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心血管系统疾病 > 心脏杂志

心脏

心脏杂志

Chinese Heart Journal 심장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
  • 主办单位: 第四军医大学,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心脏学会,中国医药信息学会心功能学会
  • 影响因子: 0.38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7236
  • 国内刊号: 61-126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52-131
  • 曾用名: 心功能杂志
  • 创刊时间: 1989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心脏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陕西
  • 主编: 裴建明
  • 类 别: 心血管系统疾病
期刊荣誉:
  • 无冠脉钙化征象的HIV感染者应用可卡因及使用酶抑制剂对冠脉狭窄的影响

    作者:杜捷夫;孟庆义;LAI Sheng-han

    目的 通过招募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第摩市年龄25~54岁的黑人青年有(无)HIV感染和(或)应用可卡因者使用酶抑制剂(PI)以及长期应用可卡因是否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进行研究.方法 对在美国马里兰州巴尔第摩市招募的既往无心血管症状和传统心血管危险因素的109名年龄在25~54岁,有(无)HIV感染和(或)应用可卡因黑人青年,抽血检测血脂、血糖并应用64排多层CT对心脏及冠状动脉进行扫描,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可能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09名被调查者的年龄为25~54岁,39名(35.8%)为女性;胆固醇水平为(4.01±0.88)mmol/L,CT检查见其中35例(32.1%)有冠状动脉钙化.74例CT检查未查见冠状动脉钙化,74例中有8例(11%)的被调查者冠状动脉狭窄>20%,其中5例(7%)冠状动脉狭窄≥50%;44例(59%)患者曾应用可卡因,应用过可卡凶的患者中21例(28%)患者应用时间超过15年.109名被调查者,40例(36.7%)曾服用PI,在有和无冠状动脉斑块的被调查者中,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吸食可卡因、年龄和服用PI有显著差异.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使用PI和长期应用可卡因的时间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 在HIV感染患者中,长期应用可卡因及同时使用PI可能与非钙化的冠状动脉斑块独立相关.

  • 经桡动脉途径行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作者:周鹏;李志樑;刘映峰;严全能;付强;肖华;陈文忠

    目的 分析经桡动脉途径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可行性及成功率.方法 经桡动脉途径造影证实血管病变处有直径>2.5 mm分支,分支起始部有>70%狭窄的患者17例,应用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治疗分叉病变,观察病变血管狭窄程度、斑块移位及球囊对吻扩张成功率和随访效果.结果 分叉病变中均成功植入雷帕霉素药物洗脱支架,15例患者行同步对吻球囊技术进行后扩张,术后前向血流均为TIMI Ⅲ级,所有患者末发生边支急性闭塞、支架内血栓、心源性休克、死亡等并发症.结论 冠心病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经桡动脉途径通过6F或7F指引管完成改良球囊挤压支架术可获得满意结果,支架间隙小或无,再狭窄率低.

  • 冠心病患者血脂蛋白(α)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李爱英

    目的 观察血清脂蛋白(α)[LP(α)]水平与冠心病(CHD)类型、病变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CHD患者(95例)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5例及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0例.取血测定LP(α).对CHD患者在住院期间及出院1个月内进行观察,观察终点为主要急性心脏事件(MACE).结果 ①当按CHD不同临床类型比较时,发现UAP与AMI组LP(α)水平与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SAP组(P<0.05或P<0.01),但UAP与AMI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②当按LP(α)水平分组比较时,≥300 mg/L组多支病变和MACE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LP(α)<300 ms/L组(均P<0.01).结论 LP(α)水平与CHD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与CHD预后相关.

  • 地高辛低血浓度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

    作者:赵晓静;彭卓;屈莉;王锦秋;李丽君

    目的 探讨中国人地高辛治疗心衰的有效血药浓度.方法 心力衰竭患者口服地高辛0.125~0.25 mg/d,3 d后改为0.0625~0.125 mg/d维持,依据服药1周后地高辛血药浓度(SDC)分组.低浓度组(SDC≤0.4 μg/L)57例,中浓度组(0.4μg/L<SDC<0.9μg/L)56例,高浓度组(SDC≥0.9μg/L)52例.观察终点:出现心律失常、死亡或口服地高辛6个月,前两者测即刻SDC,后者清晨空腹测SDC.同时观察用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心率及心脏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结果 3组患者口服地高辛1周和6个月所测SDC值无统计学差异,低、中和高浓度组6个月所测SDC值分别为:(0.31±0.03)μg/L,(0.62±0.16)μg/L和(1.54±0.62)μg/L.入院时心率明显偏快[低、中、高浓度组:(117±9)次/min,(108±11)次/min和(115±15)次/min],地高辛治疗后,在改善症状同时,心率保持于较低水平[低、中、高浓度组:(73±7)次/min,(77±6)次/min和(87±5)次/min].与治疗前相比3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用药后心率值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口服地高辛6个月后,LVEF 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的LVEF均明显提高.地高辛治疗后,低浓度组致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高浓度组(P<0.05).结论 SDC(0,31±0.03)μg/L仍具有与较高浓度相同的治疗效果,同时心律失常发生率和病死率明显降低.

