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肿瘤学 >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肿瘤基础与临床

肿瘤基础与临床杂志

Journal of Basic and Clinical Oncology 종류기초여림상

省级期刊
  • 主管单位: 河南省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河南省抗癌协会,郑州大学,河南省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研究所
  • 影响因子: 0.86
  • 审稿时间: 1个月内
  • 国际刊号: 1673-5412
  • 国内刊号: 41-1383/R
  • 发行周期: 双月刊
  • 邮发: 36-133
  • 曾用名: 河南肿瘤学杂志
  • 创刊时间: 1990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肿瘤基础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河南
  • 主编: 王留兴
  • 类 别: 肿瘤学
期刊荣誉:
  • SHH和GLI1在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作者:李灿宇;申爱荣;张自森;封全灵;吴敏

    目的 探讨SHH及神经胶质瘤相关基因同源蛋白1(GU1)在宫颈癌前病变、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早期宫颈癌患者36例、CIN Ⅲ级28例、正常宫颈20例,使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上述组织标本中SHH及GLI1的表达.结果 SHH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0.0% (4/20)、宫颈CINⅢ60.7% (17/28)、早期宫颈癌69.4% (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GLI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25.0% (5/20)、宫颈CINⅢ53.6%( 15/28)、早期宫颈癌58.3%(21/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SHH、GLI1过度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其检测有助于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 Ang-1和Ang-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作者:韩斌;庞志刚;刘超;陈文超;陆旭;王广田

    目的 探讨Ang-1和Ang-2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使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HCC组织和5例正常肝组织中,Ang-1和Ang-2的表达,检测HCC组织的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5例正常肝组织中,Ang-1阳性者3例,Ang-2均为阴性.HCC组织中Ang-2阳性率为83.33%,明显高于癌旁组织的33.33% (P <0.05).Ang-2表达与MVD有关,Ang-2阳性者MVD为28.48±10.36,阴性者为14.22±11.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g-2表达与血管侵犯、侵袭转移程度有关(P<0.05).结论 HCC组织中Ang-2高表达,且与肿瘤血管生成有关,检测Ang-2有助于判断肿瘤侵袭转移能力,但不能反映恶性程度.

  • 护理干预在癌痛三阶梯治疗中的应用

    作者:朱晶晶;朱爱莲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接受三阶梯治疗的癌痛患者的影响.方法 入组120例癌痛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比较2组近期癌痛治疗效果、毒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组NRS >4者26例(43.33%),出现药物毒副反应者52例(86.67%),获得PR+ CR者19例(31.67%);试验组NRS>4者4例(6.67%),出现药物毒副反应者16例(26.67%),获得PR+ CR者56例(93.33%),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辅以相应护理干预不但可减轻或控制癌痛,还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进一步抗癌治疗提供机会和时间.

  • 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临床病理学分析

    作者:娄欣;张全武;肖艳景;赵红梅;和莹莹

    目的 探讨促纤维增生性黑色素瘤(D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D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DM多见于男性,好发于日光暴露部位皮肤,多表现为无痛性硬斑,瘤细胞常杂乱无章地分布于成熟的胶原束内或之间,在肿瘤内或肿瘤周边常见小灶状淋巴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瘤细胞S-100阳性.结论 DM是一种少见的肿瘤,临床易误诊为其他梭形细胞肿瘤.

  • 鸦胆子油乳瘤内注射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

    作者:柯怀;孔斌;孙晓;刘崇淼;刘思爱

    目的 探讨鸦胆子油乳瘤内注射辅助化疗治疗不可手术切除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8例不可切除LANSCLC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4例.治疗组采取鸦胆子油乳瘤内注射辅助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多西他赛+顺铂方案化疗.治疗后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51.4%、4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Karnofsky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毒副反应均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和静脉炎.结论 鸦胆子油乳瘤内注射辅助多西他赛+顺铂化疗方案治疗不可切除LANSCLC可提高疗效,而不增加化疗的毒副反应.

