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医药卫生综合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Nosocomiology 중화의원감염학잡지

北大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 影响因子: 1.88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747
  • 国内刊号: 1005-4529
  • 发行周期: 半月刊
  • 邮发: 82-747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9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编辑委员会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樊秀平
  • 类 别: 医药卫生综合
期刊荣誉:
  • 艾滋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李春明;郑利先;李启欣;刘银辉;李燕华;谢仁岐;李翠芳

    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AIDS发生肺部感染患者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医院就诊的197例AIDS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痰标本,对其进行痰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将送检的痰标本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标本接种及病原菌分离,药敏结果参照CLSI推荐的新标准判定。结果送检痰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1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60株占53.5%、革兰阳性菌5株占4.5%、真菌47株占42.0%;同时混合≥2种病原菌感染的有13例,占11.6%;鲍氏不动杆菌对β‐内酰胺类耐药率为38.1%~90.5%,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7.1%~85.7%,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为41.7%~50.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42.9%~57.1%。结论 AIDS患者肺部感染常同时存在多种病原菌,且以革兰阴性菌与真菌为主,呈现混合感染、多药耐药现象,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正确选择抗菌药物。

  •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研究

    作者:朱素玲;杜平;徐穆民;李进启;欧志宏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诊治特点,以指导临床预防及控制疾病。方法将2004年12月-2014年12月的182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按血培养结果分为阳性组80例、阴性组102例,分析阳性患者临床表现、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统计患者预后。结果两组患者基础病因均以先天性心脏病为主,主要临床特征均为发热,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阳性组患者心脏杂音出现较少、贫血出现较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肾功能不全、脏器栓塞出现率较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总数、血沉、C‐反应蛋白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病原菌以酿脓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为主,分别占50.0%、22.5%及11.3%,其对青霉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均表现出较高的耐药性;阳性组患者死亡7例,病死率达8.8%;糖尿病史、致病菌类型、心脏感染部位为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血培养阳性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行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

  • ICU 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作者:杨雅红;丁红生;陈卫芳

    目的:了解IC U患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因素,以降低多耐菌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数据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分析2013年1-12月IC U内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的发生率。结果2013年IC U 298例患者发生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49例,感染率为16.44%,在夏、秋两季感染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相对较少,月感染率<16.00%,而在春、冬两季感染多药耐药鲍氏菌的较多,月感染率高达37.50%;49例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感染患者的主要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部感染、帕金森病,分别占53.06%、18.37%、12.25%;IC U送检的住院患者各类标本,经培养分离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49株,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占69.39%;49例多药耐药鲍氏菌感染患者使用呼吸机辅助通气46例,占93.88%,通气方式以口腔气管插管为主。结论 IC U患者呼吸机的使用成为感染的危险因素,要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强消毒隔离与呼吸机内外管路的消毒管理,降低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感染,从而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门诊发热患者秋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学分布与快速诊断

    作者:陈刚;张樱;赵强;杨继勇;罗燕萍

    目的:了解门诊发热患者秋冬季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病原构成,建立门诊发热患者呼吸道病毒的快速诊断方法,提高呼吸道传染病病原快速检测能力。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11月-2014年1月205例患者咽拭子,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腺病毒、人博卡病毒和鼻病毒等进行核酸检测。结果205份标本中有70份标本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34.1%;病毒阳性标本中,流感病毒检出率高,以甲型流感病毒为主、鼻病毒位居第2、冠状病毒位居第3;5份标本检出两种病毒混合感染,以冠状病毒混合感染为主;性别与病毒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89岁患者病毒检出率高为57.1%,乙型流感病毒在不同年龄段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种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患者体温37~37.9℃时病毒检出率高。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是秋冬季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荧光定量RT‐PCR可快速明确呼吸道感染病毒。

  • 耐药鲍氏不动杆菌 blaOXA 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检测及菌株亲缘性研究

    作者:郑绍同;付启云;王春新;李前辉;张小云

    目的:探讨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的抗菌药物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的携带、blaOX A基因与插入序列连锁与菌株间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8月IC U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到的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经看家基因测序作BLAST 比对确认菌种,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序列分析的方法分析A~D类共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15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6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再做 ISaba1与blaOXA‐2、blaOXA‐23、blaOXA‐66连锁检测,扩增有阳性条带者再进行DNA测序验证,测序结果用Chromas作BLAST比对,后对57种耐药基因测得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结果25株耐药鲍氏不动杆菌共检出7种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喹诺酮类耐药基因、4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且阳性率非常高;插入序列与 blaOXA 基因的连锁检测中,检测到 blaOXA‐23与 ISaba1连锁,但blaOXA‐2、blaOXA‐66与 ISaba1未连锁;样本聚类分析发现,1~18号株为同一克隆,20~25号株亦为同一克隆,19号株为孤立株。结论多药耐药鲍氏不动杆菌中携带的耐药基因导致本组菌对β‐内酰胺酶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耐药,且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对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18号株和20~25号株可能为医院感染菌株。

  • 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产绿脓菌素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与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性分析

    作者:孟小斌;古汉福;雷南凤;张国雄;范晓怡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绿脓菌素分泌水平、生物膜形成能力与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性关系,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6月从患者痰液中分离到的60株铜绿假单胞菌,菌种鉴定采用VITEK‐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药敏测定采用K‐B法;通过96孔板生物膜形成试验分析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绿脓菌素通过氯仿萃取法测定;采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法进行耐菌株的基因分型。结果6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高达41.7%,对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较低,均为16.7%,25株亚胺培南耐药菌株在绿脓菌素产生及生物膜形成能力上要明显高于敏感株;25株耐药菌株分为8个基因型。结论产绿脓菌素和生物膜形成能力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高,临床不宜选用该类药物进行抗感染的经验治疗。

  •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检测与分析

    作者:姜文明;蒋海燕;吴国荣;戴小平;翁幸鐾

    目的:了解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获得性耐药基因存在状况及与常见可移动遗传元件的关系,探讨其耐药机制。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6月医院住院患者分离到的20株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菌种经 gy rA基因测序确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法分析76种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获得性耐药基因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基因,并对检测结果作指标与样本聚类分析。结果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获得性耐药基因及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每株均有阳性发现;20株菌共检出2种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1种喹诺酮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5种可移动遗传元件遗传标记;阳性基因可分为8种阳性模式;指标聚类分析提示,β‐内酰胺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blaK PC、blaT EM与可移动遗传元件标记intⅠ1、ISEcp1、ISK pn6高度连锁,氨基糖苷类药物获得性耐药基因 rmtB与插入序列 IS903也高度关联;样本聚类分析提示,20株菌可分为A、B两个簇群;A簇群又可分为A1和 A2两个亚簇群,A1亚簇群中的1~2、7~9号株、11~12号株3组分别为克隆传播,B簇群也可分为B1和B2两个亚簇群,B1与B2亚簇群分别为克隆传播。结论该组菌株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表型与基因型一致,指标聚类分析提示获得性耐药相关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密切相关,样本聚类分析提示本组菌株存在多个克隆传播。

  • 慢性前列腺感染病原体诊断中 CD64定量检测的临床评价

    作者:鄢鸿;马鸿雁;张冬艳;杨滨;徐长妍

    目的:观察和分析前列腺液(EPS )中性粒细胞CD64定量检测,为慢性前列腺感染病原体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100例慢性前列腺炎(C P )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5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两组受试者的EPS标本,对其中的病原体分布及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EPS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75株,其中检出细菌58株占77.34%,检出解脲脲支原体(Uu)13株、沙眼衣原体(Ct)4株,分别占17.33%和5.33%;Ct和Uu感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q=9.067~42.116,P<0.05),其中,以模仿葡萄球菌和耳葡萄球菌感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高,其次为溶血葡萄球菌、华纳葡萄球菌和粪肠球菌,低为表皮葡萄球菌和人葡萄球菌人型亚种,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q=7.034~31.208, P<0.05)。结论革兰阳性菌是引发慢性前列腺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患者EPS中性粒细胞CD64表达量的升高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出现,可作为慢性前列腺感染病原体诊断的辅助指标。

  • 心血管疾病患者肺部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骆金伟;龚明非;朱庆华;叶英响

    目的:分析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探讨主要病原菌耐药性,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选择医院2010年1月-2014年3月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24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患者肺部感染率、感染病原菌种类及其耐药性,菌株培养和分离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执行,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试剂,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K‐B )。结果1244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125例,感染率为10.0%;共分离出158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106株占67.1%,革兰阳性菌36株占22.8%,真菌16株占10.1%;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乙酰唑胺和替考拉宁耐药率均为0;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和替考拉宁耐药率低,分别为3.1%、0和3.1%;白色假丝酵母菌和热带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其对大多数抗菌药物具有较强耐药性;临床选择抗菌药物应结合药敏试验结果,选用合理的抗菌药物,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降钙素原及 C-反应蛋白与白细胞介素-6鉴别细菌血流感染的研究

