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不同部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特点的研究

    作者:梅今;高苹;刘向远;孙志琴;张志翔;芮逸飞

    目的 探讨不同亚型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51例,按头颅CT或MRI结果分为皮质型(CI)、皮质下型(SCI)、椎基底动脉型(VBCI)3个亚型,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颅外段颈动脉病变进行量化评估,分析各型之间不同颅外段颈动脉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发生率为75.9%,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皮质型脑梗死颈动脉狭窄>50%者为25.3%,高于其他组,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缺血性脑卒中各亚型之间颅外段颈动脉硬化病变的发生状况及病变程度存在差异,其中以CI的病变明显,其次为VBCI,SCI低.

  • 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

    作者:宋兴旺;杨晓苏;胡治平;谭利明;张海南;杨期东;唐北沙

    目的 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结果 5例患者头部MRI发现异常,未发现头部CT异常患者.结论 本病的头部影像学改变为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的皮质下白质;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且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帕金森病患者伴发的抑郁和焦虑分析

    作者:钱进;张炳蔚;许晶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发病率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对45例PD患者和45例对照者进行评定,以Webster量表、Hoeh&Yahr分级评定PD者病情严重程度.结果 PD组抑郁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焦虑标准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组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D组焦虑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1);PD组抑郁与焦虑共病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经回归分析发现PD患者伴发的抑郁、焦虑与年龄呈负相关,与Hoehn&Yahr分级、Webster评分呈正相关,与患者的性别、受教育程度、病程无相关性.结论 抑郁和焦虑是PD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可能与PD本身所致的脑部病理性改变有关,应提高认识,及时发现,尽早干预.

    关键词: 帕金森病 抑郁 焦虑
  • 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15例临床分析及文献复习

    作者:张玉生;徐仁伵;吴裕臣

    目的 探讨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IH)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脑脊液(CSF)及影像学改变.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PI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15例患者均有体位性头痛;CSF压力均小于70 mmH2O,细胞数增高2例,蛋白增高9例;13例行头颅CT平扫,9例正常,2例双侧脑室系统缩小,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硬膜下积液;9例行头颅MRI检查,4例硬脑膜增厚并明显强化,1例慢性硬膜下血肿,1例"脑下沉"改变.结论 认识PIH的临床特点、发生机制、CSF及影像学特征,可提高PIH的确诊率;本病预后一般较好.

  • 期前感染的类型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探讨

    作者:董贯忠;刘向远;高苹

    目的 探讨各系统的期前感染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的方法对1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87例体检正常1周内的感染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脑梗死患者发病前1周内感染率为36.6%,高于对照组21.8%(P<0.05).脑梗死组中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占所有感染人数的47.6%;其次为胃肠道感染,占30%.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期前感染增加了脑梗死的危险性,积极防治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有可能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 Wallenberg综合征临床与影像学分析

    作者:马敏敏;刘新峰;何晓军;徐格林;朱武生;张仁良;殷勤

    目的 探讨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 根据MRI表现将36例Wallenberg综合征患者分为上、中、下3组,并结合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3例行DSA检查.结果 上部组多伴有吞咽困难、构音障碍、软腭麻痹,下部组多伴有眩晕、共济失调、眼球震颤.上部组及中部组病变多为斜带状,病变大都临近延髓腹内侧,下部组病变多为小片状,多位于延髓背外侧表浅部分.DSA检查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椎动脉病变,2例示小脑后下动脉闭塞,1例示椎动脉闭塞伴同侧小脑后下动脉狭窄.结论 Wallenberg综合征病变部位与临床症状有关.DSA检查可以进一步明确病因及病变程度.

  • 癫(癎)患者认知功能损害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湘庆;郎森阳;毛燕玲;杨飞;朱迎春

    目的 采用神经心理学方法研究癫(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对67例癫(癎)患者和63例年龄、性别、学历、文化背景与癫(癎)患者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检测.结果 癫(癎)患者的FIQ较对照组显著减低,有40%的癫(癎)患者智商低于正常,存在认知功能损害.颞叶癫(癎)、部分性发作、发作频率和文化程度对FIQ值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癫(癎)患者确实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颞叶癫(癎)患者认知功能受损更为明显.

