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中西医结合 >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Nephrology 중국중서의결합신병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 影响因子: 1.06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009-587X
  • 国内刊号: 14-1277/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22-26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200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山西
  • 主编: 陈孝文
  • 类 别: 中西医结合
期刊荣誉:
  • 肾脏疾病叶间动脉血流参数与肾功能及叶间动脉RI与肾活检病理的相关性

    作者:韩家强;王金萍;练诗梅

    目的:探讨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I)与临床所见及肾活检病理变化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72例各种肾脏病患者分别测量叶间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Vmax),舒张期末流速(Vmin)及阻力指数(RI),同时进行了病理学的观察.分析叶间动脉血流速度及RI与肌酐清除率(Ccr)的相关性,观察叶间动脉RI与临床所见的关系及RI和肾穿刺病理变化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及肾功能正常组相比较,Vmax和Vmin在肾功能轻度-中度减退组和严重减退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肾功能严重减退组RI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x(r=0.56)和Vmin(r=0.66)与Ccr呈正相关关系(P<0.01),RI与Ccr呈负相关,但相关性比较弱(r=-0.39,P<0.01).在RI升高组,Ccr降低和血清肌酐(S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RI正常组和RI升高组,肾小球病理变化积分(7.4±3.2,12.5±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9.3±2.6,14.7±4.8)和血管病变积分(6.8±3.1,10.8±2.7)方面,RI升高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和血管病变积分的合计(16.1±5.9,25.5±4.7)及整体病理病变积分(23.5±8.9,38.0±6.2)均为RI升高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max和Vmin与Ccr呈正相关关系,RI与Ccr呈负相关,但相关性比较弱;在RI升高的病例,肾功能损害严重,肾小管-间质病变及血管病变与肾功能的严重受损有关.通过彩色超声多普勒法测定叶间动脉血流可以用来评价肾功能和把握肾脏疾病的状态.

  • 来氟米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病理及NF-κB活化的影响

    作者:黄清河;郭汉城;姚春萌

    目的:研究来氟米特(LEF)对糖尿病(DM)大鼠肾脏损害及肾组织核转录因子-κB(NF-κB)活化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雄性SD大鼠分对照组(NC)、模型组(DM)、治疗组(DM+LEF),造模后予药物干预.8周后观察各组大鼠24 h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肾重/体重,肾脏病理及肾小球基底膜厚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小球中NF-κB、ED-1的表达水平.结果:DM+LEF组肾重/体重、UAER、Ccr较DM组下降(P<0.05).DM组肾组织内NF-κB、ED-1表达较NC组显著上调(P<0.01),而DM+LEF组上述指标与DM组比较被显著抑制(P<0.01).肾脏的巨噬细胞浸润数与UAER成正相关(r=0.889,P<0.01).病理观察DM+LEF组与DM组比较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增生减轻,足突融合改善,系膜基质增生缓解,基底膜厚度变薄,减轻了肾脏病理损害.结论:LEF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肾脏损害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表达,减轻肾脏的炎症反应有关.

  •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细胞因子的影响和肾保护作用

    作者:潘娅静;徐建国;赵洁

    目的:通过对细胞因子的监测来探讨中药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的肾保护作用.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去除病因,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50 ml,2次/d.结果:治疗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明显下降,肾功能指标尿素氮(BUN)、肌酐(Scr)上升缓慢,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明显降低TNF-α、IL-6水平,具有肾保护作用,可作为脓毒症的辅助用药.

  • 不同血管通路对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作者:程亚菲;费晓;徐群红;潘恬;王晓梅

    目的:观察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存在的情况,比较两组不同的透析通路(内瘘、深静脉置管)进行透析治疗时微炎症状态的差别.方法:选择透析患者146例,其中内瘘患者110例,血液透析深静脉置管患者36例;健康对照组选自本院健康体检中心122例,测定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比较各组数值的情况.结果:血液透析组hs-CRP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瘘组与深静脉置管组比较,内瘘组hs-CRP明显低于深静脉置管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存在较高的微炎症状态,而不同血管通路其微炎症状态有明显差异.内瘘患者的微炎症状态明显低于深静脉置管(外瘘)组,提示临床上在血透患者建立通路时,应该首选内瘘.