  • TCH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莹莹;李靖若;李晓莉;王燕

    目的 观察TCH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7例女性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给予TCH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治疗3~4周期后进行疗效和毒副反应评价.结果 37例患者中CR 5例,PR 28例,NC 4例,PD 0例,有效率为89.2%.主要毒副反应:中性粒细胞减少22例(59.5%),恶心呕吐15例(40.5%),肝功能异常8例(21.6%).结论 TCH方案用于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前辅助化疗疗效较好,毒副反应可耐受.

  • 原发性小肠肿瘤121例临床分析

    作者:屈重行;赵晔;李建生

    目的 加强对原发性小肠肿瘤临床表现、诊断技术及病理类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21例原发性小肠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21例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依次为腹痛、贫血、消化道出血、黄疸、消瘦、呕吐、腹部包块、发热.原发部位为十二指肠者74例(61.2%)、空肠28例(23.1%)、回肠19例(15.7%).确诊方法包括ERCP和外科手术.121例患者中,恶性肿瘤占85.1%( 103/121),以腺癌、恶性间质瘤常见;良性肿瘤占13.2%( 16/121),腺瘤常见;交界性间质瘤占1.7% (2/121).结论 原发性小肠肿瘤常见临床表现为腹痛、贫血,且大部分为恶性肿瘤,ERCP和外科手术可以确诊;加强对其认识有望提高早期诊断率.

  •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四肢骨肉瘤疗效观察

    作者:刘辉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四肢骨肉瘤的疗效.方法 45例四肢骨肉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25例接受新辅助化疗、保肢术及术后化疗;而对照组20例接受截肢术及术后化疗.治疗结束后比较观察2组的疗效、毒副反应及手术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25例患者中,3例(12.0%)出现复发或转移;对照组20例患者中,12例(60.0%)出现复发或转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a生存率与对照组相似(P均>0.05),但3a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手术并发症.2组主要毒副反应均为血液学毒性和胃肠道反应,2组毒副反应发生率相似,所有毒副反应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 新辅助化疗联合保肢术治疗四肢骨肉瘤疗效较好.

  • L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表达的关系

    作者:李敬果;翟晓翔;张翠侠;陈向辉

    目的 探讨Livin在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Ki-67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Livin在40例CSCC和10例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以及Ki-67在CSCC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Livin在CSCC组织中的阳性率为70.00%,在正常皮肤组织中无表达(P<0.05).Livin阳性表达CSCC的Ki-67增殖指数明显高于Livin阴性者(P<0.05).Livin的阳性率与CSCC的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 Livin不仅参与了凋亡的调控,还促进了细胞的增殖,在CSCC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 ER(-)与ER(+)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性比较

    作者:苗轲轲;李孟圈;许瀚

    目的 比较分析ER( -)与ER(+)乳腺癌患者临床特点及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收治的683例经手术证实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683例乳腺癌患者按ER状态分为2组,其中ER( -)组314例,ER(+)组369例.结果 ER( -)组中淋巴结转移比例明显大于ER(+)组(P<0.05),ER( -)组肿瘤核心大横径明显大于ER(+)组(P<0.05),ER( -)组患者年龄及BMI明显低于ER(+)组(P<0.05),ER( -)组绝经患者比例及肥胖患者比例明显小于ER(+)组(P<0.05),ER( -)组PR( -)比例明显大于ER(+)组(P<0.05).结论 ER( -)乳腺癌的恶性程度及转移率均高于ER(+)乳腺癌患者,绝经前非肥胖女性为ER( -)乳腺癌高危人群.

  • 阿仑膦酸钠预防来曲唑引起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量丢失的疗效

    作者:胡慧;周正仕;廖小方

    目的 探讨阿仑膦酸钠预防来曲唑引起的绝经后早期乳腺癌患者骨量丢失的疗效.方法 选择服用来曲唑的绝经后乳腺癌患者82例,随机分为2组.A组42例服用来曲唑,B组40例服用来曲唑的同时给予阿仑膦酸钠治疗.分别在服用来曲唑前及服药后6、12个月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82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进行骨密度(BMD)检测.结果 2组患者接受来曲唑治疗后6、12个月,BMD均出现下降;来曲唑治疗后12个月,A组较B组BMD下降更明显(P均<0.05).结论 来曲唑可加剧绝经后乳腺癌患者骨量丢失;应用阿仑膦酸钠可有效减轻患者的骨量丢失.

