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外科学 >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Digestive Surgery 중화소화외과잡지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中华医学会
  • 影响因子: 1.89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1673-9752
  • 国内刊号: 11-5610/R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78-117
  • 曾用名: 消化外科
  • 创刊时间: 2002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重庆
  • 主编: 董家鸿
  • 类 别: 外科学
期刊荣誉:
  • 腹腔镜辅助电凝钩法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秦诚;陈延林;苏庆;黄海旺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电凝钩法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9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237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237例患者均行直肠癌根治术,其中120例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电凝钩直肠癌根治术设为电凝钩组;117例患者行腹腔镜超声刀直肠癌根治术设为超声刀组.观察指标:(1)治疗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治疗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如术后吻合口瘘、肠梗阻、术后排尿困难、性功能障碍情况.(2)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随访,随访内容为肿瘤复发、转移情况,如怀疑肿瘤局部或远处复发者行肠镜、胸部X线片、腹部CT等检查证实.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12月18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Kaplan-Meier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治疗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患者.电凝钩组和超声刀组患者手术时间分别为(156±33)rin和(175±21)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324,P>0.0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16±12)mL和(149±2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2.740,P<0.05);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2)枚和(16±4)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17,P>0.05).电凝钩组和超声刀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5±0.6)d和(1.6±0.5)d、(1.5±0.5)d和(1.4±0.5)d、(7.5±2.5)d和(8.0±1.8)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477,1.617,1.770,P>0.05).治疗费用分别为(2.4±0.3)万元和(2.8±0.2)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1.071,P<0.05).电凝钩组和超声刀组患者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分别为6例和7例,肠梗阻均为3例,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110,P>0.05);排尿困难或性功能障碍分别为0和5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行FOLFOX方案化疗6个疗程.(2)随访情况:226例患者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52个月(11~121个月).11例患者失访,其中电凝钩组5例,超声刀组6例,失访患者均以截尾数据纳入分析.随访期间67例患者死亡,其中肿瘤复发或转移患者58例、脑出血4例、心肌梗死3例、肾衰竭2例.患者总体生存率为70.36%,总体生存时间为51个月.电凝钩组患者肿瘤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33%(10/120)和25.83%(31/120),超声刀组分别为7.69%(9/117)和29.06%(34/117),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33,0.310,P>0.05).电凝钩组和超声刀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71.7%和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2,P>0.05).结论 腹腔镜辅助电凝钩法直肠癌根治术可达到传统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同时可降低自主神经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治疗费用.

  • 头侧中间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马君俊;洪希周;臧潞;董峰;冯波;陆爱国;宗雅萍;孙晶;卢矫阳

    目的 探讨头侧中间入路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6-10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收治的82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30例患者采用头侧中间入路,设为头侧中间入路组;52例患者采用传统中间入路,设为传统中间入路组.头侧中间入路组从肠系膜下动脉(IMA)头侧的腹主动脉表面腹膜处打开进入左结肠后间隙.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2)术后情况: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3)随访情况:患者术后生存,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或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8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围术期无死亡患者.头侧中间入路组打开头侧左结肠后间隙时间为(8±6)min.头侧中间入路组和传统中间入路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07±24)min和(102±15)min,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分别为(9±6)min和(15-4)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27)mL和(94±26)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18.1±7.0)枚和(16.2±5.7)枚,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3.5±2.2)枚和(1.6±0.7)枚,肿瘤下切缘距离分别为(2.5-±0.9)cm和(2.6±1.8)cm.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肿瘤下切缘距离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79,-0.455,1.368,-0.150,P>0.05);清扫IMA周围淋巴结时间、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264,-4.268,P<0.05).头侧中间入路组中1例ⅢC期患者第253组淋巴结病理学检查结果示肿瘤学阳性,占同组12例Ⅲ期患者的1/12.(2)术后情况:头侧中间入路组和传统中间入路组术后发生并发症例数分别为5例和9例,两组均有患者同时合并多种并发症,肠梗阻分别为2例和3例,吻合口漏分别为1例和4例,吻合口出血分别为1例和0,切口感染均为1例,尿路感染分别为1例和2例,所有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0±3)d和(11±6)d.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和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941,t=-0.697,P>0.05).(3)随访情况:8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6~1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8个月.随访期间,无患者肿瘤复发、转移,无肿瘤相关死亡.结论 与传统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比较,头侧中间入路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同样安全有效,并不延长总手术时间,其可能在第253组淋巴结清扫方面更具优势.

