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急救医学 >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内科急危重症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Journal of Internal Intensive Medicine 내과급위중증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0.94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024
  • 国内刊号: 42-139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22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陆再英
  • 类 别: 急救医学
期刊荣誉:
  • 含CpG-HBcAg(ISS)基因重组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HBcAb的作用

    作者:周健;田德英;章述军;许东

    目的:探讨pZeoSV2(+)/CpG-HBcAg(ISS)重组质粒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的作用.方法:BALB/c小鼠共30只,分为6组,每组5只,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低,中,高剂量组(2.5μg/R,10 μ/只,20μg/只),pZeoSV2(+)/CpG-HBcAg(ISxqc)重组质粒组(20μg/R),pZeoSV2(+)质粒组(20μg/只)及生理盐水正常对照组(20 μg/只).BALB/c小鼠经后腿胫骨前肌免疫3次(第0,2,6周),ELISA法检测每次注射2周后小鼠血清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的滴度.结果: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和pZeoSV2(+)/CpG-HBcAg(ISSc)重组质粒均能诱导BALB/c小鼠产生特异性抗体HBcAb,且pZeoSV2(+)/CpG-HBcAg(ISSb)组较pZeoSV2(+)/CpG-HBcAg(ISSc)质粒组产生的抗-HBc效价显著增高(P<0.01).结论:pZeoSV2(+)/CpG-HBcAg(ISSb)重组质粒对小鼠HBcAb的产生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 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观察

    作者:叶梦萱

    目的:探讨无创面罩正压通气(BiPAP呼吸机)在急性左心衰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40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2例给予内科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另一组18例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予BiPAP呼吸机,即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平均动脉压变化及临床表现.结果:第一组22例患者中有3例死亡,19例抢救成功,第二组18例患者中有1例死亡,17例抢救成功,两组患者在治疗后30min、1 h及3 h的症状、呼吸频率、心率、血气分析及平均动脉压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BiPAP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的作用是显著的,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同时及早并合理应用BiPAP呼吸机,可尽快的纠正低氧血症,改善心功能和呼吸衰竭.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气变化及酸碱失衡分析

    作者:伍国强;丁楠;李朝阳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酸碱失衡类型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AMI患者动脉血气参数(pH、PaO2、PaCO2、HCO3-)、酸碱失衡类型和电解质资料.结果:134例患者动脉血氧分压(PaO2)<80 mmHg者72例(53%);发生不同类型酸碱失衡113例(84%),常见是呼吸性碱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碱代酸),有24例(18%),其次为呼吸性酸中毒并代谢性酸中毒(呼酸代酸)、单纯性呼碱、单纯性代酸等,单纯性酸碱失衡43例(32%),二重性酸碱失衡64例(48%),三重性酸碱失衡(TABD)6例(4%).结论:AMI患者常发生低氧血症和酸碱失衡,伴有心源性休克时容易伴有代酸;严重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酸是病情严重的标志.

  • 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介入治疗前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研究

    作者:常超;信栓力;李松南;赵秀峰;李琴;冯义柏

    目的: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对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NSTE-ACS的中高危患者95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试验组(n=48)和对照组(n=47),均于入选后72 h内接受早期PCI治疗.比较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PCI前后病变血管血流TIMI分级、术后12 h血清肌钙蛋白(cTnT)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以及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终分别入选了47例和44例患者.两组间基础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试验组应用替罗非班后PCI术前病变血管前向血流达到TIMI 3级的比率高于对照组(6 1.7% vs 47.7%,P<0.05),术后TI-MI 3级血流获得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95.7% vs 88.6%),但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术后试验组cTNT和CK-MB升高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减低(10.6% vs 20.5%,P<0.05).两组出血事件和血小板减少以及30 d 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TE-ACS患者早期介入治疗术前应用盐酸替罗非班是安全有效的,能够提高PCI术前病变血管前向血流,并减少PCI术后的心肌损伤.

  • 美托洛尔对缺血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曹小织;张慧敏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对心力衰竭(心衰)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心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心衰组、美托洛尔组(各15只)及假手术组(n=15),为同期开胸,无血管结扎,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左右心室质量指数(LVMI.RVMI),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率.结果:①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衰组血流动力学指标明显恶化,LVMI和RVMI显著升高,心肌细胞凋亡率增加;②与心衰组比较,美托洛尔组,MBP和LVEDP下降,±dp/dtmax均升高,LVMI和RVMI下降,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关托洛尔能抑制心肌细胞凋亡,改善心功能,逆转心室重构.