  • 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发病诱因及先兆症状分析

    作者:陈智;孟素荣;周国忠;冯旭光;陈溢琳;邓春凤

    目的 分析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常见晕厥诱因及先兆症状特点.方法 分析167例接受住院治疗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晕厥诱因及晕厥先兆症状,并与直立倾斜试验(HUTT)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阳性反应120例(71.8%),其中混合型占60.O%,血管抑制型占25.8%,心脏抑制型占14.2%;67.1%和93.4%不明原因晕厥患者存在晕厥诱因和先兆症状;常见的诱因有持久站立(42.9%),体位改变(21.4%),闷热环境(15.2%)等;总结了10个常见的与晕厥相关的先兆症状,其中头晕(76.6%),苍白(26.9%),乏力(52.6%),恶心或呕吐(44.9%),出汗(46.1%),感觉异常(14.9%),心悸(25.1%),黑蠓(22.8%),胸闷(5.9%),听力减退(27.5%);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头晕(OR:5.972,CI=2.013-17.453,P=0.001),恶心或呕吐(OR:5.774,CI=1.475-22.611,P=0.012),乏力(OR:4.048,CI=1.101-14.889,P=0.039),出汗(OR:3.36,CI=1.061-10.610,P=0.035)能够预测HUTT阳性结果.结论 详细询问晕厥患者的诱因及先兆症状,有助于我们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诊断.

  • 全胸腔镜与开胸手术对心脏病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

    作者:张志新;俞世强;徐学增;王显悦

    目的 分析全电视胸腔镜(totally thoracoscopic surgery,TTS)与正中开胸(median stemotomy,MS)心脏手术对患者心理卫生状况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12月~2008年5月30例行TTS下先天性心脏病畸形矫治术30例与同期行MS手术的患者33例.应用SCL-90症状白评量表对患者术后1周内心理卫生状况进行评定与分析.结果 两组问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及饮食睡眠方面差异显著(P<0.05);接受TTS手术的患者术后1周内的心理状态明显好于MS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程度与患者术后心理卫生状况有相关性.结论 微创手术对于女性、年龄较小及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心理状况有积极影响.

  • 不同类型心力衰竭患者治疗前后SOD与红细胞内外相关微量元素的变化

    作者:蔡春;常耀明;高双斌;王伯良

    目的 了解充血与缺血性心力衰竭(HF)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其相关微鼍元素细胞内外变化特征.为HF患者微量元素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27例急诊HF患者维生素C抗氧化治疗前后血清SOD,用日立180-80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血浆及红细胞内外微量元素Cu,Zn,Se,Fe.结果 充血性HF(CHF)与缺血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患者[缺血性HF(IHF)]及二者与正常组比较SOD均无显著差异.CHF治疗前后红细胞Se,Fe,Cu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血浆Zn降低、Cu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血浆Se与正常组比较降低且有显著差异(P<0.05).IHF治疗前后红细胞Se,Fe,Cu与正常组比较均降低且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血浆Cu升高、Zn降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IHF红细胞治疗后较治疗前Cu升高、Zn降低(均P<0.05).IHF治疗前血浆Cu低于CHF组(P<0.05).结论 经维牛素C抗氧化治疗血清SOD水平可接近正常水平,但危重HF患者与SOD相关微量元素代谢明显紊乱,尚需根据CHF与IHF不同特征补充微量元素.

  • 血浆SDF-1α、TGF-β1水平与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作者:张文宗;张守彦;何燕;沈琳;林钟香

    目的 探讨血浆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转化生长闪子发-β1(TGF-β1)与不同类型冠心病和冠心病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124例患者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组3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ELISA法测定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并冠脉造影,用Gensini积分评定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结果 ①血浆SDF-1α、TGF-β1水平SAP组、UAP组、AMI组低于对照组(P<0.01),UAP组、AMI组低于SAP组(P<0.01),AMI组低于UAP组(P<0.01);②血浆SDF-1α水平与SAP组、UAP组、AMI组Gem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31,P=0.0749;r=-0.69,P=0.0036;r=-0.76,P=0.0049;TGF-β1与各组Gensini积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9,P=0.1592;r=-0.71,P=0.0037;r=-0.77,P=0.0029;③血浆SDF-1α、TGF-β1水平在单支病变、双支病变和三支病变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病变血管支数成负相关(r=-0.65,P=0.0218;r=-0.73,P=0.0065).结论 冠心病患者血浆SDF-1α、TGF-β1水平降低,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叶季鲜;李红梅;刘毅;谢学健;高群;高延

    目的 探讨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1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动脉导管未闭(PDA)27例,房间隔缺损(ASD)22例,室间隔缺损(VSD)23例,其中1例VSD并发ASD,应用国产封堵器行介入治疗.随访1~5(4.1±2.1)年,观察其中长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71例患者成功介入治疗69例,成功率97%.1例ASD和1例VSD患者介入治疗未成功.5例患者术后即刻有微-少量残余分流,1月后复查残余分流消失.1例VSD患者术后出现Ⅲ度房审传导阻滞,治疗后痊愈.随访1~5年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近期及中远期疗效可靠,安全性好.