  • 急性肾损伤中医证候要素及其与肾损伤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刘畅;饶向荣;安成;吴继明;王丽;韩东彦;占永立

    目的:初步探讨急性肾损伤(AKI)患者常见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各证候要素与肾损伤分子-1(Kim-1)的相关性.方法:整理1980年~2008年核心期刊上明确提出ARF/AKI辨证分型的文献,对AKI目标证候要素进行确立.收集符合AKI诊断标准的患者46例,对其中医临床症状及证候要素进行积分统计,并收集其尿液标本,应用双抗体夹心酶标免疫分析法测定标本中Kim-1水平;观察各证候要素与Kim-1的相关性.结果:46例患者中,本虚的证候要素以气虚所占比例大,共43例,占93.5%:标实证候要素以湿热所占比例大,共40例,占87.0%;AKI患者尿液中Kim-1水平较健康人尿液中明显升高;Kim-1水平与气虚、湿浊、湿热、火毒证呈正相关关系.结论:患者气虚、湿浊、湿热、火毒临床症状表现的程度可能与肾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据此应注重益气、清热、解毒、祛湿、降浊.

  • 慢性肾脏病高血压患者门诊复诊降压达标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陶水兴;赵久阳

    目的:了解慢性肾脏病(CKD)1~4期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复诊的工作模式下降压达标情况,尽可能分析血压控制不佳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方法从门诊复诊1次及以上的CKD1~4期高血压患者中抽取420例,计算其复诊次数及达标率.结果:420例中降压达标率为38.6%;59岁及以下组与60岁及以上组达标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复诊3次及以上患者的达标率高于复诊1~2次者(P<0.05);1~2期者高于3~4期者(P<0.01);联合应用两种及以上的降压药者较单纯一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CKD降压达标情况不理想.随着CKD进展,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中青年患者应作为提高降压达标率的重点对象;鼓励患者定期复诊.

  • 甲基泼尼松龙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作者:白波;李荣山;罗琰琨;吕艳;邵珊

    目的:探讨甲基泼尼松龙(methylprednisolone,MP)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MTT)检测不同浓度的甲基泼尼松龙处理后系膜细胞的增殖情况,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浓度的甲基泼尼松龙分别作用24 h后系膜细胞的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1)作用24 h、48 h和72 h后,浓度为1~100 mg/L的甲基泼尼松龙能抑制系膜细胞的增殖,且随着甲基泼尼松龙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更显著,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2)浓度为1~100 mg/L甲基泼尼松龙作用24 h后,G0/G1期的系膜细胞百分比增高,S期的系膜细胞百分比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结论:甲基泼尼松龙显著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并能使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

  • 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青华;何剑零

    目的:探讨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2例2型糖尿病伴早期肾病患者分成治疗组(39例)和对照组(33例).治疗组给予黄葵胶囊5粒,每日3次,口服;同时服用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口服.连续用药8周,在用药前、停药时和停药3个月时分别测定尿白蛋白并比较组间差异和组内差异,同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药联用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单用缬沙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连续用药8周后,在停药时和停药3个月时,治疗组尿白蛋白测定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测得结果比较也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葵胶囊联合缬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蛋白尿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老年2型糖尿病脉压和早期肾损害的相关性

    作者:冯晓红;王丽彦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脉压水平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21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有无合并高血压分成正常血压组(D组)和合并高血压组(DH组).每组根据脉压水平不同分为3个亚组,进行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尿微量白蛋白(MAU)、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分析脉压与肾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随着脉压差的增大,两组3个亚组间尿MAU、β2-MG、NAG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与脉压正相关.结论:脉压是2型糖尿病早期肾脏损害的预测因素.

