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上海中医药杂志

上海中医药

上海中医药杂志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상해중의약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 上海中医药大学 上海市中医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75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7-1334
  • 国内刊号: 31-1276/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4-1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55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上海中医药杂志社
  • 出版地区: 上海
  • 主编: 谢建群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益气固肾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疗效观察

    作者:沈丽萍;张玮;李珺;米秀华

    目的 观察益气固肾方治疗早中期糖尿病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早中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益气固肾汤,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尿蛋白、血糖及肾功能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P<0.01),对照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 h尿蛋白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P<0.01).两组治疗前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益气固肾方可提高早中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降低尿蛋白.

  • 温通蠲痹汤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疗效观察

    作者:徐丽芳

    目的 观察温通蠲痹汤治疗无症状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S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口服,治疗组给予温通蠲痹汤口服,疗程4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态心电图ST段压低持续时间和ST段压低次数.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ST段压低持续时间明显缩短,ST段压低次数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两者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温通蠲痹汤治疗SMI临床疗效确切.

  • “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作者:钱虹伃;夏俊;许文杰

    目的 观察“通脱法”针刺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对照1组(49例)和对照2组(49例).治疗组采用“通脱法”针刺治疗,对照1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对照2组采用单纯西药治疗.3组均连续治疗14天,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治疗组、对照1组、对照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23%、83.67%、73.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1组及对照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1组疗效优于对照2组(P<0.05).②治疗前后3组各动脉类型(LVA、RVA、BA)组内比较,椎-基底动脉大血流速度(Vmax)、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1组、对照2组各动脉类型分别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各指标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脱法”针刺治疗能明显缓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状,其机制可能与扩张椎-基底动脉、降低血管阻力、增加血管弹性、改善局部血管痉挛状态有关.

  • 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结合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观察

    作者:吴冬寒

    目的 观察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结合大承气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早期肠内免疫微生态营养结合大承气汤治疗,疗程10天.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淀粉酶复常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5%,对照组为74.07%;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血尿淀粉酶复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2%,对照组为11.11%,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早期肠内微生态营养结合大承气汤可提高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和减少并发症.

  •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30例

    作者:瞿佶;苟海昕;高翔;王文昊

    目的 观察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内服、药袋热敷和手法治疗,对照组予塞来昔布胶囊口服、扶他林乳胶剂涂搽.两组疗程均为4周,采用WOMAC量表观察关节疼痛、僵硬、功能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关节疼痛、僵硬、功能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指标积分和总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三联疗法治疗膝骨关节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温阳敛汗法治疗小儿气阳不足汗证30例临床观察

    作者:马晶;肖臻;姜之炎

    目的 观察温阳敛汗法治疗小儿气阳不足汗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气阳不足汗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附子麻黄根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玉屏风颗粒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0天,观察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76.67%;治疗组临床疗效、症状积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温阳敛汗法治疗小儿气阳不足型汗证疗效确切.

    关键词: 温阳敛汗 小儿 汗证
  • 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45例

    作者:高晶;张少军;应光耀

    目的 探讨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0例直肠黏膜下脓肿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予改道置管引流术,对照组予传统切开引流术;观察两组患者治愈率、治愈时间及术后疼痛情况、复发情况,并评价肛门功能.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97.3%和68.9%,治疗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1),治愈时间少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48 h、7天、14天换药时局部疼痛评分均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3个月比较,肛门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疾病复发率分别为2.3%、32.3%,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改道置管引流术治疗直肠黏膜下脓肿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减轻术后疼痛,降低复发率.

  • 泻火止痛汤治疗肝火上炎型偏头痛临床观察

    作者:陈敏;杨翠兰;王祎晟

    目的 观察泻火止痛汤治疗肝火上炎型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肝火上炎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3例)与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泻火止痛汤和盐酸氟桂利嗪治疗,疗程8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偏头痛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88%,对照组为74.19%;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偏头痛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但两组之间偏头痛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泻火止痛汤治疗肝火上炎型偏头痛具有良好临床疗效.

  • 清利通淋方结合经尿道膀胱电切治疗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临床研究

    作者:郑金洲;邱运华;周细秋

    目的 观察清利通淋方结合经尿道膀胱电切治疗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膀胱电切术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清利通淋方,疗程2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膀胱黏膜病理改变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临床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尿路刺激等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膀胱黏膜病理疗效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清利通淋方可提高湿热下注型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疗效,缩短尿路刺激症状和尿常规转阴时间.

