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烧伤患者葡萄球菌属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邓蓉

    葡萄球菌属是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成为医院感染中严重问题.2008年1月-2011年6月对烧伤患者分泌物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1材料与方法1.1 菌株来源 2008年1月-2011年6月对烧伤(火灼伤、沸水烫伤或其他)感染患者培养出葡萄球菌属80株.1.2病原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 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标本培养分离,药敏试验采用K-B扩散法,并参照CLSI新版本标准操作和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由卫生部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 提升消毒供应中心服务品质执行力是关键

    作者:魏红艳

    1 构建执行力文化是提升执行力的基础1.1构建服务文化 科内积极宣传并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使员工明确消毒供应中心各项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危,树立医院感染零宽容理念.1.2构建人本文化 护士长在工作中应适时给予关心、鼓励和表扬,激发员工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1.3构建环境文化 在区域内悬挂相应的工作制度、职责及流程图等;在生活区内张贴具有生活情趣的图案及生活常识、集体活动照片等,营造一个规范的工作环境和轻松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围.

  • 肿瘤病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管理措施

    作者:陈朝英

    肿瘤病区是极易发生医院感染的重要场所,肿瘤患者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因此,探讨肿瘤病区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预防和控制措施,是我们职责所在,是一项重要系统工程.通过我们的努力,降低了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医疗安全,使肿瘤患者放、化疗顺利完成.

  • 重复使用腔镜器械的手工清洗流程与质量控制

    作者:朱宏颖;柯雅娟;俞诗娃;韩得玉;蔡淑琼;刘海英

    根据2009年12月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结合科室的实际情况,不断修订重复使用的腔镜器械清洗及检测流程,进而提高腔镜器械清洗质量,确保手术患者安全.1方法1.1 清洗前准备 修订现有清洗程序做到定专人清洗、定标准清洗、定步骤检查、定专人管理.同时制作简要的清洗及职业暴露处理等流程图粘贴于去污区,方便人员及时学习与防范.每日助理护士需于清洗工作开始前清洁消毒各清洗槽、检查超声清洗器等设备性能、准备各种腔镜清洗用具及清洗润滑保养剂等.

  • 鲍氏不动杆菌致脑出血行侧脑室引流术后颅内感染1例

    作者:胡士玉;张夫红;杨雅琴

    有关鲍氏不动杆菌引起医院感染的报道较多,而脑出血行颅内引流术后鲍氏不动杆菌引起颅内感染的报道少见,现就我院近期1例有关资料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患者,女,60岁,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于2012年9月21日因神志不清,伴恶心、呕吐来医院就诊.该患者语言不清,无四肢强直抖动,伴小便失禁,右侧上下肢肌力0级,示肌张力稍低,未引出病理反射.体温36.6℃,血压154/89 mm Hg.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以脑出血收住本院神经内科进行侧脑室引流术,给予脱水、降颅压、抗感染等治疗.术后第1、2天患者有轻度发热,高体温达38℃,无畏寒,同时术后患者的脑出血症状明显好转.但术后第3天开始体温升高达39.6℃,伴畏寒、寒颤,血常规示:白细胞12.4×109/L,中性粒细胞91.5%,淋巴细胞4.35%.

  • 加强医疗环境管理预防控制禽流感

    作者:张琼;王运平;张礼;甄高鹤

    随着全球范围暴发禽流感疫情,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密切接触、母婴传播,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易在医院内播散引发院内交叉感染,医疗卫生部门应高度重视,采取及时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

  • 五官科门诊医院感染存在的危险因素及对策

    作者:王春莲;沈瑞芳

    基层医院五官科门诊条件有限,眼耳鼻喉均在一个诊室内,患者相对集中,存在许多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了减少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笔者采取了相应的对策.1危险因素(1)医、护人员医院感染意识淡漠,传统的习惯难以更改,抱有侥幸心理.(2)不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有的医师连续检查几例患者不洗手,极易发生医源性感染.(3)医院资源缺乏投入,检查器材少.如测视力遮盖板只有1个,多年不更换也不消毒;做鼻咽喉检查的鼻镜、枪状镊、压舌板数量有限,用后清洗、用戊二醛浸泡、清水冲洗后再用.(4)室内空气污染,因无导医,患者均在诊室等候,有的患者还吸烟、咳嗽、随地吐痰等行为均造成空气污染.

  • 急诊化验室工作人员自我防护与职业暴露后处理

    作者:陈雅静;莫英子

    急诊检验,是面对急诊门诊就医的一个窗口,患者均有着"急"的特点,这要求我们的工作人员检验速度,随之而来的就是工作中易造成职业暴露,近年来,医院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医院感染制度、感染控制措施及个人职业防护的培训,收到较好效果.其防护措施:(1)加强日常规范化管理:工作人员上岗后按要求着装,戴好口罩、帽子、手套,严格执行六部洗手法,合理安排工作流程.(2)加强人员培训:设置1名兼职感控人员,负责督查工作人员的职业防护等有关医院感染方面的工作.

  • JCI认证下质量控制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实施

    作者:陶红妹

    质量控制对消毒供应中心(CSSD)至关重要.笔者根据CSSD的行业标准及JCI标准中的质量管理就人员、制度、管理模式、设备等4大因素对质量管理的影响进行阐述.1质量管理(1)人员:合理配备人员及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以适应消毒供应中心学科的发展.(2)制度:系统的工作制度有利于工作程序的规范化,帮助工作人员正确地执行操作技术,达到全程质量管理的目标,使每项工作标准均有章可循:完善岗位管理制度;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相关记录,保证供给物品的安全,有效而实际的追溯制度能大限度地降低医院和患者的风险.

  • Ⅱ度烧伤创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作者:田玮;田红

    烧伤后发生的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约占70.0%.笔者总结10年来,通过对Ⅱ度烧伤患者创面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有效提高创面愈合率.2001-2010年烧伤科共收治Ⅱ度烧伤患者3014例,男性2112例,女性902例;面颈部1257例,躯干804例,臀及会阴233例.创面愈合率为98%,发生感染55例,医院感染率为1.82%.

    关键词: 烧伤 感染 预防
  • 基层综合医院在霍乱患者疫情预防控制中发挥的作用

    作者:谈民

    霍乱是一种发病急、传播快的急性肠道传染病,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其列入甲类传染病.2012年10月初黄石市发生霍乱疫情,疫情发生后黄石市立即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四级应急响应,卫生部及湖北省卫生厅派专家组赶赴现场进行相关疫情的指导预防控制.作为黄石市一所二级综合医院,现就在本次霍乱预防控制中采取的有效措施报道如下.

  • 化脓性关节炎355例厌氧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作者:李立华

    为提供抗菌药物使用依据,总结了2010年1月-2012年10月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1材料与方法标本来源于医院门诊与住院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共355例.将标本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同时采用厌氧菌培养,长菌分纯证实为专性厌氧菌后,分别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2结果355例标本有174例培养出厌氧菌,阳性率49.0%;174份标本共分离出厌氧菌181株,见表1.181株厌氧菌对8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见表2.

  • 基层门诊部医疗废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杨丽君;余洋

    基层医疗单位,在医疗、预防、保健工作中会产生很多有感染性、毒性以及其他危害性的废弃物,如果管理不善依然会污染环境,造成疾病的传播,为了对医疗废物的有效管理,制定管理对策报道如下.1存在问题其问题:(1)基层门诊部大多是能将医疗废物暂存在一个独立的房间,缺少水源及消毒处理的设备.(2)由于每天收集医疗废物的人员不能固定,更换频繁,加之人员的文化水平很低,对工作的性质以及医疗垃圾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 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与其AmpC酶持续高产关系的研究

    作者:赵付菊;许涛;林志伟;方毅;庞立峰;刘文健;周丽芳;赵虎

    目的 探讨阴沟肠杆菌ampD基因突变对持续高产型AmpCβ-内酰胺酶(AmpC酶)的调控机制,为临床有效控制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细菌引起的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分离自临床的阴沟肠杆菌,用改良的头孢西丁三维试验筛选产持续高产型AmpC酶的菌株,运用T载体和pMW219质粒分别对ampD基因进行测序比对,分析并验证其基因突变是否与AmpC酶高产有关.结果 127株阴沟肠杆菌中有4株为持续高产型AmpC酶阳性,阳性率为3.15%;4株阳性菌株中,E290菌株ampD基因扩增未见条带;E101与E539氨基酸序列一致,将其氨基酸序列与野生株进行比对,95.00%一致,有8个位点发生突变,63位由Phe→Tyr、71位由Ala→Arg、72位由Leu→Val、75位由Asp→ His、95位Trp→ Arg、131位Glu→Gln、141位Ile→ Val、143位Arg→Leu;E487为180个氨基酸,与野生型ampD氨基酸187个氨基酸的序列相比,78.00%一致,有40个位点不一致;重组子的表型检测结果显示,4株菌重组后对头孢替坦、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和氨曲南的MIC出现8~64倍的降低.结论 4株阳性菌中3株产生持续高产型AmpC酶与ampD基因突变有关,使其对β-内酰胺类药物MIC明显升高;新发现的突变位点数目多且分散,其中72、75、71、131和143位氨基酸,研究的意义较大.

