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神经病学 >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卒中与神经疾病

卒中与神经疾病杂志

Stroke and Nervous Diseases 졸중여신경질병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
  • 影响因子: 1.4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0478
  • 国内刊号: 42-1402/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8-3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湖北
  • 主编: 张兆辉 曾庆杏
  • 类 别: 神经病学
期刊荣誉:
  • 星瑙灵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性影响的研究

    作者:石昭坤;舒龙;王燕;赵海专;屈媛;陈阳;陈钜涛;谷艳霞;李婷婷

    目的 观察星瑙灵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波动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本院神经内科门诊病例52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26例)常规给予卡托普利基础治疗后加用星瑙灵治疗,卡托普利组(26例)仅给予卡托普利治疗,治疗前后行血压波动性检测.结果 与卡托普利组治疗后的比较,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血压波动性明显减小(P<0.05).结论 星瑙灵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不仅降压效果好,还可降低血压的波动性.

  • 轻中度急性脑梗死MRI指导下超时间窗静脉溶栓治疗的研究

    作者:陈翠荣;赵振国;周媛;隋海晶;白青科;黄敬

    目的 探讨头颅MRI指导下轻中度急性脑梗死超时间窗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收集发病12h内的轻中度脑梗死(NIHSS评分≤15分)患者306例,行头颅MR快速成像序列检查,符合溶栓标准131例,其中≤4.5h组84例,4.5~12 h组MRI评价后存在缺血半暗带47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出血情况及pod的疗效.结果 ≤4.5h组发生8例脑出血,发生率为9.52%,死亡0例,4.5~12 h组发生6例脑出血,发生率为12.76%,死亡0例,2组患者基线情况、继发脑出血的发生率、90 d NIHSS评分、mRS评分、BI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前NIHSS评分与溶栓后6、24 h评分比较,≤4.5h组有明显差异(P<0.05),4.5~12 h组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治疗前NIHSS评分与治疗后7d、3月时的评分比较2组差异均明显(P均>0.05).结论 对NIHSS评分≤15分且时间窗为4.5~12 h经MRI评价后仍存在缺血半暗带的患者,给予rt-PA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 抗NMDA受体脑炎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庭毅;李睿;李文辉;王小平;盛飞;胡松;王丽

    目的 探讨抗NMDA受体脑炎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方法 报道本院确诊的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本例患者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后出现癫痫、精神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口-面-舌部的异常运动,经脑脊液和血液检测出抗NMDAR抗体,确诊为抗NMDA受体脑炎,经激素及丙种球蛋白治疗后患者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抗NMDA受体脑炎是一种少见的新型自身免疫性脑炎,好发于青年女性,主要表现为癫痫、精神症状、意识障碍、口-面-舌的异常运动等,脑脊液抗NMDAR抗体检测阳性可确诊本病,激素、丙种球蛋白、血浆置换为该病的一线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后大多患者预后良好.

  • 中国人群脂联素+45位点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Meta分析

    作者:解晓睿;刘煜敏;和珂莉;张仁伟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估中国人脂联素基因+45T>G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及万方数据库中关于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 45T>G SNP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5.2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篇文献,1604例患者.分析显示如下遗传模型中的差异明显,即等位基因模型(G VS.T):OR=1.34,95%CI(1.04,2.72);共显性模型(GG VS.TT):OR=1.71,95%CI (1.27,2.30);隐性模型(GG VS.F+ TT):OR=1.82,95% CI(1.18,2.82);显性模型(TG+ GGVS.TT):OR=1.22,95%CI (1.05,1.42).结论 中国人群脂联素基因+45T>G SNP与缺血性脑卒中易感性相关,G等位基因可能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 不同剂量叶酸对脑梗死患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作者:职瑾;裴纪文;段斌;任自才;吴松笛;王清;王芳;史亚玲;刘国正

    目的 观察大、小剂量两种不同方案叶酸、甲钴胺、维生素B6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脑梗死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206例,按血浆Hcy浓度分层,低浓度层:15μmol/L<血浆Hcy浓度<30 μmol/L,高浓度层:血浆Hcy浓度>30μmol/L,分层后将低浓度层患者随机分成1A组、1B组;将高浓度层患者随机分成2A组、2B组.1A组和2A组给予小剂量叶酸0.4mg/d,甲钴胺0.5 mg/d,维生素B6 10 mg/d;1B组和2B组给予大剂量叶酸5 mg/d,甲钴胺0.5mg/d,维生素B6 10 mg/d.于12周及48周随访患者,观察血浆HCY水平.结果 在高浓度层和低浓度层均得出两种不同方案降低Hcy水平的效果在治疗前后均有明显差异(P<0.01),即两种方案均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但两种剂量方案组的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在高浓度层和低浓度层两种剂量方案治疗脑梗死伴高Hcy血症均有显著效果;小剂量方案组即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浆Hcy水平,大剂量组不优于小剂量组.

