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广东医学杂志

广东医学

广东医学杂志

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광동의학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广东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 影响因子: 1.4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9448
  • 国内刊号: 44-1192/R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46-6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63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广东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广东
  • 主编: 苏焕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在肝源性糖尿病患者氧化应激中的作用

    作者:孙龙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在肝源性糖尿病(HD)患者氧化应激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HD患者106例(HD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55例(T2DM组)为观察对象.根据肝硬化病因不同将HD分为两组:酒精性肝硬化组(HD-a组)52例、肝炎后肝硬化组(HD-b组)54例.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PPAR-α、胰岛素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空腹血糖采用自动生化仪测定,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观察各组血清PPAR-α水平变化情况及其与HOME-IR、血清FFA水平及SOD活力的相关性.结果 T2DM组及HD组血清PPAR-α水平较对照组有不同程度下降(P<0.01),HD组较T2DM组下降更为明显(P <0.05,P<0.01);T2DM组及HD组血清FFA水平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1),HD组较T2DM组升高更为明显(P <0.05,P<0.01),其中HD-b组较HD-a组更为突出(P<0.05);T2DM组及HD组血清SOD活力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1),HD组较T2DM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其中HD-b组较HD-a组更为突出(P<0.05);T2DM组及HD组HOMA-IR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HD组较T2DM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PPAR-α水平与HOMA-IR、血清FFA水平呈负相关(P<0.01),与血清SOD活力呈正相关(P<0.O1).结论 血清PPAR-α与HD患者氧化应激、胰岛素抵抗密切,在HD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 胃印戒细胞癌与胃部分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作者:史克志;陈点点;李璇;尹燕军;吴永欣;陈少卿;陈丽;黎军和

    目的 探讨胃印戒细胞癌(SRC)与胃部分印戒细胞癌(pSRC)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123例胃SRC患者及432例胃pSR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因素.结果 早期胃癌患者中,SRC以凹陷型为主,pSRC虽也以凹陷型居多,但隆起型比例明显更高(P<0.01);SRC多发于胃下1/3,而pSRC多发于胃中1/3(P<O.01).进展期胃癌患者中,SRC以胃下1/3多见,pSRC以胃中1/3多见(P<0.01);pSRC较SRC肿瘤大径更大(P<0.05).全部胃癌患者中,SRC更多见于男性(P<0.05),pSRC更易脉管侵犯(P<0.05);SRC以胃下1/3多见,pSRC多见于胃中1/3(P <0.05).早期胃癌中,SRC与pSRC患者5年无病生存(DFS)率及总生存(OS)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进展期胃癌中,SRC患者的5年DFS率及5年OS率均高于pSRC患者(P<0.05);全部患者中,SRC患者5年OS率高于pSRC患者(P<0.05),但5年DFS率与pSRC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R0切除、SRC、临床分期、淋巴结分期是胃癌患者5年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胃pSRC多于SRC,SRC与pSRC的临床病理特征存在一定差异,进展期胃癌患者中,SRC较pSRC预后更好.

  • N-端脑钠肽前体预测川崎病并发冠状动脉损害的价值

    作者:陈艳丽;杜向阳

    目的 通过检测川崎病(KD)患儿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探讨其在预测KD患儿并发冠状动脉损害(CAL)方面的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的KD患儿35例(KD组),依据心脏彩超结果分为CAL组9例和非CAL组(NCAL组)26例,并选取25例发热儿童作为发热组,25例正常儿童作为正常组,分别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NT-proBNP值.结果 正常组与发热组血清NT-proBNP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7,P =0.09);KD组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P=0.035);NCAL组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4,P=0.431);CAL组较NCAL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34,P=0.002).以血清NT-proBNP值诊断KD并发CAL,曲线下面积为0.77,以NT-proBNP值900 ng/L为截断值诊断CAL,敏感度78%,特异度73%,阳性预测值50%,阴性预测值90%,诊断的准确度74%.结论 KD患儿血清NT-proBNP水平,在CAL患儿明显升高,非CAL患儿无明显升高,血清NT-proBNP可预测KD并发CAL.

  • 原癌基因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作者:何亚洲;温桂兰

    目的 研究原癌基因Pim-1与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检测40例手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组织、2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im-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法)及细胞凋亡(TUNEL法)情况,同时免疫组化检测p53这一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的抑癌基因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Pi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1).(2) Pim-1的表达与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3) Pim-1、p53均阳性表达者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Pim-1/p53单独表达或两者均不表达者(P<0.05).结论 Pim-1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相关,其在非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可能是与p53协同阻碍细胞凋亡.

  •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水平及意义

    作者:朱平;谢莉;杨林

    目的 通过检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 (HMGB1)的水平,探讨其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方法 收集30例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和28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应用抗体夹心ELISA方法检测血清HMGB1的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生化指标,并分析HMGB1水平与各生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为(6.49±3.73 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者的(1.01 ±0.67) ng/mL(P <0.01).血清HMGB1水平明显与血清肌酐、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α1微球蛋白呈正相关(P<0.01),而与血总胆红素及血红蛋白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患者血清HMGB1水平明显增高,且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其可能通过影响肾小管功能参与蜂蛰伤致急性肾损伤的发生发展.

  • 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左赞江;宋高业;韦骏;姚斌;覃绍超

    目的 探讨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CT、MRI影像特征.方法 对6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6例患者CT平扫主要表现为患肢对侧纹状体呈高密度,MRI检查病灶在T1WI表现为高信号,T2 WI表现为低信号或等信号,DWI表现为低信号.结论 非酮症糖尿病偏侧舞蹈症的CT、MRI表现有明显特征,结合非酮症高血糖、偏侧舞蹈症等实验室检查及临床表现可诊断本病.

  •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886例患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谢小强;叶贞志;郭亮;吴祥林

    目的 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患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NICU 886例新生儿标本的临床资料.结果 886例送检新生儿标本中,检出微生物245株(27.7%).其中革兰阳性菌138株(56.3%),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6株(27.0%)、表皮葡萄球菌35株(14.3%)及人型葡萄球菌11株(4.6%);革兰阴性菌95株(38.8%),主要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0.2%)、大肠埃希菌(9.7%)及流感嗜血杆菌(6.6%);真菌12株(4.9%),主要为白色念珠菌.所检出病原菌中,主要革兰阳性菌对青霉素G的耐药性为66.7% ~ 100%,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为48.5% ~ 10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出现;主要革兰阴性菌中,ESBLs(+)者对头孢吡肟,头孢曲松,头孢噻肟菌均耐药,ESBLs(-)者对其均敏感,未发现对碳青酶烯类的耐药菌株出现.结论 深NICU细菌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类抗生素耐药性高;革兰阴性菌感染以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流感嗜血杆菌多见,ESBLs(+)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率高;真菌感染发生率有上升趋势,需重视.

  • APACHEⅡ评分与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围术期红细胞用量的相关性

    作者:刘德行;张秋英;杨海香;邓文琴;朱昭琼

    目的 观察APACHEⅡ评分与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围术期用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行急诊手术患者54例.记录患者入院首次记录的心率(HR)、血压并计算休克指数、患者入院首次检验中的血红蛋白(Hb)值、计算术前APACHEⅡ评分及围术期红细胞(RBC)使用量,数据分析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入院HR、MAP及Hb值与异体RBC用量无关(P>0.05);HR、入院MAP及入院Hb值与围术期总RBC用量无关(P>0.05);APACHEⅡ评分与异体RBC用量呈正相关(r=0.684,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异体RBC用量=-3.23+0.59×APACHEⅡ评分;APACHEⅡ评分与围术期总RBC用量呈正相关(r=0.735,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RBC总用量=-2.70+0.59×APACHEⅡ评分;休克指数与围术期异体RBC用量呈正相关(r=0.356,P <0.01),线性回归方程为:异体RBC用量=-0.34 +4.08×休克指数;休克指数与围术期RBC总用量呈正相关(r =0.369,P<0.01),线性回归方程为:RBC总用量=0.34 +3.95×休克指数.结论 APACHEⅡ评分与轻度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围术期RBC用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于评估此类患者的围术期RBC用量.

