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药物生物技术杂志

药物生物技术

药物生物技术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Pharmaceutical Biotechnology 약물생물기술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主办单位: 中国药科大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中国药学会
  • 影响因子: 0.4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005-8915
  • 国内刊号: 32-1488/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28-243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药物生物技术》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江苏
  • 主编: 吴梧桐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重组大肠杆菌表达BAFF及其受体的优化研究

    作者:马偲洌;华子春

    构建游离态BAFF及其受体突变体的表达载体,采用大肠杆菌系统进行表达,并优化温度、诱导物浓度对蛋白表达的影响.分别提取K562细胞系mRNA和小鼠脾脏组织mRNA,进行逆转录,后经PCR扩增,获取BAFF和BAFF受体的基因片段,采用单因素实验,选取不同温度及诱导物浓度梯度诱导表达,探索重组蛋白表达的适条件,提高目标蛋白表达量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表明BAFF受体突变体在37℃,1 mmol/L IPTG诱导条件下表达量可达到25%左右,且可溶性蛋白含量均高于60%;可溶性BAFF的适诱导条件为28℃,1 mmol/LIPTG,表明温度可显著提高其可溶性蛋白的含量.BAFF及其受体突变体的克隆和表达,为BAFF及其受体生物学功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玉米芯来源的均一木聚糖的制备方法及其结构鉴定

    作者:王莹;屈清慧;王旻;尹鸿萍

    从玉米芯来源提取纯化得到了均一的木聚糖(UxY),并对其结构进行了鉴定.采用反复碱提醇沉的方法从玉米芯中提取出了均一的水不溶性木聚糖.采用了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等方法确定了玉米芯来源的均一木聚糖的结构.结果表明:均一木聚糖只含木糖一种单糖;紫外光谱分析在260 nm和280 nm处没有吸收峰,证实了均一木聚糖不含有核酸和蛋白质;通过红外光谱法分析均一木聚糖除了具有一般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外,在890 cm-1附近有明显吸收峰,而在840 cm-1附近没有明显吸收峰,可以判定均一木聚糖为β型;1H NMR进一步确证了均一木聚糖为β型,13C NMR,H-H COSY,和HSQC明确解析出各个H和C所属的位置,证明均一木聚糖为β→1,4连接.

  • 新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S3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研究

    作者:张序磊;陈向东;高聪;汪辉;王新杨;郭欣

    对新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S3抑制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i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的活性进行研究.体外活性试验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抑菌浓度(MIC);采用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低杀菌浓度(MBC);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绘制时间杀菌曲线(KCs).体内活性试验采用小鼠的MRSA全身感染模型,测定药物的半数有效量(ED50);采用小鼠大腿MRSA感染模型,观察尾静脉给药24h后的大腿肌肉感染菌量变化.在体外活性实验中,MIC、MBC实验表明S3体外抑制MRSA活性强于头孢吡肟及莫西沙星;在体内活性试验中,相对于头孢吡肟及莫西沙星,S3对MRSA全身感染小鼠具有更好的保护作用,S3对MRSA大腿肌肉感染的小鼠治疗效果优于莫西沙星及头孢吡肟.体内外活性研究证明新截短侧耳素类化合物S3抑制MRSA的活性强于头孢吡肟及莫西沙星,S3对MRSA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

  • 抗人甲胎蛋白单链抗体融合蛋白的构建、表达及初步鉴定

    作者:姬晓南;张瑜;冯丽亚;高向东

    甲胎蛋白(Alpha fetoprotein,AFP)是重要的肝癌诊断标记物,在肝癌的进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构建具有免疫学活性的抗人AFP单链抗体,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实验基础.采用RT-PCR技术,从分泌抗人AFP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中扩增mAb抗体可变区的VH、VL基因,并进一步将其组装成VH-Linker-VL型的ScFv片段.将ScFv片段亚克隆至质粒pET32a中,将重组质粒转染大肠杆菌BL21并IPTG诱导表达ScFv蛋白,利用肠激酶切除Trx标签后,经镍柱亲和层析获得蛋白,竞争抑制ELISA法初步鉴定活性,竞争抑制率达到54.13%.