  • 心脏移植患者24例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

    作者:孙丽娟;赵长海;信丽艳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在心脏移植中的作用.方法 我院原位异体心脏移值患者24例,将术前3 d,术后7、14、21以及28 d的营养相关指标进行比较,以此评价营养支持的效果.术前给予低钠饮食,部分营养状况较差的患者可辅以静脉营养;术后1~5 d采用全流食,辅以静脉营养;术后6~10 d逐渐过渡到伞肠内营养,使用半流食和软食;术后12~18 d完全进食普食.结果 术后患者恢复良好,营养相关指标血清蛋白在术后1周明显下降,与术前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周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术前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可提高手术耐受力.术后视心脏功能恢复程度,给予合理的营养支持方法及营养素供给量利于心脏移植患者的恢复.

    关键词: 营养 肠内 心脏移植
  • 曲美他嗪对老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延;李红梅;刘毅;李文斌;叶季鲜;梁元

    目的 探讨曲美他嗪联合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老年患者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的效果.方法 老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9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曲美他嗪组(48例).观察治疗前后心率、血压、临床症状,超声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心室充盈分数(LVRFF)及二尖瓣快速充盈期/心房收缩期血流速度(E/A)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曲美他嗪组明显优于对照组,曲美他嗪组显效率37%,总有效率96%(P<0.01);治疗后两组心率、血压均无明显变化;LVEF、FS、LVEDD、LVRFF和E/A均有所增加(P<0.01),两组间比较曲美他嗪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结论 老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老年患者的左心室舒张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NSA基因多态位点和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的关联性

    作者:陈溢琳;孟素荣;陈智;周国忠;冯旭光;谢昌联;邓春凤

    目的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SCN5A基因多态位点C5457T(D1819D)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南方汉族SSS患者108例为病例组,以南方健康汉族人群123例为对照组,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对SCN5A基因C5457T(D1819D)的多态位点进行基因型鉴定,并随机挑选样本进行测序,检验其可靠性.结果 SCN5A基因C5457T(D1819D)多态位点在中国南方汉族人群SSS组和正常组比较,在年龄和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基因型频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D1819D多态的基因型频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SS组T等位基因高于正常组;CC为保护基因型.CC基凶型对病窦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中D1819D多态位点可能和SSS发生相关;C等位基因可能是SSS的保护基因;T等位基因可能是SSS发病的易息基因.

  • 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心肌的保护作用

    作者:闫华;李莉;刘晓坤;赵碧琼;田美荣;姜玉茹;尚小明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中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择首次发生急性心肌梗步匕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缺血后适应组)及对照组,均接受急诊PCI.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组PCI术中设置缺血后适应方式.测定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测量术后左心室舒张期末容积指数(LVEDVI)、左心室收缩期末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观察术后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住院期间病死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CK及CK-MB峰值水平明显减低;术后3个月左心室容积减小,LVEDVI[(64±6)ml/m2 vs(67±6)ml/m2,P<0.05],LVESVI[(30±4)ml/m2 vs(34±4)ml/m2,P<0.05],LVEF升高(0.53±0.02vs0.50±0.03,P<0.05);严重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 心肌缺血后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中心肌有保护作用.

  • 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

    作者:蒋世亮;季晓平;王勇;王晓荣;张蕾;张澄;张运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AMI患者2 136例,比较出院时存活和住院期间死亡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住院治疗,并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因素.结果 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患者年龄较大[(71±10)岁vs(62±11)岁,P<0.01],男性和有吸烟史者较少(56.0%vs71.5%,P<0.01;45.2%vs54.2%,P<0.05),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较高(分别为58.3%vs43.2%,47.7%vs21.1%,72.0%vs58.8%,均P<0.01),心功能Killip分级较高(2.0±1.1vs1.2±0.5,P<0.01),急性期再灌注治疗率和住院期间B受体阻滞剂及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较低(分别为10.1%vs30.3%,47.0%vs71.1%,95.2%vs98.6%,均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为影响AMI患者住院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心功能Killip分级、再灌注治疗、β受体阻滞剂和硝酸酯类药物的使用率对AMI患者住院病死率有显著影响.

  • 室间隔缺损封堵治疗前后胸部X线表现

    作者:陈金明;姚睿荣;任雨笙;廖德宁;钱建英;陈懿;吴宗贵

    目的 观察膜周部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前后的胸部X线表现,总结封堵器在常规胸片上的影像特点.方法 分析资料完整的Amplatzer VSD双面伞封堵VSD患者33例术前及术后4~7 d内的胸部后前位及左侧位X线胸片.结果 大部分VSD患者封堵术后后前位胸片上封堵器位于第8~9椎体正中线的左侧,在形态上呈现1个点、2个点,偶可见1个点1个圈.侧位上封堵器均位于膈肌-脊柱交汇点与胸骨角连线的左前方,多呈2个点,部分呈"H"形.封堵术后短期内即出现肺部X线表现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正确安置的VSD封堵器在胸片上具有一定的显影特征,常规胸片可以用来判断VSD介入治疗的疗效以及封堵器的位置和形态.

  • 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作者:郭宪清;张丽香;房立丽

    目的 观察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8例CHF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强心、利尿等治疗,试药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90 d后观察临床疗效、血压(BP)、心率(HR)、心胸比率变化及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结果 试药组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药组心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副作用比较轻微.结论 厄贝沙坦治疗CHF安全有效.可作为治疗CHF的一线药物.

