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

    作者:闫学强;郑楠楠;卞红强;杨俊;段栩飞;秦鑫锞;周利华

    目的 探讨腹腔镜Ladd手术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收治的50例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27例患儿行开腹Ladd手术设为开腹组,23例患儿行腹腔镜Ladd手术设为腹腔镜组.观察两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是否发生切口感染及肠梗阻等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 开腹组患儿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69±7)min、(41±9)h、(10.4 ±2.4)d;腹腔镜组分别为(92±13) min、(28 ±5)h、(6.4±1.5)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21,16.50,6.34,P<0.05).开腹组术后2例患儿切口感染,1例患儿术后肠梗阻;腹腔镜组未见切口感染及术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全组患儿术后随访6个月至2年,平均随访13个月,患儿生长发育良好,症状消失.结论 腹腔镜Ladd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较之开腹Ladd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可以作为治疗婴幼儿先天性肠旋转不良优先选择的手术方式.

  • 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癌的疗效比较

    作者:朱洪旭;周文涛;戎叶飞;匡天涛;楼文晖;靳大勇;王单松

    目的 比较保留幽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PPD)与标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SPD)治疗壶腹周围癌的近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85例壶腹周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44例患者行PPPD设为PPPD组,41例患者行SPD设为SPD组.观察2组患者术中情况,分析胰瘘(B级及以上)、胆瘘、出血、腹腔感染、胃排空障碍和患者预后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随访,术后第1年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2~3年每6个月随访1次,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0月.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M(Qn)表示,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结果 PPPD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95 min(180 min,240 min),SPD组患者为210 min(180 min,300 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90,P<0.05).PPPD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0 mL(113 mL,288 mL)、0 mL(0 mL,0 mL)和17 d(12 d,24 d),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00 mL(150 mL,325 mL)、0 mL(0 mL,400 mL)和16 d(12 d,30 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185,-1.780,-0.533,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患者,总体并发症发生率42.4%(36/85),以胰瘘、腹腔感染及胃排空障碍多见.PPPD组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为20.5% (9/44),高于SPD组的4.9% (2/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1,P<0.05);PPPD组患者术后胰瘘、胆瘘、腹腔感染及术后出血发生率和2个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5%(9/44)、2.3% (1/44)、15.9% (7/44)、4.5% (2/44)、25.0% (11/44),SPD组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 (6/41)、4.9% (2/41)、19.5%(8/41)、7.3%(3/41)、14.6% (6/4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495,0.423,0.295,0.190,1.425,P>0.05).8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6~4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1个月.85例患者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5.3%、75.5%;PPPD组患者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7.7%和78.9%,SPD组患者术后1、3年生存率为92.7%和71.7%,两组患者术后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90,P>0.05).无淋巴结转移患者与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术后3年生存率分别为80.5%、54.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90,P<0.05).结论 治疗壶腹周围癌,PPPD与SPD均能获得良好的近期疗效;PPPD手术时间短于SPD,但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率高于SPD;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壶腹周围癌术后短期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对有淋巴结转移的壶腹周围癌患者不建议行PPPD.

  • 1892例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应寒;雷文章

    目的 探讨腹股沟疝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1月至2015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1 892例行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完善术前检查,包括血常规、血生化、血电解质、凝血常规、输血前全套、血型、胸部X线片、心电图.对需暂缓日间手术的情况,纠正相关异常指标后重新预约手术时间.术前一般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患者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应用腹膜前间隙无张力修补法或巴西尼法.记录患者麻醉方式、手术方法、修补材料、手术时间、转入住院部的例数及原因、治疗费用.日间手术中心于出院时对患者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主刀医师于术后1、3、6、12个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慢性疼痛发生情况、疝复发情况、再入院患者例数及原因.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7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结果 1 892例患者中,1 889例在局部麻醉下完成手术,3例改为全身麻醉;1 874例采用无张力修补法,其中采用超普疝材料1 592例,超普网塞材料264例,普理灵疝材料8例,戈尔平片6例,聚丙烯三维网塞材料4例;18例采用巴西尼法.无围术期死亡患者.1892例患者手术时间为(28±12)min.1例患者因术后切口疼痛拒绝出院,1例因皮下血肿,1例因饱食后腹胀,转入住院部,均经处理后顺利出院.出院后26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中12例为切口浅层感染,换药后痊愈,无补片取出患者;5例出现阴囊及腹股沟区水肿;3例出现皮下血肿;2例出现恶心呕吐;2例出现尿潴留;2例出现切口裂开,均经对症处理后顺利恢复.1 892例患者治疗费用为(6 956±249)元/侧(腹股沟疝).出院时患者满意率为99.049%(1 874/1 892).患者随访率为86.152%(1 630/1 892),随访时间为1~67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5个月.随访期间,4例患者出现慢性疼痛,经镇痛、理疗等治疗后好转;3例腹股沟疝复发,其中1例为复发疝,2例为巨大直疝.结论 腹股沟疝日间手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患者满意度高,治疗费用低.

