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临床医学 > 中国康复杂志

中国康复

中国康复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중국강복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 主办单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影响因子: 1.1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2001
  • 国内刊号: 42-1251/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13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康复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黄晓琳
  • 类 别: 临床医学
期刊荣誉:
  • 大脑神经营养因子和痴呆

    作者:顾旭东

    先前的研究已经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高度表达。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的海马,顶叶,以及血清中检查到BDNF水平是降低的。本研究旨在确定血清BDNF水平与老年痴呆症和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
      在1948年发始从弗雷明汉心脏研究获得的数据,下一代的研究开始于1971年,从冻结的血液样本测量血清BDNF浓度。所有弗雷明汉心脏研究参与者持续监测认知功能,这些数据都可用来确定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之间的关联。

  • 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在稳定型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应用

    作者:顾旭东

    已经有研究概括了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存在的风险。美国心脏协会更新了临床医生对有心血管疾病病史患者谨慎使用此类药物的共识声明。这个研究为进一步评估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风险。实验对象的通过the Reduction of Atherothrombosis for Continued Health (REACH)注册表(一个庞大的、多民族的稳定性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门诊病人注册表)获得。患者都是45岁,已经确定动脉粥样硬化疾病或至少3个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危险因素。阿司匹林和其他抗血小板替代药物的应用,包括非甾体类抗炎药,评估在首次访问和年度随访时进行。心血管结果将被记录下来,包括复合的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住院治疗。药物的使用将和随后的心肌时间作比较。在数据库中的44095名患者,4420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在初始状态。单变量分析显著地显示在那些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的患者的心血管死亡、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缺血性卒中和缺血性住院治疗,心力衰竭住院治疗,住院治疗缺血性事件的概率更高。(p<0.001)。经过调整,评估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的使用,心脏血管死亡、心肌梗死或卒中风险增加1.16倍,心血管死亡、心肌梗死、卒中、缺血性住院治疗风险增加1.12倍。与不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患者相比较,服用的患者还存在非致命性心肌梗死、非致命性卒中、心力衰竭住院治疗、缺血性住院治疗高风险。

  • 回忆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

    作者:胡爱君;陈小敏

    目的:;观察回忆疗法对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影响。方法:老年痴呆患者92例分为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药物治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回忆疗法。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激越行为量表(CMA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0.05),且干预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回忆疗法可以有效减少老年痴呆患者激越行为的发生率。

  • 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道明;孙鸣

    目的:观察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脑卒中足下垂患者康复的临床效果。方法:脑卒中伴有足下垂的偏瘫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2组患者均接受神经科常规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给予步行能力评定量表评定、关节活动度(ROM )评定踝背屈主动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评分(FM A )评定。结果:治疗2个疗程后,2组患者步行能力、踝关节背屈角度、下肢FM 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结合肌电生物反馈对改善脑卒中足下垂有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开“白虎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红外热像图的影响

    作者:周晶;肖尧;曹必伟;赵焰

    目的:观察八把半锁疗法之开“白虎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初步探讨红外热像技术在LDH患者的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100例LDH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八把半锁疗法中开“白虎锁”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扶他林缓释片治疗,治疗前后均采用JO A腰痛评分表以及红外热像指标进行评分。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2组JOA下腰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红外热像指标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开“白虎锁”对LDH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红外热像图能反映出 LDH患者治疗前后腰及下肢的温度变化,可作为临床评价LDH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 Bobath 球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

    作者:杨勤;赵艳玲;朱正坤;徐鸿辉;胡佛生;郭钦

    目的:探讨用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躯干、骨盆及下肢,对其改善运动功能、平衡、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将48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而观察组则在常规训练基础上增加Bobath球训练患者的躯干、骨盆及下肢。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简化 Fugle-mayer评定法(FMA)、Berg平衡量表(BBS)、10m步行时间(10MWT)、6min内步行距离测定(6MWT)、Holden步行功能评定(FAC),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FMA、BBS、MBI、FAC与6MWT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10MWT 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Bobath球训练偏瘫患者,可以改善其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其步行能力。

