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104例甲状腺癌核素显像与超声表现对比研究

    作者:龙斌;肖必文;王立平

    目的 探讨核素显像和超声表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手术治疗的104例甲状腺癌患者的核素显像及超声与病理学资料,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癌性肿块中核素显像示结节性病变者占90.4%(94/104),其中单发结节84.0%(79/94),多发结节16.0%(15/94),提示甲状腺癌核素显像中以单发结节多见(P<0.001).超声检查异常显示率99.0%(103/104),核素显像异常显示率82.7%(86/10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在诊断甲状腺癌符合率上核素显像法为69.2%,超声法为68.3%,二者无明显差异(P>0.05),联合检查对甲状腺癌诊断符合率明显优于单一检查(P<0.05).结论 核素显像和超声检查各有优势,联合检查互相弥补不足,可明显提高异常显示率和诊断甲状腺癌符合率,但存在一定的误诊和漏诊,应引起足够重视.

  • 康莱特注射液对现代二野清扫术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支持治疗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作者:戴淑琴;王军业;马国伟;戎铁华;王欣;林鹏;叶文峰;张兰军;李小东;张旭;姚广裕

    目的 作者前期的研究证实食管癌患者存在明显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手术创伤引起食管癌的暂时性细胞免疫抑制,本研究旨在观察细胞免疫支持治疗对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细胞免疫机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60例施行现代二野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术后应用康莱特注射液.抽取术前、术后3天、术后9天的外周血,分别利用KL型肿瘤免疫图象分析系统检测AgNOR活性表达,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对照组的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规律:术后第3天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为明显,但从第3天开始可观察到细胞免疫功能恢复趋势,术后第9天继续恢复,但仍未恢复到正常水平.治疗组的围术期细胞免疫的变化规律:AgNOR、CD3+、CD3+CD4+术后3天已经恢复至术前水平,其中AgNOR、CD3+术后9天上升更为明显,高于术前水平;CD3+CD8+、 CD4+CD25+表现为术后逐渐增高,术后9天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术后第3天AgNOR、CD3+CD4+、CD4+/CD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术后第9天AgNOR、CD3+与CD4+CD2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治疗组患者术后应用康莱特注射液能明显改善现代二野清扫术的胸段食管癌患者因肿瘤及手术而引起的免疫细胞抑制作用,尤其是以AgNOR 、CD3+、CD3+CD4+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功能改善为明显.

  • 用博来霉素试验和紫外线试验评价肿瘤患者DNA修复能力

    作者:沈云天;徐世杰;王晓凌;张梅光;张伟强;黄晓明;郑伟;楼建林

    目的 用博来霉素(BLM)试验和紫外线C(UVC)试验评价肿瘤患者DNA修复能力.方法 将25名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和23名对照的淋巴细胞分成2组:(1)BLM试验组,BLM剂量为20 μg·ml-1,作用30分钟后再经15分钟修复,用彗星试验检测BLM暴露前后DNA损伤和评价DNA修复能力;(2)UVC试验组,UVC波长254 nm,照射剂量为1.5 j·m-2,于照射前和照射后90、240分钟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用公式计算DNA修复率(DRR).结果 BLM试验中尾长和尾相所测肿瘤组平均DNA修复能力分别为73.6%、65.0%,明显低于对照组(90.8%,85.4%)(P<0.01);UVC试验中尾长和尾相所测肿瘤组平均DNA修复能力分别为50.8%、58.0%,明显低于对照组(79.6%,82.0%)(P<0.01).结论 BLM试验和UVC试验可以快速检测DNA修复能力,发现肿瘤患者和对照组之间DNA修复能力差异有显著性.

  • 以Bcl-2为靶标siRNA-2提高HL-60细胞对全反式维A酸敏感性的研究

    作者:胡海燕;张洹

    目的 研究以Bcl-2基因为靶标有效siRNA-2( small interference RNA)能否提高HL-60细胞对全反式维A酸(ATRA)敏感性.方法 将siRNA转入HL-60细胞株并与ATRA联合培养,于24、48、72小时,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L-60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率,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变化及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结果 siRNA明显提高HL-60细胞对ATRA敏感性;抑制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提高细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线粒体膜电位(P<0.05).结论 以Bcl-2基因为靶标siRNA-2能提高白血病细胞HL-60对ATRA的敏感性.