  •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张玉阳;韩义香;赵红琴;郑飞云

    目的 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及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11例原位癌、46例浸润癌、50例正常宫颈组织石蜡标本分别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kai1蛋白表达,以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的HPV16E6、E7、HPV18 E6/E7情况.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kai1蛋白阳性表达明显高于原位癌及浸润癌,原位癌亦低于浸润癌,将3组kai1蛋白不同表达强度进行秩和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49,P<0.05),正常宫颈组织明显高于原位癌(H=6.63,P<0.05),原位癌高于浸润癌(H=7.18,P<0.05);HPV16E6、E7、HPV 18 E6/E7在原位癌中阳性表达率为63.64%、72.73%、0.91%,在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5.22%、54.35%、13.04%,原位癌与浸润癌中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进行Spearman分析,HPV16E6、E7、HPV 18 E(o)/E7感染率与kai1蛋白阳性表达率之间并无相关性(r=0.13,r=0.11,r=0.15,P>0.05).结论 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宫颈癌的表达呈现下调表达,HPV16E6、E7、HPV18 E6/E7的感染不影响kai1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群T细胞对其抗原蛋白免疫应答的特征分析

    作者:廖崇伦;陈萍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的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的HBV抗原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水平,为临床免疫调节治疗HBV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月医院就诊并且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80例,按照慢性乙型肝炎类型分为3组,分别是肝炎肝硬化(LC)组、无症状慢性HBV携带者(ASC)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组,所有患者均采取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的方法(ELISA法)测定T细胞因子的免疫应答水平.结果 LC组、ASC组、CHB组的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LC组和CHB组的INF-r细胞因子表达水平(1.21±0.16)、(1.57±0.21)明显高于ACS组(1.13±0.12),在INF-r、TGF-β-1、IL-17、IL-10 4个细胞因子代表的T细胞亚组CHB平均水平高,分别为(1.57±0.21)、(3.55±0.25)、(1.36±0.12)、(32.66±11.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HBV感染者的抗原特异性T细胞的免疫应答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对临床免疫调节治疗有指导意义.

  • 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模式的相关研究

    作者:徐冬梅;朱艳;张晓梅;李爱芳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 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患者的病毒复制、肝功能状况,并探讨该类模式的产生原因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检测HBV血清标志物,从中筛选出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的标本,检测该类标本HBV-DNA定量值和肝功能结果及肿瘤标志物AFP值.结果 检测17 895例患者HBV血清标志物,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73例,阳性率7.4%;73例HBeAg和HBeAb阳性患者中,HBV-DNA>1×E+004拷贝/ml者占55.0%;肝功能指标的异常率为58.3%,肿瘤标志物AFP异常率21.9%.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出现HBeAg与HBeAb同时阳性,提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处于低水平状态,体内病毒较少,传染性弱,但是也容易造成肝功能的慢性损伤,应当引起实验室和临床的高度重视.

  • 慢性肾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因子的变化规律研究

    作者:俞丽莉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合并感染患者血清因子变化规律并分析其对策,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参考.方法 按照有无合并感染将慢性肾衰竭患者48例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每组24例,检测其血清生化指标和相关因子含量,从而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感染组血清生化指标与未感染组近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感染组丙二醛(MD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和Lp含量分别为(12.35±3.45)μmol/L、(130.33±13.65) pg/L、(190.62±17.25) pg/L和(34.15±2.45) ng/ml,均明显高于未感染组;感染组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分别为(1.78±0.94)μmol/L和(0.73±0.22) mg/L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内随病情加重,MDA、IL-6、IL-8和Lp含量均呈增高趋势,而NO和SOD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肾衰竭合并感染患者其血清因子呈现规律性变化,这对治疗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且应加强护理以使患者病情趋于平稳.

  •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与细菌耐药性的关系分析

    作者:杨朵;马冬媛;王松雪;张曼

    目的 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生生物膜与耐药间的关系,为临床对该类菌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北京世纪坛医院2011年3-5月临床分离的非重复肺炎克雷伯菌株,采用VITEK-2 compact鉴定系统进行菌株鉴定及药敏测定,半定量结晶紫法进行生物膜形成能力测定,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40株菌中共有52株为生物膜阳性,占全部菌株的37.1%;生物膜阳性株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4.2%、15.4%、28.8%、30.8%、11.5%;生物膜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的敏感率分别为80.6%、26.1%、35.2%、37.5%、35.2%;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上述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阳性菌与阴性菌对多种药物的敏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DCA循环法与精细管理在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刘忻;方素珍;高小萍;赵伟琴

    目的 探讨预防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的管理模式,提高眼科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方法 运用PDCA循环法与精细管理,对各环节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结果 运用PDCA循环法与精细管理,加强了眼科病房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各环节的有效监管,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运用PDCA循环与精细管理,促进各环节严格执行标准化、规范化及科学化的细节管理,以提高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质量的水平.

  • 混合科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张海燕;李瑞星;张荣泽

    目的 针对胸心外科与生物治疗科混合科室患者的疾病特点,总结胸心外科与生物治疗科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分析胸心外科与生物治疗科医院感染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包括病房环境、重症监护病房消毒、患者和陪护人员、手卫生、中心静脉置管、呼吸机管路消毒管理以及白细胞下降患者的护理,采取针对性的规范管理,包括建筑布局合理、环境管理、重视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加强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知识培训和呼吸机管道消毒的管理以及对白细胞减少患者病房合理安置等针对性的护理工作.结果 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后,降低了患者医院感染率,环境卫生学等各项监测指标合格率提高.结论 通过实施医院感染控制及医院感染的知识培训,加强胸心外科与生物治疗科混合科室的感染管理,使科室工作人员均能自觉执行手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及消毒隔离制度,切实有效控制和切断医院感染的各个环节,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

  • 洁净手术室的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控制

    作者:江才秀;李晓花

    目的 加强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控制,确保洁净手术室空气质量,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方法 针对难以控制的环节,以学习、训练为基础,实行人性化管理与强制性管理相结合.结果 有效克服了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控制难点,确保了洁净手术室的空气质量,降低了手术切口感染率.结论 加强学习、强化训练、制度落实、严格管理是克服洁净手术室医院感染管理环节控制难点的关键.

  • 加强手卫生教育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作者:洪涛;卢曙芳

    目的 探讨医务人员手卫生的措施及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方法 总结实践经验和相关文献报道,通过加强洗手设施建设、积极宣传、开展手卫生培训、将手卫生状况纳入绩效考核等措施,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预防医院感染.结果 加强手卫生管理后,手卫生用品消耗量呈逐年上升趋势,洗手液和手消毒剂使用量>20 ml/床日的科室数量由2009年第一季度的3个增加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14个,而<5 ml/床日的科室数由32个减少至6个;医院感染率由2008年的3.1%下降至2009年的2.2%和2010年的1.7%,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 加强手卫生观念与实施力度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

    作者:黄馨瑶

    目的 探讨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感染科陪护中的应用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选取2010年5月-2012年4月医院感染科住院治疗的548例患者,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管理,而对照组则采取常规的护理方式,记录两组患者的作息时间、执行医嘱情况、并发症、对护士满意度等,并进行相应比较分析.结果 观察组的合理作息率为86.86%、82.12%遵医嘱饮食、20.07%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88.89%;对照组的合理作息率为68.61%、63.54%遵医嘱饮食、32.29%出现并发症、护理满意度达7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管理方式使医院感染科陪护工作转被动为主动,使患者生活更加规律,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风险管理程序对临床护士针刺伤干预的效果

    作者:张春兰;赵春霞;任章朋;吴焕卿

    目的 探讨应用风险管理程序对预防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防护行为的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内科护士130名、外科护士130名、手术室护士20名、检验科和体检科抽血护士20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问卷调查法分析针刺伤发生原因、相关防护知识知晓率和防护行为的正确率等,风险管理程序对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风险干预后的影响.结果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后,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降低,由原来的年人均3.31次下降至0.73次,下降率为72.22%;防护知识知晓率从51.33%升高至93.60%;针刺伤后正确处理率从45.52%显著升高至9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临床护士进行风险管理程序干预,可有效减少针刺伤发生率,明显提高针刺伤防护意识和针刺伤发生后的正确处理率.

  • 手术室对保洁人员医院感染管理的干预对策

    作者:宋玲凤;徐润香

    目的 重点对手术室保洁人员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医院感染防范能力,从而降低手术感染率.方法 对手术室保洁人员的工作按手术室布局的不同区域进行不同的安排与分工,成立培训小组,制定培训计划,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对培训小组进行检查与考核,考试方法有口述、笔试和实地操作.结果 对2009、2010、2011年医院手术感染率分别为1.72%、0.62%、0.35%,手术感染率呈下降趋势.结论 手术室保洁工人是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切断病源传播途径的具体实施者,能有效预防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输血科净化室的医院感染管理

    作者:郭瑞德

    目的 探讨输血科净化室的管理,确保输血安全性,防止输血致医源性感染.方法 分析输血科净化室存在的感染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 输血科净化室存在硬件感染风险、人流物流管理不严、清洁消毒管理不到位等诸多问题;净化空调层流系统设备的更新、设计和添加安全防护装置、加强规章制度监督力度、提倡净化室清洁员学习消毒感染知识,有效预防输血相关感染.结论 通过对净化室各环节的改进和管理,保证血液制品的纯洁性,防止发生医源性输血交叉感染,确保患者的输血安全至关重要.

  • 煮沸消毒在吸引头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应用

    作者:肖丽妹;沈玉琴;朱学红

    目的 比较3种清洗方法对五官科吸引头的清洗效果,以探讨一种经济、环保、有效地清洗消毒方法.方法 对医院五官科吸引头按随机原则每组选取200件采用3种方法清洗,对照组: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含氯消毒液浸泡、水枪冲洗;试验组A: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冲洗、含氯消毒液浸泡、水枪冲洗;试验组B:冲洗、管腔内注酶、刷洗、超声清洗、冲洗、煮沸消毒、水枪冲洗;以目测、小棉签、纯水检测、潜血试验、菌落数检测这5项检测标准,对3种清洗方法的清洗质量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试验组A、B目测合格率分别为95.0%、97.5%、98.0%;小棉签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5.0%、95.0%、94.5%;纯水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8.5%、96.0%、96.5%;潜血试验合格率分别为83.3%、98.3%、100.0%;菌落数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0%、100.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试验组A、B清洗质量合格率比对照组高;试验组A与B清洗合格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试验组B更环保,无刺激性、对人体无伤害、成本低、清洗人员更易接受.