  • 3D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疗效分析

    作者:费秉元;姜俊男;房学东;季福建

    目的 比较3D与2D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新民院区收治的97例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行3D腹腔镜手术,设为3D组;50例患者行2D腹腔镜手术,设为2D组.手术均严格遵循无瘤原则及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深部淋巴结清扫时间、术中出血量、闭孔淋巴结清扫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随访情况:患者术后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采用门诊及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1)手术情况: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无中转开腹.3D组和2D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34.6±18.5)min、(157.4±17.8)rin,深部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21.2±2.7)min、(25.2±2.5)min,术中出血量分别为(65±20)mL、(89±27)mL,闭孔淋巴结清扫出血量分别为(16±3)mL、(23±5)mL,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23.6±3.5)枚、(20.5±2.8)枚,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8.2±2.3)d、(9.4±2.1)d,两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99,3.739,2.327,4.221,2.337,1.274,P<0.05).3D组与2D组术后并发症分别为7例和9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70,P>0.05).(2)随访情况:97例患者中,75例术后获得随访,其中3D组35例,2D组40例.随访时间为12~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随访期间,两组患者均无瘤生存.结论 与2D腹腔镜比较,3D腹腔镜技术能够缩短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和术中出血量,更利于深部淋巴结清扫.

  • 931例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及预后分析

    作者:江彩云;池畔;林惠铭;卢星榕;黄颖;徐宗斌;黄胜辉;孙艳武;叶道雄

    目的 探讨直肠癌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影响因素,分析吻合口漏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0年1月至2012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931例行直肠癌保肛术患者的临床资料.cT3~4期和(或)N1~2期患者行新辅助放化疗,新辅助放化疗结束后6~8周手术治疗.患者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原则行直肠癌保肛手术,部分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吻合口漏情况.(3)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4)随访情况及预后分析.采用电话、信件、门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术后第3年每半年随访1次,术后第4年后每年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体格检查、血CEA、CA19-9、肺部CT、腹部MRI及肠镜等检查以及术后辅助化疗情况.随访终点为发现肿瘤复发转移或患者死亡,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8月31日.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小显著性差异(LSD)方法.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失访患者作为删失值纳入生存分析.结果(1)手术情况:931例患者均行直肠癌保肛手术,其中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422例(开腹手术66例、腹腔镜手术356例),行直肠癌超低位前切除术286例(开腹手术79例、腹腔镜手术207例),行直肠癌前切除术223例(开腹手术105例、腹腔镜手术118例).931例患者中,78例行腹腔镜辅助括约肌间切除术.307例患者行预防性肠造口术,624例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的手术时间为(183±52)min、术中出血量为(112±30)mL.(2)术后吻合口漏情况:术后42例患者发生吻合口漏,吻合口漏于术后7 d(2~14 d)确诊,行腹腔镜手术患者吻合口漏的发生时间为术后4d(2~6d),早于行开腹手术患者的10 d(7~14 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34,P<0.05).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发生率为2.61%(8/307),未行预防性肠造口术的患者吻合口漏发生率为5.45%(34/6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60,P<0.05).吻合口漏严重程度:2例A级患者,未行特殊处理自行好转;19例B级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21例C级患者,其中1例行单纯漏口修补术,1例行Hartmann术,2例行腹腔冲洗引流,2例行漏口修补联合肠造口术,15例行肠造口术.(3)影响吻合口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与患者年龄、术前Alb、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新辅助放化疗、预防性肠造口有关(x2=4.018,3.969,5.767,6.585,3.86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下缘距肛缘距离≤5 cm、新辅助放化疗是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64,2.459,95%可信区间:1.149~1.457,1.181~5.123,P<0.05);而预防性肠造口是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吻合口漏的保护因素(OR=0.407,95%可信区间:0.182~0.912,P<0.05).(4)随访情况及预后分析:833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其中721例完成术后辅助化疗;98例患者失访,其中发生吻合口漏5例,未发生吻合口漏93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84个月(34~179个月).42例术后发生吻合口漏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肿瘤远处转移率,肿瘤局部复发率分别为75.7%、21.4%和7.1%,889例术后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分别为79.6%、15.2%和5.1%,两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504,0.447,0.076,P>0.05).结论 肿瘤下缘距肛缘≤5 cm和新辅助放化疗是直肠癌保肛术后发生吻合口漏的独立危险因素,选择性行预防性肠造口术是预防吻合口漏的有效措施.吻合口漏不影响患者远期无瘤生存率、肿瘤远处转移率以及局部复发率.