  • 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扭转与几何重构的关系

    作者:邓燕;郭盛兰;王茜;苏红月;谭臻

    目的 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左室扭转与左室几何重构的关系.方法 选择DCM患者(DCM组)和正常人(正常组)各30例进行研究.采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标准左室心底部旋转角度峰值(MV-Prot)、心尖部旋转角度峰值(AP-Prot)、左室扭转角度峰值(Ptw).采用二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室球形指数(SIs、SId)、实时三维超声测量收缩末期及舒张末期左室容积球形指数(vSIs、vSId)及左室重构指数(LVRMI)对左室几何重构进行评价.分析左室扭转参数与左室几何重构参数关系.结果 (1)DCM组MV-Prot、AP-Prot、Ptw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2)DCM组vSIs、vSId均较正常组显著增大(P<0.05),而SIs、SId、LVRMI显著小于正常组(P<0.05).(3)DCM组AP-Prot、Ptw与SIs、SId、LVRMI明显呈正相关(P<0.05),而与vSIs、vSId明显呈负相关(P<0.05).结论 DCM患者左室心尖部旋转及整体扭转与左室几何重构密切相关,心脏几何重构伴随心脏纤维走行改变导致心脏扭转异常可能是DCM患者心功能降低的原因之一.

  • 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62例诊治体会

    作者:谭惠珍;范爱文;张旭媚;张映川;罗学群;柯志勇

    目的 通过分析和总结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患儿的临床特点,探讨儿童LCH的诊断难点,以减少误诊.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LCH患儿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电话随访.结果 62例患儿中,男女比例1.8∶1;中位年龄2.2岁(1.5个月至14.1岁),<2岁31例(50%),<5岁44例(71%).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表肿块35例(56.5%),发热22例(35.5%)和皮疹22例(35.5%).多见的受累器官是肝脾、骨骼、皮肤.其中46例(74.2%)达到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确诊标准.16例(25.8%)患儿因取组织病理活检困难,仅作临床诊断,但诊断性治疗有效.首次入院科室为儿科的有39例(62.9%),另外23例(37.1%)在其他科室就诊.两组患儿从就诊到确诊时间中位数分别是5 d(1 ~1 432 d)和30 d(1~1808 d).随访49例,中位随访时间45个月(4个月至10年).死亡5例,恶化3例,41例病情稳定.结论 儿童LCH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与非特异性以及部分病例不易取病理活检是LCH的诊断难点,详尽的体格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在诊治中非常重要.未能达到病理确诊的患儿可以尝试诊断性治疗.

  • Vigileo监测系统在创伤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志;刘野;汤卫兵

    目的 探讨Vigileo监测系统在创伤性休克机械通气患者容量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收入重症医学科(ICU)诊断为创伤性休克并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分为常规组和Vigileo组各15例.常规组根据临床症状、生命体征、尿量、中心静脉压指导容量复苏;Vigileo组根据每搏输出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导容量复苏.比较两组患者在复苏前后的血乳酸、碱剩余、氧合指数、复苏时间、复苏液体量、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及Vigileo组复苏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Vigileo组复苏后心率、SVV较复苏前下降,平均动脉压、CO较复苏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两组乳酸、碱剩余均较复苏前下降,氧合指数较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Vigileo组乳酸、碱剩余较常规组下降更明显,氧合指数较常规组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igileo组复苏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短于常规组,复苏液体量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gileo监测系统可以更快、更有效地指导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容量复苏,改善组织灌注,改善病情,且无明显并发症.

  • 上颌窦外侧壁骨内血管对种植外提升术影响的影像学研究

    作者:文才;孙旭;黄冉冉;张利

    目的 研究在种植上颌窦提升过程中,造成手术出血的上颌窦骨内血管在中国人群中的分布情况,分析血管的存在对手术的影响.方法 纳入年龄35岁以上,拍摄CBCT包含双侧清晰上颌窦影像的患者进行分析.共纳入患者150例(300侧上颌窦).观察相应区域的骨内血管是否存在,测量血管离窦底的垂直距离,以及血管的直径.研究由2名实验员独立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分析数据.结果 共发现有122侧上颌窦区域有骨性血管存在,占患者总数的40.6%.血管距离窦底的平均距离为(7.19±1.36) mm,而血管的平均直径为(1.32±0.51) mm.在发现率上,男性较女性高,血管的高度上男性高于女性,血管直径上男性粗于女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双侧血管的存在和形态上具有一定对称性.结论 上颌窦区域骨内血管的粗大和较低的垂直高度可能会造成种植外提升手术中的出血,术前应拍摄CBCT确定在手术区域有无粗大血管影响,但阴性的结果并不能排除损伤血管的可能性.手术时应该控制开窗范围避免并发症的产生.

  • 水囊压迫在剖宫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刮宫术前的应用

    作者:陈鹃;梁小妍;陈雄

    目的 探讨Foley导尿管球囊注水压迫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CSP)刮宫术前应用的疗效.方法 收集妇产科收治的CSP患者37例,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刮宫术前应用Foley球囊注水40 ~ 60 mL压迫CSP孕囊处,下端连接负压吸引球,压迫24 h后行刮宫术.另一组应用药物治疗(甲氨蝶呤及米非司酮)后行刮宫术.结果 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出血量、血β-HCG下降至正常的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SP刮宫术前应用Foley球囊注水压迫治疗是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方法,值得推广.

  • 脑出血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干预及效果

    作者:黄建华;骆军霞;苏平;应敬国

    目的 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变化与脑出血(ICH)转归的关系.方法 将102例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ICH患者分为同型半胱氨酸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除给予常规内科康复等治疗外,另外给予甲钴胺分散片0.5 mg,口服,3次/d;维生素B6片10 mg,口服,3次/d;叶酸片5 mg,口服,1次/d降低Hcy治疗.对照组按照我院神经外科通常治疗方案仅给予常规内科康复等治疗.检测两组患者入院和住院7、14、21 d时的血浆Hcy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评价Hcy水平差异对ICH患者转归的影响.结果 经降低Hcy治疗后不同时间点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好转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组内对比,后一个时间点较前一时间点Hcy水平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缺损好转度显著提高(P<0.05).结论 血浆Hcy水平与ICH预后有关,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ICH患者有重要意义.

  • 健康足月新生儿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值的检测及意义

    作者:贾节;赵萍;张学群;曾燕静;卓文杏

    目的 通过二维超声测量健康足月新生儿腹主动脉内-中膜厚度(AIMT),探讨检测新生儿AIMT的意义.方法 选择出生72 h之内的健康新生儿60例,采用高频线阵探头分别测量其AIMT.结果 60例新生儿全部完成超声测量,过程顺利,未出现明显不适.AIMT 0.38 ~0.61 mm,平均(0.51 ±0.048)mm(95% CI0.51~0.53),离群值0.36,集中趋势较好.体重与AIMT呈负相关(r=-0.677,P=0.000).结论 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新生儿腹主动脉内-中膜结构,准确测量新生儿AIMT,积累正常数据有助于进一步辨别异常者.