  • 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中医证候初探

    作者:饶向荣;张南南;李深;李雪霞;刘畅;王丽;韩东彦;占永立;戴希文

    目的:通过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中医证候调查,探讨ARAS患者证候分布特点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对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ARAS患者进行中医虚损和邪实证候评分;所有病例采集人口学、病史及各种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血压、生化指标、超声、肾小球滤过率等临床指标;分析各项临床指标与虚损证和邪实证积分之间的关系.资料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结果:(1)ARAS患者虚损证以脾肾气虚为多见,邪实则为多湿多瘀;(2)ARAS患者虚损证积分与邪实证积分之间呈正相关关系;(3)病变累及单侧肾动脉与双侧者中医证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RAS患者其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多见脾肾气虚,挟湿挟瘀证.

  • 胱抑素C早期诊断造影剂肾病的临床研究

    作者:路建饶;易扬;顾波;王汉清;董蓓晔;宣怡;赵颖丹

    目的:探讨血浆胱抑素C(Cys C)在造影剂肾病(CIN)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使用非离子型低渗造影剂进行血管造影的13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分别于造影前24 h内、造影后8 h、24 h和48 h抽血检测Cys C、肌酐(Scr)、尿素氮(BUN)、尿酸(UA)以及根据公式推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根据患者在造影后48 h内是否发生造影剂肾病(CIN),分为CIN组和非CIN组.结果:(1)CIN的发生率为12.3%.(2)CIN组血浆Cys C浓度造影后8 h明显升高,24 h达高峰,48 h有所降低,但均明显高于造影前以及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IN组Scr造影后8 h无明显变化,24 h开始升高,48 h达高值,只有48 h的值明显高于造影前以及非CIN组相应时间点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CIN组造影前后各时间点Cys C、Scr等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造影前Cys C与Scr(r=0.431)呈明显正相关,与eGFR(r=-0.392)呈明显负相关.(4)若以造影后8 h和24 h内血浆Cys C浓度较造影前基础值上升25%作为诊断CIN的标准,其敏感性分别为83.2%和89.2%,特异性分别为74.1%和80.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45.6%和51.3%,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5%和94.2%.结论:造影后8 h和24 h的血浆Cys C浓度对CIN的早期诊断有一定的价值,能较Scr更早反映肾功能的变化.

  • 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慢性炎症状态的临床意义研究

    作者:孔凡武;康小文;任野平;纪天蓉

    目的:通过检测尿毒症患者血清脂联素与体内炎症指标的水平,分析血清脂联素与体内炎症反应的关系,探讨血清脂联素对心血管疾病影响的机制.方法:在本实验中,采用ELISA方法测定60例尿毒症患者的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DPN)水平,炎症指标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并分析血清脂联素与炎症指标、颈动脉斑块的关系.结果:在所有研究对象中有46.7%的患者CRP水平超过正常参考值5 mg/L.在实验组中血ADPN、TNF-α、Fbg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0.05)并且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血ADPN与CRP、TNF-α、Fbg均呈明显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9、-0.51、-0.43(P值均<0.01).有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显著降低(11.23±4.92)μg/ml与无颈动脉粥样斑块患者血清ADPN(15.71±4.68)μg/m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尿毒症患者中,血清脂联素水平与体内炎症反应密切相关,脂联素可能是一种负性炎症因子并具有心血管系统的保护作用.

  • 血浆置换在重症银屑病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作者:潘恬;王晓梅;程亚菲;何惠芬;许晓妹;王鸣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治疗重症银屑病的疗效.方法:入选患者均采用深静脉置管建立临时血液通路,置换总量1 800~2 200 mL/次,每周治疗1~2次根据患者皮损及症状改善情况连续4~6次不等.结果:9例患者经45例次血浆置换治疗后,血液中TNF-α、IL-1β、IL-6、IL-8、IgG、IgA促炎细胞因子和免疫球蛋白呈显著降低趋势.皮损明显好转,脓疱结痂、脱落,关节红、肿、疼痛消失,经药物使用逐渐减量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血浆置换对重症银屑病是一种疗效快、疗程短的治疗方法,它能迅速清除体内的炎症介质及免疫复合物,有效地控制临床症状.