  • P53与Ⅱ型拓扑异构酶及多重耐药相关蛋白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陈寅波;刘卓;钱俊;冯海洋;范永田;李德川

    目的 探讨P53蛋白、Ⅱ型拓扑异构酶(TopoⅡ)及多重耐药相关蛋白(MRP)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与非血吸虫病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338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收集患者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组织.338例患者中,80例合并慢性血吸虫病,258例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P53、TopoⅡ、MRP蛋白表达.等级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非参数检验.结果P53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5.00%(4/80)、87.50%(70/80)、3.75%(3/80)、3.75%(3/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8.68%(74/258)、19.38%(50/258)、16.67%(43/258)、35.27%(91/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62,P<0.05).TopoⅡ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8.75%(7/80)、51.25%(41/80)、22.50%(18/80)、17.50%(14/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12.01%(31/258)、55.43%(143/258)、22.48%(58/258)、10.08%(26/258),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51,P>0.05).MRP蛋白阴性、弱阳性、阳性、强阳性表达率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7.50%(6/80)、40.00%(32/80)、28.75%(23/80)、23.75%(19/80),在不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分别为24.42%(63/258)、38.37%(99/258)、24.03%(62/258)、13.18%(34/2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408,P<0.05).结论P53蛋白和MRP蛋白在合并慢性血吸虫病的结直肠癌组织中均呈异常表达,提示其可能参与慢性血吸虫病诱导结直肠癌的分子机制.

  • LAP+CD4+Treg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意义

    作者:江志远;钟武;龙军先;张磊昌;黄永红;陈利生;高枫;曹云飞

    目的 探讨LAP+CD4+Treg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的分布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4-10月广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40例行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和同期20例健康志愿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观察指标:(1)结直肠癌患者及健康志愿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2)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的关系.(3)对与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进行进一步定量相关性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采用Pearson检验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情况: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为9.4%±2.9%,健康志愿者为1.5%±0.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75,P<0.05).(2)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与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的关系:血清CEA<5.0μg/L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为8.5%±3.2%,≥5.0μg/L患者为12.3%±3.0%;Dukes分期为A~B期患者为8.1%±1.1%,C~D期患者为10.8%±2.0%;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11.4%±2.0%,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为9.3%±2.1%.不同血清CEA、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的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783,-5.376,3.276,P<0.05).(3)相关性分析:结直肠癌患者血清CEA与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543,P<0.05).结论LAP+CD4+Treg细胞在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中比例增加,且不同血清CEA、Dukes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患者,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不同.患者血清CEA与外周血LAP+CD4+Treg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 水通道蛋白-1及核因子κB在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肺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靖华;张涛;张胜逆;张全;杨季红;程树杰;滑志娟;张彩菊

