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实用肿瘤杂志

实用肿瘤

实用肿瘤杂志

Journal of Practical Oncology 실용종류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浙江大学
  • 影响因子: 1.03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1-1692
  • 国内刊号: 33-1074/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2-8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6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实用肿瘤杂志编委会
  • 出版地区: 浙江
  • 主编: 张苏展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转移性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状况及预后分析

    作者:毕良文;张丽珍;赵滑峰;王海静;赵维勇;姚志峰;刘丽英;刘燕

    目的 探讨转移性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状况、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以及寡转移与多发转移患者间的生存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90例转移性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利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Log-rank检验,利用比例风险模型(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相关因素.结果 90例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3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4%、21.1%、8.8%和1.1%,中位生存时间为14.5个月.寡转移和多发转移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9.4%、34.0%、17.0%和37.2%、6.9%、0%,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8个月,两者总生存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27.104,P<0.0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生存情况在KPS评分、组织学类型、转移状况、化疗周期数(≥4个或<4个)、原发病灶控制情况、靶向治疗及治疗模式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KPS评分、原发灶已控、靶向治疗、寡转移和靶向治疗参与的治疗模式是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KPS≥70分、原发灶已控和寡转移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较长,是潜在的治疗获益患者.

  • 甲磺酸阿帕替尼片单药三线治疗VEGFR-2高表达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和安全性体会

    作者:王婷;马惠文;王东林;李代蓉;邵江河;王思雄

    目的 探讨阿帕替尼单药三线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VEGFR-2)高表达的晚期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VEGFR-2高表达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分别采用阿帕替尼和多西他赛治疗,21 d为1个周期,进行4个周期治疗.阿帕替尼500 mg/d持续口服;多西他赛75 mg/m2,第1天使用.2、4个周期后比较两组疗效,观察阿帕替尼治疗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2个周期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15.0%和10.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5.0%和75.0%,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4个周期的观察组16例,对照组13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2%和0%,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7.5%和46.2%,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阿帕替尼存在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为高血压(35.0%)、手足综合征(35.0%)、乏力(30.0%)和腹泻(25.0%),多数为NCI 1~2级(69.2%).结论 阿帕替尼可作为VEGFR-2高表达的晚期非鳞NSCLC患者的三线选择用药,近期疗效可,不良反应可耐受.

  • 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卡培他滨维持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肖成华;阚捷;李海燕;王新国;吴昊

    目的 观察卡培他滨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280例晚期胃癌患者经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亚叶酸钙,6~9个周期)或XELOX方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4~6个周期)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价无疾病进展的172例患者,按照患者意愿分为维持组63例(卡培他滨维持治疗,1 000 mg/m2,每天2次,d1~14,每3周重复)和观察组109例.结果 FOLFOX4方案组和XELOX方案组的疾病控制率分别为64.4% (85/132)和65.5% (97/14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5).XELOX方案的患者入维持组的比例高于FOLFOX4方案患者(P =0.009).中位无进展生存期维持组为10.7个月(95%CI:9.6~11.8个月),观察组为7.3个月(95% CI:6.9~ 7.6个月,P<0.01).中位生存期维持组优于观察组,分别为18.3个月(95% CI:17.5~19.0个月)和15.0个月(95% CI:14.5 ~ 15.5个月,P<0.01).维持组常见不良反应为血液学和胃肠道毒性,以1~2级多见.结论 卡培他滨作为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维持治疗延长PFS和OS,耐受性良好.

  • 康艾注射液对ⅡB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和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

    作者:许斌;阮鹏;徐唐鹏;王世东

    目的 观察康艾注射液对ⅡB和Ⅲ期结肠癌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及远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ⅡB和Ⅲ期结肠癌患者136例,采用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奥沙利铂(120 mg/m2)+亚叶酸钙(200 mg/m2)+氟尿嘧啶(2 400 mg/m2),14 d为1个周期,治疗12个周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4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10 d为1个周期,共治疗4个周期.每组68例.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4+和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变化.结果 治疗前两组CD4+、CD8+T淋巴细胞的比例和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CD8+T淋巴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近期临床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3.8% vs 69.1%,P<0.05),控制率高于对照组(91.2% vs 82.4%,P<0.05).观察组1年后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17.6% vs 30.9%,P<0.05),1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89.7% vs 77.9%,P<0.05).结论 康艾注射液辅助治疗ⅡB和Ⅲ期结肠癌,可以提高CD4+T淋巴细胞比例和CD4+/CD8+比值,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远期临床疗效.