  • 联合检测VEGF、CEA、ADA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钟敏华;彭春燕;彭清臻;余小明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癌胚抗原(CEA)、腺苷脱氨酶(ADA)联合检测对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胸腔镜检查、并取活检病理确诊的9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别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酶联免疫分析法(EIA)、比色分析法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CEA、ADA的含量、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中VEGF、CEA值分别为(307±132)pg/L、(16.3±7.8)μg/L,分别显著高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的(34±11.2)pg/L、(2.3±1.1)μg/L(均P<0.01).恶性胸腔积液组ADA含量为(12.46±4.61)U/L,低于结核性胸腔积液组(44.98±11.78)U/L,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VEGF和CEA,对诊断恶性胸水的敏感性为95.4%,特异性为99.8%.结论:检测胸腔积液中VEGF、CEA及ADA对胸水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其联合检测综合诊断能提高恶性胸水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准确率.

  • 抗磷脂抗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相关性研究

    作者:彭文华;王勇;谢瑶;张荣富

    目的:初步探讨抗磷脂抗体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5例ACS患者、23例稳定型心绞痛及陈旧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和24例门诊体检人员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IgG,IgM亚型和抗β2糖蛋白Ⅰ IgAGM,IgA,IgG,IgM亚型抗体的水平.结果:ACS组中抗磷脂抗体阳性率为54.3%,其中抗心磷脂抗体阳性率为17.5%,抗β2糖蛋白Ⅰ抗体阳性率为36.8%.ACS组中抗心磷脂抗体IgG亚型、抗β2糖蛋白Ⅰ IgAGM亚型及IgM亚型抗体的阳性率和滴度明显升高,尤其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这3种抗体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另外,抗β2GPI抗体阳性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尤其是血清总甘油三酯)高于抗磷脂抗体阴性的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结论:ACS的发病可能与抗磷脂抗体有关,尤以急性心肌梗死相关性明显,抗磷脂抗体可能参与AGS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 骨髓来源细胞向肺内迁移分化的实验研究

    作者:王海平;蔡钧;王天国

    目的:观察骨髓来源细胞能否向肺内迁移及其特点.方法:野生型C57BL/6J雌性小鼠作为受体接受10Gy的射线照射后,经尾静脉植入同等背景的转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的C57BL/6J雄性小鼠(绿鼠)骨髓细胞1×107个/只.移植受体稳定1年后检测肺组织中EGFP的表达.结果:野生型小鼠肺组织中EGFP的表达率为0,绿鼠各组织中EGFP的表达率为100%.骨髓移植受体鼠肺组织有广泛的EGFP阳性细胞分布,主要分布在肺间质中,在支气管上皮、肺泡上皮中也有EGFP阳性细胞存在,表达率为100%,与野生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受放射线照射后的C57BL/6J小鼠,接受同种异基因小鼠骨髓来源细胞能向肺内迁移并分化为肺的组织细胞.

    关键词: 骨髓 干细胞 分化
  • 经桡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106例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昌;林琍;杨波;张明;张胜利

    目的:探讨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06例AMI患者行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观察经桡动脉途径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桡动脉穿刺成功率为99.1%;造影成功率为100%;PCI成功率为99.0%,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8%;桡动脉痉挛的发生率为1.0%;前臂血肿的发生率为2.9%;桡动脉闭塞的发生率为1.0%;平均手术时间55±18 min;平均术后住院天数5.7±1.6 d.结论:急诊经桡动脉PCI治疗AMI安全、可行,经桡动脉穿刺局部并发症少,患者更乐意接受,值得推广.

  • 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T波峰-末间期的检测

    作者:宋旷蓉;徐春芳;冷永群;卢佳佳;叶静

    目的:检测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的T波峰一末间期(Tp-Te间期)TL心率校正的Tp-Te/√R-R间期,并探讨其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依据超声心动图测定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正常组和左室肥大组.比较正常组与高血压左室肥大组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的差异.结果:正常组男性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长于女性(P<0.05);左室肥大组男、女性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均比正常组明显延长(P<0.05,P<0.01).结论:高血压左心室肥大患者的Tp-Te间期及Tp-Te/√R-R间期比正常人明显延长,可能成为预测此类患者发生心律失常事件的临床指标之一.