  • 纳气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临床研究

    作者:罗春凤;陈婉;赵丽红;张容

    目的 观察纳气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肺肾气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及中药安慰剂,治疗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纳气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治疗结束后随访9个月,评价中医证候疗效并观察肺功能(FEV1、FEV1/FVC、FEV1%)指标、SGRQ评分、1年内感冒次数及COPD急性加重次数等的变化情况.结果 ①共有86例患者完成临床观察,治疗组44例,对照组42例.②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8.64%、71.43%;组间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第1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及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肺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圣乔治呼吸量表(SGRQ)各项评分(症状评分、活动评分、影响评分、总计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各项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⑤治疗后9个月内治疗组的感冒次数与COPD急性发作次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纳气通络方联合西药治疗稳定期COPD,可显著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改善肺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体质.

  • 电针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模型大鼠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

    作者:郭现辉;王珂;王鑫;刘世敏;夏勇;李艺;具紫勇

    目的 观察长期针刺治疗对慢性坐骨神经结扎性损伤(CCI)模型大鼠的镇痛效应及外周血清促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SD雄性大鼠共37只,随机分为CCI假手术组(n=9)、CCI对照组(n=9)、CCI手针组(n=10)、CCI电针组(n=9).所有大鼠均在术前、术后第7、17、27、37天进行机械性痛阈测定;于术后第37天,采用ELISA方法测定外周血清中TNF-α、IL-1β、IL-6蛋白表达.结果 CCI对照组、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在治疗前机械性痛阈较术前明显下降,与同一时间段CCI假手术组大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天开始到第37天实验结束,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机械性痛阈较治疗前逐渐改善(P<0.05).CCI对照组大鼠血清TNF-α和IL-6含量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 <0.05,P<0.01);CCI手针组和CCI电针组大鼠血清TNF-α的含量显著低于CCI对照组(P<0.05),并且两组大鼠血清IL-6含量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β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抑制血清中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可能是针刺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之一.

  • 银杏酮酯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血清皮质酮的影响

    作者:赵妍;包怡敏;夏趁意;郝莉;王星禹;徐颖;张志雄

    目的 观察银杏酮酯(GBE50)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的影响,并检测各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探讨GBE50抗抑郁的效果.方法 采用国内外实验室普遍应用的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抑郁模型.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包括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氟西汀)组,中药(GBE50)高、中、低剂量组.经21天应激结合同时给药,对各实验组进行强迫游泳实验测试并检测各组血清皮质酮含量.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挣扎时间明显缩短(P<0.01),不动时间则显著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高、中剂量组可显著延长大鼠挣扎时间(P<0.01),西药组和中药高、中剂量组可明显缩短大鼠不动时间(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浓度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组及中药高、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皮质酮浓度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 GBE50可显著缓解模型大鼠抑郁样行为,提示GBE50具有一定治疗抑郁症作用.

  • 紫苏叶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研究

    作者:唐英;陈欣;沈平孃

    目的 建立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选用(5%-苯基)-甲基聚硅氧烷毛细管色谱柱(30m×0.32 mm,0.25 μm),以程序升温的方法进行指纹图谱研究,同时采用GC-MS的方法进行成分鉴定;通过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3种方法对不同产地的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进行分析研究,比较不同产地的差异.结果 建立了紫苏叶药材中挥发油类成分的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通过计算机谱库检索,鉴定出20个化学成分,其中主要成分为2-己酰呋喃、紫苏醛、β-石竹烯、芹菜脑.采用相似度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3种方法对紫苏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得到了较为一致的结论.结论 通过对紫苏叶药材系统的质量研究,建立了药材的指纹图谱及含量测定方法,并反映了紫苏叶在地域方面存在差异,为药材的选择提供了一定依据.

  • 双黄糖脂宁片对GK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

    作者:汪巧巧;宋菊敏;刘小美;谢燕

    目的 观察双黄糖脂宁片去蒽醌提取后对自发性2型糖尿病(GK)大鼠糖脂代谢紊乱的影响.方法 选用1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将36只GK大鼠根据空腹血糖(FPG)并参考糖负荷2小时血糖(2hPG)分为模型组、中药低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每组9只,予饮用水或药物灌胃4周;4周时测FPG、2hPG、随机血糖(RPG),检测血脂4项[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lc)和肝脏三酰甘油(L-TG),检测血清胰岛素(Ins)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PG、2hPG、RPG、HbAlc、血清TC、LDL-C、L-TG均显著升高,Ins、ISI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用药组均能显著提升ISI水平、降低HbAlc水平(P<0.05);中药各剂量组RPG、L-T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中药低剂量组TG水平显著降低(P<0.05);中药高剂量组Ins、TC水平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RPG、TG、L-TG、ISI亦显著降低(P<0.05).结论 去蒽醌双黄糖脂宁片能显著改善GK大鼠糖脂代谢紊乱,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 健脾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的影响

