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360期刊网!
学术期刊
  • 学术期刊
  • 文献
  • 百科
电话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学术期刊 > 基础医学 >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基础医学与临床杂志

Basic & Clinical Medicine 기초의학여림상

CSCD核心期刊
  • 主管单位: 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 北京生理科学会
  • 影响因子: 0.66
  • 审稿时间: 1-3个月
  • 国际刊号: 82-358
  • 国内刊号: 1001-6325
  • 发行周期: 月刊
  • 邮发: 100005
  • 曾用名:
  • 创刊时间: 1981
  • 语言: 英文
  • 编辑单位: 《基础医学与临床》编辑部
  • 出版地区: 北京
  • 主编: 朱广瑾
  • 类 别: 基础医学
期刊荣誉:
  • 临床NO期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隐匿性转移规律的分析

    作者:李涛;傅丽兰;刘子文

    目的 探讨临床N0期甲状腺乳头状癌(cN0 PTC)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为cN0PTC预防性淋巴结清扫范围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和Medline等数据库,纳入行甲状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的cN0 PTC病例.以Stata10.2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6项研究(4 154例cN0 PTC).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57%,侧方淋巴结转移率40%,各颈部淋巴结分区淋巴结转移率从高到低依次为Ⅵ区(57%)、Ⅲ区(42%)、Ⅳ区(21%)、Ⅱ区(10%)、Ⅴ区(6%)、Ⅶ区(2%)、Ⅰ区(2%).结论 预防性淋巴结清扫,需同时清扫Ⅵ区、Ⅲ区和Ⅳ区.

  • GDF-5联合地塞米松诱导大鼠BMSCs向类髓核样细胞分化

    作者:魏强强;殷嫦嫦;殷明;何丁文;周荣平;梁广胜

    目的 探讨GDF-5联合地塞米松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向类髓核样细胞分化潜能及其表型的改变.方法 用全骨髓贴壁法及序贯酶消化法分别分离培养大鼠BMSCs和髓核细胞(NPCs),均取P3代细胞分为1)对照组,2)BMSCs+ Dex组3)BMSCs+ GDF-5组4)BMSCs+ Dex+ GDF-5组(联合诱导组)5)NPCs组.诱导培养21 d,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密度变化,阿辛蓝染色检测蛋白多糖,RT-PCR检测COL1、ACAN、SOX9及COL2和髓核细胞阳性基因KRT19、PAX1和FOXF1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COL2及COL1蛋白表达.结果 BMSCs形态呈长梭型、漩涡样生长;NPCs呈球形、岛状生长的特点;诱导后BMSCs向类圆形、三角形转变,细胞体积缩小,胞质颜色与对照组相比逐渐加深;蛋白多糖分泌增加,以联合诱导效果佳.ACAN、SOX9、COL2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ACAN/COL2的比例呈递增趋势,COL1的表达呈递减趋势.NPCs阳性基因KRT19、PAX1、FOXF1与对照组相比(P<0.05).含GDF-5的诱导组COL2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0.05),而联合诱导组COL1蛋白的表达少.结论 GDF-5可以诱导大鼠BMSCs向类髓核样细胞分化,且地塞米松能起到显著促进作用,为BMSCs移植治疗椎间盘退变提供了理论依据.

  • 心肌细胞自噬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王陵军;高梦夕;陈洁;孙敬和

    目的 观察心力衰竭时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以及抑制自噬对心力衰竭的影响,探讨自噬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control)、心力衰竭组(HF)和3甲基腺嘌呤(3MA)组.心力衰竭组采用腹主动脉缩窄术制备大鼠心力衰竭动物模型.3MA组给予心力衰竭大鼠自噬特异性抑制剂3MA 15 mg/kg,连续两周.采用心导管术检测大鼠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等容收缩期压力上升大速率+dp/dtmax、左室等容舒张期压力下降的大速率-dp/dtmax.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cathepsin D的表达.结果 1)心力衰竭组LVEDP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dp/dtmax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使用3MA组LVEDP较心力衰竭组显著降低(P<0.01),±dp/dtmax较心力衰竭组显著增加(P<0.01,P<0.05).2)心力衰竭组心肌组织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cathepsin D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而3MA组beclin-1、cathepsin D 的表达较心力衰竭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心肌细胞自噬在心力衰竭发病过程中发挥着致病作用.