  • 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附1例报道)

    作者:李睿婷;李承晏;李涛

    目的 探讨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non-dystrophic myotonia)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诊断方法以及治疗策略,提高对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患者的临床、肌电图表现及治疗,并复习文献.结果 1例临床表现为双手握拳后出现肌强直,肌电图检查提示强直电位,实验室检查提示肌酸激酶升高,强直性肌营养不良症基因(DMPK、ZNF9)检测为阴性的病例符合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的临床特征,应用苯妥英钠治疗有效.结论 非营养不良性强直性肌病是一组遗传异质性疾病,疾病表型之间具有相当大的重叠,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肌电图、实验室检查以及基因检测有助于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可有效控制症状.

  • 临床路径管理对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干预作用

    作者:罗贻春;沈雪;叶青;玄丽慧;易琼;陈应柱

    目的 观察临床路径管理对脑出血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AP)发生与预后的影响.方法 根据本院特点制定脑出血临床路径,收集200例发病在3d内的脑出血患者,终入组180例,采用非同期队列研究来比较未实施临床路径组70例(对照组)与实施临床路径组110例(路径组)脑出血患者SAP发生率和改良Rankin评分(mRS).结果 SAP总体发病率为16.11%,对照组发病率为25.71%,路径组SAP发病率为10.00%;实施临床路径后脑出血患者SAP有明显降低(P<0.05),2组1个月时mRs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3个月时评分路径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脑出血发病后通过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可以减少SAP的发生,同时改善该类患者的功能预后.

  •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陈敏;陈艳红;潘庆敏;严洁;张小乔;屈红

    目的 通过病例及相关文献复习本探讨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细胞学特点、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不自主舞蹈样运动,表现为口唇咀嚼样动作、下颌不自主运动、舌唇自咬,伴有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棘状红细胞增多.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结论 舞蹈病-棘状红细胞增多症的典型临床表现、周围血棘红细胞计数增多是本病确诊的主要依据.本病预后差,因此对疑似病例需及时行外周血涂片及透视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查以便早诊断、早治疗.

    关键词: 舞蹈病 棘状红细胞
  • 安脑丸对脑出血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血肿周围BDNF、NGB表达的影响

    作者:梁慧;文国强

    目的 研究安脑丸对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红蛋白(NGB)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及安脑丸组,每组各10只大鼠,模型组及安脑丸组采用Rosenberg法制备脑出血模型,安脑丸组于制模后2h开始给予安脑丸灌胃,连续治疗7d后采用RT-PCR法检测血肿周围BDNF 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血肿周围NGB阳性细胞的表达水平,Morris水迷宫法检测大鼠空间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安脑丸组大鼠血肿周围BDNF mRNA表达明显增强,NGB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而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明显(P均<0.01).结论 安脑丸能明显改善脑出血大鼠的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增加BDNF、NGB的表达而发挥作用的.

  • 10例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误诊分析

    作者:孙海荣;张海霞;李慧

    目的 探讨青年原发性低颅压综合征(Primary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PIH)的临床特点及其在诊治过程中的误诊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2014年4月本院收治的10例青年PIH误诊的临床资料.结果 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颅内感染3例,血管性头痛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及颈椎病各1例.10例均为腰穿及MRI检查诊断明确的PIH,经卧床及大量补液症状缓解.结论 青年PIH在临床症状不典型时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本病的认识,尽早完善颅脑及脊椎MRI检查并结合脑脊液检查明确诊断,及早治疗预后良好.

  •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电生理特点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

    作者:周智;彭彬;卢祖能

    目的 研究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的神经电生理特点以及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方法 分析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08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患者,测定其正中、尺、胫、腓总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CMAP),以及正中、尺、腓肠神经、腓浅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和感觉神经动作电位波幅(SNAP),比较上、下肢和运动、感觉神经异常情况,分析糖化血红蛋白(HbA1C)、餐后2h血糖对神经传导速度(NCV)的影响.结果 糖尿病患者下肢运动神经病变重于上肢,且差异明显(P<0.05).感觉神经损害重于运动神经,且差异明显(P<0.05).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h血糖与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有关.结论 肌电图检查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早期诊断有重要价值.