    目的 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肺损伤大鼠肺组织内水通道蛋白-l(AQP-1)、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将48只Wistar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AP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只.SAP组大鼠经胰胆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3 mL/kg),术后适量补充生理盐水,构建SAP模型.对照组为相同方法注射生理盐水.两组干预后6、12、24、48 h分批处死大鼠,每个时相点6只.(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肺组织中AQP-1、NF-κB的表达.(2)采用RT-PCR检测AQP-1mRNA的表达.(3)采用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的变化.(4)常规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损伤程度.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结果(1)肺组织肉眼观察结果:SAP组大鼠肺组织表现为明显肺水肿,可见肺表面有散在出血点,不同时相点6、12、24、48 h肺脏损伤逐渐加重;对照组大鼠肺组织无明显病理学改变.(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SAP组大鼠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浸润的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中AQP-1、NF-κB表达阳性;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只有极少量肺泡间质细胞及肺上皮细胞表达NF-κB.不同时相点(6、12、24、48 h)SAP组大鼠肺组织的AQP-1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4%±1.7%、6.4%±2.6%、6.3%±1.4%、6.3%±1.6%,对照组分别为28.1%±5.0%、31.2%±5.1%、30.1%±6.2%、29.7%±4.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7.52,23.89,22.85,22.43,P<0.05).SAP组不同时间点大鼠肺组织NF-κB阳性细胞率分别为58.6%±5.0%、77.8%±5.2%、89.3%±4.8%、92.3%±6.8%;对照组分别为5.4%±1.7%、6.4%±2.6%、6.3%±1.4%、6.3%±1.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17.76,147.70,200.92,214.64,P<0.05).(3)RT-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相点6、12、24、48 h SAP组大鼠AQP-1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4.17±0.18、3.56±0.22、2.87±0.21、1.51±0.12,6 h分别与12、24、48 h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81,24.44,7.57,P<0.05).12h与24 h、12h与48 h、24 h与48 h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6,9.11,6.58,P<0.05).(4)细胞凋亡检测及肺损伤程度观察:TU NEL检测结果显示:SAP组大鼠肺损伤组织中细胞凋亡主要分布于单核巨噬细胞、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肺泡上皮细胞及少数血管内皮细胞;对照组大鼠肺组织内可见少量肺泡间质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凋亡.SAP组大鼠6、12、24、48 h肺组织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8.4%±5.0%、26.9%±5.1%、27.1%±4.2%、28.7%±3.8%;对照组分别为1.5%±0.7%、1.6%±0.6%、1.5%±0.4%、1.5%±0.6%,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50.47,272.14,335.78,350.64,P<0.05).SAP组大鼠肺组织12、24、48 h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6 h(F=10.25,10.42,11.63,P<0.05).12h与24 h、12h与48 h、24 h与48 h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7.22,8.89,7.75,P<0.05).HE染色后显微镜下观察结果:SAP组随时间变化肺泡组织损伤逐渐加重,肺泡结构紊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微绒毛减少,肺泡内出血,内皮细胞水肿,细胞间质水肿明显;对照组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结论SAP肺损伤组织中NF-κB的表达升高,而AQP-1表达降低,细胞凋亡呈时间依赖性.这表明SAP肺损伤中细胞凋亡发挥了重要作用,且NF-κB和AQP-1的异常表达在SAP肺损伤中具有重要意义.

  • 羧基张力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陈文琪;李小琴;张晓梅;吴建农;赵小辉;顾汉刚;任琎;王德强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中羧基张力(CTE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153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及其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的表达.观察指标:(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情况.(2)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3)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术后采用电话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5月.计数资料采用双侧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单因素及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预后因素.结果(1)CTEN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细胞中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16%(141/153)和20.26%(31/15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0.647,P<0.05).35.95%(55/153)的结直肠癌组织和6.54%(10/153)的癌旁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561,P<0.05).(2)肿瘤大直径<5 cm和≥5 cm的结直肠癌组织中CTEN蛋白高表达率分别为16.30%和63.57%,在TNM分期中的Ⅰ~Ⅲ、Ⅳ期中分别为31.15%和54.84%,在无和有神经和(或)脉管侵犯中分别为26.23%和42.39%,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8.670,6.026,4.161,P<0.05).(3)153例结直肠癌患者中,109例术后接受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55例CTEN蛋白高表达患者中,接受术后化疗和(或)放疗和(或)生物靶向治疗41例;98例CTEN蛋白低表达者中为68例,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7,P>0.05).15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8~62.3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7.5个月.CTEN蛋白高表达患者的3年无瘤生存率(Ⅰ~Ⅲ期)和总体生存率(Ⅰ~Ⅳ期)分别为52.23%和39.71%,CTEN蛋白低表达患者分别为76.89%和74.12%,两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5.727,15.131,P<0.05).Ⅳ期结直肠癌患者均未达到R0切除,未纳入无瘤生存率统计.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组织学分级、TNM分期、神经和(或)脉管侵犯及CTEN蛋白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显著相关(HR=4.39,2.08,5.73,3.56,2.03,95%可信区间:2.49~7.74,2.21~3.55,3.29~9.98,1.82~6.95,1.18~3.48,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直径≥5 cm、TNM分期为Ⅳ期及CTEN蛋白高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R=2.24,3.57,2.03,95%可信区间:1.13~4.20,1.94~6.59,1.03~3.98,P<0.05).结论CTEN蛋白在结肠癌组织中较癌旁组织表达上调,在肿瘤大直径≥5cm,TNM分期为Ⅳ期及有神经和(或)脉管侵犯的结直肠癌组织中表达率明显增高,CTEN蛋白高表达是独立的预后预测因素.