  • 库拉索芦荟中内生拮抗真菌的筛选与鉴定

    作者:王莉衡;马瑜;柯杨;李勃

    为发掘库拉索芦荟中的内生真菌资源,从云南元江野生样本中共分离到内生真菌318株,并从中筛选得到1株具有广谱抗菌能力的菌株F80.通过其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ITS序列的同源性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哈茨木霉(Trichoderma harzianum).实验表明,该菌株对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ium)、苹果轮纹病(Macrophoma kawatsukai)、苹果早期落叶病(Alternaria alternate)及小麦赤霉病(Gibberella saubinetii)等抑制效果显著,具有较好的生防应用潜力.

  • 小鼠Th17细胞体外诱导分化条件的研究

    作者:郭薇;王辰;罗成;王宇恒;王欣;高向东

    为筛选并建立小鼠体外有效的Th17分化,比较并建立3个小鼠Th17细胞体外分化模型:ICR移植排斥Th17细胞分化模型,MOG抗原肽诱导Th17细胞分化模型以及非抗原特异性Th17细胞分化模型,ELISA法分别检测细胞上清炎性因子IL-17的表达水平,软件分析统计学意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Th17细胞分化相关影响条件,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CD4+ IL17+)的分化水平从诱导前0.58%增加到8.28%,确立小鼠Th17细胞体外分化佳方案,为研究小鼠Th17细胞分化机制以及相关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靶向分子筛选提供有效的检测平台.

  • 不同产地当归挥发油的成分研究

    作者:王洮惠;程自银

    分析不同产地当归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为当归成分分析、质量标准的建立等方面积累资料和数据.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不同产地当归挥发油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其进行分析,结果分别得到30个组分,共鉴定出其中44种化合物,约占挥发油总量的84.5%,其中含量高的为2-乙酰-2,8-二氢-7-甲基-8-亚甲基吡唑并[5,1-c][1.2.4]三嗪、其次为3-丁烯基-1(3H)异苯并呋喃酮、(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3,6,6-三甲基二环[3.1.1]庚-2-烯、α-蒎烯、(Z)-3,7-二甲基-1,3,6-十八烷三烯等.甘肃岷县、渭源、四川3个不同产地当归挥发油的含量及主要化学成分与文献相比有显著差异.

  • 实验设计在低分子肝素层析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作者:贾国栋;隋礼丽

    实验设计结合以数据统计学理论为基础,应用于低分子肝素纯化工艺开发中.以达替肝素为模型样品,利用Capto DEAE阴离子层析介质的吸附洗脱操作模式,通用控制上样量,样品pH以及各梯度洗脱盐浓度,可实现对分子质量分布的精确控制,符合药典标准,同时实现50%以上的收率.利用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分别得到了和关键工艺操作参数的佳操作区间,后利用实验设计中的稳定性模型,通过实验确认,该工艺运行稳定,可以直接用于中试放大.

  • 一种新型奥沙利铂衍生物5a的抗肿瘤活性研究及其机制探索

    作者:鲍维维;王琰;谢美娟;刘昆梅;邢莹莹;奚涛

    铂类配合物5a是从200多个新合成的铂类配合物中筛选得到.该文旨在研究其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肿瘤作用,对正常细胞的毒性,同时对其抗肿瘤作用机制进行初步探讨.采用CCK8试剂盒检测5a对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5a作用后人结肠癌细胞HCT-116形态的变化.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的变化,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凋亡蛋白表达.结果显示5a可以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殖,呈剂量依赖性.透射电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5a能诱导HCT-116发生凋亡,并使细胞内活性氧水平显著提高.5a作用后的HCT-116细胞呈现典型凋亡特征,并促使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胞浆内,从而激活Caspase-9.总之,配合物5a在体外显示了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有成为一种新一代铂类抗癌药物的潜能,并能诱导HCT-116细胞发生内源性凋亡.