  • 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结直肠癌根治术后的应用价值

    作者:吴莉;姜芸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RS 2002)和CONUT 2种营养状况评估工具对结直肠癌根治术后行营养支持治疗的指导价值及对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70例NRS2002评分≥3分的患者设为A组;A组中40例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A1组,30例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A2组.60例NRS 2002评分<3分且CONUT阴性的患者设为B组;B组中30例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B1组,30例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B2组.50例NRS 2002评分<3分但CONUT阳性的患者设为C组;C组中25例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C1组,25例未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设为C2组.联合应用NRS 2002和CONUT2种工具对患者营养状况进行评估.NRS 2002评分≥3分或NRS 2002评分<3分但CONUT阳性为存在营养风险,NRS 2002评分<3分且CONUT阴性为无营养风险.存在营养风险患者均应于术后尽早行营养支持治疗,告知患者及家属不行营养支持治疗的风险,由患者及家属自行选择.采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经管饲补充肠内营养制剂或直接口服营养素,热卡≥41.84 kJ/(kg·d),时间≥3d.观察指标:(1)营养学指标:术前、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7天清晨空腹血清Alb、前白蛋白及转铁蛋白.(2)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3组行营养支持治疗患者均耐受良好,无明显腹痛、腹胀、腹泻情况.营养学指标比较:A组中A1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9 ±4) g/L、(0.25 ±0.06) g/L、(2.0 ±0.4) g/L,术后第1天分别为(27±4)g/L、(0.19 ±0.07)g/L、(1.7±0.4) g/L,术后第7天分别为(33±5)g/L、(0.27±0.05) g/L、(1.9±0.3)g/L;A2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9±5)g/L、(0.24 ±0.04) g/L、(2.0 ±0.4)g/L,术后第1天分别为(27±4)g/L、(0.18±0.05)g/L、(1.7 ±0.4)g/L,术后第7天分别为(26 ±4) g/L、(0.16±0.04) g/L、(1.8 ±0.5)g/L.两组上述3项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3.256,6.642,7.152,P<0.05).B组中B1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37 ±4) g/L、(0.28±0.05)g/L、(2.0±0.3)g/L,术后第1天分别为(36 ±4)g/L、(0.21±0.06)g/L、(1.7±0.5)g/L,术后第7天分别为(38±4)g/L、(0.30 ±0.05) g/L、(1.9 ±0.5)g/L;B2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36±4)g/L、(0.28±0.06) g/L、(2.1±0.4)g/L,术后第1天分别为(36 ±3) g/L、(0.23±0.04) g/L、(1.7±0.4) g/L,术后第7天分别为(37±4)g/L、(0.22 ±0.07) g/L、(1.8±0.5)g/L.两组上述3项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562,0.625,2.223,P>0.05).C组中Cl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8 ±4) g/L、(0.35±0.06) g/L、(2.1±0.4) g/L,术后第1天分别为(26±4)g/L、(0.17±0.07) g/L、(1.7±0.4)g/L,术后第7天分别为(34±5)g/L、(0.35 ±0.05) g/L、(1.8±0.3)g/L;C2组患者术前Alb、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分别为(28±5)g/L、(0.34 ±0.04) g/L、(2.0 ±0.4)g/L,术后第1天分别为(26±4) g/L、(0.16±0.05)g/L、(1.7±0.4) g/L,术后第7天分别为(25±4)g/L、(0.16±0.04) g/L、(1.8±0.5) g/L.两组上述3项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 =5.625,4.225,8.221,P<0.05).术后恢复情况:A组中A1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9±0.5)d、(2.3±0.5)d、(8.6±1.2)d、(14.7±1.1)d,A2组分别为(3.0±0.5)d、(4.5±0.6)d、(11.4±2.2)d、(17.8±1.3)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0.644,-12.200,-8.710,-11.650,P<0.05).B组中B1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0.3)d、(3.2±0.7)d、(10.3±1.4)d、(14.7 ±2.0)d,B2组分别为(1.5±0.5)d、(3.7±0.6)d、(11.0±1.2)d、(16.1±1.5)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929,-1.033,-1.019,-1.171,P>0.05).C组中Cl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排便时间、术后进半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8±0.7)d、(2.1±0.5)d、(7.6±1.2)d、(13.9±1.2)d,C2组分别为(3.1-±0.5)d、(4.5 ±0.7)d、(11.4±2.4)d、(17.6±1.3)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34,-10.950,-10.010,-11.700,P<0.05).结论 联合应用NRS 2002和CONUT 2种工具评估患者营养状况指导营养支持治疗准确可靠.对存在营养风险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应积极行营养支持治疗;但对术前无营养风险患者,术后营养支持治疗不是必需.合理营养支持治疗能改善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加速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 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和腹腔镜手术方式选择