    作者:谢尹晶;兰亚婷;徐舒敏;陈文燕;陈运霞;杨继勇;王成彬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白细胞介素‐6(IL‐6)鉴别临床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以期更好地辅助临床早期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连续两次血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血流感染患者223例,其中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02例,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共121例,健康对照组100名,在血培养标本采集当天收集血液标本,检测各组的血清中 CRP、PCT 和 IL‐6浓度,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3个指标在3组间的差异,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各指标鉴别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作用。结果血流感染患者的CRP、PCT 和IL‐6浓度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CRP、PCT和IL‐6中位数对照组分别为0.50 mg/dl、0.09 ng/ml、2.10 pg/ml;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4.70 mg/dl、1.37 ng/ml、47.58 pg/ml;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分别为7.56 mg/dl、3.93 ng/ml、276.20 pg/ml;CRP和PCT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89和0.894)与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组(0.963和9.952)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L‐6的ROC曲线下面积在革兰阴性菌感染组(0.967)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血流感染组(0.804)(P<0.05)。结论 CRP和PCT在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之间无差异,IL‐6在革兰阴性菌血流感染的升高水平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

  • 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表达的关系研究

    作者:郭晓红;谢英华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索宫颈癌发生的原因以及研究相应的药物治疗提供试验依据。方法将医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妇产门诊或住院收治的56例宫颈癌患者,同期收集对照组36例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检测患者组织中N F‐κB/p65、磷酸化核因子‐κB (P‐N F‐κB/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N F‐κB/p65、P‐N F‐κB/p65的表达随宫颈癌病变的级别升高而升高,与宫颈癌病变级别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NF‐κB/p65、P‐NF‐κB/p65表达阳性的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阳性组的NF‐κB表达的染色分值明显高于 HPV16型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HPV感染可以诱导NF‐κB活化,NF‐κB可能参与 HPV16型的致癌过程,其表达随着宫颈病变的升高而升高,与宫颈病呈正相关;NF‐κB/p65、P‐NF‐κB/p65在慢性宫颈炎组、CIN组和宫颈癌组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 P<0.05);N F‐κB/p65、P‐N F‐κB/p65在宫颈癌的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8,P<0.05)。结论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能促进 N F‐κB/p65、P‐N F‐κB/p65的表达和激活,N F‐κB/p65、P‐N F‐κB/p65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

  • ICU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标本留取与病原菌耐药性研究

    作者:张智洁;蒋国英;刘勇;张秀月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相关标本送检及病原菌耐药性,为临床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IC U 2013年1-12月4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进行标本留取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细菌培养及分离的方法依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采用自动化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VITEK‐2 Compact和walkaway 96进行,使用WHONET5.6软件进行耐药率统计,使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02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送检共1161份,其中997份标本合格,合格率为85.87%,359份标本培养阳性,阳性率36.00%;感染患者均进行血培养,培养阳性70例,阳性率17.41%;感染患者送检胸水标本64份,培养阳性20份,阳性率31.25%;感染患者痰液标本分离出病原菌256株,血培养分离出病原菌70株,胸水培养分离出病原菌20株,分离的病原菌以鲍氏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痰液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高于血液中分离的鲍氏不动菌耐药率。结论对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提高痰标本送检合格率的基础上,增加血液、胸水等无菌体液的送检;应正确严格的执行医院感染控制措施,遏制耐药菌在医院内的传播。

  • 革兰阴性菌耐药性特点与临床用药研究

    作者:郭世辉;王威;黄周;孔晋亮;巫艳彬;吴聪;蔡双启

    目的:分析2011-201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点,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于2011-2013年采集医院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液、尿液、血液、脓液、分泌物等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ATB Expression系统及ID 32 GN试剂盒进行细菌培养及鉴定,应用WHONET5.5软件分析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结果2011-2013年共分离病原菌26029株,其中革兰阳性菌5689株占21.8%,革兰阴性菌20340株占78.2%;标本来源居前3位的为痰液、尿液和血液;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嗜麦芽寡养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为15.6%~30.9%,对碳青霉烯类的耐药率>70.0%;铜绿假单胞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连续3年均为100.0%,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低为15.1%~27.8%。结论医院革兰阴性菌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耐药性形势严峻,需继续密切监测医院病原菌的耐药变化趋势,并指导抗菌药物使用。

  • 两种方法检测血清糖类抗原125性能验证与临床应用评价

    作者:兰克涛;陈娟;赵自云;周爱凤;牟晓峰

    目的:比较高通量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定量测定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的结果,验证两种方法的性能。方法2013年3-12月从门诊及住院患者中选择含有检测项目CA125的血清标本447份,用高通量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测定血清CA125,比较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性和偏差,评价ELISA定量的线性范围,验证血清样本的稀释准确性;计算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批内不精密度(C V批内)、批间不精密度(C V批间)和总不精密度(CV 总);高通量 ELISA 法检测200例查体者血清CA125的表达水平,确定健康人群血清CA125的参考值范围。结果 CA125低浓度(0.0~35.0 U/ml )的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中浓度(35.1~200.0 U/ml、200.1~500.0 U/ml)的测定值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LISA法线性范围窄(0.0~500.0 U/ml ),高浓度(>500.0 U/ml )标本需用生理盐水稀释后测定并计算CA125的实际浓度,与电化学发光的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方法有高度相关性,线性范围内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r=0.98,高值标本(>500.0 U/ml)两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 r=0.95;两种方法皆具有良好的重复性;3种浓度的混合血清用ELSIA定量法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13.13%、3.78%和4.75%,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89%、6.52%和3.62%,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1.79%、8.36%和6.34%;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批内变异系数分别为5.50%、4.58%和4.00%,批间变异系数分别为0、2.30%和3.78%,总变异系数分别为4.81%、4.65%和4.95%;高通量ELISA定量法测定健康人群血清CA125的参考值上限为36.02 U/ml。结论高通量ELISA法与电化学发光法检测的血清CA125结果具有一致性,高通量ELISA定量检测血清CA125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吴荣华;雷晓婷;林红;孙慧;朱佳

    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分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研究数据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处理。结果358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标本共分离病原菌20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40株占67.31%,革兰阳性菌29株占13.94%,真菌39株占18.75%;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分别为76.47%、67.65%,鲍氏不动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呋喃妥因耐药率分别为100.00%、96.43%、92.86%,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8.00%、64.00%、64.0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95.00%。结论了解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意义。

  • 肺部感染假丝酵母菌属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姚毅;杨雪嫔;吕晓丽;沈沛霖;唐晓;唐菲

    目的:研究肺部感染患者假丝酵母菌属的分布及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真菌药物。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1500例肺部感染住院患者痰标本,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DL‐96Ⅱ细菌测定系统,对分离出的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结果1500例患者痰液标本中分离鉴定出192株假丝酵母菌属,检出率为12.80%;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151株,占78.64%;假丝酵母菌属对伏立康唑、氟胞嘧啶、氟康唑、两性霉素、伊曲康唑的耐药率分别为22.92%、10.42%、36.98%、6.25%、33.85%;其中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对上述抗真菌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22.52%、11.26%、34.44%、3.31%、33.77%。结论肺部真菌感染主要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作为条件致病菌的真菌感染呈上升趋势,是导致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及时送检了解感染率和耐药率,指导临床用药至关重要。

  • 女性生殖道 B 群链球菌显色培养法筛查与耐药性分析研究

    作者:李相新;郑芬;张玲华;颜胜;张琳;李凯

    目的:了解非孕女性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验证液体选择性显色培养的准确性,从而为临床感染的预防、筛查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月医院非孕女性生殖道标本,采用珠海迪尔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DL‐GBS48 B群链球菌培养分析系统和选择性显色培养基,进行B群链球菌检测及阳性判断,对阳性标本进一步采用DL‐96II细菌测定系统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8891份女性送检标本中共检出阳性标本122份,标本阳性率1.4%;对122份阳性标本经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均为B群链球菌;其对青霉素、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克林霉素、头孢噻肟、左氧氟沙星和喹奴普汀/达福普汀耐药率,分别为4.1%、15.6%、91.0%、59.8%、55.7%、1.6%、14.8%和7.4%,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液体选择性显色培养法适合进行B群链球菌高通量的检测,该地区非孕女性生殖道B群链球菌感染率较低,青霉素可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