  • 连黄降浊颗粒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和肾皮质细胞外基质积聚的影响

    作者:郭兆安;彭书玲;赵鑫;李敏;吴增利

    目的:观察连黄降浊颗粒对5/6肾切除大鼠肾功能和肾皮质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的影响.方法:将45只Wistar大鼠随机取8只为正常对照组,余用5/6肾切除法建立慢性肾衰竭(CRF)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后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尿毒清颗粒组(对照组)、连黄降浊颗粒低剂量组(低剂量组)、连黄降浊颗粒高剂量组(高剂量组),分别给予相应浓度和剂量的药物.实验期间测定大鼠的肾功能、尿蛋白,治疗12周后观察其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肾小球Ⅳ型胶原(ColⅣ)、纤连蛋白(FN)和肾皮质基质金属蛋白(MMP-2)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MP-2)蛋白表达.结果:连黄降浊颗粒能明显改善CRF大鼠肾功能、减少尿蛋白的排出(P<0.05~0.01),减轻肾脏病理损害;连黄降浊颗粒能下调TIMP-2蛋白表达,增加MMP-2活性,抑制了FN、ColⅣ在肾组织的表达(P<0.01),减轻ECM积聚.结论:连黄降浊颗粒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增加肾脏MMP-2活性,降低TIMP-2表达,增加ECM降解,减轻肾小球硬化.

  • 人参对家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影响

    作者:赵杰;陈莹;陈江华;冯时;陈伊伦

    目的:观察人参对家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影响.方法:制成家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将该模型分成对照组、全剂量泼尼松组、半剂量泼尼松组、人参合用半剂量泼尼松组及单用人参组,分组给药,观察用药前后家兔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水平的变化.结果:模型兔肾功能基本正常,但24 h尿蛋白较正常组显著升高,肾脏组织学提示系膜增生明显(以基质增生为主),足突融合明显;人参可使模型家兔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下降至基本正常水平,而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仍保持正常;虽然全剂量和半剂量泼尼松组较模型后组、对照组血清CIC的水平下降,但血清IgG水平亦同时下降,降低其免疫功能.结论:人参在使家兔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模型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下降的同时,不降低其正常的免疫功能.

  • 泽黄颗粒对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尿液AQP2表达的调节效应

    作者:郭炳华;李锋;李晓苗;姚菊峰;任秦有;陈晓莉;刘晓渭;张鹏;宋联进

    目的:探讨肾脏和尿液AQP2的表达与糖尿病肾病(DN)大鼠水液代谢异常关系及泽黄颗粒防治DN效应机制.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加小剂量STZ诱导DM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组)、泽黄颗粒治疗组(Z组)和格列吡嗪对照组(G组),正常对照组(N组).于实验第12周末检测BG、HbA1c、Ccr、UAE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观察肾组织病理改变;运用Western-Blot、Real-Time PCR法检测肾脏AQP2蛋白及mRNA表达变化,并检测尿液内AQP2浓度的变化.结果:与DM组相比,Z组大鼠BG、HbA1c、UAER、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肾脏AQP2蛋白、AQP2 mRNA表达和尿液内AQP2浓度均明显下降(P<0.05),Ccr明显升高(P<0.01).与G组相比,Z组大鼠全血黏度、TG、TC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泽黄颗粒可下调糖尿病大鼠肾脏和尿液AQP2的表达,这可能是其调节水液代谢的机制和防治DN的基础.