  • 多层螺旋CT检查壁外血管侵犯对Ⅲ期结肠癌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冬;李欣;郭志芹;张宝良;吴志宇;丁国良;张志勇;王军

    目的 探讨Ⅲ期结肠癌术前多层螺旋CT(MSCT)检查结果显示壁外血管侵犯(简称ctEMVI)阳性对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总体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河北省唐山工人医院收治的117例Ⅲ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行MSCT检查,由两位具有10年以上腹部CT工作经验的影像学诊断医师独立双盲阅片并行相关记录.根据MSCT检查结果将ctEMVI阳性患者设为ctEMVI阳性组,将ctEMVI阴性患者设为ctEMVI阴性组.观察指标:(1)ctEMVI一致性情况及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2)随访及预后情况.(3)影响预后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1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1年后每6个月随访1次,如果患者出现肿瘤复发、转移则每3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包括肿瘤转移复发情况和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6年3月.对两位观察者图像质量评估的一致性进行k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计算3年无瘤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Log-rank检验比较生存率.采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1)ctEMVI一致性情况及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比较:观察者1评估结果为ctEMVI阳性组35例,ctEMVI阴性组82例;观察者2评估结果为ctEMVI阳性组52例,ctEMVI阴性组65例,两位评估者一致性较强,吻合系数k为0.689.存在争议的17例患者影像学资料由第3位影像学医师评估并讨论后达成终结果:ctEMVI阳性组42例,ctEMVI阴性组75例.(2)随访和预后情况:11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73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46个月.ctEMVI阳性组和ctEMVI阴性组患者3年肿瘤复发转移率分别为90.48%和74.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61,P<0.05).ctEMVI阳性组患者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3年累积生存率分别为42.97%和44.56%,ctEMVI阴性组患者分别为78.77%和83.7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1.321,25.661,P<0.05).(3)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水平、ctEMVI、肿瘤部位和肿瘤N分期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的相关因素(HR=1.414,3.480,0.882,1.681,95%可信区间:1.319~7.588,1.525~9.425,0.511~0.856,1.135~3.485,P<0.05).年龄、术前CEA水平、ctEMVI、检出淋巴结总数、肿瘤T分期和肿瘤分化程度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行根治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的相关因素(HR=3,314,2.991,4.232,0.670,3.620,11.974,95%可信区间:1.745~9.889,1.567~6.001,2.428~7.252,0.291~0.779,2.077~8.438,6.254~19.886,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前CEA水平≥5μg/L、ctEMVI阳性、肿瘤位于高位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3年无瘤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2.999,6.519,0.765,95%可信区间:1.774~6.259,3.629~16.096,0.232~0.884,P<0.05).年龄≥65岁、术前CEA水平≥5μg/L、ctEMVI阳性、肿瘤T分期>T2期、肿瘤低分化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3年累积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RR=4.411,2.236,5.029,1.573,2.412,95%可信区间:1.907~10.206,1.409~3.548,2.649~9.614,1.045~2.369,1.215~6.789,P<0.05).结论ctMEVI阳性是影响Ⅲ期结肠癌患者根治术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ctEMVI阳性患者的预后比ctEMVI阴性患者差.