  • 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的M RS A 耐药基因检测与样本聚类分析

    作者:程运涛;常青;吴为民;翁幸鐾;陈国千;王春新;欧阳冰

    目的:了解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抗菌药物和消毒制剂耐药基因的存在及该组菌株的亲缘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7月儿童伤口标本中分离到的16株MRSA ,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A基因(spa)确定菌种,以苯唑西林耐药判定为MRSA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确定黏附素基因(sasX)、杀白细胞素基因(pvl)、α溶血素基因(hla)均为阳性,并采用PCR方法分析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以及莫匹罗星等12种耐药基因,后作基因检测结果的样本聚类分析。结果16株M RS 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季胺类消毒剂每一类耐药基因均有检出,且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 mecA、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 aac(6′)/aph(2″)与 aph(3′)‐Ⅲ、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中 erm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 tetM检出率均为100.0%,未检出莫匹罗星耐药基因;16株MRSA耐药基因检测结果中,mecA+ aac(6′)/aph(2″)+ aph(3′)‐Ⅲ+ ermB+ tetM+ qacA阳性模式共检出13株占81.3%;样本聚类分析提示,1~4,6、7、10~16号等13株为同一克隆,8号与9号亦为同一克隆;16株MRSA与MRSA‐ref亲缘关系较近;与MSSA‐ref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组M RS A均携带黏附素、杀白细胞素、α溶血素基因,致病力很强,其对10种抗菌药物完全耐药,与耐药基因的高检出率一致,但莫匹罗星对该组菌株仍有抑制作用。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发作期痰病原学分布特点与耐药性研究

    作者:陈自瑜;郑利先;陈云辉;叶燕崧;罗巍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痰病原菌培养结果及药物敏感性,为AECOPD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菌流行病学分析及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借鉴。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的813例AECOPD患者痰液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13份痰标本中培养出病原菌168株,培养阳性率为20.66%;16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78.57%、革兰阳性菌占8.33%、真菌占13.10%;革兰阴性菌除头孢他啶耐药率<32.79%外,对常用的第二、三代头孢菌素均出现明显耐药,耐药率在66.76%~100.00%,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更严重,耐药率均>87.50%,但革兰阴性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仍高,耐药率<24.59%;革兰阳性菌对第一、二代头孢及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敏感性仍高,耐药率<25.00%,万古霉素耐药率为0;白色假丝酵母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敏感性高,耐药率<5.00%。结论 AECOPD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大肠埃希菌耐药严重,对病情重及反复住院患者,宜选用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

  • 医院外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与耐药性

    作者:杨凯;赵甲;黄华泥

    目的:了解医院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为外科医师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无菌手法采集2011年1月-2013年12月医院外科377例手术切口感染患者的脓性分泌物标本立即送检,病原菌培养和鉴定严格按照WHO规定的临床微生物学检验常规操作技术进行;药敏检测采用K‐B法,结果判断依据CLSI当年公示的新折点,微生物检验全程在室内质量控制前提下进行,数据统计运用WHONET 5.6软件。结果6587例外科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377例,感染率为5.7%;共分离病原菌40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273株占67.1%,革兰阳性菌116株占28.5%,真菌18株占4.4%;检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109株,其中产ESBLs 56株,检出率为51.4%,检出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20株和鲍氏不动杆菌18株,检出率分别为22.7%和28.3%,检出葡萄球菌属83株,其中M RS 41株,检出率为49.4%;主要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均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耐药率高达>60.0%。结论医院领导必须重视外科医院感染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预防控制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扭转细菌耐药性快速增长的危险趋势。

  • 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丁金囡;项利娟;余利荣;陈方志

    目的:调查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分析幽门螺杆菌的分布,为临床预防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4年4月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上消化道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以及不同性别、年龄段和上消化道疾病种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1468例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检测出幽门螺杆菌感染693例,感染率为47.2%;70~79岁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较低为43.6%,40~49岁和50~59岁患者感染率偏高,分别为48.6%和48.7%;不同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中,浅表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低为40.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为92.8%。结论上消化道疾病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密切,临床应根据幽门螺杆菌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 2010-2012年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章灵敏;张仙森;段达荣;金高明

    目的:了解3年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进一步控制细菌耐药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0-2012年医院临床各科室送检的各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所有标本的分离培养及鉴定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数据采用WHONET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25437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5329株占60.3%、革兰阳性菌5767株占22.7%、真菌4341株占17.0%;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高>8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耐药率高达92.8%,但对利奈唑胺、呋喃妥因、万古霉素的耐药率较低<3.1%。结论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为条件致病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及时准确的了解医院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有助于临床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预防和延缓耐药菌的产生及传播。

  •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王东伟;郑大伟;翟晓慧;路聊东;刘刚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其临床有效治疗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32微生物全自动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万古霉素药敏试验采用E‐test法进行,其余抗菌药物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依据NCCLS手册判定试验结果。结果112例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81株占56.64%,革兰阳性菌62株占43.36%,铜绿假单胞菌和表皮葡萄球菌检出较高,分别占16.08%和15.38%;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和头孢唑林的耐药率较高,均>95.00%,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率低,均为0;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100.00%,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为0。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原菌种类较多,掌握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可提高临床术后治疗感染的效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

  •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致化脓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涛;李璐;金卉;徐立;周峰

    目的:回顾性分析骨科患者手术后金黄色葡萄球菌(SAU)感染所致化脓性关节炎的耐药率及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治疗S A U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4年12月2365例骨科关节手术术后发生化脓性关节炎患者46例,观察分析化脓性关节炎患者病原菌分布及S A U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2365例骨科关节手术患者术后发生化脓性关节炎46例,发生率1.94%;化脓性关节炎患者共检出病原菌46株,其中葡萄球菌属检出34株,占73.91%,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6株,其中MRSA及MSSA各3株;SAU对β‐内酰胺酶的耐药率高为100.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低为0。结论葡萄球菌属仍为医源性化脓性关节炎主要病原菌,其中SAU感染发生率较低,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是预防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导致化脓性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联合用药能够有效的治疗SAU所致化脓性关节炎。

  • 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作者:刘芳;周玉宝;马岚;姚彦;王新刚

    目的:研究尿路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3年1-12月医院门诊和住院的300例尿路感染患者清晨中段尿进行细菌培养,菌株鉴定与药敏试验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配套鉴定卡和药敏卡,研究数据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00例尿路感染患者送检尿液标本检出病原菌210株,检出率为70.0%;其中革兰阴性菌137株占65.2%、革兰阳性菌53株占25.2%、真菌20株占9.6%;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耐药率高为80.2%,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为100.0%,屎肠球菌对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克林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粪肠球菌对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红霉素的耐药率均为100.0%。结论尿路感染不同病原菌耐药性差异较大,临床医师应尽快送检尿液培养,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经验性用药可选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 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特点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何珊娜;陈敏;金海英

    目的:探讨医院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3月-2013年2月临床分离出的肺炎克雷伯菌960株,分析其科室分布及标本来源,并进行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离的960株肺炎克雷伯菌主要来源于重症医学科、神经外科和呼吸内科,分别占24.06%、21.04%和13.23%;主要标本来源于痰液和尿液,分别占69.17%和11.77%;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氨苄西林、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较高,分别为98.44%、96.46%、27.60%和25.52%,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厄他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4.27%、3.75%、2.19%和1.56%。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对常用头孢类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应通过药敏试验加强对其耐药性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应用

    作者:王水线;朱婉;王慧;张静萍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水平与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之间的相关性,为临床早期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12月93例血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 T )、C‐反应蛋白(CRP)检测结果,比较PCT水平在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之间的差异以及各病原菌 PCT 水平的差异。结果93例血流感染患者检出革兰阴性菌44株占47.3%,革兰阳性菌感染49株占52.7%;两类病原菌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2.33、0.56 ng/ml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革兰阴性菌中鲍氏不动杆菌PCT水平与肺炎克雷伯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肠埃希菌PCT水平与鲍氏不动杆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革兰阳性菌中肠球菌属PCT水平与酿脓链球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金黄色葡萄球菌PCT水平与肠球菌属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 水平对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菌种有提示意义,革兰阴性菌感染PC T水平高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根据PC T测定水平,早期选择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血流感染病死率;低水平PC T可除外血流感染,减少不必要血培养送检。

  •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液分离株毒力与耐药编码基因研究

    作者:虞亦鸣;马红映;王翎;汪丽;吕丹;孙士芳;舒丽华;王卫华;邓在春

    目的:分析医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及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血液分离株临床特征及菌株分子生物学特征,了解M RS A耐药机制以控制其传播。方法对医院2012年4-12月自血液分离的19株MRSA和14株MSSA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进行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33株菌株进行23种毒力基因(sasX、fnbA、clfA、clfB、icaA、efb、cna、hla、hlb、hld、hlg、hlg2、pvl、lukE、lukM、psm‐mec、ssp、eta、tst、sea、seb、cap5、cap8)与7种耐药基因[mecA、aac(6′)/aph(2″)、aph(3′)‐Ⅲ、ermA、ermB、ermC、tetM]检测。结果 MRSA感染患者年龄(78.5±7.6)岁,高于MSSA感染患者的(67.6±15.3)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A检出时间为入院后(9.84±4.11)d ,晚于MSSA检出时间的(6.93±3.26)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9株 M RS A 对万古霉素、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及利福平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0、21.1%及26.3%,14株MSSA对青霉素和红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分别为78.6%和42.9%;19株MRSA除 hlg、lukM、eta 3种毒力基因未检出外,其余20种毒力基因均有检出,耐药基因检测示M RS A阳性率高于M RS A ,与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相符;MRSA与MSSA均存在克隆现象。结论 MRSA与MSSA黏附素基因检出率高,提示菌株的定植特性,真性毒力基因检出率高,提示菌株具有宿主组织损伤特性,在临床处置中要特别注意医院感染的控制手段以降低感染风险。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与临床意义