  •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

    作者:杜驰;李姝燕;张敏

    目的 探讨和分析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行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患者13例,分别于术后1周、1个月及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检测患者眼压、角膜内皮细胞计数,应用降眼压药物种类数及并发症的发生、处理情况.结果 术前眼压34~62 mmHg,平均(44.6 ±6.3)mmHg.术后1年眼压为9~20.3 mmHg,平均(15.6 ±4.7) mmHg,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成功率为84.6%.术后1周角膜内皮细胞计数为(2 239±239)个/mm2,术后1个月(2 096 ±195)个/mm2,术后1年为(1 903±207)个/mm2,术后1个月及1年的平均角膜内皮丢失率分别为6.4%和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3例患者降眼压药物应用2~4种,平均3种.术后末次随访,降眼压药物应用0~2种,平均1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前房出血2例,术后早期浅前房2例,术后早期高眼压1例,引流阀阀体移位2例.结论 Ahmed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操作简便,术后恢复快,术后远期眼压控制较理想,并发症较少,能够保存患者的残留视功能,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有效方法.

  • IVF长方案促排卵周期获卵数≤5个的416例患者临床结局分析

    作者:葛明晓;陶莉莉;陈小平;张金玉;徐琳;关婷

    目的 评价标准长方案促排卵IVF周期获卵数≤5个的患者的临床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接受标准长方案IVF助孕,获卵数≤5个的416例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获卵数从1~5起始周期妊娠率分别为7.5%、9.7%、23.8%、32.0%和41.2%;胚胎种植率分别为13.6%、9.2%、19.3%、22.5%和27.7%;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5岁以上年龄段较35岁以下患者的用药量明显增加,35岁以上的获卵数低于35岁以下;平均移植胚胎数相同的情况下,40岁以上组的妊娠率、种植率显著低于40岁以下组(P<0.05).结论 在超促排卵周期,获卵数≤2的临床结局是令人失望的,获卵数结合年龄对预测IVF结局有临床意义.

  • 糖耐量异常患者脑默认网络活性与认知功能的关系

    作者:常淑文;陈俊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fMRI)技术探讨静息状态下糖耐量异常(IGT)患者脑默认网络(DMN)活性与其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多维度神经心理学量表评估15例IGT患者及其同期入组相匹配的14例健康对照者的认知功能并行脑fMRI扫描;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以后扣带回(PCC)为种子点构建全脑功能连接网络模式.结果 (1)IGT组画钟测试成绩差于对照组(P<0.05).(2)IGT组较对照组功能连接显著降低的区域在两侧海马旁回、左侧丘脑,且右侧海马旁回及PCC功能连接值与AVLT延迟回忆测试值呈正相关(r =0.525,P=0.024).结论 静息状态下IGT患者存在脑DMN活性异常,可能是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早期生物学指标.

  • 尿钙及尿钙/尿肌酐比值诊断子痫前期的价值

    作者:黄容弟;牛建民

    目的 探讨24 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尿钙/血钙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子痫前期孕妇(轻度子痫前期组48例,重度子痫前期组32例)和180例正常妊娠孕妇的尿液和血液进行检验,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比较24 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尿钙/血钙对子痫前期的诊断价值.结果 24 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和尿钙/血钙比值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48,0.895,0.840.24 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和尿钙/血钙比值分别在取值110.1 mg/24 h、0.08 mg/mg和1.25 mmol/mmol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3%和70.6%、98.8%和74.4%、93.8%和70.6%.结论 24 h尿钙、尿钙/尿肌酐比值及尿钙/血钙比值在子痫前期孕妇中均降低,可以作为诊断子痫前期的指标,尿钙/尿肌酐比值可能比24 h尿钙更加可靠.

  • 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Cyclin D1的关系

    作者:赵醒;赵宇阳;王军;程玉;焦春敬;李春辉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 16型E6蛋白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与细胞周期蛋白Cyclin D1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0例食管鳞癌组织、30例食管癌旁组织及3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yclin D1在HPV 16型E6蛋白阳性及阴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 食管鳞癌组织中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与食管癌旁组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大径较大者、肿瘤浸润较深者、淋巴结转移者HPV 16型E6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较高(P<0.05).HPV 16型E6蛋白阳性的食管鳞癌组织中Cyclin D1蛋白表达量高于阴性者(P<0.05).结论 HPV 16型E6蛋白可能促进了食管癌的生长和恶化,并与Cyclin D1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食管癌的预后评估因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使用干粉吸入器的吸气能力

    作者:高怡;黄思琪;周伟良;车志;佃林萍;罗嘉伟;潘筱媛;冼转花;郑劲平

    目的 探讨不同严重程度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不同干粉吸入器阻力状态下的吸气能力.方法 将54例中老年COPD患者纳入研究,采用In-Check DIAL(R)吸气峰流量仪,测定模拟准纳器(R)阻力状态下的吸气峰流量(PIF-D)以及模拟都保(R)阻力状态下的吸气峰流量(PIF-T),同时测定呼气峰流量(PEF)以及舒张后肺功能.结果 1例(1.9%) COPD患者未能达到Diskus(R)的低吸气流量(30 L/min)要求,12例(22.2%)未能达到Turbuhaler(R)的低吸气流量(60 L/min)要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581,P=0.001).对于PIF-D,7.1%的Ⅳ级COPD患者低于理想吸气流量,Ⅱ级和Ⅲ级的PIF-D均达到理想吸气流量或以上,不同级别COPD患者的PIF-D分级分布情况无统计学差异(x2=5.665,P=0.226).对于PIF-T,Ⅱ级、IⅡ级、Ⅳ级的COPD患者的比例为11.8%、26.1%、28.6%,不同级别COPD患者的PIF-T分级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22,P=0.521).直线回归分析表明,COPD患者PEF测定值与PIF-D和PIF-T测定值均呈正相关(r =0.584,r =0.478,P=0.01).结论 通过评价COP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无法判断患者是否真正有效地吸入药物.In-Check DIAL吸气峰流量仪可测定COPD患者在不同吸入器阻力状态下吸气流量,临床医生可根据患者的测定结果来为患者选用不同的吸入器,并开具合理的药物处方,适于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检测在诊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低下中的应用

    作者:初晓丽;郭海香;刘艳丽;陈倩

    目的 探讨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检测对判断妊娠期甲状腺功能的作用.方法 以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471例初孕妇为研究对象,检测其血清TPOAb含量,同时检测其促甲状腺激素(TSH)和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含量,以评价孕妇的甲状腺功能.结果 (1)建立TSH和FT4值的正常范围,妊娠早期初孕妇共181例,其TSH正常范围为0.10 ~ 3.51 mU/L、FT4正常范围为8.40 ~ 14.80 pmol/L,而妊娠中期相对应的数据为0.15~3.88 mU/L和6.81~13.95 pmol/L;(2)TPOAb阳性患者,检测出TSH异常的比例为14.8% (18/122),明显高于TPOAb阴性组5.4% (19/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检测出FT4异常的概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TPOAb与甲状腺功能异常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宜作为主要评价因素,需要与其他诊断检测方案配合使用.