  • 淋巴结转移对早期胃癌预后的影响

    作者:郭恩琪;吴育连;陈健;Sung Hoon Noh

    目的 建立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用以评估早期胃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预后,为术后个体化的辅助治疗与随访提供依据.方法 150例行胃癌根治术,术中清扫淋巴结≥15枚且术后病理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法回顾性分析各种临床病理参数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多因素分析中的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在判断患者无瘤生存期时阳性淋巴结个数是有效的预测指标.单因素分析阳性淋巴结个数n≥3的早期胃癌患者无瘤5年生存率远低于阳性淋巴结个数n≤2的患者(71.8% vs 96.3%,P<0.01).23例(15.3%)复发患者中以血道转移为主占52.2%,多数在术后2年内复发(68.2%).结论 阳性淋巴结个数n≥3的早期胃癌患者是复发的高危人群,术后要加强随访同时可考虑给予适当的辅助化疗,以降低其复发率.

  • 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性肠梗阻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雪雷;周彤;周业江

    目的 探讨肿瘤所致肠梗阻的诊断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9例急诊手术治疗的肿瘤所致肠梗阻病例的临床资料,对比手术前后的诊断、手术处理的方式及预后.结果 腹部CT检查在肿瘤性肠梗阻的患者中对梗阻的原因诊断达到了93.3%,明显优于X线及B超检查,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2%,死亡率为5.7%,肿瘤切除吻合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3.5%.结论 腹部CT检查对于肿瘤性梗阻的诊断在定位、梗阻的性质上有较高的临床价值,手术的方式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作不同的处理,情况良好的患者在肿瘤根治的情况下,一期切除吻合是安全的.

  • 乙肝病毒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向肝癌演变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陈海蔚;伍勇;陈道瑾

    目的 探讨前S1抗原与原发性肝癌(PHC)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2例PHC患者的血清学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及前S1抗原.结果 302例PHC患者,HBVM检出率为99.0%(299/302).其中单项阳性率HBsAg 94.0%(284/302)、AntiHBs 5.6%(17/302)、HBeAg 20.2%(61/302)、AntiHBe 72.8%(220/302)、AntiHBc 97.4%(294/302).61例HBeAg阳性样本中前S1抗原阳性46例(75.4%);而196例HBeAg阴性AntiHBe阳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98例(50.0%);而35例HBeAg和AntiHBe均阴性标本中前S1抗原阳性10例(26.3%).前S1抗原在血清学表达上与HBeAg的阳性符合率高达75.4%.结论 血清前S1抗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在体内复制的可靠标志,通过检测血清前S1抗原有助于提高认识PHC发生的可能性.

  • COX-2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杨华强;张荣环;章正华;万楚成;夏云金

    目的 探讨COX-2和survivin在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NHL)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B-NHL和10例良性淋巴结病变组织中COX-2和survivin的表达.结果 COX-2和survivin在B-NHL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5.8%(24/43)和69.8%(30/4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Ⅲ/Ⅳ期B-NHL患者COX-2蛋白的表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survivin的表达与B-NHL的组织病理学等级和国际预后指数(IPI)具有相关性(P<0.05).Spearman相关分析表明COX-2的表达与survivin的表达呈正相关(r=1.000,P=0.030).结论 COX-2和survivin在B-NHL中表达上调以及两者之间的阳性表达密切相关,表明COX-2和survivin在B-NHL的发生和发展中具有协同作用.