  • 静态渐进牵伸治疗对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观察

    作者:吴洪;刘丽平;冉春风;祝红娟;兰才生

    目的:观察静态渐进牵伸治疗对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疗效。方法:肘部骨折术后肘关节屈、伸功能障碍患者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 JAS肘关节屈伸训练器进行静态渐进牵伸治疗。结果:术后第8及24周时,观察组的M ayo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JAS肘关节屈伸训练器静态渐进牵伸治疗对肘部骨折术后关节功能障碍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及功能恢复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康复科患者安全隐患及管理措施效果分析

    作者:胡军;江丹

    目的:观察护理安全管理措施降低安全隐患的效果。方法:2009~2012年间在我科住院的患者1662例,对比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2010年底)前后各2年患者的安全问题发生率,分析护理安全管理措施的效果。结果:2009~2012年间康复科1662例患者中发生护理安全问题29例(1.74‰),2011~2012年护理安全问题发生率明显低于2009~2010年( P<0.01)。结论:护理安全管理措施显著降低了护理安全隐患。

  •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作者:孙亚超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52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6例,2组均给予药物维持治疗,应用照顾者压力指标(CSI)及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及压力源,并针对性给予干预组心理护理干预。结果:52例照顾者的负性情绪的压力源主要来自于患者家属(82.7%)、照顾者自身经济状况(75.0%)及身体素质(71.2%)等。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焦虑及抑郁例数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 P<0.05)。对照组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理干预能够改善脑卒中长期卧床患者照顾者的负性情绪。

  • 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

    作者:郭梁;王震;谭先明;任占兵

    目的:观察运动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绝经后女性106名分为运动组37例和对照组69例。运动组进行广场舞、爬山、慢跑等运动干预,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采用双能X线吸收仪测试其全身及各部位骨矿含量(BMC)和骨密度(BMD),并进行比较。结果:运动干预8个月后,运动组全身BMD和BMC值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对照组全身BMD和BMC值均较8个月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胸椎的BMD、BMC和盆骨的BMC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而腰椎的BMD、BMC和盆骨的BMD干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干预后腰椎、盆骨的BMD、BMC均较8个月前明显下降(P<0.05),而胸椎的BMD、BMC 8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上肢优势侧BMD、BMC和下肢双侧BMD、BMC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明显增加( P<0.05),而上肢非优势侧BMD、BMC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上肢非优势侧BMD、BMC均较8个月前及上肢优势侧BMD明显下降(P<0.05),而上肢优势侧BMC和下肢双侧BMD、BMC 8个月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运动可显著提高绝经后女性胸椎 BM D和BM C ,而只能维持其腰椎和盆骨的BM D、BM C;上下肢、优势侧与非优势侧活动不均衡可影响相关部位 BM D和BM C的变化。

  • 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早期康复的应用效果

    作者:陈乙瑞;骆浩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早期康复的介入对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术后常规治疗,观察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康复训练,治疗后半年和1年时进行随访,采用 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6个月随访时,2组HSS总分及各分项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 HSS总分、分项评分及优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1年时随访,2组HSS总分、分项评分及优良率较6个月时均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能促进近期关节镜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恢复。

  • 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作者:尹伦辉;沈彤;梁伟坚;敖晓龙;曾丽娴;李丽;谌凌燕;吴泽勇;许伟丹

    目的:评估龙氏手法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效果,探讨其机理。方法:将80例颈性眩晕儿童随机分为龙氏组和推拿组各40例,分别给予龙氏手法治疗及推拿治疗。观察两种手法对患儿异常经颅超声多普勒(T CD )和颈椎X线片结果的改善情况及疗效差异。结果:龙氏组在异常T CD及异常颈椎X线片的改善率及愈显率方面均优于治疗前及推拿组治疗后( P<0.05,0.01)。结论:龙氏手法有利于消除儿童颈性眩晕的各种致病因素,是一套治疗儿童颈性眩晕的安全的优选方案,值得临床推广。