  • 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

    作者:耿岩;陆光生;陈小伍;剧永乐;朱达坚;封静

    目的 探讨高频彩超在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例行腹腔镜下完全腹膜外腹外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术前行高频彩超测量:A线:高腹压下(嘱患者憋气增加腹压),腹壁下动脉起点至腹壁下动脉与腹直肌外缘交点的距离;B线:髂外血管股环段(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外血管与耻骨上支下缘交连线);C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耻骨结节连线;D线:腹壁下血管起点至髂前上棘连线.术中在腹腔镜下测以上各线(即A、B、C、D线)距离,并进行比较.结果 术前与术中各条线的测量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高频彩超的测量与腹腔镜实际测量基本相符合.结论 高频彩超能准确定位腹股沟各关键解剖点并测量关键线的长度,为术前补片大小的设计及个体化修补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为腹股沟区或其他部位相关点线测量提供了一个廉价、简单、无创的测量工具.

  • 双侧血管搏动指数对称性比较对椎动脉闭塞的诊断价值

    作者:钟经馨;张黎;张珏堃;陈春

    目的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诊断椎动脉闭塞的血流动力学参数标准.方法 纳入51例椎动脉闭塞患者,以DSA结果分为椎动脉颅外段闭塞组和颅内段闭塞组,测量双侧椎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血管搏动指数(PI),计算双侧椎动脉PSV差值、PI差值以及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并比较上述不同参数取值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85%的颅外段闭塞者患侧椎动脉呈低流速低搏动性改变,87%的颅内段闭塞者患侧椎动脉呈低流速高搏动性改变;双侧椎动脉PSV差值≥30%时,对颅内段闭塞的敏感性为78.3%,特异性为46.2%;对颅外段闭塞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5.7%、51.7%.双侧椎动脉PI差值>0.1时,对颅内段闭塞的敏感性可达100.O%,对颅外段闭塞的敏感性为92.9%,特异性分别为62.2%、63.6%;当双侧PI差值>0.2时,颅内段闭塞组的ROC曲线下面积大,为0.841,特异性78.8%,敏感性91.3%.结论 TCD双侧椎动脉PI对称性比较诊断椎动脉闭塞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 脓毒血症患者血液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毒素基因的检测

    作者:陈吟霜;周帅;杨镒宇;谢永强;钟华敏;黄莲芬;姚淑雯;周珍文

    目的 了解脓毒血症患者金黄色葡萄球菌(SA)血液分离株毒素基因的携带情况.方法 对从临床标本分离出的50株SA,设计特异性引物,PCR扩增sea、tsst-1、eta和hlg毒素基因.结果 50株SA中有44株携带以上毒素,占88%,各基因携带率分别为sea 42% (21/50)、tsst-1 52% (26/50)、eta 30% (15/50)、hlg 22%(11/50),同时携带2种及2种以上毒素的占44%(22/50),其中11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毒素携带率为100%(11/11),以sea为主,占90.91%(10/1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 39株毒素携带率79.49% (31/39),以tsst-1为主,占48.72%(19/39).结论 临床脓毒血症患者SA大部分携带毒素,MRSA的带毒率高于MSSA,表明MRSA致病性及毒性高于MSSA,临床需重视MRSA监控,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控制院内感染.

  •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雌激素水平与Th1/Th2平衡的关系

    作者:凌晨;钱忠萍;顾宗江;王琳;赵瑞珂;吴静;顾国浩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外周血雌激素水平的变化与Th1/Th2平衡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等技术分别测定30例围绝经期(围绝经期组)、40例绝经后期患者(绝经后期组)和60例正常对照组妇女(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h1细胞、Th2细胞水平和雌激素的水平.结果 3组雌激素水平,E2FSH、LH和FSH/LH各指标组间两两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Th1相对水平增加(P<0.001),Th2绝对和相对水平降低(P<0.001),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之间Th1、Th2相对和绝对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Th1/Th2比值增大,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Th1、Th2相对和绝对水平均与E2水平呈正相关(P<0.001),Th1/Th2比值与E2呈负相关(P<0.001).结论 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外周血E2降低而LH和FSH升高;围绝经期和绝经后期妇女外周血Th1型细胞占优势状态;E2与Th1、Th2相对和绝对值呈正相关,而与Th1/Th2比值呈负相关.

  • 术中急性大失血的容量复苏与循环维持

    作者:李国才;王海燕;魏巍;龙文飞;马拥;吴文庆;肖建斌;招伟贤

    目的 探讨术中急性大失血患者的容量复苏与循环药物维持策略.方法 对26例术中急性大失血患者监测各项指标;以乳酸钠林格液、明胶为主紧急扩容,必要时以心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合理选用血制品,避免稀释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结果 所有病例均抢救成功,无明显相关并发症发生.在失血发生时,心率明显增快,直至术毕时仍高于术前(P<0.05);中心静脉压在失血早期(30 min时)低于术前(P<0.05).平均动脉压无明显改变(P>0.05).患者动脉血pH值、碱剩余、HCO3-、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在复苏后有所回升,但直到术毕时仍低于术前(P<0.05);K+浓度在pH降低时升高(P<0.05),经积极容量复苏、纠酸、必要时利尿后于术毕前恢复正常值范围.所有病例在失血、容量复苏后凝血功能均明显下降,表现为凝血酶原时间、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延长(P<0.05),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P<0.05),抗凝血酶、纤维蛋白原下降(P<0.05).经积极输注血制品(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纤维蛋白原)后有所好转,但仍未能恢复至术前(P<0.05);有8例患者在术中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所测值> 180 s.结论 快速准确的判断,完善的监测,积极进行目标导向的液体复苏及应用药物维持循环,合理选择血制品,避免出现稀释性凝血障碍,同时注意重要脏器功能的保护,是大量失血救治成功的关键.

  • 经胸超声引导外科微创封堵治疗先天性心脏病的初步体会

    作者:胡江苇;王海永;杜振宗;宋剑非;李安桂;王平善;王玮;彭星星;冯晓延

    目的 总结非体外循环下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引导下外科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和室间隔缺损的临床初步经验.方法 29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经TTE确诊室间隔缺损10例,房间隔缺损19例.均经胸部小切口开胸,非体外循环下TTE引导将封堵器固定于缺损位置,确保无残余分流及瓣膜功能障碍后释放封堵器.结果 TTE引导下,封堵成功28例(96.6%),失败1例(3.4%),术后有4例出现轻度二尖瓣反流.术后跟踪随访1~6个月,24例未出现瓣膜反流,也未出现明显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血栓、气胸和封堵器移位等相关并发症,1例房间隔缺损出现残余分流(直径3.5 mm).结论 TTE可多切面监测封堵过程,为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封堵提供了一种新的引导方法和思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选择.

