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口腔科学 >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中华口腔正畸学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Orthodontics 중화구강정기학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0.74
  • 审稿时间: 3-6个月
  • 国际刊号: 1674-5760
  • 国内刊号: 11-5797/R
  • 发行周期: 季刊
  • 邮发: 2-744
  • 曾用名: 口腔正畸学
  • 创刊时间: 1994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口腔正畸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傅民魁
  • 类 别: 口腔科学
期刊荣誉:
  • 改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过长磨牙辅助种植修复的临床研究

    作者:寻春雷;黄一平;林野

    目的 评价应用改良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过长磨牙辅助种植修复治疗的有效性.方法 本研究包括25名种植修复前正畸患者,平均年龄39.2±10.1岁.样本人群总计41颗过长磨牙需正畸压低治疗,其中上颌第一磨牙21颗,上颌第二磨牙16颗,下颌第一磨牙1颗,下颌第二磨牙3颗.完善牙周治疗并达到健康牙周状况.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无托槽数字化隐形矫治器(IROK隐形矫治系统,西安恒惠科技有限公司)治疗.为了使压低磨牙的力量有更好的贮存和释放形式,我们改良设计了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牙齿的结构形式.过长磨牙压低治疗前后分别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并进行头影测量的分析比较.结果 25名患者的41颗过长磨牙均取得良好的正畸压低治疗效果,压低治疗的平均时间7.4±2.3个月.21颗过长上颌第一磨牙和16颗过长上颌第二磨牙,相对于腭平面,分别平均压低3.3 mm(P<0.001)和2.8 mm(P<0.001).相对于下颌平面,3颗过长下颌第二磨牙平均压低2.7mm,一颗过长下颌第一磨牙治疗后压低3.5 mm.磨牙压低治疗后未见明显根吸收.结论 应用改良无托槽数字化隐形矫治器压低过长磨牙,是一种有效的辅助种植修复的正畸治疗方法.

  • 个性化护理措施对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托槽脱落率的影响研究

    作者:李立营;彭佳;武冠英;张丽雯;马俐丽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措施对接受固定正畸矫治的青少年患者托槽脱落率的影响.方法 将正畸门诊接受固定矫治的120例青少年患者按性别随机均分为四组,A组女患者30例,B组男患者30例,以上两组患者采用个体化护理措施(由专职护士运用语言、示范、文字等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从认知、心理、行为、家庭四个方面进行护理),C组女患者30例,D组男患者30例,采用常规正畸护理健康宣教.分别记录四组患者佩戴固定矫治器1个月时托槽脱落的情况,计算托槽脱落率.将A组与C组、B组与D组、A组与B组、C组与D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佩戴固定矫治器1个月时,四组患者托槽脱落率分别为o.20%、0.40%、1.57%、1.76%,A组与C组比较、B组与D组比较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均没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青少年固定正畸矫治过程中,性别差异不是影响托槽脱落率的主要因素,护士运用个体化的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的主动配合能力,从而降低了患者托槽的脱落率.

  • 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上颌前部(牙合)片与CBCT评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作者:刘璐玮;马莲;林久祥;贾绮林

    目的 比较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的差异性.方法 选择唇腭裂二期牙槽突裂植骨术后三个月以上的患者39人,共计49侧裂隙.同期拍摄以裂隙为中心的上颌前部(牙合)片和牙槽突局部CBCT,根据Bergland分级标准对上颌前部(牙合)片进行植骨区牙槽突评价,并与CBCT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者一致性.结果 20侧植骨区牙槽突高度为Bergland Ⅰ型和18侧BerglandⅡ型者中,牙槽突厚度分级为A1B1C1D1型者分别有9侧(45.00%)和3侧(16.67%).在上颌前部(牙合)片的评价中,45.00% Bergland Ⅰ型和16.67%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与CBCT评价结果一致.55.00% BerglandⅠ型和83.33% BerglandⅡ型患者植骨区牙槽突情况被高估.结论 三维CBCT与传统上颌前部(牙合)片对牙槽突裂植骨疗效评价结果不一致.CBCT可以更好的评价牙槽突裂植骨疗效.

  • 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的临床效果研究

    作者:刘伟涛;周彦恒

    目的 本研究目的是评价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疗效.方法 29例7~13岁患者随机分入两组.观察组: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对照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对治疗前后的头颅侧位片进行传统和直角坐标系头影测量分析.结果 观察组平均疗程7.04个月短于对照组11.0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A-Np增加量1.28 mm小于对照组2.0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颌前移量较小.观察组治疗后下颌向后下旋转移动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功能(牙合)平面逆时针旋转显著(P<0.01),与对照组旋转方向相反.结论 双轴扩弓器上颌反复快速扩缩口内前方牵引是一种快速、有效的早期治疗上颌后缩患者的方法,其治疗后上颌前移量有略小于传统的Hyrax扩弓器上颌单次快速扩弓面罩前方牵引的趋势.