  • 张力性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

    作者:李正军;顾培洪;王洪杰;施加加

    目的:观察腰神经根和坐骨神经张力性神经松动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影响。方法:4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2组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每天增加1次下腰部肌肉按摩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腰神经根和坐骨神经的张力性神经松动术训练。结果:治疗14d后,2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 )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下腰痛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坐骨神经和腰神经根的神经紧张试验的角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大(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腰神经根和坐骨神经张力性神经松动术对于改善慢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有明显的疗效。

  • 医院与社区联合康复治疗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作者:胡永林;肖玉华;姚丽娟;马颖;印翠华;王晓铃

    目的:探讨脑瘫患儿在社区进一步康复的模式和途径。方法:45例脑瘫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和观察组25例;观察组采取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参与和指导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仅接受常规社区康复治疗。结果:干预3个月后,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88)和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干预6个月末,观察组GMFM和WeeFIM 评分均较干预3个月末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2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较干预3个月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2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由医院康复医学科直接指导模式下进行社区康复的新模式,更有利于脑瘫患儿的康复,值得推广。

  • 家庭功能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影响

    作者:林昕;吴超超

    目的:探讨家庭功能对老年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自我感受负担(SPB)的影响。方法: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和SPB量表对226例OVCF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和分层回归分析法探讨家庭功能对OVCF患者SPB的影响。结果:①OVCF患者SPB评分平均为(31.52±6.48)分;SPB发生率为88.05%,其中轻度SPB 17.70%,中度SPB 35.39%,重度SPB 34.96%。②OVCF患者家庭功能总分(6.64±1.45)分,家庭功能障碍者65.93%(149/226),其中严重障碍者22.57%(51/226),轻中度障碍者43.36%(98/226)。③OVCF患者SPB评分与其家庭功能中的适应度、亲密度、情感度、合作度、成长度及家庭功能总分均显著负相关(P<0.05)。④分层回归分析显示,家庭功能中的适应度、亲密度、和情感度可联合解释OVCF患者SPB总变异的28.8%(P<0.05)。结论:OVCF患者SPB发生率较高、程度较重,家庭功能低下,家庭功能是OVCF患者S PB的重要影响因素。

  • 不同早期康复介入方式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儿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

    作者:许蓉;张立军;汤强;潘莉丹

    目的:探讨不同早期康复介入方式对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儿膝关节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4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通过手术给予伊利扎诺夫外固定架固定处理,观察组术后即进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采用膝关节Kolmert评分比较2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随访,观察组患儿膝关节活动度、膝关节功能优良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训练方式可显著促进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儿膝关节运动功能恢复,提高术后疗效。

  •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功能的影响

    作者:余虹;许光旭

    目的:探讨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脑瘫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20min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GM FM-88)进行评定。结果:治疗6个月后,2组GMFM 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且观察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核心稳定性训练有助于改善脑瘫患儿运动功能。

  • 强化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开东

    目的:观察强化肌力训练对痉挛型脑瘫(C P )的疗效。方法:63例痉挛型C P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及对照组31例,2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另外给予肌力强化训练。结果:治疗12周后,2组患儿肌力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髋前屈肌、髋后伸肌、膝伸展肌肌力更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肌张力较治疗前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 FM )各区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均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化肌力训练有助于提高痉挛型CP患儿康复疗效,并且对肌张力影响不大。

  • 氦氖激光结合康复训练治疗 II 期压疮的疗效观察

    作者:陈梅;苏巍;付丛会;高琼英;吴小妹;王小平;王俊蛟;徐英;沈珍华

    目的:观察氦氖激光结合康复训练治疗II期压疮的疗效。方法:老年II期压疮患者48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氦氖激光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62.5%,P<0.05)。观察组在治疗4周时血红蛋白值及白蛋白值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8周时及随访3个月时均较治疗4周时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合常规护理,氦氖激光联合康复训练能更有效地改善老年患者II期压疮。

  • 穴位超声波治疗妊娠剧吐的疗效观察

    作者:李祖虹;刘琦;马艳

    目的:观察穴位超声波治疗对妊娠剧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妊娠剧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分别采用穴位超声波治疗和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治疗7d后,2组24h呕吐次数及妊娠剧吐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尿酮体转阴率及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超声波治疗与普通针刺治疗均能明显缓解妊娠剧吐症状,止吐疗效相当,穴位超声波治疗无创,且易于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中国康复》杂志重要启事