  • 帕金森病LRRK2基因rs1427263位点的多态性

    作者:张丽华;计畅;刘彬;徐忠;任惠;黄红;庞爱兰;郑颖;吴春华

    目的 检测帕金森病致病基因LRRK2在rs1427263位点多态性,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与健康人基因频率的差异.方法 采用SNaPshot微测序技术对116例帕金森病患者和95例健康人进行基因LRRK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分析,对比两者之间频率的分布差异.结果 帕金森病患者和健康人rs142763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云南汉族人群中LRRK2基因rs142763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帕金森病无相关性.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的病理特征及意义

    作者:霍雷军;郜红艺;谢四梅;吴坤河;张安秦;王颀

    目的 分析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的病理特征及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365例乳腺癌SLNB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1)365例乳腺癌SLNB中,浸润性导管癌与导管原位癌患者的前哨淋巴结(SLN)阳性率分别为40.7%(110/270)和6.3%(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835,P<0.001);浸润性导管癌肿瘤原发灶≤2 cm和>2 cm的患者SLN阳性率分别为28.0%(33/118)和54.7%(4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861,P<0.001);浸润性导管癌组织病理学分级≥Ⅱ级的患者SLN阳性率高于Ⅰ级(x2=6.474,P<0.05).(2)SLNB术中冰冻和术后常规病理检查阴性患者,再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微转移病例,阳性率为10.0% (27/271),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阳性率高于导管原位癌的阳性率(x2 =3.983,P <0.05);但检测出SLN微转移而未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ALND)患者与SLN阴性而未行ALND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同时行ALND患者与未行ALND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同时行ALND,发现非SLN癌转移,阳性率为18.0% (11/61),与SLNB冰冻病理检查阳性的非SLN阳性率58.5% (55/9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791,P<0.001);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阴性患者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阳性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95,P<0.05).结论 浸润性导管癌较导管原位癌易发生SLN转移,其SLN阳性率与肿瘤原发灶大小和组织病理学分级有关;SLN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有利于检测微转移,但SLN微转移对患者无病生存率无影响;SLNB冰冻病理检查阴性的患者不必进行常规ALND,SLN宏转移患者易发生腋窝非SLN癌转移且预后较差.

  • 阿霉素纳米-VEGFR2单抗交联物的抗肝癌作用

    作者:殷香保;邬林泉;黄长文;黄明文;罗志强;周凡;黄俊

    目的 探讨阿霉素纳米-VEGFR2单抗交联物抗肝癌作用,研究其在体内对肝癌组织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肝癌稞鼠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1)选择10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两组,按尾静脉注射不同成分分别为交联物A组和阿霉素溶液(F-ADM)组,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交联物在肝癌裸鼠体内分布;(2)选择18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3组,按尾静脉注射不同成分分别为交联物B组、F-ADM组及生理盐水(NS)组,每组在给药当天及给药后第3、6、9、12、15、18、21天分别用游标卡尺测量肿瘤并计算体积,给药后第21天处死全部裸鼠,称肿瘤质量.(3)选择30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3组,按尾静脉注射不同成分分别为交联物C组、F-ADM组、NS组,观察并记录各组肝癌裸鼠的生存时间.结果 注射交联物A组肝癌裸鼠2h后的肿瘤、血液、心、肝、肾中的阿霉素浓度与注射阿霉素纳米裸鼠(纳米组)差异具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2h时药物的靶向指数及选择性指数以肿瘤高;3组肿瘤体积均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但交联物B组增长慢,其肿瘤体积在给药后第9、12、15、18、21天均明显小于F-ADM组,肿瘤质量在给药后第21天明显轻于F-ADM组(P<0.05);交联物C组和F-ADM组裸鼠的存活率得到改善,从6周开始交联物C组裸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NS组,在9、10、11、12周交联物C组裸鼠的存活率明显高于F-ADM组(P<0.05).结论 阿霉素纳米-VEGFR2单抗交联物在抗肝癌过程中实现缓慢释放和靶向性作用,增加了药物在肝及肿瘤中的分布比例,延长了药物的作用时间,有助于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

  • 糖尿病大鼠慢性牙周炎模型的建立

    作者:王丹;倪佳;轩东英;苏媛;罗世高;杨熙;吴嘉怡;徐喆;章锦才

    目的 探讨通过牙周丝线结扎联合局部涂菌建立糖尿病复合牙周炎大鼠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自发性2型糖尿病OLETF大鼠,以同种系同周龄糖耐量正常的LETO大鼠为对照.36周龄时,将OLETF大鼠,随即分为两组,一组附加牙周炎,一组对照;LETO大鼠也随机同样分为两组.牙周炎大鼠给予丝线结扎于左、右上颌第一、二磨牙牙颈部,并在结扎处涂抹4种牙周常见致病菌混悬液.观察体重和血糖的变化.56周龄时,处死观察牙周炎症病理状态.结果 OLETF大鼠表现为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快速增加,血糖AUC显著增加.牙周炎大鼠牙颈部结扎处牙龈红肿、牙槽骨吸收、牙周袋形成.HE染色显示牙周炎大鼠牙周附着丧失明显,牙周袋底炎症细胞浸润,牙槽骨吸收明显.OLETF大鼠炎症程度更重,可见结合上皮大幅根向迁移,牙周袋内及牙龈结缔组织内大量弥漫炎细胞浸润.结论 在OLETF大鼠牙齿周围给予丝线结扎并涂菌所致牙周炎,可以较好地模拟人类两种疾病的复合.

  • 慢病毒介导HGF-ShRNA干扰肝细胞生长因子表达对肝星状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张君红;姜海行;覃山羽;陶霖;韦柳萍;黄小丽

    目的 观察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部分干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及肝星状细胞(HSCs)来源的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达,对BMSCs与HSCs共培养体系中HSCs凋亡的影响,探讨两种细胞来源的HGF对HSCs凋亡的促进作用.方法 应用6孔培养板,建立BMSCs及HSCs双层细胞共培养体系,实验分4组:(1)HSCs单独培养组:HSCs单独培养;(2) BMSCs+ HSCs共培养组:BMSCs与HSCs共培养;(3)BMSCs转染共培养组:使用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转染BMSCs后与HSCs共培养;(4)HSCs转染共培养组:使用慢病毒介导的HGF-ShRNA转染HSCs后与BMSCs共培养.分别于培养24、48、72 h后,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各组HSCs凋亡率,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各组DR5、Caspase-8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BMSCs+ HSCs共培养组HSCs的凋亡率明显高于HSCs单独培养组和BMSCs转染共培养组,且呈时间依赖性(P<0.01),而与HSCs转染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SCs+ HSCs共培养组HSCs中DR5、Caspase-8蛋白及mRNA表达量均明显高于HSCs单独培养组及BMSCs转染共培养组(P<0.01),而与HSCs转染共培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SCs旁分泌HGF通过上调HSCs的DR5、Caspase-8的表达促进HSCs的凋亡.HSCs自分泌的HGF在共培养体系中促进其凋亡的作用甚少.

  • claudin-4基因沉默对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作者:陈姺;王杜平;王庆一

    目的 观察claudin-4基因沉默对Ⅰ型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增殖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 将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随机分为空白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是否claudin-4siRNA转染分为阴性转染组和阳性转染组.应用claudin-4基因沉默技术,肯定claudin-4基因沉默的效果后运用细胞计数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能力,通过细胞划痕实验来检测细胞的迁移能力.结果 空白组和阴性转染组细胞的生长良好,生长速率相近,而阳性转染组细胞生长状态不良,与空白组和阴性转染组相比生长速率明显降低(P<0.05);且阳性转染组细胞48 h迁移距离明显小于空白组和阴性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转染组细胞迁移率明显低于空白组和阴性转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laudin-4基因沉默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Ishikawa的生长和增殖,影响细胞的体外迁移能力.claudin-4基因可能是子宫内膜癌基因治疗合适的分子靶点,为临床上开发新的靶向治疗药物提供新的靶点,为claudin-4作为靶点的基因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下调paralemmin-3表达对脂多糖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核转录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作者:陈旭昕;孟激光;刘振千;段蕴铀;韩志海;钱桂生

    目的 研究下调paralemmin-3(PALM3)表达对脂多糖(LPS)诱导的肺泡上皮A549细胞核转录因子-κB (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 将针对PALM3的小干扰核糖核苷酸(siRNA)转染A549细胞后(PALM3siRNA转染组),用RT-PCR法检测PALM3 mRNA表达水平,同时设立control siRNA转染组及正常细胞组作为对照.转染48 h后,对3组细胞同时给予LPS刺激12 h后,收集细胞核蛋白和培养上清液,用ELISA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TNF-α、IL-6和IL-1β水平,用凝胶电泳迁移率实验的方法检测各组细胞NF-κB活性.结果 特异性siRNA转染后成功下调PALM3在A549细胞中的表达;给予LPS刺激后,与正常细胞组及control siRNA转染组相比,PALM3 siRNA转染组细胞释放炎性因子TNF-α、IL-6和IL-1β减少,同时PALM3 siRNA转染组细胞中NF-κB活性受抑.结论 下调PALM3的表达可减轻A549细胞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调控PALM3的表达有望成为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炎症失控性疾病的新靶点.