  • 动脉粥样硬化与12/15-L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

    作者:刘力;姜文瑞;刘雄涛;王洪涛;李军;俞翔;舒青;郑强荪

    目的 探讨动脉粥样硬化(AS)与12/15-脂氧合酶(12/15-LOX)基冈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的关系.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即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模型组:给予高脂+维生索D3粉剂饮食;对照组正常饮食.3个月后,处死大鼠,取其主动脉弓至腹主动脉的血管组织,用改进的半定量甲基化特异性PCR法检测血管组织中12/15-LOX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状态.结果 ①经苏木精-伊红染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的主动脉有明显的粥样斑块形成,对照组未见明显变化.②按照吸光度(A)比值把全部血管组织分为低甲基化状态和高甲基化状态,模型组大鼠的血管组织的低甲基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血管斑块处12/15-LOX基因启动子庆的甲基化状态与AS的形成相关,在AS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Staurosporine诱导乳鼠心肌细胞凋亡与Bcl-2/Bax的关系

    作者:刘安恒;张卫卫;曹亚南;师堂旺;刘艳;张金平;王晓明

    目的 探讨staurosporine(ST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凋亡调节蛋白Bcl-2和Bax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以STS诱导原代培养的SD乳鼠心肌细胞,检测半胱天冬蛋白酶(caapaae)-3的活性及用Hoee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Bcl-2和Bax表达的变化.用免疫荧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印迹法观察Bax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以4 μmol/L STS处理心肌细胞,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细胞中caspase-3的活性逐渐增加,与对照组比较,8 h达到峰值(P<0.01).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显示,多数细胞核呈现核分叶.ST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和Bax的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变化.正常细胞内的Bax均匀分布于细胞质中,在STS处理的细胞中,Bax明显聚集于线粒体上,呈现明显的线粒体的转位.STS诱导心肌细胞凋亡过程中,胞质片段Bax的水平明显下降,而线粒体片段Bax的水平明显升高,进一步证实STS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伴有明显的Bax线粒体转位.结论 STS诱导细胞凋亡中,伴有明显的Bax由胞质向线粒体的转位.

  • DIDS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心律失常和心肌酶活性的影响

    作者:曹亚南;刘安恒;张卫卫;师堂旺;刘艳;王晓明

    目的 观察4,4'-二异硫氰基芪-2,2'-二磺酸(4,4'-diisothiocyanostilbene-2,2'-disulfonic acid,DIDS)对在体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e,I/RI)心脏的心律失常、心肌酶活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5只:假手术组、I/R组、I/R+DIDS(7 mg/kg)组、I/R+DIDS(14 mg/kg)组及I/R+DIDS(28 mg/kg)组.于再灌注即刻,经股静脉以程控微量泵给予DIDS[4 ml/(kg·h)]2 h.于缺血前、后和再灌注后,记录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电图变化,再灌注后测定各组血清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结果 DIDS可改善缺血30 min/再灌注4 h,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的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明显升高;而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上升的大速率(+dp/dtmax)和左室内压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明显下降(P<0.05);降低心脏心律失常积分,再灌注期间,在假手术组、I/R组、I/R+DIDS(7 mg/kg)组、I/R+DIDS(14 mg/kg)组、I/R+DIDS(28 mg/kg)组的心律失常积分值,分别是1.20±0.45,4.57±1.62.3.97±1.51,3.23±1.13和3.56±1.47,表明DIDS可明显抑制再灌注期心律失常(P<0.05),尤以I/R+DIDS(14 mg/kg)组为显著(P<0.01);减少外周血CK和LDH的活性,与I/R组相比,DIDS组LDH和CK的活性明显降低(P<0.05).结论 DIDS具有保护I/RI的作用,减少再灌注后的心律失常、抑制心肌酶释放和改善心脏的功能.

  • 二氮嗪预处理对大鼠离体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

    作者:韩劲松;阎德民;汪曾炜;朱洪玉

    目的 探讨二氮嗪预处理(DP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26只,建立离体心脏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成4组,即:①缺血/再灌注组(L/R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30 min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1 h.②二氮嗪预处理组(DPC组,n=10):在心脏平衡灌流10 min后,给予含二氮嗪(100μmol/L)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后,给予含二氮嗪的K-H液灌注5 min;再复灌不含二氮嗪的K-H液5 min,然后缺血30 min,再灌注K-H液1 h.③空白对照组(n=3):用等量盐水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④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n=3):用DMSO代替二氮嗪,过程同DPC组.取4组大鼠心尖肌制作冰冻切片和电镜标本.前者用于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受体γ协同刺激因子1α(PGC-1α)的表达;后者用于对心肌线粒体进行Flameng评分.结果 I/R组、DPC组、空白对照组和DMSO组的PGC-1α平均积分吸光度值(IODA),分别为(3.88±1.72)、(8.40±3.64)、(3.40±2.44)和(3.69±1.92),DPC组与其他组比较PGC-1α的表达明显增高(P<0.05).Flameng评分:I/R组为(1.78±0.14),DPC组为(0.47±0.10),空白对照组为(1.69±0.23)、DMSO组为(1.72±0.17),DPC组较其他组线粒体的损伤明显减轻(P<0.01).结论 DPC后,心肌中PGC-1α的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的损伤明显减轻,提示D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与PGC-1α的高表达有关,PGC-1α可能是一种内源性心肌保护物质.