    作者:李宏波;吴志刚;徐爱芳

    目的:研究炎性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与手足口病临床病理的关系,为指导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2年6月医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共72例,其中轻症患儿28例(轻症组)、重症患儿44例(重症组)与正常儿童26名(正常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白细胞介素‐18(IL‐18)、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干扰素(IFN‐γ)和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正常T细胞表达分泌的活性调节蛋白(RANTE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的表达水平,用实时荧光RT‐PCR法检测患儿粪便样本中肠道病毒71型(EV71)的核酸。结果重症组手足口病患儿中所有检测的细胞因子和化学因子水平均高于轻症组患儿与正常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症组患儿中RANTES、MCP‐1、IL‐4、IL‐12和IL‐18的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重症组患儿中,伴有脑炎和肺水肿的患儿在检测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除IL‐8和 IL‐4外)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单纯伴有脑炎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除IL‐8外,EV71核酸阳性所有患儿检测的细胞因子的水平均高于EV71阴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参与了手足口病发病及疾病进展,检测细胞因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对监测疾病进展和预测疾病预后有重要作用。

  • 选择性预洗在骨科器械清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作者:周慧芬;范历;鲍曼曼;吴小乔;黄爱玲;陈侠钰

    目的:探讨佳清洗方法,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与清洗合格率。方法2013年1-9月选取600件骨科器械,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各200件器械,A组器械未采用任何预洗方法,B组器械采用全部预洗方法,C组器械采用选择性预洗的方法,采用目测法、放大镜下检测、ATP荧光法检测3组器械的清洗质量。结果目测法、放大镜下检测、A T P荧光法检测合格率 A组分别为92.5%、90.0%、87.5%,B组分别为95.0%、92.5%、95.0%,C组分别为97.5、98.0%、99.0%,C组清洗质量合格率优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人工成本A组<C组<B组。结论从成本支出和清洗效果综合考虑,推荐选择性预洗清洗器械可有效提高清洗质量,又降低了人工成本。

  • 胸外科患者全程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翠玲;陈晓琳;时胜红;孙秀琳;尹淑静

    目的:探讨全程管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获得性感染的预防效果,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选取医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396例胸外科住院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8例,对照组给予胸外科手术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管理,全程管理由流程管理小组实施,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制定预防感染的管理规范,观察全程管理对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胸外科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分别为5.56%、9.60%,医院感染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感染次数及急性加重次数为(1.24±0.13)(0.21±0.09)次,均低于对照组的(1.49±0.21)(0.48±0.13)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年龄≥60岁、住院时间≥15 d、未实施全程管理是患者发生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全程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服务意识,使胸外科医院感染的预防及管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有效降低胸外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

  • 实施层级管理对消化内镜消毒质量影响的研究

    作者:张丽华;宋家武;张江平;杨又春;高敏照;周怀力;赖开兰

    目的:探讨层级管理对消化内镜感染控制的作用,以提高患者诊疗安全。方法对实施层级管理前(2006年1月-2009年4月)与管理后(2009年5月-2013年10月)消化内镜消毒流程相关的各项消毒指标进行随机采样抽检,对其合格率采用SPSSl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层级管理实施后,胃镜及肠镜内腔监测合格率分别由实施前的88.46%、78.84%上升至100.00%、97.82%;胃镜、肠镜消毒槽侧壁及使用中2%戊二醛消毒液监测合格率分别由实施前的88.63%、92.85%、91.07%、89.28%,均上升至100.00%;医务人员手卫生合格率由实施前的56.66%上升至91.0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层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对消化内镜的消毒质量控制有显著影响,通过实施并与医院感染管理形成互为交叉、互为补充的无缝隙管理模式,有效控制了医院感染,提高了患者诊疗安全。

  • 不同清洗方法对鼻镜清洗效果的比较

    作者:刘启华;冷萍;楚蔚琳;吕维红

    目的:探讨鼻镜的有效清洗方法,提高器械清洗质量,预防医院感染。方法将消毒供应中心回收的1800件污染鼻镜随机分为试验组910件和对照组890件,试验组采用自制的鼻镜清洗摆放架+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对照组采用传统摆放法+超声波清洗机+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比较两组鼻镜清洗质量合格率及干燥合格率,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鼻镜目测清洗质量合格率及3M清洗测试棒清洗质量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78%及100.00%,对照组分别为93.94%及92.7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试验组鼻镜干燥合格率为99.89%,对照组为91.8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超声波清洗机及全自动清洗消毒器机械清洗时,采用鼻镜清洗摆放架装载鼻镜,使鼻镜咬合面和轴节被大限度地打开,鼻镜摆放相互不重叠,提高了鼻镜清洗及干燥质量,延长了器械使用寿命。

    关键词: 鼻镜 器械清洗 效果
  • 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金属器械清洗效果的观察

    作者:马晓玲;李连江;杨旭东;许莉;郑红

    目的: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对金属器械的清洗效果及工作效率,以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器械的使用寿命,减轻工作强度。方法将2013年8-11月回收的15套妇科人流包器械随机分成A、B、C 3组,A组利用新引进的超声清洗机进行预处理;B组使用全自动清洗消毒机的预洗程序进行预处理;C组按照手工法对器械进行预处理,非管腔器械使用流动水冲洗,管腔器械使用高压水枪冲洗,明显污渍处使用毛刷和管腔清洗刷处理,清洗后使用目测法对器械进行清洗质量和生锈率的检查。结果通过对3组不同预处理后的器械在清洗时间、清洗合格率、生锈率方面的比较分析显示,A组器械在各方面均优于B、C两组,分别为3 min、99.9%、0.2%,B组为5 min、98.9%、0.4%,C组为10 min、97.8%、1.1%。结论使用超声清洗机进行金属器械的预处理,不仅提高了器械的清洗质量,延长了使用寿命,同时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 医院保洁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状况调查

    作者:王丽芹;陈东方;夏亮;孟萌;陈瑜;杨晓红

    目的:了解医院保洁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为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2014年7月对医院165名保洁人员进行调查。结果165名医院保洁人员中,147人知晓艾滋病,知晓率为89.1%;认为每个人均有可能感染艾滋病者有72人,知晓率为43.6%;医院保洁人员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掌握程度有较大差距,148人知晓污染医疗器械刺伤皮肤时增加了感染艾滋病的机会,知晓率为89.7%;医院保洁人员对艾滋病患者不同程度存在恐惧和歧视,认为艾滋病患者应该得到同等医疗服务的有115人占69.7%,若同事得了艾滋病,仍愿意与他一起工作的只有79人占47.9%;165名医院保洁人员均愿意接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培训,所选择防护知识培训途径主要是观看录像、宣传片等影视资料和集中理论授课。结论医院保洁人员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不容乐观,管理者应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医院保洁人员职业防护规章制度,提高保洁人员自我防护能力。

  • 综合管理方案对医院 ICU 降低医院感染的效果评价

    作者:纪晓莲;张珍方;温红;江守芬;张敏

    目的:探讨综合管理方案对医院 IC U 降低医院感染的影响,为临床降低IC U 患者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2月医院IC U住院治疗的患者196例,根据患者接受的干预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干预,观察组接受综合管理方案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IC U发生的感染率及病原菌检出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管理方案干预后,医院感染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率为4.0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病原菌检出株数及使用抗菌药物种类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管理方案应用于医院IC U患者,可有效降低医院感染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抗菌药物的使用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 薄膜过滤法监测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污染的研究