    作者:《中国康复》编辑部

    随着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国际公约”在各国落实,世界卫生组织已公布“CBR指南”,世界卫生大会将通过“残疾与康复报告”,我国在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康复”。自然灾害增强了人们康复意识,国家卫生部将康复纳入基本医疗,一个康复事业的新阶段正在到来,康复治疗队伍必将更加壮大。因应这种变化,《中国康复》增加康复治疗方面的报道力度,内容可涉及临床各学科,包括内科(心脑血管疾病、肺功能障碍、糖尿病等的康复治疗)、外科(颅脑外伤恢复期、骨和关节术后的康复治疗等)、妇科(产后的康复)、儿科(婴幼儿生长发育运动、脑瘫等的康复)、残疾人支具支架的制作应用等。为此恳请各大医院康复医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医务人员,将你们临床医疗、科研、教学的经验撰写为文章投给《中国康复》编辑部,我们将为您搭建一个互相交流、学习的平台,并对您的文章择优、提前刊登。

  • 论文书写要求

    作者:

    引言(也称前言、序言或概述)经常作为科技论文的开端,提出文中要研究的问题,引导读者阅读和理解全文。
      引言的写作要求:开门见山,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引文的形式标出即可;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适之词;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简短的引言,好不要分段论述。

  • 缺血性脑卒中后低温下的血管再建

    作者:顾旭东

    低温治疗(TH)在实验中被发现对卒中后神经有影响。动物研究表明,TH可能对严重卒中后的血管在通有一定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调查亚低体温对大半球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成功的血管再通的影响。
      这项研究为连续随访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涉及前循环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符合条件的患者是有急性脑梗塞血管内血管再建后6小时内出现症状。在中心,患者A被冷却到35°C ,,患者B ,接受相同的协议,没有进行低温治疗。受试者随后C T检查是否有出血性转化和脑水肿及并发症的发生。临床结果评估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改良Rankin量表分数。

  • 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及优化

    作者:练艺影;于涛;赵立平;陈霓;向珩

    运动康复专业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应用技术学科专业。本专业培养系统掌握现代康复医学和健康科学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各类康复医疗机构和健康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及健康服务与管理的高级康复治疗师。其核心课理论性和应用性较强。学生具备自主学习、分析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适应实践工作。案例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观能动性上有很好的效果[1]。本文就案例教学法在运动康复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存在问题及如何优化进行探讨,望能在教学改革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 康复运动与糖尿病炎症、胰岛素抵抗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程会兰;翁雅婧;王利芳;许腾飞;冯健;张伟伟;杜金花;高福秋;施加加

    糖尿病是一个日益严重的健康问题,预计到2030年左右将影响全球3.66亿人。胰岛素抵抗和胰岛素分泌不足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两个关键因素,其机制尚未阐明。近年来,炎症被认为是2型糖尿病发病的主要环节,但炎症的发病机制仍然未知,其重要的中间环节是脂肪组织的分泌功能紊乱。随着肥胖与脂肪组织的扩大,脂肪组织巨噬细胞的数量逐渐增加[1-2]。这些巨噬细胞参与脂肪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其它急性时相标记物和炎症介质的表达。而康复运动对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炎症反应均有改善作用。

  • 颈椎病功能障碍康复评定的探讨

    作者:仲卫红;郑其开;林建平;叶佳佳;张俊新;潘泳鸿;王诗忠

    以往的研究多借助影像学进行颈椎疾患的诊断,但是影像学常无法确定与颈痛症状相关的结构病理改变[1]。从正常人和无症状人群的颈椎M RI研究中发现有很高的退行性变和异常率[2]。因此临床医师应当转移重心去评估颈痛患者的肌肉、结缔组织、神经的功能[1],美国物理治疗学会骨科分会2008年有关颈痛的指南中指出:临床医师应当改变以往依据影像学去判断颈痛的病因,而应重视颈椎功能评估。因此,针对颈椎病功能障碍进行治疗,首先面临的是如何客观评价颈椎功能。本文将从颈椎功能的评价角度进行综述,目前国内外对颈椎功能的评价主要包括有肌肉力量、活动度、肌肉耐力、疲劳度、协调性、运动控制、稳定性、本体感觉等方面的评定。