  • 纤维蛋白原和癌胚抗原联合检测在胃肠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

    作者:孙雅君

    目的 分析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和癌胚抗原(CEA)水平,探讨两者的变化与临床分期的关系.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86例和同期住院的胃肠道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检测FIB和CEA,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结果 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与胃肠道非恶性肿瘤患者FIB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Ⅲ+Ⅳ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与Ⅰ+Ⅱ期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FIB和CE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FIB和CEA联合检测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诊断的敏感性为54.6%,特异性为67.4%;FIB水平与CEA水平具有相关性(r=0.212,P<0.05).结论 FIB和CEA与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临床分期的关系密切相关,对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不同阶段胃癌患者高凝状态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

    作者:李芳芳;闫斌斌;史笑梅;褚燕君

    目的 探讨不同阶段胃癌患者高凝状态相关指标变化的意义以及低白蛋白血症对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T及病理结果将94例胃癌患者分为未转移组(23例)、淋巴结转移组(48例)和远处转移组(23例),测定其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及白蛋白(ALB)水平,与对照组(31例健康体检者)进行比较,并分析胃癌患者FIB与ALB的相关性.结果 未转移组、淋巴结转移组和远处转移组胃癌患者PLT、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AL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处转移组比未转移组PLT、FIB显著升高,而ALB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远处转移组与淋巴结转移组相比,FIB显著增高,而ALB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患者中,ALB与FIB呈显著负相关(r=-0.311,P=0.002).结论 胃癌患者存在高凝状态,且随远处转移的发生高凝状态更为显著,伴随低白蛋白血症者高凝状态也更为明显.

  • Ki-67和T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作者:孙启强;兰斌;陈彦超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67(Ki-67)和胸苷激酶1(T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Ki-67、TK1在71例胃癌组织和20例正常胃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Ki-67、TK1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胃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胃癌组织中Ki..67的阳性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均<0.05);Ki-67和TK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3,P=0.001).结论 Ki-67和TK1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

  • NP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作者:徐利兵

    目的 比较观察NP与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入组晚期NSCLC患者88例,分别接受NP和TP方案治疗,其中NP组43例,TP组45例,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 NP组有效率为46.5%,TP组为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毒副反应均以骨髓抑制、神经毒性及胃肠道反应为主,经对症处理后均可缓解.结论 NP和TP方案治疗晚期NSCLC均具有较好的疗效,毒副反应均可耐受.

  • 自体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肿瘤临床观察

    作者:石海龙;李甲振;张岩;张怀栓;刘永奎

    目的 评价采用自体腓骨移植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疗效.方法 行桡骨远端瘤段切除,用带或不带血管蒂自体近端腓骨移植,修复桡骨缺损并重建腕关节,术后就放射学及功能评价内容进行随访.结果 术后随访6 ~75个月,平均随访29个月,移植骨愈合良好,平均12周移植骨完全愈合,无明显并发症,肿瘤无复发.功能良好,MSTS功能评分17 ~26分,平均22分.主观满意度均为优良.重建腕关节活动范围掌屈22°~39°,背伸29° ~60°,尺偏18°~40°,桡偏15°~20°.握力是健侧的40%~90%,无腕关节畸形和脱位.结论 取自体腓骨上端移植重建是治疗桡骨远端肿瘤的有效方法,其既彻底切除了骨肿瘤,又保存了患侧上肢,同时也较好地保留了腕关节功能,术后患者腕关节功能恢复理想.腕关节囊的重建对于维持桡腕关节的术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 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结直肠癌的关系

    作者:陈志华;戴起宝;陈绍勤;林素勇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142例正常结直肠组织、23例结直肠腺瘤组织、7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癌旁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 结直肠癌组织中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为82.2%,癌旁组织为30.1%,结直肠腺瘤组织为21.7%,正常结直肠组织为6.3%,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有关(P<0.05).结论 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Kiss-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有可能成为评估结直肠癌转移风险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周诚忠;夏炎春;夏海波;张力彬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局部晚期胰腺癌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2例给予3-DCRT联合GP方案化疗,对照组18例仅给予3-DCRT,治疗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5个月和7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6个月和12个月生存率分别为86.4%、68.2%,高于对照组的50.0%、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主要毒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但均较轻.结论 3-DCRT联合GP方案化疗治疗局部晚期胰腺癌安全有效.