    作者:吕坤祥;何拥军;翁凌云;周尧远;黄旭荃

    目的:比较倾注平板法和薄膜过滤法监测口腔综合治疗台水路(DUWL)细菌污染结果,探讨薄膜过滤法监测口腔DUWL细菌污染状况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倾注平板法和薄膜过滤法,分别监测口腔DUWL各个出水口和供水系统水源水细菌菌落数,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倾注平板法监测手机水、漱口水、三用枪水、洗涤用水、水源水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556.22±45.31)(50.44±5.23)(370.67±28.24)(77.54±35.25)(30.46±5.42)CFU/ml ,薄膜过滤法分别为(587.36±47.43)(52.17±6.28)(487.36±39.46)(87.39±32.28)(47.39±6.80)CFU/ml ,两种方法监测水源水细菌菌落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监测其他出水口细菌菌落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口腔DUWL监测合格率倾注平板法为22.7%~83.3%,薄膜过滤法为27.2%~88.9%,两种方法监测水源水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采用薄膜过滤法监测口腔DUWL细菌污染,操作简便可靠,可替代倾注平板法。

  • 提高 NIC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研究

    作者:付宏;聂勋梅;陈泽芬

    目的:探讨提高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 IC U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有效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医院N IC U 20名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采取改善手卫生设施,提供教育与培训方案,营造手卫生氛围,加强手卫生管理与督导等干预措施,以2013年7月1日-12月31日为干预后,2012年7月1日-12月31日为干预前,观察比较干预前后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自我评价手卫生执行力度得分及每天每床洗手液消耗量。结果 N IC U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后为96.08%、干预前为64.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自我评价手卫生执行力度得分干预后为(23.72±1.46)分、干预前为(20.36±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每床洗手液消耗量干预后为40.04 ml/d、干预前为20.27 ml/d。结论通过执行干预措施对提高NICU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有效可行。

  • 酸性氧化电位水手卫生消毒效果研究

    作者:高岸英;王子珍;逯霞;韩贞;杨东昌;吴文哲

    目的:通过现场试验研究,进一步验证酸性氧化电位水(AEOW)手卫生消毒效果,为临床选择良好的手消毒剂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4年7月30-31日医院临床科室医护人员、保洁人员120名为受试者,以抽签的方式分为3组,对照组40名采用流动自来水六步洗手;AEOW组40名正确洗手+AEOW手卫生消毒,手消剂组40名正确洗手+速效手消剂手卫生消毒,分别于操作完毕1 min后采样;3组进行消毒效果比较,同时在处理过程中观察皮肤反应。结果 AEOW组手卫生消毒效果符合原卫生部规定的消毒标准,与速效手消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对照组与AEOW组未引起皮肤局部反应,而速效手消剂3名受试者48 h内出现皮肤过敏、25名试验现场自述手部刺激性疼痛。结论 AEOW可替代速效手消剂进行手卫生消毒,达到良好的除菌效果,且经济、便利、无不良反应发生,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肿瘤专科医院多药耐药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

    作者:龚光明;李桃;徐俊炜;张晓芳;王海剑;周红芳;吴晓燕;孙丽

    目的:分析肿瘤专科医院多药耐药菌(MDROs)医院感染现状,评价持续干预在预防与控制MDROs医院感染中的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对2012-2013年住院肿瘤患者进行MDROs感染目标性监测,并进行MDROs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持续干预,对监测及干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2-2013年住院肿瘤患者46412例发生MDROs感染57例,感染率为0.12%;MDROs感染标本主要为血液占31.58%,其次为痰液及引流液,分别占19.30%、15.79%;MDROs医院感染科室主要为肿瘤内科、外科及妇瘤科,分别占24.56%、31.58%、17.54%;MDROs 感染部位以手术部位高占26.31%,其次为血液系统及呼吸道感染,分别占22.81%、21.05%;MDROs医院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66.67%,其次为葡萄球菌属,占22.81%,无MDROs鲍氏不动杆菌医院感染发生。结论采取前瞻性监测方法进行MDROs感染目标性监测,实施预防与控制MDROs医院感染的持续干预,有效预防控制病原菌传播,两年间未发生MDROs感染暴发事件,保障了医疗质量及肿瘤患者的安全。

  • 2004-2012年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分析

    作者:包叶江;陈卫平;方任华;陈卓;姜立民;姜慧芬

    目的:分析2004-2012年中国丙型病毒性肝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用Excel 2007软件对全国丙型肝炎疫情数据资料进行整理,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年1月-2012年12月中国丙型肝炎流行与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2年全国累计报告丙型肝炎发病数为1024195例,其中死亡1075例,发病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发病率从2004年的3.03/10万上升至2012年的14.96/10万,年均增长率为22.09%;丙型肝炎发病数占病毒性肝炎发病总数由2004年的3.42%上升至2012年的14.60%;丙型肝炎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有明显的地区差异;丙型肝炎发病男女性别比为1.38∶1,男性病例多于女性;随着年龄增加,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率高的85岁以上患者为30.65/10万;丙型肝炎职业构成以农民多,占37.50%。结论我国丙型肝炎发病率持续升高,加强重点人群的预防控制,切断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是目前预防控制有效的措施。

  • 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分析

    作者:李建设;高秀兰;韩静

    目的:探讨风湿免疫性疾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以有效降低患者医院感染率,减轻患者病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2月医院风湿免疫科收治的173例风湿免疫疾病患者临床资料,调查发生医院感染部位、病原菌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3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25例,感染率为14.5%;医院感染部位主要为上呼吸道、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40.0%、16.0%、12.0%;感染病原菌主要为鲍氏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28.0%和24.0%;危险因素主要为免疫抑制剂应用,占60.0%,其次为营养不良及静脉置管,分别占12.0%;糖尿病、引流管、肝硬化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8.0%、4.0%、4.0%。结论医院应深入分析风湿免疫疾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 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索拉非尼耐药的临床研究

    作者:王波;曹磊;严苏;周诗诗;杨华

    目的:探讨索拉非尼耐药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 )感染临床效果,研究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治疗效果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医院收治的42例索拉非尼耐药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资料,将采用FOLFOX 4方案化疗的2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将采用XELOX方案化疗的22例患者设为试验组,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同时评价患者甲胎蛋白(AFP)水平、不良反应,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部分缓解率为18.2%,稍高于对照组的15.0%,疾病稳定率为36.4%,稍低于对照组的4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患者治疗后AFP显著下降,同时其低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Ⅲ度骨髓抑制率为9.1%,低于对照组的3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索拉非尼耐药的晚期原发性肝癌并发慢性 HBV感染患者治疗较为棘手,XELOX方案或FOLFOX 4方案具有一定的疗效,但XELOX方案骨髓抑制少、不良反应小,进而延缓患者疾病进展、增加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选择。

  • 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超声定位深静脉置管的临床研究

    作者:李建玲;韩华;杨丹丹

    目的:探讨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以降低医院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临床研究。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2年12月-2013年12月进行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患者138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时期在传统体位标定下进行深静脉置管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深静脉置管时间、感染类型及病原菌种类。结果观察组患者置管时间、留置导管时间及一次置管成功率、机械损伤率分别为(31.3±10.9)s、(15.2±4.9)d及90.5%、4.3%,对照组分别为(67.5±20.1)s、(67.5±20.1)d及24.0%、27.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感染类型主要为导管细菌定植、出口部位感染及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观察组患者发生感染8例,感染率为5.8%,对照组患者发生感染19例,感染率为19.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多中心超声定位下深静脉置管CRI发生率显著低于传统体表定位,能减少置管时间,增加留置时间,减小创伤并提高置管成功率,因此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 胸部肿瘤放射性肺损伤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

    作者:李学章;刘莹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放射性肺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治策略。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2年6月医院确诊的64例胸部肿瘤放射性肺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26例合并肺部感染为A组,38例未合并肺部感染为B组,比较分析两组患者诊断资料,探讨临床预防治疗方法。结果64例经胸片检出率35.94%,C T扫描检出率90.6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组影像学表现多以散在片状浸润性病变为主,B组放疗照射野相关肺野间隔纹理增生或伴局部条状致密影,后期呈纤维化改变;痰培养结果提示,A组患者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6.92%,B组未检出病原菌;A组经抗炎、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治疗总有效率84.62%,B组经糖皮质激素、对症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86.84%。结论影像学检查结合痰培养能够对放射性肺损伤合并肺部感染与否做出准确鉴别,抗感染是预防治疗放射性肺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必要措施。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医院感染调查与控制措施

    作者:陈建娥;吴晓力;王建;吴珍霞

    目的:了解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指导。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4年4月收治的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并对医院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发生医院感染24例,感染率为30.00%;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占16.25%;检出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分别占30.00%、25.00%、15.00%;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阿尔茨海默病病程以及抗菌药物使用时间等是医院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医院感染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应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 脑出血昏迷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