  • 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杨绯;白跃宏

    坐骨神经损伤修复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神经再生速度慢、周围组织水肿粘连、肌肉萎缩等原因限制,目前临床疗效仍不满意[1]。现本文对近年来坐骨神经损伤的临床及实验研究做如下综述。

  • 镜像疗法的临床应用现状

    作者:李欣怡;刘泰源;刘忠良

    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s ,M Ns )早由Rizzolatti等[1-2]发现,根据镜像神经元的特点推测,镜像神经元系统很可能是观察者理解其他个体动作的神经生理学基础[3],该系统提供了统一动作感知和动作执行的"观察-执行匹配机制[4]。镜像神经元系统不仅在个体执行动作时兴奋,而且在观察其他同类执行相同或相似动作时也兴奋,因此镜像神经元在动作观察、动作模仿、运动想象、运动学习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5-6]。镜像疗法又称镜像视觉反馈疗法(Mirror Visual Feedback ,M VF)或平面镜疗法(mirror thera-py ),由Ramachandran等[7]于1995年提出,初用于治疗幻肢痛和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现多应用于单侧肢体受累的患者。在镜像治疗中,患者看到完好侧肢体运动的镜像,就可以激活相应皮层的镜像神经元,脑电图证明,其放电形式与实际执行动作时脑区电活动一致[8],因此有助于恢复受累侧肢体的运动功能。正是由于视觉反馈可以影响中枢感觉、运动区的皮质电活动,同时中枢又是具有部分可塑性的,因此,通过视觉反馈达到康复治疗的目的也就有了可行性。镜像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手段,在更多疾病的治疗中得到应用。现综述如下,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

  • 前交叉韧带与本体感觉研究进展

    作者:陈瑶;何成奇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 )的损伤,常发生于运动量大的中青年,进而造成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1]。ACL 损伤导致膝关节稳定性及活动度受限[2]。膝关节损伤后的组织学重建和生物力学功能的恢复一直受到骨科及康复科医生的极大关注。对损伤膝关节进行机械力学重建后,很多患者仍旧存在膝关节不稳。近年来,ACL中本体感受器对维持关节稳定性的作用开始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但目前对于ACL中本体感受器的分布、作用机制、康复情况仍不是很明确。故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研究进展总结如下。

  • 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综合干预模式

    作者:樊越波;黄丹;伍小云

    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 ASD)是一类以社交沟通缺陷以及刻板行为为主要表现的发育性疾病群,患病率超过1%[1]。目前,关于孤独症的干预方法主要有定向干预和综合干预模式(Comprehensive Treatment Models ,CTMs)两类[2]。ASD患者一旦确诊应尽早接受综合干预。本研究对综合干预模式的定义、具体确定标准、目标、分类等进行综述,以期为国内的相关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 综合康复治疗1例 Joubert 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作者:毕锋莉;赵萃;王金燕;贾竹亭;王德强