  • 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周细胞数量的变化

    作者:李永梅;任立群;王心蕊

    目的 探讨周细胞在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双重标记技术,将周细胞染色后,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周细胞存早期心肌缺血缺氧性坏死中该细胞的数量变化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内皮细胞定位明确的周细胞的数量在注射盐酸异丙肾上腺素(Isp)4 h后明显增多,12 h后开始下降,48 h后显著低于正常水平(P<0.05).结论 周细胞作为心肌中的间质细胞可能是心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主要效应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静脉移植到心肌梗死大鼠体内后的分布

    作者:何庚戌;要彤;张浩;胡盛寿;张晓玲;魏英杰

    目的 探讨经静脉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于心肌梗死大鼠模型后在体内的分布及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心肌梗死后1周将标记的MSCs注射到大鼠舌下静脉内,在细胞移植后不同时间点取心、肝、脾、肺、肾脏器,进行组织学检查观察移植细胞的分布.通过心脏超声复查移植后3周、6周心功能改变情况.结果 MSCs经静脉注射后各脏器的组织结构无明显异常改变.移植细胞在早期主要分布在正常心肌组织内,1周后主要分布在梗死及交界区内,正常心肌组织内很少见细胞存留.细胞移植后3周、6周实验组左心室没有进一步扩大,心功能没有进一步恶化.结论 静脉注射移植MSCs后细胞可以分布到重要组织器官内,并不影响其组织结构;移植细胞有向梗死心肌组织内迁移的趋势,能明显延缓左心室重构而导致的心功能恶化.

  • 与HERG钾通道相互作用的FHL2蛋白对该通道功能的调控

    作者:沈秀张;林吉进;武君;黄瑞燕

    目的 筛选与心脏人类果蝇相关基因(HERG)的编码蛋白钾通道存在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并进一步研究该相互作用蛋白对HERG钾通道的调控作用.方法 ①以带有编码人类心脏HERG钾通道的cDNA为模板,通过PCR方法得到编码人类心脏HERG钾通道氨基末端(404个氨基酸)的DNA片段.将该片段克隆入pGBKT7/载体,构建"诱饵"质粒pGBKT7-HERG-NT.②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人类心脏cDNA文库.③以PCR法扩增4个半LIM结构域(FHL2)基因的开放读框片段(ORF),并克隆入pcDNA3.0载体.④以pcDNA3.0-herg转染HEK293细胞,应用G418筛选得到HEK293/HERG细胞株.以pcDNA3.0-FHL2转染HEK293细胞,筛选得到HEK293/FHL2细胞株后,再将pcDNA3.0-herg转染入该细胞株.⑤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FHL2对HERG通道功能的影响.结果 ①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得到37个阳性克隆,其中含有表达FHL2蛋白的克隆.②膜片钳检测发现.FHL2蛋白在增加HERG电流幅度的同时并调节其激活过程.结论 FHL2蛋白能与HERG氨基末端相互作用而影响HERG钾通道的功能.

  • 缬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志利;杨波;初洪钢;陈江斌;陈绪江;姚维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80只雌性SD大鼠AMI后6 h随机分为:梗死对照组(MI-C组,n=30)、缬沙坦治疗组(MI-V组,n=30)及假手术组(Sham组,n=20).MI-C组及MI-V组结扎冠状动脉左室支建立AMI模型,Sham组只在相同部位穿线后不结扎.MI-V组:将缬沙坦20 mg/(kg·d)以生理盐水15 ml/kg溶解后灌胃,每日2次,共7 d;MI-V组和Sham组:均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2次,共7 d.分别于AMI后12 h、3 d及7 d,测定血流动力学,进行超声和形态学检查.结果 与Sham组比较,MI-C组的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内压大上升速率(+dp/dt)和左室内压大下降速率(-dp/dt)显著降低(分别为P<0.05及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显著增加(P<0.01);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短轴(D)、左室相对质量(LVWI)逐渐增加,至7 d时显著增加(P<0.05或P<0.01);长轴(L)、球形指数、短轴缩短率(FS)逐渐降低,至7 d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与MI-C组比较,MI-V组的LVSP、+ap/dt、-dp/dt显著回升(P<0.05或P<0.01),LVEDP显著下降(P<0.05或P<0.01),LVWI逐渐下降,至7 d时降低显著(P<0.05),梗死范围从3 d、7 d开始显著减小(P<0.05).LVEDV、D、LVWI及梗死范围均下降,至7 d时显著降低(P<0.05或P<0.01),L、球形指数、FS逐渐升高,至7 d时显著上升(P<0.05或P<0.01).结论 缬沙坦能减轻心肌梗死后左室构型的改变,改善早期AMI后大鼠的心功能,抑制左室重构,改善左室的功能.

  • 腺病毒介导hHO-1基因体外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作者:马粉娜;林国生;曾彬

    目的 以腺病毒(adenovirus.Adv)为载体将人血红素加氧酶(human hemo-oxygenase,hHO)-1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中,为干细胞移植联合hHO-1基因治疗心血管疾病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贴壁筛选法分离培养骨髓MSC.将携带有hHO-1基凶与绿色荧光蛋白(GFP)报告基因的腺病毒体外扩增与鉴定后,以不同感染复数(multiplicity ofinfection,MOI)转染MSC.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后CFP的表达,以反转录(RT)-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目的 基因hHO-1 mRNA在MSC中的表达,4'6'-二乙酰基-2-苯基吲哚(DA-PU染色观察hHO-1基因转染对MSC的影响.结果 将Adv-hHO-1体外扩增、纯化后,经PCR鉴定可得到555 bp的目的 条带.转染后24 h,MSC中即可见GFP的表达,荧光强度随MOI的增加而增强.RT-PCR法检测显示,不同MOI的转染组均有hHO-1 mRNA表达,随MOI的增加其表达强度也逐渐增强(P<0.05).DAPI染色显示,hHO-1基因转染后,细胞的生长及形态无明显变化.结论 以Adv为载体可成功地将hHO-1基因转染至骨髓MSC中,转染效率随转染滴度的增加而增加,转染后对细胞的牛物学活性尤明显影响.