  • 罗汉果高效组培快繁技术的探究及优化

    作者:谭秀梅;王晓英;田启建;夏勉;刘世彪

    研究了消毒时间、不同激素及浓度配比对罗汉果带腋芽茎段消毒、腋芽诱导、继代培养及生根诱导的影响,从而确定在短周期内繁殖罗汉果无菌苗的佳组培快繁方案.结果表明,0.1%升汞佳消毒时间为8 min,除菌率可达58%;芽诱导培养基的佳激素组合为6-BA 0.5 mg/L+ NAA 0.05 mg/L,诱导率为97.5%;继代培养基佳激素组合为6-BA 0.5 mg/L+ IBA 0.1 mg/L+ GA3 0.1 mg/L,增殖率为9;根诱导培养基佳激素组合为IBA 1.0 mg/L,生根率为98%.GA3能有效促进新芽的分化、增殖和生长.

  • ART-PCR方法的建立及扩增低拷贝RNA的初步研究

    作者:李铁军;周宋峰;陆毅祥;朱远源

    建立依赖反义RNA和核糖核酸酶T1(RNase T1)的PCR方法,称为ART-PCR,用于扩增高拷贝RNA和复杂RNA样本中的低拷贝RNA.首先,设计待检低拷贝RNA的反义RNA分子,在高拷贝和复杂RNA样本中与待检低拷贝RNA退火后用RNase T1消化,反转录后用PCR扩增.进一步,用ARPE-19细胞中低表达基因干扰素γ(IFNG)作为实例,用ART-PCR和常规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结果显示,用ART-PCR可以很好地消除常规RT-qPCR中低拷贝RNA的PCR抑制效应.研究结果初步表明ART-PCR可以作为检测低拷贝RNA的理想工具,这对于RNA功能的基础研究以及基于多重PCR的临床复合病毒感染的基因诊断方法的优化、推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siRNA抑制鼻咽癌细胞CXCL8基因表达的研究

    作者:倪晓东;樊春笋;俞晨杰;王颖

    研究siRNA下调鼻咽癌CXCL8基因表达后对其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通过化学合成siRNA序列,并转染至鼻咽癌细胞CNE,用qPCR方法检测其干扰效果.在用ELISA方法确认蛋白下调后,通过CCK-8实验进一步研究细胞增殖能力的改变.数据显示,siRNA-2转染组可有效下调CXCL8基因的表达,mRNA干扰效果为(71±2)%,CXCL8下调至(25.3±3.1)pg/mL,同时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下降.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亳州红花中芦丁的含量

    作者:杨京霞;屈长青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毫州产红花中芦丁的含量进行分析,建立HPLC法测定条件,通过计算得到红花中芦丁的含量为0.130%.色谱条件为:色谱柱C18(4.6 mm ×200 mm,5μm);柱温30℃;流动相甲醇-0.5%冰乙酸(体积比为35∶65),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54 nm,进样量20μL.在此条件下,芦丁浓度在40~120 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精密度实验、重复性实验、稳定性实验、回收率实验的RSD值均低于5%,样品中芦丁的平均含量为2.34%.该试验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为亳州红花的质量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 发酵液中莽草酸分离纯化的工艺研究

    作者:王慧;袁超;陈凯;窦洁;方宏清;周长林

    为了有效提取基因工程菌DHPYAAS-T7发酵液中的莽草酸,文章采用了离子交换色谱法对发酵液中莽草酸进行分离纯化.包括发酵液的预处理、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动态吸附、洗脱、脱色、脱盐以及纯度检测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所选的4种树脂中,717型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容量大,发酵液的浓缩上样浓度为6.46g/L.当调节发酵液pH值为6.0时,莽草酸成完全解离状态,能被树脂完全吸附.以1.0 mol/L的NH4C1溶液洗脱,莽草酸回收率为91.7%.以HZ-816大孔吸附树脂进行脱色,莽草酸回收率为98.8%.以732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进行脱盐,回收率为98.3%.将得到的莽草酸溶液进行结晶,HPLC检测纯度,晶体纯度达到98.6%.该工艺能有效的从发酵液中分离纯化高纯度的莽草酸,为莽草酸生产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 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积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玉霞;宁秀丽;王春梅