  • 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显微外科治疗策略

    作者:张申起;彭彬;陈治标;田道锋;蔡强;刘宝辉;陈谦学

    目的 探讨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的临床特点、诊断、显微治疗策略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43例患者均行显微手术治疗,经枕下后正中入路29例,远外侧入路14例.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5例,部分切除3例,出院时按GOS评分,预后良好(4~5分)38例,差(2~3分)4例,死亡(1分)1例.结论 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治疗颅颈交界区占位性病变,依据术前MRI检查,采取合适的手术入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误诊为脑肿瘤的脑脓肿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作者:谢曦;占克斌;孙贺东

    目的 探讨误诊的脑脓肿患者临床特征、误诊原因及治疗对策.方法 结合病例和文献对误诊的脑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误诊原因、治疗措施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以慢性颅高压和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提示多发结节影,周围水肿明显,抗菌治疗无明显好转,经手术确诊,脓液充分引流及抗菌治疗后好转.结论 病史不详、临床症状不典型,影像学无特异性的脑脓肿患者易误诊,误诊的意识和预防有助于正确诊断.

    关键词: 脑脓肿 脑肿瘤 误诊
  • 伴发反复(痫)性发作的散发型结节性硬化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作者:原丽英;何志义;陈晏;邓淑敏;李蕾

    目的 探讨以反复(痫)性发作为主要表现的散发型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1例有典型皮肤表现和反复(痫)性发作的结节性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患者无家族史,临床表现以婴儿期癫(痫)发作起病,皮肤表现包括皮肤长树叶形色素脱失斑,颜面部鼻唇沟周围及颈部皮脂腺瘤,指甲营养不良及甲沟纤维瘤;头颅CT示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灶.结论 结节性硬化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影响多个器官和系统,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癫(痫)、智力低下、血管纤维瘤等,皮肤特征性表现有诊断意义,头颅CT检查有助于诊断.

  • 脑室出血并脑积水行外引流治疗时引流管高度的控制对预后的影响

    作者:周天敏;黄书岚

    目的 探讨脑室出血(intraventricular haemorrhage,IVH)并脑积水行外引流治疗时引流管高度的控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IVH并脑积水患者51例分为A、B两组.A组第1~3 d腰大池外引流壶高度控制为外耳道水平,第3~7 d引流壶高度控制为外耳道上8 cm,第7~12 d引流壶高度控制为外耳道上15 cm;B组第1~12d引流壶高度均控制为外耳道上15 cm,其余的药物治疗基本相同.结果 术后各组第3d脑室内血肿清除效果、第12 d脑积水治愈率、住院费用等各方面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VH并阻塞性脑积水患者,侧脑室外引流管控制在较高高度;腰大池引流管术后1~3 d控制在较低高度,后期逐渐抬高腰大池外引流高度,可明显缩短脑室外引流时间、提高脑积水早期治愈率和减少患者住院费用.

  • 急性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6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作者:徐晓琳;董晓宇;冯娟

    目的 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MRI)特点.结果 男4例、女2例口服氟乙酰胺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颅脑磁共振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细胞毒性水肿性病变.经过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6例患者在6~10d后复查头颅CT(2例)或MRI(4例)显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但头颅MRI表现能对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 雷公藤多甙对EAE大鼠脊髓β-APP和IL-17表达的影响

    作者:周发明;李小丽;陈光辉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甙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脊髓中β-APP和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模型组(EAE组)、治疗组(TWP组),建模后分别行神经功能评分,大鼠脊髓组织行HE染色,免疫组化检测脊髓中β-APP和IL-17表达水平.结果 与EAE组比较,TWP组大鼠发病率下降,平均神经功能评分降低,炎性细胞浸润减少,在神经功能评分和病理学改变方面差异明显(P<0.05);免疫组化示TWP组较EAE组β-APP和Il-17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雷公藤多甙对EAE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β-APP、IL-17表达有关.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的动静脉溶栓分层治疗的对比研究

    作者:但毕堂;彭小祥;陈小奇;刘文军

    目的 通过对比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时间窗内(<4.5 h)单纯静脉溶栓治疗与动静脉溶栓的分层治疗结局,从而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寻求佳方案.方法 分别选取湖北省中山医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及湖北省新华医院2009年1月~2011年6月2.5年间的静脉溶栓时间窗内(<4.5 h)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例,前者根据NIHSSS评分、3I-SS评分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进行分层后采用静脉溶栓、动脉溶栓/机械溶栓,后者均采用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结果 依据NIHSS评分/3I-SS评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时间窗内进行溶栓分层治疗较单纯的静脉溶栓治疗更能改善临床预后.另外,NIHSS评分/3I-SS评分对大/小血管病变的分类与经过血管检查(核磁MRA/DSA/TCD/超声)检查所发现大/小血管病变具备一定的特异性及敏感性.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溶栓的分层治疗,具备一定的科学性及可操作性,可更大限度发挥动/静脉溶栓治疗的优势,使两者优劣性互补,通过对患者/病变进行分层,能够更大限度使患者获益.