    作者:王文瑞;李健文;王骥;乐飞;冯波;王明亮;陆爱国;郑民华

    目的 总结复发性腹股沟疝的临床特点,探讨其腹腔镜手术方式选择.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至2014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330例(352侧)行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复发性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由同组医师完成,手术方式由术者选择行经腹腹膜前修补术(TAPP)、全腹膜外修补术(TEP)或腹腔内补片平铺术(IPOM).观察指标包括前次手术的复发部位,此次手术的修补方法、手术方式选择和临床疗效.采用电话或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疝复发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复发部位:352侧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86侧,斜疝区域111侧,股疝区域6侧,复合疝区域49侧.125侧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44侧,斜疝区域48侧,股疝区域2侧,复合疝区域31侧;110侧网塞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85侧,斜疝区域16侧,复合疝区域9侧;61侧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37侧,斜疝区域16侧,股疝区域3侧,复合疝区域5侧;36侧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9侧,斜疝区域12侧,股疝区域1侧,复合疝区域4侧;14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中,直疝区域1侧,斜疝区域13侧;6侧硬化剂注射后复发疝均为斜疝.复发疝中直疝的比例为52.84%(186/352),高于初发疝的23.70%(998/4211),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397,P<0.05);植入补片的复发疝中直疝的比例为68.12%(141/207),高于未植入补片复发疝的31.03%(45/1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052,P<0.05).(2)修补方法:未植入补片的复发疝和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均采用修补肌耻骨孔的方法完成手术,补片固定与不固定的比例为82:124;网塞平片和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采用修补肌耻骨孔或修补疝缺损完成手术,补片固定与不固定比例为133:13.两种修补方法补片固定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552,P<0.05).(3)手术方式选择:352侧复发疝中,行TAPP治疗288侧,行TEP治疗50侧,行IPOM治疗14侧.缝合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91侧,行TEP治疗34侧;网塞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108侧,行IPOM治疗2侧;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46侧,行TEP治疗15侧;腹膜前修补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24侧,行IPOM治疗12侧;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13侧,行TEP治疗1侧;硬化剂注射后复发疝:行TAPP治疗6侧.(4)临床疗效:330例患者成功行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未应用镇痛剂.330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40±13) min(15~100 min).术后第1天疼痛分数为(2.4±1.1)分(0.6~7.3分),2周内恢复非限制性活动人数比例为99.70%(329/330).330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35例,其中1例平片修补术后复发疝患者,行TEP治疗时术中损伤肠管,再次手术行肠管修补并取出补片;其余34例并发症依次为血清肿22例,尿潴留8例,暂时性神经感觉异常3例,麻痹性肠梗阻1例,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术后住院时间为(1.7±1.4)d(1.0~9.0 d).330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8个月(6~174个月).结论 复发性腹股沟疝中直疝区域复发较为常见,植入补片的复发疝中直疝比例更高.腹腔镜治疗复发性腹股沟疝时可根据术中情况采用修补肌耻骨孔或修补疝缺损方法进行修补.TAPP和TEP的选择取决于前次手术的入路、补片植入的间隙以及术者自身的经验.IPOM可做为TAPP的备选手术方式.