    探讨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积累对大肠杆菌生长的影响规律.构建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乙肝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载体PET-30a-hG-CSF和PET-30a-HBsAg,采用比浊法,观察IPTG诱导前后野生型大肠杆菌BL21(DE3)、PET-30a转化菌、PET-30a-hG-CSF转化菌、PET-30a-HBsAg转化菌的生长规律;Western-blotting方法验证hG-CSF的特异性表达,ELISA方法验证HBsAg的特异性表达,SDS-PAGE方法表征hG-CSF和HBsAg蛋白的表达量.结果:空载体PET-30a质粒会使宿主菌的生长速率降低,而质粒PET-30a-hG-CSF或PET-30a-HBsAg却对宿主菌生长影响不大;PET-30a-hG-CSF转化菌诱导后hG-CSF蛋白的表达量随着宿主菌的生长而积累,但宿主菌的生长速度随着蛋白的积累而减缓.外源基因表达蛋白的积累减缓宿主菌的生长.

  • 重组大肠杆菌高效催化肌醇合成葡萄糖醛酸的研究

    作者:郑书香;黄磊;蔡谨;徐志南

    葡萄糖醛酸在医药和保健品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该研究利用重组大肠杆菌(E.coli BL21(DE3)/pET28a(+)-MIOX)催化肌醇生成葡萄糖醛酸.首先对重组大肠杆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达到肌醇氧化酶高效表达的目标,以MBL作为发酵培养基,在对数生长期中期(OD600=5.5)加入0.1 mmol/L IPTG,27℃下诱导6h,肌醇氧化酶的酶活达到100.5 kU/L.然后利用重组菌菌体作为催化剂转化肌醇生产葡萄糖醛酸,以2 g/L肌醇为底物,30℃下反应2h,葡萄糖醛酸的产量达到1.7g/L,肌醇的转化率为84%.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考察了多次添加新鲜菌体对葡萄糖醛酸合成的影响,当肌醇浓度为50 g/L时,经过3次添加菌体葡萄糖醛酸的终产量达到15.7 g/L.该研究为生物法生产葡萄糖醛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 马鹿茸干品多肽降糖活性研究

    作者:张双健;姜宁;朱静;尚靖;姚文兵

    考察新疆塔里木马鹿茸干品多肽的降糖活性.马鹿茸干品经酸提醇沉获得总肽,利用超滤、层析等技术对总肽进行分离纯化.采用高脂饮食加小剂量多次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小鼠模型,连续腹腔注射总肽5 w,每周测定小鼠空腹血糖.MTr法检测纯化所得马鹿茸多肽对STZ损伤的胰岛瘤细胞RINm5f的修复作用.体内实验表明,总肽高中低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小鼠空腹血糖水平显著降低,且呈剂量依赖性.分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7 214.36的多肽DAP,该多肽能极显著促进损伤后RINm5f的细胞修复.证明马鹿茸干品总肽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多肽DAP能促进损伤后RINm5f的细胞修复,可能是其降糖活性成分之一.

  • 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优化红色诺卡氏菌超声波破壁工艺

    作者:林锦彬;雷艳;谢必峰

    以细胞碎片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进行红色诺卡氏菌菌体破壁工艺优化,以期提高破壁效率.根据回归模型进行重要性效应分析,通过频率分析法获得超声破壁佳工艺参数:固液比1∶2.5、超声功率744 W、每次超声时间3 min、全程超声时间51 min,此工艺参数下,细胞碎片得率可达到约28.3%,相比原工艺上升了62.4%.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体破壁前后形态,发现易破壁菌体为长杆状而难破壁菌体趋近于圆球状,优化后工艺参数所得的碎片较小;通过荷瘤小鼠体内抑瘤实验发现小碎片对S-180瘤株的抑制作用约有22.1%提升(抑瘤率分别为40.7%和49.4%),优化积极意义明显.

  • 聚乙二醇修饰门冬酰胺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庞梦婷;连治国;吴彦卓;徐明波;姚文兵

    聚乙二醇门冬酰胺酶(Pegylated-L-asparaginase,PEG-L-asparaginase)是一种由活化聚乙二醇(PEG)与L-天门冬酰胺酶(L-asparaginase,)通过特定化学反应结合而成、且保留一定天门冬酰胺酶活性的缀合物.与未经修饰的L-asparaginase相比,PEG-L-asparaginase以疗效明确、半衰期长、免疫原性弱等特点成为了治疗急性淋巴性白血病(ALL)的一线临床药物.该文就PEG-L-asparaginase的理化性质、成药性、修饰方法与纯化方法进行综述,同时对聚乙二醇修饰技术应用于长效蛋白多肽类药物存在的问题等方面加以讨论.