  • 葡萄糖酸盐氯己定应用于儿童静脉留置针皮肤消毒效果观察

    作者:岑慧萍;朱惠莉;胡苏军;戎梅华

    目的 通过比较两种皮肤消毒剂使用的不同效果,探求幼儿留置针穿刺的佳皮肤消毒剂.方法 选取2月龄~3岁患儿,按留置先后顺序随机抽取500例(静脉留置1次为1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使用留置针、透明敷贴相同,分别为BD 24G安全型留置针、3M透明敷贴;观察组使用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CHG)进行皮肤消毒,对照组使用复合碘进行皮肤消毒.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静脉留置患儿使用不同消毒剂消毒皮肤后相关数据比较,平均消毒待干时间观察组(14.64±1.31)s对照组(58.93±4.82)s(P<0.01);一次穿刺成功率观察组为88.4%、对照组为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透明敷料松动率观察组为7.2%、对照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穿刺部位发红率观察组为1.6%、对照组为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葡萄糖酸盐氯己定能有效用于儿童临床留置针穿刺皮肤消毒,它具有消毒待干时间短、一次穿刺成功率高、引起透明敷料松动及穿刺部位发红较少等优点,值得在儿童静脉留置消毒中推广.

  • 消毒供应室器械包装的质量缺陷及对策

    作者:黄清娟

    目的 分析消毒供应室器械包装环节出现质量缺陷的原因,探讨其防范对策,旨在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工作质量.方法 从不同方面分析消毒供应室器械包装质量缺陷的原因,并采取有效地防范对策.结果 有效地提高了消毒供应室的工作质量,控制与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为临床科室提高优质的服务.结论 针对器械包装出现质量缺陷的原因,采用相应有效地防范对策,可以控制和减少医院感染.

  • 蒸汽灭菌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不合格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作者:马琳;杨泽霞;吴可萍;陈丽梅

    目的 探讨蒸汽灭菌后器械包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不合格发生的根本原因及预防措施,以提高灭菌质量.方法 回顾性调查消毒供应中心2011年6-8月经过蒸汽灭菌处理的包外化学指示剂变色不合格的原因并进行分析;2011年9月开始针对其原因采取整改措施,并将2011年10月-2012年3月的统计资料与整改前进行比较.结果 整改前的89 862件灭菌包中有63件出现包外化学指示物变色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702‰,去除原因后处理的155 723件灭菌包中仅有3件出现包外化学不合格,不合格率为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59,P<0.01).结论 运用原因分析方法解决问题能有效减少不合格灭菌产品,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降低灭菌费用.

  • 采用不同包装材料灭菌物品有效存放时间的研究

    作者:李涛;朱亭亭;周铁生;邱侠;张流波

    目的 通过对棉布、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包装灭菌物品进行微生物检测,判定灭菌后物品不同的存放时间,对医院实际应用提供参考数据.方法 参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年版)对棉布包装的物品采用直接观察培养基的方法,观察是否有菌落生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无菌检验的方法,对棉布、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的阻菌效果进行观察.结果 采用直接观察培养基的方法,单层棉布和双层棉布包装后分别在第7天和第30天开始有菌生长;采用无菌检验的方法,使用单层棉布包装后灭菌物品经放置28 d、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经放置9个月进行检测,均未检出细菌和真菌.结论 经棉布灭菌包装有效期结果虽然符合行标7~14 d的规定,但对储存环境较差、人员流动较多的环境以及易于污染器材的包装,建议缩短灭菌保质期的时间,对医用无纺布和硬质包装容器,可以通过具体验证后适当延长放置时间,并且能够节约成本,使其灭菌后包装更加科学、合理、有效.

  • 妇科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严菊兰

    目的 探讨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TP)感染的相关性,分析苍白密螺旋体在宫颈癌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2008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并病理确诊的323例宫颈癌患者及100例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患者,术前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情况,以酶联免疫法初筛,明胶颗粒凝聚试验(TPPA)进行确诊检测,TPPA试验确诊为阳性者认为终阳性.结果 宫颈癌患者共有27例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8.36%,子宫肌瘤患者有1例患者TPPA试验确诊TP感染阳性,感染率1.00%,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69,P<0.05);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Ⅱ~Ⅳ期患者为6.38%,Ⅰ期患者为8.70%,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者以31~40岁年龄段感染率高,为12.28%,41~50岁、≥51岁年龄段感染率分别为6.28%、7.69%,≤30岁年龄段感染率为0;宫颈癌患者年龄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之间具有相关性(r=0.478,P<0.05).结论 宫颈癌患者苍白密螺旋体感染率较子宫肌瘤患者明显高,宫颈癌与苍白密螺旋体感染之间具有相关性,是宫颈癌患病后增加了苍白密螺旋体感染概率还是苍白密螺旋体感染导致宫颈癌发病,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 肝脏外伤并发腹腔感染的分析及诊治

    作者:张雯雯;何蕾;万涛;吕少诚;徐明月;刘同友;路辉;史宪杰

    目的 探讨肝脏外伤并发腹腔感染的诊治方法,以期为肝脏外伤并发腹腔感染的预防治疗起到指导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0年1月-2012年9月64例肝脏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例行保守治疗,57例行手术治疗,均予预防性抗感染、保肝、营养等治疗方法.结果 64例患者中23例出现腹腔感染,感染率为35.9%,其中单纯性肝脏外伤患者无并发腹腔感染,合并胃肠道损伤的肝脏外伤患者中并发腹腔感染率为85.7%,AAST Ⅳ级患者中腹腔感染率为51.5%;共培养出病原菌41株,其中,位居前3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15株占36.6%、粪肠球菌10株占24.4%、屎肠球菌8株占19.5%;23例腹腔感染患者中,22例治愈,治愈率为95.65%.结论 复杂肝脏外伤尤其是合并多脏器损伤的患者较易并发腹腔感染,采用损伤控制外科理念、微创手术、综合治疗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和治疗感染,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肺炎衣原体感染对冠心病发病影响的临床研究

    作者:於华敏;唐海燕;王顺芳;史明娟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在冠心病致病中的作用,并探讨其相关的临床意义,以降低肺炎衣原体感染率.方法 收集2010年6月-2012年6月医院心内科诊治的冠心病(CHD)患者128例,分为肺炎衣原体感染104例和非感染24例两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ELISA检测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的表达.结果 128例CHD患者中检出肺炎衣原体感染104例,阳性率为81.3%,80例健康体检者肺炎衣原体感染37例,阳性率为46.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D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心肌梗死和冠脉多支病变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0.05),而稳定性心绞痛和冠脉单支病变的发生率肺炎衣原体感染的CHD患者又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5).结论 CHD患者中存在肺炎衣原体的高感染率,肺炎衣原体感染可能参与了CHD的发生、发展过程.

  • 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张玉琴;张琳;陈娟娟

    目的 探讨ICU患者医院感染相关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旨在为临床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ICU收治的重症患者318例,采用经过培训的专职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318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101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1.76%,其中1 3例存在两个感染部位;复合外伤患者医院感染率和死亡率高,分别为63.41%和43.90%;在144例次被感染患者中,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达68.06%;呼吸机的使用、动静脉插管以及抗菌药物的应用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差异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患者临床病情的监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能降低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王金铸;白铁男;李德东;蔡科科;卢炳新;刘利维

    目的 探讨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调查和影响因素,为采取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泌尿外科2011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290例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有无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运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化疗后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90例患者中发生感染31例,感染率为10.69%,以呼吸道感染为首15例,占48.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侵入性操作多(β=3.084,OR=21.847)、外周血白细胞数低(β=3.188,OR=24.244)和住院时间>30 d(β=2.608,OR=13.574)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影响因素,专科护理人员护理(β=-2.849,OR=0.058)是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感染率较高,其受多方面因素影响.

  • 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策略

    作者:何惠芬;许晓妹;毛晓红;王鸣;费晓;马立彬

    目的 分析引起血液透析患者长期留置导管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并采取相应有效地预防措施,预防和减少导管相关性感染.方法 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87例行颈内静脉长期留置导管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根据其导管是否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各指标进行分析,找出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导管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结果 共分离出病原菌87株,其中革兰阳性菌79株占90.8%,主要为表皮葡萄球菌、棒杆菌属,分别占49.4%、27.6%;革兰阴性菌8株占9.2%,未培养出真菌;在调查87例留置导管患者中,20例发生导管感染,感染率为23.0%;53例为糖尿病患者,其中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21.0%;感染组年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糖尿病分别为(77.4±11.5)岁、(77.4±13.4)g/L、(25.3±10.2)g/L、19例,非感染组分别为(64.3±15.5)岁、(89.5±17.6)g/L、(36.1±11.3)g/L、34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龄、2型糖尿病、低蛋白血症会导致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从而加重导管感染,延迟创面愈合;调查感染病原菌分布可指导临床的合理用药.

  • ICU气管切开患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作者:马艳芳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行气管切开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时干预,为下一步气管切开预防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在2009年4月-2012年6月入住ICU因需创辅助呼吸机患医源性肺炎的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定期予以痰培养+药敏,且对相应患者予以胸片检查;对患者的各种接触因素进行标本采集,以致病菌为线索,对诸因素进行评价,作出各因素对医源性肺炎的综合指数.结果 病原菌的种数随时间在不断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病原菌的种数在不断增加,气管切开的肺部感染90例,感染率达50.0%,时间主要在术后约6d,以革兰阴性菌为主;采用logistic分析,发现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处的病原菌与患者肺部感染呈正相关,即为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重症病房气管切开患者,感染发生在氧管切开后约1周,感染以革兰性阴性菌为主,危险因素以呼吸湿化瓶、呼吸机接口、吸引器连接管为主,随时间延长,细菌耐药性较高.

  • 应用封闭式负压引流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疗效分析

    作者:阮海燕;钟永翔;林晓

    目的 比较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VSD)与常规换药在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中疗效,总结处理措施,预防并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87例大面积皮肤缺损合并感染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治疗组50例;两组均进行感染控制、清创并彻底冲洗伤口;治疗组采用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换药.结果 治疗组在清洁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分别为(7.2±1.85)d、(12.7±2.09)d、(96.5±2.34)%,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疗效,3个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在换药次数、住院天数及治疗总费用分别为(3.4±1.7)次、(18.5±3.12)d、(7655.3±432.75)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SD技术更有利于保护创面、引流脓液、控制感染、促进创面愈合,在提高创面治疗效果同时减少护理工作量.