  • 胃癌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作者:王胜;黄宣;徐笑红;陈文虎

    目的 探讨血清内皮抑制素(endostatin)在健康者与胃癌患者水平、胃癌患者手术前后endostatin水平的变化及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3例健康对照组及67例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内皮抑素的水平.结果 健康对照组血清endostatin水平为(32.4±10.4)μg/L,明显低于胃癌患者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的水平(49.9±14.3)μg/L,P值<0.01,胃癌患者手术后4周endostatin的水平(52.5±14.2)μg/L高于手术前endostatin的水平(P=0.016);Ⅲ+Ⅳ期胃癌患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Ⅰ+Ⅱ者,分别为(52.9±14.8)μg/L与(45.4±12.6)μg/L,P<0.01,lauren分型中弥漫型胃癌患者血清endostatin水平(53.4±12.3)μg/L)明显高于肠型(46.0±15.5)μg/L,P<0.05.血清endostatin水平与性别、年龄、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局部血管浸润差异无显著性(P值均>0.05);手术前血清Endostatin低于平均值(49.9 μg/L)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平均者(P<0.01),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手术前endostatin水平是影响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明显高于健康者,并与胃癌TNM分期、Lauren分型密切相关,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清endostatin水平不仅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胃癌的生物学行为,也可作为预测肿瘤预后的指标.

  • 人口腔癌细胞株SAS裸鼠移植肿瘤内的Apollon基因表达

    作者:李立;杨明明

    目的 检测人口腔癌细胞株SAS裸鼠移植肿瘤经治疗后的Apollon基因表达.方法 移植SAS细胞于裸鼠而形成肿瘤模型,并采用放射线及化疗药物对荷瘤鼠进行治疗,后应用Real Time PCR解析治疗后肿瘤组织内的Apollon基因表达.结果 X线照射后,SAS裸鼠移植肿瘤内的Apollon基因过表达(P<0.001).另一方面,化疗药物未影响Apollon基因表达,但消除了由X线照射所诱导的Apollon基因过表达(5-FU:P<0.01;CDDP:P<0.001;5-FU+CDDP:P<0.001).结论 X线上调裸鼠移植肿瘤内的Apollon基因表达.

  • EZH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HepG2增殖作用的研究

    作者:龚志斌;厉有名;虞朝辉

    目的 探讨EZH2在肝细胞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肝癌细胞株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Western-blot和RT-PCR方法分析EZH2与28例肝细胞性肝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构建EZH2 RNAi表达载体,观察其对HepG2增殖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28例肝细胞性肝癌标本中,EZH2在转录与蛋白水平,癌与癌旁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mRNA 1.17±0.50 vs 0.50±0.14,P<0.01;Protein 1.35±0.65 vs 0.38±0.20,P<0.01);EZH2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中,EZH2在肿瘤直径>5 cm组的表达显著高于直径≤5 cm组(1.71±0.68 vs 0.93±0.25,P<0.001),而EZH2的表达与门静脉栓塞有无之间、肿瘤分化高、中、低之间则差异无显著性.成功构建EZH2 RNAi表达载体pSilencer 2.1-U6(+),pSilencer 2.1-U6(+)转染显著阻滞了HepG2细胞的增殖,并诱导HepG2阻滞于G2/M期.结论 EZH2在肝细胞性肝癌表达上调,提示EZH2在肝细胞性肝癌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低浓度氢氧化钠、盐酸和无水酒精肝内注射对肝组织作用的动物实验研究

    作者:蒋天安;敖建阳;赵齐羽

    目的 本研究观察低浓度氢氧化钠溶液、盐酸溶液肝内注射所产生的作用范围的大小、可控性和坏死程度的彻底性,并和无水酒精作比较,评价其替代无水酒精作为肝癌瘤内注射制剂的应用前景.方法 新西兰兔45只,随机分为A、B、C、D、E五个组,每组9只.A组为5.0%氢氧化钠组,B组为2.5%氢氧化钠组,C组为5.0%盐酸组,D组为2.5%盐酸组,E组为无水酒精组.再根据注射剂量将每组9只随机分配到a、b、c三个亚组,每亚组3只.a亚组为0.5 ml,b亚组为1.0 ml,c亚组为1.5 ml.每只动物肝脏内只进行一次药液注射.结果 按病理结果是否完全坏死,作用范围是否局限,注射时是否溢出损伤肝包膜及腹腔脏器,肝、肾功能有无改变,超声是否能监控注射时的作用范围五个方面来评分,每个方面2分,总计10分.A组三个剂量每只兔子平均得分8.4(76/9),B组三个剂量平均得分8.7(78/9),明显高于C组3.0(27/9)和D组3.6(32/9).无水酒精对照组平均每只兔子得分5.4(49/9).结论 5.0%和2.5%的氢氧化钠溶液肝内注射所产生的肝组织坏死,比盐酸和无水酒精更为彻底,范围也更局限,可能成为理想的瘤内注射制剂.