  •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Ⅰ治疗后功能性便秘与短期腹泻的关系

    作者:刘鹏杰;唐铭;邓智勇;冯志平;刘超;吕娟;贾莉;陈婷

    目的 探讨并分析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131Ⅰ治疗后伴发的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与短期发生腹泻的相关性以及FC患者腹泻发生与131Ⅰ剂量及便秘天数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次不同剂量的131Ⅰ治疗后发生FC的DTC患者132例与未发生FC的DTC患者219例在治疗后短期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 首次131Ⅰ治疗后伴有FC的患者短期腹泻的发生率高于无FC的患者(P<0.05).患者服碘后短期腹泻的发生率在服碘的剂量(100、150和200 mCi)及便秘持续时间(2、3和4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DTC患者行131Ⅰ治疗后发生FC会提高短期腹泻的发生率,但与便秘持续时间及服用碘的剂量无关.

  • p53及C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姜志新;吴燕剑

    目的 探讨肿瘤相关蛋白53 (tumor associated protein 53,p53)及CC类趋化因子配体2(CC chemokine ligand 2,CCL2)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91例胃癌及配对癌旁组织中p53及CCL2蛋白表达,同时将检测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胃癌组织中p53及C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3.9%(103/191)和37.2%(71/191),而在癌旁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14.1%(27/191)和25.1%(48/191).胃癌组织中p53及CCL2蛋白表达阳性率均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p53蛋白表达在肿瘤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CCL2蛋白表达在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和TNM临床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53及CCL2蛋白表达情况与胃癌组织生长关系密切,其表达情况可能成为胃癌恶性程度的一个良好指标.

  • HIFU联合吉西他滨同步化疗及DC-CIK治疗中晚期胰腺癌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许涛;景红霞;曹风军;雷金华;邰云燕;李勇;狄全书;度龙;向龙超

    目的 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同步吉西他滨化疗联合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免疫疗法(dendritic cells-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 immunotherapy,DC-CIK)治疗中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例中晚期胰腺癌患者先行HIFU同步吉西他滨化疗,序贯DC-CIK免疫治疗.吉西他滨800~1 000 mg/m2,d1、d8,3周为1个周期,共4~6个周期.HIFU和化疗同步进行,5次/周,治疗2周间歇1周,共治疗4周.结果 CD3+ CD4+T淋巴细胞、CD3+ CD8+T淋巴细胞和CD56+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比例及CD4 +/CD8+细胞比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疼痛缓解率为73.3%.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分别为(5.07±2.55)和(2.00±1.36),KPS评分分别为(73.00±6.57)和(85.5±10.50),治疗前、后疼痛评分及KP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5例,疾病进展5例,总有效率为50.0%.中位生存期为14个月,1年总生存率为62.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个月,1年无进展生存率为11.4%.不良反应为中性粒细胞减少Ⅰ级8例、Ⅱ级8例、Ⅲ级4例,血小板减少Ⅰ级5例、Ⅱ级2例、Ⅲ级1例,恶心、呕吐Ⅰ级15例、Ⅱ级5例.结论 对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HIFU同步吉西他滨化疗联合DC-CIK细胞治疗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以耐受.

  • VEGFR2、PDGF-C及ES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作者:丁令池;张晓东;陆俊国;姚卫东;杨磊

    目的 研究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血管内皮抑素(endostatin,ES)的表达及对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155例病理确诊的NSCLC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VEGFR2、PDGF-C及ES的表达水平,用x2检验、Cox比例风险模型和Kaplan-Meier方法对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VEGFR2、PDGF-C和ES在NSCL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9.7%、56.1%和33.6%.对VEGFR2、PDGF-C和ES表达在临床特征方面的差异分析显示,只有PDGF-C的表达在N分期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8).生存分析显示,VEGFR2低表达晚期NSCLC患者中位总生存期长于高表达者(P=0.010).ES低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化疗基础上联合恩度治疗的无进展生存期长于单纯化疗患者(P=0.044).VEGFR2、PDGF-C和ES表达均不是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肿瘤直径和远处转移是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 NSCLC患者中PDGF-C表达与N分期有关.晚期患者生存预后与VEGFR2表达有关,ES低表达者化疗联合恩度治疗无进展生存获益.

  • 人卵巢癌组织中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表达及其与化疗耐药的关系

    作者:陈国强;颜露春;左瑜芳;谢杰荣;刘秋龙;廖思海

    目的 分析乳腺癌易感基因1(breast cancer susceptibility gene 1,BRCA1)、富脯氨酸多肽(proline-fich polypeptide 13,PRP13)、β-微管蛋白Ⅲ型(class Ⅲ beta-tubulin,TUBB3)及核苷酸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1,ERCC1)在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的关系.方法 选取80例卵巢上皮癌组织,其中23例原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57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57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中32例初次复发为铂类敏感型复发,25例为铂类耐药型复发.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癌组织标本中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的表达水平,并根据结果分析卵巢癌化疗耐药机制.结果 原发性和复发性卵巢上皮癌组织间BRCA1、PRP13、TUBB3及ERCC1耐药基因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敏感型与耐药型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组织中BRCA1和ERCC1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13和TUBB3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BRCA1、PRP13、TUBB3及ERCC1基因在原发性和复发性人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差异不大,但BRCA1和ERCC1的表达水平与复发性卵巢上皮癌患者耐药性产生相关.