  • 98例脑转移癌放疗疗效分析

    作者:赵福军

    目的 探讨全脑放疗在脑转移癌姑息性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98例脑转移癌姑息性全脑放疗患者根据放疗分割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均选用6 MV-X线全脑照射,每天1次,每周5次.A组45例:DT40Gy/20次/4周;B组20例:DT 30 Gy/15次/3周;C组23例:DT 30 Gy/10次/2周.分析不同分割方式全脑放疗后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7.8%、95.0%、95.7% (P >0.05).A组、B组、C组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11.0、10.8个月;1a生存率分别为40.0%、30.0%、34.8%(P>0.05);2 a生存率分别为11.1%、10.0%、8.7%(P>0.05).3组患者的KP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放疗对脑转移癌患者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其中DT30 Gy/10次/2周的分割方式较其他2种方式具有节约医用资源的优势.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一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作者:徐春华;于力克;张宇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 NSCLC)患者血清血管生成素-2(Ang-2)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102例NSCLC患者和60例良性肺部疾病患者血清Ang-2水平,并以90例健康人血清作为对照,分析Ang-2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NSCLC组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良性肺部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均<0.01).Ⅲ~Ⅳ期患者血清Ang-2水平高于Ⅰ~Ⅱ期患者;有淋巴结转移患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手术前高于手术后;复发后高于复发前;存活期1 a以内患者低于存活期1 a及以上患者,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血清Ang-2水平与肿瘤活动度密切相关,能够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也可用于判定手术效果、监测复发和评估预后等.

  • 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与结肠癌关系的研究

    作者:包怀鸣;陈志荣

    目的 探讨结肠癌患者血清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水平与结肠癌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检测50例结肠癌患者血清HGF水平,其中32例行结肠癌根治术,10例因有远处转移而未手术,8例为结肠癌术后复发;同时选取15例良性肠病患者以及12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比较观察各组患者血清HGF水平.结果 结肠癌组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良性肠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结肠癌术后复发患者血清HGF水平高于良性肠病组和正常对照组(P均<0.05);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HGF水平高于术后(P<0.05);结肠癌患者术前血清HGF水平与结肠癌的分化程度以及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均<0.05).结论 HGF在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观察

    作者:姜松龄

    目的 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33例无法手术治疗的局部晚期食管癌患者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吉西他滨1 000 mg·m-2,d1.8,静脉滴注;顺铂30 mg ·m-2,d2~4,静脉滴注,21 d为1周期,所有患者均接受不少于2周期的化疗.治疗结束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33均可评价疗效,其中CR 1例,PR 16例,SD 10例,PD 6例,总有效率为51.5%,临床获益率为81.8%,毒副反应主要是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治疗有效的患者进食困难和胸痛均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一线治疗晚期食管癌可获得较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 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作者:张华芳

    目的 探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 将6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表阿霉素治疗,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76.67%,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观察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乳腺癌疗效显著,毒副反应可耐受.

  • 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疗效观察

    作者:刘黎涛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行膀胱灌注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 对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于手术前、后给予膀胱灌注丝裂霉素C治疗,术后随访36个月.结果 5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中有53例获36个月的随访,其中9例复发,复发率17.0%.结论 对于浅表性膀胱癌,于手术前、后给予丝裂霉素C膀胱灌注能够预防其复发.