  • 不同类型网片应用于李金斯坦腹股沟疝修补术疗效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王荫龙;张新;满艺;谢加东

    目的 比较采用聚丙烯聚乳酸复合网片、聚酯网片、聚丙烯网片行李金斯坦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 080例原发性单侧腹股沟疝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ProGrip组(采用聚丙烯聚乳酸复合网片)、PET组(采用聚酯网片)和PP组(采用聚丙烯网片).患者在局部麻醉下采用标准的李金斯坦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5月.随访内容包括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疼痛情况及术后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主要观察指标包括:固定网片时间,手术时间,疝复发情况;术后1周、1个月、6个月、12个月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价量表(NRS)评估;术后1个月患者健康相关的生命质量,采用SF-36问卷调查,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术后中、重度疼痛率,Log-rank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患者1 022例,其中ProGrip组患者367例,PET组346例,PP组309例.ProGrip组、PET组、PP组患者固定网片时间分别为(1.3±0.5)min、(4.9±0.9) min、(5.0±0.9) min,手术时间分别为(30 ±5) min、(45 ±7) min、(44±7)min,3组上述两个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21,4.33,P<0.05).固定网片时间和手术时间ProGrip组与PET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4.39,P<0.05);ProGrip组与PP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7,2.99,P<0.05);PET组与P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8,0.63,P>0.05).909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率为88.943% (909/1 022),随访时间为12 ~ 2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ProGrip组、PET组、PP组患者术后疝复发分别为1、0、0例,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roGrip组、PET组、PP组患者术后1周至12个月疼痛NRS评分分别为0(0 ~2)分~0(0 ~0)分、2(0 ~5)分~0(0~0)分、1(0~4)分~0(0 ~0)分,术后1周至12个月中、重度疼痛患者分别为52例(14.17%) ~0例(0)、87例(25.14%)~0例(0)、89例(28.80%) ~0例(0),3组上述两个指标变化趋势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66 ,x2=1.52,P>0.05).ProGrip组、PET组、PP组患者术后1个月生理机能分别为(52±4)分、(50±6)分、(50±6)分,生理职能分别为(50±6)分、(50±6)分、(50±5)分,躯体疼痛分别为(52±7)分、(52±7)分、(52±7)分,一般健康状况分别为(63±4)分、(57±9)分、(58±8)分,精力分别为(63±5)分、(62±6)分、(63±6)分,社会功能分别为(58±4)分、(58±8)分、(57±8)分,情感职能分别为(59±4)分、(57±8)分、(58±8)分,精神健康分别为(65±4)分、(63±5)分、(63±6)分,3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6,3.65,1.98,2.41,6.32,2.33,4.21,3.52,P>0.05).结论 采用聚丙烯聚乳酸复合网片、聚酯网片、聚丙烯网片行李金斯坦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和生命质量相当,且均在术后远期呈现低复发率、低疼痛发生率和较高的生命质量.

  • 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和致病菌分布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樊跃平;任建安;吴秀文;顾国胜;王革非;赵坤;赵允召;黎介寿

    目的 探讨腹部污染切口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情况及致病菌分布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1月于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并拟行确定性手术的760例消化道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手术部位感染的确诊依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院内感染监测系统的标准.采用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法根据术后是否出现手术部位感染将患者分为手术部位感染组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收集并分析两组患者入口学信息、消化道瘘信息、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感染相关信息等.计量资料以M(Qn)表示,采用秩和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191例患者纳入研究,51例发生手术部位感染,总发生率为26.70%(51/191).其中浅表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36例,深层组织切口型手术部位感染8例,器官和(或)腔隙型手术部位感染7例.手术部位感染时间多为术后1周.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5例患者细菌培养阴性,46例患者细菌培养阳性,共分离出菌株71株,依次为大肠埃希菌22株、肠球菌14株、肺炎克雷伯菌9株、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变形杆菌7株、铜绿假单胞菌4株、柠檬酸细菌2株、D群链球菌2株、摩根菌1株、肠杆菌1株、产气单胞菌1株.22株大肠埃希菌中,72.7%(16/22)为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8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均为β-内酰胺酶阳性,其中7株为甲氧西林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非手术部位感染组患者中位总住院时间和中位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3.0 d(26.0d,46.0 d)和16.5 d(13.0 d,21.0 d),明显短于手术部位感染组的37.0 d(31.0 d,64.0 d)和23.0 d(17.0 d,32.0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 582.00,1 757.00,P<0.05).结论 胃肠消化道瘘作为一种污染的腹部切口,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常见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部分致病菌为耐药菌株.临床试验注册 在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注册,注册号为ChiCTR-EOC-14005670.

