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중화구강정기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5760
  • 国内刊号: 11-5797/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744
  • 曾用名: 口腔正畸学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傅民魁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唇腭裂术后患者上气道发育趋势研究

    作者:张锡忠;王建国;魏志强;彭朋

    目的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唇腭裂术后患者上气道形态,分析唇腭裂术后患者上气道形态发育趋势.方法 选取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儿童及成年患者各30例,分别进行上气道三维重建并进行分区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测量指标的差别.结果 与儿童组(UCLP-1)相比,成年组(UCLP-2)气道各段横截面积及正中矢状径均有增大的趋势,除S1 min(P=0.089)、S2 min(P=0.058)、S3 min(P=0.081)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舌咽段与喉咽段气道冠状径均有增大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年龄增长,单侧完全性唇腭裂术后患者上气道各段的横截面积、正中矢状径和舌咽段、喉咽段冠状径逐渐增大;鼻咽部和腭咽部的冠状径没有发生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提示唇腭裂患者在腭平面处气道冠状向宽度发育受限.

  • 6种软组织分析法在骨性Ⅲ类错(牙合)侧貌评价中的比较研究

    作者:王晴竹;林久祥

    目的 探寻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特征的头影测量敏感指标.方法 选择65例正常(牙合)、40例骨性Ⅲ类错(牙合)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选择6种唇部软组织侧貌分析法的14个头影测量项目对145个样本进行测量,各测量指标进行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并对判别结果进行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获得判断骨性Ⅲ类错(牙合)软组织侧貌特征的敏感指标.结果 多因素逐步判别结果显示,14个测量项目中LL-Sn⊥ FH、UL-B线、Lip-Diff及H角对Ⅲ类错(骀)侧貌的判断更有意义.进一步研究中,ROC曲线结果显示,在这四个有较好诊断意义的测量项目里,LL-Sn⊥FH更适合诊断凹面型,其AUC值(area under the curve,曲线下面积)为0.970,Lip-Diff及H角更适合评价Ⅲ类错(骀)侧貌的治疗效果,其AUC值分别为1.000和0.919.此时三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都较高.结论Lip-Diff是骨性Ⅲ类错(牙合)侧貌评价的一个较理想的指标,相对于其他传统侧貌测量参考线,能兼顾到较好的诊断能力和评价治疗效果的能力,使用上更加方便直接.

  • 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过长上后牙的临床研究

    作者:胡炜;艾婷婷;任翀;陈贵

    目的 评价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过长上后牙的临床效果.方法 5名成年患者,因无法使用种植体支抗而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5颗过长的上后牙.在矫治前、后采取研究模型,进行三维测量,明确过长后牙的压低量和支抗后牙的移动量.通过曲断体层片观察上后牙压低后其牙根吸收情况.结果 5名患者均完成上后牙压低,平均疗程为6个月.模型测量表明:过长后牙的压低量为(2.29±0.44)mm.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过长牙的压低量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支抗后牙有的伸长,有的被压低,移动量范围是-0.24 mm~0.71 mm(负值为伸长量,正值为压低量),支抗牙的移动量没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X片显示被压低的上后牙和支抗牙没有出现明显的牙根吸收.结论 对于不适合植入支抗钉压低过长后牙的患者使用改型腭杆辅助压低是一种有效的正畸矫治方法.

    关键词: 腭杆 过长牙 压低
  • Tip-Edge Plus技术治疗深覆(牙合)深覆盖患者不同阶段的软硬组织变化

    作者:贾海潮

    目的 探讨Tip-Edge Plus差动直丝弓技术治疗伴有重度深覆(牙合)和深覆盖错(牙合)畸形不同治疗阶段软硬组织的变化.方法 样本包括恒牙初期伴有重度深覆(牙合)和深覆盖的前突错(牙合)畸形患者23例,平均年龄13.6±1.8岁.上颌均拔除第一双尖牙,下颌拔除第二双尖牙14例,拔除下颌第一双尖牙9例,并使用Tip-Edge Plus技术治疗,治疗前、第一期打开咬合后、第二期关闭拔牙间隙后和第三期正轴完成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片并测量,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和多个均数之间两两比较的q检验.结果 治疗后患者覆(恰)、覆盖和软硬组织侧貌明显改善.打开咬合发生在第一期,覆(牙合)从5.35 mm减小到0.52 mm(P<0.05).上颌切牙的倾斜度U1/SN第一、二期分别减小20.21°和7.56°(P<0.05),第三期增加10.16°(P<0.05);上中切牙突度U1-AP第一、二期分别减小6.41 mm和2.79 mm(P<0.05),第三期增加2.19 mm(P<0.05).结论 未使用额外支抗的Tip-Edge Plus技术能够成功矫正伴有重度深覆(牙合)和深覆盖错(牙合)畸形,打开咬合发生在治疗第一期,第三期能够控制上切牙的根舌向转矩移动.