  • 糖尿病兔骨折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的表达

    作者:何畔;常磊;王愉思

    目的 观察糖尿病兔骨折愈合过程中神经生长因子(NGF)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A(PDGF-A)的表达.方法 24只大白兔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2只,观察组兔给予腹腔内注射链脲佐菌素破坏胰岛细胞诱导为糖尿病兔模型,对照组兔给予腹腔内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两组兔均造成右胫骨斜形骨折,两组分别于伤后第1、2、4周各取4只兔,麻醉取骨痂组织进HE染色观察形态学变化,并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检测骨痂中NGF及PDGF-A的表达.结果 HE形态学结果显示,观察组较对照组骨折后愈合缓慢,骨折端延迟愈合.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相同时间点观察组骨痂中NGF和PDGF-A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P<0.01).结论 糖尿病可下调骨痂中NGF及PDGF-A的表达,并可能通过此机制起到延缓骨折愈合或者不愈合的作用.

  • 细胞色素c信号通路在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凋亡调控中的作用

    作者:邓通明;邓雪松;倪勇;邓浩源;汪长浩;黄文龙

    目的 探讨细胞色素c(Cyt-c)信号通路在胆道梗阻大鼠中性粒细胞(PMN)凋亡调控中的作用.方法 10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O组)、假手术组(SO组)、胆总管结扎组(BDL组)、Cyt-c干预组(BDL+Cyt-c组),NO组不作任何操作,BDL组、BDL+ Cyt-c组予胆总管结扎,SO组不予结扎和切断胆总管,BDL+Cyt-c组则在结扎胆总管关腹后行尾静脉注射Cyt-c(20 mg/kg).SO、BDL和BDL+ Cyt-c组分别予细分术后12、24、48、72 h等4个时相.检测外周血PMN数量,流式细胞仪测PMN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PMN胞质Caspase-8、Caspase-9及Caspase-3活化程度.结果 BDL组各时相PMN凋亡率明显低于NO组和SO组相应时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O组和SO组各时相比较,BDL组Caspase-9和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5);在BDL+ Cyt-c组各时相中,Caspase-9、Caspase-3活性和PMN凋亡率均显著高于BDL组;进一步相关性分析表明,Caspase-9、Caspase-3活性与PMN凋亡率均呈正相关(r=0.943,P<0.01;r=0.949,P<0.01).Caspase-8活性在NO组、SO组、BDL组、BDL+ Cyt-c组中变化不明显.结论 胆道梗阻大鼠Cyt-c通路上游信号Caspase-9及Caspase-3活性的减弱,导致外周血PMN凋亡减少,在梗阻性黄疸诱发过度炎症反应中具有重要意义;经Cyt-c干预后,促进了PMN的凋亡,有利于炎症反应的消退.

  • 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硬化模型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9、核因子-κB和C反应蛋白的影响

    作者:李芳;徐丽;刘大男;周燕;许梅;黄贵英

    目的 评价加味补阳还五汤对动脉硬化模型家兔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核因子-κB(NF-κB)、C反应蛋白(CRP)变化的影响.方法 健康新西兰兔6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对照组、阿托伐他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共4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新西兰兔采用高胆固醇饲料并免疫损伤诱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模型,高脂对照组10只,在造模的基础上每日予生理盐水灌胃;阿托伐他汀组24只,造模前2周即开始每日定时给予阿托伐他汀2 mg/kg;加味补阳还五汤组24只,造模前2周即开始每日定时给予加味补阳还五汤20mL.观察各组MMP-9、NF-κB、CRP变化并比较.结果 高脂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MMP-9、NF-κB、CRP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托伐他汀组及加味补阳还五汤组MMP-9、NF-κB、CRP均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5),阿托伐他汀组与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味补阳还五汤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来完成.

  • 布美他尼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海马CA1区NMDA受体1型表达的影响

    作者:刘洁;阮林;伍志坤;黄焕森;何雁冰

    目的 探讨布美他尼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及NMDA受体1型(NMDAR1)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78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S组(n=18)、I/R组(n=30)、B组(n=30).I/R组和B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只分离颈总动脉,不予缺血处理;B组在缺血前经尾静脉注射布美他尼30 mg/kg,S组和I/R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每组分别于缺血2h再灌注4、8、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干湿比重法测定脑含水量,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NMDAR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和B组各时点脑含水量升高(P<0.05),I/R组缺血侧海马CA1区NMDAR1表达均上调(P<0.05),B组在缺血再灌注8、24 h时表达上调(P<0.05);与I/R组比较,B组各时点脑含水量降低,以8、24 h明显(P<0.05),在缺血再灌注4、8h缺血侧海马CA1区NMDAR1表达明显下降(P<0.01).结论 布美他尼30 mg/kg静脉预先给药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与降低脑水肿和降低NMDAR1表达减轻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有关.

  • 黄芩苷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HepG2.0的生长抑制作用

    作者:刘荣静;袁伟曦;朱锦宏;习浩;林艳芬

    目的 探讨黄芩苷联合顺铂对人肝癌细胞HepG2.0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抑癌机制.方法 设置阴性对照组(仅加含10%小牛血清的DMEM培养液的HepG2.0细胞)、阳性对照组(12 μg/mL顺铂处理的HepG2.0细胞),及设置不同浓度单药黄芩苷、单药顺铂及黄芩苷联合顺铂,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0,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以细胞生长抑制率反映各药对人肝癌细胞HepG2.0的抑制作用;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经联合药物作用24 h后的人肝癌细胞HepG2.0的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 (1)1.0~4.0 mg/mL黄芩苷单药、2.0~4.0 μg/mL顺铂单药分别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0,均有明显生长抑制作用(P<0.05),但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黄芩苷0.5 mg/mL联合顺铂3.0~4.0μ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0有协同抑制作用,黄芩苷1.0~4.0 mg/mL联合顺铂0.5 ~4.0μ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0有协同抑制作用;且3.0~4.0 mg/mL黄芩苷与0.5 ~4.0μg/mL顺铂联合应用有明显协同作用;协同指数在0.37 ~0.97之间;黄芩苷2.0 mg/mL联合顺铂1.0μg/mL对人肝癌细胞HepG2.0的生长抑制率为50%.(3)黄芩苷2.0 mg/mL联合顺铂1.0μg/mL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0,对比阴性对照组,G0/G1期比例增大,S期和G2/M期比例减少.结论 通过将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0后筛选出的适联合用药量,可以减少顺铂用量,其机制可能与阻滞人肝癌细胞HepG2.0的细胞周期于G0/G1期有关.