  • 吡哆胺对人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作者:袁音;朱鹏立;林帆;余惠珍

    目的 探讨吡哆胺对人近曲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凋亡及纤维化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吡哆胺(P)和替米沙坦(T)分别干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作用的HK-2细胞,分为对照组、AngⅡ(10-6 mol/L)组、AngⅡ分别加T(10-5 mol/L)组、P(0.01、0.1、1和10 mmol/L)、T+P(1 mmol/L)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术分析活性氧簇(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浓度,real-time PCR检测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TGF-β1、CTGF和MMP-9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RAGE、TGF-β1、CTGF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果 与AngⅡ组相比,吡哆胺和替米沙坦均增加HK-2细胞存活率,抑制细胞早期凋亡,降低细胞上清液AGEs浓度,减少ROS生成,下调RAGE、TGF-β1、CTGF、MMP-9 mRNA/蛋白表达和NF-κB P65磷酸化水平(均P< 0.01).吡哆胺的作用较替米沙坦显著(P<0.05或P<0.01),合用组的作用较替米沙坦单用组显著(P<0.01).结论 吡哆胺可能通过降低AGEs-RAGE水平、改善氧化应激以及减少NF-κB P65磷酸化,从而抑制细胞凋亡并下调纤维化分子表达.

  • 食管鳞癌中14-3-3σ表达的临床意义及与预后的相关性

    作者:魏华;王明;刘瑞敏;张天;马瑾;马远方;齐义军

    目的 确定14-3-3σ与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临床病理特征及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86℃冻存的TNMⅠ~Ⅳ期ESCC 80例,ESCC组织芯片含ESCC 86例;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检测80例冻存、组织芯片中86例ESCC中14-3-3σ的表达;Kaplan-Meier分析14-3-3σ、临床病理资料与ESCC术后整体生存期相关性.结果 14-3-3σ蛋白主要表达于胞质及胞膜,其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呈负相关,与分化程度正相关(P<0.05);14-3-3σ高表达及低表达ESCC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82和28.45个月,5年整体生存率分别为43.31%和24.8%(log-rank test,P<0.01),TNM分期和14-3-3σ是影响ESC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14-3-3σ低/失表达可能是ESCC预后不良的分子标志物之一.

  • 神经病理性疼痛对大鼠脊髓背角蛋白磷酸酶1的表达调控作用

    作者:陈思;申乐;黄宇光

    目的 明确双侧坐骨神经松结扎(bCCI)大鼠脊髓背角蛋白磷酸酶1催化亚基β异构体(PPP1 CB)的表达水平及其与miR-203之间的关系,以及加巴喷丁的干预效果.方法 48只雌性大鼠,被随机分为Naive组、Sham组、bCCI组和bCCI+加巴喷丁组,建立bCCI模型.加巴喷丁干预组分别于术前15 min 1次、术后第7天起每日2次腹腔注射给予加巴喷丁100 mg/kg,连续7d.术后第14天处死大鼠,留取脊髓背角(L4~L6)标本,分别利用real-timePCR与Western blot技术检测PPP1CB mRNA及蛋白质表达,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PPP1 CB mRNA表达显著下降约80%,而大鼠脊髓背角PPP1 CB蛋白表达水平则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上升约2倍;加巴喷丁干预组大鼠脊髓背角PPP1 CB蛋白表达水平较未干预组显著回落(P<0.05),但未恢复到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水平,而PPP1CB mRNA表达水平则较未干预组有显著回升(P<0.05),恢复到与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相同水平;利用生物信息学验证了 miR-203对PPP1CB的调控关系.结论 bCCI大鼠脊髓背角PPP1 CB蛋白的表达量上升可能受到了miR-203的调控作用,并可能通过多种途径参与了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发展.