  • 低分子量聚乙烯亚胺作为转基因载体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李达;王青青;汤谷平;黄宏靓;李经忠;沈芬平;余海

    目的 构建一种以4臂聚乙二醇(4arm PEG)为核心的串联小分子聚乙烯亚胺(PEI)的聚合物,并考察其在肿瘤基因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N,N'-羰基二咪唑(N,N'-Carbonyldiimidazole,CDI)和3-(2-吡啶二巯基)丙酸N-羟基琥珀酰亚胺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 propionate,SPDP)作为化学连接试剂,合成4arm PEG-PEI2000以及4arm PEG-PEI2000-MC11,1H-NMR进行化学表征,凝胶电泳阻滞实验观察聚合物对质粒DNA的浓缩,MTT法检测聚合物的毒性,HepG2细胞体外转基因实验确定4arm PEG-PEI2000和4arm PEG-PEI2000-MC11的转基因能力以及MC11的作用.结果 成功合成4arm PEG-PEI2000和4arm PEG-PEI2000-MC11,4arm PEG-PEI2000在N/P比为3时能够成功浓缩质粒DNA,毒性低,N/P比为30的时候,在HepG2细胞中的转基因效率是PEI2000的5倍,连接上配体MC11后,其转基因效率可以增加1倍,游离MC11可以有效抑制4arm PEG-PEI2000-MC11的转基因效率.结论 4arm PEG-PEI2000具有低毒、高转基因效率,连接配体MC11后,可成为一个实用的转基因载体.

  • 康莱特对大肠癌HT-29细胞株体外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作者:沈顺华;尹思源;吴汉林

    目的 通过观察康莱特(Kanglaite,KLT)对大肠癌HT-2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率、细胞周期及端粒酶活性影响,探讨其对大肠癌HT-2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机制.方法 (1)用MTT法检测康莱特在不同浓度及不同作用时间对大肠癌HT-29细胞株体外生长的抑制率.(2)碘化丙啶(PI)染色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康莱特作用前后HT-29细胞周期分布.(3)用TRAP-PCR-ELISA法检测康莱特作用前后HT-29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结果 在40、80 μl/ml康莱特作用下HT-29细胞体外增殖及端粒酶活性明显受抑制,G2+M期百分比明显增高.细胞生长抑制率在72小时时分别为9.5%与37.1%,在120小时时分别为25.5%与48.0%.端粒酶活性在72小时时分别为1.127±0.043与1.046±0.035;120小时时分别为1.075±0.047与1.008±0.057,均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G2+M期百分比72小时时分别为23.9%与45.2%,空白对照组为7.2%(P<0.05).结论 (1)康莱特使体外生长的大肠癌HT-29细胞株阻滞于细胞周期的G2+M时相.(2)康莱特抑制HT-29细胞株端粒酶活性.(3)抑制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 淋巴瘤细胞白血病72例临床分析

    作者:赵莹;李娟;刘俊如;黄蓓晖;苏畅

    目的 探讨淋巴瘤细胞白血病(LMCL)的发生率、实验室检查特点、疗效及预后等,以期对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LMC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1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合并LMCL者72例,发生率10.1%.诱导化疗患者中57例可评价疗效,其中24例完全缓解(42.1%),10例部分缓解(17.5%),23例未缓解(40.4%).完全缓解(CR)患者中,达CR至复发的时间平均为3.7个月.所有患者的总生存期3天~48个月,中位生存期5.5个月.3例行自体骨髓或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除1例死于肝静脉闭塞综合征(VOD)外,另外2例均长期生存(分别为10年和8.5年).结论 淋巴瘤患者应常规行骨髓血象检查,以尽早诊断,治疗应选择新方案(如造血干细胞移植)以提高疗效.