  •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诱发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的改良制作研究

    作者:罗月会;李平;巩跃文;赵静波;赵世萍

    目的: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模型经典制作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多次尾静脉追加,制作更适合慢性肾脏病药理学研究的实验性大鼠模型.方法:wistar大鼠42只,6周龄,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颈静脉给药组和追加给药组,每组14只,各组分别于造模后第30天和第56天处死动物.颈静脉给药组行颈静脉插管术缓慢推注嘌呤霉素氨基核苷(40 mg/kg),追加给药组在颈静脉给药(40 mg/kg)后第13、16、19天再进行3次小剂量尾静脉追加(5 mg/kg).对照组给等容积0.9%生理盐水.造模后第5、10、15、20、28、42、56天时检测24 h尿蛋白.实验结束时对比两组模型的肾脏组织病理改变和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肌酐(Scr)和尿素氮(BUN)水平.结果:颈静脉给药组在造模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10 d左右尿蛋白达到高峰(均值264.1 mg/24 h),随后尿蛋白急剧下降,约在第20天降至接近正常水平.追加给药组尿蛋白出现一个持续增高的平台期(均值维持在略高于150 mg/24 h的水平),末次追加后约10 d(颈静脉给药后第28天)开始缓慢下降,于第56天时接近正常.光镜所见:在30 d和56 d时,追加给药组大鼠的肾小球局灶节段性硬化和间质纤维化、炎性浸润等组织病理学指标较颈静脉给药组改变显著,其中两组之间间质纤维化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30天血清生化结果显示,追加给药组大鼠TC、TC(P<0.05)、Scr(P<0.05)升高较明显,而颈静脉给药组变化则不明显.结论:对嘌呤霉素氨基核苷经典模型进行多次小剂量尾静脉追加,可以造成大鼠慢性肾脏病变.改良后的模型能够节约研究时限和研究成本,更适用于开展慢性肾脏病药理学研究.

  • 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作者:丁庆余;宋恩峰;贾汝汉

    目的:观察杜仲对单侧输尿管梗阻(unilateral ureteral obstruction,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间质纤维化模型,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即假手术组、模型组、替米沙坦组和杜仲组.替米沙坦组给予替米沙坦10 mg·kg-1·d-1、杜仲组给予杜仲6 g·kg-1·d-1治疗.术后2周处死大鼠,收集血清测定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光镜下观察Masson和HE染色肾间质的病理改变,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组织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纤维连接蛋白(FN)的表达.结果:模型组与两治疗组大鼠血清Scr、BUN上升,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杜仲组、替米沙坦组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增高(P<0.05);模型组α-SMA、FN的表达增加,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杜仲组与模型组相比,α-SMA、FN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杜仲组与替米沙坦组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杜仲能降低UUO大鼠BUN、Scr水平,改善肾功能;能够抑制α-SMA和FN在UUO大鼠肾组织中表达上调,减少UUO大鼠肾间质纤维化面积.

  • 以高钙危象和肾功能损害为首发的多发性骨髓瘤误诊1例

    作者:董哲毅;周伟;张五星;张颖诺

    病例患者女性,44岁,主因全身疼痛1月,恶心、头晕20余日,于2009年7月2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疼痛,以胸部及髋部为著,当地医院行胸部X线摄片检查未见异常,诊断为"软骨炎",予消炎镇痛等治疗,症状无好转,疼痛持续加重.入院前20余日出现恶心、头晕,门诊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头颅CT未见明显异常,头颅MRA示左侧颈内动脉虹吸段小动脉瘤,以"脑供血不足、颈内动脉瘤"收入神经内科,入院后查肾功能异常转入肾内科.

  • 雷公藤中毒合并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1例

    作者:倪军;魏升;俞东容;汤绚丽

    病例患者女性,34岁,因反复右膝关节疼痛在外院服用中药治疗,3 d前不慎将140 g雷公藤一次性先煎30 min后即服用,随即出现恶心、呕吐、乏力明显及全身肌疼及少尿、黑便,门诊拟"急性肾衰竭"于2008年12月28日入院.入院时患者神志尚清,血压测不出,心率100次/min,T 36℃,四肢皮肤见散在的瘀斑,躯干部瘀斑不明显,大腿处肌紧张存在,病理征阴性.