  •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多中心前瞻性研究

    作者:陈豪;杨柏霖;杨光;金醇民;章蓓;吴崑岚;陈红锦;孙尚颖;金黑鹰

    目的 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5年7月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51例)、苏州市中医院(38例)、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30例)和徐州市中心医院(13例)收治的132例经括约肌肛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行LIFT)和对照组(行肛瘘切开术或切开挂线术).观察指标:(1)手术时间.(2)术后第1、3、7、14天肛门疼痛评分.(3)创面愈合时间.(4)术前、出院时、术后3、6、12个月肛门失禁评分.(5)总治愈率.总治愈率=一期治愈率+局部切口失败率(经局部换药愈合).采用门诊、问卷、电话方式进行随访.患者术后1个月至门诊复诊;术后3、6、12、24个月由随访人员问卷调查及电话随访,了解创面愈合情况、肛门控便能力及治愈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5年12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重复测量数据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的患者132例,治疗组67例,对照组65例.两组患者术前均无肛门失禁.治疗组67例患者均行LIFT;对照组65例患者中,45例行肛瘘切开术,20例行切开挂线术.(1)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2±16)min,对照组为(49±17)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P>0.05).(2)治疗组患者术后第1、3、7、14天肛门疼痛评分分别为1分(0~3分)、4分(1~6分)、2分(0~5分)、1分(0~4分),对照组分别为1分(0~3分)、4分(1~7分)、4分(1~7分)、2分(0~6分),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4.5,P<0.05).其中术后第1、3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3,-1.7,P>0.05);术后第7、14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3.3,P<0.05).(3)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9 d(19~55 d),对照组为38 d(19~85 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6,P<0.05).(4)治疗组患者出院时、术后3、6、12个月肛门失禁评分均为0分(0~2分),对照组分别为0分(0~4分)、0分(0~7分)、0分(0~5分)、0分(0~4分),两组术后肛门失禁评分变化趋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8,P<0.05).其中出院时、术后3、6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1.8,-1.6,-1.4,P>0.05);术后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P<0.05).(5)治疗组67例患者中,50例一期手术治愈,8例单纯性括约肌间切口感染(或裂开)经换药后治愈,9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为86.6%(58/67).对照组65例患者中,61例一期手术治愈,4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疗后治愈,总治愈率为93.8%(61/65).两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P>0.05).132例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5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论LIFT作为临床治疗经括约肌肛瘘的保留全括约肌手术,术后疼痛轻、创面愈合时间短、肛门功能保护好.

  • 结直肠癌多学科团队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实践

    作者:粱小波;许艺玮

    多学科团队(MDT)诊断与治疗作为结直肠癌的系统性有效治疗途径,已被很多医院广泛采用.与传统诊断与治疗方式比较,MDT诊断与治疗通过团队专业化实现了诊断与治疗的标准化和技术水平的提升,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和预后.然而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并非完美,临床实践中受到医院和患者两方面局限性制约,详细了解其特点方可发挥大效用.笔者将对结直肠癌MDT诊断与治疗中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MDT相对传统诊断与治疗方式的优势和局限性等进行探讨.

  •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进展

    作者:李太原;江群广

    手术微创化一直是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之一.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以其3D高清影像、灵活的高自由度机械臂、动作校正及颤抖过滤等腹腔镜所不具备的优势在结直肠手术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目前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与传统腹腔镜手术比较的优势与不足,仍是目前争议和研究的焦点.笔者将全面阐述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手术的应用进展.