  • 治疗重症哮喘致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综合征1例

    作者:薛熠;曹志新;夏成青

    急性四肢瘫痪性肌病综合征(acute quadriplegic myopathy syndrome,AQMS)常见于哮喘急性发作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这些患者通常有肌松药和/或皮质类固醇激素使用史,出现急性四肢无力、肌酸激酶升高和肌电图异常[1].

  • 1例左上腔静脉永存并右上腔静脉缺如伴心律失常的介入治疗体会

    作者:谭含璇;王琳

    左上腔静脉永存(persistence of a left superior venacava,PLSVC)在胸腔静脉畸形中是为常见的一种.正常人群中发生率约0.3%~0.5%,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者中发病率约1.3%~4.5%[1].

  • 新型隐球菌血症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1例

    作者:叶丛;刘慧琴;张娜;王卓;孟力;刘文励

    病历摘要患者,女,24岁.因"产后42 d,发热、干咳2周"入院.患者于2008年9月29日顺产一活女婴.

  • 冠状动脉肌桥引起急性心肌梗死1例

    作者:陈欣;闵新文;许明

    患者,男,39岁.因胸闷、胸痛1 d入院.1 d前晨起后突感胸闷、胸痛,胸骨中下段绞痛,向下颌、肩胛区放射,伴恶心、大汗淋漓,持续约1 h在当地医院住院1 d,对症处理后转入我院.

  • 2型糖尿病患者颈部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性脓肿1例

    作者:王晓洲;栾晓军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是引起人类乙类传染病的病原菌,临床上以消化道受累感染为主,常引起食物中毒、伤寒热、急慢性胃肠炎,而其局灶化脓性感染报道不多.

  • 异搏定治疗顽固性心室颤动3例

    作者:张双月;卞秋武;刘晓媛;王雪青

    我院CCU病房收治顽固性心室颤动患者3例(男2,女1).经传统药物(如盐酸胺碘酮、利多卡因、硫酸镁等)和电击除颤治疗,仍反复发作.

  • 急性甲醇中毒11例临床分析

    作者:杨文;张林;唐传蓉;洪明祥

    回顾性总结分析近3年我院收治的11例口服甲醇急性中毒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资料,对于规范诊疗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甲醇 中毒 临床分析
  • 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治疗的进展及争议

    作者:方唯一;施鸿毓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这一概念的提出,涵盖了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后引起的一系列心脏缺血事件,包括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

  • 血小板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作者:宋玉娥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由于小稳定斑块的破裂,引起冠状动脉内血栓形成所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一组严重的进展性疾病谱,包括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myocarclial infarction,NSTEMI)和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是冠状动脉疾病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 ACC 2008年重要临床试验回顾

    作者:程芳洲

    在2008年第57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众多对临床有着深远影响的大型研究结果问世.ACC主席W.Douglas Weaver教授也在第十九届长城会上总结了2008年美国心血管临床领域的重要临床试验成果.

  • 急性冠脉综合征时的药物应用

    作者:王琳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是以冠状动脉内易损或高危粥样硬化斑块破溃,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包括非ST段抬高型[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UA)];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on-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NSTEMI)和ST段抬高型ACS[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

  • 血液灌流救治重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临床观察

    作者:易峰;袁旭光;王煜;陈鹏;彭昆;陆海湖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种人工合成的类似天然除虫菊酯的一类农药,中毒患者常见.我科自2003年3月~2008年3月共收治重度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患者30例,其中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14例,报道如下.

  • 心跳骤停复苏后综合征的研究

    作者:肖敏;吕军

    随着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技术的提高,心搏骤停后自主循环恢复(restoration of spontaneous circulation,ROSC)率达40%~60%,但终出院率仅10%[1],复苏后综合征(post-resuscitation syndrome or post-resuscitation 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PR-MODS)是影响其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2].

  •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的临床应用

    作者:单凯;于东明

    胸腔电生物阻抗法(thoracic electrical bioimpedance,TEB)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于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太空总署首创用于宇航生理研究,至90年代有了较大的突破,特别是波形分析和模式识别软件的改进,结合计算机数字化的技术处理,使其在准确性和可重复性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

内科急危重症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