  • 上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的护理

    作者:王加凤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是在腹部手术后因胃肠功能紊乱导致胃排空延缓,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腹部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胃和胰腺手术.熟悉胃瘫综合征发生的相关因素、时间、早期征象,术前对多发人群有针对性地宣教及心理护理,对术后发生胃瘫的患者早发现、早处理,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则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我科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发生术后胃瘫综合征7例,经过治疗与护理,恢复顺利,无其他并发症发生.

  • 骨转移癌的保肢手术治疗效果观察

    作者:姚靓

    目的 比较分析四肢骨转移癌病灶切除后不同保肢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59例四肢骨转移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不同保肢手术的临床效果、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并发症等.结果 全组59例患者随访10~6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41个月.保肢手术后,59例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明显提高;疼痛也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根据Enneking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外科治疗重建手术后功能评定标准,优22例,良23例,可11例,差3例,优良率为76.27%;术后存活<6个月者18例,6~ <12个月者17例,12~<36个月者18例,其余6例随访期内尚存活.结论 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严格掌握保肢手术的适应证以及正确选择手术方式有助于四肢骨转移癌患者的手术成功.

  • 恶性肿瘤患者表柔比星化疗后心电图异常情况

    作者:屈强

    表柔比星与阿霉素均属于蒽环类抗肿瘤药物,且已被证实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阿霉素的心脏毒性等毒副反应较重,近年来已较少应用,但是表柔比星作为新一代的替代型蒽环类药物,虽然毒副反应有了明显降低,但心脏毒性的发生率依然较高[1].作者收集本院收治的采用含表柔比星方案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分析其化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以期为临床上表柔比星应用过程中心脏毒性监测提供一定的参考数据.

  • 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手术疗效观察

    作者:张世军

    目的 探讨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例左半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行Ⅰ期切除吻合术,3例行Ⅱ期手术;术后病理显示:腺癌15例,黏液癌4例,未分化癌1例;术后并发症:吻合口瘘2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1例,经对症处理后缓解,未发现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对于左半结肠癌并发肠梗阻患者,术前积极准备、正确选择术式及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能够取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

  •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观察

    作者:卢雄;林云;谭泰康;韦慰

    目的 观察肝动脉灌注化疗(TACE)及碘油栓塞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进行TACE联合RFA治疗.结果 患者临床症状减轻,AFP下降明显,病灶未进一步扩大或有不同程度的缩小.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

  • 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卵巢癌临床观察

    作者:畅金萍

    卵巢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居所有妇科恶性肿瘤之首,首次治疗多以手术切除为主,但由于卵巢癌患者就诊时多数已属晚期,故需要采取综合治疗¨].卵巢癌的化疗多采用紫杉醇和铂类为主的联合方案.但由于这类方案毒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可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2].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化疗方案对卵巢癌患者非常重要.脂质体作为抗肿瘤药物的载体,因其制作简单、对机体无毒、能显著降低药物的毒副反应及实现肿瘤的靶向治疗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多被应用于化疗药物的包裹[3].作者采用紫杉醇脂质体联合顺铂治疗中晚期卵巢癌,并以紫杉醇联合顺铂作为对照,比较观察两者的疗效.

  • 放射性口腔炎的治疗进展

    作者:周映伽;黄杰;沈红梅

    放射性口腔炎亦称放射性口咽炎或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是一种放射线电离辐射的急、慢性口腔黏膜损伤,属于头颈部放疗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为46.0%~78.1%[1-2].在鼻咽部恶性淋巴瘤、鼻咽癌、口腔肿瘤等放疗过程中,常会出现放射性损伤.由于黏膜上皮细胞对放射线比较敏感,所以放射性口腔炎是放疗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患者放疗中断乃至治疗失败的原因.近年来,很多学者对放射性口腔炎的预防及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现综述如下.

  • 癌痛的认识及治疗进展

    作者:柯传庆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永远都是主观的感受,癌痛被视为肿瘤患者第5大生命体征,并且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威胁患者的生命[1],因此疼痛既是一种症状又是一种疾病,也是严重影响晚期肿瘤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癌痛本身是能够控制的,并且80%容易控制,但由于种种原因,现仍有50%~80%的患者没有得到合理和应有的治疗.据WHO调查,约70%的肿瘤患者正在受到疼痛的折磨[3],甚至有些癌痛是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很多癌症患者反映,不是怕癌症导致死亡,而是怕癌症引起的疼痛.