  • 直肠癌壁外血管侵犯影像学及相关病理学研究进展

    作者:姚旬;王屹

    壁外血管侵犯(EMVI)是指胃肠道肿瘤所在肠管固有肌层外的血管腔内出现肿瘤浸润.MRI检查发现直肠壁外血管管腔异常扩张,形态不规则,且其内流空信号为肿瘤组织信号所代替即可诊断EMVI.以病理学为金标准,对于血管直径>3 mm的EMVI,高分辨MRI检查诊断EMVI的敏感度和特异度高达100%和89%.病理学及高分辨MRI检查所诊断的EMVI与直肠癌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肿瘤相关死亡具有显著相关性,并被证实为无瘤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性预测因子.EMVI作为直肠癌影像学危险度分层指标之一,被应用于筛选适合术前新辅助放化疗的高风险直肠癌.而且,高分辨率MRI检查诊断EMVI被证实为预测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效果的独立相关因素.类似于高分辨MRI检查肿瘤退缩分级,EMVI经新辅助放化疗后的变化同样可以应用肿瘤退缩分级方法进行评价.

  • 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梁小波;刘东博;王立平;王振华;马国龙;王毅;田晓文

    目的 评价十字吻合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12月至2013年10月山西省肿瘤医院收治的9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在腹腔镜下完成结肠游离和淋巴结清扫后,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断肿瘤两端结肠,将两结肠断端靠拢,在两切端各切开一个小口后将直线切割闭合器分别插入其中,然后在系膜对侧进行肠壁切割闭合,再运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将鸟嘴样共同开口闭合,完成腹腔镜下的消化道重建.观察指标:(1)手术学指标:手术时间、十字吻合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情况.(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切缘距肿瘤距离、R0切除情况.(3)手术并发症:吻合口闭合不全、吻合口漏、狭窄、肠扭转、伤口液化感染.(4)术后康复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食流质食物时间、术后住院时间.(5)随访情况.采用门诊方式随访,卡氏评分评估身体状况、纤维结肠镜检查有无肿瘤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4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达.结果(1)手术学指标:9例患者均成功施行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淋巴结D3清扫和十字吻合术.手术时间为(140±50)rin,十字吻合时间为(43±26)min,术中出血量为(62±56)mL.全组无一例患者中转开腹.(2)肿瘤学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7±6)枚/例.切缘距肿瘤距离均≥8 cm,病理学检查结果均未见癌细胞残留.(3)手术并发症:9例患者未出现术后吻合口出血、瘘和狭窄等相关并发症.(4)术后康复时间:9例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为(1.8±0.9)d,肛门排气时间为(2.4±1.2)d,进食流质食物时间为(3.6±1.7)d,术后住院时间为(9.6±2.5)d.所有患者在术后12 d出院,无因手术原因术后30 d内再入院.(5)随访情况: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门诊随访,卡氏评分均≥90分.纤维结肠镜检查无吻合口复发、肠腔狭窄.结论 十字吻合技术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安全可行.

  • 肝癌综合治疗后胆管支气管瘘的手术治疗

    作者:王效谦;万百顺;贺涛;张玲

    1临床资料患者男,48岁.确诊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13个月余,末次介入治疗后3个月余.2013年5月于当地医院确诊肝癌,并行介入治疗1次.2013年11月复查见肝内活性病灶,在当地医院行CT引导下肝肿瘤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2014年2月复查见肝内活性病灶,在当地医院行介入治疗1次.2014年6月,患者出现右季肋区钝痛,间断发热,体温高达39℃,刺激性咳嗽,起初咳黄色黏痰,继而转为黄色胆汁样稀薄痰液,每日痰液量100~200 mL.收入河南省肿瘤医院介入科,增强CT检查见右侧胸腔积液,肺右下叶感染,肝Ⅶ、Ⅷ段胆汁瘤形成并感染,肝内活性子灶(图1).2014年6月21日行局部麻醉CT引导下行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术,引流出胆汁样脓液,伴有恶臭,引流液细菌培养结果为屎肠球菌及大肠埃希菌.

  • 姑息性手术在结直肠癌治疗中的地位

    作者:姚宏伟;刘荫华

    结直肠癌在术前影像学规范评价的基础上追求肿瘤R0切除的理念已获得广泛共识.外科医师应科学严谨地评价肿瘤的可切除性,大限度地避免手术残留肿瘤.初始不可R0切除的患者推荐优先考虑转化性治疗,争取实现转化治疗后肿瘤R0切除.针对临床综合评价确认无法获得R0切除的患者,选择姑息性手术也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做到有计划和目的性明确.目前姑息性手术或者减瘤手术可以带来生存获益的结论尚无证据,以小的创伤,达到解除合并症和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目标是基本原则.