  • 腹腔镜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

    作者:克力木;阿力木江·麦斯依提;伊比提哈尔;张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膈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8月至2015年6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5例行腹腔镜膈疝修补术的后天性膈疝患者的临床资料.用双面复合材料补片,以疝环口为中心,使用腹腔镜下疝螺旋钉将补片固定于膈肌上,以达到修补缺损的目的.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患者术后疝复发和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平均数(范围)表示.结果 15例膈疝患者成功行腹腔镜膈疝无张力修补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34.5 min(120.0~ 150.0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25.6 mL(10.0 ~50.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 d(10~ 12 d).15例患者术后未出现呼吸、消化系统并发症,术前存在的呼吸系统症状(咳嗽、咳痰、喘息、憋气等)缓解,以及部分患者出现的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吞咽困难等)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2 ~ 48个月.截至随访时间,15例患者未出现严重术后并发症,无一例复发.结论 腹腔镜膈疝修补术安全、可靠.

  • 普芦卡必利治疗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

    作者:丁曙晴;袁庆延;周惠芬;陆铤;邓明洁;尹鑫;丁义江

    目的 探讨琥珀酸普芦卡必利对难治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2-8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难治性便秘(结肠慢传输型、功能性排便障碍及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进行前瞻性分析.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治疗方案:治疗期间停用泻剂及灌肠等原有治疗.每日口服普芦卡必利2 mg,使用2周后,如果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或症状改善超过50%)则继续单纯口服普芦卡必利治疗,使用至4周后停用,观察随访;如果治疗2周后症状改善低于50%,则第3~6周根据患者症状分别采取下列方案:(1)结肠慢传输型便秘: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但腹胀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有改善,且存在腹胀或排便不尽感,则口服普芦卡必利+中药治疗;如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不满意或排便量少,且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则口服普芦卡必利+针灸治疗;(2)功能性排便障碍:口服普芦卡必利+针灸治疗+盆底生物反馈训练;(3)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以腹胀为主者口服普芦卡必利+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如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改善但腹胀或排便不尽感无改善,口服普芦卡必利+中药治疗.患者使用排便日记记录治疗后每周自主排便次数、粪便形态、排便费力程度等及不良反应,每周复访时将排便日记交于研究医师进行录入.结果 患者服用药物总体依从性较好.60例患者中,43例(结肠慢传输型21例、功能性排便障碍11例、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11例)完成治疗.治疗2周后,19例患者每周自主排便次数满意,24例患者不满意.治疗4周后,17例患者便秘痊愈,18例患者便秘好转,8例患者治疗无效.60例患者共发生不良反应19例次,均在使用药物的第1周发生,其中6例患者因停药退出或剔除试验,其余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好转或自行缓解.结论 普芦卡必利对难治性便秘治疗有效,结合中药及针灸等治疗能提高治疗总体满意度.

  • 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李清汉;甄作均;吴志鹏;陈焕伟;李梅生;陈应军;计勇

    目的 探讨皮下引流管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预防腹部Ⅳ类切口感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4年7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23例腹部Ⅳ类切口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均行开腹手术,试验组患者术后采用皮下留置引流管,术后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的方法;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关腹方法,未留置皮下引流管.记录患者术前Hb,术前Alb,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术后1、3、7dHb和Alb,观察术后患者切口感染及细菌培养情况.患者均于出院后定期门诊复诊,每2周复诊1次,复诊至切口拆线后3个月.记录拆线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症发生.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Q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重复测量的资料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123例患者纳入研究.65例试验组患者术后1、3、7dHb分别为(111±15)g/L、(107±18) g/L、(108±13) g/L;58例对照组患者分别为(112±13) g/L、(106±16) g/L、(106±12)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4,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1、3、7 d Alb分别为30 g/L(26 g/L,32g/L)、31 g/L(28 g/L,33 g/L)、35 g/L(32g/L,37 g/L);对照组分别为30 g/L(25 g/L,32g/L)、32g/L(29g/L,33g/L)、37g/L(32g/L,38g/L),两组趋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07,P>0.05).试验组术后4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对照组12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23,P< 0.05).患者感染均发生在术后4~6d,感染均只限于皮下组织,未达肌肉层或以下组织,全部敞开引流后行清创缝合,均治愈.患者均未发生再次感染.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均于术后7~9d拆线.切口细菌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8例(其中大肠埃希菌合并粪肠球菌1例、大肠埃希菌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1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肺炎克雷伯杆菌2例,鲍曼不动杆菌1例,阴沟肠杆菌1例,无细菌3例.所有患者切口愈合拆线后随访3个月,随访期间患者均生存,未发现再次感染、切口裂开、切口疝等并发症.结论 皮下留置引流管行持续冲洗及负压吸引操作简单,能有效降低腹部Ⅳ类切口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