  • 18F-FDG PET/CT检测初发DLBCL患者骨髓浸润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丽;施继敏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常见的一种病理类型,在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遗传学特征方面表现高度异质性,病死率较高,临床预后差异较大.目前主要通过国际预后指数(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IPI)和改良国际预后指数(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NCCN-IPI)来评估患者预后,而骨髓浸润作为一个结外病变除了影响Annor Arbor分期还影响NHL的国际预后指数.18F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CT(18F-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computed tomography,18F-FDG PET/CT)作为一种集功能代谢显像和解剖结构显像为一体的先进影像技术,除能正确描述病灶的形态和功能,还能检测到常规影像学检查所忽略的淋巴结和脾脏、骨髓等结外器官受累,能够更好反映全身受累情况.在初发的DLBCL患者中,行PET/CT检查不仅能够准确进行临床分期,而且能够更好制定治疗方案及病情监测.18F-FDG PET/CT在DLBCL中的分期及预后应用价值已经比较明确,但对骨髓浸润的检测仍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18F-FDG PET/CT在DLBCL中对检测骨髓浸润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研究进展

    作者:邱丽萍;赵小英

    原发性骨淋巴瘤(primary bone lymphoma,PBL)是一种罕见的结外淋巴瘤,是指累及骨骼系统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PBL发病率低,存在定义的不一致性、临床表现的不典型性以及影像表现的多样性等特点,前瞻性研究较少,临床上对其诊断和治疗缺乏共识.本文从病因、临床和影像学特点、诊疗及预后方面对PBL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上对PBL的认识.

    关键词: 骨肿瘤 淋巴瘤 综述
  • 局部晚期肺癌扩大切除的外科治疗现状

    作者:凌发昱

    肺癌是世界上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治疗方式与其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早期肺癌的治疗主张积极的手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晚期肺癌患者因发生远处转移,手术治疗并不能使患者获益,其治疗方向主要集中于放化疗和姑息治疗等,以期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尽可能地延长生存期.但是,对于侵犯邻近胸壁或纵隔结构、未发生重要脏器转移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积极的扩大手术治疗能否在规避相应增大的手术风险的同时,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中远期生存率,是目前胸外科领域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就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现状作一综述,包括扩大胸壁切除、上腔静脉及胸主动脉切除联合血管置换、扩大左心房切除术、气管隆突和食管的扩大切除以及体外循环对肺癌扩大切除的意义,探讨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的手术价值.

  • 超声造影与经阴道彩超诊断带环妇女Ⅰ期子宫内膜癌分期的比较研究

    作者:杜燕

    目的 比较超声造影与经阴道彩超对带环妇女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Ⅰ期子宫内膜癌的带环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术前经阴道彩超与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 50例子宫内膜癌(ⅠA期10例、ⅠB期28例、ⅠC期12例)患者中,超声造影诊断分期为ⅠA期12例、ⅠB期24例和ⅠC期14例,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2.0% (46/50);经阴道彩超诊断分期为ⅠA期13例、Ⅰ B期16例和ⅠC期21例,分期诊断准确率为76.0%(38/50).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高于经阴道彩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对带环妇女Ⅰ期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诊断能力优于经阴道彩超,在常规经阴道彩超分期不明确时可结合超声造影进行综合诊断.

  • 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

    作者:周小兵;洪玉蓉;黄品同

    目的 探讨滑膜肉瘤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声像图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滑膜肉瘤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发生于肢体及躯干部位7例,肿块因大小不同,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较小的肿块形态多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较大肿块形态多不规则,可成分叶状,边界模糊.发生在肢体或躯干的滑膜肉瘤血流较少或无法探及;口底滑膜肉瘤血流极为丰富,发生于肾脏者肿块较其他部位明显增大.结论 滑膜肉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性,不同部位滑膜肉瘤超声表现有一定差异.