  • 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

    作者:杨峥;王旸;余杰;张森

    目的 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对应的策略,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选取2009年11月-2012年11月在医院治疗的360例鼻咽癌放疗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存在有真菌感染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龄(>60岁)、有多种并发症(≥2种)、有皮肤或黏膜溃烂、使用免疫抑制剂、口腔黏膜溃烂、住院时间长(>50 d)是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而真菌感染与性别无关;360例患者中使用抗菌药物有300例,使用时间长(≥35 d)、使用种类多(>3种)、使用头孢类抗菌药物的真菌感染率高(49.4%);真菌感染以白色假丝酵母菌多,热带假丝酵母菌其次.结论 真菌感染除了患者和治疗等危险因素之外,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是其高危险因素,加强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的控制如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加强无菌操作和营养支持等是降低感染的重要措施.

  • 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

    作者:卢宏华;方小燕

    目的 探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改善患儿心肌损伤.方法 86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心肌酶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08,P<0.05);治疗后,治疗组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率、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7.35±2.63)次/min、(29.97±4.74)次/min、(98.1±1.61)%,且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心肌损伤显著改善,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分别为(97.35±2.63)、(29.97±4.74)U/L,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去乙酰毛花苷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儿临床症状和心肌损伤,值得推广应用.

  • 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李晶;戴蔷蕾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与肺炎支原体(MP)感染之间的相关性,为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24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哮喘组)与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对照组)在入院后7d进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咽拭子肺炎支原体-DNA、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E(IgE)检测.结果 肺炎支原体检测结果比较,哮喘组阳性率为37.65%,对照组阳性率为2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6岁患儿肺炎支原体阳性率高为46.67%,3~6岁患儿阳性率为27.12%,<3岁患儿阳性率为23.08%,不同年龄段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炎支原体阳性患儿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为(486.29±242.18)×109,免疫球蛋白E为(650.96±257.84)U/ml,阴性患儿分别(368.52±129.76)×109、(417.42±274.46) U/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支气管哮喘发作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密切,在哮喘发作时常伴有肺炎支原体感染,对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进行肺炎支原体检测有助于为临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持续质量改进的成效分析

    作者:林娟;钟既宁;陈丽;胡才宝;蔡国龙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的有效措施,以降低感染发生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ICU对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调查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持续质量改进,加强全体医护人员的教育及监管,改进置管后导管维护质量等.结果 持续质量改进前期2009年纳入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7例,平均置管日(33.84±30.89)d,总导管日4569 d,确诊感染23例,平均感染率5.03‰,持续质量改进后期2010年监测的中心静脉置管141例,平均置管日(36.78±43.54)d,总导管日5014 d,确诊感染例数13例,平均感染率2.59‰;发生血流感染者平均置管日(47.23±37.61)d,其中置管日≤7d的导管感染率8.88%,置管日>90 d的导管感染率58.33%,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平均发生率从2009年5.03‰下降至2010年平均2.59‰.结论 目标性监测结合持续质量改进,可降低综合ICU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生率.

  • 老年直肠癌根治术后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夏肖枫

    目的 分析老年直肠癌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及康复护理方法,以提高直肠癌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方法 将行Mile's术的老年直肠癌患者8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同时给予术前禁烟、控制呼吸道感染及深呼吸训练,术后加强心肺功能监护和呼吸道护理、药物促进排痰、营养支持及早期下床活动等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低氧血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肺部感染率为4.7%,显著低于对照组20.9% (P<0.05);干预组平均住院时间(28.54±2.82)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3.39)d,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干预组护理服务满意率为90.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可有效降低老年直肠癌Mile's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

  • 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作者:王品晓;罗立宏;葛蓓;殷日鹏

    目的 探讨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相关因素,为控制老年冠心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2月80例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冠心病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并选取同期80例未发生医院感染的老年冠心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对其住院时间、病房环境、侵入性操作、并发症、心功能分级及抗菌药物使用等进行分析.结果 533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80例,感染率为15.0%;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病房环境、并发症、心功能分级及侵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性别、病程及抗菌药物应用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无明显影响;经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住院时间长、病房环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及存在侵入性操作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住院时间长、病房环境差、合并其他慢性疾病、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及存在侵入性操作均为影响老年冠心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独立因素,医护人员应严格无菌操作、缩短操作时间、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改善其生存质量.

  • EICU患者肺部感染因素调查分析

    作者:胡妙仙;林相彬;阮海燕

    目的 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的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治疗肺部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2009年12月-2012年9月EICU收治的2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针对患者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和研究.结果 293例EICU患者中发生肺部感染44例,感染率为15.02%;年龄<30岁,感染率为8.33%;年龄>60岁,感染率高达20.73%,随着患者年龄的不断升高,肺部感染的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感染病原菌种类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44%、革兰阳性球菌占14.47%、真菌占15.09%.结论 EICU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呈现上升趋势,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应加强患者病原菌监测,同时采用有针对性的预防肺部感染的临床手段和措施.

  •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病例调查分析

    作者:周颖;谢于鹏;李玉苹;金旭如;李小龙

    目的 探讨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对这一疾病的认识与明确诊断和有效治疗手段.方法 分析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确诊的2例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的119例资料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2例患者中,1例无基础疾病,另1例为血液系统肿瘤化疗后;2例均表现为发热伴咳嗽,胸部CT示肺部渗出、实变、结节及胸腔积液,2例经多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明确诊断,终甲硝唑治疗有效;文献报道的病例症状轻重差异较大,可有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血嗜酸粒细胞升高,影像学表现多样;痰液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直接涂片检查是明确病原体的方法.结论 肺部蠊缨滴虫感染可发生在免疫功能正常及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镜检是明确诊断蠊缨滴虫肺部感染的重要手段.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

    作者:杨先智

    目的 分析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方法,阐述其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医院2005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632例腹股沟疝患者,将其分为行无张力疝修补术组486例,传统疝修补术组146例,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 486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13例,感染率为2.67%,146例传统式修补术后切口感染4例,感染率为2.7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患者中10例经过换药治愈,3例行二次手术治愈,随访6个月-1年,13例无张力修补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均愈合良好,无疝复发.结论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虽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但仍有切口感染等并发症,一旦发现患者切口感染,应及时处理,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

  •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作者:崔敬荣;翟德翠;张志刚

    目的 分析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合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探讨有效预防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2007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360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统计医院感染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高危因素.结果 360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率为33.9%,感染发生部位以呼吸道及腹膜为主,分别占41.8%、26.2%,侵入性操作(55.0%)、年龄>60岁(46.0%)、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57.5%)是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导致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其次为革兰阳性菌及真菌.结论 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实施侵入性操作、年龄>60岁以及住院时间>30 d的患者较易发生医院感染,应减少侵入性操作,采取各种措施加强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消毒隔离管理,以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作者:屠永泉

    目的 探讨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以及相应的治疗策略,为临床术后感染预防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9年1月-2011年12月3年治疗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患者658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发生感染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发生感染63例,感染率为9.58%;其中开放性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率为11.33%,闭合性骨折的6.58%;术后感染率血糖≥11.0mmol/L患者为24.82%、<7.0 mmol/L患者为10.66%、7.0~11.0 mmol/L患者为2.47%;年龄≥60岁、吸烟及吸烟>20支/d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13.90%、12.69%及14.62%,明显高于年龄<60岁、不吸烟、吸烟≤20支/d患者的7.86%、6.77%、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积极治疗后41例急性感染患者明显比22例亚急性或慢性感染者的愈合时间短、并发症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股骨骨折髓内针固定术后感染的发生与患者个人状况及病情密切相关,依据患者不同病情采取不同治疗,可及时控制感染促进骨折的愈合,减轻患者的痛苦.

  • 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

    作者:肖健;李春玲;何佃菊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并制定措施,从而控制感染发生.方法 回顾性分析4年内老年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共45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经济状况、病程、住院天数、空腹血糖值、糖尿病并发症、接受侵入性操作、住院期间抗菌药物使用等,统计不同因素诱发感染的关系,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直接因素.结果 共56例患者出现感染,发生率为12.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OR=2.847)、居住地(OR=2.018)、病程(OR=1.085)、住院时间(OR=2.176)、空腹血糖值(OR=2.165)、并发症(OR=1.984)、接受侵入性操作(OR=2.014)以及多种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OR=1.779)等均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较多,临床应采取对应防护措施.

  • 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发生医院感染的预防措施探讨

    作者:姜保周

    目的 研究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探讨相应的防范措施,使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能够得到有效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2012年8月收治的114例有机磷中毒发生医院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分析出现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护理防范措施.结果 呼吸道感染占首位,感染率为68.42%;合并误吸、血糖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胆碱酯酶的活性、手卫生、使用呼吸机、住ICU的时间与医院感染率均有一定的相关性;影响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依次为使用呼吸机(OR=19.513、P=0.000)、胆碱酯酶活性(OR=2.116、P=0.013)、合并误吸(OR=2.401、P=0.019)、手卫生问题(OR=2.408、P=0.021).结论 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医院感染严重威胁患者的生活质量,针对相应的危险因素,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加强口腔护理、保证严格的无菌操作、熟练操作技能、密切关注患者病情、严格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 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张育华

    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达到临床预防患者尿路感染的目的.方法 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260例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20例患者有尿路感染的发生,上尿路感染50例占41.7%,下尿路感染70例占58.3%,其中,老年、女性和住院时间>7 d以及糖尿病等因素均是神经内科尿路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尿路感染是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常见的并发症,患者的年龄和住院时间以及慢性疾病与是否留置导尿管等是神经内科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

  • 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的分析

    作者:王琼;杨红霞

    目的 探讨将护理程序应用于基层医院术前访视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改进手术前访视记录单,增加手术护理程序内容,完善实施流程管理,选择2011年3200例三、四类手术患者分改进前和改进后两组进行术前访视,通过对手术体位正确率、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手术医师对手术配合主动性的满意率比较评估访视结果对提高手术配合质量.结果 手术体位正确率在改进后为96.6%,改进前为81.4%;特殊用物准备完好率在改进后为99.3%,改进前为88.5%;手术配合主动性满意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97.2%,上述指标在改进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意外处置及时率在改进后为100.0%,改进前为88.5%,由于手术中发率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将护理程序应用于术前访视可以提高手术配合质量,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实施.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诊治与分析

    作者:秦福芳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断、治疗方法以及影响的相关因素,以达到控制病情的发展和降低感染的目的.方法 采取回顾性的方法对2009年2月-2010年2月收录的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主要与广谱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使用不当等相关因素有着直接的联系;感染的真菌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和曲霉菌属,分别占62.5%、15.0%、13.8%、8.7%;60例患者中有57例痊愈或好转,占95.0%,2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正确的指导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用药,是避免肺部真菌感染的重要措施,患者一旦确诊有肺部真菌感染,应严格的按照临床用药标准,合理地选取药物进行治疗.