  • 双氢青蒿素通过阻断Wnt/β-catenin信号抑制骨肉瘤细胞系体外增殖和侵袭

    作者:王文娟;赵丹;徐静;李丽;董谦;王玉凤;冯巧灵;王锦;何娟文

    目的 研究双氢青蒿素(DHA)在体外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的DHA处理骨肉瘤细胞,结晶紫染色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活化情况.结果 DHA在体外能明显浓度依赖性地抑制人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P<0.05);DHA可降低骨肉瘤细胞β-catenin的蛋白水平和转录调控活性(P<0.01),过表达β-catenin可逆转DHA对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而β-catenin基因沉默则可进一步加强其抑制效果(P<0.01).结论 DHA可明显抑制人骨肉瘤细胞增殖和侵袭,这种作用可能与其阻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

  • RGD和细胞穿膜肽共修饰脂质体的构建及其体外功能评价

    作者:赵炳芬

    目的 制备RGD和TAT共修饰载紫杉醇(PTX)脂质体(RGD/TAT-LP-PTX),研究其理化性质和体外抗肿瘤作用.方法 薄膜分散法制备RGD/TAT-LP-PTX,研究其理化性质;检测肝癌HepG2细胞对RGD/TAT-LP的摄取效率以及脂质体的摄取机制.共聚焦实验研究肿瘤细胞对脂质体的摄取.MTT检测RGD/TAT-LP-PTX对HepG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果 RGD/TAT-LP-PTX的粒径134.5 ±8.4 nm,电位为22.35±2.55 mV,紫杉醇的包封率84.6%.RGD/TAT-LP在4h摄取效率是2h的1.65倍(P<0.05);HepG2细胞在4h对RGD/TAT-LP的摄取效率分别是TAT-LP、RGD-LP和LP的2.2倍、2.7倍和3.9倍(P< 0.01);RGD/TAT-LP-PTX在24 h HepG2细胞的存活率是48 h的1.75倍(P<0.05);给药48 h后,TAT-LP-PTX、RGD-LP-PTX和LP-PTX的细胞存活率分别是RGD/TAT-LP-PTX组的1.65倍、1.74倍和2.1倍(P<0.01).结论 RGD和TAT共修饰紫杉醇脂质体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肿瘤靶向给药系统.

  • 家兔右心室异位激动对短时程心脏记忆的影响大于左心室

    作者:郭镜飞;武祯;夏迪;郭俊生;徐天铭;曹济民

    目的 研究家兔左、右心室异位激动对短时程心脏记忆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记录12只正常成年家兔Ⅱ导联体表心电图;将双极刺激电极分别置于左、右心室前壁游离壁心外膜下,以实现左、右心室分别起搏,模拟左、右心室异位激动;分析异位激动停止后20 min内窦性节律T波的形态和电轴偏转情况,并与起搏前的正常窦性心电图比较,以判断异位激动位置对短时程心脏记忆的影响.结果 左心室异位激动停止后,窦性T波形态基本正常,T波电轴偏转在正常范围内(14°~ 22°).而右心室异位激动停止后,出现T波倒置,与同部位起搏前相比(P<0.05),这种T波倒置在所观察的20 min内持续存在.此外,右心室异位激动停止后,出现T波电轴明显右偏,与同部位起搏前相比(P<0.05),大右偏角度达127.9°.结论 右心室异位激动后对短时程心脏记忆的影响较大,表现为显著T波倒置和T波电轴右偏,而左心室异位激动对短时程心脏记忆(包括T波形态和T波电轴)的影响不明显.

  • 人重症胸腹损伤所致急性凝血功能障碍相关因素的分析

    作者:李志伟;王著军;徐旭;乔帅;梁永刚;周志军;边慧娟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内毒素(LPS)、磷脂酶A2(PLA2)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与重症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在解放军第253医院就诊,创伤指数≥17分,除外合并颅脑损伤及急诊死亡的胸腹损伤患者82例,在救治同时检查血小板计数(PLT)、血浆D-二聚体(D-D)、凝血酶时间(TT)、TNF-α、LPS、PLA2和PAF,对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 PLT:83.4 ±38.5(109/L),D-D:1 824±608(U/L),TT:58.3±12.4(s);TNF-α:36.4±18.1(ng/mL),LPS:344±106 (IU/L),PLA2:41.4±14.3 (ng/mL),PAF:15 765±4 432 (ng/L).PLT与TNF-α、LPS、PLA2、PAF之间相关系数(r)均小于-0.881,显著负相关,D-D、TT与TNF-α、LPS、PLA2、PAF之间r均大于0.917,显著正相关.结论 TNF-α、LPS、PLA2、PAF可能参与了胸腹损伤凝血功能障碍的发生.对TNF-α、LPS、PLA2、PAF早期干预,或可改善伤者的凝血功能,提高生存率.