    患儿女,4岁,因“步行不稳1年余”于2013年3月在我科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4产,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kg ,产时有窒息史。22个月可简单发音,2岁10月可独走,步态不稳。查体:左眼内斜,视觉追视欠佳,可上下追视,左右180°追视,头围42cm ;四爬不协调,肌张力轻度降低,独走不稳,步基较宽,不能跑跳,上下楼梯缓慢;简单言语能理解,吐字不清;其母亲有共济失调、运动发育落后等表现,未曾诊治。颅脑M RI示:小脑上脚增粗,致中脑变形似呈“磨牙状”,小脑蚓部小,形态不规则,发育欠佳,四脑室上部似呈蝙蝠翼状。双侧侧脑室体后部可见条、片状长 T2信号。脑电图:睁眼状态下两半球基本活动为5~6Hzθ波和少数δ波,未见明显痫样放电和局灶性改变。入院诊断:Joubert 综合征(Joubert syndrome ,JS )。给予以下治疗:①头针。选穴智三针、脑三针、四神针、颞三针、平衡区、言语二区。针尖向下、向上或向外平刺0.5~0.8寸深,每10min行捻转手法1次,留针30min。治疗2个月后休息1周,共7.5个月。②感觉统合训练:给予前庭觉、本体感觉、视知觉失调训练,有平衡板、滑板、阳光隧道、巴氏球、弹跳床、视觉追踪训练等。每次30min ,共10个月。③电刺激治疗:采用 HB520C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将一对电极贴分别粘贴于双侧耳后乳突上,选择常规治疗模式,脑电强度为20,磁场强度为弱,根据患儿耐受能力适当调节。每次20min ,5d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7d ,共5个月。以上治疗均为每天1次,每周5d。

  • 脊柱后凸畸形矫形术的康复指导

    作者:李莉;沈虹;秦晓宇;董建敏;贾东东

    2013年1~12月在我科住院的脊柱后凸患者60例,均符合脊柱后凸的诊断标准[1]。60例随机分为2组各30例,①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35.93±4.22)岁;病程(3.32±0.67)年。②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3.92±3.55)岁;病程(3.15±0.52)年。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均进行全麻下楔形截骨矫形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加用康复训练:①术前加强肺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吹气球等[2]。②术后功能训练:指导患者进行主、被动肢体活动,术后1周后进行挺腹锻炼,若伤口愈合后,均支持患者在支具的保护下锻炼坐起及下床进行轻度活动[3]。③出院指导,指导患者出院后活动不可过多、过猛,应根据自身情况循序渐进,早期不可弯腰及提重物,避免任何引起脊柱过度伸展屈曲或脊柱旋转的动作。

  • 艺术行为治疗对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影响

    作者:钟文娟;罗汝琴;黄之玉;陈仁云

    目的:探讨艺术行为治疗在基层医院精神疾病患者中的康复作用。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10例分为2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工娱治疗,观察组在工娱治疗基础上配合艺术行为治疗。治疗前后进行阴性症状量表(SANS)、住院精神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ADLPI)及生活质量问卷表评定。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SANS、SSPI及ADLPI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艺术行为治疗是精神疾病患者康复较好的手段之一。

  • 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张保利;宋亚军;李阳;杨娜;赵青;占婷婷;李玉娜;王彦男;张洋;王诚

    目的:观察系统康复训练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康复组同时进行系统康复训练。结果:治疗6个月后,康复组患者住院病人社会功能评定量表(SSPI)及个体和社会功能量表(PSP)评分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明显提高(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系统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延缓精神衰退。

  • 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社会功能的影响

    作者:汤庆平;金国林;张静;徐松泉;李宏

    目的:探讨综合性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和对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精神分裂症患者180例,分为A组、B组和C组。3组均按常规给予抗精神病药物治疗。A、B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分别进行生活技能训练和劳动技能训练等综合性康复训练。治疗前后均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住院患者康复疗效量表(IPROS)联合进行临床疗效和社会功能评定。结果:治疗8周后,PANSS 量表有效率 A 组82.63%、B组82.31%、C组78.93%;IPROS有效率A组89.78%、B组88.82%、C组82.33%。A、B组PANSS及IPROS有效率均更高于C组(P<0.05),A、B 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药物治疗合并康复训练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及社会功能改善有益。

  • 骨髓单核细胞移植对脊髓横断大鼠神经营养因子-3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富运;杨建华;王蕾;赵中男;热吉普;刘士臣;乔建民

