为对照组、吸氧组[入睡监测前鼻导管吸氧(30~ 40) min,流量为(2~ 4) L/min]、乙酰唑胺组(500mg,监测当日分两次口服)及地西泮组(5.0mg,睡前30min顿服),监测各组睡眠SaO2指标且进行比较.结果:移居海拔5 380m青年清醒静息时SaO2(WSaO2)显著降低(P<0.001),但随移居时间的延长仍然维持波动在80%左右(76.73% ~84.27%,95% CI).移居者睡眠时氧合状态很不稳定,氧减饱和度指数(ODI4)显著升高(P<0.05或P<0.01);睡眠期基础SaO2(BSaO2)、平均SaO2(MSaO2)及低SaO2(LSaO2)显著降低(P<0.01),随暴露高原时间的延长,睡眠时SaO2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睡眠SaO2相关指标方面吸氧组和乙酰唑胺组均未显示出统计学差异(P>0.05),但地西泮组MSaO2明显降低(72.58%±2.11%和68.21%±5.09%,P=0.016).结论:移居特高海拔青年长期处于“低水平、不稳定”的氧合状态,暂无证据显示睡前短时吸氧或当日服用乙酰唑胺对夜间睡眠.SaO2的改善效用,但地西泮会使睡眠时平均SaO2明显降低,应慎用.

  • 3.0T MRI对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脑桥体积的研究

    作者:张庆欣;唐桂波;杨国财;沈小程;刘金昊

    目的:测量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的脑桥体积,对比分析高原不同民族间、性别间的脑桥体积差异,同时为完善我国标准脑数据库提供世居高原健康青年人参考数据.方法:采用Siemens 3.0T skaya MR仪,选取世居高原藏汉回族大学生各30例,其中男15例,女15例,共90例,年龄范围(18 ~22)岁.所有受试者均进行三维磁化强度预备梯度回波序列T1WI进行图像采集,并对测量结果进行族别间的方差分析和性别间的t检验.结果:藏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14±0.55) cm3,藏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46±0.36)cm3;汉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24±0.46) cm3,汉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60±0.44)cm3;回族男性脑桥容积为(16.08±0.27) cm3,回族女性脑桥容积为(15.34±0.35) cm3;脑桥容积在性别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民族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藏汉回族健康青年人的脑桥容积均为男性大于女性,分析其原因可能与性别的生理因素有关.

  • 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对增殖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术的影响研究

    作者:余萍

    目的:探讨术前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制剂对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手术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0例).对照组采用玻璃体术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前先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再采用玻璃体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增殖膜标本显微镜下观察结果、新生血管及原始组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数目.结果:①显微镜观察结果:对照组患者增殖膜表面有新生血管芽生成,增殖膜内的新生血管由多层内皮细胞环绕而成,内皮细胞呈圆形,细胞核质疏松,部分可见深染核仁,观察组患者增殖膜内基质成分增加,膜内新生血管呈不规则状,由单层内皮细胞环绕而成,内皮细胞呈细长形,细胞核较小,呈椭圆形,深染未见核仁;增殖膜内出现大量类圆形结构的异物巨细胞,细胞核较大,为椭圆形,部分淡染可见核仁;②各观察指标情况:实验组的新生血管、原始组织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数目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制剂,不仅能够有效抑制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成,还可降低视网膜新生血管数目,从而使术中及术后出血量降低,提升玻璃体术成功率.

  • 世居高原人群血清尿酸以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邓勇

    目的:探讨世居高原人群血清尿酸(UA)以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CSFP)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13年8月-2015年5月因胸痛并疑似冠心病于我科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存在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患者30例为慢血流组,并随机选取同期行冠状动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无明显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校正的TIMI血流计帧法(corrected TIMI frame count,CTFC)检测,其中CTFC值>27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检测并记录相关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各个变量与冠状动脉慢血流的相关性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居住地海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室检查资料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测定(HGB)、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PLT)与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尿酸(UA)、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清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0.001;P =0.03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本研究进行统计的所有变量中,UA(OR=1.014,95%CI 1.001 ~1.027,P =0.036);Hcy(OR=1.285,95%CI 1.076~1.535,P =0.006)是冠状动脉慢血流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清UA与Hcy水平与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的发生明确相关,可作为临床预测高原地区冠状动脉慢血流现象发生的危险因素.

  • 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并发低血压护理体会

    作者:付清华

    目的:观察高原地区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中并发低血压的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6例,并给予充分透析前准备及心理护理,透析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采取相应措施,透析后加强饮食指导以观察低血压的效果评价.结果:46例患者经干预控制,21例未发生低血压,23例经过钠曲线透析模式预防了低血压发生,2例透析中出现低血压症状,经立即处理后症状消失.结论:针对性加强高原尿毒症患者行血液透析的护理,可有效防止并发低血压,确保患者透析的充分性,提高透析效果.