  • 丁型肝炎病毒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关系的探讨

    作者:颜卫荣

    目的 探讨丁型肝炎病毒(HD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相关性,为其临床防治提供可参考依据.方法 连续收集120例入住医院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采用统一的调查表详细记录其病史及相关信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DV血清标记物HDAg、抗HD、抗HDIgM及HBV血清标记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抗HBc;同时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HBV-DNA水平及肝硬化Child-Pugh评分.结果 120例HBV感染的患者中有20例患者同时存在HDV感染的影响,HDV感染的发生率为16.7%,8例为HDAg阳性,11例为抗HD阳性,1例为抗HDIgM阳性;HBV感染联合HDV感染的患者,其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为(178.9±8.6) U/L,总胆红素(TBil)为(61.9±9.2)μmol/L水平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的(78.4±9.4)U/L、(41.4±9.1) μmol/L,而白蛋白(ALB)水平(26.7±7.6) g/L明显低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的(29.9±7.3) g/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HBV感染联合HDV感染的患者,其肝硬化Child-Pugh评分(10.7±1.6)分明显高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8.9±1.3)分,而HBV-DNA拷贝数(4.1±0.4)log10拷贝/ml低于单独HBV感染组患者(5.2±0.7) log10拷贝/ml,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感染患者易并发HDV感染,进一步加重肝功能的损伤,进而加重患者的病情,且HDV感染可以抑制HBV的复制,减低其水平,临床对于HBV联合HDV感染患者要积极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与伽马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疗效及感染分析

    作者:王加利;张燕

    目的 研究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伽马(Gamma)钉在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中的疗效.方法 选择股骨干骨折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PFNA联合伽马钉治疗的观察组和伽马钉治疗的对照组,观察骨折愈合、髋关节和膝关节功能、生活能力、负面情绪及术后感染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愈合54例、髋关节功能(Harris)总评分为(67.18±7.05)分、膝关节功能(HSS)总评分为(91.82±9.24)分、日常行为能力(Barthel)评分为(74.12±7.42)分、自我护理能力(ESCA)评分为(113.8±12.4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愈合时间(116.71±11.41)d、完全负重下地时间(196.23±20.34)d、NRS评分(2.98±0.34)分、焦虑情绪(HAMA)评分为(16.58±1.84)分、抑郁情绪(HAMD)(13.55±1.47)分、术后感染发生率(1.67%)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PFNA联合伽马钉治疗模式能够促进断端愈合、改善关节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发生率、缓解负面情绪,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 幽门螺杆菌感染对儿童血小板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婵;包云光;邵一薇;李小兵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之间的相关性,为ITP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医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诊治的ITP患儿100例,ITP患儿分为Hp阳性组31例和Hp阴性组69例,另取保健儿童门诊的健康儿童100名作为对照.结果 ITP组和对照组中Hp的感染率分别为31.0%和11.0%,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阴性与阳性组中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5.32±4.61)×109/L和(11.07±3.52)×109/L,Hp阴性组的血小板计数显著高于Hp阳性组(P<0.05);Hp阴性与阳性ITP患儿临床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1%和61.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较高的Hp感染率,根除Hp有望成为提高ITP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的新措施.

  • 呼吸道清除系统对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防作用

    作者:楼秋月;王莉

    目的 探讨呼吸道清除系统(Vest系统)预防老年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作用,为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医院老年腹部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实施Vest系统排痰法,对照组采用人工叩击排痰法,对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排痰量、心率、血压等血流动力学、伤口引流量、患者疼痛以及体位舒适度等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试验组患者在第1~4天的排痰量分别为(24.35±2.14)、(36.08±2.44)、(21.23±1.99)、(32.38±2.25)ml/d,对照组分别为(14.20±1.59)、(17.31±1.67)、(15.05±2.19)、(17.21±2.46)ml/d,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发生切口疼痛患者7例、VAS评分(4.2±0.3)分,对照组22例、(7.1±0.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体位舒适率90.o%、配合率92.5%,对照组为47.5%、5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血流动力学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Vest系统对老年手术患者具有良好的排痰效果,可有效预防术后肺部感染的发生.

  • 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医院感染患者影响的研究

    作者:党军丽

    目的 探讨特定的护理干预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影响,关注负性情绪的差异,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理论帮助.方法 选取在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患者,共702例,依患者入院的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352例,应用特定的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共35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负性情绪以及满意度的差异.结果 医院感染率观察组为10.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医院感染的菌种观察组有两种,对照组有8种;患者的焦虑评分观察组为(38.43±3.25)分,对照组为(43.43±4.27)分;抑郁情绪评分观察组为(37.64±3.72)分,对照组为(42.35±3.96)分,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观察组为94.74%,高于对照组的80.00%.结论 特定的护理干预能减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 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调查分析

    作者:赵宏;隋欣

    目的 分析神经内科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600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医院感染的64例患者为感染组,未发生感染的536例患者为非感染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发生医院感染64例,感染率为10.67%,其发生率高的为脑梗死占11.71%;常见的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32.81%,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占26.56%;共培养出病原菌53株,革兰阴性菌53株占52.48%,其中铜绿假单胞菌为多见占14.85%,革兰阳性菌31株占30.6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多见占11.88%,真菌17株占16.83%,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占12.87%;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有慢性基础疾病病史、有接受侵入性的诊断和治疗措施、有意识障碍以及住院>14 d为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减少及规范侵入性诊疗操作、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缩短患者住院时间、提高患者免疫功可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提高临床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

  • 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分析

    作者:常晓丽;董征;孙琪云;乔建辉;余长林;胡锴勋;艾辉胜;郭梅

    目的 研究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易感因素、病原菌分布、感染部位、预后及治疗,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8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后并发败血症的临床资料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 80例恶性血液病并发败血症患者中有68例处于化疗后粒细胞缺乏期占85.0%,;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前3位病原菌,分别占32.5%、20.0%、8.8%;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敏感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和利奈唑胺;以碳青霉烯类为主的经验用药可以覆盖81.6%的败血症病原菌.结论 革兰阴性菌是恶性血液病化疗后合并败血症的主要致病菌,以碳青霉烯类为主的经验性降阶梯治疗可提高败血症的治愈率;粒细胞缺乏、并发肺部感染、合并感染性休克、血液病疾病状态及经验用药与药敏相符度是影响转归的因素.

  •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赵小佩

    目的 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以提高TURP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12年6月收治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患者285例的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85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43例,发生率15.1%;高龄、初学术者、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前无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的患者感染率分别为23.8%、31.1%、45.3%、40.3%、40.2%、37.8%,是发生术后尿路感染的主要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糖尿病(OR=2.494)、术前因尿潴留行导尿术(OR=3.297)、术前预防应用抗菌药物(OR=1.815)、术后留置尿管的时间(OR=2.925)是TURP术后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糖尿病、术前有因尿潴留行导尿术、术后留置尿管时间长使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增加;术前有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是保护因素,能降低TURP术后尿路感染发生的风险.

  • 老年性阴道炎联合治疗的疗效观察

    作者:沈丽娟

    目的 探讨老年性阴道炎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寻求佳治疗方法,以提高有效率.方法 随机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门诊就诊并确诊为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两组各650例,单药组给予甲硝唑栓,联合组在单药组基础上合用定君生、雌三醇乳膏,4周后门诊随访,观察症状、体征并实验室检查,了解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组治愈率及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联合组治愈率为81.38%,单药组为38.62%;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9.38%,单药组为9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甲硝唑和定君生、雌三醇软膏治疗老年性阴道炎,可迅速抑菌,并调节阴道酸碱度,增强阴道黏膜抵抗力,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凌小林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并发症的发生提供预防和诊疗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0月收治的9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肺部感染临床资料,重点分析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患者年龄、患者营养状况与并发医院肺部感染的关系,并分析病原菌的分布特点.结果 92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医院感染153例,感染率为16.50%,其中肺部感染75例,感染率为8.09%,肺部感染占所有感染的49.02%;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占27.71%,克雷伯菌属16株占19.28%,大肠埃希菌13株占15.66%,金黄色葡萄球菌11株占13.25%,表皮葡萄球菌10株占12.05%,鲍氏不动杆菌8株占9.63%,白色假丝酵母菌2株占2.42%;预防性使用≥2种抗菌药物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概率,明显高于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或者未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患者(P<0.05);高年龄组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比例明显高于低年龄组;血清总蛋白<60 g/L或白蛋白<25 g/L的患者,更易发生肺部感染.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易并发医院肺部感染,其危险因素主要有抗菌药物使用不当、患者年龄、自身营养状况等,采取相应措施可降低其发生率.

  • 规范化干预对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泌尿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徐斌斌

    目的 探讨规范化干预对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泌尿道感染的预防作用,总结处理措施,预防并减少感染的发生.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干预组给予全程规范化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化干预.结果 尿常规检查对照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22例,阳性率44.0%,干预组患者尿白细胞阳性8例,阳性率16.0%,干预组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检出病原菌2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株、革兰阴性菌13株、真菌4株,分别占34.6%、50.0%、15.4%;干预组检出病原菌8株,其中革兰阳性菌3株、革兰阴性菌5株,分别占37.5%、62.5%;对照组5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26例,感染率为52.0%;干预组50例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8例,感染率为16.0%,干预组的尿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规范化干预能够有效预防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道感染.