  • 移植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杜娟娟;陶凌;周祥;张英梅;邢玉洁;王利;赵晓梅;吕安林

    目的 探讨心肌内注射心肌样细胞对心肌梗死(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形成MI,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并筛选形成功能性室壁瘤者,并随机分为两组,即移植组(n=10),在室壁瘤部位及周边点状注射5-氮杂胞苷(5-Aza)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分化、并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心肌样细胞(106~107个);对照组(n=10):注射生理盐水.另取10只健康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开胸不做任何处理.4周后,用超声心动图和血流动力学方法测定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移植细胞的存活情况.结果 超声心动图的结果显示,对照组和移植组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和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均较假手术组增高(P<0.01),而移植组较对照组有所降低[(8.749±0.091)、(5.109±0.171)vs(9.219±0.059)mm、(5.942±0.092)mm,P<0.05];对照组和移植组的短轴缩短率(△FS)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均较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1),移植组较对照组两者有所增高[(32.70±1.283)、(45.78±1.796)vs(22.80±0.593)%、(31.92±0.830)%,P<0.05].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的左室舒缩压差(LVDP)和左室正负大变化速率(±dp/dtmax),分别为(152.9±0.669)、(4 109±33.86)、(-3579±49.09),(122.5±2.639)、(3 823±73.50)、(-2 828±60.96)和(183.6±2.348)mmHg、(6 695±80.17)mmHg/s、(-6 294±71.39)mmHg/s,假手术组优于对照组和移植组(P<0.01),移植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移植组的心肌组织中有存活的标记细胞.结论 移植心肌样细胞能显著改善MI后功能性室壁瘤大鼠的心功能,为治疗功能性室壁瘤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思路和为临床研究奠定基础.

  • 成年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的分离

    作者:邵阳贞;张代民;李勋;蒋文平

    目的 探索成年糖尿病大鼠心室肌细胞成功分离的方法.方法 取体质量150~200 g的Sprague-Dawley大鼠20只,单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建立DM大鼠模型,3周后取大鼠心脏行主动脉逆行灌流分离心室肌细胞;并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状态.结果 建模成功率达90%,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稳定维持在20 mmol/L以上;分离的单个心室肌细胞存活率达70%~90%,且纹理清晰状态好.结论 该糖尿病心室肌细胞的分离方法简单有效.

  • 左卡尼汀对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大鼠心肌代谢和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时慧琦;殷仁富;张治宇;袁志忠;王湘芸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L-camitine,L-CN)对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大鼠心肌代谢和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手术及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制备高血压并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分为3组,即正常对照组、高血压糖尿病模型组及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组,每组10只.10周后,检查射血分数(EF)、左室短轴缩短率(FS)、左室收缩压(LVSP)及左室舒张末压(LVEDP).测定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糖(GLU)、血游离脂肪酸(FFA)的浓度,并计算心脏指数(CI=HW/BW),观察心肌改变.结果 经10周治疗,①高血压糖尿病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TC、TG、LDL-C、GLU、FFA的水平、CI及LVEDP明显升高(P<0.05);HDL-C、EF、FS和LVSP明显下降(P<0.05).HE染色显示,心肌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溶解.电镜显示,肌纤维局灶性断裂、溶解、坏死,线粒体空泡化.②高血压糖尿病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LDL-C、GLU、FFA及LVEDP明显下降(P<0.05);EF、FS及LVSP明显升高(P<0.05).HE染色显示,肌纤维排列相对规则,未见明显的细胞肥大排列紊乱、肌纤维断裂、溶解.电镜显示,心肌的超微结构大致正常.结论 L-CN可减轻高血压-糖尿病大鼠的心肌糖、脂代谢的紊乱,降低血中FFA的浓度,保护心肌细胞和心脏的功能.

  • 厄贝沙坦对SHR左心室肥厚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朱伟旺;赵凤琴

    目的 探讨厄贝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左心室肥厚(LVH)和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 16只16周龄雄性SHR,随机分为厄贝沙坦治疗组和SHR空白对照组;另设同源的WKY大鼠8只为正常对照组.治疗组予厄贝沙坦15 mg/(kg·d)灌胃给药,8周后处死动物,测量左心室心肌厚度并称质量,计算左心室质量/体质量比(LVM/BM);通过Van Gieson染色法观察左心室心肌胶原变化,对左心室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HE染色光镜观察左心室心肌病理变化.结果 与WKY组相比,SHR对照组的尾动脉收缩压(SBP)、LVM/BM、左心室壁厚度、CVF、PVCA、均显著增高(P<0.01);与SHR对照组相比,厄贝沙坦治疗组能有效降低SHR的SBP,改善LVH(P<0.01),减少心肌间质及心肌小动脉周围的胶原(P<0.01).结论 厄贝沙坦可有效降低SHR血压,减轻心肌纤维化和LVH.