  • 脑梗死溶栓与抗栓治疗进展

    作者:张蓉

    脑梗死是指由某些原因引起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从而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改变,出现脑组织缺氧、缺氧性坏死.它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和致残率高,已严重危害人类的身体健康.因此,研究有效的脑梗死治疗方法尤其紧迫及重要.溶栓治疗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积极挽救缺血缺氧脑组织行之有效的方法,由于溶栓时间窗的限制,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溶栓的机会,这个时候抗栓治疗又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脑梗死近年来的溶栓及抗栓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关键词:
  • 肌张力障碍的治疗原则以及肉毒毒素的应用

    作者:董红娟;卢祖能

    肌张力障碍(dystonia)定义为运动障碍性病变,其特征是持续性或间歇性肌肉收缩,可引起异常运动或/和姿势,常常重复出现.肌张力障碍性运动一般有其模式,有扭曲动作,并且可能呈震颤性.肌张力障碍常常因随意动作而启动或加重,且伴随有溢出的肌肉激活(2013年新定义)[1].近,肌张力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因学两条主线进行分类[1].临床特征包括发病年龄、身体分布、时间模式和伴随表现(其他运动障碍性病变或其他神经病变的表现);病因学包括神经系统病理和遗传方式[1,2].专家组鼓励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使用新的定义和分类,并在临床实践中通过各种肌张力障碍患者对之进行检验[1].

    关键词:
  • 成人癫(痫)患者生活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作者:王秀锋;何志义

    2005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对癫痫的定义为癫痫是一种脑部疾患,其特点是持续存在能产生癫痫发作的脑部持久性改变,并出现相应的神经生物学、认知、心理学以及社会学等方面的后果[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其患病率为5‰~7‰,全国约有650~910万癫痫患者[2].癫痫对患者生活有破坏性影响,长期反复发作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的受限.此外,社会歧视和婚姻、就业障碍也使患者产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癫痫患者的自杀率几乎是一般人群的10倍[3].目前,随着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换,患者的生活质量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关键词:
  • 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基于国际头痛分类3β版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

    作者:肖哲曼;康玉琪

    三叉自主神经头痛是一类阵发性、波动性、单侧性头痛,位于眼眶部、前额部、颞部,伴随同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流泪,球结膜充血)为特征的原发性头痛.在2013年国际头痛分类3β版中,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首次作为独立头痛类型出现,包括丛集性头痛、阵发性半侧颅痛、短暂单侧神经痛样头痛、连续性半侧颅痛、可能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其鉴别要点主要是发作时限,有无偏头痛样症状,及对吲哚美辛的反应性.连续性半侧颅痛首次被归类于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中,而不再作为其他原发性头痛诊断.本研究就三叉自主神经性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治疗作一综述.

    关键词:
  • 以记忆力减退为首发表现的Fahr病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杨俊丽;陈金波;杨忠

    Fahr病,又称为家族性脑血管亚铁钙质沉着症、特发性基底节钙化,被认为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散发性神经系统疾病.研究发现其发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但也有研究认为其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有关.该病特点为异常沉积的钙积聚在以下脑组织,控制人体的运动,通常包括基底神经节、齿状核、丘脑、大脑皮层、小脑、皮层下白质和海马.临床主要首发症状表现为锥体外系症状,也可表现为小脑功能障碍、言语困难、痴呆和精神症状.该病临床较为罕见,国内报道较少,现将本院收治1例Fahr病患者报道如下.

    关键词:
  • 临床诊断Hallervorden-Spatz病1例报道并相关文献复习

    作者:朱华倩;李珊珊;李晓曦;何志义

    Hallervordren-Spatz病(Hallervorden Spatz disease,HSD)又称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病,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是由于铁代谢障碍导致Fe3+在苍白球、黑质、红核等部位内沉积所引起的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具有很强的临床和遗传异质性.本研究报道1例本院发现的临床诊断HSD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

    关键词:
  • Sturge-Weber综合征1例报道

    作者:凌启节;琚双五

    1病例患者,女,40岁.长期务农.因“反复发作性四肢抽搐20余年”入院.现病史:患者2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抽搐,双上肢屈曲,双下肢伸直,牙关紧闭,双眼上翻,家人呼之不应,持续约2 min左右症状消失,后到当地医院就诊予以药物治疗(具体不祥),后一直间断性服药,未再发作.2008年再次发作予以药物治疗后症状得以控制.2013年症状再发,且有乱跑,胡言乱语、骂人等症状.服药治疗后好转.2014年1月症状再发,且又有乱跑、胡言乱语、骂人等症状,服药治疗后好转.

    关键词:
卒中与神经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1 02 03 04 Z1
1998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