  • 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干预措施

    作者:赵明学;李宝梅;谢飞

    目的 分析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管理及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老年病房2010年6月-2012年6月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526例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526例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共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1%;精神病专科医院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部位以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分别占62.5%和15.6%,其次为泌尿道占12.5%;单因素x2检验显示,年龄>75岁、住院时间>30 d的老年患者具有较高的医院感染率(P<0.05).结论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医院感染的主要部位是呼吸道和消化道,年龄、住院时间是其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积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 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医院感染原因及护理管理

    作者:林红平;李洪波;易利华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和护理管理,为临床降低和预防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分析2009年4月-2011年4月收录的48例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发生医院感染的原因与护理管理对策.结果 48例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有32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66.7%;感染部位主要为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肠胃道、上呼吸道、皮肤与软组织、手术切口,分别占40.6%、31.2%、9.4%、9.4%、6.3%、3.1%;感染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分别占27.5%、22.5%、20.0%、12.5%、10.0%、7.5%;住院时间>30 d、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和伴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明显的高于住院时间<30 d、无侵入性操作、未使用抗菌药物和无基础性疾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外科植物生存状态患者在临床中很容易发生医院感染,并且感染原因较多,临床应采取针对性地护理措施,从而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李鹏;陈立兵;杜明梅;邢玉斌;索继江;曹圣山;刘伯伟;刘运喜

    目的 探讨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0月5555例成年血液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其中感染组712例,未感染组4843例,将因素分为患者自身因素和医源性因素,对各项指标进行分类分项,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成年血液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2.82%,例次感染率为16.47%;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居首占57.81%,其次为血液系统占15.41%,感染部位不明患者也占一定的比例;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5.64%,真菌比例较高占25.28%;经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主要危险因素有造血干细胞移植、粒细胞缺乏、化疗、使用免疫抑制剂、中心静脉插管、白血病、院外感染等,ROC曲线下面积为0.821.结论 成年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率高,应加强医院感染监测,针对主要危险因素采取有效地预防措施,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白介素-11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比较

    作者:陈朴;叶克俭;郑宇

    目的 比较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与重组人白介素-11(rhIL-11)对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60例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TPO组和IL-1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TPO组给予rhTPO:15 000 U皮下注射,一次/d,共7 d;IL-11组给予rhIL-11:1.5 mg皮下注射,1次/d,共7d;观察第1、3、5、7天两组患者外周静脉血中血小板计数以及凝血指标、出血、血制品输注、药物不良反应、住ICU时间及28d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5、7天TPO组血小板计数明显高于IL-11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凝血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PO组血小板悬液、血浆、浓缩红细胞的输注量明显少于IL-11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PO组住ICU时间及28d病死率低于IL-11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能够促进脓毒症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临床效果优于白介素-11,并能减少血制品输注,降低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疗效安全可靠.

  • 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易患因素观察及对策

    作者:张卫红

    目的 探讨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为临床降低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6月-2012年6月321例合并呼吸道感染的产妇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产妇发生医院内呼吸道感染的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季节(OR=2.634,95%CI:0.453~5.323)、生育高峰期(OR=2.432,95%CI:0.343~4.564)、住院时间(OR=3.453,95%CI:0.644~5.343)是产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而室内每天通风(OR=4.453,95%CI:0.563~5.345)是产妇发生上呼吸道感染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应当保持病室内空气流通、减少探视人员、减少产妇住院时间是降低产妇发生呼吸道感染的必要措施.

  • 老年脑卒中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的疗效分析

    作者:刘晓红;吴玉芙;臧婷臻;王浩然;潘克梫

    目的 分析多学科整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院内获得性肺炎(HAP)的疗效.方法 观察组为2010年1月-2012年8月卒中单元收治的85例脑卒中合并HAP的老年患者,进行多学科整合治疗;对照组为同期神经内科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合并HAP老年患者,进行单纯药物治疗,对两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 Index(BI)评分分别为(8.99±3.25)分和(18.31±2.24)分较对照组疗效明显,脑卒中合并HAP临床特征以中低发热为主,咳嗽、咳痰、呼吸困难、食欲不振、淡漠无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原学检查以革兰阳性菌多见占65.45%,其次为革兰阴性菌占27.88%;观察组与对照组HAP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正常时间、胸片正常时间、住院天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学科整合治疗老年脑卒中合并HAP减少了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取得了较明显的治疗效果.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

    作者:丁小文;莫文菊;陈杰;谢尚闹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乳腺癌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07年3月-2012年3月97例乳腺癌住院患者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同期住院治疗的85例乳腺增生患者,采用原位杂交法对两组患者HPV16、18表达及不同组织分型的乳腺癌与HPV16、18表达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研究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74.23%,对照组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为15.30%,研究组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0.473,P<0.05);浸润性导管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80.85%,单纯癌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69.56%,其他类型患者中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74.07%,各组间患者HPV16和(或)HPV18表达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腺癌患者HPV16、18感染阳性率较高,与乳腺癌发生密切相关,不同分型的乳腺癌患者间HPV16、18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作者:陈志刚;孙海燕;岳兵;姚红波

    目的 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冠心病发病及发展中的作用及相关性,为冠心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58例冠心病患者,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者8例及不稳定心绞痛2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组)、稳定性心绞痛23例(稳定心绞痛组),随机选取同期门诊排除冠心病的30.例检查者作为对照组,检测HCMV-IgG、HCMV-IgM、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结果 HCMV-IgG、HCMV-IgM阳性率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91.43%、37.84%,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82.61%、21.74%,对照组分别为60.00%、10.00%,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LPA及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分别为(13.62±3.45) mg/L、(2.81±0.32)μmol/L、(10.31±1.95)×109/L,稳定心绞痛组分别为(6.87±3.05) mg/L、(2.49±0.30)μmol/L、(7.92±2.63)×109/L,对照组分别为(3.42±1.07) mg/L、(2.21±0.14)μmol/L、(7.02±2.16)×109/L,hsCRP、LPA水平急性冠脉综合征组明显高于稳定心绞痛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与稳定心绞痛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冠脉综合征组HCMV-IgM抗体与hs-CRP、LPA水平之间存在正相关(r=0.72,r=0.58,P<0.05).结论 HCMV感染严重程度与冠心病病情发展程度密切相关,是激发与加重冠心病炎症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 综合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医院感染的影响

    作者:史健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是否发生医院感染的影响,为其临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将160例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综合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所有患者均给予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措施,观察两组发生医院感染的情况.结果 综合干预组肺部、泌尿系、其他部位感染率分别为2.5%、1.3%、1.3%,常规治疗组分别为10.0%、8.8%、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肿瘤化疗骨髓抑制期患者行综合干预措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明显降低患者发生感染的风险,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杨想云;王一;何建新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以期降低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ICU 1107例老年患者临床资料,1015例未发生医院感染老年患者作为非感染组,发生医院感染的92例老年患者作为感染组;分析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危险因素等.结果 1107例老年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92例,感染率为8.31%;呼吸系统、泌尿系统、手术切口以及深静脉穿刺部位是ICU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常见部位;真菌是为常见的病原菌,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经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患者的年龄、手术时间、基础疾病、侵入性操作、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患者的住院时间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经多因素分析,OR值(95%CI)分别为:18.274(13.174~30.228)、0.248(0.117~1.432)、13.384(6.472~20.482)、16.172(10.742~26.174)、12.371(6.380~24.085)、0.375(0.017~1.488).结论 ICU老年患者发生医院感染以呼吸系统感染为常见,病原菌较为多样,与多种因素相关,要针对容易发生医院感染的关键环节,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医疗质量.

  • 永久起搏器囊袋内细菌检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林运;杨铎;张金荣;张京梅;李志忠

    目的 了解永久起搏器(PPM)植入手术囊袋内细菌存在情况及影响因素,以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感染机会.方法 收集2008年3月-2011年3月实施PPM手术的患者444例临床资料,采集患者一般信息,并在术中3个时间点取样进行细菌培养,第1取样点为切开皮肤分离置皮下形成囊袋的即刻,第2取样点为电极到位测试满意并固定后,第3取样点为30ml聚维酮碘/盐水、抗菌药物冲洗后.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66.22±12.50)岁,78.8%的患者为首次植入、20.3%为第2次植入、0.9%为第3次植入;3次取样点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6.5%、8.5%、4.1%;取样点细菌培养阳性率第1~3次分别为6.5%、8.5%及4.1%:第1、2取样点<44岁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9.0%)与其他年龄组为17.9%和25.9%,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M手术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细菌感染机会,囊袋中存在的细菌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生理盐水、抗菌药物或聚维酮碘冲洗可明显降低囊袋内细菌存留机会.

  • 慢性鼻窦炎的细菌感染监测分析与护理干预

    作者:李春玲;李俊义

    目的 研究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分布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达到指导临床术后用药的目的,并探索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将120例慢性鼻窦炎患者鼻内镜手术中取出的上颌窦或筛窦内分泌物行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进行疗效观察、总结护理经验.结果 共分离出83株病原菌,培养阳性率为69.18%,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流感嗜血菌多见,分别占37.35%、20.48%、16.87%;分离菌株对头孢西丁的敏感度高,为91.57%,其次为头孢哌酮、头孢唑林,分别为80.72%、65.06%,青霉素敏感率低,为15.66%,治疗护理效果满意.结论 慢性鼻窦炎患者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选择,应建立在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积极有效地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 动态脑电图与常规脑电图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对照应用研究

    作者:吴惠民

    目的 探讨常规脑电图(REEG)与动态脑电图(AEEG)在病毒性脑炎诊断中的辅助价值,提高早期诊断.方法 收集医院神经科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者7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脑电图组(REEG)和动态脑电图组(AEEG),每组各35例,患者根据病情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结果 REEG组发现异常18例,异常率为51.4%,AEEG组发现异常30例,异常率为85.7%,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EEG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中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30.0%、58.3%和61.5%,轻度与中、重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和重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EEG在轻度、中度和重度病毒性脑炎组中异常脑电图的检出率分别为70.0%、83.3%和1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重度组中的检出率显著高于中度组(P<0.05),中度组中的检出率又显著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 脑电图(EEG)可以用于病毒性脑炎的早期辅助诊断,其中AEEG的临床应用价值优于REEG,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影响

    作者:李宏;杨岚;石志红

    目的 探讨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重症肺炎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患者根据肺部感染评分予以抗菌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菌药物治疗.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分别(9.78±2.45)d、(17.95±3.43)d,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3.97±4.12)d、(23.87±4.38)d;病死率分别为10.3%、31.0%,真菌定植率分别为10.3%、27.6%;两组患者的住院费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肺部感染评分对老年重症肺炎患者抗菌药物选择的干预及对预后具有良好效果.