    作者:郝贤;姜德友;李迪星

    目的 探讨健脾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IR)大鼠脂肪细胞因子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APN)、内脏素(Visfatin)的改善作用.方法 取雄性Wistar大鼠60只,采用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造成2型糖尿病IR大鼠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健脾活血方组(治疗组),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共干预4周.以酶联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Leptin、APN、Visfatin.结果 给药前,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血清Leptin显著升高,APN、Visfatin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造模成功.给药后,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血清Leptin降低,APN、Visfat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给药后与给药前比较,血清Leptin降低,血清APN、Visfatin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健脾活血方能够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血清Leptin水平,提高APN、Visfatin水平,改善IR.

  • 半夏毒性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作者:姚静慧;李晶;林宇栋;丁纯蕾;刘丽;张伟荣

    对历代关于半夏毒性认识的理论及其现代实验研究进行文献整理和分析.历代本草专著对半夏毒性的认识主要为黏膜刺激性和脏器毒性两方面;现代实验研究包括急性毒性研究、亚急性毒性研究、特殊毒性研究等,主要表现为刺激性毒性、生殖毒性和致突变毒性等.

    关键词: 半夏 毒性 综述
  • 中医体质学现代研究进展

    作者:李振华;王怡

    综述近年来中医体质学的现代研究进展.主要包括中医体质学在临床、实验及生物学等方面的相关性研究.

  • 《伤寒经注》学术思想探微

    作者:张再良;杨文喆

    论述《伤寒经注》学术思想:从全局把握《伤寒论》;证治内容归纳条理清晰;对原文的注释简明扼要;对方药的理解举一反三.

  • 颜新从痰瘀交阻辨治疑难病经验

    作者:李露露;杨旭

    介绍颜新教授从痰瘀交阻辨治疑难病的临床经验,以痰瘀同源、痰瘀同病和痰瘀同治的思路为其理论依据,临证强调调气,注重温阳,祛邪外出,并结合五脏分清痰瘀的主次以辨证施治.并从痰瘀交阻的角度阐述论治冠心病、高血压、痴呆、失眠、脂肪肝、肺气肿、关节炎、肿瘤等诸种疑难病的方法.

  • 金实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经验

    作者:许雪莲;孙丽霞

    介绍金实教授运用龙柴方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经验.认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学“湿热疫毒”范畴,聚湿、热、郁、瘀、毒5种因素为患,其中以毒为本,邪毒深伏营血,诸邪交织,或湿热蕴邪,或瘀血阻络,或肝郁气滞,病情反复发展,迁延难愈;以龙柴方加减治疗,旨在化解瘀毒.

  • 范忠泽论治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经验

    作者:石晓兰;孙珏

    介绍范忠泽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小儿神经母细胞瘤的临床经验.认为其主要病因为先天不足与邪毒外侵;治疗以扶正为主、少予攻邪,同时辨治兼症、斟酌剂量与服药方法.并附验案1则.

  • 郑昌雄治疗嗓音病验案5则

    作者:王建芳;滕磊

    通过验案5则,分析郑昌雄教授辨治嗓音病的特色.师古不泥于古,以临床实效作考量;树衷中参西之风,揭喉部病变之由;效法经典探病机,化痰祛瘀除顽疾;咽喉病皆属于火,忌食辛辣是良策.

  • 张玮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经验

    作者:杜慧慧;张玮

    介绍张玮教授运用补虚化瘀法辨治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经验.认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瘀血阻络征象,气虚血瘀为病机关键,补虚化瘀为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基本治法.并附验案1则.

  • 黄芩的炮制与临床效用分析

    作者:郑学威

    归纳和分析黄芩的常用炮制方法及其临床效用.认为生黄芩长于清热泻火,炒黄芩长于清热燥湿安胎,酒黄芩长于清肺凉肝,黄芩炭长于清热凉血.

    关键词: 黄芩 炮制 临床效用
  • 中医药治疗痈疽浅析

    作者:贺军

    通过文献回顾和理论阐述,对中医药治疗痈疽的特色和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重视痈疽的规范治疗对于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和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临床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 对痰湿体质人群进行健康管理是预防代谢综合征的新思路

    作者:张惠敏;王济;李玲孺

    探讨痰湿体质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以及建立代谢综合征风险评估模型、制订健康管理方案和随访计划的方法,为本病的预防提供新思路,即从痰湿体质人群着手进行个体化健康管理以实现预防代谢综合征的目标.