  • 肌酸激酶及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短期预后

    作者:吕和平;倪海真;黄景勇;陈祥建;虞冠锋

    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及CT血管造影检查评估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短期预后的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血清学检查和CT血管造影检查.依据检查结果分别行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观察指标:(1)临床特征.(2)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3)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栓塞位置(主干、非主干)以及远端分支显影情况;②间接征象如肠壁增厚,肠管扩张合并积液、积气,肠壁积气.(4)治疗及预后.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两两比较采用Nemenyi法检验.结果(1)临床特征:26例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中,肠缺血6例,部分肠坏死8例,长段肠坏死12例(其中术后短肠综合征5例、全小肠坏死及部分结肠坏死7例).6例肠缺血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1.7±0.8)d.8例部分肠坏死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2.1±1.1)d.12例长段肠坏死患者,确诊前症状持续时间为(1.5±0.7)d,3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7,P>0.05).(2)血清学指标检测结果:肠缺血、部分肠坏死、长段肠坏死患者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分别为68 U/L(50~86 U/L)、98 U/L(54~244 U/L)、300U/L(40~873 U/L),3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32,P<0.05).肠缺血患者与长段肠坏死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7.21,P<0.05).部分肠坏死患者分别与肠缺血、长段肠坏死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H=1.53,2.07,P>0.05).(3)CT血管造影检查结果:①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或非主干栓塞、远端分支显影情况:13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呈低密度影,伴远端分支动脉不显影,其中肠缺血1例,部分肠坏死1例,长段肠坏死11例.8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呈低密度影,伴远端分支动脉显影,其中肠缺血3例,部分肠坏死4例,长段肠坏死1例.2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非主干栓塞呈低密度影,伴远端分支动脉不显影,均为部分肠坏死.3例患者肠系膜上动脉非主干栓塞呈低密度影,伴远端分支动脉显影,其中肠缺血2例,部分肠坏死1例.②间接征象:5例患者肠壁增厚,其中部分肠坏死3例,长段肠坏死2例.17例患者肠道扩张伴积气、积液,局部肠管内可见气液平,其中肠缺血2例,部分肠坏死5例,长段肠坏死10例.2例患者肠壁积气,呈肠壁气泡影,均为长段肠坏死.(4)治疗及预后:6例肠缺血患者,其中1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取栓术,其余5例行低分子肝素抗凝、前列地尔扩血管等治疗.8例部分肠坏死患者,行坏死肠管切除术.12例长段肠坏死患者中,5例术后短肠综合征行坏死肠管切除术,术后联合静脉营养支持治疗.上述患者均经对症支持和手术治疗好转出院.12例长段肠坏死患者中,7例全小肠坏死及部分结肠坏死仅行剖腹探查,短期内死亡.结论 肌酸激酶明显升高及CT血管造影检查示肠系膜上动脉主干栓塞伴远端分支不显影,预示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患者短期不良预后.

  • 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2016版)

    作者: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胃肠外科学组;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结直肠外科医师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结直肠癌肝转移治疗专业委

    肝脏是结直肠癌血行转移主要的靶器官,结直肠癌肝转移是结直肠癌治疗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15% ~25%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即合并有肝转移,而另15%~25%患者将在结直肠癌原发灶根治术后发生肝转移,其中绝大多数(80%~90%)肝转移灶无法获得根治性切除[3-7].结直肠癌肝转移也是结直肠癌患者主要的死亡原因[1].未经治疗的肝转移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仅6.9个月,无法切除患者的5年生存率接近0[8-9].而肝转移灶能完全切除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35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30%~50%[10-14].有研究结果表明:部分初肝转移灶无法切除的患者经治疗后可以转化为可切除[8].因此,通过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个性化制订治疗目标,开展相应的综合治疗,从而预防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发生,提高肝转移灶手术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15-16].

中华消化外科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