  • 醛固酮诱导的心肌重构及非洛地平的干预作用

    作者:孙建琦;马礼坤;余华;冯克福

    目的 研究非洛地平(felodipine,Fel)在醛固酮(aldosterone,Ald)诱导的心肌重构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n=8),即对照组、Ald组、Ald+Fel组和Ald+螺内酯(spironolactone,Spi)组.Ald组:以Ald 18 μg/d皮下注射,连续4周;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Ald+Fel组:以Ald18μg/d皮下注射,同时给于Fel 5 mg/(kg·d)灌胃,连续4周;Ald+Spl组:以Ald 18 μg/d皮下注射,同时给予Spi20mg/(kg·d)灌胃,连续4周.比较各组大鼠的左心室质量(LVW)及全心质量(HW)与体质量(BW)的比值,心肌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心肌胶原面积(CA).以及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 与Ald组相比,对照组、Ald+Fel组和Ald+Spi组大鼠的LVW/BW,HW/BW,CA和AI均减少,对照组和Ald+Spi组大鼠MDA的含量较Ald组减少,SOD的含量较Ald组增加(P<0.01);Ald+Fel组大鼠SOD和MDA的含量与Ald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Fel能够改善Ald诱导的心肌肥大和心肌细胞凋亡,但不能改善Ald诱导的氧化应激水平的增加.

  • 经冠状动脉注射法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治疗兔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朱红;宋湘;金丽娟;金鹏;刘娴;李学奇

    目的 观察经冠状动脉注射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SM)移植到兔急性心肌梗死(AMI)区后的生长分化特点和疗效.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45只,随机分为经冠脉注射SM移植组、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各15只.SM移植组取臀肌分离、纯化SM并体外扩增.结扎兔左冠脉前降支(LAD),建立AMI模型.再灌注后,SM移植组经冠脉注射自体SM悬液1 ml(5×106个细胞).对照组以相同的方法建立AMI模型,注入等量的无血清培养液.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左前降支外,其余操作均同对照组.4周后,通过HE染色和抗5-溴脱氧尿核苷(BrDU)抗体、抗骨骼肌特异性慢B-肌凝蛋白重链(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评价移植细胞的转归.术后24 h和4周,以超声心动图仪测量3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短轴缩短率(FS).结果 SM移植组在术后4周,HE染色后可在梗死区内找到新生的多核肌样细胞.抗BrdU抗体和抗Slow-MHC抗体的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术后24 h,假手术组的LVEF和FS明显高于对照组和SM移植组(P<0.01).而术后4周,与对照组比较,假手术组和SM移植组的LVEF和FS明显改善(P<0.01).结论 经冠脉注射法移植自体SM可在AMI区存活,修复受损心肌并提高心脏的功能.

  • IL-1β抑制精氨酸升压素促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凝胶的收缩

    作者:彭育红;赵连友;汝磊生;陈永清;范延红;杨学东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对精氨酸升压素(AVP)诱导下心脏成纤维细胞(CF)胶原凝胶收缩的作用.方法 以胰蛋白酶消化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的CF,建立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构成的三维培养体系,测定基础状态下不同浓度的IL-1β作用下,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以及IL-1β对AVP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的影响.实验共分为8个组,即不同浓度(0、50、100、200及400 kU/L)的IL-1β组、不同浓度(0、1×10-7mol/L)的AVP干预组及100 kU/L IL-1β+1×10-7mol/L AVP组,每组各设8个孔(n=8).结果 在基础状态下,以50~400 kU/LIL-1β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随着IL-1β干预浓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各实验组胶原凝胶收缩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各实验组之间两两比较的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1×10-7mol/L AVP组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高于0 moL/L AVP组(P<0.01);而100 kU/L IL-1β组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明显低于0 kU/L IL-1组(P<0.01).IL-1β与AVP共同作用后,CF胶原凝胶收缩指数介于AVP组和IL-1β组之间,并且与二者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结论 IL-1β可抑制基础状态下CF胶原凝胶收缩,并对AVP促CF胶原凝胶收缩具有明显的拮抗作用.

  • 人主动脉瓣间质细胞的分离、培养、鉴定及表型分析

    作者:江磊;徐平;高洪渡;郝传吉;黄强;王伟;于仁斌

    目的 建立人主动脉瓣问质细胞体外培养方法并鉴定其形态、类型及膜表面分子分布.方法 将瓣膜置换术中获取的畸形瓣膜及风心病瓣膜内皮层剥除,用I型胶原酶消化后铺养.光镜下观察细胞的形态,将其以抗人α-平滑肌肌动蛋白抗体及核染色双标记后,以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类型.以抗干扰素(IFN)-γ受体单抗及抗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受体单抗标记细胞后,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膜分子的分布.结果 分离培养的主动脉间质细胞主要为肌成纤维细胞.畸形瓣膜和风心病瓣膜表面IFN-γ受体及TNF受体的分布状态不同.结论 成功地建立了体外培养瓣膜间质细胞的方法,并发现来源不同的间质细胞膜表面分子的分布迥异.