  • 表达小鼠CD1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作者:王昆华;龚昆梅;张勇学;钟鸣;欧阳一鸣;刘为军;赵喜荣

    目的 构建表达小鼠CD1D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加以酶切鉴定.方法 提取小鼠脾总RNA进行RT-PCR反应获基因,酶切真核表达载体得到目的 基因,定向克隆连接到逆转录病毒载体上,得到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使用酶切方法加以鉴定.结果 酶切所得片段与所需相符,经测序证明为所需载体.结论 获得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为今后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基础.

  • 189例肺癌脑转移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作者:白皓;韩宝惠;王杰军

    目的 了解肺癌脑转移的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189例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并进行Log-rank时序检验.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行为状态(PS评分)、脑转移数目、有无颅外器官转移、脑转移的时间、脑转移的治疗方法等对生存期有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行为状态、脑转移的时间和有无颅外器官转移与预后有关.结论 PS评分、脑转移的时间和有无颅外器官转移是肺癌脑转移独立的预后因素.PS评分0~1分、肺癌诊断1年后出现脑转移、无颅外器官转移的患者生存期较长.

  •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胸腹部皮肤转移7例临床分析

    作者:郭旭峰;胡国强;李希波

    内脏恶性肿瘤皮肤转移临床较少见,食管癌、贲门癌皮肤转移更少见.本院从1998~2005年发现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皮肤转移分别为3例和4例,现作一对比,分析如下.

  • 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止痛疗效分析

    作者:熊钢;李拥军;顾昱;李欣;尹宜发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有资料表明[1]约有30%~70%的恶性肿瘤患者尸检时发现有骨转移,姑息性放疗的患者中有1/3的属于骨转移[2].常见症状为疼痛,且多为持续的顽固性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如何有效而迅速地控制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治疗的关键.现对我院进行不同分割方式放疗止痛的58例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疗效进行观察及探讨.

  • 内镜下气管支架植入及氩气刀治疗6例气管肿瘤疗效观察

    作者:洪武军;高乾琴;沈华浩

    气管肿瘤临床上并不少见,常引起气道狭窄,而气道内支架植入是肿瘤引起气道狭窄主要的治疗手段,能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支架植入后肿瘤仍可继续生长,侵入支架易引起再狭窄.对于气管内支架植入后发生再次狭窄的患者,本院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进行氩等离子体凝固治疗(氩气刀),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神经纤维瘤病家系分析

    作者:徐志波;郑绪鹏;秦洪明;牛玉明

    病例1 家系1先证者,女,38岁,头痛,头晕3年,加重伴恶心15天.患者自幼全身发现散在皮下结节,有色素沉着.查体:头面、四肢、躯干有多处大小不等的硬性皮下结节,直径1~3 cm,可活动,部分呈串珠样改变,全身散在面积不一的牛奶咖啡斑,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双侧视神经乳头明显水肿.

  •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寻找肿瘤标志物研究中的进展

    作者:靳松;沈靖南

    血清肿瘤标志物[1]主要的作用是通过测量其存在或含量来分析病程、监测复发或转移、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自1963年Abelev发现甲胎蛋白(AFP)后,血清肿瘤标志物开始普遍应用于临床.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进行敏感、准确、高通量、快速的测定方法 [2],是筛选血清肿瘤特异性标志物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通过搜索相关的蛋白质组数据库,就可能鉴定出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就血清蛋白质组学技术和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 腹腔镜手术应用于恶性肿瘤治疗现状

    作者:吕永峰;曹利平

    腹腔镜手术相对于传统手术创伤小、痛苦轻、恢复快等优势已无可争议,其应用已成为某些良性疾病如胆石病和胃食管疾病治疗的金标准.而在恶性肿瘤治疗的领域,腹腔镜的应用经历了从热忱尝试,到怀疑、争议,再到逐步肯定,理性应用的过程.