  • 黄原胶的生产开发及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宋志刚;凌沛学;张天民

    黄原胶(Xanthan gum)是由甘蓝黑腐病黄单胞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发酵生产的一种细胞外杂多糖,具有高稳定性、假塑流变性、增稠性、悬浮性和乳化性以及安全性的特点.在医药领域中,黄原胶主要用作药用辅料.目前已建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注射用黄原胶原料药制备工艺,制定了质量标准,已进行对实验性骨关节炎的疗效和作用机制的研究.膝关节腔注射黄原胶可保护木瓜蛋白酶诱导的兔骨关节炎软骨和碘乙酸钠诱导的大鼠骨关节炎软骨,减轻炎症,缓解疼痛,延缓实验性骨关节炎进程.黄原胶能保护体外培养的兔软骨细胞,减轻白介素1β对软骨细胞的损伤.黄原胶有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治疗骨关节炎的药物.根据黄原胶高分子质量,高黏弹性和高稳定性的性质,在其它领域中还可有应用.该文对黄原胶的生产开发现状及其在医药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聚合物囊泡的制备及在药物传递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王爱芹

    聚合物囊泡是一种新的纳米药物传递载体,相比于小分子表面活性剂囊泡,聚合物囊泡可以被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性、较强的胶体稳定性及多功能性.调节聚合物嵌段的种类和长度可以改变聚合物囊泡的膜性质.进行药物包载时,聚合物囊泡不仅可以通过物理方式对药物进行包裹,其嵌段所具有的多种功能基还可通过更加稳定的共价键与药物分子相连,从而更好地控制载药量、包封率以及药物的释放.该文对聚合物囊泡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包括形成囊泡的聚合物结构、聚合物囊泡制备方法及在药物传递领域的应用等方面.

  • 新型α-淀粉酶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清;陈建华

    α-淀粉酶在食品、发酵、药品、纺织等行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它能水解淀粉内部α-1,4糖苷键形成小分子产物,例如葡萄糖、麦芽糖、低聚糖等.然而α-淀粉酶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在较低pH不能发挥高酶活.从极端微生物中寻找耐酸性和耐高温的α-淀粉酶以及对现有酶的改造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耐酸性和耐高温α-淀粉酶可以从真菌,细菌,古生菌获得.该文着重阐述通过分子生物学,定向进化技术及结构构造学去改善α-淀粉酶的性质,获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且满足了各种工业应用的需求.

  • 水凝胶新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陈玉祺;张萍;王阿琴;顾月清

    由于水凝胶许多独特的性质,近些年来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文章参阅了一些新的水凝胶研究报道,侧重介绍了水凝胶在药物输送与可控释放、组织工程、伤口敷料、制备催化方面的生物医学研究及潜在的工业应用研究.后简要预测了今后水凝胶的发展趋势.

  • 血管活性肠肽的研究进展

    作者:田继康;靳岚

    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是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直链阳离子神经肽,相对分子质量为3323.VIP作为神经内分泌激素、神经递质和细胞因子在体内产生多种重要的生物效应,如舒张血管、促进胃肠蠕动、调节免疫和保护中枢等.对动物模型的研究表明,VIP对多种疾病有治疗潜力,如以VIP脂质体、纳米粒药物、重组质粒、基因治疗等方式给药可明显改善病变特征.因此,以VIP为基础进行药物的研究开发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目前把VIP开发成药仍存在很大阻力,主要是VIP代谢不稳定,易被酶解,生物作用复杂.文章综述了VIP的分子特征、VIP受体(VPAC)的介导方式、VIP的生物学作用和VIP的成药展望,并结合作者的工作,提出了对VIP进行结构修饰的设想.

  • DNA甲基化对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

    作者:孙蕊心;董妙芳;臧坤;于敏

    目前,肥胖已成为严峻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脂肪细胞分化的调控机制,将为治疗肥胖及相关疾病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脂肪细胞分化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的调节过程,需要多种转录因子的参与.表观遗传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改变.DNA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学范畴,参与调控基因表达等多种生理活动.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通过调控脂肪细胞转录因子、辅助转录因子等的表达,调控脂肪细胞分化过程.文章综述了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对其调控的研究进展.