  • 主动脉窦瘤外科治疗的效果

    作者:霍强;严飞;乔峻;木拉提;马松峰

    主动脉窦瘤(SVAs)是一种少见的心脏病.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0.3%~3.56%[1].我科1980年8月~2007年8月共手术治疗100例SVAs患者,效果较好.

  • 急性心肌梗死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

    作者:王明新;蒋敏;刘艳;陈原;薛霞;党丛莉

    1病例报告男,57岁,以心前区间断性疼痛10年,加重3 d,于2008年6月10日01:00从黄龙县医院转来我院.6月9日晚20:00因91度房室传导阻滞(AVB)在黄龙县医院行心脏l临时起搏术.

  • 亚急性冠脉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

    作者:杨帆;赖沙毅;王红

    1临床资料男,58岁,因腹痛、腹泻2 d就诊于消化科.患者上腹部出现持续性胀痛,伴腹泻,解黄色水样便,上腹部闷胀、气紧、出汗.心电网:急性下壁心肌梗死、交界性、室性逸搏及逸搏心律,ST-T改变.拟冠心病收入.1982年因胃溃疡行胃大切切除术,1994年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2年.

    关键词: 冠状动脉 支架 血栓
  • 糖尿病患者检测窦性心率震荡的临床意义

    作者:郭玉琳;张安;哈力旦;牟宇峰

    本文检测糖尿病(DM)患者的窦性心率震荡(heart rate turbulence,HRT),探讨其临床意义.1 临床资料选择2006年10月~2007年6月住院DM患者48(男28,女20)例;年龄44~67(56±9)岁.病程(6±7)年,体质量指数(25±3)kg/m2.均符合WH01998年DM诊断标准,经检查排除并发冠心病、心肌病等任何心血管器质性疾病.试验前1周内未服用抗胆碱药,B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影响自主神经活动的药物.正常对照组50(男26,女24)例;年龄40~65(54±11)岁.体质量指数(23±4)kg/m2.

  • 临时起搏技术在基层医院抢救中的应用

    作者:胡慧芳

    临时起搏是挽救患者生命或使之渡过危险期的一种抢救治疗措施,应用日益广泛,自2003年5月我院已完成12例,现报道如下.

    关键词: 心律失常 起搏 急救
  • 生物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中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胡浩;常鹏;白锋;郭雪娅

    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的有效性已得到大量临床研究的充分证实,但其晚发血栓等不良反应亦引起广泛关注[1,2].支架表面不可降解的多聚涂层所造成的局部过敏、炎症反应可能是诱发血栓的原因之一[3].本研究旨在观察第二代国产可降解涂层雷帕霉素洗脱支架(EXCELTM,JWMS,China)植入后的中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

  • 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容积调控特性研究进展

    作者:史路平;王军

    细胞在不同的渗透压环境下,有保持正常容积的特性.细胞容积调节是生物体细胞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调节性细胞容积减小和调节性细胞容积增大.本文着重探讨在心肌细胞缺血-预适应中具有重要作用的ATP-敏感性钾通道(KATP)在细胞容积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从而探讨细胞容积调节功能与细胞缺血预适应的关系.

  • 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硫化氢与临床疾病

    作者:俞倩;何兵

    硫化氢是近年来逐渐被证实的一种心血管系统新型气体信号分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血管疾病、肺动脉高压和感染性休克等疾病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 冠心病血运重建治疗的性别差异

    作者:陈顺华;刘小慧

    冠脉血运重建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女性冠心病患者,和男性比较在临床特征、手术成功率及预后等方面都有差异,本文就这些性别差异作一综述.

  • 核因子κB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作者:余伟;王伟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多效转录因子,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参与了对心肌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过程的调控.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部分生长因子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王静;王爱玲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新近研究发现,血管生长因子经安全有效的载体导入或直接注入缺血心肌,可以促进血管新生.干细胞研究的进展和基因治疗技术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策略.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部分生长因子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飞;李裕舒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可引起心房纤维化,而纤维化导致的心房结构重构在心房颤动(AF)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TGF-β1与AF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隐蔽性高血压的研究现状

    作者:赵连友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高和控制率低是我国高血压防治面临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超过1.6亿,而且新增患者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1].长期以来,临床上诊断高血压多以诊室偶测血压作为判断血压水平的依据.由于血压的波动性、偶测血压的偶然性和门诊时间的局限性,出现一些诊室血压正常而在工作和家庭中血压升高,并常常伴有相关靶器官损害的高血压患者,学术界把这类高血压称之为隐蔽性高血压.

    关键词: 高血压 隐蔽性 研究
  • 我心目中10篇杰出的心脏研究论文

    作者:David J Miller;闫文利;魏盛

    编者按:本文是英国生理学家、Glasgow大学生理学研究所David J Miller教授的一篇特邀文章,原文发表于英国生理学会会刊<生理学通讯>(Physiological News,2004).作者高犀建瓴、从推动心脏生理学发展视角,推举出他心目中心肌功能研究领域具影响力的10篇论文,并作了简洁而精彩的点评.这10篇论文在时间上跨越一个多世纪,每篇都是心肌研究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作,折射出心肌研究的历史性进展,堪称经典,值得心血管基础和临床工作者品味、铭记.本刊特邀专家翻译此文,以飨读者.

    关键词: 论文 心脏 心肌功能
心脏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