    作者:郭娜;冯江花;于秀梅;林占奎;田晓

    目的:研究脑出血昏迷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诊治,为早期诊断及改善预后积累经验。方法入选2011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出血昏迷肺部真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痰液标本进行培养分离,按数字法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使用广谱抗菌药物行静脉滴注治疗,并在患者的支气管肺泡实施灌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脑出血昏迷患者痰液标本共分离出真菌28株,其中假丝酵母菌属22株占78.58%,其他真菌6株占21.42%;近平滑假丝酵母菌及无名假丝酵母菌除对氟康唑的敏感率<50.0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敏感率均≥50.00%;两组患者在经不同方案治疗之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水平均得到显著提高,观察组患者更加明显;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肺部感染的高发因素是昏迷,给患者实施抗菌药物治疗需要依据指导原则,选取敏感药物,对致病真菌了解不完全之前,应为患者实施广谱抗菌药物及治疗基础,值得重视。

  • 心功能不全严重肺部感染患者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评价

    作者:魏秀春;王颜华;颜廷卿;李婷;李秋萍

    目的:研究心功能不全患者发生严重肺部感染的不同治疗方案疗效,探究佳治疗方案。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住院并确诊为肺部感染的心功能不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治疗,试验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持续泵注,比较两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与吸入气氧浓度的比值(PaO2/FiO2)和中心静脉压(CVP)水平、治疗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PaO2/FiO2和CV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PaO2/FiO2明显高于对照组,CV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显效率为62.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0.00%,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咳嗽气喘好转时间、肺部啰音减少时间、脑尿钠肽(BNP)降至正常的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功能不全发生严重肺部感染患者应用综合治疗加用硝酸甘油持续泵注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 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炎患者超声诊断的分析

    作者:沈宏雯;李晓芳;徐晓翌;吴旭敏;陈刚

    目的: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应用超声诊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50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进行研究,对所有患者采用超声诊断,记录其诊断结果。结果50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应用超声诊断为单纯腹水型27例占54.0%,团块型15例占30.0%,腹膜、增壁增厚型8例占16.0%;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中腹痛和腹部压痛均为42例,分布率均为84.0%,有2.0%~19.0%的患者伴有发热、盗汗、消瘦、便秘、恶心、腹泻、腹部柔韧感和腹部包块;50例患者经过超声诊断,共检出结核分枝杆菌腹膜炎合并腹膜外结核患者19例,检出率38.0%;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检出有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其中50例患者均呈现外观淡黄色浑浊或无色透明液体,48例检出白细胞>500×105/L ,检出率为96.0%。结论超声诊断对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成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性腹膜炎患者检测的首选方式之一。

  •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危险因素与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陈志敏;仇建成;上官惠敏;王敬学;张喜财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出血患者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4年8月566例肝硬化患者按照是否合并出血分为出血组320例和未出血组246例,分析两组患者凝血功能、幽门螺杆菌感染、肝功能评分等指标得出危险因素;将出血组再分为死亡组48例和生存组272例,对比两组患者出血次数、合并症等指标,研究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胃左静脉内径、食管静脉曲张、腹水、P T>16 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独立危险因素为失血性休克(OR=3.652,95% C I=1.12~3.13,P=0.022)、胃底静脉曲张破裂(OR=7.744,95% CI=4.43~11.53,P=0.008)、合并症(OR=4.872,95% CI=2.64~7.57,P=0.010)。结论胃左静脉内径、腹水、食管胃静脉曲张、P T >16 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出血量、反复出血、合并肝性疾病、肝功能Child C级均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 司肤泰克超薄透明膜预防鼻咽癌患者急性放射性皮炎的研究

    作者:李琼;蔡昌兰;周璞;陈杉杉;赵明霞;董新梅;张慧;王巧珍

    目的:探讨含司肤泰克(Safetac)的超薄透明膜(美菲)对鼻咽癌患者颈部急性放射性皮炎的防护效果,为临床预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医院肿瘤诊疗中心行放射治疗的46例鼻咽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2例、试验组24例,在同样常规皮肤护理的基础上,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使用三乙醇胺乳膏和美菲保护放射野皮肤,使用RISRAS和RTOG评分表评估皮肤反应的严重程度。结果 RTOG评分显示,试验组33.3%的患者皮肤无任何变化,58.4%出现Ⅰ级反应,8.3%为Ⅱ级反应,无Ⅲ、Ⅳ级反应,对照组18.2%出现Ⅰ级反应,45.5%出现Ⅱ级反应,27.3%出现Ⅲ级反应,9.1%出现Ⅳ级反应,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术后RTOG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46.000,P<0.01);RISRAS评分显示,与使用三乙醇胺乳膏的对照组比较,美菲敷料显著降低了试验组中患者的RISRAS评分,而且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患者的皮肤反应及主观症状均保持在较低评分。结论美菲在首次放疗前及全过程中使用,可以有效降低急性放射性皮炎的发生。

  • 食管癌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连燕虹;姜惠芳;周慧丹;袁晓红;解康杰;项小兵

    目的:对食管癌(EC )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肺部感染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2年8月-2015年2月在医院接受气管插管全麻手术治疗的770例EC患者进行研究,对发生肺部感染的80例EC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术后发生肺部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特点以及其危险因素。结果770例患者发生肺部感染80例,感染率10.4%;共分离出病原菌8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67.8%,革兰阳性菌22株占26.2%,真菌5株占6.0%;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有长期吸烟史、无术后镇痛和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2 h是EC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是EC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EC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后肺部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肺部感染的发生与年龄、长期吸烟史、术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密切相关。

  • 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与治疗效果的研究

    作者:王伟;贺强贵;陶礼钧;徐洪波;程水兵;谢先海;吴广宇

    目的:探讨颅脑术后严重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病原菌分布与其治疗效果的影响,为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诊治及控制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月56例开颅术后脑脊液培养阳性的颅内感染患者,分析病原菌分布和治疗效果。结果56例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标本培养分离到病原菌68株,包括革兰阳性菌43株、革兰阴性菌22株、真菌3株,分别占63.24%、32.35%和4.41%;单菌种感染44例、多菌混合感染12例,分别占78.57%和21.43%;26例鞘内灌洗患者治愈14例,30例脑室内灌洗患者治愈24例;GCS评分、再次手术、其他部位感染、混合感染、手术方式和手术时间是影响颅内感染患者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颅内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检出率高于革兰阴性菌,治疗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进行,脑室灌洗治愈率明显优于鞘内灌洗治愈率,混合感染患者预后较差。

  • Ⅱ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作者:赵霞;段富交;郭志华;魏巍;张小琴

    目的:回顾性调查Ⅱ类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临床资料,为降低Ⅱ类手术切口感染率提供有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7月-2013年10月医院外科1108例Ⅱ类手术患者临床资料,数据使用EpiDate 3.1录入,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 t检验,基础疾病与感染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1108例Ⅱ类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109例、116例次,感染率9.84%、例次感染率10.47%;Ⅱ类手术患者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7.18%,其中肝胆外科使用率高为96.20%;感染部位以腹腔为主占32.11%,其次为肺部占24.77%;共分离出病原菌6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3.94%,革兰阳性菌和真菌分别占22.95%和13.11%;在Ⅱ类手术患者中,感染组和非感染组间的患者年龄、术前入院天数及手术持续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有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χ2=50.73,P<0.05)。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管理,规范抗菌药物应用,控制手术持续时间,减少住院天数,提高基础疾病的诊疗水平。

  • 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分析

    作者:张秀丽;刘德杰;管丽丽;张洪生;李静

    目的:探讨一次性过滤器在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全麻术中预防呼吸道感染的价值,为临床预防呼吸道感染提供基础。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644例择期行气管插管全麻术的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2例,观察组使用一次性过滤器,对照组未使用一次性过滤器,手术前后收集麻醉机钠石灰端、呼气端和吸气端标本送实验室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细菌学检验结果以及术后呼吸道感染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机钠石灰端、呼气端及吸气端阳性率分别为0.6%、0.9%及0.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10.2%及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呼吸道感染率0.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病毒/细菌过滤器可有效预防老年气管插管全麻手术后呼吸道感染,值得临床应用。

  • 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与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黄世敏;龙彩雪;钟兰;林海燕;叶兆莲;陈惠花;麦惠盈

    目的:探讨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病原菌分布及危险因素,为降低医院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6月852例行髋关节置换术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其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及病原菌分布特征;采用非条件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852例手术患者发生医院感染81例,医院感染率9.5%;81例医院感染患者共分离出9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64株占67.4%,革兰阴性菌31株占32.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180 min、抗菌药物使用种类>3种患者术后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基础疾病、既往手术史、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种类是导致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医院感染率较高,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合理选择抗菌药物等是降低医院感染的关键。

  • 切口保护套降低腹部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效果分析

    作者:周学颖;赵峰;王萃;杨春波;周乐

    目的:观察切口保护套在腹部手术患者术中对切口的保护作用,研究应用切口保护套对降低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有效性,为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2-7月进行的普通外科腹部择期手术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术中应用一次性切口保护套(牵开器)对切口进行保护,对照组术中常规应用无菌纱布垫对切口进行保护;术中对两组手术切缘进行细菌学监测,将切缘与感染切口病原菌进行菌种分析,并对两组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切开腹膜时,观察组、对照组切缘细菌培养阳性率分别为1.3%和2.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准备关腹前,观察组细菌检出阳性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为2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切口感染率2.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切缘及感染切口病原菌分析,其菌株构成前3位均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结论切口感染与术中切缘受到污染有关,应用切口保护套可阻隔切缘与污染物接触,可有效降低术中切缘细菌阳性率,明显降低腹部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