    目的:探讨骨髓单核细胞(BMMNCs)移植对脊髓横断(SCT)大鼠脊髓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3(NT-3)和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146只Winstar大鼠(SPF级,雌雄不限)随机分为3组:SCT组49只,建立SCT模型;实验组49只,建立SCT模型,给予BMMNCs移植治疗;假手术组48只,切除对应的椎板不损伤脊髓;各组大鼠分别于术后5、7、14和21d行后肢功能BBB评分,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受损脊髓组织中 NT-3和SYN的表达。结果:术后5、7、14和21d各时间点各组大鼠后肢BBB评分比较,SCT组和实验组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SCT组更低于实验组(P<0.05)。术后5、7、14和21d各时间点NT-3阳性细胞数及NT-3 mRNA比较,SCT组和实验组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且SCT组更低于实验组(P<0.05)。SYN阳性颗粒数及SYN mRNA比较,SCT组和实验组均低于假手术组(P<0.05),且SCT 组更低于实验组(P<0.05)。结论:BMMNCs能够上调局部损伤脊髓NT-3和SYN的表达。

  • 江苏省部分康复治疗专业学生就业取向分析

    作者:林爱翠;赵彦;焦龙;周末;周奕戈;张会慧

    目的:通过对近两学年江苏省6所培养康复治疗师院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了解目前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方法:江苏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89名,其中本科生37名,专科生52名。采用调查问卷法对实习生的就业取向及原因进行调查。结果:本科生中仅18.9%有升学意向,专科生中有50%的学生有升学意向。愿意在省会级城市工作的占42.7%,愿意在地市级城市工作的占44.9%,愿意在县级及以下单位工作的占12.4%。愿意在三级医院工作的占70.8%,其中88.9%的学生是为了有更多发展和提高的机会;愿意在二级医院工作的占16.9%,其中66.7%的学生是为了有更多发展和提高的机会。结论:江苏省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取向及心理整体较成熟,学生愿意留在地市级以上城市和三级医院的主要原因是追求提高与发展的动机较强,建议相关部门为专科生的学历继续教育提供条件,以利于他们安心扎根基层,有利于我国康复医学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 康复治疗 就业 教育
  • “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作者:王清华;倪朝民;许业松;孙爱萍

    目的:观察反思教学法在康复医学科预防医学本科专业实习生临床带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学院预防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实习学生共40名,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0例,A组采用反思教学法,B组采用问题式学习教学法(PBL教学法)。结果:2组实习生专业理论考核与基本技能考核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满意度明显优于B组(P<0.01)。结论:反思教学法不仅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利于提高带教老师的综合水平,在教学满意度上明显优于PBL教学法,为临床非康复医学专业的教、学相结合提供了新思路。

  • 矫形器技术专业教学方法的研究与探索

    作者:徐静;曹萍;熊宝林

    矫形器技术由于其专业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对技术人员要求较高,目前在我国的发展,相对于假肢技术起步晚且落后。另外,矫形器装配技术水平要求高和患者需要个性化定制等特点,决定了矫形器师需要与医生充分沟通、密切合作。但长期以来,我国矫形器行业与医院结合不够,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我国在矫形器制作和装配上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随着康复医学和康复治疗的迅速发展,矫形器正逐渐成为康复科、骨科、矫形外科等临床学科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因此,培养医工结合的、具有专业水平高素质的矫形器专业人才,是目前我国矫形器技术和市场发展的当务之急。如何培养行业急需的高素质矫形器专业人才,进一步促进矫形器专业及行业发展,是矫形器技术专业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1]。近年来,我院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内涵,对矫形器技术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探索,以下围绕课程设置、项目设定及任务设计的思路展开分析。

  • 简化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的应用

    作者:何伟;吴传军;许光旭;洪忠贤;班友长;唐广东;陆伟;王艳

    目的:探讨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sCIM T )在脑卒中患者社区康复中对偏瘫上肢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89例,分为sCIM T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2组均采用社区康复治疗3个月,sCIM T组在训练开始的第1个月,给予一个类似于拳击手套的装置,限制健侧手及腕关节的活动,同时给予sCIMT的行为技术治疗,后2个月同对照组社区康复方法。结果:治疗1个月后,2组简化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U-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0.05),且sCIM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治疗3个月后,2组U-FM A及BI评分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P<0.01,0.05);且sCIM T 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简化的强制性诱导运动疗法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适合社区康复应用。

中国康复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3 04
1998 01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