  • 基于锥体束CT成像的成人安氏Ⅱ类颅颌面骨性结构分析

    作者:夏文倩;刘翔;穆锦全;朱林;陈文静

    目的 通过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三维成像后研究分析安氏Ⅱ类颅面部的骨性结构特征.方法 对40名成年人患者(对照组安氏Ⅰ类20例,实验组安氏Ⅱ类20例)使用CBCT采集颅面部Dicom数据,使用Dolphin Imaging 11.0对骨组织进行三维重建,选择描述颅面部骨性结构的22个点进行描记,对14个测量值进行分析统计.结果 眶点、髁突顶点、下颌角点的不对称率呈现由上至下变大的趋势,安氏Ⅱ类的上颌磨牙宽度、下颌升支长度以及左右两侧下颌角点距离冠状面的距离相对安氏Ⅰ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安氏Ⅱ类双侧下颌磨牙距冠状面的距离以及颏点的位置较安氏Ⅰ类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CBCT三维成像能有效分析颅面部骨组织的各项特征,本组安氏Ⅱ类患者的颅面部骨组织特征主要为下颌升支发育不足、下颌骨及颏部后缩以及下磨牙的远中移动.

  • 定量PCR技术检测正畸患者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

    作者:杨泓;任彦霞;胡继红

    目的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正畸患者的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是否产生变化.方法 挑选30例正畸治疗六个月以上患者为实验组,30例未带矫治器的牙周健康者为对照组,分别记录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并比较两组患者的差异.结果 菌斑指数实验组为1.60±0.58,对照组为1.09±0.7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诊深度实验组为(2.72±0.64)mm,对照组为(2.13±0.18)mm,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龈沟出血指数实验组为1.4±0.47,对照组为1.32±0.5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8).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构成比,实验组0.45%±0.07%和对照组0.05%±0.01%比较,P<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畸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在总细菌中的含量增加,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可监测其变化,提示正畸期间保持牙周清洁的重要性.

  • 微种植钉配合固定矫治器矫治成人中线不齐

    作者:吴晓雪;李蓉;戴宁;刘海波;冯雪

    患者女20岁,汉族.因牙齿不齐、前牙咬合不好求治.无全身性疾病史;无家族遗传史及正畸治疗史.一、临床检查1.面部检查:面型不对称,右面部较为丰满,颏部向右偏斜,上唇略显短缩;长面型.2.口内情况:恒牙列,右侧磨牙近中尖对尖,左侧磨牙中性偏近中,右侧尖牙中性关系.前牙对刃;23缺失;17/47正锁(牙合);上下牙列中线不齐,上中线左偏约5 mm,下中线右偏约1 mm;下前牙严重拥挤,下牙弓拥挤度约9 mm.

  • 正畸拔牙联合正颌手术矫治严重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

    作者:陈磊;吴高义;刘彦普;段银钟

    一、病例摘要患者男,17岁.主诉:因地包天求治.患者乳牙(牙合)期即出现前牙反(牙合),但未行治疗,家族中无类似错(牙合)情况,全身状况良好.二、临床检查患者正面观颜面基本对称,侧面观呈凹面型,上颌后缩、下颌前突.无口腔不良习惯.口内检查:恒牙(牙合),双侧尖牙、磨牙近中关系. 上颌牙列重度拥挤,12腭侧位,22远中腭向扭转,间隙不足,下颌牙列中度拥挤,下牙弓相对上牙弓狭窄,前牙、后牙代偿性舌倾.上颌中线右偏约2.5 mm.前牙反覆盖约12.0 mm,反覆(牙合)约1.5 mm,下颌不能后退至对刃.

  • 前方牵引联合摆式矫治器治疗骨性Ⅲ类错(牙合)伴重度牙列拥挤

    作者:何进安;莫水学;康娜

    患者女,初诊年龄10岁.主诉要求矫治地包天,改善面部美观.患者身体健康,无口腔不良习惯及全身系统性疾病史,家族中无相似错(牙合)畸形患者.一、临床检查:1.口外:正面观面部左右对称,垂直向比例正常,闭唇自然.侧面观凹面型,鼻旁区塌陷,上颌发育不足,下颌前突,下唇轻度外翻.2.口内:替牙(牙合),左侧磨牙近中关系,右侧磨牙中性关系,两侧尖牙远中关系,前牙反覆盖3 mm,反覆(牙合)4 mm,上牙列重度拥挤,两侧上颌侧切牙完全腭向错位,上牙弓中线右偏3 mm.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发展与临床应用

    作者:刘晓默;胡炜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口腔正畸技术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新方法和新材料层出不穷,从而满足患者的不同矫治需求.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加工的基础上,以其隐形、美观、舒适的特点,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关注.近年来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发展迅速,其矫治范围也得到不断拓展.本文就此类矫治器的发展历史、临床应用、和治疗特点等方面进行综述.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发展历史美国医生Kesling[1]在1945年设计了一种患者可以自行摘戴的正畸矫洽器(Tooth Positioner),用以关闭去带环后遗留下的间隙并精细调整牙齿的咬合关系.

  • 颅面部生长发育与错(牙合)畸形的矫正时机(一)

    作者:张晓芸

    一、颅面骨骼的生长发育在细胞水平,生长有三种方式:一是肥大,即细胞体积的增大;二是增生,细胞数量的增加;三是细胞分泌外基质使得体积增加.软组织的生长是肥大与增生的组合,又称之为间质生长,意味着生长在组织的任何部位都可以发生.而骨组织是已经钙化的硬组织,生长只能发生在骨组织的表面.覆盖在骨表面的软组织骨膜中的间充质细胞可以分化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分泌细胞外基质并矿化,形成新骨,直接沉积于现存骨的表面.这一过程又称之为膜内成骨.

中华口腔正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