  • 两种手术方式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研究

    作者:张鹭;吴军;路锟;谢应飞;胡仕杰

    目的:探讨两种手术方式对胸腰段椎体骨折术后感染发生率的影响与分析,为降低术后创口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医院自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104例,其中微创组44例、传统组60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感染发生率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感染率传统组为8.3%,微创组为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各项手术指征均优于传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抗菌药物应用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与传统组螺钉断裂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过深、内壁穿破、置入椎间隙、外壁穿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与传统方式比较有效改善手术指征、降低术后创口感染率,有临床应用推广的价值。

  • 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作者:陈潇;吴晓康;毛根军;张兆辉;吴荣进

    目的:探讨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为预防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40例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临床资料,对影响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病原菌进行统计,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40例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患者发生胆道感染10例,感染率为25.0%;感染患者共培养出病原菌2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株占66.67%,革兰阳性菌8株占33.33%;年龄>70岁、术前黄疸>15 d、术前有胆道感染、术前生活质量评分、每日平均引流量等是患者术后发生胆道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了解经内镜胆道支架置入术后胆道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其细菌谱,有助于合理选择有效抗菌药物和及时有效的控制感染。

  • 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感染的影响

    作者:高剑峰;路辉;戴刚;谈华;李晓辉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发生感染的影响,为降低术后感染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12月259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对术后感染发生的影响,并对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率、感染病原菌分布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259例行手术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术后发生感染49例,感染率为18.92%;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及泌尿道,分别占46.94%及22.45%;49例术后感染患者中34例送检痰液、尿液、局部分泌物等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21例患者标本检出阳性,阳性率为61.77%;共检出病原菌2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株占76.00%,革兰阳性菌6株占24.00%;术前不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昏迷程度(GCS)评分、脑损伤体积患者术后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感染与未感染患者术前NIHSS及GCS评分、脑损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术后感染发生关系密切,NIHSS评分越高、GCS评分越低、脑损伤体积越大时医院感染率越高。

  • 肝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作者:郝金霞;王春红;王洪刚

    目的:研究肝胆手术患者手术部位感染(SS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SSI的临床措施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医院212例接受肝胆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 SSI发生率,并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SSI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212例肝胆手术患者SSI发生率为11.79%;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长、切口类型和长度、手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是SSI发生的相关因素,而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术后出现脂肪液化和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手术持续时长及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胆手术患者发生SSI ,应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避免多因素共同导致的SSI发生,才能有效降低其感染率,改善患者预后。

  • 普外科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与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作者:孙莹;孙大千;帅敏;邵苏吉;王忠慧

    目的:分析普外科住院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常见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为预防治疗切口感染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4年5月于普外科住院的460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460例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44例,感染率为9.57%;高龄、急性手术、合并有基础糖尿病、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的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32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8株占56.25%,革兰阳性菌12株占37.50%,真菌2株占6.2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头孢唑林、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均>80.00%,主要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均≤40.00%。结论高龄、急性手术、合并有基础糖尿病、手术时间较长、Ⅱ类以上手术切口、术中出血量大为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可早期经验性的应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术后切口感染。

  • 开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效果研究

    作者:李子榕;孙爽;刘笛;周炯;马小军;王任直;魏俊吉;马文斌;李琳凤;张毅;马玉芬

    目的:观察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的临床效果,为预防颅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月80例开颅手术患者,分为传统组与干预组各40例,以医院神经外科为立足点,应用医学循证学方法,制定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调查备皮时间、皮肤损伤程度等,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的近期效果,采用类试验研究方法,对比应用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前后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评价集束化干预策略对神经外科开颅手术结局的影响效果。结果择期开颅手术患者应用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后,术前备皮操作时间从(18.0±3.9)min缩短至(15.0±1.9)min ,集束化干预组77.5%的患者头发去除后皮肤状况优;集束化干预组患者的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4%明显低于传统组的1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应用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可以提升临床医疗护理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对于预防神经外科开颅手术后颅内感染具有积极意义。

  • 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作者:薛菊兰;万正东;胡晓原;王向荣

    目的:了解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诊治患儿和科学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4年1月医院儿科10895例住院患儿临床送检的痰液和鼻咽部分泌物标本,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32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病原体培养及鉴定,药敏试验采用CLSI规定的纸片扩散法(K‐B )。结果10895例住院患儿发生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7105例,感染率65.21%;从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送检标本中培养出病原体148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073株占72.30%,革兰阳性菌149株占10.04%,真菌261株占17.59%;副流感嗜血菌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90.40%,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00%,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75.00%、87.93%,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67.11%和68.00%。结论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病原体以副流感嗜血菌居首,提示社区卫生工作者应加强社区卫生宣教,在医师的指导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 初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周立蓉;向孟刚;祝青;周汉娥;陈丽容

    目的:分析初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的发生及影响因素,为产褥期感染的预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分娩并出现产褥期感染的130例初产妇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一时期300例分娩未发生感染的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初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部位和病原菌分布,并对产褥期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30例初产妇会阴部感染率占35.38%、手术切口感染率占19.23%,未发生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等全身性感染;初产妇产褥期共分离出144株病原菌,其中大肠埃希菌检出多42株,占29.16%;两组初产妇的年龄、孕周、剖宫产率、会阴侧切率和多胎妊娠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的产钳/胎头吸引助产率、宫内监护率和合并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钳/胎头吸引、多胎妊娠和合并症与产褥期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产褥期医院感染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加强初产妇的护理和产后保健知识的宣传。

  • 梅毒感染孕妇结局调查研究

    作者:徐亿力;陈娅莉;喻彬;黄慧;李莉莉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妇及新生儿状况,从而探寻降低新生儿梅毒发病率、确保新生儿健康的临床医学方法。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60例医院接诊的梅毒感染孕妇进行研究,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孕妇采取全程抗梅毒治疗,对照组孕妇未采取任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孕妇的相关指标。结果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3.33%、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835,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观察组为6.70%、对照组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00,P<0.05);两组新生儿平均孕周、体质量和新生儿疾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为10.00%、对照组为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810,P<0.05)。结论对梅毒感染孕妇进行常规检查以及时有效地对其采取规范化的抗梅治疗,可有效减少妊娠不良结局,并可降低新生儿先天梅毒、疾病和并发症的发生。

  • 大叶性肺炎患儿初选治疗与重新评估效果分析

    作者:曲宝明;刘现芳;吕淑云;刘文东;李红

    目的:分析大叶性肺炎患儿初选治疗及重新评估效果,为保障患儿健康提供经验及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12月大叶性肺炎住院患儿135例,从临床资料、治疗、预后、住院日与住院费用等的初选治疗、重新评估后治疗效果及需要重新评估患儿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35例患儿中共有39例需要重新评估及重新选择诊疗方案,其因素依次为反复呼吸道感染、喘息过敏史、感染危险菌株等,分布率依次为38.46%、30.77%、25.64%;在细菌培养中肺炎克雷伯菌仍为重要致病菌占30.00%,其次为大肠埃希菌占23.3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16.67%;初始治疗应用抗菌药物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有效率为51.11%;初选有效治疗在住院日及住院费用方面优于重新评估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叶性肺炎患儿根据经验及初步检查选择治疗有效抗菌药物,并应积极针对合并有危险因素的患儿加强护理、及时评估,可缩短住院日,减少住院费用。

  •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治疗研究

    作者:高栋;王万鹏;李雪莲

    目的:探讨山莨菪碱在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患儿中的临床疗效,为早期识别和治疗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2年5月-2013年9月收治的82例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在基础治疗同时应用米力农治疗,治疗组在以上治疗外加用山莨菪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临床体征的改善,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4%、对照组6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后皮肤苍白湿冷、紫绀、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改善率治疗组为92.3%、85.7%、88.5%、91.7%,对照组为62.5%、41.7%、62.5%、4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血氧饱和度下降、肺部湿啰音改善率治疗组为72.7%、66.7%,对照组为40.0%、4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莨菪碱能改善重症手足口病循环障碍,早期应用疗效显著。