  • 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脑梗死的实验研究

    作者:郭冕;郑永日;李青松;赵岩;王广志

    目的 研究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死的可能性.方法 从Wistar新生大鼠的大脑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取传代的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并经BrdU(5-溴脱氧尿嘧啶)标记后移植到脑梗死对侧的侧脑室,移植后对大鼠的功能恢复进行评价,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移植的细胞在脑内的迁移和分化情况.结果 将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鼠脑后2周在梗死灶对侧可发现移植的细胞,4周时移植的细胞在梗死灶内分化为神经细胞,大鼠的学习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早期分化的神经干细胞移植到大鼠脑内仍能存活,并能有效穿过脑脊液--脑屏障迁移到脑梗死的部位;且分化为神经细胞.

  • Duchenne肌营养不良模型鼠基因型及肌肉病理的研究

    作者:黎红华;陈文军;崔敏;林琅;吴非;张苏明;汪道文

    目的 研究Duchenne肌营养不良(DMD)模型鼠mdx基因型及肌肉病理改变.方法 分别采用光镜、免疫荧光、Evans Blue染料、电镜等方法研究mdx小鼠与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腓肠肌病理改变,并检测mdx小鼠的基因型.结果 经Dys-3、δ-sarcoglican抗体染色后mdx小鼠肌膜基本未见绿色荧光,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肌膜呈明显网状绿色荧光;荧光显微镜观察EvansBlue红色荧光染料,mdx小鼠肌纤维呈明显红色荧光,而肌膜完整的正常对照组C57/BL6小鼠肌纤维不摄取红色荧光染料.mdx模型鼠肌丝排列紊乱,方向不一,肌细胞核位于肌纤维中央,Z盘模糊,肌膜局部不连续,C57/BL6o小鼠肌丝排列整齐,Z盘清晰可见.结论 mdx小鼠以肌纤维变性、坏死为特征,肌细胞膜缺损是mdx小鼠主要病理改变之一.mdx小鼠dystrophin基因缺陷同时伴有dystrophin相关蛋白缺失,mdx小鼠肌肉病理为DMD进一步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 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

    作者:张临洪;徐武平;经屏;张新华;刘小明

    目的 探讨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的适应症、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应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14例经内科药物治疗无效的椎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治疗,其中13例为后循环缺血,1例为前循环缺血卒中,但通过后循环侧枝代偿;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显示椎动脉V1段狭窄7例,V3~V4段结合部狭窄2例,V4段狭窄5例,狭窄率在50~69%4例、70~89%10例.结果 支架置入后即刻行脑DSA,影像学所见8例狭窄血管管径恢复正常,4例血管残余狭窄<10%,2例血管残余狭窄<20%;术后采用Malek评定法评分,30 d时14例均为1分;3个月时随访9例均为1分;1年时随访6例,1分5例,2分1例.结论 经皮血管内球囊成形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

  • 纳络酮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

    作者:赵路清;王鲁宁;路顺义

    目的 观察盐酸纳络酮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家医院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纳络酮治疗1组和纳络酮治疗2组,并进行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各组用药前后均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30d和3个月分别进行Barthel指数评分,并观察药物副作用.结果 对于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纳络酮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尤以治疗2组为明显(P<0.005),而且无明显副作用;3组间治疗30 d和3个月的Barthel指数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纳络酮有助于脑梗死的急性期治疗,改善临床症状,而且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 纳络酮 急性脑梗死
  • 多发性硬化患者中IL-12和孕酮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唐从峰;文芳;董新宇