  • ICU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分析

    作者:王敏丽;梁世芬;王冬国

    目的 研究分析ICU多药耐药菌的耐药性,探讨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感染的综合干预措施.方法 对ICU2011年1-12月多药耐药菌感染率进行调查,统计前5位多药耐药菌对主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回顾性总结多药耐药菌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预防控制方法.结果 ICU全年多药耐药菌平均感染率为16.56%,以呼吸道感染率高,为12.49%,导尿管感染率次之为3.12%,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低为1.86%;居前5位多药耐药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3株、鲍氏不动杆菌1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肺炎克雷伯菌9株、奇异变形菌4株、多药耐药大肠埃希菌6株;通过综合干预措施的实施使ICU的2次多药耐药菌感染流行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三、四季度的多药耐药菌感染率也分别由一、二季度的25.65%、17.07%下降至13.95%、9.46%.结论 环境格局的合理改造、严格执行手卫生及消毒隔离制度、开展连续的耐药性监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教育培训,对控制ICU多药耐药菌感染暴发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 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金荣;高攀;马洪芳;刘淑红;亢宏山;杜红利;崔朝勃

    目的 了解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特点及细菌耐药性.方法 对医院重症医学科2009年6月-2011年11月所分离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重症医学科共有141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6.99%;共分离出病原菌666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616株占92.49%,其中比例高为鲍氏不动杆菌290株占43.54%,其次铜绿假单胞菌145株占21.77%;产气肠杆菌75株占11.26%;革兰阳性菌50株占7.51%,其中屎肠球菌24株占3.60%.结论 革兰阴性杆菌仍为重症医学科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呈多药耐药性,应采取行之有效的干预对策,控制细菌耐药性迅速增长的不良趋势.

  • 脑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析

    作者:张慧敏

    目的 探讨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并对其临床意义提出分析,为其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医院脑血管疾病合并肺部感染的住院患者120例,详细记录所有患者的病史及相关信息,并进行痰培养及药敏分析,分析病原菌与疾病的相关性.结果 120例患者共分离检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4.2%,以肺炎克雷伯菌多占15.3%,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9%,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占15.3%,真菌20株占13.9%,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所有发生感染的患者中,局部定植71例、局部感染33例、菌血症16例;肺部感染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率高为84.6%,其次亚胺培南敏感率为78.2%;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敏感率高为97.8%,其次万古霉素敏感率为87.0%;真菌对氟康唑敏感,敏感率为90.0%,其次为伏立康唑敏感率为80.0%.结论 脑血管疾病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多,其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敏感,革兰阳性菌对利奈唑胺敏感,真菌感染对氟康唑敏感;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在药敏试验之前,可以根据经验给予患者相应的治疗措施.

  • 2008-2011年产气肠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冯翔;许小敏

    目的 分析产气肠杆菌临床分布特点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化,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WHONET5软件统计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临床分离的产气肠杆菌临床分布和耐药率.结果 4年内共分离到产气肠杆菌459株,其中2008-2011年分别检出108、101、130、120株;病原菌主要来源于住院患者的痰液213株占46.4%、胆汁70株占15.3%、血液51株占11.1%、尿液50株占10.9%;4年耐药监测显示,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在2.0%~7.9%,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头孢类抗菌药物除头孢唑林耐药率较高约90.0%外,其他如头孢替坦、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吡肟等耐药率由高的55.5%下降至低28.5%,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等复合制剂耐药率也由高70.2%下降至低21.1%,同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等氨基糖苷类等药物的耐药率亦呈下降趋势,高30.4%,低为0,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约30.0%,保持相对稳定.结论 4年产气肠杆菌对头孢菌类、氨基糖苷类、复合制剂等药物的耐药率有所降低,而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说明细菌耐药性存在动态的变化,及时对细菌耐药性进行分析,依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掌握适应证,可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播散.

  • 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磨国鑫;管希周;佘丹阳;陈良安

    目的 了解泛耐药鲍氏不动杆菌(MDRAB)感染病例的临床特征,分析其感染病例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7年4月-7月出现的53例MDRAB感染患者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对19例死亡病例和34例非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APACHEⅡ评分、呼吸机应用、三代头孢菌素和β-内酰胺抑制剂药物治疗史、住院时间、静脉置管、介入性诊疗措施进行比较.结果 53例MDRAB感染的病例中死亡19例,占35.8%;非死亡病例34例,占64.2%,在APACHEⅡ评分(P=0.0036,OR值1.2448)与大静脉置管应用(P=0.005,OR值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PACHEⅡ评分较高MDRAB感染患者死亡率高,应用大静脉置管的相关治疗措施可能利于改善MDRAB感染患者预后.

  •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耐药谱分析

    作者:易富;蔡敏琪;梁凯;何宇佳;王竹琼;杨冬英;钱林波;农树红

    目的 了解医院常见肠杆菌科细菌的耐药性动态趋势,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住院患者中分离出的2437株病原菌,应用细菌鉴定仪及药敏板进行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190株,占48.83%,其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耐药率为0~8.65%,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耐药率为>70.00%,其中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2009、2011年各年的耐药率均>90.00%.结论 医院肠杆菌科细菌的检出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经验性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抗菌药物.

  • 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患者急性加重期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肖中;池峰

    目的 探讨支气管扩张症感染急性加重期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以期为支气管扩张症的抗菌治疗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方法 将收治的188例支气管扩张症感染加重期患者进行病原菌及药物敏感试验检测.结果 188例患者痰液标本阳性96例,阳性率为51.06%,分离出菌株10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4株占72.55%,革兰阳性菌28株占27.45%,首位是铜绿假单胞菌占31.37%,其次为流感嗜血菌占13.7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均>50.0%.结论 支气管扩张症急性加重期患者细菌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应根据细菌培养、药物敏感试验结果及治疗反应及时调整抗菌药物.

  • 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研究

    作者:钟巧;李晖;高晓玲;刘珺;姚吉龙

    目的 研究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调查2008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分离的149株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 病原菌分布中革兰阳性球菌占44.97%,革兰阴性杆菌占55.03%;前3位的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占44.29%、肠球菌属占18.12%、金黄色葡萄球菌占8.72%;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检出率为54.5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MRCNS检出率为64.71%;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00.00%敏感,对阿米卡星耐药率较低(<10.00%);肠球菌属对利奈唑胺、替考拉宁、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万古霉素高度敏感,对头孢西丁、氨基糖苷类的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耐药率<30.00%.结论 研究妇产科手术部位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特征,加强病原菌多药耐药菌监测,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重要依据.

  • 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分析

    作者:赵惠荣;王秀艳;郑秀芬;刘春红;郭晶;李静;张淑青

    目的 了解干部病房老年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1月560例≥60岁老年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对医院感染患者的痰标本进行菌落涂片、分纯、培养,在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中进行细菌菌种鉴定,对病原学种类和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共发生下呼吸道医院感染20例,送检110份痰培养标本分离出病原菌49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34株占69.4%,革兰阳性球菌7株占14.3%,真菌8株占16.3%;革兰阴性杆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等敏感性较高,均为100.0%,革兰阳性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真菌对氟康唑、伊曲康唑等常用的抗真菌药均敏感.结论 老年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药耐药菌株比例较高,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临床上应加强病原菌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ICU危重病患者感染病原菌药敏分析及预防措施

    作者:颜红霞

    目的 分析ICU危重病患者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探讨护理过程中预防感染的措施,以控制感染的发生,并对已发生的感染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物有效地治疗.方法 67例患者分别取样,经分离培养获病原菌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分离出的病原菌革兰阴性菌50株占64.1%,革兰阳性菌28株占35.9%;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分别占20.5%、15.4%;革兰阴性菌中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鲍氏不动杆菌分别占24.3%、16.7%和15.4%;ICU重症患者感染的主要革兰阳性病原菌对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敏感率为93.7%~81.3%,主要革兰阴性菌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92.3%~94.7%.结论 首先应预防ICU危重病患者的感染,并选择耐药率低的抗菌药进行及时有效地治疗.

  • 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谭双

    目的 了解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2009年1月-2011年12月医院神经内科并发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患者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并送检,应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Bact/Alert 3D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系统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及药敏分析.结果 2009年1月-2011年12月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并发下呼吸道感染207例,共培养出菌株516株;检出的病原菌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37株占84.69%,主要以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革兰阳性菌85株占11.24%,主要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真菌21株占4.21%,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等抗菌药物敏感,敏感率分别为98.14%、100.00%、100.00%,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等抗菌药物耐药,耐药率为98.76%、70.19%,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酯、头孢呋辛钠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耐药率为98.65%,金黄色葡萄球菌对莫西沙星敏感,敏感率为78.05%,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等药物耐药,耐药率均为100.00%,真菌对氟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药物普遍敏感,敏感率均为100.00%.结论 医院感染是神经内科常见的并发症,引起神经内科住院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阴性菌,加强神经内科患者及抗菌药物的管理,监测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对预防医院感染非常重要.

  • 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作者:喻森海;来汉江;杨莉俊

    目的 调查鲍氏不动杆菌在新生儿室与非新生儿病房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同时对比非儿科的临床菌株耐药性,为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检出的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1月-2012年9月累计检出鲍氏不动杆菌新生儿病房12株、非新生儿病房54株、成人病房862株,其中儿童以咽拭子标本多50株占75.76%;新生儿与非新生儿病房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成人病房的菌株差异较大;成人病房的鲍氏不动杆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00%,氨曲南的敏感率为4.41%、头孢曲松为8.00%,氨基糖苷类中阿米卡星敏感率为92.81%、左氧沙星的敏感率54.52%.结论 临床须重视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加强医院儿童感染控制及耐药性监测,控制及延缓其在新生儿及非新生儿病房的蔓延.