  • 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行为反应的相关研究

    作者:张月兰;张晓敏;韦大鹏;杨亚普;杨亚欣;刘林嶓

    目的 通过建立大鼠实验性牙移动模型,观察不同正畸力作用下的大鼠行为反应变化,探讨力值对大鼠行为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78只8周龄,体重为266.67 g±20.46 g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和实验组72只(包括50 g力值组和100 g力值组各36只).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实验组建立大鼠实验性牙齿移动模型,分别施加50 g或100 g力,近中移动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观察加力后1d、2d、3d、5d、7d、14 d各时间点的行为反应变化.观察方式包括旷野行为实验:即每只大鼠前30 s通过的总线数,5 min内通过的总线数和旷野中心的总线数,5 min内抬起行为总时间;拭嘴行为实验即5 min内拭嘴行为次数以及抗捕获实验分值.采用Kruskal-Wallis H(K)的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加力后大鼠的行为反应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加力后第1d大鼠的旷野行为反应严重减少(P1<0.05),然后逐步增加至14天时的空白水平;试嘴行为次数和抗捕获分值急剧增加,至2d达高峰后,逐渐减少,第14 d时基本回复与空白组同样水平.实验组比空白组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P2<0.05),且100 g力值组的行为反应较50 g力值组重.结论 正畸牙移动严重影响大鼠行为反应,变化程度与所施加的正畸力值有关.

  • 骨缝结构对上颌前牵引及横向扩弓的生物力学影响

    作者:吴志芳;张亚梅;雷勇华;阙国鹰;廖胜辉

    目的 探讨在上颌前牵引联合横向扩弓作用力下,骨缝结构对单侧唇腭裂(unilateral cleft lip and palate,UCLP)患者颅上颌复合体位移变化和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 选择1例左侧唇腭裂患者进行颅面部CT扫描,利用所得CT扫描数据分别建立一个包含或不包含骨缝结构的颅上颌复合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腭中缝扩开6 mm情况下,于双侧第一双前磨牙处分别施加一个500 g、与咬合平面呈20°向前下的上颌前牵引力,利用Ansys12.0分析颅面复合体的位移变化和应力分布.结果 建立了含或不含骨缝唇腭裂颅上颌有限元模型;在上颌前牵引联合横向扩弓作用力下,有骨缝和无骨缝模型上颌均发生了明显向前、下的位移,在水平、矢状、垂直三个方向上的位移均有从下至上递减趋势;且唇腭裂侧位移比无唇腭裂侧位移大;有骨缝模型明显比无骨缝模型位移量大.在二力联合作用下,有骨缝模型的骨缝区均同时存在压应力和拉应力,唇腭裂侧骨缝和无唇腭裂侧骨缝的应力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但唇腭裂侧骨缝应力较无唇腭裂侧骨缝应力大.结论 本实验从生物力学角度证实了骨缝在颅上颌复合体生长改良中具有重要意义.

  •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的三维头颅正中矢状面自动构建法

    作者:刘筱菁;李倩倩;王晓霞;何颖;谢铮;李自力

    目的 采用非标志点法构建三维头颅的正中矢状面(MSP),建立技术流程,评价其准确性.方法 选取30名志愿者CT数据,采用非标志点法(实验组)和传统方法(对照组)分别构建头颅的正中矢状面.实验法采用Mimics 11.0软件,通过CT三维重建,镜像,本体-镜像数据配准等步骤构建MSP.对照组手工选取鼻根点、蝶鞍中心点和枕骨大孔前点构建MSP.由10位正颌外科高年资医生,采用双盲法对实验组、对照组MSP构建结果进行主观评分.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验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84.4±10.9,对照法构建MSP平均得分为66.2±29.2.实验法得分高于对照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基于本体-镜像关联法和迭代近点算法配准的非标质点法能够构建三维头颅的MSP,其准确性优于传统点构建法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 计算机辅助托槽定位系统的建立

    作者:兰泽栋;周丽淑

    目的 建立基于3D扫描、打印架构下的计算机辅助托槽定位系统(computer aided bracket placement system,CABPS).方法 通过3D扫描获取3D数字化牙颌模型,利用正畸计算机辅助设计(orthodontics computer aided design,Ortho CAD)技术对数字化模型进行牙齿分离,按照正常咬合六项标准进行牙齿排列;基于临床冠中心法和托槽槽沟平直化原则做计算机辅助托槽定位,计算机对已附带托槽定位标尺的牙齿进行原态模型复位,3D打印,压制托槽定位模板,在模拟(牙合)架上进行托槽间接粘接后模拟矫治,验证矫治效果.结果 在3D扫描、打印架构下,基于Ortho CAD技术建立了CABPS.结论 CABPS可提高托槽定位精度,实现了矫治效果可预期、可视.