    目的 检测IL-12和孕酮在多发性硬化(MS)患者中的水平,探讨男、女性多发性硬化患者存在的发病机制,比较男、女性MS患者在临床上发病的差异.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60例MS患者的脑脊液和40例患者血液中IL-12的水平,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40例MS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并与40例正常对照组比较(以上标本男女各半).结果 男、女性MS患者血液中和脑脊液IL-12的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女性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男性患者血液中孕酮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明显(P>0.05);女性患者血液中孕酮对IL-12的含量存在负相相关作用(r=-0.80,P<0.01),男性相关作用不明显(r=-0.38,P>0.05).结论 IL-12参与多发性硬化的发病过程;孕酮可能是男、女性患者发病差异性的原因之一.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致急性记忆障碍1例报道及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黎逢光;湛彦强;郭守刚;许慧芳;张苏明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所致认知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分析1例由OSAS引起的急性记忆障碍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辅助检查结果与治疗经过,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突然出现记忆障碍,无神经系统其他症状和体征,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结合改善脑循环治疗有效.结论 OSAS可引起全身各系统的多种疾病,神经元缺氧损伤及生化代谢紊乱是其引起认知障碍的主要病因,而由其导致的急性记忆障碍则需依据基础病史及相关辅助检查确诊.

  • 黛力新治疗48例伴有抑郁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的临床分析

    作者:王思鸿;罗立波;张矿梅;蒋春;周志斌;尤玉兰

    目的 探索治疗偏头痛伴有抑郁和/或焦虑患者的有效方法以及研究加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是否比头痛发作时单用镇痛药物疗效更佳.方法 将88例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8例,用氟哌噻吨及美利曲辛合剂(黛立新)+非言(非甾体抗炎药,主要成份是双氯芬酸钠)治疗,对照组40例,用散立痛治疗,并进行随机单盲对照研究,同时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对其抑郁和/或焦虑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8周)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患者头痛发作次数显著减少(第4周P<0.05,第8周P<0.01),头痛程度显著减轻(第4周P<0.05,第8周P<0.01),头痛发作持续时间缩短(第4,8周均P<0.01);同时能显著减少HAMD(第4,8周均P<0.01)及HAMA(第4,8周均P<0.01).结论 伴有抑郁和/或焦虑的偏头痛患者,除对症治疗外,可以合并应用黛立新.

  • 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与皮层BDNF表达的影响

    作者:张小乔;梅元武;刘传玉;俞善纯

    目的 研究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对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和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1、7、14、21、28 d组及TMS1、7、14、21、28 d组,每组各8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左侧大脑中动脉闭塞的脑梗死模型;在规定的时间点行神经功能评定,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梗死侧皮层BDNF的表达.结果 (1)和脑梗死28 d组相比,TMS28 d组大鼠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平衡木实验、网屏实验评分均较低,两者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转棒实验虽评分较低,但2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大鼠脑梗死1 d后梗死侧皮层可见较多BDNF阳性表达神经细胞,主要位于梗死灶周围,至第7 d表达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TMS7、14、21 d组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增加.结论 TMS能促进脑梗死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机理可能与TMS能增加脑梗死侧皮层BDNF表达有关.

  •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作者:李正仪;郭金涛;李志伟

    目的 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保护作用,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注模型(MCAO/R),分别采用TTC染色法、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法观察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PPARγ激动剂对脑组织形态学和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化和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结果 PPARγ激动剂能够降低I/R大鼠脑梗死体积和行为学评分,减轻受损大鼠皮层脑组织的病理改变,抑制脑组织中MDA的生成、提高SOD的活性、抑制iNOS活性、降低NO含量.结论 PPARγ激动剂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一定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SOD活性,抑制脑组织中iNOS活性、降低NO和MDA含量及减轻I/R中氧化损伤有关.