  • 造口旁疝的预防和外科治疗进展

    作者:李基业

    目前,造口旁疝的预防和外科治疗仍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采用传统的非手术和手术方法预防造口旁疝的发生收效甚小.近年来,在造口时运用预防性放置补片的技术已使造口旁疝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传统的原位或移位组织的修补方法术后复发率很高,修补材料的应用可使造口旁疝的手术治疗近期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而远期效果还难以确定,需要进一步研究观察疗效.

    关键词: 造口旁疝 预防 治疗
  • 疝修补材料的发展历程

    作者:陈杰;杨硕

    疝修补材料的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理想的材料仍未被发现,似乎每一次产品的迭代,在弥补一些不足的同时,都伴随有其他问题出现.笔者就疝修补材料的研究发展历程进行总结和探讨.

    关键词: 材料 疝修补片
  • 复杂腹壁缺损功能性修复的策略

    作者:顾岩;宋志成

    复杂腹壁缺损临床处理困难,外科治疗的目的不仅是要恢复腹壁的解剖结构完整性,更要恢复腹壁的功能,从而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术前对腹壁缺损进行准确分型、分区是制订复杂腹壁缺损手术方案的基础,基于补片加强的腹壁缺损修复技术、组织结构分离技术以及组织瓣技术是实现腹壁缺损功能性修复的重要手段.

  • 非编码微小RNA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功能

    作者:韩超;王健东

    微小RNA(miRNAs)是一类长度为18 ~ 25个核苷酸的内源性单链小分子非编码RNA,通过与靶蛋白mRNA 3 '端非编码区互补结合,抑制mRNA转录后靶蛋白的表达或通过降解mRNA调节特定基因的表达.其在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生理作用.运用实验生物学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对与肿瘤相关的miRNAs进行研究成为当前的热点.笔者主要介绍miRNAs在胆囊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的作用.

  •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

    作者:陈伟;赖佳明;张昆松;黄力;陈东;陈流华;殷晓煜;梁力建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在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血管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和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胰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病例1血型A型,病例2血型O型.术中均发现肿瘤包裹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包裹长度分别为6 cm,决定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及同种异体血管(血型B型)移植.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内容为患者肿瘤转移、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6月.结果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围术期无并发症发生.病例1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45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30 min,术中出血量为3 000 mL,术中输RBC 10 U,血浆6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21天出院.术后患者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复发.病例2手术时间为480 min,脾静脉阻断时间为30 min,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阻断时间为25 min,术中出血量为600 mL,术中输RBC 2 U,血浆400 mL.血管切除长度为7 cm.术后患者恢复顺利,术后第5天恢复进食,第5、7天拔除腹腔引流管,第14天出院.至随访截止时间仍生存,未见肿瘤转移和复发.结论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应用于胰十二指肠切除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和门静脉部分切除术的血管重建,安全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 消化道同时性多原发黑色素瘤一例

    作者:张毅勋;李耀平;毛光华;王文渊;冯毅

    1 临床资料患者女,58岁.因间断便血6个月,加重4个月入院.2011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量少,色红,与大便相混,大便约4次/d,便稀,不成形,伴肛门下坠、里急后重感,4个月前患者自觉便血量明显增多,为黏液脓血便,大便5~6次/d,无其他不适.患者无既往史、过敏史,口腔黏膜及全身皮肤未见黑斑或黑痣,否认体表黑痣切除史.体格检查:腹部柔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叩诊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3次/min.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诊断 治疗
  • 手术切除联合补片一期修补治疗侵及肠管巨大腹壁硬纤维瘤

    作者:高建军;罗逸潜;林楠

    腹壁硬纤维瘤又称腹壁韧带样瘤或腹壁纤维瘤,是一种罕见的良性成纤维细胞瘤,其特点是无包膜,具有很强的局部浸润性,手术切除后复发率极高.2011年12月解放军第二一○医院收治1例侵入腹腔内脏器的巨大腹壁纤维瘤,经扩大切除并应用修补材料对缺损腹壁予以重建,效果良好.