  • 动静脉内瘘窃血综合征1例

    作者:张丽霞;吴广礼;王丽晖;黄旭东;杨新军

    窃血综合征是动静脉内瘘成型术后较少见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发现和处理,则可导致截指或截肢等严重后果.本文对1例典型动静脉内瘘窃血综合征的成功处理做一报道.

  • 王钢教授辨治慢性肾脏病的创新性思维撷英

    作者:朱俊

    王钢教授为我国著名的中医肾病专家,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肾病临床及研究30余年,精于肾系疾病疑难病证的诊疗,尤其擅长难治性肾病、IgA肾病、慢性肾衰竭、糖尿病肾病、复杂性尿路感染的中医药辨证论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王教授不但中医功底深厚,而且善于吸收新技术、新方法,对慢性肾脏病的证型变化与病机变化规律提出了新的观点,创新性地提出了新的防治方案;借鉴心脏科、皮肤科的一些治疗方法,开发了一系列治疗肾脏病的方药,曾荣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江苏省政府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四等奖各1项.

  • 重症患者CRRT治疗的强度

    作者:张益民;李幼姬

    因急性肾损伤需要肾脏替代治疗的患者约占ICU患者中的5%,这些患者的病死率高达60%.理想的肾及替代治疗的方法、治疗的强度及治疗的时机尚不清楚.

  • 进一步提高慢性肾脏病的辨证水平

    作者:王永钧;周柳沙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特色和优势,"有是证,用是药",所以,辨证更是论治的重要依据.那么,现代西医所称的慢性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下简称慢性肾脏病,chrionc kidney disease,CKD),中医如何认识、怎样辨证?近现代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至少在1977年的北戴河肾炎座谈会、1985年的南京中医肾病学术会、以及近年来中华中医药学会肾病分会对此都有过讨论,并制订过试行方案.

  • 活血祛瘀法在肾间质纤维化中的防治机制研究进展

    作者:沈烨渠;何立群

    肾纤维化是几乎所有肾脏疾病进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通路,其特征包括肾小球纤维化、肾间质纤维化、肾血管纤维化[1],是各种肾脏疾病慢性化主要的病理学表现之一,是各种肾小球、血管和小管间质本身疾病的后结局.肾间质纤维化(RIF)是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肾间质的过度积聚与沉积以及成纤维细胞增生为特征,是多种细胞、生长因子、细胞因子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终导致ECM合成增多,降解减少,过度沉积的结果[2].

  • CKD患者残存肾功能的意义及保护策略

    作者:谢林伸;樊均明;王丰平;张明华

    残存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是指肾组织受损后健存肾单位的残留功能,包括清除毒素、调节体内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以及多种内分泌功能.2006年K/DOQI的RRF定义为:GFR≥5.0 ml·min-1·1.73 m-2,或尿量≥100 ml/d.对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尤其是终末期肾病(ESRD)和进入透析治疗的患者而言,RRF的存在不仅可维持患者肾脏内分泌功能,保证体内体液平衡,并且在清除机体代谢产物方面起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因此,维持或保护好RRF是保证CKD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率的一个重要的环节.

  • 中药黄芪应用于腹膜透析治疗中的研究概况

    作者:蔡汝超;盛梅笑

    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是终末期肾病的替代疗法之一.由于PD治疗所具有的独特的临床优势,尤其是较好的保护残肾功能的作用,使之被推荐为肾衰竭一体化治疗的首选方式.