  • C反应蛋白联合中性粒细胞数预测容积旋转调强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吴侃;杨邵瑜;徐晓;李鑫;张敏娜;王冰;陈雪琴;夏冰;马胜林

    目的 分析肺癌患者基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技术的胸部放疗后急性放射性肺炎(acute radiation pneumonitis,ARP)的发生率,并评价血常规炎性反应相关指标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ARP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77例接受VMAT胸部放疗的经细胞学或病理组织学证实的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CTCAE 3.0标准进行ARP分级.采集患者放疗前1周内及放疗结束后1周内血常规数据及CRP指标,分析各指标与ARP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77例患者ARP的发生率为39.0% (30/77),其中有症状ARP的发生率为28.6% (22/77).Logistics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放疗后中性粒细胞数较高(P=0.004)及放疗前、后CRP变化评分较高(P=0.006)是AR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放疗后N和CRP变化评分联合预测ARP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02,敏感度为0.857,特异度为0.690.结论 放疗后N联合CRP变化评分对于预测和诊断ARP可能有一定的价值.

  • 原发性阑尾黏液腺癌卵巢、子宫和子宫颈转移一例

    作者:德敏吉;戴士敏;徐燕颖

    阑尾恶性肿瘤主要包括类癌、腺癌及恶性黏液囊肿即阑尾假黏液瘤[1].阑尾原发性腺癌(primary adenocarcinoma of the appendix,PAA)是较为罕见的胃肠道恶性肿瘤[2].阑尾原发腺癌晚期可通过种植、直接浸润、淋巴及血行常转移至盆腹腔脏器及卵巢,子宫及子宫颈转移少见.本文报道2016年5月收治的1例阑尾黏液腺癌伴卵巢、子宫和子宫颈转移患者,并作相关文献复习.

  • 头颈部软组织滑膜肉瘤术后复发一例

    作者:张道明;张奇;邱实;王爱馥;刘林林

    滑膜肉瘤发病率较低,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约8%~10%,主要分布在四肢及躯干关节软组织附近[1],头颈部滑膜肉瘤约占总滑膜肉瘤发病的5.6%[2].近年鲜有头颈部滑膜肉瘤相关报告,该类肿瘤目前缺乏大宗数据总结分析,治疗方案的制定仍是临床医师面临的极大挑战.2015年11月本院收治1例头颈滑膜肉瘤术后复发患者,本例在术后未行后续综合治疗,入院已出现双肺多发转移,予以放疗后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 小肠胃肠间质瘤术后腹腔内广泛转移多学科综合诊治一例

    作者:何佳炜;赵亚梅;王健;王展怀;葛晓旭;孔祥兴;王六红;王超;袁瑛;丁克峰;张苏展;孙立峰

    本文介绍1例原发灶切除术后7年出现腹腔转移的小肠胃肠间质瘤后续的诊治经过.患者11年前因消化道出血行小肠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4年前患者因出现腹腔转移开始口服伊马替尼(400 mg/d),27个月后疾病进展.经多学科专家组讨论后,患者选择行伊马替尼增量(600 mg/d)继续治疗,但5个月后疾病再次进展;患者遂改用舒尼替尼(37.5 mg/d)继续治疗.2个月后腹腔转移灶明显进展,经多学科专家组再次讨论,患者接受开腹腹腔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术后继续口服舒尼替尼,从初次复发至今,已获得52个月的生存时间.

  •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的诊断进展

    作者:张之尧

    近年来,由于新药研究的发展,在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面取得显著进展.骨髓和骨髓病变的检测对准确评估疾病状态以及进展情况从而选择性进行治疗至关重要.影像学在多发性骨髓瘤中多用于评估疾病变化,从而降低与骨骼相关的高危事件.影像学诊断手段包括传统骨骼检查、CT、MRI以及PET/CT检查等.鉴于不同检测手段在评估骨骼疾病方面具有不同敏感度,比较不同影像学阳性率并提出针对不同疾病的影像学诊断手段以及制定在疾病的不同阶段佳的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水平.

  •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及其抑制剂在多发性骨髓瘤溶骨性病变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陈青骁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浆细胞来源的恶性克隆增殖性疾病,发病率居血液系统肿瘤第2位.骨髓瘤溶骨性病变是骨髓瘤主要临床特征之一,主要是由骨髓瘤疾病状态下破骨细胞异常激活,成骨细胞功能抑制所致.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s,HDACs)广泛表达于机体多种细胞组织,可以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参与肿瘤的发生和发展.HDACs不仅可以促进骨髓瘤细胞的增殖与耐药,也可以正向调节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同时抑制成骨细胞的功能.部分HDACs小分子抑制剂体现出抗骨髓瘤和骨保护的双重作用.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HDACs在骨髓瘤及其溶骨性损害中的作用机制可能为骨髓瘤的治疗提供更新、更精准的靶点和理论依据.

  • PEG-G-CSF在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预处理后造血重建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陈美兰

    诱导化疗序贯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适合移植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而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由于其有效、稳定和安全的优点,在多发性骨髓瘤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预处理后造血重建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对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多发性骨髓瘤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及预处理后造血重建的作用机制及具体影响作一综述.

实用肿瘤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