  • HPV感染、HIF-1α及VEGF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相关

    作者:周颖;张辉;谢永红;李晓超;沈彦;尹端端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中的病因学意义,并初步分析HPV感染与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NSCLC及2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HIF-1α和VEGF蛋白表达,用PCR法选用HPV16、18型特异性引物检测两组中HPV DNA的表达.结果 1)NSCLC组HPV DNA积分吸光度比值为0.6046±0.0224,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的0.0275 ±0.1230(P <0.05).2)NSCLC组HIF-1α和VEGF蛋白的平均吸光度值分别为0.2548±0.0219和0.2051±0.0321,均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0.0826±0.0150和0.0726±0.0227)(P<0.05).3)NSCLC中HIF-1α的表达率与VEGF呈正相关(P<0.05).4) NSCLC中HPV(+)组VEGF的表达率为56.0%,显著高于HPV(-)组的28.6% (P <0.05).结论 HPV感染可能是NSCLC发生的病因学因素之一;HPV感染可能通过上调VEGF的表达,促进肺癌的发生发展.

  • Ubc9对鸡胚神经嵴细胞发育的影响

    作者:李明洋;刘乙蒙;刘超;李淑玲;栾治东

    目的 探索Ubc9和SUMO通路对鸡胚神经嵴细胞发育的影响.方法 1)采集鸡胚,通过免疫荧光实验和原位杂交实验来检测SUMO结合酶Ubc9及神经嵴细胞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2)设置对照组(非特异性吗啉代处理)和Ubc9-吗啉代组来处理各组8期鸡胚,随后通过原位杂交实验检测Snail2,Sox9和FoxD3等神经嵴细胞晚期标志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1)Ubc9与标志基因Pax7共表达于4、6和8期鸡胚神经嵴细胞前体.2)与对照组相比,Ubc9-吗啉代组鸡胚单侧上Snail2(P<0.05),Sox9(P <0.01)和FoxD3(P<0.05)的mRNA水平均有下降.结论 Ubc9表达于4、6和8期鸡胚的神经脊细胞前体,鸡胚神经嵴细胞的形成需要SUMO通路参与.

  • 不同输液方案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

    作者:蔡舒;毕春;陈文栋;李娅;马莉

    目的 观察限制性输液和开放性输液对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小肠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70只日本大白耳兔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control,n=10)、肠缺血再灌注损伤(IRI)限制性输液组(RFG,n=30)、肠IRI开放性输液组(LFG,n=30),然后于肠IRI后24、48和72 h各处死10只(n=10),取小肠回盲部用TUNEL法检测小肠细胞凋亡,用qRT-PCR检测其凋亡基因Bcl-2和Bax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结果 兔肠缺血再灌注后3个时间点RFG小肠细胞的凋亡数明显少于LFG(P<0.01).Bcl-2的表达水平RFG明显高于LFG(P <0.01),而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低于LFG(P <0.01).结论 与开放性输液方案相比,限制性输液方案能减轻兔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减少小肠细胞凋亡.

  • 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方法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

    作者:曹美群;孙珂焕;吴安民;陈德珩;吴正治

    目的 筛选乳腺癌患者血清特异性表达蛋白,以寻找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 采集血清,提取蛋白,iTRAQ标记和ESI-QTOF-QⅡ质谱检测,再搜库和Scaffold软件分析,得到各组间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验证差异蛋白.结果 血清中共鉴定出335个蛋白,达到严格定量标准的蛋白151个;乳腺癌与对照组间共筛选出23个差异表达蛋白;乳腺癌与乳腺纤维瘤组间筛选出8个差异蛋白.Western blot验证Serotran-sferrin,Vitronectin,soform 1 of Gelsolin 3个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结果与iTRAQ检测结果一致.结论 本研究证实iTRAQ-LC-MS/MS技术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并筛选到多个与乳腺癌发病相关的血清蛋白,有可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

  • 自噬在心肌衰老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许金枝;洪荣华;谭玉珍

    在心肌衰老过程中,自噬对于维持心肌细胞存活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调节心肌细胞自噬有助于细胞清除受损线粒体和有害代谢产物,从而缓解细胞的氧化应激,维持心肌细胞存活和减少细胞凋亡,故激活自噬可能成为延缓心肌衰老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心肌细胞 衰老 自噬
  • 细胞源性微粒在急性肺损伤中双重作用的研究进展