  • rFⅦ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湛彦强;张苏明

    长期以来,脑出血被公认为是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脑血管急症,相对于缺血性脑卒中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的众多急性期治疗手段,脑出血却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传统的治疗主要是支持和对症处理,且效果始终不尽人意[1],脑出血的早期手术治疗仍然存在较大争议[2].近年来,重组人活性凝血因子Ⅶ(rFⅦa)超早期治疗脑出血成为1个新研究热点.各国学者围绕rFⅥa开展了一系列临床试验,以期望在传统的脑出血治疗上取得突破,且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现将rFⅦa在脑出血超早期治疗中的进展综述如下.

  •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血流动力学紊乱的探讨

    作者:李亚楠;李英杰;孔桂良

    目前,随着神经影像和神经介入技术的日渐成熟,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S)由于其安全、有效、微创及适应症更广泛,故正替代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而成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新方法,但限制CAS广泛应用的大原因是缺血性并发症及再狭窄问题,这也是神经科医生特别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支架输送及释放装置不断进展、新型药物性支架的应用以及手术过程的不断规范和正规抗血小板治疗,故使术中脑梗死及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明显下降,但CAS后急性血流动力学紊乱如高血压、低血压和心动过缓及过度灌注综合征(hyperperfusion yndrome,HS)也不容忽视,且目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将对CAS产生的血流动力学紊乱进行综述.

  • 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进展

    作者:崔敏;陈文军

    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脑组织损伤严重,临床病死率、致残率很高.常规给予脱水剂、神经保护剂等药物治疗后其病死率仍高达60%~80%.近年来,亚低温及手术治疗逐渐应用于治疗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下面就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阿斯匹林抵抗的检测和处理

    作者:彭玉;李承晏

    阿斯匹林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是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之一.然而有相当多的患者服用阿斯匹林后仍会再发血管事件,其血小板未被抑制或未被充分抑制,这种现象称为"阿斯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本文将讨论AR的流行病学、产生机制、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处理方案.

  • 267例眩晕临床分析

    作者:刘晓红;周维智;朱咏新

    眩晕是一种自身或外界物体的运动性幻觉,是对自身的平衡觉和空间位向感觉的自我体会错误.眩晕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症状,起病急,病因复杂.本研究对本科1998年1月~2005年6月诊治的267例眩晕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探讨眩晕的病因和诊断.

  • 青年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参数分析

    作者:申向民;杨期东;唐震宇;张永利;黄晓松;刘青芳

    近年来青年人患脑梗死越来越普遍,青年脑卒中患者占全部脑卒中患者的9.77%,其中脑梗死占63.3%,所以在青年人群中积极预防脑梗死和进一步了解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改变有着重大意义.

  •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头部磁共振改变1例报道

    作者:刘涛;卢祖能;陈峰

    近年来,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已有较多报道,但有关其头颅磁共振表现较少提及.本文重点介绍1例AL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及其意义.

  • 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误诊原因分析

    作者:董政协;朱向阳;朱连海

    急性和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ADP和CIDP)的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甚典型,尤其是CIDP往往起病隐匿,进展缓慢,症状变异性大,早期常易被误诊误治.现将18例入院前后被误诊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 老年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诊疗分析

    作者:程琦;刘雨竹;杨同良

    急性重型颅脑损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是当今颅脑损伤治疗的难点.而老年人因自身的生理特点,特别加上合并损伤多,脑损伤严重,伤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故预后更差.如何提高其诊疗效果是值得医务工作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研究就本科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79例年龄大于60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诊治作回顾性分析,现将救治经验和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 聚合酶反应快速诊断结核性脑膜炎53例

    作者:杨期明;伍书元;向本友;廖远高;苏化庆;黄仁彬

    结核性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疾病之一,结脑的早期诊断对于其治疗、预后有较大的临床意义.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tion,PCR)检测各种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具有快速、敏感、特异的优点.PCR法适用于结脑的快速诊断,临床标本不需经过培养,直接用PCR扩增试验,当天可出结果,具有早期诊断的价值.为此,本研究对53例结脑的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标本进行PCR-结核杆菌检测,并同时用直接涂片染色法与抗结核抗体检测做对比研究,以探明其诊断价值.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