    关键词: 疼痛 癌症 疼痛治疗
  • 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作者:朱乾文

    随着肿瘤生物学的研究进展,乳腺癌的治疗和预后判断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血清蛋白质组学为肿瘤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和研究思路,应用蛋白质组学技术可以发现不同细胞间蛋白质的变化,寻找肿瘤相关蛋白,进而分析肿瘤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还可以通过特异性的差异蛋白作为疾病诊断治疗的分子标志.生理医学诺贝尔奖获得者Lee Hartwell博士指出:早期诊断可以治疗癌症,早期诊断癌症的新、有效的方法是验血诊断,寻找肿瘤标志,特别是其中的蛋白标志[1-2].本文就血清蛋白质组学在乳腺癌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小儿下腔静脉内巨大滑膜肉瘤1例

    作者:徐彦磊;杨合英;王家祥

    滑膜肉瘤是一种软组织肉瘤,多发生于青壮年,好发于四肢大关节邻近部位.2011年8月我院收治1例下腔静脉内巨大滑膜肉瘤,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儿,女,2岁8个月,以"发现腹部肿物1周"为代主诉.人院1周前家属无意间发现患儿右腹部有一肿物,质硬无压痛.体检于右腹部可触及质硬的无压痛性肿块,表面不平,移动度差.CT检查示右上腹可见一软组织样肿块,增强期呈不均匀强化,其内可见分隔和低密度坏死区.彩超发现下腔静脉肝后段内径约5 mm,远端位于肿块后方,呈受压状.完善检查后给予手术探查.

  • 疑似硬化性间质瘤的卵巢癌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晓凤;苑中甫

    卵巢硬化性间质瘤是一种卵巢良性肿瘤,属于卵巢性索间质肿瘤中的卵泡膜-纤维瘤的一种亚型,在临床上极为罕见,多以月经不调为首发临床症状.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一种可靠的方法对其进行术前诊断,个别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病例在术前与卵巢恶性肿瘤较难鉴别,作者将收治的1例疑似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卵巢癌患者资料报道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期提高对卵巢硬化性间质瘤的认识.

  • 无突变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1例

    作者:李俊;秦贵军;张颖辉;闫昱杉

    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1型( MEN1)于1954年第1次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发病率约1/20000~1/50000[1].其发病大多与基因突变有关,已报道的突变类型超过500种,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未发现突变的MEN1患者,资料报道如下.

  • 外阴巨大平滑肌瘤1例并文献复习

    作者:李战飞;刘文霞;魏伟;张展

    1病例资料患者,女,29岁,以"发现外阴肿物2 a,肿物明显增大2月余"为主诉住院.2 a前因"巴氏腺囊肿"在当地医院行"巴氏腺囊肿造口术",自诉术后造口处出现一肿物,月经前增大,月经后缩小,无特殊不适,未治疗.近2月无明显诱因肿物逐渐增大,影响正常生活及行走,遂住院治疗.患病以来患者大小便及体质量正常.妇科检查:外阴已婚未产式,左侧大阴唇处可见一约10.0cm×10.0cm×5.0 cm大小肿物,呈囊实性,无波动感,活动可,无明显压痛,表面皮肤呈鲜红磨损创面,大阴唇因肿物隆起而变形;宫颈光滑,子宫正常大小,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关键词: 外阴 平滑肌瘤 治疗
肿瘤基础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8 01 02 03 04 06
2017 01 02 03 04 05 06
2016 01 02 03 04 05 06
2015 01 02 03 04 05 06
2014 01 02 03 04 05 06
2013 01 02 03 04 05 06
2012 01 02 03 04 05 06
2011 01 02 03 04 05 06
2010 01 02 03 04 05 06
2009 01 02 03 04 05 06
2008 01 02 03 04 05 06
2007 01 02 03 04 05 06
2006 01 02 03 04 05 06
2005 01 02 03 04 05 06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