    作者:黄竹萍;莫中成;王德明

    微粒是细胞衍生的微小囊泡,携带有母细胞来源的多种物质,能与靶细胞发挥相互作用.微粒对急性肺损伤(ALI)的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具有双重调节作用,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炎性反应、凝血功能、血管通透性、内皮细胞凋亡等.因此,微粒对ALI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s)与肿瘤

    作者:殷立维;闫彦;刘国艺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ERs)是一种新型的雌激素受体,在人类肿瘤组织和细胞系中广泛表达,并在多种肿瘤细胞,特别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中扮演重要角色.GPER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microRNA在肝脏非可控病毒感染性炎性反应恶性转化过程中的作用

    作者:范瑞琦;揭克敏;肖影群;刘卓琦;王蒙蒙;罗达亚

    非可控性炎性反应是指机体在感染或非感染因素的作用下,炎性反应无法从组织损伤模式转变至平衡稳定,而导致炎性反应持续进行的状态.miRNA与多种炎性因子相互作用,在肝脏非可控病毒感染性炎性反应恶性转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深入研究miRNA与炎性因子在该过程中的作用将有助于揭示炎性反应与肿瘤的关系,为临床治疗非可控性炎性反应恶性转化类疾病提供新的思路.

  • 心肌兴奋-收缩偶联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青;李菊香

    心肌兴奋-收缩偶联(ECC)是心脏电活动转换成机械收缩的过程,Ca2释放通道(RyR2)在ECC中起核心作用.Ca2+和Na+转运参与ECC的全过程.Ca2+转运蛋白和细胞内激酶与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Ca2转运的改变常发生在心功能衰竭之前.Ca2+转运与Na+转运相互影响,细胞内Na+转运因细胞内Na+浓度和晚钠电流增加而受到干扰,舒张期Ca2持续增加导致舒张功能障碍,并诱导心律失常.

  • 炎性反应在骨关节炎软骨退变中的作用

    作者:郑洁;王瑞辉;寇久社

    慢性炎性反应是骨关节炎软骨破坏的一个主要原因.骨关节炎性环境下,软骨细胞异常活跃,细胞外基质重塑加快,引起软骨细胞生物力学环境的改变,进而推动病理进程.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结构的异常改变干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软骨分化,从而使软骨的修复无法进行.

  • 青光眼发病机制研究揭示了神经系统疾病认识和诊治中的整体观念

    作者:韩松;李筠;李俊发

    青光眼一直被认为眼睛局部病变.新研究表明,跨突触变性和跨感觉重塑同时在青光眼脑损伤中起作用,并提出了“视神经-后段视路-视神经”损伤环路假说.青光眼神经损伤不局限于视网膜,同时累及整个视路.该成果揭示的神经系统疾病认识和诊治中的整体观念,为从全新角度认识疾病,开发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肾脏相关性疾病

    作者:陈艳霞;曹莉萍;房向东;涂卫平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检出率逐年升高,临床报道HP感染相关性疾病也从单一性到多元化转变.HP感染不仅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相关性淋巴瘤密切相关,与胃肠外疾病如肾相关性疾病也密不可分.

  • Nrf2/ARE/HO-1通路是治疗帕金森病的作用新靶点

    作者:王玉敏;崔其福;赵伟丽;张俊毅;王洪权

    调节Nrf2/ARE/HO-1通路在氧化应激相关性疾病中具有神经保护作用.通过药理学途径调节Nrf2/ARE/HO-1通路,可以抑制帕金森病神经毒剂诱导的神经毒性损伤.因此,筛选调节此通路的化合物有可能成为治疗帕金森病潜在的新靶点.

  • 完善中国医疗机构分类管理制度探讨

    作者:曹艳林;田勇泉;郑雪倩

    目前中国将医疗机构分为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这种简单的医疗机构二分法分类未能科学界定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边界和权责,不利于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和系统效率的提升,论文提出“三类四种”的医疗机构分类制度.