  • 现代疝外科解剖和治疗原则的新认识

    作者:唐健雄

    疝是普通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自20世纪70年代起,疝和腹壁外科领域的概念逐步更新,发展非常迅速.无张力疝修补的概念就起源于这一时期,现代疝和腹壁外科的理念正是在这一基础上不断更新.这些新的发展包括疝的诊断与治疗指南和质量控制标准的制订;解剖学的重新认识和腹壁功能的定义;疝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式的进展与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术后康复的评价,生命质量改善,复发率,外观效果与远期预后等.笔者将阐述新的、需要引起外科医师重视的相关问题,目的是让外科医师进一步了解新的学术观点,使疝和腹壁外科的诊断与治疗更加规范,以期达到更加满意的治疗结果.

  • 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的影像学检查特征

    作者:丛振杰;王彬;林俊东;董成功;张光辉

    目的 总结肝脏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EHE)的影像学检查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6例(其中烟台市烟台山医院3例、漳州市中医院2例、章丘市中医院1例)肝脏EHE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CT和MRI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病灶数目、形态、大小、部位、密度或信号、强化程度及方式等特征.采用门诊影像学检查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病灶变化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6月.结果 6例患者中1例为单发病灶,5例为多发病灶.6例患者共检出125枚病灶,其中1例检出75枚.病灶多呈圆形或类圆形,融合病灶大径为0.5 ~3.5 cm.病变发生部位以肝右叶和肝被膜下多见.6例患者病灶CT检查平扫均呈低密度,边界较清晰.4例患者病灶MRI检查平扫T1WI呈低信号,T2 WI呈高信号或略高信号,均匀或不均匀.2例患者病灶呈肝脏"包膜回缩征".6例患者行CT检查动态增强扫描,4例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1例呈环状强化,5例基本均匀强化;所有病灶表现为延迟强化.3例患者部分病灶内可见静脉血管进入或通过病灶,血管腔正常或变窄.1例呈"棒棒糖征".6例患者中,5例影像学检查诊断为肝转移癌,1例考虑肝胆管细胞癌.6例患者行肝脏肿瘤穿刺活组织检查,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肝脏EHE.2例肝脏EHE患者确诊后未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其中1例初诊后2年行CT检查示肝脏呈"包膜回缩征",初诊后4年行MRI检查示继发性肝硬化,另1例初诊后6年半复查CT示肝硬化.1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4年复查CT示肝左叶肿瘤复发,随访1年半年肿瘤无明显增大,后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随访半年无异常.另3例手术治疗患者术后分别随访1、4、5年均无复发、转移.结论 肝内单发或多发结节,CT和MRI检查动态增强扫描呈延迟强化是肝脏EHE的典型影像学表现,"棒棒糖征"、"包膜回缩征"及静脉进入或通过病灶具有一定特征性.病灶相互融合、纤维化,终导致继发性肝硬化可能是该肿瘤生长特点.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15版)

    作者: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医政医管局;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

    1 概述我国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保持上升趋势.2011年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为23.03/10万和11.11/10万.其中,城市远高于农村,且结肠癌的发病率上升显著.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为进一步规范我国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行为,提高医疗机构对结直肠癌诊断与治疗水平,改善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特制订本规范.

  •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大便失禁的治疗

    作者: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丁曙晴;周惠芬;丁义江

    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ASCRS)致力于推进结直肠及肛门疾病的科学预防和治疗,确保高品质的医疗护理.ASCRS临床实践指南委员会由结直肠外科领域专家组成.该委员会的成立依靠临床实践指南佳证据的不断发展,引领国际结直肠及肛门疾病治疗的方向.指南内容广泛但非强制施行某种具体治疗,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决策信息.指南供所有从业者、医疗相关人员及患者参考.应当认识到,指南并未包含所有治疗方法,不排除临床使用其他治疗方法,终的医疗决策须由医师根据患者特定情况确定.

    关键词: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