  • 宋祚民运用温病思路论治儿科疾病经验

    作者:叶茂茂;宋瑾

    介绍宋祚民教授以温病学遣方用药思路治疗儿科疾病的临床经验.认为儿科疾病的中医药治疗,外感应首重清热,内伤应兼顾扶正,以自拟清肺利咽汤、止泻散等治疗.并附验案2则.

  • 蔡淦活用通法辨治腹痛验案1则

    作者:丛军

    蔡淦教授系上海市首届名中医,国内著名的中医教育家,经过50年的临床实践,在中医脾胃病及内科杂病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特色,诊治疑难杂症屡获奇效.笔者有幸侍诊其左右,亲聆教诲,获益匪浅.本文辑录其中医案1则,以飨同道.1 病案实录车某,女,69岁.初诊日期:2009年11月16日.主诉:小腹胀痛反复发作2年余,中上腹胀痛1周.现病史:患者于2007年5月在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小腹胀痛反复发作,长期服中药治疗后病情时有反复,并出现腹腔积液,先后住院治疗5~6次,反复检查B超、CT、腹水化验等未能明确诊断,以门诊服中药维持治疗为主,常用承气汤之类药物(先以生大黄,后用制大黄)通腑导滞,腹泻后腹胀减轻,腹痛反而加重.

    关键词: 腹痛 通法 医案 蔡淦
  • 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关系的研究

    作者:宋璟璟;李绍军;孙静;程瑞新;丁晓青;杨辰瑶;詹松华

    目的 探讨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法 选择89例临床确诊的具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胸痹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中的有关标准判别中医体质类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 ①89例患者中,正常体质者(即平和质)4例次,占总例次的3.51%;病理体质者110例次,占总例次的96.49%.病理体质中,血瘀质出现频率高(26.32%),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②89例(114例次)患者中51例(72例次)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例(42例次)未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③所有72例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多出现在湿热体质(18.18%),钙化斑块多出现在阳虚体质(40.00%),而复合斑块多出现在血瘀体质(60.00%);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此三类体质中呈现出的差异比较明显(P =0.002),其中软斑块与钙化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明显(P=0.003);软斑块与复合斑块在体质分布上也具有很大差异(P=0.003),而钙化斑块与复合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不明显(P=0.874).结论 冠状动脉软斑块与非软斑块在胸痹病患者体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软斑块常见于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

  • 基于“方证相对”原理抗肝肾纤维化方药筛选平台的构建与应用

    作者:朱邦贤;周强;李明;董全伟;高成勉;刘平;包来发;尚力;英洪友

    目的 构建基于“方证相对”原理的抗肝肾纤维化方药筛选平台,以筛选符合中医原理的相关方药.方法 在中医“方证相对”原理指导下,依托“中医方证研究与新药研发决策服务平台”,设计肝肾纤维化方证筛选的工作程序及技术流程,确立数据采集的原则与方法,建立肝肾纤维化相关方证数据库群,进而构建抗肝肾纤维化中医方药筛选工作平台.结果 筛选出与肝纤维化相关的主治方剂20首,单味药(或药对)30种;与肾纤维化相关的主治方剂20首,单味药(或药对)20种.结论 基于“方证相对”原理抗肝肾纤维化方药筛选平台可为有关抗肝纤维化、抗肾纤维化研究筛选有效方剂,对中医文献的深度发掘和利用以及中药新药研发有实际应用价值.

  • 仲景下法论治肺系病证探析

    作者:王庆胜;孔祥亮;何新慧

    通过分析《伤寒杂病论》原文及相关文献,探析张仲景应用下法治疗肺系病证的理论基础、治法特点、方证特点及用药精髓.

  • 经方应用的理论与实践

    作者:黄煌

    论述经方方证、药证、方根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法,并阐述经方用量、原方与加减、煎煮法与剂型、疗效的判定原则.

    关键词: 经方 方证 药证 方根
  • 股骨头缺血坏死辨治经验

    作者:李守营

    股骨头缺血坏死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主要是由于股骨头发生部分或完全性缺血,导致骨细胞、骨髓造血细胞及脂肪细胞坏死,继而引发股骨头活性组织坏死、塌陷等病理变化.本病属于中医学"骨痹""骨蚀"范畴.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学"肾主骨"理论,对股骨头缺血坏死采用从肾论治为主的治疗方法,取得了较好疗效,现结合验案分析,将个人的有关体会小结如下,以供同道参考.

上海中医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