    关键词: 医疗机构 分类
  • 干扰素-α抑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作者:龙向淑;宋方;黄晶;吴强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过度增殖是血管成形术后再狭窄、动脉粥样硬化及高血压等血管增殖性疾病的共同病理基础,有效抑制VSMCs增殖对上述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干扰素(Interferon,IFN)具有抗病毒、免疫调节及抑制肿瘤细胞增长等作用,但其对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本研究探讨IFN-α对大鼠VSMCs增殖的影响及其部分机制,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 缺血预处理减少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期间白三烯C4生成

    作者:洪芬芳;周莹;闵庆华;郭发先;陈小兵;吴丽梦;杨树龙

    白三烯(leukotrienes,LTs)是经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途径产生的一类重要前炎症花生四烯酸类物质.它包括半胱氨酰白三烯(cysteinyl leukotrienes,Cys-LTs)(LTC4、LTD4和LTE4)以及LTB4.Cys-LTs母体复合物LTC4由肝微粒体白三烯C4合酶(leukotriene C4 synthase,LTC4S)、谷胱甘肽S转移酶(microsomal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mGST) mGST2和mGST3催化LTA4和还原型谷胱甘肽(reduced glutathione,GSH)结合而成[1].

    关键词:
  • 空气PM2.5暴露对肺炎克雷伯菌致大鼠肺部炎性反应的影响

    作者:段争;次如冰;刘小强;王建国

    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 2.5)指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2.5μm的颗粒物,可沉积于各级支气管、肺泡.研究证实PM2.5暴露可导致肺炎患者住院率增加,病死率增加,具体机制不明.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清洁级6~8周龄雄性SD大鼠100只,体质量200~220 g(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合格证号:1302094);肺炎克雷伯菌标准株(ATCC700603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稀释为1.0 ×106个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cfu)/mL混悬液待用;PM2.5由石家庄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提供,配制成30 mg/mL悬液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酶联免疫试剂盒(河北渤海生物有限公司).

    关键词:
  • 肿瘤患儿姑息关怀中影响治疗因素的分析

    作者:王淑娟;孔陪陪;宋亚楠;王冬梅;韩娜

    儿童一旦被诊断为患有恶性肿瘤,通常会遭受疾病本身以及治疗带来的痛苦[1].欧美国家有关姑息关怀的研究和开展比较普遍,在中国由于受宗教信仰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其研究还举步维艰.影响肿瘤儿童姑息关怀的因素很多,哪些因素对患儿的父母做出治疗选择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对医护工作者是否有同等的重要性?患儿家属与医护工作者的选择可否一致或较为和谐?分析这些因素不仅可以提高在姑息关怀中的洞察力,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与有效治疗,少走弯路,而且可以帮助患儿的父母在孩子生命的晚期做出理性的治疗选择,减轻痛苦,延长生命.

    关键词:
  • 高海拔COPD大鼠血浆TNF-α、IL-6和IL-10水平升高

    作者:崔金霞;张永东;时莹庆;冯喜英;王晋;关巍

    Ⅰ高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影响目前研究较少且结果不一.海拔每升高95 m,COPD的病死率增加1/105[1],而另有报道海拔与COPD患病率之间呈负相关[2].高原对COPD的影响究竟如何?是保护作用还是损害作用,尚无定论.通过建立不同海拔COPD大鼠模型,测定血浆TNF-α、IL-6和IL-10的水平,希望了解不同海拔下COPD大鼠全身炎性反应的差异.

    关键词:
  • 以框架为基础的3种教学方式的比较

    作者:杨银;张宇成

    目的 探测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3种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方法 在教学改革中,医学微生物教学和医学英语教学整合,采取多元化的全英文教学模式,其中包括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自学模式.北京协和医学院73名学生参与该教学/自学模式的实践,在此模式下,通过客观测试评估和比较3种不同学习方式(教师讲解、同伴教育和学生自学)的效果.结果 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即时掌握程度和40 d后掌握程度得分从高至低依次为教师讲解(3.79±0.89和3.35±1.18)、学生自学(2.71±1.03和2.86±0.88)和同伴教育(2.42±1.08和2.10±1.13)(P<0.01);不同学习方式下学生的即时掌握程度与40 d后掌握程度得分的差值各不相同,教师讲解部分和同伴教育部分得分明显降低,学生自学部分反而增高(P<0.05).结论 在以框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下,3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这提示学生自学和教师讲解在教学中都应当有适当的比例.

  • 采用结构方程评价住院医师培训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

    作者:姜英姿;刘颖娴;郑威扬;潘慧;于学忠

    目的 为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能够测评住院医师的能力维度提供量化的证据支持.方法 采用结构方程(SEM)中探索性因子分析(EFA)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FA)对OSCE所有考站的能力维度因子提取后进行模型拟合检验.结果 北京协和医院的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主要测评了4个能力维度.结论 通过OSCE测评,证明住院医师具备一定的岗位胜任力.