  • 上颌铸造式Hyrax快扩后鼻上颌复合体三维形态变化的锥体束CT观察

    作者:骆英;林新平;章利;樊晓群

    目的 使用锥体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评估生长期儿童快速扩弓后鼻-上颌复合体、牙槽骨和牙齿的变化.方法 30例(男13例,女17例,年龄11.0±1.5岁)上牙弓狭窄的患者,经过上颌铸造式Hyrax快速扩弓,扩弓前后拍摄CBCT,重建上颌尖牙区和第一磨牙区三维结构,分别测量颌骨、牙槽骨在不同平面的变化以及磨牙间宽度和倾斜角度的变化,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 铸造式Hyrax快扩后颌骨变化明显,骨性扩弓∶牙性扩弓=1∶1,鼻腔宽度平均增加(3.88±1.92) mm,第一磨牙区牙槽骨宽度平均增加(5.72±1.86)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磨牙颊向倾斜度右侧平均增加(2.12±3.99)°,左侧平均增加(3.27±4.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颌铸造式Hyrax快扩对生长发育期患者鼻-上颌复合体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鼻腔、颌骨宽度增加和牙槽骨改建.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拔牙矫治安氏Ⅱ类成人患者1例

    作者:史真;林升

    患者,女,32岁,要求隐形矫治牙齿不齐.一、临床检查面部对称,唇闭合不全,软组织侧貌突.恒牙列,28萌出,38近中阻生.右侧磨牙中性偏远中关系,左侧磨牙远中尖对尖关系.拥挤度:上颌4.5 mm,下颌9.5 mm.前牙深覆(牙合)Ⅱ度,覆盖5 mm,上中线偏右2 mm.牙周状况良好(见图1).开口度及开口型正常,左侧颞下颌关节张闭口有弹响.

    关键词:
  • 双轨道装置远移磨牙矫治上颌多牙阻生患者一例

    作者:彭绍斌;邵金陵

    GMD(Greenfield molar distalization)是近年来临床上使用的一种新的推磨牙向远中装置,其采用Ni-Ti螺旋推簧从第一磨牙颊侧和舌侧同时施力,能较好地控制磨牙的旋转和倾斜,使磨牙的移动接近于整体移动.GMD矫治器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磨牙和前磨牙带环、颊侧和腭侧圆管、轨道、Ni-Ti螺旋推簧、支架和Nance腭托组成.与摆形矫治器的支抗设计相同,都是由Nance腭托和前磨牙共同提供支抗,推磨牙向远中移动.不同之处在于,摆形矫治器只在腭侧对磨牙施以远移的矫治力,容易造成磨牙远中向和颊向的倾斜,而GMD装置在颊、腭侧同时施力,更好地控制了磨牙的移动.

    关键词:
  • 使用微钛板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严重前牙深覆盖

    作者:李伟;刘琳

    微钛板作为一种绝对支抗应用于正畸临床,利于控制支抗和远中移动磨牙.本文介绍一例使用微钛板种植支抗矫治成人严重前牙深覆盖的病例.患者,女,19岁.因牙齿前突求治.无全身性疾病史,无口腔不良习惯,其姐姐双颌前突.一、临床及X线检查1.面部检查:面部对称,侧貌上颌前突,严重开唇露齿,上唇短缩.见图1.2.口内情况:恒牙列,双侧磨牙及尖牙均远中关系;前牙深覆(牙合)Ⅲ度,下前牙咬伤上前牙腭侧牙龈;深覆盖Ⅲ度,约15 mm,上下颌切牙唇倾;上下颌牙弓狭窄;上牙弓Ⅰ度拥挤,下牙弓Ⅲ度拥挤;上牙列中线右偏1.0 mm,下牙列中线左偏1.0 mm;左侧第二双尖牙正锁(牙合).

    关键词:
  • 手术优先在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作者:卫瑶;刘琳

    对于生长发育已经停止、伴有严重牙颌面畸形的成年患者,只有通过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才能获得理想的颌骨位置和稳定的咬合关系,以达到改善美观、恢复口颌功能、稳定疗效的目的[1-2].采用手术优先(surgery first approach,SFA)的治疗模式,能快速改善患者外观,缩短疗程,不需要去除牙齿代偿给患者带来的咬合不适、侧貌恶化等术前正畸过程,因此手术优先将成为某些重度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的治疗选择之一[3].本文就手术优先的发展、适应证、优缺点以及临床程序等作一综述.

    关键词:
  • 数字牙(牙合)模型在正畸中的应用及展望

    作者:侯瑜琳;刘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三维重建技术的快速发展,口腔正畸学也在发生着一场深刻的变革,数字模型越来越多的进入正畸临床应用.技术上不断完善的数字牙颌模型,已经可以替代传统石膏模型的许多角色.本文就数字模型的获取方式、数据特点以及在正畸中的应用及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中华口腔正畸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2017 01 02 03 04
2016 01 02 03 04
2015 01 02 03 04
2014 01 02 03 04
2013 01 02 03 04
2012 01 02 03 04
2011 01 02 03 04
2010 01 02 03 04
2009 01 02 03 04
2008 01 02 03 04
2007 01 02 03 04
2006 01 02 03 04
2005 01 02 03 04
2004 01 02 03 04
2003 01 02 03 04
2002 01 02 03 04
2001 01 02 03 04 z1
2000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