  • 痛性眼肌麻痹综合征1例

    作者:江明明;周清;蔡香然;刘小勇;陈剑;王黎;黄祥訸

    患者,男,54岁.2013年8月6日以“双眼视物重影1个月余,伴左眼痛及同侧头痛”为主诉入院.1个月前患者因视物重影曾多次就诊当地医院,鼻内窥镜未见异常,头颅MRI及CT显示:左侧下直肌肥厚,近眶尖处显著,给予激素及营养神经血管治疗后效果不佳,遂就诊我科.入院时患者精神不振,面容痛苦,常取左侧蜷缩位.入院血压偏高(180/108 mmHg,既往否认高血压病史),余基本生命体征正常.眼部检查:Vod 0.4,Vos 0.2;NCTod 19mmHg,NCTos 18 mmHg,左眼眼球各个方向运动受限.右眼角膜云翳,余未见异常.2013年8月7日,左眼睑水肿、上睑下垂,并伴眼球轻度突出,瞳孔略大于右侧,RAPD(+).

    关键词:
  • 以精神异常为首发症状的胰岛细胞瘤1例

    作者:郑旭华;曹明溶;刘志龙

    患者,女,43岁.因入睡困难、早醒1年余,症状加重伴言行异常1个月于2014年4月1日收入院.患者1年余前开始出现入睡困难、早醒,自认为是生活压力过大所致,未予重视.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且开始出现异常行为,暴躁易怒,伴焦虑不安.经常答非所问,偶尔会跌倒,跌倒时言语不断,内容含糊不清,伴双手抽搐,事后不能回忆当时的情形,于当地人民医院就诊,诊断为癔症,经抗焦虑等治疗后症状稍有好转.为求进一步治疗来我院,我院精神科以“精神异常查因”收入院,患者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否认重大外伤及输血史.

    关键词:
  • 外阴巨大尖锐湿疣合并丝虫病1例

    作者:黄志行;田春芳

    患者,女,56岁,因发现外阴部肿物伴瘙痒2个月余于2014年2月25日就诊于深圳市第七人民医院妇科门诊.广东汕尾人,来深圳居住10余年.自诉2个月余前于洗澡时发现双侧外阴部各一约黄豆大小肿物,伴瘙痒,无痛,无阴道不规则流血、流液,无发热,无腹痛.当时未予重视,未诊治,肿物渐增大,伴明显瘙痒.入院后予以行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及官颈液基薄层细胞(TCT)检查,结果示:HPV31(+),TCT检查未见异常.2014年3月8日患者为求进一步诊治,再次就诊,拟外阴巨大尖锐湿疣收住院.

    关键词:
  • 误诊为原发性肝癌的肝嗜铬细胞瘤1例

    作者:朱翠萍;汤绍辉

    患者,女,38岁.因体检发现肝脏占位病变1个月于2013年11月11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于我院体检,腹部B超显示肝右后叶混合性光团,进一步行上腹部CT检查发现右肝脏第7段占位病变,大小约4.6cm×3.9cm(图1-A),三维重建示肝脏肿瘤,与肾上腺相连(图1-B),诊断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无任何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患者2年前在我院行子宫肌瘤切除术,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等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7.1℃,呼吸16次/min,脉搏80次/min,血压119/71 mmHg;神志清醒,发育正常,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肝掌、蜘蛛痣,无皮下出血点及瘀斑,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肠蠕动波,腹壁未见静脉曲张,腹肌无强直,全腹未触及肿块,无压痛及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关键词:
  • 动脉栓塞治疗肛裂大出血1例

    作者:徐生志;李玉梅

    患者,男,39岁,货车司机.因便血3d,再发3h于2011年7月7日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便血,暗红色,带凝血块,先后3次,总量约1 000 mL,伴有头昏、乏力、肢软,腹胀、肠鸣,无明显腹痛,无腰背酸痛,无嗳气、反酸,无恶心、呕吐,无呕血,无晕厥,无肛门部疼痛不适,大便粗硬,1~2d1次,小便正常.曾在我科住院治疗,查血常规示:WBC4.4 ×109·L-1,N54.5%,RBC 2.9×1012·L-1,Hb 87.6g/L、Plt 177×109·L-1;OB(++);生化常规、血凝分析、乙型肝炎三系、三抗体、AFP、CEA、CA-199均正常;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肠镜示:未见明显异常.予以输血、止血、补充血容量等治疗后,出血停止,出院.

    关键词:
  • 右侧肺隔离症合并肺脓肿误诊为右侧包裹性脓胸1例

    作者:金星;崔健;李钟;何江

    患者,女,25岁,因咳嗽咳痰半个月,右侧胸痛胸闷伴发热1周于2014年4月9日入院.患者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咳痰,开始为浅褐色痰,逐渐转为淡黄脓痰,痰量不多,未予以特别重视,于1周前出现右侧胸痛胸闷,伴发热,高体温39.1℃,外院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包裹性积液,予胸腔穿刺引流出脓性液体,考虑为脓胸,故转至我院并拟“右侧包裹性脓胸”收住.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8.8℃,脉搏80次/min,呼吸15次/min,血压120/80mmHg.神志清楚,精神稍萎靡,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皮疹及出血点,唇色正常,呼吸平稳,胸廓无畸形,右下肺呼吸音低,右上肺及左肺呼吸音清,未及明显干湿性哕音,心脏、腹部、头颅体格检查阴性,无杵状指(趾).

    关键词:
  • 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相关干眼6例

    作者:彭娟;沙翔垠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治疗部分类型白血病的主要手段.但是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rit versus host disease,GVHD)的发病率报道为32%~79%,其中60%出现干眼症状.研究表明这类干眼治疗棘手,预后较差[1].本研究对慢性GVHD相关干眼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收集2009年9月至2013年12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现慢性GVHD相关干眼的患者6例.其中2例行异体骨髓移植,4例行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出现眼部病变平均(179.5 ±19)d.干眼诊断标准参考文献[2].

    关键词:
  • 维生素B1注射液对外伤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

    作者:郭献阳;章义利;庄荣;林孟相;金胜威

    外伤性脑出血患者出现胃肠功能紊乱十分常见,表现为应激性胃黏膜糜烂出血、鼻饲流质潴留明显、多日不排便等.不仅阻碍营养的供给,而且可促进肠道毒物的吸收,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影响预后.腹部手术后应用维生素B1肌肉注射或足三里穴位注射改善胃肠功能已有报道[1-3].脑出血通过其特殊的作用机制发生脑-胃肠综合征,从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故维生素B1能否改善外伤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尚待临床进一步证实.本研究旨在采用亚甲蓝吸收排泄试验评价维生素B1治疗后外伤性脑出血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及其预后观察.

    关键词:
  • 综合干预方案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作者:张利霞;张会;张苇;郑蔚

    目的 探讨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方案.方法 采用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入院时调查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运用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进行系统干预,于干预后、出院后3个月及6个月时跟踪评价.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慢性肝病特异性量表各维度得分较低,干预后均有所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的社会支持问卷得分较干预前有所提高,且患者的肝病特异性症状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结论 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社会支持疗法相结合,可显著提高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 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作者:李冬英;李晓霞;魏际穷;杨金花;张华虹;胡晓莹

    目的 探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对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住ICU经口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168 h的患者60例,按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时间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持续监测气管插管气囊压力,对照组采用气囊测压表结合指触测压法监测气囊压力.比较两组患者VAP、气囊压力维持在理想水平(25~ 30 cmH2O)情况及护士对使用两种测压方法观察和监测气囊压力的依从性.结果 观察组VAP发生率为7.14%,气囊压力维持在理想水平比例为99.96%,对照组分别为28.57%、55.10%.观察组护士观察和监测气囊压力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使用一次性压力传感器能持续动态监测气囊压力,及时准确调整气囊压力,保证气囊压力始终处于理想范围,有效减少VAP发生.