  • 临床情景讨论式教学在医学生临床见习前的应用

    作者:缪建春;黄晓明;叶葳;潘慧;赵峻;范洪伟;杨萍

    目的 探讨临床见习前开展情境讨论式教学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效果.方法 针对北京协和医学院即将进入临床学习的八年制医学生,采用标准化病人逼真模拟临床中常见的棘手情境和突发情况,并开展沟通教育与沟通应对辅导,通过问卷调查与回访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72%的学生认为培训小组人数安排在8~15人比较合适;97.1%的学生认为该培训对临床见习有帮助;认为情境练习课程在沟通技巧方法、了解临床棘手情境、更自信面对患者等方面有收获比例分别为86.8%、92.7%和64.7%.结论 临床见习前开展情境讨论式教学在提高见习前学生进入临床后的医患沟通交流能力、正确应对临床突发情况能力等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

  • 左侧额骨罕见海绵状血管瘤1例报告

    作者:孔祥溢;刘阳;关健;杨义;王任直

    原发性骨内海绵状血管瘤十分罕见,发生在颅骨者更少.本病兼有良、恶性肿瘤特点,及时的诊断及科学的治疗对预后至关重要.本文报道1例该病患者,并给予手术处理,以期为神经外科医师提供借鉴.

  • 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临床分析

    作者:吴兴成;李汉忠;纪志刚;严维刚;石冰冰

    目的 探讨梗阻性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8年至2012年收治的28例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临床资料,总结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探讨梗阻后自发性肾周尿外渗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结果 28例患者均无明显外伤史、剧烈活动史,其中男13例,女15例,年龄20~82岁,平均57.6岁.临床表现:腰腹痛26例(92.9%),18例(64.3%)有发热,11例(39.3%)有恶心或呕吐,10例(35.7%)有下尿路刺激症状,8例(28.6%)肉眼血尿,5例(17.9%)伴有腹胀.22例(78.6%)有白细胞及中性粒比值升高.CT泌尿系成像(CTU)表现为患肾积水,肾周积液.病因诊断,其中10例(35.7%)为输尿管结石;8例(28.6%)为输尿管内肿瘤;4例(14.3%)为输尿管外肿瘤;其他少见病因6例(21.4%).治疗上,7例(25%)轻度尿外渗,查明原因后直接处理原发病.21例(75%)重度尿外渗,先放置猪尾巴管(D-J管)或肾穿刺造瘘引流,待感染控制及肾功能有所改善后再处理原发病.结论 根据发热、腰痛等临床表现,结合超声、CT检查可帮助诊断.治疗上,对因治疗,处理原发疾病,尽快解决梗阻.

  • 播散性快生长分枝杆菌感染1例

    作者:侍效春;刘晓清;冯瑞娥;孙秋宁

    目的 探讨播散性快生长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 对1例播散性快生长分枝杆菌感染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为49岁男性,既往无基础病.以间断发热、慢性淋巴结炎和反应性皮疹为主要表现.淋巴结活检组织培养为快生长分枝杆菌,分枝杆菌基因芯片菌种鉴定为龟或脓肿分枝杆菌.诊断为播散性快生长分枝杆菌感染,给予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乙胺丁醇(12个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3个月)、亚胺培南(4周)治疗18个月,停药后随访3个月仍病情稳定.结论 播散性快生长分枝杆菌感染为罕见疾病,多表现为发热、皮下结节或脓肿、淋巴结炎以及内脏受累.诊断主要依据血培养、组织培养和组织病理.

基础医学与临床分期目录
期数
2019 01 02 03
201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4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3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2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1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1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9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8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7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6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5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2004 01 02 03 04 05 06
2003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2 01 02 03 04 05 06
2001 01 02 03 04 05 06 z1
2000 01 02 03 04 05 06
1999 03 04 05 06 Z1

360期刊网

专注医学期刊服务15年

  • 您好:请问您咨询什么等级的期刊?专注医学类期刊发表15年口碑企业,为您提供以下服务:

  • 1.医学核心期刊发表-全流程服务
    2.医学SCI期刊-全流程服务
    3.论文投稿服务-快速报价
    4.期刊推荐直至录用,不成功不收费

  • 客服正在输入...

x
立即咨询