  • Toll样受体9和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羊阳;曹智华;叶波平

    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9,TLR9)是存在于溶酶体的能识别细菌和病毒的未甲基化的胞嘧啶-磷酸-鸟嘌呤二核苷酸序列(Unmethylated CpG dinucleotides,CpG-DNA)的免疫模式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引起树突样细胞(DCs)、巨噬细胞和B淋巴细胞产生早期免疫反应.过去的10年先天免疫反应及后续的适应性调节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越来越多研究表明大部分疾病与机体免疫应答和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而对于TLR9的分子作用机制,对它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治疗癌症和自身免疫方面,但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其他疾病中TLR9也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文章也综述其在纤维化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 植物提取物对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治疗效果研究概况

    作者:欧阳飞;罗玥佶;张俊;卓斯;李广意;曾杰

    疼痛(Pain)是一种由于身体损伤、病患或不良外部刺激引起的不适感,是人类疾病中发生率高,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同时也是人们就医的主要因素.对于镇痛的研究也成为医学研究的热点,来源于天然植物的镇痛成分具有不同的化学类别与结构特征,其作用位点多,药效显著,成瘾性及不良反应少,资源丰富等特点,得到广泛的关注.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模型在炎性疼痛的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一种经典可靠的动物模型,是目前国际公认的一种较好的研究药物镇痛作用的模型.现对植物镇痛药的有效成分对福尔马林炎性疼痛治疗效果的研究进行概述.

  • 蛇毒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凤君;韩丽萍;蒋琳兰;李玉华

    蛇毒神经毒素是蛇毒毒液中主要的毒性成分,是一种低分子质量的碱性多肽.神经毒素因其能够治疗神经性疼痛、癌痛及神经硬化症等,应用于临床;而且是研究神经系统中神经递质的产生和传递过程分子作用机制的重要探针,神经毒素具有科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重要前景.该文就各类神经毒素的研究进展状况及镇痛机制方面的研究作了综述.

  • 固定化酶技术及其在医药上的应用新进展

    作者:杨杰;张玉彬;吴梧桐

    综述了固定化酶技术的发展现状及新进展,包括各种固定化酶技术及新的载体和处理技术,以及固定化酶技术在药学、医学方向的应用.

  • 小白菊内酯结构及药理特性的研究进展

    作者:刘玉辉;欧瑜

    小白菊内酯是一种从菊科植物中提取出来倍半萜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抗炎及抗肿瘤的生物活性,因此可把它作为一种潜在的药物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该化合物主要通过与NF-κB、STATs、JNK等多种信号通路中的蛋白相互作用,以及诱导细胞内ROS来调控细胞中各种免疫应答反应.小白菊内酯对异常细胞有抑制作用同时对正常的细胞无影响,这一特有的生物活性使其作为炎症和癌症治疗药物有潜在的优势,具体作用靶点的探寻以及生物活性的探究可能是今后研究小白菊内酯的主要方向.该综述主要讨论了小白菊内酯的化学结构和它的抗炎抗肿瘤的药理学功能,为今后研究小白菊内酯的作用靶点以及生物活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思路.

  • 野生樱桃李营养成分及抗氧化功能研究进展

    作者:王春梅;苏普;谢天成;王庭辉;王雪芳

    野生樱桃李俗称野酸梅,蔷薇科李属,由于其果实口感好,且具丰富的营养和药用价值,历来就受到人们的研究重视.虽然前人对其进行了生态、栽培、果实营养成分、果汁加工等方面的开发和研究,但对其生物学成分,抗氧化功能、机理、成分分析,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才逐步开展.基于此,文章以其果实实用特性为出发点,从维生素、氨基酸、糖类、微量元素、黄酮类含量等方面对其果肉特性进行了综述,从蛋白质、脂肪酸、纤维素等方面对其核仁特性进行了综述,从天然色素种类、含量、抗氧化功能等方面对其果皮特性进行了综述,期望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更好的思路.

药物生物技术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5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