  • 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血栓性肠坏死的护理体会

    作者:刘焕英

    目的:探讨15例高原红细胞增多症并发血栓性肠坏死患者的术前及术后护理措施.方法: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密切观察腹部体征及给予抗感染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加强营养支持,术后均给予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治疗.结果:15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术、坏死肠段肠切除、肠吻合术,治愈14例,其中1例自动出院后死亡.结论:术前及术后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 云南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细胞参数变化分析

    作者:子建文;资云海;李倩;唐辉;张玉岭;李璇

    目的:探讨云南滇西不同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常规参数的差异.方法:对在我院健康体检的2 471例按地区海拔高度分为大理组、维西组、香格里拉组和德钦组4组.采用日本Sysmex XT-2000i全自动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白细胞6项、红细胞4项、血小板3项及网织红细胞6项等19个项目.结果:4组健康人群间WBC、LYMPH%、NEUT%、EO%、MONO%及BASO%等6项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理组与维西组所有项目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大理组和维西组RBC、Hb、HCT、HFR、RDW-SD、LFR及PDW等7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香格里拉组(P<0.05),低于德钦组(P<0.05).大理组和维西组PLT、PCT、RET、RET%、IRF及MFR等6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香格里拉组(P<0.05),高于德钦组(P<0.05).结论:随着海拔升高,云南滇西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血细胞部分参数也随之发生变化.

  • 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在高原地区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作者:朱友义;高律萍;陈红;曹成瑛;贾蕾;王生元;罗焕

    目的:评价冠心病诊断中采用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的临床价值,为临床诊断冠心病提供参考.方法:选择139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以CAG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准确性,并对冠状动脉病变不同部位和狭窄程度进行分析.结果: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准确性96.40%(134/139),敏感性97.39%(112/115),特异性91.67% (22/24),阳性预测值98.25% (112/114)和阴性预测值88.00% (22/25).与CAG结果比较,两者在疑似患者诊断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64层螺旋CT冠脉成像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安全、无创,可作为高原地区CHD高危人群普查检查方法.

  • 应用超声心动图对进驻海拔4300m工作人群右心结构及功能动态检查的临床研究

    作者:额尔登宝利格

    目的:探讨进驻海拔4 300m工作人群超声心动图右心动态检查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美国GE-VIVID7型超声诊断仪,对进驻海拔4 300m 247例健康工作人群行超声心动图检查,随访3年,每6个月复查一次,主要参数为肺动脉收缩压、右房压、主肺动脉内径、左肺动脉内径、右肺动脉内径、右室前后径、右室左右径、右房左右径、右室流出道、右室前壁厚度.结果:随着进驻海拔4 300m高海拔环境时间的延长,进驻高海拔环境工作人群的肺动脉收缩压、右房压逐渐升高,右室前后径逐渐增大,左、右肺动脉内径逐渐变小,此变化在高年龄段人群更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长期进驻高海拔地区工作人群,随着进驻时间的延长,右心系统逐渐出现形态、结构、功能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原缺氧等因素对人体右心结构及功能的不良影响更趋明显.对高海拔工作人群进行定期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及时发现高原性心脏病的高危人群,对于临床给予及时预防和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 慢性高原病诊断标准及相关研究

    作者:祁生贵;吴天一

    目的:慢性高原病(CMS)是常见高原病,人群患病率为2.8%,我国高原地区约有25万~30万人患有此病,因此是一个严重影响高原久居居民健康的公共疾患,表现形式为过度的红细胞增多和显著的肺动脉高压.但是,自1997年来国际上对诊断标准一直争议不休,而我国学者对此作出了贡献,建立了“SMS青海标准”,本文对这一标准的建立加以系统报道.方法:从1997年国际高山医学协会建立专家组经7年至2004年达成专家共识的艰苦商讨过程作一回顾与述评.结果:2004年8月在西宁召开的世界第六届高原医学与生理学会议暨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高原医学大会上,CMS是本次会议的重中之重,CMS诊断标准又是关键中的关键.国际专家工作组在以往6年(1997年-2003年)工作的基础上,本次又先后召开了四次会议,通过艰巨的协商讨论,终于达成了国际CMS量化诊断标准,在众多的国际提案中,应用了以我国为主要意见的记分系统,并将此定名为“青海慢性高山病记分系统”(Qinghai CMS Score),并于2005年6月由国际高山医学协会(ISMM)正式发布,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于2007年3月颁布在我国统一实施.结论:建立国际“CMS青海标准”在高原医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围绕CMS的诊断、流行病学、病理生理及有关防治,本文重点概述了我国在此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

高原医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