  • 内脏脂肪因子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合并营养不良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蒋雪莲;黄成亮;范贤明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其病死率逐年升高,预计至2020年COPD病死率将上升至全球第3位[1].COPD患者常合并营养不良,营养不良与COPD相互形成恶性循环,COPD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影响其病死率的独立因素,而与气流受限无关[1].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的原因复杂,其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研究表明,COPD患者发生营养不良与细胞因子介导的代谢紊乱关系密切[2],内脏脂肪因子(Visfatin)已被证实对人体能量代谢具有重要调节作用,并参与COPD的炎症反应过程,与COPD及合并营养不良关系密切.现就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为COPD及合并营养不良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 慢性移植肾纤维化诊断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小龙;刘丁;刘永光;郭颖

    肾移植术后移植物短期存活率明显提高,而长期存活时间未见明显延长,主要因素之一就是慢性移植物肾病(ehronic allograft nephropathy,CAN)[1],组织学改变主要表现为肾间质纤维化[2].慢性移植肾纤维化是移植肾失功的主要原因,终是受体再次面临生命威胁,生活质量下降.导致移植肾纤维化的病因很多,感染、高血压、急性排斥反应、慢性排斥反应、原有肾病复发、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均是慢性移植肾纤维化的高危因素[3],许多病因的发生和发展是隐匿、持续的过程,可无明显临床症状.慢性移植肾纤维化病理的改变是一个缓慢持续发展的过程,要延长移植肾存活时间就必须早期发现这一病理改变,及时予以治疗,阻断或逆转这一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因此,掌握慢性移植肾纤维化的早期诊断是延长移植物存活时间的关键.本文主要对慢性移植肾纤维化诊断方法进行综述.

    关键词:
  • 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异质性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

    作者:罗杰;崇雨田

    乙型肝炎病毒(HBV)在宿主体内以准种(quasispecies)形式存在,宿主体内的病毒准种受到宿主免疫、药物选择压力的影响不断发生着动态变化,对HBV准种的研究将在HBV治疗、耐药监测、疗效预测、评估等各个方面发挥作用.本文就HBV准种异质性与抗病毒治疗的关系作一综述.1 HBV准种的概念早在1971年EIGEN[1]在描述RNA复制子的自我组织和适应过程中引入了准种的概念.RNA病毒复制过程中突变造成体内基因序列有微小差别的种群,但种群的各个成员之间的差别程度一般不会超过核苷酸总长度的2%~5%,这种差别不构成病原体不同的基因型或血清型,这种现象称为准种[2-3].

    关键词:
  • 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4与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苏毓;刘风玲

    我国是一个胃癌大国,胃癌发病趋于年轻化,病死率高,每年的胃癌相关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而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在内的传统治疗有效率低、耐受性差.近年来,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进展,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胃癌的标准治疗模式之一.目前已证实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在胃癌组织中过表达且与预后较差存在相关性[1-2],但仅证实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的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癌患者安全、有效[3].多项研究证实,成纤维生长因子受体(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receptor,FGFR)4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与肿瘤的增殖、血管生成、凋亡及预后密切相关,现结合其功能特点就其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在胃癌靶向治疗中的应用前景作一阐述.

    关键词:
  • 胃癌相关DNA甲基化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国阳;李道江;揭志刚;李正荣

    胃癌是我国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尽管随着临床多学科综合治疗团队等理念的应用,胃癌的综合治疗措施在不断发展完善,但胃癌根治术后5年生存率仍然没有明显提升,因此阐明胃癌发生机制是胃癌研究的重要内容.胃癌的发生机制涉及遗传因素和表观遗传因素,表观遗传学修饰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表观遗传(epigenetic)的概念早是WADDINGTON[2]于1939年提出的,其内容是指基因及其产物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个体表型差异.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调控是表观遗传修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DNA甲基化是引起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3-4].MAZAR等[5]研究同样表明miRNA启动子区胞嘧啶和鸟嘌呤(CpG)岛发生DNA甲基化可导致miRNA水平降低并参与肿瘤的形成.胃癌相关基因异常甲基化的检测已成为目前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热点[6-7],本文就目前胃癌相关DNA甲基化的研究进行综述.

    关键词:
  •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配体对机体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维;钱世鹍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eroxisomal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s,PPARs)属于Ⅱ型核激素受体的超家族成员,1990年首先由英国科学家ISSEMANN等[1]在小鼠肝脏克隆得到,由于能被一类脂肪酸样化合物——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故而得名.PPARs共有3种亚型:PPARα、PPARβ(或δ)和PPARγ,被不同的基因编码.随着对PPARγ研究的深入,发现其在炎症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移植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以PPARγ及其配体在免疫调节中的功能作为关注焦点,结合其相关结构、分布和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关键词:
  • 非小细胞肺癌EGFR-TKI耐药机制及其对策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宁;梁爱玲;刘勇军

    肺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约85%的肺癌为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除手术、放化疗外,靶向治疗在NSCLC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1].其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growth factor U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对改善晚期NSCLC患者有突出的作用,能够使NSCLC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有所改善[2].但是,许多治疗有效的患者在一段时间后发生耐药,导致病情进展,使得EGFR-TKI的耐药问题成为临床治疗的一大挑战.EGFR-TKI耐药包括原发性和继发性耐药,其机制复杂,近年来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较快,各种新的机制及新药被相继发掘.基于此,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国内外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们归纳总结了近3年EGFR-TKI耐药机制及耐药后的逆转策略的新进展,以期为EGFR-TKI的耐药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
  • 微小RNA与幽门螺杆菌致胃肠道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作者:柏小芬;周鸿科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胃肠道疾病的主要病原菌,全球超过50%的人感染Hp,我国感染率高达80%,属于Hp高感率国家.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与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Hp感染损伤胃黏膜屏障,引起的胃部炎性反应,影响细胞内信号通路刺激上皮细胞增殖及修复,诱导上皮细胞发生恶性转化,通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模式发生恶性进展.微小RNA(miRNA)作为基因转录后的一种调控方式,参与生物体内细胞发育、增殖、分化、凋亡、转移、血管形成、免疫调控等生物进程,越来越多的证据提示,Hp感染可引起miRNA表达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胃黏膜的炎性反应、免疫应答及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表达,进而参与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
  • 小干扰RNA诱导基因沉默对骨肉瘤调控的研究进展

    作者:方淑斌;苏泽鑫;田京

    骨肉瘤是一种起源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以能产生骨样组织的梭形基质细胞为特征,是骨骼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多发于青少年,好发于血运丰富的干骺端,其血行转移发生率高且早,进展迅速.既往骨肉瘤仅限于手术治疗,5年生存率仅为20%左右.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临床上的应用,骨肉瘤的内科治疗与预后状况有所改善,然而耐药也越来越成为原发性恶性骨肿瘤临床治疗的一个难题[1].表观遗传学(epigeneties)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而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主要机制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以及基因沉默等[2],其中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诱导是基因沉默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
  • 护士主观幸福感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应对方式的关系

    作者:李娉;雷松蕙

    目的 了解护士的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及三者的关系,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一般幸福感量表,对531名在职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主观幸福感各因子评分及总分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和积极应对评分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与消极应对评分呈显著负相关(P<0.01).护士的一般自我效能感、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对主观幸福感的部分因子(精力、对生活的满足和兴趣、忧郁或愉快的心境、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及总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0.01).结论 主观幸福感、一般自我效能感与应对方式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广东医学分期目录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