  • 尿酸导致慢性非梗阻性肾脏损害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吉雷;陈明

    国内外很多研究都发现高尿酸血症和痛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欧美地区痛风的发病人数约占总人口的0.13%~0.37%,年发病率为0.020%~0.035%[1].20世纪90年代后期山东的人群调查研究发现高尿酸血症患病率男性为5.79%,女性为2.44%,痛风患病率0.035 2%[2].

  • 静脉补铁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临床研究进展

    作者:于瑞波;张传方

    贫血是慢性肾衰竭患者的重要并发症,这问题同样存在于腹膜透析患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肾性贫血疗效显著,但要保证充足的体内铁储备.终末期肾病患者由于限制饮食、肠道对铁的吸收障碍、加之肠道失血、甚至应用一些药用炭片类排毒药物,更造成了体内不同程度的铁缺乏.补铁不外乎口服药物与注射剂.口服药物的形式生物利用度不高,吸收较差,而且终末期肾病患者的胃肠道吸收能力尤其差,所以往往不能收获理想的补铁效果.而静脉补铁则是将铁剂直接注入体循环,无吸收过程,也不存在吸收不良的问题,生物利用度高,改善铁储备的效果好.

  • 免疫性肾小球疾病的难点及中医药治疗对策

    作者:王小琴;王长江;袁军

    免疫性肾小球疾病指各种由免疫反应介导的肾小球肾炎,是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主要病因.近40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剂的发展以及治疗方案的改进,免疫性肾脏病的临床缓解率及预后均得到明显改善[1].尽管如此,临床仍面临挑战:如何在诱导治疗阶段进行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缓解率?如何在维持治疗阶段控制病情复发、减轻药物毒副作用?如何对难治性的免疫性肾脏病建立合理的治疗方案?

  • 血管活性物质与肾间质纤维化

    作者:崔晓影;安惠霞;杨霞

    血管活性物质是一组对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及肾小球系膜细胞等功能调节具有重大影响的物质,它包括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缓激肽、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等.肾间质纤维化(RIF)是间质的成纤维细胞增多和细胞外基质(ECM)的过度积聚,它是各种慢性肾脏病进展至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近年国内外研究证实,血管活性物质参与了RIF的形成过程,与其发生有密切关系.

  • 蛋白酶体抑制剂与肾脏疾病的研究进展

    作者:周桥;王伟铭

    泛素~蛋白酶体途径(the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UPP)是细胞内蛋白质代谢的一个重要通路,精确地控制着细胞中多种蛋白质成分的降解,包括细胞周期调节蛋白在内的80%的细胞内蛋白质均通过此途径降解,参与基因转录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以及细胞凋亡、抗原递呈等细胞生理过程.蛋白酶体抑制剂已经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治疗,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增殖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应用蛋白酶体抑制剂抑制泛素通路已经成为抗肿瘤治疗的研究新热点.近来研究发现蛋白酶体抑制剂能够抑制肾间质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在体内外实验中能够抑制肾脏肿瘤细胞的增殖,本文就蛋白酶体抑制剂在肾脏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慢性肾脏病低蛋白饮食治疗

    作者:刘莎;刘文虎

    慢性肾脏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已经成为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由于其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和医疗费用昂贵,CKD的防治性措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过去的70多年中,低蛋白饮食一直被认为可减轻尿毒症症状,改善代谢异常,控制高血压,延缓CKD进展,推迟开始透析时间,而受到广泛倡导.近年来,随着CKD低蛋白饮食治疗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人们对低蛋白饮食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也有了新的认识.

  • 糖尿病肾病的炎症机制和防治

    作者:汪年松;王锋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laropathy,DN)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性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欧美等发达国家DN是ESRD的首位原因(30%~40%),在中国为第二位.DN的机制并不明了,相关推论甚多,有非炎症机制与炎症机制两大类,前者包括代谢紊乱、高血压与相关的血流动力学异常以及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的作用,后者主要是炎症系统各成分的异常与相互作用.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的进展,炎症概念已有许多更新,Nature曾专刊讨论.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0 0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