  • 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的研究进展

    作者:郭健英;郭秀妹;钟双玲

    新生儿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有文献报道,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率为4.5%~11.4%.有调查表明,在我国医院感染的暴发事件中,新生儿医院感染占整个感染的60.0%,感染后病情发展迅速,死亡率高,给一些家庭带来了精神心理上的创伤,西安交大医院8例新生儿的死亡就是一个惨痛的教训.相关研究表明,医院感染已成为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率,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提高护理质量,许多临床工作者在这一领域做了较多的探索,现将新生儿病房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控制措施综述如下.

  • 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与治疗

    作者:陈亮;李真

    不动杆菌属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加之不动杆菌属具有多种耐药机制,成为临床上棘手的问题.一直以来,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此类耐药菌有效的药物.近年发现,不动杆菌属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水平逐年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严峻的挑战.笔者将不动杆菌属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及治疗做一综述.

  • γ干扰素释放实验的临床应用研究

    作者:李月翠;周晶;臧颖惠;李成行;胡伟跃;李进;骆红霞

    目的 探讨γ干扰素释放实验(interferon-γ release assay,IGRA)在结核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有助于提高结核检出率.方法 348例结核病和非结核病患者常规进行痰涂片、结核菌素皮试(TST)及IGRA检测,以临床明确诊断为准,比较分析评价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用于结核感染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 TST,分别为71.0%和51.3%;IGRA检测的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1.2%和66.9%;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TST,分别为72.9%和35.6%,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4.6%和61.5%;用于肺外结核的诊断,IGRA检测的敏感性优于TST,分别为68.0%和36.0%,特异性也优于TST,分别为85.7%和57.1%,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对于涂阴结核患者,IGRA检出率明显高于TST,分别为66.7%和43.4%,P<0.05,IGRA阳性还可能与抗结核治疗转归相关.结论 IGRA有助于提高结核检出率,可作为临床鉴别结核感染尤其是菌阴结核、肺外结核的重要辅助诊断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 万古霉素浸泡移植肌腱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感染的研究

    作者:张琼;张慧;顾海峰

    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关节感染的特点及相关因素,调查使用万古霉素浸泡自体肌腱移植物预防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的有效性,为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0月-2012年10月1056例患者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将其分为初5年,504例患者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A组),随后5年,552例患者除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外,术中加用万古霉素浸泡肌腱(B组),使用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结果 A组504例患者,术后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1.6%,细菌培养检出表皮葡萄球菌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2株、琼氏不动杆菌1株;B组552例患者中无1例发生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万古霉素浸泡移植肌腱,可有效降低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感染率.

  • 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作者:韦涛

    目的 研究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治疗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临床疗效,为指导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50例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采用0.3%氧氟沙星眼药液滴眼,观察组采用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滴眼,均为6次/d,每次1滴,7d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6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细菌清除率为95.45%,对照组的细菌清除率为91.30%,且均无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0.3%盐酸洛美沙星滴眼液对细菌感染性外眼疾病治疗安全有效.

  • 万古霉素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疗效

    作者:邹积典;郭庆雷;侯英芳;宁同波;肖华明;田伟

    目的 通过万古霉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的比较,评价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颅脑术后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患者72例,随机分为3组:A组静脉滴注万古霉素;B组鞘内给药万古霉素和地塞米松;C组按A、B组方法联合用药,汇总患者症状体征及脑脊液生化分析评价3种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相关性.结果 A组总有效率79.2%显著低于B组100.0%、C组100.0%;治疗前、后颅内压A组为(253.1±33.2)、(134.5±27.8)mm H2O,B组为(260.1±25.5)、(116.5±27.8)mm H2O,C组为(260.1±25.5)、(102.7±22.3)mm H2O;治疗前、后血白细胞数A组为(27.8±5.8)、(8.8±3.3)×109/L,B组为(29.2±8.8)、(6.3±7.4)×109/L,C组为(28.5±4.4)、(6.2±6.3)×109/L,3组在颅内压、血白细胞数等方面依次减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3组治疗前后脑脊液氯化物依次升高,A组为(88.2±2.3)、(118.4±3.3)mmol/L,B组为(89.3±3.1)、(125.7±4.5) mmol/L,C组为(84.7±7.3)、(128.5±6.5)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的临床有效治疗时间依次缩短,C组时间短;A组中有2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余两组未有出现.结论 万古霉素鞘内给药治疗耐甲氧西林革兰阳性菌致颅内感染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 替考拉宁治疗COPD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观察

    作者:李琳;李玉成;钱皓瑜

    目的 观察替考拉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2011年6月51例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患者,应用替考拉宁治疗,疗程9~14 d,观察其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51例患者替考拉宁的使用疗程为9~14d,多数病例<12 d,临床疗效总有效率76.5%;细菌总清除率82.3%;51例中1例发生转氨酶升高,予护肝药物后恢复,1例发生消化道反应,予对症处理后好转,不良反应率3.9%.结论 替考拉宁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疗效显著,安全性好.

  • 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调查

    作者:周艳华;欧阳立志;曹丽芝;伍俊玲

    目的 了解乳腺手术患者围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为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年5月-2012年3月875例乳腺手术及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 875例乳腺手术患者围手术持续时间30~210 min,>3 h占8.68%、2~3 h占26.63%,1~2 h占45.03%、<1 h的为19.66%,有1例发生切口感染;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58例,使用率为18.00%,其中18例无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占11.39%、术前30 min~2 h用药123例占77.85%、术前未用术后当日用15例占9.49%、术前>2 h的13例占8.23%、术中7例占4.43%、术后用药>48 h的6例;使用一代头孢菌素102例占64.56%.结论 抗菌药物的管理措施及医院实施单病种临床路径可行、有效,能促进抗菌药物安全、合理、有效地使用.

  • 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疗效分析

    作者:杜建新;杜彩霞;宋维玲

    目的 临床观察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重症肺炎疗效和不良反应以及细菌清除率.方法 对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2008年8月-2011年8月被确诊为革兰阳性球菌重症肺炎36例住院患者,应用国产替考拉宁治疗,疗程10~14 d,并进行临床疗效、细菌清除率及不良反应的比对分析.结果 痰培养共检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25株,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MRSE)4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3株,血培养MRCNS 1株,深部静脉导管末端培养MRSA 2株,临床总有效率为88.89%,细菌清除率为77.7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3%,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 国产替考拉宁治疗革兰阳性球菌肺炎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作者:章媛华

    目的 观察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浅部真菌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 84例各类皮肤浅部真菌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治疗,观察组44例患者采用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真菌清除率.结果 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8.6%、对照组为7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真菌清除率观察组为84.1%、对照组为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萘替芬酮康唑乳膏治疗皮肤各类浅部真菌感染具有疗效显著、广谱抗菌、安全可靠和不良反应轻微等多种作用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作者:边双双;王银儿;冯月娟

    目的 探讨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为其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医院2011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159例老年急性肺炎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9例;观察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对照组采用静脉注射加替沙星治疗,连续治疗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细菌学和不良反应等.结果 经过7d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1.25%、对照组为75.9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检出87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79株,清除率为90.80%;对照组治疗前检出86株病原菌,治疗后清除64株,清除率为74.42%,两组病原菌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为13.75%,对照组为11.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加替沙星联合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治疗老年急性肺炎的临床效果较好,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安全耐受,值得在临床推广.

  • 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剂量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的影响

    作者:彭颖;周湧;李明;杨卫东;李慧敏

    目的 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剂量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迁的作用及与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性的影响.方法 对2009-2012年进行细菌培养的131 09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其阳性标本进行分析,同时分析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结果 调查131 093例患者送检标本中,阳性标本31 093例,检出鲍氏不动杆菌3093株,其中2009年893株、2010年876株、2011年765株、2012年559株;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率:2009年对头孢哌酮/舒巴坦、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亚胺培南、左氧氟沙星分别为16.24%、68.65%、57.33%、61.03%、57.33%,2010年分别为26.37%、92.69%、64.27%、58.45%、51.83%,2011年分别为31.76%、93.20%、69.80%、59.35%、69.54%,2012年未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进行检测,其他分别为23.61%、57.42%、61.36%、67.26%;鲍氏不动杆菌对5种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与耐药的相关性分析,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与的耐药性有明显的正相关,头孢哌酮/舒巴坦使用剂量与左氧氟沙星、头孢吡肟的耐药性有相关性.结论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降低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性,继而提高临床疗效.

  • 肿瘤患者临床应用抗菌药物的回顾性分析

    作者:俞斐;李皓;俞臻;张婷婷;张兆利;束艳;黄倩倩

    目的 了解肿瘤患者应用抗菌药物情况,为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相关数据.方法 调查2010年4月-2011年4月肿瘤住院患者2671份病历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抗菌药物使用率肿瘤一科为31.5%、肿瘤二科为38.85%、肿瘤三科33.46%、肿瘤四科为49.08%,抗菌药物药敏送检率为84.62%;结论 肿瘤手术患者机体自身抵抗力低,且感染因素较复杂并且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普遍存在,需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监管,尤其是预防用药,应针对存在的问题,进一步规范管理,促进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 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病例药敏与用药合理性分析

    作者:杨荣;孙安修

    目的 分析医院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现状,为合理、快速、有效地治疗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年1月-2010年2月112例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评价分析.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呋辛敏感率较低,分别为10.71%、11.90%,对其他几种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0%,其中,敏感率高的是美罗培南,为91.76%;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为24.85%、头孢菌素类为24.54%、青霉素类为14.42%、头霉素类为8.28%和氟喹诺酮类为7.06%;抗菌药物使用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其中用法用量不当、联用不当、换药过于频繁、预防用药疗程偏长、选药不当分别占41.98%、33.33%、11.11%、7.41%.结论 用药过程中,医师应严格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联合用药应有明确的指证;按说明书和药物特性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不合理用药.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