  • 结直肠癌相关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华宁;高雪芹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死亡率居各种肿瘤的第三位,在西方国家居第二位,每年新发病例数达到94万,并且每年近50万人死于CRC.CRC在我国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四位.近年来,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发病年龄明显提前.因而CRC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进行早期治疗、延长其生命、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子宫交界性肿瘤的诊治

    作者:陈晓端

    交界性肿瘤是指生物学行为未定,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的肿瘤或指生物学行为介于良、恶性之间,具有局部侵袭能力,通常不发生转移的一组肿瘤.子宫交界性肿瘤的研究远不如卵巢的交界性肿瘤那样深入广泛,甚至不被临床医生所知晓.原因有三方面:(1)命名上,子宫的交界性肿瘤沿用的多是描述性名称或习惯性名称,表述上不直接;(2)发生率较低,不能象卵巢交界性肿瘤那样引起广泛的关注;(3)肿瘤生物学行为差异很大,无统一的诊断标准和共识.

  • 卵巢交界性肿瘤的诊治

    作者:顾美皎

    卵巢交界性肿瘤(borderline ovarian tumors)是上皮性卵巢肿瘤的一种亚型.1929年Taylor首先描述此型卵巢肿瘤,称之为半恶性(semimalig-mant)囊腺瘤,直至1971年FIGO正式介绍此病,认为它是低度潜在恶性肿瘤,预后远较上皮性卵巢癌为佳,其恶变率<0.5%,与子宫平滑肌瘤的恶变率(0.2%~0.7%)相似.2003年版WHO卵巢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卵巢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有100余种,而交界性肿瘤也高达30余种之多,临床和病理医师均需重新认识,以有利诊治.

  • 葡萄胎恶变的研究

    作者:石一复;李娟清

    葡萄胎分完全性和部分性两种,系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多者,但它有部分会恶变为侵蚀性葡萄胎或绒毛膜癌(简称绒癌),也有少数恶变成胎盘部位滋养细胞肿瘤.

  • 子宫内膜异位症恶变的研究现状

    作者:冷金花;郎景和

    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是良性疾病,但可以发生恶变.约80%的内异症恶变发生在卵巢(endometriosis-associated ovarian cancer,EAOC),主要的细胞类型为透明细胞癌和子宫内膜样癌.目前卵巢内异症恶变的诊断标准为:(1)在同一卵巢中,内异症和癌并存;(2)内异症和癌的组织学关系相类似;(3)除外转移性恶性肿瘤;(4)有良性内异症向恶性组织过渡的组织形态.内异症与肿瘤在临床病理、分子生物学以及遗传学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两者的发生有着相同的生物学基础.

  • 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大肠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应杰儿;滕理送;马胜林;钟海均

    目的 探讨FOLFIRI方案治疗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化疗后进展的晚期大肠癌患者,予FOLFIRI方案化疗,伊立替康(CPT-11)180 mg/m2静滴第1天,亚叶酸钙(CF)200 mg/m2静滴第1~2天,5-氟尿嘧啶(5-FU)400 mg/m2静注第1~2天+5-FU 600 mg/m2持续静脉滴注22小时第1~2天,2周重复,连用3周期以上.按照WHO实体肿瘤近期客观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全组32例均可评价疗效及毒副反应.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5例,稳定22例,进展4例,客观有效率为18.8%,平均疾病进展时间6.2个月,中位生存期9.0个月.毒副作用主要是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延迟性腹泻及白细胞减少,多为Ⅰ/Ⅱ度.结论 FOLFIRI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较好,安全.

  • 影像引导下肿瘤消融相关术语规范化的探讨

    作者:章士正;赖灿

    影像引导下肿瘤消融的相关文献在公开发表时除提供足够详细的技术参数外,还应当使用规范化的术语,以便各种不同肿瘤消融技术方法和结果之间能进行有效对比和交流,从而终提高消融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而且还能加强从事肿瘤介入治疗的研究人员和临床医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