  • 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孕妇规范治疗对妊娠及新生儿血清学影响分析

    作者:陈丹;李智铭;林建新;张帅帅;王飞飞

    目的:探讨孕期驱梅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血清学指标影响,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54例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孕妇,按照是否行驱梅治疗分为治疗组与未治疗组各27例,同时选择同期正常孕妇50例为对照组,对比3组孕妇妊娠结局、新生儿预后及婴儿血清学指标。结果治疗组孕妇初次检测非苍白密螺旋体抗原血清试验(RPR)滴度为1∶1、1∶2、1∶4的分布率与未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孕妇早产、自然流产、死胎、不良新生儿结局发生率相近,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新生儿出生时RPR滴度为1∶1、1∶2、1∶4的分布率与未治疗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均在出生后6个月内RPR转阴、12个月内苍白密螺旋体抗体(T PPA )转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驱梅治疗对妊娠合并梅毒血清固定现象孕妇妊娠结局以及新生儿血清学指标无显著影响。

  • 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的调查研究

    作者:李英杰;杨波;汤全英;张梦寒;傅春玲;陈学良

    目的:调查苏州市腹泻患儿艰难梭菌感染(CDI)的状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为降低其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2013年6-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住院的腹泻患儿共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时荧光PCR方法检测艰难梭菌看家基因 tpi及A/B毒素基因 tcdA/tcdB进行艰难梭菌初筛及致病性诊断,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在176例腹泻患儿中初筛艰难梭菌阳性34例,阳性率为19.32%,确诊CDI 22例,感染率12.50%,其中男性占59.09%、女性占40.91%;统计分析表明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有无抗菌药物应用史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泻患儿中艰难梭菌感染率较高,艰难梭菌感染率与患儿年龄、性别、城乡分布及抗菌药物应用史无显著相关。

  • ICU 患者医院感染调查及多药耐药菌流行趋势分析

    作者:赵怡鸿;曲海;王蕊;赵云;黄云昆

    目的:分析医院IC U患者医院感染状况、病原菌分布及多药耐药菌流行趋势,为临床预防医院感染发生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4年医院IC U 收治的762例医院感染患者临床资料,统计医院感染部位及基础疾病构成比,采集患者血液、痰液等进行菌种分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统计病原菌分布及多药耐药菌流行趋势,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762例医院感染患者中,合并两个部位以上感染196例,占25.72%,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30.58%,其次为泌尿系统占19.52%;严重颅脑疾病患者感染率高为38.22%,其次为泌尿系统疾病、肺支气管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感染率分别为37.04%、26.82%、16.86%;762例医院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1301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29株占31.89%,革兰阴性菌783株占58.22%,真菌133株占9.89%;2009-2014年金黄色葡萄球菌检出率逐年下降,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产酸克雷伯菌、阴沟肠杆菌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粪肠球菌、大肠埃希菌检出率浮动不大。结论通过对IC U患者医院感染部位、基础疾病、病原菌类型及流行趋势进行统计分析,为降低医院感染率,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奠定了基础。

  • 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

    作者:张廷明;王青青;宋永清;李海燕

    目的:探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肺癌患者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5月医院接诊的60例肺癌肺部感染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采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替考拉宁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住院费用,比较两组患者观察指标、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费用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咳及退热天数为(6.24±1.26)d及(1.89±1.20)d,短于对照组的(9.11±2.49)d及(2.93±2.23)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敏感抗菌药物联合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治愈率高、临床效果良好。

  • 宁波市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耐药趋势分析

    作者:徐峰;朱育银;车洋;许敏健;袁虹艳

    目的:回顾性调查某市级定点医院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耐药性与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完善肺结核预防治疗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12-2014年该定点医院收治的结核患者875例,分初治和复治两组,分析经宁波市结核病实验室细菌学检查,包括痰菌涂片、菌种鉴定、痰培养结果和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试验等病例耐药性、变化趋势和治疗药物应用。结果875例患者中检出结核分枝杆菌688株,检出率78.6%,初治590例、复治98例;688株结核分枝杆菌耐药197株,总耐药率为28.6%,其中初始耐药率为23.7%,获得性耐药率为58.2%;单一耐药71株,单耐药率10.3%;对4种抗结核药物的单耐药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异烟肼、链霉素、利福平、乙胺丁醇;耐多药96株,耐多药率13.9%,3年间,总耐药率分别为21.5%、26.9%、33.6%,单耐药率分别为7.9%、11.9%、10.7%,耐多药率分别为9.0%、12.4%、17.6%。结论该院耐药肺结核形势严峻,应进一步加强预防措施,尽可能防止耐多药肺结核作为新发感染的传染源造成公共卫生隐患。

  • N-乙酰半胱氨酸与环丙沙星联合治疗大鼠气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疗效

    作者:赵铁梅;王平;肖彬彬;朱强;陈良安

    目的:观察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环丙沙星(CIP)雾化吸入治疗纯种大鼠气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的疗效。方法2011年9-12月经气管插管建立48只纯种大鼠气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模型,将其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分别雾化吸入生理盐水、NAC (20 mg/ml)、CIP (1μg/ml)、NAC (20 mg/ml)+ CIP (1μg/ml)进行治疗,共治疗5 d ,之后应用扫描电镜观察气管内导管生物膜形态,对气管内导管、纯种大鼠肺组织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NAC与CIP治疗组气管导管和肺组织的菌落计数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CIP治疗组气管导管的菌落计数显著低于CIP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AC+CIP治疗组肺组织的菌落计数显著低于CIP和NAC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生理盐水对照组导管内壁被覆较厚的不定型物质,NAC治疗后不定型物质明显变薄,环丙沙星治疗后不定型物质略变薄、菌体变长成为丝状,NAC组联合CIP治疗组不定型物质明显变薄,细菌明显减少。结论治疗纯种大鼠气道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感染,NAC、CIP雾化吸入单用有一定治疗作用,联合应用有一定协同作用,但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证实。

  • 氧氟沙星与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成本-效果分析

    作者:郭萍;历亚;杜海军;斯艳阳;楼文杰

    目的:探讨治疗呼吸道感染使用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及莫西沙星治疗的成本及效果,为临床治疗选择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146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将其依据治疗方案分为 A组48例、B组52例、C组46例,A组患者使用氧氟沙星治疗,B组患者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疗,C组患者使用莫西沙星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效果、成本、成本效果比、敏感度。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38%,明显高于A组的81.25%与C组的89.13%,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4.627,P<0.05);B组治疗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96、3.07,均低于A与C组,C组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高,分别为9.59、55.20;敏感度分析中,B组治疗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分别为4.46、2.76,均低于A与C组,C组成本效果比、增量成本效果比高,分别为8.63、49.68。结论左氧氟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临床有效率高、成本低,是较经济合理的抗菌药物。

  • 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患者肺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作者:金旎;朱莉;邵兴

    目的:探讨去甲万古霉素治疗重症患者肺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临床效果,以保证临床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3年3月医院收治的肺部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重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A组53例、B组57例,A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B组患者给予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两组患者治疗14 d后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研究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治疗有效率、细菌完全清除率A组分别为81.13%、84.91%,B组患者分别为82.46%、82.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咳嗽消失、体温正常、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8.53±1.14)、(7.12±0.95)、(9.98±1.20)d及(11.84±1.65)d,B组患者分别为(6.35±0.58)、(5.30±0.47)、(7.69±0.62)d及(9.23±0.56)d,以上指标B组患者明显短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实施去甲万古霉素治疗与使用万古霉素治疗相比,治疗效果差异不大,但对治疗时间有一定的影响。

  • 综合干预措施对血管外科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影响研究

    作者:周虹;刘丽宏;王华光;张望德;刘冰

    目的:通过综合干预措施促进血管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以保证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经济的药物治疗。方法采取行政管理和宣传教育等多种方式对医院血管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进行干预,选取2011年1-3月和2014年1-3月血管外科所有出院患者405例,将其分为干预前组151例、干预后组254例,对干预前后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干预前的(83.02±8.40)%下降至干预后的(16.77±6.78)%,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比例由干预前的(93.90±5.31)%下降至干预后的(7.71±3.84)%,抗菌药物使用强度由干预前的(57.86±11.68) DDDs下降至干预后的(18.71±6.77) DDDs ,其他多项指标均有显著改善。结论采用综合干预措施对医院血管外科抗菌药物的合理、经济使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 联合干预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医院感染控制效果的调查

    作者:尚秀娟;史素丽;程爱斌;吴玉芳;李冬霞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联合干预成效,为深入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工作及医院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由临床药学部及医院感染科对2013年1-12月26686例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与医院感染率、例次感染率、漏报率及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等指标进行调查、汇总、分析。结果通过联合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2013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由1月份57.79%下降至12月份48.48%;医院感染率由2.07%下降至1.47%,例次感染率由2.58%下降至1.81%;漏报率由6.82%下降至2.63%;治疗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送检率由47.28%上升至55.25%。结论职能科室参与的多部门联合干预管理,是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及医院感染控制的有效措施。

中华医院感染学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3 04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1 01 02 03 04 05 06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2 03 04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